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标点符号用法(通用7篇)
一、基本用法:
(一)逗号[用,表示]用来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二)句号[用。表示]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它一般用在陈述句和不带明显的命令口气的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1:刘胡兰是一位闻名全国的女英雄。例2:请递给我一杯水。(祈使句)
(三)顿号[用、表示]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句子中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顿的长短。
例:总攻开始了,军号声、枪声、炮声、喊杀声,立刻混成一片,震动着山谷。
(四)问号[用?表示]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问号,问号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不论是疑句,还是设问、反问,当问句的意思表示完了,就用问号表示停顿。
例:①你叫什么名字?(疑问)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
③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的劳动群众。(设问)
(五)感叹号[用!表示]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用感叹号。感叹号一般用在感叹句和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凡是感情色彩比较浓的句子,诸如喜爱、赞美、悲伤、怀念、请求、命令、愤怒、惊讶等,在一句话说完后,应该用感叹号表示停顿。例:①您就让我再试一试吧!(请求)②我的“小咪咪”多可爱啊!(喜爱)③什么,“迷糊”也考了一百分!(惊奇)④你们坐在敌人只要一发炮弹就能送你们升天的地方,还在忙什么别的事!乱弹琴!(气愤)⑤他白了我一眼,说:“别动!”(命令)
(六)冒号[用:表示]主要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由于冒号主要有以下用途:
(1)冒号用于引述语之前,表示后面是所要说的话或引用别人的话。
例: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冒号用于提示语或总结语之后,表示后面还有话说。
例:商店里什么都有:服装、布匹、文具、食品„„
(3)冒号还用于书信的称呼之后,其作用也是表示提示。
例
1、敬爱的解放军叔叔:
2、颜黎民君:
(4)用在解释性的分句之前,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1 连字号和单词行末分行[1]
连字号行末的书写看似简单, 其实问题还很多, 尤其是在手写稿件中出现行末任意拆分单词结构, 连字号书写错误的现象。针对此类问题, 现就谈谈连字号行末正确书写格式。
1) 连字号仅占一个英文字母的位置, 连字号用于行末分行时是写在行末而不是写在行首;
2) 当写到行尾的英文单词是一个复合词时, 往往要在复合处分行, 但是, 符号标记有变。例如, 当手工书写到最后的一个英文单词是up-and-down时, 那么, 已有连字号的词只能在连字号处移行, 并使用双连字号, 以此区分非复合词的行末分行情况。例如up-and-down移行时应移作up=and-down或up-and=down (毛荣贵, 2001:158) 。
3) 连字号如何使用?行末的非复合词究竟如何分行?简单地说, 根据音节划分来给单词分行。但是, 这里有几条必须明白:
(1) 两个音节间只有一个辅音字母时:
如果该辅音字母前的元音字母是按重读开音节的规则读音, 该辅音字母要后移, 以保持其重读开音节的读音条件。如stu-dent;pu-pil;pa-per;stu-pid;pro-noun;fi-nal;no-tic;music;si-lence。
如果该元音字母是按重读音节的规则读音, 那么该辅音字母要前移, 使其保持重读闭音节的读音条件。如com-edy;man-age;pres-ent (n./adj.) ;min-ute;rap-id;prov-ince;pun-ish;prob-lem。
重读音节在后面时, 辅音字母通常后移。如re-port;present (v.) ;po-lite;de-feat;De-cember;re-pair;pro-gressive;pro-ductive。
(2) 两个不同的辅音字母在一起时通常都可分开, 前后各一个辅音字母。如doc-tor;num-ber;prac-tical;bos-pital。
(3) 字母组合辅音连缀不可分行。如dr;th;ch;ph;ance;tr;ck等, 但是ing除外。如will-ing-ful。
(4) 分行时, 前缀、后缀要保持完整。如inter-view;discovery;im-port-ance。
2 连字号和单词间的复合
在一般情况下两个单词不能当成一个修饰词用, 但用连字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就可以当修饰词用。前面谈到连字号在词的连接上无章可循, 但连字号的使用还是要遵循一些基本规则的。现具体说明如下。
1) 由数字21到99构成的复合数字要使用连字号。
例如:We had fifty-four boxes in the attic.
2) 表示分数的词, 用连字号分开分数的分子、分母。
例如:We had two-thirds of a cake.
3) 用连字号连接前缀, 连字号一般与“post-”, “self-”, “ex-”, “all-”, “anti-”等前缀连用。
He conducted a searching self-analysis. (他进行了一次严格的自我分析。)
4) 用连字号连接某些字母, 在用前缀时, 使用连字号可以不致使人迷惑不解。
We Plan to re-evaluate the situation. (我们打算重新估计形势。)
5) 想把两个单词当成一个修饰词, 可用连字号把它们连接起来构成复合修饰词。例如:It was a Smith-Jones deal from start to finish[2]. (这就是史密斯-琼斯的一项自始至终的协议。)
另, 文献[3]指出, 当有两个以上的词构成复合词作为形容词, 存在下列组合情况时要加连字号:
1) 形容词+名词, 如long-syllable types, high-frequency occurrences;
2) 名词/形容词+现在/过去分词, 如a disease-ridden ani-mal, long-lasting effect;
3) 短语及词组, 如a never-to-be-forgotten experience, country-and-western, a world-for-world account。这样就能防止写出egg laying hens, a shoulder high catch等错误词组。
采用连字号连接的两个词作为合成词, 和没有采用连字号连接的合成词词义可能差别很大。例如:没有连字号的合成词light year, 字面意思是一年比一年不重要;加上连字号, “light-year”是“光年”的意思。所以, 当我们需要构造一个新词作为符合修饰词时, 当我们书写单词到行末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连字号的正确使用。
摘要:该文分别从连字号与单词行末分行的书写格式, 和从连字号与普通单词连接构成符合修饰词的构词这两方面, 结合具体例句谈连字号的使用。
关键词:标点符号,连字号,用法
参考文献
[1]任荣.小标点里大有学问[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 28 (2) :13-14.
[2]路庆云, 董锐.英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分析[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2, 4 (4) :58-59.
[3]Jarvie G.Chambers punctuation guide[M].New York:Chambers, 1992:156-158.
一、句号的用法
1.图片或表格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末尾不用句号。如:精彩的课间活动
2.如果文字较长,前面已出现句号,末尾不宜加句号。如:精彩的课间活动。校园里,洋溢着欢笑
二、问号的用法
1.选择问句的三种情况
(1)选项较短而在语气上没有停顿,只在句末用问号。如:这是什么样的境界呢?
(2)选项较多(如三项),可以在每个选项后用问号。如:这一自然段,描写了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选项为两项时,前一项通常用逗号,为了表示选项的独立性,也可都用问号。如:①这是学生的错,还是教师的错?②这是学生的错?还是教师的错?
2.问号可以叠用,但最多只能用三个。如:怎么可以打孩子?你有没有尊重孩子??你这个家长是怎么当的???
3.问号有标号的作用,可以表示存疑或者不详。
(1)马致远(1250?—1321),元戏曲作家。
(2)下一节目是什么课(数学?英语?)
三、逗号的用法
句内并列成分,如带有语气词,应由顿号改为逗号。如:教师带领学生去找春天,小草啊,柳叶啊,山峦啊,都带着春天的颜色。
四、顿号的用法
1.相邻数字连用要分清是概数还是缩略形式,前者不加顿号,后者宜加顿号。
(1)小明大概八九岁的样子。
(2)一、二楼分别是一年级和二级的教室。
2.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入,宜用顿号。
(1)教师要经常用“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加油”等激励性的话语。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子夜》(矛盾)、《骆驼祥子》(老舍)、《倪焕之》(叶圣陶),都是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品。
五、冒号的用法
1.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
在举例式或条文式的表述中,,如果不得不套用冒号,宜另起段落来分清层次。
出席今天会议的有:
市委领导:李维、张广
市教育局领导:李想、胡楠
2.冒号不能用于非提示性话语。
(1)吕氏春秋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ye)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2)據《吕氏春秋》记载,先民们“举重”谓“劝力之歌”,原始歌谣便由此产生。
3.冒号的提示范围应与提示性话语保持一致。
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 、性传播、母婴传播。(这里不用逗号,用句号,表示冒号的提示到此)日常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
4.冒号不能用在无停顿处。
中国政府再次发出“钓鱼盗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的领土,不容任何人侵犯”的警告。(发出后不能加冒号)
5.冒号不能和提示语并用。
章鱼有一个最大的本领:就是被敌人咬住不放时,……(句中冒号和就是不能同时用,可把“就是”去掉)
六、引号的用法
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不止一段,每段开头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的末尾加上反引号。
七、括号的用法
1.括号有四种形式:圆括号()、 方括号[]、六角括号〔〕、方头括号【】。
2.括号避免套用,必须套用时,采用不同形式的括号。
一般用()
国籍或朝代用[]〔〕
公文发文年份用〔〕
电讯稿消息来源用【】
词条用〔〕【】
八、连接号的用法
有一字线,半字线,浪纹线三种,新规去掉了两字线,因其易与破折号混淆。三种连接号分工明确:
1.短横(半字线)用于连接。如:0456-8203361。
2.一字线表示起止,有的也用浪纹线,用汉字表示时,为避免与一误会,用浪纹线。如:2月10—14日 哈尔滨—大连高铁。
3.浪纹线表示数值范围。如:15~20天 30~50人。
九、书名号的用法
1.标示各种作品的名称:纸质读物、声像制品、电脑软件等。
2.标示作品的简称:如《新课标》。
3.标示栏目的名称:如《班任园地》。
十、分隔号的用法
1.分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分节:横眉/冷对/千夫指。
3.分隔供选择或可转换的两项,表示“或”。如:接下来是歌曲/舞蹈。
4.分隔层级或类别。点号按停顿时间长短分为顿号/逗号,句号,冒号/分号,句号/问号/感叹。
二、问号问号须加有疑处,不看“谁”“哪”“为什么”,只有反问是例外,其他一概不照顾。
三、逗号 分句之间表间隔,句内用它意未尽,主谓、动宾关系明,状语后边作停顿。
四、顿号 句内词语若并列,停顿使用“瓜子点”,两数相连表约数,中间顿号不能添。
五、分号 各项内容分行列,分句之间表并列,其他复句用分号,好把第一层次显。
六、冒号 冒号形式两圆点,提起下文与总结,一个句子用一个,套用来两个应避免。
七、引号 强调、引用、特殊义,引号“关门”作标志,引文末尾怎标点?独立使用放里边。
八、括号 句内句外分两种,括号位置不相同,注释词语紧相连,释句放在句后边。
九、破折号 解释、拖音、换话题,事项分承来排列,解说若在句中间,可以前后都出现。
十、省略号 省略号儿六圆点,句、问、叹号可留前,“等”或“等等”若使用,“六点”不能再出现。
十一、书名号
首先介绍三种句末点号:句号、逗号和问号。
一、句号
1、用于陈述句末尾。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用在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后。如:(2)我们回去吧。
3、用在复句的后面。如:(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
注意:复句中分句间可用逗号或分号,句中分句后不用句号,只有句末分句后用句号。
4、用在省略句后。如:(4)你叫什么名字?李美。(句中“李美”是“我叫李美”的省略)
5、用在无主句的后面。如:(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用在独词句后。如:(6)好。(在特定情境下,一“好”字表示大家都明白的完整意思。)
注意:作品、书信、文件、等后面注明时间、地点、署名等文字之后可用可不用。
二、问号
1、用在特指问句后。如:(7)你今年多大了?
2、用在反问句后。如:(8)为什么我们不能刻苦一点呢?
提示:反问句若语气缓和,末尾可用句号;若语气重可用感叹号。如:(9)国家主席可以活活被整死;堂堂大元帅受辱骂;……这哪里还有什么尊重可言!
3、用在设问句后。如:(10)我们能让你计划实现吗?不会的。
4、用在选择问句中。如:(11)我们是革命呢,还是要现大洋?
(12)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提示:在选择疑问句中,若该句为复句,一般只在句末用问号;若分句较长,或者为加强语气,各分句后也可用问号。
5、用在表疑问的独词句后。如:(13)我?不可能吧。
提示:若疑问句为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如:(14)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车?(若说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车。”则错误。)
6、句子中对某词语有疑问或生卒年月不详时用问号,疑问句构成的标题后面也用问号。
如:(15)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实在不佳……
(16)曹邺(816--?),桂林人。
特别提示:
句号、问号均表示句末停顿。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有些句中虽有疑问词,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句末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问号。
例如:(17)……最后应求出铜块的体积是多少?
(18)面对千姿百态、纷繁芜杂的期刊世界,有哪位期刊编辑不想通过期刊版面设计为刊物分朱布白、添花增色呢?
(19)关于什么是智力?国内外争论多年也没有定论。
(17)(18)(19)三句都是非疑问句,(17)(18)句中问号均应改为句号,(19)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三、感叹号
特别提示:
1、在表感叹或祈使语气的主谓倒装句中,感叹号要放在句末。
如:(20)多么雄伟壮观啊,万里长城!
2、句前有叹词,后是感叹句,叹号放在句末。
如:(21)啊,这儿多么美丽!
下面介绍句中点号的用法。句中点号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
一、逗号
提示: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二、顿号
用于句中并列的词、词组之间较小的停顿。
如:(22)邓颖超的品德、人格、风范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23)从19起,鲁迅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短篇小说。
特别提示:以下九种情况不用顿号。
1、不定数的两个数字间不用顿号。
如:(24)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不能写成“十六、七岁”)
【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之间要用顿号。
如:(25)三年级四、五的学生。(26)战斗在一、二的工人。
2、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26)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3、标题中有并列词语时中间不用顿号,可在并列词语之间空一格。
4、并列的词组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7)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武装的整理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
5、并列成分做补语且需要强调时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8)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
6、并列成分做状语,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29)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注意】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语则用顿号。
如:(30)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
7、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并列成分是主谓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31)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注意】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共带一个宾语,并列词间用顿号
如:(32)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8、并列的词或词组作复指成分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33)老槐树下有两辈人:一个“老”字辈,一个“小”辈。
【注意】如并列词或词组简单,它们之间则用顿号。
如:(34)抗战、团结、进步,这是共产党的三大方针。
9、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分清层次在不同属类间用逗号。
如:(35)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三、分号
下列几种情况使用分号
1、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如:(3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
(36)她今年已经十八岁了,个子也长成了,按说该找个婆家;可是她母亲总是一个劲地说他还小。
2、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
如:(37)农民对一个好的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一碗水端平;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3、句子中有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
如:(38)阅读有许多好处:它能扩大你的知识面;能陶冶你的情操;能提高你的审美能力;等等。
【提示:并列的几个分句,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并列分句间均用分号,不能有的用分号有的用逗号】四、冒号
1、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小结上文。
如:(39)我们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项复习阶段;第二阶段为综合复习阶段;第三阶段……
(40)她是秋天没丈夫的;他有一个小叔子,小她十岁;她靠打柴为生:我知道的就这些。
【提示:用于提示下文的词语“注意”、“指出”、“宣称”、“证明”、“告诉”、“如下”、“例如”等后常用冒号。】
2、用于书信、讲话稿等称呼的后面。
3、用于需要说明的词语后。如:(41)日期:10月20日
地点:县剧院
【特别提醒】
A、冒号提示的范围一般要管到句子末尾,不能只管到句子中间。
如:(42)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上映。(此句中的冒号应去掉)
B、部分引用别人的话,使之成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引文前不用冒号。
如:(43)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应将冒号换成逗号)
C、一个句子中不要出现两个冒号。
如:(44)他在文中指出:我们要学习一些自己国家的历史,比如说:国家的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第二个冒号应删去。)
标号
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和专名号九种。
一引号
主要作用有:
1、表明引用的部分。
2、着重论述的对象或重要的特定的词语。
如:(45)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因牛的眼睛总朝上看;反之叫“熊市”,因熊的眼睛总朝下看。
3、明是否定、反义或讽刺的词语。
如:(46)这样的“聪明”还是少来一点好。(表否定)
4、表明是简称。如:(37)你的这种做法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
5、表明是成语、熟语、术语。
如:(47)人们常常称技艺高超的工人为“能工巧匠”,赞精妙的艺术品为“巧夺天工”。
(48)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6、表示特殊的日子,特殊的事件。
如:(49)“五四”运动(50)“一二•九”运动
7、表明是象声词、音译词、绰号、专有名词。
如:(51)青蛙“呱呱”叫,惊醒了“豆腐西施”杨二嫂。
(52)一条“金利来”拴在脖子里,叫人不自在。
【特别提醒】
A、引文中有引文,要分双引和单引,单引中还有引文则用双引,总的原则是双中有单,单中有双。
B、引用的文字独立而又完整,则引文末尾的标点不能改动,并将其写在后引号的里面。
如:(53)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引文不独立,引用的话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时,不管它是不是完整,后引号前都不能用点号(问号、叹号除外)。
如:(54)“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55)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56)在老张“同志们,走吧!”的招呼声中,我们这支队伍又出发了。
C、连续引用一篇文章的几个段落,只在每段开始使用前引号,该段末尾不用后引号,直到引文结束时才使用后引号。
二括号
括号标明行文中的注释性的文字。从注释的范围看,它有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之分。
只注释和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的叫句内括号。
如:(57)猴子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
补充和注释全句的叫句外括号。它放在正文的句末点号之后。
如:(58)他培育了许多香花,繁殖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的一只没有妈妈的小虎,每天用牛奶喂它。)
【特别提醒】句内括号内的文字末尾不能用句号;但可用问号或叹号。
句外括号里的注释如是一句话,句末可用点号。
如:(59)1861年以后,那拉氏(慈禧)曾搞所谓“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直接掌管政权的一种形式。),指使刽子手……
(句中括号里的句号应去掉)
(60)她先是寄希望于刘女士的丈夫(那个美男子!),后又寄希望于Q男士。
三破折号
破折号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或表示语义的转换、递进、中断、延长等。破折号和括号用法不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
其作用主要有:
1、表示注释。
如:(61)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表示意思的转折及转换。
如:(62)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54)“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3、表示意思的递进。
如:(63)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4、用于标明语句间的因果关系,破折号前是果,后是因。
如:(64)他首先指出早恋并不可耻——这是一种十分自然、正常的现象……早恋并不可爱——早结的果不甜,早开的花早谢。
5、表声音的延长、中断或停顿。
6、表分项列举。
7、用于副标题前。
【提示】破折号与逗号都有强调的作用,前者强于后者,逗号强调前面的内容,破折号强调后面的内容。
如:(65)我,是第一个跑到终点的。(66)那就是我——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当语句容易引起误解时要用两个破折号。破折号前可用点号以示强调突出。
(67)如: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
四省略号
省略号前后使用标点的规定是:省略号前面是完整的句子,句末标点应保留,如果不是完整的句子,只是句内停顿,则句末不保留标点;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标点,只有需要表示不跟下文连接才可以使用句尾标点。
书刊中省略号前后使用标点也易出错,例如:
(68)至今还保存在岛上的水井、碑石、各种建筑物……,这一切铁的事实都雄辩地证明,南海诸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69)“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例句(68)中省略号后逗号应去掉;(69)省略号前之逗号也应去掉。
【特别提示】当列举的各项和省略的部分共同充当某一词语的修饰限制成分时,省略部分只能用“等”或“等等”表示,不能用省略号。
如:(69)“新时期文学”以来,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评奖活动,从国家到地方评过几次?
(70)对于有志于文学的后来者们,除了继续关注文本语言风格幽默荒诞等等之外,也应该是大有启迪的啊!
省略号前后标点的使用。省略号前的句子语义表达完整可在句子末尾加句末点号,否则不加。省略号后一般不加标点,如果省略号后还有文字,为表示其不与省略号前的文字相连,可在省略号前加句末点号。
如:(71)现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是不必那么长,却有“水分”可挤。
五书名号
使用书名号时注意
1、名和篇名同时出现时,只用一个书名。书名写在前面,篇名写在后面,中间用间隔号隔开。如:(72)《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2、词牌名和题名同时出现时,要用书名号。前面是词牌名,后面是题名,中间用间隔号隔开。如:(73)《念奴娇•赤壁怀古》。
3、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用双书名号里面用单书名号。
如:(74)《新时期〈金瓶梅〉研究评述》一书已出版。
4、影视作品的名称应用书名号,但电视栏目、报社及杂志社名称不用书名号。
如:(75)“焦点访谈”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看的栏目。
(76)语文报社出版的《语文报》,我们大家都爱看。
1. 感官动词和使役动词后接不定式作宾补时,必须省略不定式符号to;巧记这些词:一感(feel)、二听(hear, listen to)、三让(have, make, let)、四看(watch, notice, see, look at);但这些动词在被动语态中则必须加上to(let除外)。
(1)She tried to make her son quit smoking, but she failed. 她尽力让儿子戒烟,但他不听。
(2)He is heard to sing next to the room every morning. 每天早上听到他在隔壁唱歌。
2.在介词but,except等表示“除了……”之意的词前,若有实义动词do,介词后作宾语的不定式常省略to;若无do,则to不能省略。巧记:有do去to,无do加to(do为实义动词)。
(1)The little girl had no choice but to cry.
除了哭,小女孩别无选择。
(2)My father can do everything except cook. 除了做饭,父亲什么活都会干。
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定式由连词and,or或but连接时,从第二个不定式开始往往省略to;但如果表示强调对比之意,则不省略。
(1)The teacher asked us to read the article and translate it into Chinese. 老师要求我们读这篇文章,并且要翻译成汉语。
(2)Wouldn’t it be better for her to continue to do this work than to take up something new?
让她继续做这工作,而不另外做新的工作是不是更好一些?
4.含有do的名词性从句作句子的主语,或者是“all+定语从句”时,其后作表语的不定式可以带to,也可以不带to;充当其他成分时,不定式要带to。
(1)What I want to do first is(to) congratulate my son on his success. 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祝贺我儿子的成功。
(2)All I could do was (to) help them.
所有我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
5.在why引起的下面的问句中,省略to直接加动词原形:Why do…?或Why not do…?
(1)Why spend so much money?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
(2)Why not let her have a try?
何不让她试试?
6.在一些固定结构后面省略to: had better, had best, would rather, would rather…than, would sooner, would sooner…than, could/can not but(不得不), can/could not choose/help but, might (just) as well, (do) nothing but。
(1)They would rather try and fail than give up the plan. 他们宁愿尝试不成功也不愿放弃这个计划。
(2)I cannot but agree to his terms.
我只好同意他的条件。
7.在情态动词和一些助动词后面,必须省略to。
(1)If you work hard, you may succeed in time. 努力学习,你迟早会成功。
(2)Time permitting, she will go to Beijing next week. 若时间允许,下周她将去北京。
但ought to/used to/have to除外。
(1)We ought to respect our parents.
我们应当尊重父母。
(2)He used to watch TV every night.
他过去每晚看电视。
8. 在help, bid等动词后面,to可以保留,也可以省略。
(1)I often help my mother (to) do housework on Sunday. 星期天我经常帮妈妈做家务。
(2)He bade me (to) take courage.
他叫我拿出勇气来。
9.用在比较连词than后面的不定式中的to可以保留,也可以省略。如果than前后的语法功能一致,则to保留与否也需一致。
(1)It is easier to say than to do.
说着容易做着难。
(2)He would die rather/sooner than yield.
作者/ 栾照钧 栾瑞光
2011年12月30日发布的国家标准《际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新《标点用法》或新国标)已于2012年6月1日起实施。新国标对原国标做了重大修改和补充,进一步明确了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更换了大部分示例,增加了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规定简明、全面,示例通俗、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时下,学习、贯彻好新《际点用法》显得至关重要。由于目前很多人尚不知晓新《标点用法》有哪些规定,对于一些标点符号如何规范使用仍感到困惑,因此笔者特撰此文,对新国标操作要点及与原规定的不同点进行梳理综括,以便与同人切磋交流。(本文将新国标的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统称作“补充规则”。)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
新国标规定,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一是点号,其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停顿和语气,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用于句末的点号,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和叹号。用于句内的点号,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包括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二是标号,其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和分隔号。补充规则明确了不同点号表示停顿长短的排序:句号=问号=叹号>冒号(指涵盖范围为一句话的冒号)>分号>逗号>顿号。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除增加了标点符号和语段的定义,修改了复句、分句和句末点号的定义,强调了句末点号与句子语气之间的关系外,主要变化有二:一是将常用的标点符号由16种增加到17种,增加了分隔号;二是明确了不同点号表示停顿长短的排序,更利于理解和实际操作。
二、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一)句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句号的基本用法是: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取决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2.有时也可以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补充规则规定:图或表短语式的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文字较长也可用句号),但末尾不用句号。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三:一是删掉了小圆点“。”句号形式,二是增加了表示较缓和的感叹语气的用法,三是明确了图或表短语式的说明文字标点符号的使用。
(二)问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问号的基本用法是: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2.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中间用逗号);3.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4.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
补充规则规定:使用问号应以句子表示疑问语气为依据,并不根据句子中包含疑问词。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二:一是补充了基本用法(2-4);二是明确了使用问号的依据,可有效纠正有疑问词的陈述句错用问号的做法。
(三)叹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叹号的基本用法是:1.用于句子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等;2.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3.表示声音巨大或不断加大或者表达强烈语气时,可叠用叹号;4.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较强烈的语气时,可在问号后加一叹号。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的主要变化是补充了基本用法(2~4)。
(四)逗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逗号的基本用法是:1.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外一般都用逗号。2.用于较长的主语之后、句首的状语之后、较长的宾语之前,以及较长的主语中间、谓语中间或宾语中间;另可用于前置的谓语之后或后置的状语、定语之前(但公文中很少使用)。3.用于复指成分或插说成分前后,语气缓和的感叹语、称谓语或呼唤语之后,某些序次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
补充规则规定:1.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连接,“以及(及)”之前用逗号。示例——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作息不规律,以及忽视营养均衡等,均会导致健康状况的下降。2´较长的并列词语之间也可用逗号。示例:我们需要了解全局和局部的统一,必然和偶然的统一,本质和现象的统一。3.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时,末尾的“等”类词前也用逗号。示例:写文章前要想好:文章主题是什么,用哪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等等。4.用分号隔开的几个并列分句不能由逗号统领或总结。示例:(1)动物吃植物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有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二:一是对基本用法做了原则性修改和补充(除对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的规定基本相同外,原规定是: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二是增加了补充规则,可解除实践中的许多困惑,有效纠正不规范的做法。
(五)顿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顿号的基本用法是:1.用于并列词语之间;2.用于需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4.用于连用为缩略形式的相邻两数字之间(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不用顿号);5.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补充规则规定:1.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月日的简写形式时,用短横连接号,不用顿号;2.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时,末尾的“等”类词前不用顿号或其他点号;3.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或罗马数字做序次语时,后面用下脚点(外文标点符号),而不用顿号。补充规则3示例:总之,语言的社会功能有三点:1.传递信息,交流思想;2.确定关系,调节关系;3.组织生活,组织生产。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是补充了基本用法(2—5以及补充规则1—3),尤其是明确了“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以及下脚点的规范用法等,可有效纠正不规范的做法。
(六)分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分号的基本用法是:1.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有逗号时)之间的停顿;2.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3.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补充规则规定:分项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号。示例: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误)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正)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的主要变化是增加了补充规则,可有效纠正分项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仍用分号的不规范做法。
(七)冒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冒号的基本用法是:1.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2.表示总结上文;3.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4.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5.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套用冒号(须套用时宜另起段落显示层次)。
补充规则规定:1.表面上像但实际上不是提示性话语的,其后用逗号不能用冒号;2.冒号提示范围应与提示性话语一致,避免涵盖范围过窄或过宽;3.无停顿处不能用冒号。补充规则l示例: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提示性话语);据《苏州府志》载,苏州城内……(非提示性话语)。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二:一是表述上作了适当修改,增加了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套用冒号的规定;二是增加了补充规则,可有效纠正不规范的做法。
(八)引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引号的基本用法是: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2.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3.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4.双引号内还需要使用引号时用单引号;5.引文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6.标引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
补充规则规定:1.“丛刊” “文库” “系列”“书系”等作为系列著作的选题名,宜用引号标引。当“丛刊”等为选题名的一部分时,放在引号之内,反之则放在引号之外。2.“题为……”“以……为题”中的“题”,如果是写作、科研、辩论、谈话的主题和非特定作品的标题,应当用引号。补充规则1示例:(l)“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2)“中国哲学典籍文库”;(3)“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补充规则2示例:(1)今天一个以“地球·人口·资源·环境”为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在此间举行。(2)“我的老师”这类题目,同学们也许都写过。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二:一是表述上作了适当修改,补充了基本用法(5和6);二是增加了补充规则,可有效纠正引号和书名号的混淆错用。
(九)括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括号的基本用法是:1.用圆括号的情形——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标示订正或补加的文字;标示序次语;标示引语的出处;标示汉语拼音注音。2.标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用方括号或六角括号。3.报刊标示电讯、报道的开头,用方头括号。4.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年份,用六角括号。5.标示被注释的词语,用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6.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尽量避免套用。
补充规则规定:1.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句内括号用于注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即本身就是句子的一部分,应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句外括号则用于注释句子、句群或段落,即本身结构独立,不属于前面的句子、句群或段落,应位于所注释语段的句末点号之后。2.句外括号内的语段较长、内容复杂,行文末尾应用句号。句内括号处于句子停顿处,括号外应用点号。补充规则1示例: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以及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数学符号、货币符号、校勘符号等特殊领域的专门符号不属于标点符号。)补充规则2示例:古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对于我来说,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吸引力。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二:一是明确了不同形式括号的基本用法,增加了示例;二是明确了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及其用法。
(十)破折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破折号的基本用法是: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也可用括号);2.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也可用冒号);3.标示插入语(也可用逗号);4.标示话题的转换;5.标示声音的延长;6.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7.标示引出对话;8.标示事项列举分承;9.用于副标题之前;10.用于引文、注文后,标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补充规则规定:1.破折号与括号表示注释或补充说明时的区别:破折号用于表示比较重要的解释说明,这种补充是正文的一部分,可与前后文连续;而括号表示比较一般的解释说明,只是注释而非正文,可不与前后文连续。2.破折号前通常不用点号,但表示对前几句话的总结或话题转折时可以使用。破折号后通常不用点号,但表示语音停顿或延长时,其后可用问号或叹号。补充规则1示例:(1)在今年——农历虎年,必须取得比去年更大的成绩。(2)哈雷在牛顿思想的启发下,终于认出了他所关注的彗星(该星后人称为哈雷彗星)。补充规则2示例:我不是自然主义者,我主张……光描写现存的事物还不够……必须……应该把……——这就是文学的任务。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三:一是补充了基本用法(2、3、6、7、9、10);二是去掉了拟声词后用破折号的规定,改用叹号;三是补充规则中增加了破折号与括号类似用法的区别以及破折号前后点号的使用规范。
(十一)省略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省略号的基本用法是:1.标示引文的省略;2.标示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3.标示语意未尽;4.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5.标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6.标示特定的成分虚缺;7.标示诗行、段落的省略时连用两个省略号(十二连点)。补充规则规定:1.省略号不能多于12个点,应与多点连续的连珠号相区别。2.省略号和“等”“等等”“什么的”等词语不能同时使用。如果句子需要读出“等”或“等等”“什么的”等词语时,不用省略号。3.省略号前后通常不用点号,但有时可以用。省略号前不用点号就无法标示停顿或表明结构关系时可以用。省略号后还有别的话、省略的文字和后面的话不连续且有停顿时,以及表示特定格式的成分虚缺时,在省略号后可用点号。补充规则2示例:(1)含有铁质的食物有猪肝、大豆、油菜、菠菜……等。(误)(2)含有铁质的食物有猪肝、大豆、油菜、菠菜等。(正)补充规则3示例:(1)他进来了,……一身军装,一张朴实的脸,站在我们面前显得很高大,很年轻。(2)大火被渐渐扑灭,但一片片油污又旋即出现在遇难船旁……清污船迅速赶来,并施放围栏以控制油污。(3)如果……,那么……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二:一是补充了基本用法,增加了标示重复词语的省略、对话中的沉默不语、特定的成分虚缺以及语意未尽等用省略号的规定;二是补充规则明确了省略号应当与连珠号相区别、与“等”类词不能同时使用以及其前后点号的使用规范。
(十二)着重号的基本用法
着重号的形式是“。”(小圆点),标注在相应文字的下方。新国标规定着重号的基本用法是:1.标示语段中重要的文字;2.标示语段中需要指明的文字。
补充规则规定:不应使用文字下加直线或波浪线等形式表示着重。文字下加直线为专名号形式;文字下加浪纹线是特殊书名号。补充规则示例:(1)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误)(2)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正)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二:一是将“特别注意的字词句”改为了“语段中重要的或需要指明的文字”,既全面又确切;二是纠正了着重号误用的情形。
(十三)连接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连接号的基本用法是:1.用短横线的情形:化合物的名称或表格、插图的编号:连接号码以及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月日等;在复合名词中起连接作用;某些产品的名称和型号;汉语拼音、外来语内部的分合。2.用一字线和浪纹线的情形:标示相关项目(如时间、地域等)的起止;标示数值范围的起止。
补充规则规定:浪纹线连接号用于标示数值范围时,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前一数值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可省略。补充规则示例:5公斤。100公斤(正),5~100公斤(正)。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是:取消了连接号中原有的二字线(即长横连接号),将连接号形式规范为短横线、一字线和浪纹线,并对三者的功能作了归并与划分。
(十四)间隔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间隔号的基本用法是:1.标示外国人名或少数民族人名内部的分界。2.标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3.标示词牌、曲牌、诗体名等和题名之间的分界。4.用在构成标题或栏目名称的并列词语之间。5.以月、日为标志的事件或节日,用汉字数字表示时,只在一、十一和十二月后用间隔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月、日之间均用间隔号。
补充规则规定:当并列短语构成的标题中已用间隔号隔开时,不应再用“和”类连词。补充规则示例:《水星·火星和金星》(误),《水星·火星·金星》(正)。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二:一是补充了基本用法(3~5),二是增加了补充规则和示例。
(十五)书名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书名号的基本用法是:1.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2.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3.标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4.标示作品名的简称;5.双书名号内还需要使用书名号时用单书名号。
补充规则规定:1.不能视为作品的课程、课题、奖品奖状、商标、证照、组织机构、会议、活动等名称,不应用书名号;2.有的名称应根据指称意义的不同确定是否用书名号;3.书名后面表示该作品所属类别的普通名词不标在书名号内;4.括注如果是书名、篇名等的一部分,应放在书名号内,反之放在外。补充规则2示例:(1)2008年重阳联欢晚会受到观众称赞和好评。(2)本台将重播《2,008年重阳联欢晚会》。(3)“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展”今天隆重开幕。(4)《大地飞歌艺术展》是一部大型现代艺术作品。补充规则3示例:《我们》杂志。补充规则4示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2)《人民日报》(海外版)。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主要变化有二:一是明确了书名号的使用范围,补充了基本用法(2—4,另在1中增加了卷名和文件名);二是增加了补充规则和示例,可有效纠正不规范的做法。
(十六)专名号的基本用法
专名号的形式是一条直线,标注在相应文字的下方。新国标规定专名号的基本用法是:标示古籍、古籍引文或某些文史类著作中出现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民族名、朝代名、年号、宗教名、官署名、组织名等。(现代汉语文本中的上述专有名词,以及古籍和现代文本中的单位名、官职名、事件名、会议名、书名等不应使用专名号。)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的主要变化是明确规定了不宜使用专名号的情形。
(十七)分隔号的基本用法
新国标规定,分隔号的基本用法是:1.诗歌接排时分隔诗行;2.标示诗文中的音节节拍:3.分隔供选择或可转换的两项,表示“或”;4.分隔组成一对的两项,表示“和”;5.分隔层级或类别。
补充规则规定分隔号又称正斜线号,须与反斜线号“\”相区别。
【小学标点符号用法】推荐阅读:
标点符号解析12-17
标点符号教案高三07-13
标点符号例题联系07-28
标点符号的格式09-13
中考复习标点符号12-28
高考标点符号真题练习07-17
新闻标题标点符号使用10-03
小升初标点符号复习10-22
标点符号使用疑难解答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