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复习第一讲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诗歌专题复习第一讲(精选9篇)

诗歌专题复习第一讲 篇1

山水田园诗(写景抒情诗)、送别惜别诗、思乡怀远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即事感怀诗、哲理诗、闺怨诗 思 想 情 感

忧国忧民的感慨国破家亡的痛楚游子逐客的凄凉征夫思妇的幽怨 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建功立业的豪迈自由悠闲的恬淡 秀美山河的热爱亲情友情的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 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

第一讲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山水田园诗(写景抒情类)

一、相关常识及术语积累

1、起源及代表作家: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2、特点: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相关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5、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动静结合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二、突破题型:形象、意境类及情感主旨类

1、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意象+意象特点+情感

①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三、热身练习

1、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完成后面的题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理想?。答:诗人通过山雨初霁、月下青松、淙淙清泉、翠竹成林、水中碧莲等意象塑造出一种秋天傍晚空山幽美恬静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也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和理想境界的烘托。

2、阅读张继的《枫桥夜泊》,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征?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西沉的残月、悲啼的乌鸦、满天的霜、岸边的枫树、江上的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等;特征:深秋半夜萧疏清冷。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

3、阅读欧阳修的《采桑子》,分析这首诗的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舟中便是仙。

诗歌专题复习第一讲 篇2

笔者认为:诗歌鉴赏的复习, 要有学习语文的大局观念, 做好积累工作;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概括起来有四句话:字义是根基, 想象是途径;术语是关键, 条理显思路。前两条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后两条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前者是日积月累, 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的;后者是强化训练, 时时总结, 斧凿有痕。

积累工作要从基础做起。这个基础就是理解字义, 它是读懂诗歌的保障, 诗歌读不懂, 鉴赏、审美都免谈。字义就是鉴赏的根基。在复习过程中, 我们不能忽略了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词——积累。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不仅学生自己要有积累意识, 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 老师也应在点滴的教学中反复强化学生的积累意识, 帮助学生积累, 并教给他们方法。每读懂一个字, 一句话, 一首诗, 一段话, 都意味着积累。而读懂一首诗首先要抓住诗中难懂的字的意思, 意思清楚了, 才可能抓住作者的情感倾向, 诗歌所要表达的观点。

事实上, 仅仅懂得字面意思对于理解诗歌是不够的, 如果我们不能用心, 我们就无法领悟诗歌的妙处。想象是鉴赏诗歌的法宝, 它会帮助我们架起读者与诗人神会的桥梁, 当你把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诉于古人设置的情境中, 当你把自己当做诗中的一部分, 你会发现, 你也能与古人共唏嘘, 同欢乐, 你还能从古人的感叹中深受启发, 越是经历丰富的人, 越易感受诗人的情感;越是想象力丰富的人, 越易领悟诗中的深意。

但是, 读懂了诗歌, 不一定就能得高分。因为考试有题目限制, 它指定你答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你就不能去答你读完这首诗的感受和对这首诗语言的体会。如什么是表现手法?什么是抒情方式?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相关的诗歌鉴赏知识, 又谈何答题?这也正是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 所以, 术语是鉴赏的关键。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用分类的办法, 用表格的形式, 引导学生分清哪些术语是对内容的表述, 哪些术语是属于形式上的概括, 这些术语之间又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怎样判断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如: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泛菊杯深, 吹梅角远, 同在京城。聚散匆匆, 云边孤雁, 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 魂飞梦惊。后夜相思, 尘随马去, 月遂舟行。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做这道题, 同学们的答案很多, 有的说借景抒情, 有的说虚实结合, 有的说运用了比喻, 还有的说运用了象征, 从答案可看出, 学生对手法的有关知识比较熟悉, 方向没有错, 但是如果说都可以的话, 那怎么体现“主要”这个要求呢?既然是主要的, 那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因此, 可以逐条分析。首先看借景抒情, 从词的写法看, 有叙述, 但没有描写, 借什么景呢?故可排除;直接抒情倒是有的, 但只有一句, 也不能算;再看虚实结合吧, 有眼前实情, 也有别后相思, 可这种牵挂和思念是怎么体现的呢?如此, 答案就在“云边孤雁, 水上浮萍”“尘随马去, 月遂舟行”里, 所以掌握术语很重要, 而结合诗歌分析判断就可以让术语体现它的价值。

在复习过程中还必须进行题型的总结与答题条理性、规范性的强化训练。在题型方面, 根据考题考查内容,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概括起来就有三种题型:一是炼字类, 一是诗眼类, 一是风格类;而每一类题型, 都有其答题要领:炼字类, 要了解这一字的意义及性质, 要能说出这一字在语境中的含义及所用修辞, 还要清楚所用字对作者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和它的效果;诗眼类的字或词的作用是不能离开诗歌的主旨的;而风格类的回答必须抓住各类语言风格的特点, 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的。条理性、规范性是指考生能够简洁、清晰地按照题目要求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在考试过程中, 好钢用在刀刃上, 时间用在得分上:如果所写文字与要求无关, 就要惜墨如金;如果答案表述清楚需要的书写量大, 那就洋洋洒洒毫不含糊地写吧。但无论长短, 一定要有条有理地抓住事物的核心。答题具有条理性与规范性, 不仅能够提高考试效益, 更能提高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使人终身受益。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的教学反思 篇3

月初,我们进入了专题复习的第一个模块——“诗歌鉴赏”。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学生的时候,同学们先是一片哀叹声!继而我对同学们进行了鼓励教育!告诉他们诗歌并不可怕,系统的复习,按步骤进行,就一定会取得进步,甚至可以在高考中得到满分!复习就是在学生的将信将疑中展开的!

我对诗歌鉴赏的理解是,把握“意”和“象”。

诗歌是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诗言情以表志。所以在诗歌阅读的过程当中就要抓住传情达意的意象。继而把握诗歌的抒情主体的情感。除了意象外就是诗人把文字组合在一起所运用的手法。高考命题主要也就恰恰是从这两点入手的,考情感和手法,所以据此,我给复习制定了一个小的计划,从细节、基础入手进行复习。第一阶段的复习,主要集中在基础概念的掌握上,把诗歌的专用术语和基础知识印成题签。内容包括: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表现手法中把修辞手法单分成项,注重概念和手法的作用讲解。修辞手法介绍常考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等,让学生熟记例句、并能准确说出是何种手法,除此之外还要识记手法的作用以便在答题中使用。在手法复习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学生对相近的手法区分不够准确,为此,我做了几个小的专项训练来专门训练区分易混手法。第二阶段,训练学生的审题意识,交代基本的审题步骤,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第三阶段,训练答题步骤。

根据近年来考题的情况,把试题总结成几种典型题型,配例题进行讲解,并且选取相应的题型进行巩固性训练。

在教学手法的选择上,起初是以我的讲授为主,学生的配合为辅。

随着时间的深入,我发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低,于是,我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我的点播和启示为辅,并把学生的作业打在幻灯片上,让同学们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由我最后总结。

起初,在进行知识清单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真的记录,辨别,掌握也很好。当知识清单讲过以后,就进入了习题训练阶段。就是要求学生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一一的浮出水面了……

学生把握不好诗歌的修辞、情感,甚至最基本的概念似乎也忘空了,所答非所问的现象更是严重。似乎讲过的知识清单的内容全都蒸发了一样。我很困惑,但也能理解。每讲一道题目就把相关的知识点在讲解一遍,学生刚开始时还能认真思考、仔细记录,但时间一长,学生开始厌学倦学。体现在:每天所留的诗歌鉴赏作业,字越来越少,越来越不认真;课堂上目光发直、发飘、呆滞,手中拿着笔低着头,一言不发,直到讲解完让记答案时,他们才略微一动,让我知道他们还是活物!

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他们学到现在诗歌鉴赏掌握到什么程度,对诗歌鉴赏的态度怎么样?喜欢还是不喜欢!学生的反馈让我又气又喜。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还有一半学生选择喜欢或一般。

不喜欢的学生恨诗歌恨到切齿的地步,在纸上写道“上看题目下看诗,两处茫然皆不知。只想知道诗人的籍贯,以掘之坟墓,恨……”

看得我哭笑不得!既是如此痛恨古文,缘何写得出这古句?从学生的反馈中,我总结到: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对古诗词没有兴趣,二是没有成就感,在做题中找不到规律和自信!

在集体备课中,其他人也反映了类似的情况。我们拟决定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思考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何让他们在习题中寻找规律、总结题型,增强他的自信心!把对诗歌的厌倦降到最低点。

跟班主任的交流中,也反映出学生听不进去的现象。

诗歌专题复习第一讲 篇4

语言

(一)风格

1.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清婉(新)秀丽如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 3.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其他象婉约派中反映儿女情长的诗作.4.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如李绅<<悯农二首>>

(二)特点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1.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水诗

2.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绚丽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李商隐的诗。4.明快斩钉截铁,一语中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含蓄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6.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

表达技巧

(一)修辞

1.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4.夸张 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 加强语气

7.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

(二)方法技巧

1.情景交融 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2.对比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3.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6.使用叠词 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托物言志 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含蓄蕴藉。8.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

9.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思想情感

(一)忧国伤时

1.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 林升《题临安邸》 3.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 《春望》

4.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曹操《龟虽寿》

《从军行》 王昌龄

2.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3.山河沦丧的痛苦:文天祥《过零丁洋》 陆游《示儿》

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

(三)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孟浩然 宿建德江 温庭筠 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范仲淹 渔家傲

4.闺中怀人:王昌龄 闺怨 李白 子夜吴歌

(四)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2.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姜夔《扬州慢》、李白《越中览古》、刘禹锡《石头城》、3.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 <<贾生>> 韦庄 <<台城>>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梦令 李清照

5.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3.坦陈心志的告白: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诗歌名家风格特色

隋唐五代

王 勃 劲健婉畅 韩 愈 古朴奇险 陈子昂 古朴雄浑

柳宗元 明净幽峭 高 适 苍凉高壮 白居易 流丽坦畅

岑 参 雄奇瑰丽 元 稹 精警浅切 王昌龄 自然雄浑

刘禹锡 清新豪丽 王之涣 晴朗雄健 李 贺 奇诡璀灿

孟浩然 闲静淡远 杜 牧 俊爽明丽 王 维 幽静谐和

李商隐 幽婉典丽 李 白 飘逸豪放 温庭筠 精巧艳丽

杜 甫 沉郁顿挫 李 煜 凄婉柔丽

宋金

梅尧臣 朴素平淡 陈师道 雄劲幽邃 苏舜卿 轩昂奔放

欧阳修 清新疏畅 王安石 遒劲峭拔 晏 殊 闲雅婉丽

柳 永 伤感缠绵 苏 轼 豪放旷达 秦 观 清丽典雅

黄庭坚 瘦硬新奇 范成大 清新妩媚 杨万里 浏亮晓畅

周邦彦 富丽精工 陆 游 雄放流畅 李清照 凄婉清丽

姜 夔 峭拔雅丽 辛弃疾 沉郁豪放 文天祥 沉郁悲壮

元明清

萨都剌 清丽俊爽 王 冕 纯朴自然 马致远 清隽流畅

关汉卿 泼辣清新 张养浩 警辟深远 睢景臣 新奇辛辣

于 谦 朴直浅近顾炎武 苍劲沉郁 王士祯 含蓄清远

袁 枚 空灵浮坦 朱彝尊 清新疏淡 纳兰性德 抑郁婉约

诗歌鉴赏专题 手法复习 篇5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哪些内容?

1.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通感、设问、用典、对比、互文、设问、反问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重点是描写和抒情。

3.表现手法:对比、照应、衬托、渲染、双关、铺垫、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远近结合、正面侧面、白描、细节描写、视听结合: 以景结情: 乐景写哀情“

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法。经典的“列锦”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二.鉴赏表现手法的答题步骤

1.指出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是如何具体运用的;3.体会运用该手法的作用(或营造了何种意境,或抒发了何种感情,或如何使诗歌生动形象)。

三.实战演练

1、《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对此略作分析。

参考答案: 全诗最主要的技巧是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2、《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从整首词来看,其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虚实结合。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词中“今宵”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

3、《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

4、《题西溪无相院》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首联“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首联的“静”字。

5、《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拟人(或比拟)(步骤一);

参考答案: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步骤二),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步骤三)。

6、《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7、《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5分。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8、《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4.参考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白色,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9、《鹧鸪天》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诗歌专题复习第一讲 篇6

西安惠安中学 王维平

在一份高考语文试卷中,诗歌鉴赏题应该说是最让老师费心、学生烦心,而得分又最让人闹心的题型之一,每届平均得分都不高。鉴于这一现象,在2014届高考语文复习时,我在这一部分的复习时狠下了一番功夫。整个一轮复习花费了十二个课时完成诗歌鉴赏相关知识的系统梳理。在二轮复习时,根据题的不同问法,分门别类的总结各类题的答法,从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上指导学生如何做诗歌鉴赏题。第三轮复习时,又让学生归纳试卷中做这道题的失误,查漏补缺。整个复习过程我个人认为比较扎实,比较全面。但从高考完毕学生对这道题答题情况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能得到分数,但还有一部分学生,这道题的得分仍不能让人满意。因此,想借助此文,思考整个复习过程总结优点,找出不足,以便在下一轮的复习中得以加强。

整个复习学生反映好的地方有:

一. 知识讲解、梳理比较系统,比较清晰,使学生对相关的诗歌鉴赏知识有了明确的认识。我对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是分门别类进行的。我的课程设计为四大版块:走近诗人版块,诗歌类型版块,诗歌特点版块,专题鉴赏版块。

走近诗人版块:精选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马致远及诗人兼词论家王国维。分别介绍了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际遇、思想变化、人生理想、以及创作风格,并分别精选了有代表性的作品4篇。

诗歌类型版块可分三类:

1,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叙事诗选取了《诗经·氓》、《孔雀东南飞》、李白的《长干行》、杜甫的《新婚别》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抒情诗选取了乐府诗《上邪》、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商隐《夜雨寄北》、孟郊《登科后》和杜牧的《赠别》;哲理诗选取了虞世南《蝉》、苏轼《题西林壁》、刘禹锡《酬乐天》、王安石《登飞来峰》。

2,按照体裁分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我选取了《诗经·蒹葭》、《楚辞·国殇》、曹操《观沧海》、李白《行路难》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近体诗我各选择了五首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王维《鸟鸣涧》、杨万里《小池》、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朱熹《观书有感》)和律诗(杜甫《登高》、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陆游《书愤》、李白《别友人》、骆宾王《在狱咏蝉》),兼顾五言与七言。

3,按照题材分山水田园诗(陶渊明《饮酒》、王维《山居秋暝》、柳宗元《江雪》、孟浩然《过故人庄》、韦应物《滁州西涧》),咏物诗(于谦《石灰吟》、黄巢《题菊花》、贺之章《咏柳》、林逋《山园小梅》和元稹《菊花诗》),边塞诗(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王昌龄《从军行》、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与范仲淹《渔家傲》),咏史诗(《刘禹锡《乌衣巷》、杜牧《泊秦淮》、《题乌江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贾生》),另外咏怀诗、送别诗、闺怨诗以及思乡诗等在教学中也都有所涉猎。

诗歌特点版块也分三类:

1,按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分为忧国伤时(杜牧《过华清宫》、杜甫《春望》、《登楼》、范成大《州桥》、白居易《卖炭翁》),建功报国(屈原《涉江》、曹操《龟虽寿》、寇准《夏日》、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陆游《示儿》),思乡怀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李白《乐府》),生活杂感(崔涂《春夕》、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辛弃疾《木兰花慢》)。2,按诗歌的不同风格分为自然冲淡(李白《古朗月行》、王维的《鹿柴》、《过积香寺》、刘禹锡《浪淘沙》、方岳《春思》),雄浑(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孟浩然《临洞庭》、王维《使至塞上》、岑参《逢入京使》)、奔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悲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沉郁(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豪放(范仲淹《渔家傲》、苏轼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陆游的《诉衷情》、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和张孝祥的《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婉约(李清照的《声声慢》、姜夔的《扬州慢》、周邦彦的《苏幕遮》、柳永的《雨霖铃》和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含蓄、飘逸、悲壮、旷达、疏野等风格也有所涉及。

3,按表达技巧分为直抒胸臆(《菩萨蛮·敦煌曲子词》、李白《越中览古》、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梅尧臣《陶者》、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寓情于景(秦观《春日》、曾巩《城南》、叶绍翁《夜书所见》、马戴《楚江怀古》、蒋捷《虞美人听雨》),托物言志(王冕《墨梅》、白居易《杨柳枝词》、陈子昂《感遇之二》、李纲《病牛》、陆游《卜算子·咏梅》),先抑后扬(李商隐《贾生》、韩愈《春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晏殊《示张寺丞王校勘》、黄庭坚《登快阁》),虚实结合(左思《咏史》、李贺《将发》、王建《十五夜望月》、齐己《早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动静结合(陶渊明《归园田居》、张舜民《村居》、苏顺钦《淮中晚泊犊头》、杜甫《漫成一首》、王攽《雨后池上》),以小见大(司空署《江村即事》、王弯《次北固山下》、元稹《行宫》、杜牧《赤壁》、张籍《秋思》),对比对照(沈约《别范安成》、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李约《观祈雨》、张俞《蚕妇》、欧阳修《生查子》等等。此外,兼及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衬托、悬念等表现手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比喻、排比、反复、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用典、互文等修辞方法。在专题鉴赏版块中,特设《红楼梦》诗词鉴赏(甄士隐《好了歌》解注、《西江月·批宝玉》二首、《飞鸟各投林》、《霁月难逢》、《葬花吟》、《红豆曲》、元春谜语、黛玉《问菊》、薛宝琴《赤壁怀古》、薛宝钗《临江仙·柳絮词》等十首)和赤壁题材诗词鉴赏(韦昭《代乌林赋》、王周《赤壁怀古》、李白《咏赤壁》、杜牧《赤壁》、胡曾《咏史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杜庠《赤壁》、薛宝琴《赤壁怀古》等)。

四大版块排列按由人到诗,由内容到形式,由理论到实践为顺序,符合接受性学习心理的规律,也符合诗歌鉴赏的规律。

二. 总结规律,指导方法,规范答题,明确技巧,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有话可说。根据近十年高考试题题型的总结,可把相关题型分为:炼字型、分析意境型、分析句意型、分析语言特色型、分析主旨型、分析技巧型、分析构思型、鉴赏景物(意象)型、一词领全句型、分析情感形象型、观点不同型、综合解答型等十二种答题模式。每一种答题模式又分别根据提问方式、提问变体、解答分析、答题模式、答题示例这五个方面来总结概括。

如炼字型题。1.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诗中哪些字眼表现(突出)了诗的某一点? 2.提问变体:

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②诗中某个字(某句诗)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某句诗)?说说(简析)诗中某个字(某句诗)在诗中的作用。

③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有什么作用?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4.答题模式: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后面三点可概括为: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

①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换作某,就起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5.答题示例:

[示例一](2003年全国卷)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世俗欲念。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示例二](2002年全国卷)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步骤①)“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②)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示例三](2007年全国卷II)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问: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步骤①)分别是“明”和“出”。

(步骤②)这两个字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步骤③)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步骤④)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通过这样的分类、归纳和总结,可以使学生明晰答题的正确方向,掌握答题规律,答题时避免答案遗漏。

复习过程中的不足: 1.以讲代学,盲目求多

整个教学总是企图把各类型的诗词都给学生讲完。结果呢,反而是越讲越没章法,越讲学生心理越乱,学生不入诗里,不讲诗境,不能与诗人或诗词主人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是一遍遍的、机械的生吞一些所谓的规律和方法,最终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2.就题讲题,忽略诵读,无法感知诗歌的美

诗歌教学直奔高考试题,应试化,模式化。学生死灌硬练。学生走不到诗歌里面去,无法感知诗歌的意境美。只是为做题而做题,所以学生无法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认真的学生可能会举一反三,运用诗歌的相关知识学会鉴赏。但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对这么多的知识短时间内是难以消化,在加上复习比较枯燥,这些学生就很难在复习中获得很大的提高。

改进措施:

根据复习过程中的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如下改进: 1.让古诗回归“诵读”之本 2.让古诗回归人文之本

3.让古诗教学能点燃学生创作的激情 4.通过古诗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诗歌专题复习第一讲 篇7

考点二 语言

课案三 语言风格

【学习目标】

1.理解辨识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

2.熟练掌握语言风格鉴赏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步骤。【考点探究】

1.(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①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注意抓住前人对此词的评论“飘逸”进行具体分析,二要对“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进行具体分析。在这两句中,“阆山”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而“阆苑”则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词人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可谓想象奇特,使得词作虚实结合,富有浪漫色彩。在这两句中,“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使得其境界分外开阔,展示了词作的飘逸之姿。另外,词人以“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以“楼高”句设想将来,也使得本词的语言灵动飘逸,别致脱俗。参考答案: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2.(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3分)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豪放派的特点,从意象与意境两个角度分析。“大鹏”“丹凤”“北海”“太阳”都体现了开阔的特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与前面的意象结合又形成了刚健有力的意境。

参考答案: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规律总结】 1.提问方式

(2013·湖北卷)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两句作简要赏析。(2013·天津卷)“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2011·湖北卷)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2.答题思路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的考查都是给出风格特点,让考生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解答这类题目不要求揣摩个别词语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求考生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角度入手,结合诗歌主旨,扣住题目所给的关键词,品味整首诗所呈现的语言风格。3.答题步骤:

(1)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2)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步骤1)(3)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步骤2)(4)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步骤3)【当堂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 城 刘 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海楼晚景 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答: 参考答案: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 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步骤1)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步骤2)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巩固练习】

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直率的船家女形象。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 祈 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桑条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抒写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第四句写朱门忧春阴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寻欢作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出诗外。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 参考答案:这首诗一、二两句简要叙写送别的结果,三、四两句是对朋友的询问和期待语言不作任何雕琢,显得朴素自然,感情真挚。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杨万里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世称杨万里的诗歌风格除了新鲜奇特外,还有更主要的特色就是诙谐幽默。试以这首诗为例,简析之。

诗歌专题复习第一讲 篇8

教学内容:古典诗歌语言风格鉴赏教者:谢小平

授课时间:2009年12月25日授课地点:教学楼五楼电教室 授课班级:高三(6)班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风格的涵义。

2、复习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掌握辨别语言风格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考查语言风格类题型的提问方式,归纳相应答题模式。

2、学会用归纳出的答题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落实新课标精神,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精神。

2、了解诗人各异的风格,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提升诗歌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教学重点:

归纳诗歌鉴赏中关于语言风格的答题模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辨别语言风格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导学训练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里,镶嵌着许许多多璀璨耀眼的明星。沉郁顿挫的是杜甫,豪放飘逸的是李白;提起柳永,我们便难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悱恻;说到苏轼,我们又怎能忘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雄浑。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风格。今天我们就来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二、明确目标

三、实施步骤

(一)预习检测

诗人的语言风格(指名回答):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清新自然,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陆游的慷慨激昂,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二)知识温习

1、涵义(教师讲解):诗歌风格简称诗风,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由诗人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表现出来的总的特色。从诗风渊源看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体裁看词有豪放和婉约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别。诗歌的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是诗人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主要由作者的写作个性、选择的题材类型等因素决定。

2、诗歌的语言风格及鉴赏术语(师生共同温习):

①清新:语言浅显而有新意。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淡雅自然。

②明快:语言明白而流畅。相关术语:明白晓畅。

③含蓄(委婉):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

④平淡(质朴、自然):语言朴实无华,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相关术语:平实质朴、冲淡自然。

⑤绚丽:语言丰富而有文采。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

⑥豪放: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⑦沉郁:指情感的浑厚、浓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其中蕴含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相关术语:沉郁顿挫。

⑧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相关术语: 慷慨悲壮。

(师补充:诗歌的语言风格不止上述词语,还比如:朦胧隐晦、幽默讽刺、婉转缠绵、雄壮浑厚、强健刚劲等等,需要同学们在实际训练中总结积累。)

3、方法指津(生讨论,师点拨):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一般途径。

①知人论世,了解名家风格;

②品读诗句,把握思想情感;

③明确类别,区分题材体裁;

④重视背景,关注朝代文风。

4、演练(生集体回答):辨别下列诗歌属于何种语言风格。

王昌龄《从军行》、王维《山居秋暝》、陶渊明《饮酒》、李商隐《锦瑟》、杜甫《登高》。

(三)典例分析(生讨论,师点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高考全国卷二)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该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本诗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点明特色,步骤一)“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呆坐思亲的神态,“影半身”更显形影相吊孤单寂寞的情状,给人极大的孤独感和真实感。三四句又想象家人深夜静坐,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具体分析,步骤二)从而自然流畅地表达了诗人真挚动人的思乡之情。(表达情感,步骤三)

方法指津:诗歌鉴赏中语言风格类题型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提问变体:请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语言特色)。

答题步骤:第一、叙:用两三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本诗()(两三个双音节词概括该诗特色)。诗歌通过()的描写(刻画、运用),体现了(写出了)()(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四)实战演练(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采用口语。(点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儿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具体分析)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表达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本诗语言凝重肃穆而又慷慨激昂。(点明特色)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图,一个“满”字,将阴沉肃杀的战前气氛烘托得非常浓重。后两句写奋力出击,全歼敌军,诗中的“更催”、“莫遣”二词,语势斩截,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必胜的信心,(具体分析)洋溢着边防将士保疆卫国的爱国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表达情感)

(四)小结回顾:

本节课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较为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学习任务。首先,我们了解了诗歌风格的涵义,复习了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学习了辨别

语言风格的方法;其次,在例题的分析中我们归纳了解答诗歌语言风格类题型的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当堂训练。大家思考积极,讨论热烈,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当然,诗歌语言只是形式,它是为言情言志的主旨服务的,鉴赏中还要结合诗歌的形象、思想感情、表达技巧等来立体综合地考虑,所以想要在高考中稳操胜券,尚待同学们课后更加努力。

四、作业设置:

完成《教学方案》P206“课后强化训练”1、2、3题。

板书设计:(见方法指津)

教后反思:

教研组审批意见:

诗歌专题复习第一讲 篇9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训练一 课内古代诗歌鉴赏训练

(一)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使:出使。

B.单车:自行车。

C.征蓬:泛指远行的人。

D.长河:黄河。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二)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千寻塔:名叫千寻的塔。B.眼:视线。

C.最高层:最高处。

D.“自缘”的意思是“因为”。

2.下面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身居高位、踌躇满志的情怀。

(三)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把酒话桑麻”中的“桑麻”指的是()A.桑树和麻树

B.植物 C.农事

D.吃的和穿的

2.对这首诗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近景与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B.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C.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讲究,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D.诗中的“斜”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村外青山倾斜的特点,画面感特强。

http:/// http://【全免费】

(四)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昔人:传说中的仙人。B.悠悠:闲静的样子。

C.晴川:白日照耀下的汉江。D.乡关:乡间关卡。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五)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路”指旅途。B.“青山”指北固山。C.“旧年”指年底天。

D.“乡书”指乡村的书信。

(六)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B.秦淮,即秦淮河。“江”在这里指长江。

C.商女,即歌女,旧时卖唱为生的女子。D.《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清新热闹的水色夜景。B.第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

C.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

D.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精当含蓄,构思精巧缜密。

http:/// http://【全免费】

(七)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酒:举起酒杯。

B.何事:为何,为什么。C.恨:怨恨。

D.婵娟:月亮。2.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写作者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按照常识,从下阕“转朱阁,低绮户”可以看出时值刚入夜时分。

C.下阕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D.全词以“明月”贯穿,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中的“杨花”在旧体诗中常常象征()A.离散、漂泊

B.时光飞逝 C.正直、高洁

D.怀旧

2.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题目中“左迁”是“贬谪”“降职”的意思。B.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C.本诗通过“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哀伤、惆怅的气氛。D.诗人将“愁心”寄予“明月”,是因为月照中天,朋友见月如见诗人。

(九)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2.下列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孤山:孤伶伶的一座山。B.乱:繁,多。

C.没马蹄:初长的青草似毯,刚能淹没马蹄。D.行不足:游赏得还不够。

(十)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家傲是词牌名。

http:/// http://【全免费】

B.范仲淹,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岳阳楼记》就是他的作品。C.“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D.“霜满地”指夜深寒重。

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十一)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君问:您(致信)垂问。B.归期:归家之期。

C.何当:何时能够,为想象希望之词。D.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一起剪窗花。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十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为答谢白居易而作的。

B.“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了作者遭贬谪时间之长。C.诗的颔联用二则典故写出了人事的变迁。

D.诗的颈联作者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以“千帆”和“万木”比喻白居易。2.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情色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B.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十三)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在当时所指的应该是()A.宁夏

B.西夏 C.西藏

D.甘肃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是说词人自己有少年人的豪情。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以孙权自比。

http:/// http://【全免费】

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是指自己本来年纪已大,但借酒壮胆,依然充满了雄心壮志。

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给他。

(十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判断对诗歌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涕泪:眼泪。

B.妻子:妻子和儿女。C.放歌:放声高歌。

D.青春:青年时期。

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或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颔联中,“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叛乱已平的捷报后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

B.尾联中,从“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故乡。

C.这首诗一改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而以爽朗明快取胜,被称为杜甫“平生第一快诗”。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它们实际上也是一副对联。

(十五)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联系创作背景和词中对景物的描写,判断此词表述的时令,正确的一项是()A.早春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词中描绘了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这些景物。B.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C.榆关:山海关的别称。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三更。

D.上下片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而且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十六)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对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叶茂花残。

B.红花绿叶相映衬。

C.红花绿叶很艳丽。

D.绿叶红花茂盛。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B.“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C.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

D.这首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伤感情绪。

(十七)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http:/// http://【全免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干戈:武器装备。

B.惶恐:恐惧不安。C.零丁:指孤苦无依。

D.汗青:史册,史书。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趋势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训练二 课外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一)玉楼春·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1.下面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时:平时。

B.无觅处:遍寻不见。C.瞥起:骤起。

D.住:居住。

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C.词的最后两句是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二)江畔独步寻花

杜 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____、____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指小溪。

B.次句“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C.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D.全诗表达了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

(三)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__________”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2.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四)天净沙·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http:/// http://【全免费】

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阙 题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题:“阙”通“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______。(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落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

B.诗中写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

C.“闲门向山路”是说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所以门也成了“闲门”。D.尾联点明这里环境清幽,气候适宜,是专注读书的好地方。

(六)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①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注释】①亡:此处读作“wú”。

1.“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C.这首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七)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此诗中,诗人流露出的情思是()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

2.下面与“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相近的一项是()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八)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②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①此诗是元和十年(815年)写的。这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②幢幢:摇曳。

http:/// http://【全免费】

1.下列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授:授职,任命。B.残灯:快要熄灭的灯。

C.谪: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D.垂死:病死。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B.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突出了消息的惊人、闻者的震动和心情的悲痛。

C.首句描写了自己处所之阴暗的背景,衬托出被贬谪又处于病中的作者心境的凄凉和痛苦。

D.全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九)塞下曲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塞下曲:唐代乐府曲名。B.折柳:折下柳条。C.直:径自。

D.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2.请选出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

B.颔联写战士听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去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愉悦的心情。

C.颈联“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字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

D.尾联“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http:/// http://【全免费】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演练·巩固提升】

训练一

(一)1.B 2.B(二)1.A 2.D(三)1.C 2.D(四)1.D 2.C(五)1.D 2.D(六)1.B 2.A(七)1.C 2.B(八)1.A 2.B(九)1.D 2.A(十)1.B 2.D(十一)1.D 2.B(十二)1.D 2.D(十三)1.B 2.C(十四)1.D 2.B(十五)1.A 2.C(十六)1.A 2.D(十七)1.A 2.C

训练二

(一)1.D 2.D(二)1.满 压

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3.A(三)1.物是人非 2.C(四)1.B 2.迟暮萧瑟 明朗绚丽(五)1.幽 2.B(六)1.顽皮,可爱 2.B(七)1.B 2.A(八)1.D 2.A(九)1.B 2.B

上一篇:感谢老师写人作文下一篇:东南大学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