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涪陵白鹤梁题刻科学价值的形成因素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根据我多年的研究, 从宏观、整体看, 促使白鹤梁科学价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白鹤梁的自然资质, 有学识的人参与研究, 易学思想的指导。

1 白鹤梁的自然资质使它成为人们长期观察江水枯落的最佳参照物

1.1 白鹤梁脊背的恰当标高

白鹤梁在枯水年份的12月至次年3月的枯水期露出水面, 余皆隐没水下。白鹤梁脊背标高约138米, 高出平均最低水位2-3米, 低于平均最高水位30米。如果白鹤梁脊背标高还低1-2米, 露出江面的次数就更少, 把它的显现和江水枯落联系起来的可能性就更小;如果再高1-2米, 露出江面的次数过多, 人们感到稀奇的程度也减少, 以它作为参照物的可能性亦随之减少, 并且露出水面的时间长使题刻易风化。

1.2 白鹤梁露出江面的面积较大

白鹤梁露出水面时一般长约1600米、宽约15米, 据说是长江江心中露出过的最大整石头梁。如果白鹤梁出水时目标太小, 人们就不容易注意到它, 亦不会到它上面去观察。

1.3 白鹤梁距长江南岸近

白鹤梁位于涪陵城北的长江里, 距长江南岸100米, 东距乌江与长江交汇处约1000米。涪陵城位于乌江与长江交汇处, 分为江东、江北、江南, 从古到今涪陵城95%以上的居民都居住在南岸。如果白鹤梁距南岸远了, 由于视力和交通等原因, 注意到它的人就很少。

1.4 石梁表面较为平整

石梁表面较为平整, 以14.5度斜角倾向江心北岸。如果白鹤梁出水的石梁表面非常不平整, 就不会留下那么多的题刻。

1.5 白鹤梁不碍航运

白鹤梁顺江流排列, 离岸近, 不在江心, 在最枯水位时仍不影响船只航行。因此, 近代长江行驶船只变大、航运量增加时, 白鹤梁才没有被搬迁或炸掉, 上面的题刻才得以原址保留下来。

2 有学识的人参与观察、研究, 才有可能发现江水枯落规律及其与农业丰歉的规律性联系

2.1 白鹤梁出水期间形成的美景吸引文人雅士和修道之人前往赏景抒怀

白鹤梁露出水面期间形成从前涪陵城八景中的两景:梁外滚滚波涛, 梁内水波不兴、明澈如镜、鱼虾成群、渔船穿梭、笛声悠扬, 形成“鉴湖渔笛”;栖息在北山坪参天古树和两岸成林的乌杨、麻柳树上的白鹤常在此觅鱼虾、梳羽毛、嬉戏、鸣叫, 形成“白鹤时鸣”。人站在石梁上心旷神怡、如临仙境, 文人雅士和修道之人自然爱到此赏景抒怀。

从白鹤梁题刻的诗文、韵文、图案所体现出的艺术造诣、思维水平以及可考姓名作者的生平看, 所有题刻的作者均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水经注》、《神仙通鉴》等记载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并和白石渔者同食仙丹乘鹤化仙而去, 白鹤梁由此得名。

2.2 有学识的人就近观察、研究江水枯落及其与农业丰歉的联系, 试图找出规律

这些有学识的人在赏景的同时, 能就近、更清楚地观察到白鹤梁显现——江水枯落的现象和尺度。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里, 这些有学识的人中自然有人试着研究、总结江水枯落规律及其与农业丰歉的规律性联系, 以造福社会。

3 易学思想的应用使人们研究江水枯落规律和江水枯落与农业丰歉的规律性联系达到极高水平

“石鱼水标”位置的确定标志人们研究、总结白鹤梁显现——江水枯落——农业丰歉的规律已达到极高水平。科学发展的历史显示, 任何一次科技的革命性发展都是在相应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取得的。《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 被认为是按照天地来作的, 涵盖了天地下的所有道理。因此, “石鱼水标”的位置肯定是在易学思想的指导下确定的, 白鹤梁题刻揭示的水文规律和“石鱼水标”的图案印证了这种推测。

3.1 白鹤梁题刻“石鱼水标”体现的主要科学价值

(1) “石鱼水标”体现的水文科学价值

据现代水文测定:唐鱼鱼腹高程为137.86米, 相当于涪陵现代水文站测定的长江历年枯水位的平均值;清双鱼鱼眼平均高程为137.95米, 相当于川江航道的水位零点;唐鱼、清双鱼三鱼眼高程与公元1865年英国人在武汉首设的长江水尺零点相当。以“石鱼水标”为参照, 白鹤梁题刻记载了公元763年前至1963年1200年间72个长江枯水年份的水位, 揭示了长江的水文变化规律:每三、五年就会出现一次枯水位, 十几年或几十年就会出现一次大枯水位, 大约600年左右则会出现一次极枯水位。

(2) “石鱼水标”对农业丰歉的预测价值

导致江水枯落周期变化的内在因素是气候的周期变化, 因此“石鱼水标”可以预测农业的丰歉, 概括为“石鱼出水兆丰年”, 并且准确率极高。建国后, 1953年、1963年和1973年三次石鱼出水, 当年农业确实获得丰收。

3.2“石鱼水标”的位置, 是古人运用易学思想确定的。

《易经》提炼、吸收了阴阳、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甲子学说, 这些学说构成了易学的象数范畴的基础, 白鹤梁题刻揭示的江水枯落规律与这些学说非常吻合。因此反推回去, 古人就是在易学思想的指导下发现长江江水的枯落规律, 进而确定“石鱼水标”的位置。

3.3 清双鱼图案, 以“象”喻“易”

(1) 清双鱼图案

清双鱼为一对雌雄鲤鱼, 溯江而游, 首尾相连, 每尾鱼刻有三十六片鱼鳞。前鱼高28cm、长100cm, 口衔莲花;后鱼高27cm、长105cm, 口衔灵芝。与相关文献比较, 清双鱼几乎就是唐鱼的翻版。

(2) 清双鱼图案暗示的易学含义

清双鱼的形状、大小明显分雌雄, 寓意阴阳;每尾刻36片鱼鳞, 两面共计72片, 两尾总计144片, 寓意“坤之策百四十有四” (《周易袆系辞上传》第九章) ;二鱼溯江西游表示水文、气候有变;两尾鱼口含的莲花和灵芝, 寓意当年自然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清双鱼图案极其形象地告诉:根据大自然的阴阳变化规律, 只要江水枯落、显出此鱼, 当地来年的自然气候有利于农业丰收。

摘要:本文从三个宏观方面探析了白鹤梁题刻科学价值的形成因素, 最终形成白鹤梁题刻的极高科学价值。

关键词:自然资质,有学识的人参与研究,易学指导

参考文献

[1] 政协涪陵地区工作委员会.白鹤梁[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1995.

推荐阅读:

上一篇:控股权性质、CEO年薪报酬与公司研发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下一篇:多功能除雪融冰车的设计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