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研修活动心得体会(共12篇)
本次培训我们小学数学组是这样进行的。四位老师每人一节说讲课,每人的说讲课完成后,分组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进行讨论交流。
一、翟慧老师的精彩演绎。
首先翟老师细致的对五年级上册的《轴对称图形》进行了精彩的说讲课。从教材的分析、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及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配合课件的演示对本节课做了精彩演绎。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翟老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展示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如何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抽象出数学概念。利用课件演示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的另半有效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在对每个教学环节展示后,翟老师理性分析了为什么这样设计,他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起了什么作用做了详细解读。
二、老师们的激情碰撞。
各小组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特色和感受。每个小组的老师们发言积极、讨论热烈。在我旁边的孙丽华老师几次欲说都抢不到机会,交流时间超过了,一组的老师们还都意犹未尽。针对“重合”“完全重合”两位老师激烈的争论着;“是对称图案”“还是对称图形”老师们各抒己见举例说明。一个个不愧为数学老师,为一个概念使劲较真争论不休。正因为有老师们的这种执着精神,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不断向前发展。
教师研修活动的设计要顺应成人学习者专业学习与能力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实践原则,一味地讲解、灌输并不能在教师心中激起更多的涟漪,只能是收效甚微。 我们觉得在设计教师研修活动时应遵循 “贵在理念 —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的原则。 因此要满足一线教师的需求, 尊重一线教师的已有经验, 设计同伴研修的参与,把经验变成资源,在互动与建构中让教师获得深刻的专业体验。
一、主题从现实问题中提取
教师学习必须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研究表明,只有当学习活动能带来某种可以预期的积极结果时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参与。 因此,研修活动必须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及学习条件进行设计, 必须遵循成人学习的规律,从教学实践中寻找教师的真实问题,找到研修的起点和方向。
1.寻找需求,把握教师的认知起点——调查研究
设计研修活动之前, 不能凭着培训者的主观臆断或者擅长领域出发,应该做一个教师调研,了解大家共同的困惑和需求;或者辅以个别教师的访谈,捕捉交流中的细节,倾听教师的心声,从中提取问题。 接下来对问题进行分类,哪些不足需要作理论讲座来弥补? 哪些弱点需要做实践引领以丰富实战策略? 哪些困惑需要换个呈现方式以刺激教师反思? ……
理论讲座固然重要,研修实践体验更是不能缺少。 一般来说,实践体验的活动不能低于50%。 做研修方案不能一厢情愿,要通过调研寻找教师的需求,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应积极引领教师的需求。 如:一线教师专业素养弱,需要加强理论学习;研究生毕业的新教师,实践经验馈乏, 需要多听同伴的课或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践光盘; 会上课的教师需要多加强反思,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也就是要根据不同的群体或个体,分层次、分阶段地设计、 组织研修活动。
2.满足需求,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定方案
我们想做一个学校数学教师的校本教研活动设计, 先通过问卷调研,然后归类整理教师的问题。 例如:
课程标准相关问题: 四个内容领域中对核心概念内涵的把握,如何把新课标理念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为儿童核心素养的养成做出贡献?
学生相关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 尊重学生差异,以学定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材相关问题:对新教材的整体把握与实施,能不能分每一册进行辅导? 如何整体把握教材,做到前有孕伏后有照应?
一般教学类问题:如何上好复习课、练习课? 课堂上采用何种学习方式? 如何把学生当作主人? 教师退下来, 退到什么程度?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客观需求分析: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是一项基本能力,即对“教什么”和“为什么教”的深入理解,是 “怎么教”的基础和前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颁布以后 ,新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 教师要了解调整的原因,作为实施教学的准绳和方向。
根据教师的困惑和问题, 我们设计了研修主题———“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具体地从儿童数学教育思想的内涵入手,在教学中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整体把握教材,进一步读懂儿童, 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
本次研修内容共分为以下四个模块, 这四个模块在实施过程中并不是“直线式”排列,而是以学员的“困惑” 与研究课题为主线贯穿始终,相互交叉渗透,共同完成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模块一:专题研讨式讲座
(1)新教材整体介绍与解读 ;
(2)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3)课堂教学策略;
(4)《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四个领域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模块二: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反思
(1)选择值得研究的教学单元为研究切入点 ;
(2)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
(3)课例观摩与打磨三次(双师同堂、同课异构等)。
模块三:自主研修模块
(1) 自主阅读郑毓信 《数学教育新论 : 走向专业成长》;
(2)自主阅读《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数学新课标 》。
模块四:成果交流、推广以及后期的学习效果追踪
(1)成果交流与展示;
(2)教学行为的追踪和落实 。
3.引领需求,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专业自觉
研究主题的确定来源于一线教师的困惑, 研究方案的设计是在“寻找需求—满足需求—引领需求”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丰富的。 此方案中,聆听专家讲座和读书活动交流,让一线教师在输入中成长。 他们在吸收的同时,更加关注专家话语、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理论学习,能与实践巧妙对接,指导实践的走向,审视实践的是非,开阔了视野,而视野决定着高度,高度决定着专业品位。 教师在输入和输出中寻找平衡,输入让教师有高站位,输出让教师有实践智慧的获得。 经历了这样的研修活动设计, 能够让教师在模仿与借鉴中获得自主发展的能力, 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从专业敏感到专业自觉, 享受教师的职业幸福。
二、经验在互动参与中建构
教师作为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成人学习者, 他们最为深刻的学习来自有价值的真实问题情境中的亲身体验、同伴交流、问题解决及反思建构过程。 因此从日常的教学场景和困惑入手,设计和实施教师研修过程,教师个体性的实践感悟以及来自同伴的教学经验都应该成为教师群体专业学习与能力发展的资源。
1.同伴研修,最直接的参与建构方式
同伴研修是校本教研中的核心词之一, 我觉得这是最直接最见效的教研方式。 教师们在办公室里进行的课前交流、课后埋怨与喜悦都是资源,可以移植、借鉴。 每个人都可以奉献自己在课堂上的惊喜、尴尬,分享与此内容相关的拓展资源,收获对读懂学生的点滴经验,其实也是同伴相长的过程。
2.专家引领,关注教师自我反思和互动
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评课过程中就不能把教师当作一个简单的被动接受者,要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 在互动交流过程中,第一,采取一种平等对话的交流方式。 问一问:上课老师是怎么想的? 教学目标是什么? 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 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前提是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 让老师建立自信,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第二,要采取各种方式促进这种互动的形成,这个互动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上课老师、同伴,也包括教研人员,还包括学生、家长。 评课过程中应关注授课教师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声音,让老师在对话中学会分享。 另外,委婉的评课语言容易被人接受,更能把话题引向深入。 比如,我想:“如果你的课这样上 ,或某个环 节这样设 计 ,会使学生 …… ”而不是 “你应该这样上就好了 ”。 总之 ,听评课需要营造一种共同参与、多向交流、促进反思的平等对话式的评价氛围。
3.用案例诠释理论,学以致用
组织教师群体反思自身开展的系列教研活动显示, 以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开展具有问题解决过程的互动研修,关注教师的研修感受,有助于促使教师形成相互依存的学习伙伴关系。
专家的理论讲座需要有理论、有实例、有分析,这样教师才能听得津津有味, 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要后续跟进。 如何后续跟进呢? 如有两天的集中培训,第一天是专家讲座,主题是《数与代数领域内容分析与建议》, 第二天就让参与的教师用抽签的方式分组、抓课题,其中有三个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两位数乘两位数》和《正比例的意义》。
第一个环节:组内研讨。 给老师们1个小时的时间研读教材, 凭借自己的经验分析学生, 接下来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最后编制习题。 小组内教师群策群力, 分享智慧,有合作有分工。
第二个环节:互动分享。 三个小组同时抽到了同一个课题,先由各个小组交流,重复的不再赘述,说与众不同的。这样的交流与同课异构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各组的交流中,与会教师受到触动,生成新的思考。 交流中“没想到”刺激着我们的头脑,没想到———让我们有了实践的冲动、思考的渴望,没想到———让我们在比较中成长!
第三个环节:专家点评。 针对此课题设计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充,点评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进一步补充:这节课如果让我来设计,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 丰富视角,提供方法,让参与教师的设计更有效,更符合学生实际。
由此我们想到: 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研修课程资源。 引导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去关注同伴的实践经验,并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共同建构、 生成新的资源,可以成为多向受益的教师学习过程。
三、智慧从研修实践中获得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首先来自于教师自己的职业经验积累。 因此,要充分尊重教师个体的实践经验,帮助教师积累、总结、提升教学实践性知识。 因此,要突破师徒结对的模式,突破权威,突破一言堂,引领每位教师主动参与基于课例设计的互动研修活动。 ”(张铁道)
1.重视对课例的反思与积累
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 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问题或关键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诠释。 “课例研究” 试图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规范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改进。 以教师的个人经历、经验为起点,以教师群体的经验与智慧为修改点,以后续的课堂实践为终极追求点,这个过程体现了改变教师的行为需要连续的干预!
案例是理论话语系统和教师实践系统之间的桥梁。 既能帮助一线教师在主题研究上有所突破,获得相关经验上的更新和方法上的改进, 又能让教师在模拟情景中获得经验和技能,进而能应变新情境下的各种状况。
2.选择恰当的研修方式,更新视角
除了课例研究这个载体外, 学生意识、 教学目标制定、有效设问、学科整合、整体把握教材,从原来的以年级为单位到以学段为单位整体综合考虑知识的价值, 这些都可以作为研究的主题。 “同课异构、双师同堂、一课三上、课后访谈”都是很好的研修方式,能让教师在比较中获得深刻的专业体验。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这块土壤。 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引领作用,让研究氛围更浓厚。 教研员要给教师搭设展示的平台, 让他们走上对数学本质的研究之路。
3.后续跟进,保证研修质量
改变教师的行为和理念必须提供跟进服务。 后续跟进的方式包括主题跟进、人员跟进、学校跟进等。 后续跟进还包括对已实践的活动进行条理化、 逻辑化的梳理和效果的反馈。
设计活动时以课堂为资源、以教师为资源、以学生为资源,相互借鉴,个人反思与后续实践相结合,构建“互为资源的研修模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能动性、 目标性、资源性、传递性,并通过后续研修和针对性的干预, 形成良性循环的研修体系, 以此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广泛征集,了解教师发展的需要
校本研修活动针对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愿望、问题、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调查研究。定期指每学期的开学之初,学年之初和五年计划之初对教师进行短期和长期的需求征集。不定期是随时随地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有阻碍时征集教师的需求。采用问卷调查、不同范围的座谈交流、年组讨论汇总的形式切实了解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发展需求,让校本研修工作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顺应需要。也为有效开展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领导班子带头做组织者、管理者、引领者和学习者
领导班子成员是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还要做所任教学科的佼佼者,更要做校本研修的引领者。业务能力的高要求需要日常的多努力来实现,压力之下的不断学习、提升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只有业务能力的扎实和高端才能真正成为校本研修工作的引领者为广大教师所信服。湾里小学的班子成员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多年来,锐意进取不断提高,为校本研修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保障作用。
三、坚持校本研修活动的主题化和系列化
开展好全员教师培训工作。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教师参与率要达到100%;开展教研组、年级组、小课题组内“同伴互助”式课例研讨活动、专题研讨;聘请科研部门、教研部门专家及特级教师到校举办讲座或深入课堂指导教学,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有针对性地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在教师中树立“最大的福利就是培训”的意识。
多年来针对教师课堂展示评比的精品课堂、高效课堂、高品质课堂等教学展示活动一直是常抓不懈的工作。开展的主题活动包括:如何提高教师的提问能力,如何通过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等主题化的研究工作。研修活动主题来源于教师教学实际,每确定一个活动主题,都将在一学期几轮的教学实践中反复进行。而且,连续几个学期开展的研修活动主题不仅关注课堂教学实际,而且具有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层层递进的帮助老师不断提升。
将“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申报为省级课题,校长作为课题主持人,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参加,使校本研修活动更具引领性。连续几年的课题研究也使得研修工作具有持续性。教师们在的长期教学、研究、科研为一体的研究模式,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共同提升。
开展课题研究专家请进来,兄弟学校沟通教研,走出去学习等三管齐下的方式开展研修活动,切实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自市区级名师和教学专家的指导高屋建瓴、发人深省,而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切磋更能在相同的领域中产生碰撞和共鸣。走出去的广阔天地中万里路胜过万卷书的真理更体现的永恒不变。领导的重视,人力物力的投入保障的三种研修方式的顺利进行。
四、积极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和小课题组团队合力
把课堂作为主阵地,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积极发挥教研组、年级组、青年教师教研组、小课题组等团队的合力作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这些小组,都是根据学科、年龄、问题集中而划分成的。同一组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具有多方面的一致性。便于研究。在集体备课、集中上课看课、个人反思与小组教研中,引领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组内青年教师的走班上课,几名青年教师的同课异构成等研修形式在多个小组内被广泛认可,成为公认的有效教研方式。通过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校为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使他们在一次次的活动中磨练基本功,不断历练教师对新旧教材的接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每一学期,多轮的教研活动,全学科的全员参与让人人都有提高,而青年骨干教师更会有两至三轮的课堂展示,每一轮的展示又会经过几遍的组内磨课,提升的速度更快。
五、评价机制有效促进校本研修活动的良性循环
校本研修的各个小组是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基本单位,真正发挥校本研修的主力军作用,促使研修小组正常有序地开展研修活动,在校本研修小组间建立竞争机制,奖励优秀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课题引领课展示评比、青年教师高品质课堂展示、年级组赛课等评比活动不仅奖励参赛教师的优秀表现,更奖励他所在的团队。借以激励研修小组的协同发展和共同提高。详细的打分表,让评比有依据,或活动有依托;详实的规章制度让活动有方向更促使校本研修活动良性循环。
5月21日,浏河镇幼教中心的园本研修内容是:音乐活动教学方法的探讨。她们围绕幼儿园课题研究——《传统音乐教材的二度开发与利用》展开研修活动,选择了“舞蹈、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这个核心问题进行分析、研讨。这个问题源自传统音乐教材、建构式音乐教材的实施,老师们选择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互动交流。这个核心问题的确立能立足园本、面向教学、面向一线教师,我认为非常有研修价值。另外,本次园本研修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园部、教师都做了细致、大量、有效的准备工作。如:前期幼儿、教师调查问卷、科学分析,研讨教师对活动实施后的整理思考等等。其中亮点是:问题源自老师、解决落脚点基于孩子。从孩子的反馈中进一步寻找新问题,针对问题老师们注重实践、不断加强学习反思,凸显了园本研修的真、实、效。
5月26日,璜泾镇幼教中心的园本研修内容是:自主性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本次园本研修主题:自主性游戏中材料的有效性。针对某个游戏深入挖掘、发展材料的教育价值。运用王老师的评价:这是一次成功、成熟的园本研修活动,不仅展示了荣文幼儿园在自主性游戏中的阶段性研修成果,而且也展现了教师、幼儿在此次园本研修的成长足迹。下面和大家分享几点研修感悟:
1.研修选题有价值。
选题小研究深。选择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为研修问题,小而精准。因为自主性游戏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教师组织的薄弱环节,但它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又极其重要。通过本次研修,我们看到了荣文幼儿园在各类游戏(区角、角色)环境、材料创设中取得的成果,也展示了各个层面教师的专业素养。
2.研修形式的多样性。
一个成功的研修方案必须是总方案与个体方案相结合拟定的。在本次研修中,不仅有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的总方案呈现,还有就同一主题开展的富有实效、具有一定研修深度的小方案。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大、中、小教研组分别围绕同一主题“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交流、讨论了三个案例:春之声、春之色、春之语。在业务园长、教研组长的引领下,老师们积极自信地展示各自对问题的思考,逐层将问题分解、在互动研修中解决问题、形成共识,展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研修方式。
3.研修策略的有效性。
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研读课标、落实课堂教学技能达标工程方面的成效,我县教科局组织了“呼图壁县2013年校本研修活动成果展示观摩”活动。
此次观摩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项是新课标测试,第二项是说课活动。我校也组织数学组、语文组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结束后,感想颇多。
通过新课标测试,显示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老师们将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
说课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说课到底说些什么?这是每位参加说课教师不断地设问和思考的问题。以往教师备课、上课,关注本章本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居多,就事论事解决问题。而整体说课却促使他们要重新去审视该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标,以及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少教师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是在说课过程中逐步加深对课程性质和定位的认识,提高对说课活动意义的认识。
这次说课活动不仅仅是给老师们提供交流自己对课程的认识和展示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平台,而更多是提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就说课内容把握来看,还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对课程的功能定位及前继后续关系还交待得不够准确、清晰;对学情分析与几年教学实践的反思还要深化、细化;对课程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及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选择之间关系的阐述比较泛化,缺乏前后呼应的针对性;对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有待进一步深化等等。
XX年的10月20日,我们开始了“国培计划”——XX农村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班的第二个阶段——“影子教师”的研修学习。我们被分在第五组,一行10人将跟杨XX老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在XX市第十九中学,我们就从常规课堂开始,开扩了视野,见识到了什么是语文课的原生态,感受到了教师怎样依据学情实施同一教学内容。走进原生态的常规课堂,走进十九中的教研,读了杨XX老师的博文日志,才深刻感受到了省教研的热烈氛围,深刻体会到了这里孩子的优越性,更感受到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这里有优厚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是有一批像杨老师一样优秀的教师团队。我除了羡慕他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让所教的孩子们在现代教育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享受到与省里孩子同等的教育水平。落后了,就要比别人多付出,只要肯以百倍的努力,尊重孩子的差异,等待孩子的成长,孩子自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感谢国培给予我们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国培给我们提供了成长的机遇。在校内指导庆XX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听了杨XX老师的《作文讲评研讨》课,参与了十九中的教研活动,虽然没有听成《天上的街市》一课,但读了她的博文日志,我们已深深的谅解了,体会到她旅途奔波的劳累。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寻找教学实践的最自然、最真实的切入点等问题,和杨老师做了交流研讨,我们寻找到了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现总结如下:
一、课堂因点赞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听杨老师的《写作点评研讨》课,分四个环节:上次作文要求回顾、榜上有名、佳篇有约、片段欣赏(争鸣研讨)。根据学情同一内容在不同班级施教,九
(七)班的学生活泼,程度直线上升,发言积极,又进行了一个环节“争鸣研讨”。看着课堂上孩子们张扬个性,充满自信,互相点赞的表现,我看到杨老师与同学们的互动的情景,以及课堂上注重常态学习的现场生成,思想与思想相互碰撞,交流与交流之间的真诚,都坚守着遵循学生个性特征的教学理念。
九
(八)班相对比较安静,教师为唤醒孩子求知的渴望,宽容其言语繁杂的回答,宽容课堂上那不和谐的唏嘘声,宽容那些不着调孩子的闲话等,我们见证了还孩子们一个自由,自信,自主,自强的生态课堂。教学环节因学习动态做了及时调控,时而降低要求,让学生更加自信;时而不着痕迹,化整为零,让学生有了“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激动。
就是这样,师生如亲子互动,学生以平等相诚,在和谐中创造了课堂学习的精彩。或议论、或欣赏、或质疑、或建议、或设想,他们在这生态课堂中尝试、体验,在感动中寻求发自内心的师生共同发展的轻松和谐的教学境界。原来“精彩”可以在爱的启迪下如此展现。此情此景,让我明白师生肩并肩的学习与实践,手拉手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课堂该是学生成长的沃土,只不过是老师不急,不慌,不卖弄,不讨巧,不代言,不提示,只是朴实地微笑,耐心地等待而已。
二、教研因反思而明晰,思想因碰撞而深邃
假如说,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那么,教师研修就是课堂设计的主流。我们有幸参加了第十九中学的语文研讨活动,两位年轻教师的说课富有亲和力,导读有趣,设计内容有条不紊,结合学情顺势延伸,归纳技法,学以致用。让学生自主合作,使得生成水到渠成。尤其是杨老师的课,课堂上,张弛有度,点拨得当,让学生全员参与,抽签进行。全方位、全身心的积极体验,把学生的朗读放在正面强大的舆论之下,所以学生从不厌倦,从不懈怠,并积极性不断增生。还孩子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学生才得以放飞心灵。
杨老师的智慧点拨,循循善诱,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更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现场生成。每个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以知识,更主要的是启迪他们的智慧。一样的学生,产生了各自的效应,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收获了不同的反响。我想,这与学校给教师提供更轻松自由的环境是分不开的。这些教师敢于取舍,指导有序,耐心与朝气并存,知识与技能融合,真真正正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练技能。自主学习,反思总结,思想碰撞中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美好境界,更显现教师引领的生态课堂的灵动。
三、课堂因体验而生成,积累因沉淀而丰富
我们要帮助学生来实现他自己,但不能放纵。要从学生的角度考
虑,目的是帮助学生,而不是打击他们。所以,要先肯定他们的优点,要以对个别的教育带动全班的教育,树立正能量。要班级内每个人都明白:没有人违反规则。规则约束人,但也成全人。好的优点,值得尊重与保护。但对缺点、陋习也从不姑息。遵守规则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胸襟。遵守规则是要把人变得更美好,而不是为所欲为,恃强凌弱。教育的事,急不得,想好了再说,想好了再做。要把学生的事情做完整。
要交给学生最需要的,就需要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就得全方位的给予,无论是理论的引领,还是实践的体验,都需要师生再学习。要按文体来教,来写作,诗歌、小说、散文,我都让学生尝试着写。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没有必要千篇一律地讲,结构不清晰、不突出,完全可以放弃精讲,只突出重点就行。基础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以作业的形式完成,老师和小组长检查就行。这样可以节省出来很多时间去挖掘文本中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豁然开朗。
在备课方面,一定要做到厚积薄发。杨老师告诉我们,如果对文本读不透就不给学生上课,仅培养学生提问的课堂,就等了三四年,学生不提问就不上课。并且杨老师在课前还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做了大量笔记、旁批,仅一篇教后记,杨老师就能写几千甚至上万多字,令人汗颜!想想自己,比比专家,自愧不如。育人是一种慢成长,急不得。工作要做扎实,做透彻,才能游刃有余。为什么我上课时辞藻是贫乏的,语言是干瘪的?原因就在于自己平时读教育名著少,积累得少!这就要求我以后,多读书,多做笔记,多参加教研活动,多听评别人的课!
学习,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交流,注重实践,自主地思考,合作研讨,点点滴滴的收获才能汇成涓涓细流,才能达成丰富的课堂积累。看看她的博文日志,不难发现,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课堂上,不是老师一味的去讲,学生也不是一味的去听。为了让学生质疑,老师宁愿等。正如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疑而教,学生才喜欢。“学而不思则罔”,教学就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教师应在课堂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在适时给予学生点拨、总结。
注重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教学。人文性教学是我长期以来所忽视的,原来一切向考试看齐,考试考哪里,我们就练向哪里。很多时候学生对语文都很厌烦,就是因为没有让学生感知到语文的人文性,没有把学生的感情引入到文本里,学生没有自己阅读,没有心灵火花的碰撞,所以就不会喜欢。杨老师的“淘汰式阅读”“免死金牌”“追问式课堂”“讲评式的展示课堂”都值得我们去实践,去运用。教研就得从实践出发,就得从课堂行动中去体验,去思索,去积累,去生成。这样的课堂才能从语言的规律和技法上去提高,让我们依据学情,去及时对课堂进行调控。
来到北京, 走进北京教育学院, 一系列的学习、考察, 让我们受益匪浅。聆听专家学者精彩的学术报告, 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是一种深度的学习, 更发现_己学识的浅薄;参观了芳草地小学、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师翁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101中学, 我们开阔了眼界, 感受到这几所学校浓浓的人文气息, 感受到他们厚重的文化底蕴。至此, 对我一直思索的问题:一名追求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什么?应该做什么?我仿佛找到了g&的答案。一、读书与坚守一纪连海老师人生经历给我们的启迪回颐纪连海老师自己谈到的成长历程, 仔细琢磨不难发现, 纪老师的.成功离不开两点:专心读书和坚守_位。没有ft京师范大学四点一线的四年苦读, 就没有满腹诗书、学识渊博;没有坚守岗位, 不断学习教学经验, 就没有以后的机遇与成就。成名后的纪老师, 现在每天还在不断地读书、读书成就了他, 坚守提升了他》反思我们, 有没倉把读书当成终身的享受?有没有坚守教育岗位的信念?我们想追求发展, 难道不应该向纪连海老师学习吗?二、专业素质、教育信念与职业道德——马宪平教授给出的建议作为一各追求发展:的语文老师, 我fl要有专业素廣, .要有专业知识中的学习本体知识及PPC——学科教学知识;我们要有人本主义的教育信念与道求, 促进保障人的健康成长, f养模式要向个人幸福和社会秩序靠拢;我们要有职业填德, 要有德 (道德人格.) 、有才 (知识能力) 、有情 (关爱学生) , 、有义 (志存高远) 。具备了专业素质、教育·信念与职业道德的老师, 才能是一名真正的老师, 才能是一个可以长远发展的老师。三、现代教师的幸福观一汤丰林教授心理学上的忠告正像汤丰林教授分析的那拝, 我们中小学语文老师在成长的过程中, 在当今教育环境中, 遇到很多的职业困惑, 有时深陷其中, 不能自拔;有时浑浑噩噩, 一无所成。树立现代教师的幸福观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从内打开心门, 学会选择, 学会&撞, 摆正心态, 利用今天, 事事尽力, 本断超越, 我, 最终走向教师时职业幸福f四、比较后的自信——马健生教授讲座给我们的启发教师需聲自信, 相信·&相信i'e的学校, 相信自:改勺国家有优秀的教学方法, 相信自b国家传统教学中俯精髓, 不迷恋“外国的月亮"和“外来的和尚”。这是我们从教学研究专家马働生教授的讲座:串柳获到的。现在, 美、g、英都在反思他们的教育, 甚而在某些方面商中賈:的基础教育看齐。我们遇到的困惑, 也是全世界教师遇到的面惑。我们学校教育遭受的批评, 也是其他国家学校所遭受的批评。归根结底, .都是·为选择的是“学校”教育, 这是学校这种组轵形式与当今快速发雇加生产力之间的不协猶6我们从苏联引进的教育, 避免了美国杜威式教育中的弊端;我们学校中的教研组、科组, 备课组制度, 克服了“蛋箱学校”前弊端;我们的反复练习、考试符合桑代克的练习律、效果律瑪准:备率_我们要学会坚守, 坚守我们正确的传统, 回妇教育的本真《自信地去教学。五、多元文化的接纳与融合~芳草地小学给我们的启示芳草地小眷是位于使馆区的小学, 是一所典范的·国际学校。在学校里, 我们哥以见到各种肤色的小孩, 世界各国的孩子都可以到这里读书。多元融合的文化, 成就了这所·学校的特色,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的语文教师, 随着国们进一步打开, 世界多元文化会进一步走进来, 需要我们去接纳和融合。撇开孙_文化不说, 单说深圳是个移民城市, 五湖四海的人都在这里汇聚, 天南地北的方貪形形色色的民俗文化, 都需要我们去认真品读、回妹r这对我们要求很高, 接纳融合之后, 也坷以成就我们的博学多识。六、新科学在教学中的恰当应用一王亚鹏教授的脑科学灰质、_质、脑髓液, 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网络、神经放电, 突触増!|、髓鞘化, 大脑发育的不同步性、个体差异、性别差异f自闭症、注意障碍、多动症、阅读障碍……王亚鹏教授的脑科学, 让我们品尝到与众不同的山珍海味。我们明白了青春期综合症的原因所在, 明ft:了注意缺陷、多动症的原因所在, 明白了多巴胺的重妻性, 明:白了孩子不能有:太多座力, 他们需要充足的睡眠, 他们需要兴趣与属_于成功的激励。教te不应该忽视和棑斥学生, 不要迷信惩罚。我们需要新科学的指引, 指导该怎么做, 怎样做才合适。七、专业化的培训一朱红杰教授的脱产培训制度裉羡慕北京西城区前教师脱产培训, 不过也满足于我们这次为期两周的文科教师培训。早在若干牟前, 我们就听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申请相关的培训。教师专业化的培训, 的确窗以迖到提升教师整体素养的目的, 是追求发展的教师的一大福利。八、校本研修、助人自助式的行动学习一余新处长的精彩阐述教师战斗在第一线, 有的是教学实践j旦也容易陷入实践的平常事务中。余新教搜的“助人自助、行动学习念启
发了我, 我们必须在平凡的岗位上, 进行校本研修, 进行行动学习研究, 在帮助别人的同对提升自我水平。我们需要这样’我们要这样去傲。九、丰厚的历史文化知识一王红教授讲北京历史文化给我们的思考无论是IS连海老师, 还1王红教揆, 说起北京的历史文化, 那是如數家珍。什么时候, 我们‘语文教师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能够饶有趣味地给学生讲历史文化故事了, 那就距离学生喜欢我们, 喜欢我们的语文课不远了。语文教师必须是百科书似的人。语文教师的知识有多丰富, 魅力就有多大!十、做“深度反思型”教师——刘加霞教授的案例式教学反思刘加霞教授指出, 现在一些老师的.反思存在很多问题。她要求老师们要有反思的意识与对惯, .要愿意并有能力去进行深度反思。案例式教学反思就是一种适合一线教师的小课题研究:_凝着一定的“主题”选择教李中的故事;描述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故事, 对“故事”进行“深描”而不是泛化的描述;从故事中提出具体“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理论支撑, 根据·己前经验与其他案例、数据等, 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撰写成“教学论文”。这“教学论文”要起一个有意义的题3»简要介绍反思的背景, 描述事件.》, 潼点突出重要细节”, 提虫并逐步“界定问题”,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证据, 换个角度看问题) , 应对策略与实施过程 (行为跟进) , 案例式反思在内容上要求“追本溯源" (学科本质) , “探嶺内心的本真” (学生真实®学习历程) ;在方法上要求不能仅凭感觉经基全直觉, 要尊童事实, 寻求证据;在实践中要求:不仅“反思”, 还要行为跟进, 坚持做。感谢刘如霞教義, .她不仅.为我们指壞—件篇, #要傲的事情, 还教给我们怎:祥去操作。十一、坚持不断的校本教研一杨朝晖副教授给我们的建议一些学者认为, 需要像解放妇女那样解放教师。他们提出以教师研究作为解放教师的武器, 指导他们工作, 可以使他们从那些无效傲知识中解放出来。教师研究对教师意味着确信自己的能力能够构建知识和改进他们的实跋d采取研究的态度能够从一个否认个人的尊严和迷信外部权威的教:育制度中, 把教师和学生解放a来。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最终是发生在学校里.课堂上。因此, 此次新课程推进的一个重点和突破口, 就是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进行教研工作的匈新, 以此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与价彳直:。杨朝晖副教授的讲座, 坚定了我们从事校本教研的信心, 对我们究竟要做什么有了明确的措导。十二、要有科学素养一唐晓波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科学冲击唐教按的报告风趣幽默, 深入浅出, 让大家明白了人类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对宇电的认识深度·’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东西民族文化的差异从某种程度来说, 取决于该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 不.同的地理环境, 不同的生产生锫方式, 产生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一个丧失了人文精神的社会, 不能指望它有发达的科技, 一个科学精神不能:深入人心的民族, 也不可能有发达的人文, 所以社会、人文学科教育者任重而道远。唐教授的报舎让我们跳出学科看学科, 打通了学科间的关联, 使我们明&:今后要把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注入寞__·的教学鄉研究#。十三、要研究汉字与汉字文化一吕俐敏博士的汉字研究吕俐敏博士的报告《汉字与汉字文化》, 带大家到汉字的王国中尽情地遨游了一番。吕博士先让我们了解汉字曲折的命运;接着结I李富的教学实例, 一个个象形字、会意字、形r字……在她生动的讲解中变得生机勃勃;然后分析了汉字的结构特点, 以及如何结合字理深层教学给学生以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最后, 从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两方面:向学员们展示了权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十四、需要良师引带与个人磨砺——关劲松老师和王莉萍老师的成长启示牝京清华附中学科带头人关劲松老师的讲座《心怀梦想fii望星空脚踏实地》和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学科带头人王莉萍老师的讲座《仰望追随超越自己》, 让我们明白了两点:一位追求发展的教师需荽.良师的引带, 更需要个人孜孜不倦的奋斗和永不言败的磨砺。关老师总结之前的:教学经历, 认为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经过读书——研究——领悟——提高的过程。他以学术研究释疑解惑、弓I导学生学斜能力提升、实现自a的教学突破, 从而逐渐成长为名师。王莉萍老师主要回忆了在她成长的过程中, 她的思师顾老师给她的帮助与:提.携, 让她找到自这的不足与.差距, 使她不断提升自己, 超越ft己。从这两位名师成长的经历看出, 他们都有长远的规划、有独立的钻研及名师的指导。这些经验无疑给我们这些正处在瓶鐵期的普通·师有靈載膚示。十五、做好个人专业成长规划~钟祖荣教授带给的启迪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钟祖荣教授的讲座《人才强国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 让我们见识了著作等身成就斐然的大学者风范。他为我ffj解笞了诸多我们王祖思考的_题:“怎么发展自己?今天是个什么拝的社会?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根据社会要求实现:自身发展?”以此从人角度、社会角度、策略角度阐述了教师发展阶段与专业标准、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方法, 以及教师发展规划与成长策略。钟教授写了50本书、200多篇论文, 35岁就成为教育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现在又是教育学院副院长。他的骄人成绩与他坚持不懈的读书、研究、创作密不可·分。他说自己每一年都对良b有规划, 尤其热衷于给_e量身定做“五年规划”。他给我们展示了自己最近写的五年规划。这对我很有后发., 为什么我就没有自主自觉地像他一样去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呢?北京教育学院为JI两周的学习, 让我找到沉思已久的_.题的答案。感谢无言, 收获良多。我要把收获变成行动的指南, 追求发展, 学习研究, 超越自我, 成为一名无愧当今教育发展的好老师!
一、召开校本教研工作动员会
开学之初我校依据龙潭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总体教育教研计划制订相应的教研活动方案,对全校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总动员。动员会上,由学科主任进行教研实际的理性分析和策略上的研究与互动,最后进行整合提炼,从而形成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方案。在本方案的引领下,学校教师群策群力,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指引,有了无尽的工作源泉与动力。
二、专家培训做引领,骨干示范做导航
为了让青年教师更快成长,我们以优带新,以学促优。我们本年度邀请进修学校专家为年轻教师做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讲座,请数学教研员做关于教材解析的专题讲座,从而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范例。另外,我们还分期开展教学校长、教导主任专题讲座活动,对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与实践的引领。
本年度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开展教导主任、优秀教师参与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活动中,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做课例示范,相关学科的教师通过听、评、议、反思各个环节的全程参与,观摩优秀教师授课的整个过程,聆听他们的设计理念,在整个教研活动中,为教师的自我提高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学习机会。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实践,不断与教材对话,大大提升了自身的业务实力。
三、分层跟课,教师培养有序有效
我们还开展了“生命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围绕语文、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教学策略的生命力”,如何体现“学法指导”的生命力,如何体现“教学内容整合”的生命力等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为生命课堂的打造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我们还开展了学校“和谐课堂”校本教研专题展示活动。在活动中,由×老师执教的语文识字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了更新的识字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示范,如春风化雨,为识字教学这一领域的探究增添了新的活力。本年度,我们还开展了多层次的青年教师跟课活动。我们聘请龙潭区教师进修学校小教部教研员跟随青年教师上课,我校周××、宋××、陈××、由×、张×等教师,在教研员的悉心帮助下,对教材的把握、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教导主任跟课活动也成为校本教研工作中靓丽的一抹。年段主任每学期都要对所主抓年段的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听课及指导,边听边改,还会做及时的示范。跟课中,教导主任与教师相互交流,听教师的反思与想法,在与青年教师共同切磋中,不断研读教材,一同成长。教师在教学中对生命课堂的模式有了深层次的思考,尤其在关注学生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机融合,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这两个问题中有了很大的突破。教师们已把对生命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探索贯穿于我们每位教师的教学点滴实践中,并在实践、反思、总结中提升了教学能力,丰盈了课堂内涵。
四、主题鲜明,活动中历练成长
在诸多教育教研活动中,我们继续秉承“人人钻研教研,人人有自己的专题”的小专题校本研修模式,鼓励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自己的教研专题,从而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这一做法很好地推动了各科教学推新出优的进程。比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社会实践活动对课堂教学的深远影响”的专题研究;地方学科中“游戏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策略”的研究等的校本研究主题的确立和实施,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科的深入思考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也为学科教学的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实践证明,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题的研究,离不开教学实践的不断参与,更离不开教师坚持不懈的实践。
五、及时反思,评价促进共赢
校本教研工作中,为了让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更加自信,对自己的职业更有幸福感,在月工作总结大会上,学校的教学工作总结中,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要及时评价鼓励,让教师对教研之路更有憧憬,对今后教研发展和实践的方向更加明确。我们十分重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每一次教研活动的结束,都是另一个主题的开始。每一次活动的结尾,都伴随着教师教育故事的分享、教学论文的撰写、教学反思的再现。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教师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而实现了校本教研活动,以探究开始,以实践提升,以评价促共赢,以反思促再研的良性循环。
总之,在上一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的正确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全程调控下,在各位教导主任的努力付出和广大教师的主动参与下,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颇有实效。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设计的多节有价值、可借鉴的好课在教学大赛中捷报频传。相信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我们付出着、幸福着并收获着。
参考文献:
李耀平,王田.开展校本研修,发展教育机智[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4(8).
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以“控制自学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为重点,围绕“控制自学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导学案的中“问题——课题”研究的中心,采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达到逐步完善“控制自学教学模式”基本模块教学设计及导学案编制科学性目的.。
二、活动目标
1、通过逐步完善“控制自学教学模式”基本模块教学设计及导学案编制科学性;
2、在校本研修团队活动过程中,学会行动研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师团队研修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发现能力。
三、活动程序
(一)课前准备阶段
1、个人主备:上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写好教学设计初稿,教研组其他教师同时备要上的课,准备计提备课。
2、集体备课: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或通过QQ群进行集体备课。针对本学期教研组研究“问题——课题”的方法和策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基本一致的意见,修改教学设计。
3、领导审批:教研组长把通过集体备课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上交学校主管领导指导、审批。
4、课前说课:授课教师在上课前对听课教师、领导进行说课。重点说清楚通过这节课要验证什么假说。
(二)课上实施阶段
1、教师上课
2、教研组、领导听课
(三)课后总结阶段
1、自我反思:授课教师自我反思
2、同伴互助:听课教师现场分析、评价
3、专业引领:听课领导现场分析、评价、指导。
4、总结经验:授课教师写教学反思,教研组长写团队研修总结。
四、活动要求
1、校本研修要以团队为单位,各教研组长要承担组织领导的责任,组内教师要积极参与并服从组长的领导。
2、各教研组要严格按照活动程序要求进行活动,不能随意减少程序。
3、学校领导要对校本研修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和管理,做到不经过审批的课堂教学设计,不能上课。
今年暑假,我有幸在平定参加了为期10天的平定市中学英语教师赴国外研修(第一阶段)培训,并于10月25日至11月14日赴国外安大略省多伦多市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国外研修,为期20天。我衷心感谢市教体局领导及学校领导把信任与期望给了我,使我很荣幸地获得了这次弥足珍贵的提升专业素养的机会。我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上课时真正做到了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深入认真地去思考;下课时,认真完成阅读、写作等作业,并同老师和同学展开热烈的讨论,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掌握更多的授课技巧。通过本次培训,我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触动,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自身素养也得到了提升,获益匪浅。下面就本次研修活动谈几点收获与感动。
一、外教积极乐观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与效仿 此次担任培训的Ms.Val Taylor和Ms.Kathy Witherow都是国外资深语言教学专家,她们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亲切幽默的授课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仅从老师身上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领略了国外老师的人格魅力,那就是敬业、乐业,这也是在整个培训中令我们学员触动最深的。暑假培训期间,天气非常炎热,但是我们的两位外籍教师却始终坚持每天提前一小时来准备课程,午餐时间也是边吃边讨论随时调整下午的课程。一天下来,每天上课的时间接近六个小时,连我们坐着听讲的人都会觉得很累,可是从来没见到她们疲惫的样子。在课堂上她们总是精力充沛,洋溢着工作的热情和朝气。尤其是Val,已经六十多岁了,却并不像中国同年龄的老太太一样在家养老,而是以一颗年轻的心,每天都精
神饱满的教学,从不少上一节课。11月12日是我们在国外培训的最后一天,晚上我们就要乘飞机回国,但Val时间观念极强,并没有因此提前结束此次培训,而是认认真真地上好最后一堂课。我们在国外所接触的几位高中教师也是这个样子,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的敬业精神让我在敬佩之余也不断地反思自己,我们在工作中也做到这种程度了吗?是否有时对工作的抱怨远大于热情?
二、外教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为我们的专业化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暑期培训第一周,每天上午利用两小时由Val和Kathy为学生授课,参训教师观摩学习,这些观摩学习课,将使我受益终生。
首先,在这里,“合作学习”不再是抽象的理论名词,两位外教在培训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上课时,学生没有固定的座位,而是经常分成不同的小组参与各种话题讨论,经常变换partner,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频繁,相互之间也越来越了解。所有的课堂学习任务都是以小组集体讨论,互相合作的形式完成,每一个同学都可以按自己的意愿与实力来选择自己的角色,为小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任何一种集体活动中,每一个人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全体成员团结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课堂任务。这样的课堂模式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看着20多名学生由开始互不相识,到第五天配合默契,完美地完成了小组任务。我们不得不惊叹小组合作学习的巨大效应。我觉得这很值得借鉴到我们日后的英语教学中来。
其次,“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不再只是口头的承诺。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是相互平等的,教与学是平等对话。无论学生 的基础如何,每一位同学都在参与,都在进步。观摩课上学生热烈的讨论,积极踊跃的发言,无不体现着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学习与学习的交流,真正将学生的学习落实到了实处。在这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生的导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这,正是咱们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
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所观摩的课堂都是在自由与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生基本上是在宽松和亲切的互动中,在惬意的笑声中不知不觉受到教化。课堂上,他们对思维的培养重于知识的传授。看似活泼喧闹的课堂,却充满玄机:从建立学习小组,到引入小组内活动,以及小组之间的配合,教师只是充当穿针引线的作用,更多的话,更多的活动,让学生去说,让学生去参与。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从她们的授课中,我真正的体会到,教师要逐步放权给学生这个理念,教师要充当学生的拐棍,陪着他们走上一段时间后,在适当时候,就要慢慢拿掉这拐棍,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前行成长。我们很多教师(我就是其中之一)总是带着苛刻、怀疑的眼光看学生,总是觉得学生的知识掌握的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想扶着学生走,结果好心办坏事,自己累得不行,学生也未学会独立前行。我们该醒醒了。
三、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始终如一地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从教接近十年了,对教育和学生的热爱早已趋于理性,更加平和。但是看到外籍教师依然高涨的教学热情,和对学生百问不倦,极其耐心的态度,不由汗颜。
不管哪种行业,都存在职业倦怠。但是唯独教育,每一位教师都不能允许自己倦怠。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流动的学生,学生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表率作用和谆谆教诲。教师的哪怕一点点不得体的做法,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烙印,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
育是百年大计,更是培育人的事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希望自己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像外教那样,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教育对象,更将教育的真谛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孜孜以求,奋斗不息。
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
刚才谈到了职业倦怠,其表现不仅是热情的降低,更有对教育新知识探求的节奏放慢。社会日新月异,世界都成“地球村”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信息时代,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
站在外教为我们打开的窗前,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自己欠缺的东西太多了。正如“圆圈理论”----你自身的圆越大,你未知的世界也就越大。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绝不需要墨守成规的井底之蛙,而是紧跟世界节奏,每天都有鲜活的知识充实自己,在学生面前不露怯,不居高临下,与学生可以共同探讨问题的灵动的老师。曾有位专家说现代社会,五年就是一代人。试想如果我们教师不坚持学习、不断提高,不逐步完善、发展自己,今后还如何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呢?
五、努力改变自己,影响带动他人
在培训初期,我也曾有过质疑。那些教学方法的确先进,但适应我们中国国情吗?毕竟他们的每个课堂至多20名学生,每节课75分钟;而我们的每个课堂至少45名学生,每节课只有45分钟。随着培训的深入,思考的加深,我的疑虑逐渐消失。当然,我们有自己的国情,有自己的考试制度,或许很多符合国外国情的做法不适合中国的课堂,但感受世界,感知新知识,有所选择地学习和加以合理应用,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转变了,我们的教学方法才能转变。只有我们自己转变了,才能发挥辐射作用,影响更多的人进 4
行转变。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就像我们,作为一名备课组长,责任重大。一方面,要对学校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另一方面,在其他任课老师面前说话、办事要起到表率作用。不论困难有多大,担子有多重,我们都要以身作则,努力带动更多的人干好工作。
起码可以找到几个表征生机的证据。
其一,教师形象。理想的教师形象变了。好的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一个研究者,一个从事“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家”。
其二,舆论引导。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教师培训规划的编制过程就是舆论发动的过程。“教师知识研究”通过突出教师“实践知识”、教师“合作研究”的话题,可以引导教师聚焦实践研究,锻造教师的教学实践力。
其三,制度框架。教育部出台一系列教师教育标准,为教师研修安排了大体的制度框架,包括入职研修、岗位研修、专项研修等等。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形成三网——“人网”、“天网”和“地网”(互联网)组成的庞大的教师研修资源体系。
其四,实践样本。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交流活动愈来愈频繁,涌现了一批热心于改革的“实践研究”学校,大大提升了一线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其五,基本共识。中小学教师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期待变革,这是一种新的觉悟。因为有了这种变革的觉悟,出现了许多突破传统的教研组活动的新形式——课例研究、行动研究、教学沙龙、网络教研等等;因为有了这种变革的觉悟,开始出现一种呼声:摒弃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而是要求以“校本研修为主线”的自下而上的“教师研修”。这样,教师之间、学科之间、学校之间乃至同海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同港澳台之间的交流,愈益频繁。这些指标表明,新课程改革为中小学教师研修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与知识资源,这是进步的一面。
但是,当下教师研修也存在着被应试教育绑架的危机。改革的浪潮激活了各种教育势力,教师研修也成为各种势力竞相博弈的场所。第一势力(革新势力)——教育部倡导的、教师期待的“新课程改革”,体现了革新势力的追求,不同于以往7次的、停留于教科书的改头换面的改革,把教师“校本研修”提高到空前的地位。期待基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把中小学打造成“学习共同体”。
教师研修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寻求自律性、创造性的教师研修体制。多年来只限于极少数教师的名师、名校长培训,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而且造成了累累伤痕。摒弃旧式的培训,让每一个教师享有研修的自主权,是促进教师成长、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所需要的。
因为,人的教育不是动物的训练,其最大特质就在于“自由”。所谓“人的教育”无非就是:崇尚自由的人,借助自由的教育关系,促进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
不过,寻求自律性、创造性的教师研修,意味着需要抛弃传统的指令式培训,让教师享有研修的自主权,享有充分的学习时间与机会。当下的教师研修缺乏政策导向、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支撑,需要教育行政、教育研究、教育实践各个层面协同努力。
其一,教师研修需要从“有效传递模式”转向“合作建构模式”。前者着重自上而下的传递过程,后者着重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学习过程的关键是,默会知识的显性化;通过教学观摩,分享实践知识;在自己的实践中重新设计与实施显性知识。
教师研修不能脱离自身的实践,不能脱离教育体验的反思,不能脱离教育理论的把握,教师的成长是从教师自身的需求与经验引发的一种变革。那些指令式的培训、作秀式的培训是不靠谱的。国际教师教育学倡导教师学习的三大定律——越是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越是有效——值得倾听。
教师研修的成效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自身。唯有教师真正珍惜每一个在职研修的机会,不是“为规定而研修”、“为晋升而研修”,而是“为儿童而研修”、“为成长而研修”,才能变革教师自身的形象,变革整个教师文化。
其二,教师研修亟待儿童研究的支撑。一线教师的教育信条是:“教师的教,等于学生的学”,“教师教得好,等于学生学得好”。因此,长期以来在教育实践层面,局限于“教学法”的研究,特别是迷信“讲授法”的神效。然而这种不问教学内容的价值与意义、不问教师与儿童的认知,不问课堂与社会的境脉的教学研究,是难以称得上真正的研究的。
在理论研究层面探讨所谓的教学原理、教学方法研究,从来就是基于动物的学习研究,缺乏人的学习研究。多年来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儿童研究一直是被边缘化的。我们的教师研修需要汲取包括脑科学、教育神经科学在内的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开拓儿童研究的视野、人类学习研究的视野。
其三,教师研修的重心在于课堂研究。学校改革是从内部开始的。课堂不变,学校不会变。上课,就是教师在儿童与教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来,激活儿童相应的经验,把儿童的思路链接起来,形成一幅鲜明的概念图。上好课,不是教师独白式的讲解,而是引领学生展开三个维度的对话—同客观世界对话,同他者对话,同自己对话。
危机时代也是转机时代。教师的专业成长别无他路,唯有扎根自律性与创造性的教师研修,才是引领教师从“教书匠”走向“反思性实践家”成长的康庄大道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导)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我认为首先要消除老师们心中对课题的几种误解。
误解一:认为课题研究高不可攀
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老师一听搞课题, 进行教育科研, 便觉得高深莫测, 高不可攀, 无从下手。还有的老师说, 我想是想搞, 但我不会写。针对老师们为难的情绪, 我们组织老师认真学习自修—反思研修模式提出的教师发展理念。即:
“三化”:行为问题化;问题课题化;经验概念化。
“三尊重”:尊重教师个人的话语权;尊重教师的个人理论;尊重教师的内在自我更新动机。
“四在”:在课题中成长;在反思中成长;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积累中质变。
“七即”:教师即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问题即课题;教学活动即研究行为;学生个体即研究个案;教师群体即研究共同体;教师成长即研究成果。
让老师们明白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研究课题是与我们的工作、与我们的教学息息相关的, 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只不过是用自修反思这一模式来操作而已;我们平常所写的教后记也就是教学反思。另外, 这一课题人人能做, 因为它不需要很高的写作基础, 它倡导用自己的语言来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身边的真真实实的事件、写自己实实在在的想法与做法, 不需做作, 无需润色, 真正地实现“以我手写我心”。我将自己写的很平常很普通的教学反思读给老师们听, 让老师们在心底认为这个课题不难做, 真正去做, 还有点意思。我还告诉老师:如果你以前有课题, 现在可以与之相结合, 不需要另起炉灶。
误解二:个别老师认为搞课题研究就是搞形式、做材料
一直以来, 很多人认为, 搞课题就是搞形式, 课题成果就是结题时几个人闭门造车做材料。这样的课题, 有名无实, 参与者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 这样的课题大多为不得已而为之, 参与者决非心甘情愿去做。我告诉大家自修—反思课题注重过程, 注重过程中的体验、感悟。我们只要按部就班, 按照实施方案一步一步去做, 结题时根本不需要加班加点赶什么材料, 因为过程就很好地体现了结果;真正的成果是我们自身的成长。
误解三:认为做课题加重了教学负担
实践证明:自修—反思课题从长远看, 不但不会加重教学负担, 而且会减轻负担, 提高效率。因为问题即课题, 问题都来自于教学实践, 都是自己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能通过反思、学习、交流,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棘手的问题越来越少, 经验越来越丰富, 自然能减轻教学负担, 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实验之初之所以感觉到做课题负担重, 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 就如同写日记, 若养成了习惯, 不但不觉得难, 反而觉得不吐不快。
消除了老师心中对课题研究的误解后, 接下来便要“趁热打铁”, 积极想办法, 促使老师们踊跃参与课题研究。
方法一:采取完全自愿的原则吸收课题组成员
我们在课题人员参与方面不强迫也不强求。在课题管理制度中我们规定: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这个课题研究, 采取完全自愿的态度, 想参加的老师须向学校递交书面申请 (学校教研处专门设计了一份课题申请表, 包含老师的基本情况、申请研究的子课题、有无合作伙伴以及建议等多项内容) , 参加了的老师如果不想参加了, 随时可以退出, 但有一点, 那就是一旦退出, 以后就不能再参加这个课题了。
方法二:积极引导, 充分认识自修—反思课题的可行性
实验初期, 很多老师是摇摆不定的, 既想参加又不想参加。这时我积极引导老师们充分认识自修—反思课题的可行性, 让老师们认定一个目标:这个课题做得, 值得做, 前途一片光明。
由此我摆出了几点理由:
第一个理由源于课题本身: (1) 这个课题具有时代特色, 因为它强调合作, 其最终目的是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 (2)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适应于各学科各部门的研究。只要你愿意研究, 你就可以研究。 (3) 模式的操作性很强。教研与教学紧密结合, 解决的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觉得虚空。
第二个理由:这个课题得到了校长的认可与支持。因为《教师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研究》课题主张在学习、交流、反思中生长自己的思想, 这一思路正好与我们校长倡导的建立学习型组织不谋而合。当我将《教师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研究》课题组建情况跟校长汇报时, 校长非常果断的决定:一定要搞好这项实验!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
我们认定:自修反思, 前途光明;认定目标, 坚持不懈, 必有成效。在我们的动员下, 很多老师积极参与了实验。
方法三:加强指导, 增强自修—反思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
要想真正搞好这个课题的研究和推进工作, 最重要的是要让老师们深入了解这个课题, 懂得如何去实施与操作。为此我们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向老师们介绍了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产生的背景、现状及培训理念;向老师们详细讲述其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下发了《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简介》《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的主要环节》、《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反思”的反思》《自修—反思活动中如何开展互评》等学习材料。而且, 我们考虑到老师们刚开始很难找到切入点, 于是我们统一印发了《关于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研究》, 并确定这一阶段我们研究的主题是“用自修反思的模式来研究有效教学”。这样老师们有内容可学习, 有问题可讨论, 课题研究变得更实在了, 同时, 我还设计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表格, 让老师们对照一项一项去做, 这有效地避免了老师们刚开始实验时常有的一种徘徊与盲目心理, 也为老师们的操作提供了方便。
后来, 我们还根据我校实际设计了《教师成长手册》。这本手册内容全面, 包括了“自修计划”、“自学报告表”、“读书笔记”、“活动记录”、“学习心得”、“教学反思”、“教学论文 (案例) ”、“教师互评”、“导评”、“总结评价”等多项内容, 手册前有使用说明与目录, 后有《教师必读书目》, 这本手册的出台不仅为老师们参与自修反思、合作交流等活动提供了便利, 且为老师们提供了课题研究的方法论。
方法四:将课题研究与目标管理挂钩, 让评价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我们将课题研究与目标管理挂钩, 年终目标考核时, 凡积极参与课题实验者根据考核情况的优劣记4~8分, 这一举措的实施,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当然, 在实验之初, 老师们或许存在着完成任务或应付的心理。我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 因为什么事情它都有一个过程, 不可强求。只有当老师们在实践中、在反思学习中真正解决了实际问题时, 他们才会真正体会到这一课题的妙处所在。一段时间后, 我发现第一批参加课题实验的老师已经很乐意参与实验了, 当我将《教师成长手册》下发到他们手中时, 大家都说很好, 因为他们对课题的操作已经非常熟悉了, 所以不感到困难, 而且课题组成员大多是自愿组合, 都是很要好的朋友, 平时他们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在一起聊天交流, 讨论问题。大家都逐渐了解与认同了自修—反思这一模式, 在工作中也逐渐养成了反思的习惯, 养成了相互交流的习惯。
【小学教师研修活动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心得10-19
中小学教师研修心得05-31
年小学数学暑期研修教师心得体会05-23
小学科学教师研修计划11-15
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案例05-24
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总结07-19
小学英语教师研修计划05-28
小学英语教师个人研修计划05-25
中小学教师培训研修总结06-16
小学英语教师个人研修计划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