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紫云英又叫红花草, 是豆科黄耆属二年生草本植物。紫云英是重要的绿肥作物和牲畜饲料, 嫩梢可作蔬菜食用;种根、全草和种子都可入药, 有祛风明目、健脾益气、解毒止痛的功效;还是我国主要蜜源植物之一。

1 生物学特性

1.1 越冬性强

紫云英具有明显的越冬期, 幼苗期株高增长缓慢, 开春后, 随气温上升, 生长速度逐渐加快, 在现蕾期以后迅速增加。

1.2 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

紫云英根系发达, 主根粗壮, 可入土40~50 cm。侧根入土浅, 主根、侧根及地表的细根上都生着根瘤菌, 以侧根上居多, 1 hm2紫云英每年可固氮75~100 kg。

1.3 喜湿润, 耐旱、耐涝能力不强

紫云英喜湿润, 耐旱、耐涝能力都不强, 全生育期均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幼苗期淹水超过24 h就会发生死苗。

1.4 喜温暖, 抗寒力中等

紫云英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15~25℃, 最低临界温度为2℃, 最高临界温度为40℃, 高于25℃对发芽不利;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 气温低于5℃, 开始受冻或部分冻死。

1.5 自然杂交率高

紫云英的自然杂交率高达60%以上, 品种容易杂化、退化, 为了保持优良品种特性, 需不断进行提纯复壮。

2 主要应用价值

2.1 优质绿肥

据检测报道, 每1 000 kg紫云英鲜草含纯氮4 kg、纯磷1 kg、纯钾3 kg。种植紫云英作绿肥, 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显著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提高土壤肥力, 提升土壤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肥紫云英的种植和利用是南方稻区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的有效措施。

2.2 优质饲草

紫云英鲜草蛋白质含量高, 盛花期前, 其干物质粗蛋白含量高达20%, 且富含各种矿物质元素和多种维生素, 鲜草鲜嫩多汁, 是优良的青饲料。紫云英喂猪可选鲜喂或青贮饲喂, 青贮可以延长使用期, 且口感更佳。

2.3 优质蜜源

紫云英是我国主要蜜源作物之一, 花期长, 一般为30~40 d, 每hm2紫云英可供7箱蜜蜂采蜜, 每箱蜂能产蜜10~15 kg。

2.4 冬闲田生物覆盖

紫云英覆盖冬闲田, 可以减少雨水冲刷冬、春季土壤裸露的田地, 保育耕地。

2.5 时令蔬菜

紫云英嫩苗长到30 cm高时, 就可以开始收割, 用作蔬菜鲜食或晒作干菜。

2.6 保健饮品

紫云英是黄耆属植物, 对土壤中的硒元素有富集功能。紫云英花含硒较丰富, 可开发成具有抗癌保健功效的紫云英花茶。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种子处理

3.1.1 晒种

在播种前1~2 d, 将紫云英种子在阳光下暴晒半天, 打破种子休眠期, 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

3.1.2 选种

紫云英种子常混有黑籽、秕籽、菌核和杂质。可采用比重为1.09的盐水 (100 kg水加食盐13 kg) 进行选种, 除杂去劣、清除菌核, 提高种子质量, 然后清水洗净、晾干。

3.1.3 擦种

紫云英种子的表皮有一层蜡质, 透水性差, 不易吸水膨胀, 既影响发芽, 又影响根瘤菌接种效果, 播种前应进行擦种。擦种是将种子和细砂按2∶1的比例拌匀, 放在钵中捣种10~15 min或用打米机碾2次, 以种子有臭青味或种皮“起毛”为度。

3.1.4 浸种、接种和拌种

1) 浸种:保证种子吸足水分, 出苗快而整齐。浸种方法:常温清水浸种12~24 h, 中间换水1~2次, 洗净粘质;或将种子放入0.1%~0.2%的钼酸氨溶液或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10 h。

2) 根瘤菌接种:拌菌种应在室内阴凉处进行, 要将根瘤菌剂配成水溶液, 使其吸附在种子上。多年未种紫云英的地方, 接种效果更好;连年种植紫云英的田块, 3~4年接种1次即可。

3) 磷肥拌种:紫云英苗期对磷肥较敏感, 每667m2用5 kg钙镁磷肥拌种, 有利于苗期生长健壮, 过磷酸钙因含有游离酸, 容易伤害幼芽、幼根, 不宜用于紫云英拌种。已催芽的紫云英种子则不宜用磷肥拌种。

3.2 播种

3.2.1 播种时期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为宜, 在适期内尽量早播, 可以延长紫云英冬前营养生长期, 促进幼苗健壮, 有利于安全过冬。双季晚稻田中套种紫云英的要考虑二晚水稻收割时间, 紫云英与晚稻共生期以20 d左右为宜, 最长不要超过30 d, 共生期过长, 稻底光照通风不足, 容易形成高脚苗、弱苗, 对后期生长和越冬不利。如果二晚熟期迟, 可在适期内推迟播种时间。

3.2.2 播种量

1) 以翻沤压青为目的, 每667 m2用种量1.5~2.0 kg。

2) 以留种为目的, 适当疏播, 每667 m2用种量1.0~1.5 kg, 有利于分枝结荚, 增加种子产量。

3.2.3 播种方法

1) 播种前要开好沟, 并适当晒田, 使浮泥沉实, 田面开丝裂, 人立有脚印但不陷足, 砂质壤土可以不晒田。开沟晒田后, 在紫云英播种前灌1次浅水, 水层3 cm左右, 播种后几天不再灌水, 做到随水落干, 保持田面湿润无积水。

2) 播种时, 保证水稻茎叶干燥无水珠, 否则会沾种子, 影响种子落泥。

3) 播种方式为均匀撒播, 应带秤下田, 分厢定量, 做到握籽少、抛得高、跨步匀、看得准、来回交叉播种。

3.3 田间管理

3.3.1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全苗、壮苗。

1) 播种后7~10 d必须检查出苗情况, 发现出苗不齐, 及时补播。

2) 紫云英出苗后至晚稻收割前要保持田间土壤湿润干爽, 既可以防止渍水死苗, 又避免晚稻收割时田面过于糊烂, 收割机械将紫云英幼苗压入泥中。

3) 做好覆盖保墒工作。在水稻收割后1~2 d覆盖完, 每667 m2覆盖新鲜切碎稻草80~120 kg, 晚稻收割留茬高度应在20~30 cm, 支撑覆盖的稻草。

4) 开沟排水。晚稻收割后应立即开好三沟 (围沟、腰沟和畦沟) , 隔4~5 m开1条畦沟, 围沟25cm, 中沟、腰沟深20 cm, 做到沟沟相通, 下雨无积水, 雨后水断流。

5) 子叶展开到入冬前, 如遇干旱, 在土面刚刚变硬发白时, 应立即进行灌溉, 以水灌满畦沟、浸润田面而不积水为度。

6) 晚稻收割后15 d左右, 每667 m2施过磷酸钙15kg+氯化钾5 kg, 可以增强紫云英的抗寒性, 降低幼苗越冬死亡率。

3.3.2 越冬期管理

越冬期主要做好水分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如果天气干旱、土表发白、边叶发黄、心叶在晴天中午发蔫时, 应灌跑马水润土。

3.3.3 春后期管理

开春后, 气温升高, 紫云英进入旺长期, 在加强田间水分管理的同时, 应看苗追施1次速效氮肥, 因为此时茎叶生长迅速, 对氮肥的需求增大, 而根瘤固定的氮素难以满足其生长需要。一般在2月底, 667 m2施用尿素3~5 kg, 有很大增产作用, 尤其对二、三类苗效果更为显著, 达到以氮增氮、以小肥养大肥的目的。在初花期补施硼、钼等微量元素肥料也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尤其是留种田效果更佳。施用方法为叶面喷施, 喷施浓度为硼砂0.10%~0.15%, 钼酸铵0.05%。

3.4 病虫害防治

紫云英的病虫害种类繁多, 对生产影响较大的虫害有蚜虫、蓟马、潜叶蝇等, 病害有菌核病、白粉病等。

防治方法:1) 加强田间水肥管理, 增强植株抗性;2) 化学防治:病害用托布津或多菌灵防治, 虫害可用吡虫啉等杀虫剂防治。

3.5 适时翻沤

适时翻沤是提高紫云英产量和肥效的最后一环。紫云英宜在盛花期翻压, 此时产量最高、肥效最好。要注意与早稻抛栽时间的衔接, 以早稻抛栽7~10 d前翻沤为宜, 使紫云英肥效释放与早稻养分需求同步, 减少鲜草腐烂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有机酸、二氧化碳及硫化氢气体对早稻秧苗成活和分蘖的影响。翻沤后要保持水层淹没鲜草, 促使鲜草迅速腐烂。每667 m2稻田压青鲜草1 500 kg左右, 配合施用石灰25~50 kg, 以中和鲜草腐烂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酸。为避免早稻早期脱氮, 秧苗返青活蔸后应注意追施适量的速效氮肥。

摘要:紫云英作为重要的绿肥作物, 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提高土壤肥力, 在南方地区用作稻田冬季绿肥栽种。简介紫云英的生物学特性和主要应用价值, 从种子管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翻沤等方面介绍紫云英栽培技术。

关键词:紫云英,生物学特性,应用价值,栽培技术

推荐阅读:

上一篇:动压影响软煤巷道底板注浆加固技术研究下一篇:EPS环境下地形要素符号的绘制方法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