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大师大学生观后感

2025-01-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催眠大师大学生观后感(精选10篇)

催眠大师大学生观后感 篇1

颠覆性的叙事手法

《催眠大师》的叙事手法较为独特,不是顺叙也不是倒叙,融合着多种叙事手法。蒙太奇的手法是被大肆运用,让影片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影片开始的表现让你以为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徐瑞宁似乎就是催眠大师,而任小妍就是被治疗者,其实好戏还在后面,当故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切都被颠覆了,身份和角色互换,让人真正的深感意外。先是肯定再被否定最后肯定,让观众萌发烧脑的趣味,如此玩法让整个故事架构不是那么平庸和烂熟,而是激活观众强烈的代入感,不自觉的进行故事真伪的分辩。原来徐瑞宁才是真正的患者,而催眠大师不是徐瑞宁,而是其老师方教授。学生顾洁(曾用名任小妍)、沈立和方教授,她们都是为了帮助徐瑞宁彻底的从自责中解救出来。如此的手艺表现令人惊艳,重要的是故事所有的前后细节上的链接不矛盾和违和,很显然该片在编剧上是圆满的,而在叙事上是大胆和创新的。

影片开始就埋下伏笔,让人窃以为是惊悚恐怖悬疑片,但到了中间部分才逆转叙事手法,这只是催眠疗法的互换,清醒催眠法颠覆徐瑞宁的恍惚催眠法。而徐瑞宁催眠反被治疗,这是影片让人称道的绝佳之处。大胆反常规的叙事首先让观众陷入一种被激活的新奇感,加上影片细腻过硬的剪辑让该片没有被轻易吐槽的缺陷。当然后半部分解疑的过程稍显直白,目的可能是为观众的理解考虑,故显得没有一直保持那种神秘玄乎的感觉。

至情至理的剧情

作为电影灵魂的价值观,影片没有一点迷信思想,而是充满理性的思辨。该片表现的并不是毁三观的故事,而是涉及多方面的情感纠结。徐瑞宁风光的背后很难让人发现其实他有着深层次的心理疾病,由于自己的醉驾不小心将最心爱的女朋友和最好的哥们给送了小命。所以徐瑞宁一直走不出自我的纠结和自责,长期酿成严重的心理疾病。

该片显然似乎在讲一个能够看见“鬼”的被父母遗弃女病人任小妍的故事,充满着惊悚和悬疑的紧张压抑氛围。其实则不然,催眠师徐瑞宁醉驾车祸酿成惨案,其中打击之大可想而知,徐瑞宁自责到自残的地步,家人和教授的关心促成了一套全新的催眠治疗方法诞生,那就是清醒催眠术,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终于让徐瑞宁打开心扉,释放自我的郁闷心结。这其实是最给力的治愈,其中亲情友情师徒之情弥漫着整部影片。

大部分戏都是徐瑞宁和任小妍在玩智斗,其中徐瑞宁有着被催眠的唐突桥段,但到了影片后半部分也自然疑窦被解。所以说这部戏其实非常考验徐峥和莫文蔚的演技,徐峥近几年才情爆发,先是一部导演兼主演的爆笑喜剧片《人再囧途之泰囧》近13亿元的高票房打破国产影片的历史纪录,继之后来又主演了同样令人非常争议黑色风格的《无人区》,其演技的可塑性让人刮目相看,如今以监制和主演的身份又参与到《催眠大师》中,角色的内心世界更是呈现多面复杂性,其实徐瑞宁这个角色很难掌控,但经过徐峥的诠释,让人一目了然,并没有感受到“演”的痕迹,让人窃以为一切似乎都是真实的发生。对任小妍的怀疑到自我心扉的打开都有较为贴切吻合的不错表现。当然莫文蔚也是华语圈多栖女艺人,其生动自然的演技让人印象深刻。这个角色同样很复杂,作为失去最爱男友的任小妍(其实真名叫顾洁)她同样对徐瑞宁怀有不可原谅的憎恨情绪,但她为了拯救病入膏肓的徐瑞宁,甘愿治疗徐瑞宁,其实在内心已经原谅了徐瑞宁,所以矛盾复杂的情感同样被调度得游刃有余,看来是导演和监制的努力成果。

影片的现实意义

回眸近几年的华语圈几乎很难有如此上佳之作的出现,虽然《白日焰火》在剧情上同样可圈可点,但其似乎更多文艺范,少了这种依靠精湛的叙事方法深深打动观众的剧情片。而同样有催眠情节的韩国影片《老男孩》,其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及伦理道德上的暴虐噱头让人难以忘怀,而《催眠大师》虽然不是很文艺范,但在惊悚气氛的烘托以及自我救赎上的人文关怀赋予更多内涵,让人感受到一个一手错失最爱的女朋友和好友的那种不肯原谅自己的内心自责和纠结,让人深感现代人心理疾病的严重性。我们也想到《异度空间》这部张国荣主演压抑沉闷的电影,影片在处理疾病根源上并没有《催眠大师》清晰的脉络,而更多在情绪上让观众感受到诡异的氛围。当然该片主打的噱头依然是催眠术,但影片并没有敷衍了事,而是深挖催眠治疗术的不同类别,借以催生观众的烧脑冒险心理,从而达到对影片深深的迷恋。看过此片,催眠疗法想必会在一定程度上被追捧。

留有念想的争议

其实影片留有个颇具争议的话题,那就是徐瑞宁是醉驾造成两条人命的丧失,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徐瑞宁至少应该像高晓松一样蹲上半年牢,但影片并没有触及到这类事件,而是从心理去剖析酿成祸端人的苦闷和自残。可以理解该片从人文精神去触碰这类事故,并没有写实的去理性判断谁的功与过。当然作为徐瑞宁这个角色来说即使坐几年牢对于他来说不是解脱的目的,阴影会一直折磨他,毕竟是自己错失了最珍贵的人,所以他的阴郁和不安是无法轻易排遣掉的。影片没有介入司法的影响,更能彰显影片的纯艺术品位。还有一点就是影片的年代不详,这与最近几年的醉驾入刑法律的规定并没有冲突。

催眠大师观后感六年级 篇2

我们的老师是蔡仲淮,很帅,四十几看着就像二十几岁,大概每天给自己催眠:从现在开始,我青春永驻——。他老人家,百度出来是——蔡博士是世界第一催眠大师。

《催眠大师》影片中,催眠与反催眠,恍惚催眠与清醒催眠,甚至是移情与反移情,不断较量与碰撞。很多人看不懂,我觉得好欣慰,学的东西都有用啊。

蔡老师上课的时候,讲过一段故事,他在“催眠之父”艾瑞克森故居搞研究的时候,烧过一锅很美味的明虾请艾瑞克森的女儿吃,她吃过后,赞不绝口。第二天,她就把艾瑞克森房间的门虚掩着打开,没说什么。蔡老师,那时正是痴迷艾瑞克森的一个台湾留学生,多么想亲眼目睹大师的房间能够翻阅他的书稿笔记啊,但没有主人的邀请,他是绝对不会擅自进入的。

终于一天,大师的女儿说:你可以进去擦拭一下我父亲的房间吗?当蔡老师一一擦拭着艾瑞克森房间的物品时,心里是怎样的温馨和激动?一页一页地翻看着大师的书稿和笔记,又被怎样的温暖而感动?年轻的蔡老师,怀揣着对艾瑞克森的尊敬和向往,以近乎朝拜大师的满腔热情,在那个屋子里擦拭了两个星期,得出“艾瑞克森的东西是不可复制”的结论,我现在想起这个画面,都好酸涩与感动。当年的蔡老师,能否想到N年后,他也会是一个催眠大师?

催眠师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在蔡老师的课堂上,把人催眠成钢铁般的僵硬做人桥催眠实验,我做完后,得到周围人的喝彩掌声,自己却紧张地一下坐在地上。“催眠之父”艾瑞克森认为:催眠是一个温暖的人在另一个温暖的人身上激发出来的维持生存意志的关系。他们觉得我做得好,是因为当时我用一颗温暖的心,真切地想去温暖另一个人,但是,装着自信,还不是真正的自信,做完后自己倒很紧张。催眠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将上下而求索。

催眠大师的经典语录 篇3

——《催眠大师》

亲人有两种,一种是天生的,一种是后天经过努力得到的。

——《催眠大师》

有时候聪明的谎言会比真相更可信

——《催眠大师》

很多轻描淡写的事,比你想像的要严重的多。

——《催眠大师》

一个人说谎不是有原因就是有目的。

——《催眠大师》

"我们不是不能疗伤,而是不愿遗忘过去"。

——《催眠大师》

有时候聪明的谎言,比真相更可信。好了,大师,催眠我吧。

——《催眠大师》

我说过,我看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为什么会看到?

——《催眠大师》

一个连自己的心理疾病都不能治愈的医生,又怎么能治愈别人呢?

——《催眠大师》

从来不允许我的病人在进来和出去的时候是一个样子

《催眠》观后感 篇4

刚开始确实感觉这电影蛮恐怖的,特别开始就放出那些人是怎么死的,还是活生生的这么给自杀死的。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像是那个田径运动员,好似不受自己控制一样,不断的向前跑,最后也就这么骨头刺穿而死。以及那个为妻子庆生的老者和婚礼的新郎,都是死的那么诡异。明明前一秒还好好的,后一秒却又是死的那么恐怖,令人惊悚。

好好的人,确实离奇死亡,令人害怕,还嘴里喊着“绿猴子”而死。人们都不明白这个所谓的“绿猴子”到底是什么。而后女主角的出现,为这些离奇死亡事件提供了些线索,又是找了心理专家来催眠,但是有不能令女主角醒过来,又为这个案件增添的不少恐怖。其实恐怖是我们心里的感觉,心理上是不是对这个恐怖的画面或是事件下了一个范围。

女主角的人格分裂,并不是她自身的错误,一个人心理上的问题,并不是一点两点可以说明,人心的丑陋在这里也是很好的体现了。然而每个人都会有自私的一面,樱井先生由于小时候犯的错误,心理上已经埋下了种子,然后再因为催眠的效果,致使自杀而亡。但后来用金属声音作为一个引导,导致那些人听到这个声音后都出现自杀的结果。嵯峨敏也虽是个有研究的心理教授,但是却在这个过程中无法挽救人格分裂的女主入绘由香,结果由香还是死亡了。她的心理应该是有很大的阴影的吧。

一个人当受到很大打击或是压力的时候,总是会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人的精神力量是非常的强大的,不论是在积极方面或是消极方面,都会有影响。虽然最后由香想要杀死嵯峨敏也,由于他的躲避,由香不慎跌落窗外,但是他还是奋不顾身的拉住了由香,说要保护她。这是很大的承诺。可是结果由香还是死了。

人的内心总是有无穷大的力量。这也让我想起了那些患有绝症的人们,为什么最终由于乐观的心理,他们最终获得了新生。虽然电影中不少有死亡画面,也有恐怖的镜头出现令我们害怕,这些应该都是反映人的丑陋内心的吧。而“绿猴子”应该是那个丑陋的代表吧。

每个人都有心,也都有心理上的问题,多多少少总会有点。为什么人会害怕,也许是曾经经历的令自己害怕的事情,也许是生活上的压力或是其他什么原因。为什么有人会喜欢看恐怖片?为什么同样的恐怖片在不同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有人会感到害怕,而有人却无动于衷。这些都是心理上的承受范围在内的吧。每人的承受范围都是不同的。或是说同一恐怖片,在你上上下下反复的看了好几遍,也许就不怎么害怕了。内心有没有投入进去也是占很大关系的,也有包括氛围的。也有这样的情况,当你被告知后面看的部分是有恐怖画面的时候,你还会像不知道后面什么情况的时候一样感到害怕么?

催眠大师大学生观后感 篇5

催眠,听起来只是存在于小说、电影与电视剧中,或者是接受心理治疗时才会出现,但观看完这个科普催眠的视频后,我才发现催眠并不都是人为的,生活中也有自然催眠现象。比如公路催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驾驶员长途驾驶,单调的汽车马达声会诱发催眠状态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修筑公路时会在路旁设置一些醒目的标志,或者有意识地将公路筑成弯道,避免诱发公路催眠。(长知识了。)长途乘车旅行也是同样。长途旅行中单调、刻板的车轮转动声也会成为催眠性刺激诱人进入催眠状态,在催眠中似乎能听到列车员报站的声音,而对其他声音则迷迷糊糊甚至一无所知。这都是我们生活中惯有的体验,只是以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与催眠有关而已。

观看视频后,我上网查阅资料学习了一下,得到一下结论:凡是单调、重复、刻板的刺激都能诱发不同程度的催眠,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方面的体会,这是人的正常反应功能。而通过催眠,可以调整人们的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当然,催眠师告示我们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催眠,而每个人适合的催眠方式也不一样。

视频中的催眠表演效果也挺吓人,一排人倒下睡觉,各种表演,令人惊叹。在关于催眠的许多问题,人们往往存在认知误区,对催眠怀有恐惧,包括我自身以前也是对催眠避而远之的。事实上,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关于催眠的描写都有夸张和失实的成分。每个人的潜意识有一个坚守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人。实际上,即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象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催眠能够与潜意识更好地沟通,但不能驱使一个人做他的潜意识不认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会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并且,即便不是属于隐私,但作为催眠师来说,也应该对于催眠过程中的情况为受术者保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有些人觉得只有那些没有主见或者意志不坚定的人,或者那些文化水平素质低没有档次的人才会被催眠。实际上,催眠感受性是正常人都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所以并不是说只有缺乏主见的人才会被催眠,那些越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往往是那些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良好,心理活动功能强效率高而且敏锐的人。在中国,可以说“催眠”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代的“祝由术”,宗教中的一些仪式,如“跳大神”等都含有催眠的成分,只不过当时多是用来行骗的,或是一种迷信活动。在古代就有很多类似于催眠的记载,由于科学不发达,便借助自身或者外界的力量来治疗某些疾病。再如寺庙的僧侣或者教堂的神甫等进行讲道、说法、告解等,都有类似于自我催眠的作用。这就是催眠的神学时代。到了现在,催眠真正成为一门有理有用的应用科学,在很多国家有名望的大学、医院里,都设有催眠研究室,并积极开展着把催眠应用于医学、教学、产业等领域的可行性研究。

分手大师观后感 篇6

男人的幂幂(很喜欢她),女人的邓超,搭配起来无比和谐。每个人都让人印象深刻一个客串都会让我记好久。作为制片人的邓超完全奉献,不仅夫妻齐上阵,更是性感裸身,让人鼻血直流。见过他跳舞吗,见过他变魔术吗,见过他装酷耍宝卖萌犯贱吗,不管你见没见过,这里全都有。剧情更精彩,美丽的风景里有搞笑,深情里有搞笑,就连感动到掉下眼泪,却还是想笑。看过之后,感觉自己萌萌哒。

喜欢这里的爱情,傻得幸福。可以一点小安慰就爱上了奋不顾身,可以是她的孤独打动了你,她的善良,她的勇敢,甚至于一个眼神。爱上她就为她不顾一切,为她忘记自己男人的尊严。邓超让我找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一个超级帅的逗逼。她伤心了么,让她开心吧。她开心么,让她更开心吧。搞怪犯傻卖弄“风骚“,邓超最娘的时候,恰恰是他最帅最man的时候。男人本色,血染得风采。

电影分手大师观后感 篇7

分手大师观后感

当爱情的小舟被打翻,让我们友好的说一声:比比芭比波比!献给毕业季的你们:毕业季就是一个分水岭,刚刚毕业的你处在一个转型的阶段,尤其是男生,从校园生活走入社会的你,分手也好、找工作也罢,你挺过来,就像蚕蛹,像凤凰涅盘的你,终有一天你会成为职场精英。

邓超第一次自导自演的“超氏喜剧”电影,根据同名人气话剧改编,由内地着名编剧俞白眉改编剧本及联合导演,邓超、杨幂领衔主演,梁超、柳岩、孙俪等倾情加盟。

明星演员的加盟自然给电影赚足了看点以及影迷的眼球,当然吸引我的不是这些明星大腕的加盟,而是每部电影中它所存在的意义,又能告诉我们些什么!

一、影片开场“毛里求斯”“国王”“美女”“高富帅”

影片开始娜扎《分手大师》热辣迷人饰演“小庄”一角色,也许向邓超最后说的一样,她是一个自始至终都知道需要什么的女人,不管是剧中被韩寒所分手,还是去追求所谓根本不存在的毛里求斯共和国“国王”,那都是她!

二、带孕出演的杨幂,女屌丝角色似“疯狗”

杨幂的演艺生涯的确是蒸蒸日上,刚刚为人母的她,进组拍摄《分手大师》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她自己已经怀孕。看过电影的朋友应该也看到剧中好多摔打的戏份,想想明星也是不容易的,那些光环背后是曾经经历过鲜为人知的痛苦所换来的,也许跟杨幂本人所写的《得不到的就都不重要》文章一样,“那些黑她的人还是爱她的”,因为黑到深处自然粉。

大家看看这样的数据:“中国名人榜”,综合榜前十名分别是:范冰冰(蝉联榜首)、刘德华、周杰伦、黄晓明、章子怡、杨幂、林志玲、李娜、吴奇隆、成龙。

第6名,没错,这些确实是她靠自身努力所换来的,摸爬滚打中不停的拍戏,戏中又不停的NG,也许你会说她们是赚的多,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因为当你还在凌晨熟睡的时候,他们有可能还在寒冬刺骨冷风中拍戏。

三、邓超无厘头“炫”出每个角色

为什么用“炫”字?整场电影的线索走下来,的确是邓超的个人表演时装秀,过多频繁的跟换角色反而让这部电影失去了“喜剧片”的光环,相反有点像情景喜剧的短片。

影迷们真正笑出来的声音也不是“开怀大笑”,好的喜剧确实应该存在调侃、隐喻,但这部片子太直接了,也许是第一次的缘故,邓超还没在喜剧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想尝试更多角色所带给他的感觉。

音乐大师课观后感 篇8

——《音乐大师课》观后感受

刘丽焕

每一次观看《音乐大师课》,心灵上都会带来震撼,久久不能平静。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和《音乐大师课》。就像中国音乐节目中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音乐大师课》较其他两档节目更具有文化气息和专业课的味道,是一档音乐教育类的节目。这档音乐教育类的节目,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好声音?什么才是好歌曲?只有经得起时代的锤炼的歌曲,才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真正的好音乐,要起到励志鼓舞人心的作用。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弘扬民族音乐,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中国音乐作品,也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中国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中国的音乐,在乐思的构建上,重情重生命感受,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载体,21世纪的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有了新的定位。民族音乐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正如李谷一校长在开学季所言:“你们来到这里不仅是录节目,而是来这里学音乐,每一首经典出来都是不容易的,有它的艺术性、思想性、时间性、都是经过千百次考验才传下来的,参加《音乐大师课》,我们要学习文化,怎么去做人,从这一刻起,我们共同经历难忘的历程。”

在《音乐大师课》的节目中,每一期都按不同的主题学唱经典歌曲,学年结束后,评选优秀班集体,不强调个人成败,不淘汰,不海选,不让站在台上的孩子有参加比赛的感觉,让每一位孩子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表达自己,不用怕自己表现的不好,即使表现的不好,也会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成长。《音乐大师课》以班级授课的模式,让孩子觉得亲切,在现场由李谷一老师担任校长,韩磊、田震、古巨基、萨顶顶分别出任老师,激发孩子的音乐欲望,在现场,我们能够看出田震老师的苦口婆心,古巨基变成孩子王,韩磊老师用父亲式的力量给孩子们更多的引导与帮助,萨顶顶以漂亮大姐姐的身份融入孩子的心。

在本期的《音乐大师课》上,我们的“小帕瓦罗蒂”迪利亚,演唱了一首充满正义感的《黑猫警长》,演唱的过程中,因为表演动作顺拐了,增加了节目的气氛。他不但没有不好意思,反而自信用心的继续表演,并且在点评的时候,萨顶顶老师说:“迪力亚,我为你骄傲。在台上,虽然你顺了,但是你带给了我们快乐,你是真的可爱。”田震老师也说:“平时你像小大人一样,像个小帕瓦罗蒂,今天你真的可爱的像个孩子。”

《音乐课程标准》评价的建议中写到,通过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与动力,促进学生的不断提高。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吝惜自己的评价,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孩子。潮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大量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生热爱流行音乐,追捧流行歌星,对民族音乐嗤之以鼻,不闻不问。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教育教学中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把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介绍给学生。《音乐大师课》第二季第一期的舞台上,一个孩子说自己妈妈每天在家哼唱的《浏阳河》《南泥湾》是很土的歌,对此,古巨基老师也现场发言:“你现在年纪小,可是将来有一天你会变老,歌也是,现在你喜欢的歌,将来也会变土,所以我觉得,每一个年代年纪,都要记得它的好,尊重不同年代的音乐。”

在《音乐大师课》中,李成宇在演唱“华阴老腔”之前,田震老师请来了这几位70多岁的老艺术家们,亲身示范指导,李成宇的演出很成功,田震老师也说在其中受益匪浅,这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虽然没有办法,邀请到老艺术家们走进我们的课堂,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影像,来拓展学生们的艺术视野,潜移默化的来感染学生。共同分享中国音乐中的灵魂。

大师读后感 篇9

是的,生活中的我如果大气一点,也可以化“敌”为友,如果每个人都大气一点,就会有更多的朋友了。在社会上、在学校里、在班级中,打架的人很多,我也在其中,当时我觉得纯属自卫,看了这个故事我感到了丝丝内疚,我为什么要和他们打呢,我可以回避啊,可以告诉老师啊、、、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和他们打架呢?可我往往控制不住自己,醒悟时却为时已晚,已经犯错了。记得有一次,同学一不留神踩了我,我不等他解释就狠狠地踩回一脚解气,谁知他也不服气,和我吵了起来,你骂我一句,我骂你一句,吵了半天,才结束这场无聊的口水战。说停止了这场战斗,不如说我们把火憋在心底,日后慢慢对付你。闹到这样的情形,不如和对方道歉或主动原谅对方,如果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事情,那结果是不是好多了呢?

有时,我和同学争论一个问题,都为自己的优点去辩解,没有接受别人的优点,只是一味地说他人的缺点,最后变成了口水战甚至吵架,如果我们能像两位大师一样,互相借鉴别人的优点,那我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越来越好了。

《怪物大师》读后感 篇10

它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名叫“影王村”的村庄,里面有天真又胆大的布布路和好酒如命的守墓爷爷,住在墓地里。可原来宁静的村庄暴发了绿疹怪病,基地消失多年的送信蛇出现在布布路眼前,它带来了羊皮纸和父亲的留言。为了寻找真相,布布路去了摩尔本十字基地,在路上,他遇上了饺子、赛琳娜、帝奇,他们经过了种种困难成为了怪物大师预备生。

我看完之后,十分喜欢布布路,喜欢他的天真、喜欢他的直爽,更喜欢他的坚持不懈,他虽然被命名为“恶魔之子”但是他相信爸爸,争取拿出证据给他们看。所以我喜欢布布路。

我联想到我的经历,别人骂我胖,我就发火,但布布路一直被别人叫“恶魔之子”他也不发火,我跟他一比,真是感到惭愧!

上一篇: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下一篇:禁毒电影《凤凰花开》的优秀观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