比索洛尔、氯沙坦联合用药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2022-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比索洛尔和氯沙坦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 笔者将两者联合应用, 在预防左室重构、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8例均来自该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其中男91例, 女77例;年龄在43~7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61.37±12.84) 岁;病程在6个月~10年之间, 平均病程为 (5.07±2.33) 年;高血压1级71例, 2级85例, 3级12例;所有患者治疗均给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检查等检查, 需排除充血性心衰、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以及嗜铬细胞瘤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1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停用其它降压药物1周, 给予24 h动态血压检测, 同时给予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50 mg每日晨空腹顿服, 观察组患者给予氯沙坦50 mg+比索洛尔5 mg/d晨空腹顿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及超声测定左心室结构和舒张功能的改变。心脏超声检查采用多功能超声诊断仪, 选用S4变频探头, 频率范围在2~4 MHz之间, 测定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后壁厚度, 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 根据二尖瓣最大舒张期血流测定E峰速度、A峰速度和E/A值, 测定3个心动周期的数据后取平均值。

注:*表示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结果

治疗12个月后, 两组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的变化更大,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比索洛尔属于新型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 可阻断心脏β1受体, 使心输出量降低, 降低周围血管阻力, 降低心率, 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并且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和膜稳定作用。降压作用良好, 可保护心肌免受缺血损害, 长期应用能够降低E/A值, 显著改善左室的舒张功能。氯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受体阻滞剂, 选择性对AngⅡ受体亚型AT1受体产生作用, 为第一线抗高血压药。氯沙坦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收缩、水钠潴留、交感神经活性增加等状态, 达到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后负荷、降低动脉与小动脉的厚度, 起到逆转心肌间质纤维化, 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的效果。

本文研究发现, 将比索洛尔与氯沙坦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不光 (仅) 可以提高血压的控制效果, 还可 (对) 逆转患者的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的舒张功能、有利于防止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的作用优于单用氯沙坦) ,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氯沙坦联合用药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治疗的1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比索洛尔、氯沙坦联合治疗, 坚持治疗12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及超声测定左心室结构和舒张功能的改变。结果 治疗12个月后, 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下降, 左心室重量指数均降低, 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变薄,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缩小, E/A增加, 两组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的变化更大,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将比索洛尔与氯沙坦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不仅可以提高血压的控制效果, 对逆转患者的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的舒张功能、防止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比索洛尔,氯沙坦,联合,高血压,左室重构,左心室舒张

参考文献

[1] 张天成, 赵改书, 刘炬.小剂量比索洛尔、氯沙坦治疗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 2002, 10 (2) :125~126.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实用本) [J].高血压杂志, 2004, 12 (6) :483.

[3] 宋泽军, 赵漩, 徐海蓉, 等.比索洛尔、氯沙坦联合用药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12 (29) :16~17.

[4] 李东宝, 华琦, 陈海翎, 等.比索洛尔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3, 19 (1) :1506~1507.

[5] 刘天生, 张曙波.比索洛尔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对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 2007, 27 (9) :24~25.

[6] Ungere T, Culman J, Gohlke P.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ade and end-organ protection:pharmacological rationale and evidence[J].J Hypertens, 1998, 16 (suppl7) :S3-S9.

推荐阅读:

上一篇: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时政新闻报道下一篇:体育运动类学校高中语文阅读教材的整合与运用浅探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