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程观工程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大工程观视域下工科生工程素质培养研究

摘要:“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等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学科基础、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科技人才为主要任务的一种高级专门教育。在“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大力培养能够符合中国现代化建设和适应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核心议题。本研究首先对素质的内涵及其特征进行了界定,再此基础上对工程素质的内涵和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在大工程观理念的指导下,依据工程素质构成要素模型,提出工科生工程素质的应然结构为工程意识、大专业理论知识、综合素质、工程技能、工程伦理。五大要素构成“五位一体”的结构,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其次,笔者在大工程观理念的指导下,依据工程素质构成要素内涵和素质模型理论,自行设计编制了《关于高校工科生工程素质的调查问卷》,面向河南、河北某两所地方高校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工程素质具有结构性,在工程素质冰山模型中,工程意识属于潜在胜任素质的核心部分,大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技能属于显性胜任素质部分,综合素质和工程伦理是潜在胜任力素质外层部分。总体来看,工科生工程素质整体不高。在工程意识方面:现代工程意识和工程精神缺失,需正确引导与塑造;在大专业理论知识方面:跨学科学习能力不足,学习动力的外因高于内因;在综合素质方面:终身学习和跨文化交流意愿较低,缺乏正确认知;在工程技能方面: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实践及开发能力薄弱,亟待提升;在工程伦理方面:人文情怀和行业道德责任感培养模式单一,缺乏系统性。最后,笔者根据上述现状分析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措施完善对工科生工程素质的培养。第一,推动并发展新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提升工科生的工程素质。第二,在课程设置中遵循“大工程观”教育创新理念,注重工程文化育人。第三、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研究和复杂工程问题等教学模式,着力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第四、加大资源保障与条件创设的力度,为工科生工程素质的提升提供完善的支持体系。通过上述举措的有效实施,以期对工科生工程素质的培养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大工程观教育思想;工科大学生;工程素质;人才培养

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1.1.2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回归工程实践的发展趋势

1.1.3 工科院校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现实需要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大工程观理论的研究现状

1.3.2 关于工程人才素质的培养研究现状

1.4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调查法

1.5.3 数据分析法

1.6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解析及理论基础

2.1 工程的内涵

2.2 素质的基本内涵、特点

2.2.1 基本内涵

2.2.2 素质的特征

2.3 工程素质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2.4 理论基础

2.4.1 大工程观教育理念

2.4.2 素质模型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校工科生工程素质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目的、内容、对象及检验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问卷的发放

3.1.3 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3.1.4 调查对象

3.1.5 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3.2 工程素质的描述统计分析

3.2.1 现代工程意识缺失,需正确引导

3.2.2 跨学科学习能力不足,学习动力的外因高于内因

3.2.3 终身学习和跨文化交流意愿较低,缺乏正确认知

3.2.4 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实践及开发能力薄弱,亟待提升

3.2.5 人文情怀和行业道德责任感培养模式单一,缺乏系统性

3.3 工程素质与学生特征分析

3.3.1 不同性别学生在创新素质上的差异

3.3.2 不同年级学生在工程素质上的差异

3.4 大学生工程素质的作用机理

3.4.1 工程素质间的相关性分析

3.4.2 工程意识与综合素质的相关分析

3.4.3 工程意识与工程伦理的相关分析

3.4.4 综合素质与工程伦理的相关分析

3.4.5 工程技能与工程伦理的相关分析

3.4.6 理论知识与综合素质的相关分析

3.5 大学生工程素质的回归分析

3.6 大学生工程素质间的作用机理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提高工科生工程素质的对策及建议

4.1 推动高等工程教育理念的转变与更新

4.1.1 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

4.1.2 明确大工程人才素质观

4.1.3 确立现代的工程人才评价观

4.2 深化“校企政”关系协同机制

4.2.1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

4.2.2 鼓励倡导企业深度参与

4.2.3 充分发挥高校的主体地位

4.3 实施大工程人才培养下的课程设置创新

4.3.1 在课程设置中遵循“大工程观”的理念

4.3.2 注意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合理搭配与各司其职

4.3.3 注意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合理搭配

4.4 构建面向具备大工程素质的新教学模式

4.4.1 基于项目研究教学模式

4.4.2 基于复杂工程问题的教学模式

4.5 加大资源保障与条件创设的力度

4.5.1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4.5.2 设备设施条件的建设与更新

4.5.3 教师对课外工程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指导

4.5.4 倡导工科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4.6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推荐阅读:

上一篇:检验医学专业论文提纲下一篇:现代煤炭工业论文提纲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