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和护理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耳科常见病, 尤其是小儿发病率更高是引起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 早期合理治疗和护理疗效尚可。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鼓膜穿刺、负压吸引、正压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

消毒、麻醉后, 用细长、斜面较短7号针头行鼓膜密刺抽液, 左手固定注射器、右手抽液, 然后用鼓气耳镜检查, 并反复负压吸净鼓室内积液, 之后抽取地塞米松5 mg, α-糜蛋白酶5 mg, 将药液缓慢注入鼓室, 同时嘱患者将患耳渐向上, 可感到咽腔发苦或有药液流出。如注药完毕无此现象, 保持患耳向上, 用波氏球在外耳道加压, 同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 观察30 min仍无效, 示咽鼓管不通, 应行咽鼓管吹张或咽鼓管导管注药冲洗中耳腔, 每周2次, 6次1个疗程。一般来讲, 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 中耳渗出液不能自行排出者, 可行鼓膜穿刺术, 除不能配合治疗的较小儿童外, 较大儿童和成人均可穿刺成功。

1.2 激光、微波或紫外线照射促使液体吸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利用微波的非热效应, 能增强细胞代谢, 调节血管功能, 使深层血管痉挛得到缓解, 使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 改善中耳血液循环, 提高氧浓度, 纠正中耳缺氧状态, 促进鼓室和咽鼓管粘膜水肿吸收, 恢复咽鼓管功能, 并可有效防止病变复发。

1.3 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患者取坐位, 患耳对着术者, 用70%酒精消毒患耳廓, 外耳道及鼓膜, 用卷棉子做成小棉签, 前松后紧, 沾取一滴鼓膜麻醉剂, 涂于鼓膜的前下部, 0度鼻内镜引导下, 以鼓膜切开刀于鼓膜前下象限或后下象限, 呈“+”字形切开鼓膜, 将斜口管置于安装器前端, 将斜口管安置在鼓膜前下方, 用吸引管将中耳腔积液吸引出, 用氯霉素眼药水滴入患耳内, 将吸引器管口对准通气管管口, 将中耳腔内液体吸净, 连续冲洗患耳3d, 每日1次, 然后在家用氯霉素眼药水滴患耳4 d, 每日1次, 滴入药水后向健侧歪头5 min, 再向患侧歪头5 min。1周后复查, 3个月复诊, 鼓膜置管同时配以治疗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原发疾病。

1.4 鼻内镜下经口咽鼓导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患者取坐位, 头稍向后仰20°, 1%地卡因麻黄素棉片麻醉患侧鼻腔黏膜2次及1%地卡因及鼻咽表面喷雾麻醉3次。取30°鼻内镜自患侧鼻腔进入鼻咽管咽口, 选择合适大小的咽鼓管导管经口腔越过软腭后缘, 在鼻内镜明视下插至咽鼓管咽口, 并将导管固定于对侧下切牙。抽出鼻内镜后使患者处于平卧位, 患耳朝下, 用注射器将糜蛋白酶2 mL、1%氯麻液2 mL、强的松龙0、5 mL混匀后, 通过导管经咽鼓管注入鼓室腔, 退出导管, 并使患者保持此体位10 min, 而后取半坐位, 再次通过30°鼻内镜经口将咽鼓管咽口内, 固定于对侧下切牙, 在自导管座接入喷雾器橡胶球, 捏球吹张, 捏球40次后, 退出导管, 完成操作。捏球时患者可直接听到气流通过咽鼓管的“吱吱”的声音, 并觉耳内有膨胀感, 一般2 d 1次, 3次为1疗程, 一般治疗1个疗程, 内陷严重者可治疗两个疗程。2个疗程听力无改善者视为无效。治疗过程中可适当应用抗生素和抗渗出药物。

1.5 中医治疗

1.5.1 外治法

以苍耳子散为基本方加减, 制成针剂, 使用超声雾化器, 每日用药50 mL为患者鼻部吸入治疗, 每次15分钟, 1个疗程为7 d。

1.5.2 内治法

依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 病初以化痰利湿为主, 佐以通窍, 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苍耳子散加减, 若兼肝胆湿热者, 酌加龙胆泻肝汤;中期以健脾化痰, 利湿通窍为主, 方用参苔白术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后期多为积液吸收, 耳窍闭塞, 为痰气痹滞所致, 可酌加活血化痹之品, 7 d为1个疗程。

2 护理

加强身体锻炼, 防止感冒。进行卫生教育, 提高家长及教师对本病的认识, 对10岁以下的儿童定期进行筛选性声导抗检测, 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

(1) 注意休息, 保证睡眠时间。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鼻腔通畅; (2) 发生耳内堵塞感应应计算查找原因; (3) 如发生鼻和鼻咽部的炎症导致的咽鼓管阻塞, 应尽早治疗, 可使用1%麻黄素溶液滴鼻, 使鼻腔粘膜收缩, 咽鼓管通畅, 保证新鲜空气进入中耳, 使耳的渗出及时吸收; (4) 鼓膜穿孔者, 应避免擤鼻及耳内滴药, 预防中耳感染; (5) 游泳后应尽快让耳内的水流出, 对于慢性中耳炎患者应避免游泳; (6) 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7) 积极防治感冒。

3 结论

总之,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消除中耳积液, 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 消除病因病灶, 防治复发, 重视变应性和免疫性反应的治疗。加强预防和护理可有效防止复发。

摘要:目的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耳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了解其病程并合理治疗, 预后尚可。方法 该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 依据病程和不同的患病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结果 合理的治疗有助于病程的缩短和病变的恢复。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病。早期诊断困难, 晚期治疗比较棘手的顽固病症。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 陈文丽.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的疗效分析[J].华夏医学, 2004, 17 (3) :398-399.

[2] 梁芳健.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1, 9 (3) :172-173.

[3] 梁巧瑾.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5例[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 17 (3) :71.

[4] 高体红.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04, 13 (3) :189.

推荐阅读:

上一篇:气体分馏装置的工艺操作优化探讨下一篇: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