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管理制度

2022-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通过规范体系表现出来的,必须借助于有力执行才能发挥出制度规范效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意识形态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意识形态管理制度

论意识形态管理理念的创新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变多样,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日益尖锐复杂。虽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官方已具有“话语权”,舆论上是“主旋律”,但在整个社会的层面上,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真正占主导地位”,“意识形态领域谁战胜谁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出现的某些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威胁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因此,转变和创新意识形态管理理念,推进意识形态管理科学化,已然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而又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意识形态管理;理念;创新

管理理念是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灵魂和导航塔

意识形态管理内涵及时代价值

意识形态管理“是一个国家和掌握政权的政党,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借助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有目的地协调、整合意识形态领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最大程度而又高效地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的动态过程”。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党的意识形态管理与其他阶级社会的意识形态管理有着本质区别。我们主要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协调整合意識形态领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此来引导人们思想。这种思想引导是在思想自由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平等的、民主的说服教育来实现的。它既不是思想专制或思想禁锢,也不是对人们思想的直接控制或行政强制干预,更不是把意识形态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和衡量一切是非的唯一标准。历史已经证明,通过思想禁锢或思想专制而实现的意识形态管控只能是暂时的,且极易反弹。

理念是意识形态管理的灵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管理也总是以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先导,这就是管理理念。它反映了管理主体对管理过程中各种现象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认识。意识形态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由意识形态管理主体、客体、方法、原则和评价标准等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其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相互矛盾、相互作用,借此推动意识形态管理过程不断向前发展,演绎着意识形态管理的本质。要达到意识形态管理客体自觉管理的最终目标,就需要协调意识形态管理过程中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在协调这些矛盾的过程中,起指导性和决定性作用的是意识形态管理理念。

创新意识形态管理理念,推进意识形态管理科学化

以人为本、民主引导、服务群众的“人本理念”

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为此,首先要坚持管理就是服务。人民群众才是最终意义上的管理主体。党和各级领导干部只是代表人民群众履行管理主体的职能,其管理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绝不能让权力异化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工具。即便是担负最高管理职责的无产阶级领袖也只不过是普通群众中的先进分子,而且他们只有首先善于做群众的学生,“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并且只有继续做学生,才能继续做先生”其次,坚持民主引导。意识形态管理的本质是要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只能是民主说服教育。然而,我党“历史上多次过分强调党的集中统一,过分强调反对分散主义、闹独立性,很少强调必要的分权和自主权,很少反对个人过分集权”,导致民主缺失,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盛行,以至于带来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巨大灾难。历史经验证明,“不是用透彻说理、从容讨论的办法,去解决群众性的思想教育问题……从来都是不成功的”。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意识形态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最高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意识形态管理同样也要真正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的自觉性,增强他们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担当;要真正做到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能锻炼和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能力,从而实现意识形态领域内外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形成意识形态管理合力。

张弛有度,坚守底线,依法管理的“法治理念”

党的意识形态管理经验教训表明,必须坚持张弛有度,坚守底线。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地位,坚持“二为”方向。这是我们意识形态管理的根本原则,也是意识形态管理的底线。为此,我们必须始终旗帜鲜明地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限制什么,在大的原则、大的是非面前绝不含糊;其次,正确处理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不断提高宏观间接引导的管理水平。要从诸多微观领域退出,杜绝使用行政命令的办法来解决文化艺术中的是非问题。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作品正是贯彻“双百”方针的价值所在;再次,注意划清学术与政治、文艺与政治、舆论监督与反动舆论的界限,努力形成一种鼓励探索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后,真正做到“理论探讨无禁区,宣传有纪律”。要划清学术争论、学术批评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界限。对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学术争论和学术批评在学界未达成共识并得到中央认可之前,应该严格限定在学术范围之内,以免混淆视听,干扰普通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以立为主,重在建设的“建设理念”

重在建设就是要把意识形态建设作为意识形态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为主,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意识形态建设包括意识形态管理,意识形态管理促进意识形态建设,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由此可见,意识形态既重在建设,亦重在管理。

参考文献:

[1]金坤城.关于意识形态管理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若干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2):91-95.

[2]肖萍,秦在东.论我国意识形态的有序管理[J].社会主义研究, 2007,(1):140-142.

作者:黄领 李妮雅

第2篇: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中国意识形态安全

[摘要] 新制度经济学有作为自身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理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看,新制度经济学本身是一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成威胁。基于这一基本前提,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的基本框架包含:从柏拉图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流变;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形成的威胁;两种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与透析;应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威胁,要在着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的同时,构建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体系。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意识形态安全

[

[收稿日期] 2011-02-28

[基金项目]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9AZZ001);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

[作者简介] 魏崇辉(1979-),男,江苏徐州人,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讲师,博士。

立足于新政治经济学①的角度,意识形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新制度经济学是新政治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②的统一。完整的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包括:其一,新制度经济学视域意识形态的概念、特征与功能等;其二,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新制度经济学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攻击。前者服从于、服务于后者。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认识。社会主义语境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从新政治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双重视域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考察才是全面的、现实的。

一、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现状

新制度经济学家运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阐述了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这些理论散见于科斯、诺斯等人的相关论著之中。中国国内也出现了研究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成果,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1)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解读,如汪丁丁、杨雪冬等;(2)以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为参照物进行的比较研究,如曹正汉、孙凤仪等;(3)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具体适用的研究,如姚洋、邓宏图等。

作为一种新自由主义思潮,新制度经济学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利益要求。新自由主义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涌现了一系列重要的著作。其中包括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1960年出版)。20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领域出现了“滞胀”现象,使凯恩斯主义陷入困境之中。此时,新自由主义逐渐走向政策层面。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转变,新自由主义实现由学术理论向意识形态理论的转化,其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得以更大程度上的交融,成为国际垄断资本推行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1990年“华盛顿共识”②的出台。

作为经济自由主义的复苏形式,新自由主义以经济学为主,试图打破社会科学研究的界限,广泛渗透到政治学等其他学科中。同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改革开放出于对西方文明成果借鉴的需要,使得新自由主义传入中国成为一种必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各种文献在中国涌现,出现了引介、宣传与推广研究的高潮。随着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和俄罗斯的失败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内外学术界也开始逐步展开对新自由主义的冷静反思与批判。对新制度经济学这种新自由主义重要思潮的研究也掺杂其中。西方的批判主要来自左翼,代表人物有:诺姆·乔姆斯基、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大卫·科茨、皮埃尔·布迪厄等。国内对新自由主义进行反思与批判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李其庆、吴易风、丁冰等。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从多个视角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含新制度经济学)的实质,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和政策主张,是为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经济和政治根本利益服务的,会造成全球两极分化的扩大、金融风险的加剧、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停滞等。

二、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意义

新制度经济学促成了经济学对政治学研究领域的侵入,为观察政治现象提供了新视角,为人们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对于转型国家来说,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本质上,意识形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自洽性的需求。新制度经济学企图强调和凸显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努力淡化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有本质差异,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宣扬私有制、西方式民主和个人主义价值观,满足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第一,新制度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的概念和分析工具,将意识形态作为影响经济绩效和制度演进的内生变量纳入分析框架,建构起颇具特色的意识形态理论。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意识形态是节约机制,通过它,人们认识了他们所处的环境,减少了“试错”成本;同时,意识形态会通常与个人观察世界时对公平、公正所持的道德、伦理评价交织在一起,也就是说有时会在相互对立的理论和意识形态中做出选择。意识形态是影响制度安排和经济变化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制度,意识形态的变迁不可避免。在此过程中,国家起到重要作用。意识形态是维护政权合法性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意识形态具有刚性。必须积极促进强制性和诱致性意识形态变迁的结合。国家要对意识形态教育进行投资以节约治理的交易成本。

新制度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实现了学科研究的横向联合,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分析工具和理念。传统的经济理论的三大传统柱石是: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新制度经济学试图使人们认识到,仅有这三大柱石是不够的。制度应该成为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

这也启示我们,在中国,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制度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非正式制度变迁中,中国共产党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以促使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非正式制度的生成。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建设上应该注重效率(意识形态经济功能)与公平的统一、原则性与包容性的统一等等。

第二,不同的学者依据不同的学术背景,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各有侧重。心理学强调意识形态的心理整合功能,政治学强调意识形态的社会动员功能,人类学强调意识形态的文化意味,哲学家强调意识形态的求真取向。现代西方多强调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并大量使用“政治意识形态”(political ideology)概念[1]。这里强调了意识形态的心理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哲学功能,但对其经济功能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而从经济的角度,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批判地运用,有利于在理论上全面地认识意识形态理论,在实践中科学地推进意识形态建设。这与当前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趋势之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路是相吻合的[2],即运用博弈论、理性选择理论等经济分析的方法,完善其微观分析基础,重构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不失为一条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可能路径。

第三,作为一种新自由主义思潮,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通过强调是否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判断意识形态的标准,本质上推崇的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表面上泛意识形态化,实质是非意识形态化,属于一种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彰显了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性”,但同时增加了新政治经济学意识形态的隐蔽性。通过宣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衰微,达到对资本主义辩护的目的,是非意识形态思潮的根本目的。新制度经济学通过强调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突出经济的意识形态判别标准,最终达到替资本主义鼓吹的目的。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有利于认清新制度经济学的本质,有利于批判地吸收其对社会主义有益的部分,有利于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形势有清醒的认识,进而积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三、宏观框架建构的初步尝试

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新制度经济学积极致力于以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来解析资本主义制度,褒扬资本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积极鼓吹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和主张。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可以看出,新制度经济学是一种意识形态理论。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的过程,同时也是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过程。因此,这一过程的研究框架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一)意识形态的流变:从柏拉图到马克思主义

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和反思首先需要对历史语境的意识形态概念和理论有宏观的描述和认知。从广义上看,意识形态概念可追溯至柏拉图《理想国》中的“高贵的假话”(the noble lie)的思想。后来,培根、特拉西、黑格尔等从不同侧面阐发了意识形态概念。而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概念的阐释,以及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理论展示的过程当属近现代的事情。

西方近现代以来,意识形态理论才出现。“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式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3]在经历着急剧社会变迁的“资产阶级时代”,思想家从各自的知识背景出发对意识形态作出阐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在充分吸收借鉴前人优秀成果基础上的结果,是一种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而且,“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意识形态学说的形成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4]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肯认,就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极具实践能力,能够在实践中行得通,这一点更是其他意识形态相形见绌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域下,新制度经济学是一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一种与马克思主义直接对立的意识形态理论。

(二)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

意识形态安全与制度维系、执政合法性、社会整合、国家利益维护有重要关联。当前,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既有历史基础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经验和教训,又经受着全球化、网络化、社会转型带来的急剧变迁,面对着诸多威胁。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意识形态”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内容极为广泛,有泛意识形态的意蕴,属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意义上的“非意识形态”,但实质上是鼓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这可以从其鼓吹科斯定理,进而达到促成产权私有化改革,推行西方式民主和价值观等的目的中看出。总体来说,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理论流派,新制度经济学构成了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泛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与攻击马克思主义;科斯定理与促动产权私有化改革;政治科斯定理与推行西方式民主;经济学帝国主义、生搬硬套与恶劣宣扬;工具理性肆虐与信仰缺失;对外扩张与肢解民族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此加以分析,是破除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威胁的基础。

(三)还意识形态以本来面目:两种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与透析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实质是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经历了从新政治经济学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变和融合。为了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有清醒认识和理性回应,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比较研究,还意识形态的本来面目。两者存在本质的对立与冲突:理论预设不同、方法论基础不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同、对意识形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同、对意识形态发生和发展趋势的理解不同、对意识形态变迁推动力的认识不同、基本立场与旨趣不同;同时,二者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契合与互补,如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现实特征、实现路径等。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实现了超越: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取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意识形态及其建设;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展示方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威胁的引领

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实质上是两种核心价值体系的对立与斗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价值体系是由一定社会崇尚和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与基本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集中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要求和目标取向。要成功应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威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精神的集中展示,准确抓住、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特征。

(五)中国意识形态安全体系的构建

在着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应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威胁的同时,还需要构建应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威胁、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体系。

第一,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意识形态安全与执政党的制度维系、执政合法性巩固、社会稳定与国家利益维护有重要关系。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新自由主义本质显示:西方意识形态攻势一直没有减弱,只是改变了形式。特别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今天,维护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做好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意识形态安全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科斯的产权概念主要是建立在“交易费用为零”的假设之上,追求一种不现实的永恒产权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存在超越一定的社会基础的产权关系或者产权制度。中国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完善。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属性,其调整和完善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这种“人”,在政治上应当家做主,在经济上应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种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完善又应当保证人民群众的这种政治和经济权益。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立足于中国实际,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客观要求,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诉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进一步为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政治保障。

第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新制度经济学等西方思潮的批判性研究。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新制度经济学等西方社会思潮涌入中国,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由于其强调对制度的关注,这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需要构建新型制度相吻合。也正因为如此,新制度经济学近年来成为中国非常有影响的一股思潮。但社会科学家具有阶级利益、意识形态信念和价值观。中国对新制度经济学思潮的借鉴和运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样才能进一步维护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第五,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新制度经济学从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出发,把经济理性还原为个人追求私利最优化的工具理性,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威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支柱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朝什么发展目标前进,是重大政治问题。这必然要求中国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让人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第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当前,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国家利益,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四、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批判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区分作为学术思潮的新制度经济学与作为新自由主义政治化的“华盛顿共识”一个组成部分的新制度经济学。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新政治经济学思潮,是在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和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从亚当·斯密创立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以来,这一理论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其中不乏科学成分,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因此,不能将之与美国政府为适应国际垄断资本扩张的需要,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政治化和范式化的“华盛顿共识”相等同。但是,即使对于作为经济学思想和理论、对市场经济运作具有参考价值的新自由主义,也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性地借鉴和利用。如意识形态理论,一方面是凸显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淡化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另一方面又在拼命地兜售产权私有化、西方式民主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相对于意识形态终结论等其他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来说,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要隐蔽得多。

第二,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在中西方的适用语境是根本不同的。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而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衍生与适用的语境却是资本主义的。所以,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与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不能简单地从某一个方面来切入,必须紧密结合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背景、理论的建构诉求,特别是从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视角来进行,不能简单地变成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或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单方面阐述。

第三,新制度主义学者通常关注以下四个研究领域:(1)交易成本和产权;(2)政治经济学和公共选择;(3)数量经济史(一般是以一种制度的微观经济学的框架为基础);(4)认知、意识形态以及路径依赖的作用。[5]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其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可比性的部分,其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形成威胁的部分。而对于其在其他领域中的具体应用,由于学科的限制、分工的不同,不在重点关注的序列。

一般来说,制度分析有微观层次、中观层次(利益集团)和宏观层次(国家理论)等三个层次。科斯注意力更多放在交易费用在企业和所有权形成方面的作用,诺斯则关心交易费用是如何使广义的宏观制度有意义并发生作用。马克思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宏观层次。从这个角度来看,意识形态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尤其是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之间是具有可比性的。马克思把制度变迁理论放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去研究,通过考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曾指出,资本论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6]。马克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深入到社会变迁的最根本层面,因此,必须着力从宏观层面批判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而且,由于意识形态安全是政治视域的考量,所以,如一开始所说,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剖析应该立足于将新制度经济学视为西方的一种政治思潮,努力彰显其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季广茂.意识形态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2] 段忠桥.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的马克思主义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5):47-56.

[3]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

[4]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53.

[5] 约翰·N.德勒巴克,约翰·V.C.奈.引论[M]//约翰·N.德勒巴克,约翰·V.C.奈.新制度经济学前沿.张宇燕,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2.

[6]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1.

注释:

① 布坎南认为,新政治经济学是指那些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相对的,力图突破正统新古典经济学狭隘的领域的几个学术流派,包括公共选择、调节的政治经济学、法学与经济学或法律的经济学分析、产权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新经济史学。参见布坎南:《宪法经济学》,载于刘军宁主编:《公共论丛》第2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38页。

② 意识形态化的新自由主义在苏东剧变时的政策主张称为休克疗法,在拉丁美洲叫做华盛顿共识,而在亚非等转型国家被称作结构调整。

[责任编辑:陈可阔]

Criticism of Theory of Ideology of NIE and China s Ideological Security:

An Attempt to Build Analytical Framework

WEI Chonghui

(School of Economics Jurisprudence & Politics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Jiangsu 224051, China)

Key words: NIE; theory of ideology; China s ideological security

作者:魏崇辉

第3篇:从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教材管理

教材是劳动者终身培训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学习工具,教材建设是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重要抓手。教材不是一般的商品,也不同于一般的图书,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近几年来,中央领导对教材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批示,强调从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教材管理。在去年召开的全国职业培训教材建设座谈会上,人社部副部长汤涛同志连续用了五个“重要”来强调教材建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汤涛同志说:教材建设是职业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职业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也是推动职业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但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演变,技工教育教材和职业培训教材依然是培养新一代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只不过教材的形式也会更加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纸质教材,还会有网络教材、音像教材,以轻松愉悦的动漫片的形式来展现一些严谨的话题,甚至还会有三维、四维甚至更多维的VR教材。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教材建设的系列批示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教材管理,努力做好教材建设工作。

一、公共课教材要严格使用部颁国家级教材

公共课教材不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要为后续专业教学打基础,特别是德育课教材,关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工匠精神也都要通过德育课来培养,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各个技工院校学校必须按人社部的统一要求,开齐公共课,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按照部颁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课时数。

人社部统编的公共课教材,是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專家编写的,并经过了严格的审核,代表了全国的最高水平,所以各个学校都必须按要求使用人社部的统编公共课教材。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因为种种原因甚至是利益驱使,自行组织编写了一些公共课教材,这些教材,没有严格按部颁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有些甚至是粗制滥造,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各种公共课自编教材,特别是德育课自编教材,切实维护德育课教学的严肃性。

二、专业课教材要从国家规划教材推荐书目中选用

目前,教育部门对中职院校教材采取的管理办法是,学校必须使用列入国家教材目录的教材,这是刚性的要求,是教学规范和保障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人社部对于技工院校教材使用,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但从技工院校情况来看,还有相当比例的学校没有规范使用教材,一些学校超范围编写使用自编教材,甚至使用一些来路不明的教材,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的学校参加部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却不采用试点教材和工作页开展教学;有的开展政府补贴类培训,没有从人社部职业培训教材目录中选用教材等等。今后,各个学校都要严守有关规矩,要严格执行部颁技工院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各类专业课教材必须从我部公布的教材目录中选用。

三、各类技工院校要严格杜绝盗版教材

购买和使用盗版教材是违法行为,从刑法量刑上看,盗版500册以上就能够入刑。去年,人社部有关部门发现有一所学校通过招标采购平台,购买了一批国家级教材,由于学校单纯以折扣为标准评标,在中标的40多种教材中,《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等均为盗版教材,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学校和有关当事人可能因此受到法律和行政两个方面的处罚。因此,学校领导在教材建设和使用上,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把好关,防止盗版教材进校园。

总之,教材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要规范教材使用,加强教学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技工院校发展,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为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兼职业杂志社社长,本文是作者在技工教育与世界先进标准对接研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发表时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作者:黄卫来

第4篇: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和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

一、意识形态工作机制

(一)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定期报告机制

每半年向旗委专题汇报意识形态工作,并书面报旗委宣传部门和网信部门,党组成员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

(二)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机制

成立由党组书记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专职党务干部为成员的局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小组,每年开展2次以上专题研判。综合分析本单位舆情和职工思想动态,准确把握本单位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和解决措施。

(三)建立意识形态舆情风险评估机制

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舆情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

(四)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处置机制

当出现重大负面舆情或意识形态事件时,局党组书记第一时间召开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应对之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避免延误发酵。同时做好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联动,通报情况、协同处置。

(五)意识形态情况通报机制 局党组每年在局系统党员干部大会上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1至2次;及时向旗委报告本单位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情况,并提出针对性、建设性意见。

(七)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培训机制

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组中心学习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积极选派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人员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

(八)意识形态工作督查考核机制

局党组每年对意识形态工作组织开展一次专题督查,督查结果报旗委宣传部门和网信部门。党组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突出问题的单位和科室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九)意识形态工作问责机制

党员干部有关办法规定的15种追责情形之一,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应当追究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书面检查,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公开检讨或公开道歉,停职检查,调离岗位;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免职,降职,辞退。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

二、建立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

进一步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新闻舆论阵地、网络阵地管理制度,坚决反对邪教,有效防范邪教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

(一)新闻舆论阵地

1、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置制度。突发事件发生后,局党组应在第一时间介入,做好信息报道、应急响应、后勤保障、舆情会商、舆情监控。局办公室具体负责信息报送等工作。

(二)网络阵地

2、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制度。成立由党组书记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和分管办公室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和负责文秘、保密工作的人员为成员的局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发现重大敏感网络舆情后,在30分钟内电话或短信报告旗委宣传部。同时按照舆情监测、分析研判、舆情报送、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做好网络舆情应急处置。

3、新媒体管理制度。新媒体管理部门为局办公室,主要管理经党组同意设立的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凡属政务、社会、商业类的微信、微博、客户端、网站等新媒体要按规定到旗委宣传部登记备案。严格把好信息内容关,发布、转载信息必须遵循政治性、真实性、引导性原则和“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所有信息必须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方能发布。严禁在QQ群、微信群发布转载反党、反社会、反人民和涉及敏感话题的言论、图片和视频。

第5篇:意识形态管理制度

XX街道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

一、街道党工委建立健全日常信息搜集发现机制,切实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和平台的管理。

二、完善应急处置,确保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重大舆情和意识形态事件,“边处置,边报告”,避免延误发酵。对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错误思潮和言论,必须敢抓敢管。

三、建立健全沟通联系机制,出现重大负面舆情或意识形态事件时,做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联动,通报情况、协同处置。

四、将意识形态工作贯穿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程;加强对宗教及宗教思想传播的管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学术交流合作的管理;加强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和基金会在境内活动的有效管理;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出版物,严密封堵境外政治性有害出版物向境内渗透。

XX街道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制度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结合我办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党工委对本办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应当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

二、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协助党工委书记抓好协调指导落实工作,做到知责履责尽责。

三、支委及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和“一岗双责”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四、街道党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意识形态工作的精神,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五、街道党工委要切实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验收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本领,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XX街道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制度

一、对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的分析研判,由街道党工委牵头组织实施。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指定专人负责,及时准确提供有关情况。

二、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清主流支流,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的突出问题。每季度对思想理论、新闻舆论、文化艺术、社会舆论、思想道德、网上舆论等进行分析研判。

三、对重大敏感时间节点、重大舆情热点需注意问题进行前瞻性分析研判,对特定领域和群体重要情况随时进行分析研判。

四、健全完善组织协调、社会调查、科学分析、工作保障等机制,推动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XX街道意识形态工作报告制度

一、街道党工委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每半年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一次专题研究,并向上级党委进行专题汇报。

二、 街道党工委应当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向党员大会报告的重要内容。

三、街道党工委应及时向上级党委报告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XX街道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制度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制作、浏览、复制、传播反动及黄色信息,不得在网络上发布反动、非法和虚假的消息,不得在网络上漫骂攻击他人,不得在网上泄露他人隐私。严禁通过网络进行任何黑客活动和性质类似的破坏活动,严格控制和防范计算机病毒的侵入。

二、网络管理员察觉到网络处于被攻击状态后,应确定其身份,并对其发出警告,提前制止可能的网络犯罪,若对方不听劝告,在保护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可做善意阻击并向主管领导汇报。

三、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漏洞扫描并进行分析、修复,网络设备软件存在的安全漏洞可能被利用,所以定期根据厂家提供的升级版本进行升级。

四、IP地址为计算机网络的重要资源,计算机各终端用户应在信息科的规划下使用这些资源,不得擅自更改。另外,某些系统服务对网络产生影响,计算机各终端用户应在信息科的指导下使用,禁止随意开启计算机中的系统服务,保证计算机网络畅通运行。

五、每个月对网络设备安全文件,安全策略进行备份。

第6篇: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落实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明确党委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我中心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中心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条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心各党支部的重要政治责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宣传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

第三条 中心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党委宣传委员兼任。

第四条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党支部领导班子对本辖区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

第五条 党支部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协助党支部书记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支委会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第六条 各党支部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工作要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中心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第七条 各党支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辨析思想领域的突出问题,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作出工作安排,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第八条 各党支部每季度至少专题研究一次意识形态工作。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进一步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对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培训,定期在党内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

第九条 中心党建宣传工作要切实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导权。严格落实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活动的审核报备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宗教活动及宗教思想传播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 要高度重视网络信息管控工作,中心党委书记对单位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负第一责任。对于发布或转发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错误言论,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对散布传播政治谣言的党员干部,严肃追究党纪责任并通报,涉嫌违法的,由相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党委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人综合考核。重点检查考核各党支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贯彻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状况、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开展思想舆论宣传和责任追究的情况。党委班子成员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评议。

第十二条 中心纪委要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监督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执行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监督检查范围,并会同组织部门作为干部考核、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条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和问责制度。责任追究和问责情况报中心党委、纪委备案。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党委领导班子、各分管科室(管理部)负责人的责任:

(一)对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安排部署的重大宣传教育任务、重大思想舆论斗争组织开展不力的;

(二)在处置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上,没有站在第一线、没有带头与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作斗争的;

(三)管辖范围内发生有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或重大舆情事件,应对不力、处置不当的;

(四)对发现的意识形态领域问题隐瞒不报迟报漏报、不予重视、不予处置的;

(五)对所管理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公开发表违背党章、党的决定决议和政策的言论放任不管、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影响的;

(六)管辖范围内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出现严重问题的;

(七)管辖范围内举办的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有发表否定党的领导、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言论,造成严重影响的;

(八)管辖范围内出现境外非政府组织、宗教组织和各种基金会等进行政治渗透活动,造成恶劣影响的;

(九)其他未能切实履行工作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中心党委领导班子、机关干部、或分场领导个人存在上述所列情形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提醒约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进行通报批评,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受到责任追究的领导班子和个人,取消当年考核评优、评先资格。

第十五条 实行责任追究和问责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分清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追究集体责任时,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和直接分管的班子成员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参与决策的班子其他成员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对错误决策提出明确反对意见而没有被采纳的,不承担领导责任。错误决策由领导干部个人决定或者批准的,追究该领导干部个人责任。

第十六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党委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7篇:【6】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艺术系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落实制度体系,规范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意识形态管理机制。学校党委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根据“职责清晰,统筹协调,分工合作,守土有责”思路,认真执行“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确保意识形态管理环环相扣、不留死角。艺术系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艺术系领导担任机构主要负责人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处理相关工作。

二、是以务求实效为目标,完善意识形态管理措施。

通过“控制场地”方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课外活动场所、报告会、讲座”管理操作流程。一是严格审批程序和环节。从申报到审批的各个程序均责任到人,可追溯倒查人性化的管理既活跃了学术活动,又实现了对意识形态的有效管理。以提升素质为抓手,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水平。不断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政治学习不断强调意识形态管理的重要性,周密部署相关工作。

三、以队伍和学科建设为重点,切实把控课堂阵地

在教育教学环节,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通过《教学工作规程》明确规定教师应有的政治素质,根据“开课条件”、“任课资格”、“德育要求”和“教学评估”等要求,结合学生评教和督导制度等,及时发现、反馈和解决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管理,以积极健康内容占领课堂主阵地。

四、加强对学生活动的引导和管理。

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创新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一步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夯实文化校园阵地,搭建大学生文化平台。

第8篇: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制度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制度

一、严格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原则,牢固树立抓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到位是渎职的理念,做到知责明责、守责履责、担责尽责,健全工作机制,严格制度执行,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

二、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党总支每年至少两次专题研究本部门本单位的意识形态重点工作和责任制。

四、成立以院总支书记为组长、院长、副院长、副书记为副组长、总支委员、内设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学工办主任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五、统筹协调在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对外宣传中体现意识形态工作要求,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六、加强对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QQ群、微信群、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板报的管理,所有活动的开展、信息的发布,需经审定后方可实施。原则上,涉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内容由院长审批,涉及党建方面的内容由总支书记审批,涉及学生管理方面的内容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审批。

七、加强对舆论、舆情的监督管理,发现负面舆情,须及时向学校宣传部门反映,并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影响。

第9篇: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汇编

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汇编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精神和要求,要牢牢抓住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增强政治把握能力,提高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政治站位;增强问题分析能力,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为意识形态基础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东星资源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选择。

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一

一、制定落实制度体系,规范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意识形态管理机制。学校要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根据“职责清晰,统筹协调,分工合作,守土有责”思路,认真执行“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确保意识形态管理环环相扣、不留死角。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学校领导担任机构主要负责人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处理相关工作。

二、是以务求实效为目标,完善意识形态管理措施。

通过“控制场地”方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课外活动场所、报告会、讲座”管理操作流程。一是严格审批程序和环节。从申报到审批的各个程序均责任到人,可追溯倒查人性化的管理既活跃了学术活动,又实现了对意识形态的有效管理。以提升素质为抓手,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水平。不断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政治学习不断强调意识形态管理的重要性,周密部署相关工作。

三、以队伍和学科建设为重点,切实把控课堂阵地      在教育教学环节,坚持正确导向。

坚持“教学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通过《教学工作规程》明确规定教师应有的政治素质,根据“授课条件”、“任课资格”、“德育要求”和“教学评估”等要求,结合学生评教和督导制度等,及时发现、反馈和解决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管理,以积极健康内容占领课堂主阵地。

四、加强对学生活动的引导和管理。

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创新和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一步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夯实文化校园阵地,搭建学生特有的文化平台构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扎实有效地推进我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二

一、意识形态工作机制

(一)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定期报告机制

各坊每季度汇报意识形态工作,各部门成员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

(二)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机制

成立由成立了由村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的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小组,每年开展4次以上专题研判。综合分析本村舆情和工作人员思想动态,准确把握村意识形态领域形式,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和解决措施。

(三)建立意识形态舆情风险评估机制

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核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舆情风险对应策略和预案。

(四)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处置机制

当出现重大负面舆情或意识形态事件时,书记第一时间召开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应对之策,几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避免延误发酵。同时做好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联动,通报情况、协同处置。

(五)意识形态情况通报机制

每年在党员干部大会上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1至2次;及时报告本村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情况,并提出针对性、建设性意见。

(七)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培训机制

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组中心学习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积极选派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人员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

(八)意识形态工作督查考核机制

每年对意识形态工作组织开展一次专题督查,督查结果报旗委宣传部门和网信部门。党组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突出问题的单位和科室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九)意识形态工作问责机制

党员干部有关办法规定的15种追责情形之一,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应当追究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书面检查,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公开检讨或公开道歉,停职检查,调离岗位;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免职,降职,辞退。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

二、建立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

进一步落实主管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新闻舆论阵地、网络阵地管理制度,坚决反对邪教,有效防范邪教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

(一)新闻舆论阵地

1、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置制度。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介入,做好信息报道、应急响应、后勤保障、舆情会商、舆情监控。局办公室具体负责信息报送等工作。

(二)网络阵地

1、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制度。成立由书记任组长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发现重大敏感网络舆情后,在30分钟内电话或短信报告宣传部。同时按照舆情监测、分析研判、舆情报送、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做好舆情应急处置。

2、新媒体管理制度。新媒体管理部门为村办公室,主要管理经党组同意设立的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凡属政务、社会、商业类的微信、微博、客户端、网站等新媒体要求按规定到旗委宣传部登记备案。严格把好信息内容关,发布、转载信息必须遵循政治性、真实性、引导性原则和“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所有信息必须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方能发布。严禁在QQ群、微信发布转载反党、反社会、反人类和涉及敏感话题的言论、图片和视频。

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三

第一条 为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山东省委《党委(党组)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细则》的具体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思想工作,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第三条 办好我校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学校各部门按照学校统一要求,负责本部门意识形态阵地的规划和管理。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部门是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意识形态阵地要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有效管理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建设和使用,决不给反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理念提供任何传播渠道。

第四条 学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要增强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强化对校园网站、新闻网页、校报、广播站、新媒体平台、出版物等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对各种讲座论坛、研讨会、报告会、学术沙龙、社团组织等的引导、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 课堂讲坛管理

(一)课堂讲坛是学校宣传思想阵地的重点。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积极发挥课堂讲坛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

(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对课堂纪律负责。教师要切实加强课堂管理,强化教学纪律,自觉遵守《冠县职业教育中心关于加强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若干意见》、《冠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学检查条例》等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规范。

(三)相关科室和专业部要严肃课堂纪律,加强教学管理,决不允许任何利用课堂公然散布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观点。教师要自觉依托课堂讲坛,使课堂讲坛成为传播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的坚强阵地。

第六条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一)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遵循信息网络规律,树立正确导向,着力内容建设,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维护学校网络信息安全。

(二)加强学校门户网站、主题性教育网站、专业性学术网站建设,推进微博微信公共帐号等新媒体平台建设,扩大网络文化的育人覆盖面和社会服务面。

(三)遵守国家关于网站、域名、IP地址备案的有关规定,加强校园网接入管理,规范校内部门接入移动互联网、使用社会网络资源管理。

(四)按照意识形态责任制相关要求,各单部门党组织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必须担负起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管理工作,健全舆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组织保障机制、舆情搜集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应急预警机制、应对处置机制和总结评估机制等,切实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应对能力,提高对网络的管控能力。发现意识形态苗头性问题必须第一时间向学校党委宣传部上报。

第七条 讲座论坛意识形态管理

(一)举办讲座论坛(含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工作主动性,牢牢掌握领导权和话语权。

(二)举办讲座论坛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学校的利益和师生的合法权益。报告人要对自己的报告内容负学术、政治和法律责任。

第八条 举办面向全校的讲座论坛实行分级分类归口管理,坚持“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实行申报、审批、备案制度,坚持“一会一报”制。

第九条 对经批准召开的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校外新闻单位需作宣传报道的,必须征得主办单位同意,并经学校党委宣传部批准,报道时要注意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对未经批准召开的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一律不作宣传报道。

第十条 学校教职工原则上不允许以个人名义在校内举办讲座论坛。特殊情况由校外机构或个人租借校内场地(报告厅、会议室、教室等)举办的报告会和讲座,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申请人向本单位(部门)提出申请,填写申报表;

(二)申请人所属单位(部门)党组织负责人负责审批;

(三)申请人所属单位(部门)于审批后3个工作日之内报校党委宣传部备案。

第十一条 主办单位(部门)邀请校外人员举办讲座论坛的,必须认真审查报告人身份和报告内容,必须向报告人明确政治纪律要求。

第十二条 我校师生到校外举办讲座论坛,报告人必须经所在单位(部门)批准。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对报告人提出明确的政治纪律要求。

第十三条 主办讲座论坛的单位(部门)应至少提前一天在校内指定位置张贴海报,公布报告人、报告内容、举办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

第十四条 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实行社团成立和年度检查制度,由团委负责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五条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管理,建立出版质量监督检查体系,由社科处负责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六条 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新媒体平台、出版物以及宣传橱窗、墙报、海报等,由各相关科室加强管理。

第十七条 党委宣传部和各科室应当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阵地使用管理监督检查机制,定期进行检查。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给学校造成影响的,对相关单位(部门)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发生责任事故或者造成重大影响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与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按照相关法律程序追究处理相应责任。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校党委宣传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其他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上一篇:现代家禽养殖业揭秘下一篇:大学心理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