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治疗综述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分泌性中耳炎属于渗出性中耳炎,患者会出现中耳积液,听力下降的特征,但其鼓膜较为完整,不属于化脓性疾病。此病病因较复杂,多认为与机械性阻塞、功能性通气功能障碍等因素相关。临床多表现为听力下降,多发生于儿童,由于儿童无法清楚表达症状或者当症状不明显时,一般在儿童听力受到影响时才就诊,极易造成诊断与治疗的延误,因此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应尽早进行诊断,并给予对症治疗,从而使患者能够早日恢复用耳功能,进行正常生活。当前,鼓膜置管术、鼓膜切开术已成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的首先方法,有着较高临床疗效。现探讨分析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以望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观察期待疗法;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鼓膜置管术;鼓膜切开术

中耳炎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高发群体为婴儿、儿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症状和无症状中耳炎的发病率和流行率均较高,患病人数较多。中耳炎发病位置主要是中耳,也涉及到咽鼓管、鼓室、鼓窦、乳突气房的全部或部分炎症病变,根据发病机制分为化脓性和非化脓性中耳炎。其中非化脓性中耳炎中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作为耳鼻喉常见疾病,主要特征是鼓膜完整,中耳积液,听力下降[1-2]。分泌性中耳炎极易引发小儿的听力下降,发病率高,在春天和冬天更易发生。若不及时给予治疗,容易失聪,影响正常听力功能。本文现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现综述如下:

1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与免疫反应、感染及咽鼓管功能障碍相关,使中耳形成负压,最终发生鼓室积液。其中致病菌分泌的内毒素会造成中耳黏膜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促进腺体的分泌,中耳腔内蓄积,引发病变。一方面,细菌内毒素有效促进了炎性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3]。另一方面,由于中耳腔的特殊结构,影响了炎性介质的排泄,阻断细胞物质代谢,降低纤毛的转运能力,最终损伤了溶酶体[4-5]。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听力功能的受损、耳鸣、耳朵闭塞、轻微耳痛等,鼓膜的色泽发暗,呈现琥珀色,其中听力下降是与体位的改变有关[6]婴幼儿可能会对外界声音捕捉能力差,出现不易睡眠,抓耳等反应。

2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2.1观察期待疗法

分泌性中耳炎具有一定的自愈性,属于自限性疾病。但其自愈能力与患者临床病因、积液时间相关,因此,对于发生疾病患者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病情程度,以免不能在有效时间内接受治疗,影响患者以后生活质量或引起心理疾病等。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在6~12月自愈者为30%,过早的药物及手术干预,并未缩短病程,而且还有可能加重病情[7]。在观察期内,要严密监测患儿的情况,并进行定期复查,对于不在危险期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而言,可每隔3~6个月来院复查1次,直至渗出液完全消失[8]。观察期待疗法中还应考察患儿的言语及听力能力,若持续存在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症状,应及时进行干预治疗[9-10]。

2.2药物治疗

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药物,其中糖皮质激素是应用广泛,可以抗变态反应,可有效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及分泌,有着较大的抗炎作用。另一方面,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过敏介质的过度释放,有抑制免疫机制的效果[11-12]。糖皮质激素小剂量应用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大剂量应用会对阻止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使抗体生成受阻,血清IgG与IgA水平下降,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13]。蔚波等学者通过选取6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14],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0.5、1kHz频率下的纯音听阈分别为(20.36±1.47)dB、(25.33±2.18)dB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78.00%)。由此表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具有缓解作用。吕宇等学者选取44例分泌性中耳炎者为研究对象[15],随机分为A组(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B组(给予口服强的松治疗)、C组(给予生理盐水鼻喷雾治疗),结果显示C组患者治疗后鼓膜更容易回缩,更易让鼓膜失去光泽,表明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确切,有着较高安全性。

2.3手术治疗

鼓膜置管术、鼓膜切开术适用于渗出性中耳炎、中耳积液、大疱性中耳炎,在临床中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较为普遍,相比于鼓膜穿刺,鼓膜置管术有利于促进纤毛进行运动,长期保持气压平衡,减少杯状细胞与腺体的增生,以防产生过多的液体,从而为咽鼓管功能的改善赢得相应时间[16-17]。黄海建等学者选取90名分泌性中耳炎为研究对象[18],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传统药物治疗)与治疗组(45例,给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且治疗组术后发生并发症9.7%明显低于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4.4%,表明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可取得显著效果。彭冬梅等学者选取4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19],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给予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与观察组(21例,给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61.90%),且观察组患者的骨导、气导值、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充分证实了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取得显著疗效,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0]。

3小结

分泌性中耳炎作为耳鼻喉科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由于听力损伤的影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临床需要结用耳功能的恢复。此外,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且疗效不一,今后应建立一套客观简单的诊断及治疗评估体系,研究出并发症少、治疗周期短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柳荫,杨娜.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儿童的淋巴细胞亚群分布[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4):2376-2379.

[2]富东娜.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5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5):95.

[3]罗学英,郭建红.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J].健康之路,2017,11(8):107-108.

[4]戴炳译,关兵,于爱民,等.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7,15(6):679-684.

[5]苑梦飞,童步升.腺样体消融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短期疗效观察[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17(3):353-357.

[6]郝香月,郑茵,易英,等.以分泌性中耳炎为首发症状的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临床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10(4):434-437.

[7]赵光辉,李伟峰,李超,等.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32(12):949-950.

[8]李卫平.自拟通窍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及对鼓室图恢复、血清与分泌物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8,36(7):178-180.

[9]李坤军,周汝环,徐明安,等.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9,27(3):171-173.

[10]李俭.全方位护理干预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微创硬管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1):86-87.

[11]益欢欢.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ETD、PTA及IL-6、IL-10水平的影响[J].医学新知杂志,2019,29(1):64-67.

[12]秦龙.糖皮质激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性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5):18659.

[13]杨劲松,李洁,陈沛维,等.分泌性中耳炎与咽鼓管黏膜超微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的关系[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3):142-146.

[14]蔚波,李玲,李林,等.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0z2):255-256.

[15]吕宇,陈朝辉,胡章威,等.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积液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6,24(6):404-407.

[16]张海霞.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用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2(5):53-55.

[17]张勇.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比较[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7):11.

[18]黄海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183-184.

[19]彭冬梅,陈翠芳,周轶.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与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6):747-748.

[20]钟政辉,李晓义.中耳负压治疗仪联合药物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8):1274-1275.

推荐阅读:

内分泌专科护理常规09-13

上一篇:管理会计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下一篇: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会计问题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