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探究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探究(精选11篇)

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探究 篇1

作者:瀚海星空 来源:xsk 点击:811次 评论:0条

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的是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分数排名站队,目的在于划分等级,分出优劣,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评价把分数意义上的“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竞争性评价理念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高分或取得好名次,取得所谓的成功,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失败者,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过程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这一目标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在这样的评价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鼓励小组合作,这种评价理念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教师评价与组内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相结合,学生成绩与合作态度相结合的方法,使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而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模型:

基本框架。笔者将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分四大块:第一块是小组内的自评与他评(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第二块是教师对小组合作的评价(包括课内合作评价和课外合作评价)第三块是小组成绩评价(包括单元测验成绩和作业成绩)第四块是个人成绩评价(包括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模型操作安排表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操作周期

负责人

评价工具

形成性

评价

小组内的自评与他评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学习效果

1次/单元

小组长

小组合作学习组内评价表

教师对小组合作的评价

课堂合作学习的参与程度、效果、态度,课外合作学习任务检查

1~2次/周教师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表

终结性评价

小组成绩评价

单元测试的提高分

1~2次/单元

科代表

教师

测验提高分登记表

个人成绩评价

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

2次/学期

教 师

期中、期末试卷

小组成绩评价,参照美国约翰斯8226;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slavin8226;R8226;E)教授所创设的“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的评价方法,笔者作出了如下设计;①确定基础分,基础分代表着学生以往测试中的平均能力和学习水平。采用以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的平均成绩为每位学生的基础分,然后每半个学期再参照学生的近期成绩情况重新确定基础分,这样可以保证基础分的客观性,同时也可以给那些经常得低分的小组成员一次新的机会,进一步均衡各小组的竞争力,使各小组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具悬念。②计算个人提高分。笔者设定,每位学生为其小组赢得多少分数,取决于他们的提高分,即测验分数超过其基础分的程度。为此,笔者制定了如下衡量尺度表

组 次

姓 名

基础分

测验分

提高分

规定低于基础分10分以上提高分为0,低于基础分1—10分者提高分为10,高于基础分10分以内者提高分为20,高于基础分10分以上者提高分为30,95分以上者(满分100的测试卷,不论基础分多少)提高分为30。

当然,计算提高分需要准备一份“测验分数单”,此工作是通过一次正规性的考试后由教师完成。运用基础分和提高分的目的在于尽可能使所有学生都能为自己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即强调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而不管他们以往的成绩如何。这种评价方法充分考虑了学生在认知水平上客观存在的差异,相对于以前的仅以个人得分来比较高低的方法显然公平许多,从而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特别是中层及中层以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小组分数的计算。要计算小组分数,首先要计算出每个小组成员的提高分,然后以小组提高总分除以小组成员数目(结果保留整数),即得小组分数。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利用计算机软件(例如EXCEL)设置好分数表格,填入分数后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分数的计算。④对小组成绩的认可。对表现优异的小组,可设计三种不同等级的奖励进行认可,认可的依据是小组分数,标准设计为:小组平均分(15,20,30),奖励等级(良好,优秀,超级)。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小组都能获得奖励,因为“优秀组”大多数小组成员的得分必须高于他们的基础分,“超级组”大多数小组成员的得分必须高于他们的基础分10分以上。当然,对各个小组教师可根据实际做适当调整,但必须做到,调整要合理,要为达到“优秀组”和“超级组”水平的小组准备一种可行的奖励和认可,在不同的时期,形式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主旨在于达到奖励和认可小组成绩,使学生受到激励。

实践后的体会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从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高度发展上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合作技能。3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对教师的教学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不仅推动着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同时也推动着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实现了对学生学习的全方位评价,不再以单纯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能力的机会。

.小组合作评价机制方案

文//范晓林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有部分同学默默无闻,不积极参与交流,只是静静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有的甚至干脆做小动作,甚至影响别人交流;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在组里学习好的同学能够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好像没有自己的事似的做旁观者。为调动学习成绩差,不积极主动学习的同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合作能力,全面提高组内所有组员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我们必须制定明确的小组评价制度。

一、评价制度的建立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制度

1、职责轮换制度:小组中设立组长、副组长。组长为常任制(任期2个月),副组长为轮换制(每天轮换一次)。

2、学习规范制度: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其他的成员要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要学会大胆,礼让;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

3、小组交流规范:不仅要讨论答案对错,而且要弄清为什么,错在哪里,错误的症结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用了哪些方法等。

4、小组文化建设制度:个性化组名、组规、小组标志牌、小组管理、组内警言,课堂文化建设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

二、评价方法的制定

有了以上制定的制度,我们就可以来制定评分方法。

1、小组内分工明确,加2分。

2、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示(不论对错),每人次加1分,给组长加倍加分。

3、点评、质疑,每人次加1分,有创新,有深度的加倍加分。

4、遵守课堂纪律,能认真倾听、与小组同学相互配合,加2分。

5、完成学案高效率,合作交流能解决问题,加2分。

6、不守纪律、不合作,每人次扣2分,屡教不改加倍扣分。

7、学案保管不善、撕毁或遗失,每人次扣2分。

8、学案没按要求完成,每人次扣2分。

9、反馈第1、2、3名的小组分别加6、4、2分。

10、每周评选出3个优胜组,按总评分评为“周冠军”、“周亚军”、“周季军”,并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总评分最低的一组给予“劳动光荣”的奖励。

11、期末评选出全期的智慧冠军组、团结冠军组、挑战冠军组等优秀小组。

小组合作”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系统分类:课题研究 标签: 组合评价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小组合作”评价的意义:

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条件。课堂上没有小组评价就等于没有了奖励机制,课堂就失去了活力,因此课堂上进行小组评价机制必要且可行。

“小组合作”评价的方式:生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老师评价。

“小组合作”评价的奖励机制:量化得分(个人得分与小组得分之和)-----转换“小红旗”法(每4分换一面小红旗)。

“小组合作”评价的量化机制:记分员具体操作。

“小组合作”评价在课堂中的实施::

1、自学环节的评价(老师的评价)

在自学环节中,对学生个性展示做出恰当的评价,一般较难把握。为此,在自学环节中我采取以下方法:先定任务,然后出示相关的问题进行检测(当然未经任何提示),若学生能自行解决出来,就可得分,其次在学生们自学的同时,我不断巡视,若发现组内无说话,无交头接耳,总之凡发现精力集中的学生群体,我就会立刻表扬他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分值不宜过高,一般1分为宜)

2、合作环节中的评价

(1)听写环节的评价(生生互评,小组自评):一般规定具体的号(多为3、4号)在黑板,地面上听写,5、6号在课桌上听写。其评价方式遵循以下两条:凡书写认真规范,准确无误者,均可得1分。组内人数得分累加。另外全组内写对人数最多的前三名可另行奖励1分(小组互评)。

(2)对话环节的评价(生生,师生互评):不管是两两对话、三人对话还是多人对话,也不管是抢答(限定机会)还是必答(每组都进行)。评价得分的依据是:语言流畅、表情自然、乐乐大方、无语法错误者均可得1分。

(3)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的评价(组组互评):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时,为提高合作效率,我主要依据以下原则进行评价:以小组交流展示的顺序为准,前五名得分,各记1分。

(4)创设情景展示评价(生生,师生互评):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设情景展示中,一般采用抢答法。得分的原则是:小组全员积极参与;符合知识要点且无语法错误;语言流畅自如;动作惟妙惟肖;内容健康。符合以上5条者均可得2分(特别优秀者得3分)。

另外,未展示的学生若能认真倾听展示学生的表演,并发现其错误者,可另行奖励1分(教师评价)。

3、达标检测的展示评价(生生互评,小组自评):可根据本节知识的要点,将达标检测题分为基础达标题和知识拓展题。对于基础达标题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评价。定号定题检测。只要题目做得对就可得1分。知识拓展题可采用抢答方式,并且得分与学生编号一致的方式,即6号学生得6分,5号学生得5分。目的是激励中差生也参与其中;再者将题目分成阶梯形(中高档题)并规定高档题目的具体得分,然后再次实行抢答,只要答对就得相应的分数,当然,若有必要讲解的话,讲解清晰,准确者可另行加1分(教师评价)。

4、优胜小组(课代表评价)及“今日表现秀”(生生互评)的产生:小组各项评价的得分(包括个人和小组得分)进行分数累计,得分高者为优胜小组(一般评3-4个优胜小组)最后每4分换一面“小红旗”。“今日表现秀”的产生主要依据参与课堂的积极程度,展示次数的多少而产生。

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探究 篇2

一、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配合

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类。即时评价是对学生的表现立即给予评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是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而是以鼓励的行为和语言, 让学生畅所欲言。延时评价是一种宽厚和关爱,是一种信任和期待,是一种点拨和启发,它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氛围, 保证了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又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要相互配合使用,使用即时评价对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使用延时评价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技能的学习之后,逐步达成学习目标。

二、自评和互评有机结合

教学中的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评价权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 即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 既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又可以在沟通协商中增进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有效、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有助于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 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学生自主参与的自评与小组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小组合作更加积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笔者坚持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让学生对自己在本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这个过程是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省。自评后,组长组织组员在本小组内交流结果,然后组员互相评价,评出优秀组员。每组的优秀组员可以得到奖励———免周末的语文作业。实践证明,这样的奖励比物质奖励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过程评价和定性评价相切合

在合作结束时, 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重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小组活动后,教师要以小组活动时间的控制、效果的好坏以及参与的程度给予合理而有效的评价,对小组合作积极,研讨激烈,见解独到,敢于质疑并积极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辩论的小组进行表扬,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使每个成员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全体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每个人都为小组成绩的取得尽最大的努力,能够真正实现个人成绩和小组荣誉的“双赢”,这种“一个也不能少”的状态有效地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使小组团结得更加紧密。定性评价主要运用在每个学期的期末, 笔者在每个学期期末对每个小组在本学期的表现写出评语, 然后全班学生参与选举, 评选出“明星小组”, 明星小组的成员能够优先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探究 篇3

关键词:小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在小学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喜爱。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原则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教师和学生要有统一的评价思想,由教师和各小组的成员共同确定评价内容和标准,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端正学生的学习状态。因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要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新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教学方式。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在对小组整体评价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个人的评价。在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不仅要重视总结性评价,还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状态,并让学生进行自我反馈。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有全新的教学评价机制与其相互适应。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性。

参考文献:

吕自玲.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J].新課程:小学版,2013(2).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篇4

八年级课堂学习小组活动评价机制 语文

1、培训组长

(1)、要有信心、耐心、细心和恒心

(2)、合理安排时间(课余时间)组织小组成员学习巩固知识

2、合作方法

(1)复习巩固交流遵循的一个原则:小组内谁弱谁先说(组长指明)

(2)互相讲解把握一个格式: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想(思路)?为什么这样想(依据)?

3、评价内容及方法

(1)评价预习完成情况 按 5、3、1分赋分

(2)课上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按1-3分加分

(3)发言情况按1-3分加分

(4)按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 按5、3、2分赋分

(5)组内成员作业完成情况,听、写、背诵情况 按5、3、1分赋分 数学

一、评价原则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个人的优秀并不优秀,小组的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这样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他们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本小组的水平,营造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2、以中、下等生为主要评价标准,实行组内问责制

课堂上不仅看这个小组成员的发言次数,更着重参与发言的人数,一个优秀不代表全组的成员,这样就解决了好生服务意识不强,差生不够自觉,不懂问题不主动问的行为

二、评分标准如下

1、作业情况:每天早读前由各小组长对学生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交叉循环式抽查、检查,责任明确,融洽各方面,及时做详细记录。作业完成且完成较好的得1分,作业未完成或不好的不得分,小组满分4分

2、发言次数记录:小组发言人数,次数每周统计,及时给予表彰

3、每小组合作探究后,小组同学全会了,方可到黑板上板书,每次小组发言或板书准确的按满分10分赋分,错误的酌情扣分。其他小组及时改正正确的给予加适当的分数

4、违纪情况:在小组活动中,不遵守课堂规则,不积极发言,学生回答问题时,不注意听讲,三心二意,东张西望,随意谈话等不良行为发生的,给予扣分处分 英语

物理

1、能按质按量完成导学案每人加1分

2、积极回答问题加1分,积极回答问题且答案正确加2分

3、主动到黑板板书做答加2分,主动到黑板作答且答案正确加3分

4、小组成员能自主学习,课堂活动积极参与,成员间团结协作,发言积极效果非常好的小组每人加3分;效果很好的,小组每人加2分;效果一般的,小组每人加1分

5、周末,各小组长上交班长,各组情况,班长统计出各组情况及表现最佳的20人,给予奖励。

政治

一、分组设置

1、按各班的小组配置,对组长提出要求

(1)要有责任心,且细致认真

(2)课上做到合理安排时间,不能耽误自己的学业,做到统筹兼顾,体现双赢原则

(3)班上安排一名记录员,做到实事求是

2、做到按统一标准打分,达到最优效果

二、评价方法

1、对预习情况予以评价:回答正确的予以加5分,对课堂上表现不完全正确的酌情扣分,教师把握尺度

2、对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情况予以评价,评价方法同13、对课堂作业完成情况予以评价,评价方法同1

历史

地理

一、组长要求

1、组长语言表达能力要强,且有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

2、每组组长安排一名记录员,及时做好课堂记录

二、评价内容和方法

1、评价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依据回答问题的完成程度 按3-1分加分

依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按3-1分加分

2、依据问题的难易和回答情况 按5、3、2分加分

3、对于组内成员,依据听写、背诵、作业完成情况 按5、3、1分加分

生物

原则: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加分制

1、举手回答问题:学生积极参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正确加3分,不正确酌情扣分,(教师掌握)回答不正确或不全面,其他组补充回答正确给本组加2分

2、小组活动:在小组讨论情况及讨论结果时视情况给予2-3分

3、作业完成情况:由组长进行本组成员的作业检查并赋分,教师抽查相结合的办法,最高按5分赋分,不好的酌情扣分

4、听写:主要应用新课前及复习时的知识点检查,全对的同学按3分赋分,同组同学累加

小组合作学习捆绑评价的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预习前置---情境导入--目标呈现--自主合作--教师点拨--反馈矫正--课堂检测--课外作业”课堂教学模式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搭建了提高效率的平台,怎样使合作学习更有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捆绑评价”的实施方案。

二、明确职责

1、班主任负责各学习小组的划分、组长的选用、组员序号的排列。学习委员负责安排组长统计每天、每周的评价结果,做到周评月总。

2、各小组组长负责督促组员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确保组员不掉队。课上合作学习时,组长主持,讨论分析问题,组长汇总组内同学的观点、学习成果,并决定小组发言人,积极展示集体学习成果,向老师提出本小组的疑难问题。

3、教师提问时,做到各组机会均等、难度相当,提问学生水平相当,尽可能平衡提问几率。

4、教师评价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情况,评价小组发言、汇报、展示以及测试情况,评价小组学习纪律,量化得分,评价要公平、公正、公开。

三、评价细则

1、课堂评价:

⑴.展示讲解环节时,要从书写是否整齐、语言是否流畅、讲解是否准确、衔接是否自然、拓展是否恰当、形式是否多样方面进行评价,每人次按2分计。

⑵、课堂结束时,根据各小组参与人数给小组加分。

2、作业评价:

全体小组成员每次都能按时完成作业,给小组加5分;书写整齐,错误少,另给小组加3分。如有不按时交作业者或完成不认真者,按人次分别给小组减分2分/人科。

3、卫生评价:

各小组管辖区域有杂物以及卫生扫除不合格扣除小组1-2分。如果本星期有流动红旗者,给相应值日的组加5分。该项有卫生委员具体负责。

4、纪律评价:

本组在本周内有违纪现象按照学校扣分要求相应对本组扣除相应分值。本扣分有对应的班委负责。

5、学习成绩:

以期中、期末考试为依据,计算各小组均分,小组名次每进步一名或者与第一名的差距平均分缩小做多者每组加20,依次减分加入。均分与上次考试持平不加分。降低依次减分处理。

四、表彰奖励

1、班主任利用每天的讲评时间总结表扬当天的优胜小组、优秀小组长,总分前5名的组各得一个红色★;每周评出班级的优胜小组,总分前3名的组各得一个红色★;每月小结一次,根据得★多少评选出前3名小组,各得一个红色★。

2、期中和期末各表彰一次,各班根据各小组得★多少,评选出4个优秀合作候选小组,再评出期中或期末小组总成绩均分进步较大的4个小组,两项均名列前4名的小组为优秀合作小组,组长是优秀小组长,年终奖励。

3、根据各小组单科总成绩均分,评选出各学科单科第一名小组。

4、成绩的运用:按照合作小组得分最后按五个等次。所有得分最后折算为100分。一等100分,二等95分三等90分四等85分五等80分,将加入学科总分进行排名。

5、加分:如参加国家省市区学校的科技以及各类比赛按照学校得分方式

五、保障措施

1、全体老师高度重视,积极投身到实践中,积累经验,定期交流。

生本教育合作学习小组评价 篇6

昌吉市第三小学史艳荣 小组学习是生本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生本教育的课堂里,学生的学习、探索、交流、讨论活动,基本上是分小组进行的,天天如此,堂堂如此。在小组里,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信任,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

1、小组的组合要合理

我在组织小组成员的时候,是纵观全班情况,再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能力倾向、性别、性格、民族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到一起,使每个小组的组成尽可能达到1优2良3好4弱的互助局面,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让学生给自己的小组起自己喜欢的名字和口号,为的是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组长的培养是首要

小组长的责任,就是管理本小组同学的学习,每个小组在讨论、探究问题的时候,使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小组长对组内成员学习的分工,(如上台展示的时候,要把最简单的问题让给基础较差的同学,以此类推,组长最后回答老师提出的较难的问题,或对整个小组的回答做出适当的评价)。使他们都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长组织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即让同学们在小组之内根据课前小研究展开交流。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拿到班级来交流。

3、分工明确,各安其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而小组成员在合作时各成员必须进行明确的分工。力求让每个人在活动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发挥各自的长处。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使得人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可以帮助小组将总任务分解成几个子任务以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以此来锻炼他们的小组责任感与荣誉感。

4、小组的学习要关注每一个人

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在各小组间巡视,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看看学生合作时产生什么疑问,有什么困难,针对这些具体情况及时点拨,及时表扬合作有效率的小组,鼓励有进步的学生,赞赏表现出色的学生。在学习小组讨论的时候,时常走到不爱发言学生的身旁,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帮助那些有困难的组员或小组,确保他们也能顺利完成任务;在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尤其要注意调控好节奏,合理分配时间。这也是合作探究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训练方式。

5、小组评价激励超越

在实行生本教学以来,坚持让学生平等参与评价,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力求取得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

首先,评价结果作为记录学生成长的重要指标,让学生看得见、能接受,并由此产生激励效应;

其次,学生掌握客观的评价同学。先学会评价同学的优点,再提出意见,还可以帮助同学改正缺点。在互评中学生们相互学习,学会了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学会取长补短。

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探究 篇7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在课堂教学中引进了“小组活动”,从此开始了对合作学习的系列探讨。已有很多文章对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特点和环节以及国内外的各种研究成果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发现小组合作不仅仅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改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都有很大帮助。这些成果有利的推动了我国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进程。

二、小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前提是组建合适的小组。所谓的“合适”就是不仅仅是挑选学科成绩可以匹配的学生组成小组,而且综合考虑学生的各种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结果、合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因素,也就是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高低进行搭配。我们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8人。小组人员分工及分工标准:由于高一刚开始,学生对于这种小组合作形式及要求不是很清楚,所以,刚开始采取老师任命组长和记录者。一个月后,所有角色轮换进行,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表达自己和锻炼自己,这样就避免了“一言堂”现象的发生。

三、小组建设

在小组组建好之后,班主任和各科任课老师都积极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适应和熟悉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平时学习包括课前预习(师生互留QQ以及手机联系方式,预习中的问题可以及时通过网络解决)、课上师生共同讨论(着重是预习的问题和学生自己对知识体系产生的问题)、课堂检测三个部分。课堂中老师着重观察同组之间学生的交流方式和学生的活跃程度以及对于学生来说较难解决的问题,刚开始学生还不习惯这种“放任”的方式,觉得无所适从,但是在最活跃的分子的带动下,班级很快进入了较热闹的气氛中,老师穿梭于各个组之间,解决问题、收集信息和作为观察员。

四、评价

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应该包括学科知识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提升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等方面。本研究着重探讨学生在经历一个学年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化学学困生的化学学习情感转变。我们把学生高一新生入学的摸底考试中的化学成绩作为基础,比较高一学年八次大型考试的成绩中,每个学习小组中化学学困生成绩变化和对化学学习态度的变化。高一年级15个班,共聘用化学教师4人,全部采取小组合作模式,为最大程度的减小主观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分别从4位教师的班级中选取4个平行班级进行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主要从每个被选取的班级中选取3~4名化学学困生,采取访谈的方式了解其对化学学习态度的转变。

1.数据分析方法

(1)“原始分”、“标准分”

原始分是考试后直接从卷面上得到的分数。

标准分是指通过原始分转化而得到的一种地位量数,它反映考生成绩在全体考生成绩中的位置。因此,无论试题难或易,无论整体原始分偏高或偏低,整体标准分都没有什么变化。减少了考试的偶然性差异。

(2)标准分的计算方法

根据教育统计学的原理,标准分Z是原始分与平均分的离差以标准差为单位的分数,用公式表示为:Z=(X-A)/S

其中:X为该次考试中考生个人所得的原始分;A为该次考试中全体考生的平均分;S为该次考试分数的标准差。

标准分有如下性质:

①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

②分数之间等距,可以作加减运算;

③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是线性转换,不会改变原始分的分布形状,也不改变原来分数的位置次序。

通过转换后得到的标准分Z在一般情况下都带小数,而且会出现负值,实际使用时不太方便,所以还要对Z分数进行线性变换(T变换):T=500+100Z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分。这种标准分的平均值为500,也就是说,如果某考生的标准分为500,则该生的成绩处于此次考试的中间位置。

当然,这是在假定原始分呈正态分布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原始分的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要求,则要先进行正态化处理,再转换为标准分,转换后的分数称为正态化标准分,这就是我们所称的标准分数。

(3)使用标准分比使用原始分的好处

根据教育统计学的原理,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的意义可以从下面的比较中反映出来:

单个标准分能够反应考生成绩在全体考生成绩中的位置,而单个原始分则不能。

例如,某考生某科的原始成绩为85分,无法说明这科成绩究竟如何,因为这与试题的难度有关,与总体考生的分数有关。如果某考生某科的标准分为650,即Z分数为1.5,则通过查正态分布表,查得对应的百分比为0.93319,于是我们知道,该考生的成绩超过了93.319%的考生的成绩,这就是分数解释的标准化。

2.数据分析

图1 高一6班

图2 高一9班

图3 高一11班

图4 高一13班

其中,6班、9班是普通班,11班、13班是重点班。

每个图中数据是从本班级的各个组中分别选取1名化学学困生的标准分成绩,并作出折线图分析成绩变化变化趋势。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是普通班还是重点班,每个班级中的8位同学的8次高一全年化学成绩除去偶然因素基本上都是在初中水平的基础上呈现平稳的增长趋势。说明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中,化学学困生的化学能力在逐渐缓慢提高。

3.分析访谈

根据化学学困生的个人总结和访谈,可以看出,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学生他们整体上表现出对小组合作学习有较强的认可度,并且认为在化学课上进行小组合作可以帮助他们与同学保持较好的关系,同时可以有效的提升自己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课堂上面睡觉、无所事事、走神的现象减少甚至不再发生,课堂变成了学生的主阵地,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都可以得到及时解决,不再感到化学学习是一件困难枯燥的事情,在大家的共同商讨努力下,化学课变得比以前生动、活泼、有意思。

五、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在国内外都有其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许多教育家都从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论述了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例如社会互助理论、接触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行为学习理论等。以前可能为了班级的整体纪律、考察方式的不同甚至学生之间竞争的意识太过强烈,没有注意到合作学习的效果。而现在更是一个需要合作、需要团队的社会,单枪匹马战斗是不可能走得很远的。所以小组合作应该在未来是教学的主流趋势。

过去的一年实践里面,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化学,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是学生之间关系更加融洽,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课堂上面不再是一片死寂,而是讨论声欢笑声不断。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课堂,不论上课和学习都是及其轻松和欢快的。

其次,通过小组之间的评比、竞争、帮助,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大大提升,在小组活动中,老师会注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每个人都是小组的中坚力量,每个人都要动起来,减少了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的发生。而且在课堂上学生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尤其对于内向的学生来说,可以有效的改善腼腆、不敢表达和不善表达的缺点。从班级整体上看,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更加强了,班级的班风建设更加和谐。

最后是,化学学困生在组员及老师的帮助下,渐渐重拾化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成绩提高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 周琦.《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2] 吴冰、王伟群.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合作学习评价初探,《化学教学》.

[3] 杨文斌.《高中化学合作学习与实践》.

【本文系安徽省合肥市教学课题《教学“助理小组”促进化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探究 篇8

1、课前预习(前置性作业)情况评价。此项评价在早读课时间内完成,由各小组组长带领并检查本小组学生完成情况(教师规定的教学内容),未按时完成者每人每次扣1分。

2、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以每次上交作业课代表统计和语文教师课前检查为准,未完成者每人每次扣1分.3、背诵完成情况评价。此项评价为各学习小组成员对课本中的需要背诵的课文,词语盘点,日积月累的背诵情况等评价。形式:每完成一项任务+1分,未完成-1分;教师抽查抽查已背的背不出来-2分;

4、听写、默写过关情况评价。此项评价为各学习小组成员对课本中的生字词“形、音”、日积月累,古诗默写等评价。每次不过关的每人每次扣1分

5、参与小组讨论情况评价。整节课都不回答问题、也不评价他人的成员,每次扣1分。不积极交流、纪律差,攻击讥讽他人的扣1分。

6、课堂展示评价。积极主动发言的加1分,;主动评价、补充其它小组(同学)的加1分,;主动展示交流成果展示效果好的加1分,抢答多、好的加1分;

7、倾听情况评价。(倾听要求:

1、注意力高度集中;

2、组员间不得窃窃私语;

3、认真做好课堂笔记等)进行,对每个成员凡按遵守“倾听要求”的加1分,不认真倾听的(讲话、开小差、睡觉、吃东西)的,每次扣1分

8、考试奖惩情况:

每次测验、期中、期末考,平均分第一名的小组每人加3分,第二名的小组每人加2分,第三名的小组每人加1分,平均分倒数第一名的小组每人扣3分,倒数第二名的小组每人扣2分。考试小组成员总成绩进步最大的两名 +10。(参照本组前一测验考总成绩)考试小组成员退步较大者,每人每次-3。

9、后进生转化:

每次检测或考试,组内原有后进生脱离后进线(及格线),每人每次奖励小组10分,如果在原有数量的基础上增加,每人每次扣组内积分20分。

备注

备注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篇9

1.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更好探究相关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加强与小组成员合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升.进而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所学知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指导下,各位同学自主完成教学任务,既相互分工,又密切配合.最后出色完成所学内容,掌握教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促进数学教学效果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分工与配合,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更好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对策

1.进行科学合理分组.为促进学生更好进行合作学习,首先应该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成绩、性格特征、知识接受能力等多种因素.每组成员的优等生、差等生应该合理搭配,一般每组成员5~7名学生为宜.通过合理搭配组员,有利于学生更好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习效率提升.

2.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任课老师的指导,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每次课堂提问时,可以先让成绩差的学生发言,鼓励他们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促进这些学生更好参与课堂学习与合作.一般提问后要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在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意见和看法,然后再发言.而教师则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辅导,帮助学生战胜困难,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为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好开展下去,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例如,三角函数基本知识学习完之后,让学生利用三角函数测量旗杆或教学楼高度,这是一道典型的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布置教学任务之后,让小组成员分工配合,进行测量和计算,最后得出教学楼和旗杆的高度,完成教学任务.又如,统计和概率基本知识学习完之后,让学生统计十分钟内通过某十字路口的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货车、客车的数量,然后进行统计分析.这些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小组成员密切配合,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4.科学设计有趣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应该根据教学具体内容,设计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更好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全等过程中,针对同一个题目,让不同小组尝试运用不同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各小组成员相互讨论,探索证明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潜能,开发学生智力.另外,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引入游戏,让各小组成员在游戏中完成任务,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引入游戏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投入学习当中,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5.掌握科学合作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目的、有计划进行,对不愿意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要想办法调动他们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战胜困难,掌握知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开展讨论与交流,以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今后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认识其重要作用,并结合教学具体内容,采取有效策略,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提升.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思考 篇10

(一)科学分组,合情合理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就是通过把全班分成一个个小“学习共同体”,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最终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因此,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分组的合理性。首先小组的人数要适中,一般4-6人为宜,人数太多则学困生被忽略,人数太少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其次要注意组员的搭配,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小组方方面面的均衡。成员的搭配应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在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差异把全班分成高、中、低三个档次,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分组还要兼顾学生间的情感,关注个性及性别差异。这样“组内异质”为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小组一旦确定下来,为了便于管理,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予更换。组员的轮换如果像走马灯一样过于频繁,小组成员难于形成稳定的、亲密的、较深入的互动关系。

(二)精心确立实际有效的探索研究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让学生学的有目的。合作学习的“问题”应该利于产生争论、有价值的、利于集体研究而个人是难以完成的问题。合作研究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重点、难点出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知识中一些容易混淆、需要加强思辨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能产生争论,具有较高的讨论价值。例如,初中英语涉及到中西方很多的节日,作为中国孩子不难理解中国春节的风俗习惯,但在文化交际策略中对西方国家的节日理解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学生不断地在课堂提出问题:西方的圣诞节有圣诞老人,会给孩子们好多礼物,那个老人真的存在吗?万圣节为什么而过啊?感恩节为了感激谁啊?母亲节很有意义,有没有父亲节啊?……这正是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好机会。所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大约七分钟问卷讨论结束,学生通过问与答的形式掌握了Festival,Christmas,Father Christmas,traditional,decoration,celebrate,chimney,greeting,Merry Christmas!…这些不常用但却是本文重点词汇。而且,学生们还在较短时间内学会本课的基本句型。我根据各组讨论结果作以点评。鼓励大家各有收获,并引导学生总结出中西方节日对比,整理出Myfavoritefestival(自己所喜爱的节日),写一篇作文,内容不限,但必须告诉我为什么喜欢它。学生在本节课的实践和探索中达到了所设定的目标,当然作业也就完成了。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不断产生问题,在实践中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策略,搜集信息,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活动,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独立思考,学会倾听

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养成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无疑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展示探究问题后,学生应该自己先积极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探讨最佳解决途径。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之前让每个成员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做好交流合作准备。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交流,才有可能使学生有讨论的资本。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探究学习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收获也甚微。如果问题一展示就开始讨论,那么反应快、思维能力强的学生首先发言,说出了问题的答案,反应速度慢的学生就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更谈不上合作探究了。其次,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学会倾听,做到认真仔细地听取他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嘴。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提出。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对别人的礼貌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学会倾听,从中能够得到更多启示,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方法,还可以综合别人的观点,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听过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时间和发言的机会。

(四)角色转换,有效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观察者、合作者和评论者。教师角色的转换要适时适当。教师不能将合作问题交给学生后完全由学生自己探究思考,不能只充当听众、观众和评论员的角色。教师不能只在一旁观望、等待,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合作过程,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发挥教师指导作用。教师可以做个观察者和参与者,也可以是个自然的普通合作者,参与到有困难的小组中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讨论交流,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要心中有数。当学生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再耐心的向他们说明;合作中出现好的行为要及时进行表扬、评价,并要向全班说明受到认可的原因;小组活动讨论出现僵局没有思路时,教师为小组提供另一个思路或途径:小组讨论出现偏题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纠正,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问题讨论呈现结果是,教师要进行公平公正明确的点评。在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根主线时,不能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中的首席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只有有的放矢,展开合作探究学习才是有效的。

(五)反思

我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既有令人欣喜之处,亦有不尽人意之处。作为一种品质,合作学习是时代精神的反应,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学习有其局限性和发挥作用的前提。很多课堂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低效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

好多教师接到课改文件不假思索就一哄而上,说是改革实际却流于形式,没有成效。有的教师在让学生合作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只是坐在一起,并没有按老师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在埋头写作业,有的在三三两两、津津有味地闲聊题外话,有的因害羞内向而沉默不语、独自发呆。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凑在一起。这种情况已经失去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

2.合作目的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

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髦,不分主次轻重,每节课都用,并且认为一节课内用得越多越好,走入了教学误区。在英语教学中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老师为“活动”而“活动”,随意将课文中的一个句型或知识点硬塞给学生,来回反复地让学生分组操练。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Starter Unit 5 Visit my school这一课时,将"How many…are there…?”这个句型让学生分组反复地操练。像这样的合作毫无价值,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于是有些同学就草草应付了事,然后各行其是,课堂内声音嘈杂,秩序“混乱”。

3.合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

在教学中也常看到这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已说出了答案。对于这种现象,老师还让学生照讨论不误,进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曾有一位教师在讲Fun With English 7B Unit 1 DreamHomes这一课时,设计了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1)What is the capital 0fthe USA?(2)When is Christmas?对于这种个人学习就能掌握的内容,就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

4.教师不能有效指导帮助,一味放手让学生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常见到有些老师给学生发布完“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就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不指导、监控学生的交往活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热情的帮助,在小组中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启发、帮助和建议,必要时参与其中,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良好合作氛围,而不能作为一个局外人,造成“放羊式”的小组讨论交流。

5.教师为赶教学进度,草草收场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赶进度,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言、补充、自查、更正以及小组讨论中辩论的时间,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为走形式而草草收场。

6.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

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抢占话语霸权,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渐渐地他们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失去了兴趣,表现得冷淡、麻木,直至自我放弃。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学习又变成了“一言堂”,失去了合作的意义与价值,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7.合作过于频繁

现在一提到公开课,有的教师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万能钥匙,不论什么内容的课,动不动就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方便获得与使用的实际价值,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使英语课几乎成了小组讨论的展示课,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背离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

8.合作没有结果

合作学习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而积极合作、共同讨论、交流信息,最后达成共识。这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可是很多情况下,讨论没有结果。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弱的班级,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合作任务,而这个任务又比较难,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解决,于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只能默默无语,结果是不了了之。这种形式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既浪费时间,又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探究 篇11

沛县沛城镇王楼小学 刘学翠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在大多数小学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用频率较多,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者们大多缺乏对这一学习形式的深刻认识,大多数操作过程都基于教师自身的经验水平,有的则把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无法正常发挥其有效性,从而也搁置了学生的发展。

许多教师都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贯彻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体现优势教育资源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取这一学习形式。教师们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的重要性和意义性的认识是正确的,但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当前只知其表,不详其里,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过分注重教学形式,没有从学生本身出发,不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何在,更没有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培养了学生敢于交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使学生潜在的才智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堂改革势在必行。为全面贯彻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意见,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市课堂教学实际,在全市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我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的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小学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且也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是重视合作学习的。

“小组合作”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形式,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目前国内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形式”的学校大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在“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中,如何提高其有效性”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改新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构筑理想的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近些年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通过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着“形式上合作,但本质上不合作”的问题,为此,就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小组互动合作学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行立项研究。

1、学生通过参与式的学习交流,培养探究与科学精神,学会与人交往,形成团队合作精神。

2、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交流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及交流质量,从而提高学习效度,转变学习方式。

3、构建新的评价模式。重视探究性评价,重视互助、协作性评价,重视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要优化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必须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形成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小组合作”的理论基础是:

1、哲学基础: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互动探究重知识的获取过程,重体验,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学习理论:①布鲁纳认为,创设问题情景,能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和认知需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生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②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有三分生、七分熟的基础,学生既有原有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同化的思维属性,在教师有意义有目的的帮助指导下,依据教材循序渐进的选编顺序,能够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知识。新的研究还表明,当学生掌握了某项知识的60%的时候,就要开始运用和实践,并在运用和实践过程中补充和提高自己,这是后现代人学习的一种最明智的做法。

3、教学理论:斯卡特金认为发展是教学的重要归宿,而发展的实现则有赖于在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条件,提供适宜的内容。在查明能够促进发展的内容和条件,正确处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和赞科夫等人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条件是:教学在略高于学生现有心理发展的水平上进行;不断设置认识矛盾,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智力、意志和情感去解决问题。互动探究中教师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相应的条件,探究具有挑战性,能调动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参与学习,符合上述的两个条件

五、课题研究的意义

1、利用“小组合作”变学会为会学

“小组合作”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小组交流,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交流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交流,有了“小组合作”他们可以根据交流内容,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利用“课堂”提高合作意识

利用“课堂”,明确教与学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素质

“小组合作”在互学和助学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小组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发挥特长、发展个性的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在探索实践中使教学相长

学生在合作中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是学生之间没有考虑的,甚至是一些教师也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大家共同提出,在合作中探究,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5、能丰富“小组合作”的基础性理论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取得的关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中的基础性理论和规律性认识,中能丰富教师教学理论的研究。使得“小组合作”的理论更加丰富、更加具体化,更具有操作性、实践性、更具有推广价值。

六、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之一是“有效性”,促进有效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核心概念之二是 “小组合作学习”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所以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八、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围绕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核心概念是“有效性”,促进有效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效这一主题分以下研究内容进行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2)、分析教师教法对学生学法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的年段学科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并通过典型课例总结成功经验。

(3)、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提出具体学科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4)、教师对促进有效“合作学习”的作用,包括教师在组织进行“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评价对进一步促进“合作学习”的影响等。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怎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是否有一定的策略?

2、怎样解决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应有的发展?

3、怎样的评价会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激励?

九、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2013年6月——7月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制定读书计划

读书阶段:2013年6月之后 2013年7月——2013年8月搜集整理资料

2013年9月——2013年10月《合作学习与学生成绩:六

种理论观点》(罗伯特·E·斯莱文

王红宇译)

2013年11月——2014年1月《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

力》(L·A·巴洛赫 著/曾守锤、吴华清译)、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周和平《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2014年2月——2014年4月《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

(约翰逊等著,刘春红等编译)、教育教学杂志报刊等。

2013年9月——2014年5月写好读书笔记(5篇以上),课堂教学案例(2篇)填写结题报告或提交一篇高质量的课题论文。

结题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 继续读书,准备填写结题申请,整理好材料

十、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1、读书笔记:《合作学习与学生成绩:六种理论观点》2013年10月之前完稿

2、读书笔记:读《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 2013年12月之前完稿

3、读书笔记:读《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2014年1月之前完稿

4、读书笔记: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2014年2月之前完稿

5、读书笔记:读《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 2014年3月之前完稿

6、教学案例:(2篇)

2014年4月之前完稿

7、研究成果:论文1篇(或课题总结)

2014年6月之前完稿

8、整理材料,提交结题申请

十一、研究成果

(一)主要收获

通过一年的研究、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效果。具体如下: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科学的组建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合作小组。

由于小组成员间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另外,还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我们决定采用异质分组,就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在分组时依据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性别等将学生分组,这样有助于打破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障碍,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小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具体实施如下:

(1)、我们分组时,一般确定小组的人数以4—6人为宜,成员的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础。对于小组可以采取灵活的调整措施,改变小组的组成。有时为了营造竞争的氛围,尝试按男女生进行分组,有时为了合作的密切按兴趣进行分组,也有时为了合作的便捷而按座位实施组际合作形成大组等多种做法,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通过研究发现,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容易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组织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我在教“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小教师负责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如何操作,协同教师共同完成任务,裁判要公正、公平。他是小组中选出来的值得信任的人,学生通过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在创设情景、新知探究和巩固练习中出现带有普遍性差错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进行合作学习,有以下优点:能使学生的思维从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演示等途径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数学认知活动,探索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这样的探究,使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并让学生体验和探究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2)在教学数学新知识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发现和探究理解所学知识,可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能起到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的作用。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验特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图形的特征做好了孕伏。同时学生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同时教学过程中为了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我们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做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同时也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特别是遇到一些“说不清、讲不明”的“开放性”题目时,可以进行合作学习。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1)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尊重他人想法。

听人发言要专心,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完后再提出。如有疑问,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说话要有礼貌,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觉。谈自己的看法要有根据,能说清理由。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白,不啰嗦。别人提出疑问,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要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2)冷静思考别人意见,完善自己想法。

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勇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服从组长安排。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小组讨论时,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可向同学请教,要让别人明白你不懂不会的地方。

(3)收集整合小组意见,表达自己观点。

在分析别人的发言或操作的基础上提出不同意见,肯定对方意见正确的一面,同时纠正其差错。说服别人时,摆事实讲道理。及时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的想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成为“知识人”更要成为“社会人”,达到人人发展,全面发展。

4、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5、自主参与活动教学:精心设计,发挥合作的效能。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营造积极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合作兴趣。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精心设计,从而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可设计求异创新、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探索、寻求规律的问题;运用学具、协同操作的问题等一些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同伴合作的效率。思考题、讨论题力求富有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

再次,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想自己要想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有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思维活动的机会,说自己要想说的话。小组合作研讨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有组内、组间,展开热烈有序讨论的时间与机会。讨论形式通常有三种:

(1)汇报式。当然可以是小组代表汇报,也可以各组按序汇报;可以是全局汇报,也可以是局部汇报或择要汇报。

(2)交流式。参加交流的人员:后进生,小组讨论时持保留意见者,教师巡视时发现并指定的典型问题和答案的持有者。

(3)辩论式。汇报交流过程中对有典型意义的问题,作为教师可随时引导辩论。在应得出一致意见的问题上力求得出一致的意见,在允许有不同意见的问题上不强求一致,多鼓励学生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多鼓励创见。

当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的参与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教师做好引导、沟通的工作,善于捕捉学生不同见解中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感情,使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去感受。

最后,开展评比,增强合作的意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更能促进小组成员间相互团结,使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定期对任务完成好、合作共处表现好的小组评选为“优秀小组”,并介绍组内合作经验,以给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形成相互赶超,在竞争中提高的局面。这样,课堂中学生的全员参与,就能够使反馈大为活跃,而反馈的高速度、高密度和高灵敏度,又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信息的传输功率,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完成项目:

1、开题报告(课题方案):2013年9月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2、论文: 构建人文课堂 优化数学教学;

3、教学案例:

(1)有效的一节数学课———教学案例分析;

(2)认识分数———研讨课的教案;

(3)《找规律》活动单;

4、读书心得:

(1)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之我见—读《合作学习与学生成绩:六种理论观点》有感;

(2)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局限性—读《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有感;

(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读《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有感;

(4)合作学习有效性之策略---读《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有感;

(5)切实有效的提高合作的学习的实效性---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有感;

(6)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读《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有感;

(7)让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读《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有感;

5、教学反思:

(1)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

(2)小组合作学习中处理好几个关系;

6、调查报告: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参与过程的问卷调查表;

7、结题报告。

十二、今后的设想:

准备在今后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情况, 而恰当灵活的选择合理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本人计划将这个课题继续深入研究下去,还将继续作一系列研讨活动。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过对比发现,没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往往把难题抛给老师,他们一般会单独去找教师,寻求帮助,而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中,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难题,首先想到的是同伴,他们常常会找好朋友一起讨论、研究,解决不了的问题,还会找来班级里的“小数学家”们一起商量,再解决不了才向老师救助,他们往往是三五个人一起找老师。课余,你会经常看到实验班的几个学生围在一起,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而赤。这就告诉我们合作学习,不能只限于课堂上那种比较狭小的教学空间中,而应该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合作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课堂和课外的学习中遇到问题都能想到利用与他们的合作进行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使每个学生学会发表个人的见解,学习优秀学生养成了敢于质疑的习惯;学习中等、性格内向学生不再附和别人的意见,随大流了,而是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学习困难有时发言出乎大家的意料,比谁说得都要好。这样既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又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把学生的个别差异作有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学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实验班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老师常说:“人多干劲足,柴多火焰高”,起初我不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现在我终于明白,只有大家同心协力、精诚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实验班的学生在各项活动和比赛中表现出良好团队精神,取得了可许的成绩,班级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

4、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他可以活跃传统教学模式下比较沉闷的、单调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完全被动的状态向积极主动地方面发展,使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

5、发展了学生的社会知识性。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式。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同伴的经验及同伴间的交流活动的规则学生容易接受,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初步培养社交技能。

6、转换了师生关系。教学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共同探索能够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平等或角色互换,既发挥教师的指导、示范作用,又提高了学生 参与度与责任心,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有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相的新形式,师生之间能平等学习、平等交流,真正体现教学中民主。

上一篇:诚信培训承诺书下一篇:严明党的纪律、带头遵守《党章》知识测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