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共15篇)
孩子的情绪需要父母注意他们的身体语言,如脸部表情和姿势。别忘了,孩子也会观察父母的身体语言。因此,父母可以一种轻松但专注的态度和语气,不带质问的反应,如说:“你今天看起来有点累?”然后,等待孩子的反应。
与孩子商讨解决之道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不是问题,偏差的行为才是问题,这是帮助孩子成长和进步的关键。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举例而言,父母可以如此说:“你很生气小杰拿了你的东西,如果是我也会生气,但你打他是不对的。让我们想想有没有其他解决的方法?”
察觉孩子的情绪
孩子如同成人一样,他们的情绪背后有其原因,不管他们是否清楚原因何在。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不明来由的生气或沮丧时,不妨停下脚步来了解他们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且运用一些方法来引导孩子安全地表达各种情绪。
帮助孩子以言语表明情绪
当父母看到孩子流泪,可用同理心来反应:“你觉得很伤心,是不是?”这不仅让孩子了解,而且学到描述情绪的字眼。研究显示,一个人如能以适当的言语形容情绪,可以帮助自己在神经系统上得到宽心或镇静的.效果。当然,不是父母告诉孩子该如何表达情绪,它只是单纯地协助孩子发展表达情绪的语汇。孩子也如同成人一样,他们同时亦会有两种以上的混合情绪,因此父母可以让孩子了解这是正常的,如说:“我知道你对参加少年棒球队选拔有点兴奋,也有点害怕。”
体察情绪是与孩子亲近和教导孩子的机会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心”
1. 感受“爱”的存在
当一个呱呱坠地的小生命来到人世间, 预示着家庭教育就开始了,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 是幼儿“爱心”教育的摇篮。所以,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在爱孩子的同时, 要让孩子也学会爱, 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存在, 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 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段选择《故事》、《儿歌》等读物, 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爱心”的培养教育, 让孩子懂得爸爸、妈妈爱你, 你也要爱爸爸、妈妈。孩子上幼儿园后, 一天中在幼儿园的时间较长, 和老师接触比较多, 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 让孩子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爱”。如:早晨幼儿入园时在门口热情地和孩子打招呼、摸摸头、拉拉手, 欢迎他们的到来;小班的孩子可以抱一抱;孩子如厕后帮助整理一下衣裤;作业间歇时, 跟孩子多说话;午睡时, 轻轻地为孩子盖好被子;起床后, 帮孩子们穿穿鞋;帮女孩梳梳小辫儿;特别是对带药的孩子, 在他们服药时说些鼓励的话, 药片尽可能处理得小点、碎点;离园时, 和孩子说再见等, 让孩子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爱。
2. 引导孩子学着付出“爱”
当孩子感受到爱后, 就要引导他们学会付出爱。爱是一种高级的情感, 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引导。无论是孩子的家长, 还是教师都要善于做有心人,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活动, 抓住教育契机, 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如看到有的幼儿扶起跌倒的小朋友, 帮别人卷衣袖、提裤子、系鞋带等, 看到后都应当及时给予表扬, 并教育其他小朋友向他学习, 看到别人有困难, 主动帮助。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爱心培养
爱心的培养和其他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样, 都要寓于一日生活之中。在教知识、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 使幼儿在得到美和情的熏陶的同时, 逐步净化心灵。
1. 充分利用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
幼儿教材中有一些关于“爱心”行为的教材, 对此可充分利用。如:中班的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三只蝴蝶》, 该活动目标为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本次活动让幼儿知道了解朋友与朋友之间的爱, 请小朋友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是怎样关心朋友的, 教育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故事内容上, 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 学会关心别人和感激关心过自己的朋友。
2. 在游戏活动中体验“爱心”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是教育的重要手段, 运用幼儿游戏自主自愿的特点, 将“爱心”教育贯穿于游戏中, 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 在娱乐中愉快地体验“爱心”行为。例如:《娃娃家》的游戏中, 角色互换, 让幼儿在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爸爸的角色, 感受照顾别人多么不容易。
3. 利用大自然发展幼儿的“爱心”情感
幼儿天性喜爱大自然, 大自然给了孩子们真、善、美的感受, 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美的感受, 获得许许多多的欢乐。
春天, 可以带孩子们来到郊外, 看看花, 看看草, 在感受阵阵春意的温馨的同时, 让孩子们知道小花、小草也是有生命的。秋天, 可以带孩子们来到田野, 闻着瓜果成熟的香味, 体验“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冬天, 一场大雪之后, 孩子们带上小铲子来到户外, 为小草拨开盖在上面的积雪。尽管这种爱的情感是初级的, 但是它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逐步迁移, 升华为对家乡、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
三、创设“爱”的环境, 营造“爱”的氛围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 得到怎样的印象。”因此, 可以在环境创设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以爱为主题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 多让幼儿注意关心小动物和花花草草, 可以通过一些好的《动画片》、《故事》、《情景表演》等, 向幼儿进行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的教育, 让幼儿感受小动物、花花草草的可爱之处, 体验付出爱心的喜悦。教师用亲切的口吻, 温柔的动作感染幼儿, 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老师的爱, 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心。将教师的这些行为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让孩子在付出的同时, 感受到小植物、小动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呃印象。”因此, 我们要做时刻充满爱的老师, 时刻关注、爱护孩子, 营造爱的氛围, 让爱始终盈满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常用喜爱的目光去注视孩子, 经常与孩子拉拉手, 摸摸他们的头, 使他们在一种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 将每周固定的一天定位分享日, 让孩子把家里自己喜欢的玩具带来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久而久之, 孩子在享受别人的爱的同时也慢慢学会主动给予别人爱。
四、家庭中“爱”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行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 家长在注重榜样力量的同时, 还应该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 如:三八节懂得为妈妈送上自己的小礼物等来表达自己的爱心, 重阳节为爷爷、奶奶做一件事等。这些活动既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 又可以让他们体验到爱心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因此, 家长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 更要以身作则, 起示范作用, 更好地营造爱的氛围, 感染孩子。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 对孩子说话要温和体贴, 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 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成人的浓浓的爱;成人之间要注意使用爱的语言, 比如“你辛苦了, 先歇一会儿”、“别急, 我来帮助你”、“谢谢你为我做了这么多的事”等;在长辈面前, 多表达一份尊敬和关心, 比如给老人泡杯茶、让个座、梳梳头、洗洗脚、说句体贴的话, 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残疾人搀扶一下等。成人之间的体贴尊重和相互关爱恰恰是孩子爱心萌发的关键。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爱心”行为的电视节目, 让幼儿观看, 讲述有“爱
WENJIAOZILIAO
心”行为的故事给幼儿听等, 以激发幼儿的“爱心”行为。
五、家园一致, 共同进行“爱”的教育
教育纲要提出:家园密切的合作, 步调一致的教育,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爱的教育”的盲区, 比如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自己的孩子帮别人、爱他人, 就是教自己孩子“学傻”, 他们担心如此“爱的教育”会使日后走上社会后“吃亏”。许多孩子的父母还会通过自身的行动, 向孩子进行一些错误甚至恶劣的示范。
爱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 让孩子在被人爱中感受温暖、快乐, 并由此学会爱别人, 帮助别人, 形成健康的人格。父母生病了, 让孩子来照料;父母上班累了, 让孩子多做一些家务;公交车上让孩子给老人让座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 在外面玩耍的时候照顾比自己小的伙伴等, 借助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 反复加深孩子的印象, 使孩子明白帮助别人, 能给被帮助者和自己都带来快乐。道德根植于生活, 把德育大课堂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 带领幼儿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德育, 体验爱带来的幸福感。
幼儿园、家庭应携起手来, 让孩子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 懂得如何付出爱, 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及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理解、尊重他人;主动示爱;爱护公物;爱护动植物;爱护自己的物品, 使其成为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的人。
一棵小树要想长成参天大树, 离不开阳光和雨露, 离不开土壤和养料, 如果你想孩子具备爱心, 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孩子心中的爱, 离不开家长、老师的熏陶和教育。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 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培养, 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 应具体、直观、形式多样, 为幼儿创造奉献爱心的机会, 让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 懂得这种爱的珍贵, 学会关心人、爱他人, 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份爱的情感, 让爱在孩子心田发芽。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 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幼儿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 对爱的感受最自然、最丰富。我们要通过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为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摘要: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很多, 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很多孩子无意地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 只知获取不懂得付出, “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所以, 家庭、教育机构应该携起手来, 让孩子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 懂得自己应该如何付出“爱”, 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 并且学会关心、理解、尊重、帮助他人;知道要爱护公物, 爱护动植物, 爱护自己的物品, 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
关键词:“爱心”,日常生活,教育教学活动,家园一致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情商(EQ)是Eqemotion Quotient的简称,是测定和描述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量化指标,指一个人运用理智控制情感和操纵行为的能力。情商是一种洞察人生价值、揭示人生目标的悟性,是一种克服内心矛盾冲突、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理素质。
专家提醒:孩子情商培养的关键期是3-12岁。
每个人的EQ都不是与生俱来就是完美、成熟的。EQ是可经后天的有意培养和训练来完善的,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即高EQ是可以培养的。
长期以来,人们把成功和智力因素的关系绝对化了,使得对孩子进行的整个教育都是针对智力的教育。然而我们在无数成功者的案例中发现,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非智力因素的特征,如清醒的自我认识、稳定的情绪和不屈不挠的勇气等,这些共同的素质就是情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的80%在于情商,智商只占20%。
因此,情商的早期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而最佳的培养时机是从学前到小学阶段。
案例
培养孩子情商当个“小老师”
儿子读小学一年级。记得刚开学那会儿,他特别兴奋,整天叽里呱啦跟我说学校里的事情:“小学的课桌椅是一排排的,不像幼儿园里围成一圈儿;我们发了新书,还有作业本;我今天交了几个好朋友,丁宏伟胖胖的,很结实,王梦瑶长得很漂亮,是个女孩子;我们班有两个老师……”可是,没过几天,他就蔫了:“还是幼儿园好,不用那么早上学,没有作业,天天做游戏……”老师也跟我反映,说他上课不专心,老走神。看样子,儿子还没有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必须让他尽快适应小学生的角色转换!
孩子的天性都喜欢“玩”,那我不妨就从“玩”入手吧。
那天,我故意在儿子面前一脸神往地说:“妈妈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真想跟你一起去上学哟!”儿子果然“入套”了,认真地跟我说:“不行呀,妈妈这么大了,我们学校肯定不收的。”我失望地叹气:“我也知道不可能的……”我偷眼瞅儿子,他一副为难的表情。
呵呵,情绪酝酿得差不多了!我忽然高兴地一拍手掌:“要不,宝贝,你来当我的老师。我就在家里上学吧!”儿子诧异地问:“我怎么当老师呀?”我说:“你放学后把你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教给我,不就行了?”儿子想了想,答应了:“那好吧,我给妈妈当老师。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啊!”“一定一定,我保证好好学。”我立刻回答。
从那以后,儿子正儿八经地当起了我的小老师。每天,吃过晚饭,儿子抓紧时间做完作业之后,就让我坐在他边上,打开他的课本,认真地指着课文,要我跟着他一起读“上、中、下……”为了配合小老师的“工作”,我“努力”认真地学习,当我学得好的时候,小老师会奖励给我“小红花”,偶尔我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我会接受小老师的严肃批评,在他“耐心”地多次教我之后,我“终于”改正了错误。小老师还要求我买来作业本,他会给我布置作业。我就跟他比赛谁的字写得好,儿子每次赢得比赛都很开心,偶尔输了也不气馁。
渐渐地,儿子终于适应了他的小学生活,专心上课,自觉学习,因为他还要教我这个“学生”。
前几天,期末考试结束了,儿子拿了个很棒的成绩,我知道,我这个“学生”没白当。
“冷静说话”培养孩子情商
你的孩子聪明又用功,但大考经常发挥失常;你的孩子一直品学兼优,可一与别人交谈就面红耳赤……许多家长培养孩子时,往往容易重智商轻情商。心理学近年来的研究指出,在预测一个人未来的幸福感、快乐度以及工作成就上,孩子情商能力远比智商能力有效得多。
那么,怎么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呢?方法很多,但家长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做起,也就是“冷静说话”。
第一,不打骂孩子。一位父亲曾这样诉苦:“我不管怎么打、骂,孩子还是那么暴躁、无礼,我该怎么办啊?”其实有其父必有其子,在打骂中成长的孩子容易情绪不稳定、自卑,很多时候还充满敌意。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他们从小就见证父母亲“挫折——攻击”的情绪反应模式,当然就有样学样,受挫时心中的愤怒就用攻击的方式来做处理。
第二,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用平和的语气和孩子说话。示范给孩子看,面临压力的时候,可以波澜不惊。当孩子没考好,家长就如临大敌:“这下完了,孩子考砸了……”此时,孩子对事情的诠释,常会被父母亲的情绪反应所影响:“考得这么差,就要世界末日了。”所以,父母最好心平气和跟孩子说:“考试就是对自己学习的检查,对自己汇报就可以了。”
专家
分析:
孩子的高情商如何培养?
第一,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一个孩子放学回来告诉你:“今天在学校有同学打我!”他父亲很有技巧地回答:“还好吗?有同学打你,所以你很委屈?”这个回答不但帮助孩子辨认自己的情绪状态,还带来两个天大的好处。首先,孩子可以从中明了,接下来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那个“对方”。即如何调试情绪,做出合适反应。其次,孩子可以从中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这次挨打,心里难受,以后就知道了,若去打别人,别人也就会有这样的感受。
第二,帮助孩子发展负面情绪的管理技巧。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嗜好,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例如带孩子一起体育锻炼,画画、唱歌等。心理学上的研究显示,做运动是极佳的疏压方法之一,持续做有氧运动20分钟以上,会促进大脑中脑内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
第三,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石。自信的孩子,在面对别人的恶意攻击时能沉稳以对,并拥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压能力,在人际关系上也会得心应手。
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对其自信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若平时只是批评而极少给予表扬,父母亲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孩子心目中不佳的自我形象。所以建议父母亲可以坐下来,写下孩子值得欣赏的优点。而在这想特别提醒家长的是,这些优点不该是孩子和别人比较的成果,而是孩子他本身所具有的特质。
比如,“很有爱心,对小动物很好;很有礼貌,会主动和朋友打招呼”等等这些人格特质,而并非“每次都名列前茅”等建立在比较之上的结果。如果要称赞孩子的学习表现,“学习很认真、负责,会自我督促念书”就会是更好的理由。多鼓励和肯定孩子,让他对自己有着合适的自信,会让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第四,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孩子来说,父母可以给他们的最佳的礼物就是:一份无可救药的乐观心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这孩子这辈子不会离幸福太远。
乐观孩子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懂得对事情做正面的思考。
有一个孩子,有次老师当众批评他的历史成绩。大多数孩子都会因此而觉得有失颜面而耿耿于怀。然而他做了心态上的调整,笑着跟妈妈说:“幸好老师批评的是我最烂的一门科目,如果我最好的一门科目还被他批评,那我不就更惨了。”有这样的正面思维能力,就是乐观特质的精彩展现。因为他知道怎么在任何环境中看到事情的优点面,从而避免了负面情绪的不当干扰,而找到激励自己的动力。
为了帮助孩子学会看到事情的优点面,父母亲应常常用正向发问的方式启发孩子的思考,比如“今天认识的这个新同学,你觉得他有什么优点?”
而在碰到挫折时,例如孩子上台演出不理想,爸妈不该说:“你今天怎么回事,表现得一塌糊涂。”而该用:“这次可能让你自己失望了,那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部分呢?”如此一来,孩子就有能力去思索正面的答案,例如“比起上次还是略有进步”,或者是“学到了重要的经验,下次上台该做更充分的准备。”
正向思维能力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只要平时多花点心思,父母亲就能帮助孩子培养出乐观的正向思考习惯。
第五,培养孩子的人际互动能力。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应该要多安排些机会,欢迎孩子的玩伴来到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以及共同度过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如生日等)。重视情商的父母亲在孩子参加这些团体活动时,关注的焦点不会是孩子与他人的比较结果,例如“我的孩子个头比别人高多少?”,或者念着“我的孩子学习比别人快还是慢?”父母亲该观察的是,孩子在和别人的互动当中,他是主动和他人说话?还是害羞不开口?当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他是什么反应?而万一与他人发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应的?为了防止自己又落入“与他人较量”的惯性思维中,家长们不妨准备个小的笔记本,提醒自己观察的重点,并做记录。
此外,也应鼓励孩子学会分享,别忘了鼓励孩子主动向他人提供协助,这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特质。父母亲该多鼓励孩子观察别人的需求,而主动提供帮助。不妨常问孩子:“你有注意到有谁特别需要帮忙吗?”“你觉得你能够做些什么去帮助别人吗?”而在孩子提供他人协助时,例如帮家人提东西,则该立刻给予及时的表扬,如此一来,孩子就能够培养出团队意识及协作能力。日后无论对工作还是生活,皆会大有助益。
编后语
14、15岁之前,是情商能力培养及形成的重要时期。家长若能积极地进行情商教育,从而培养出孩子良好的情商能力,就能让其心理免疫力大大增强,得以应付学习和生活中的低潮与挑战,让孩子有能力去经营一个成功与快乐并存的美好人生!
不要对孩子“控制”过严,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如,2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午餐吃什么,3岁的孩子允许选择上街时穿什么衣服,4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假日去什么地方玩,5岁的孩子允许告诉买什么玩具,6岁的孩子则允许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只有从小就享有选择“民主”的孩子,才会感到快乐自立。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而孤独痛苦。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应多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的同龄朋友。
教会孩子与他人融洽相处。与他人融洽相处有助于培养快乐的性格,因为与他人融洽相处者心中较为光明。父母可以带领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与不同的人融洽相处。此外,父母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热情待客、真诚待人,给孩子树立起好榜样。
生活不宜过分优裕。物质生活的奢华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的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真正原因。相反,那些过着普通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他们就会玩得十分快活。
让孩子爱好广泛。开朗乐观的孩子心中的快乐源自各个方面,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他就很难保持长久快乐,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如果当晚没有合适的电视节目看。他就会郁郁寡欢。有个孩子是个书迷,但如果他还能热衷体育活动、或饲养小动物,或参加演剧,那么他的生活将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由此他也必然更为快乐。
引导孩子摆脱困境。即使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但他们大多能很快从失意中重新奋起,并把一时的沮丧丢在脑后。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乃至逆境的能力。要是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那么可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随遇而安,或在困境中寻找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拥有自信十分重要。一个自卑的孩子往往不可能开朗乐观--这就从反面证实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智力或能力都有限,因而充满自卑的孩子,父母务必多多发现其长处,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父母和亲友的肯定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故 事:
小亮5岁,无论在幼儿园还是邻里间,大家都夸他是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在家里,大人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让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表现得十分听话;和小朋友一起玩时,小亮也总是按别人的意愿做事,顺从别人的领导,很少有自己的想法。
不过最近,小亮爸妈从幼儿园了解到小亮有个缺点:当老师教了一种解题的方法时,他就不再尝试其他的方法。这让小亮爸妈非常担心。
分 析:
诚然,孩子听话、乖巧可以省却父母许多力气,而且不用操心他在外面和小朋友闹矛盾。但如果孩子表现得过于顺从,凡事没有主见,总是模仿别人,就不是一种好现象了,这对孩子今后个性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孩子缺乏主见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孩子喜欢模仿,容易盲从。第二,家长、教师本来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再加上有些家长习惯于替孩子设想一切,所以容易造成孩子唯命是从,不敢干甚至不敢想违背家长或教师意愿的事情。第三,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和孩子之间缺乏沟通,不理解孩子,往往造成孩子的畏惧心理,不敢说、不敢做想做的`事情。
策 略:
●让孩子作主
“小事”由孩子自己安排,如过生日请哪些小朋友,到商店买什么样的衣服,选择什么玩具等。 “大事”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如房间的布置,可以和孩子一起筹划设计方案,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可行,则尽量采纳其建议。
●教会孩子说“不”
要使孩子有主见,必须破除孩子对权威的迷信。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说不”游戏,家长有意出错,让孩子挑出错误的地方。比如,家长说:“桌子、椅子、床头柜、毛巾被都是可以用的东西,都是家具。”孩子说:“不对,毛巾被是可以用的东西,但不是家具。”告诉孩子,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有可能出错。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盲从别人,模仿别人了。
●和孩子一起做家庭智力游戏
家长可以找出一个主题或者难题,让孩子想出多种方法解答。如小猴不小心掉进猎人为抓大灰狼而设的陷阱里了,它该怎么办呀?人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口渴?引发孩子进行发散
首先,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和突破;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教学就僵化就滞了。试想,倘若施教者观念陈旧、意识陈旧、意思狭隘、方法保守、手段落后,那又怎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其次,应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并为其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
1、要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孩子犯错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幼儿好奇心很强,能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并会自作主张地去解决某些问题,结果常常做错事。这时,教师和父母应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幼儿的问题,决不能采取冷淡的态度。对幼儿的错误,要积极分析原因,在给孩子耐心讲明道理的同时,对孩子的这种探索精神应加以肯定和鼓励。
2、要鼓励幼儿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向于未来活动的。一个人只有敢于幻想,才能超越,才能创新,才能摆脱平庸。人类就是因为有了幻想,才有了向前走的动力,世间无数发明创造,都是有了人们所谓痴人说梦般的幻想才成为现实。懒于幻想的人必定是目光短浅、缺乏创造精神的人。因此,教师和父母要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3、要多给幼儿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启发、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操作以及和他人的交往获得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孩子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甚至独立做到“一题多解”。
4、要确认识“听话”与“好孩子”之间的关系。社会对人的肯定的评价经过长期的熏陶,“听话”已经成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可以说,大部分老师和父母都喜欢听话的孩子,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而这个标准又大多是以他们自己的理念和非判断为中心划定的圆。可事实上,在这个圆中活动的不少孩子,恰恰缺乏独立和创新的特征。他们的头脑成为施教者思想的跑马场,他们的行为以施教者制定的标准为依据。这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教师和父母应树立代化的教育思想观念,把幼儿视为有平等人格的个体来进行教育,砸掉“框框”,为孩子提供创造的机会和空间。
一、给予温情的关怀
留守学生由于远离父母, 加之现在独生子女较多, 因此在处理人情世故方面比较欠缺。如果在上小学时, 还可能有爷爷奶奶的照顾, 现在进入初中以后, 远离了原来的家庭, 缺少了较多的和亲人当面沟通的机会, 容易变得孤独、孤僻。如果此时教育不及时, 准确地说, 就是没有给予及时的安慰, 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温馨, 那么教育的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
二、搭建广阔的空间
1.用活动充实课余生活
本校作为全县音乐、美术、体育教研基地, 专任教师都是从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和乡村骨干教师当中选拔而来的, 自身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 大多数学生对这些教师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非常希望跟随这些教师学习一技之长, 因为亲其师, 所以信其道, 和教师的关系一般都和谐融洽。学校通过组织汇报演出活动, 积极搭建留守学生增强自信、展示自我的舞台, 让他们在集体的活动中感受成功和快乐, 消除孤寂和苦闷。平时, 教师经常用赏识的目光看待留守学生, 活动结束后, 教师用激励的话语诱导他们, 留守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他们总是对自己充满信心, 因为他们知道, 在他们的背后, 有可爱的教师做他们坚强的后盾。
2.用媒体填补管理空档
部分留守学生周六、周日不能回家, 学校在公寓楼专门设置了数个电视放映室———作为“留守之家”, 分级放映, 由专门的生活教师负责播放重大时事新闻、文艺类、科技类电视节目以及经典名著电视剧。放映周六下午按时进行, 解决了这些学生周六周日无事到大街上闲逛甚至上网的问题, 让学生坐得住、看得好、有事干、有收获。
3.用兴趣培养高尚情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给留守学生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康庄大道, 学校通过这些优秀的音乐、体育、美术专业教师组建专门的兴趣小组。作为一门校本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选择报名, 但必须拿到相应的学分, 否则会影响到升学报考志愿。教师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分层编班, 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在专门的场所辅导面授。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所有学生都顺利拿到了相应的学分, 有部分学生还参加市级统一艺术等级测试, 拿到了艺术等级证书。这样做, 既充实了留守学生平时的生活, 又陶冶了情操, 培养了自信心。
三、教育留守学生与家长定期沟通
留守学生与家长的定期沟通很重要。利用 “校讯通”, 保障留守学生每周与家长的沟通时间。有调查显示, 50%的留守学生认为父母“不太了解自己”, 69% 的留守学生认为与家长沟通存在障碍。留守学生与父母间存在“双方以自我为中心严重, 缺少沟通艺术, 且沟通时间少, 渠道单一, 单纯关注学习, 忽略全面发展”等问题。教师要教育留守学生留心自己的父母, 学习去关心体贴自己的父母, 让留守学生知道感恩。
据研究表明, 青春期是情商培养的关键时期。处于青春期的留守学生, 初步有了独立的想法、观点, 朦胧当中对世界有了属于自己的看法, 希望活出一个完美特别的自己, 可能会躁动、不安, 不像幼儿期那样听话了。在这个易产生叛逆心理的时期, 更要特别加强心理疏导。也许在留守学生眼中, 父母是那样的无能、懦弱甚至不堪, 作为教师, 此时需要和他们多沟通, 多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 父母曾经也和你们一样年轻过, 他们也有过属于自己的梦想, 他们没有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但他们身上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志向, 有为了家庭和孩子无怨无悔奉献的情怀。作为父母, 劳累时、疲惫时、失意时最好的礼物就是孩子的进步, 就是来自孩子的安慰。因此, 要教育留守学生向家长定期汇报自己的进步收获, 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喜悦。
每个孩子都需要爱的抚慰, 留守学生更是需要。作为普通学生中的一部分, 他们更需要阳光的照耀, 而学校、教师的关心就是太阳的光芒。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学校、教师的温暖, 让健康、幸福、快乐伴随他们成长, 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要:情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部分留守学生由于远离父母, 家庭教育缺失, 感受不到家庭温暖, 容易滋生种种负面情绪, 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主要谈谈寄宿制初级中学教师如何培养留守学生的情商。
在孩子4岁多的时候,我就一直找机会让孩子自己拿些零钱去商店买东西,这个过程让孩子接触了物品买卖沟通的最直接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沟通交往能力,也让他了解到了这种商品交换模式。自从有了独自买东西的体验后,孩子有一阶段就经常喜欢和我玩开商店卖东西的游戏。如果有几次成功的购物体验,孩子懂得找零钱之后,可以渐渐地适当增加给他的零花钱的面值。
让孩子从小养成储蓄的习惯
2012年,随着动画片《飓风战魂》的热播,孩子们掀起了一股陀螺热。一个好几十块的陀螺,我家孩子就买了好几个了。有一天孩子又说要去买玩具,我让他带上自己存的钱去买,孩子拿出存的14元钱,到玩具店挑了半天都没挑到合适的玩具,因为他想要的都比14元要贵很多,我详细地告诉他,想要自己喜欢的玩具,他还要再想办法再存多少钱。买不到想要的玩具,孩子“委屈”地哭了。不过既然决定了,我还是“铁了心”没帮他买,后来在路上,孩子说,要不去“新华都”门口买个气球吧。一个3元钱的玩具大气球,孩子挑了一个自己喜欢的,自己付了钱,卖气球的阿姨表扬了他,他开心极了。
不妨给孩子开一个儿童帐户
如果孩子的压岁钱与零用钱数额较大,可以考虑给孩子开一个儿童帐户。当然,在给孩子开儿童帐户之前,家长自己取钱或者存钱的时候不妨带上孩子去几回,让他知道钱可以存到卡里,需要用的时候还可以取出来。这样一来,等孩子在家里存的钱达到一定的数目时,就可以带孩子到银行,开一个儿童帐户。让孩子了解如何存取,什么是利息等,让他亲身感受到获利的成果,孩子会很乐意这样做,会想办法节省每一分钱的。
让孩子体会到父母赚钱的辛苦
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努力工作,生活上尽量做到节俭,并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的工作情况,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带孩子到自己的工作环境参观一下。当孩子买玩具的欲望已经超出了一个合理范围的时候,父母不妨在孩子面前也“哭哭穷”。刚放寒假的时候,我跟孩子“哭”过穷,意外的是,过年时,孩子在红包一个接一个“大丰收”的时候,一点都不小气。考虑到孩子还小,他往年的红包我一般都要偷偷帮他拿起来,今年因为考虑开始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不想把孩子的红包默默地收上来。没想到,孩子倒是很主动地把他的红包一个一个拿给我。
此外,要注意的是,孩子的理财教育重在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而不光是给孩子灌输知识。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了解到钱是一个人为他人服务、付出劳动的回报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也可以让孩子了解到金钱的来之不易。
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人与人之间的情商没有明显的先天差别,情商的高低更多是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
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由此可见,情商对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情商是可以通过全面系统的课程培养提高并且改变的。学龄前期形成的情感物质,对孩童以后的表现,无论是学业成绩或人际关系,均有相当程度的影响。注重学龄前孩子的情商教育,是相当必要的。
1、有助于孩子妥善管理情绪:使孩子更能忍受挫折,更值得经解愤怒,较少与人发生口角,打架或破坏课堂秩序。较能适当表达愤怒而不必诉诸打斗,较少被休学或退学,较少表现出攻击性或自暴自弃的行为。
2、有助于孩子认识自身情绪:使孩子更能观次与认识自己的情绪,更能了解各种感受的前因后果,能认知感觉与行为的差距。
3、使孩子认识他人情绪:较能从别人的观点看事情,较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较懂得倾听。
4、有助于孩子自我激励:对自我、学校及家庭较具正面观感,较善于缓解压力,较少感到孤独自卑或焦虑,善于将情绪导向正途,更负责、更能专注眼前的工作,较能克制冲动。
5、使孩子能够进行人际关系管理:对人际关系的分析与了解能力增强,更懂得解决与协商纷争,较懂得解决人际冲突。沟通时更清晰,有技巧、较外向,较有人缘。与同学关系改善,朋友较常邀约,较能体贴关心别人。较合群,更懂得合作、分享与互助。与人交往时更懂得互重,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学业成绩与在校表现的改善。
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
情商高的孩子能强而有力地处理好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在人际交往方面往往得心应手,情商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重大。为了提高孩子的情商,家长要学会情商教育的方法,适时正确地给孩子进行情商教育,提高孩子的情商。
1、帮助孩子表达情感。
帮助孩子了解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也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是因为不懂得如何控制情感才表现为愤怒。
2、要经常表达爱意。
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在玩耍、吃饭和交谈当中经常表达出爱意,可以培养孩子的健康情绪。
3、教会孩子自主决定。
独立是情商中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让他们从小学会自己拿主意,才能培养出独立的性格。
4、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石。自信的孩子,在面对别人的恶意攻击时能沉稳以对,并拥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压能力,在人际关系上也会得心应手。多鼓励和肯定孩子,让他对自己有着合适的自信,会让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5、承认他们取得的成绩。
对孩子的智力永远要予以肯定,避免贬低他们的作为,否则会让孩子对失败失去接受能力。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和克服负面情绪。
6、肯定孩子的情绪。
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愤怒,而不是告诫他们不要生气”。此外,询问他们生气的原因,对帮助他们控制情绪也很重要。切记不要在孩子愤怒时试图压抑他们的情绪。
7、不过分溺爱。
避免说“这事你干不了,我来替你吧”这样的话,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失去对自身的安全感。
8、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态度。
乐观孩子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懂得对事情做正面的思考。只要孩子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那家长就大可放心,这孩子这辈子不会离幸福太远。
9、家长要作孩子的表率
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很强,家长在孩子心中就是崇拜的对象,孩子每天用最细致的目光观察着家长的一举一动,默默地模仿和学习着。在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学会了您那一套。所以,家长必须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
10、培养孩子的人际互动能力。
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爸妈应该多安排机会,欢迎孩子的玩伴来到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这时爸妈可以观察孩子在和别人的互动当中,他是主动和他人说话?还是害羞不开口?当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他是什么反应?而万一与他人发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应的?多观察多记录,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人交往。此外,也要鼓励孩子学会分享。
11、以积极肯定为主的正面教育
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应多作积极的肯定,从正面引导孩子向目标发展。孩子受到激励和赞扬后,上进心就会得到强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实际,对孩子越信任,与孩子的感情越融洽,便更能激发孩子的进取精神。对孩子的优点要及时表扬,用适当的奖励,肢体举动来表达赞扬和愿望。没玩没了的数落只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自暴自弃。
12、坚持一贯的家教作风
家长给孩子提供的爱不能是溺爱、偏爱,而应该是理智的爱,有原则的爱。要让孩子从小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允许做;什么不许做。对孩子的要求要始终坚持如一。如果只对孩子提出要求,而不督促孩子,时紧时松,朝令夕改,这样就难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也会对家长的要求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家长从而失去威信。只有坚持始终如一的严格习惯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
情商高的表现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情商高的话会有什么表现,从而判断孩子的情商情况,并据此决定是否需要给孩子进行情商教育。情商高的孩子自制力、自信心、好奇心、同情心强,性格乐观开朗,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1、自信心强
自信心是任何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情商的重要内容。自信是不论在什么时候,目标为何,都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能力和决心去达成。
2、自制力强
情商高的孩子,会表现在自制力方面。自制力就是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有时是善于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有时是善于抑制自己不当行为的发生。
3、人际关系良好
能与别人友好相处,在与其他孩子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如关心、喜悦、爱护等)占主导地位,而消极的态度和体验(如厌恶、破坏等)很少。
4、好奇心强
好奇心是对许多事物都感兴趣,想弄个明白。
5、具有良好的情绪
情商高的孩子活泼开朗,对人热情、诚恳,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许多研究与事实也表明,良好的情绪是影响人生成就的一大原因。
6、同情心强
同情心是指能与别人在情感上发生共鸣。这是培养孩子爱人、爱物的基矗
情商低的表现
孩子情商低的话,会经常抱怨自己的不满,但不会为改变不满而做出积极的思考;情商低的孩子只要有不顺心意的事就容易闹脾气,比较任性。家长若发现孩子有情商低的表现,要及时给孩子做情商教育。
1、“顺毛驴”的孩子。
“顺毛驴”的孩子,好好说怎么做都行,逆着他,就怎么都不行,这其实也是情商低的一种表现。
不根据事实和利益进行判断,而一味的“顺毛驴”,就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为人所用,会容易因小失大。
2、经常会抱怨的孩子。
抱怨不仅徒劳无益,还分散人们对应该关注的事情的注意力和精力。抱怨是一种消极心态的象征,不去深入地观察现实,不去为改变现实做积极的思考,而是一味地怨天尤人。爸妈平时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并且从孩子第一次学会抱怨的时候就要制止他,并且引导他向乐观的方面思考。
3、任性的孩子。
教育笔记-从小培养孩子合作
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孩子年幼,但合作的重要程序却丝毫不减,无论是拥有现时的快乐童年,还是顺利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都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必要的行为经验。然而,当今孩子的合作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由于独生子女家长过度呵护与溺爱,在幼儿园里很多孩子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通常表现出不会与人合作,缺乏分享精神等。针对这些情况,老师在幼儿园里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培养孩子的合作。
一、教会孩子合作的方法
有了合作的意识,也需要懂得合作的.技巧方法才能懂得合作。因此,老师在为孩子预设合作时教会合作的方法,如:在学习活动中给孩子提供合作机会,看图书时先从两个人看一本书开始,由浅入深逐步三个人一起看书来完成合作。在运动时,组织孩子玩两个人的游戏炒黄豆、猜拳游戏等,知道这些游戏都需要两人一起玩、一起合作下才能进行。在游戏中是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充分挖掘游戏自身热闹的优势因素,多途径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孩子在这些与人合作的活动中,不断与人商量讨论,合作能力大大加强。孩子有了合作的方法才能在合作中学习到技巧,在合作中获得成功。
二、让孩子感受合作的快乐
孩子做出合作行为时,他们自己并不会明显的感觉到,因此要让孩子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如:“玩具总动员”主题中有一个活动“我喜欢的玩具”,让孩子在操作探索中玩具的不同玩法,玩具是靠惯性、发条、电能等使其动起来。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和同伴合作分享玩具。在交换合作玩中会用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你的玩具和我换一换玩好吗?”“我们一起玩吧。”“你愿意和我一块儿玩吗?”孩子间的合作使他们能玩到更多的玩具,在玩玩具中充分体验到了快乐。看到孩子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共享,我们老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感受到这是合作带来的快乐,老师肯定的语言,能使孩子受到极大的鼓励,在情绪上产生快感,心理上得到满足。愿意更多的自觉做出合作行为,体验到与人合作中带来的快乐。
随着天气变冷,孩子们穿的衣服越来越多,每次睡觉前,孩子们都得非常卖力地脱外套和毛衣,个别孩子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对老师说:“老师帮我脱一下!”能力强的孩子会互相合作,老师要及时地抓住每一个细节,加以肯定和鼓励,使更多的孩子,我帮你拉毛衣的袖子,你帮我拉后面的拉链。慢慢地,孩子们养成了较好的合作、互助的习惯,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也增强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应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抓住教育的契机,从细小的事情做起,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更快地养成好习惯。
发现身边有很多家长,常为了孩子的学习更好,而让孩子转学。当然,我并不是认为转学不好,相反,我的儿子也因为爸爸工作的关系,经常和我们转换城市、转换国家求学。但是在帮孩子转学的时候,不应仅仅考虑孩子在成绩上、学习上会有多少进步为先,还要先考虑到孩子对学习环境是不是有排斥感,只有孩子心里有了安全感,才能尽快地适应环境、学得快学得好。
事实上,一味地从小开始教导知识性的东西,很容易让孩子在重复的记诵背诵当中,渐渐失去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在欧美许多国家不是这样做,而是用更有启发性的方式,保留孩子对于学习事物的好奇心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密不可分的,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会有更好的创造力。而在未来,创造力更是孩子成功与进步的重要能力。
我们可以从很简单的说故事开始做起。
4到6岁这个年纪的孩子,喜欢听故事,不管什么样的故事,我们都可以试图把它变得精彩,让孩子发挥想象力,用听觉去启发孩子脑力的激荡,保存孩子的想象力。学龄前孩子的世界里,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学习而慢慢淡化,所以父母亲不要急着用我们已知的知识去遏止孩子的想象力。
比如说,有些孩子画出来的图画,和别人不一样,也许画出来的头发颜色是彩色的。不要刻意地去纠正图画中孩子所绘的头发应该是什么颜色,而可以试着让孩子说说,为什么他的头发是这样?先听听孩子的解释,也不要先入为主地担心孩子对于颜色认知是否有问题,先以鼓励的方式增加孩子的信心,然后从旁再仔细观察。
还有,在国外的幼儿园,无论作品好坏,所有的作品都会挂在教室的墙上,老师家长都不去评断孩子作品的好坏,只保存着孩子幼儿时期个人的创造力,也让孩子对自己的创作有信心,让想象力更容易发挥出来。
为什么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相当重要呢?
以圣诞老人送礼物这件事而言,相对来说,较多的亚洲孩子,很早就知道圣诞老人不是真有其人,而是父母亲趁他们睡着的时候,偷偷将礼物放在他们的床头。
我记得在欧洲生活时,有一年,我们在圣诞节前,全家一起出门旅行,为了不让当时6岁的小K发现,礼物是我们摆进去的,出门时我还假装忘了东西上楼去拿,趁此时赶紧把早就准备好的圣诞礼物放进他的房间。这样一来,大家“一起”旅行回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同时”发现圣诞老公公来过了。
一直到10岁,小K都还相信圣诞老公公的存在。这在欧洲是很普遍的现象。
并不是欺骗孩子,也不是孩子呆,而是成人们尽力保存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后来我发现,小K现在在写作上的发挥和计算机游戏设计上,常受到老师的称赞,这和我从他小时候就一直尽力培养保存小K的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写作、设计游戏、欣赏文学作品、创造科学机器等等,这许多事,其实都很需要发挥想象力的),但这也经过相当漫长时间的培养与等待,才慢慢地看见了结果。如果孩子失去想象力,生活就会变得单调,学习也就更为乏味了。
在中国的教育当中,自古以来,“服从”和“听话”,是看孩子是不是好孩子的定义和标准之一,而正是因为服从,大大地减低了孩子的创造力。
沈老师育儿经
所以我常说,教育孩子不要急,德国教育中值得学习的一点就是他们并不急着很快看见孩子的“成果”,而是把孩子当成种子,全面而扎实地悉心培养孩子的“基本功”,然后静待将来开花结果。
根据一些小小的调查,发现孩子与父母亲的冲突,以及青少年时期会显现出的逆反行为,跟小时候父母亲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有着极大的关联。所以孩子想象力的开发与保存,在未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因为还保存着想象力和热情,孩子对于未来知识的学习,会更努力。
培养想象力是更重要的事
成绩好的同学,从小就被师长父母“重点”栽培的好学生,长大后并不一定是最有成就的,反而是一些小时候被视为放牛的孩子,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道路。
举个例子,前些年过世的“台湾广告教父”孙大伟,在求学时期曾被老师评语:“该生素质太差!”但是后来却在需要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广告界,闯出一片天地。
孙大伟的父亲出生于东北,1949年带着全家到台湾,落脚屏东。
孙大伟出生于屏东眷村,是家中第八个儿子。中学时随家人迁移到宜兰居住,因成绩不佳,中学曾经留级,大学联考还二度落榜、重考。服完兵役之后,重考并毕业于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
而“该生素质太差!”,是孙大伟在高中读书时,导师给他的评语。为了这句话,他悬梁刺股,焚膏继晷,最后考上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用行动来证明昔日导师看走了眼。
说到想象力,我就想到电影《太极Ⅱ》里女主角陈玉娘的哥哥陈栽秧,因为不爱练武,醉心于做些机器的研究和发明,而远走他乡。从传统的角度来说,片中父亲坚守传统、重视传承并没有错,但也因为如此而断送了孩子的想象力与优点,如果这个孩子屈服在父亲的权威之下,那么可以说他的这一生都不快乐。
所以快乐学习才能展现创意。在西方教育当中,十分落实寓教于乐,认为在有趣的环境下学习,更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也就是说,要注重孩子学习是否愉快。愉快的学习才有效果,愉快的学习才能发挥更多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学习中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比如说学习语言,尤其是幼儿时期的学习,都从说故事开始,让孩子引起兴趣,甚至在说故事的时候,先不把结果说出来,让孩子自己猜猜故事的结局,这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形形色色的“结局”,有时候会比故事中真正的结局更为出人意料,这就是让孩子有机会发挥想象力。与此同时,让孩子参与编故事,也让孩子同时运用了语言、词汇,训练了语言能力,也培养了孩子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这些不是只有知识的早教可以学习与培养起来的能力。
沈老师育儿经
所以在幼儿时期,培养想象力是更重要的事,更可以为将来的良性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在学龄前与孩子相处以及教导他们的时候,需尽量保持童心,如此能对孩子的想象力发挥更多的启发作用。
现代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一种语言教学, 它的重点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也就是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进, 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情商” (emotional quotient简写成EQ) 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是指一种为人的涵养, 一种做人处事的态度, 一种人格特征, 它包括除智力与能力之外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交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 如:与智力因素有关的情感因素、意志因素、兴趣因素、性格因素等多种非智力因素。现代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学习成功与否, 20%取决于智商 (intelligent quotient, 缩写为IQ) , 而80%取决于情商 (emotion quotient, 缩写为EQ)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指出:“情商”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是一种发掘潜能、运用情感能力来影响生活的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性品质要素。按照戈尔曼的说法, 情商的培养应成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教师本身应认识到情商的意义, 有意识地加强自己教学活动中情商色彩。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 学生需要反复背记大量的单词、短语、句子、语法规则并需要不断地战胜遗忘;需要大量的练习来辨析词汇、语法乃至中西文化的差异、理解文章、写出规范的书面表达。这个过程对多数学生来说是很艰难的。因此, 情商培养已成为摆在普通中学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只有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并且以极大的热情和坚强的意志投入学习, 提高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情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融洽师生关系是教学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以外, 还有情感的交流。只有做到师生情感交融, 教师才能充分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公平待人, 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耐心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喜欢教师, 自然就喜欢上这门课, 所谓”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同时, 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 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 消除紧张情绪。富有感染力、催人上进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 提高课堂的实效。教师应在课后与学生多交流, 增进相互的了解和信任, 及时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障碍, 形成有助于英语学习的心理状态。
2.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学关键
教育家布卢姆认为:“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 应比那些缺乏情感、乐趣或兴趣的学生, 或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大量研究发现, 乐观向上和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语言学习活动, 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品质、坚实的自信心、大胆的实践精神, 有助于学习内容的吸收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有助于克服语言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相反, 当学生出现烦躁、紧张、胆怯、厌倦、过度焦虚、缺乏学习动机等消极情绪时, 人脑的语言学习机制就会对语言材料进行过滤, 则会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学生消极情绪越重, 情感过滤的量就越大, 语言的输入效率就越低, 学习的效果就越差。在教学实践中, 大量的案例证明语言学习较差的学生大多并非智力水平低, 而是缺少动力、信心、兴趣, 或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致。
3.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教学保障
在教学中, 刚开始许多学生由于好奇对英语产生兴趣, 但是第二语言的习得毕竟是一个长期而困难的过程。随着日复一日单词的枯燥记忆, 语法的日趋繁杂难懂, 学生可能慢慢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英语学习无疑是一种长期而复杂的认知活动, 极易使人产生焦虑情绪,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不同程度或形式的焦虑对学习效果也产生不同影响。Krashen指出, 课堂上英语学习的焦虑感, 如怕出错, 怕丢面子, 怕老师批评等, 常常导致学习的失败。因此, 教师要不断研究教材和教法, 更新教学理念, 了解学生的需求, 用新颖独到的课堂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情商教育
1.言传身教, 做个高情商的教师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人们常说:“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用真诚帮助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用期待的目光鞭策学生积极进取;用高度热情和微笑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用高度平等的信任去引导每一个学生, 建立起他们坚定的自信;用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对待每一堂课, 维持学生长久不衰的兴趣;用真诚乐观的态度直面挫折, 开发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教师要在课堂上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利用课外时间走近、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心态, 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他们对教学的看法、要求, 及时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在英语教学中, 学生往往因为基础不太好, 学习的内容太多、太难而丧失信心和兴趣。这时教师更应循循善诱, 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 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困难和挫折的意志。教师的个人魅力和课堂艺术对学生必然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充分挖掘英语学科蕴含的情商因素
英语是一门人文学科, 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情绪体验, 培养学生的情商。从教学活动和教材本身来看, 学生在学习中均可以产生道德情感、社会情感和审美情感。高中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好的范文, 例如:“Madam Curie”, “Sharing”等。这些范文对学生的道德、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有很强的启迪, 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明白做人的道理, 领悟生命的意义。老师结合文章内容, 创设情境, 通过心理换位、诵读、表演、集体讨论等活动, 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明理”“悟道”“激情”“导行”, 让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最终达到“文道合一”的境界。这其中, 我们要特别重视审美情感的生成, 挖掘教材内在美的东西, 校正学生不良的情感, 培养和发展良好的道德情感与积极的情感感受, 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不论是文章本身的内容和形式的美, 还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美好情感和道德的升华, 都对学生情绪的调节及思维加工十分有益, 它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等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可激发和促进心智的良性循环发展。
3.重视兴趣的培养
在平时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特别要精心设计好一节课的开头, 做到一上课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就能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从而增强学习效果。上课时老师的讲解会给学生留下一些印象, 但这种印象不会持续很久, 容易遗忘, 只有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留下长久甚至终身不忘的印象。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应仔细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及时帮助这些学生找回学习的乐趣, 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良好的情感智力最能调动各种尚待挖掘的潜在智能, 使教学任务得以圆满完成。因此, 在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经典歌曲, 时事新闻, 校园热点都可以引进英语课堂。另外, 利用多媒体教学也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之一, 借助多媒体, 教师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 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获取更多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事实证明, 学生通过多媒体学到的东西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在他们记忆中留存的时间更长。心理学研究认为, 对过去经历过而且获得成功的事情容易发生兴趣, 因为某种事物如获成功, 容易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的极力感, 因而过去成功的积极体验, 会使人对这事物更关心, 并乐于再次尝试成功。英语教学中, 还可以通过设计梯度练习或问题,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另一方面, 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让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有助于激活和强化学习动机。
4.培养合作意识
语言的功能之一是沟通思想感情, 促进人际交往。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是情商发展的集中体现, 实质就是解读他人情绪的艺术。因此, 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往, 正确运用情感态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积极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正处在竞争与合作的时代, 必须培养与人相容、合作共处的意识。只有这样, 心情才舒畅, 心里才坦然, 才会具有关心他人、理解他人、与他人团结合作的高尚道德和健全人格, 才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情感, 提高自己的情商, 成功的机会才更大。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活动都可以被利用起来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
四、结束语
我们应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 要想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 就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商培养。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中, 我们应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快乐地学习和健康地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教学的主渠道, 大力加强情商的教育和训练,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填补情感和社会技能的不足, 更能使学生勇敢地面对现代社会的压力, 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竞争、敢于挑战、勇于开拓, 将他们培养成为新一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摘要:情商是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情商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全新课题。学生的情商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了情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并论述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情商教育, 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商,情商教育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情感的内涵及其与英语课程的关系.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3, (10) .
[2]孟春国.英语课程改革中情感教学的实施.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4, (7) .
[3]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4]朱纯编.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怎样培养孩子情商
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异、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他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成就。情商应从小培养。
培养忍耐力。有这样一个实验,选一些智商超常的幼儿,给他们一块糖,说:现在吃就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跟踪调查的结果是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怎样培养忍耐力呢?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到几分钟。对每次都把零花钱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了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很快就会成功的。
培养适应能力。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长大后就易敏感、退缩。孩子离开母体后需要适应新环境,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开始孩子对外界刺激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将来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动了。
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动获得的,老被喂饭的孩子自己不会吃东西。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玩一下遥控器,拉开关时,家长不要制止他,应引导他:“你看,妈妈怎么开电视的。”不要老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这个不能动!”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如果真是不该让孩子玩的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成绩低就一蹶不振,做游戏死不认输,甚至乱发脾气;手工做得不好,就把作品往地上一扔,鼓着嘴生气……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敏感脆弱,把胜负看得很重,常常会因为一点小挫折或大发脾气,或逃避退缩,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挫伤。
人们常说:“没有什么教育比逆境来得更实在”。一个能取得大成就的人必定经历过大的挫折。所以,逆商,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时的反应能力要从小培养。1~6岁是培养逆商的关键期,父母应有意识地帮孩子培养“输得起”的精神,尤其下面四大原则要记牢。
原则一:相信孩子
心理学家发现,你认定会发生的事情,总会再三发生,因为你相信,它才会发生。比如初学走路的孩子,如果家长成天担心他会摔倒,就会在言行举止中无意识地 给孩子灌输“可能跌倒”的信息,那么孩子就可能总会跌倒的。如果家长换一种思路,给孩子灌输“妈妈相信你不会跌倒”的信息,孩子往往能顺利学会走路。再进 一步说,家长不可能为孩子撑一辈子“保护伞”,所以要给予充分的信任,让他们自己学会坚强。孩子跌倒了不要赶紧去抱起来,或许孩子原本没那么委屈,可家长 一抱反而让他变委屈。家长要鼓励孩子站起来继续走,让孩子的潜意识知道,自己跌倒就要自己爬起来,生活中很多事情要自己处理,而不是退缩。
原则二:延迟满足
孩子有“不愿输”、“不想输”的想法是好事,但“不能输”或者“输不起”却容易使其养成偏执型人格,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失败与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接纳并好好去体验即可。具体做起来,家长要善用“延迟满足”,别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等待”的意义。当然,“延迟 满足”不是压制孩子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而是培养一种能够与困难和平共处、同时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这样做,还能让孩子 在成长中“去自我中心化”,学会多方面看待事物,才能成为独立的、会合作的人。
原则三:正向疏导情绪
孩子在两岁左右 时,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希望获得更多关注,将所有喜欢的东西“据为己有”。3岁后的孩子与同伴交往增多,又学会了争强好胜。若家长没能正确引导,往往就会 在未能如愿、要求不被满足时大发雷霆。可以说,“输不起”有时源于不能客观看待自己,所以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对此,家长要学会跟孩子“共情”,创设情 境,让孩子把坏情绪发泄出来。共情又称同理心,是美国著名人本心理学派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概念。具体做起来,首先是倾听,引导孩子把情绪说出来。不要说 “再哭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之类的话,否则孩子可能会为了“讨好”家长而压抑自己的情绪。其次,及时回应孩子的情绪状态,给予理解和认同。当然,这不等于坏 行为也可以被接受,在舒缓孩子情绪的同时,家长要引导孩子懂得社会规则,养成好习惯。
原则四:走出“心理舒适区”
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意识,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作为家长不能总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不能做,应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去尝试去体验劳动的乐趣,懂劳动最光荣,劳动能创造美好生活。家长应采取多种途径鼓励孩子,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主动承担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助做。凡事要多为他人着想,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这样就会比较懂事。使孩子除了能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外,还能与父母共同分享彼此间的喜怒哀乐。这样孩子就会在情感.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家庭责任感在孩子的头脑中就会有意识的形成。
二、创设情境,树立孩子的责任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个劳动环境,比如周六.周日.家长可以领着孩子多参与一些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可与孩子平等交流.多一份沟通.就多一份理解从而达成”家庭协议“.并坚持鼓励和督促孩子去实践.在反复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明白作为家庭成员应该履行的责任.完成好自己家庭岗位上的工作.这样做不仅分担了父母的辛苦.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生活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久而久之.孩子就能树立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应从小抓起
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为人父母者究竟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首先,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一个做惯了”甩手先生”的孩子,是不会有健全的责任感的。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就得注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绝不能事事包办代替、处处替孩子承担责任。在家中哪些事情该父母做,哪些事情该孩子自己做,又有哪些事情可在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父母应把这些问题给孩子讲明白。只有这样,孩子将来才可能更好地为社会尽责。其次,让孩子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父母应该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无论事情的结果是好是坏,只要是孩子独立行为的结果,就应该引导并鼓励孩子敢做敢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宜由父母替孩子承担后果,以免给孩子提供逃避责任的机会,淡漠孩子的责任感。其三,让孩子履行自己的诺言。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自己许下的诺言,就应该尽力去履行;自己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即使是不情愿做,也必须认真对待,这既是对别人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自己必须是具有责任感的人。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给孩子作好表率,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推荐阅读: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乡土情怀06-09
论辩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抓起06-05
从小教育孩子学会孝敬05-30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07-05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09-07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07-22
如何培养孩子的午睡习惯呢06-14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09-18
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鉴赏能力10-11
如何培养孩子的英文阅读能力?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