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考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考(精选9篇)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考 篇1

尊敬的常董事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在WO+合作共赢的会议上,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对两个问题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就是苹果一家从来没有做过手机的公司,发布了iphone手机以后就把整个手机行业颠覆了,为什么?我们回顾一下大家还记得iphone是什么时候发布的吗?其实这个时间并不久远,iphone是2007年1月份发布的,在全美是2007年7月份才正式上市的,离今天只有四年零五个月而已,这一切就改变了。我记得iphone真正遍布各地是两年前iphone发布之后,我们回想一下两三年前当时的世界前500强对世界的影响力,包括那些人人震撼的品牌,所以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回顾一下五年前苹果发布iphone的时候叫出了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我们重新发明了手机,这个词是一个很重的词,重新发明,也就是说除了iphone和像iphone以外你们以前的手机都不能叫手机了,因为手机我重新发明。我觉得第二句话就更震撼了,可能许多人没有注意到,发布iphone之后他说了一个观点说iphone在五年之内无人超越,我们再想想再过一个月iphone发布了五周年,今天有任何一款手机能够赶得上iphone吗?这是值得我们整个产业深思的问题。那么苹果到底发明了什么,iphone为什么这么强大?iphone一家就占了整个手机的三分之一利润,我也一直在琢磨iphone到底发明了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大家都有不同的观点,比如有人说iphone简化了操作,我认为是iphone模仿了当时有一个破解的程序后来他们模仿这个产品做出了这个成果,所以探讨来探讨去,我自己认为苹果在这一次胜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是全球仅有的不多的几家精通软件和硬件服务的公司,这三者相互溶合以后他所展现的竞争力是别的厂商无法毙敌的,要把这个触摸的感觉做好不仅仅涉及到开机开了,我觉得应用程序的操作优化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今天苹果那种无法比拟的体验源于这三种溶合。可能还有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原因我觉得是大势所趋。在移动互联网越来越盛行的今天,我觉得整个产业发展到今天,手机行业向电脑超过了向传统手机,就是因为这种发展趋势,一个电脑公司做手机比原来有十几年品牌技术积累的公司要强大很多,可能拿早期的iphone来说无论是序号能力远远不能超过,那怎么胜出的呢?是他在整个上网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体验远远超过了对手,然后这种体验帮助苹果胜出。所以我第一个体会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在这个时代像移动互联网远远超过像手机,所以这一点在未来的移动时代可能都会溶合在一起。

第二个问题也是我花了很长时间在琢磨的,就是说当苹果发布之后颠覆了整个世界,当我们看到了苹果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另外一个巨头兴起了就是Android,在手机市场份额里面我相信Android,我们想一想像微软这样做手机系统做了十年仅仅份额还少的可怜,为什么一做Android就颠覆了呢?我觉得这一点是值得思考的。我们今天想一想谷歌的操作系统说我不仅免费谁都可以用我的产品,就这样的产业一夜之间就成为主流的操作系统,甚至有可能再一次颠覆市场,其实这一招是很强大的。很多人都说谷歌投了多少钱,下了多少决心才能实现,但是三年前谷歌在全球在做Android的工程师只有17人,直到今天为止也只有250人。

所以我要想表达的是什么呢?随着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整个智能手机行业会不会重现30年之前PC整个竞争格局?就是RM和Android这种合作成为了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而且这个竞争会不会重演30年前苹果跟PC的竞争,然后苹果再一次变成小众的产品?我觉得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在这里面我们看到了其实智能终端厂商的压力有多大,因为随着操作系统的标准化,那大家是不是要重走PC竞争的道路?我个人认为虽然每个终端厂商都竭尽全力在追求差异化,但是最终大家不得不开始应对新的竞赛,我觉得这个竞赛其实对广大用户来说是一个绝对的利好,因为我最关键的是高性能未必是高体验,但是低性能一定不是高体验。如果在应用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如果你的CPU很慢你的体验肯定会很差,所以未来整个智能手机的竞争会重演过去30年PC产业的发展和变化,这一点是势不可当,在这里面我们要看到整个互联网对终端的分享。这一点我可以提一个小的例子来表达互联网对整个产业的影响,大家认为过去两年时间里面苹果发布了IPAD以后没有任何一个厂家做成功的,但是前不久发布了云INDLE FINE。我认为互联网对整个终端厂商的影响光不靠挣钱这一条可能就会引起更大一个竞争格局的变化,那么进一步往前走的话怎么让互联网更多融入终端,怎么能让更多互联网的特色有助于改变用户的体验?比如说我们也做了一些小的尝试,我们把做互联网的方式拿来做手机操作系统,我们每个星期都给发布一个新的版本,只要市场上有了新的东西我们第一时间更新到你的手机上,这样你的手机就变成活的系统,这样一种对用户体验的变化,这一种对用户体验的改革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我总结一下对刚才两个问题的思考,第一个问题我觉得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以后手机像电脑超过了当时像传统的手机,所以在这里面的话可能传统的手机要高度重视这一轮,电脑也好,手机也好开始手机这个趋势,可能他们看到的是劣势他们没有经验,但是有时候无知者为畏。第二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这种模式对整个终端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从用户的使用体验到商业模式的颠覆可能都是决定性的,像小米在做的尝试,像阿里云手机的发布,我觉得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进入终端市场,进入以后我觉得我们有这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商业模式的颠覆,就是不靠硬件挣钱这个就意味着我们能够以成本家零售手机,这就意味着原来四五千块钱可能全部会打到两千块钱以内,在这一点上我自己还挺骄傲的我们发布的小米手机一起步卖到1999,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厂家能打到这个价位。还有一个我们大量节约渠道成本,节约成量成本这样才是我们便宜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把特色怎么融入手机,像我们每周的开发这都是我们给市场带来的变化,快速叠带的话是通讯公司最不擅长的,我们仔细想一想很多人都说Android是假开放,听到这个话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我就有点愣住了,我想他不仅免费还是开源的,怎么是假开放呢?我琢磨一段时间我觉得这个提法还是有一定道理,因为谷歌每个季度发布一款新的Android的版本,光这一条就可以把所有深度的Android公司破坏,你好不容易做出一个新的东西,如果你速度不够快Android新的版本一发布你就白做了。我甚至也跨过海口我说谷歌发布任何一款我说我们小米是跟步最快的,这就是我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考 篇2

一、移动金融的含义及发展现状

移动金融是利用移动设备提供金融服务模式的总称。移动终端泛指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各类移动设备,其中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无线POS机应用范围较广。

移动金融最大的特点是覆盖范围广、经济性强及效率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为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也更加丰富、灵活和便捷。移动金融业态以手机银行为主要渠道,商业银行可以随时随地开展金融服务。特别是随着各银行手机银行免手续费政策的推出,手机银行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传统银行开展移动金融产品营销、拓展衍生金融服务的重要载体。很多人已习惯每天打开应用程序查看理财产品收益、使用手机支付宝付款、借助打车软件支付出租车费、利用微信平台充值手机话费等。

二、现阶段移动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移动金融监管难到位

一是亟待出台关于移动金融发展的顶层制度和标准设计,对移动金融涉及的重大问题予以明确。二是存在影响移动金融发展的规章制度,如《商业银行法》中确定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体制,制约了银行发展移动金融空间。三是缺乏专业的监管人才,监管方式滞后。与传统的支付结算业务相比,移动金融是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金融于一身的产物,业务跨度更广,交易、清算模式更为复杂,业务创新更是日新月异。相比之下,基层监管部门人员数量较少,不少监管人员知识结构陈旧、更新缓慢,对移动金融知之甚少,对新支付业务缺乏实际操作应用,缺少必要的知识和手段,影响监管的质量。四是监管标准有待统一。金融监管部门重传统金融机构监管,轻互联网企业、非金融支付机构监管。传统金融机构在与互联网企业、非金融支付机构开展竞争时,往往处于劣势,造成业务流程更繁杂或者业务无法开展。五是监管协调力度有待加强。移动金融涉及信息、监管等多个部门,复杂性和双跨属性决定了移动金融风险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和独特的传染性。目前,涉及的相关部门协调成本高、难度大。

(二)技术安全缺乏保障

一是技术标准有待明确。金融应用发布平台不统一,Android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App客户端的上传和发布无须经过认证,客户一旦安装带有木马或者病毒的App,极易造成信息泄露或资金损失。此外,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正在移动终端上快速普及,但是目前在识别算法、准确性、信息安全、应用规则上均缺乏统一的标准。二是安全问题有待解决。与传统金融相比,移动金融存在金融应用与账户载体分离、载体管理机构和账户管理机构分离、载体发行机构与应用发行业务流程分离等特点。这种分离特点容易引发安全问题,包括批量公民信息泄露、钓鱼软件欺诈风险、短信动态验证码劫持风险等。

(三)移动金融技术及服务供应链存在不足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与电信运营商的直接合作机制尚未建立,行业尚未统一标准。农村地区配套设施不完善,部分农村地区移动通讯信号不稳定,有的地方还存在移动信号盲区。以移动支付为例,目前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主要推力来自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其中,金融机构目前在金融网络、清算系统、客户及商户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对终端设备制造商的控制力弱;而电信运营商虽然对终端用户和终端设备制造商的控制能力较强,但缺乏商户资源;第三方支付在用户和线上商户资源上具有优势,但线下商户资源不足,对终端设备制造的影响力也有限。三大主体,特点不同,风险各异,全行业亟待统筹、规范和整合。

(四)移动金融的应用环境不成熟

目前,移动金融领域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差异化服务、用户体验有待提升。移动金融在交通、教育等公共事业中的应用普及范围还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接受移动金融服务的厂家商户尚待培养。

(五)移动金融安全防范管理有待加强

以攫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移动互联网金融犯罪活动屡禁不止,成为阻碍移动金融健康发展的“毒瘤”。一是移动互联网上诈骗信息泛滥。二是移动互联网上金融犯罪手段不断升级,通过技术手段伪造移动基站和Wi Fi热点、进行号码伪装等,都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用户稍不注意就会上当受骗。三是移动终端特别是移动智能终端作为移动互联金融应用的载体,已成为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四是客户风险意识有待提高。部分用户对Key、密码等安全信息保管不当,加大了风险隐患。五是金融知识宣传普及不足。消费者对这一新生事物缺乏足够判断和辨别能力,移动金融的相关使用常识、风险知识宣传需要加强。六是纠纷处理机制不完善。移动金融提供者没有实体营业点,出现纠纷后,消费者只能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投诉,维权效果不好。

三、发展移动金融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移动互联网金融安全监管,形成长效治理机制

一是明确监管原则。移动金融安全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包括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科技部、公安部等。建议各部门联合制定针对移动金融的合作监管机制,明确主责部门,指导加强部门联动与协作,协调相关行业采取共同措施。二是形成移动金融长效治理机制。针对终端、应用制定更严格的监管制度,包括建立更加严格的开发者身份认证与应用安全审查制度,开展移动终端安全检测,建立移动金融应用备案、事后追责制度等。三是加强业务培训,丰富监管手段。要做好对监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有关新兴支付方式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强与中国银联沟通,及时发现违规机构和违规行为。同时,要借助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风险评估、前瞻性风险控制、数据模型计量等手段开展监管工作。

(二)完善技术安全标准

一是推进移动金融标准制定,建立分层体系。建议一行三会与工信部等联合,制定移动金融的有关行业规范、国家标准,保护金融行业权益,推动技术的产业化普及。二是加强技术风险防范。完善各类安全认证工具、交易限额机制,以及敏感信息加密屏蔽等手段,保障客户的登录、交易及隐私安全。三是要大力推进身份认证、网站认证和电子签名等网络信任服务。

(三)完善移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移动通信设施建设,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更优质的移动网络服务是发展移动金融的前提。二是通过市场推动、政府引导的方式,大力推广移动金融在公共产品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建立健全相关公共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机制,从而更好地满足金融业务运营的社会性需求。三是加强移动金融市场的信用体制建设,建立移动金融企业、个人以及线下实体企业的金融信用数据库,培养良好的信用环境。

(四)积极探索便捷实用的移动金融产品创新

无论是余额宝、微信红包还是打车App,这些移动金融模式之所以得到快速普及,是因为它们都找到了各自的最佳应用场景,能平滑地与百姓生活对接,而不产生丝毫“违和感”。这些案例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学习的教材。未来,移动金融业务的创新需要站在客户的角度,从实际的应用场景入手,尽可能降低客户的学习成本和机会成本。

(五)加强移动金融安全管理,促进移动金融健康发展

由于通信网络的开放性、安全载体的共享性及业务流程的复杂性,移动金融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风险管理也是其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需要加强安全管理。一是加强移动金融消费者教育。二是推进国家基础数据库、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信息共享,发挥其支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作用。三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推动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四是完善纠纷处理机制,提高纠纷处理效率。

摘要:移动金融将金融服务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等特点,其触角深入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能够使人们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享受优质的金融服务,是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方向。本文简要分析互联网时代下移动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监管不足、技术不强、服务供应链各方风险各异等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移动金融,互联网,监管

参考文献

[1]霍大伟.我国移动金融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新金融,2011(9):37-4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考 篇3

人大宣传要准确回应社会关切

有分析指出,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都是在利用碎片时间在上网,比如在等人等车的时候,大多是在户外。但是最新的调查却显示,人们每天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50%以上是在室内。当用户面前有电视屏幕或电脑屏幕的时候,依然会打开手机屏幕。这是用户屏幕使用习惯的一个重大变化。碎片时间逐渐变成上网主流时间,当信息足够丰富的时候,公众会筛选对其更有价值的信息。移动互联网不像固定互联网,不是只看点击率,而是准确理解公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把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公众。

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发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公众对人大常委会讨论的议题,委员审议发言,人大开展工作的程序都十分好奇。但遗憾的是多年来,人大宣传更多地强调政治性、程序性,动态性报道居多,概念化、公式化、标签式新闻语言不少,给人感觉“板着面孔”说话,难以引起公众兴趣。今后如果一厢情愿地把内容向公众宣传,而对公众关注的问题研究不够,不知道受众需要什么,关注什么,我们的宣传会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收效甚微。其实,人大形成决议的过程是丰富多彩的,围绕法律法规草案的审议,法律法规制定的过程,各方面意见博弈,内容就很丰富。通过宣传报道,揭开人大立法的神秘面纱,可以使法律法规审议过程成为引导社会舆论、凝聚各方共识、普及法律知识的过程。例如,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国拟立法防止“被精神病”》 被29家世界华文媒体转载。该文主题虽谈不上恢弘重大,却是公众关切、焦虑所在,反映了精神卫生法草案回应社会现实、公众关切的立法宗旨。由此,引起社会广泛反响也是情理之中。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公众信息需求个体化差异不断扩大,我们要主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群众信息需求的新变化,紧紧围绕大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转变宣传理念,有针对性地去满足人民群众的“关切点”,善于把握人大事件与公众生活联系的“结合点”,挖掘人大工作的“闪光点”,推进人大新闻宣传从工作性报道向百姓视角性报道转变,从结论性报道向过程性报道转变,从平面化、单一性报道向多角度、立体化报道转变,做到既准确深入,又生动活泼,不断提高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人大宣传要主动引导网络舆情

移动互联传播内容不仅包括网站固有信息,也包括传统媒体信息,将报纸、电视、广播搬上移动屏幕,同时,自媒体及融合媒体也成了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与传统网络的意见表达不同,移动互联终端背后的每个公民都可以成为记者,都能够作连续性的报道。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其用户内容生产权的实现,使得网络已经不仅仅是虚拟意见表达渠道,而成了新的社会动员方式。移动互联网天然的社交属性推动社交网络蓬勃兴起,使得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结合日益紧密,网上网下联动日益频繁,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像中国这样一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难点热点问题多发频发,尤其应思考如何防止网络被滥用。

对此,作为民意机关的人大要积极面对移动互联新媒体,分析研判网络舆情,主动引导网络舆情。首先要认真把握社会热点,妥善回应网上热点,努力引导好社会舆论。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化。据对中国最有影响的10家网站统计,网民每天发表的论坛帖文和新闻评论达300多万条,微博客每天发布和转发的信息超过2亿条。通过网络了解公众最关心什么,最希望人大会议和人大代表为群众做什么,最希望政府解决什么问题等。设立官方微博,根据掌握的舆情动向,主动设置议题,通过权威信息披露,强化热点问题澄清。以新华网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发的《“刑诉法大修”何以牵动人心》为例,该文就是从一项网络调查入手,针对网络上出现的对“刑诉法大修”批评质疑声音,旗帜鲜明地肯定了“刑诉法大修”对保障公共安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阐述道理时,没有高高在上、板起面孔教训人,而是注意拉近与网友距离,以平等姿态互动交流,较好地回应了网民质疑,有效引导了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刑诉法大修”营造了积极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其次是要及时、全面地公开人大工作信息。对常委会会议进行网络视频直播,让公众直观感受到人大运作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常委会听取的专项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和办理情况。加大对执法检查工作和专题调研等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对重大监督事项,进行全程的、有重点的持续性报道,并加强跟踪报道。这些都可以让公众了解人大的立法过程及其制定的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明白人大对“一府两院”是怎么实施监督,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公开、民主参与、社会公平公正等权利实现过程的渴盼。

第三,要建立公众网络意见收集、评估、吸纳、反馈机制。一方面是拓展民意表达渠道,通过微博客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把微博客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将网络民意诉求纳入征集公众意见范围,为常委会确定年度立法计划和监督选题提供参考,使人大立法和监督工作更具扎实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是加强人大的网络民意吸纳反馈机制,即收集、整理并传递网络民意对人大重点立法项目和监督工作的意见,对网络民意的采纳情况通过适当形式向社会反馈。

人大宣传要积极运用新媒体

基于传感技术的应用是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差别之一。未来的移动互联应用将把包括手机在内的移动终端与传感技术深度结合,这意味着用户能够跟服务提供者建立更好的互动,或者说用户能够更好地交融到应用的场景。在移动互联等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人大宣传要顺势而为,积极主动地运用好新媒体,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人大新闻宣传中的作用,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人大新闻宣传格局。

目前,各地人大已普遍建立门户网站,移动互联网和传统门户网站最大的不同就是移动新媒体的社交化、互动性特性。此外,移动新媒体还有一个特征是可以利用语音、图片、视频等功能进行全范围交流。人大宣传不仅仅是一个单向的传播,而是有互动和参与,要为公民多种形式参与国家经济社会事务管理开辟渠道。移动互联的特性为人大积极稳妥地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条件。人大要积极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新媒体,综合运用视频直播、在线访谈、360度全景图片、公众意见征集、网络调查等全媒体手段办好网站,增强人大工作的透明度、互动性。这方面,人民网的探索已经取得较好效果。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组建微博团队,设立“直通大会堂”微博平台,邀请10位既是“微博控”又较受关注的全国人大代表当微访谈的“话题主持人”,会议期间与网友就10个热点话题进行交流。该平台的网页设计采用水平360度环绕版式,形式新颖。网友进入就如同置身于人民大会堂内,环视周围的人大代表,可轻松点击浏览10位人大代表的微访谈内容与最新微博,并能即时留言,达到便捷的互动效果。人民网手机媒体报道立足互动,架设渠道,从长达数页的报告文件中,摘出亮点,提纲挈领帮助读者领会文件要义,用140字以内的文字概括每个亮点的精髓,让人耳目一新,受到移动互联公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

我们要积极运用好移动新媒体,一方面扩大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情况的宣传,增强人大工作的公开性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将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热情引导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框架中来,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搭建起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与人大工作互动的平台,进一步增强人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考 篇4

社交化购物与小程序结合,最大价值在于拉新与转化。关键点在于用户的参与感,设置走心话题,让用户参与发声,愿意传播及分享。这一效果远比硬广植入来得更为实用。

一、热门话题吸引用户注意力,提高留存率

企业新上线的小程序,可以通过把热门话题整合成各个相关专题,可以点击查看更多话题,为共同爱好购物的用户搭建了兴趣圈子和体验交流,精致的经验分享提高了用户的留存率,属于典型的优质内容下产生的流量。

二、好物分享提高用户参与感,实现社交传播

小程序具有一定的用户后,可以在首页设置用户买过商品的心得体会,包括与服饰、美妆相关甚至是音乐的相关话题。用户可直接评论与对方交流,让用户拥有更加强烈的参与感与分享的冲动,实现社交传播。

三、“社群运营+引流购买”玩转销量转化

企业可以吧小程序卡片置放在订阅号推送的文章中,用户在了解美妆产品的介绍以及消费经验后可以直接扫描文末的“群二维码”,进群购买文章中提到的产品,群内成员互相刺激消费,互相做客服,规模化海量的内容沉淀出更加优质的内容和精准的选品定位。

通过“社群运营+引流购买”的方式,用户社区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分裂式增长,同时进行精准发酵放大,通过社群里的购买链接会直接放置企业所推举的电商小程序卡片,直接实现小程序矩阵流量到购买的无缝转化。

在经营社群社交电商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

1、有明确的目标,全面了解用户重点需求并充分挖掘用户需求的内容。

2、思考用户情景,考虑用户所处的情景并提供与之相符的内容来提高用户体验。

3、多渠道与用户建立联系,推出优质内容吸引用户,避免单调。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考 篇5

这次的博雅课堂请来了很多在互联网领域创业成功的人士,他们真诚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紧握时代脉搏的洞察力。每个老师也都带来了自己在奋斗中艰难熬制的“鸡汤”,这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灵魂的交流。作为互联网时代长大的新一代,互联网必然成为我们的财富。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认为移动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它仍处在发展的早期,“变化”仍是它的主要特征,革新是它的主要趋势。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济神话。i-Mode发明人、Docomo前高级副总裁夏野刚在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表示,移动互联网对人类进化产生了三方面影响,包括商业革命、搜索革命、社会变革。全人类在过去10到15年中经历了巨大的进化,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激烈的进化,这一切都得益于互联网和移动,使国与国的差别不再那么显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就必须要看怎么去管理这样的变革,社会变化这么快,我们必须要跟得上变化的步伐。

目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还有很多尚待挖掘,拥有无限想象空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终端普及以及云计算的大规模普及,很多过去想象的应用都将成为了可能。所以这里存在着很多尚待开发又有道可循的领地,我们如果有胆量有能力迈出第一步,那将是一片美好的地方。

创业,是很多热血沸腾的年轻人想过并做过的事。都说创业靠的不是本事,而是运气。很多失败者都是在哀叹自己运气不好,其实运气何尝不是实力的一部分?那不叫运气,那叫眼光。当然,有些人一夜暴富。但是他们都是在那条道路上坚持了很多年的人,他们承受苦难,在别人退缩时前进,这些,有多少人做得到?就如同马云说的,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创业是一条荆棘路,荆棘背后是一片大好世界。可是真正披荆斩棘的成功创业者寥寥无几。其实,需要的只是坚持和眼光。还记得那句:“失败了就是固执,成功了就是执着”,创业路就是这样,成王败寇,而且其实有的时候成败只是一念。

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互联网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但是根据传统互联网的发展经验,其快速发展的临界点已经显现。在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以及3G、移动寻址技术等技术成熟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将迎来发展高潮。这是时代的契机,也是我们的契机。相信从这次博雅课堂学到的东西有一天会用在我的人生路上,也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大声地把它说给那些迷茫的人。

140518班 14051206马奎元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考 篇6

1.13G 时代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形分析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在通信产业以及互联网产业两个产业领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革新。随着3G 时代的到来,这股力量越加推动着两个产业领域的蓬勃发展。为了更清晰、明了的展现3G 时代移动互联网在目前的发展状况,将对 年到 年的移动互联网相关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介绍。

1.2 2008 年到2014 年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

经历了2008 年到 年的市场规模增长率稍稍下降之后(市场规模增长率从2008 年的42.2% 到 年的29.6%,直至2010 年的31.1%),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增长率呈现飞速增长的趋势,甚至出现了 年的93.1% 和2012 年的96.2% 等增长率,虽然随着而来的增长率小有降幅,但是总体增长率仍然是处于50% 之上(2014 年的增长率是52.2%)。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各大移动互联网运行商加大了对计费等各项内容的整治力度,管理越加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了电子商务、游戏等细分行业市场表现良好的影响。

1.32008 年到2014 年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

对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现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还需要对于3G 时代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情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图2 中可以看到,我国移动互联网从2008 年至2014 年7 年之间的用户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2010 年,其用户规模高达30300 万人,同比增长率达到了30%。之后的增长率稍微有点下降,但是用户规模的绝对值却是仍然在增长的,可见中国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数规模呈现的是增长的趋势。出现以上所述的现象的原因可以归咎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大移动互联网运行商对于3G 网络的大力建设和推广,另一方面是手机的功能极大地迎合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率以及忠实程度。

1.4移动互联网主要细分行业构成

移动互联时代纸媒内容建设的思考 篇7

1“一张图”引发的思考

“一张图告诉你4G是什么?”、“一张图读懂华为年报”, 从2013年末开始, 许多高科技企业纷纷对外发布“一张图”, 直观、简洁地传递出要表达的信息, 纸媒版面上的“一张图”也是纷纷出现。“一张图”为何风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微信阅读起来方便。“一张图”采用细长方形, 手机翻屏三次左右即可结束。由于采用连续图文模式, 细节图出, 文字信息量少但是极为扼要, 因此非常适宜碎片化阅读。

“一张图”流行, 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读者阅读口味的改变。在信息获取途径多样化、信息趋于海量化的时代, 读者不会像几十年前一样把每张报纸的中缝都看两遍, 而是更趋向于选择更加易读、直观的新闻, 阅读速度逐渐变快。尤其是移动新媒体出现以后, 这一趋势愈发明显。

与众多新媒体标榜的“有图有真相”风格相比, 平媒在图片的应用上略显保守, 投入资源也普遍不足。其实, 由于阅读习惯的变化, 图片在平媒版面构成中, 其作用正在逐渐加大。“一图胜千字”, 图片不仅可以增强视觉冲击力, 表达主旨更直接, 还可以增强版面的灵活度, 辅助文字, 帮助理解。不少纸媒近年来开始加大图片在版面上的比例, 除了照片之外还增加了表格、配图、栏花等。微信上的“一张图”流行后, 平面媒体纷纷跟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创新的意识。例如, 人民邮电报在2014年七八月份推出的“年中行业观察”系列述评中, 配发了由作者和美术编辑联合创作的图表, 使得核心数据、核心观点与配图相得益彰, 新闻元素更加凸显。

2 网络流行语频频走上头条的因由

2010年, 人民日报曾在头版头条刊载《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文, 网友将这一标题截图发布微博后, 网友纷纷大呼“标题给力”, 一时间众多媒体纷纷效仿, 至今不衰。

互联网时代, 网民和读者开始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演进为内容的重要创造者。随着这种反作用力的日益强大, 纸媒也逐渐接受并借用这一传播力量, 从而导致报纸与网络的互动不断加深。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证。人类社会的每次变革都能从语言上得到反映和折射, 网络语言同样体现了信息时代的变化特征。不少人曾以“语言污染”来排斥网络语言, 但事实证明, 网络语言来自民间, 具有很强的自淘汰能力。纸媒对于网络语言的选用, 本身就是在新的传媒体系里发挥语言驾驭作用的体现。

在新闻阅读的入口日趋智能终端化的时代, 网络流行语往往代表着读者的口味和方向, 纸媒在整个国家的舆论体系中扮演关键角色, 既要“接地气”, 也要保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在这一点上, 人民日报作出了表率。从“给力”、“拼爹”到“元芳, 你怎么看”, 一向以认真严肃著称的人民日报频频使用网络流行语, 多数专家都表示, 在当下这个时代, 网络语言已经以势不可挡的势头, 领先了语言的发展, 其巨大影响力和传播速度影响到了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民普及的情况下, 主流纸媒的运用, 是值得肯定的, 也体现出开放性与包容性, 更具亲和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 纸媒引入网络语言, 有利于在互联网、移动媒体的后续传播, 提高整理影响力。2013年底, 《人民邮电》报推出的“年终行业盘点”系列报道中, 在标题中大量使用了当年的网络流行语, 如《4G发牌, 喜大普奔!》、《非话收入过半:流量经营要火的节奏》、《国产智能手机迈向“高大上”》、《移动支付:“小伙伴们”齐发力》、《“棱镜”事件持续发酵:细思恐极》、《互联网金融大热:土豪领舞高富帅》等。这一组报道刊发后在网站、社区和微博、微信获得了大量转载和评论, 比起以往采用综述体, 或者类似风貌通讯的报道, 显然更能打动新时期的读者。

3“风洞效应”下的纸媒的发展方向

全球著名社交媒体Twitter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比兹·斯通曾经说过, 21世纪工具的作用让人们能够围绕想法、情绪、地点和事件, 以一种难以预料的速度和力量聚集到一起。从新闻传播的角度上, 这种力量会形成信息风洞效应, 网络“聚集”显然会放大了公众情绪。而作为重要舆论阵地的纸媒, 既要重视这种效应, 又要冷静对待它, 毕竟媒体在影响力、经济效益之外, 还要更多考虑社会效益。

在智能手机和在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 大型突发事件的出现, 让新闻受众群无论在哪个角落, 都很难逃避满天飞的信息、辩论和分析。移动互联网更是提供了多种能够实时追踪信息的工具, 许多自媒体的文章甚至显得极其歇斯底里。与传统媒体相对单向传播的模式不同, 在网络空间上, 大家分享彼此的想法越多, 就会制造出越多的“回音室”。随着新闻和情绪汇集到一个狭小空间, 然后在各个媒体之间反复地来回传导, 会制造出情绪“风洞”。

我国的纸媒多数是中央、地方、行业的权威媒体, 在突发性时间报道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报道体系, 但是新媒体的出现, 使得传播渠道多元化、传播主体个人化、传播价值碎片化, 舆论引导更加困难。因此, 在新媒体语境下, 纸媒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并以互联网思维组织报道好进行内容创新, 在突发事件中赢得报道的话语权。

首先, 应在及时性报道中, 加大现场采访力度, 提高记者的新闻时效性意识, 为避免报纸刊期受限的问题, 采取融合媒体的思路, 将自身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络视频等新兴手段纳入整体媒介传播中, 网站先于纸媒刊发, 并在标题制作、图片应用上大胆采用符合网络传播的特性, 生成不逊于自媒体的媒体产品, 增强纸媒的新活力。

其次, 在连续性报道、总结性报道中, 发挥纸媒写作上的优势。有效利用自身采访渠道对信息进行甄别, 特别是针对一些不属实、容易引起受众误解的信息, 要组织编采力量进行新闻确认和辨析性、批驳性评论的撰写, 可以起到“后发制人”的效果, 既能充分发挥出传统媒体的底蕴、提升影响力, 同时又弘扬了正能量。这种“借力打力”, 使得平面媒体在“信息风洞”中, 避免“不报道落伍、报道了更落伍”的窘境, 尽量把有限的人力资源和传播资源价值最大化。

综上所述, 在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环境中, 绝大多数平媒依然有独特的优势, 只要在版面形式、内容创作、编采等方面跟上媒体创新的节奏, 并且在传播渠道上引入融合媒体的思路, 同样可以良性发展。切不可妄自菲薄, 邯郸学步, 舍弃自身的优势资源为了创新而创新。媒体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这种变革的进度以及纸媒的弱点在很多场合都有被夸大化的嫌疑, 如同新闻网站的出现并没有让报纸消失, 纸媒只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未来依然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孙芳令.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纸媒的转型战略探究——以人民日报为例[J].新闻世界, 2014 (10) :16-17.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 篇8

2012年是O2O元年,无论是成熟的传统企业、如火如荼的电子商务企业,还是以电信、银行、娱乐等为代表的与民生相关的企业,都在探索和践行O2O模式,因为O2O中孕育着极富创新性的商业模式。《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是国内首部O2O方面的著作,不仅宏观上叙述了O2O的概念、在各行业的应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还系统阐述和解读了各行业如何借助O2O来顺利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型和升级;不仅极富洞察力地分析了O2O在营销、支付和消费体验三大方面的巨大作用,而且还经验性地总结了O2O的产品设计、O2O组织的构建与组织文化、O2O的运营。理论上,该书饱含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宏观且有高度;实践上,该书呈现和分析了大量成功的O2O案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全书共12章,从逻辑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2章),系统地讲解了O2O的概念和作用、O2O与二维码的结合,并总结了O2O对中国消费者的影响;第二部分(3~8章),阐述了O2O与电子商务、O2O与社会化网络营销、O2O对消费体验的提升与改善、O2O时代的支付之战,以及个人如何利用O2O来塑造品牌和影响力;第三部分(9~12章),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详细讲解了如何做O2O的产品设计与架构、如何构建O2O组织并塑造其文化、O2O的运营支撑体系和行为,以及大数据时代的O2O运营。

nlc202309022227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考 篇9

【授课形式】

1、课堂讲述

2、案例分析

3、脑力激荡

4、情景演练

5、短片播放

6、图片展示

7、个性咨询

【课程特色】

1、实战经验

2、实务管理

3、案例丰富

4、实用理论

5、互动性强

6、深入浅出

7、逻辑性强

8、解决难题

9、实际效果

一、移动互联网未来大趋势

趋势一:线下商户借助移动互联网翻身移动

趋势二:互联网巨头对移动互联网的投资并购继续延续 趋势三:深度融合,传统互联网企业加快移动互联网布局 趋势四:互联网创新应用将大量涌现

趋势五:社交成为普适版块,solomo持续火爆

趋势六:娱乐性将成为智能手机的第一大应用 趋势七:入口之争仍将继续激烈 趋势八:移动支付将获得突破性进展 趋势九:手机安全市场借机快速发展

趋势十:云计算布局渐现雏形,移动互联网云端时代即将到来

二、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式概览

(一)O2O电子商务模式

(二)内容分享模式

(三)移动互联网工具软件

(四)游戏应用

(五)手机物联网

三、新媒体引发四大营销变革

1、被动到主动:媒体社会化改变消费者地位

2、大教堂到大集:市媒体社会化改变传播模式

3、AIDMA 到AISAS:媒体社会化改变消费决策模式

4、打猎到钓鱼: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型

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营销

(一)微信营销,长生剑

1、微信定位——联通沃妹微信解密

2、增粉秘籍——男人靠摇,女人靠漂

3、微博、微信双微联动——凡客微信之路

4、微信电商——打通微信电商任督二脉

6、梦幻CRM——杜蕾斯人工陪聊“谈性说爱”

7、高级应用——南航微信值机

8、微信推广——创维云小子微信

(二)二维码营销,有码神器!

1、免费二维码制作

2、二维码创意设计——健力士黑啤

3、彩码时代来袭——洛杉矶旅游局

4、“全介质“二维码,无处不码——阳光二维码

5、如何激发扫码——李维斯码人肉传播

(三)网络硬广告,七星碧玉刀

1、五大创意互动按钮,让10万广告费看起来向100万 ①鼠标;②声音;③键盘;④视频;⑤环境媒体

2、广告的尾轮传播与自发传播

(四)微博营销,多彩孔雀翎

1、微博的前世VS今生VS趋势——微博花开二度

2、超越粉丝——快速吸纳、精耕细作粉丝团

3、微博营销的核心运作要点——微博营销十大模式

4、微博营销免费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如何打造企业微博专属形象——潘石屹与soho微博

6、客服如何处理1.5万条私信——解密小米手机微博招式

7、如何打造微活动,——情动心弦,雪佛兰时光巡礼

8、微足迹,大数据——新浪阿里爱的结晶

(五)网络视频营销,风火流星锤

1、视频营销困境破局

2、十大病毒种子——故事、娱乐、热点、公益、猎奇、情感、sex、知识、利益、明星

3、众包,帮你节省视频营销成本100万——光大银行视频全民运动

4、内容到格式——“陈欧代言体“长腿自己跑!

5、免费视频——视频免费大狂欢

6、视频全域营销解读——肯德基壶物火鸟(艾菲国际营销奖2012香港最高分)

(六)博客营销,清秋如意钩

1、博客营销前世今生

2、博客营销招式

3、名人博客: 华晨骏捷博客style

4、话题博客:ING(世界500强保险)如何引爆白领话题

5、博客互动:徐静蕾老徐带你抢沙发

(七)APP营销,“掌”控乾坤

1、什么是APP营销——与LV一起漫步

2、如何在APP中植入广告——杜蕾斯宝贝如何拉升销售

3、如何利用APP与消费者互动——品客薯片乐队

4、如何运用APP打造电商平台——手机电商,正在发生的未来

(八)搜索引擎营销,生死判官笔

1、SEO启蒙知识

2、SEO的4大步骤;

3、网站结构优化的11要诀;

4、选择关键词“行于5步”;

5、网站内容优化的4大心法;

6、外部优化的5大攻略。

(九)游戏植入IGA,六脉神剑

1、场景植入——奥巴马竞选广告

2、道具植入——街头篮球爱上nike

3、游戏广告到广告游戏——Dior游戏诱惑

4、R&V虚拟现实交融——《网络整合营销兵器谱》中国第一场虚拟世界图书推介会

5、游戏电商——必胜客无尽的任务

6、绝对现场——碧浪完美去渍

(十)网络活动,航空母舰

(一)网路活动的流程与步骤:做势 悬疑

引爆 续传

(二)投入整合,软硬兼施

1、空军战队

硬广,高空拉动;新闻,组合升位;活动,焦点聚合

2、海军战队

微博,深度互动;论坛,协助扩散;视频,激发转播

3、陆军战队

网页优化,信息留存;网络联盟,效果补养

(三)传播渠道整合:线上线下,协同营销

(四)关联行业,合纵联横

(五)宝马沙漠怪圈、最美丢本MM

(十一)融媒体

1、移动互联网+户外广告

2、移动互联网+平媒

3、移动互联网+ 电视媒体

4、移动互联网+线下活动

五、移动互联网电商运营

1、运营策略

(1)数据采集:运用自主开发的数据工具,全方位采集客户数据供分析

(2)数据分析:依托他山电商数据分析团队,形成数据分析报告供决策

(3)运营监测:依托技术优势,24小时监测网店流量与销量

(4)分销策略:协助企业制订网络分销策略,开辟网络分销渠道(5)线下结合:协助企业解决线上线下的产品差异化、销库存等

2、运营模式

(1)战略规划:根据行业市场情况及企业产品特性规划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2)店铺定位:明确店铺的行业定位和品牌定位,制定网店年度计划

(3)店铺建设:帮助企业建立独立商城及第三方平台店铺

(4)店铺装修:确立网店风格,并由专业美术团队提供全程装修服务

(5)产品上架:梳理产品系列,重新组合产品后一并按标准统一上架

(6)客户服务:以旺旺为基础构建7*24小时客服体系,形成标准化流程

3、营销推广

(1)活动策划:根据产品特点,策划每月、每周的主题活动

(2)站内推广:定期参加第三方平台站内固定的市场推广活动并评估效果

(3)站外推广:依托他山电商的资源,构建站外立体化的推广体系

(4)成本控制:提升店铺点击率和转化率,合理控制营销成本

(5)节奏控制:分阶段制定、实施推广计划,预估推广效果

(6)店内促销:充分利用店内促销工具,增加用户粘性,提升销量

(7)淘宝SEO营销:淘宝搜索引擎概念、淘宝搜索引擎优化流程、淘宝搜索引擎优化应用

(8)信息发布推广营销基础:信息发布要素、推广策略制定、推广策略执行及效果跟踪

(9)视觉营销:淘宝视觉营销应用、淘宝视学营销要素、淘宝视觉营销重点

(10)淘宝免费活动资源:参加免费活动作用、试用中心、淘金币、天天特价、淘宝VIP

4、天猫商城诊断与运营

(1)店铺运营法则及诊断:如何店铺定位、如何制定产品策略、有效运用促销策略、店铺装修三要素、商品宝贝描述全解、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如何提高咨询率

(2)淘宝分销平台:如何成为供应商和分销商、分销平台操作流程、如何有效利用分销平台发展销售渠道

(3)聚划算:聚划算介绍、聚划算操作流程、聚划算模式及应用

(4)店铺经营之流量为王:爆款二要素、商品定位、打造爆款思路、如何有效执行制定的策略

六、网络营销内功1,2,3,4

1、大道至简,万宗归一

2、网络营销,你够二吗

3、三生万物,整合营销

4、网络营销4I原则:Interesting 趣味原则、Interests利益原则、Interaction互动原则、Individuality 个性原则

【老师介绍】

上一篇:边城好词好段下一篇:六年级三国演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