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1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

为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确保教育技术装备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条件保障机制,切实提高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促进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县教体局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学年学校装备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1.进一步加强装备建设。

借教育均衡发展检查及区育技术装备督导评估工作东风,全力推进学校现代装备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教室现代装备覆盖率,为课堂教学提供更优的信息化环境。全面实现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学籍管理信息化、教学科研管理信息化、校园常规管理信息化。

2.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

建设信息化校园,加强管理,及时更新内容,充实资源,使校园公众号成为宣传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窗口、教育资源的仓库、教师专业成长的渠道、培养学生素质的阵地。明确规范管理人员的职责,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全面提升学校公众号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水平。

3.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提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本学年要引导教师加强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运用一体机等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和水平;继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评优活动、组织教师参加校级一体机运用的评优课比赛,教育技术能力论文、课件、课例等评选活动,以赛促练,以赛促用。

4.做好学校班班通的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四个加强:加强听课,切实了解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加强过程管理,切实提高班班通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质量;加强研究,组织信息技术老师加开展班班通教学运用的探索;加强培训,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的水平。

5.切实做好实验室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学校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应用水平。

根据上级关于实验室建设的有关要求,按照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制订好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规划。要按省标配齐配好各类实验室,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内部设施设备,根据新课程标准配齐配足实验仪器设备;要积极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的信息化,完善各类教育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的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和信息化设备的管理行为;要督促相关学科教师开足上好实验课,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6.加强教育技术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和应用水平。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机制,专门召开会议,进一步明确学校各类专用教室、实验室及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责,组织好各类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训,继续提高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应用水平。

7.根据《江西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专项督导评估细则》,加强对教育装备工作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加强日常工作的规范性、及时性,做到各室环境布置到位、各类表册登记到位、重点实验力争全做,把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和管理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评优考核中来。切实做好学校自查、区专项督导等工作。

袁州区彬江镇白源小学

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2

“十一五”期间,沙坪坝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着眼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着力优质均衡发展,立足实际,服务基础教育,全力推进教学设备标准化建设,在“建、配、管、用、研”各个方面都有新发展、取得了新突破,全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为深化课程改革,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出了贡献。

全区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绩效考核成绩不断提升,2006年获重庆市二等奖,2007年获重庆市一等奖,2008年获重庆市特等奖,2009年和2010年均获重庆市一等奖第一名,保持了在全市的领先地位。

加强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提高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加强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是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统筹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十一五”期间,区教委高度重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实验室装备规范》,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城乡共进、动态配置”的原则,加强各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建设,加快了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建设进程,进一步提高了全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水平。5年来,区教委投入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累计达2 000多万元,其中投入780万元,新建和改造城乡中小学实验室近200间;投入370万元,为7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教育部新颁《配备标准》补齐了教学仪器设备;投入600万元,添置更新图书60多万册;投入280万元,为7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装备图书室和阅览室,配备书架书柜600多个,阅览桌椅400多套,图书室电子管理平台15套。通过“十一五”的努力,全区每所中学都建有达到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小学都建有科学实验室和劳技室,全区中小学基本做到了实验室的数量与学校的规模相适应,满足了教学需要。

开展培训,提高教育技术装备队伍水平

教育技术装备的科学管理和高效使用的关键是装备管理队伍的素质。“十一五”期间,针对中小学管理人员缺乏,新教师较多,业务不熟悉,基本功差,学校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等现象,沙坪坝区制定了较为系统的实验管理员和图书管理员培训方案,加大对实验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先后举办了4期“图书管理员培训班”和“实验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实验图书管理人员200人,提升了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同时,组织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培训中小学教师800人,组织指导145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重庆市农村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项目”的培训工作。

完善制度,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科学管理水平

沙坪坝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实验室规程》,完善各中小学实验室和图书室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使实验室和图书室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实验室建设档案、管理档案和实验教学档案,在全区推广使用“重庆市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对教学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对实验室和图书室的“建、配、管、用”进行跟踪记录,提高了实验室和图书室的综合效益,各中小学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满足了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要求。科学制定处理突发情况的各项措施,做好了防尘、防潮、防腐蚀、防曝晒、防蛀、防变质、防磁、防压等工作,做到了易燃、易爆、剧毒药品易地单独放置,专人保管,并严格执行领用手续,确保安全。要求电学仪器定期通电或及时充电,仪器定期擦拭,化学试剂经常检查存放情况,生物浸制标本按要求定期补液,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同时,指导各中小学建立教学仪器设备有关的账卡册,做到了账物相符、账账相符,按规定程序做好了报损、报废工作,并根据需要及时补充不足的设备和药品。

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要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有关学科教研员要切实加强对各自学科实验室建设、实验设施设备,以及图书室管理使用的指导和督促工作。各学校实验室及其有关的设施设备有没有、够不够、用没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按课程要求做没做,做得怎么样,实验通知单、实验报告单等齐不齐全、规不规范等等,要求有关学科教研员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加大管好、用好实验设施设备,发挥其辅助教学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力度。

坚持实施实验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促进教育技术装备的有效使用。结合平时工作检查、开学工作检查、教研活动开展、优质课竞赛,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督导评估等活动,对全区所有中小学进行全覆盖的考核,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各学校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沙坪坝区先后表彰奖励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个人46人、优秀实验管理员32人、优秀图书管理员20人、实验教学工作绩效考核一、二、三等奖130人次。

举办竞赛,提高教育技术装备运用水平

“十一五”期间,沙坪坝区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和重庆市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先后指导教师参加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优质课大赛获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4人次;指导8名教师参加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基本大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单项比赛,获得6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指导和录制西藏中学教师甘理阅读指导课《书香悠悠话西藏》,在全国优秀阅读指导课案例评比中荣获仅有的7个一等奖之一;指导天星桥中学教师张宇获全国义务教育信息技术优质课决赛一等奖;指导立信职教中心信息技术教师刘一欣在重庆市首届中职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同时,沙坪坝区还积极组织开展全区中小学教师自制教具评比活动,同样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两届重庆市中小学教师优秀自制教具展评中获一等奖5人次、二等奖13人次,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教仪站获优秀组织奖。重庆七中、天星小学的教师获得“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能手”称号。特别是在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方面,沙坪坝区成绩更是突出。2007年,组织参加重庆市首届优秀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总分名列重庆市第一。沙坪坝区一等奖作品代表重庆参加全国首届优秀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获得重庆唯一的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2010年,沙坪坝区选送的7件幼儿园自制玩教具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第二届优秀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获2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占重庆市获奖总数的一半。

深化研究,切实解决教育技术装备实际问题

沙坪坝区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教育技术装备的科研课题研究和实验工作。2006年6月,完成市级专项规划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实验任务,顺利结题。2008年以来,在市教科院和市技装中心的指导下,组织开展市级专项课题“中小学专用教室及其设施设备的有效应用研究”和“幼儿科学学具开发及应用研究”两个课题的研究实验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成效。沙坪坝区独立研制、开发的大、中、小班幼儿科学学具,着眼培养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具有“科学实用、配套教材,巧妙新颖、灵活多变,色彩鲜艳、安全环保”等特点,在全区幼儿园推广使用。目前已重新做了改进和完善,准备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主要体会

回顾“十一五”期间沙坪坝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科学发展的历程,主要有以下四点深刻的体会:一是区教委领导一直高度重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身体力行,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促进教育技术装备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领导保障;二是建立教育技术装备投入长效机制,不断增加经费投入,逐步新建改扩建实验室和图书室,添置更新实验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为促进教育技术装备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三是加强实验员和图书管理员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室和图书室管理制度,坚持“建、配、管、用、研”齐头并进策略,坚持实施实验教学工作绩效考核,为促进教育技术装备科学发展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四是抓住“两基”迎国检、特色学校建设、高中新课程实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督导评估等契机,充分调动各中小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促进教育技术装备科学发展创造了许多新业绩和成功经验。

齐心协力,共同促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沙坪坝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持续推进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装备,主动服务学校发展,主动服务教师教育教学,主动服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统筹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提供条件保障。

着力抓好“三大工作统筹”:一是统筹小学、初中、高中3个阶段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协调发展;二是统筹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均衡发展;三是统筹新建学校与原有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和谐发展。

重点实施“四大行动计划”:一是以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配置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配套设施设备配置为重点,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全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达到“重庆市中小学教学设备2010配备标准”,总体建设配备水平与现代化教育强区相适应;二是以创新和落实教育技术装备制度为重点,形成科学合理的建设、管理、使用和研究运行机制,充分利用“重庆市中小学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平台,提高全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数字化水平;三是以加强装备队伍建设为重点,建立实验图书管理人员定期培训提高的长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创新能力强、懂技术、会管理、能实干的教育技术装备队伍;四是以教育技术装备应用为重点,积极开展教研和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确保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按有关要求落实到位,整体提高各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水平。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

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3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规范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机制

学校建立了以周建忠校长为领导的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教学处承永明主任分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教学处徐瑞、赵锋分管图书馆、实验室、信息技术和其它专用教室,总务主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个岗位的责任分工,使教育装备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

学校借助学校督导评估验收工作,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扩大会议,研究和部署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规划,交流汇总在平时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人员改进和纠正,确保了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本年度,我校进行了网络线路改造和调试,使这些先进的教学仪器能及时为教学所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目前,学校现有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实验室各2只,科学探究室1只,电脑网络教室6只,全校共有电脑 480 台,生机比为9:1,学校装备报告厅1只,多媒体大教室2只,所有教教室均装备了多媒体投影仪,多媒体会议室2只,图书52837册,生均20册,各专用教室配置齐全,校园网络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自动广播音响系统、校内通信系统经常随着形势的需要而升级换代,图书电脑管理系统、DVD刻录系统、音像视频编辑系统,消防、防盗等安全设施齐全,这些设备为广大师生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改进工作方法,推进我校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能

1、改革实验类型,进一步提高各专用教室的利用率。学校有专门老师负责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实验操作,开学初,对各类实验器材进行查验、对一些短缺的器材和药品进行及时的补充。对照省Ⅱ类实验室的要求,我校实验教师都能按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及实验要求和演示要求上好每节实验课。我们鼓励教师尽可能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加了学生动手机会,提高了实验能力。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得到进一步钻研。实验课开出率

与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各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报告、仪器使用等记录齐备。

2、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努力提高微机网络教室的使用率。学校有专门的行政负责管理信息技术组,4个专业老师多次参加了市级以上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组老师专业水平较高。除信息技术课外,我们鼓励其他学科的教师使用,研究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学科组建立信息平台,达到学科资源共享,大力推行备课组建设,倡导教师推行讲学稿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精讲多练,实现教学主体回到学生身上,为轻负高校的设想提高了现实的保障;平时增加微机室的开放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操作机会,提高我校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

3、教育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让当前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学校教学处多次开展了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基本功操作竞赛,学校教务处把教学课件制作作为教师的基本技能考核,开展相应的比赛,学期结束要求每位老师把本学期自己设计的最好的教学课件上交学校。青年教师由于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的能力提高了,外出教学比武的信心增加了,在本年度,我校有十多位老师参加片、市级的教学比武,多名老师获得了教学比武一等奖,大大地推进了我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整体的教学充满朝气和活力。

重视对学生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课堂学习得到延伸。主要是以学校信息兴趣小组形式,以点促面,梯队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得到素养的提高。在学校举行的信息技术应用竞赛中,我校学生在打字、绘画、幻灯片的制作方面等方面均体现出了很高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很多学生的创作水平较好,作品有一定的创新性。

目前,学校整体上,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办学面貌焕然一新。

4、图书室积极配合教育教学工作,每项工作都做到“严、细、实”,管理有章有序。按期购买新书,供全校师生随时查看。本年度,我们专门召开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会议,对图书馆工作进行了新的规划和布局,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要求增强服务意识,特别是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力度,做好各种新书、好书的推荐,采用一些灵活有效的手段,适当延长借书的时间,增加借阅的时段,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借阅。同时,提高了学校图书的使用频率,也发挥了学校图书馆的应用功能。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征文活动,让全校学生全面参于进来,提高其阅读兴趣,让图书室真正成为广大师生最愿意来的地方。

四、加大检查力度,做好资料积累

本年度,学校领导小组对各种装备使用情况记录、各种帐册的记录等进行了多次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发现的不足及时得到了完善。要求做到能随时查看出各专用教室的使用情况,随时了解各种装备的使用、运行、维修保养、报损等情况。做到有帐可查,有据可依,做好资料的积累。

回顾过去的一年里,在全校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装备得到了较好的使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得到了有效地开展,学校上下充分认识到拥有现代教育装备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课堂掌握教育现代技术的必须性,为学校发展的全面提升提供了动力。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们还看到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我校将在“规范、高效、创新、提升”八个字上多作努力,使来年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6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4

近年来,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有了明显的进展,特别是2015年我们学校充分利用迎国检的契机,在争得教育局的支持的同时、学校也加大投入力度。对部分教学仪器进行了更新,对各种功能室进行扩充、修缮,新补充了图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一、加强教育装备技术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保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得到有序管理,学校成立了由一名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信息技术办、实验室、后勤部门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对教育技术装备进行全面规划和实施,小组成员既各负其责,有困难和问题又及时共同研究或向校长室汇报,及时通报各项工作进度和状况,协调进行。

二、功能室建设及使用

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图书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装备了信息、视频、音频、网络、广播系统、电子监控系统、消防系统等现代设施。通过连续几年的建设,各项教育装备能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需要,教育技术装备达到了装备标准,实现了教育装备的现代化。

1.我校现有理化生实验室各1个,仪器准备室各1个;各室均有消防措施,各实验室均按50座配备,能按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齐全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100%。新配备了专职的理化生实验员,对理化生学科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2.建有音乐教室1个,美术教室1个,音乐器材室1个,添置了展示台、写生灯、静物台、画架等足够数量的教具和学具,各类教具和学具能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练习需求。

3.微机室得到充分利用,能够满足教学需求。校园广播系统比较完善,充分满足学生升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校园之声广播及各年级英语听力测试和校园其他活动需要。我校所有教室的电子白板已完全融入到学校的学科教学工作中,今年学校投资近两万元,对白版进行维护和维修,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多媒体教室安装了新的电子白板,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育技术装备的水平。每

年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和教研活动,组织师生参加各级信息技术应用评比活动。为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自投资金购买电脑11台,并投资1000元购买了老师组卷平台。常规条件下教师都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增大了课堂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卫生室的工作和医院不同,它是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部门,它的工作服从学校整体工作,同时它的工作也牵动着学校的各个部门工作。把卫生室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中,针对学校卫生工作、学生体质健康要求,制定了符合学校特点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如:师生定期体检制度、预防矫治传染病常见疾病制度、食堂工作人员体检制度。通过这些制度落实人员责任,确保学校工作的高效运转,保证各项措施的具体落实。

学校每年安排实验教学的专项经费,每学期有教学仪器设备及实验消耗品的补充计划。每年自投资金用于添置仪器设备。

5.图书室的建设及使用

我校图书室拥有各类图书35670册,生均图书达41册,参考书工具书203种,每年新增光盘、录音带、录像带等音像资料,音像资料资源丰富(52类),内容涉及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交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

图书室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所有图书按要求分类,所有图书上架。图书上有藏书章、书标、条形码。保证开放时间、学生借阅数量有保证。在学生宿舍增添了诚信书吧,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三、技术装备维护管理

各功能室管理制度健全,档案分类装订成册,历年统计资料齐全、数据准确。仪器设备帐册齐备,填写规范。内部设施完好,防火、防潮、防腐、防尘、防盗等措施建全,仪器摆放规范有序,仪器完好率在95%以上。学校每学年组织开展教具制作、课件制作、论文评比、实验竞赛、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优势功能,学校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将技术装备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研究教法、精选教法、改革教法、创造教法。通过好的方法,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有教育技术装备要最大化得到利用,宁可用坏,不能放坏。全体教师能够善于使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各年级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就把其作为重点落实。借助现代化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扩大视野。理化生和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大力提高实验课、信息技术课的质量。

四、存在的问和不足

从近几年的学校管理和教师的教学,以及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看,教育装备现代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贡献是十分明显的。学校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中作出了不少的努力,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由于资金有限,影响了教育技术装备投入的进度,目前还有许多实际的困难:各功能室面积不足,教师办公电脑陈旧,大部分内存较小,启动缓慢,濒临淘汰;实验仪器报废制度还不够严密;学校的管理上还不完全到位,特别是过程管理还不够细实……因此,我们将进一步的挖掘潜力,一方面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另一方面开源节流,加大对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同时将进一步细化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力争使教育技术装备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榆县第八中学校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10.7 篇5

本学期,我校根据教体局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的下发的工作意见为指导,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工作计划,并根据工作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较好的完成了相关工作。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校级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小组

1.学校领导组成的教育技术装备领导管理小组。

2.根据专用处室的设立情况和老师们的分管工作的情况对管理员进行了调整。

二、各处室的管理工作

(一)学校实验室工作

1.实验教师配备情况:我校有2名专职科学教师(其中1名),7名兼职科学教师。

2.各种教学仪器配备品种与数量达标情况。我校教学仪器均按照上级要求配备,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器材均达到市规范化学校标准基本配备。本学年上级部门根据学校设备情况对相关的仪器进行了更新。

3.实验室、仪器室管理情况。

(1)各室均有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教师演示实验记录本》、《学生实验报告单》、《仪器报损》、《仪器借用》、《教学仪器总帐》等实验教学及教学仪器管理的有关帐册。

(2)仪器室做到科学管理。学校有总帐,各室有仪器明细帐,做到柜有柜签,物有标签,仪器分类存放,整齐规范,做到定期保养,损坏及时维修。

(3)安全防范、卫生措施落实,各室器材保管专人负责。

4.实验教学达标情况

在抓好实验室、仪器室建设的同时,我校认真抓好实验教学的开展。我校实验教师都能按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及实验要求和演示要求上好每节实验课。实验课开出率与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各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报告、仪器使用等记录齐备。

(二)学校图书室工作

根据教体局7号文的要求,本学期继续开展以学校图书室为基础的课外阅读工作。开学初,制定出了我校的课外阅读工作方案并要求教师们进行学习并根据本班特点制定出了符合班级特色的工作计划。每学期保证学生能上8节课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并根据九号文中提供的推荐书目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学生读书手抄报、读书集锦、图书置换等活动)。本学期,我校积极配合教育装备中心开展课外阅读优质课的比赛活动,我校王美娟老师在区里成绩优异,代表李沧区参加了青岛市的优质课比赛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三)信息技术与多媒体专用教室

1.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应用情况:

随着我校电教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软硬件设施的完善,电教工作的使命正逐步发展为展现学校风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线工作。本学期我校成立了校园电视台,结合学校目标导学一人一课的工作每人上课都进行录像并在教研组中开展微格化研究。本学期我校继续以服务教学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为抓手,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设备,积极探讨解决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将现代教育信息化手段运用在学校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组织网络中,通过校园局域网、学校主页建设、班班通平台

等工程的全面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老师、家长能够体验到信息化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的巨大变化,创出了学校信息化特色,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2.学校网络的建设情况:

① 实现学校网络的改版,扩充校园网版块内容,增加师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并为学校管理工作服务。加强师生网络道德教育,实施网络安全措施,确保学校网络安全畅通,校园网主页由专人负责维护审核,严格阻止不良信息侵入。

② 丰富班级主页及拓展校园网版块内容,增加师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并为学校管理工作服务。

③ 继续组织收集、整合现有的各种电子音像教育资源及网络资源构建学校资源库,建立自己独立的资源中心,学校要求40岁以下的老师们每人每学期上传10个精品课件充实学校的资源库。

(四)音体美综合实践专用教室(器材室)

1.制定制度,加强管理

各专用处室悬挂市电教馆统一制定的规章制度,使教师进一步明确了管理制度及使用程序(做到使用先申请,使用后有记载。),并能在日常教学中有秩序地用好、管理好专用教室;职责落实到人,分别于期初、期中、期末进行部门自查与反馈。

2.加强专用教室硬件设备的维护

由各专用教室具体负责教师对照设备管理要求及教学需要,对专用教室硬件设备的添加、更新、维护提出申请,由校长室、总务处负责审核购买。

3.加强财产安全管理

管理制度要求所有专用教室任课教师抓好学生思想工作,教育学生爱护公

物,保护环境,自觉维护专用教室卫生、整洁;同时为保证学校的财产安全,管理条理中要求专用教室钥匙专人负责,使用要有登记,课结束后由教师负责关闭电源,锁好门窗,以防专用教室物品丢失。

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6

关键词 宝兴县;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培训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17-02

随着地震灾区教学、功能、辅助用房改(扩)建、重(迁)建、维修加固陆续竣工,按照相继颁布的装备标准与规范、规划(计划)和要求,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恢复重建逐步启动、展开。教育技术装备与以往相比,涉及的系统多、范围广,包含的种类、数量繁杂,体系庞大。

如何使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尽快被学校所接受、被广大教师所掌握,从而尽快应用于教育教学,以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充分发挥出装备作用、效益,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宝兴县地处偏远的较为困难地震灾区学校,原本装备落后,地震受灾后,重新配备的装备,多数学校及广大教师大多闻所未闻,既新鲜好奇,又不知从何入手。如何使学校教师尽快熟悉并掌握新装备?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结合县(区)实际,组织、举办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培训活动,以培训为突破口,推动装备应用。

1 组织参加设备展览展示会和观摩交流学习活动

参加设备展览展示会,能使我们了解当前教育装备动态与发展趋势,增加见识,开阔视野。组织或参与考察观摩学习,可以促进对教育技术装备内容、模式、功能与作用形成形象、直观的认识。近年来,我们相继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开展了一些必要的设备展览展示会与考察观摩学习活动。

2011年以来,我们组织参加了在成都市举办的全国第62届、65届教育技术装备展示会,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暨国际教学新仪器新设备展览会、教育部在都江堰市外国语实验学校开展的以“教育梦·中国行”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巡展活动”等。

组织学校分管领导、信息技术教师,前往成都市部分学校、单位学习、考察了学校(单位)信息化建设;参加了雅安市教育局组织赴成都及周边地区学习考察教育信息化活动;组织20所中小学分管领导与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共计27人观摩考察了成都市龙泉驿区城域网建设与该区第一小学信息化建设。

2013年组织中小学教师到汉源观摩“雅安市2013年‘文轩杯’中小学数字化教室教学应用赛课活动”;2013年至2014年,组织三期近100人教育访学团分别赴泸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泸州市对口援建宝兴教育培训班”学习活动,200名教师参加泸州市专家团队来宝指导送教活动;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在汉源举办的雅安市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效课堂构建观摩学习活动等。

2 组织参加国家省市级专业专项培训

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专业专项培训。给参培教师适当“压”任务,培训返回组织再培训,鼓励带头、示范应用。选派专项培训教师时适当兼顾“面”,即学校与教师的“面”,尽量争取名额与机会,让更多的学校、教师能参与。

近年来,先后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参加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网络培训,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参加了2011年与2012年的四川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管理应用、2012年的四川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骨干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四川省第四届“中小学校园电视节目制作”、教学仪器设备质量监督管理等活动,组织参加2013年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农村教育信息化电教机构人员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培训、四川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1所教学点即项目学校骨干教师“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网络远程培训,2014年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与测评管理员培训多方面的专业专项培训。

3 以培训为阶段重点,提升应用能力

每年召开装备工作会议,除安排、部署工作外,还安排一定时间、内容组织培训。参会人员一般为学校分管领导或“教育技术研究室”主任,培训内容主要为装备标准、规范与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计划)与要求等。参会人员共同学习、探讨、交流。

每新建新装备一个项目,都狠抓该项目专项培训,即建即培。项目专项培训作为项目建设、验收的必备、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培训事项列入招标文件必备条款,合同明确约定。培训面向管理技术人员与全体教师,管理技术人员进行重点培训,教师进行全员基础培训。建设项目涉及若干学校,则逐校进行。培训要求有系统完善的方案与具体明确详细的内容,要经试讲后进行,确保培训质量。两类人员培训各有所侧重。培训要求施训单位制表,受训教师签字,学校盖章,包含培训照片(视频),培训总结或简报等的培训资料作为项目建设、验收必备资料,制档留存。

例如,2014年,宝兴县灾后重建第一批数字化教室补充装备建设项目,均按合同逐校进行了管理技术人员的重点培训与全体教师的全员培训。项目涉及学校9所,164名全体教师和9名管理技术人员接受了培训。

2014年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7所教学点学校。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承建单位按要求分校对7校53名全体教师与7名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

4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学习培训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校本研修培训初期由学校各级选派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的教师回校组织培训;学校组织专业教师或聘请相关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或专项专题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宝兴县651名中小学专任教师,近年来参加县级以上相关培训1206人次,教师人均接受培训1.85次。其中,信息技术等管理技术人员达2~3次。目前,比较熟练使用相应装备的教师达到70%左右,现有教育技术装备在60%左右的课堂得到不同程度应用,有些装备学科教学应用达到90%以上。

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7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管理机制

学校建立了以薄方林校长为组长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由副校长专门分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教导处分管图书馆、实验室、信息技术和其它专用教室,总务主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深入一线,深入师生进行督促,专题调研,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出发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个岗位的责任分工明确,落实到位,使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

本年度,学校行政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扩大会议,研究和部署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规划,交流汇总平时检查调研中发现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问题策略和举措,及时督促相关人员落实整改,确保了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有序、有效、有质量的开展。

二、加大投入,提升装备水平

本年度,我校根据创建苏州市一级图书馆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学生阅览中心(含电子阅览中心)、电教室设施设备。学校又订购了一批新书,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要求,采购了必须的学生科技活动材料,增加了一些体育活动器材和实验器材等,总计投入计20多万元。

三、改进方法,提高使用效能

1、改革实验类型,进一步提高各专用教室的利用率。对照省Ⅰ类和Ⅱ类实验室的要求,实验室的开设率都达到了相应的要求,实验课教学要做学生实验一个都不漏。实验教师也很努力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加了学生动手机会,提高了实验能力。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得到进一步钻研,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低碳科学观念,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实验研究,用可乐瓶进行生态平衡、火箭反推力等科技实践活动,并取得科技创新成果,在省级和全国级比赛中获奖。

2、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努力提高微机网络教室的使用率。除信息技术课外,我们通过“三大杯赛”、骨干教师示范课、校本教育专题研究等方式,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深化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研究,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课程教学的优势资源,同时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智慧,促进了教师教学艺术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平时增加微机室的开放时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操作机会,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条件,提高我校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

3、加大了图书馆的开放程度。本年度,我们针对创苏州市一级图书馆的具体要求和明确目标,专门召开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会议,对图书馆的完善进行了规划,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要求增强服务意识,特别是优化对学生的服务,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力度,做好各种新书、好书的推荐,采用一些灵活有效的手段,适当延长借书的时间,增加借阅的时段,放大图书的流动空间、阅读空间,使图书馆的功能达到最大化,使学校图书馆在硬件设施,师生借阅图书数量,促进教育教学等方面达到省标要求。

4、努力提高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水平。本年度,信息技术组加强了对教师多媒体设备使用的指导,提高了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能力和频率,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此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了现代化设备的作用。经过对各班级教室内多媒体设备使用情况的抽查和平时教学多媒体运用记录检查,我们发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及课件制作达到了较高的指标,有的老师达到了80%以上。

四、注重管理,做好资料积累

本年度,学校领导小组对各种装备使用情况记录、各种帐册的记录等进行了多次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发现的不足及时得到了完善。要求做到能随时查看出各专用教室的使用情况,随时了解各种装备的使用、运行、维修保养、报损等情况。做到有帐可查,有据可依,做好资料的积累。

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8

(2011-2012学上学期)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设备使用与管理工作,从组织领导到课程设置,从授课人员到日程安排都落实到位,使全体参与人员充分认识到设备使用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组织领导上保证了设备使用与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设备使用与管理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过程、有考核、有评价,使设备使用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重点加强实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图书室的管理与应用,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学区中心校的领导下创造性地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教师成长、学生学习服务。

一、实验室工作完成情况

1、实验室工作由校长及教导主任直接管理,实验室设专门管理员(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明确了实验室管理员的任务目标。实验员提前拟定了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都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填写完整。充分利用了现有仪器设备,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实验教师对每组实验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保证了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科学任课教师进行了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并尝试常规实验与信息技术整合,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4、学期末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了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5、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做好了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保证仪器和实验室的卫生,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有效防止了意外事故发生。

二、图书的管理使用情况

1、充分利用了现有图书资料,加大了借阅量,制订了合理规范的借阅方法,使借阅记录与借阅登记卡内容保持一致,保证学生能够随时看到想看的图书,使图书的基础管理水平得到以提高。

2、根据本校实际,建立了符合班情的图书角,并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给学生交流所得的机会。读书汇报课有过程资料。规范了学生的读书笔记,在学校和班级借阅的图书与读书笔记内容一致。开展了书香校园、读书汇报会、读书评比竞赛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三、信息技术工作

加强了信息设备的管理使用,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设备,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并组织培训、观摩和研究等活动,提高教师应用水平,并不断扩充教育信息网络优

质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健全,有信息技术工作计划总结,有课程表,有使用记录;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有培训记录、教研记录及成果;我校在期末以测试的形式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进行了考核。主要内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EXCEL”、“课件制作”等。网管员充分完善了资源库,本校教师的优秀课件、教学设计、优秀论文、师生习作等也保存在了资源库中。设备保养维护好,无违法违规使用现象;档案齐全规范。

四、今后努力方向

1、科学使用设备,确保资源库日趋完善

科学使用现有设备,把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分段分年级的各种教学资源、优秀课件等)下载存储起来,并充分地把它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从而达到弥补农村教育资源相对缺乏这一不足的目的。因此资源的下载、存储、整理、使用成为这一建设项目的几项主要工作。科学地使用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是这一项目建设工程的首要。我校要安排专门的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老师作为设备的管理人,对资源的下载、储存、整理、分类、指导使用等进行管理。做到以下几项: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保证设备专项用于下载资源,制作课件等,不挪作他用。保证设备使用安全,不发生安全事故。按上级统一制定的管理制度使用。

2、经常、合理使用资源,做到益于师生。

资源下载、储存完成后,资源的应用成为现代信息教育建设项目的再一个重要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我们的计划是:

(1)定期组织老师观看优秀课等,要求老师有相关的记录,每周组织一至二次。

(2)组织老师参加各项教学研究活动,做好记录,以便日后工作中有所借鉴。

(3)项目组每月定期开展一次资源应用教研活动,做好相关活动记录。

喷墨制版装备技术 篇9

喷墨制版采用喷墨方式,将功能性墨水打印并固化于印版表面,如何保证墨点的形状、位置精度成为制版设备关注的重点,与其直接相关的墨路系统、喷头控制是保证印版质量的关键。从功能上看,喷墨制版设备由主体框架、墨路系统、喷头控制以及保证设备稳定运转的辅助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主体框架

主体框架是制版设备的承载基础,决定着设备的运行方式、成像速度、精度等重要性能。从目前来看,制版设备的主体框架主要有三种方式:平台式、外鼓式、传统送纸式。这几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1.平台式

平台式是目前喷墨制版设备应用最成熟的框架结构,性能较好的喷墨制版设备均采用该结构。所谓平台式即设备主体为平面式的印版承载平台,喷头模块悬于该平台上方进行往复运动,配合平台的相对平移,实现喷头对整个平面的二维扫描。

平台结构对版材幅面的兼容性很大,基本上只要不大于平台尺寸的印版都可以制备,并且版材装载效率高,可在几秒内完成手动上版。同时,版材的装载精度也远高于其他方式。平台式喷墨制版设备对喷头的兼容性也是几种方式中最好的,可适用于几乎所有喷头组合。

但由于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均水平放置,这使得此类设备外形尺寸偏大,且大幅面平台的加工难度高,设备成本高。

2.鼓式

鼓式在传统激光制版设备中应用较多,分为外鼓式与内鼓式,但内鼓式在喷墨制版设备中应用较少。在外鼓式制版过程中,印版包覆在滚筒外表面,随滚筒一起旋转,喷头沿滚筒母线方向移动,实现对印版整个幅面的扫描。

因为印版可卷曲,所以此类喷墨制版设备的外形比较紧凑,同时避免了喷头往复运动,墨路系统更稳定。

但是由于滚筒表面包覆了版材,其质量的偏心极易造成滚筒旋转失衡。而且目前的喷头喷孔均为平面阵列排布,喷头与滚筒的曲面无法形成等间隙,极易造成墨点的形位偏差,如果选择使用部分线性排列喷孔,则会导致效率低下,因此外鼓式装备对于喷墨制版技术的适应性较差。

3.传统送纸式

市面上大部分喷墨打印机都采用这种结构,但在喷墨制版设备中,因为版材送进过程中缺少可靠的定位,所以其成像精度不够稳定,目前性能较高的喷墨制版设备都不再采用该结构。

墨路系统

墨路系统一般由喷头、供墨系统、喷头维护系统组成。喷头是实现墨水转移至打印版基的关键部件。喷头的性能决定了制版速度和印版质量。喷头的主要参数包括喷嘴数量、点火频率、打印分辨率、墨滴体积等。其中,喷嘴数量和点火频率决定了制版速度,喷嘴越多,点火频率越高,则制版速度越快。打印分辨率和墨滴体积决定了印版上的基础网点大小,直接影响图像的精细程度。性能优异的喷头还要具备良好的墨水宽容度、稳定的工作状态和较长的使用寿命。随着喷墨技术的日益发展及由市场导向而变化的客户需求,小墨滴喷墨打印技术也在快速提高。在喷墨制版技术中,为了达到较高的制版精度,墨滴体积通常需要达到10pL以下。

供墨系统是连接墨水和喷头的“动脉”,在设备工作时持续地向喷头供应墨水。该系统通常分为气路部分和墨路部分。气路部分常由负压供墨和正压挤墨两个模块组成,其中,负压供墨模块负责向喷头提供稳定的负压,使其与墨水的自身重力平衡,保证喷嘴内的墨水形成完美的弯月面,提高喷墨的稳定性。喷头要保持良好的打印状态就要有持续的墨水供应和稳定的供墨压力,尤其是在高速和大幅面的喷墨工作状态下,对供墨系统性能要求更高。供墨系统的部件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洁净度和可靠性,还要满足良好的气密性。

喷头的维护对设备的稳定性十分关键,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温湿度影响、异常操作、气泡和墨水等都可能会造成喷头的轻微堵塞或斜喷。因此,喷头的清洗系统是使其正常工作的保障,该系统集合了气泡排除、正压挤墨清洗、机械刮墨及保护液清洗喷头等功能。

喷头控制

在喷墨制版体系中,印版上的网点由若干个墨点组成,每一个墨点的形状、位置都会影响最终网点的成型,如何有效地控制墨点着纸位置及其形状是重中之重。

1.位置精度控制

喷墨制版采用二维运动模式,将喷头定位于指定坐标并进行墨滴喷射,由于任何机械运动方式都存在着固有的精度误差,为了解决该问题,一般会采取精度补偿措施:首先,用高精度的位置标定设备如激光干涉仪等,对二维运动坐标进行微分标定,将实际运行距离参数和理论值进行比较,形成一组微分补偿数据;然后,将该组数据输入运动控制软件,在控制制版设备二维运动时,进行积分计算实际的运行距离,精确地将喷头送到指定的二维运动坐标进行喷墨。该精度补偿措施能够将制版设备的单步二维运动精度误差从5微米减少到0.5微米以内,累计误差从50微米降低到3微米以内。

2.形状精度控制

喷头喷射出的墨点形状受墨水流畅性、黏稠度等因素影响,而墨水的性质主要随着环境温湿度的波动而变化。形状精度控制系统需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环境参数,针对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调整喷孔喷墨力度,使墨滴在印版上的成像大小与形状保持一致。

辅助系统

辅助系统是整体设备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版材定位模块、版材监测模块、上版和收版模块以及用户界面等都是喷墨制版设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制版质量的稳定性、设备使用的便捷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10

本,我校紧紧围绕教育局的工作部署,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教育技术装备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我校现代化设施应用的效能,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管理机制

学校建立了以李衡书记、校长为组长,杨运胜副校长、李喜融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陈国强主任、张小华主任分管图书馆、科学实验室音体美各学科等专用教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个岗位的责任分工,使教育装备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

本,已经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教师会议,研究和部署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规划,交流汇总在平时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人员改进和纠正,确保了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加大投入,提升装备水平

目前学校有科学实验室1间,电脑网络教室1间,图书室1间,全校共有电脑88台,所有教室均装备了多媒体投影仪,这些先进的教学仪器能及时为教学所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同时动员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广大教师积极上传优秀课件、教案、教材分析、试题等,不断充实学校的教育资源库,并与资源城域网有效整合,真正的服务于日常的教学工作。

本,信息技术组加强了对教师多媒体设备使用的指导,提高了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能力和频率,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了现代化设备的作用。在对各班级教室内多媒体设备使用情况的抽查中发现,我校老师在新课教学中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学校图书馆现有专职教师1人,负责图书馆管理和阅览课教学。图书馆现有藏书30600册,人均15册。能够基本满足日常教学和管理的需要。图书馆总面积286.4平方米,我们学校加强领导,分工明确。学校由王珠玉老师兼管图书馆工作,规范了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在这一,学校大力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图书资源,培训好一批小图书管理员,发挥他们的管理职能,加大图书的借阅与流通,使学校现有图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让图书室真正成为学校教学科研与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基地。各班也各根据班级实际开展各种富有意义的益智读书活动,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书籍可以到图书室借,也可在班级图书角借。组织阅读兴趣小组,开展讲故事、办报纸、知识竞赛等活动,如:名作欣赏、讲故事比赛,书香系列活动等,使一本书的价值和作用充分体现。把知识性强、趣味性浓、富有创意的文章在专栏内展出,供学生浏览,激励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图书室紧密围绕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室藏资源,积极配合教导处、各班语文老师开展了各种读书活动及有效的导读工作。如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故事演讲比赛等一系列读书活动。图书室推荐提供读书内容,有童话故事、儿童诗、寓言、成语故事、唐诗、宋词、名人名著、儿童文学作品、少儿百科全书、爱国故事、有关发明家、科学家的故事、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法制宣传知识等一系列图书。还配合教导处、各班语文老师组织同学们阅读与各年级读书活动主题相关的书籍,让每位同学认真阅读。阅读完后,写好摘抄、读后感、自编读书小报。通过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我校科学实验室的工作仍旧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以争创先进实验室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实验室能做好各项工作:及时做好实验室的各项资料备查等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验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组织开展实验活动,以举办科学知识和小实验等竞赛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三、改进方法,提高使用效能

学校图书室虽然发挥了它的应用功能,但同时也存在不足,图书更新缓慢,大部分图书版本太旧,班级阅读量参差不齐,少数学生不够爱惜图书,图书破损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教师和学生不能够及时还书。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不足,进一步发挥图书室的育人功能,把图书室的工作做得更出色。

确保实验室的开设率,我们鼓励教师尽可能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提高实验能力。继续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四、注重管理,做好资料积累

2011年教育技术装备总结 篇11

本学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在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学校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化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建章立制 健全组织

将《中小学管理规范》的有关制度细化、量化、具体化,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齐抓共管的局面。为进一步做好教育装备管理工作,学校根据省标中关于实验室、图书室、电脑房、多媒体室、校园网、体育器材、各专用教室的管理规定,健全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做到层层有人抓,室室有人管,道道关口有人把,处处责任有人负。

突出目标责任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定期会议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督查考核制度等建设。经过努力,我校不仅逐步完善了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而且还逐步培养了一支专业素质较高、教育理念先进、信息素养过硬的优秀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我校成立了校长、现代办信息技术教师、各部门负责人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领导小组,构建了管理网络,全面负责学校各项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工作。坚持对日常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评估,用严格的科学管理来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积极探索 重在应用

1、以人为本,抓队伍管理。

制度要靠人去执行才有生命力,否则只能是挂在墙上的摆设。学校按照标准配齐了网管中心、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音乐专用教室、美术专用教室、科学专用教室、美术器材室、音乐器材室、体育器材室、劳技室、综合实践室等专职工作人员。为增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责任性,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坚持经常性的检查与督导。一查管理人员的准时到岗情况,与教师的点到要求一致;二查实验的开设情况、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图书资料的借阅情况,与教师的教学“六认真”检查要求一致;三查各类馆室的固定资产帐册登记情况,与学校财务审计要求一致;四查图书馆、实验室、器材保管室的卫生、安全情况,与学校安全教育、卫生检查同步进行。同时,学校在完善校内结构工资时专门列出了对管理人员的考核标准。学校要求各馆室、网管中心的责任人都要在每学期初认真制订工作计划,期终写好工作总结,并将他们的工作业绩与评优、职称晋升等挂钩,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责任性与积极性。

2、坚持标准,抓设备管理。

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要求学校实验室的教学仪器、存放科学,做到帐面与实物相符、总帐与专用帐相符、柜签与实物、专用帐相符。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实物有登录、使用有记载、借用有登记、损坏有赔偿、不足有补充。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保修单等科技资料进行整体归档。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也承包到班级使用和管理。

3、建以致用,抓高效应用。

教育技术装备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服务。为实现这个最终目的,学校在用好教育技术装备上做好文章。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它永远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但我们有信心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为建设现代化校园而努力。

区域教育技术装备使用中的问题 篇12

机制尚不健全,管理水平待提升。“薄改”项目刚实施到位,部分学校的管理还未跟上,机制还不健全,还没有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部分教师上课还是老思路、老办法,不能自觉使用新的教育技术装备来辅助教学,致使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师资素质不一,学科配置不合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不高,对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使用不熟练,尤其是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不能很好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辅助教学。学生学起来困难,教师教起来更困难。

学校布局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不高。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口迅速向城镇集中,生源也逐步向城镇集中,出现部分学校“生满为患”,而少数学校无学生、缺学生的尴尬局面,从而造成教育资源不足和闲置浪费现象并存、教育技术装备得不到合理利用的问题。

信息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13

本学年围绕学校工作目标,以信息化应用为重心,以资源建设为基础,发挥学校信息技术设施的优势,努力为教育教学研究服务,具体做到了以下工作。

一、做好了信息技术装备的管理工作

执行学校有关电教软硬件的各项制度,教育局给各班新购置了班班多媒体,学校给部分教师的教师机升级,升级投入了24597元,新购置了激光打印机,严格执行电教设备的借还制度,充分保证电教设施设备的使用率。

做好电教教材的征订和管理工作,充实了学校资源,收集和制作了学科配套光盘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根据要求,查漏补缺,补齐教学仪器,设备。

继续强化维护了校园网、教研论坛、信息安全分内外网权限设置,信息发布由专人负责,各栏目分别由各部门负责,及时发布信息,展现学校风貌。

精心做好网络中心、网络维护等系统的日常维护与安全管理。增加对各子网管理,加强对校园网的攻击维护,规范师生的上网行为,增强信息安全管理。

二、有效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按照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度等要求,认真备好课,扎实上好每节课。开展好信息技术研讨活动、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素质。组织参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学生也积极参加各种省市区组织的信息技术比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积极探索 重在应用

制度要靠人去执行才有生命力,否则只能是挂在墙上的摆设。学校按照上级有关要求。为增强信息技术课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性,各校相关职能部门坚持经常性的检查与督导。一查管理人员的准时到岗情况;二查信息技术课的开设情况、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相关档案建设情况;三查固定资产帐册登记情况;四查卫生、安全情况。同时,学校还列出了对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课教师的考核标准,并将他们的工作业绩与评优、绩效工资发放、职称晋升等挂钩,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责任性与积极性。

四、2012年的计划

结合我校的设备条件,师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方面的主要工作,以常规入手,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现有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软件、硬件的作用,切实提高我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1)开学初完善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室使用的管理制度,健全各项电教记录,如教师使用多媒体记录、信息技术室使用记录等。提高电教设备的利用率,优化课堂教学。(2)抓好培训,本学期以资源库建设和上传资料等为主要内容,提高教师电教运用,使网络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助手,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自已能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熟练应用多媒体课件。

(3)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公开课要尽量上多媒体课,提高全体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促使大部分教师都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改革中去,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14

2011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教体局关心支持,尤其在电教中心的领导、支持和帮助下,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服务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上级的工作布署,突出学校重点,使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不断拓展、不断完备、不断提升,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健全机构、强化有效领导、指导和能级管理

学校在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上,坚持由校长主管,教务主任具体指导督促,各室管理员具体负责实施的三级管理。主管领导经常深入各装备室检查指导工作。有目的地委派相关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外出考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健全机构和能级管理,使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实现了方方面面有人管,事事有人落实,软件从严,硬件从实。

二、与时俱进,树立前瞻意识,从“建、配、管、用、研、效”的多维度,综合化、系统化、信息化的实施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我们认识到,建设是基础,配备是关键,管理是核心,使用是目的,研究是促进,效益是根本。

首先,高标准建设、配置相关功能室和仪器设备。两基国检前期,按教体局制定的标准要求设置了实验室,图书室、美术室、音乐室、计算机室。同时实现了全校高标准的班班通。通过建设和配置,极大的提升了我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为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和有关功能室有效运作和发挥作用奠定了良好的设施设备基础和教学保障基础。

第二、坚持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实施目标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使学校从事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随时有一个方向性的指引和检验性的衡量。在目标的引领下,拟定了一系列符合学校实情的规章制度,各功能室制度上墙,经过多年来不断的增补、修订,如今我校已经有一整套较为完善相关制度,使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有规矩,做事有依据,管理有章法”

第三、坚持使用为目的,在使用中使教育技术装备效益最大化。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中,我校始终遵循:管理是手段,使用是目的,管是为了用,用中又有管。管而不死,用而不乱,用有效的管理促进有效的使用的原则。学校各功能室做到了专人专职管理。学校坚持各功能室每学年两次进行仪器设备检查,以保证设备仪器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学校明确把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要求之一,每学期进行统计与考核。

三、取得的成绩

1.扎实推进各功能室建设。全面提升功能室建设、管理、应用水平。按标准建好功能室,进一步完善功能室内部设施设备,根据新课程标准配齐配足实验仪器设备;参加实验员专题培训,全面提高他们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完善各类教育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的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和信息化设备的管理行为;要督促学校开足上好实验课,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2.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应用好液晶电视作为终端显示设备的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做到了高标准的班班通。

3.加强自身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加强设备规范管理工作。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落实设备管理主体责任,严格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详细的设备管理表册,确保设施设备不流失,正常运转,服务教学。为全面提升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做出新成绩。

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15

【关键词】煤矿;通讯技术;救护装备技术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地质条件恶劣,地质构造复杂,47%的矿井属于高瓦斯或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这些复杂条件致使煤矿生产中安全问题复杂化,且随着采掘深度的加大,煤矿又面临着许多新的安全技术问题。井下通讯技术与救护装备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有着重大作用。目前井下通讯技术主要包括有线通讯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救护装备技术主要包括个人防护装备技术、救护机具与装备技术等。

1.井下通讯技术

1.1有线通讯技术

声能电话机和电能救灾电话就是已经应用到矿山中的有线通信设备。

声能电话机就是一种不需外加电源而完全靠说话人的口声产生的电流而工作的电话机;其原理是声波引起膜片运动,音圈随之在一个体积小而磁场强的永磁铁的两极之间来回振动,从而在音圈中感生出所需的声频电压。多年来,声能电话机的投入和使用,已成为矿山救护队佩戴负压氧气呼吸器进入灾区工作时专用的通讯设备。例如M305060型声能电话系列、KTH-IS型声能电话机系列。

电能救灾电话,就是利用蓄电池的电能进行通话联系的防爆灾区电话。是正压氧气呼吸器配套使用的通讯设备,并适用于所有环境下的通讯使用。它能使新鲜风流基地指挥员与抢救现场矿山救护队直接通话,保证通讯畅通无阻。例如JZ-I型救灾电话。

1.2井下无线通讯技术

目前井下无线通讯技术主要有PED井下无线透地通信系统、井下感应式救灾通信系统、小灵通PAS 无线通讯系统、无线电泄漏通信系统等。

PED系统是井下无线通讯与救援系统的简称,它是一套可实现超低频信号穿透岩层进行传输的无线通讯系统,可以在井下任何地点都可以接受信号,同时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防爆、噪音、灰尘等因素的影响。一套完整的PED系统是由传输系统、PED软件、PED接收机3部分组成。

井下感应式救灾通信系统由一个设置在地面指挥部的远程控制装置,一个设置在井下的基站和若干个便携式无线电手机组成。它可以由一个基站和若干个便携式无线电手机组成井下无线通讯系统,帮助基地和进入灾区工作的救护小队建立有效的通讯联系;还可以与地面程控交换机相连,构成全矿井的救灾指挥通信系统。

小灵通又名无线PAS ( Personal Access Phone System),它采用了微蜂窝技术,以无线方式接入固定电话网,依托固定电话网提供通信服务。具有移动电话的便利,固定电话的价格,发展空间非常广阔。且实践证明,该设备在矿山通信中安全可靠,运行效果良好。

在井下利用漏泄电缆进行射频信号的传输、辐射和接收,是实现稳定可靠的移动通信的首选方案,由于地层对电磁波的吸收十分严重,地下无线通信的发展远远滞后于陆地、海上和空中。矿井漏泄通信系统是在无线电技术的不断进展和在现代化、集约化的煤炭生产需求下发展起来的。

2.救护装备技术

2.1个人防护装备技术

2.1.1过滤式自救器

过滤式自救器是矿用自救器中最主要的品种之一,它主要是依靠化学药剂把有毒气体(一氧化碳) 过滤掉,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过滤式自救器具有将一氧化碳氧化成二氧化碳的功能,是煤矿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时,防止遇险人员一氧化碳中毒的个人呼吸保护装置。

2.1.2化学氧自救器

化学氧自救器是一种用于人在毒气及缺氧环境下自救逃生的仪器,它是利用化学药品与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水汽和CO2相结合而产生氧气的个人呼吸保护装置,即是依靠化学生氧剂生氧的自救器。化学氧自救器有以碱金属过氧化物、超氧化物为生氧剂的再生式和以氯酸盐氧烛生氧的开放式两种。国产的化学氧自救器使用KO2生氧剂。

2.1.3压缩氧自救器

压缩氧自救器是一种小型、轻便、结构简单的隔绝式闭路呼吸循环系统的供氧自救装置,它是以一种高压气瓶储存的压缩氧气为氧气源的自救器。有开放型和再生型两种,开放性呼吸直接通过排气阀排除,吸入的是气瓶供给的新鲜氧气;再生型呼气经CO2吸收剂净化后进入气囊,与定量和自动补给或手动补给方式供给的新鲜氧气混合供呼吸,吸气直接从气囊中吸入的称为循环式,而吸气再次经过清净罐的称往复式,我国生产的多为往复式,以Ca(OH)2为吸收剂净化CO2的化学反应式为:Ca(OH)2 + CO2 → Ca2CO3 + H2O + 热。

2.2救护机具与装备技术

2.2.1气体检测仪器

目前我国矿山救护队使用的灾区气体检测仪器有。

(1)手动检测仪器。包括光学瓦斯检定器、一氧化碳检定管等仪器。此类检测仪器应用时间最长,自我国成立救护队以来直到现在都在使用。该类仪器体积小,携带方便。但主要缺点是:检测气体种类单一、准确度差、使用时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不适合与正压氧呼吸器配套使用。

(2)便携式自动检测仪。这类仪器自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使用。它包括单探头和多探头两种,主要优点有操作简便、检测耗时少、多探头一次可检测多种气体(O2、CH4、CO、H2S)、检测结果直观、体积较小便于携带。但其不足之处也较多,如:检测量程小、检测结果不稳定易受干扰、检测仪传感器易损坏。

(3)气相色谱检测仪。有化验室和车载两种类型。它主要是运用现代气相色谱技术,可以一次分析N2、O2、H2、CH4、CO、CO2、C2H2、C2H4、C2H6等气体。其检测量程大,精度高。在检测完成后,它根据爆炸三角形理论技术数据处理系统,自动绘制爆炸三角形图并标注出检测气样所处危险程度,直观地为救灾指挥部提供指挥救灾的科学依据。

2.2.2传感器

传感器用于检测井下各种环境参数和生产参数,共有10余个品种。如瓦斯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风门开关传感器、负压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设备开停传感器、提升指示传感器等。煤矿常用的一氧化碳检测仪器有电化学式、红外线吸收式、催化氧化式等。国内外煤矿广泛使用的是电化学一氧化碳检测仪器。产品有TX2000一氧化碳检测仪、CT1000X一氧化碳报警仪。在矿井通风测量仪器中,测定空气压力的便携式仪器有三类:一是测量绝对压力的气压计;二是测量相对压力的压差计和皮托管;三是可同时测定绝对压力、相对压力的精密气压计或矿井通风综合参数检测仪等。

3.总结

井下通讯技术与救护装备技术对矿山安全至关重要,这些装备大幅改善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更多的技术难题等待开发,要不断利用新科技、新手段完善提高煤矿(下转第69页)(上接第33页)自动化和通信系统,实现煤矿少人开采、安全开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柏泉、周心权.矿井通风技术与瓦斯事故的应急救援[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2]吴征艳.安全测控技术基础.

[3]胡穗延. 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07,35(8):1-4.

上一篇:高中化学新授课教学流程下一篇:韩语的自我介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