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枕与眼科临床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相传古代有个老秀才,还不到六十岁就得了眼病,看东西不清,走路拄拐杖,人们都叫他“瞎秀才”。有一天,一个南方药商从他门前过,想买屋前的几棵野草,老秀才心想:想不到几棵野草还能值钱,就说:“不卖。”过了两日,南方药商又来了,还是要买那几棵草,这时老秀才门前的草已经长到三尺多高,茎上开满了金黄色的花,老秀才见药商又来买,觉得这草一定有价值,还是舍不得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药枕与眼科临床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药枕与眼科临床论文 篇1:

保健药枕的临床应用与产业化开发探析

摘 要:保健药枕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针对药枕在老年心血管、中医痹症、上呼吸道感染以及眼科等几个较常见医疗领域的应用做简单综述,并对保健药枕现状及其产业化开发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为其将来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方面逐步走向规范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枕;临床应用;产业化;综述

药枕治疗,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它是将一些芳香宜人或性味寒温的中药,装入枕头中,利用睡眠时头部温度使药物有效成分散发出来,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中医的脏腑学说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脑为原神之府,因此,利用药枕芳香清透的气味或寒温之性,来达到清心明目、健脑安神、调和阴阳之目的。目前,市售药枕种类繁多,有治疗心血管疾病、失眠、鼻炎、颈椎病、视力问题等等,市场上药枕正在走俏,但有关文献报告零星分散,特别是有关药枕的临床应用综述更是少之又少。本篇对近几年药枕在临床疗效上的研究,做了一个系统的阐述,为今后药枕的开发与研究奠定基础。

1 对老年心血管病的治疗

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经常服用各种中西药物,不仅碍胃,也会给生活带来不便。寓治疗于日常生活中的药枕却无此弊。王健生[1]在清代名医傅仁宇方上加减,自制健康长寿药枕治疗高血压及正偏头痛,效果显著。其基础方为杭菊花、冬桑叶、野菊花、辛夷各500g,薄荷200g、红花100g、冰片50g。临床36例高血压患者显效15例,有效14例;42例正偏头痛患者显效25例,有效17例。刘萍英[2]等采用吴震西主任中医师自拟的“保健长寿药枕”给高血压病,脑血管硬化,偏、正头痛,冠心病,神经衰弱等104例(男64例,女40例)患者使用,经临床随访1~2年,疗效较满意。其药枕取方为:冬桑叶、杭菊花各100g,香白芷、川芎、远志、决明子、灵磁石、石菖蒲、合欢花、夜交藤各60g,公丁香、丹皮各30g,白檀香20g,冰片10g。

2 对中医痹症的治疗

《内经》云:“痹者,闭也,久病正不胜邪,邪气乘虚入里,深在筋脉骨节致使关节僵硬增生,屈伸不利。”“痹证”往往起病缓慢而病程较长,临床西医治疗不是很理想,而中医治疗却起到不错的疗效。

2.1 对颈椎病的治疗

颈椎病病机主要为肾气虚,痰湿阻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经脉瘀滞,筋经失养。刘鸿等[3]运用冰桂六味散治疗颈椎病,经临床182例患者观察,药枕对椎动脉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同治颈椎,药方却不尽相同,有人用加味桃红饮[4],还有人用丁郁四神散[5]、威芎散[13]等,该治病机理可能与药物的芳香气味吸入后刺激嗅觉神经,引起脑血管供血改善等一系列反应有关,也可能与适合颈椎生理弧度的保持,有利于改善局部肌肉痉挛,减轻神经根的受压程度有关。在治疗手法上各医家之间也大有区别,胡娟[6]采用经筋手法结合牵引、药枕治疗,姚昌晔[7]施以药枕配合点穴、按摩治疗,李应伟[8]等则将常规放松手法、颈椎后板法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2.2 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李学峰等[9]采用骨盆牵引配合中药药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药枕中配有温经散寒药川乌、草乌,祛风活络药灵仙、海桐皮等,通过药物挥发,经皮吸收,起到持续局部药物治疗的效果。

3 对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保健枕通过有效药物的挥发,经过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从而达到治疗作用。夏月清[10]等将山奈、丁香、菖蒲、肉桂等芳香性中药,粉碎后做成香袋,另加淡竹叶、艾叶、茵陈、苍术、菊花做填充剂,对74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防治观察。结果显效32例(43.2%),有效33例(44.5%),无效9例(12.3%),总有效率87.7%。SigA变化:从治疗前119.88±72.85,上升到治疗后166.95±112.90,治疗前后均差±标准误差为:47.1±15.62(t=3.015P<0.01),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张文高等[11]实验证明505神功药枕气味吸入使小鼠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增加,推测药物挥发性成分可能是作用于呼吸道粘膜,通过放射调节而发挥作用,为“气味医学”和中医传统的“闻香治病”、“内病外治”,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4 其它方面

在眼科护理方面:李琳爱[12]应用药枕以调整阴阳,寐中求治,制作了七种功能相异的药枕,对护理眼部发挥了重要作用。治疗头痛方面:陈振南[13]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傅药威芎散改为药枕治疗中老年人顽固头痛,并与镇脑宁治疗对照比较,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保健养生方面:刘彦驿[14]报道了适于春夏秋冬四季使用的老年养生保健药枕。

5 产业化开发

药枕对人体的作用,虽然不如口服、滴注给药途径那么直接和快捷,主要是通过人体鼻腔的吸收、皮肤的间接接触以及耳道的微量吸收等,但人体的嗅觉是相当敏感的,中草药的很多挥发性物质的分子又很小,它能迅速弥散到达嗅粘膜,通过刺激嗅觉中枢而发挥作用。若将药枕长期枕于风池、风府及大椎等穴位,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激发机体潜能,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然而,目前市售药枕或医生、患者自制的药枕,都是一些中草药直接粉碎,装袋而成,制作虽然简便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首先,中草药原药材大多为粗加工,里面存在大量的灰尘、杂质和微生物,未经专业处理即使用,对人体健康存在威胁。其次,中草药有一定的保质期,易霉变腐败滋生细菌,自制药枕未经检测,冒然使用,长此以往枕于头部对脑组织会造成很大伤害。第三,自制简易的药枕仅靠人体体温不一定能使药物挥发,退一步说,即使挥发了,药物也不一定尽其所用,完全散发出来,这就造成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建议有关部门尽快规范保健药枕市场,制定出统一的检测标准(如微生物检测,细菌检测等);②规范中草药源头市场,加强原药材的监测和管理;③药枕要走专业化路线,克服中草药自身的一些缺点,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健生.健康长寿药枕的临床应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1).

[2] 刘萍英,吴自强.保健药枕用于老年心脑血管病104例近期效果观察[J].交通医学,1995,9(3):126-127.

[3] 刘鸿,陈晓蛟,郑海焕.冰桂六味散药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5,17(11):48-49.

[4] 叶华.加味桃红饮药枕治疗颈椎病60例[J].福建中医药,2006,37(4):27.

[5] 黄俊磷,姜国锋.丁郁四神散药枕治疗头痛[J].中国社区医师,1994,(6).

[6] 胡娟.经筋手法结合牵引、药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按摩与导引,2007,23(1):15-17.

[7] 姚昌晔.颈椎病用枕及药枕疗法[J].按摩与导引,2006,18(2):34-35.

[8] 李应伟,黄永君,何兴国.手法配合药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68例[J].中医中药,2006,3(11):279.

[9] 李学峰,张霞,张玉盘,等.骨盆牵引并中药药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医正骨,2005,17(2):33-34.

[10]夏月清,赵淑琴.保健枕防治上呼吸道感染[J].中医杂志,1989,(8).

[11] 张文高,姬广臣,赵鲁鸣,等.不同保存期505神功药枕气味吸入对小鼠脑膜微循环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7,12(2):57-58.

[12] 李琳爱.药枕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1990,(3):14-15.

[13] 陈振南.威芎散药枕治疗中老年人头痛[J].中医外治,1999,8(4):13.

[14] 刘彦驿.老年养生保健药枕[J].医药验方,2004,(6):55-56.

(责任编辑:陈涌涛)

作者:江 巍 罗 晶 薛小虎 李 伟 鲁宝奎

药枕与眼科临床论文 篇2:

药食兼用之决明子

相传古代有个老秀才,还不到六十岁就得了眼病,看东西不清,走路拄拐杖,人们都叫他“瞎秀才”。 有一天,一个南方药商从他门前过,想买屋前的几棵野草,老秀才心想:想不到几棵野草还能值钱,就说:“不卖。” 过了两日,南方药商又来了,还是要买那几棵草,这时老秀才门前的草已经长到三尺多高,茎上开满了金黄色的花,老秀才见药商又来买,觉得这草一定有价值,还是舍不得卖。 秋天,野草结了菱形、灰绿色有光亮的草子。老秀才一闻草子有股清香味,觉得准是好药,就每天用它泡水喝,日子一长,眼病竟然好了,走路也不拄拐杖了。这时,药商第三次来买野草,老秀才就把野草子能治眼病的事说了一遍。药商这时才说:“这草子叫‘决明子’,能治各种眼病,长服能明目。”以后,老秀才因为常饮决明子泡的茶,一直到八十多岁还眼明体健,他还曾吟诗一首:“愚翁八十目不瞑,日数蝇头夜点星。并非生得好眼力,只缘长年饮决明。”

决明子,又称草决明、还瞳子、假绿豆、马蹄子、千里光,为豆科草本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成熟种子。祖国医学认为,决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入肝、大肠经,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等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评价它“久服益精,轻身……利五脏,明目”。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决明子中含有决明子素、大黄酚、大黄素等物质,对视神经有保护作用,可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结膜炎等眼疾。

临床中常用决明子作为治疗眼疾的要药,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症。可单品煎服,亦可配伍夏枯草、桑叶、菊花等同用。历代方书中都可查到决明子丸、决明子散等眼科名方。用决明子、菊花制成的药枕,有清热安神、明目助眠的作用,是中医外治法之一。

近年的研究还表明,决明子水浸液、煎剂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可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 对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等症,决明子与菊花、钩藤等配伍,有平肝降压的作用。微炒后的决明子浸泡代茶饮,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常饮决明茶对强身健体大有益处。

决明茶制作方便,可从药店购买生决明子(亦可从药店直接购买“炒决明子”代茶泡饮),以颗粒饱满、均匀、黄褐色者为佳,用微火炒至嫩黄色即可,炒时需不断翻动,炒好待凉后装瓶备用。每日取决明子10克左右,用开水冲泡代茶饮。决明茶色泽深黄,浓如琥珀,入口有特异芳香。

另外,决明子又具有缓泻的作用,极适于老年人的热结便秘、阴虚肠燥等症的治疗,有泻下而不伤正之功。

对于患高血压和习惯性便秘的人,不妨可以试一试。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决明子性味微寒,具有通便的作用,腹泻、脾胃虚弱者不可久服。

野枣决明子茶

原料:野枣、决明子、铁观音各400克,如无野枣可以用红枣代替。

制作:决明子用慢火炒香,摊凉后放入容器贮存。8粒枣煎水,然后加一匙决明子和一匙铁观音茶泡茶即可,每日饮一至两泡。

特点:香酸可口,有强肝、明目、提神、醒脑和防衰老功效,是全家老少均适宜的食疗茶饮。

链接:草决明与石决明

这是两味完全不同的中药。草决明即决明子,经炒制后又称炒决明。石决明为鲍科动物九孔鲍或盘大鲍等的贝壳,可平肝熄风,潜阳,除热明目。主治肝阳上亢、头目眩晕、虚劳骨蒸、吐血、青盲内障等症。

作者:上 医

药枕与眼科临床论文 篇3:

颈性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与进展

关键词: 颈性眩晕;治疗;综述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CV)是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1],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CV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名称,可由颈椎病所引起,现代医学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和食管压迫型。属中医学“眩晕”、“眩冒”范畴。中医学一般将CV从肝立论,其病位在脑。相关文献显示,45%以上的CV患者为脑血管病患者,而其中62%的人有颈椎病,且有眩晕症状[2]。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CV成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引起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将CV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1 颈性眩晕的病理机制

1.1 西医学认识 西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和了解也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公元前2600多年的古埃及外科论著《The EdwinSmith Papyrus》里,就有了颈椎病的记载,这是人类对颈部损伤最早的记载[3]。颈椎病研究的先驱借助病理解剖、影像学观察、临床手术探查等对颈椎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进行了系统规范的研究。颈性眩晕是由颈部疾病所致的脑干前庭中枢功能紊乱所产生的头晕症状及不安全感,可伴有眼震、平衡障碍及恶心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多在起卧床、低头、仰头、转头等头颈部体位变化时被诱发。常见的病因包括颈部周围骨路、肌肉、韧带、椎动脉解剖结抅或功能异常,如颈部软组织炎症、颈推失稳、颈椎外伤或颈推管狭窄等。目前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本体觉异常传输”、“后循环血流异常改变”及“植物神经紊乱”等假说,但尚无一种能够独立、完善阐释“颈性眩晕”临床特征的学说成立。明确能够引起颈性眩晕的疾病近百种,与耳鼻喉科、神经内科、骨科、眼科、心内科等十余学科相关联,相关学者多局限于自身专业领域,无法有效深入研究颈性眩晕的致病机制,往往停留于病案报道或临床经验总结。另外,由于颈性眩晕是以主观症状为主的疾病,缺少阳性体征,不能够复制出理想的动物实验模型,致使颈性眩晕的深入研究受阻,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巴-列综合征”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但近10年国外相关报导减少;德国和日本学者发表了一些关于颈部本体觉异常的论述;也有学者将阵发性伴植物神经紊乱的“头晕综合征”称之为植物神经相关性头晕,并逐渐获得较多的关注。近年来,由于工作压力和环境的影响,发病有增高趋势,一些年轻人亦有发生,以中老年多见,给这些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伤害,影响工作和生活。眩晕发生后,脑组织局部及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这些改变是继发性脑损害的主要原因。引起眩晕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颈椎病变:多见1~3颈椎退变、骨赘、钩突增生、先天畸形(寰枕融合、寰椎动脉环、颅底凹陷、颈肋)、外伤、炎症等,颈椎不稳。(2)软组织改变:颈肌筋膜炎,创伤后出血、水肿,颈部韧带撕裂伤。(3)血管病变:椎动脉发育异常、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4)不良习惯:颈部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另外,眼源性疾病、癫痫、蛛网膜疾病、癔病、脱髓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前庭神经病变、神经官能症[4]、低血压、贫血、梅尼埃综合征等也可导致症状性眩晕。

1.2 中医学认识 颈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范畴。中医学认为,眩晕即旋转不定,甚则晕倒。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为“眩冒”[5],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外邪、肝风及体质虚弱有关。眩晕属肝所主,与肾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因素有关。《灵枢·大惑论》曰:“故邪之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元代朱丹溪则强调因痰致病,《丹溪治法心要·头眩》曰:“此症属痰者多,无痰则不能作眩。”明代张介宾则认为,本病以虚为主。《医学心得·眩晕》言:“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治宜清淡降火为先,而兼补气之药;人黑瘦而作眩者,治宜滋阴降火为要,而带抑肝之剂。”《景岳全书·眩晕》篇指出:“眩晕一症,虚者十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之一、二耳。”指出眩晕的发病有痰湿及真水亏虚之分,治疗眩晕亦当分别针对不同体质及症候,辨证治之。此外,《医学心得·眩运》记载:“眩运者,中风之渐也。”认识到眩晕与中风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也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因此治疗眩晕亦当分别针对不同体质及症候辨证施治。

2 颈性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1 西医治疗 根据其病因病理及临床症状,西医以扩张血管、改善脑供血为前提,以解决脑组织的缺血缺氧,使用血管扩张剂,通过增加脑血流量和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和冠脉循环,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倍他司汀、眩晕宁、维脑路通、654-2等药物在治疗颈性眩晕上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曾铎授等[6]用盐酸倍他司汀粉针剂治疗本病35 例,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33 例,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梁丹[7]用盐酸倍他司汀加氯化钠注射液或 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颈性眩晕40例,总有效率为92.5%。倍他司汀能使血管扩张,尤其是椎-基底动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对抗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从而改善血液的流动性和黏滞性。

2.2 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分型有以下常见证型[8]

2.2.1 肝阳上亢型 由于肝气上逆,肝风内动,上扰清空,此属风火所致。扰乱清窍所致头晕头胀、头重脚轻、面目红赤、厌食汗出。治则:平肝潜阳,熄风定眩。选方:镇肝熄风汤加减,天麻、牛膝、白芍、天冬、赭石、元参、当归、生龙牡、草决明、菊花、川芎。

2.2.2 肝肾阴虚型 由于肝肾阴虚不能上营于清窍,脑失所养而致眩晕。症状:头脑空晕感,耳鸣耳聋,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汗出,月经不调、量少等。治则:滋养肝肾,固元定晕。选方:杞菊地黄汤加减,枸杞、菊花、女贞子、生地黄、熟地黄、石斛、牛膝、天麻、夏枯草、山萸肉、黄精。

2.2.3 气虚血瘀型 由于气虚下陷,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瘀,清阳不升,脑窍失养所致。症状:眩晕呈旋转感,持续发作较剧烈,甚则不能站立、厌食汗出、肢体麻木无力。治则:益气活血,通脉定晕。选方:补阳还武汤加减,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地龙、桃仁、人参、天麻、牛膝、菊花、夏枯草。

2.2.4 气血两虚型 由于气血两虚不能上荣于脑,脑失所养而致眩晕。症状:眩晕呈头晕头昏,活动后加重,气短乏力,心悸胸闷气短,自汗,全身无力感。治则:补气养血,滋阴定晕。选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夏枯草、天麻、菊花、寄生、桂圆肉。

2.2.5 气郁脉痉型 气滞则血瘀,致脉络不畅,气血运行受阻,上扰清窍而致眩晕。症状:眩晕呈旋转感,头胀晕较剧烈,呈发作性,遇情志刺激则加重,伴耳鸣,脘腹胀满,呕恶厌食等。治则:舒郁解痉,通脉定晕。选方:舒郁定晕汤,柴胡、白芍、郁金、木瓜、天麻、丹参、川芎、牛膝、夏枯草、菊花、生龙牡。

2.2.6 痰湿瘀阻型 由于痰湿瘀阻,不能宣发,疏泄失调,清空之窍失养而致头脑眩晕。症状:眩晕呈旋转感,头重如裹,嗜睡倦怠,脘闷呕恶,食少纳呆,四肢乏力,腰膝酸软沉重。治则:化湿运脾,祛浊定晕。选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天麻、白术、苍术、菊花、僵蚕、夏枯草、天麻、茯苓、砂仁、泽泻、车前子。

2.3 专方验方治疗 各医家对本病各有认识,或从气血治,或从痰湿治,或从肝肾治都取得了一定效果。刘秋辉等[9]以化痰祛瘀法治疗颈性眩晕53例,药以黄芪、白术、半夏、陈皮、茯苓、泽泻、石菖蒲、郁金、远志、白芍等为主。53例患者显效36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乔根宝[10]等认为眩晕是气虚清阳不升所致,采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本病400例,结果治疗4周后治愈92例,显效217例,有效72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95.3%。治疗前后的TCD表明,运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颈性眩晕,能显著增加椎动脉的收缩期流速峰值(VP),舒张末期流速峰值(VD)。沈骏[11]认为颈性眩晕相当于中医眩晕肝阳上亢证,治宜平肝潜阳,镇逆和血。自拟消晕饮(天麻、钩藤、蔓荆子、当归、川芎、生白芍、首乌等)治疗本病32例治愈20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陈少玫等[12]认为颈性眩晕病机为“督脉气衰、阳气不振”,并从督脉论治本病51例,痊愈30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无效1例,愈显率88.23%。而且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及血液流变学检测有明显差异。池守海[13]应用自拟止眩汤(天麻、钩藤、夜交藤、川芎、牛膝、威灵仙、石决明、鸡血藤、葛根、半夏、石菖蒲等)治疗本病34例,显效14例,好转16例,未愈4例。邱得华等[14]宗“无痰不作眩”、“无瘀不作眩”、“无虚不作眩”之说,依照祖国医学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特点,抓住痰、瘀、虚之病机,用椎脉回春汤(牛蒡子、僵蚕、天麻、当归、赤白芍、桂枝、黄芪、狗脊等)治疗本病162例,疗效满意。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运用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采取中药治疗,同时配合高压氧基础治疗,积极控制CV的病情发展,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林道华等[15]将155例C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脑宁心片(葛根中的总黄酮提取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73.3%,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江畔等[16]认为本病多因劳损瘀滞、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所致,故以化瘀通络、益气固本为原则,采用中药(羌活、独活、寄生、杜仲、牛膝、当归、木瓜、鸡血藤、熟地、桂枝、秦艽、白芍)熏蒸、热敷患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颈部,改善循环,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并配合西药川芎嗪注射液静滴,结果总有效率为100%。宋立云等[17]应用乘晕宁片联合葛根素和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本病46例,对照组28例采用盐酸培他啶注射液加维脑路通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7.8%。另外,有学者用注射用血塞通,尼莫地平联合葛根素,培他啶、氟桂利嗪和中药提取物阿魏酸钠,改善循环及脑部的供血,再配合中药饮用,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以上方法都突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CV的优势。此外,临床上还有一些其他治疗CV的方法,如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风池穴封闭、颈椎康药枕以及用氟桂利嗪、倍他司汀、山莨菪碱等作为治疗手段而获得效果。

3 展望

颈性眩晕属中医“眩晕”范畴,在西医是指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但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病因病机复杂,有内因也有外因,多由于老年人颈椎骨性结构改变或软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影响血管神经的功能,进而影响平衡系统的正常功能而发病。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肝、脾、肾虚损为本,以风、痰、湿等邪实阻滞经络为标,因此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特点。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颈性眩晕的发生逐年增多,众多医者在临床上不断探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方药,其研究趋势大致为中医专方专用、辨证分型、经方治疗、针灸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笔者认为:颈性眩晕总的治疗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治疗对象上或从肾治,或从肝治,或从气血治,或从痰瘀治,分别采用补肾、平肝、补益气血、活血化瘀、豁痰祛瘀等方法。所用代表方剂则为杞菊地黄汤、镇肝熄风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补中益气汤、补阳还五汤等。其中下列中药使用较多川芎、天麻、茯苓、葛根、白术、半夏、当归、陈皮、钩藤、牛膝、白芍等。临床多选用熄风、化痰、活血之品。临床各种方法均有其长处和运用范围。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如目前尚缺乏前瞻性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其疗效判定不能令人信服。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探讨其病因病机,规范中药的使用,把握中医临床精华,寻求安全、稳定、可靠、有效的治则和方法,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研制成中药新剂型,以提高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痛苦具有极大的潜力与优势,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薛爽,王国相.什么是颈性眩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9,9(5):297-300.

[2]凌峰.脑血管病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9-233.

[3]Sadasivankk,reddyrp,albrightja.The nature history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J].YaleJBiolMed,1993,66(3):235-242.

[4]杨光福,魏凤菊,赵永臣,等.现代实用脑血管病学[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373.

[5]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97.

[6]曾铎授,杨建军,吴建伟.盐酸倍他司汀粉针剂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7(6):455.

[7]梁丹.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5,27(9):1949.

[8]杨光福,刘轶宁,王新明.眩晕诊断及辨证分型治疗[J].河北职工医学院报,2008,25(3):48-49.

[9]刘秋辉,舒依,张羽邻.化痰祛瘀法治疗颈性眩晕53例[J].福建中医药,2005,2(2):3.

[10]乔根宝,许理忠,邬学群,等.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颈性眩晕40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7):14-15.

[11]沈骏.自拟消晕饮治疗颈椎病32例治疗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1,23(4):15.

[12]陈少玫,睦承志,刘明.从督脉论治颈源性眩晕51例[J].中医研究,2005,18(11):30-32.

[13]池守海.自拟止眩汤治疗颈性眩晕34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5,10(7):49.

[14]邱得华,朱素珍.椎脉回春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62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7,24(5):216.

[15]林道华,陈炳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8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7):31.

[16]江畔,孙庆.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22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4):303.

[17]宋立云,李四方,成爱香.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46例[J].河南中医,2002,22(5):44.

作者:李鹏

推荐阅读:

眼科医生简历05-27

上一篇:团委工作要点(精选2篇)下一篇:幼儿园下半年工作计划(精选2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