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三年级科学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共7篇)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 篇1

2. 人们常用(东、南、西、北)来表示方向,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在(西)方落下,早上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3. 地球每天都从(西)向(东)转动,太阳每天也是(东)升(西)落.

4、地图的方向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人们用符号表示(建筑)、(道路)、(河流)等。这些符号称之为(图例)

6. 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是随(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影子的方向和阳光照射的方向(相同),早上太阳在东,影子向(西),傍晚太阳在西影子向(东),正午影子偏向(北)长度(最短).

7. 太阳的高度决定了影子的长短,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越长).

8. 图例一般放在地图的(边角上).

9.(地球仪)也是一种特殊的地图。

10.物体都是由(材料)组成的。

11.人们用(天平)来称量较小物体的质量,称量时应先(调节天平平衡)。称量物体时,把物品放在(左侧托盘),砝码放在(右侧托盘)当天平(平衡)时就能测出物体质量。12、没有天平时我们可以(估算)的方法估测物体质量的轻重。

13.测量质量的常用单位有(千克)和(克),常用工具是(天平);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常用工具是(米尺)。

14、很多废品可以(回收再利用)。

15、制作自动浇水器要选择(吸水性)最好的材料。

16.购物袋有(纸)做的、(布)做的、(塑料)做的。

17.。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材料是(天然材料),如(木材)、(岩石)、(石油)等。

18.天然材料可以制成很多(生活用品)。

19、人工制成的材料就是(人造材料)。如(钢铁)、(玻璃)、(塑料)等。

20.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1、鸟类身体分为(头部)、(颈部)、(躯干)、(尾部)和(四肢)五部分。

22、像蜻蜓一样的动物属于(昆虫),像麻雀一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23、像青蛙一样的动物属于(两栖)类,像鲫鱼一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24.鱼类的身体分为(头部),(躯体部)和(尾部).

25.爬行动物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部)。

26、壁虎是(爬行)动物,小猫是(哺乳)动物,它们都生活在(陆地)上,都能用(四肢)行走。

27、像壁虎一样的动物属于(爬行)类,像小猫一样的动物属于(哺乳)类。

28、(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一类动物。

29、(蝙蝠)等翼手类动物是唯一能真正飞翔的哺乳动物。

30.植物园是(植物博物馆),在植物园里,人们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形形色色的植物。

31、(灌木)区的植物枝干低矮,(乔木)区的植物枝干粗壮形体高大。阳生植物区的植物喜欢(阳光)、阴生植物区的植物喜欢(阴暗)。

32、在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了(四分之三)左右,在广袤的海洋世界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海洋)植物。

33、(海带)、(紫菜)、等都是常见的海洋植物。

34、我知道常见的海洋动物有(海马)、(海龟)、(鲸鱼)。

35、常见的海洋植物有(紫菜)(海带)(海芹菜)。

36、天然材料有(木材)(岩石)(泥土)。

37、人造材料有(钢铁)、(玻璃)、(塑料)。

38、蜻蜓有(两)对翅膀,(六只)足。

39、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

40、爬行动物有(壁虎)、两栖动物有(青蛙)、哺乳动物有(大象)。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二、小法官来审判,(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3 分,共30分)

( )1、玻璃是天然材料。

( )2、鸟都会飞,会飞的都是鸟。

( )3、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 )4、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 )5、在水中会游泳的都是鱼类。

( )6、处理废纸的最好办法是把纸烧掉。

( )7、一张完整的地图应包括地图名称、方向标,图例和比例尺四部分。

( )8、化纤绳的吸水性比塑料绳的吸水性要好。

( )9、在地上爬着行走的动物都是爬行类动物。

( )10、海洋里也生活着各种类型的动物和植物。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三、我来挑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前的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4分)

( )1、下列物品中由塑料材料制成的是 。

A、矿泉水瓶 B、课本 C、剪刀

( )2、下列材料中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

A、玻璃 B、木材 C钢材

( )3、下列物品中属于人造材料的是 。

A、岩石 B、棉花 C、塑料

( )4、蝌蚪是 。

A、先长前腿 B、先长后腿 C、前后腿同时长

( )5、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我的右面是 。

A、西边 B、南边 C、北边

( )6、下列动物中是鸟类的有 。

A、公鸡 B、蜜蜂 C、蝙蝠

( )7、下列是海洋动物的是 。

A、乌贼 B、青蛙 C、鲫鱼

( )8、一天中物体的影子在 的时候最短。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 篇2

小学升入初中, 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刚踏进中学大门的学生, 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学习内容, 往往会在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 以至影响学业,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好, 将会影响学生顺利、健康地成长。因此, 从中小学衔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说, 通过《思想品德》教学让学生实现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挫折适应是《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教学价值的实现。

《思想品德》七年级 (上) 的主要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道德品质,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品德目标, 促进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正是由于《思想品德》七年级 (上) 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使其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教学价值的实现成为可能。

一、立足课堂教学, 实现《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思想品德》要实现在促进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需要落实相关知识的教学。

《思想品德》七年级 (上册) 围绕“成长中的我”这个中心, 安排了三个相互联系的学习内容, 即“自我调适”、“人际适应”和“学习适应”, 讲述七年级学生自我调适、善待他人和适应中学学习生活等基本知识,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努力完善自我, 积极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做学习的主人。

1. 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 产生新鲜、好奇、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表现出羞怯、畏缩、拘谨、谨小慎微等行为, 身心处于高度的兴奋和警觉状态。老师可以利用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中学生活新变化”帮助学生认识中学生活, 通过“探究园”的“校情知多少”, 以竞赛或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收集校长室、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团委等位置及负责人的名字;老师办公室、图书馆和实验室的所在地;以及食堂、医务室、厕所的位置等等, 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学校环境, 缓解身心的紧张状态。

2. 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 彼此陌生, 在新班级中, 会因为个人身份、地位发生变化, 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增大, 表现出焦虑不安, 自我意象不稳定, 学业能力自信降低, 自我评价降低等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对“陈杰与李辉的不同境遇”的出谋划策, 引导学生明白尽快适应中学新生活的重要性;利用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认识新伙伴”“融入新集体”的内容, 通过制作同学的“个人名片”, 制定“建设集体从我做起”的创意方案, 引导学生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与同学积极交往, 认识到集体团结的重要性, 增强建设新集体的责任心, 促进班集体的形成。

3. 初中学习的科目多, 难度提高, 作业量相应增加, 对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觉性的要求明显提高, 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 产生厌学情绪。管理从小学教师的“扶着走”、“牵着走”, 到初中教师“跟着走”、“引着走”, 的变化, 让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方法感到疑惑和不适。教师可以利用第四单元:学会学习中的“他们为什么要参加学习”的调查分析, “我的学习原动力”的自我检测, 对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认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明白“学习有法, 学无定法, 贵在得法”的道理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将外界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 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形成积极主动的责任感。

教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教师可根据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需要, 调整教学顺序,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体现出《思想品德》基础性与适应性的特点, 从而为实现《思想品德》的教学价值打下基础。

二、延伸教育空间, 提升《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学校领导或职能部门在部署中小学衔接工作的时候, 要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思想品德》的学科优势促进学校的中小学衔接工作。《思想品德》教师也要转变观念, 积极主动地结合学校中小学衔接工作, 提升《思想品德》在这项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1. 重视向常规教育工作的延伸。

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不仅需要学校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更需要落实于学生的常规教育之中, 《思想品德》发挥在其中的作用, 应该重视学生的常规教育, 借助各种常规工作, 如打扫环境卫生、种树和布置墙报等, 来培养合作精神和爱劳动的品质, 提高集体的凝聚力。例如教师可在上《融入新集体》中的“建设集体从我做起”时, 要求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2. 向班级相关主题教育延伸。

对于中小学衔接工作而言, 《思想品德》要配合班主任开好主题班会, 增强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性和针对性。例如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中学生活新变化”的教学, 教师可以改变往常做法, 置于主题班会中以竞赛的形式来进行;也可以在班会课中以“自我完善设计”为主题组织演讲比赛, 既解决中小学衔接工作中学生出现的问题, 也可以落实《悦纳自我》一课中的教学任务。

3. 向家校合作教育延伸。

要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此, 《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配合班主任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家访或者通过家长会, 向家长介绍初中学习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如:为纠正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一课中与家长配合, 让学生完成“不良学习习惯纠正卡”的各项内容, 共同帮助学生纠正其不好的习惯。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 优化《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思想品德》开展针对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问题, 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延伸至课外的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 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高自己的认识, 实现对相关问题认识的升华和内化。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设置情景等手段让学生参与探究中小学衔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 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往往不是在课堂上所能够解决得了的, 需要老师把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往研究性学习延伸。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 组成相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 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机会, 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接促进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 优化《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例如, 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学生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人际交往的问题, 其中比较敏感且棘手的是男女生早恋。针对早恋问题, 教师可以结合《认识自我》单元中的“男生女生”的教学, 设计“我校初一部分学生早恋问题的调查和建议”的研究学习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 对学校初一年级的部分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结合对老师、家长的访问和对同学的观察, 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学会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早恋问题。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篇3

2、不同的购物袋,承重性、耐热性、吸水性各不相同。购物袋的性质决定了购物袋的用途。

3、根据不同的需要,你会分别选择什么样的购物袋?说说你选择的理由。(答:装较重的物体,用布袋,因为布袋的承重性较好;装较烫的物体,用布袋或纸袋,因为它们的耐热性好;装有水有油的物体,用塑料袋,因为塑料袋不吸水不吸油。)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篇4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了解休渔期设立的意义。

(2)了解地球上的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2.科学探究

(1)通过讨论交流设立休渔期的意义,了解需要合理开发海洋资源。(2)通过调查,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形式。3.科学态度

(1)认识到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2)树立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观念,具有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2.探讨活动: 活动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 活动1 为什么要设立休渔期 讨论休渔期设立的意义。交流、分析 活动2 合理开发海洋资源 查找资料,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形式 收集、整理、归纳

3.活动指引

生活情景: 在沿海很多渔船都停在了港口。琪琪提出这么多渔船为什么不出海捕鱼,彬彬回答说是休渔期内,不能捕鱼。波波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休渔期?”

产生问题:从1995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在休渔期内,不能捕鱼。由于每个地区的休渔期不同,学生也没有生活经验,因此对休渔期的意义不了解。问:为什么会有休渔期?

三、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30.网络课堂: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2)了解到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生物的重要性。2.科学探究

(1)利用网络课堂的形式,分小组、分主题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2)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3.科学态度

(1)感受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2)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责任。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2.探讨活动: 活动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 活动1 选定主题 根据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主题 交流、分析 活动2 收集资料 根据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收集、整理、归纳 活动3 上传资料 上传整理好的整理到小学科学网 计算机操作 活动4 分享交流 互相阅读上传到小学科学网的相关资料,分享交流不同主题的信息 计算机操作、交流 2.活动指引

生活情景: 在动物园或者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同学们看到大熊猫被很好地保护起来。波波提出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妍妍补充到:卧龙大熊猫保护区就是为了大熊猫而建立的。对此,琪琪产生疑惑: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

产生问题: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动物园也经常看到它的身影。学生也经常接触到大熊猫的信息,但是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怎么保护大熊猫? 问: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怎么保护大熊猫?

三、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31.变废为宝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生活中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2)知道对垃圾进行分类有一定的标准。2.科学探究

(1)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一些垃圾回收后可以被重新利用。(2)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3.科学态度

(1)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回收垃圾的良好习惯。(2)具有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2.探讨活动: 活动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 活动1 为什么要分类 知道一些垃圾回收后可以被重新利用制成有用的物品 交流、收集

活动2 给家里的垃圾分类 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探究、观察 3.活动指引

生活情景: 在小区或者学校的分类垃圾桶旁,琪琪提出旧报纸应该放在哪个垃圾桶? 产生问题:垃圾回收已经被提出了很多年,很多地区也使用分类垃圾同回收垃圾。但现在还有人没有按照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的现象。小区或学校的分类垃圾桶通常分为三四种,那么家庭积累的旧报纸应该放在哪个垃圾桶内?

问:旧报纸应该放在哪个垃圾桶?为什么要分类?

三、课堂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32.绿色生活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了解一次性用品对环境的危害。

(2)知道有哪些绿色行为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能创造绿色生活。2.科学探究

(1)通过收集并分析资料,了解一次性用品对环境的危害。(2)通过交流讨论,了解有哪些绿色行为。3.科学态度

(1)养成绿色行为的良好习惯。(2)增强绿色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2.探讨活动: 活动安排 活动题目 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能力要求 活动1 纸巾与手帕 了解一次性用品对环境的危害 交流、分析 活动2 我的绿色家园 知道有哪些绿色行为 交流、分析 3.活动指引

生活情景:小朋友们去爬山,妍妍大汗淋漓。妍妍用手帕擦汗,琪琪就问为什么用手怕擦汗而不用纸巾擦汗?

产生问题: 纸巾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次性物品,现在很多人都用纸巾擦汗。纸巾使用起来比手帕要方便,因此极少人在用手帕,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用手帕擦汗呢? 问:为什么用手帕擦汗?

三、课堂小结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卷 篇5

一、我会填空(每空2分,共24分)

1.大多数植物都是由()萌发生长而成的。2.蚕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3.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宙飞船经历4天多的飞行,终于降落月球。

4.我国传统上以()、()、()、()划分四季。

四、我会回答(每题12分,共24分)1.什么是月相变化?

5.植物长大要经历()、()、()、()四个阶段。6.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

二、我会选择(每题2分,共8分)

1、月球体积不足太阳体积的()

A.六百万分之一 B.六千万分之一 C.六十万分之一 D.六分之一 2.科学家()提出了“日心说”。A.哥白尼 B.伽利略 C.牛顿 D.张衡

3.少年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是()。A:外貌 B:视力 C:身高 D:智力

4、冬眠的动物有()。

A.猫 B.熊 C.麻雀 D.狗

三、我会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2分)1.人们可以通过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2.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3.子叶在幼苗的生长过程没有任何作用。()4.昼夜交替的形成与地球自传有关。()5.蚕幼虫的生长过程中要蜕5次皮,最后变成五龄蚕。()6.温度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四、我会填表。

写出你对地球的认识:

2.面对自己身体发育的各种变化,我们应该怎样做?

3.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七、我会分析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 篇6

一、突出活动的随机性, 在估计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在“统计和可能性”的教学中, 第五册数学教材第90页的例题呈现的是几个小朋友围在桌边摸球的场景。图中有一个透明的口袋, 口袋里放着3个黄球、3个红球, 还有一个蒙着眼睛的小朋友在摸球。之所以让摸球的小朋友蒙着眼睛, 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摸球活动的随机性特点。在第一轮教学中, 笔者就是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进行教学的。虽然, 学生都能按要求分小组进行操作活动, 但活动结束后, 对于那些蒙着眼睛参与活动的学生来说, 并没有能真正感知、认识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且不能真正参与到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摸球的活动中来。那么, 如何既要突出活动的随机性, 又能让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呢?经过反复揣摩, 笔者改变了例题的呈现方式, 将例题中的透明口袋换成黑布口袋。活动前, 小组成员, 看着承担摸球任务的学生分别将3个黄球和3个红球装进口袋, 反复摇晃后再进行摸球活动。如此, 不但突出了摸球活动的随机性, 更能激发学生猜想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二、明确操作的目的性, 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体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判断力

“可能性大小”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 以摸球活动为例, 从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 摸到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一些?对于这个问题, 人们通常会依据生活经验做出一种直观的判断, 即:从中任意摸一个球, 摸到红球与黄球的可能性相等。但这只是一种猜想。为了取得一定数量的实验数据来支持这种猜想, 教学中, 笔者注意通过不同的操作活动———“抛硬币”、“丢骰子”、“摸扑克”、“玩转盘”、“下黑白棋”、“统计小组同学的爱好、成绩、家庭人口”等, 让学生在明确操作的目的性及操作要求的基础上, 反复经历实验以及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引导学生交流上述过程中的发现, 让学生逐步体会“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大小”初步学会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如此教学,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更培养了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三、把握练习的关键点, 在反复阅读仔细斟酌中推敲,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提出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中, 感受了统计与可能性的内在联系, 增强了数据意识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意识, 但在实际的自主练习中, 个别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 是这些学生未曾把握练习的关键点, 审题能力欠缺。如:解答“在口袋里放红、绿两种颜色的粉笔, 一共放6枝。每次任意摸一支, 要使摸到红粉笔的可能性大, 可以怎么放?”时, 学生出现的错误表现为:一是放错了枝数, 有人说, 放4枝红粉笔, 1枝绿粉笔, 总枝数不符合要求;二是放错了颜色, 有人说, 放5枝红粉笔、1枝黄粉笔, 总枝数符合要求, 但粉笔的颜色不符合要求。显然, 以上错误, 都是审题不清的缘故, 换句话说, 出现如此现象的学生, 审题能力较差, 有待培养。针对这种现象, 再次教学时, 笔者出示习题后, 先让学生仔细读题, 然后说说这道题该注意的关键要点有哪些?结合学生的回答, 及时用彩色笔标画出来:其一, 两种颜色, 红色和绿色;其二, 一共放6枝;其三, 摸到红色的可能性大。经过反复阅读, 仔细推敲, 学生把握了以上三个关键点, 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果然大大提高了。

四、注意画图的示范性, 从正确及时规范的示范做起,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作图能力

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用涂条形图的方法记录统计结果, 是三年级“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认识可能性的相关活动中, 笔者要求学生灵活使用以上两种方法, 在增强学生数据意识、动手实践意识的基础上, 相机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作图能力。

画“正”字的方法, 说起来简单, 做起来不简单。笔者是这样指导学生画“正”字的———

首先, 要求学生明白:一是画“正”字, 不是写“正”字, 这个正字的每一笔、每一画要足够长, 最好一样长;第二, 画“正”字时要按照“横———竖———横———横———竖”的顺序画, 不要倒笔画;第三, 要搞清楚, 一画表示1次, 一个“正”字表示5次。

其次, 教者做好示范。第一次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统计结果时, 在学生认真倾听完上述三个要求后, 笔者及时根据学生的摸球情况, 在大黑板上示范性逐笔画出一个“正”字,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画, 自主数, 自主说。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 篇7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知道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的结构。教具准备

地球仪、小船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向远方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

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

二、新课

(一)地球的形状 实验

模拟实验:将小船模形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另一侧观察小船模型。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月食的时候地球的阴影是条曲线。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指导阅读p4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 简介 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地球是什么形状?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二、新课

(一)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二)海洋和陆地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估算海洋和陆地的面积,使学生对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0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10

(三)拓展

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多少? 平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4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a)、介绍地球内部概况(b)、指导阅读p8的 “地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三、作业:

1、查找、收集人类近代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和数据。

2、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知识。板书设计: 第1课 地 球

一、地球的形状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二、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三、海洋和陆地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0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4 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的3/10 其他地形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3/4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 第2课 太 阳 教学目的

1、认识到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

2、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教学重点

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有关太阳的一些知识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万物生长靠太阳吗?

二、新课

(一)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

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

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能还可以被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利用。

(二)讨论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万物会怎么样?

(三)拓展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教学新课

(一)能量巨大的太阳

三、作业:

调查周围的人们怎样利用太阳能。板书设计 第2课 太 阳

万物生长靠太阳吗?

一、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

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

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能还可以被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二、能量巨大的太阳 第3课 月 球 教学目的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3、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教学重点

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教学难点

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具准备

三球仪、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农历二月初一晚上,某牛棚的的牛被偷走了。第二天,探长把某嫌疑犯捉回来审问。疑犯对探长说:“我昨晚借着月光,看见张三从牛棚中偷走了牛”。探长马上断定疑犯在撒谎。为什么探长说他在撒谎?是不是牛被偷的晚上根本没有月光?每个月的初一是否有月光?怎样能知道呢?

二、新课

(一)观察月相的变化

教师在教室制作一张大的观察记录表,让学生把每天观察的记录画到表中。同学们对月相进行了一个月的观察,大家有什么发现? 分析观察记录表,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月相变化的原因

做一做模拟实验,思考产生月相变化的原因。出示月球模型。

月球黑和白的一面分别代表什么?月球绕地球转一圈大约要多长时间?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新课

教师:月球黑的一面是太阳照不到的一面,从地球上看就是黑色的。月球绕地球转一圈需要29.5天,代表一个月相变化周期。演示三球仪

(一)观察三球仪三球间的相互运动,思考月相变化的原因。

(二)对月相变化的原因进行解释。

(三)登陆月球

出示美国宇航员成功登陆月球的图片。

假如你是宇航员,即将登陆月球,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地球和月球的环境有哪些差异? 说说登陆月球应该作的准备,并说明为什么?

三、作业:

搜集更多有关月球的资料,制作月球知识手抄报。板书设计 第3课 月 球

一、观察月相的变化

二、月相变化的原因

三、登陆月球

第4课 白天与黑夜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

2、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4、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教学难点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教具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把白天简称为昼,黑夜简称为夜,昼夜交替一次为一天。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昼夜不停地交替出现呢?

二、新课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用手电筒表示太阳,地球仪表示地球,做一个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2、出示地球自转示意图。

小结: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天。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在一天当中,正对太阳时就是白天,绕到背向太阳的一面时就是黑夜。

(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指导阅读p21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2、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二、新课

(一)、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在同一时刻,北京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纽约的太阳已经向西落下,世界各地的昼夜变化存在着差异。

由于世界各地的昼夜存在着差异,同学们可以借助网上交流了解在同一时刻各地的时间、昼夜状态是不同的,体会世界各地昼夜的差异,进一步理解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二)、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昼夜变化也会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指导阅读p23 哪几种动植物的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的影响较明显? 小结:

大多数动植物的生长活动都受昼夜变化的影响。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动植物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影响的知识。板书设计

第4课 白天与黑夜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三、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四、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第5课 春夏与秋冬 教学目的

1、了解四季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2、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重点

通过阳光直射与斜射的对比实验,观察并了解阳光的直射与斜射不同的效果。教学难点

四季形成的原因。教具准备

两块大小一样的金属片,每块的背面粘贴一支温度计、大镜子、手电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为什么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冬天的太阳暖洋洋的?

二、新课

(一)、直射与斜射有什么差异?

出示一个手电筒,分别在黑板上演示直射和斜射,引导学生观察直射和斜射时光束有什么不同。

(直射时光线集中,照射面积小;斜射时光线不集中,照射面积大。)

直着照和斜着照,得到的光束有什么不同?被照射区域的温度有什么区别? 直射和斜射是否会形成不同的温度呢? 做书上的实验,边实验边记录。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阳光在同样的高度直射与斜射会形成明显不同的温度。

(二)、四季的成因

我们已经知道,阳光在同样的高度直射与斜射会形成明显不同的温度,地球以一年为周期围绕太阳公转,由于地球始终是倾斜着身子在公转,所以对某一地区来说,每年夏季和冬季太阳光照射地表的角度就出现了明显差异,也就形成了明显不同的温度。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太阳直射与斜射有什么差异?

2、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课

(一)、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四季气候不同。有的地区冬天特别冷,夏天比较凉爽;有的地区冬天比较温和,夏天特别酷热。我们所在的地区属于哪一种呢? 我们通常是如何躲避严寒酷暑的呢?

(二)、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

动植物寒冬没有棉衣,酷暑没有空调。他们是如何抵御严寒酷暑的呢? 介绍动植物抵御严寒酷暑的典型方式。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动植物抵御严寒酷暑的方式。板书设计

第5课 春夏与秋冬

一、直射与斜射有什么差异? 二、四季的成因 三、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四、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 第6课 祖国各地的春天 教学目的

1、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通过网络课堂了解祖国各地春天的差异,认识祖国各地春天的特征。教学重点

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难点

祖国各地春天的差异。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春天有什么特征?春天从一年之中的什么时候开始?今天,我们就通过网络课堂来探究、了解祖国各地春天的差异,认识祖国各地美丽的春天!

二、新课

指导阅读p30-31.关于春天的研究内容是很多的,如气温升高、降水、花开、蛙鸣、小草返青、大树发芽等等,我们首先要“提出研究内容”,然后“完成各项研究内容”,再“讨论与交流”,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

(一)、现在,我们就选定一个研究内容:如“一周气温变化”。

1、研究内容:一周气温的变化

2、完成各项研究内容;记录本地一周每天的平均气温

3、讨论与交流:通过网络课堂与全国各地小朋友讨论、交流

4、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得出祖国各地春天有哪些差异,并把研究成果发表在“小学科学网”上,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春天有什么特征?

2、春天从一年之中的什么时候开始?

二、新课

(一)我们也可以选定另一个研究内容:如“油菜开花的研究”。

1、研究内容:油菜开花的研究

2、完成各项研究内容;记录本地油菜开花始期、开花盛期、开花末期。

3、讨论与交流:通过网络课堂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讨论、交流

4、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得出祖国各地春天有哪些差异,并把研究成果发表在“小学科学网”上,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第7课 种子和幼苗 教学目的

1、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

2、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一些外界条件。

3、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教学重点

知道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 教学难点

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平时见到的植物,大部分都是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的。是不是每一颗种子都可以发芽呢?什么样子的种子能发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种子和幼苗》(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

出示两组菜豆种子(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的菜豆种子)以及提前几天用两组菜豆种子(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的菜豆种子)做的发芽情况的实验。解剖一颗完整的菜豆种子,观察其内部结构。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然后说说什么样的种子才能发芽。得出:结构完整的种子才能发芽。

(二)、唤醒种子里的生命

同样的种子,为什么在仓库中不发芽,种到地里就会发芽? 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外部条件?

出示一组(三个杯子)发芽情况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三个杯子里分别放了相同数量的种子和土壤,只是1号杯空气充足,无水;2号杯水和空气均适量;3号杯水较多,缺乏空气。

观察不同情况下种子的萌发情况,思考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得出:

种子萌发所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

2、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二、新课

(一)、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并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

1、种子从外界吸收足够的水分后,原来干燥、坚硬的种皮逐渐变软,整个种子因吸水而呈现膨胀,终于将种皮撑破。

2.、种子吸水后,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贮存在胚乳或子叶里的不溶性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简单的可溶性物质。

3.、种子的胚根、胚芽、胚轴很快地生长起来。

4.、种子里胚根首先突破柔软的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

5.、胚根伸出不久,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土面。)

(二)、拓展:子叶的作用

子叶在幼苗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幼苗萌发后的子叶为什么不会慢慢长大,反而慢慢枯萎呢? 你认为子叶对幼苗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呢? 同学们可以课后做个实验来验证子叶的作用:

选用两株刚出土且差不多大小的幼苗,一株去除子叶,另一株不去除,然后把两株幼苗种在一个盆里,过几天观察看看实验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三、作业

网上学:各种各样的种子

1、请同学们上网了解更多植物种子的特点和用途。

2、请同学们观察和收集自己周围一些植物种子方面的资料并和同学交流。板书设计

第7课 种子和幼苗

一、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 结构完整的种子才能发芽。

二、唤醒种子里的生命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三、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四、子叶的作用

第8课 植物长大了 教学目的

1、通过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2、了解植物的生长是有周期性的。教学重点

1.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2.了解植物生长的四个主要阶段:种子、幼苗、开花、结果。教学难点

收集植物生长过程的数据,分析数据并找出规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株植物萌发以后生长很迅速,但它会一直这样快速地生长吗?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植物长大了》(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

1、数据记录

植物生长过程中会有很多变化,比如植株长高、叶子变多等,我们可以用测量、统计等方法记录这些变化。

定期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把收集的数据记录下来,例如绿豆可以采用记录高度变化的方法、黄瓜则可以记录新增叶片的数量等等,请同学们选定一株植物进行观察,然后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p43的记录表里。

想一想,植物生长过程中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2、数据处理

用图表把数据列出来,有助于对数据进行分析。第二课时

一、复习

植物生长的规律?

二、新课

(一)、分析结果

分析植物生长高度变化记录表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二)、植物生长有哪几个阶段?

植物一生的四个阶段是:种子、幼苗、开花、结果,根据你的记录填写p45的图表。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周期是不是都一样呢?

三、作业

查找资料,探究不同植物其生长过程的规律一样吗? 板书设计

第8课 植物长大了

一、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

1、数据记录

2、数据处理

3、结果分析

二、植物生长有哪几个阶段?

植物一生的四个阶段是:种子、幼苗、开花、结果

第9课 养 蚕 教学目的

1、了解蚕一生的不同阶段的特点。

2、了解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3、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教学重点

蚕一生的生长和变化。教学难点

观察、比较蚕不同阶段的特点,研究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规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蚕宝宝多可爱啊,它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让我们一起进入蚕宝宝的世界,看看它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课题:

二、新课

蚕和很多动物一样,生命都是从卵开始的。

(一)观察蚕卵

刚生出来的蚕卵是淡黄色椭圆形的,长1.2~1.3毫米。

(二)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适合的温度下蚕卵会逐渐变成紫黑色,两个星期左右即可孵化出蚁蚕。蚁蚕把卵壳咬破后,先露出头部,然后爬出卵壳。

(三)蚕宝宝怎样长大?

1、蚕宝宝刚孵化出来时,小小黑黑的,头部和身体也是黑黑的颜色,大约只有3毫米,要用放大镜才看得清楚,身体全部都是毛,看起来很像小蚂蚁,所以叫做“蚁蚕”。因为蚁蚕的身体很小,所以要移动蚁蚕时,不要用手去抓,最好用毛笔驱赶蚁蚕到纸片上再将其移走。

2、要注意养蚕的注意事项(p48)。

3、观察蚕在幼虫阶段体长的变化,记录观察数据,并将数据用图表表示出来。

4、分析图表,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体长变化有什么规律?

(四)观察蚕的幼虫

蚕幼虫的身体结构:蚕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共13节。头部有口和六对单眼,胸部有三对尾端尖突的足(胸足)。腹部有四对圆形肉质的足(腹足)及一对尾足。腹足可以帮助蚕在桑叶上四处爬行。蚕的身体两侧有黑色的小点,称为“气孔”,是蚕的呼吸器官。蚁蚕生长几天后就要脱皮。脱皮后,蚁蚕就变成了二龄蚕。蚕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要脱四次皮,最后变成五龄蚕。

蚁蚕和五龄蚕的异同点: 不同点

蚁 蚕:头部较大、身体发黑、全身都长毛。

五龄蚕:头部很小、身体白色、全身无毛、外形有差异。相同点

蚁 蚕:身体都分为头部、胸部、腹部

五龄蚕:身体都具有三对胸足,四对腹足及一对尾足,身体结构相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2、蚕宝宝怎样长大?

二、新课

(一)、蚕茧里有什么? 五龄蚕后,蚕的身体变黄且呈透明状,皮肤紧绷,且不爱吃桑叶,这时蚕就准备结茧吐丝了,蚕先向周围吐丝,以固定茧的位置,然后再吐丝将自己包围起来。一只蚕所吐的丝,其长度可达1000~1500米。

蚕茧内还有一套蚕皮,那是化蛹时,蚕蜕下来的。刚开始,蚕蛹是白色柔软的,不久就渐渐变色,最后呈褐色变硬。蚕蛹的身体的正面是一节一节的,蚕蛹的腹部可以隐约看到翅膀的纹路和触须及三对足,蛹的侧面有气孔。

(二)、观察蚕蛾的外形

经过10~15天,蛹会蜕去蛹壳而羽化成蛾。

蚕蛾头部上有发达的复眼、梳状的触角,口器退化。胸部三节,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雌性7节、雄性8节,7对气门。腹部末端有发达的外生殖器,雄蚕蛾身体较小,触角稍大;雌蛾身体较大,但触角稍小。蚕蛾虽然有嘴巴,却不再吃任何东西。

雌蛾尾端散发气味引诱雄蛾前来交配,交配后不久雄蛾死去,雌蛾开始产卵。雌蛾一般可以产五百个左右的卵。产完卵后不久,雌蛾也会死去。

(三)、蚕的生长阶段

蚕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蚕卵、幼虫、蚕蛹、蚕蛾。

三、作业

网上学:动物的一生

1.比较蝴蝶和青蛙的一生与蚕的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了解其他一些常见的动物的一生。板书设计 第9课 养 蚕

一、观察蚕卵

二、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三、蚕宝宝怎样长大?

四、观察蚕的幼虫

五、蚕茧里有什么?

六、观察蚕蛾的外形

七、蚕的生长阶段

蚕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蚕卵、幼虫、蚕蛹、蚕蛾。第10课 我们在成长 教学目的

1、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外貌发生的变化。

2、知道一些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3、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变化的特点,以及一些青春期保健知识。教学重点

了解人在成长过程中外貌发生的变化,知道一些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教学难点

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变化的特点,以及一些青春期保健知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最近彬彬的声音怎么变得沙哑了?

彬彬要长大了吗?从哪些方面能够说明人在不断生长着?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我们在成长》(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相册里记录的变化

搜集一些自己不同年龄的照片,仔细研究一下,看看自己从小到大的外貌是怎样变化的,描述自己的外貌变化情况,把它记录在p55里。

(二)、研究身高、体重的变化

少年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但外貌发生了变化,身高和体重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怎样才能知道近几年自己在身高和体重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呢?

1、到校医室查一查自己几年来的身高和体重的记录,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设计成表格记录下来。

2、分析数据,发现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规律。

3、你的身高和体重每年增加的情况都一样吗?在哪一年增加得最快?(男生的身高和体重从12、13岁开始增长较快,女生的身高和体重从11、12岁开始增长较快)。第二课时

一、复习

复习上讲课学习内容

二、新课

(一)、我们长大了

除了身高、体重增加之外,我们的身体还出现了哪些变化?

在长大的过程中,少年儿童的身体会悄悄地发生变化。男生开始长胡须,颈部开始出现突起的喉结,声音变得很低沉;女生的乳房开始渐渐地发育,月经也开始出现,无论男女都开始出现“青春痘”。这些变化是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二)、健康成长 指导阅读p58资料

小结: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发育得好,能给一生的健康打下很好的基础;发育得不好,往往会影响一生的健康。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青春期的保健。由于人在青春期各方面生长发育很快,所以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增加营养。另外,还要注意保证睡眠,加强锻炼,预防疾病。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青春期保健知识。板书设计

第10课 我们在成长

一、相册里记录的变化

二、研究身高、体重的变化

男生的身高和体重从12、13岁开始增长较快。女生的身高和体重从11、12岁开始增长较快。

三、我们长大了

四、健康成长

第11课 植物生长靠什么 教学目的

1、认识植物生长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养分。

2、知道砂土、黏土、壤土的不同特性对植物生长会产生影响。

3、知道影响植物生长因素有水、养分、空气、阳光、温度等。教学重点

知道影响植物生长因素包括水、养分、空气、阳光、温度等。教学难点

砂土、壤土、黏土的特征与作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波波、妍妍、琪琪三个好朋友走到一个墙角边,发现墙角边的两株植物长得大小不同。为什么生长在相邻位置的两株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很大不同呢?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植物生长靠什么》(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植物只“喝水”就够了吗?

观察书上的一组对比实验,得出植物的生长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营养。

(二)、土壤浸制液里有什么?

土壤里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这些养分溶解在水中,能被植物吸收。

(三)、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1、壤土能保水保肥,养分丰富,最适合植物生长。

2、黏土能保水保肥,养分较丰富,但透气透水性差。

3、砂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较少。

根据三种土壤的特点,把你的预测填写在p64“我的预测”里。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植物只“喝水”就够了吗?

2、土壤浸制液里有什么?

3、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二、新课

(一)、各种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营养,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对植物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阳光、空气、温度会对植物产生什么影响呢?

1、如果植物的生长缺少了阳光,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2、如果植物的生长缺少了空气,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3、如果植物的生长没有适宜的温度,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得出:阳光、空气、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二)、拓展:制作豆苗迷宫 指导阅读p67

三、作业 制作豆苗迷宫 板书设计

第11课 植物生长靠什么

一、植物只“喝水”就够了吗?

二、土壤浸制液里有什么?

三、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1.壤土:保水保肥、养分丰富

2.黏土:能保水保肥、养分较丰富,但透气透水性差 3.砂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较少

四、各种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1.、阳光 2.、空气

3、温度

五、制作豆苗迷宫

第12课 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教学目的

1、了解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能够按照动物的食性不同进行正确的分类。

2、知道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食物来补充能量。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食物来补充能量。教学难点

按照动物的食性不同进行分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刺猬冬眠后真的不需要吃东西吗?冬眠的动物可以几个月不吃不喝,它真的不需要吃东西吗?

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二课《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动物吃什么?

动物都要吃食物吗?这些动物要吃些什么东西?

1、植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植食性动物。

2、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肉食性动物。

3、杂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杂食性动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刺猬冬眠后真的不需要吃东西吗?

2、动物都要吃食物吗?这些动物要吃些什么东西?

二、新课

(一)、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动物运动需要能量,生长需要营养,所以动物必须吃食物。

食物在动物的身体里会转化成身体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支持动物的生长、运动和维持体温等作用。

(二)、资料:小动物,大食量

指导阅读p71资料“小动物,大食量”。

三、作业

网上学:四大家鱼和它们的食性 板书设计

第12课 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一)、动物吃什么?

1、植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植食性动物。

2、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肉食性动物。

3、杂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杂食性动物。

(二)、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动物运动需要能量,生长需要营养

(三)、小动物,大食量

第13课 植物繁殖的奥秘 教学目的

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2、了解植物可用不同的器官繁殖。

3、关注和了解植物繁殖的新技术。教学重点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了解花的多种传粉方式、种子的多种传播方式。教学难点

植物繁殖的多种方式。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彬彬、妍妍、波波、琪琪一起去瓜园参观,发现了有的花已经结了果才凋谢,而有的花凋谢了但却没有结果。

为什么有些花会结果,有些花不会结果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三课《植物繁殖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探究植物结果的奥秘

出示刚开放就摘除了雌蕊的花和保留了雌蕊的花的图片。如果摘除了花的雌蕊,花还能不能结果呢?

讨论得出:有雌蕊的花可以结果,摘除雌蕊的花不能结果。

(二)、给植物传粉

出示一个结籽不饱满的玉米和一个结籽饱满的玉米。是什么原因令这两个玉米棒结籽饱满的程度不同?

植物雄蕊的花粉要通过不同的传粉方式到达雌蕊上才能使植物结果。所以在农业生产上,利用人工授粉可以使植物结出更多、更饱满的果实。指导阅读p78的资料:虫媒花、风媒花

小结:花粉传播的方式有:依靠昆虫传粉、依靠风力传粉以及人工传粉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如果摘除了花的雌蕊,花还能不能结果?

2、花粉传播有哪些方式?

二、新课

(一)、了解种子的传播

植物结果后,是怎样将果实和种子传播出去的? 种子的传播有哪些方式?

鬼针草种子粘着力很强,它是怎样传播的呢? 椰子树生活在水边,它用怎样的方式传播种子? 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它是怎样传播的呢? 你还见过或者听说过种子传播还有哪些方式?

小结:果实和种子的散布,主要依靠风力、水力、动物和人类的携带,以及通过果实本身所产生的机械力量。归纳: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植物的种子形成了不同的结构特征,以便完成延续生命的任务。

(二)、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 植物只能用种子进行繁殖吗?

像香蕉、甘蔗,这些植物一般不容易结出种子,没有办法通过传播种子来完成延续生命的任务。它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繁殖的呢?

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人们为了优化一些植物品种,常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嫁接、扦插、压条等技术方式进行繁殖。

三、作业:

网上学:了解植物繁殖的新技术。板书设计

第13课 植物繁殖的奥秘

一、探究植物结果的奥秘

二、给植物传粉

昆虫传粉、风力传粉、人工传粉

三、了解种子的传播

主要依靠风力、水力、动物和人类的携带。

四、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

上一篇:畅想未来字作文下一篇:出租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