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子宫肌瘤是处于育龄期的妇女一种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疾病。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该病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的一种, 主要含有雌、孕激素受体, 该类肿瘤的生长发育过程与雌、孕激素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1]。孕激素主要参与子宫肌瘤的发生过程, 是临床上应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一个重要基础[2]。该研究选取了2010年8月—2012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4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资料, 并将其与同期采用丹那唑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效果比较, 以期观察子宫肌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取该院8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资料,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年龄27~51岁, 平均38.2岁;已婚患者26例, 未婚患者16例;患病时间1~9年, 平均2.8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6~53岁, 平均38.6岁;已婚患者28例, 未婚患者14例;患病时间为0.5~7年, 平均患病时间为 (2.5±0.8) 年。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丹那唑, 200 mg/次, 3次/d;治疗组:口服丹那唑, 200 mg/次, 3次/d, 口服米非司酮, 12.5 mg/次, 1次/d[3]。对两组患者子宫肌瘤症状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和血红蛋白水平改善幅度、子宫肌瘤症状控制时间、持续用药时间、药物不良反应。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 肌瘤彻底消失, 子宫的体积大小恢复正常状态;有效:治疗后症状表现明显好转, 子宫肌瘤体积的缩小程度超过20%;无效:症状表现没有任何改善, 子宫肌瘤体积没有变化, 或明显变大[4]。

1.4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 ()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子宫肌瘤症状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经丹那唑治疗后子宫肌瘤症状治疗效果为:显效13例, 有效18例, 无效11例, 子宫肌瘤治疗总有效率73.9%;对照组患者经丹那唑与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后子宫肌瘤症状治疗效果为:显效17例, 有效22例, 无效3例, 子宫肌瘤治疗总有效率92.9%。两组子宫肌瘤症状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子宫肌瘤体积和血红蛋白水平改善幅度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 (84.28±4.16) g/L和 (91.36±3.74) g/L, 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肌瘤体积分别为 (327.84±34.16) cm3和 (142.58±12.64) cm3, 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 (83.66±3.85) g/L和 (98.72±4.08) g/L, 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肌瘤体积分别为 (319.76±32.18) cm3和 (71.63±11.83) cm3, 组内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肌瘤体积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的肌瘤体积减小明显, 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子宫肌瘤症状控制时间和持续用药时间

对照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症状控制时间为 (18.39±1.68) d, 治疗组为 (14.27±2.95) d, 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患者持续治疗时间为 (21.46±2.01) d, 治疗组为 (16.24±1.75) d, 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3。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人体的肌瘤组织中有大量的雌、孕激素受体存在, 且实际含量与周围肌层比较明显高出很多, 孕激素受体 (PR) m RNA也呈现过度表达趋势。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的一种拮抗剂, 与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可以达到孕酮的5倍左右, 可以使孕酮与孕激素受体的结合被充分阻断。米非司酮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后会导致受体发生变构, 多处磷酸化, 使受体二聚体虽与能够DNA的结合区相结合, 但不能够将有赖于孕酮 (P) 的基因激活, 使激活转录、合成蛋白质孕激素受体的过程得到有效抑制, 从而对孕激素促子宫肌瘤生长起到阻断效果。同时该药物还可以对孕激素的生物活性起到抑制作用, 使卵巢黄体发生溶解, 体内孕酮和雌二醇水平明显下降, 导致闭经[5]。采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由于对子宫内膜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抑制, 患者处于完全闭经状态, 治疗后患者机体的血红蛋白水平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对贫血症状进行了有效纠正, 同时使盆腔充血现象减少, 故可作为子宫肌瘤保守治疗的一种理想药物。对肌瘤体积相对较小的患者, 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对于一些子宫肌瘤体积相对较大, 且同时合并重度贫血症状的患者, 可先经米非司酮治疗后再试试手术, 使贫血症状在术前得到有效纠正, 可使术中出血量减少, 避免或减少输血, 使手术操作难度降低[6]。

摘要:目的 对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84例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2例。采用丹那唑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丹那唑与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子宫肌瘤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和血红蛋白水平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子宫肌瘤症状控制时间和持续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小剂量米非司酮,子宫肌瘤,治疗

参考文献

[1] 黄富凯, 帕提古丽, 李新燕.顿服米非司酮与美索前列醇用于药物流产325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5 (14) :120-121.

[2] 韩冬梅.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疗效及子宫内膜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 39 (12) :152-153.

[3] 于俊平.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在子宫粘膜下肌瘤摘除术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5 (21) :185-186.

[4] 韦勇英.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17 (13) :175-176.

[5] 陈亚梅, 杨彦, 汪贤聪.短期大剂量米非司酮口服用于子宫肌瘤术前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2 (16) :124-125.

[6] 覃小红.少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 (12) :180-181.

推荐阅读:

上一篇:论石油井下修井作业管理方法及修井技术优化下一篇:BIM技术在地铁施工安全方面的应用浅析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