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参芪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可行性研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与糖尿病足、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疾病均是糖尿病患者的特有并发症, 若无法及时治疗, 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很高, 严重者还可导致死亡。据资料统计, 目前所有糖尿病患者中, 约53%会发展为肾衰竭并最终死亡[1]。因此, 争取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对保护患者肾功能、改善疾病预后均至关重要。2015年1月—2017年9月, 笔者统计分析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 旨在探讨中药参芪地黄汤在该病患者中的实施可行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80例患者均在该院接受一系列相关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肾病, 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制定的相关诊断依据, 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本病的诊断依据, 属于气阴两虚夹瘀证型[2]。按随机非盲法对入选病例进行分组每组40例, 其中Ⅰ组男性25例, 女性15例, 年龄段39~74岁, 平均年龄 (62.4±5.8) 岁;病程年限3~17年, 平均病程 (8.6±2.1) 年;Ⅱ组男性24例, 女性16例, 年龄段40~76岁, 平均年龄 (61.8±6.4) 岁;病程年限3~16年, 平均 (8.3±2.2) 年。两组均知晓且同意进行该次研究, 均排除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重症感染、恶性肿瘤及药物过敏体质患者。两组间各项基线数据 (如年龄、性别及病程年限等)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满足研究对照条件。

1.2 方法

Ⅰ组按常规标准进行基础治疗, 包括规范饮食、加强锻炼、积极控制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或酸碱度紊乱, 给予胰岛素泵注或降糖药口服等措施。Ⅱ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下使用参芪地黄汤 (黄芪30 g, 太子参24 g, 丹参、生地及山药各15 g, 山茱萸、天花粉、红花及麦门冬各10 g, 黄连3 g) 温服, 随证加减: (1) 阴虚热甚者, 给予葛根、知母等加用; (2) 痰湿甚者, 加用藿香、苍术等; (3) 夹水湿甚者, 给予泽泻、防己等加服。每日取1剂水煎后分3次服, 用量200 m L/次。两组均持续观察及治疗1个疗程 (12周/疗程) 。

1.3 评估项目

对两组不同治疗阶段的肾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 (1) 尿素氮 (BUN) ; (2) 血清肌酐 (Scr) ; (3) 尿微量白蛋白 (m ALB) 。同时统计两组研究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中医证候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1) 临床痊愈:基本无相关症状及体征, 且证候积分较前下降≥90%。 (2) 显效:相关糖尿病肾病症状及体征有明显缓解, 证候积分较前下降≥70%。 (3) 有效:相关症状及体征在经1个疗程治疗后有一定好转, 且证候积分较前下降≥30%。 (4) 无效:经1个疗程治疗后仍未见相关症状及体征变化, 甚至加重, 且证候积分较前下降<30%[3]。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 其中计数资料的检验由χ2检验, 描述形式为[n (%) ];计量资料的检验由t检验, 由 (±s) 的形式作出描述,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方案对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的提升效果

与Ⅰ组症候疗效相比, Ⅱ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方面显著提升, 达到87.5% (35/40)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091, P<0.05) 。见表1。

2.2 两组方案对患者肾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

治疗前, 两组检测BUN、Scr等肾功能指标, 检测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Ⅱ组各项肾功能指标值均有明显改善, 且改善情况优于Ⅰ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方案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分析

两组在研究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等不适症状, 仅个别偶有口干、食欲不振的表现, 但并未影响继续用药。

3 讨论

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 糖尿病肾病属于较严重的一种。其同时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4]。一旦患病, 患者普遍会出现肾小球滤过率改变、血压增高、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等症状特征, 争取早期、有效的临床干预及治疗, 对延缓病情发展、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均有重要意义。

常规规范饮食、积极控制原发病、使用降糖药口服或胰岛素泵注等西医基础治疗对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上述症状有确切效果, 但治疗后易反复发作, 且长期用药不良反应较多, 因此整体治疗效果并非特别令人满意。该研究看法与其基本一致, Ⅰ组患者在按常规西医标准进行各项治疗后, 患者取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50.0%。

糖尿病肾病在祖国医学中并无此病名, 其通常被归于“消渴”“尿浊”或“水肿”等范畴论治, 多于消渴病发展而来, 盖因先天禀赋不足, 肝、肾等脏腑失养, 外加湿、热邪气内侵, 致阴虚燥热、气滞血瘀, 日久煎熬津血, 血瘀阻脉引起。其本在于气阴两虚, 标为燥热津伤, 故中医治疗多主张以滋阴活血、益气逐瘀为治疗原则。该院拟用参芪地黄汤中, 太子参、黄芪均是大补元气要药, 元气旺则利血行, 逐瘀而不损正;山药可滋阴健脾、敛汗止泻, 对糖尿病消渴症、脾肺两虚患者均非常适用;麦门冬性微甘、寒, 味苦, 能够生津止渴、滋阴润肺;山茱萸可滋补肾阴, 且具有摄精、敛汗、止渴等作用;天花粉可清热泻火、消肿润燥, 主治热病口渴、消渴等病症;生地、黄连能够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红花可活血通经、逐瘀止痛;丹参归心、肝经, 有活血行瘀、清心通经等效果;与上述诸药合用, 能够强化活血的功效, 发挥益气活血、滋阴散瘀之功。据现代药理学介绍, 参芪地黄汤中, 黄芪含有多种黄酮类物质及氨基酸, 还可起到增强免疫能够、利尿、保肝及降压等作用;山药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粗蛋白、淀粉、多糖及多达17种的氨基酸, 对肝脏有保护功能, 并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消炎抑菌、降血糖和镇痛;麦门冬富含多糖、皂苷及黄酮等有效成分, 不仅对人体免疫系统、血糖水平有调节作用, 其在抑制炎性反应、抗肿瘤及抗衰老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组研究中, 笔者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下向糖尿病肾病患者提供参芪地黄汤温服并随证加减, 结果显示, 经12周治疗后, Ⅱ组患者取得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更为令人满意, 总有效率高达87.5%, 与Ⅰ组的50.0%相比优势明显 (P<0.05) ;结合两组的肾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Ⅱ组治疗后的BUN、Scr等各项指标水平均有明显降低, 且降幅相对Ⅰ组明显 (P<0.05) , 这充分说明了参芪地黄汤在改善患者肾功能方面也是可行、有效的, 与上述资料观点大致相符。并且, 两组在研究过程中也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用药安全较有保障。

综上所述,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施以中药参芪地黄汤温服, 不仅药效显著、安全性可靠, 同时对患者肾功能的改善也有明显效果, 值得推荐。

摘要:目的 研讨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中药参芪地黄汤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以该院2015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划分为Ⅰ组与Ⅱ组, Ⅰ组按常规标准进行基础治疗, Ⅱ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下使用参芪地黄汤温服, 观察分析两组的中医症候疗效、不良反应及相关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与Ⅰ组症候疗效相比, Ⅱ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方面显著提升, 达到87.5% (35/40)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 两组检测BUN、Scr等肾功能指标, 检测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Ⅱ组各项肾功能指标值均有明显改善, 且改善情况优于Ⅰ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在研究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适反应。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施以中药参芪地黄汤温服, 不仅药效显著、安全性可靠, 同时对患者肾功能的改善也有明显效果, 值得推荐。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参芪地黄汤,可行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董萍, 安琳.参芪地黄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5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 2017, 34 (4) :239-241.

[2] 夏艳.参芪地黄汤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疗效初步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 (20) :64-65.

[3] 陈照基, 陈世禧, 甘子华.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证64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 34 (5) :38-39.

[4] 林惠武, 林燕琼.参芪地黄汤联合缬沙坦在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分析[J].光明中医, 2016, 31 (24) :3650-3652.

推荐阅读:

上一篇:生长延缓剂在早实核桃生长结实中的应用分析下一篇:刍议网络教育中的柔性管理方法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