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兵团精神的稿子

2022-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兵团兵团精神的稿子

兵团人对兵团精神认知与践行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兵团人对兵团精神认知与践行存在这样的现实倾向和特征:认知与认同相对乐观,但存在群体间差异;弘扬与践行过程中,知行不够统一;存在对兵团精神价值的怀疑、矛盾情绪。笔者试图从社会发展与变迁、环境和风气的影响、兵团内部人口结构变化、文化宣传建设等因素入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改善兵团人对兵团精神的认知现状,提升兵团人对兵团、兵团精神的认同度。

[关键词]兵团精神;认知与践行;弘扬与培育

[

[作者简介]闫卫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豆孝蕊,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是对兵团人普遍具有的品质凝炼,是对其由内而外所体现出的行为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兵团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兵团人以发挥屯垦戍边精神为核心思想而逐渐形成的精神价值成果,它一脉相承于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创造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良传统,却又风采独具于它们。在过去的时期内,兵团精神以其强大的感召力激励、鼓舞着一代代的兵团人不畏艰难困苦战天斗地,迎难而上,克服重重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令人称奇赞叹的辉煌伟业,成就了现代兵团不朽事业的坚实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推进,兵团事业也逐步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它迎接着众多发展机遇,也经受着诸多的冲击和挑战。兵团的原有体制如何更好的适应现阶段的发展,兵团精神如何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个人主义、多元主义以及功利主义思想的强大冲击和挑战,如何坚定兵团人为实现屯垦戍边伟大事业的积极乐观、艰苦奋斗的理想和信念等,这些都是当代兵团面临的极大挑战。因而,当前亟需进一步增强兵团人对兵团的认知,增强对兵团精神的认同,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教育、感召和鼓舞新时期更多人投身到兵团事业,在兵团建功立业的崇高责任感与自豪感。

一、兵团人对兵团精神认知与践行状况调查

(一)调查基本概况

此次调查通过对南、北疆地区兵团不同师市、团场人员采用问卷形式进行,将调查对象划分为兵团基层连队人员、兵团城镇居民、兵团政工人员、兵团大学生四类人群分别实施,共计发放1370份,回收1340份,有效问卷1298份,有效回收率为94.7%。从各类对象发放情况来看,兵团基层连队人员共发放500份,回收495份,有效问卷487份,有效回收率为97.4%;兵团城镇居民共发放320份,收回315份,有效卷300份,有效回收率93.5%;兵团政工人员总计发放300份,回收290份,有效问卷28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大学生发放250份,收回240份,有效问卷226份,回收率96%,有效率90%。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对兵团精神的认知与认同相对乐观,但存在群体间的差异。笔者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兵团人对兵团精神的认知与认同存在差异,并且群体间差异比较明显。首先,从整体来看,调查对象对兵团历史、兵团精神内涵以及认同度较为乐观。65.1%的调查对象表示对兵团的历史有了解,对兵团精神的认同度较高,达到77.9%,但只有46.5%的人能准确掌握兵团精神的基本内涵。其次,调查对象间认知存在群体性差异。在对兵团历史的了解程度方面,政工人员、基层连队职工、市民群体好于大学生群体;在对兵团精神内涵的把握方面,政工人员和大学生群体明显好于基层连队职工和市民群体,其中,政工人员近八成都能准确知晓,而市民仅有18.3%知道兵团精神的内涵;在对兵团精神的认同度方面,认同度最高的是政工人员群体,认同度高达98%,最低的是基层连队职工群体;在如何看待兵团精神对个人的价值作用方面,政工人员群体对于兵团精神能够增强“兵团人身份的认同感”“投身屯垦戍边的责任感”“改革创新的使命感”的认同度较高,大学生群体对于兵团精神能够增强“攻坚克难的意志力”的认同度较高,市民群体对于兵团精神能够增强“追求理想人生境界的崇高感”以及“在兵团建功立业的成就感”的认同度较高,而占兵团人口最大比重的基层连队职工对于问卷提供的各选项反映比较平和,但对能够增强“追求理想人生境界的崇高感”和“在兵团建功立业的成就感”认可度很低,均在20%上下。

2.弘扬与践行兵团精神过程中,知行不够统一。弘扬与践行兵团精神知行不够统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职工、市民群体对“弘扬兵团精神”主题教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与实际参与情况不统一;第二,政工人员的知行尤其不统一。首先,在弘扬与践行兵团精神教育实践活动方面,一部分人有较强的参与意愿,但实际行动力却很差。48.9%的人认为开展“唱响兵团精神”的活动很有必要,应该加大力度举办此类活动;37.5%认为有些必要,但不应耗费太多人力、物力、财力。另,基层连队职工中有占22.2%的职工表示非常愿意或比较愿意主动学习、了解兵团及兵团精神。但活动的实际参与情况却不理想,比如团场职工对团场所举办文化活动只有20.9%的基层连队人员积极参与,45.6%偶尔参与,其余表示无所谓或不参与。其次,政工人员存在明显的知行不统一。既表现出对兵团发展前景抱有极大信心,但面临个人和子女发展选择时,又流露出不愿留在兵团的思想。80.3%的政工人员感到作为兵团人“很自豪”或者“非常自豪”,但却有64.4%的政工人员表示“如果有机会,会选择离开兵团”。政工人员是对兵团的了解、兵团精神的内涵把握情况最好,对兵团的发展前景持积极态度的群体,政工人员从理论上讲应当是兵团观念最强、对兵团的认同度最高、最稳定的队伍,然而在行动上他们表现出的却截然相反。在这一点上,基层连队人员对此问题的回答也有一定的相似性。62.2%的基层人员感到作为兵团人“很自豪”甚至“非常自豪”,而42.7%的人员表示“如果有机会,会选择离开兵团”。

3.存在对兵团精神价值的怀疑、矛盾情绪。“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是兵团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对兵团发展历程中兵团人体现出的价值选择与品质追求的高度凝练与概括,也是支撑兵团不断发展进步、开拓进取的力量源泉。64.1%的调查对象认为“兵团精神没过时,永远是兵团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23.3%认为它“没有完全过时,部分精神仍需弘扬”。这说明兵团人对兵团精神的价值在总体上是持肯定态度的,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现阶段兵团精神原有的内涵概括不能完全代表兵团人的现有价值观念,需要适当地加以扬弃与丰富。调研中大家认为,新时期还需要继续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应该更加强调“团结和谐”,但对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赞同度不如前者。随着兵团社会事业、经济事业等发展,兵团人的价值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其自身的独立思考意识也在增强,也对兵团精神的内涵与当代价值逐步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出现怀疑、矛盾情绪。从数据可以看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精神仍旧是兵团人的主导价值观,但“艰苦奋斗”精神正逐步被“团结和谐”所代替,这也反映了当代兵团人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客观思考与判断。

二、兵团人对兵团精神认知与践行状况的因素分析

现阶段,兵团人对兵团精神的认知与践行的现状正是兵团人在新时期的精神面貌与价值追求的表现和反映,而影响它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深层次、综合的,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外部社会因素

1.社会发展与变迁的结果。兵团精神是伴随着兵团的产生而出现,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是艰苦年代下人们思想、品质的结晶,也是人们为改变当时环境的决心体现与实现价值追求的产物。在物质和精神都有了极大进步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价值观念、信仰方式和观念、思维方式也变更了。过去,兵团人生活的地区交通环境落后、信息闭塞,人们通过串门拉家常、连队统一组织和观看电影来获取外界的信息资讯,接受价值观念的疏导,价值观念比较单一、可控,对国家、兵团所提倡的主流意识意识形态具有极强的认同感与拥护感;而新时期,电话、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的兴起,让人们逐步摆脱了被动接受资讯、信息的地位,人们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各式各样的消息,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判断的空间和平台,也承受着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对原有意识形态的冲击。原有的体制和观念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理想追求和价值选择,人们开始寻求新的价值观念来代替和满足自身需求。数据说明:兵团现有的体制问题是阻碍兵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对体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调整、修补与完善、创新,是必要的,使兵团的体制更与时俱进、符合兵团人进一步的发展需求。相应地,只有将兵团精神进行不断的赋予新的内涵与追求,为兵团人不断树立更高、更新、更远的价值追求,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方向,才能引领兵团人在实现“中国梦”的同时,实现“兵团梦”。

2.社会风气和环境的影响。“重物质,轻精神”的社会功利风气也愈来愈明显的影响着兵团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二是受地方发展的影响。首先,新的经济条件下,人们开始逐渐忙于投身经济事业的发展,经济利益的诉求增强,普通的团场职工与市民也随着社会发展浪潮积极创造经济利益,对于精神世界的发展和学习是忽视的,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后果之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逐渐让人们有了更深刻的市场、经济和竞争意识,但同时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也随着市场经济进入到兵团人的思维和视野,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很难不被这些不良风气影响,也就打破了他们原有的集体主义至上的单一思想。其次,兵团和地方地理位置犬牙交错,两者的发展和管理模式却不尽不同。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能够自行支配所得收入,个体经济发展速度快、收入高;而兵团团场并没有完全脱离计划经济,受到团场管理的约束。另外,相比于兵团的社会风气,地方社会更具有竞争色彩、经济物质性,兵团社会则相对较为缺乏竞争的活力。在这样的经济环境对比下,兵团人自然会产生对比心理,受到地方的社会风气影响,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相互攀比,缺乏务实精神。

(二)兵团内部因素

1.兵团人口结构的变化。兵团精神的实践主体中具有较为独特的精神特质、对兵团精神形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实践群体主要包括军垦创业者、支边青壮年、知识青年和新职工等,这些群体都对兵团精神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①。兵团自建立已历经60个春夏秋冬,第一代军垦人已从年轻力壮、生龙活虎的年轻小伙步入垂暮。新一代的军垦子孙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开始走向外界,而不断涌进的外来人口也在持续的填补着兵团的人口空缺,这部分外来人口便是新职工群体,也是新时期实践兵团事业的主力军。新职工群体是1992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在农民工外出打工潮的背景下,落户兵团的群体,数量目前占到兵团一线职工队伍总数的80%左右②。他们多数是来自贫困地区自愿落户的农民工、国家政策经济脱贫移民等。他们多数因贫弃学、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只能从事一些一般人不愿承担的职业。因而,他们兼具吃苦耐劳精神与较强的市场观念、开放意识、经济意识m时,他们注重自身利益,不喜欢受到约束,对严格的管理不适应,扎根意识、集体意识和纪律意识不强,相比于集体利益,他们更看重的是个人利益。在老职工退休、知青返城、兵团子女因就学和进城打工等原因离开团场的情形下,正是这部分具有市场意识的新职工弥补了兵团一线的劳动力缺口,改变和完善着兵团人口结构,也影响着兵团精神的践行。

2.宣传缺乏与时俱进。兵团精神是优秀的精神实践成果,也是符合我国主流价值形态的,需要大力传承和弘扬。就目前兵团的宣传力度、手段和内容来看,缺乏与时俱进的眼光和手段。首先,兵团精神的宣传手段与形式的落后,导致了人们对兵团精神的审视产生倦怠与乏味感。本次调查发现兵团的电视广播并没有发挥其应发挥的作用,兵团卫星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在政工群体的比重是最高的,但也仅仅只占到28.4%,基层连队人员、市民和政工人员都普遍表示只会“偶尔收看”,更有干部明确表示仅关注自己团场的新闻节目。同时,政工人员和大学生群体也普遍认为迫切需要对兵团精神的宣传要进一步创新。其次,宣传内容缺乏与时俱进。兵团精神是活的精神,是随着兵团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现阶段,对兵团的宣传内容多数是以艰苦的创业史为主,讲述兵团的建设和发展、现在已经取得的经济物质成就。现代生活需要的是丰富、充实的精神生活,宣传内容应当是全面的、均衡的,通过兵团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与时俱进的将兵团精神同其他优秀价值观念、思想结合,不断吸收精华、剔除出不合时宜的成分,丰富兵团精神的新内涵。

三、进一步培育和践行兵团精神的对策建议

(一)多层次、多形式加强兵团意识教育

大部分人虽然生活在兵团,但实际却并不了解兵团,不能很好的把握兵团精神的内涵,对兵团精神的当代价值认识有偏颇,关键在于人们对兵团缺乏必要的了解。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只有了解兵团,真正认可并接纳兵团,才会认同兵团精神,才会真正去践行和弘扬,而不是将口号和热爱挂在嘴上。普及兵团历史,加强兵团意识教育,不仅要注意划分对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还要抓住潜在群体,扩大宣传范围。笔者认为可以将普及对象划分为三类:兵团学生(主要包含兵团中、小学生)、职工(包括政工人员与基层职工)与市民(兵团城市、城镇居民)。

对兵团历史和现实问题的普及首先应从学生教育抓起。学生是最容易进行知识灌输的对象,但我们需要的不是硬性教育,而更多的是要他们从内心去感兴趣的学习。从我们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在兵团各学校都已开展了相关兵团历史教育课程,也配备了相应的教材,比如《可爱的兵团》教材,图文并茂,属于小学阶段每周必须要上的课程;同时,各学校还定时进行书画、手抄报的比赛和演讲活动;有一些学校还利用教学楼墙面进行图片展示,形成很独特的走廊文化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好的做法。

兵团师局之间应当建立协作的伙伴关系,为各师团学校提供一个畅通、便捷的交流平台。利用假期时间,定期组织学校学生相互进行对其他兵团单位的参观和了解。不能让学生仅仅局限于自己所生活的师团内,要让他们在参观其他兵团学校的同时,进行比较和思考,让他们从小就感知兵团、理解兵团、尊重兵团的多样性。也此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同学进行故事交流,相互讲述自己地区的故事和人物。

其次,要增加兵团职工对兵团历史的了解并不难,因为他们本身就生活在兵团的第一线。对于兵团二代或三代,他们会从自己的长辈那里得到对兵团历史的信息,这部分人一般对整个兵团形势把握和了解的比较好。最需要进行兵团知识扩充的人员是来自兵团外部的人员,他们多数属于为工作而进入兵团,只是为了有经济收入,对兵团没有任何了解,扎根意识较弱。对这一群体应当更多地引导,针对兵团职工的普及教育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先进人物故事的感化教育,开展并落实人文化关怀行动,团场连队领导身体力行,亲力亲为,暖化其背井离乡的凄凉心理,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创造平等、关爱、和谐的氛围,让其真正感受到组织、集体的先进与温暖,增深职工个体间的感情,加深个体对集体的依赖和荣誉感。另外,条件好的地区也可以组织他们进行外出参观、相互交流,激发他们的扎根意识。

最后,市民群体的普及教育则更多的是要要激发其“兵”的意识以及兵团思维。市民长时间生活在城市地区,尤其是兵团城市的二三代市民,尤其像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北屯等这些新兴城市,一部分人口属于原来就居住在此,多数部分则是迁移而来的,他们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模式已经与现代生活完全融合,缺乏“兵”的意识以及集体主义,感受不到兵团城市与一般城市间的差异。他们面对的生存条件完全不同于团场连队,平时忙于个体经济利益与市场竞争,更多的是发挥经济建设作用。因而,通过公共场所、公共活动的开展来进行兵团知识的普及和思想的引导,才能逐步激发其内心的认同。

(二)增强创新意识和时代精神,加强兵团文化建设

就现阶段来看,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的困难在于创新意识的缺乏,因而,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和时代精神,加强兵团文化建设,才能发挥兵团精神推动兵团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作用。

首先,兵团的文化宣传方面。第一,适当地将兵团自身的媒体渠道与地方媒体渠道进行市场化竞争,迫使媒体进行自身的改进。面对众多的信息资源,人们日益求新求异,对单一、反复的内容容易产生排斥与反感心理,避免一味的进行政治性播报,电视、广播等的传播内容多贴近百姓生活与兴趣,创造一种多样化、娱乐化与实用化的轻松传播氛围,反而可以更好的让人们平心静气的接受兵团精神。第二,充分利用广场、车站等公共空间场所,可以用地刻图片或故事很好的教小孩子认知、熟悉本地区的历史和发展故事,给小孩子从小就留下印象,也能让带小孩的大人可以广场休息、娱乐的空档重新了解兵团。如巴州库尔勒市人民广场利用64块地刻和主题雕塑展现巴州悠久的文化历史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借鉴。第三,注重现代网络媒体的应用,通过建立宣传网站、微信群、官方微博等等,展示兵团城市风光、风土人情,也能很好的让外界了解兵团,更新外界对兵团的刻板印象。

其次,兵团文化建设方面。第一,繁荣和丰富文化艺术形式。过去兵团人用年画、木刻、版画、国画等形式创作表现,用“兵演兵”“兵唱兵”“兵画兵”等形式丰富广大人民的业余生活,并在这些过程中宣传和深化兵团意识。现阶段,人们的业余生活愈来愈接近快餐式,兵团题材的电视、电影、戏剧及文学的作品数量不及过去多,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少。因而,积极开展兵团文艺活动,支持民间戏剧和音乐团体发展,鼓励文学、音乐等创作形式,能够促进繁荣和丰富兵团文化,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第二,应当进一步固化兵团精神,为兵团精神形成一个大家共同认可、能够完整诠释兵团精神的标识性物件。尽管被调查群体间存在差异,但结合总体样本的选择结果来看,军垦博物馆、军垦第一连等红色教育基地与铸剑为犁、军垦母亲等雕塑作品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倾向。这样的标识不仅可以增强兵团人的凝聚力,同样也会使兵团外的人集中认识兵团,而不是分散、零星不全的了解兵团。

最后,也可每年在兵团定期开展具有军垦特色的节日、纪念日活动等主题活动,邀请一些名人、明星进行代言或参与宣传,走出新疆,主动走向外界,打响“兵团”的名声,树立一种既具有历史特色又兼具时尚潮流的形象。同时,构建兵团精神教育的立体传播体系。除直接张贴海报、横幅等传统手段强化宣传,组织开展讨论、交流、座谈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拓宽其宣传面,努力使兵团精神“入眼—入脑—入心”,还可以进一步挖掘“老兵精神”“胡杨精神”“小白杨精神”等优秀精神品格,将其与兵团精神有机融合,拓宽和挖掘兵团精神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多形式的传播途径,使兵团精神的精髓深入人心,成为兵团人普遍的价值共识。

(三)以人为本,发展经济,切实实现和维护兵团职工利益

首先,兵团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政工人员言行不一、不愿留在兵团发展,愿意去内地城市发展等,归根到底都是现行制度下兵团人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没有完全得到满足,必须要发展经济,提高兵团的收入水平,维护基层人员的利益,留住兵团发展的主力军和后备军。对于新时期兵团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调查对象说出了他们的心声,也给出了共同的答案:第一,最大限度地关注民生,提高兵团干部职工的收入;第二,增强兵团经济活力,提高兵团经济实力;第三,进一步增强以人为本的意识。只有积极发展兵团经济,提高兵团人口的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才能提高兵团人奋斗的动力和积极性;也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维护基层人员的经济利益,满足其经济需求,才能真正留住人,真正愿意留在兵团、扎根兵团,为兵团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兵团各师、市、团场应当自觉发掘自身所拥有的自然禀赋,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借助国家和兵团的力量,结合团场实际,依托“三化”建设,逐步放宽完善职工经济政策,并在资金、技术、服务上给予职工支持与鼓励,多措并举为职工搭建多元的“增收”“创收”平台,促进职工多元增收,提高经济收入水平,实现并维护好基层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一些自然条件禀赋好、经济发展快的地区,鼓励职工利用农闲搞副业生产。除此外,还可以重点发展庭院经济,既可以创造经济收入,也可以真正提高兵团人的生活质量与素养。临近工业园区的团场可以借助工业园区的带动效应,积极鼓励职工进入工业园打工、退耕进棚(蔬菜、花卉等温室大棚养殖)、自主开店创业等等,转移农业第一线的职工共劳动力,实现职工的增收。

最后,要将漫长的冬日农闲时光转变为忙碌的创收黄金季节,达到“农忙顾集体,农闲忙个体”的效果,关键要转变职工的增收观念,克服其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思想,通过多元增收典型的经验交流会、介绍会、推介会、先进个人的经验介绍、技术培训、职工现场观摩、“一对一”帮扶等形式既可以有效提高职工的增收创收的积极性与兴趣,也能直接有效的解决职工在创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其信心,真正实现基层职工的经济“创收”“增收”,切实满足职工的经济利益需求。

(四)发挥兵团精神榜样示范作用

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更有一种辐射带动作用,让榜样示范教育发挥其时代性、群众性、继承性、明星效应等特征应有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兵团的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榜样示范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兵团的积极性,让兵团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更强的说服力,并且有很强的价值导向作用,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通过对这种人格化的精神宣传,使得这种典型精神在教育中抽象变成生动,能引起兵团人的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同时能更进一步的感召和带动着兵团人自尊和进取,激发他们需求动机,进而产生模仿典型、向典型学习的自觉行为。

曾经,兵团树立了孙龙珍、姜万富、梅莲等英模人物,成为兵团人的骄傲和学习的榜样。冰峰五姑娘、塔河五姑娘、四十七团老战士、兵团援建中巴公路施工队优秀团队也感动和激励着我们。新时期,年轻的公安干警屠海力舍己救人光荣牺牲;刘守仁、曹连蒲、代江生等一批兵团优秀知识分子以知识造福边疆、教书育人;企业家郭庆仁做时代的弄潮儿创造企业奇迹,这些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教育和鼓舞着我们。特别是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兵团党委组织评选了“新中国屯垦戍边100位感动兵团人物”,通过单位推荐、党委提名、网络评选等方式综合评选,并进行隆重表彰,收到了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凝聚人的良好社会效果。他们都是兵团精神的生动代表,是兵团精神人格化的具体体现。

在教育和宣传之中,这种人格化的精神能够通过一些典型事例、榜样人物而变成生动的形象教育,以引发兵团人的思想情感的共鸣,使兵团人进行思考模仿与学习,受到激励作用,以点带面地激发兵团人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促进良好兵团风气的形成以及兵团人思想道德的建设,使兵团的风貌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卢晓峰.兵团精神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王春燕.兵团人文化认同研究[D].新疆大学,2012.

[3]李玉华.试论兵团人对兵团精神的认同[J].党史文苑,2011,(08):22-24.

[4]吴新平,徐艳.兵团精神认同探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5]张春贤.关爱·大力弘扬兵团精神[J].兵团建设,2011,(14).

[6]吴重吞.用兵团精神推动兵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J].兵团党校学报,2008,(1).

[7]罗素,陈超.新形势下弘扬兵团精神的对策研究[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1,(2).

[8]王小平.论兵团精神的传承和独特作用[J].兵团党校学报,2011,(4).

[9]梁金贵.兵团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10]李成.兵团精神与兵团文化[J].兵团党校学报,2007,(6).

[11]陈惠新,建设新型团场必须始终弘扬兵团精神[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9,(3).

[12]陈惠新.弘扬兵团精神 推动屯垦戍边新实践[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8,(4).

[13]王丽,王艳.兵团精神的弘扬与培育[J].兵团建设,2004,(06):31.

[14]尹月梅.关于兵团精神新内涵的认识与思考[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8,(3).

责任编辑:杨伟民

作者:闫卫华 豆孝蕊

第2篇:依托兵团精神,全面推进“青春导航工程”

长期以来,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186团团委为代表的兵团所属的58个边境团场乡镇共青团组织,青少年思想教育侧重于开展形势教育、国情教育,经过长期努力完善,各边境团场乡镇团委将国门教育与爱国主义、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门、口岸、哨所、界碑、界河等红色资源优势,在广大青少年当中常态化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国门教育活动,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坚持崇尚和倡导奉献精神,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在一代一代的青少年当中传承下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套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的工作方式方法,为兵团共青团组织发展、巩固、创新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2015年,兵团团委结合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兵团实际情况,虚功实做,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体验中去寻找、发现兵团精神的伟大、屯垦戍边事业的光荣,增强对兵团事业的认同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好兵团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工作,是兵团各级共青团组织全面推进“青春导航工程”工作的中心理念。

导航信念坚定的兵团青少年。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少年,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增强广大青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用共同理想感召青少年,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以兵团精神和老兵精神鼓舞青少年,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强“兵”的意识、锤炼“兵”的作风,强化扎根兵团、建设兵团、奉献兵团的责任感使命感。

导航健康文明的兵团青少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采取分层分类的方式,以道德实践教育为重点,增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文化塑造青少年,打造青少年文化品牌,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切实发挥文化塑人的积极作用。用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促进社会和谐,积极促进各族青少年之间的交融交流,帮助青少年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的思想。

导航青春时尚的兵团青少年。进军网络新媒体,引导和带动团员青年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立一支快速反应的青少年网络评论员和网宣员队伍,提升网络议题设置能力,依托微博、微信展示工作动态,发出“青年好声音”,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截止目前,“青春导航工程”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工作成效。一是开展“四进四信”“三走”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活动,参与学生20多万人。举办兵团首届青少年双语大赛,兵团320所大、中、小学的3200余名选手参加比赛,覆盖学生7万余名。二是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教育活动1400余场次,3万余名学生参加。三是开展“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优秀中职毕业生校园分享会20场,一万余人参加了活动;举办青年讲坛5场,5000余名团员青年参与;承办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分享团走进兵团活动,600余名创业青年及大、中学生参与分享活动。四是深化“民族团结代代传万人交流计划”“百万新疆各族少年儿童与内地少年儿童手拉手”活动,共举办夏令营活动13场,与自治区、内地省市少年儿童结对11.5万对。五是强化互联网思维,打造“青春兵团”微博群、微信群,兵团14个师、7所高校团委全部开通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青春兵团”新浪微博粉丝数达57.28万人,“青春兵团”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达3万人。end

作者:芮宏

第3篇:近年来兵团精神研究现状综述

[摘要]兵团精神对于兵团人凝聚力的产生、边疆的稳定,促进兵团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现阶段兵团理论工作者对兵团精神主要从精神来源、内涵、主题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出现了一大批成果。但研究中仍存在不足,今后研究还应从兵团精神的基础理论出发,结合现实需要,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对其加以探讨。

[关键词]兵团精神;兵团文化;边疆文化

[

兵团精神是兵团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促进兵团建设生产的精神支柱。笔者通过对兵团精神研究的梳理,对近年来兵团精神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总结。

一、兵团精神的主要内涵

关于兵团精神的内涵论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梁金贵的《兵团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研究》和张振华、张明玲的《试论兵团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弘扬》均指出兵团精神是兵团文化的核心,最早产生于20 世纪50年代,它与新中国的屯垦历史紧密相连。半个世纪以来,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已成为兵团人自觉意识的主要内涵。热爱祖国是兵团精神的核心。具体表现为对兵团的热爱、对团场的热爱、对自己生活的热爱,坚信热爱劳动、建设边疆,就是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无私奉献是兵团精神的品格。兵团人最大的奉献就是为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毫不犹豫地牺牲了自身利益。艰苦创业是兵团精神的重要内容。

另外,张振华、张明玲在《试论兵团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弘扬》中还指出,兵团精神的四个层面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完整体系。热爱祖国是兵团精神的核心,主要体现在无私奉献和艰苦创业上;无私奉献是兵团精神的品格;艰苦创业是兵团精神的重要内容;开拓进取是兵团精神的内在要求。因此,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完整体系,是兵团文化的核心。

王玉林在《论兵团文化及其发展》中指出,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兵团文化的核心内容。“热爱祖国”是兵团文化的灵魂,是兵团人的精神支柱。“无私奉献”是兵团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兵团人的崇高品质。“艰苦创业”是兵团文化的实践特质,是兵团人的优良传统。“开拓进取”是兵团文化的时代精神,是兵团人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

张峥嵘、伏绍周在《把握兵团精神精髓忠诚履行屯垦戍边使命》中认为,王恩茂提出的经兵团党委审定的兵团精神的内涵最为规范、最具权威,即“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屯垦戍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奋进”。

麻霞在《兵团精神的价值体现》一文中认为,兵团精神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是中央四代领导集体关心和支持的理论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王小平认为,兵团精神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种崇高的奉献精神,一种可敬的创业精神,一种豪迈的开拓进取精神。可见,有关专家和学者对兵团精神的内涵都给予了详述。

二、关于兵团精神的主体

梁金贵在《兵团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研究》中指出,50多年屯垦戍边的实践告诉我们,兵团干部职工群众永远工作生活在新疆,长期坚持为各族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坚持为新疆各族人民谋利造福,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内在要求。兵团各单位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和带动所在地区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分内之事,并和各族人民群众紧密团结战斗在一起,共同筑起戍边的钢铁长城。

王崇久在《兵团精神:新中国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一文中论述到兵团几代职工创造新中国屯垦戍边历史的每个时期,都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老一辈创业者大都是革命战争年代里出生入死的转业军人,全国解放后他们有功不居,从事甚至比战争还要持久的艰辛劳作。大批建设者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他们离别故土,西出阳关,投身火热却又艰苦的工作和生活中。如今的建设者们继续肩负劳武结合、屯垦戍边的双重任务,仍奋力搏击市场经济大潮,内心聚汇着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理想追求。由此,有关兵团精神主体的研究专著和论文并不多,也没有涉及到所有的主体,所以这方面还有待研究。

兵团精神的形成发展经历了一定的过程。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王崇久在《兵团精神:新中国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中论述了其形成发展,他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把握边疆大局,于1954年10月命令驻疆人民解放军大部队就地集体转业,组成生产建设兵团,此后,一批又一批复员转业军人、城乡青壮年和大中专毕业生从祖国四面八方陆续来到新疆,加入兵团这支新中国屯垦戍边大军。这种服从和选择,注定了这群人毕生需要建立适应屯垦戍边的人生价值观。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需要“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需要“为祖国站岗放哨”的高度负责精神。

彭清在《论兵团文化特色》中也指出,兵团文化就是伴随着兵团特殊的使命屯垦戌边而产生、发展的。1985年,解放军十多万官兵向大西北挺进,他们进驻新疆后,接受党中央毛主席的指令,就地转业,从此开始了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的屯垦戍边事业。

马永辉在《继承和发展延安精神凝聚屯垦戍边精神动力》中认为,兵团继承和发展了延安精神的精髓和核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具体为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的精神,修正错误的精神等。而其核心是弘扬兵团屯垦事业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并使之成为兵团人成就辉煌业绩的时代动力。

王玉林、席霍荣在《兵团文化问题研究》中讲到丰富和发展兵团文化时,指出兵团文化是在垦荒生活中和改革发展中丰富发展起来的。

向发平在《兵团精神与新时期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中指出,兵团屯垦戍边的实践是兵团精神产生的基础和源泉。50多年来,兵团执行“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任务,起到生产建设、保卫边防、安定团结的作用,履行着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

张峥嵘、伏绍周在《把握兵团精神精髓忠诚履行屯垦戍边使命》一文中认为:“兵团精神是由几代军垦人在社会主义时期,在经济落后、环境恶劣、社会关系复杂、民族宗教众多的条件下,在半个多世纪的屯垦戍边伟大实践中,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创造的。”

王崇久在《兵团精神:新中国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中认为,兵团精神是在屯垦戍边实践中孕育凝结的,在当代,兵团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内在一致性。

刘玉美和尹月梅在《兵团精神与新时期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中认为,兵团屯垦戍边的实践是兵团精神产生的基础和源泉,是凝聚人、吸引人、感召人、鼓舞人的精神动力,是兵团几代人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兵团的具体体现。兵团精神是新时期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

三、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兵团精神不仅有着重大的意义,也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

王江英在《论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中指出,坚持弘扬和培育兵团精神,是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坚持弘扬和培育兵团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壮大兵团的需要;坚持弘扬和培育兵团精神,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维护新疆稳定的需要。

王崇久在《兵团精神:新中国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中也指出,建设新中国的追求是兵团精神形成的目标和动力,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民军队精神是兵团精神形成的文化基因,英模的光荣之举是兵团精神形成的道德标准示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团结和睦的纽带。兵团精神的主要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相联,具有内在一致性,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中国屯垦戍边中的深化和展现。

赵子芳在《从文化力视角解读兵团多元文化的现实价值》一文中认为,军垦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展现兵团和兵团人的特点的视点和窗口,更有利于兵团人发扬兵团精神,坚定“屯垦戍边”的信念。

聂卫国在《大力弘扬“兵团精神”加强“八荣八耻”教育》中指出,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通过创造性的融会贯通,把弘扬兵团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充分体现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

蔡子童在《论兵团精神的哲学根基》中指出,兵团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哲学根基。这根基就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兵团精神要不断丰富,兵团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

麻霞在《兵团精神的价值体现》中认为,兵团精神的价值体现在:热爱祖国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艰苦创业体现了自强自立的拼搏意志,无私奉献体现了顾全大局的政治胸怀,开拓进取体现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征。

杜鹃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抵制腐败——兼议兵团精神在兵团反腐倡廉中的作用》中认为,在兵团发展过程中凝聚而成的兵团精神,是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而这种精神在兵团反腐倡廉中起着重要作用。

四、兵团精神的现实传承

兵团精神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决定了必须对其进一步弘扬,使之传承下去。一些学者也就此展开了探讨。

张振华、张明玲在《试论兵团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弘扬》中认为,传承兵团文化精神,首先要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兵团精神。兵团理念文化包括价值观,履行屯垦戍边使命,要有一种精神上的支撑。要建立促进兵团精神发展的良好机制。利用现代传媒特别是大众传媒进行宣传。兵团精神是兵团人的一座精神丰碑,兵团经济的腾飞决不能离开兵团精神的支撑。要形成全员参与的学习和传播机制,与经济活动结合,与文体活动结合,正确处理国家、团场、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发挥军垦优势,弘扬兵团文化。

王江英在《论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中指出,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兵团精神也随着历史前进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地丰富、完善着自身。兵团精神的这种与时俱进的品格,决定了对待兵团精神的正确态度,就是既要弘扬又要培育。所谓培育,就是要在弘扬兵团精神的基础上,吸纳体现社会发展方向的时代精神,赋予兵团精神现代性特点。一定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结合兵团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的实际,结合兵团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结合兵团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时代精神,并把它融入兵团精神之中,使兵团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例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兵团精神的核心内容,但是现在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显然具有许多新的涵义。面对日益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路线的基本点之一。因此,兵团的自力更生,决不是同对外开放相对立的。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王崇久在《兵团精神:新中国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中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兵团主动适应国家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改革和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更好地屯垦戍边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要求兵团直面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进而把市场经济的利益本位和屯垦戍边的价值取向更好地结合起来。

张峥嵘、伏绍周在《把握兵团精神精髓忠诚履行屯垦戍边使命》中指出,继承和弘扬兵团精神的基本途径是: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抓手,夯实继承和弘扬兵团精神的道德基础;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社会为重点,创造提升兵团精神的文化条件;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为手段,提供提升兵团精神的思想保证。

武晓凤对于兵团精神的弘扬提出了以下建议:造就良好的社会环境,满足职工的适当要求,创造激励机制,采用多种方法传播兵团精神。

马志成《兵团精神贵在坚守重在实践》的观点是:弘扬兵团精神,贵在坚守,重在实践,关键在于做到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赋予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宣传教育与设置载体相结合,坚持树立典型与鞭挞丑恶相结合。

陈惠新在《弘扬兵团精神推动屯垦戍边新实践》中提到,兵团精神是对屯垦戍边长期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价值观。新时期为了推动屯垦戍边新实践,需要大力弘扬和提升兵团精神,把兵团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兵团精神是在屯垦戍边的实践中孕育凝结而成的,其形成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动力源泉;兵团精神是一幅战天斗地的历史画卷,需要全面理解其功能、内涵、弘扬兵团精神的重大意义,并在屯垦戍边新实践中进一步弘扬和提升兵团精神。

刘耀霞在《论改革开放条件下兵团精神的整合》中认为,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用兵团精神作为社会凝聚和社会整合的重要资源;要通过发挥兵团精神的整合功能,弘扬和培育兵团精神,增强兵团社会的凝聚力,推进兵团事业的发展。

熊晓琼在《新时期弘扬兵团精神的制度伦理环境》一文中认为,为从根本上解决职工道德“失范”问题,大力弘扬兵团精神,新疆兵团必须把市场经济的利益本位和屯垦戍边的价值取向更好地结合起来,制定并完善一整套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兵团制度体系。如果兵团社会体制出现不合理、不正义、不道德现象,则职工在弘扬兵团精神时就会出现价值取向上的混乱,个体行为将无所适从。

从不同的学者对兵团精神的研究来看,主要有内涵、形成发展、重要意义及时代价值等研究角度,并且对如何对兵团精神进一步弘扬也做了相应的阐释。但对兵团精神的实践主体方面研究较少,而且大多以实际事例加以说明。另外,在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方面可以再结合今年的兵团精神研讨会上的主题进行研究,比如兵团精神在构建兵团文化方面的作用、兵团精神在新时期下的新内涵,以及兵团精神与民族精神相结合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振华,张明玲.试论兵团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弘扬[J].石河子大学学报, 2006,(8).

[2]王江英.论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4).

[3]梁金贵.兵团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7).

[4]彭清.论兵团文化特色[J]. 兵团党校学报,2005,(1).

[5]吴重吞.用兵团精神推动兵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J].兵团党校学报, 2008,(1).

[6]向发平.兵团精神与新时期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J].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8,(4).

[7]王玉林.论兵团文化及其发展[J].中国农垦,2004,(4).

[8]王丽,王艳.兵团精神的弘扬与培育[J].兵团建设,2004,(6).

[9]熊晓琼.新时期弘扬兵团精神的制度伦理环境[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7,(10).

[10]蔡子童.论兵团精神的哲学根基[J]. 兵团建设,2006,(7).

[11]张峥嵘,伏绍周.把握兵团精神精髓忠诚履行屯垦戍边使命[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8,(1).

[12]黄宏.兵团精神——我党精神宝库中的奇葩[J].兵团建设,2008,(2).

[13]王崇久.兵团精神:新中国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J].兵团建设,2007,(3).

[14]麻霞.兵团精神的价值体现[J].兵团党校学报,2008,(1).

[15]马志成.兵团精神贵在坚守重在实践[J].兵团建设,2008,(3).

[16]郭江华.兵团精神价值浅论[J].兵团建设,2008,(10).

[17]李成.兵团精神与兵团文化[J].兵团党校学报,2007,(6).

[18]梁金贵.兵团精神与兵团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07,(7).

[19]赵燕秋.兵团精神与团场志[J].中国地方志,2000,(7).

[20]刘玉美,尹月梅.兵团精神与新时期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J].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08,(4).

[21]李书群,史建玲.大力发展兵团文化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提供精神支撑[J].兵团党校学报,2006,(2).

[22]杜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抵制腐败——兼议兵团精神在兵团反腐倡廉中的作用[J].兵团党校学报,1999,(2).

[23]尹月梅.关于兵团精神新内涵的认识与思考[J].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8,(3).

[24]陈惠新.弘扬兵团精神,推动屯垦戍边新实践[J].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8,(3).

[25]刘耀霞.论改革开放条件下兵团精神的整合[J].兵团党校学报,2008,(5).

作者:闫宗淼

第4篇:兵团(兵团精神的稿子)

二、现任领导

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治委员:张春贤 兵团党委书记、政治委员:车俊 兵团司令员:华士飞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中央提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兵团党委提出用周恩来总理1965年给兵团的题词“高举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旗帜,备战防边,生产建设,民族团结,艰苦奋斗,努力革命,奋勇前进”作为兵团精神主要内容的初步方案。

图释: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毅视察石河子八一棉纺织厂

王恩茂,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54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王恩茂担任第一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王恩茂审定后提出将“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屯垦戍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奋进”作为兵团精神的概括。1998年,兵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对兵团精神作进一步提炼,即“屯垦戍边,艰苦奋斗,团结奉献,开拓奋进”。此后,兵团党委经过进一步研究,确定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兵团精神的主要内涵。

毛泽东指出,兵团要发挥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作用。邓小平指出,兵团事业要大发展,兵团肩负着屯垦戍边的重任,要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作出新贡献。江泽民指出:“长期以来,兵团广大干部职工坚持发扬南泥湾精神,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创业。这是兵团不断壮大、事业不断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不懈地发扬光大。”胡锦涛指出:“兵团广大干部职工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忠实地肩负起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不建立兵团,如果没有兵团作用的发挥,就很难有今天新疆边防稳固、社会稳定的好局面。”兵团精神经过几代中央领导的指示和充分肯定而形成。 不同与我国的七大军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以说是准军事实体。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0万大军面临缺粮的窘境。毛泽东主席命令:“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于是,这支从南泥湾转战而来的队伍脱下军装拿起农具,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大生产序幕,开始了屯垦戍边的光荣历程。“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放羊就是巡逻,种地就是站岗”这两句话可以说是兵团人的真实写照。

图释:毛泽东、朱德由王震陪同检阅三五九旅部队 “这里的蚊子能把乌鸦咬得栽下来”

几十年前,185团今天所处的位置在地图上还未有标记,这里有许多沼泽和洼地,都是额尔齐斯河流过阿勒泰草原时所留。夏季,这些零星的水源成了滋生蚊虫的乐园。

这里的蠓俗称“小咬”,个儿不大,可毒性不小,看见人就直往头发,袖口里钻;还有外号叫“黑寡妇”的牛虻。体长足有两公分,咬人又疼又痒,连骡马也被咬得乱蹦乱跳。夏天蚊子肆虐的时候,田野,树林中几乎看不见乌鸦:乌鸦栖息在树上时,大批的蚊子叮上去,让它痒的张不开翅膀,一头便栽了下来。

年轻的开拓者们来到这里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这里是世界四大蚊区之一,只是奇怪怎么会有如此多的蚊子:在田间干活的时候,成群的蚊子落在身上,衣服的颜色都难以辨别!后来专家研究发现,盛夏时节,这里蚊虫最多的地方,每立方米空间居然有1700多只蚊蠓。 然而,兵团人没有退却。兵团人不能退却!于是,我方一边的农田里就出现了这样奇怪的情景:盛夏季节,人们四肢涂上泥巴,头戴泼了柴油的面纱劳作。四周蚊虫飞舞,只无处下口。 时至今日,夏天来到农十师185团的客人,收到的第一件礼物仍然是一条纱巾。主人会马上帮你围上,以防蚊子叮坏了脸。 光腚渠的由来 困境下常有壮举。有这样一段故事:部队进疆时财力微薄,全体官兵节衣缩食,将一年发两套单减少为一套,还省掉了帽檐和衣领。步兵5师宰割不上挖一条引水渠,为保护好那仅有的一套衣服,战士们索性拖个精光,裸体上场。茫茫戈壁滩,似火烈日下,三千多个挥汗如雨的裸体与卵石黄土交相映衬。那景象的震撼力,艺术家闻之,都为自己想象力的贫乏而汗颜。战士们戏称此渠为“光腚渠”。 “那是人简直像发了疯一样.”弄二师31团老职工王建荣如此描述当年兵团人的劳动热情,“一天工作不下十四五个钟头,天黑回来,吃晚饭就开会讨论。讨论什么呢?讨论为什么我们组比人家进度慢了1%。还要修框子,修坎土曼,然后才睡觉。第二天一早还没吹起床号,大家互相推醒,悄悄就出发了,就是为了避别人早上多干一点活。”

老兵团人说起当年,自己都感到惊讶,“真不知哪来那么大劲头!” 种地就是站岗,放羊就是巡逻

最初来到这里的是山东的退伍军人。1962年前苏联驻伊犁使馆策划了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边民外逃的“伊塔事件”。周恩来总理亲自召见兵团正为张仲翰,批示迅速组织一支高素质的军垦队伍分赴边境。

185团退休干部张照汉回忆,当时他从济南军区炮兵5团退伍,坐着闷罐火车奔赴新疆。“当时非常紧急,被子里外全是白布的,来不及坐上被面。从乌鲁木齐到这里日夜兼程地赶,我们要执行三代任务,就是替外逃的牧民代耕、代牧、代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1962年从喀喇昆仑山到阿尔泰山的边境线排开了58个团场。5000公里的边境线,兵团坚守着2000多公里。

“一来了就发了枪,苏制的,从此就背着枪种地,常常是前面安排人种地,后面有潜伏埋伏着。”

张得妻子描述了当时的生活:家里炒很多炒面,放进小布袋里,一紧张了就捆在身上,背着抱着孩子躲到大沙山背后去,男人们就扛着枪冲到边境线上。晚上沙山露宿一夜,白天还照样下地干活。 “那时候老修天天制造紧张空气,,探照灯把这边照的一根针掉地下都能看见,飞机常常飞到房顶上来,把孩子吓直哭。”

张照汉一直背了40年枪,到1990年退休为止。张曾当过15年民兵值班连的连长,值班连里都是高中毕业的团场青年,全副武装,当时没有武器库,所有的武器弹药都放在张的家里:

“一间小屋子,住这一家人,墙上挂着一个排的枪。”

张说他们这些人“民不像民,兵不像兵,是兵不拿饷不换岗,是民要扛枪。” “乐不乐意?”他反问自己,“不是你乐不乐意的事,来了就得这样干”他自己回答自己。

图释:周恩来总理在石河子接见上海支边青年 庄稼地头升起五星红旗

升国旗唱国歌,对每个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但大多是在正式场合集体进行。然而却有这样一个庄稼人,15年如一日,每天日出而作时,在庄稼地头举行升国旗仪式。这个人就是沈桂寿,一个载入185团团志的名字。

沈桂寿1964年从江苏支边来到185团,是一名普通团场职工。论工作,也就是一名普通的庄稼人。但他耕种的土地就在中哈边境的铁丝网边,每天老沈在地里耕作,抬眼就可看见哈萨克斯坦的小镇阿联谢夫卡。可以看见对方哨兵的瞭望塔。 走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许多生产单位,看上去兵团职工和普通的农民每什么两样:别人种小麦他也种小麦,别人种棉花他也种棉花。但是,真正不同的是,以屯垦戍边为己任的兵团人多了那么一股子精神,多了那么一种使命感,在边境团场尤其如此,“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兵团人站在地头:这是我们的土地,这是我们的国家!

1979年春天的一天,和往常一样,老沈刚下到地里,就远远看见对方的士兵在郑重其事地升国旗,看上去格外神气。老沈环顾身后四周,除了茂密的庄家外什么都没有。生性好强的老沈这天心里闷闷不乐:“为什么我不能也升国旗呢?” 第二天,沈桂寿步行一整天,来到35公里之外的185团部。他要买一面国旗,和国境线那边的士兵一样,每天举行升旗仪式。然而,让老沈失望的是,那天他跑遍了团部附近的商店也没有买到。

这没有难倒老沈。回家后,老沈索性找出家中的红布,和老伴一起连夜缝制了一面国旗。然而又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在庄稼地边用石头垒起一个台基,坚上了桦木旗杆。

又一次太阳升起的时候,国境线那边士兵升旗时,这面略显简陋的国旗同时在老沈的庄稼地旁冉冉升起。我们可以想见,当时,在异国军人的高倍望远镜中,一定可以看见老沈那双粗糙的大手,拉到着五星红旗的尼龙绳——如果这双手属于他们的国民,他们也必会自豪不已。 15年之后,在老沈要退休回老家去了,但仍念念不忘升旗。他嘱咐接替自己工作的年轻人:照顾好庄稼,每天升国旗。 如今185团党委专门为各基层单位制作了标准的旗杆和国旗。这样,不仅当年老沈升旗的地方红旗招展,每天日出时,有更多的五星红旗在这个862.82平方公里的边境从长冉冉升起。 图释 如今沈桂寿虽然离开了兵团,但驻守在这里的新疆军区某部阿黑吐拜克边防连官兵接过这面特殊的国旗,每逢重大节日,老兵退伍、新兵上站都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这种爱国主义情结已成为新时期边防官兵戍边守防的强大动力和不渴源泉。

讲一则小故事的时间只要几分钟,但是,想要把沙漠变成绿洲的时间需要几十年!在改造沙漠这一浩繁的工程中,只有创业初期的老军垦们才知道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光是整地治盐一项基础工程,老军垦们就搬走了大小沙包几百万座,填平洪沟和坑凹数万条。有人算过,如果将军垦们搬运走的土石方堆成1米宽、1米高的长坝,足足可绕地球近50圈,也就是2003785公里……

在建设的整个过程,军垦战士们创下的生命奇迹数不胜数,令人称奇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从1954年至今整整5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军垦战士们秉承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与毅力治理了数十条河流,修建了上万项水利工程,开垦出1600多万亩耕地,栽种了上亿棵树,在万古荒原、戈壁、沙漠中建起了200多个大小城镇和一个个花园式的农场……创造奇迹,在这里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罗素有句名言: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老军垦们从不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伟大的,他们只是用全副身心去劳作,无论环境如何困苦,如何恶劣,他们不知退缩!

也正是艰难困苦的环境磨砺出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催生出一代又一代军垦英雄,让一朵朵奇迹之花瑰丽地、夺目地绽放。 “没有人想过要什么报酬。”当被问起“是否觉得付出与回报不等”时,老军垦们多是这样回答。“就是觉得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就应该那样。”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讲钱,这种观念很多老军垦到死都接受不了,那个年代讲的就是革命信仰——他们只怀着一腔热情就可以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贡献给祖国的边疆建设。可能你也很难接受老军垦们的观念,但你无法否认从他们朴实无华但却掷地有声的话语中,你能切身感受到一种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撑起了中国的脊梁。

- 1.形式的新变化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在兵团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我们妥善应对的难度越来越大;全国各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新疆各地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强劲发展势头,我们面临的竞争和发展压力越来越大;既要转变思想观念又要转变发展方式,既要做大总量又要提升质量,既要加快发展又要改善环境,既要实现转型又要改善民生,我们完成好‘双重’任务、解决好‘两难’问题的责任越来越重。”面对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充满挑战的发展环境,我们不仅需要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情怀在统筹国际国内新疆三个大局中准确把握兵团事业的历史方位,而且需要以艰苦奋斗、永不言败的精神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洪流中勇敢应对竞争和发展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不仅需要以创新的勇气大力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且需要以开拓的精神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推动科学跨越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和民生的不断改善,兵团精神成为我们在当前纷繁复杂环境背景下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锐利武器。 2.跨越的新起点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发展,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构建了兵团较为齐全的经济体系,奠定了兵团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造就了一支良好的干部职工队伍。然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50多年的艰苦创业,使兵团进入了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产业加速转型的关键阶段;时代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历史时期,使兵团事业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滚石上山,不进则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发展大势迫使我们必须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落伍于中东部地区甚至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迫使我们必须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要求迫使我们必须走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道路,中央对兵团工作的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赋予屯垦戍边事业新内涵、探索新时期屯垦戍边事业新的实现形式。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情怀强化国家利益观念、把兵团的事业放在国家战略全局和新疆工作大局中加以把握;需要我们以艰苦创业的劲头追赶历史发展的潮头,奋起二次创业、再创历史辉煌;需要我们以开拓进取的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三化”道路上实现兵团事业新的跨越;需要我们在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就业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用兵团精神凝聚人心、构建起干部职工群众献身屯垦戍边伟业的主流价值观;需要我们用不朽的兵团精神把已有的经济基础、发展潜力、较先进的生产力、特有的体制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及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创新力、创造力凝聚起来,汇聚成“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巨大力量 3.使命的新要求

兵团是因为屯垦戍边而生的,屯垦戍边是兵团的永恒使命。中央推进西部大开发、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重大战略的加快实施,新疆长期复杂尖锐的反分裂斗争形势,赋予了兵团屯垦戍边使命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兵团要当好生产队、工作队、宣传队、战斗队“四个队”,而且要更好地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不仅要求兵团要正确处理屯垦与戍边、兵团与地方、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三大关系”,而且要走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道路,兵团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进程中地位更重要、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面对使命的新要求,唯有大力弘扬兵团精神才能更加强化我们的使命意识,唯有大力弘扬兵团精神才能使我们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三大关系”,唯有大力弘扬兵团精神才能促使我们更加坚实地走好“三化”道路,也唯有大力弘扬兵团精神才能使我们更加合格地当好“四个队”从而更好地发挥“三大作用”。 4.面临的新机遇

稳定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鲜明主题,我国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正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的召开,全国对口援疆工作的全面启动,中央对新疆和兵团支持政策、项目、资金的逐步落实,使兵团正迎来一个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发展潮流浩浩荡荡时不我待,历史机遇千载难逢稍纵即逝。抢抓机遇、乘势发展、锐意进取、壮大兵团,成为关系兵团事业兴衰的关节点。面对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迫切需要我们以兵团精神为引领,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紧迫意识,惜

时如金、抢抓机遇、利用机遇、创造机遇,时不我待地乘势加快兵团事业发展,迅速掀起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潮;强化发展意识、开拓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和奋斗意识,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无穷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不迟滞、不消极、不懈怠、不折腾,以兵团人特有的创业精神,推动兵团事业跨越发展;强化爱国意识、感恩意识、使命意识和“四个认同”,深刻认识中央和全国人民对新疆和兵团的关怀和厚爱,把对党、对祖国、对全国人民的热爱转化为推进兵团跨越发展的精神动力。 5.发展的新目标

兵团党委在全面总结兵团“十一五”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5年兵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职工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维稳戍边能力明显提高”的宏伟发展目标,描绘了兵团美好的发展前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这个蓝图、达到这些目标,既需要物质上的迅速积累,更需要精神上的有力支撑;既需要科学发展的态度,更需要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信心、决心和斗志,而兵团精神正是兵团人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团结奋斗、勇于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在推进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火热实践中,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兵团精神这面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鲜艳旗帜,大力弘扬兵团精神,用兵团精神教育、凝聚、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真正把兵团精神塑造成兵团人的主流价值观、转变为职工群众的自觉追求,为实现兵团党委确定的“十二五”宏伟目标,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筑牢思想基础、凝聚强大合力、提供不竭动力。 1兵团的历史和发展告诉我们:有了兵团精神这个支点,兵团人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办法。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做过一个实验,让一死囚躺在床上,告诉他将被执行死刑,随后用刀背在他的手腕上划一下,接着打开事先准备好的水龙头,把水滴向床下一个容器里,结果那个死囚昏了过去。这个事实告诉人们,精神才是生命的支柱,如果从精神上摧垮了,生命也就终结了。兵团的创业和生存环境够恶劣了,两大沙漠使得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与多国接壤使得周边环境相对复杂,众多的民族使得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差异客观存在,加之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构成了制约兵团存在发展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了精神的支点,我们的战士顶着严冬风雪,身背武器、背包,负重30多公斤,干渴之极,有的战士甚至喝马尿。在强大精神的支撑下,战士们历时18天,行程790多公里,横穿“死亡之海”,粉碎了反动分子的**阴谋。有了精神的支点,将士们发出“雄师十万到天山,且守边疆且屯田。塞上江南一样好,何须争入玉门关”的誓言。当年的创业者们没有土地自己开荒,没有耕牛人拉犁,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房屋修地窝子,没有蔬菜、肉食用盐水下饭,没有面粉吃苞谷麦粒充饥。他们节衣缩食兴办起新疆的第一批工矿企业,他们在植棉“禁区”创造了大面积植棉丰收的全国记录,他们把盐碱滩改造成稻谷飘香的塞外江南,他们筑起了反分裂斗争的铜墙铁壁。兵团今天面临的环境同创业初期相比已大为改善,但客观环境对兵团发展的制约依然存在,兵团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同内地相比依然艰苦而脆弱,兵团所处的人文环境依然严峻,这些对今天的兵团人提出了与当年创业者们同样的课题,因此,早期创业者面对困难的风范,依然是当代兵团人学习的经典和样板。

2有了兵团精神这个支点,兵团事业就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兵团人来自五湖四海,人们的生活信仰不同,文化背景各异,怎样使他们迅速成为有强大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力的整体呢?兵团通过有组织、有纪律的军事化生活来塑造他们,通过接受老一辈人的优良传统来提高他们,通过丰富的军旅文化感染他们,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通过紧张热烈的劳动生活锻炼他们,这些举措将五湖四海的人们迅速团结成为一个整体,兵团精神就像是泰山是江河大海,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投身屯垦戍边事业。近些年来,兵团的职工队伍成份变化很大,如何团结队伍、凝聚人心,迫切需要用兵团精神增强职工群众对兵团事业的认同,使新职工成为有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能够共同团结奋斗的坚强实践主体。

3有了兵团精神这个支点,兵团事业就有了发展的动力。兵团事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需要兵团人吸收时代条件的新变化和新精神以丰富和提升自己,以增强兵团事业的推动力。兵团党委引导兵团人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通过兵团精神将时代精神转化为兵团发展推动力的稳固机制,新中国成立初,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创业者以高昂的精神和旺盛的斗志,开创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加快新疆的发展,兵团人以巨大的牺牲精神和创造热情,将社会主义大农业和现代工商业、交通业以及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引入新疆,创造了兵团事业的第一次辉煌;改革开放新时期,兵团人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使兵团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重新扬帆起航;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多元多样多变、交流交锋交融的社会思潮,迫切需要构建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引领兵团事业,党中央要求兵团发挥好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这种新的时代要求丰富了兵团精神,使之具有了引领兵团前进的强大作用,同时也成为兵团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有了兵团精神这个支点,兵团事业就有了发展的灵魂。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兵团事业薪火相传的“根”和兵团事业再造辉煌的“魂”,是中华民族精神殿堂宝贵的精神财富。兵团人都熟悉阿拉克别克河畔升国旗的故事,也就是我刚刚讲过的庄家地里升起五星红旗的故事。几十年来,兵团之所以能够承担屯垦戍边的使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兵团精神激发了职工群众热爱祖国的豪情,使他们具有了为国家利益服务的自觉意识;兵团在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得到新疆各族群众的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兵团精神激发了兵团人无私奉献的追求,增强了他们甘于奉献的自觉性;兵团在创业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一大批现代企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兵团精神激发了职工群众迎难而上、艰苦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发展这项事业;今天兵团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工农业体系和科技开发服务体系,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兵团精神激发了职工群众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热情,把自己的全部智慧融入到这个事业中去。纵观兵团的发展史,越是困难时期,越体现出兵团精神的重要性。新的历史时期兵团精神对兵团事业的支持仍然是具有时代特色的重大课题,要求我们将兵团实践的新经验提炼到兵团精神中来,使兵团精神具有内在生命力量,展示出对兵团事业的强大凝聚作用和有效组织作用,推动屯垦戍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兵团精神是“民魂”在兵团这个特殊群体的具体表现。当兵团精神在我们心中唱响的时候,每一个兵团人都会感到自己与兵团发挥“三大作用”的神圣使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都会感到自己与推进兵团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促进新疆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如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指出的,兵团精神是我们团结奋斗、攻艰克难的制胜法宝,我们要忠实继承它、不断丰富它、大力弘扬它。

英雄迟暮,抚思追远。当历史的风尘定格在这一刻,我们从这些老兵的眼睛里,看到的依然是坚定的信念和无限的忠诚。 我是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的一名维吾尔族军垦战士,我最热爱也最懂得我们的四十七团!

从1949年进疆,到离休、离世,四十七团的老战士绝大多数人没有离开过和田。1994年,老兵们来到石河子广场王震将军铜像前,熟练地排列成一个方阵,向他们的老首长报告:“报告司令员!二军五师十五团老战士胜利完成毛主席交给的屯垦戍边任务。现在我们离休了,但已经将屯垦戍边的任务交给了儿女。我们将牢记您的命令,代代扎根新疆!”

在新疆,有一种树叫胡杨,它扎根于浩瀚的沙漠之中,迎风傲雪,挺拔向上,永不屈服,世人称之为英雄树。我们四十七团的先辈们,就是这胡杨,这屹立不倒、永垂不朽的胡杨!

第5篇:弘扬兵团精神的演讲稿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举国上下都在努力,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梦想,兵团几代人扎根漠北,卫国戍边,老一辈兵团人用他们的青春史、血泪史不断地演绎着他们屯垦戍边的英雄史诗。而任何一个伟大梦想的实现过程都是漫长而又辛酸的,它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有人接班,并且永不放弃。

梁启超、孙中山、胡锦涛包括现在的习总书记、前后几代伟人和学者都反复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年青人要经得起千锤百炼”,这就要求我们青年人“应当以国家为己任”,在实现民族富强历史重任中充分发挥生力军、接班人的作用,这是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兵团的建设又在祖国的发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六十年风雨兼程,老一辈兵团人、老一辈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用他们的身躯铸成一堵催不夸,打不烂的高墙,默默的维护着边疆的稳定。他们用最坚定的信念、最朴实的作风、最吃苦耐劳的兵团精神不断地续写着传奇。为我们青年人指引着方向。人总会老去,而他们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来。我想任何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有文化的兵团青年都应当对前辈们的奉献做出回应,去继承兵团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去弘扬老一辈革命先烈吃苦耐劳的兵团精神。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有

责任心、有使命感、有澎湃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实践行动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从身边说起,我的奶奶就是山东女兵,五十年代初扎根团场,我的父辈们屯垦戍边一晃也是

四、五十年,到我这代,我大学毕业后依旧选择了回家乡工作,若干年后,当我们老去,我们的孩子,我们孩子的孩子依然有可能在兵团工作,就是通过这种祖祖辈辈前仆后继的努力把那些经得起风霜的兵团精神,兵团文化继承和弘扬开来。而我们正直青年,这种使命,舍我其谁?

现在是兵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刘向松同志在兵团青年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对广大青年提了几点期望,希望广大青年“弘扬兵团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弘扬创业精神、弘扬奉献精神、要勇于创新”,宋浩同志也在会议上激励青年朋友们要“大兴学习之风、要倡导苦干之风、要崇尚务实之风、勇于实践、敢于担当”,他们还共同强调“人才在实现兵团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这不但要求我们当代青年从文化学习上、实践创新上不断储备能量,厚积薄发,还要求青年朋友们团结、凝聚在一起,去共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去努力实现六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两个率先,两个力争”的宏伟目标。

身为军垦后代,我们必须从实践出发、从点滴做起,严格

要求自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兵团的“三化”建设,为兵团的跨越式发展及长治久安奋斗(奉献)终身。

第6篇:兵团精神演讲稿:弘扬兵团精神  继承革命意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在新疆担负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特殊社会组织。组建50多年来,兵团不仅在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稳定新疆和巩固新疆边防、维护祖国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并认同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

兵团精神既是兵团过去克服艰难险阻、经受多种考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也是兵团今后更好地履行历史使命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是对新中国屯垦戍边长期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价值观。

一、兵团精神在屯垦戍边实践中孕育凝结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党中央命令驻疆人民解放军大部就地集体转业,组成生产建设兵团,以这种新型的屯垦戍边方式长期在新疆执行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任务。此后,一批又一批复员转业军人、城乡青壮年和大中专毕业生从祖国四面八方陆续来到新疆,加入兵团这支新中国屯垦戍边大军。这种服从和选择,注定了这群人毕生需要建立适应屯垦戍边的人生价值观。

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需要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加快新疆开发建设步伐,尽快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兵团数十万职工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和新疆布防需要,挺进并屯驻在新疆两大沙漠的边缘地带,在戈壁荒滩上建新城、办工厂、发展社会事业,较快奠定了新中国屯垦戍边的基业。这一屯垦戍边实践,逐渐凝结为一种精神,不断感染和影响着兵团后来的建设者,为他们所认同,并在兵团基业发展壮大进程中自觉地继承下来。

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需要“为祖国站岗放哨”的高度负责精神。新疆地处西北边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上个世纪60年代起,兵团数万名职工戍守在2000多公里边境地带,种地就是放哨,放牧就是巡逻,为国家主权不受侵犯不惜流血牺牲。实践中建立的那种“国土在我心中”、“稳定压倒一切”的信念自然积淀成为一种精神,薪火般传承至今。

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需要“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的无私奉献精神。兵团组建之初就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艰苦创业的岁月里抽调精兵良将,担当当时新疆许多骨干工程的突击队;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在当地产生示范和辐射作用;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抗灾抢险。同样,新疆各族人民也给予兵团多种形式的支援和帮助。几十年来,兵团职工和地方各族人民和睦中相处所呈现出的无私奉献境界也集结为一种精神并传承下来。

归根结底,兵团职工一直把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作为人生的终极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由此产生报效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兵团精神的形成和传承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兵团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一致性

党中央不仅指引兵团屯垦戍边事业胜利前进,也为兵团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一致性,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共同理想源泉、民族精神基因和道德标准示范。

党的屯垦戍边理论是兵团精神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在下达驻疆部队大部就地集体转业从事生产建设的命令中寄予厚望:你们要“以英雄的榜样,为全国人民、也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在新的战线上奋斗并取得辉煌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要求兵团更好地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进一步处理好屯垦和戍边、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兵团和地方“三大关系”。党中央纵览天下,把握全局,明确兵团任务,肯定兵团作用,指引兵团前进方向,引领并培育了兵团精神。

建设新中国的追求是兵团精神形成的目标和动力。当年,兵团的建设者离别故土,西出阳关,投身火热却又是艰苦的工作和生活;如今的建设者们继续肩负劳武结合、屯垦戍边的双重任务,仍奋力搏击市场经济大潮,内心里都聚汇着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理想追求。不同时

期崇高理想追求所升华出来的兵团精神,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兵团职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先导和源泉。

中华民族和人民军队精神是兵团精神形成的文化基因。“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大西北,扎根在天山”,概括了兵团前身即驻疆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历史。而兵团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精神,属于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长征精神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延安精神在新中国屯垦戍边实践中的进一步延伸;兵团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的无私奉献精神,属于拥军爱民、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沂蒙精神在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中的进一步展现。中华民族、人民军队和兵团能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都承接有先进的文化基因,并扩充为情感纽带、精神支柱和价值引领。

英模的光荣之举是兵团精神形成的道德标准示范。兵团屯垦戍边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艰苦奋斗,引领周围更多的人提升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构成在兵团工作生活中行为得失、道德选择的基本态度和最高标准,对塑造兵团精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团结和睦的纽带。兵团精神的主要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相联,具有内在一致性,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中国屯垦戍边中的深化和展现。

三、新的历史时期需要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兵团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改革和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求兵团直面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进而把市场经济的利益本位和屯垦戍边的价值取向更好地结合起来。

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应当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把屯垦戍边放到新疆的历史长河中,放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放到新疆发展和稳定的工作大局中加以观察,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的基点。当前,兵团需要抓紧改革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真正把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点突出、职工素质相对较高和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和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致富职工群众,发展壮大兵团,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出色完成戍边维稳任务。

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在兵团,就得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每年为职工办些实事,切实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只有不断用阶段性的现实成果,巩固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才会有足够的、稳定的、素质较高的屯垦戍边队伍,弘扬兵团精神才能够真正具有历史传承性。

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应当增强其务实进步的时代特征。如今,热爱祖国,更多地体现在平日为自己幸福生活和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工作,始终无条件服从服务于国家大局。无私奉献,更多地体现在运用自身拥有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去带动地方、致富百姓,推动兄弟民族共同进步。艰苦创业和开拓进取,更多地体现在遵循客观规律,少走发展弯路,提高效益效能,始终坚持投入少、产出多、勤俭办一切事业。这样,兵团精神就会取得职工广泛持久的认可,其引领当代、教育后代的作用就会更大。

屯垦戍边,千秋伟业。兵团在新疆长期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一定要把兵团精神作为核心价值观,作为在新的征程上高举的精神旗帜和铁打的主心骨。

兵团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其内部工农商学兵相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科教文卫体一应俱全。中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作为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国策;新中国开创的兵团屯垦戍边事业,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一代而终的问题,而且赋予了新的内涵。兵团在50年的发展中,坚持劳武结合,寓兵于民,成为一支永不转业、世代接续的守土戍边卫士,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勃勃生机,为新疆的美好明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兵团在屯垦戍边的实践中形成了以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理想和信念的支撑,兵团才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在新的历史时期,兵团要继续大力弘扬兵团精神,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增强屯垦戍边的实力,为新疆的发展和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7篇:兵团精神

大力弘扬兵团精神

为变化变革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

法规监察处 李宏志

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厚重历史,根植于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伟大实践,是兵团几代人用真情和热血树立的不朽旗臶,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兵团人为之献身的屯垦戍边千秋伟业的主流价值所在。兵团精神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兵团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凝聚、鼓舞和引领兵团广大职工群众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一面永恒旗臶。在推进新疆变化、变革和兵团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大力弘扬兵团精神,唱响兵团精神,用兵团精神激发热情、激发斗志、激发干劲,促进“一班人”、“一层人”、“一群人”的思想更加解放,意志更加坚强,意义更重大、要求更迫切、影响更深远。

一、弘扬“热爱祖国”的精神,不断强化兵团干部职工的精神支柱

“热爱祖国”是兵团精神的核心和灵魂。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最高利益--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边防巩固,50多年来,几代兵团人怀着对祖国的赤胆忠心,一手拿镐,一手拿枪,无怨无悔地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原屯垦,

1 义无反顾地在绵延几千公里的国境线上戍边,成为共和国“不穿军装、不授军衔、不拿军饷、永不换防的哨兵”。

伟大的事业孕育崇高的精神。为什么地处西北荒原的兵团能够凝聚那么多民族精英?为什么兵团人能够在贫瘠的沙漠戈壁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为什么兵团人能够坚持做好“四个队”、发挥“三大作用”,靠的就是坚定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如果我们选择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这时候将默默地,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会洒下热泪。”

“热爱祖国”的兵团精神,是兵团事业代代相传的重要源泉,是兵团人永葆政治本色的精神支柱,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凝聚民心、战胜困难、跨越发展的重要法宝。新世纪新阶段,兵团人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出色完成生产队、工作队、宣传队、战斗队“四个队”的任务,更好地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确保新疆社会稳定,致富职工群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心里装着祖国。

2 我国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正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全国对口援疆工作的全面启动,中央对新疆和兵团支持政策、项目、资金的逐步落实,使兵团正迎来一个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对大好机遇,有的同志看不到国家和兵团改革发展大势、看不到事物发展主流;有的理想信念动摇,对兵团前途信心不足;有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有所滋长;有的思想颓废、斗志衰退;有的精神空虚,不思进取;有的人生观出现问题,追名逐利,跑官要官,脱离群众。这些现象说明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使爱国主义始终成为兵团思想政治建设的永恒主题。帮助引导干部职工认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对爱国主义的新要求,帮助干部职工深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兵团的现状,教育干部职工强化爱国意识、感恩意识、使命意识和“四个认同”,深刻认识中央和全国人民对兵团的关怀和厚爱,把对党、对祖国、对全国人民的热爱转化为推进兵团跨越发展的精神动力。把干部职工的爱国热情转化为稳疆兴疆、固边富民的实际行动,使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推进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事业,为实现兵团党委确定的“十二五”宏伟目标,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筑牢思想基础、凝聚强大合力、提供不竭动力。

3

二、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无私奉献”是兵团人的精神境界和永恒追求。半个世纪以来,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团结聚集在兵团的大旗下,以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为已任,把维护祖国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作为至上标准,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无愧于共和国的“伟大公民”。

实践表明:无私奉献,是兵团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确保长治久安的政治保证。作为当代兵团人,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方面必须坚持把“无私奉献”作为兵团的根本宗旨和核心价值,始终把职工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价值理念,充分贯彻到兵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要着眼促进职工群众全面发展强化育人功能。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促进干部职工的全面发展上下工夫。在素质决定生存的今天,更应该重视干部职工全面素质的培养。坚持全面育人,用党的创新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教育培养干部职工,大力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现代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军事素质;坚持全方位育人,综合运用院校教育、在职学习、岗位锻炼等多种途径,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育人新格局:坚持全员育人,区分不同对象,抓好领导

4 干部、基层干部、职工群众等各个层次人员的学习,做到人人学习提高、人人学习成才。着眼发挥干部职工主体作用加强民主建设。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兵团建设迫切需要重视和发扬民主,最大限度地凝聚职工群众的智慧,激发职工群众的创造活力。要着眼时代发展的需要和职工群众成分的变化,拓展发扬民主的新渠道,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兵团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职工群众投身跨越式发展、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形成保障民主的机制,建立维护公平、确保公正的制度,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以科学的机制促进兵团民主建设。着眼满足干部职工合理需求增强人文关怀,搞清楚干部职工在想什么、急什么、难什么、盼什么,耐心倾听他们的呼声,摸准他们的思想“脉搏”。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与干部职工多一些情感交流,在重视纪律约束的同时多些宽容关爱,在重视精神激励的同时注意利益调节,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向心力。要尊重干部职工的人格,体恤干部职工疾苦,用真情真爱打动人。增加思想教育的知识含量,把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融入政治工作,用知识的力量说服人。增加思想教育的文化含量,推出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力作,用先进文化熏陶人。

三、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5 “艰苦奋斗”是兵团精神的奠基石。兵团创建时,既没有得到大自然的恩赐,也未行到先人的馈赠。面对“路到头、水到头”的戈壁、沙漠、荒原、碱滩,是什么让兵团人住地窝子,喝涝坝水,省下津贴,减掉衣领口袋,在亘古荒原建工厂,大漠深入修水利,戈壁滩上盖花园?是什么让兵团人坚持“不与民争利”,铸剑为犁,用双肩拉动“军垦第一犁”,开垦出万亩良田?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170多个生机盎然的人工绿洲呈现有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两大沙漠周边,千余家工业企业星罗布棋在天山南北,百余个流光溢彩的军垦城镇崛起在戈壁荒原……50多年艰苦创业的百凡经历,打造出兵团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可贵品质,奠定了兵团精神的基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塞外绿洲文明,在祖国西北边陲筑起了一座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繁荣西部的不朽丰碑。

胡锦涛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

6 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是从国情和我们党肩负的任务讲的。也是对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曲没有休止符的奋斗歌。这种精神不仅过去是,而且现在是、将来永远是兵团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实现新疆变化变革、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过程中必须始终弘扬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是一种工作作风,更是一种思想意识。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精神自觉,内蕴着理性、进取、刚健的品格和精神。开展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主要是缘于兵团事业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缘于我们对兵团所具备的条件、环境、资源的清醒认识,缘于我们对优良传统的不舍情怀和执著追寻。艰苦奋斗是兵团的立身之本,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就可能丧失斗志、不思进取,终究要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新时期倡导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我们向第一代兵团人那样吃野菜、住地窖,而是要弘扬兵团创业初期那股披荆斩棘、当仁不让的精神,树立敢于面对矛盾和困难、敢于承担责任、善于据理力争的魄力,树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勇气;就是要时刻牢记兵团的使命,强化对兵团事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宿感,树立推进跨越发展、再创兵团辉煌的坚定信念;就是要克服“小富即安”的农耕意识,不能深溺于享受,贪图安逸、比阔气、讲排场,而要胸怀大志,不断进取,不断发展;就要把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大力宣扬和倡导起来.切实解决精神疲软、进取意识

7 不强的问题,切实消除铺张浪费、不计成本搞建设的问题;切实扭转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真正树立节约就是财富的观念,居安思危,顾及子孙后代,努力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弘扬“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变化变革勇于担当意识

“开拓进取”体现了兵团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蕴含着“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和再创兵团辉煌的深刻内涵。兵团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之所以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大增强,职工群众收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靠的就是广大干部职工发扬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改革,勇于开放,挣脱了高度计划经济体制桎枯的束缚,逐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为“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再造兵团辉煌筑起了起飞的平台,提供了制度保障。“开拓进取”使兵团始终与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同步,始终保持了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活力。

“开拓时取”不仅为为兵团建设伟大工程奠定了精神基因、核心理念和优良传统,而且为兵团思想政治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时代在变,基因不变,兵团创建时期确立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工作方式,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

8 义。但当前兵团发展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是基于社会的大发展引发了大变革,大变革导致了大调整,从而不可避免地对一些固有功能、原来结构和稳定秩序形成一定的冲击与挑战,让一切原来难以觉察、不可臵疑、无法否定的事物最终显露出虚弱及匮乏的一面。面对这一现实,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大力增强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随着兵团建设与改革的深入推进,各项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各项建设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经济结构大调整与生产方式大转变,实现兵团的跨越式发展,日益呼唤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建设同步跟进。在兵团思想政治建设上实现内容与方法的及时更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和急需。因此,以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推进兵团思想政治建设的创新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挑战更多。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有必要学习和弘扬“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从这座宝贵的精神富矿中汲取力量和智慧,着力解决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工作状态不佳、暮气惰性较重的问题,缺乏激情、安于平庸、不思进取的问题,精力不集中、作风不深入、工作不扎实的问题;大力破除因循守旧、畏首畏尾、怕担风险的旧观念,树立抢抓机遇、敢想敢干、敢于担当的新精神;大力破除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甘于人后的旧观念,树立争先进位、雷

9 厉风行、敢为人先的新精神;大力破除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怨天尤人的旧观念,树立全面开放、主动融入、借势发展的新精神;大力破除不思进取、四平八稳、知难而退的旧观念,树立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新精神,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建设的创新发展。

弘扬“兵团精神”,为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就要在充分利用既往的经验,充分发挥兵团的组织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的基础上,按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要求和兵团党委的安排部署,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坚持崇尚和倡导奉献精神,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兵团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为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建设、为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为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续写屯垦戍边事业的辉煌篇章。

第8篇:兵团精神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政法学院的袁东升。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我看兵团》,它是《兵团建设》百期文萃四本书之一,《兵团建设》已成为兵团党委的各项方针、政策,指导全兵团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舆论阵地之一。

今天我将以我所看到的兵团故事的形式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兵团,我所感受到的兵团精神。那么故事开始了~ 1981年8月,改革开放不久,一位77岁高龄,但心系兵团的老同志来到了新疆,他先后到了石河子八一毛纺厂,农科院及石河子总厂。他在农田里仔细询问和查看了刚刚推广的地膜棉的生长情况。在多方听取意见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这位老人认为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时间已经成熟。回京后,在中南海的一次重要的小型会议上语重心长的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起来确有必要”

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回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而这位老同志他就是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

1991年8月,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再度回到了军垦新城石河子,他去看望了离退休老干部、老红军、老八路、老劳模、老知识分子,同他们握手合影留念。他深情的同军垦第二代、第三代座谈,勉励他们像父辈那样永远扎根新疆,把屯垦戍边事业代代相传,保卫好祖国边疆。

两年后的春天,这位老人走完了他的壮阔人生,告别了人间。没有墓地,没有墓碑,也没有碑文。他的骨灰撒在了新疆,魂归天山。他的丰碑永远留在新疆百万屯垦战士的心中。他叫王震。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女人的故事。

2003年1月,她的丈夫突发急症猝然病逝。在安葬好丈夫之后,她毅然回到了卫生室,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兢兢业业地为职工群众治病。连队卫生员的的收入是很低的,丈夫离去后,她独自抚养两个女儿,经济顿时窘迫起来。她没有向连队里提出任何要求,自己扛起了这一切。为了女儿,她一度打算掉下山去工作,但是后来,她放弃了这个打算。因为她发现巴尔鲁克山才是最适合她的地方,也是最需要的地方。她叫梅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一六一团九连的一名医生。

1994年,一位兵团领导来到四十七团,问1949年进疆的老战士。 他说:“老同志啊,您回过老家吗?” “没有”

“那您做过火车吗?” “没有”

“那您到过乌鲁木齐吗?” “没有”

我想这三个没有至少说明他们将自己的青春、汗水、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新疆。而这些逝去的岁月,我们又拿什么去弥补呢?

还有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鸡蛋啊,你把我吓坏了”。1960年年初的一个夏日,一八一团一位副政委的爱人从附近的农村买了了一只鸡,想为自己的丈夫和5岁的儿子改善一下生活。买回家后一摸鸡屁股,还有蛋,于是就等到这只鸡把蛋下了之后才将鸡宰了。她将那个鸡蛋煮给自己的儿子吃。谁知,5岁的儿子从来没有见过鸡蛋,将鸡蛋扔到地上就哇哇大哭起来,他是被吓哭的。5岁的孩子被鸡蛋吓哭,这在内地是没有人相信的。因为他们想象不到这里的日子是有多么的苦。

1990年的一天,石河子广场王震将军铜像前,20多位老兵穿着当年的黄军装,排成一个方阵,向他们的老首长王震汇报:“报告司令员,我们是二军五师十五团的战士,我们胜利完成了毛主席交给我们屯垦戍边的任务。我们现在老了,都离休了,但是我们将屯垦戍边

1

的任务交给了我们的儿女。您当年命令我们代代扎根新疆我们做到了!”

接着,老战士们向自己的司令员唱了一首歌,一首军歌。 八十八团一个在边境线上放了一辈子牧的老牧民,他有一件最值得他骄傲的事情,那件事情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他每天在放牧的时候背着一个大背篓,每天都要背一块白色卵石放在自己的家门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终于有一天,石头足够多,在门前堆成了一座小山。此后每天清晨他又背着一块白色的卵石赶着羊群去放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天一石,从不间断。终于有一天,小山不见了,而在边境线上中方一侧的大山坡上,出现了两个巨大的白色石字——中国。

那我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是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这16个打字不是空洞的,也不是没有内涵的,它需要体现在具体的人和事情上,这些独特的人和事构成了兵团的特有形象。我们当代大学生更要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在兵团精神的熏陶下能够锤炼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克服心理品质中的消极因素, 完善各种人格缺陷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兵团的故事既是一个老故事,又是一个不断延续的新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故事的主题没有变,故事的内涵没有变。屯垦戍边永远是这个故事的主旋律,而兵团精神永远是这个故事的主题曲。

为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数不胜数,过去有,今天仍在延续。

政法学院 袁东升

第9篇:兵团精神心得

----张帅

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兵团人在新疆两大沙漠周边、边境沿线,在新疆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的最前沿,像大漠胡杨、戈壁红柳一样扎下根来,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以对祖国、对民族的赤胆忠心和巨大的牺牲精神,忠于职守,履行职责,为促进新疆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西北边防、捍卫祖国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凝结和形成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缺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这不仅成为了我们完成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核心价值观,也成为我们推动兵团事业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和总书记均来新疆和兵团视察,反复强调兵团要大力弘扬兵团精神,处理好屯垦与戍边、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兵团与地方三大关系,切实当好生产队、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更好地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三大作用,为新疆的发展和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西部大开发10余年来,兵团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了一大批体现时代精神、彰显兵团特色、富有艺术感染力、深受职工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涌现出了一批创作成果丰硕、在兵团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文学艺术人才,出版文艺专著500余部,在大刊大报发表了一批产生广泛影响的文艺作品,经常在全国各类赛事、展演活动中获奖、入选,不少作品在国际上获得奖项,歌舞、杂技艺术走出国门,在中亚、欧洲部分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去年以来,兵团广大文艺工作者加强学习、开拓思路、创新理念,在加强组织建设、开展文艺活动、实施精品战略、服务基层群众等各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兵团文艺工作者肩上的担子十分繁重,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不断创作出具有兵团特色的精品力作,努力完成好屯垦戍边伟大事业和时代赋予兵团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些年来,我们按照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要求,以学习和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重点,研究新问题,总结新实践,深化对文艺工作规律的认识,探讨文艺工作对各项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提炼文艺服务于兵团事业的新经验。

上一篇:那片蔚蓝色下一篇:企业应加强对往来账款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