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反思(共12篇)
经过几次不成功的试讲,我和教研组的老师们渐渐感受到:绘本教学的关键是是否能带领孩子进入绘本所描述的情景中去,让孩子拥有一些新的体验,而不是以提问题的方式来督促孩子学会里面的内容。教师对绘本阅读的引导不是让孩子去学会什么,而是让孩子去感受什么,体验什么。儿童应该在这样的体验中才能不断地认知自身和周围世界的关系,进而进行有意义的思考和建构。
对于儿童来说,阅读本身的兴趣所在就是让他们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而在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画面和文字带给孩子的形象是孩子能够维持兴趣阅读下去的理由。文字和画面是静止的,死的,但是当我们能够唤醒孩子那种潜在想像力的时候,文字和画面就活了。这样,孩子在文字和图画中,不断地去想像,去创造形象,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不断提升,孩子的体验得到了丰富。
“感受、体验、唤醒”这三个关键词成为了我本次教学的明灯。我紧紧围绕他们设计了我的教学环节。我一开始就努力地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到故事当中去,让他们猜猜后面的故事情节、演演故事里的角色,说说角色心里的想法等等。孩子们沉浸在故事中,觉得自己就是故事中的狐狸、青蛙,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积极思考,乐于表达。这样读绘本读得情趣盎然,从他们投入的表演、专注的表情、快乐的笑声中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样的绘本阅读,这种愉悦的阅读体验会沉积在心中,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成为孩子们后续阅读的一股强大力量。
当然,绘本阅读课也是语文课,也应该承载语文教学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我着力引导孩子们学习讲故事,并习得简单的方法:让画面动起来,把静止的图画变成动画片,听出画里的声音,故事才能讲得有声有色,这样的方法,从头到尾我都在引导孩子们进行揣摩、练习和运用,孩子们的表达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我很喜欢一种提法,就是“无压力阅读”,对于绘本阅读来说,更应该是无压力的、快乐的。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绘本的阅读才会是分享的、体验的。只有这样,我们的绘本教学才能让孩子越来越喜欢。
困惑一:绘本教学是精读还是略读
朱老师的阅读课《多多什么都爱吃》, 老师们提出疑问:“如果每一幅画面都带孩子们这么仔细阅读, 课不就上得好长了吗?图书阅读和看图讲述有什么不同吗?”我们围绕着这个困惑点进行观点碰撞:
“《多多什么都爱吃》文本内涵是什么?”
“文本中哪些画面有助于理解故事内涵?”
“‘多多变大的好处’与‘多多变大的坏处’的画面, 这两组画面, 哪一组孩子理解上有困难?”
“‘多多变大的坏处’这组画面。”
“是的, 理解有困难的画面是需要精读的画面, 因为难, 所以要精读, 要借助若干个问题帮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获得对画面内容的理解, 只有对精读画面内容的理解, 才能在‘多多变大的好处与坏处’的对比中获得对文本内涵的感悟。”
反思:绘本阅读与看图讲述有很大的不同, 看图讲述的画面篇幅一般为6~8幅, 图画书却有20多页。这么多页画面每一页都精读, 时间上不允许, 也不利于凸出教学重点, 哪些画面可以作为精读?哪些画面可以作为略读?主要与课程目标有关联的, 教师想让幼儿从故事文本中获得什么?紧紧围绕着文本中能体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画面进行精读, 这些关键画面就是文本的精彩之处, 在师生共读的过程中, 孩子们在老师的追问下反复观察, 反复思考, 文本的内涵在于孩子的观察、思考, 与同伴的观点碰撞、交流、分享中慢慢明朗, 经过老师点拨、梳理而得到提升, 文本内涵就在此过程中与孩子们发生共鸣。
困惑二:如何决定画面阅读的秩序与取舍
陈老师的绘本活动《长长的》上得很精彩, 最值得大家欣赏的是她的绘本画面删减与后置策略。陈老师陈述了删减猴子画面的理由, 首先, 她认为猴子画面在扉页中已经阅读过, 不再重复, 食蚁兽画面的画风与其他画面不同, 配角蚂蚁凸显了, 主角食蚁兽长长的舌头反而不明显, 担心孩子们观察视点被蚂蚁吸引, 引起认知点产生分歧, 致使问题回答模糊不清。其次, 前面已有蜂鸟、红鹳等孩子们不熟悉的动物, 多增加食蚁兽, 太多新事物需要认识, 会增加孩子认知上的负担。删减部分画面使得其他环节的学习更深入, 时间安排更充沛。把绘本中小企鹅页面作为师生共读的最后一页, 图书页面的后置是教学手段, 作为衔接语, 以承上启下的方式把上环节的师生共读与下一游戏环节“排排队”取得衔接。环环相扣, 浑然天成。
反思:图书阅读不必循规蹈矩按照文本原来的画面秩序格局阅读, 依据课程设计的需要, 把某个画面前置或推后阅读或删减, 灵活处理画面既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也为教学环节的设计拓宽了新思路。
困惑三:如何达到与幼儿情感共鸣
小陈老师的阅读活动《没有声音的运动会》, 故事内涵要传递给孩子什么呢?原来, 这是老鼠一家为了给敬爱的爷爷过生日, 精心策划了一场制作蛋糕的秘密行动, 做蛋糕需要轮番跑腿, 购买各种材料, 既然是“偷偷”做蛋糕, 当然不能太吵啦, 然而不太专心读报的爷爷还是注意到他们的奔波忙碌, 但是老鼠一家很有默契地都以“嘘, 我们在运动”来让爷爷安心。这个故事充分表达的是一家人的向心力, 温馨的家人关系和家事分工流露在字里行间, 展示了老鼠家人向心力经营最完满的状态。如何在阅读中帮助孩子们理解老鼠一家温馨的家人关系和家事分工的合作意义, 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呢?通常我们在让孩子停留在理解图书文字表面的意义, 我们是不是跳出故事引发孩子进行深层思考:“老鼠一家为什么要做蛋糕?”孩子们自然就能想到“让爷爷快乐是老鼠一家做蛋糕的理由”。此外, 怎么做蛋糕?几个人做蛋糕?怎么分工?一个人行吗?使孩子明白家事分工合作的意义。那么, 从老鼠一家的温暖中, 孩子们可以联想到生活中家的温暖, 也会思考“我们为爸爸妈妈做什么会让他们很开心?”之类的问题。
反思:跳出图书设问故事以外的问题能帮助幼儿从生活的细节当中去体会细节动作的意义。情感是抽象的东西, 无法用具象的东西表达, 但是, 情感其实是很具体的, 爸爸妈妈生活当中的一些关爱的小细节动作, 只要有心去体味, 温情就在身边发生着, 跳出故事之外思考这些问题能帮助孩子们把将绘本故事中老鼠家人温馨关系串起来, 把家事分工合作的意义融进去, 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困惑四:如何把绘本教学与幼儿科学认知活动有机结合
钱老师上的《好吃的水果》是一本知识类图画书, 其内容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对水果外形的辨识、从种子到果实的植物基本生长知识、水果的生长特点、水果的味道, 还有里和外、大和小、多和少等概念。这么多的知识点, 哪些是孩子们生活中能够轻易获得的?哪些知识点是不容易被孩子记住的呢?老师们认为水果的外形、剖面的认识, 味道的感知在日常的生活体验课就能够解决, 生活体验课更能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获得, 如摸一摸, 尝一尝, 得到的体验会比绘本活动更加真实。水果长在哪里, 怎么长?这些经验是孩子们生活中比较难于获得的, 需要绘本的支持。
反思:那么多的知识点在一堂课里完成, 是不大容易的, 建议对这本书庞大的知识容量进行取与舍。把生活中能够亲历体验的放在科学认知课教, 把生活中难以获得的知识作为绘本课的教学重点。绘本阅读的意义在于培养孩子们喜欢阅读的习惯, 让幼儿知道书本可以让他们获得生活中得不到的知识。那么, 使用这本绘本最好的时机就是当孩子们互相分享收集的水果, 获得水果外形、剖面、种子、味道的真实经验后, 老师再与孩子们一同阅读这本绘本。与幼儿一同梳理旧经验, 在梳理的过程中获得新认知, 即水果外形与“心”的配对, 归纳水果里和外、大和小、多和少等概念;体现绘本浓缩知识和归纳概念的教育功能, 这在科学认知课里是比较难办到的。“水果长在哪里?怎么长?”是孩子们阅读的重点, 阅读这些生活中不能获得的新知识, 让孩子获得启示:书能拓宽视野, 带你到一个崭新的地方, 这个地方有那么多不认识、不熟悉的事物, 书, 能让孩子们认识世界, 图书阅读用途得到了彰显。书里藏着这么多有趣的东西让孩子们惊奇, 孩子往往就会对书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困惑五:如何挖掘文本内涵让幼儿主动学习
李老师上的《国王生病了》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教学策略。先让孩子们不看图书画面, 用耳朵倾听故事的前半部分, 然后让幼儿回答:“国王病好了吗?”孩子们回答:“病好了。”是的, 如果仅凭听觉是不会有国王病没好的想法, 这时, 李老师给出了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答案:“国王的病没好, 大臣们却都病倒了。”
反思:怎么会这样呢?李老师请孩子们猜猜看, 孩子们有了国王把病传染给大臣的猜想, 这时老师为孩子们指出寻找答案的途径——“答案在书里, 请小朋友再听一遍故事, 请注意观察图书画面, 从画面找答案。”答案出乎意料引起认知冲突, 孩子们很想知道答案, 就边听故事边观察画面, 观察有目的性了, 这是李老师的教学智慧, 设置悬念, 引发冲突, 促使主动学习行为发生。老师设疑, 学生解疑, 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主动获得对故事内涵的感悟。
困惑六:如何让幼儿体会散文诗的美
庄老师的《晚上》绘本是一首什么样的散文诗呢?上半部写景, 下半部叙事, 上半部分抒情, 更多的是童趣盎然的拟人与想象;下半部分爸爸妈妈出场, 从抒情转入现实生活。这首诗要让孩子们获得什么呢?可能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什么样的语言才算美?把话表达得完整些, 把话尽量说得长一些就是美的语言。诗歌的意境是美的, 可用音乐渲染, 可借助语调的变化, 还可以通过画家唯美的绘图传递, 还有什么呢?还有诗的温情。只有反复感受美的旋律, 才能深入理解散文诗《晚上》的意蕴。
反思:老师们以为这首诗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所以句子的表述是跳跃式的。其实, 这首诗的内容是完整的, 讲述的是一家人夜晚的生活:从洗澡、吃饭、看电视, 到向爸爸妈妈道晚安、上厕所、上床睡觉, 一天结束了。如果能够借助图片依次摆放, 以图片秩序感给孩子们视觉冲击, 让图片摆放的秩序给了孩子“晚上”的概念。“晚上”时间概念的获得向孩子们预示:你也可以陈述属于自己的晚上的故事, 用刚学到的散文诗句式“晚上是……的时候”叙说自己晚上的故事, 这首诗在告诉孩子们, 仿编就这么简单, 只要把想到的话儿仿造诗中的句式就可以了。由欣赏散文诗到学说散文诗句式, 到仿用散文句式, 到陈述自己晚上的故事, 这个过程其实是散文诗歌欣赏学习的过程, 是孩子们获得美的过程。
专家一致认为,绘本是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形式,它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情景,巧妙地将知识融入到绘本故事中,让孩子在阅读图文并茂的小故事时,发现其中隐藏的各类知识,同时获得思想的启迪,因此老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应该运用科学有效的指导策略,从而发挥绘本的最大价值,促进孩子的发展。而对教师而言,要想实现数学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前提就是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正确的教材观和阅读教学观。下面,将以我执教的《各国的早餐》和王红梅老师执教的《让谁先吃好呢》两堂数学绘本课为依据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激趣贯穿绘本始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始终把激发孩子阅读数学绘本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如王红梅老师在所执教的《让谁先吃好呢》中设计让孩子们观察犀牛的形态:“画面中的犀牛怎么了?”学生回答“生气了。”教师进一步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学生又开始仔细地观察,“它的牙齿都咬的紧紧的。”“你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纷纷开始咬牙切齿甚至捏紧了他们的小拳头,仿佛自己就是那头吃不到桃子生气的犀牛,谁来当故事中的犀牛,把这段话给小朋友们读一下。从观察犀牛的表情、动作及周围事物的变化最好让孩子们来扮演愤怒的犀牛。孩子们沉浸在故事中,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一双双小眼睛完全被故事所吸引着。又如本人所执教的《各国的早餐中》的设计上运用了各国风情的美妙音乐,老师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画,由近及远,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各国的风土人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引导孩子认识分数的时候,我还设计了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一份早餐,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
二、“有效提问”让数学绘本大放异彩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数学绘本中激发孩子们探究的欲望呢?在教学实践过程里,我们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问题,使提问更具有效性。在本次绘本教学研训中,我们也考虑用什么样的新视角,更能上出一堂具有浓郁“绘本味儿”和“数学味儿”的课来。种种思索,我们以问题的指向为切入点,要求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何在?要从目标出发设计问题。要努力使一问一答之间传授应有的知识,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用开放式提问突破重难点。王红梅老师所执教的数学绘本《让谁先吃好呢》教学活动中,重难点是让学生根据动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排序,她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长颈鹿想第一个吃桃子,为什么呢?(从高——矮)犀牛想第一个为什么呢?(从重——轻)每一种小动物都想第一个吃到桃子,它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呢?然后让学生根据每种动物的特征进行探索、思考,想出他们不同的排序方法,通过开放式提问,在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给了孩子更宽的思维空间。
在我所执教的《各国的早餐》教学活动,有这样一个环节,姐姐和弟弟分吃披萨饼,分成了8块一样大的。孩子们找到信息后,老师给学生提了个发散性的问题,问学生:“你觉得小女孩吃了几份?吃了这个披萨饼的几分之几?”从而让孩子对分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乐于主动与绘本的文、图进行对话、互动,并在心中产生对绘本的积极的、能动的反应,显著体现了把握课堂节奏的主人,是我们的学生。学生的速度决定老师的节奏,也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学。我们认为真正的教育过程,是施教者与受教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耐心倾听不仅有助于捕捉教学的契机,更是施教者必备的职业修养,而课堂中如果真做到了倾听学生的声音,重视学生的发言,会让学生备受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数学绘本课的精彩和难以掌握之处,就在于很多现象都不在教师自己的预设和掌控之内,随时随的都有可能“节外生枝”或者偏离轨道。我们努力在“追问”上下功夫,也就是要求我们的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或者学生思考缺少深度、思维单一狭窄的时候,展开穷追不舍的继续发问。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把数学绘本课打造的更有数学味儿来。
三、“寻找契合”使绘本和各学科融合更密切
“会用初步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的意义”是低段学生学科领域的数学教育的内容。在绘本数学教学中,我校始终把这块内容设置在教学目标上,并在活动中实施、体现。绘本活动《让谁先吃好呢》最后一个环节:迁移经验,请孩子说出生活中也可以按照大小、高矮、轻重、长短来排序?有的孩子说:小朋友排队时也可以从矮到高排;月亮的变化有时是从小到大,有时又是从大到小的;举重运动员举重时,成绩相等时,体重轻的得胜。又如我执教的《各国的早餐》有一个片段是“我和爸爸每人吃了一半。老师问学生从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学生说:“吃了一半。”师立刻追问:什么是一半?学生又答分成不同的两部分或一样大的两部分,师随机从中获取信息呈现出平均分,让学生在图和故事中去理解数学元素。
在数学绘本教学时,我们注重了课程整合,把数学教学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艺术兴趣,也陶冶了孩子们的道德情操。如数学绘本《各国的早餐》,孩子通过阅读绘本,让孩子了解各国的国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写进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从各国学习分数知识,既能增长知识,还能开阔眼界,了解各国文化。
总之,绘本阅读的过程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快乐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的过程,更是一种自我提升的过程。作为师长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如何引导孩子去发展,去探索这一过程,经典绘本犹如一粒幸福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定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猜关于小兔子的谜语,引出故事主人公小兔子皮科,把他们带到了故事中,引发了他们往下听的欲望。
2、角色转换,增添乐趣。
出示故事主人公小兔子皮科后,让想当这只小兔子的学生举手,说说自己知道的小兔子,并逐步引导学生在说出小兔子特点的过程中产生角色转换,把孩子们带入小兔子的角色。我指导着画面介绍说它的名字叫小兔子皮科,你的名字叫小兔子××,给几个孩子的名字前加上小兔子,加强了孩子们的角色意识,也给故事增添了乐趣。
3、巧设悬念,引导思考。
在讲述过程中,我并没有把所有的故事直接讲出来,而是巧妙质疑,让“小兔子”们积极思考想办法。如当皮科遇到大象的欺负,假如你是皮科会怎么办?遇到了河马,你又会怎么办?皮科真的会和大象和河马拔河吗?对于某些图片中的文字也设计成不与画面同时出现,而是只出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怎么说;或是看到一个画面,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出现该画面上的文字进行对比。
4、引导观察,训练说话
当课件出示第二幅图时,我问孩子们:“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孩子们齐声回答:“这是一头生气的大象。”“你怎么知道它生气了?”我继续追问。“大象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大象的眉毛竖起来了!”“大象的鼻子卷起来了,好像要抽打小兔子一样。”孩子们争着回答。“你们猜猜大象会对皮科说什么呢?”我又抛出了另一个问题。有的孩子说大象责怪小兔子闯入他的地盘,有的孩子说大象呵斥小兔子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打扰自己的生活……孩子们根据图画进行大胆的想象,用语言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
5、续写故事,发散思维。
故事讲完,我让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继续编写故事。小兔子皮科又蹦到了哪里?遇见了谁?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根据这些提示,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讲的故事真的很精彩。有的同学说皮科在森林里遇到老虎和大熊,还有的同学说遇到了蛇……这时,提醒孩子们如果把自己想到的故事写下来,再配上美丽的图画,那就是自己创作的绘本故事了,鼓励学生多写多画。
5、推荐好书,课外延伸。
再次回到书的封面,读题目,简介作者。这本书是德国著名儿童画家皮特那?布罗斯特创作的,他特别喜欢兔子,在他的笔下兔子特别活泼可爱,深受读者喜欢。他为了编出好听的故事,曾把全世界所有关于兔子的寓言、童话都收集过来。告诉学生今天读的这个故事就是他从非洲一个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请记住这本书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再一次强调以后看书一定要先从封面看起,这里也藏着很多重要的信息!并且向大家推荐了一本有关兔子的书《逃家小兔》,鼓励孩子们回家阅读这本精彩的图画书!
绘本是丰富多彩的,绘本具有无穷的魅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将绘本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将绘本阅读开展的越来越顺利呢?
迈出误区,细细解读教师在教学中会产生误区,将绘本教学等同于故事教学,有的老师在绘本教学中只是出示几张简单的图片,或是纯粹的翻页讲述,这样幼儿只会跟着老师的思路去转,无形中会形成一种对绘本的思维定式,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被限制了,自主性也得到了限制。阅读绘本的主体是幼儿,绘本教学中应以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领为辅,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让幼儿自行寻找阅读的方法。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结合的。一本好的绘本,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大意。此外,一般来说,图画书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版式,封面、扉页、环衬、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文字与图画相互依存,依靠翻页推进情节……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千万不要急着翻看正文,先给孩子看封面、环衬、扉页,让孩子猜想一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孩子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他周围的事物,有时通过让孩子观察环衬,可以从环衬上了解一些信息,如环衬上画有很多的爱心,那么可以猜测到这是讲述一个爱的故事。引导孩子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提升对作品的理解。
不一样的绘本课堂
学校承接绘本课题以后,所有参与研究的老师每学期都要展示一节绘本公开课。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课堂,觉的它图文声并茂,新颖、有趣、视觉冲突感强,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上的严肃、呆板和格式化。绘本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师生面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所有老师都以一样的模式教学绘本,听多了我们又不免要问:绘本教学的育人功能很大,但语文味又有多少?正当我们困惑时,梁秀梅主任的一节绘本课解答了我们心中的疑虑——原来绘本教学是可以姓语,充满语文味的。梁主任执教的是绘本《鸭子骑车记》,在设计思路上完全打破了原来绘本教学的固定模式,将听说读写根植于课堂。
上课伊始,梁主任就让学生听故事,听完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此环节意在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复述能力;接着图文对照读故事,故事读完后有意单独出示了最后一张:昂首挺胸的鸭子。并且将那只鸭子放大很多倍,让学生形容一下这只鸭子。学生在交流中自然揭示了深刻道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疯狂的想法可以成就非凡的人生。这一环节的设计比以往的绘本教学在明理部分上更具穿透力、明确性和深刻性。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更是整堂课的生化之笔:故事读完后,教师出示了鸭子骑拖拉机图。此时老师有意暗示地说:“接下来鸭子还会有什么更疯狂的想法呢?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呢?请写在本子上。”由于时间关系,这一环节并未落实,但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写得更精彩,鸭子的行动一定会更疯狂,因为“疯狂的想法一定会成就非凡的人生”这个看法已经深深地植根与学生的心底。水到渠成的事怎能会不更加精彩呢?
一、使学生会听
绘本,没有成人与孩子共读,就无法生根,也无法形成深刻的印象。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对书面文字理解不够流畅,不能进行自主阅读,所以,绘本阅读的最佳途径是“耳朵+眼睛”,而能让学生最快进入故事角色的,就是耳朵了。这时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尤为重要。怎样在课的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让他们的耳朵被你牢牢吸引过去,这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课一开始,教师出示《鸭子骑车记》,让孩子们翻到扉页,仔细观察。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辆很帅气的自行车,车把上还有丝带呢。
生2:我看到了一只鸭子,它托着腮帮子,好像在想写什么。
师: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只鸭子,只见它一只手托下巴,一只手背在背后,此时此刻,它在想什么呢?
生3:它在想,如果我能骑这辆漂亮的车子,那该多好啊!
生4:它在想,我还不会骑车,我真想学骑自行车。
师:鸭子骑车,这事可不容易,这是为什么呢?
生5:鸭子个子矮,坐不上车。
生6:鸭子走路都走不稳,更不用说骑车了。
师:瞧,鸭子一摇一摆地走到男孩停着的自行车旁,爬上去,骑了起来。
听,可以是没有任何任务性的听,学生们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坐着,静静地聆听教师即将给他们带来的故事及惊喜。听,也可以是有目的性的听,教师在一开始讲故事的时候,设置一个悬念,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投入绘本故事中,在听的过程中专注于这个悬念去寻找答案。听,也可以是分辨性的听,让学生感受教师讲故事时声音的高低、强弱,通过语气的变化来猜测故事中主人翁的形象和心情,把握整个绘本的基调。
二、使学生能说
1. 猜猜故事
罗杰斯说:“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在绘本阅读教学中,“猜”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封面图画、插图等来猜测故事的情节。在指导阅读《鸭子骑车记》时,我重点指导了当鸭子骑过猫身边的片段,让学生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猜猜猫在想些什么,然后再让每一个小组用同样的方式再来猜猜其他小动物的想法。
2. 想象故事
由于绘本的文字比较少,表达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华丽的辞藻和修饰的语言,有的只是直白和简洁的文字,因此有很大的挖掘和想象空间。因此,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给故事补白。《鸭子骑车记》有一幅画面,小动物们在鸭子的带领下在农场骑自行车。教师说:“看,现在它们每个人都有车骑了。它们在谷仓旁的空地上骑来骑去,多开心啊!瞧,母鸡骑过来啦,‘咯咯,我骑的三轮自行车最稳啦!’其他小动物也一定有话要说,你能学着母鸡的样子,用上它们不同的叫声来说一说吗?”学生给出的答案精彩纷呈。
3. 复述故事
绘本故事的内容比较少,结构也非常清晰,而且很多绘本的环节之间的表述非常相似,这就便于学生记忆复述。因此,在学生读完一个绘本故事后,不妨鼓励学生用比较生动活泼的形式、简单的语句来表达自己在读完故事之后的感受。教师也鼓励学生口头自编故事与家人分享,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和概括能力,让他们学会有序地进行表达,这也对学生的言语、记忆、逻辑、想象等方面的能力进行最好的锻炼。
三、使学生悦读
绘本通常比较唯美,版式精致独特,以封面、扉页、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因此在绘本的选择上,我推崇的是真、善、美、趣四位一体的作品。真、善、美主要指内容,趣主要指形式。只有用最有趣的的方式呈现真、善、美的作品,才是最吸引学生的绘本。
《鸭子骑车记》整本书的色彩都非常明丽,整个故事读起来非常开心,画面与内容非常和谐。作者通过这个让人兴奋又愉悦的故事,生动地描绘出鸭子勇于探险的心理特征,让学生读后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书中各种动物的语言和表情都十分传神,和学生一起朗读,会让学生兴致勃勃地融入其中。而绘本大胆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既吸引学生的目光,更深入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萌发大胆尝试的勇气。
四、使学生乐写
创作并不是什么难事,一本优秀的绘本总能激发出学生无限的灵感。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只要教师为他们提供合适的舞台,他们就会带来无限的惊喜。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他们给绘本写一个结尾,也可以模仿绘本自己创作,甚至完成原创的作品。而这里的“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写,而是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采用各种方式把自己的体会、感悟、联想、想象等发表出来,重在引导学生表达对阅读的思考。
读完《鸭子骑车记》,教师出示一幅插图。
师:我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呢,看,这是什么东西?
生:鸭子又看见了一辆比自行车还大得多、高得多的拖拉机。
师:这次,它开着拖拉机来到森林里,它又会遇到谁?又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也来当一回作家好不好?写出或画出你们每个人心里想到的,把大家的作品合在一起,咱们就有属于自己的绘本啦!书名可以是《鸭子开拖拉机记》。当然,除了开拖拉机,还可以是其他交通工具,老师期待着早日看到大家的作品。
关键词:绘本;电子绘本;触摸体验;阅读方式;游戏;交互
儿童绘本是适合2~6岁的儿童阅读,经过设计印刷流程,由图文并茂构成故事情节的主体,具有边看边读,引发想象和思考的特征。近年来随着多点触摸以及网络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版业面临着全新的形势和崭新的局面——传统读物与数字手段的高速融合与发展,衍生出了儿童绘本数字读物类的新品种,具有互动性强、图文声并茂、传播迅速等特征,它们和传统纸质绘本读物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读者提供全面且人性化的服务。
1 电子绘本与传统绘本之设计联系
1.1 图画、版式、色彩的共性
从图画的艺术风格上来说,电子绘本与传统绘本的差别不大,均可使用纸面手绘,数码绘画等方法完成图画创作,产生丰富的视觉艺术风格。如,矢量风格,卡通风格,手绘风格,玩偶风格,拼贴风格,三维风格。从版式安排上来说,电子绘本延续了传统绘本的版面构成原则,利用图像,文字,色彩,结构等元素,对页面进行安排,图画与文字相互呼应,相互解释。从画面色彩上来说,儿童偏爱鲜艳,明快的色彩,并且喜欢描绘美好事物的图形。大面积的色彩,明亮舒适,高对比度的颜色都比较容易获得儿童的好感。传统绘本与电子绘本均比较适合活泼鲜艳、明快简洁的色调,从而引导儿童的阅读情绪。
1.2 不可缺少的画面留白
留白,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画面需要留白,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法,书籍的设计更需要留白,留出让读者想象的空间,思考的余地。儿童绘本中不论是电子互动领域或传统模式领域均多用留白,画面中的疏松与密集形成对比,给视觉以停顿和休息。图形,颜色,内容形成了画面的聚集装饰;留白,文字排版,纯色则形成了画面的疏松透气,两者共同作用,相互融合。
1.3 相似的阅读翻页过程
绘本的故事情节发展由多张图画构成,每一页画面都好似一帧电影镜头,在图画的逐张品味过程中完成故事的阅读。纸质绘本通过手翻页连接前后镜头讲述故事,电子绘本可通过互动操作模拟翻页效果来串联不同场景及其画面体现故事情节。
2 电子绘本与传统绘本之体验区别
2.1 阅读方式的区别
绘本图文结合,文字内容简短清晰,但图画内容的理解却存在着开放性。纸质绘本的主要阅读方式是成人读儿童看,儿童的阅读实质就是边听边看,成人的讲述嵌入了自己的思维,限制了儿童的想象过程和阅读速度,造成了绘本的不完全阅读。数字绘本的阅读方式找到了开放阅读的途径——儿童的自主操作自主阅读。阅读的主要方式是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构建故事情节,并自主性的控制阅读速度并产生多次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预留了足够的时间让儿童做出反应,从而保护了孩子的思考过程。
2.2 感官互动参与的区别
(1)看的区别。传统绘本的阅读观看形式比较单一,以看被动的插画和文字为主,而电子绘本的互动综合设计,集看插画,看动画,看视频等多种视觉符号为一体,动静结合。综合的视觉体验符合儿童好奇心理,较之传统的单一看图方式更容易被喜欢和接受。有研究表明,这种阅读观看方式,更好地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能让其在阅读时专注投入,对于培养主动学习及创意想象有着巨大的作用。
(2)听的区别。传统绘本的阅读过程中听的感官体验主要来自于成人的引导式阅读。而电子绘本的声音元素却非常丰富,一方面来自于常见的模拟翻书声体验,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多种多样的交互式声音体验,诸如,故事旁白、背景音乐、动画音效、按钮音效等等。音画同步是电子绘本在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方面的一大特点。旁白声可以引导阅读,背景音乐可以烘托场景气氛,按钮操控音可以响应操作。
(3)触的区别。传统绘本一般是依靠读者与印刷材料的翻动接触形成阅读,没有更多的互动动作。而电子绘本的阅读则是依靠点击,拖拽,放大缩小,滑动,来控制阅读进程的。需要儿童进行主动思考来选择操作行为和判断操作方式。良好的互动设计是电子界面,人机工学,符号学等理论的综合应用,先进的触屏感应系统,使得读者不再只是被动的故事接受者,而是可以设计角色,通过手指的触摸控制角色的动作,还能利用重力感应和音频感应系统,以更加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参与故事的发展。
2.3 游戏体验的区别
相对于传统被动式的阅读方式,电子绘本更适合儿童这一特殊阅读群体对于参与性、趣味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要求。基于游戲体验的电子绘本设计,不但具有感官、行为、心理上的综合,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很多电子绘本在故事中设置一些恰当的互动游戏,通过合理利用技术手段加入如拼图、涂抹、重力感应、选择等游戏形式,能够让儿童在读懂绘本的同时,积极地参与到绘本的“游戏”或“场景”之中去,让每次阅读都有孩子自己的“印记”;儿童通过参与游戏和模拟角色得到快乐的体验,有效地激发起探索欲和创造欲,与作者一起在绘本故事中遨游。
3 结语
掌上媒体设备的出现让互动媒体的携带性大大提高,数字技术的潜能为电子绘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绘本的载体再不是单一的纸张材料,而是数字化的,动态的。儿童绘本的传统媒介和互动电子媒介都需要利于儿童身心成长的优秀故事创作和富有新意的画面效果,儿童的阅读收获仍是设计工作的重点,也是出版物的核心内容。同时也要研究归纳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行为、习惯、喜好、心理等规律,将传统绘本与电子绘本的优势结合,进行优势互补。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基于传统儿童绘本资源的数字电子读物的开发变得十分必要,使绘本的阅读内容生动有趣,阅读过程更具交互性、沉浸感,能在优质的传统绘本出版内容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韩静华,马丽莉.儿童数字读物的界面设计风格探析[J].包装工程,2014,35(20):83-86.
[2]朱琪颖.基于体验的儿童动态绘本设计研究[J].艺术百家,2012,128(5):251-252.
[3]李洺霞,韩静华.传统科普读物数字化衍生产品开发的探索与思考[J].研究与教育,2015(12):107-112.
[4]康康.基于掌媒儿童绘本的五感体验研究[J].艺术百家,2014,139(4):256-257.
《艾玛与风》是一个中班的绘本故事,起初翻看这个绘本时,发现除了颜色鲜艳以外,没有什么值得与幼儿共同分享的地方,但是经过参考阅读指导,再加上反复斟酌研讨,感觉《艾玛与风》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艾玛与风》绘本教学反思。于是我决定确定活动方案和幼儿共同分享。
中班幼儿求知欲、好奇心都非常强,对故事里的一些画面情节特别感兴趣,我就从引导孩子观察画面,大胆想象入手,逐步导入故事情节,孩子们观察得都非常仔细,教学反思《《艾玛与风》绘本教学反思》。在重点讨论环节,我采用了“问题式”的引导,迁移孩子生活经验;增添了幼儿讨论的环节,让幼儿和同伴共同商量解决问题,共同体验绘本故事的快乐。倾听孩子发表的意见,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达到了主动学习的教学效果。
整个活动中,我还缺乏对故事主题思想的挖掘,尤其是在活动的结束部分,对于“什么是快乐?想把快乐送给谁?”这个问题,针对幼儿的讨论回答,我没有进行及时小结与梳理,以至于孩子还是停留在问题表面。“对于为什么要把快乐送给别人?”缺乏进一步的提升,这也恰恰是这个绘本故事需要传递给孩子最主要的信息。
活动目标:
1. 阅读绘本,在猜猜说说演演中理解故事情节,知道生气是正常的情绪体验。
2. 积极交流排解生气的方式,尝试用有节奏的语言进行表述。
3. 乐意保持自己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绘本ppt、节奏卡
活动过程:
1. 认识主人公,了解他生气的原因。
ppt1:瞧: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他的名字叫霍斯,你觉得他的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请幼儿做生气的动作,教师随机提问:你噘着个小嘴巴,让我猜猜肯定是爸爸妈妈批评你的时候你会这样?你呢?为什么气的两手叉腰啊?„„)
t:好的,孩子们快消消气,请坐,我们来看看霍斯今天为什么生那么大的气啊?
ppt展示令霍斯生气的事情,请幼儿选择讲述。
t:霍斯遇上了哪些令人生气的事情啊?
a被老师批评
b有些害羞的小秘密被人宣扬了
c被人踩疼了脚(身体受到伤害)
d不是爸爸妈妈来接,而是阿姨来接而且阿姨开车还横冲直撞
2. 体验生气,了解生气的害处
ppt:是呀,发生了这么多不快乐的事情,霍斯很生气,他回家的时候狠狠地踩了一朵花,妈妈跟他打招呼他也不理不睬,妈妈要抱住他,他竟然咚地一声躺在了地上。
t:人经常生气好不好啊?为什么?
t:小结: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但经常生气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所以我们生气的时候应该想办法让自己消消气。
t:你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帮霍斯消消气呢?
3. 交流排解生气的方法,尝试有节奏地表述
(1)有节奏地讲述绘本中的生气汤
t:你们的方法都不错,可是霍斯的妈妈还有一个奇怪的妙招呢,瞧,她拿着勺、找来锅,放上水,她要干什么呀?
t:她呀要请霍斯和她一起来煮汤,我们看看她在这汤里放上了些什么。
教师有节奏地示范讲述:霍斯今天很生气,妈妈和他来煮汤。ppt:大声叫,啊啊啊;做鬼脸,呃呃呃
t:霍斯和他妈妈在这锅汤里放上了些什么啊?(请幼儿用有节奏的语言讲述,教师出示相应的节奏卡)
>>
t:还放上了哪些生气的料啊?请你仔细看看,然后试试有节奏地说一说。(ppt展示,请幼儿用节奏语说说,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展示节奏卡)
t:看,汤里放上了„„(教师手指节奏卡,幼儿说)我们也一起来帮霍斯煮煮汤吧!(请幼儿和老师一起有节奏地说一说)
t:看,煮了这么多的东西,霍斯的心情好点了吗?(ppt眉毛变一变)
(2)合作表现更多生气汤
t:看来霍斯还没有完全消气,怎么办?我们再来帮帮他怎么样?你觉得这汤里还可以放上些什么?请你们4人一组商量一下在这个锅子里还可以放上什么。注意要有节奏地说,大方地演。
幼儿4人一组进行创编。
t:请坐,哪组先来?教师根据幼儿的创编进行简笔画记录。
t:好了,我们看看这锅里现在放上了哪些东西啊?(教师随即指,幼儿根据图谱说)
t:加上了这么多东西,太重太沉了,所以我要拿一把勺子“搅一搅、搅搅搅”。
t:这下,霍斯还会生气吗?我们来试试(一起从头到尾地进行表述)
ppt:瞧,霍斯怎么了?他妈妈呢?霍斯问妈妈:妈妈,我们煮的是什么汤?你们说我们刚才给霍斯煮的是什么汤啊?(生气汤)
(3)大家一起煮生气汤
t:煮了这么一大锅的生气汤霍斯总算消气了,妈妈也笑了,那我们也都有生气的时候,想想也来煮一大锅的生气汤呢?
t:立正,让我们围成一个大圆圈做一个大锅子,然后像开火车一样有节奏地在这个锅里放一种生气汤的料,煮成一锅超级大的生气汤好吗?你可以自己创编,也可以用霍斯生气汤里的东西哦,准备,开始!
t:太棒了,煮了这么一锅汤你们快乐吗?祝愿我们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们永远不生气,一直快乐和幸福,让我们一起随着快乐的音乐跳起来吧!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故事中主人公霍斯生气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为线索,了解霍斯生气的原因和表现,借助妈妈煮汤的方式帮助霍斯消除生气所产生的消极情绪。“生气汤”活动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真实体验,体察幼儿的内心感受。在活动中,教师通过让幼儿体验生气、帮助霍斯消除生气等环节让幼儿感受到生气是正常的情绪体验,并运用不同的宣泄方式进行消气。活动中最大的创新是能把音乐中的节奏融合其中,让幼儿拥有节奏的语言把各种宣泄的方式表现出来,从示范—看图总结—小组创编—个体创编,难度层层递进,颇受孩子的欢迎。整个活动孩子积极投入,在轻轻松松中学会了让自己消气的方法。如果能有合适的音乐配合幼儿的节奏语言,那相信活动会更加的热闹
与精彩。
在接下来的一次杭州培训中,我特地跑去杭州较大的一家书店,随机地挑了几百元的绘本书,就算是送给儿子的礼物。绘本,价格不菲,但,就这么几张简简单单的图画夹杂着很少的文字,何以能让孩子读得有滋有味呢?当时的我对此百思不解。
然而,在我把第一本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郑重地递给儿子,和他一起翻开这本书时,我发现首先吸引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儿子。我,一个语文教师,只是尽可能有感情地读出配图文字,以为这就是读绘本。没想到,我的儿子表现出的是异常的兴奋,他觉得自己就是那小兔子,学着小兔子的动作,似乎一定要超过妈妈对他的爱。我万万没想到,原来书可以这样读!我竟然可以边读边和儿子比“爱”,在不断地想办法做出动作时,甚至在学完小兔子能想到的爱的方式之后,儿子竟想出了书中没有的方式……
原来,“亲子共读”是如此的快乐,原来,“绘本”的奥妙就在其中。偶尔,儿子还会用他自己的方式对我说:“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爱你有这么多。”他搂抱着我的腰,因为我不能扭动了,他觉得这就是很爱我;他紧紧搂着脖子,可以说是使劲地,让我有点压不过气来;还用小嘴拼命地亲我,因为他觉得这就是很爱我……
有一次,儿子竟然在他犯错而我没有责备他时,用怪怪的语气问我:“妈妈,你怎么不骂我了?”搞得我哭笑不得,“是不是我听话了,你就不骂我了,我知道妈妈永远都爱我。”也许,这又是另一本绘本《我永远爱你》影响孩子的吧!
绘本,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感染了我和儿子,也无声无息地影响了儿子的成长。所以我也一直想把绘本带给我的学生,让他们也能享受这份快乐,从那以后,我总有理由舍出时间跟我的学生一起共读绘本。
让我和我的几个同事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本本绘本带给学生的远远不止我们所预想的。一本《爱心树》,读着读着,学生的想象竟像满天的烟花四处散开,好美好精彩;读着读着,学生竟真情地融入那小男孩与大树间的真爱之中,我可以感受到学生那满脸灿烂的笑容是真切的;读着读着,一个又一个的学生竟会非常生气,甚至愤怒地指责小男孩,“没良心、狠心、忘恩负义……”这些字眼竟然从他们的嘴中脱口而出。这时,我不得不相信,绘本是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快乐,更智慧的。
一本《逃家小兔》、一本《我的幸运一天》……于是我的学生总期待着我能跟他们共读绘本,于是我们的学生发生了从未有过的改变——他们会说了,他们会想了,他们会问了,他们变得更大胆了,也许,他们觉得这样的课堂才是自由的课堂吧!
编辑 董慧红
在婴幼儿不同年龄阶段, 为婴幼儿选择不同材质的绘本很重要。现在市面上的绘本材质主要有:布、硬卡纸及普通材质。例如刚出生的时候, 绘本阅读主要以视觉训练为主, 可以选择挂在墙上纸质绘本或围在床边的布质绘本 (一般妈妈称之为床围, 即增强了安全性, 又让宝宝的床上小空间充满温馨) 。随着宝宝慢慢长大, 倒了6-8个月左右, 这时宝宝在生理上表现为, 长乳牙了, 喜欢用手抓握东西放在嘴里探索, 这时改为宝宝选择一些容易清洗、安全耐用的布书, 方便婴幼儿抓握和啃咬。1-2岁宝宝, 在父母的引导下, 慢慢的学会了翻书, 妈妈为宝宝提供的绘本, 以硬页书为主, 方便宝宝的反复翻阅。这个时段的绘本已经很丰富, 很多绘本都是硬页的立体书。我家宝宝那时候最喜欢阅读的就是日本绘本作家佐佐木洋子的《噼里啪啦》系列。2-3岁的宝宝, 如果早期引导的好, 这时的宝宝已经有了很好的阅读习惯, 知道书是不能撕和咬的, 应该爱惜, 妈妈可以为宝宝选择普通材质的书。现在网上有很多的电子绘本, 也可以为各位妈妈和老师使用, 不过, 我认为在家庭阅读中还是以书本的方式, 更为方便和温馨, 不管身处什么地方, 都可以抱着宝宝一起阅读。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中, 老师可以选择电子绘本, 可选性大, 又更为方便快捷、节约成本。
2 绘本的内容要符合0-3岁婴幼儿的发展
在婴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 要为婴幼儿选择符合他们的需要的绘本。
2.1 0-1岁———初降人世阶段
刚出生的宝宝, 色觉发展尚未成熟, 我们选择的绘本要色彩鲜明或者黑白对比的设计。《宝宝视觉启智挂图》就是一套不错的绘本。让宝宝反复观看这些色彩鲜艳、形状复杂的抽象图形, 是非常有效的视觉训练, 同时, 也有助于在宝宝的大脑里建立复杂且资质优秀的视觉神经回路。在阅读时, 我会把挂图用夹子挂在线上, 抱着宝宝在这边走动一会, 让宝宝随意的看看, 不引起宝宝的视觉疲劳。6个月以后宝宝认知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这时妈妈在选择绘本时, 可以选择形象突出, 色彩鲜艳, 画面单一的绘本, 和宝宝一起阅读指认, 丰富宝宝的感性经验。我家宝宝在这个时期, 我会抱着宝宝一起看只有单个图形的关于交通工具、水果、动物等的小布书。宝宝只是在拿着小布书玩, 他玩到哪边, 我在旁边轻声的讲, 这是什么, 什么颜色的等等。过一段时间后, 我会在宝宝拿着小布书的时候, 问汽车嘟嘟在哪里啊, 引导宝宝指出来。
2.2 1-2岁———牙牙学语阶段
又如在1-2岁时, 这个年龄段正是开始呀呀学语, 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儿歌、童谣、简单的一句话一幅图的图画书, 内容为指物、认物、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的书应该是比较能引起孩子兴趣的。我家宝宝特别喜欢翻阅《噼里啪啦》这套书, 这套书的选题特别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以《我要拉》为例, 作者这样来告诉孩子:胖河马、小猪、小老鼠正在玩嘟嘟叭叭的游戏, 突然, 胖河马说, 我要拉, 这下产生了连锁反应, 小猪、小老鼠也说“我要拉”。大家飞快地跑到了厕所, 有大、中、小三个厕所, 胖河马说快拉出来了, 可是即使再急, 也要先脱短裤呀, 三个小动物匆忙脱下了短裤, 坐到了各自的马桶上, “咕咚咕咚”三个宝宝用劲拉, 拉出来了, 拉完, 要擦屁股, 一定要擦干净。接下来还要用水冲, 最后还要洗手。我儿子每翻阅一页, 就会更图中的小动物做相同的动作。特别是冲便便和洗手, 他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重复。这些都是他的生活经验在阅读中得到了共鸣, 这样的绘本孩子很容易接受并且喜欢上。
2.3 2-3岁阶段
这个时期的婴幼儿好奇心强, 自我意识开始提高, 喜欢模仿别人。这个时期, 父母可选择的范围比较大, 可以根据自己宝宝的个体情况选择不同侧重点的绘本, 有爱的熏陶, 习惯的养成, 丰富想象力的绘本等。我给宝宝选择绘本时, 都特别注意宝宝是否会真的乐意阅读。不管给宝宝阅读什么样的绘本, 首先得尊重他的兴趣。我家宝宝那时最喜欢, 看的时间最长的是《谁藏起来了》, 每一次看, 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另外一本绘本是《抱抱》, 宝宝看了以后, 在开心不开心时, 都会躲到我怀里, 妈妈抱抱, 特别享受在我怀里的感觉。
3 绘本要重视绘画的艺术品质
高品质的图画, 才能培养孩子好的想像力。孩子并不是生来就有想像力的, 想像力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像力就越丰富。培养孩子高品质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陶冶孩子的情操, 也是绘本应有的功能。美国绘本作家卡尔的作品《好饿的毛毛虫》的成功, 不仅体现在内容, 更是在绘画上胜一筹, 整本绘本就是一幅幅色彩明亮的油画, 赏心悦目。当然, 绘本里的图画不是独立的绘画艺术, 它的作用是要在孩子心中创造一个立体的故事世界, 在注重艺术性的同时, 更重视绘画表达故事的功能。优秀的绘本能让孩子得到不同方面的满足, 获得更多的认知, 让生活充满了色彩, 让生活无限可能。它给予了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生动奇妙的画面正符合了每个年龄段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 绘本阅读的世界应该是有趣的、快乐的, 又充满了神奇和感动。好的绘本犹如一缕阳光, 照亮了每个孩子的心灵, 让孩子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摘要:在中国, 绘本与图画书常常被混用, 绘本用于较为严格意义的图画故事书, 而图画书的界定有时相当宽泛, 甚至包括非虚构的知识类图画书、玩具书、歌谣等。绘本不等于“有画的书”, 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 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 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一些相当著名的绘本甚至只有图, 而完全没有文字。不过也有许多绘本是在图、文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的关系, 相互衬托, 营造出整个绘本的感觉出来。绘本给我的感觉就是“美”, 哪怕是简单的线条, 简洁的文字, 我觉得它就是一个美的体现。所以, 就绘本的形式而言, 绘本必须是贴近儿童的世界, 以儿童的身心发展为中心, 绘画和文字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审美观。如何选择适合婴幼儿年龄特征的绘本呢?笔者将以一个三岁宝宝的妈妈及幼儿园老师的双重身份, 从自身总结的经验出发, 谈谈如何为0-3岁的婴幼儿选择绘本。
【绘本反思】推荐阅读:
绘本我爸爸反思06-14
我爸爸绘本教学反思06-02
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课后反思11-09
幼儿园绘本教案及反思07-08
教学反思:初三体育老师教学反思11-18
[教学反思]《有趣的游戏》教学片段及反思11-26
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校长01-03
语文教学反思,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5-27
反思我的新课堂--地理教学反思07-06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音乐游戏课后的反思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