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波动影响经济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汇率波动风险对进出口企业产生的影响需要经过一个过程,这取决于汇率波动引起的交易风险、会计风险、经营风险能否被有效控制。汇率波动风险只是一种可能和不确定性,能否使企业受到不利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保值和干预措施,而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则是一个现实和结果。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汇率波动影响经济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汇率波动影响经济论文 篇1:

汇率波动研究的特征、热点及趋势

摘 要:自1978年浮动汇率制度产生以来,汇率波动一直对各国宏观经济和微观个体产生着不同的影响。为了解国内外关于汇率波动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动态,本文引用了来自CSSCI和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文献资料,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汇率波动研究进行了文献知识图谱分析,力图阐明汇率波动研究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布特征、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

关键词:汇率波动;文献图谱;分布特征;国际贸易;研究

汇率是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核心中介。在宏观层面上,汇率波动会直接影响贸易国宏观经济状况,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产生影响;而在微观层面上,汇率波动更是影响各国外贸公司收益和股价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汇率波动成为不少学者研究的重点。

1 文献特征分析

1.1 文献来源与筛选

本文分别引用了来自“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相关文献数据,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汇率波动”这一研究主题进行了文献图谱分析。

中文文献方面,采用的是CSSCI数据库中的资料。所采用的文献年限为1998—2018年,分别采用了5组检索方法,依次为:“关键词=汇率波动”“关键词=汇率变动”“关键词=汇率and关键词=变动”“关键词=汇率and关键词=波动”“关键词=汇率冲击”。筛选后,总计文献输出结果1103篇。经CiteSpace软件剔除重复文献后,剩余净文献606篇,论文发表年限实际覆盖范围为1998—2018年。

英文文献方面,采用的是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85—2019年的汇率变动相关数据。由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关键词法”搜索出来的文献相关度很低,故本文采用了“标题法”进行检索。三组检索条件依次为:“TI=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TI = exchange rate shocks”“TI=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最终精炼后输出的总文献数为705篇,剔除重复文献后剩余693篇,论文发表时间覆盖范围为1996—2019年。

1.2 研究机构分布

为观察国内外致力于汇率变动研究的主要学术机构,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制作了国内外研究机构每三年发文量的网络图谱。与制作“期刊共被引”时的设置类似,此时主要的设置变动为“Years Per Slice=3”“Node Type=Institution”(Term Type 仍选择Burst terms)。由此可得图1、图2的国内外致力于汇率变动研究的主要机构分布。

如表1所示,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国内外机构平均每三年关于“汇率变动”主题的发文排名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可以看出关于汇率变动研究的产出大多来源于国外机构,尤其是以威斯康星大学为首的几大美国研究机构。这一现象可能与我国汇率市场化和金融开放自由化的进程仍在进行中的现实有关。从后文的分析中,我们就能发现,学者们在研究汇率变动(汇率波动、汇率冲击)时,会将其结合于不同的宏观、微观主题,但这也是在汇率自由化以后才能更好开展的结果。

如汇率波动与股价变化这一主题,国外学者Dornbusch and Fisher早在1980年就提出了传统的汇率决定的流量导向模型,这是后来学术界大多数学者在宏观视角上对股价与汇率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Solnik 在1987年就将金融价格融入到汇率决定模型的检验中,选用股票回报作为经济活动变化的估计,来研究经济活动和汇率的关系,试图说明股票收益也能用于检验汇率模型。然而,国内学术界在这方面的起步就要晚很多。張碧琼、李越(2002)是国内外学者中对于中国股市与汇率长短期关系研究的探路者,也是直至2005年汇改后,我国学者对于汇率与股市(股价)关系研究的热度才迎来了明显的上涨。

1.3 作者分布

类似于前文中的设置,改变CiteSpace软件中的设置:(1)Time Slicing(中文文献From 1998—2018,英文文献From 1996—2019,扩大时间切片段,使中文文献的#Years Per Slice=21,英文文献#Years Per Slice=35。(2)Node type = Author。(3)Selection Criteria=Top50 。(4)Pruning=Path 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5)设定门槛值Threshold=6,则可得到如图3、图4所示,该领域研究在21年间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图示。

如图3所示,国内21年间“汇率变动”相关研究发文排名前10位的作者分别为:王晓芳(10篇),余静文(6篇),谢赤(6篇),丁剑平(6篇),高铁梅(5篇),李小平(5篇),万志宏(5篇),张艾莲(5篇),张伯伟(5篇),刘柏(5篇)。由图3作者间的网络关联,也能看出一些作者在研究“汇率变动”时存在比较强的合作关系,如张伯伟与田朔就在研究“汇率变动”问题时合作发表了5篇文献,均发表在国内具有较高水平的期刊上。

类似的,本文也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汇率变动研究的国外主要学者的分布做了一个图解表示,详见图4。国外21年间“汇率变动”相关研究发文排名前6位的作者分别为:Bahmani Oskooee Mohsen(20篇),HegertyScott W(10篇),Kandil Magda(5篇),Arize Augustine C(4篇),Bernd Kempa(4篇), Michael Bleaney(4篇)。除此之外,文本还在表2中列举了国内外研究“汇率变动”作者的发文量前五名作者,从表2所列信息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内外对于“汇率变动”研究的时间和量级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汇率变动(汇率波动、汇率冲击)”只是汇率相关研究主题中的一个小分支,在本文的统计中某些作者可能在20~30年发文的数量只有5~20篇,但这并不能说明该作者在汇率研究领域没有太大研究成果。例如在CiteSpace处理结果中显示排名较低的Kim S,Campell,Fisher等作者,在汇率研究领域都是拥有许多历史成果的杰出学者。

2 研究热点

本文要重点分析的问题之一是“汇率波动”研究在国内外学界的热点走向。如前文所述,汇率波动只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出发点,学者通常会以此为基点,衍生发展出与不同宏观、微观经济问题协同研究的文献成果。研究热点能阐明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数量较多的一组文献,所集中讨论的方向(如汇率变动与公司股价、汇率变动与进出口贸易的研究等)。文献的关键词就简明地向读者揭示了文章所研究的核心主题。故而,本文将通过在CiteSpace软件中共现所搜集文章的关键词,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和中心度,来对“汇率变动”研究的相关热点进行分析。

改变CiteSpce软件中的具体设置:(1)Time Slicing(中文文献From 1998—2018,英文文献From 1996—2019,缩减单个时间区间范围,使中文文献的#Years Per Slice=1,英文文献#Years Per Slice=1。(2)Term Source= Title +

本文通过对“汇率变动”的中英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了“热点聚类分析”,最终结果如图5、图6所示。 “热点聚类分析”能明确展示出热点关键词的所属区块内容,并且直观地排列出聚集较大的几块热点关键词区域。

在“汇率波动”研究的相关中文文献中,“汇率波动”“汇率变动”“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波动”“汇率制度”等不出所料地成为排序位前的几项关键词。更细致看来,“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双重差分模型”“garch模型”“货币国际化”“外商直接投资”等关键词也代表了近年来国内学界在进行汇率变动研究时所拓展的宏观和微观路径。

图5的关键词聚类分析中的“#1”等标识,清晰地标明了国内汇率变动研究领域中热点的归属范围。从本文所做的CiteSpace图谱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内学界汇率变动研究包含节点最多的7大热点关键词区域:(1)汇率波动。(2)汇率变动。(3)汇率波动幅度。(4)经济增长。(5)人民币汇率。(6)波动。(7)汇率。其中第四大节点区域“经济增长”就是汇率变动研究结合实际应用的一大例子:汇率变动影响企业收支,从而影响一国综合收入水平,最终影响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会反作用汇率,这种风险溢价的传播渠道很值得研究。

类似地,汇率波动研究的外文文献也呈现出与中文文献类似的热点关键词贡献结果。如图6所示,exchange rate volatility(汇率波动性)、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等热门关键词,与中文文献的情况大致相同。但有趣的是,图6中所展现的外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关键词分区“international correlation(国际关联)”,这是外文文献相较于国内文献研究热点较为不同的一点。

显然,国际学界在研究“汇率波动”主题时,国外学者的视野更为向外开拓,即更注重汇率在全球外汇、金融市场中的角色。而相比之下,国内学者在研究汇率波动时,更多的是将汇率的变动与国内的经济情况相关联,更注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或与其相关的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制度的改革等主题)对于国内宏观、微观经济进程的影响。

3 研究前沿趋势

在对某研究领域进行初步了解时,除了要了解热点关键词之外,还应从纵向的历史角度了解该领域研究热点的变动情况,以及时把握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在此部分,本文将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所搜集的中英文文献,进行“热点关键词突变图谱分析”,从而展示出“汇率变动”研究热点的转变和不同时点的研究前沿。

本文在此部分Citespace的软件基本设置为:(1)Time Slicing(中文文献From 1998—2018,英文文献From 1996—2019,缩减单个时间区间范围,使中文文献的#Years Per Slice=1,英文文献#Years Per Slice=1。(2)Term Source= Title +

图7展示出了我国汇率变动研究在2002—2018年的关键词突变情况。综合来看, 国内学界在汇率波动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人民币、进出口贸易、汇率制度、货币政策等与国内经济社会息息相关的主题。2012年11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在南非起步,2016年3月亚洲首个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和经济布局的改变,我国国内学者的研究方向也在不断向国家路线靠拢,图7中的第19位由2016年开始的关键词突变——“人民币国际化”,就是这一趋势的结果。

图8所展示的“汇率变动”国外文献近年关键词突变谱,能清晰地验证本文在前文中的分析:相比于国内学界在汇率变动方面的研究,国外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是由内延伸到外的。近两年的突变关键词,分别为:(1)malaysia马来西亚。(2)forecasting预测。(3)Pakistan巴基斯坦。(4)developing country发展中国家。

(5)determinant决定因素。(6)china中国。(7)US 美国。尽管不能排除是发文机构的归属地造成的关键词突变,但其中的“developing courtry”就证明了外文文献在研究汇率波动主题时的研究兴趣区间。

4 结语

国内学术界对于汇率波动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基本是建立在国外同主题研究的经验基础上,国内学术界关于“汇率波动”的相关研究,在绝对和相对量上都比国外学术界要低许多。与此同时,在研究的视野上,国内的学者更多偏好于将汇率的变动与国内的经济情况相关联,在世界范围内的取样研究还是比较少。在我国国际贸易日趋繁荣的今天,我国的国际经济影响力不断扩大,相信随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学术界在汇率波动研究领域的交叉研究能有更多观察的视角,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做出更多更好的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王倩.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解析——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4):78-89.

梁爽,卢章平.我国知识元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研究,2019,12(02):78-85.

刘遥,张攀.中外政府创新研究20年——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软科学,2019,33(05):45-50.

张健,苏涛永,孙晨语,等.城市网络研究脉络及其演进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9(05):97-106.

作者:毛薇 林千子

汇率波动影响经济论文 篇2:

汇率波动风险及其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

摘要:汇率波动风险对进出口企业产生的影响需要经过一个过程,这取决于汇率波动引起的交易风险、会计风险、经营风险能否被有效控制。汇率波动风险只是一种可能和不确定性,能否使企业受到不利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保值和干预措施,而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则是一个现实和结果。

关键词:汇率波动风险;企业影响;保值;干预

Principle of Exchange Rate Risk and Its Effects on Import /Export Enterprises

REN Zai-ping1,YAO Da-wei2

(1. School of Economics & Financ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61, China;

2.Shanghai Sipo Polytechnic College, Shanghai 201300,China)

Key words:exchange rate risk; influences to import/export enterprises; maintenance of value;intervention

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 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形成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虽然对货币篮子的汇率相对稳定,但对各种单一货币的汇率波动较大。人民币对主要货币呈现有升有贬的特征,可以说人民币汇率呈现出结构性波动而不是单一的趋势[1]。人民币汇率的结构性波动,将给拥有不同币种、不同市场的进出口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这里分别对汇率波动风险及其影响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一、汇率波动风险的形成机理

汇率波动风险是风险的一种类型,对于汇率波动风险的形成机理,需要从风险及汇率波动风险的内涵开始分析。

(一)风险及汇率波动风险的内涵

1.风险的内涵。风险是指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在特定的时期内某一事件其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变动程度的概率分布。变动程度的期望值和方差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风险就越小[2]。对于企业来说,风险是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是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的差异表现以及非预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现代企业风险,除了自然风险以外,主要集中在影响企业到达目标时的不确定性,而目标的不确定性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二是丧失机会的可能性。

市场经济中不完全的信息是风险产生的基础,不确定性(Uncertainty)是风险产生的必要条件,富兰克•H•奈特在《风险、确定性和利润》[3]中指出:不确定性是市场主体面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那些难以观察分析和预见的各种因素,可能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的机会,但人们对于风险,更多关注其给主体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可以说,风险是客观存在与主观感受的统一体,客观性是指风险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环境本身客观具有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这种可能的环境状态对任何人都同样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主观性是指不同的个体对风险的感知度,因此,具有主观特征,这同个体的知识、经验、对风险的态度等因素相关,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客观风险的感知度不同,那么识别、控制、处理风险的技巧也就各有差异,最终引发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

金融风险是指由于种种主观或客观原因导致的金融领域的破坏和损失的可能性。由可交易资产的价值发生变化而导致损失的风险,是由相关市场因素变动引起的。金融风险具有潜伏性和传染性的特点,潜伏性即金融风险的发生往往有一个过程,在没有爆发以前往往已潜伏在某些管理的薄弱环节;传染性,因为金融机构之间紧密的清算和合作关系,金融风险会迅速扩散、传染, 甚至连一些金融体系健全的国家或金融机构也难以幸免[4]。

2.汇率波动风险的内涵。汇率波动风险(Foreign Exchange Risk),它是金融风险中的一种,是指由于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企业外汇暴露价值的变化, 这里所说的外汇暴露(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指的是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程度,不仅仅指的是公司所持有的外汇头寸,即使一个公司外汇收支总是保持平衡,但由于汇率的波动影响到产品需求,使市场销售发生变化,影响到企业的预期收益,也可归于外汇暴露风险。所以也可以说,汇率波动风险是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企业以外币表示的资产与负债以及未来的经营成果价值上涨或下降的可能性。

需要强调的是汇率波动风险给进出口企业带来了不确定性,结果使企业要么获得收益(Gain),要么遭受损失(Loss)。只是遭受损失的这种状况会受到企业更多的关注,有些企业受到的影响是直接的,即企业经营中直接涉及到外汇或境外市场;而有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是间接的,即企业经营中不涉及外汇,但由于经济结构、国内外市场的联动变化引起企业经营中的市场份额、成本费用等等变化,使那些不使用外汇的部门和个人也承担汇率波动风险。

本文仅仅讨论的进出口企业都是直接受汇率波动风险的,间接承受汇率风险的情况暂不考虑。

(二)汇率波动风险的形成机理

1.交易风险(Transaction Exposure)。也称为结算风险,是由于交易日与结算日的汇率不一致而引起的风险。在企业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从交易合同签订之日到债权债务得到清偿、资金结算这段期间内,由于汇率变动而使企业资产或负债变化的的可能性。企业更多地关注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可能性,它会使企业遭受损失。一般来说,交易日到结算日的时间越长,汇率波动幅度越大,交易风险就越大,这是常见也是最容易理解的汇率波动风险。

企业的外汇债权债务在汇率变动前就已产生,只是在汇率变动后进行实际收付或者资金的交割[5],交易风险包括四种情况:一是进出口业务中应收应付在延期支付的条件下,从账务产生到账务清偿这段时间汇率波动使企业承受的汇兑损益;二是国际性的借贷活动产生的债权债务,从债务债权形成到清偿这段时间由于汇率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三是企业参与外汇买卖从交易确认到资金交割这段时间汇率发生变化造成的影响[6]; 四是其他将来可取得外币的资产及应付外币的负债, 凡是涉及外币计算或收付的其它商业活动或投资行为都会产生交易风险,比如外币股息、利息、租金、专利费等收支。

2.会计风险(Accounting Exposure)。又称为换算风险、转换风险或者折算风险,实质上它是一种评价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报表合并和进行外币债权、债务决算时,如何将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以本国货币进行评价,因为所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账面上的盈亏。如果处理会计报表时使用的外汇汇率比较高,当初记账时的汇率比较低,即外汇升值,那么会产生账面收益,如果相反则产生账面亏损,它是评价上的损益而不是交割的实际损益。但是它会影响到企业向社会公开营业报表的盈亏状况,它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最后经营成果,而且影响到人们对企业的评价,还影响到企业的税金和利润分成,如果是上市公司,则会影响到企业股价[7]。

会计风险的特点是发生折算风险时,原来用外币计量的项目(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的发生额必须按本国货币重新记账,也必须按母公司所在国政府或公司自己确立的规定进行合并到本国货币账户内,这个过程中汇率的不同、或会计准则的不同都会使企业账面价值发生变化,而企业实际收益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也不影响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但是却会给评级和投资者的信心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所以会计风险也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外汇风险。

3.经营风险(Operation Exposure),又称经济风险,是指汇率的非预期变化,给企业、银行和其他外汇经营机构带来的未来现金流或经营收益上的不确定性,主要使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本币收益和现金流减少的可能性,它是一种潜在的汇率波动风险。

以本币衡量的未来现金流、收益变化的幅度主要取决于非预期汇率变化对该公司进出口产品销售数量、销售价格与营运成本可能产生影响的程度。经营风险强调的是指由于突然的汇率被动(非预料),涉及到企业应对汇率意外变动的能力,所以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为它取决于企业对于未来汇率走势及波动的预测、采取的防范措施、分析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因决策者能力、偏好不同而有所差异。汇率波动的经营风险不包括意料之中的汇率变动,因为如果已经预测到了,企业决策层在评价未来企业利润、现金流量时已把预期汇率波动的影响考虑在内了,因而经营风险主要是非预期的汇率变化造成的企业经营影响。

对于我国进出口企业来说,经营风险比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更大,因为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的影响是一次性的,而经营风险的影响是长期的,它不仅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经营效果和收益,而且影响企业在国内的经济行为和效益,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国进出口企业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来应对汇率波动造成的经营风险。

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机理

分析看出,汇率波动风险是一个过程和原因,是否真的给企业带来损失或收益只是一种可能性,而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则是一个结果,一般可造成汇兑损益的变化或市场经营的变化,以下对其机理进行分析。

(一)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汇兑损益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的汇兑损益影响是唯一的作用因素, 换句话说汇兑损益的产生及变化就是因为汇率的波动, 所以说,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企业的显性影响就是汇兑损益的变化, 这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市场经营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因为进出口企业国外市场经营的变化除了受人民币汇率影响外,还受国内外贸易政策、出口退税、进出口配额、反倾销壁垒、国内外经济增长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汇兑损益是指外币货币性项目,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异,比如如果人民币即期汇率比初始汇率升值,意味着外币贬值,那么以外币表示的企业资产会减少、负债会增加,引起以人民币计账的账务差额就是汇兑损失,人民币贬值的情况正好相反。一般来说,外币货币性资产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比重越大,所受影响就越深, 影响的具体方向取决于项目的资产负债性质和外币种类。

汇兑损益产生的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而非收付实现制)和实际成本原理。汇兑损益的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交易记账日和结算交割日的汇率不一致(即交易风险)和报表的上一记账日和本期记账日所使用的折算汇率不一致(即会计风险)而产生的。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应计制,它是以经济的权益和责任的发生,即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标准。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只要经济业务发生,就相应地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或经济权益,是应收的或应付的,无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要进行计算和处理,列入本期收益或费用[8]。权责发生制要求按照交易发生时的价值记账,比如某出口企业在达成交易发货后,记应收账款730万元人民币(100万美元,按当日汇率1美元=7.3元折算),但半年后收回账款后美元贬值1美元=7.0元人民币,企业只能记700万元人民币,那么实际入账700万元和应收账款730万元之间的差额30万元,就是汇率损失。

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9]。这就是说一般不修改商品的账面价值,比如进出口企业在收到进口货物时,尽管货款还没有支付,按照权责发生制记应付账款827万元(100万美元),同时按照购买商品的性质记存货827万元或者固定资产827万元,一年后人民币升值至1美元=7.8元人民币,企业需要780万元即可支付原来的外币货款,但按照实际成本价原理不修改商品的账面价值,企业只能贷记银行存款780万元和汇兑损益47万元,才能冲销827万元的应付账款。由于权责发生制和实际成本原则的共同作用,在汇率波动时而产生了一笔汇兑损益。

(二)汇率波动与进出口企业的市场经营

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的市场经营影响属于长期风险,特别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出口企业的销售利润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涉及到企业销售额、价格、成本等诸多方面的改变。根据国际收支理论,一个国家本币升值在长期内会使本国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上涨,使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失去价格优势,会导致本国产品出口的下降;同样本币贬值会使本国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扩大出口。上述情况在长期是成立的,但是在短时期却未必成立,可能会出现J曲线效应,就是本国货币贬值或升值后短期贸易收支的情况往往正好与长期趋势相反。这一变化被称为“J曲线效应” [10],这一过程可能会维持数月,甚至一两年。

根据各国不同情况,汇率变化影响进出口企业市场经营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1.一般来说产品本身是否深受境外市场最终消费者和经营者欢迎或者说用户的忠诚度是一个关键因素,消费者的偏好以及对某种品牌消费的惯性,使消费者对自己的消费习惯不愿马上改变;也有的消费者对市场价格反应不敏感,反应时间滞后;同时经营者前期已经签订好的合同也难以随时取消,经营者也愿意以各种促销手段把已经进口的产品销售出去,反而引发了消费者对该产品的留恋和喜爱。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对相对汇率变化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来调整自己的消费和经营行为,特别是消费者,一旦使用后对某种品牌的产品有了依赖以后,不会轻易改变,所以说如果企业出口的产品深受最终消费者和经营者喜欢,因汇率波动而受到的销售影响就比较小。即使考虑改变消费习惯,除了要考虑贬值因素外,还把变得较贵的外国商品和较便宜的国内同种商品在质量可靠性、实用性和信誉等方面进行比较后,根据个人喜好,才逐步转向购买国内商品,期间所花费的时间因人而异,所以时滞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忠诚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对某些品牌的喜爱不会因为价格而有所改变,所以我国进出口企业经营的产品是否赢得最终客户的青睐是应对汇率波动的关键。

2.进出口企业对汇率变动的反应态度及利润空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人民币升值后 ,虽然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和竞争实力会减弱,但是国外的进口商不会轻易取消已经签订的合同,同时我国出口商也会在适当让利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已经投入生产的订单,虽然会降低利润,但也比停产或完全改产更有利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或者虽然企业由于受本币汇率波动影响利润受到了影响甚至亏损,但企业认为这是暂时的,可以通过提高产品性能和科技含量改变企业受到的汇率波动影响;另外,对于国外的特别依赖进口的行业,可能会顺势通过调高自身价格,获得超额利润,在还找不到相同或相似替代品的情况下,进口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11],所以说汇率波动在短期内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与企业对汇率反应的态度和利润空间有很大关系。

3.出口企业能否准确预测汇率波动趋势及幅度对销售影响也起很大作用,如果企业准确地预测了汇率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采取措施,企业遭受的影响可以减轻,否则企业将受到很大的不利影响难以在国际市场立足。一般来说,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的经营影响比较大的是非预测到的汇率波动影响。

4.出口产品在生产链中所处地位及政府的支持程度也对企业的销售利润受汇率影响的程度发挥了一定作用,一般来说,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生产链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产品及企业,不会轻易放弃通过耗费时间和成本建立的市场,而且这种企业往往可以得到国家政策和各类税费上的优惠,以及科技开发支持,形成隐性补贴,这样厂商由于可以压低上游成本,降低价格,在某种程度短期内可以抵消部分消极影响,而一段时期后高附加值产品、高科技产品的研制成功,使企业从长期摆脱汇率波动的市场经营影响。

三、汇率风险与汇率波动影响的相互关系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和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但不是同一个概念,汇率波动风险是一种过程和状态,而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是汇率波动风险的具体表现和结果,三种类型的汇率风险对企业带来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进出口企业会产生大量的汇兑损益,它是由实现了的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产生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指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将来的市场份额、现金流量、经营利润和企业资本价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它主要是由经营风险产生的,以及未实现的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未实现的交易风险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会计风险在给企业带来汇兑损益的同时,会对企业外部评级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进而影响企业资本价值。这两方面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收益和社会形象,最终体现在现金流量和利润的减少,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汇率风险到其对企业产生影响需要经过一个过程,这取决于汇率波动引起的交易风险、会计风险、经营风险能否被有效控制,转化为汇兑损益和市场经营影响的概率有多大。也就是说这些风险虽然存在,但不一定会对进出口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进出口企业有能力把这些风险得以控制而不转化为现实的损失或使其朝着有益的方向转化,即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没有转化为汇兑损失或转化为汇兑收益;同时经营风险、未实现的交易风险和未实现的会计风险在企业的一系列干预下,没有带来企业市场经营、现金流、利润的减少,而是由于企业一系列措施使原来不利的影响转化为积极因素,企业的市场经营、现金流、利润比预期的有所增加。所以说风险只是一种可能和不确定性,能否使企业受到不利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保值和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 朱民.从全球货币波动关注人民币汇率结构性变化[N].中国证券报,2007-11-26.

[2] 阎春宁.风险管理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3] (美)富兰克﹒H﹒奈特. 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高兵生.亟需建立应急金融风险防范体制[J].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3(41).

[5] 王健.企业如何应对浮动汇率:化汇率风险为利润之道[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47-50.

[6] 吕红军,张华.国际金融实务[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71.

[7] 任正晓.外汇风险防避与利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129.

[8] 于玉林,王建忠.会计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330.

[9] 师萍.基础会计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6.

[10]李治国,徐剑刚,曾利飞.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存在J曲线效应吗[J].世界经济研究,2007(3):39.

[11]冯德连.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85.

[12]Prashant Kapila and Chris Hendrickson.Exchange rate risk management i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ventures. J. Mgmt. in Engrg., Volume 17, Issue 4, pp. 186-191 (October 2001).

[13]Alpa Dhanani. The management of exchange-rate risk: A case from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Volume 46, Issue 3, Date:May/June2004:317-338.

(责任编辑:石树文)

作者:任再萍,姚大伟

汇率波动影响经济论文 篇3:

远期结售汇在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汇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民币汇率波动更加频繁,针对汇率波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而当下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意识不高,风险管理手段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外汇风险管理主要包括经营性对冲策略和金融性对冲策略,文章即针对当前的外汇风险和主要的风险管理手段——远期结售汇业务展开分析,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回顾我国汇率制度的发展和国内外经济形势,明确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从外汇风险定义、类型和现状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在第三部分着重分析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发展和具体内容,并给出最后的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外汇风险;远期结售汇;风险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046

1 绪 论

温斯顿·丘吉尔曾说道,“没有比讨论货币及其汇兑问题更易表现出人类才智的领域”,在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纷纷采用浮动汇率制度,外向型企业的资产负债和经营活动暴露于汇率变动的风险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汇率制度也几经变革:2005年实行汇率改革后,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并参考一篮子货币政策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ZW(]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2005〕第16号。[ZW)]被提出,但是市场基本上仍将人民币汇率走向解读为一个外生的政策变量,中间价的形成过程仍是一个“黑匣子”;2015年“811”汇率改革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报价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由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前一日收盤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以及主要流通货币汇率变化,提供中间价报价;2016年年初央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機制改革,至此,我国基本实现“前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政策的变动”的中间价定价规则。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弹性大幅增加,加之美元走强,也引发了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快速释放,市场化波动进一步加剧,目前,寻求提高汇率灵活性和保持汇率稳定性二者之间的平衡仍是相关管理机构的关注重点,未来的汇率机制设计可能追踪宏观经济形势而不断进行调整。

结合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来看,2016年美元总体表现较为强势,全球货币政策分化的影响仍然存在,此外,外部风险性事件频发,美元被动上行。从经济基本面来看,美国这一轮的经济复苏态势受到现任政府的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预期仍将保持较慢的加息节奏。国内方面,经济下行压力犹存,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是当前的主要经济任务。另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日益加快,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倒逼汇率改革不断推进。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促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创新发展,促进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等“走出去”,预期未来中国企业将更多参与国际化运作。

总体来看,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虽然人民币不会持续贬值,但是在多变的国际环境下,风险事件频发,人民币汇率波动更加频繁,波动幅度加大,在“走出去”的总体战略下,我国企业国际化运作特征明显,对其规避外汇风险或控制外汇风险敞口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日益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资本开放也为企业主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提供了操作上的便利,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企业如何展开外汇风险管理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即以远期结售汇在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为主要对象展开分析研究。

2 外汇风险分析

2.1 “外汇风险”的定义

货币的时间价值、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bert C.Merton称为“现代金融理论的三大支柱”。外汇风险,又称汇兑风险,一般是指经济主体持有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经营活动中的外汇收支,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以外币计价的现金流的现值,因汇率变动而产生损益的可能性。[1][ZW(]邹宏元.金融风险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233.[ZW)]

广义的外汇风险内涵包括交易对象引发的风险,价格变动引发的风险,以及交易者本身所导致的风险,狭义的外汇风险指的是价格变动引发的风险,张超英(2005)将外汇风险细分为:[ZW(]张超英,吴海燕.国际财务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ZW)]

交易风险:指的是在对外贸易中由于在结算日和交易日之间的汇率变动,使得实际现金流量与预期的不相符合,给经济主体带来损益;

经济风险:意同经营风险,指的是汇率的变动使得经济主体的营运现金流量发生改变,如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定价和总体销售等,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竞争能力被削弱;

折算风险:指的是汇率的变动造成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的数据发生变动。

2.2 细分风险类型解析

综合比较上述三种风险,从实质影响来看,折算风险所导致的损益只是存在于企业的账面报表上,经济风险和交易风险则会影响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其产生的影响乃是实际存在的,不同的是,经济风险来源于尚未发生的运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变化,交易风险则来源于已经签订但尚未被履行的合同,汇率变动导致后期现金流量与预期不同;从时间维度来看,折算风险针对的是汇率变动前的经济事项,经济风险针对的是汇率变动对于企业未来经济事项的影响,交易风险涉及的经济事项发生于汇率变动之前,结算于汇率变动之后。

2.3 我国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及外汇风险管理现状

伴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人民币汇率弹性大幅增加,在过去的一年中,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快速释放叠加美元走强及一系列风险事件,人民币汇率渐进贬值,年化贬值率由2015年的4.66%提高至2016年的7.09%,汇率市场化波动进一步加剧。

从我国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类型来看,对于大多数国际化运营程度较低的公司而言,主要风险来自集中进口付汇和出口收汇,主要面临交易风险;而对于国际化运营程度较高的公司,其运营、筹资、投资活动,乃至经营战略的计划实施,长期来看都会承受汇率变动幅度加大的影响,经济风险逐渐凸显。而面对日益凸显的外汇风险,我国许多企业仍缺乏风险规避意识或是风险管理办法单一,采用改变贸易结算方式、增加内销比重、提高产品价格等方式应对,当然这也是因为我国外汇市场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金融避险工具还未被普遍地使用。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对于面向国际化运营的企业而言,如何提高外汇风险管理水平,采用系统化的管理方法,确认企业面临的主要外汇风险,也就是说,确认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和营业收支受到汇率变动影响的性质和程度,通过事先的有效管理,规避汇率波动的不利影响,稳定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市场竞争力,实现提高企业价值的目的,这个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3 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应用

实践中企业针对所面临的不同外汇风险类型,分别存在不同的管理措施。Srinivasulu(1981)提出应区分为两类:运营型对冲策略和金融型对冲策略,前者是通过调整企业经营性活动,后者则主要是通过运用金融工具,与此相似,王月永、張旭(2008)认为主要包括以下类型:经营性避险策略、合约性避险策略和资产负债表避险策略[4],其中,经营性避险策略主要针对外汇风险中的经济风险,包括调整生产管理和营销销售战略等,也包括提前收款加快结汇以及利用贸易融资等方式;合约性避险策略则主要针对的是交易风险,利用外汇期货、远期合同、期权、掉期等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资产负债表避险策略主要是通过平衡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实际中可操作性不高。也有学者从其他角度对此进行分类梳理,在此不再赘述,本篇文章主要探讨远期结售汇业务在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3.1 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发展

远期外汇市场包括远期结售汇业务和远期外汇买卖业务,远期外汇买卖业务范围较广,覆盖了不同外币之间的兑换,远期结售汇则特指人民币对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参考《中国人民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暂行管理办法》的描述,远期结售汇务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与境内机构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或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该远期结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或售汇。中国人民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暂行管理办法。

远期结售汇业务最早在1995年的上海外汇交易中心的试点运行,1997年由中国银行正式试点开办。不同于远期外汇买卖业务,远期结售汇业务应基于真实的贸易活动,并受到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2005年汇率改革的序幕拉开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趋势明显,企业对于外汇风险的规避需求提高,更多银行也先后获得了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的许可,远期结售汇业务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企业主要的外汇风险规避工具。

3.2 远期结售汇业务流程

按照相关规定,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需遵循实需原则,其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于当前锁定其以外币计价的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的未来汇率,也就是锁定未来收益或成本,发挥保值避险的功能。

在企业内部外汇风险管理设计层面,首先,公司需要结合外币收入支出预算、汇款期限和汇率波动预测,进行风险的识别,确定远期结汇的金额限额以及远期结汇比例;其次,根据远期外汇牌价和预测汇率的对比,探讨不同的结售汇方案的损益情况;最后,在实施时,企业还需控制潜在的交割风险,追踪企业的风险敞口,判断是否续作远期结汇业务,保证远期结售汇业务的顺利实施。

在具体的实施阶段,参考中国银行的远期结售汇业务规定,企业通常需缴纳3%左右的保证金或者扣减授信额度。企业可在3年内的任意期限远期结售汇业务,包括标准期限和非标准期限;标准期限包括7天、20天、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等,非標准期限的远期交易则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确定。同时,企业还可以办理择期业务,择期交易期限由交易的起始日和到期日决定,最远期限也为3年,具体的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参考中国银行关于远期结售汇的业务规定:http://www.bankofchina.com/cbservice/cb41/200807/t20080707_908.html

3.3 远期结售汇业务示例

2016年8月初A公司签订了一份进口合同,金额为50万美元,定于2016年10月底收取货物并交纳货款,即期美元/人民币汇率为6.6277。为了规避合同期间的外汇波动风险,A公司决定与B银行合作,利用远期结售汇稳定未来的收益,向B银行提交了远期结汇/售汇委托书,与B银行约定:远期合同约定期限为3个月,于2016年10月31日进行交割,远期售汇汇率为6.6655,不考虑其他可能影响远期汇率的因素,远期售汇汇率一般和即期汇率存在一定的差价,相当于公司进行外汇风险控制的费用支出。此外,A公司需要向B银行支付3%的保证金,但因为A公司在B银行有足够的授信额度,因而这次交易不需缴纳保证金。

2016年10月31日,即期美元/人民币汇率为6.7641,但是由于之前签订了远期售汇合同,A公司将以6.6655的约定汇率与B银行进行结算,从交割结果来看,与不采用任何风险控制手段相比,A公司通过远期售汇实现了:500000*(6.7641-6.6655)=49300元的收益。

在这一业务中,A公司只需与银行进行合作,过程较为安全可靠,具体的期限和金额均可沟通协商。但是,远期结售汇业务必须建立在真实的交易活动基础上,即,需符合“实需原则”,不可以随意取消或更改。当然,企业在锁定未来收益/成本、降低风险的同时,也就放弃了潜在收益的可能,在这个案例中,如果在约定的交割时间美元汇率不升反降,A公司也只能以约定的汇率进行交割。因此,在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实际应用中,也需要操作者对于未来汇率走势的一定的判断,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企业谋求稳定的收益,那么远期结售汇业务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4 结 论

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汇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在“走出去”战略的号召下我国企业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化运作,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而当下我国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意识仍然比较淡薄,风险管理手段亟待提高,对于企业的稳定经营和企业价值的影响不可小觑。如何全面地分析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类型,并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这是众多外向型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远期结售汇业务自1997年产生,在2005年“汇改”后不断发展,成为当前最主要的风险管理手段,尤其是企业面临的交易风险。企业通过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一方面对手方风险较小,过程较为安全可靠;另一方面企业能够锁定以外币计价的应收款项或应付款项的价值,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在学术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一业务的套期保值效果。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将外汇风险管理和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相结合,可参考COSO风险管理框架,从内部环境、目标设置、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等多方面着手展开。针对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执行,公司需要结合外币收入支出预算、汇款期限和汇率波动预测,进行风险的识别,确定远期结汇的金额限额,测算远期结汇比例,并根据远期外汇牌价和预测汇率的对比,探讨不同的结售汇方案的损益情况,不断检测潜在的交割风险,追踪企业的风险敞口,判断是否续作远期结汇业务,保证远期结售汇业务的顺利实施,稳定公司的经营损益,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邹宏元.金融风险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233.

[2]张超英,吴海燕.国际财务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陈皓.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16.

[4]王月永,张旭.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及控制[J].国际经济合作,2008(3):77-81.

作者:何玺

推荐阅读:

人民币汇率争端之我见09-24

上一篇:社团联合会工作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销售年终总结(精选2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