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宋词作文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拥抱宋词作文(精选15篇)

拥抱宋词作文 篇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望江南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3、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4、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5、江 城 子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江 城 子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7、临江仙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①?夜阑风静谷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8、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9、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1、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2、点绛唇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13、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4、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5、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6、生查子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17、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18、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19、御街行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20、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五篇作文:

1、照片里的故事 2、自我介绍3、写一种小动物4、小导游(介绍一处景物)

拥抱宋词作文 篇2

一、广泛阅读, 大量储存

我们可以阅读的课外书籍很多, 比如, 各种卡通画、童话、寓言、故事、儿童文学、科学常识、科幻小说、变形金刚故事, 还有各种为学生办的报纸、杂志等, 当你阅读时, 你会发现课堂上学过的很多词语, 常常会出现在这本书里或那本书里, 你还会发现有很多词语是你不曾在课堂上学到的, 但你通过阅读书中的故事也能理解它。书中的事情有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 许许多多是你课本上不曾学过的, 看了这些书, 你应把他们记在心里, 分组归类, 形成头脑中的知识库, 需要时就输出。大脑中储存的知识多了, 说话、写文章就能得心应手, 大凡有学问的人在青少年时代都是读过很多书的。作家们都是先读了别人很多书, 然后自己才能写书。生活中许多人能够出口成章, 执笔成文, 也都是多读书的结果, 多读书、读好书是同学们学好作文的必由之路。

二、广收信息, 拓宽视野

现代电讯技术的发展, 使广播电视进行家庭已成为很普遍的事情, 同学们要会利用这些条件帮助自己学习。每到星期或节假日可抽出适量的时间收看电视。比如:少儿节目、动画片、动物世界、世界各地、正大综艺、百家讲坛各种实况转播等节目都能使你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节目主持人那清新流畅的解说, 随机灵活的应变, 风趣幽默的谈吐, 或评价、或鼓励, 或惋惜, 或遗憾。这种语言美会感染着你们,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们。

三、广交朋友, 提高应用能力

语文的学习是随时随地的。古人言:“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学习语文作文仅仅把自己的脑子当成仓库, 而不会拿出来用, 也不算学得好。要学会大量地输入, 适时输出, 应该是边学边用。广交朋友, 就是使知识变成能力的最好办法。其实生活中, 你们经常参与社会交往, 若留心学习长进会更大。随父母串亲戚访朋友, 看看别人是怎样执行你们的, 话怎么说才是恰到好处。当客人光临你家时, 你也应学着去待人接物。和同学、老师、家长、邻居相处, 应考虑选用什么词怎样说话才有利于团结、友谊、和睦。书本知识可以指导你的行动, 你的一言一行, 在逐步改变着你, 使你的语文作文能力不断提高。这是新的时代对少年儿童的新的要求。

在上述三方面基础让上还要让学生六大解放, 引进生活活水,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 解放学生的眼, 让他们去看。生活是个万花筒, 要想让学生把一幅幅美丽的生活画面摄在心灵深处, 并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必须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要学生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 一人一事, 然后写成观察日记, 天天积累, 就有了写作素材。

第二, 解放学生的手, 让他们去做。小学生精力充沛, 活泼好动, 对什么事都充满好奇, 总想摸摸做做, 一次手工制作, 一次家务劳动, 他们都会产生兴趣。教师可抓着这些特点, 经常开展“手工制作竞赛”、“家务劳动露一手”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 让学生先做后写, 水到渠成。

第三, 解放学生的嘴, 让他们去说。口头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 每次课前5分钟, 让学生轮流来个小演讲, 经常开故事会、讨论会, 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生活,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 解放学生的耳, 让他们去听。小到听同伴之间的“瞎话儿”, 大到听广播、听新闻, 天天听, 听的多了, 知道的也就多了, 日积月累, 不知不觉中, 自己成了有心人, 既积累了生活经验, 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第五, 解放学生的脑, 让他们去想。鲁迅曾说:“孩子是可敬佩的, 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 想到地面下的情形, 想到花卉的用处, 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到天空, 他想潜入蚁穴……”确实如此, 对于天真烂漫的儿童来说, 他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 丰富的想象力。因此, 作文教学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想象力训练。另外, 正确引导学生的幻想, 特别是积极的幻想, 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如通过举办“当我20岁时”主题班会, 让学生大胆幻想, 把幻想与现实结合起来, 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六, 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去活动。让学生走出“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狭小天地, 去拥抱丰富多彩的生活大课堂, 带领他们到大自然中去, 与他们一起观赏朝阳、晚霞、星空、皎月以及雨后的绿树, 雨雾笼罩的群山, 金色的田野……进而观察大自然的变化:绵绵的春雨, 皑皑的白雪, 轰隆隆的雷声, 奔腾不息的江河。这样从静态到动态, 从优美到壮美,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带领他们到社会中去, 与他们一道参观农村、工厂, 让他们感受劳动的艰辛;与他们一道去图书馆、阅览室, 让他们博览群书, 步入知识的海洋……

这样通过六大解放, 提高了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 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为他们写作找到了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学生作文素材的获取途径, 提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需要实现三大解放的建议, 对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具有指导意义。

拥抱生活,精彩作文 篇3

一、观察生活,书写五彩世界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鲁迅先生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可见,观察是积累文章素材和写作的先导。俗话说:蚕不吃桑吐不出丝,蜜蜂不采百花酿不出蜜。如果学生平时不注意留心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腹中空空,写作时必然是言之无物,语言贫乏。因此,要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注意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在观察体验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有一次,以“我爱……”为题写一篇作文。习作前,我说:“不管是写人、写景或写物,都要选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比如我们校园里的小花圃,十分美丽,你们天天都在看,不是很熟悉吗?准能写好。”学生们都急了,说:“小花圃有什么好写?只是鲜花盛开,很好看,还写什么?”我接着又问:“小花圃有哪几种花呢?它们的形状各有什么特点?颜色有什么不同呢?小花圃又是怎样构建的呢?”由于学生平时都不留心,所以都说不出什么。我这一问,引起了学生对小花圃的注意,激发了学生观察的情趣。这时,我进一步鼓励说:“这小花圃太美了,请同学们用心去观察,看谁观察最仔细,写得最具体生动。”一个钟头后,作业交上来了,一篇篇生动如画的作文呈现在眼前。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许多从没发现的东西,个个兴致勃勃,一点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一件苦事,反而觉得是一种需要,一件乐事。另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如:到公园去放风筝,观察周围的环境、众人嬉戏的场面、各人的神情及风筝在空中翻飞的形态;到花卉市场去看花等等……通过观察,让学生走进社会、家庭,走进自己的生活,长期下来,学生对事物的洞察力就会不断提高,就会看到生活中的七彩光环,从而书写出五彩斑斓的世界。

二、体验生活,抒发真我情怀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悲欢离合。学生只有亲身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才能在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因此,我们必须创造机会让学生回归生活,积极进行实践体验,疏通学生创作的“活水源泉”。不同的季节,大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春天百花盛开,生机盎然;夏天骄阳似火,热浪逼人;秋天硕果累累,金黄一片;冬天寒风刺骨,落叶满天。不同的时间,天气也会瞬息万变。或是晴空万里,或是台风来袭,或是大雨倾盆,或是浓雾弥漫……作为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体验。例如,一次在观察刺桐树时,恰好是个有风的日子,我让学生张开双臂站在树下。这时,一阵风吹过,刺桐花纷纷落下。一个学生说:“风来了,刺桐树下起了红雨,洒落在我的脸上、身上、手上。”我继续启发:“这时你有什么感觉?”他思索了一会儿,说:“我感到无比舒畅,仿佛和那火红的花瓣融为一体,轻飘飘的,飘入大地母亲的怀抱。”多么动人的语言,多么美丽的想象。实践证明,用心参与,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而这样的作文,真情实感便会自然的流露出来。

三、设计生活,放飞想象翅膀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积累习作的素材。我曾对学生说:“如果你善于联想与想象,那么你的写作视角就不啻扩大了无数倍,你可以穿行于时间隧道,你可以奔驰到四荒八远,尽情地浪漫一下。你一定读过不少诗文,加上自己的想象把它们改写出来,这等于为你写作的宝库增添了大量的素材。”我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老师、厂长、医生、工人、农民……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职业、工作、成果。另外,我还让学生设计班级园地、设计报刊、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房屋……通过动眼、动耳、动手、动脑,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让他们充实了生活,美化了生活,创造了生活,成了全面发展的“小能人”。而且这一过程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这样写起作文来就不会再言而无物了。

唐诗与宋词作文 篇4

唐诗我们从来都不陌生,我们与唐诗初识在唐诗300首。唐诗之所以叫唐诗,是因为它以一种诗的形态出现在唐朝,所以叫唐诗。出在唐朝的大诗人有非常多。比如以酒出名的李白,还有人尽皆知的《将进酒》《静夜思》,另一位我们熟悉的.诗人,那就是杜甫了,从呀呀学语开始的春眠不觉晓,这就是我们与杜甫初识的第一步。当然还忘不了摘茱萸的王维,送客于楚山的王昌龄这些都是我们学唐诗里的大诗人。

插班生宋词。小时候我们总觉得唐诗非常好记,而宋词还需要说上一大串话,但是唐诗与宋词还是有共同点的。因宋词出名的大诗人也有不少,比如与李白同样好酒的李清照。李清照啊,可是宋代第一女词人呢!还有写清平乐的辛弃疾,也是同样出名的。

《宋词》读后感作文 篇5

毛主席说:“宋江属于投降派。”

107位英雄个个武艺超群,可他们的归宿并不好。他们本在梁山吃香喝辣、聚义一堂,却跟随宋江,非去受朝廷的招安,剿田虎、征方腊、灭王庆。最终,好汉们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就连宋江自己也饮酒自尽,还顺带捎上了最忠于他的李逵。

他们的悲惨故事,让“呼保义”宋江成为世人咒骂的对象。

不光如此,宋江还有逼婚兼伤害妇女的嫌疑。宋江一干好汉来到祝家庄,扈三娘被擒。一次宴会上,宋江对王矮虎说:“当年在清风寨中,我给你许下了一门亲事。今日剿灭祝家庄,何不来个双喜临门。我将扈三娘许给你。”于是,美貌的扈三娘只得嫁给一个好色的猥琐汉子。按理说她应该拒绝,可她现在是败军之将,且宋江饶了她的性命,于是有苦说不出,只得在所谓义气的胁迫下认了!要知道,她以前要嫁的祝彪——英俊年轻、文武双修。所以宋江是在逼婚,他在心灵上逼死了扈三娘。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宋江身上的优点。宋江这样一个普通人,怎么管得住凶神恶煞的107将?就连最凶残、最血腥的黑旋风李逵都甘愿叫他大哥,任他骂、任他说。因为他是闻名四海的“呼保义”,又是救人于危难的“及时雨”,在上梁山之前已经很有名气了。后来,宋江出众的政治头脑、谦和的性格,让他充分利用了107将各自的长短处,将梁山整治得拥有与朝廷对抗的实力。所以说,宋江其实是个难得的管理型人才。

宋江断送了众兄弟,是他的思想的局限性,他认为只要他为朝廷效力,朝廷就可以容纳他和兄弟们。错了,这次他彻彻底底错了,朝廷的佞臣们容不得他,佞臣眼中的他是绊脚石、是潜在的威胁,留在身边,总有一天会影响他们的权力,所以宋江是必须要除掉的,但不可能用自己的力量,于是让他攻打辽国,讨伐田虎、方腊等起义军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宋江失了兄弟,丢了性命,任凭他如何有威信,任凭手下的好汉如何厉害,他还是倒在了奸佞之人的脚下。

宋江是条好汉,但不完美,就像其他107人一样。

唐诗宋词作文500字 篇6

当我读到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时,脑海里就会电影般地浮现我和父亲去小溪边钓鱼时的情景。

晨曦照耀着绿水,春风轻轻地一吹,沉睡的溪水泛起阵阵涟漪,仿佛一片片金黄的鱼鳞,宛如一朵朵跳动的火焰。我惊奇地说:爸爸,快看,水面是红色的!父亲却摇头晃脑地吟诵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顿时感觉到,诗人描写的就是这样的画面。

当我读到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时。我特意爬上一个长满小草的山坡,检验诗人的对错。果然,小草没有远看的那样茂密,那样青翠。稀稀疏疏的草丛里,开着些许红的、黄的、白的小野花。这又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当我听到绿荫里传来叽叽喳喳的鸟鸣,看到乌黑的小燕子在池塘边啄泥。我就会想起“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每当夕阳西下,山川明丽。清风徐来,芳香扑鼻。心中就会涌起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唐诗宋词教学探析 篇7

一管中窥豹, 了解理论

在唐诗宋词中常见的理论是角色/背景分离理论和脚本理论。

角色/背景分离理论的运用制造出了一些偏离常规语言的效果, 角色总是更加引人注目、更加突出。在心理学研究中, 角色更容易被审美和感知、更容易被释义、更容易被记住和鉴别。古人在诗词创作中, 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的时候, 经常会把这个物体和周边的环境区分开, 而把注意力放在这个特定物体上。如王维的《渭川田家》, 在诗的前四句中, 诗人重点描述了渭川田家几个特定的生活场景:田夫荷锄、蚕眠桑叶、雉雊麦苗、野老倚杖、牛羊归来、夕阳残照。在“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的前半句中, “墟落”是背景, 而“斜光”则是角色, 在后半句中, 穷巷是背景, 而牛羊是角色, 穷巷和斜光照射的墟落构成了牛羊归来的背景;在“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中, 荆扉是背景, 而野老是角色。如果把第一句和第二句联系起来看, 前一句构成了第二句的背景。在第三句“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的前半句中, 麦苗是背景, 野鸡是角色;在后半句中, 桑叶是背景, 春眠的蚕是角色;而整句中, 在桑叶上春眠的蚕是背景, 在麦地中啼叫的野鸡是角色。第四句“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中, 重点是田夫这个角色, 前面的描述都是为这个角色服务的, 前面的描述部分构成了农夫这个角色的背景。在这里, 王维犹如一个摄影师, 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渭川田家傍晚时的近景和远景, 形成了整体描述和特写相互结合的诗词风格。

脚本理论是对那些反复和经常出现的, 按照事件顺序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知识结构。当我们在对一个语言进行理解时, 经常会使脑子不自觉地去和相关脚本做比较, 以此来弥补那些被忽略的信息, “唐诗宋词与女性文化”、“关于‘愁’的诗词研究”、“酒·中国古代文学·失意文人”及“才子佳人”等中常有脚本理论运用。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柳永的这首传世名作中, 上阕主要是对情人洒泪分别、日暮时分、清秋时节等场景进行描述, 下半阕则是对未来的相思进行的一种叙述。在这首词里, 作者重点描述的是分离, 因为读者对他们的相识、一见钟情、相爱的过程已经形成了整体认识, 而不必再花费太多的笔墨去描述他们的相爱经历, 重点放在了对他们分别时的凄惨情境进行的描述, 犹如强光灯的照射, 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感触, 之前的步骤和之后的步骤则都变成了背景, 映衬出这个步骤的重点。如果读者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凄美爱情故事整体步骤的话, 则读者在阅读的时候, 可能会有莫名其妙的感觉。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诗词内容感兴趣, 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 学生才能乐于接受, 在诗词鉴赏课上, 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诗词教学过程呈现出情境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感知材料, 而且可以在学习的疑难之处, 再现情境, 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三感受意境, 仔细品味

意境是解读诗歌不可或缺的钥匙, 也是文艺作品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情与景和谐统一, 情景交融, 情景互映。例如, 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连续用九个名词, 写出了九种事物, 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几棵苍老的枯树兀立山野, 藤蔓缠绕着枯树, 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于树上, 淙淙的流水流经桥下, 荒村茅舍逸然自适, 古老荒凉的驿道上秋风阵阵, 困顿疲乏、漂泊异乡的游子骑着马正踽踽独行。这三句表面写景, 实则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瘦”等词恰到好处的运用, 渲染出游子长期羁旅在外, 不得与家人团聚的抑郁痛苦的思想感情。景由情生, 情由景显, 情和景交融一体。

总之, 唐诗宋词的教学更致力于学生有选择地学习, 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她有着健康成长的肥沃土壤, 再加上我们长期的刻苦钻研, 精心嫁接剪裁, 我们不仅是有条件而且是必须让这选栽的花儿开得别样红艳。

参考文献

[1]钱士宽.唐诗宋词选修教学策略例说[J].语文教学通讯, 2011 (13)

[2]王静.自然与人格的契合, 物境与心境的交融——《唐诗宋词选读》登高诗鉴赏专题教学实录及思路解说[J].文教资料, 2010 (36)

漫步宋词 品读悲愁 篇8

翻开宋词,描写“愁”的词句扑眼而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遮幕》)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蝶恋花》)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飞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踏莎行》)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这仅仅是翻阅宋词时所见一斑,但从这一斑中可窥知全豹,宋词中描写愁情的词句可说是比比皆是。本来,“愁”乃词人骚客之通病,愁因别离而生,因思乡而起,因相思而浓;到了宋朝,愁又因国仇而重。其中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相见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等,都是描写愁的著名词句。这些词句运用了形象化的思维形式,把愁绪写得生动可感,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我们只采撷其中的几句来欣赏品味。

南唐后主李煜,虽然不一定能算作宋人,却实实在在地开了宋词“愁”之先河。他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身份地位的巨变,让他的心情及对生活的感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的锦衣玉食,昔日的轻歌曼舞,昔日的花团锦簇,都已化为了过眼的云烟,回首往事,怎不让人垂泪神伤?李煜把这无边的愁绪、亡国的痛楚诉之于词,无不字字血泪,使人顿生锥心之怆痛。无形的愁绪在他笔下变得有形了,就像那凌乱的丝线一样,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更为奇特的是,他以东流的“一江春水”比喻亡国后自己愁绪的汹涌繁盛,绵延不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阶下囚生活的凄苦悲愁。读罢,不由觉得滚滚东流的江水都成了后主眼里的泪水。

与后主词风相似的,还有一位女词人,她就是李清照。李清照的创作经历可分为前后两期,她的愁情之作大多作于后期。那时金兵已入据中原,李清照流寓南方,极尽漂泊之累;又恰逢其夫赵明诚病故,再添孤独之苦。家愁国恨齐涌心头,她寂寞无助,“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想从前,生活无忧,夫妻恩爱;而如今,孤苦伶仃,无人倾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啊!所以她笔下的愁情真切哀婉,愁深,愁重,似有千钧之力,哪怕是“双溪蚱蜢舟”也“载不动”这许多的愁,而且这“愁”是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她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笔触,化无形为有形,抒写了国破家亡后愁绪的厚重和自己所感受到的难以承受的重压。而这重压就像压在读者的心头一样,让人感到字字带泪,句句渗血。

在北宋还有一位词人——贺铸,他一生为官,却一生不得美官。仕途不畅,感情失意,也让他愁绪满怀。他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句,成了写“愁”的千古绝唱。他巧设了三个比喻,把内心的忧愁比作萋萋烟草,风中飞絮,霏霏梅雨,把无形的愁绪化作可看、可感的形象,写出了愁绪的铺天盖地和挥之不去,从而表现愁之深、之广、之绵绵无绝。也正因了这句词,贺铸有了“贺梅子”的雅称。我们今天读来,也不能不为贺梅子拍案叫绝。

其实,上面撷取的只是几个典型的词句,但我们却能从中体会出宋词人深沉的哀愁。这哀愁因了宋词人的匠心,因了宋王朝的飘摇而令人更加的刻骨。可以说,宋词人愁之深沉全赖于宋王朝愁之深沉。宋王朝的愁,积淀了千千万万人的愁,历久弥坚,千年不变,以至我们今天品味,还是满心的愁怨。

唐诗宋词八年级作文题目 篇9

在我的眼里,唐诗宋词是那念天地之悠悠,伧然而涕下的悲戚苍凉,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风景,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大展宏图,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淡然……。

我眼中的唐诗宋词是炊烟,鸽哨,是端午节的龙舟,是中秋节的月亮,是边塞叱咤的金戈铁马,是寒山古诗的悠悠钟声……。

我眼中的唐诗宋词是文天祥的“惶恐滩上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以广阔的心胸表明以死报国的坚韧决心。是杜甫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忧国忧民,他用犀利的巨笔描绘了一幅破败不堪的城池及悲痛无奈的心理,成为了经久不衰的大作,还有那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悲愤,以心报国,却遇昏君,又有小人当道,满腔报国的热情却无处施展。我眼中的唐诗宋词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

飞翔在唐诗宋词里作文 篇10

究竟是谁唱出黑灰色的之空,究竟是谁建造奶白色的村子,我翱翔在这里矫若惊鸿的唐宋诗词里,寻找我那随时种植随时绽放的古典风格情结。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钟爱那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的黯然情结,拥有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点点哀绪。看不到的是你的样子,说不表的,是你的容颜。浅浅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让这宋词别有的若隐若现愁情别有一番情味地在心中。看到的,消失了;既来的,离开了。远处的侄子,你还行么?人会有生离死别,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如是说到。好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清楚这些梦中不知道身是容的人儿听见这话,会扬起如何的浮尘。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你是在宽慰我,让我别为盆友的离开而怅惆若失吗?对啊,水上井明月,天涯共此时。虽然墓霭沉沉,但仍楚天阔。万语千言,道不绝的,是满腔的壮志豪情;低眉信手,弹不绝的,是彻夜的无穷哀愁。走在生命的道上,洒下一颗颗离情别绪之种,用一滴滴快车春色秋月一样的晨露浇灌出一片片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展现出一幕幕的美景良辰!唐诗里的蕴意,亦不比宋词少一些唯美意境恬淡。宋词中的雅致,亦不比唐诗少几个方面雄浑壮观!

翱翔在这里风韵十足的唐宋诗词里,不免有些影响。一伸手,一股足间,洒下的,就是一片片奇美之花,溢释放出来斑斑点点绚丽多彩之风姿。我的古典情怀,在这其中应时而生。桃花宽裕,夏日逸趣,秋叶静美,冬季服装素洁,唐宋诗词,常给我无穷无尽形式美,为什么说间隔并并不是美,为什么说无要求便不成方圆,为什么说遗憾不可以挽回,为什么说有误仅有贬责信手拈来捻来的气壮山河,续续低语的女娲娘娘炼石,这时候无声胜有声的浅浅的焦虑,没念愿君安好,只求此情久长的牛郎和织女,都铸就出一个又一个的绚彩的诗情画意!

飞翔在这唐诗宋词中的丝丝精粹中,一股一股的恬淡涌进心间。采菊未落下来,悠然见南山的五柳先生,何偿并不是一种人之胜果,人生有一知心知矣,人生有一舒适安逸之居,亦足矣!无论忧虑怎样暗情生,但求不问世事安危处世,亦不可多得一种处世哲学!

宋词的清凉 篇11

最爱读李重元的《忆王孙·夏词》。这首词轻轻一点,便勾画出一幅夏令美图。读来秀淡自然,清爽怡心。像一片小花瓣,摇摇晃晃飘到眼前。“風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李重元笔下的小词,虽写炎夏,却在一角觅得清凉一片,颇为闲适。夏日小池塘里,风中水草猎猎有声,一转身天降凉雨。雨过后满塘荷香飘溢,满院子都是馥郁的芳香。如画又宜人的景色中,再吃上几个井水冰透香而甜的瓜果,去掉了暑气的时光里,躺在竹床上睡个又酣又长的午觉,有甜美的清梦闯进来,多么惬意。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首词笔调轻快,语言浅明,摹写真实,让人喜悦地看到了黄沙岭的夏日夜景,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它从视觉、听觉和嗅觉,抒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画面优美,情景真切,恬静自然,让人颇感适意,并充满无限向往。

陆游《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这首诗初看心境闲适,景色清幽,初夏物象怡然醉心,只在最后陡然一转,心中顿生波澜。这正是陆游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积极处事的态度。小诗像夏季的一把蒲扇,读到末句,顿然没了夏热,也驱走了蚊蝇,只有一片夏思,心境也一步一步走向夏的深处,魂和魄也一点点勾勒出来。诗作颇感沉实、深邃,让人在初夏的景色中,一下子找到了自我。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读这首《满庭芳·夏景》,感觉周邦彦的夏体物细微,美奂又清隽。后半篇,词作者将胸中哀怨融入景色之中,抒发了自己的苦闷心境和羁旅愁怀。此词入笔无痕,抒情自然含蓄,于喟叹之中回味悠远。词作者一颗疲惫的心,在夏日美景中寻得了一片清悠。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这首夏季避暑词,笔触一抹,便把一个生动的夏天勾画出来。继而词作者又给出了一个度夏的画图,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夏不仅有烦躁,亦可宜人和宜心,读来心胸舒展恬淡,颇感适意。

试论宋词的审美内涵 篇12

宋词的审美内涵,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音乐美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 它的产生、发展, 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 又叫宴乐, 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 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 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 至唐稍盛。”

与诗相比, 词以长短句错落、单双音节错落、韵味错落的体裁特点, 天然呈现出一种参差错落、宛转顿挫的音乐美。很多人喜欢词, 最初就是被它的音乐美迷住的。我们读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除了文辞优美、意象鲜明之外, 它那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节奏, 一气舒卷的旋律, 更使它别具韵味。又如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其妙处前人已数数道及。这首词先以七字句设问, 又以四、四、五句式排比而下, 节奏群与意象群同步而错综, 所以比齐言诗更具参差摇曳之美。

二.婉约美

词的婉约风格特点, 主要是清新隽永, 含蓄绮丽, 属于阴柔之美。“笙歌散尽游人去, 始觉春空。重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欧阳修《采桑子》) 是何等的清新;“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是何等的隽永;“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情却有情。” (刘禹锡《竹枝词》) 是何等的含蓄;“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是何等的绮丽。阴柔也者, 女性之美也。东坡幕士评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 执红牙拍板, 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俞文豹〈吹剑续录〉) 这个手执红牙拍板的女孩儿就正是婉约派的词。当她扭动身段, 舒卷长袖, 弹板低吟时, 更是活脱脱的阴柔美了。我们还可从她身上看到那么一点缠绵, 一点娇柔, 一点妩媚, 一点娴淑, 一点凄楚, 一点愁怨, 一点悠闲……“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 实在太缠绵了;“游女带花偎伴笑, 争窈窕, 竞折团扇遮晚照。” (李珣〈南乡子〉) 显得是多么娇柔;“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萍洲。” (温庭筠〈忆江南〉) 也实在太愁怨了;“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 又显得太悠闲了。

幽细的情思, 感伤的基调, 也是构成宋词婉约美的重要因素。

三.意境美

宋词阴柔的体性特征和审美特性还集中地表现在意境的创造上。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这是一种情景交炼、意与境浑、内外合一的文学形象和美学境界。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云:“诗有诗境, 词有词境。”王国维《人间词话》曾标示“词以境界为最上”。可以说, 宋词凭借音乐力量的陶铸、长短句式的辅助、莺吭燕舌的修饰, 为中国古代意境的创造开辟了另一片风光旖旎的胜景。比较而言, 诗境主要以开阔明朗、玲珑浑然为特征, 而词境则主要以轻柔幽婉、迷离朦胧为特长。

词的意境创造, 关键在于情景的融合、内外的统一。对此, 历代词论已多有体认和阐发。如宋张炎《词源》卷下评姜夔《琵琶仙》、秦观《八六子》等抒情名作佳处“全在情景交炼”, 元仇远《山中白云词序》也这样描述词境的创造:“铅汞交炼而丹成, 情景交炼而词成。”王国维《人间词话》对他所标举的“词以境界为最上”也加以具体的阐述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 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谡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其中尤以王国维的论述最为深辟。鉴于词体文学长于抒情的特征, 他特意强调“心中之境界”———情境的创造, 并有力地突出了“真”在意境创造中的地位。这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宋词的意境美颇具启发意义。

唐诗宋词八年级优秀作文 篇13

唐宋时代是中华文化之鼎峰,是我国诗词文化的最鼎盛时期。高适,岑参的边塞长吟,李白的豪情奔放,杜甫的乱世悲歌,王维,孟浩然的田园淡泊之情……灿烂辉煌的诗坛是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让我眷恋与向往,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死护国的精神让我钦佩,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向往,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又使我饱满伤感,刘禹锡的“沉舟喜欢、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给我哲理的启迪……

宋代的词从依附音乐唱词发展为独立文体及其提升为一个时代的文学,词人们高奏过悲壮威武的慷慨悲歌,低吟过委婉动人的缠绵情话,形成了豪放与婉约两大牌,再创辉煌。

我向往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悲叹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同感与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我感慨柳永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唐诗短而简洁,佳作纷呈扩大诗的表现力,宋词长而有韵,极富音乐的韵律美,令人回味无穷。两者各具特色,宛如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成为瑰丽的宝藏!

唐诗宋词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段历程,更是一种传奇,集众人的智慧,即兴之作成为一个个永令人陶醉的王朝的代表,指引后来人的学习之道,弘扬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唐诗宋词那或豪情奔放活令人惆怅的意境是否令你身临其境,它们那些鼓励或警悟的语言是否令你有所感悟?

读宋词的人渐渐悲伤作文 篇14

动人憾心而微痕不露。

――题记

浅黄色的封页的《宋词精选》静静地平躺在旧书橱的阳光一角,封页罩着一层淡淡的雾色。旧式的版本,横行,扉页有黄尘的味道。

那个时候,他念“关河泛落,残照当楼”他念“杨柳岸,晓风残月”,他的手经过哪些句子,繁体中文,停顿复停顿,喉咙间忽掠过一度莫名的燥热,隐隐开始举步维艰。

城市,随着时代的变化,香车宝马,于它的`胸膛一夜一夜辗过,高楼一栋一栋的平地建起,近危栏而倚,却不曾见那登高临远的倦客,视野里,仍是楼内琐碎虚景。

她叹“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感“是否?是否?应是绿肥红瘦。”她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徘徊着就在院子里的木椅中昏睡。欲望是一缕孤烟……

婉婉转转,深深浅浅的低吟宋词,让人回忆起许多画面。她站起身子,俯身拍了拍上衣粘住的干草,走入梧桐细雨点点,竹帘掩映着黄花般憔悴的身影,她的哀怨不只是雁过无痕,绿肥红瘦,是面对破碎河山飘雪的人生悲切与无奈。

宋词被她放下了,宋词被她结束了,斜斜贴在桌面上,她因宋词所悲伤了,因为有一滴泪珠静静躺在书页上,这一页正是其写下的《永遇乐・元宵》,她一面怀念追忆昔日的风光,一面又不由得因这个末世里的繁华而大起悲意。一个女子,静夜沉吟,忧国忧民之思比男子还深切三分。

宋词从书页里艰难地来一次出走,选择将身体贴在路边的玻璃橱窗上,它看他与她目光穿过玻璃落在橱窗的陈设上。

它不复再渴望了,它的心灵悲伤了。

《唐诗宋词》选修课教学初探 篇15

困惑篇: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眼看着必修课要学完了, 我心里开始烦躁:选修课到底怎么上?课程那么多, 课时又很少, 还要应对考试, 能讲完吗?带着这种困惑, 选修课拉开了帷幕———组里指定几位老师出先行课 (唐诗第一单元) 。我喜出望外, 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个单元的先行课听完了, 接下来便是评课, 大家直言不讳, 一起探讨选修课到底该怎么上。研讨修改之后, 各位老师“粉墨登场”, 选修课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 摔了不少跟头, 总算学完了一个单元。我问学生:学习本单元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笑而不答。我愈加困惑了:开设选修课的目的是什么?到底什么是选修课?

反思篇: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

我再次拿出《课标》, 翻到30页“选修课程举例一:唐诗选读”, 一字字、一句句仔细研读, 反复揣摩, 合上书, 闭上眼静静地想, 想出一种方案, 马上又被自己否定了。如此三番, 终于有了点思路。

实践篇: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一次次告诉自己: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自我鼓励下, 我上路了。下面以唐诗一、二单元为例, 说明我的求索之路。

第一步,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这些朴素的真理、传统的教学方法永远值得学习。记得工作之初, 组里一位老师学一位老前辈让学生读课文, 说:“读, 再读, 大声读, 使劲读, 摇头晃脑地读。”我们听了哈哈大笑。事后他说他讲的不是笑话, 而是实事。我先让学生把所有的诗歌进行诵读, 课堂上多种多样的诵读, 课下布置作业再读, 名篇一律背过, 上课检查。课标上说, “加强诵读涵咏, 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意象, 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正如宋代陆九渊所说, “读书切忌在慌忙, 涵咏工夫兴味长。”

第二步, 回眸一笑百媚生

为了激发学生浓厚的鉴赏兴趣, 我给学生播放了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唐之韵》其中的几集。声情并茂的解说, 音画相配的和谐效果, 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再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背过的诗作, 真是“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学唐诗宋词时, 我不仅让学生读, 还让学生唱。我对宋词的兴趣, 就源于在山师读书上宋词选修课, 教课的那位女老师经常给我们唱。听说她是中文系第一位年轻的女博士, 江南人, 她的讲课风格一如其人, 小桥流水般, 柔美清新。还有, 那时班里有一位韩国留学生, 她下课就给我们唱歌 (宋词) 。我讲起当年的读书经历, 学生掌声如潮, 央求我学几句, 于是我给他们唱了一首李煜的《虞美人》。抛砖引玉, 在我的带动下, 学生唱了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苏轼的《水调歌头》、李清照的《一剪梅》、岳飞的《满江红》, 然后我又放了这四首歌徐小凤、王菲、安雯、屠洪刚的原唱, 学生欢呼雀跃, 掌声雷动。这样做看似浪费时间, 但磨刀不误砍柴工, 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受, 水到渠成, 下一步就是鉴赏了。

第三步, 师父领进门, 修行在各人

鉴赏前, 我先把唐诗概况和代表诗人的诗风给学生介绍了一下, 使他们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了解, 便于课下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读。我又结合必修1—5册诗歌和选修一、二单元的诗歌, 给学生做了一个“整体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专题讲座。然后我又给学生印发了一篇鉴赏指导文章———谢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让学生用心看, 悟出点方法来。的确, 诗如茶, 只有“泡”开 (联想和想像) , 才有味道。

第四步, 花开万朵, 我采一枝

为了充分体现选修课的开放性,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小组选择一个专题进行研究, 如李白诗歌与酒、聆听杜甫, 清音远韵———山水田园诗、雄奇悲壮——唐代边塞诗, 然后分组展示成果。当然, 学生研究之前, 教师应先进行示范, 让学生有法可依。下面是我的一堂示范课的大体步骤:

(一) 导入:

一说起诗歌, 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代。唐代, 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 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诗, 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而唐代的边塞诗意境高远, 格调悲壮, 像雄浑的军号, 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一类诗歌———唐代边塞诗。

(二) 欣赏图片:

让学生先进入学习边塞诗的情境, 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感受诗歌的气氛。

(三) 简介边塞诗与边塞诗派

在唐代, 有一批诗人 (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 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 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广义地说, 与边塞戍边生活有关的诗歌就可以认为是边塞诗。

(四) 边塞诗作赏析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杨炯《从军行》、李贺《雁门太守行》, 王昌龄《出塞》、王翰《凉州词》, 王之涣《凉州词》、王昌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陈陶《陇西行》、曹松《己亥岁》、李颀《古从军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高适《燕歌行》

总结: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

边塞景物: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归雁、猎鹰、飞箭、走马、平沙、战马、胡天、瀚海……

边塞事物:

琵琶、号角、羌笛

边塞诗的意境

壮丽、开阔、壮阔、雄浑、雄奇、奇丽、苍凉、荒凉、萧瑟、苦寒……

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3.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4.痛斥君主穷兵黩武, 草菅人命的;5.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6.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课外拓展 (作业) :

边塞诗中的独特风景、边塞诗的永恒魅力、不同时代的边塞诗各自的特点、某边塞诗人的专题研究

第五步,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学生学会了基本的鉴赏方法, 我便开始考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有的提具体问题, 如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怎样变化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作者描绘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传达了什么样的理?有时我让学生从创意、构思、意象和意境、语言技巧等方面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选择优秀的在课堂上交流。经过这一步, 学生的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诗歌鉴赏题的得分也不知不觉上去了。

第六步, “黄河”大合唱

学完《唐诗宋词》, 为了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读诗, 我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唐诗宋词》朗诵演唱会, 名为“唐风宋韵”。学生精彩的朗诵、演唱, 多种多样的形式, 别致的配音、配画 (课件) , 将《唐诗宋词》选修课推向了高潮。

后续篇:更待菊黄家酝熟, 共君一醉一陶然

上一篇:有机化学规律小结下一篇: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