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住房建设及住房保障工作汇报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廉租住房建设及住房保障工作汇报(共6篇)

廉租住房建设及住房保障工作汇报 篇1

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是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积极推进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的一项民心工程,廉租住房建设及住房保障工作汇报。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经过近三年来的艰苦工作,初步建立了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和建设管理制度,确保了我县廉租住房建设及保障工作的开展。现将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廉租住房建设情况

(一)2006年廉租住房建设情况

1、根据上级的安排,2006年分配下达给**县廉租住房计划5000平方米,省补助投资25O万元。**县建盖了第一批廉租住房。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及相关规定进行招标和报建、监理等。

2、**县建设局以**县市政建设综合开发中心为建设实施主体,负责该建设项目的工程管理;**县建设局会计核算中心未开立专户对廉租住房建设项目资金进行核算,资金拨付渠道为县财政拨付至县建设局,再由县建设局直接拨付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

廉租住房共建设2幢,5层,6个单元,90套,占地3.025亩(净面积);为A、B两种户型,A户型为58.20平方米,B户型为59.52平方米,一梯三户。该项目结算价格为6064725.35万元。

(二)、2008年廉租住房建设情况1、2008年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原计划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北片区开发)中配建,因该片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尚未开工建设,为保证2008年廉租住房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按期完成,经**县委、县人民政府同意,**县规划管理局选址地点在县城大龙潭小石脑统建,规划占地面积5.93亩,总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

该项目概算投资1200万元(含绿化、路灯、给排水系统)工程建造成本1200元/平方米(以上均不含土地费用)。资金来源除上级财政补助500元/平方米外,下差建设资金700万元列入县财政预算。

2、廉租住房建设进度情况

项目原选址于大龙潭住宅小区小石脑,5月底已迁坟两座,地勘人员欲进场施工时,群众多次上访土地问题,多次到施工工地阻挠地勘人员进场施工,使得该工程迟迟不能动工,进展受阻。现另选址在外山口社区麦坪河,至9月2日,已完成三通一平及地质勘探工作,9月11日完成招投标,中标单位为昆明二建建设集团洪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9月20日完成合同的签订,并委托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2008年9月20日开工建设,目前,一幢完成五层构造柱钢筋绑扎,二幢完成六层梁板钢筋安装,三幢完成一层构造柱钢筋绑扎。力争2008年12月31日前基本完工。www.432e.net

(三)、2009年廉租住房筹建情况1、2008年外山口麦坪河廉租住房共建设9个单元,162套,其中有3个单元54套3240平方米为2009年廉租住房计划安排,现桩基部分已完工。

2、2009年廉租住房选址仍为县城大龙潭小石脑,该片区总规划建设用地16.3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0600平方米,现用地范围内的碑坟两座已迁,土地问题已基本解决,规划设计及户型设计已完成,已具备工程开工条件,2008年12月底可全面开工建设。

二、已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情况

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是实施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性、原则性较强,工作严肃,程序复杂,为切实搞好该项工作,在今年8月初,我县先后出台了《**县城区廉租住房管理实施细则》和《**县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方案》,工作报告《廉租住房建设及住房保障工作汇报》。**电视台发布了《**县建设局关于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通告》,由涉及社区集中受理廉租住房申请,相关职能部门严格审查把关,县纪委、监察部门全程跟踪监督,符合条件的住户31户已入住政府提供的廉租住房。

三、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工作

由于我县城镇最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户多,为有效缓解住房困难问题,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积极争取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实施实物配租;另一方面采取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方式。我县出台了《**县城区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实施方案》,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应补尽补的原则,按照自愿申请、逐级审核的办法,严格按程序启动我县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工作,到2008年12月10日对申请符合条件的65户178人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31万元。

四、主要做法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廉租住房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为切实搞好该项工作,县委、县政府将该项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006年,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建设、发改、国土、财政、民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廉租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建设局,具体负责廉租住房建设、管理和实施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廉租住房管理工作,今年8月又成立了**县住房保障办公室,配备编制3人,落实工作经费5万元。

(二)落实责任,分工合作。廉租住房保障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涉及到很多部门,如果单靠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工作分解到各相关部门,由民政部门收集掌握低收入家庭的基本情况,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安排和拨付,社区负责对申请家庭的初步审核,县住房保障办公室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补贴发放、实物配租等工作。各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互相沟通,使该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三)认真摸底,落实工作责任制,严格审核,确保政策落到实处。为全面摸清我县城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情况,从2007年起,组成调查组,对城区五个社区城区城镇居民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共完成最低收入家庭3665户、7448人的住房状况调查,将2912户最低收入家庭及住房困难家庭信息录入云南省住房保障网。对申请廉租住房的171户家庭进行入户调查、核实,制作了Ⅸ**县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入户调查笔录》,并进行入户摄相、拍照,并由户主签字认可。为确保我县住房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县住房保障办公室制定了《**县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申请登记表》、《**县廉租住房租赁合同》、《**县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协议》、《**县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合格人员汇总表》等相关配套规定,做到有章可循。落实责任,严格实行“三道门槛、两榜定案”制度,严格按工作流程办事确保痕迹管理。

廉租住房建设及住房保障工作汇报 篇2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 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补贴为主, 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为辅。廉租房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城市中低经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建的普通住宅, 有社会公共福利和住房社会保障性质。中国的廉租房只租不售, 出租给城镇居民中最低收入者。廉租房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由政府出资建好后, 低租金给住房困难户, 二是由政府发放租金补贴给住房困难户, 由他们租赁社会房屋居住。廉租房有特定的供给对象, 符合廉租房供给条件的由本人 (家庭) 向政府提出申请, 并经过政府相关部门核实批准后, 方可取得廉租房的承租权, 廉租房无继承权。

2 廉租房的历史及现状

1998年, 国务院发出了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该《通知》提出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 建立适应不同收入水平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分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即要建立以经济适用房为主体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高收入者购买或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 中低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最低收入者租用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根据通知要求, 建设部于1999年制定了《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

随着廉租房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人们对廉租住房制度也越来越了解, 我国的廉租房政策在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基本住房问题上取得了一些成效, 截至2006年年底, 全国657个城市中, 已有512个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 占总数的77.9%;全国累计有54.7万户低收入家庭通过廉租房政策改善了住房条件, 其中, 领取租赁住房补贴的家庭16.7万户, 实物配租的家庭7.7万户, 租金核减的家庭27.9万户, 其他方式改善居住条件的家庭2.4万户。同样, 以2006年年底为限, 全国累计用于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为70.8亿元, 仅当年一年就达到23.4亿元, 占1999年以来累计筹集资金的1/3。全国人均住房面积从1993年的17.8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8平方米。

3 廉租房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我国的廉租房政策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但是在廉租住房政策的实际执行过程中, 任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给我们的政策执行带来一定的困难, 也让我国的廉租房政策在解决保障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的同时, 为社会带来极大地负担。我国廉租房政策实行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廉租房政策对申请家庭的资质审核缺乏实质的规定, 致使廉租房申请家庭有瞒报家庭财产、提供虚假证明等现象。

根据《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的规定, 廉租住房的申请、审核主要采取“三级审核, 两次公示”的模式。即申请人首先向街办或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应的材料, 由街办或居委会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但是街办居委会作为基层工作单位, 首先街办居委会无法去银行调查申请人的财产情况, 无法调查申请人的房产、车辆等情况;其次, 街办居委会的人力物力均有限, 不可能对所有申请人的所有材料的真实性进行逐一核实, “只能依赖申请人的诚信”作形式审查, 对于有些刻意隐瞒家庭情况的家庭不能全部及时发现。另外,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 “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存在, 这也会给街办居委会的审核工作造成困难。

3.2 缺少完整的个人收入征信制度, 申请家庭收入的动态变化难以掌握。

根据《廉租住房保障办法》规定, 已领取租赁住房补贴或者配租廉租住房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应当按年度向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如实申报家庭人口、收入及住房等变动情况。《办法》同时规定, 市 (区) 、县人民政府建设 (住房保障) 主管部门应当按户建立廉租住房档案, 并采取定期走访、抽查等方式, 及时掌握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人口、收入及住房变动等有关情况。在实际工作中, 申请家庭在收入发生变化时, 很少有人能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而住房保障的主管部门, 仅仅依靠对保障象定期走访、抽查的方式进行收入审核, 并不能保证及时发现保障对象的收入变化。

3.3 缺乏有效地退出保障机制。

在《办法》的第二十五条、第三十条规定了保障对象需要退出廉租房的情况, 并由建设 (住房保障) 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退回。但是实际执行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例如广州廉租住户黄少萍在被查出违规使用其廉租房时, 申辩说因为调查人员调查时其正好没在家, 所以她认为自己没有违反廉租房政策, 所以拒绝退出配租给她的廉租房。不仅仅是黄少萍, 在广州查出的11户违规使用廉租房的家庭中, 其他家庭也认为自己并没有违反有关规定, 只是主管部门审查的时间不合适。对于像黄少萍这样拒绝退出廉租房的家庭, 《办法》没有具体规定如何有效的让其退出。近年来, 我国的廉租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政府由此所形成的负担也越来越重。而由于无法退出, 一些本该享受保障房政策的群众便失去保障权利, 致使不合理的居住者持续占用社会资源。这就要求我国的廉租房政策要尽早完善廉租房的退出机制。

3.4 与廉租房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廉租房或保障房的法律法规, 一旦发现申请人有瞒报、伪造、假造情况, 也只能取消其资格, 或者做轻微的经济处罚。这些处罚相对于其享受的优惠,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目前的廉租住房政策就得不到有效的维护。

当今世界, 住房难题几乎困扰着所有国家的平民百姓。即使在发达国家, “居者有其房”也不是所有人单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但在这些国家, 政府对这个重要的民生环节, 已经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及政策。这些经验, 很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借鉴。在法国, 廉租房制度的发展已有百年历史, 廉租房由各级政府的廉租房管理部门负责分配。管理部门严格控制房源, 廉租房也是只租不卖。管理部门对廉租房的申请者有严格的审核制度, 通过对其雇主单位、银行账户及社会生活状况的核实, 将房屋分配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 避免一些贪便宜的人浑水摸鱼。廉租房制度的存在, 使法国房屋销售市场的需求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 法国廉租房也因此被称为“社会首席稳压器”和“法国社会的稳定剂”。在新加坡, “廉租房”分两个档次。家庭收入在800新元或以下的家庭, 只需缴占总收入10%的钱作为房租;收入在800-1500新元的家庭, 用于房租的钱为收入的30%。根据家庭收入的不同而收取不同比例的租金标准, 在不同的租金标准之间可以根据家庭收入的变化而自由转换。在美国:审查程序很严格。美国是一个信用国家, 具有发达而且完善的信用制度。以信用为基础建立的廉租房制度保障了廉租房制度的高效执行。

4 针对廉租房问题, 我们的应对策略

针对部分地方廉租住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4.1 建立完整的信息共享平台。

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 实现信息的联网共享。根据申请家庭提供的资料, 审核部门可以从联网的信息中及时查看申请家庭收入、存款、车辆、房产等家庭财产状况, 尽早实现廉租房“应保尽保”的目的。则系统自动回将其挡在保障人群之外。

4.2 建立个人诚信制度。

这一点在银行系统已经有了很好的经验。在现行的银行系统中, 如果个人的不良的贷款记录达到一定程度, 在全国范围内, 他以后的资金使用都会受到影响。廉租房制度可以借鉴这一办法, 使不诚信的申请家庭不仅在一时、一地受影响, 而是在更多地区, 更长的时间内承担其不诚信的后果。

4.3 动态管理, 建立健全的退出机制。

建立健全的退出机制, 可以制定有利于廉租对象退出的优惠政策, 使廉租对象的利益在退出廉租住房时不受侵害;对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廉租户又不能及时腾退廉租房的要给予重罚。

4.4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做到有法可依。

目前, 有关廉租房的法律法规不能适应现在的廉租房管理的现状。因此, 要加大立法的力度, 尽快制定出适应现实需要的有关法律法规, 使执法不再缺少依据。

4.5 发展多种形式的保障办法。

首先, 调整政策, 加强货币补贴的地位。例如有些地区并没有建设各种类的保障房, 只是由政府向相关低收入群体提供租房和购房补贴, 等到居住者条件超过中低收入, 政府停止补贴。其次, 开拓保障房供应渠道。可以鼓励个人与政府、申请家庭签订保障房供给协议, 再由政府根据申请家庭的条件变化管理合同。

摘要:文中对廉租房的历史现状、存在问题、解决策略谈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廉租住房建设和保障规划 篇3

一、规划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

2、建设部关于印发《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计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建住房〔2007〕218号);

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通知

》(内政发〔2007〕107号)。

4、《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二、规划范围和年限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适用范围为乌海市辖区,包括海勃湾区、乌达区、海南区。

(二)规划年限

2008年——2010年。

三、规划编制的作用

本规划作为乌海市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法定依据,在规划期内和规划范围内,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各项活动、各项政策规定,应与之相符合、相协调。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实物配租。2008年——2010年全市计划新增廉租住房1944套,其中:新建1704套,2007年续建240套。户型以50平方米以内为主。新建、续建廉租住房总建筑面积9.58万平方米,其中:新建8.38万平方米、续建1.2万平方米;总占地面积5.68万平方米。

1、2008计划新增廉租住房744套,3.58万平方米。其中:新建504套,2.38万平方米(海勃湾区252套、乌达区、海南区各126套),续建240套(乌达区、海南区各120套),1.2万平方米。

2、2009计划新增廉租住房600套,3万平方米。海勃湾区、乌达区、海南区各200套。

3、2010计划新增廉租住房600套,3万平方米。海勃湾区、乌达区、海南区各200套。

套型面积按照平均50平方米计算。

(二)租赁补贴。

1、2008年廉租住房保障租赁补贴计划发放830户,补贴金额426万元,其中海勃湾区340户,乌达区234户,海南区256户。争取到年底全市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家庭将全部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

2、2009年廉租住房保障租赁补贴计划发放3656户,补贴金额947万元,其中海勃湾区1000户,乌达区1556户,海南区1100户。

3、2010年廉租住房保障租赁补贴计划发放3056户,补贴金额791万元,其中海勃湾区800户,乌达区1356户,海南区900户。

2009年起将低收入家庭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大多数人采取发放补贴方式进行保障。

(三)廉租住房建设投资、租赁住房补贴资金估算及资金筹措,2008年——2010年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为12220万元(其中:实物配租总投资10056万元,租赁补贴资金总量为2164万元)。

1、2008年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为3282万元(其中:实物配租总投资2856万元,租赁补贴资金总量为426万元)。

2、2009年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为4547万元(其中:实物配租总投资3600万元,租赁补贴资金总量为947万元)。

3、2010年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为4391万元(其中:实物配租总投资3600万元,租赁补贴资金总量为791万元)。

第二章 城市低保及低收入家庭现状与住房需求分析

一、乌海市发展概况

(一)城市发展现状

乌海市辖海勃湾、乌达、海南三个区,总人口47.7万人,2007年GDP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3元,从业人员2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0.92万人,登记失业率4.28%,住房总建筑面积1285万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65平方米。

(二)规划期末城市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50万人,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1944套,9.58万平方米,全市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得到基本解决。

二、城市低保及低收入家庭现状

城市低保家庭的认定:享受民政部门认定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1年以上或持有本市民政部门认定的优抚对象身份证明的家庭;具有本市常住居民户口,家庭人口为2人(含)以上,成员之间有法定的赡养和抚养关系,在当地连续居住3年以上;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3平方米(含)以下的低保家庭。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低保家庭户数10574户,人口40722人。

城市低收入家庭的认定:凡具有本市常住户口,人均月收入低于440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或符合低收入家庭其他认定条件的视为低收入家庭;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低收入家庭户数约3000户,人口9000人。

三、政府保障能力和市场住房供应能力

(一)政府保障能力

规划期内,全市各级财政预算资金安排4922万元,土地出让净收益5785万元,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513万元。政府住宅用地收储463万

平方米,其中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230万平方米。

(二)廉租住房供应能力

1.截至2007年底已经筹集廉租住房情况。2006年共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资金57.2万元,补贴户数631户,补贴面积18725平方米。2007年共安排廉租住房补贴资金200万元,补贴1141户,2756人,补贴面积3万平方米。实现了家庭人均住房

在13平方米(含)以下的低保家庭应保尽保从2007年始我市全面组织实施棚户区居民搬迁改造工程,将棚户区、矿区居民搬迁纳入廉租住房政策范畴,计划用2-3年时间逐步将矿区近5万户居民从矿区搬迁出来,彻底改善棚户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开工建设住房100万平方米。

2.规划期内廉租住房需求分析

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根据2006年、2007年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初步预测规划期内廉租住房需求量2000套左右,以每年600——700套的需求量增长。

第三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规划原则。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国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布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政策,因地制宜;市级负总责任,各区抓落实。

三、规划目标。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第四章 住房供应和租赁住房补贴

(1)新增。规划2008年——2010年期间,将通过集中建设和在普通商品房中配建等方式提供廉租住房1944套,户型在50平方米以内,总建筑面积为9.58万平方米,总占地面积5.86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0056万元。

(2)市场可供租赁房源分析。

近年来,伴随旧城拆迁改造、矿区棚户区搬迁,市场可供租赁的房源逐步减少,现有房源基本可以满足近3年市场需求,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租房成本逐年加大。

第五章 投资估算

规划期内计划共需要投资12220万元,其中2008年3282万元,2009年4547万元,2010年4391万元。

第六章 土地供应和资金安排

2008年计划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用地面积5580平方米,计划投资2856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1785万元,住房公积金净收益113万元,争取各级配套资金958万元。

2009年计划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用地面积6000平方米,计划投资3600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2000万元,住房公积金净收益200万元,争取各级配套资金1400万元。

2010年计划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用地面积6000平方米,计划投资3600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2000万元,住房公积金净收益200万元,争取各级配套资金1400万元。

第七章 落实规划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廉租住房建设管理。依据自治区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由市、区两级政府房管部门负责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工作,并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确定资信度高的开发建设单位。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以“实用型”中小户型为主(廉租住房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经济适用住房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设计方面力求面积适度超前、功能齐全、经济适用和便利节能。

二、规范廉租住房的分配与管理。严把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分配关,继续健全“三级审核二级备案”及“一认定二公示”制度。市、区政府、建设部门、房管部门、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通力协作,严格按照管理程序,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真正落实政府要求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三、落实经济政策。一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整治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二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三是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保证供应,按照住房建设规划,在土地供应中予以优先安排,申报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四是社会各界向政府捐赠廉租住房房源的,执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扣除和有关政策。五是社会机构投资廉租住房或经济使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整治的,可同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四、加强解决城市低保家庭住房困难的法规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结合地区实际,制定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法规,为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提供制度保证。

五、确保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以及旧住宅整合,要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在较小的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按照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切实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有关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六、退出机制。结合全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普查,建立健全住房档案,实行抽样调查和复核,实现动态管理,进一步规范廉租住房保障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的管理,建立健全申请、审核、公示办法和退出机制。

第八章 规划实施机制

一、落实规划实施的责任。市政府对解决全市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负总责,对各区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强监督指导。各区人民政府对解决各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负责,具体落实相关工作。

二、健全责任考核机制。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工作统一纳入对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中,各级政府要将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相应的管理工作机构和具体实施机构,切实抓好各项工作。

三、发挥计划的调控机制。结合规划编制工作,分解规划的阶段性目标,落实具体措施,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确保总目标的实现。

四、建立多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由政府全面负责对规划和计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明确牵头部门和参加部门,各司其职,认真履行职责,相互配合,协同做好规划和计划编制工作。

五、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建立以各级政府为主体的层级监督管理体系,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指导督促具体部门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

附件:

一、附表1、2007年乌海市城市国民经济综合指标一览表2、2007年乌海市城市低保及低收入家庭现状表3、2007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条件、保障标准情况表

4、截至2007年底全市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情况表

5、截至2007年底全市廉租住房筹集情况一览表6、2008——2010年廉租住房保障计划户数汇总表7、2008——2010年全市廉租住房筹集规划表8、2008——2010年全市廉租住房保障资金需求估算表9、2008年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筹措计划汇总表10、2009年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筹措计划汇总表11、2010年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筹措计划汇总表12、2008年——2010年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筹措计划汇总表

二、附图(总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下典型户型、优秀户型设计图纸)

廉租住房建设及住房保障工作汇报 篇4

极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实施方案》(景府发〔2007〕5号)等文件精神,切实解决我市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逐步建立健全高、中、低价位相结合的住房价格体系和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微利商品住房、普通商品住房相配套的住房供应体系,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二)基本原则。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市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政策,因地制宜。坚持真正让低收入家庭得到实惠;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阳光操作,依法依规办事;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履行政府责任;坚持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投资者利益,规范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廉租住房保障目标。2008年底,对符合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9—2012年底,城市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逐步扩大到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实现应保尽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收入标准由市政府根据有关规定确定。住房标准原则上按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确定。

(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目标。2008年至2012年,根据实际情况,每年按照我市商品住房开发总量的10%—20%的比例,安排新建一批经济适用住房。

三、完善配套措施,确保住房保障工作目标的落实

(一)落实建设用地。“两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对“两房”建设用地,要切实保证供应,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合理确定区位布局,并在申报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

(二)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一是市财政要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预算安排。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三是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四是廉租住房租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的维护和管理。

(三)落实优惠政策。一是“两房”建设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相关税费按照有关规定减免。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外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由政府负担。二是各商业银行应积极配合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以在建项目作抵押申请住房开发贷款。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个人贷款,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贷款人除符合《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外,还应提供准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证明。三是公积金管理部门对申请提取个人公积金和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个人,应给予优先办理。

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一)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按照政府组织协调、市场运作的原则,可以采取项目法人招标的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良好社会责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也可以由市房管部门根据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直接组织建设。

(二)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要做到标准适度、功能齐全、质量优良、经济适用、环境优美、便利节能。建设单位要严格控制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标准,以每套建筑面积60—80平方米左右为主,最高不得超过90平方米。

(三)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的配套。小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齐全,并与住宅工程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适用、安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建设水平。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开发商对其开发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工程质量负最终责任。建设项目开发商应当向买受人出具《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并承担保修责任。保修期从住房交付使用之日起计算。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应当实行物业管理,为居住区居民提供符合基本生活需要的物业服务。

廉租住房建设及住房保障工作汇报 篇5

调查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我市廉租住房保障申请家庭人口、收入和住房等情况调查工作,根据《青岛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青岛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及退出管理实施细则》、《青岛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定》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廉租住房保障申请家庭人口、住房、收入的调查核实应坚持实质性审查和形式性审查相结合,社区、街道经常性调查和区廉租住房保障管理部门重点调查相结合,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三条 社区、街道、区廉租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按照各自分工负责做好申请家庭人口、住房、收入等情况的调查、评估和审核工作。民政、劳动保障、公安、税务、工商等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做好调查工作。

第四条 申请家庭所有成员应主动接受并配合街道、社区等部门的调查,主动到所在单位及相关部门及时申请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及时送交区街调查工作人员相关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工作人员应逐项进行核对,留存复印件或需留存的原件。

第五条 社区和街道应结合实际,对辖区家庭建立经常性调查制度,对符合保障条件的及时建立保障对象档案,进行预登记。

第二章 家庭和家庭成员

第六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凡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关系,而又未经法定程序解除家庭成员关系的人员,应列入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成员范围。具体为:

(一)夫妻。

(二)父母与未成年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子女;有负担能力的祖(外祖)父母与父母双亡的未成年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孙(外孙)子女。成年子女、孙子女属于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收入不足以生活的或在校就读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应核为家庭成员。

(三)子女与无生活来源的父母;有负担能力的孙(外孙)子女与子女双亡的祖(外祖)父母。

(四)兄、姐与父母双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弟、妹与扶养其长大且无生活来源的兄、姐。

(五)其他经认定的家庭成员

以上子女含养子女、继子女、非婚生子女;父母含养父母、继父母。

家庭按不超过两代核定,家庭成员应具有市内四区非农业常住户口,其中至少有一人应达到5年(含)以上。除

(一)、(二)外,家庭成员必须同一户籍且长期共同居住。

第七条 劳教人员和服刑人员在劳教的服刑期的,不核定为家庭人口。

第八条 孤老、孤儿可单独申请廉租住房保障。年满30周岁且未婚的一、二级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的)可单独申请廉租住房保障(实物配租除外)。

第九条

家庭成员属性分为以下几个种类:

(一)三无人员,是指经民政部门认定的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和扶养人的人员。

(二)在职人员,是指未与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职工,包括单位内部退养、病休、待岗人员。

(三)下岗人员,是指与再就业服务中心签订协议,领取下岗证的人员。

(四)失业人员,是指登记办理《青岛市城镇劳动者失业证》的人员。

(五)退(离)休人员,是指办理退(离)休手续,领取退(离)休金的人员。

(六)残疾人员,是指经残疾人联合会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人员。

(七)劳模人员,是指经市级(含)以上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的人员。

(八)优抚人员,是指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现役军人家属。

(九)遗属人员,是指职工亡故,配偶和未成年子女。

(十)低保人员,是指经民政部门核定,持有《最低生活保障证》的人员。

(十一)其他人员,不属于上述分类的其他情况的人员。第十条 家庭属性按照家庭成员属性相应分为十一类,每一类家庭是指家庭成员至少有1人(含)属于家庭成员类别属性的家庭。家庭属性类别作为轮候保障排序的重要依据。

第十一条 接受社区调查人员的调查,被调查家庭应提供家庭所有成员的以下证明材料:

(一)户籍证明材料。包括《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户籍管理部门开具的户籍迁移证明(家庭成员因考学等原因户口迁出的)、非农业常住户口五年以上的证明(户口簿不能显示时)和门牌变更证明(户口簿标注地址和其对应房屋产权证明、承租证明地址不一致时)。

(二)婚姻状况证明材料。包括《结婚证》、《离婚证》及《离婚协议书》、人民法院调解或判决书、婚姻登记机构开具的未办理结婚登记的证明。

(三)家庭成员属性证明材料。市级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或市劳动能力鉴定部门出具的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证明、下岗证、《青岛市城镇劳动者失业证》、《退(离)休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授予劳动模范称号的证明文件、优抚人员的证明文件、单位出具的遗属证明、《最低生活保障证》和其他证明文件。

第十二条 入户调查时,所有家庭成员的户口所在地和居住地都要如实调查。

第三章 家庭收入

第十三条 家庭收入指被调查人所有家庭成员在调查期以全部货币形式和实物形式得到的经常或固定的收入和一次性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出售财物和借贷收入。收入的统计标准以实际发生的数额为准,无论收入是补发还是实发,只要在调查期得到的都应如实计算。

(一)工薪收入

1、工资和补贴收入。指国有单位职工、集体单位职工、其他单位职工、个体经营者、个体被雇人员、离退休再就业人员、其他就业人员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各种报酬,包括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补贴等。

2、其他劳动收入。指所有家庭成员的兼职、兼业收入和从事各种技艺、各项劳动服务所取得的报酬(稿费,讲课费等)以及以上部分以外的就业人员,包括没有固定性职业,在所调查期间从事社会劳动所取得的报酬(如从企业领取原料在自己家中进行生产加工、家庭拆洗缝补、家庭托儿、保姆)以及其他未领执照的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二)经营净收入

经营净收入指个体、私营业主等在工商登记机关依法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合法经营取得的收入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等,可直接用于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收入。

(三)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下列项目应计入申请家庭的收入:

1、投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股息红利收入、保险受益和其他投资受益。2、出租房屋等资产收入,将家庭拥有的产权房屋、车辆、土地等资产出租产生的收入。

3、知识产权收入。自己创作、发明或者参与创作、发明、并归个人所有的著作权、专利权、专有技术等带来的收入,专利人将专利权让给他人或许可他人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使用其专利所得的个人收入和非专利技术所有者将非专利技术有偿地提供、转让他人所取得的个人收入。

4、其他财产性收入,指除上述之外的财产产生的收入。

(四)转移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下列项目应计入申请家庭的收入:

1、养老金或离退休金 2、辞退金 3、赔偿收入 4、失业保险金 5、赡养费 6、抚(扶)养费 7、接受馈赠收入 8、继承收入 9、提取住房公积金

10、遗属补助费

11、经认定应计入收入的其他收入

(五)出售财物收入

主要包括出售住房收入、因建设征地农转非等原因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和安置补助费、拆迁安置房屋货币补偿收入和因劳动合同终止(包括解除)所获得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一次性安置费)和出售其他物品收入。

(六)借贷收入

主要包括提取储蓄存款、收回借出款、收回储蓄性保险本金、兑售有价证券、收回投资本金、其他借贷收入。

第十四条 在核定家庭收入时,实物收入应按市场价折款计入家庭收入。

第十五条 收入的调查期为申请家庭提出申请所在年。核定家庭成员月收入时,对每月产生固定收入的项目,按其提出申请当月前连续3个月内收入的平均数计算;对凡属一年内每月不能产生固定收入的一次性收入或多次收入的项目,应将其加增并分摊到12个月计算平均数。

第十六条 家庭人均月收入为每个家庭成员月收入加增除以家庭人口数。第十七条 对工薪收入按照以下规定进行调查核定:

(一)在职职工收入的核定。经职工所在单位劳资部门审核填写《青岛市廉租住房保障职工收入情况证明》,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并经单位盖章认定。对连续6个月以上未领到或未足额领到工资的在职职工(含厂内待岗、厂内退养、病休等各类离岗人员),按实际收入计算家庭收入。

(二)其他劳动收入的核定。对兼职性收入等其他劳动收入,由个人诚信申报,区街根据所从事的社会劳动情况评估确定。其中,属于在市场、商店、早市、夜市等商业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市场管理部门填写《夜市等商业场所从事经营活动人员收入情况证明》,证明其收入情况;市场部门不能证明其收入的,由个人诚信申报,区街根据所从事的社会劳动情况评估确定。区街应依据劳动种类建立评估标准。

第十八条 对经营净收入的调查评估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对税务部门实行查帐征收的个体经营、私营企业者,其收入由税务部门开具收入证明,证明其净收入情况。对税务部门不实行查帐征收的个体经营、私营企业者,经营净收入由被纳税人诚信申报,区街调查评估确定。

第十九条 对财产性收入的调查评估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知识产权收入、出租房屋等资产的收入,按照租赁等合同核定收入,合同价款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由区街评估确定。

(二)利息收入、股息红利收入、保险受益和其他投资受益,由申请人家庭成员诚信申报,区街调查评估确定。

第二十条 对转移性收入的调查评估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不计入家庭收入的范围

1、优抚对象按规定享受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保健金; 2、政府颁发的对特别贡献人员的奖励金、补贴金等; 3、区(市)以上劳动模范退休后享受的荣誉津贴; 4、工伤人员的护理费;

5、因公(工)死亡人员及其家属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丧葬费;

6、因公(工)致残返城知青的护理费;

7、按规定由个人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统筹费;

8、政府和社会给予贫困在校生的救助金、生活补贴和在校学生获得的奖学金、助学贷款等;

9、人身伤害赔偿中除生活费以外的部分;

10、政府和社会给予的临时性生活救助金;

11、过渡性就业人员6个月内的劳动报酬;

12、拆迁安置中的安置补助费、拆迁补助费;

13、经认定不计入收入的其他收入。

(二)赡养费的计算。凡成年子女,均应承担父母的赡养义务。子女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150%的,可不计算其父母应得赡养费收入;子女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标准150%的,计算其父母应得赡养费。计算公式为:每一子女的月赡养费=(子女家庭月总收入-当地当年月低保标准150%×家庭人口)×50%。如有人民法院裁定调解或判决的,按协议、调解、判决书确定。

(三)抚(扶)养费的计算。抚(扶)义务人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当年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可不计算其子女应得抚(扶)养费收入;抚(扶)义务人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当地当年月最低工资标准的,计算其子女应得抚养费收入。抚(扶)费一般可按抚养义务人月总收入的25%计算;负担两个以上子女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超过月总收入的50%。如有人民法院调解或判决的,按调解、判决书确定。

(四)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认定。凭本人《失业证》予以认定。

(五)退休金或养老金认定。凭本人养老金或退休金领取存折予以认定。

(六)接受馈赠收入。由被调查人诚信申报,区街进行评估认定。

(七)继承收入。继承房产不列入收入,除此外的其他继承收入由申请人诚信申报,区街评估确定。

(八)提取住房公积金。凭公积金查询存折予以认定。

(九)辞退金。凭用人单位辞退证明文件等予以认定。

(十)赔偿收入。凭人民法院调解书、判决书等证明文件予以认定。

(十一)遗属补助费。凭单位开具的遗属补助费证明等予以认定。

第二十一条 对出售财产收入的调查评估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对出售财产收入的调查期限不受一年限制。

(二)因建设征地农转非等原因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和安置补助费,房屋拆迁实行货币补偿所得收入、出售住房获得的收入、因劳动合同终止(包括解除)所获得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一次性安置费)及其他出售财产收入,因缴纳社会保险、购房、医治大病、就学等家庭支出无剩余的,不计入家庭收入;有剩余的,其剩余部分按廉租住房保障收入标准和家庭人口计算可分摊的月数,在可分摊的月数内,该家庭不享受廉租住房保障。

(三)一个家庭占多项出售财产收入项目的,应合并计算;其支出项目不能重复扣减,并由申请家庭进行支出举证,不能举证的视同没有支出;其收入剩余部分应进行分摊。

第二十二条 对借贷收入,由申请人家庭成员诚信申报,区街调查评估确定。借贷收入的调查评估期及分摊按照出售财产性收入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家庭成员拥有的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货币资产,由申请人家庭成员诚信申报,区街调查评估确定。调查评估期及分摊按照出售财产性收入规定执行。

第四章 家庭住房

第二十四条 下列住房应当认定为家庭成员的住房

(一)家庭成员现拥有的私有住房(含已购公有住房);

(二)家庭成员现承租的公有住房;

(三)家庭成员赠予他人的住房。

第二十五条 家庭成员所拥有和承租的各类性质的房屋面积,应核定为家庭的住房面积。

第二十六条 应继承房屋尚未办理继承手续的,暂缓调查评估,待办理房屋继承手续后,按照公正、法院判决等法律文书核定房屋面积。

第二十七条 家庭成员现居住房屋或户籍地房屋,属于非违章建筑,且无房屋产权证明或承租证明的,由居住人或户主进行非私有房屋和非承租房屋举证,不举证的,视为同户籍人或共同居住人共同拥有或承租房屋,房屋面积由调查工作人员实际测量,平均分摊计算人均拥有或承租房屋面积。第二十八条 已进行农转非,仍拥有或居住农村房屋的,应核定为其房屋面积。房屋面积由调查人现场测量确定。

第二十九条 现拥有私房和承租公有住房面积的认定。申请人住房建筑面积的核定应以房屋租赁契约、房屋所有权证、房屋买卖合同等合法证件中载明的类型、面积为准;没有载明建筑面积的,以载明的使用面积乘以1.33计算。

第三十条 房屋拆迁,选择货币安置的,房屋补偿金计入家庭收入。选择实物安置的,拆迁过渡期内暂缓调查评估,待实际安置房屋定位后,按实际安置房屋核定面积。2000年8月1日前实施房屋拆迁的,按拆迁协议标注的安置人口平均分摊安置房屋核定面积。

第三十一条 调查申请人家庭成员的住房情况时,家庭每一个成员的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的房屋情况必须进行认真调查核实。通过调查查清房屋的产权人或承租人以及同申请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查明房屋是否为家庭成员的以下居住情况:

(一)拥有的已购公有住房;

(二)拥有的私有住房;

(三)承租自管公房、直管公房;

(四)租赁房屋;

(五)借住房屋;

(六)自行搭建的临时房屋;

(七)廉租住房保障的租赁住房补贴房屋;

(八)廉租住房保障的实物配租房屋;

(九)其他房屋。

第三十二条 房屋调查时,家庭成员应提供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的房屋产权证明、房屋承租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

第五章 调查制度

第三十三条 户籍地和居住地不一致且在现居住地居住满一年的人员,由居住地的区街进行调查,调查资料移交户籍所在地;户籍地人员由户籍地的区街进行调查;人户分离人员调查档案由户籍地的区街负责建立和保管。属低保家庭的按照民政部门低保管辖的规定进行调查。

第三十四条

申请人申请廉租住房保障应经区街调查评估,并建立调查档案后,以书面形式向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

第三十五条

区街建立廉租住房保障调查评估小组,负责对申请廉租住房保障家庭进行调查核实,向社区民主议事会介绍申请廉租住房保障资格评估情况,调查群众反映的问题。调查评估小组由5-7人组成。

第三十六条

申请人应主动提供家庭成员户口、收入证明、住房证明等必备材料向区街提出调查申请。第三十七条

区街接到申请后,由区街廉租住房保障评估小组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该家庭的人口、收入、住房调查评估和公示。区街廉租住房保障评估小组成员进行入户调查评估时应3人以上。调查评估情况经区街廉租住房保障评估小组成员集体研究,形成调查评估意见,提交社区民主议事会讨论。社区应在7个工作日内召开民主议事会,民主议事会应由11-17人组成。

社区民主议事会讨论调查评估意见,应当由社区居民小组长、申请人等列席会议。

社区民主议事会讨论调查评估意见的一般议程:

(一)申请人介绍家庭人口、收入和住房详细情况;

(二)评估小组介绍评估情况;

(三)议事会成员向申请人进行询问;

(四)申请人回答询问;

(五)申请人退场;

(六)对调查评估意见进行表决。

第三十八条 社区民主议事会成员2/3票同意的,社区应同意,并签署意见。

第三十九条 调查申请人家庭成员的人口、住房、收入等情况采取下列方式:

(一)查档取证。与劳动保障、房管、社保经办机构、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建立联系,及时查阅家庭房产、收入等情况,有关部门、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如实提供相关情况。

(二)入户调查。调查人员直接到申请人家中,核实其家庭收入和吃、穿、用等实际情况。现场查勘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房屋现状,认真核对房屋产权证、租赁证等证明材料。

(三)邻里访问。通过走访社区居民或到申请人工作单位,了解其家庭收入、实际生活和住房基本情况。

(四)信函索证。对不便走访的有关单位和人员,通过信函索取有关证明材料。

(五)信息共享。通过廉租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多部门信息联网,及时查阅申请家庭成员房产、收入等情况。

第四十条 区街应根据辖区居民状况经常性进行廉租住房保障家庭人口、收入、住房等情况调查,经评估符合条件的,建立调查档案。调查档案超过一年的,要及时年审,有变动的要及时更新。

第四十一条 区廉租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的调查核实,按照《青岛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及退出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廉租住房建设及住房保障工作汇报 篇6

关键词:廉租住房,加快建设,基本国情,政策导向,资金来源,运作机制

2008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为了明确和部署全年的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07年11月27日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新一年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新一年的经济发展要以稳为基础,以进为取向,要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的协调发展。民生改善问题作为重点在会议上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明确了要加大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等与百姓生活相关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而且强调要注重制度建设,保证广大人民长期受益。这就为中国新一年加快廉租住房建设提供了政策导向和奋斗目标,将推动中国廉租住房建设工作全面发展和落到实处。

一、中国住有所居的基本国情

中国的城市住房问题,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的问题,面临着非常复杂的情况和十分艰巨的任务。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m2。而在全国城市低收入家庭当中,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m2的还有1 000万户,约占全国城市居民家庭总数的5.5%。以上现象由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

(一)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虽然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但是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变,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大,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中低收入家庭多,人地矛盾尖锐。目前,中国城镇居民约有5.6亿人,家庭户数约1.9亿。其中,中等收入以下家庭约占70%,约4亿人口,通过政府供给来主导解决这么多人的住房问题,肯定不切实际。即使是占10%左右的最低收入家庭也有近6 000万人口,其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0m2的住房困难户就有约1 000万户,这1000万户的人口数约在4 000万人,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总数,仅保障这部分人的基本住房需求就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据建设部统计测算,要解决这1 000万户居民的住房困难,“十一五”期间每年需要投入约500亿元,资金缺口非常大,必须吸引政府以外的大量资金投入。[1]

究竟是房价带动了地价还是地价抬高了房价,一如争论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房地产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但地价上涨与房价高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性。实践证明:要达到平抑房价的目标,就要千方百计地将地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中国虽然有960万km2的国土面积,但适合城市化发展的平地面积只占12%,约15万km2,人地矛盾突出问题十分严重。目前,中国人均平地面积不到900m2,与人地矛盾最为突出的日本相当。到2030年人口高峰时,按16亿人口计算,人均平地面积将下降到720m2,约为日本同期的90%。平地资源的高度稀缺,意味着占有土地的边际机会成本很高,所以为了保障世世代代住有所居的基本权利和实现代际公平,就必须积极制定和实施集约用地的政策导向。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社会差距过大

进入21世纪,中国房价持续上涨,国务院各相关部门非常重视,调控政策不断出台,但是,各省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房价却迎着步步紧逼的调控昂首向上,出现了各国少有的越调控房价涨得越快的怪现象。2006年,中国平均房价收入比为6.7,仍属于可接受范围,与国际平均水平也相接近。但是,中国的房价收入比的社会差距很大,2006年最低收入家庭的房价收入比约为22,而最高收入家庭的房价收入比刚超过2,前者是后者的近10倍。并且,这种差距仍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2000年最低收入家庭的房价收入比是最高收入家庭的5倍,2004年最低收入家庭的房价收入比扩大至最高收入家庭的9倍。由此可见,中国商品房价格的快速非理性上涨和人均每年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的日益增大,既影响了消费者改善住房需求和积极性,又使一批低收入家庭改善住房和实现住有所居成为难以实现的奢望。[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统计表明:中国高收入家庭与低收入家庭房价收入比的差距要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很多,中、低收入家庭的购房能力明显低于国际同等水平。如果以房价增速与中等收入家庭收入增速大体同步为合理标准来看,中国“十一五”期间房价增速明显偏高,直接导致了中、低收入家庭购房支付能力下降。但是,由于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速一直较低,即使房价增速恢复到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步水平,这些家庭的房价收入比也依然会较高,与中、高收入家庭的差距过大。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低收入家庭不大可能通过提高家庭收入来显著提高购房能力。因此,基本居住权的保障和购房能力社会差距的调节需要政府制定科学和合理的住房政策来发挥作用。

(三)中国的住房征信体系还不完善

住房是资金密集型产品,单位价格很高,一般都在数十万元乃至几百万元之间,远远超过了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能力。因此,住房消费总是与社会信用,尤其是消费信贷紧密结合的。这样,政府就可以对个人购房提供金融支持来提高他们的支付能力。支持手段除了降低首付比例以外,更应提供长期优惠利率。可根据长期国债的利率趋势,确定一个相对固定的政策性住房贷款利率,利率水平相当于市场利率的1/2左右,还贷期限可延长至30年,对一些特殊的困难人群到期无法还贷,应在原贷款期限的基础上再延长10年。

中国目前与居民住房、购房相关的信息还分散在房屋、城建、民政、公安、金融、保险等部门,不仅各个部门内部的征信体系不完善,部门之间也无法互联互通,政府主管部门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公共信息披露制度,整个住房征信体系很不完善。商业银行在住房信用查询方面主要依赖人民银行建立的银行业个人征信系统,但该系统的个人信息还不完整、不准确、更新慢,不能充分、及时地记录和反映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不能对家庭住房情况进行精确统计,因而也不能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配租等工作提供征信支持。由于政府不能准确掌握居民的收入和住房情况,居民也不能对政府和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一些在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实施多年且行之有效的住房经验,在中国这个急需建立和完善住房体系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开花结果”。

二、建立保障性住房的合理运作机制

继建设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之后,建设部等七部门又联合发布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这为中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它将大大促进中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与建设。房地产市场分为两大块: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商品房市场由市场自发调节,政府需要的只是正确引导。需要管理与调控的是关系民生的保障性住房。温总理在新加坡考察保障性住房时指出:解决住有所居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套模式,通过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及小户型住房,使保障性住房成为市场供应的大头。然而,搞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前提就需要确立一个标准,也就是一个城市保障性住房合理价格的形成体系,有了科学合理的保障性住房合理价格的形成体系,就能确保中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得以快速和稳步的发展。[2,3]

(一)建立保障性住房的价格形成机制

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中人民享有充分的住房权利,2007年全国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拥有住房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党的“十七大”更是将“住有所居”定为了基本国策。然而,从改革开放30年的探索与实践来看,仅靠市场机制还无法全面和快速地解决住房领域的社会公平问题。权利体现在具体的政策中,1998年国务院相关文件制订的保障性住房补贴标准是3口之家60m2,即人均20m2。2005年以来,建设部曾经公布小康社会住房标准人均30m2。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参照保障性住房标准来统筹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小康住房的标准来指导城市商品住房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操作价值与实践意义。每个城市的资源情况不同,人口集中度状况不同,小康住房标准也应当根据这些不同和差别而有所区别。

“十一五”以来,国务院多次明确提出:要重点开发面向广大百姓的中低价位的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所谓重点就是数量上要占较大的比例,所谓面向就是指城市居民有基本偿付能力的价位的住房。而当前,虽然实际需求保障性住房的数量看上去并不大,实际上是我们提供的数量太少,加上房价倒逼提前消费的消费者较多。在有条件享受保障性住房待遇的80%的城市居民中,只有至今没有住房、有住房但面积小于保障性住房标准、现有住房功能落后和质量较差的城市居民才是实际需求的用户对象。据建设部初步测算,这个数量不超过城市家庭总数的30%,而且近期有需求的则可能是其中的一半左右,并不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

根据各城市的大小不同,经济增长及住房需求量不同,合理的保障性住房价格计算方式应该分为:一是计算城市居民平均年收入及统计城市人口。二是计算城市家庭平均人口与家庭平均年收入。三是用家庭年收入平均出月收入,得到以月收入40%归还20年8成商业贷款的月供数。我们需要有提高保障性住房消费能力的住房贷款制度。公认的前提是在居民家庭收入的总支出中,支付住房贷款的款项不能超出总数的40%。四是按月供为家庭收入30%标准计算出可承受的房价下限,此房价即为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合理房价指标。城市合理房价显示出城市居民的购房能力,让我们知道了标准的上限。而保障性住房的合理房价应当让这一阶层的家庭有能力进入购房市场。同时,保障性住房合理房价还可表明,城市房地产市场是投资性市场还是消费市场。超出合理标准,引起的是投资与投机的需求。投资与投机性需求任何时候都应当控制在总量的20%左右。不难看出:制订保障性住房合理房价是将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落到实处的重要一环,否则稳定房价和住有所居就成了一句空话,也无法操作。过去那种缺乏标准与依据的调控方式应当予以彻底的改变和根治。

(二)发展廉租住房应以实物配租为首选

世界各国推出的廉租住房制度主要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实物配租,就是指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配租一处廉租住房;二是货币配租,就是指对符合条件并已有自行租赁住房的,按人口和住房面积核发租金补贴。实物配租和货币配租各有利弊。货币配租的最大益处在于退出机制的完善。当收入或人口发生变化,享受廉租住房的家庭依照规定已不符合条件时,在实物配租制度下,要求租户办理回购廉租住房或加收租金的工作不仅被动,而且工作量大、成本高、效率低。采取货币配租的方式则可以通过停止发放补贴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实现退出机制。但是,鉴于中国特殊的国情,目前还是应该以实物配租的形式为主。否则,如果让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选用实物配租还是货币配租,那么绝大多数地方政府肯定会选择货币配租而放弃实物配租。原因很简单,因为新建廉租住房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政府无偿划拨土地。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出土地比出资金更能触动其利益。因为出的资金只是土地出让金的10%,而拿出土地则相当于拿出100%的土地出让金,地方政府通过划拨土地建设廉租住房的动力显然是被动型的。[4]

目前,中国可用于廉租的住房太少,货币配租的方式只能在短时间内缓解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7年初,全国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和实施仍有约60个地级以上城市存在空白点,而已经实施的城市廉租住房数量也非常有限。至于二手房,多数大城市靠近中心城区的旧房几乎拆迁完毕,新建的住房不仅距离远,增加租房户的生活成本,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新建住房面积一般都偏大,远远超过了困难户的承受能力,简单的货币补贴无济于事。在廉租住房资源非常少的情况下,若采取货币补贴,等于将廉租住房户全部推到市场上去租房,这很可能推动租金的上涨,加重租房户和政府的负担。在经济发达国家,大都有对房屋租金进行管制的配套法律和法规,而中国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刚刚推出,相关政策等还不配套,如果租金大幅上涨,货币配租很可能被逼上绝路,失去社会保障的本来意义。

2008年是中国廉租住房建设大力开发和实施的一年,尤其需要重视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践表明:世界多数国家在解决廉租住房等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时候,在初始阶段大都选用实物配租,等到实物配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实行货币配租。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我们不难看出货币配租是在实物配租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廉租住房形式,而不能先于实物配租而存在。在中国现阶段,廉租住房建设刚刚兴起、廉租住房源严重短缺和地方政府建设廉租住房的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一方面应该严格要求地方政府建设一定数量的廉租住房,而不能听任个别地方政府以货币配租替代实物配租,充分发挥廉租住房的社会保障功能。与此同时,发挥实物配租平抑房价的功能以弥补货币配租不足,而此功能恰恰是政府用于平抑房价的有效武器之一。

三、发展廉租住房的制度保障与资金来源

中国于2007年12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建设部等九部门联合推出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对中国廉租住房的建设和推广提供了具有规范性和实用性的制度保障。与此同时,国家财政部颁发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将进一步明确中国廉租住房的资金来源和收支两条线,对如何确保收支两条线做了明确的规定,确保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正规渠道来源,真正使国家加强和加快廉租住房的建设从原来大多数的纸上谈兵,发展到了实际操作,使我们的住有所居的基本国策从根本上得以落实。[5]

(一)建立廉租住房的保障制度

新颁发的保障办法明确指出: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货币补贴标准由各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其中对城市低保家庭,可以按照当地市场平均租金确定租赁补贴标准,如果采取实物配租,配租面积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现住房面积与保障面积标准的差额。实物配租的住房租金标准则实行政府定价。有条件的地区,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可以免收实物配租住房中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内的租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等以及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将由各市、县人民政府按照各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并每年按时向社会公布一次。

《廉租住房保障管理办法》的颁布和实施,把中国廉租住房变革和中国住房保障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和高度。此轮针对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重点在于住房保障,而住房保障的重点又在于廉租住房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目前,中国政府已明确廉租住房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新建、收购的住房、腾退的公有住房、社会捐赠的住房等。新建廉租住房,应当采取配套建设与相对集中建设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套建设。此外,新建廉租住房的单套建筑面积要控制在50m2以内,建设布局也要充分考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住和就业的便利。仔细研究九部委联合发布的新规和以往发布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无太大的本质的区别,关键是有关廉租住房的保障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而且以相当具体和可操作的条文加以规范,它标志着中国廉租住房制度真正迈入规范化、成熟化、科学化、严格化和法制化的新阶段。

在廉租住房申请过程中,如果申请家庭存在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主管部门将不予受理。对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审核同意或者获得廉租住房保障的居民,主管部门将给予警告。已经登记但尚未获得廉租住房保障的将取消其登记。而对已经用欺骗手段获得廉租住房保障的,责令其退还已领取的租赁住房补贴,或者退出实物配租的住房并按照市场价格补交以前的房租。同时,明确中国居民承租的廉租住房不得以任何理由和任何形式进行转借、转租或者改变用途。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未在所承租的廉租住房内居住,或者无正当理由累计6个月以上未交纳廉租住房租金的,必须退回廉租住房。另外,新出台的保障办法,在年度财政预算安排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外,又重申了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安排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比例不得低于10%以及住房公积金余额等资金渠道,以保障廉租住房建设的资金要求。

(二)确保廉租住房的资金来源

同《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相比,此次新颁发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中关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来源多了两项,即社会捐赠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和其他资金。然而,新颁发的管理办法中,除了对土地出让金中多少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做了具体规定以外,其他几项来源的资金比例仍不明确,还须早日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相配套。从2008年开始,中国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廉租住房保障开支,包括收购、改建和新建廉租住房开支以及向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发放租赁补贴开支,不得用于其他开支。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实行项目预算管理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市、县财政部门要按照批准的项目预算,根据廉租住房保障计划和投资计划以及实施进度拨付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切实落实到廉租住房购建项目以及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低收入家庭。[6]

根据政府出台的此项新政,对于年度享受廉租住房保障的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状况进行跟踪复核。对于不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要停止发放租赁补贴,并且按照市场租金收取廉租住房的租金或收回居民所配租的廉租住房。众所周知。此项利国利民的新政的具体实施还要看各级政府的执行力度,收支两条线管理是实施的关键所在,主要是要确保廉租住房各项资金的落实到位和各项配套政策的尽早出台。目前中国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和市场都在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如技术操作、法规、政策都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不影响整体向好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府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的基础上,制订政策和法规的水平日显提高。而作为开发商而言: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要与政府保持一致,尽可能地完善保障性住宅,只要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真正提升市场竞争的能力。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廉租住房的运营并不一定由政府或国有企业独揽,也并非全部实行计划经济的办法。应该在坚持政府主导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比如:经过试点后,可以在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引入以微利获取为目的的专业公司,由这些自主积极投身廉租住房开发和运营的企业参与廉租住房的设计规划和开发建设,政府在政策上应予以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只有不断进行机制创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才能使廉租住房制度步入一个真正良性和持久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周振华.中国经济分析丛[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建设部,等.廉租住房保障办法[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建设部,等.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肖元真.新世纪全球科技与经济发展大趋势丛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财政部.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上一篇:机修辞职报告下一篇: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