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工作管理制度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教学工作管理制度(精选8篇)

体育教学工作管理制度 篇1

一、目的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适用范围:体育任课教师。

三、内容

1.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中小学体育活动,应从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出发,为了实行科学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承认差异,区别对待。中小学生身体发育水平具有分阶段和不平衡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和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性别,体质机能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力、体质、健康情况、运动水平及竞技状态等,采取不同的运动量(包括活动时间长短),不同的动作难度及运动基础。这样,才能促进健康,提高运动水平。所以,体育工作管理,切忌一刀切的做法。

(2)全面锻炼,普遍提高。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特别是 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只有坚持全面锻炼,才能使身体各部位、各个器官系统都得到锻炼,使身体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协调的发展。所以,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必须坚持各种运动项目的全面锻炼,促使他们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得到均衡发展和全面改善。

(3)贵在坚持,持之以恒。这是因为,一方面体育运动对于促 进人体构造上的变化、器官系统机能的增强和各种素质的 发展,需要长时间系统锻炼才能奏效。另一方面,在体育运动中,一个动作的掌握,技巧的熟练,运动成绩的提高,都是在条件反射不断形成和巩固的前提下,大脑皮层活动的动力定型形成过程;而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必须经过反复强化,才能熟练掌握各种运动技巧,取得良好的成绩。

(4)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人体对运动量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这就是:锻炼——适应——增加运动量的锻炼——进一步提高。因此,运动量的安排必须由小到大,动作的要求必须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这样,才能使学生机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否则,很容易发生运动创伤。

体育课评价标准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加强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在于确定体育课的质量标准。从体育课的基本任务考察,其评价标准是:

(1)看是否正确地确定教学任务,并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看是否合理选择和安排教材,体育课的结构是否符合人体

机能的活动规律。

(3)看运动量负担是否与学生生理特点和机能相符合,对男女

和病残体弱学生是否区别对待。

(4)看是否发挥了体育课传技育人的作用,教师为人师表,培

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5)看是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讲解简明,示范准确,教法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6)看是否有完善、严格的体育课教学常规,学生积极性得到

体育教学工作管理制度 篇2

一、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内涵

体育教学是体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内容之一, 是体育教师的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双边活动, 是学校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关键途径。所谓制度, 是那些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的综合, 而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是在一定的教育管理思想和理念指导下, 根据体育教学培养目标、任务及要求等所制定出来的对体育教学活动有保障和约束的基本制度。这些制度是调节体育教学管理者与学生之间、与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关系的机制, 确保和谐稳定的教学秩序, 保证教学的质量与管理效率。与此同时, 由于教学管理的复杂性, 体育教学管理具有不同层次的系统结构, 它们分别负责教学任务的下达和安排, 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督导,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和实施方案, 调控现有的目标任务, 以及制定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大纲、进度及成绩考核评价办法、运动训练和课外活动等等。这些体育教学管理机构, 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这一系列的制度章程则共同构成了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职能

学校体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深入, 学校体育教学已不只是停留在体育课这种单一的形式上, 而应发展成一种多层次、多因素的系统。如果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个系统的功能, 就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体育教学管理理念, 制定切实可行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因此, 在体育教学管理中, 必须正确、恰如其分地发挥管理职能, 才能形成系统的管理效果。体育教学管理的职能做大致划分:第一, 制定计划的职能。制定计划是体育教学管理者对体育教学管理过程进行有序的决策, 主要包括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等几种教学计划。第二, 组织与实施的职能。组织与实施是使教学管理计划付诸实施, 把教学任务分解成若干具体任务, 选择和配备体育教师和管理人员, 并授予他们组织和管理教学的权力等。第三, 指挥、协调与激励的职能。其中, 指挥是指通过下达指令等, 将计划变成全体教师的统一行动, 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协调功能是指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不和谐现象进行沟通、协调和处理, 以保证目标的实现。激励则是通过对教师教学热情的肯定和激励, 提高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 还有监督检查的职能和总结的职能。其中, 监督检查是对计划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等进行全面考评。其检查的方式和形式多样, 如上级对下级的检查、平行单位的互查、本单位内部检查、单项检查和综合检查、平时抽查和定期检查等。而总结的职能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阶段总结性环节, 其目的在于肯定成绩, 找出问题, 提出改进意见, 以保证今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三、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与体育教育质量的关系

学校体学教学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体学教学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从广义上讲, 体育教学管理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主要是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指导。微观 (学校) 层次的教学管理, 指教学管理者对教与学双边交往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评价, 使其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或过程。而狭义的教学管理, 即学校自身开展的教学管理, 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中心工作, 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确定的目标, 按照一定的原则对教学过程的人力、物力和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控制和协调, 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 使教学过程达到协调化和最优化, 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和人才的培养。

与此同时, 体育教学管理受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所制约, 而教学过程又是一种方向不确定的动态系统, 这就需要体育教学管理来规范体育教学活动, 来提高教育效果。体育教学管理担负着对学校全体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任务, 而学校管理中, 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 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 学习效果的好坏都直接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态度和方法等。因此, 对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对于学校整个体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繁多, 限制了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自由。

“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对保障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 有些管理者并没有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而是片面地强调目的和效果, 把教师和学生视为制度的对立面, 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导致许多教学管理制度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对于学生来说, 现行的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刚性过强, 有些规定缺乏合理性, 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与此同时,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 在学校内部的管理控制中出现了两个来源极不相同的“幽灵”:一种是根植于正规集权化的古典科层传统, 另一种是以教师的非正式的特权和专业主义为基础。这就导致一个组织的劳动者将其努力程度只调节到可接受的最低水准, 其制度的使用也会产生对教师创造性的冷漠。

2. 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对师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 服务性不强

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应该体现管理者为主导性, 广大教学生为主体性的特点。然而现有的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系统中, 师生常常被看作被动的管理对象, 没有体现出地位上的平等, 教学支持服务的体系不健全, 管理人员为师生服务的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师生民主参与的程度低。目前, 学校体育教学管理从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到实施, 基本上是由相关教学管理人员起主导性作用, 师生民主参与的机制未得到真正建立。有研究者对500多名学生进行过调研, 有60%以上的人认为“课程改革上应听取学生的意见”, “应该让学生参加与学生有关的重大问题的决策”等。 (2) 制度条款的不平等。如, 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管理者比较强调管理者的权利和职责, 而忽略了管理者对学生的义务。 (3) 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服务性体现不足。《全国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规定学生有“三自主”权利, 但现有的多数学校不能满足这种权利。学生普遍对学校目前的体育场地设施不满意和不太满意;许多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采用松散型的管理模式, 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

3. 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 尽管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者制定了一些措施以调动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但这些措施并没有形成正式的制度和文件, 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张建新在对全国7个省的380位学校体育教师的调查表明, 分别有65%和5.2%体育教师对现有的教学工作评价制度感到较不满意和不满意, 而有近84.6%学校体育相关教学领导认为现有的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有待改进, 有10%的认为评价体系不合理。再次, 重科研轻教学对教学考评存在问题。学校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评先进等过多地强调了科研成果, 而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这导致一些体育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科研上, 而对体育教学则有所放松。与此同时, 评价方法不完善。目前, 对体育教师的评价主要通过领导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等几种方法。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反而造成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不公。除此之外,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也并未有效地结合。

4. 体育教师的再学习相关制度相对缺乏

教师培训和发展对提高教师工作绩效和教学水平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学校, 能否为教师提供各种发展的平台和空间, 能否满足教师个人自我发展的需要, 能否给教师提升业务能力的机会等, 是教师密切关心的焦点问题。纵艳芳对《安徽省学校357名体育教师进修的意向》的问卷显示, 有67.8%的教师希望通过进修,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以适应学校体育改革的新要求和挑战。但同时发现, 学校在体育教师专业进修、业务学习方面, 并没有建立起较完善的机制, 甚至有许多学校还没有建立满足教师成长发展需要的成长激励机制, 这对于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绩效的提高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五、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对策

1. 解放管理思想、摒弃旧观念, 加强以“师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解放管理思想和摒弃旧观念是教学管理改革和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与更新的动力。新的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要着力体现以师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其中, 以“学生为本”是一条清晰的发展思想, 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最终应以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为目标。因此, 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自由, 尊重其自主地位, 并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体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同时, 体育教学管理者应当摒弃和突破旧的管理思路和观念, 制定新的教学管理制度要为保障教师体育教学的自由, 促进教师的教学服务。以“教师为本”就是要强调体育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教学上的真正自由。在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学管理制度要渗透以教师为本的理念, 保障其相应的权利。除此之外, 要保障体育教师在教学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发言权和决断权等, 使教师应有的权力和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只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和价值, 才能激发教师工作激情和创造力。

2. 完善体育教学规章制度, 切实保障教与学的自由

现行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应采用人本管理、柔性管理和模糊管理等相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需要体现自由理念。它要求尊重学生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特长, 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增加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自主权, 加强管理的弹性来促进学生发展。现代教学, 同传统的观念与实践相反, 应该使它本身适应于学习者, 而学习者不应屈从于预先规定的教学规则。因此, 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既要强调规范意识又要体现教学自由的理念。一方面, 教学管理制度要对教学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 以保证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 又要体现教学自由的理念, 能够激励师生创造性地“教”和“学”。总之, 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既要注意发挥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功能, 又要注意增加教学管理制度的弹性。

3. 完善体育教师教学激励机制

首先, 学校必须建立体育教师发展制度。21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深度和治学态度, 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直接的。体育教师作为一种人力资源, 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特点。因此, 要重新审视现有教师管理模式和机制, 建立新的体育教师发展制度。其次, 强调教师的自主发展。教师的自主发展形式多样, 既可以理论自修, 也可以教学反思;既可以实践研究, 也可以同伴互助。再次, 作为体育管理机构, 应制定相应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惩罚制度。如, 激励机制可以采用“导师制”的模式, 以老带新, 为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提升创设便利的条件。同时, 改变过去单兵作战的方式, 同门授课的教师之间共同探究课程教学相关问题。再如, 可以举办教师论坛, 比如辩论式、个案分析、经验总结等。

与此同时, 在激励制度中应有惩罚机制。在体育教学管理办法中, 除了要奖励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外, 还应有惩罚机制。对没有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教师要给予惩罚, 同时要与年度评优、岗位聘任等挂钩。

4.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实施评价与考核是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进行报酬激励的主要依据, 学校相关部门必须进行逐步完善。首先, 评价主体的选择要全面, 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 在实施中要运用好学生评价和教师同行的评价。其次, 评价手段、方法的选择要多样化, 坚持量化与质化相结合。再次, 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在建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 应课内外相结合、过程与效果相结合、教学与教研相结合等。除此之外, 评价结果要合理利用, 不管是奖惩性评价还是发展性评价, 其目的都应着力提高教师今后的教学水平, 否则评价就失去了意义。

参考文献

[1]袁小明.教育改革的重心当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上海教育, 2004 (5) .

[2]李宝元.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制度激励.学习与探索, 2004 (1) .

[3]贺培育.制度学:走向文明与理性的必然审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

体育教学工作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 体育教师 教学管理 掌控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91-01

1. 前言

能力就是指人或动物顺利完成掌控某项活动时经常地、 稳固地表现出来的整体特征。是各种技能的整体表现。体育教师的教学管理和掌控能力应该理解为体育教师在掌握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教育理论的基础上, 通过体育教育实践积累, 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能设计和实施把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有序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并进行有效地管理, 对体育教学中突发的人为或者非人为的因素及时应对控制全局,从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的的职业能力。它是体育教师必须具有的一项重要的职业素质,也需要体育教师一生为之奋斗学习的根源。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以及体育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3. 研究结果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得出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 (1)复杂性管理。体育教学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管理工作。其管理的内容多种多样:人(教师、学生),物(设施、场地、器材),财 (经费),资料(教案、教学文件、图书等),时间(教学进度、课程表、课堂评价)等,所有内容必须面面俱到,否則会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进行。体育教学管理中既要处理好教,又要处理好学。既要完成管理和教学任务,又要承担思想教育工作。而且还要协调同学校和其它教学管理部门及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是对体育教师的掌控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 (2)延续性管理。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延续性过程,不能把它看成是一个个孤立的片段,并且要对这个延续的过程进行连续的管理,不能有中断和脱节。从时间上看,虽然可分为不同课次和阶段,但是往往单一的课次和阶段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放松管理,就不能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整个教学活动也就不能按计划,顺利地开展。管理人员应保证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连续性,根据不同环节和阶段,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法。(3)时事性的管理反馈。体育教学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系统(天气、人力、物力、财力、场地器材等等),在其运转过程中,必须要不间断获取各个方面的反馈信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及时调整各个方面的关系,使整个系统正常地运转以获得最大效益。(4)及时性的管理评价。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注重课堂评价,体育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地对课堂中所出现的一切因素(预计和预计外)给予及时地评价,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管理和掌控能力,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

4. 研究相关对策

4.1 建立合理的体育课堂规范。恰当的体育课堂规范是体育课堂教学获取预期效果的基础,体育课堂规范就是教师对本次课或是本计划给予先行的提示,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体育课堂气氛。

4.2 明确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在准备活动开始前,要向学生讲明白本课内容的学习意义与目的。只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学习兴趣,这是体育教学的根基所在。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他要达到的目标和所面临的具体任务。

4.3 创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无论是老师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在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与每个学生做到心与心的沟通,了解到他们的想法,知道他们的困难,爱护每个学生,做到不偏、不袒护、不歧视、不冷落,一定要一视同仁,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这样教师就会在课堂中树立威信,得到学生的尊重。最重要的是学生会在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自觉服从管理。

4.4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创造积极的体育课堂学习气氛,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多进行教案交流活动。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就是备好课,这样才能做到上课中有的放矢,对课中突发的情况也有预见。体育教师不但自己要备好课,还需要经常进行备课的交流活动。 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资源共享,相互学习补缺补差。 (3)提高体育课堂教学修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大量的学习途径和不断地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修为,善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对照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学有所得,精神上能得到某种满足。

4.5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掌控能力。掌控能力的体现具体表现在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课整体的把握和出现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我们说课前的备课是必须的,备课需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器材等等。但是很多突发性的情况是很难预见的,所以就要求体育教师对课堂中突发性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然后给予正确地应对。

5. 结论和建议

5.1 体育课堂教学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需要建立合理的体育课堂规范,有利于学习的体育课堂气氛。

5.2 体育教师应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学习兴趣,这是体育教学的根基所在。

5.3 师生关系有利于创设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轻松和谐的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

5.4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体育教学活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篇4

为保障全院师生公共体育课和业余训练及重大体育活动中的人身安全,给学生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一、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学校安全工作的文件,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责任心。

二、每学期开始对学生进行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的教育。

三、教师上课前仔细检查场地安排、使用是否合理,器材是否安全。

四、教师指派专人负责支领器材,使用完毕及时清点器材。对危险器材教师要提出安全要求。

五、观察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身体不适学生及时做出妥善安排。

六、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七、上课前及下课前必须对全班人员进行点名,对未到或中途学生不在必须迅速通知各系辅导员。

八、教师不得擅自离开教学活动场地。

九、教师应教会学生必要的保护与帮助方法。

小学体育工作制度 篇5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好的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确保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制定以下体育工作制度:

1、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和体育教研组长负责。落实校领导听课制度,保证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2、根据课程标准,依照有关条例规定开足课时,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体育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表上课,不得随意停课、换课。

3、每学期学校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教师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备课组统一进度,有教案。学期结束有总结。

4、除正常的授课外,体育教师要组织好“两操两活动”以及课余训练。

5、每学期做好体育测试和体育达标工作,认真记录学生的成绩。

6、每年举办两届校运动会,并有计划地开展其他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竞赛。

7、弘扬学校体育特色,成立校篮球队和校田径队,保证训练时间,不断提高学校运动队水平。

8、体育经费有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配备必要的体育器材,坚持经常维修和保护。

9、体育教师应当热爱学校体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掌握体育教学的理论和教学方法,并进行业务进修,积极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

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 篇6

一、为切实维护学校卫生安全,推进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特制订本制度。

二、学校成立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担任组长,各主要部门负责人为组员。领导小组的职责为:严格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要求研制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分工,组织全体教职员工按照体系进行实施,制订评估计划并组织阶段自评与学年自评,正视存在问题,查改结合,边查边改。

三、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应参照《学校卫生与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专项检查评分表》制订,必须包括上级规定的指标内容。

体育教学工作管理制度 篇7

1 深刻树立科学的体育工作观

(1) 高校体育工作作为先进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 体现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作为一种精神, 一个品牌,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 社会越进步, 经济越发展,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越提高, 人们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就越来越高。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 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 可以说是实施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 它对终身体育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和长远效益。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四个突出的内容:一是突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二是高举了一面伟大的旗帜;三是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四是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必然性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行动指南。从体育工作宏观上讲, 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工作全局,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体育事业的各项工作当中, 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着力推动体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 把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作为体育事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要善于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卓有成效地领导和实现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要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牢牢掌握领导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主动权。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讲, 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落到体育工作实处。

2 制定科学可行性的体育工作目标

制定科学可行性的体育工作的具体目标, 把2002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作为体育工作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将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划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这两个不同的层次以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运动技能和心理健康”这五个目标要求。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教育思维的重新定位, 必然会在根本上引起教育教学的改革。体育课程的教学也将彻底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观念和目标, 而将素质体育、终身教育、健康和个性的发展放在首要的地位。所以, 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估的方式也会被重新确立, 从而在不断的完善和改革中得到创新与发展。

3 健全体育院、部的师政管理班子与健全管理机制

3.1 健全体育院、系的管理班子

(1) 体育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 理论指导薄弱, 思想观念落后。 (2) 机构设置缺乏科学性。 (3) 师政管理工作没有纳入法制轨道。 (4) 从事师政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无法适应现实需要。 (5) 管理技术因素。 (2) 提升高校师政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是新环境下普通高校师政管理任务的迫切需求。 (2) 是充分发挥师政机关综合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 (3) 是实现师政管理信息化的必然结果。 (4) 师政管理效率的提高对高校改革发展具有激励作用。 (3) 提高高校师政效率的方法和途径高校行政效率的高低, (1) 牢固树立师政效率观念要提高行政效率。 (2) 改革和创新高校师政管理机制和工作规划。 (3) 深化人力资源的开发, 提升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和领导素质。 (4) 设置科学合理的管理人员的流动方案, 使师政管理的工作持续保持较高效率, 并且充满活力。 (5)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参与管理实现师政和管理现代化,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参与管理。 (6) 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激励效率提高师政效率测定。

3.2 制定科学可行性的体育工作管理机制对提升普通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是新环境下普通高校行政管理的任务的迫切需求。高校的行政机关是为教学以及科研直接服务的行政管理机构, 是高校对内和对外进行交流的平台和窗口, 在学校的管理系统中起着协调左右的纽带作用。随着近年来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的扩张、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和内部管理机制的不断改革深化, 师政机构的作用和地位更加明显突出, 而工作任务则日渐复杂和繁琐。不断改变的新条件、新形势对高校的具体行政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对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产生了直接影响, 此外, 更与高校的社会形象和信誉息息相关。所以, 行政机关应当抓好自身的工作质量建设, 提升工作效率, 从而保证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具体工作。

(2) 是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综合职能的重要保障。高校师政机关是普通高校管理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具有参谋、监督检查、沟通协调以及后勤服务等具体职能, 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充分积极的作用。随着普通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内部的管理方法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政机关相关的工作范围也相应不断的扩大, 管理对象的内容、复杂性、难度迅速增大, 只有不断的提高工作的效率, 才能积极发挥师政机关各项职能的作用。

(3) 是完全实现师政管理科学化信息化必然的结果。高速、顺畅、方便的互联网取代了传统的公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方式, 在信息量膨胀, 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 现代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办公的科学化、信息化严重冲击着高校中的传统的管理思维以及管理模式, 使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以诞生, 同时带来了行政机关的重大变革, 促使师政管理具体工作更具意义、更富挑战, 因此提高其工作效率是这一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4) 师政管理效率的提升激励着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师政管理所具有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对高校各部门和教职工的工作状况予以监督和检查。高校的师政管理机构通过构建严格的检查监督制度, 对不能按计划完成工作个人或机构提出督办意见以及改进的方案和要求, 从而督促其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提升师政管理的工作效率。这必然能从侧面激励高校各个部门和各教职工努力投入工作、提升工作的积极性, 促使高校的改革发展等各项具体工作目标的顺利进行。

4 建立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教师队伍

建立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 尽快提高队伍素质对教师不仅要使用, 更重要的是培养。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 是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培训机制, 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在完成各项教学科研任务的基础上, 积极参加培训。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学历低的问题不仅对教学和科研质量的提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也阻碍了高校体育的发展, 同时也使国际间的体育交流无法顺利进行。因此, 应当有计划的引进和培养高学历的体育人才。打破传统的从本校的毕业生中选择体育教师这一近亲繁殖的教师选择模式, 拓宽师资来源的渠道。可利用相对发达的人力资源市场, 面向全球公开招聘优秀的人才纳入师资队伍, 与此同时严格人才引进的手续, 做到仔细认真考核, 择优予以选择, 做到宁缺勿滥。对于相当紧缺的高端人才, 要积极创造更好的条件坚决予以引进, 并为引进的教师确实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真正做到既留人又留人心, 使高端人才有积极发挥才能的空间。此外, 还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培养方案和计划, 加强政策的导向以便鼓励在职教师积极进行学历深造, 进一步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

5 党政服务教育工作更迅速发展体育教育的有序性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工程, 它有赖于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只有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指针, 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 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更好发展, 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摘要: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管理工作也向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是广大体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阐明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和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紧密关系, 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与管理的任务决定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 并提出了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从抓好领导班子, 建设好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重视科研、发展群体和党政服务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以此推动高校体育教学与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高效化、规范化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良好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王薇薇.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教师的应对措施及教学策略[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3 (87) .

[2]陈岩, 张水莲.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几点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 (4) .

[3]王军, 郑大明.高校体育目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 .

[4]李闻馥.跨世纪体育名师工程的研究[C]//第5届大运会学术论文集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6.

[5]刘金林.学校体育中几个管理问题诌议[J].体育与科学, 1998 (3) .

关于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的思考 篇8

一、体育课管理要有章可循

体育教学常在室外进行,不像其他学科,铃声一响,都已经坐在教室里,凡是没有来的视作迟到或旷课。体育课,有时候,铃声响了,学生还在急着往操场赶,教师一般也就不追究了。体育课上,教师对学生做动作指导时,其他学生有的打打闹闹,有的玩手机发短信,女生则三三两两一堆聊天,老师虽严厉批评,但还是收效甚微。中学生没有一个不喜欢体育课的,其原因恐怕也是体育的这份轻松自在。学生是开心了,体育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所以体育课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制定体育课管理细则和相应的奖惩制度,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行为规范。有了体育课堂常规,教师和学生达成默契,才能真正享受体育课堂带来的乐趣。

二、体育课管理要有明确的目标

由于体育课属于非笔试科目,学生不重视,教师也不重视,导致学生上体育课时懒懒散散,教师上体育课时也嘻嘻松松,一些老师甚至没有教案,体育课往往就是“三部曲”——练练队列、跑两圈、自由活动。为了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能,体育教师在开始上体育课时,要讲解本课内容的学习意义与目的。进行体育学习目的教育是组织教学管理的积极手段,因为只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使学生产生达到目的的需求,而满足需要的渴望能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责任感,从而形成体育学习的推动力,这是学生自我注意,必不可少的心理动因。学生对体育学习目的认识越清楚越深刻,兴趣就越巩固,就能有效地通过意志努力,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并且能较快地将注意从强迫的水平发展到自觉的水平,从而提高体育学习效率,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明确他面临的具体任务和活动要求。

三、体育课管理要密切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在师生配合方面要求特别高,体育技能的训练,运动动作的矫正,都需要学生对老师的信任,需要师生间的默契。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一环。

1.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困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经常关心和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学生近况。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待差生好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做到不偏、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

2.发现优点,激励表扬

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和赞许,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功需求的舞台。另外,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对于每节课中获得成功的学生或在示范时有肯定的地方,哪怕只有一点点,教师都应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不足和缺点,最好不要当着全班面直接批评,可以选择课下批评教育。当面表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课下批评,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老师这么做,学生会体会到老师的良好用心,自觉努力,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并且会更加信任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

四、体育课管理要提高教学实效

提高教学管理目的,是提高教学实效,体育课也一样。

1.向备课要质量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体育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也要认真备课,明确每节课的训练目标,训练难重点,对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因素要提前预设。同学科、同年级之间也要有计划地进行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体育课的备课切忌流于形式,要按照教学设计的流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将体育锻炼落到实处,逐渐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向过程要质量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生动、多变直观而有趣味。教学上按照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场地的选择、布置要整洁、合理,使学生学有所得,精神上能得到某种满足,例如,把单一的中长跑变为登山跑、越野跑、接力赛等方式进行,把体能训练改变成游戏等,还可以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地思维,要不断提出新的思路、新的难度、新的要求,使学生集中注意,让学生思维处于最兴奋的状态进行学习。

3.向反思要质量

新课程把教学反思提高到了教学行为中前所未有的高度,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要及时地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以便今后调整教学方法,及时查漏补缺,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

总之,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与体育课堂环境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运用并加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培养良好的师生情谊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体育课堂管理的目的。这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关于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点滴体会,不敢说是经验之谈,好的方面希望自己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不足的地方希望自己能够克服。我将以更大的热情、更充分的准备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去。

上一篇:基层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思想汇报下一篇:网宣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