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企业管理考试知识点
工序到另一道工序的时间3.有利于发明便于工作又节省时间的机器“共同利益”
2.泰罗-----科学管理之父1.工作定额原理2.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3.标准化原理4.差别计
件工资制5.计划与执行相分离6.职能工长制7.例外原则8.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
3.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提出管理组成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
理论1.劳动分工2.权利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人员报酬8.集权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借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
4.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之父
5.最基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6.梅奥----霍桑实验4个阶段1.照明实验2.继电器装备试验3.访谈计划4.观察实验-------还
有人际关系学说1.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个人的社会愿望3.非正式组织的存在7.组织设计的一般原则1.目标一致原则2.统一指挥原则3.集权与分权原则4.管理层次与管
理幅度原则5.权责对等原则6.专业化原则7.适应性原则
8.企业组织的类型1.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小型企业)2.职能组织结构形式3.直线职能组
织结构形式(企业规模小、品种简单、工艺稳定)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5.矩形制组织结构形式(对环境变化作出迅速一致反应)6多维立体····。
9.二
10.决策的基本原则1.信息原则2.可行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满意原则
11.决策的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1.头脑风暴法2.对演法3.德尔菲法4.经营单位组合分析
法
二、1.确定型决策方法2.风险型决策方法
12.生产类型1.大量生产(数量很大、只有几种品种)2.单间生产3.成批生产(品种多、分
批)
13.生产过程的构成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2.基本生产过程3.生产服务过程4.附属生产过程
14.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1.厂址的选择2.工厂的总平面布置3.企业内部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
(1.工艺专业化2.对象专业化)
15.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1.手续移动方式2.平行移动方式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16.网络图组成1.事项2.活动3.线路
17.全面质量管理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
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方法。其特点:1.全面的质量管理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3.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4.全面运用各种管理方法5.提高全社会的效益
18.质量管理的八 项基本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
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原则
19.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1.控制图2.因果图3.排列图4.调查表5.分层图6.直方图7.散布图
20.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1.反应使用价值的效益指标(1.产量指标2.质量指标3.品种
指标4.时间因素指标5.劳动条件改善指标)2反应形成使用价值的劳动耗费指标(1.反应物化劳动耗费的指标(1.原材料的消耗量2.生产设备的消耗量)2.反应活动耗费的指标3.反应劳动耗费的指标(1.产品的成本指标2.投资指标))3反应技术经济效益指标(1.绝对技术经济效益指标2.相对技术经济效益指标3.标准.投资回收期或标准投资效果系数指标)
关键词: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基于案例推理,知识库
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企业员工在跟大学进行项目合作时,经常会向企业其他有过类似经验的同事提出问题,比如:
(1)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如何谈判比较有效?
(2)在谈判中,发现大学合作者过分看重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而不太了解企业需要什么,你有好的经验可以告知我吗?
(3)在这次合作中,我不想大学研究者公开发表项目技术,而对方坚持要发表,我该怎么办?
同样,大学老师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一个共同的背景就是企业员工或者大学老师希望通过引入他人过去的成功经验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同一企业的不同员工在与大学进行不同项目合作时,很有可能会遇到相类似的困难和问题,于是其他同事的过去的成功经验对他们来说,就非常重要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靠一己之力存活于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需要获得外部知识才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学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外部知识源,企业与大学的合作促进了知识流动、形成了知识链。企业-大学知识链(UIKC)是指以企业为创新的核心主体,以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为目的,通过知识在企业与大学之间的流动而形成的链式结构。比如企业和大学在技术转让、专利许可、合作研究、孵化器等形式下形成的企业-大学知识链。但是,自知识链组建之日起,冲突便相伴而生,本文把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UIKCC)定义为:企业和大学两组织之间由于不同的行为、目标或者文化以及不对称的能力所产生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所表现出的一种不和谐状态。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冲突,冲突会使知识流动受阻,甚至导致知识链断裂。
知识管理,它是指以系统的方式寻找、收集、储存、扩散和利用知识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创新[1]。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创建知识共享氛围,在这种氛围中,通过知识的内部、外部共享以增加组织的价值[2,3]。企业员工在一次次与大学合作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些重要的隐含经验类知识散存于企业员工的头脑中,不易被分享、传播和重复利用。知识库建立的目的就是通过收集和储存员工的个人知识。知识库是“企业的记忆”,通过累积个人知识,提高了组织的知识。个人知识既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隐含经验类知识,因此,知识库不仅包括事实型的、文档型的显性知识,而且也包括储存在大脑中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如小贴士、洞察以及经验故事[4]。这些知识库中的知识每个员工都有权利使用和学习,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体会和经验,还可以产生新的知识。
因此,本文尝试建立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管理知识库。问题是:如何构建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管理知识库呢?
1 CBR思想基础及CBR系统的工作过程
基于案例推理(CBR)概念来自于对人类经常依赖于回想以前的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的认知观察[5,6]。当遇到问题时,人们通常先评估遇到问题的各种情况特征,在大脑中,搜索过去相似情况的经验记忆,探寻同行、同事的相似过往经验,并利用这些经验来形成新问题的新方案,当这个新方案被证明是行之有效后,方案就成为新知识,被保留在大脑中以便将来使用。因此,基于案例推理是用来解决日常问题的日常的、常识性的推理方法,对过去相似情境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推理来处理和解决现在的问题[7,8]。图1是CBR的工作流程图,以下是CBR的工作步骤[9]:
(1)陈述。对目前问题进行描述,使其成为基于案例推理系统的新案例。
(2)检索。在基于案例推理系统中输入新的案例,然后在案例库中检索出与新案例最相似的案例。
(3)改编。如果被检索出来的最相似的案例不能与要解决的问题案例完全匹配,那么要通过改编来使解决方案适合当前问题。
(4)确认。用户或者基于案例推理系统确认新的解决方案。
(5)更新上传。当新的解决方案确认后,上传新方案及与之匹配的问题,新案例就被加入案例库中以备将来解决问题所用。
CBR收集基于经验的知识作为案例,通过启发式的案例索引检索方法来使新问题找到匹配的案例,因此,首先要设计案例的结构特征,这些特征就是案例索引,利用索引,结构化案例并储存案例,然后,当用户需要解决新的问题时就查询案例库。系统会根据系统预先设计好的相似性评估方法检索出一套相似案例,然后在数据库中评价每个案例之间的相似性。最相似的案例会被检索出来以备用户作为可能的情境使用于现在的问题,用户需要决定是否修改检索出来的方案。在这个阶段,如果检索出来的最相似案例达到了完美匹配,那么系统就实现了目的,任务结束,但是,更有可能的情况是,检索出来的案例与现在的问题仅仅只是一定程度上的匹配,这个时候,用户可以利用一些预先规定的改编公式或者规则对解决方案进行改编。改编后的问题解决方案与问题一起被保存在案例库中以备将来使用。CBR的改编说明了系统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当案例库中的案例逐渐增加,这种学习能力会提高,系统变得更有识别力[10,11,12]。
CBR适用于比较发散,不能精确定义的,经验类知识比较丰富的问题领域,如管理、文化领域等,CBR可以在没有规则和模型的情况下建立,因此,CBR的适用范围比较广。在基于案例推理过程中的确认和更新步骤提供了一个向经验学习的方式,当已经存在的案例经过改编,并证明是行之有效后,新的经验就被“学习”了,并被加入了案例库中。初学者学习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细阅以前处理过相似问题的专家们的经验[13]。在案例库中的案例是现实世界真实问题的解决经验,这些案例不仅包括案例事实,而且通过背景信息丰富了事实,这些背景信息使得用户更容易理解事实和记忆事实。
CBR中的案例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我们所需要的知识库中的知识的形成过程非常类似,因此,本文借助CBR的技术来实现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管理知识库的构建。
2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管理知识库设计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管理(UIKCCM)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弄清冲突问题是什么?第二,冲突方案是什么?第三,如何把冲突问题与方案连接起来?这三个问题贯穿整个基于CBR的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管理知识库设计。
UIKCCMKRCBR实质上是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管理矛盾矩阵表的一个拓展,矛盾矩阵表根据改善和恶化的参数找到创新原理,创新原理是成功案例的总结,但是获得的创新原理是比较抽象的,去掉了原理本身所处的问题背景情境,UIKCC-MKRCBR不仅能根据参数找到对应的原理,而且可以知道原理背后的案例事实,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本文试图提出UIKCCMKRCBR构建项目的概念框架,即,建立知识库、收集知识、改善知识库和知识共享。
2.1 建立知识库
UIKCCMKRCBR有三个构成部分,即系统功能模块、CBR引擎和操作界面。系统功能是用来设计整个知识库的功能结构和功能模块;CBR引擎是用来索引和组织案例的;操作界面供用户检索案例。
2.1.1 系统功能模块。
UIKCCMKRCBR有五类用户,即大学老师、核心企业员工、其他企业员工、系统管理员和专家。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以不同的身份登录案例库。
大学老师、核心企业员工和其他企业员工。这三类属于普通用户,普通用户具有问题界面陈述、检索案例、改编案例、确认案例和更新上传案例以及知识讨论与交流的权力。大学老师和其他企业员工的权限是一样的,但与核心企业员工不同,区别在于他们不能触及核心企业的核心资源。
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是后台操作和维护人员。具有确认用户、删除用户、删除或更新案例、发布信息等案例库维护工作的权力。
专家是由大学老师、具有丰富的领域知识的企业员工或行业资深人士和TRIZ专家构成。专家的权力比较广,除了拥有普通用户的权力外,还具有普通用户没有的案例审核、案例认证的权力。当专家接收到来自案例库的案例认证信息,就需要考察案例的质量,考虑是否把该案例作为新案例储存于知识库中,当案例通过后,案例自动会从临时案例库移入正式案例库中,当一个专家无法决定时,需要几个专家一起商量、讨论后作出决策。专家还具有案例是否过时,案例是否重复、案例是否为最佳案例、案例状态确认等案例审核的权力。TRIZ专家把已认证案例的具体问题和具体问题的解抽象成参数和创新性原理。与系统用户相对应的系统功能,如图2所示。
2.1.2 CBR引擎。
CBR引擎是知识库设计的重要环节,因为涉及案例是如何被记录和存放。设计CBR引擎时,我们需要问这样一些问题:(1)案例知识的表示类型如何设计?也就是案例内容分为几类?(2)我们以什么方式,什么样的格式来记录和储存案例?(3)案例结构内容是什么?即,什么样的知识应用包含在一个案例中?回答这三个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UIKC领域的特征,因为案例所包含的知识是UIKC知识,然后才是CBR本身的特征。
(1)案例知识的表示
知识表示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把知识用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而更重要的是,能够方便且正确地运用和管理知识。合理的知识表示,可以使问题求解变得更加容易、高效;反之,则会导致问题求解的麻烦和低效。案例的知识表示一般分为三类[14]:
第一,问题描述:对求解的问题及问题的背景特征进行表述。
第二,解的描述:与问题匹配的解决方案的描述。
第三,效果描述:求解方案的应用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效果如何。
因为本文要建立的知识库就是矛盾矩阵表的拓展,因此,对问题和解的描述也依据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具体问题就是你当前所面临的问题;TRIZ问题是把具体问题表述成TRIZ标准问题,即技术矛盾(用一对改善和恶化的参数表示);TRIZ通用解是创新性原理;具体问题的解是创新性原理应用于具体领域,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UIKCC和它的解可以用此方法进行描述,表示为:
第一,UIKCC问题背景描述:具体问题的背景特征描述。
第二,UIKCC具体问题描述:当前企业-大学知识链上的冲突。
第三,TRIZ问题描述:用技术矛盾表示问题。
第四,TRIZ通用解的描述:用创新性原理表述。
第五,UIKCC具体问题解描述:创新性原理在当前具体问题情境下的表述。
第六,效果描述:使用解决方案的效果,即效果显著、一般和失败。
(2)案例结构和特征值
我们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格式来记录和储存案例?这就涉及到案例的储存结构设计,本文以案例知识表示类型(见表1)、案例结构内容(见表2)、案例特征(见表3)、案例特征值(见表4)的层次结构形式记录和储存案例。检索结构和储存结构不完全一样。储存结构比检索结构更完备,比如说,解决方案、整体效果描述等属性,在检索时,是不参与的,但是在储存时却是重要的环节。
下面是一些案例特征值的相关解释:
第一,与企业相关的三个指标。这三个指标都属于问题背景特征描述。不同背景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及处理问题的方式。
第二,大学性质、大学类型、企业-大学合作的主要类型、企业-大学合作的目的这四个指标,也属于问题背景特征指标,这四个指标的设置,是因为不同的特征值具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操作方式、知识流动过程等。
第三,知识流动的一般过程是指,知识从大学到企业传递中经历的一般过程;冲突原因是指,企业-大学知识链发生冲突的原因,两者用来界定问题的范围。
第四,技术矛盾表达需要用到参数,本文的参数是由知识流动过程与冲突原因构成的二维模型确定12个参数,加上文化、时间和收益,共15个参数。
第五,创新性原理和具体问题解是储存案例最为重要的部分。UIKC创新性原理是依据经典TRIZ创新性原理对UIKC具体问题解的抽象;具体问题解给出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方法、技巧和策略等。
第六,“确定”是指供你选择的案例特征值是确定的,你只需从其中选择。“不确定”,是指需要具体给出,比如案例名称。具体问题解的结构目录(方法、途径、策略、步骤)是一样的,但内容不同。
第七,整体效果描述,即整个故事,是比较全面的把整个案例的背景、过程、问题、方案、结果全部描述出来,用Word或者PDF形式储存。
(3)案例内容。
案例的内容可以简单到只是一个操作问题和它对应的解决方法,也可以复杂到拥有多目标,多任务的复杂决策。什么样的内容应该放入一个案例,取决于案例库的整体设计,案例的内容、特征、特征值。
2.1.3 案例知识库操作界面。
案例知识库操作界面是知识库内部系统功能的一个外在表现,供用户在自己权限范围内使用的一种清晰、简单的计算机窗口界面模式。用户界面上有三种检索案例的方式,即一般查询、高级查询和参数查询。一般查询,为用户按类别随意浏览学习。高级查询和参数查询是查询相似案例的两种方式。高级查询不同于常用的关键词查询,利用的是一种特殊的问题情境方式查询,按照CBR引擎已经设计好的特征和特征值(无须输入参数值),选择或者输入相关内容,即可点击查询按钮,查询结果为相似案例。参数查询,是为熟悉TRIZ理论的用户准备,选择TRIZ问题进行查询,无须再输入当前问题的特征值,这种查询方法更为精确。
成立一个专家小组,专门负责知识库的设计,包括案例知识表示类型、案例结构内容、案例特征、案例特征值、特征值权重和特征值距离。这些内容的设计过程类似,首先由一位专家拟出一个初始方案,然后其他专家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提出意见,进行修改,得到最终方案。这种方法往往比几个专家同时拟定初始方案,然后再讨论,效率要高得多。
2.2 收集知识
搜集案例知识主要有2种途径,第一种是通过公开发表的刊物,如报纸、杂志、书籍、会议论文等来搜集企业-大学知识链的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第二种方式是采访具有合作经验的大学老师和企业员工。采访时提供给被采访者的调查问卷根据案例结构设计成结构模块形式。为了被采访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案例,需要对被采访者进行必要的收集案例的技能培训,培训技能包括熟知已经设计好的案例特征和案例特征值;提供充分的信息来描述每个选择的特征和特征值;如何撰写整个案例故事等。培训有2种方式,一种是现场培训,另外一种是给培训者一个技术培训包。技术培训包可以采用多媒体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来展现,内容包括采访小贴士、采访问题的解释、知识库的设计(知识库的结构、知识库的指标、特征值)、一套最佳案例作为撰写的标杆、一套练习案例,用于被采访者练习如何索引案例。资料表明,有索引案例经验的采访者往往熟知案例的索引,也知道如何提供有用的、必要的信息使整个案例完整,使案例成为有效案例。通过这种方式培训被采访者,往往能够得到高效的案例知识。采访者把收集的案例递交给整理小组后,整理小组开始把信息录入数据库。整理小组可以由6个人组成,并分成二组,每组3人。一组负责整理从公开刊物获得的故事,其中2个人整理录入,一个人校对。另外一组负责整理从采访者那里收集来的案例,同样2个人根据提供的索引指标和信息,对照录入系统,另外1个人负责校对。当校对时,出现异议时,提交专家组进行决策。以上都是初始收集资料,当正式使用案例库后,可以采用在线收集和储存案例[15]。
2.3 改善知识库
当案例库的案例达到一定的数量,比如200个案例,就开始进行大范围的查询准确性测试,用设定指标进行查询,当查询结果与预期效果不匹配时,就要检验和调整特征值、权重以及距离值。指标的测试还可以在测试阶段和正式使用阶段进行,允许用户对案例进行评价并计算每个案例用户给予的“有用”概率,然后分析、检验和调整低概率案例的指标,并在案例检索时,在界面上,标出每个案例的“有用”概率,也可以以此来确定最佳案例[1]。
对于收集案例的有效性,设定一定的规则,利用一定的量规方法,检查案例是否有效,对于无效却误录的案例,要及时调整或者删除。
通过一定范围的测试,让用户使用数据库的界面,从界面的友好性、简便性、清晰性等方面评价界面的使用效果,根据评价,对界面的设计做出调整。
2.4 知识共享
“知识就是力量”这个谚语,在新时代背景下,已经变成了“共享知识就是力量”这个新的思维方式[1]。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思维方式上、技术上都支持知识共享成为可能。知识共享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大,从企业内部团队共享知识到企业内部共享知识,再到企业与外部知识源共享知识。
UIKCCMKRCBR由一个核心企业建立和维护,但是知识库的应用不局限于一个企业,利用网络技术,企业可以跟合作的大学以及其他相关合作的企业共享知识库。共享知识库涉及到核心企业如何与其他组织共享知识?如何保证在共享知识的同时,机密知识或者核心知识不外泄?为了保证核心资源的机密性,企业需要设置一个公共案例库和特殊案例库,任何进入公共案例库的知识,需要利用保密技术过滤一遍,符合非保密要求的知识才能进入公共案例库。特殊案例库,只能在公司范围内使用。这样,在共享知识的同时,不会危害到企业本身。共享知识平台的概念框架如图3。使用案例库的组织都有权力往知识库中增加新的知识以便扩大知识库。虽然,企业有公共案例库和企业的特殊案例库,但是这些案例库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操作。
为了对进入公共案例库的知识进行筛查,需要设定筛查标准。筛查标准由专家组制定,核心企业的专家组就是上述设计知识库结构的人员构成,一般是每个部门的代表和管理层代表组成。这个专家组要对进入公共案例库的知识进行审核[16]。
知识共享还可以扩大到一个区域网络,比如大学科技园,整个科技园的企业和大学都可以共享公共案例库,其原理是一样的。
3 技术支撑
建立UIKCCMKRCBR知识库的概念框架,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下面简要介绍一下UIKCCMKRCBR的技术实现过程。
3.1 最近相邻距离
检索案例时,根据输入或者选择的特征值,系统会检索出最相似的案例,因此,这涉及到案例与案例之间的相似度计算,一般CBR系统都采用最近相邻距离法(Nearest Neighbour Algorithm),本文也采用此方法。此相似度计算方法是计算目标案例(新案例,即当前问题)与源案例(数据库中的案例)之间的相似度,距离越近,案例越相似。相似度计算是计算目标案例的特征与源案例的特征的相似度,然后对所有的特征进行加权求和。
计算相似度涉及到案例的表示、相似度函数以及特征与特征值的权重,每个特征值又由特征值名称和特征值权重构成。用A表示目标案例,A'表示源案例。
其中,表示案例的特征,如案例名称、大学性质、冲突原因等。本案例库一共有17个参与检索的特征。每个案例特征由特征名称(Ni)、特征值(Ei)和权重构成(Wi)。{X0,X1,Xi,…,Xn}表示特征值Ei的具体值。pi与ωi是Xi的特征值名和权重。比如特征“大学老师”,特征名为大学老师,权重为“大学老师”在所有特征中的重要性,具体特征值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其他中央部属高校、地方所属高校,又比如教育部直属高校(具体特征值名)这个具体特征值的权重是指它在三个具体特征值中的重要程度。
案例相似度计算公式如下:
sim(Bi,B'i)是目标案例第i个特征与源案例第i个特征的相似度。在检索和储存本案例数据库的案例时,由于每个案例特征只需选择一个案例特征值,因此,目标案例的第i个案例特征与源案例的第i个特征的相似度计算等价于目标案例的第i个案例特征的特征值与源案例的第i个特征的特征值的相似度。
pi与p'i代表目标案例的第i个案例特征的特征值与源案例的第i个特征的特征值。
连续数值类型的计算公式:
字符特征类型,相似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显然,目标案例与源案例的相似性取值区间为[0,1],数值越小,相似性越大。
3.2 知识库建立的系统结构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且使用非常方便,用户在使用时,无须额外的使用技巧培训,也无需做过多的使用说明,也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只要使用浏览器,跟平时上网浏览各种网页,没有任何区别。另外,从本知识库的特点出发,本知识库不是企业独享的数据库,而是一个多点共享的公共平台,共享的大学和企业物理距离不靠近,需要远程协议,因此,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和案例数据库的方式比较适合本案例库的用途。用户通过浏览器,发出各种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并区分用户的权限,然后进入公共数据库和专用数据库查询相关信息,查询结果,由数据库传回服务器,服务器又把信息和数据转换成网络页面语言,通过浏览器到达用户,如图4。
4 结论
在企业大学的初创阶段,运营核心在于建章立制,即依据企业大学的功能定位、业务流程、发展阶段等特点,在借鉴一些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宜的、有自身特色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长征学院经过前期努力,开发出了包含课程开发、讲师、教务等7大业务的《长征学院流程细则表单》,其中内含16个流程,29个实施细则,112个表单及模板,初步形成了长征学院的制度体系。
随着企业大学的发展,团队分工和协作愈加精细,知识的积累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迫切需要将制度建设的立足点从对人的管理转向对知识的管理,营造积极的分享氛围;挖掘内部员工的创造力,梳理、固化、传承岗位经验;运用集体智慧提高整体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是不断提升企业大学运营质量的关键。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制度建设
知识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简单地讲,显性知识是各类规章制度、文件、手册等,是员工执行的操作章程。但是,任何制度体系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且在实际工作中,组织的协调发展往往是由显性的制度和隐性的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后者可以转化为前者,并有助于组织的快速发展。
(一)以业务为导向,发起制度修订
制度依赖的知识存在于业务的各个环节之中,且大多与业务中的问题密切相关,成为制度发起的源头。此外,每一个在业务岗位上的员工都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这些存在于业务单元个体之中的隐性知识对于改进工作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流程的效率具有极大的价值。所以,学院突破“求大求全”传统观念的束缚,由业务端响应不断变化的需求情况,并对接岗位任职资格模型和绩效管理路径,发起制度的增补和修订工作,以此更有效地满足了组织发展的需要。
教学研发部门往往集中了大量新的知识,需不断完善有关创新型成果激励和应用的机制。而培训实施部门在项目管理和学员管理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可以形成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范性的操作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
(二)以流程为牵引,推行制度建设
制度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规划制度地图的基础上,遵循急用先行、落地实操、重点突出的原则逐步推进,努力使显性知识固化、隐性经验显性化,有效控制关键节点,形成专业化分工、流程化步骤、标准化模板的制度面貌。其开发流程一般包括:明确业务维度,搭建业务模型,定义核心模块,梳理工作价值链,筛选管控点并确定开发层次,形成流程制度清单和开发标准,组织流程图的绘制,并以流程图为依据编写实施细则,进而开发各类表单和模板。此外,还需建立相应的流程制度执行体系,形成可视化工具,包含制度发布与培训规范、流程制度内审规范、行为认证规范和流程制度升级规范等。
其中,流程要发挥主线作用,以帮助建立以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为导向的企业大学日常运营扁平化管理模式。
(三)以分享为激励,促进制度优化
基于知识管理的制度建设,难点在于如何管理员工脑海中最具价值的隐性知识。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是有益的,但管理隐性知识的最好方法是面对面沟通。所以,部门内部的团队学习沟通以及部门间的沟通应做到知识共享、群策群力,以期共同解决问题,并将方案提升为组织的制度。每位员工通过沟通从知识库中获取知识,同时也不断地向知识库贡献知识,从而在组织内部实现知识共享。而只有在知识充分共享的情况下,组织内部才能进一步进行以知识为支撑的制度完善和创新。
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员工各类型的奖励、激励措施,挖掘企业中的知识动力,即员工主动深入挖掘知识、改善流程的渴望。
三、结语
1处于静电平衡下的导体,表面上任意一点。电场强度方向与该点处导体表面垂直。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带电导体,未被抵消的净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表面上。3处于静电平衡的孤立导体,其表面上电荷密度的大小与表面的曲率有关。
2.简述楞次定律:
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它自身所产生的磁通量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3.自感:
导体回路中由于自身感应电流的变化,而在自身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4.互感:
由于某一个导体回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而在邻近导体回路内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5.电偶极子:
两个大小相等的异号点电荷+q和-q。相距为l,如果要计算电场强度的各场点相对这一对电荷的距离r比l大很多(r>>l)这样一对点电荷称为电偶极子。6.狭义相对论两个基本假设:
1在所有惯性系中,一切物理学定律都相同,即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形式(相对性原理)
2在所有惯性系中,真空中光沿各个方向传播速率都等于同一个常量C,与光源和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无关。(光速不变原理)7磁介质的分类:
1顺介质:μr>1,即以磁介质为磁芯时。测得的磁感应强度B大于无磁芯真空中的磁感应强度B。顺磁质产生的附加磁场中的B’与原来磁场的B0同方向。
2抗磁质:μr<1,即以磁介质为磁芯时测得的磁感应强度B小于无磁芯时真空中的磁感应强度B0,抗磁质产生的附加磁场中的B’与原来磁场的B0方向相反。
3铁磁质:μr>>1,即B>>B0,铁磁质产生的附加磁感应强度B0方向也相同。8.简述霍尔效应:
将一块通有电流I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使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则在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上的a和b两个面之间将会出现电势差Uab,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9.两束光相干的条件
频率相同,光矢量振动方向平行,相位差恒定的光波相遇。10.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从同一波前各点出发的次波是相干波,经过传播在空间某点相遇时的叠加是相干叠加。11.夫琅禾费衍射和菲涅尔衍射的区别
12.马吕斯定律
如果入射光线偏振光的光强I0透过偏振器后,透过光的光强为I,则I=I0cosα 13.布儒斯特定律‘
2当入射角i与折射角γ之和等于90°,即反射光与折射光互相垂直时,反射光即成为光矢量振动方向与入射面垂直的完全偏振光,叫做布儒斯特定律。14.麦克斯韦方程组:
(1)电场的高斯定理
D*dSsiqi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磁场的高斯定理
E*dl-LdB*dS sdtB*dS0
S
(4)全电流的安培环路定律
H*dl(ILDI)
15.瑞利判据
当一个圆斑像中心刚好落在另一圆斑像的第一级暗环上时,就算两个像刚刚能分辨,这时两像斑中心的角距离为δR=1.2
2λ D16.简述晶体双折射现象:
当一束自然光射向各向异性介质时,在界面折入晶体内部的折射光分为传播方向不同的两束光线,这种现象称为晶体的双折射现象。
二.填空题
1电容串并联的表达式(1)串联
1111 CC1C2C(2)并联
C=C1+C2+C3 2.静电场的能量密度及磁场的能量密度
电场 w=ε120E2
磁场wm1BH 23.分辨本领公式
R=1Dλ
艾利斑半角宽度
θ0sinθ0=1.22
1.22λD4.光的五种偏振态:线偏振,圆偏振,椭圆偏振,自然光和部分偏振光
5.质能方程:E=mc²
6.什么条件会产生半波损失:光疏到光密介质。
7.单缝衍射中中央明条纹的半角宽度:
θ0sinθ0=1.22
8.光栅方程:(a+b)sinψ=±kλ,k=0,1,2,… 9.静电场的环路定理:E*dl0
10.洛伦兹公式
/F/=qv*Bsinθ
方向满足右手螺旋定则,F始终垂直于v.三.计算题
1.求均匀带电球体的电场与电势
2(书练习11.9)电缆由导体圆柱和一同轴的导体圆筒构成,使用时电流I从导体流出,从另一导体流回,电流均匀分布在横截面上,如图所示,设圆柱的半径为r1,圆筒的内外半径分别为r2和r3,若场点到轴线的距离为r,求r从0→∞范围内各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解:在导体横截面内,一导体轴线为圆心作半径为r的圆为积分环路,如图所示,则根据安
λ D培环路定理有
B*dl=2πrB=μ0I
πr2I 当r B*dl=2πrB=μ02πrB=当r1 μ0Ir 22πr1B*dl=2πrB=μ0I μ0I 2πr B= π(r2r22)I] 当r2 B*dl=2πrB=μ0[I-22π(r3r2)μ0I(r32r2) B= 2π(r32r22)r当r>r3时 B*dlII0 一 B=0(例11.7)有一螺绕环,总匝数为N,导线内通有电流I,环的平均半径为r,求环内轴线上一点P的磁感应强度。 解:当环上的线圈绕的很密时,则其磁场几乎全部集中在环内,环内的磁力是以环心O为圆心的同心圆,如图所示。在同一条磁力线上各点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都相等,方向沿着圆的切线方向,且与电流I的方向间满足右螺旋法则,为求环内离环心O距离为r一点P的磁感应强度,可取过P点的磁力线为积分路径L,根据安培环路定理,有 B*dlBdlB2πrμLL0NI 由此得: B=μ0NI 如果螺绕环的截面很小,这时式中的r可认为是环的平均半径,2πrNn为单位长度的匝数,故环内任意一点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 B=μ0nI 2πr环内各点的磁感应强度可近似的认为是相等的,磁场是均匀的。 求环外一点的磁感应强度B时,同样可过该点取以环心为圆心的圆为积分路径L’,这时L’所包围的电流的代数和 I0,故得B=0.(ppt 51例2)当双缝干涉装置的一条狭缝后面盖上折射率为n=1.58的云母片时,观察到屏幕上干涉条纹移动了9个条纹间距,已知波长λ=5500A0,求云母片的厚度b。 解:没有盖云母片时,零级明条纹在O点;当S1缝后盖上云母片 后,光线1的光程增大。由于零级明条纹所对应的光程差为零,所以这时零级明条纹只有上移才能使光程差为零。依题意,S1 缝盖上云母片后,零级明条纹由O点移动原来的第九级明条纹位 置P点,当x< (n-1)b=kλ 所以 b=kλ/(n-1)=9×5500×10-10/(1.58-1) =8.53×10-6m (ppt 77牛顿环)用氦氖激光器发出的波长为633 nm的单色光做牛顿环实验,测得第 k 个暗环的半径为5.63 mm , 第 k+5 暗环的半径为7.96 mm,求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R.rkkR解: rk5(k5)R 225Rrk5rk rk25rk2 R10.0m 5(书习题12.4) 如图所示,一电阻为R的金属宽假置于匀强磁场B中,长为l,质量为m的导体杆可在金属框架上无摩擦的滑动。现给导体杆一个初速度v0,求: 1.导体的初速度v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2.回路中感应电流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3.在时间t→∞时,回路产生的焦耳热是多少? 解:(1)设导体杆的速度为v,所受安培力为 BlvB2l2vF=IBl= BlRR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B2l2vdv=-m Rdtt0vdvB2l2 dtv0mRvV=v0eB2LtmR B2LtBlvBlv0emR(2)i==RRB2LtmR(3)W=εidt(Blv0 e00)(Blv0eRB2LtmR)dt=mv02 (ppt 141例2) 例 2、一束波长为 =5000Å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在一个单缝上。(1)已知单缝衍射的第一暗纹的衍射角1=300,求该单缝的宽度a=? asink(k1,2,3) 第一级暗纹 k=1,1=300 a0.521.0m sin1 (2)如果所用的单缝的宽度a=0.5mm,缝后紧挨着的薄透 镜焦距f=1m,求:(a)中央明条纹的角宽度;(b)中央亮 纹的线宽度;(c)第一级与第二级暗纹的距离; (a)sinaa 20.5m302210rad3 a0.510m(b)x0f02103m2mm(c)233xf()1(210110)m1mm21 aa(ppt181)例 1、波长为6000Å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一光栅上,第二级明纹出现在sin2=0.2处,第4级为第一个缺级。求:(1)光栅上相邻两缝的距离是多少?(2)狭缝可能的最小宽度是多少?(3)按上述选定的a、b值,实际上能观察到的全部明纹数是多少? (2)由光栅方程 sin1,kkmax ab6mk10 max0.6m 在-900 (ppt 209)例1.有三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第一块与第三块的偏振片化方向相互垂直,第二块和第一块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平行,然后第二块偏振片以恒定的角速度 绕光传播的方向旋转,设入射自然光的光强为I0 证明:此自然光通过这一系统后,出射光的光强为: II0(1cos4t)/16 证明:由图所示,在t时刻, 2II2cost2I2I1cos2t I0cos2tsin2t2(1cos4t)I016 t=00,900,1800,2700时,输出光强为零。 t=450,1350,2250,3150时,输出光强为。 1.塞擦音2.合成词3.音位4.叠韵5.正字法6.不及物动词与宾语 7.句末问号8.主题与主语9.宾语类型 10.⑴把字句成立的条件⑵把字句不同动词对补充成分是否有要求 ⑶“把”后的名词特征 11.兼类词的特点12.动宾关系13.关系宾语 14.语用特征15.汉语语法手段 16.音节多少是否影响形容词和名词之间组合搭配的条件 17.⑴“白布”和“白的布”从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考查 ⑵“青岛啤酒”和“青岛的啤酒” ⑶名词与定语之间的“的”是否影响结构和意义 18.“认真”和“认认真真”语法句法分布和功能 19.多个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20.“写得好”的不同意义是否在形式上有所表现 21.“墙上挂了一幅画”和“墙上挂着一幅画”意思相近,可见,“了”和“着”的对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取消。 22.主语就是施事23.语序24.汉字是表音文字还是„„? 25.舌面音与四呼的拼合规律26.一个音节中辅音最多有几个 27.两个上声相连的音变28.“动员”“年轻”的构词方式 29.“来了吗,小王?”的主语30.“窈窕”是双声,叠韵还是叠音? 31.⑴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是单音词、单纯词还是单义词? ⑵汉语中一个语素通常用几个汉字表示 32.拼音字母的数量 33.研究汉字偏旁系统始于《马氏文通》《说文解字》还是《康熙字典》? 34.阴阳上去的调值?35.中国第一部研究语法的著作? 36.“门口站着一个人”的人是关系宾语、施事还是受事? 37.举例说明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38.“了”在句法形式上的特征 39.有定成分和无定成分在句法分布方面的结论 40.举例说明“把”字句的特征 论正字法:《现行正字法》 序章 正字法与规范化[1] 第1节正字法与规范化的关系 0.10导语 文字规范化是一种运动,正字法是一种法规。文字规范化离不开正字法,没有正字法的制约和引导,就不可能实现全社会用字的规范化。正字法又是专为文字规范化而制订的,并且又是在文字规范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没有文字规范化的过程就没有正字法。0.11 何谓正字法? 正字法是关于文字使用的规范性法则。它既不同于书法,也不同于造字法。书法主要讨论汉字书写艺术的规律性问题,造字法主要讨论汉字标记汉语的规律性问题,正字法则主要讨论如何使用汉字才合乎规范的问题。三者讨论的问题都与汉字有关,但分工不同。本书主要讨论现行汉字使用的规范性法则,因此取名为“现行正字法”。 本书所谓“正字法”,是立足于汉字体系的广义的正字法。它既不同于拼音文字的正字法,也不同于只针对字形的狭义的汉字正字法。它主要包括字音法、字义法、字形法和字体法四项内容。一般认为,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除了本身固有的形体之外,还有记录自汉语语素(或词)的读音和意义。某个汉字可以表示哪个语素(或词)的读音和意义,不可以表示哪个语素(或词)的读音和意义,这属于字音法和字义法的范畴。汉字的“形体”,实际上包括字体和字形两个方面。字体是就群体汉字而言,指的是某一范畴中汉字所具有的共同的字形体式;字形是就个体汉字而言,指的是属于一定字体的各个体汉字的特定书写造型。从历时范畴上看,汉字曾发展出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多种字体;从共时范畴上看,在某种历时性字体中,往往还包括正规体、草写体以及欧、柳、颜、赵等个人风格性字体等;印刷术出现以后,汉字还出现了手写体和印刷体等的分别。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字体里其笔画的具体造型往往不尽相同。如印刷体中宋体的“隶”和隶书体的“隶”,在笔画上就有区别。某个汉字字形,只能这样书写而不能那样书写,这属于字 形法的范畴;在什么情况下某些字应该用什么字体,而不应该用什么字体,则属于字体法的范畴。另外,标点符号、数字、汉语拼音等,在书写汉语的过程中,起到了类似于汉字的作用,它们的使用法则,也应归入广义正字法的范畴。只因篇幅所限,本书没有详述,但附上了国家及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有关标准,以填补这一空缺。 0.12 何谓规范化? 汉字规范化有广狭两种含义:狭义的汉字规范化专指汉字使用的规范化,这种意义上的规范化,是指全社会要根据国家及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各种正字法标准使用汉字,不能各行其是,放任自流。广义的规范化包括使用的规范化和汉字系统本身的标准化整理两个方面。通常所说的“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就是指要把汉字系统整理成符合这四项标准的文字体系。 汉字使用的规范化跟汉字整理的标准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汉字系统,规范化的使用就没有明确的标准,大家都无章可循,也就无法达到真正的规范化。反之,进行标准化整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用字的实践,如果有了标准化的汉字系统,而大家不好好维护,不严格按照它的各种标准规范地使用,那标准化的汉字系统也就形同虚设,毫无用处。当前,汉字的标准化整理工作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各方面的规范化字法标准已基本确立;但相比之下,规范化使用方面的问题仍然很多,不仅不规范字泛滥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止,就连人们的规范化用字的意识,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总之,普及正字法知识,抓好全社会用字的规范化,已成为语言文字工作的当务之急。 0.13 正字法与规范化 在不同的时期,文字规范化的正字法标准往往是不同的。从字体方面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其特定的字体标准。例如统一六国前,秦国的字体标准是以《史籀篇》等为范本的大篆,统一六国后的字体标准则是以《仓颉篇》等为范本的小篆,汉代的字体标准是以《熹平石经》等为范本的隶书,唐代的字体标准则是以《干禄字书》等为范本的楷书。历代所编纂的各种字典,大多具有综合性正字规范的作用。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晋代吕忱的《字林》,南朝梁顾野王的《玉篇》,宋代王洙等的《类编》,明梅膺祚的《字汇》、张自烈的《正字通》,清代的《康熙字典》等,都体现了当时的正字规范。即便是解放后,随着汉字规范化整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规范化的正字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65)未 公布前,旧的印刷体及其字形并不是不规范的,但该表确立的新的印刷体及其字形公布后,旧的印刷体及其字形就不规范了。 当前汉字规范化的正字法标准,是随着汉字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步制订出来的。汉字标准化的主要任务,是积极稳妥地整理汉字系统,使之逐步实现标准化,首先达到所谓“四定”的目标,即: A.定量:确定现行汉字的标准用量,如常用字量、通用字量、专用字量等; B.定形:确定现行汉字的标准字形和字体,如简化繁体字、废除旧形字、淘汰异体字等; C.定音:确定现行汉字的标准读音,如废除异读音、统一人名、地名读音等; D.定序:确定现行汉字的标准序列,如笔画顺序、拼音顺序、部首顺序、数码顺序等。汉字系统本身的标准化,为实现全社会用字的规范化铺平了道路。随着标准化工作的不断不断拓展,国家曾发布过许多与用字有关的文件。这些文件,从音、义、形、体各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规范化用字的正字法标准。主要有: A.《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1955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一致通过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草案》,并建议由新闻出版部门立即实施。同年12月,文化部和文改会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下简称《一异表》),要求从1956年2月起在全国实施。该表收异体字810组,根据从简从俗的原则,从中选出810个作为正体,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该表发布后,不仅精简了汉字的字数,使汉字系统向规范化方向大大前进了一步,而且有效地遏制了汉字使用中的字体混乱现象。《一异表》无疑是我们淘汰异体字的正字标准。但值得注意的是,它是在旧形字和繁体字的基础上淘汰异体字的,因此,它只能作为淘汰异体字的主要标准,而不能作为书写新形字和简化字的规范性标准。即使在淘汰异体字方面,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由于该表颁布后又曾作过某些调整,在以后颁行的《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还恢复了不少异体字,因此,凡是与《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不一致的地方,应以后两者为准。 B.《简化字总表》 汉字的简化工作从1956年开始,到1964年3月,制订出了《简化字总表》(以下简称《总表》)。1977年曾推出过《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但遭到不少人的反对。1986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语委《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从此,“二简字”被停止使用。为便利人们正确使用简化字,同年10月,国家语委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了《简化字总表》,并作了个别调整。调整后的《总表》,实收简化字2235个,不仅精简了汉字系统的字数和许多字的笔画,而且为人们确立了一个明确的字体规范,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学习和使用,对于消除社会用字的混乱现象发挥了重大作用。使用简体字,应当以此表为主要标准。 C.《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以下简称《现通表》)是在1965年1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以下简称《印通表》)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印通表》收字6196 个,《现通表》收字7000个。它们确立了同手写体接近的印刷体及其字形(一般称之为“人民体”和“新字形”),规定了所收汉字的字形结构、笔画数目以及笔顺等,是我们使用新型印刷体和新字形的规范性字法标准。同时也是淘汰异体字、使用简体字的新的补充性标准。 D.《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该表是由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电部于1985年12月发布的。该表着眼于普通话词语的一些异读现象来审定读音,它继承了1963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的成果,重新审订了某些读音。到目前为止,它是关于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最新的法定标准,是我们规范异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 E.其他的用字规定 《关于地名用字的若干规定》(1987),《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1977),《标点符号用法》(1990),《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1987)等,都是以上几个表的必要补充,也应成为我们规范用字的正字标准。 F.可作为参考性正字标准的工具书 第十八章 儿童急救 【学习指导】 第一节儿童心肺复苏 心跳、呼吸骤停是指患儿突然呼吸及循环功能停止。心肺复苏是指采用一组简单的技术,使生命得以维持的方法。 心肺复苏技术的3个方面:①基本生命支持;②高级生命支持;③稳定及复苏后的监护。 【诊断】 临床表现为突然昏迷,部分有一过性抽搐,呼吸停止,面色灰暗或发绀,瞳孔散大和对光反射消失。大动脉(颈、股动脉)搏动消失,听诊心音消失。如做心电图检查可见等电位线、电机械分离或心室颤动等。年长儿心率<30次/分,新生儿心率<60次/分为胸外心脏按压的指征。新生儿无自主呼吸或为无效喘息,有自主呼吸但心率<100次/分及用80%浓度的氧仍有中心性发绀时,即可进行正压通气复苏。 【治疗】 心肺复苏的程序常推荐用A-B-C-D-E方法,具体如下:(一)保持呼吸道通畅(airway,A)建立和维持气道的开放和保持足够的通气是基本生命支持最重要的内容。去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异物或呕吐物。(二)建立呼吸(breathing,B)当呼吸道通畅后仍无自主呼吸时,应采用人工辅助通气,维持气体交换。常用的方法有: (1)口对口人工呼吸。(2)复苏囊的应用。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3)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法:当需要持久通气或面罩吸氧不能提供足够通气时,需要用气管内插管代替面罩吸氧。8岁以下患儿用不带囊气管内插管,8岁以上用带囊插管。插管内径的大小可用公式进行估算:内经(mm)=(16+患儿年龄)/4。插管后可继续进行皮囊加压通气,或连接人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三)循环支持(circulation,C)当气道通畅,呼吸建立后复苏仍不理想时应考虑做胸外心脏按压。每次按压与放松比例为1:1,按压深度为胸部厚度的1/3~1/2,频率在新生儿为1 00次/分、年长儿为80次/分。胸外心脏按压与呼吸的配合在新生儿为3:l,年长儿为5:1。按压后1 min判断有无改善,观察颈动脉(对于1~8岁儿童)、股动脉搏动,瞳孔大小及皮肤颜色等。在临床上当触及大动脉搏动提示按压有效;如有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其值上升也提示有效。(四)药物治疗(drugs,D)大多数患儿,尤其是新生儿在呼吸道通畅,呼吸建立后心跳可恢复。如胸外心脏按压仍无效,可试用药物。在心跳骤停时,最好静脉内给药,但由于很难建立静脉通路,有些药物可在气管内给人,如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常用药物有: 1.肾上腺素 儿科病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跳停止和心动过缓,肾上腺素有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剂量:0.01 mg/kg(1:10 000溶液0.1 m1/kg),静脉或骨髓腔内给药,或气管内给药0.1mg/kg。间隔5 min可重复1次。 2.碳酸氢钠 剂量为1 ml/kg,可经静脉或骨髓腔给予。 3.阿托品 指征为低灌注和低血压性心动过缓、预防气管插管引起的迷走神经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所引起的少见的症状性心动过缓。剂量:0.02 mg/kg,静脉、气管内或骨髓腔给药,间隔5 min可重复使用。最大剂量儿童≤1 mg,青少年≤2 mg。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4.葡萄糖 在婴幼儿心脏复苏时,应快速进行床边的血糖检测,有低血糖时应立即给葡萄糖。剂量:0.5~1.0 g/kg,以25%葡萄糖液静脉注射。5.钙剂 仅在疑有低钙血症时才可给钙剂,在治疗高钾血症、高镁血症、钙通道阻滞剂过量时,也可考虑使用。剂量:葡萄糖酸钙100~200 mg/kg(10%葡萄糖酸钙1~2 m1/kg);氯化钙20~50 mg/kg(10%氯化钙0.2~0.5 m1/kg)。 6.利多卡因 当存在室颤时可用利多卡因。剂量:负荷量为1 mg/kg,给负荷量以后即给静脉维持,剂量为20~50 μg/(kg.min)。(五)电击除颤复律(electricity,E)在复苏过程中可出现心律失常,当出现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可用电击除颤复律。(六)其他治疗 对复苏后患儿出现的低血压、心律紊乱、颅内高压等应分别给予预防及处理。 第二节儿童急性中毒 【中毒的诊断】 1.病史 由于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的特点,家属陈述病史非常重要。在急性中毒的诊断中,家长如能告知中毒经过,则诊断极易。否则,由于中毒种类极多,加上小儿不会陈述病情,诊断有时极为困难。应详细询问:发病经过,病前饮食内容,生活情况,活动范围,家长职业,环境中有无有毒物品,特别是杀虫、毒鼠药,家中有无常备药物,经常接触哪些人,同伴小儿是否同时患病等。临床症状与体征常无特异性,小儿急性中毒首发症状多为腹痛、腹泻、呕吐、惊厥或昏迷,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 2.体格检查要注意有重要诊断意义的中毒特征,如呼气、呕吐物的特殊气味,口唇、甲床是否发绀或樱红,出汗情况,皮肤色泽,呼吸状态,瞳孔,心律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情况等。同时还需检查衣服、皮肤及口袋中是否留有毒物,以提供诊断线索。3.毒源调查及检查 现场检查需注意患儿周围是否留有剩余毒物,如有否敞开的药瓶或散落的药片、可疑的食物等,尽可能保留患儿饮食、用具,以备鉴定。仔细查找吐出物、胃液或粪便中有无毒物残渣;若症状符合某种中毒,而问不出中毒史时,可试用该种中毒的特效解毒药作为诊断性治疗。有条件时应采集呕吐物、血、尿、便或可疑的含毒物品进行毒物鉴定,这是诊断中毒的最可靠方法。 【中毒的处理】处理原则为发生急性中毒时,应立即治疗,否则会失去抢救机会。在毒物性质未明时,按一般的中毒治疗原则抢救。一般情况下,以排除毒物为首要措施,尽快减少毒物对机体的损害;维持呼吸、循环等生命器官的功能;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毒物的吸收,促进毒物的排泄。(一)毒物的清除 根据中毒的途径、毒物种类及中毒时间采取相应的排毒方式。 1.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大多数毒物经消化道或呼吸道很快被吸收,许多毒物可经皮肤吸收。一般来说,液体性药(毒)物在误服后30 min内被基本吸收,而固体药(毒)物在误服后1~2 h内被基本吸收,故迅速采取措施减少毒物吸收可使中毒程度显著减轻。 (1)催吐:适用于年龄较大、神志清醒和合作的患儿。对口服中毒的患儿,当神志清醒,无催吐禁忌证时,均可进行催吐。可用手指、筷子、压舌板刺激咽部引起反射性呕吐。一般在中毒后4~6 h内进行,催吐越早效果越好。有严重心脏病、食管静脉曲张、溃疡病、昏迷或惊厥、强酸或强碱中毒、汽油、煤油等中毒及6个月以下婴儿不能采用催吐法。药物催吐可采用吐根糖浆,该药同时作用中枢及消化道,引起呕吐。一般90%~95%患儿在用药后20~30 min内出现呕吐。应用剂量:6~12个月为10 m1,1~12岁为15 m1,12岁以上为30 ml。近20年来,吐根糖浆较少被应用。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2)洗胃:常在催吐方法不成功或患儿有惊厥、昏迷而去除胃内容确有必要时进行。洗胃方法是经鼻或经口插入胃管后,用50 m1注射器抽吸,直至洗出液清澈为止。首次抽出物送毒物鉴定。常用的洗胃液有温水、鞣酸、高锰酸钾(1:10 000)、碳酸氢钠(2%~5%)、生理盐水或0.45%氯化钠溶液。洗胃禁忌的腐蚀性毒物中毒可用中和法,牛奶亦可起中和作用,同时可在胃内形成保护膜,减少刺激。可将活性炭加水,在洗胃后灌入或吞服,以迅速吸附毒物。 (3)导泻:可在活性炭应用后进行,使活性炭一毒物复合物排出速度加快。常用的泻药有硫酸镁,每次0.25 g/kg,配成25%的溶液,可口服或由胃管灌入。较小的儿童,应注意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4)全肠灌洗:中毒时间稍久,毒物主要存留在小肠或大肠,而又需尽快清除时,需作洗肠。对于一些缓慢吸收的毒物如铁中毒等较为有效。常用大量液体作高位连续灌洗(小儿用1 500~3 000 m1),直至洗出液变清为止。洗肠液常用1%温盐水或清水,也可加入活性炭,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5)皮肤、黏膜的毒物清除:接触中毒时应脱去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毒物接触部位,或用中和法即用弱酸、弱碱中和强碱、强酸;如用清水冲洗酸、碱等毒物应持续10 min以上。 (6)对于吸入中毒,应将患儿移离现场,放置在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环境,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氧。 (7)止血带应用:注射或有毒动物咬伤所致的中毒,在肢体近心端加止血带,阻止毒物经静脉或淋巴管弥散。每10~30 min应放松止血带1次。2.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除 (1)利尿:大多数毒物进入机体后经由肾脏排泄,因此加强利尿是加速毒物排出的重要措施。静脉输注5%~10%葡萄糖溶液可以冲淡体内毒物浓度,增加尿量,促使排泄。中毒较轻或没有静脉点滴条件时,可让其大量饮水。但如患儿有脱水,应先纠正脱水。可应用利尿药,常用呋塞米1~2 mg/kg静脉注射;20%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甘露醇0.5~1 g/kg或25%山梨醇12 g/kg静脉滴注。大量利尿时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保证尿量每小时在6~9 m1/kg。在利尿期间应监测尿排出量、液体入量、血清电解质等。当患儿苏醒、严重中毒症状减轻或药物浓度低于中毒水平时,可停止利尿。 (2)碱化或酸化尿液:毒物肾脏的清除率与尿量并不成比例,单独利尿并不意味排泄增加。碱化尿液后可使弱酸如水杨酸和苯巴比妥清除率增加;降低尿pH值使弱碱类物质排出增加的方法在临床上较少应用。常采用碳酸氢钠溶液1~2 mmol)1/kg(1~2 mEq/kg)静脉滴注1~2 h,在此期间检查尿pH值,滴注速度以维持尿pH值7.5~8为标准。乙酰唑胺同时有利尿和使尿碱化作用。维生素C 1~2 g加于500 ml溶液中静脉滴入亦可获得酸性尿。 (3)血液净化方法:①透析疗法:很多种危重的急性中毒病人,可采用透析疗法增加毒物排出。透析疗法有多种,常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较简便易行;血液透析(人工肾)是很好的透析方法,能代替部分肾脏功能,将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和身体的代谢废物排除。②血液灌流法(hemoperfusion):此法是将血液经过体外循环,用吸附剂吸收毒物后再输回体内,应用指征与血液透析相同。有的毒物血液透析不能析出,用血液灌流则有效。③换血疗法:当中毒不久,血液中毒物浓度极高时,可用换血疗法,但此法需血量极多,临床较少采用。④血浆置换:能清除血浆蛋白结合的毒物。 (4)高压氧的应用:在高压氧情况下,血中氧溶解度增高,氧分压增高,促使氧更易于进入组织细胞中,从而纠正组织缺氧,可用于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氨气等中毒。在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用高压氧治疗,可以促使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分离。 (二)特异性解毒剂的应用 详见教材第454页表18—1。(三)对症治疗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一、高成本惩戒面临的效能困境 对考试不良行为施以高成本惩戒的管理方式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有效运行, 在于它蕴含着一个基本的逻辑前提, 即考生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 能够计算出自己的作弊成本, 只有当考生认识到通过作弊而获取的实际利益小于不作弊所获得的利益之时, 作弊行为才可能被杜绝。而高成本惩戒机制使考生大都意识到, 考试舞弊而遭受巨大损失的可能性较大, 高成本惩戒机制的威慑力则由此而生, 并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某些不良行为的出现。于是, 很多人就认为, 整治大学生考试不良行为的有效措施就在于高成本的重度惩罚。但是, 我们却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只不过是一种虚像, 因为, 当内部运作机制逐渐展开后, 其内在的弱点也凸现出来了, 并且也被考生逐渐认识到, 不良行为也就很难消除。因此需要深入探讨它的效能问题及其生成的内在机制, 以求对症下药。 (一) 高成本惩戒机制面临的效能难题 作为监考者必须“严格监考, 加重对作弊考生的处罚以改变博弈矩阵中作弊考生的净收益 (作弊分数) 是防止考试舞弊的有效办法”[1] ;学校应“严格执行考试作弊违纪处罚制度”[2] 。但是, 高惩戒机制的有效运作需要一个重要前提, 即监考人员要把相关作弊人员的名单、行为方式等信息上报相关主管机构, 这样, 主管机构才可能对作弊行为施以惩罚。因此, 监考人员是否能够把作弊人员名单上报成为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但是, 在高惩戒机制下, 却经常出现监考者不愿上报、不敢上报的情形,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其有效性成为一种虚像。其次, 由于考试作弊和监考不力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为了加强对监考人员的管理, 高校的一般做法就是实行连坐制度, 对监考人员和作弊者一同处理, 使监考人员也间接地承担起高成本惩戒的代价, 所以监考人员也往往不敢上报, 即使在施以连坐惩戒的同时再给予物质奖励, 也具有相似的表现。甚至出现了监考者主动或被动的不作为, 即监考者对作弊行为采取漠视态度, 致使作弊行为以不同的变体形式出现, 由此而可能使作弊不但没有在数量上有所降低, 反而可能增高了。 (二) 导致高成本惩戒效能难题的“场域”机制 高成本惩戒的效度之所以受到质疑, 机制性原因需要深度分析。在此, 我们可以设想在考试工作中分布着三个基本的“场”, 它们分别由监考人员、考生以及外部监督人员构成。但是这三类“场”并不是彼此孤立的, 而是相互渗透于一体的;并且, 惩戒力量只有在场时, 惩戒措施的有效性才能得以实现, 一旦惩戒力量不在场, 或者被消减或消除, 那么其有效性将难以实现。高成本惩戒机制之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失效, 其原因正在于以上三处“场”中的力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缺, 形成了其内在固有的弱点。 监考人员和考生共同组成了一个临时场, 外部监督人员场则处于这个临时场域的外围。外围场域的监督作用可以通过两种渠道影响考生场:一是直接巡视。二是通过惩戒监考人员而对考生产生威慑作用。监考人员威慑力则通过自身认真负责和内外围监督发挥作用。考生场则通过考生间的相互监督和监考人员、外围监督机构的威慑而发挥作用。在这三个互相交错的场域中, 监考人员的场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它承接着考场内外的监督力量, 如果它在考试工作中失效, 那么其中的监管力量就会降低。 在实际运作中, 我们会发现由于时空和精力等因素的限制, 外部监督机构通过第一种渠道发挥其作用的范围往往受限, 它更需要通过第二种渠道发挥作用。但是, 高成本惩戒机制往往使监考人员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既不乐意由于自己的举报行为使作弊者仅仅由于一次作弊, 而使其发展前途受到重大冲击, 同时, 也不希望自己因为考生作弊未上报而受到相应重度惩戒。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之下, 监考人员就会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冲突。监考者在心理和行为两个层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 往往很难负责地将作弊者上报, 在不自觉间怂恿了作弊行为的出现。而一旦考生知道监考人员处于这种位置之时, 他们就会将监考人员放在一个“放哨者”的位置之上, 因为, 他们很清楚, 只要不被外部监督机构发现, 监考人员将他们上报给主管机构的可能性则是比较小的。这样, 表面上考生需要承担的高作弊成本在当下实际被消解了, 这就使考生的作弊风险远远降低了, 也使作弊成本大大降低了。因此, 高成本惩戒机制在表面上杜绝了某些作弊行为的同时, 其所生成的两难困境却使监考人员以及外围监督机构的监管力量被消减、甚至消除了, 使其监管力度下降, 降低了自己在监考中的威慑作用, 作弊行为也就往往很容易发生了。 二、高成本惩戒面临的人性化缺失的困境 对监考人员和考生施以高成本惩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监管的威慑力, 但是, 能否对其中所渗透的人文情结、教化精神以及人生价值加以关注, 则拷问着此类措施的合理性。 (一) 重度惩戒:规训与教化的误区 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 其本质的最终信仰是让每一个考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在此过程中, 应当把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对象看作一个尚待塑造成型的人, 教育永远处于未完结状态。因此, 我们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必须符合教育的终极信仰, 其中的管理措施也必然应该内蕴着对教化的关注和追求。而诸种只着眼于重度惩戒的措施则在不自觉中, 将教化活动放在了规训的位置之上, 而“规训化教育的最大危险就是人性的培育遭到忽视”[3] 。它意味着考试只能成为一种为着外在目的而被束缚的评价技术, 成了一种偏离教育终极信仰的规训活动。这样, 我们就极有可能把考生看成一个已经成熟的人群, 他们将只会被看做可以被技术、制度所钳制的对象, 他们变成了一个实现非教育目的的工具。于是, 教化活动就很容易失去立足的根基, 而彻底沦为规训的附庸, 这极大地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古人就此曾云:“不教而杀谓之虐, 不戒视成谓之暴”[4] 。从实际层面来讲, 这既不利于考生对考试形成一种正确的态度, 也不利于对教育持有合理的看法, 更不利于考生的日后成长。这种惩戒措施的存在, 从教育历史的发展历程来看, 它仍然是由于片面追逐科技理性而造成的恶果, 在其视野中, 教化被简单地看成一个加工既定产品的机构。这样, 教化就丢失了对人性的基本关注和关怀, 随之而出现的后果则是导致教化失去其诗意, 失去其理想化的追求, 进而造成个体的迷失, 致使教化活动的终极价值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 (二) 连坐重罚:责任与价值的冲突 监考人员在监考工作中与其他人员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契约关系, 其基本职责是履行基本的考务工作要求。在监考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因监考不力而致使作弊行为发生的情况, 因此对监考人员施以相应惩戒是没有异议的。但是, 我们同时应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因素。由于监考人员精力有限, 加之现代作弊方式日益隐蔽, 因此, 在管理活动中为这些因素的出现留有足够余地是非常必要的, 而不能实行片面的一刀切的高成本惩戒管理。片面的连坐制所反映的仍是一种非人道主义的管理。它并没有将监考人员放置在一个可以信任、尊重的位置, 而只是把监考人员视为一个监督“探头”或监督机器, 当作了“规训化教育”的操作者。这不但容易使监考人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冲突, 进而对监考工作产生排斥、厌恶情绪, 使监考者感到为考试工作所异化, 甚至使监考人员感到失去了自身价值得以有效实现的依托。 三、突破困境的出路: 建立中度成本的惩戒与积累机制 (一) 中度成本惩戒与积累机制的内涵 首先, 在管理理念上树立以促进考生成长与发展为目的的考试观念。 其次, 在管理方面要遵循作弊成本适度的原则。使考生作弊所得利益小于不作弊所得利益, 既要具有足够的威慑力, 如警告、考试成绩作废、重修等, 但是又不要实行“一棍子打死”式的强硬措施, 如取消学位、开除学籍等, 实行弹性化的柔性管理机制。 再次, 执行过程中实行量化积累机制:目前的惩戒措施主要是针对作弊者当前的不良行为, 作弊者仅仅因一次作弊而必须面对着无法弥补的处罚, 甚至是一生无法挽回的缺憾。而积累机制则指对考生的作弊行为, 随着次数和程度的积累, 有一个由轻到重的处罚过程, 既让学生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也有可能让学生付出更大成本。例如, 我们可以将考生的作弊惩罚次数限制在2-3次, 如果考生初次作弊则只给予警告处分, 同时在其档案中记录;如果考生二次作弊, 学校可以给予记大过处分;如果三次作弊, 则给予取消学位或开除学籍的处分, 并在档案中加以记录。当然可以根据程度和等级制定更为详尽的量化指标。在这一过程中, 学校主管部门应当本着负责的态度, 认真做好有关考生作弊的档案记录工作, 严禁私自修改档案。 (二) 实施中度成本惩戒与积累机制的意义 首先, 突破“心理冲突”困境, 提高监考效能。 有效性无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生能从主动和被动两个层面更有效地减少作弊行为;二是监考人员能主动有效地将作弊者的名单上报到主管机构, 为惩戒工作做好准备。实施具有弹性的积累型惩戒机制可以有效地缓解监考人员的心理冲突, 他们不必再担心作弊者由于自己的一次上报而使其陷入毁灭性打击的境地, 因而更容易将作弊者上报, 使监考人员的监管力量和威慑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进而在较大程度上杜绝考试舞弊行为。 其次, 凸显人文情结, 体现教育的终极价值。 实施具有弹性的积累型的惩戒机制, 使管理活动更加符合人性化的基本要求, 更加符合教育的特点, 凸显出了教化活动的终极价值。它使我们把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真正置于人性化的位置, 以教化机制来陶冶、引导受教育者, 这为考生和监考人员创造了一个诗意化的人性环境。不仅如此, 这还能锻炼考生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因为实行积累式的惩戒机制, 使作弊者面对着一个重要问题:当前的作弊行为付出的不但是当前利益, 而且是日后更大的损失, 因为当前的作弊记录将会同以后应聘工作、个人信用等事宜相挂钩, 作弊者有可能要为当前的作弊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三) 实施中度成本惩戒与积累机制的保障措施 首先, 尝试建立弹性化、个性化、量化的惩戒指标体系。 由于不同的惩戒措施对处于不同时空的作弊者而言, 其作弊成本是不同的, 因此在不同的考试中实施同一种惩戒手段也是不合理的。由此, 我们建议实行具有一定弹性的惩戒机制, 建立一套合理而又人性化的惩戒指标体系, 根据考试的性质、作弊的程度确定惩戒的力度, 根据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惩戒措施。当然, 这还是一个需要高校管理者谨慎思考、深入探索的领域。 其次, 完善监督机制。 完善监督机制, 学校主管机构可以通过internet、设立信箱等形式, 发挥各方力量的积极性, 对考生、监考人员以及外围监督人员进行有效监管。考生、监考人员以及监督机构在自身内部以及各部门之间要相互监督。其中, 最重要的工作是, 发挥各方力量促使监考人员能及时有效地将作弊者加以上报, 并对惩戒措施的采取及档案记录等工作施以有效监督;完善监督制度, 在中度成本惩戒理念引导下, 明确监督内容和监督职责。 再次, 加强诚信教育。在当前的高校考试中, 要从根本上消除作弊行为, 最终的手段必然是加强师生的自律意识, 加强自我约束, 使诚实考试成为师生内心的一种自然渴望和道德享受, 成为自我的行为方式和生存状态, 而不是仅仅将诚信考试作为获得某种利益的中介。使监考人员和考生对考试形成一个正确的态度, 诚信考试不但涉及的是一个利益得失问题, 而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要求。这项工作可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来进行, 直接方式就是进行直接的教育引导, 间接方式就是通过其他渠道来实现, 例如培养考生热爱与追求真理的精神等。 摘要:对大学生考试不良行为施以高成本惩戒是当前高校普遍采用的管理行为方式。随着运作机制的逐渐展开, 其效度不仅令人质疑, 而且越来越面临诸多新的困境和考验。为此, 建议实行中度成本的积累性惩戒措施, 以保证其执行效度和对学生的人性化关怀。 关键词:考试不良行为,高成本惩戒,中度成本惩戒,人性化关怀 参考文献 [1]吴志民.大学生考试舞弊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 2005, (9) :171-174. [2]赖秀兰.略论大学生考试作弊及控制[J].江苏高教, 2006, (3) :94-96. [3]金生鈜.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 摘 要: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逐渐成为发展的主体。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对于个人的学业和职业发展更加重要。本文分析目前大学生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多途径知识交流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学科知识系统结构,努力加强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提升大学生知识管理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知识管理;能力;对策 一、关于知识管理现状的研究分析 1.知识管理国外现状分析 在国外,知识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企业首次提出知识管理的概念。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各国经济在战争中都受到了创伤。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当时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学生成为主要劳动力,这些人不同于以往的工人,他们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在工作过程中他们逐渐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知识管理”第一次被正式提出。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知识管理理论开始在企业中发展形成。第二,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发展。知识管理第一次被引入教育事业始于英国剑桥大学学者,这名学者发表过两篇文章:《创造知识的学校》和《教师和医师的专业知识之生产、媒传及应用:一项比较分析》,这两篇文章目前被认为是最早将知识管理理论引入教育领域的文章。同时这两篇文章的问世,也带领着当时的教育界学者开始重视教育中的知识管理,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2.知识管理国内现状分析 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逐渐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全世界每天以千万亿字节的速度在增加数据总量,知识的呈现状态也越发丰富,人们将每天直接面对数量庞杂的数据,知识管理对于个人而言变得十分重要。我国国内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较晚,目前针对知识管理的论文并不多,主要是从教育、知识获取和知识技术管理这三个大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的,缺少实际的案例,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也较少。 二、目前大学生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未建立起关于知识管理的理念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并不会接触到有关知识管理的相关内容,也没有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虽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绝大多数大学生会进行相应的知识管理,但这种知识管理多数毫无章法,作用并不明显,对于大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帮助甚微。 2.在参加社会实践中,并没有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总结 在每年的寒暑假利用假期到企业里实习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这对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十分有利。而在实习过程中他们绝大多数都可以通过观摩学习获取一定的专业技能。但在实习过程中却少有人会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犯过的错误记录下来进行反思。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在获取技能或知识的过程中,他们只是机械地听从他人的意见而没有进行自己的思考。 3.忽略隐性知识的积累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主要是以显性知识教育为主,大部分学生十分注重显性知识的积累存储,却忽视了对隐性知识的反思总结。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大量的隐性知识和少量的显性知识,如果学生可以很好地管理利用这些隐性知识,对于其今后在职业道路上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三、提高大学生知识管理能力的对策 1.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多途径知识交流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知识交流获取平台。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并将知识存储于个人电脑。基于目前科技的智能化,本文提出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大学生知识交流平台。大学图书馆作为一个主要的知识交流平台,可以根据自身学校的情况建立网络图书馆、学习信息共享论坛等,减少大学生用于寻找资料的时间。 2.教学过程中构建学科知识系统结构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首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管理能力,在面对学生时不仅仅是照本宣科,而是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隐性知识。 3.加强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 个人知识管理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因而加强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 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就目前来看,我国针对大学生知识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管理,大学生知识管理与企业员工的知识管理有何异同,大学内进行知识管理主要需要哪几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哪些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各位专家学者进行探索研究。 四、总结 知识管理能力已逐渐成为社会上一项较为重要的能力,但就目前而言,在校大学生并没有具备此项能力,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对于知识管理的认识。我们要充分认识目前大学生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准切入点共同努力,提升大学生的知识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盛小平.知识管理:原理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储节旺,周绍森,等.知识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左欣蕊(1994- ),女,北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方向:市场营销。 【济南大学企业管理考试知识点】推荐阅读: 山东济南村官考试真题06-22 济南师德考试题07-15 济南大学校企共建研究所06-26 济南社区志愿者管理06-08 2024年江西大学生村官考试农村专业知识11-17 企业大学知识体系06-29 济南市房产管理局09-07 济南市建筑市场管理办法09-08 山东济南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12-10 中南大学建筑企业管理学考试整理10-21济南大学企业管理考试知识点 篇5
济南大学企业管理考试知识点 篇6
济南大学企业管理考试知识点 篇7
济南大学企业管理考试知识点 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