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维地洛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3-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慢性心力衰竭又称泵衰竭,是临床上极常见的综合征,也是心脏病发展的终极结果,老年人很容易因机体组织的退化患上慢性心力衰竭。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我国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慢性心力衰竭如不及时治疗,易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CHF的发生发展有多种不同的神经内分泌因素参与,阻断了CHF的发生发展途径,就可改善CHF症状和预后。从2010年1—10月该院采取卡维地洛与螺内酯联合的方式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46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6例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1]。其中,冠心病56例,高血压心脏病53例,扩张型心肌病28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均经体检、询问病史、胸部X线及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等检查诊断,并剔除并发下列情况者:低血压[静息平卧位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近3个月内有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活动、心动过缓(心率<60次/min)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高血钾等。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33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6.5岁,病程1.8~7.9年,平均4.6年;实验组中男39例,女34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66.8岁,病程1.9~7.8年,平均4.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应的饮食调整、去除病因。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强心、利尿剂、扩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剂、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药;实验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给予5~30 mg卡维洛地治疗,同时每天给予20~40 mg螺内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对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测量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平均心率、HRmax、HRmin、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早、室速频率)、血压(SBP、DBP),查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血脂、血糖等,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做好记录、观察,并进行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2]

用药后,根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心功能、心电图等对患者进行疗效判定。显效:患者的心理衰竭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II级以上,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功能明显好转。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心功能改善为I级,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室功能有改善。无效: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各检查结果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1.4 统计方法

将该院的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录入到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2周后,实验组中显效60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53%。对照组中显效40例,有效1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5.34%。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BP、超声心动图参数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SBP、DBP、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SBP、DBP、LVES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VEDD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见表2。

2.3 治疗前后平均心率、HRmax、HRmin、室早和室速参数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平均心率、HRmax、HRmin、室早和室速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平均心率降低,HRmax、HRmin下降,室早和室速参数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平均心率降低,HRmax、室早和室速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前后HR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治疗后副作用及住院频次的观察

实验组中不良反应发生5例,2例头晕,3例疲乏,患者不良反应轻微,未经临床处理,未影响治疗;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

注: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经治疗,实验组有10例再次住院治疗,对照组有27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III度AVB,有2例出现II度AVB,停药或减量后消失。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容易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慢性心力衰竭通常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的收缩能力减弱,进而使得心脏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需要,并由此所产生的系列症状与体征[3]。

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可分为收缩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与舒张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不同类型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但都会对患者身体产生一定危害。

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过程,交感神经系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过度激活。上述系统在过度激活之后会产生过多肾素,血管紧张素与醛固酮等,使得左心室心肌细胞增生,进而使心室重构,加重心力衰竭,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4]。在治疗过程当中须对上述系统进行干预,才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目前,卡维地洛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是肯定的。卡维地洛为α、β受体阻断剂,在阻断受体同时还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抑制肾脏分泌肾素,产生降压作用。螺内酯是一种低效的利尿剂,结构同醛固酮相似,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有研究发现[5],螺内酯有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的功能,可增加内皮NO的合成,但使用该药有很多注意事项,患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出现其它严重问题。

卡维地洛与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是比较有效的方式,且临床效果显著,见效快,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卡维地洛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46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强心、利尿剂、扩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卡维地洛及螺内酯进行治疗,疗程为12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III度AVB,有2例出现II度AVB,停药或减量后消失。结论 卡维地洛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可获得较好疗效,且较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卡维地洛,螺内酯,高龄,慢性,心力衰竭

参考文献

[1] 惠丽超,邱刚.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56-157.

[2] 许继波.卡维地洛与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6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3):466-468.

[3] 杜立峰.培哚普利与卡维地洛联用治疗慢性充血心力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4):108-109.

[4] 刘影,邹继红,马灵芝.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95-96.

[5] Michalsen A,Konig G,Thimme W,et al.Preventable causative factors leading to hospital admission with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see comments)[J].Heart,2008,80(5):437-441.

推荐阅读:

上一篇:如何提升居民良好的环保意识下一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干法纺聚酰亚胺油剂中的应用研究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