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儒教伦理特征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韩剧在中国掀起了一次次的收视狂潮,引发了许多中国观众追捧韩星的热潮,尤其以《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三部爱情剧影响最大,继而出现了一系列了解韩国文化、学习韩国语言的行为。该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中韩两国具有相似的文化根基。然而,中韩两国的民族文化也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在爱情观念、叙事方式、民族语言和饮食文化等方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韩剧儒教伦理特征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韩剧儒教伦理特征论文 篇1:

君子文化与中韩文化交流

君子与君子文化

君子是炎黄子孙共同推崇的理想人格的代表,是中华儿女在五千年文明史中独特的集体创造。文化即“以文教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最宝贵的财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君子文化是一朵绚烂的奇葩。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君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概念,也是中国人独特的理想人格。西方有贵族文化、绅士文化,中国有君子文化。西方贵族文化是特指某一阶层、某种身份的文化,而中国的君子文化是建立在社会共同伦理基础上侧重于道德的人格文化。全世界只有中华文化圈讲君子,中华儿女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家国情怀、积极的文化担当,凝聚成入世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文质彬彬的君子品格,成为中华民族性格和理想人格的一部分。比起西方的贵族、绅士,君子的形象更鲜活、更真实、更可爱。可以说,君子是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财富。

君子文化在韩国

随着近年来中韩两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两国人民友好往来, 经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走进首尔最大的书店教保文库,满满两架中国文学书籍反映了中国文学在韩国的版图——传统经典著作和当代文学“二分天下”之势。韩国汉阳大学文化创意系教授安昶炫曾表示,韩国人历来最为关注的是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过去销售最好的文学作品便是历史演义和武侠传奇。但随着近年来中韩两国的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近几年, 由韩国流行音乐、偶像剧、服饰所聚集起来的韩国文化风潮席卷我国,国人形象地称之为“韩流”。为什么这种浸透了韩国特有文化气息的纯粹的韩国式生活方式能在我国掀起流行风潮?那就是两国之间在文化、民俗、语言等方面较少文化反差, 就是我们都拥有同宗同源的君子文化。

孔孟是君子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们把君子文化从贵族文化变成了精英文化,赋予君子文化以新的时代特征。几千年来,孔孟的君子文化影响深远,君子形象得以广泛传播乃至深入人心,君子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几千年的中华历史就是君子文化的发展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君子带动、影响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也丰富发展了君子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孔孟的一些君子文化理念被社会广泛接受,儒家思想是由孔子创立, 孟子和荀子进一步发扬光大,经董仲舒和朱熹等人不断扩展充实被汉以后历代统治者奉为正宗的一个学派。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 是用于齐家治国的一种伦理体系。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延续 2000 多年, 虽然里面包含了不少封建毒素, 但也蕴藏了无尽的思想珍宝, 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儒教约于耶稣纪元初年传入韩国。高句丽于公元 372年设立“太学”。新罗统一韩半岛后, 派遣学者到唐代中国, 并带回大量儒家文献。10世纪末韩国采用了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 大大地鼓励了人们学习儒家经典, 同时也将儒家的价值观深深地植根于韩国人心中。建立于1392年的朝鲜王朝采用儒教学说为官方意识形态, 并在教育、礼仪、行政方面推行一套儒学系统。今天在韩国, 孔子的名字家喻户晓。韩国儒教最权威的教育机构“成均馆”馆长崔昌圭说:“孔子不仅是中国的, 也是世界的。韩国有 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家思想的熏陶。”时至今日, 孔子为国尽忠、敬信节用、爱民如子、人伦之中、忠孝为本等”的思想已融入韩国人的血液, 成为国家发展和人生道路的精神能源。

谈到“韩流”, 不能不谈“韩剧”。新浪娱乐频道开展了一项题为“你怎样看待韩剧热”的大型调查。56006 名参与者中,81%的人承认自己喜欢看韩剧。韩国文化观光部的数字显示, 韩剧成为韩国电视最大的输出品, 出口市场以中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为主。一些经典剧目还出口到俄罗斯、埃及、阿拉伯半岛。韩国电视剧以生动细腻反映现代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见长, 在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大批观众的喜爱。剧中情节之所以让人感动,产生共鸣, 灵魂所在便是君子文化的核心:忠、孝、诚、信、礼、义、廉、耻。从央视引进的首部韩剧《爱情是什么》到曾经热播的《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 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庭伦理,如夫妻之间的相敬互爱, 父子之间的仁慈孝顺, 兄弟之间的友爱恭敬, 这是社会稳定的基本要素。尽管现代家庭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同居共住, 但和谐温暖的家庭仍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韩剧的这种君子文化魅力在《大长今》身上达到了顶峰。在香港《大长今》播出时, 创 25 年来香港收视率最高纪录, 曾经红极一时的《上海滩》也只能屈于亚军,在美国播出时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西方人追捧。2004 年美国芝加哥某电视台播出该剧时, 引得芝加哥中产阶级每周六晚准时聚集在咖啡馆, 集体观看讨论。《大长今》里不但有正义、善良, 也有邪恶、卑鄙。面对诸多奸恶势力,长今坚持正义,决不妥协。《大长今》反映出来的文化精神,就是一种对真善美的追求,让我们在浮躁的环境里静下心,重新接受君子文化的洗礼。武侠小说家梁羽生说:“崔尚宫要害大长今,但大长今还是以德报怨, 表现了中国的传统,令我很感慨。看韩剧, 感受最深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到了韩国;欣慰的是, 这样的传统道德观在今天实际上是受欢迎的。”韩剧中的君子文化思想就是这样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文化的基本元素是语言和文字。韩国字母是15世纪在朝鲜王朝(1392—1910) 第四代君主世宗大王( 1418—1450)倡导下,由一些学者创造的。在此之前,使用的是中国文字。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韩国报纸文章中一大半是中国汉字,不必猜就可以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今天的韩国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从墓碑文到商业牌匾,从机场“大韩空港”的标志到百姓人家“家和万事兴”的字幅,从形到意,中国人看了一点都不陌生,反而很亲切。韩语的发音也有许多尊长的礼仪蕴藏其中。如老师的发音似“先生”,学长的发音似“前辈”,老人对孩子的忠告发音似“德谈”等等。韩语的语法有“尊敬阶称”“对等阶称”“基本阶称”三大阶称之分,表示说者对听者的尊卑、亲疏、庄重或随便等态度。晚辈对长辈,后辈对前辈,下级对上级,小孩对大人必须用敬语,反之将会被耻骂,犯下大忌。受君子文化影响,韩国又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在韩国崇尚教育,尊重教师蔚然成风。一个人当了教师( 不论小学、中学、大学) 就像获得了一种荣誉,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历届政府把发展教育放在优先地位。教育部的预算虽然各年有所不同, 但通常是占政府支出的 20%,就是说,政府预算支出的五分之一用在了教育事业上。当然,“读书至上”“学而优则仕”也使得今天的韩国青年同中国青年一样, 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考上汉城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等名牌大学并不比中国青年进北大、清华容易。为了进名牌大学, 毕业后有好职业, 韩国国民从小学、中学就开始极残酷的竞争。有调查显示:月收入400万韩元的四口之家,平均每月花在课外补习班的费用是 85 万韩元。这个比值与中国有中考、高考学生的家庭支出费用,有过之而无不及。韩国文化还包含了很多形成人民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各种宗教,如萨满教、佛教、天主教、新教、天道教、伊斯兰教。那么这些宗教与君子文化是什么关系呢?韩国人认为:君子文化不是宗教而是一种道德和行为规范,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不论信仰什么宗教,为人处世都要遵循儒家的道德标准。所以,韩国虽然各类宗教信仰很多,但源自我国的君子文化思想在韩国人头脑里根深蒂固。君子文化的传统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韩国的节日很多,但最重要的节日是民俗日( 农历正月初一) 和秋夕节( 农历八月十五) ,正是中国的春节和中秋节。这期间,全体国民一半都要出行,所以称之为“民族大移动”。“出行”“大移动”当然有游览、娱乐、休闲、会友的内容, 但最重要、最普遍的活动项目还是“归乡祭祖”。韩国人念祖思乡、耀祖睦族的伦理道德传统,正是一种君子文化的文化现象。崇尚礼仪,彬彬有礼。在韩国,下对上、少对老及朋客之间见面或分手告别时都行鞠躬礼。遇有重大节日或纪念日,晚辈还向长者行大礼, 即对长者虔诚跪拜。

感悟韩国君子文化的同时,让我们深深地反思自己。作为孔子故乡的中国, 理应更好地继承发扬君子文化的精神。中国号称“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可是近百年以来,经历了历次运动的影响,儒家传统文化在中韩两国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距。由于当代多元价值社会面临价值混乱的危机,使个人在为人处世上难以找到标准的生活规范,在传统精神文化与现代物质文明的冲突中,传统的君子文化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君子文化助力中韩交流

今天,君子文化越来越多地渗透于经济、政治和生活等领域,形成经济文化、政治文化和人文文化,这些交叉于各个领域中的君子文化将会给人类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在新世纪新形势下,中韩文化上的交往越发密切,这既是两国人民希望了解对方的需要,同时更为两国进行经济、政治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文化交流促进了中韩两国在经济上的交流与合作。文化因素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韩的文化交流同样极大地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合作。正是通过文化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形成价值取向的趋同,避免了经济合作中的重重障碍,减少了双方的分歧和摩擦,大大提高成功率。韩国的美食、服饰、美容等第三产业在中国大受欢迎。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喜欢来中国旅游,喜欢在中国留学等。所有的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两国经济领域的合作。

其次,中韩文化交流有助于两国政治上的合作。中韩两国在客观上存在着文化上的亲缘性,使得中韩两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成为可能。在这里,文化交流对两国人民政治上的友好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中韩在古代的文化交流,特别是中国古典的以和为贵的君子文化传统思想,对结束中韩在冷战时期的政治上的歧视、军事上的对峙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中韩在当代的文化交流,特别是韩国一些先进的文化思想传入中国,极大地推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更增进了两民族的认同感,为中韩两国的政治合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中韩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朝鲜半岛的自主和平统一,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最后,两国的文化交流,直接推动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中韩的文化交流既有政府间的,又有民间的交流。特别是最近几年,两国的民间交流越来越密切,韩国的LG、现代、三星等都在中国各地投资建厂,并将韩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带到中国,已经成为中国普遍接受并推广的优秀经验。同时,每年又有许多韩国人来中国留学,学习汉语,来中国经商、生活等,中国一些省份也举行一些中韩文化、商贸的交流会,如辽宁沈阳每年都举办的“韩国周”,已经成为中韩两国人民在东北地区进行人文和经贸交流的盛会。近年来,大量的中国工人去韩国工作,为韩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韩的文化交流大大促进了两国人民的互相理解和友谊,成为两国人民友好的不竭源泉。

同时,君子这一人格形象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特征,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君子概念是鲜活的,君子形象是生动的,君子人格是变化的,君子文化也是发展的。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研究传统文化特别是君子文化,一定不能把传统的君子文化当成故纸堆,而要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创新发展,挖掘君子文化的新鲜内涵,开拓君子文化新的天地。君子文化应该创新,也能够创新。我们既要研究古代的君子人物,更要树立当下的君子形象;既要弘扬传统的君子品格,又要光大当代的君子精神;既要继承传统优秀的君子文化,又要构建当今鲜活的君子文化。比如,要研究如何扩大君子的社会基础,当代社会人人都可成为圣贤,为何不能说人人都可成为君子;再比如,过去说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在则可以说君子“达更要独善其身,穷亦可兼济天下”,由于现在社会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达,人们都可以把济天下的言论说出来,善事干起来,人人可济天下。弘扬君子文化,就要研究文化的时代内涵,就要培育和创造有利于君子精神光大的环境和条件。君子文化一定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具中华的民族特色,更好地成为中韩文化交流的纽带,让中华民族的君子文化更好地成为世界人民的优秀文化精髓。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学院环巢湖文化研究中心)

作者:王桂云

韩剧儒教伦理特征论文 篇2:

民族文化视野下中韩爱情剧的异同比较

摘 要:近年来,韩剧在中国掀起了一次次的收视狂潮,引发了许多中国观众追捧韩星的热潮,尤其以《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三部爱情剧影响最大,继而出现了一系列了解韩国文化、学习韩国语言的行为。该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中韩两国具有相似的文化根基。然而,中韩两国的民族文化也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在爱情观念、叙事方式、民族语言和饮食文化等方面。韩国爱情剧带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力求在守望本国文化的同时,将本国文化推向世界。中国爱情剧强调主流的意识形态,揭露生活本质,虽然也受大众欢迎,但仍没有打破常规,突破创新。中国爱情剧在今后的创作中要彰显中国气派,将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文化传统告诉国人和世界,既要讲述民族的文化传统,又要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演绎和表达。中韩两国的爱情剧尽管有很多差异,但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必定会在互相交流中创造出好作品。

关键词:中韩爱情剧 文化差异 民族语言 爱情观念

自2005年《大长今》热之后,韩国又推出《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三部爱情剧,再一次在中国掀起“韩流”热潮。中国爱情剧《何以笙箫默》《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守婚如玉》在国内也获得很高的收视热潮,但相比之下韩国的爱情剧对中国观众的影响更为持久深刻。因此,对待“韩流”我们要从根源探究“韩流”发生的原因,冷静地看待“韩流”热。

中韩爱情剧的制作都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语境。不同民族的人,由于受到不同社会生活、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地域的制约,其文化意识和心理结构必然有其自身的特征,中韩爱情剧的不同影响力说到底是两国民族文化之间的异同在起作用。相比于韩国爱情电视剧的持久影响力,中国爱情剧的剧情应走出自我重复的迷途,用故事、人物、造型、风格和叙述上的民族特色来突出民族个性,以独特的文化个性确立自己在世界电视剧中的影响力,去唤起观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民族文化的相似性

中华民族文化丰富且厚重,深受儒、道、佛思想的影响,秉承“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的传统,更追求仁、义、礼、智、孝的高尚美德。韩国在历史上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也尊崇儒教中“仁爱与礼义”和佛教中“九转轮回”的思想观念,其中有一个观点很具有代表性:“整个韩国就是一个可以根据形势随机缩放的大家庭,每个韩国国民都是家庭中的成员,每个成员都自觉地按照儒家的伦理秩序,安然履行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譹?訛

韩国妇女要求“三从四德”,这一点与中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对于人的爱情的表现中,中韩两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无不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生活内蕴,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从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体表现为:男女之间表达爱情的方式都是含蓄、内敛的,都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都和整个大家庭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因此,中韩爱情剧在价值观、世界观、道德伦理观、真善美的审美追求等意识形态方面有一致之处。

中国爱情题材剧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关注是非、善恶观念在当代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受到的挑战,试图寻求个人、家庭、社会的平衡点,追求爱情的真与美。如《何以笙箫默》既传达了主人公何以琛对于爱情的忠诚与执着,又表现了在追求爱情中受到的现实性阻碍,从而叩击观众内心的反思,迎合了观众的审美趣味。《守婚如玉》讲述了苏然死守自己有裂痕的婚姻,最终挽救自己婚姻的故事。该剧直接引入当下热门话题“小三”,引发了观众对于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价值观念和是非观念的思考。《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讲述了一段夹杂在情感与职场、情感与利益之间的男女爱情故事,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男女在面对个人、家庭、社会等种种现实生活的无奈。由此看出,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根基与底色,已深深地扎根于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内涵之中。

韩国爱情剧也十分注重表现作品的时代感和男女之间至死不渝、海枯石烂的爱情,表现男女在恋爱中受到的社会障碍,以及主人公们追求爱情真善美的愿望。如《继承者们》在营造浪漫爱情氛围的同时,批判了等级和门第观念,热烈地讴歌男女冲破各种障碍收获的爱情。《来自星星的你》利用神话元素,讲述了不同星球的男女在现代生活中追求真爱的故事,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太阳的后裔》更是一部浪漫的英雄式的爱情故事剧,不仅宣扬了韩国的人道主义和人文情怀,而且将爱情故事的浪漫演绎到极致。

中韩两国在爱情剧中都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正如瓦西列夫所言:“人是不愿意离群所居的。它具有感情上进行自我恢复和经常显示爱情的奇妙能力。”因此中韩两国观众可对双方的文艺作品达成共识,引起共鸣。古诗“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对两国爱情剧主题的最好阐释。

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在影视作品中,每一个国家都有一种中心精神在对外放射。“这个‘中心精神’就是法国学者洛里哀所说的民族的‘先天的倾向’,普列汉诺夫所说的‘民族的精神本性’,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文化—心理模式为主体的民族性。”?譺?訛中韓爱情剧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特色,然而由于受到不同社会生活、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地域的制约,其文化意识和心理结构也必然会显示出差异。

(一)爱情观念不同

中国爱情剧以现实主义为主,同时兼顾浪漫的因素。中国古语有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在当代社会中,中国青年男女恋爱观已有改变,但大多数青年男女仍然深受传统婚恋观的影响。因此,中国爱情剧比较注重表现男女在当代社会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家庭亲情观念和婚姻观念的矛盾与冲突,教化意味十分浓重。

中国爱情剧往往营造的是“家”之下的恋爱故事,其中穿插着家庭之间的矛盾、婆媳之间的矛盾、第三代的插曲以及第三者的破坏等情节要素,表现的是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基调相对比较低沉。《何以笙箫默》讲述了何以琛和赵默笙历经波折的爱情,二人虽然面对许多误会和阻挠,但始终相信爱情,深爱彼此,最终赢得婚姻的大圆满。但是《何以笙箫默》在设置悬念方面,有刻意营造之嫌,显然不如《继承者们》在交代男女身份和男女恋情时那样自然。《守婚如玉》中赵明齐和苏然即使婚姻出现了裂缝也要捍卫爱情的忠贞,坚持最初的盟誓,与第三者斗争角逐,维护婚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日夫妻百日恩”的传统婚姻观。在中国爱情剧中,这样的故事屡见不鲜,都掺杂着浓厚的家国思想与深厚的传统道德观念。

韩国受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潮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较大,爱情剧以浪漫主义为主,通过细节雕琢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去体现面向现实、面向未来的远大情怀。韩国爱情剧在表现婚恋故事时,对男女主人公自身的关注更多一些,注重表现爱情中的个人,充分发挥恋爱的自由精神。而且在表现爱情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充满浪漫与神奇色彩,充分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欲望。《来自星星的你》中都教授与千颂伊穿越时空、克服危险追寻真爱,令人心生无限遐想。剧中出现的是喜闻乐见的场景,经常洋溢着轻松活泼的气氛。因此,在韩国爱情剧中,更注重凸显主体的个人,以个人为本位,并且以唯美浪漫的爱情喜剧为主。

(二)语言文化不同

电视具有一种声画兼备的特性,电视剧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剧中人物语言的表达。中韩两国语言不同,其语词、语义、语境和表达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差异。中国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具有含蓄、多义的特点。韩语是一种表音文字,助词、词尾非常发达且语速较快。因此,在韩语表达中语气是非常重要的,而汉语更偏重于话语的语境义,在中韩爱情剧中民族语言的使用有着显著差别。

1.表达方式不同

中国爱情剧中的对白往往使用象征隐喻和诗化的语言,对个体生命的情感变化和生存境遇进行深刻地阐述。而韩国爱情剧的对白具有形式活泼、口语化强的特点,语言往往短小精悍,内容新鲜有趣,更加贴近大众生活,也更易被大众接纳和效仿。例如,《何以笙箫默》中何以琛在等待赵默笙七年之后,再次见到赵默笙说的话:“经过那么多年,我还是输给了你,一败涂地。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我不愿意将就。”这种富有诗意和哲理的对白将民族传统思维对个体生命历程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的诗意化表达,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汉语和儒家文化的民族特征。《太阳的后裔》中的对白和独白因其特有的外来色彩和新鲜俏皮的表意方式十分吸引观众的眼球。例如,柳时镇和姜暮烟的一段对话:

“我的样子可不像是会说谎。”

“杀人犯大多长得像老好人呢!”

类似的对白诙谐而又温情地传达了浓浓的爱意。

2.语言表达层次不同

中国爱情剧的语言表达居于哲理层面,追求一种“言外之意”,传达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意蕴内涵,常常具有多义性和朦胧性,使得广大观众意见纷纭、各说不一。剧中的台词、对白营造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境界,具有无限的艺术魅力,需要观众全身心地感悟和体验,具有鲜明的民族语言色彩。比如《守婚如玉》中有一句台词:“世界上哪对夫妻能一辈子好的像结婚第一天?”类似这样的台词就产生了较重的哲理性。韩国爱情剧的语言更侧重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追求逻辑语言和剧情的同步演变,巧妙地将韩国俚语、俗语融入对白,着力释放韩国语言的时代和民族魅力。《来自星星的你》中的“丙子年围堰”(指对方傲慢无礼的意思)、“骂人精”等都充满韩语的俚语色彩,使人物的形象变得鲜活、逼真。

(三)叙事方式的不同

长期以来,爱情在中韩电视剧中都是绝对的主体和本真。因此,“要了解一件艺术品,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譻?訛,而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终究既潜藏于又外化于民族的精神风貌之中。

中韩爱情剧叙事模式的不同,正显示了两国民族性的差异。中国爱情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多会陷入“三角恋”的关系模式中,以分手或离婚为转折点,再以重获幸福婚姻的圆满大结局收尾。如《守婚如玉》中赵明齐和苏然因“华莎”介入导致婚姻破裂,后因苏然的努力成功挽救他们的婚姻,以完满的大结局落幕。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虽以爱情为主线,但仍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传达人生态度为主,尤其是中国人对人生最高幸福的理解首先定位为家庭的完整与美满。韩国爱情剧则打破了传统的车祸、绝症的叙事方式,采取男女主人公因个人性格或内在情感因素而导致恋情曲折的新型叙事方式,男女恋情随着个人的感情发生变化。《太阳的后裔》中柳时镇和姜暮烟的恋情发展建立在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基础之上,没有家庭和第三者的侵扰纷争。故事唯美浪漫,但缺乏必要的深度和人文气息。

韩国爱情剧注重利用细节的真实表现富有梦幻意境的爱情,以细腻的情感真实带动观众的情绪体验,而中国爱情剧摆脱不掉浓厚的伦理观。由于两国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中國爱情剧讲究叙事面的宽度,注重多元文化整合展开叙事,故事热闹非凡,情节错综复杂,容易出现半部好戏的局面。韩国爱情剧叙事更注重故事的纵深发展,以细节刻画为线索铺垫,整部剧脉络流畅,气韵恒定,用小场景凸显大格局、大情怀。

(四)饮食文化不同

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因此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特点。韩国爱情剧特别重视对朝鲜民族性的体现,突出地体现在饮食文化上。韩国爱情剧中非常善于穿插饮食方面的特写镜头,借以宣传本国的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派系分明,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然而在爱情剧中鲜有表现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镜头。《来自星星的你》中的炸鸡、啤酒、刺、泡菜、拌饭等反映了韩国作为一个环海岛国的饮食文化特色,尤其是泡菜文化,更体现了韩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保护和传承。韩国爱情剧对民族的饮食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剧集常常借助于饮食推动人物与情节的契合,而且编剧和导演会千方百计地用饮食显露爱情剧鲜明的民族特色。韩剧通过饮食文化凸显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体现了对本民族文化的精神和审美认同。

中国爱情剧往往更重视场景的拍摄,在剧中经常提到的是火锅文化,表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大团圆的传统文化。当然,火锅文化既体现了中国人以“和”为主的传统理念,又表现了中国人热情、和睦的性格。然而,中国爱情剧在用饮食表现民族文化、传达文化理念这方面做的是远远不够的。

三、总结

纵观韩国爱情剧的发展潮流,韩国爱情电视剧已经成为大众追捧的热点,而中国爱情剧虽有经典,但题材、类型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韩国爱情剧带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力求在守望本国文化的同时,将本国文化推向世界。中国爱情剧强调主流的意识形态,揭露生活本质,虽然也受大众欢迎,但仍没有打破常规,突破创新。中国爱情剧在今后的创作中要彰显中国气派,将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文化传统告诉国人和世界,既要讲述民族的文化传统,又要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演绎和表达。中韩两国的爱情剧尽管有很多差异,但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必定会在互相交流中创造出好作品。

① 陈一鸣:《半岛性格 儒家文明——韩国学者谈韩国国民性格》,《南方周末》2005年4月14日第22版。

② 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8页。

③ 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版,第14页。

作 者:王志清,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作者:王志清

韩剧儒教伦理特征论文 篇3:

韩流在中国掘得第一桶金

“什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乌维·E·莱因哈特(Uwe E.Reinhardt)放着好端端的经济学不教,改教韩剧?”2013年12月16日,美国教授开课吐槽韩剧的消息在网上炸开了锅,引起众人围观。

与它同时造成轰动的,还有莱因哈特的《韩剧导论》讲义:“全球经济几近崩溃,作为经济学家,竟然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这让我十分羞愧。因此,我决定投身到与韩剧有关的教育事业中去,主攻现代韩剧。”

就在网友一边欢乐拜读英文讲义,希望教授给予普林斯顿文凭;一边感叹韩剧狗血剧情和四大定律(高富帅最爱灰姑娘、家长就爱棒打鸳鸯、去海边散心是第一首选、泡菜烧酒拉面必不可少)时,莱因哈特出面辟谣,称这份讲义只是他几年前在一次会议上的即兴演讲,他依旧在大学教授经济学课程。无数韩剧粉丝高涨的学习热情就这样被活生生地打碎了。

1993年,崔真实主演的韩国电视剧《嫉妒》首次亮相中国内地荧屏。4年后,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引进韩剧《爱情是什么》。一开始它只在每周日上午播出两集,后来收视率激增,观众反响强烈,央视只好在双休日的上午连播数集。

或许你对主演崔明秀、河熙罗、申爱罗没有任何印象,毕竟韩剧初来乍道,尚未大红。但随着《星梦奇缘》、《天桥风云》、《泡沫爱情》的热播,“杀马特”造型的安在旭、韩国第一美女金喜善、棱角分明的张东健瞬间征服了无数少男少女的心。听H.O.T的歌、跳NRG健舞、玩流氓兔、手持三星2200C、着松垮衣服成为早期哈韩族的标志特征。而《泡沫爱情》、《蓝色生死恋》里悲惨的白血病故事,更是赚足了万千粉丝的眼泪。

2013年秋,湖南卫视成功引进韩国综艺《爸爸! 我們去哪儿啊?》,掀起一番收视热潮。那些在韩剧里哭哭啼啼的演员们大概不会想到:在中国,幽默搞笑的韩国综艺也会有春天。此后,各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纷纷对《两天一夜》、《Running Man》、《我们结婚了》等韩国综艺伸出橄榄枝。一时间,乐呵呵的综艺气氛布满大街小巷,粉丝们一展笑颜,全然忘了旧粉们哭得梨花带雨的脸,倒真是应了那句:“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金融危机促成“文化立国”

如果一定要为哈韩列个时间轴的话,1997年就是中国人心中的韩流元年。此前,人们或许听说过韩国汽车、手机,但鲜有人知韩国的电视剧、音乐、演艺明星。

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眼里,金融危机前的韩国只是个文化小国。1990年以前,韩国电影作为政治宣传工具,社会意识强烈,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毫无朝气。韩剧亦是如此,自1956年7月制作《天国之门》开始,韩剧起步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视机的普及,到八九十年代才真正进入了发展“中兴期”。但除了一部电影《春香传》,外人对韩国文化几乎一无所知。

可是,谁能想到,当韩国从金融危机中苏醒过来,竟能摇身一变为亚洲的“文化输出国”。

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战略,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甫一上任就宣布:“21世纪韩国的立国之本,是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

“1998年的金融危机重创了韩国经济,汽车、家电等支撑韩国经济的传统强势产业大幅下滑,先后有9家银行和3个财团倒闭,韩国经济结构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韩国政府开始考虑对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尽快摆脱危机,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文化产业室副长官申钟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道。

从1999至2001年间,韩国政府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有关部门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

就如支持信息、电子、汽车工业一样,1999年,韩国国会通过了《文化产业促进法》,给予文化、娱乐等产业以推进协助。为了促进文化产品的出口,韩国政府还特别成立影音分公司,几乎全额补助将韩文翻译为外语的翻译与制作费。如此大手笔支持,想不捧红韩剧都难。1995年,韩国影视出口额仅为21万美元、1997年翻倍至49万美元,到2003年已突破3000万美元大关。

作为韩国的邻居,中国理所当然地成为韩剧的第一掘金地。最早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市场为韩国文化产业的总出口额贡献了七成以上。1999年,韩剧正要施展拳脚大举进入我国时,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限制引进剧在黄金时段播出”的政策,旨在保护与支持国产电视剧。表面看此举限制了韩剧的进入,但政策出台不久后,专门播出引进剧的《930剧场》、《二条剧场》在全国百余家电视台相继开播,制作精美、强调家庭关系的韩剧渐次走到台前,直抵粉丝心中。

2001年底,韩国文化观光部发表了《韩国文化产业白皮书》,明确提出韩国文化产业进军中国的“先占战略”,打算先抢滩中国市场,进而以中国和日本为台阶,打入国际市场。同年,韩民主党议员姜求成率“韩流文化企划团”考察中国文化市场,提出加强“韩流”的意见,而文化观光部随即推出“韩流产业培育方案”,在政策、机构、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并拟定“韩国文化月”首先在中国举办,力促“韩流持续化”。

有了这些政策,也就无怪后来的“韩流”滚滚了。

大长今:医药、饮食、服饰组合拳

看过莱因哈特讲义的人,肯定会对那神一般的四大定律感同身受,拍手称好,殊不知高富帅与灰姑娘为爱情付出了太多代价。特殊的身世、惊险的车祸、致命的病情,一连串先觉条件上的通病就像挥之不去的阴影,潜伏在主角身边。

《蓝色生死恋》、《泡沫爱情》里患有白血病的恩熙(宋慧乔饰)和徐燕珠(金喜善饰);《天国的阶梯》中失忆、罹患不治之症的韩静书(崔智友饰);《对不起我爱你》里,为深爱的女人宋恩彩(林秀晶饰)挡下子弹的“大叔”车武赫(苏志燮饰);《冬日恋歌》中集失忆、车祸、失明、身份不明、被死亡于一体的姜俊尚(裴勇俊饰)。凡此种种,都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最深切的痛与回忆。

最初,韩剧唯美的画面、凄凄惨惨戚戚的故事情节、男帅女美的角色设置、制作精良的音乐吸引了大量拥趸。但很快,粉丝们对悲惨的纯爱故事开始审美疲劳。于是,韩剧开启转型之路,主打青春偶像、家庭伦理剧和历史古装剧。

2004年,宋慧乔与Rain(郑智薰)主演的《浪漫满屋》,一改韩剧以往悲伤基调,惊呆了一众小伙伴。观众们这才发现,屏幕上以泪洗面的“恩熙”,原来还可以撒娇、卖萌、搞笑、扮可爱,甚至还很野蛮。同年,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百集韩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人鱼小姐》,牢牢抓住了不少中年男女的心,老爸老妈们也开始时髦起来,走上了哈韩的道路。

或许你对青春偶像、家庭伦理剧并不熟悉,但一提起《大长今》,哼起那“乌拉拉乌拉拉”的旋律,恐怕就没有人不知道了吧。2008年8月25日,胡锦涛访问韩国的欢迎晚宴上,徐长今的扮演者李英爱的身影格外引人注意。据韩国媒体报道,总统李明博特地指示要做好接待工作。韩国总统府副发言人金恩慧解释:“据我所知,胡锦涛夫妇是《大长今》的剧迷,所以(我们)邀请李英爱出席。”其实早在2005年接受韩国记者采访时,胡锦涛已亲口证实,他很喜欢看《大长今》,但因为公务忙,始终未能连续看完。

2005年9月1日,以47.8%的高收视率获得2004年度韩国收视冠军的《大长今》,首次登陆湖南卫视。开播3天内,《大长今》的平均收视率超过3个点,比此前红遍全国的《还珠格格》的收视份额更胜一筹。

一夜之间,裹挟着韩国美食、传统服饰、宫廷文化的大长今旋风刮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韩式烧烤、大酱汤、拌饭、泡菜大规模进入中国,北京望京地区的韩国餐厅和韩国食品专卖超市、坐落在京畿道扬州市MBC文化公园内的“大长今村”成为“长今迷”必去之地。

有人评价,“《大长今》的杀手锏,是通过不温不火的‘小家百姓’料理‘君王起居’的写实手法来表现历史。看似平淡,实则暗流涌动、扣人心弦。”看过《大长今》的人,肯定会被编导团队的良苦用心深深折服。小至医药、饮食、服饰及礼仪的各种细节,大到选角、布景、道具、场景、配乐的精挑细选;加之长今以德报怨的东方传统道德与价值观,赢得了儒家文化积淀深厚的中国观众的认同。可以说,《大长今》在国家形象的广告植入上非常成功。

《看了又看》的导演张斗义曾说,“韩剧打动了包括中国和日本在内的很多东方观众,原因可能除了韩国人具有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表露出来的民族特性以外,就是韩国的儒教传承比较浓。”无论是青春偶像剧、家庭伦理剧还是历史古装剧,长幼之序、孝悌之义、夫妇之伦、儿女之道总是充斥其间。它们大多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和小事件,致力于将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事拍得津津有味。

观看韩剧,就像是打开邻居家的门,看他们的日常生活一样,让观众容易走进剧情里,陪着主人公嬉笑怒骂,并让他们时不时生出这样的想法:这衣服真好看,我也想穿;这饭看起来真美味,我也想吃。

《大长今》后,以2009年《花样男子》为起点,韩剧进入了花美男的时代。剧中的男主角往往长着比女生还要精致的脸,180cm以上的身高配上大长腿,痴萌的眼神里只容得下灰姑娘,惹得一众女粉丝发疯似的追捧。俊男靓女的搭配,极尽唯美之风的人物造型、情节设计、音乐画面,极富时代感的场景,引领时尚的衣着打扮,让越来越多的粉丝走进韩剧。

加上韩国相当成熟的造星产业,无论是演员包装、拍摄手法,还是运行机制都渗透着浓厚的商业气氛。电视剧的前期宣传,和演员有关的报刊杂志、媒体炒作,甚至是有关剧中人物的明信片、饰物和挂件都会渗入到观众日常生活当中。如此一来,他们在捧红一部韩剧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今年在中国大火的《继承者们》便是此例,作为典型高富帅加灰姑娘的配置,贵族学校、豪车、洋房、各种名牌LOGO、奢华场景成为《继承者们》剧情的主要内容。粉丝们纷纷效仿剧中演员们的穿衣打扮,将其视为时尚风向标,尽管情节俗套,但它赢得了海外关注。这不,电视剧刚结束,导演李少红证实将拍中国版的《继承者们》。

为了满足各色观众的不同口味,韩剧还不断向职业悬疑、谍战警匪、虚构穿越、妖魔鬼怪等题材拓宽,爱情的主旋律依旧不变。精良准确的制作使它一直稳居剧迷的心头位置,也难怪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开讲韩剧的消息能够引起中国粉丝们的广泛关注。

比“偶吧,港南丝带儿”更早的韩国音乐

2012年夏,一股“偶吧,港南丝带儿”的音乐旋风从韩国出发,途经日本、美国、英国、中国,直至全球。只要有互联网存在的地方,就有人听过《江南style》、看过骑马舞。劲爆的音乐节奏、魔音般的旋律加上MV中PSY“鸟叔”独创的马式舞步,让全球粉丝中毒不浅。

China style、上海杨浦style、周星驰style、雪姨版style纷纷亮相,除了众多网友在style中“寻欢作乐”外,名人们也不甘落后。《星光大道》8周年庆典录制结束,毕福剑在0086男团的指导下,模仿了一把《江南style》的骑马舞,被称为乡土味最浓的一个style版本。撒贝宁、赵忠祥、汪涵、谢娜、刘亦菲也紧随其后,争相模仿骑马舞。《江南style》MV于7月15日在youtube上发布,之后点击率不断刷新,52天的点击达到1亿,半个月后又突破2亿大关,布兰妮在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艾伦秀》中疯狂学习,汤姆·克鲁斯、罗比·威廉姆斯等好莱坞巨星也成为了PSY的粉丝。

这是韩国音乐在打进中国市场后继而占領全球的里程碑。

1996年,由韩国SM娱乐有限公司包装推出的H.O.T组合,凭借一首《Candy》,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中国及亚洲。这个由五名高中生(安七炫、文熙俊、李在元、张佑赫、安胜浩)组成的青少年团体,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穿着长得拖地的长裤。他们能歌善舞,将R&B、Hip-Hop、Rock等音乐风格以崭新的形式表现、混合,创造出全新的音乐风格。

他们的歌里包含着青少年感兴趣的一切话题:校园暴力、人类战争、世界和平……他们用真挚的歌词唱出当时年轻人们的喜与悲,引起无数中国粉丝的共鸣。

作为韩流进入中国的先头部队,H.O.T创造了数个第一:第一支被中国正式引进唱片的韩国乐队、第一次在中国诞生了H.O.T的歌迷会(在中国,H.O.T歌迷达到800万名)、第一个来中国开演唱会的韩国组合……

2000年2月1日,H.O.T首次登陆北京工人体育馆,会前,演唱会的票已全卖完,据粉丝回忆:“当时知道H.O.T要开演唱会,我们是自发地在学校里贴广告,帮忙卖票。”演唱会全场爆满,共九千余名观众,H.O.T成员张佑赫事后回忆,“准备演唱会的时候,对中国的印象觉得比较古板,但是到达北京的时候,真的是吓了一跳,我见到了与熙俊发型一模一样的歌迷,用不娴熟的韩语不停地叫喊着我们名字的疯狂的歌迷,虽然语言不通,生长环境也不一样,但是通过音乐这一纽带能拥有同样的感觉,这一事实让我非常的惊讶。”

第二天,北京各大报纸的文艺娱乐版头条,几乎都被H.O.T占领,有媒体甚至用了《H.O.T燃烧工体》这样的大标题概括盛况。北京西单华威6层的韩国城成为H.O.T粉丝们的朝圣地点,小伙伴们不吃东西也要攒钱去逛街。瞅瞅老板进了什么新款式,买买与 H.O.T有关的小饰品。他们穿着大几号的衣服,留着洗剪吹的发型,脚踩大好几码的帆布鞋,打扮得跟H.O.T一模一样。

H.O.T效应让韩国SM公司看到了团体组合在中国乃至亚洲的发展潜力,他们通过组织各种选拔比赛,积极挖掘新兴偶像。从1998年起,SM先后推出神话、东方神起、Super Junior、少女时代、SHINee、f(x)、EXO等组合,掀起一股韩流之风。

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之初,两国贸易额仅有60亿美元,20年后中韩两国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建交之初,双方人员交往人数只有13万人,20年后发展到660万人,整整增加了50倍。国人对于韩国,从不熟悉到向往,仅花了22年的时间,“韩流”功不可没。

伴随着着来势汹涌的韩流,韩国人有些夸张的民族自豪感也随之而来,这也招致了许多人对韩流的反感。不过,韩国流行文化走红不止在东亚,能让“祖师爷”美国跟着跳“nobody”和 “ 骑马舞”,还是有些压箱底的功夫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史安斌就认为,“韩流”将儒家文化与美国工業化的大众文化相结合,利用了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与调和,将传统伦理与现代性的冲突、东西方价值观的冲突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吸引了众多的中国人。

作者:李崇寒

上一篇:珠宝首饰市场需求论文下一篇:镇财税工作意见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