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工作汇报(共11篇)
为深入实施“双轮驱动”战略,积极营造“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作氛围,以创业创新为动力、科技进步为支撑、结构调整为主线、集约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创新型经济快速发展,进而推动开发区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现将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效汇报如下:
一、以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
1.构建现代企业体系。通过科技创新、互联网+、新产品开发等手段,对园区产业尤其是柳木文化、纺织服装、机械电子三大支柱型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以上市为契机,重塑流程、规范制度,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华宇工艺、美琳电子已成功登陆新三版,大可新材料计划年内可在主板上市,大可的上市将成为阜南第一家主板上市企业,阜阳第二家主板上市企业,打破阜阳市近20年无主板上市企业的尴尬之境。
2.壮大培育新兴产业。一是循环经济产业,科技的进步使林木的树枝、农作物的秸秆得到充分的利用:大可新材料、大亚集团利用林木的树枝加工纤维板,齐耀新能源利用农作的秸秆进行发电。开发区计划引进格义公司,进一步壮大循环经济产业。二是智能家居产业,依托大德中电、泰力电器、爱姆恩培育发展智能家居产业。通过2—3年的努力,力使循环经济产业、智能家居产业初具雏形,逐步发展成为支撑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3.打造现在产业集群。把集群提升作为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着力打造柳木文化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机械电子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建材新材料产业,晶宫置业、博远新材料、斯威腾建材等建材企业的入驻,建材新材料产业初现雏形。
二、以项目建设带动转型升级
1.重抓项目引进。坚持区外招商引资和区内扩大投资的双轮驱动,加大产业招商、定向招商,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水平高、示范带动强的重点项目,同时鼓励支持区内优质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壮大产业集群。晶宫置业的落地、高雅家居的投资体现了区外引资与区内投资的双轮驱动。
2.重抓项目推进。项目建设是发展的生命线,实现经济增长、产业转型、都必须突出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今年正月十六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除了个别项目因土地指标问题,其他项目进展顺利,尤其柳木文化园、纺织服装园进展迅速,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明年投入使用。
3.重抓项目服务。牢固树立“服务即招商、留商即招商”的理念。健全项目推进机制,落实责任、定期调度、督查考核,合力营造项目推进良好氛围;完善企业解困机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要素保障机制,与相关部门沟通,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保障企业在立项、土地指标、融资等各项流程快速办理。
三、以平台建设承载转型升级
1.加强项目承载平台建设。开发区围绕三大支柱产业投资兴建了三个产业园,机械电子产业已经投入使用,成功孵化了特立电子、泰力电器、华祺汽车用品等企业。柳木文化园,纺织服务园正在兴建,两个园建成后可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投资环境,将能有效的整合资源,对于提高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推动阜南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是经开区未来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
2.加强配套基础平台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366.56亩的阜南华誉现代物流产业园建成后,将大力推动开发区内各企业的货物中转、运输及仓储,将更有利于各企业对外的经济贸易,有利于各企业更好的发展。白领公寓、蓝领公寓的投入使用,极大的改善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员工的住宿环境。
3.加强企业服务平台建设。阜南E立方众创空间孵化器是安徽大学与阜南县政府共同打造的省级科技创新基地,按照市场化的思路,增强适合互联网+、契合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素,植入系统的硬件配套、服务咨询、政策优惠等新措施,积极吸引民间资本与创投机构的融合介入,充分发挥安徽大学的教育、科研资源优势和阜南创业青年的内在活力,集全县之力共同打造具有综合创业生态体系的阜南E立方众创空间。
四、以自主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1.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目前,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工程研发中心2家,依托现有企业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的研发、设计、试验、检测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使其成为突破和解决关键技术的主平台。
2.鼓励企业进行产学研相结合。柳编龙头企业华宇集团与清华大学开展纤维研究合作,拟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雪雨洁具、华宇工艺企业组织“江淮杯”省级工业设计大赛;通过E立方平台,企业以及创业青年更好的享受安徽大学带来的教育、科研等资源。
3.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推动各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建设。尤其对能代表阜南特色文化的名片产业,依托产业集群,扩大“中国柳编之都”的影响力。鼓励产业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行业标准,着力推动行业技术的标准化,提升“柳编之都”的影响力。
五、以强化服务助推转型升级
1.强化人才建设。县职教中心落地开发区,已经动土开工。职教中心为三本职业学院,学院开设课程均以企业需求工种为导向。建成后,一是可以不断的为企业输送管理型、技能型等人才,二是可以给企业提供工人培训,将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技术型、管理型、操作型工人短缺的问题。
2.全心全意保护企业利益不受侵害。严厉打击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的行为,严厉打击干扰企业正常生产活动的行为,严厉打击破坏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的行为,严厉打击吃拿卡要的行为。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尊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已经形成。
3.千方百计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县委、县政府成立财政担保中心,为企业发展提供无质押财政担保贷款,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设立助保贷、转贷通等融资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还款难为题;成立县企业用工服务中心,为企业免费招工、送工,解决企业用工难题;设立5000万的柳木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扶持企业研发创新,设立1000万的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基金扶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等。
六、以体制机制保障转型升级
1.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成立开发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开发区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拟定产业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协调产业布局及产业发展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开发区经贸发展局,负责日常组织、协调、督查、调度和推进工作,及时了解产业的发展状况,实现跟踪监测、分析和管理。
2.落实目标任务机制。根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制订各自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同时根据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加强对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不断完善工作举措,确保各项计划任务有效落实。
3.优化招商选资机制。围绕开发区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实行精准化招商,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强化招商选资工作,从单纯项目招商向产业链、产业基地招商转变,加快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重点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 数字经济作为发展最迅速、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泛的经济活动, 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 大力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 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已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释义
数字经济就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 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所以, 数字经济的本质在于信息化。
数字经济在中国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5年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18.6万亿元, 仅次于美国, 居全球第二位。对于中国来说, 数字经济既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 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增长的新蓝海。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8万亿元、网民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数字经济占GDP的10.5%……这些激发人们想象力的数字, 反映着中国数字经济带来的效应。“双11”购物节再创全球在线交易新纪录、无处不在的二维码、形形色色的O2O等无不显示出, 数字经济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宏观的经济规模上, 更是渗透到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场以数字化为形式、以技术进步为手段、以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成为重点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群体性突破是构建现代技术产业体系、引领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源泉, 先进的信息生产力将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数字经济阶段演进。
按照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要求, 到2020年, 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 以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供给体系基本形成。到2025年, 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信息消费总额达到12万亿元, 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67万亿元;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到本世纪中叶, 数字红利得到充分释放, 经济发展方式顺利完成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面临的挑战
首先, 数字经济对基于传统经济构建的国际税收规则和体系形成了巨大冲击。在今年7月份成都举行的央行行长会议税收高级别研讨会上, 时任财政部部长的楼继伟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例, 指出对数字经济征税存在难度, 因为其有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既得利益。同时, 征税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 首先要实现监管。对此, 楼继伟解释称, 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可以逃过常规的知识产权监管, 在这一领域如果不进行监管, 财税部门也无法征税。因此, 监管是基础。
其次, 数字经济的安全保障, 除了网络安全技术, 也要有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据了解, 我国现行的金融法律, 如《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立法基础是传统金融行业和传统金融业务, 鲜有涉及互联网金融相关内容, 与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相比, 明显力不从心。急需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 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会议指出,前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江苏提出了推动转型发展的三项重点任务。去年底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肯定江苏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的思路,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指出江苏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产业结构链条的中低端,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把经济发展抓好,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这为我们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会议指出,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必须向更深层面、更广领域加速推进,把落脚点放在“经济强”上,努力做到“五个强”:一是强在创新能力上,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提升,管理、市场、商业模式等创新全面展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二是强在质量效益上,投入产出比、劳动生产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等明显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良好。三是强在经济结构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干部分,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四是强在企业活力上,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基本形成,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持续发展能力、抵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五是强在优势特色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比较优势进一步彰显,企业、城市、人才“三个国际化”深入推进,实体经济、各类园区的发展活力、竞争能力、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
会议指出,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实现由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跨越,总的是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的要求,做好“加减乘除”法。加法就是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减法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乘法就是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创新,除法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实践中要坚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互动并进,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管齐下,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坚持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统筹运用,坚持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相互协调。
会议指出,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率先建成制造强省。要抓住创新驱动这个根本,把自主创新作为“关键一招”、最大“绝招”,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要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集中资源,集成政策,在高端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关突破,推动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形成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绿色低碳改造,增强企业内涵发展能力,使传统制造业实现凤凰涅槃,加快腾笼换鸟步伐。要沉下心来专注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下大力气把产品做专做精做优,创名品牌、大品牌,打造“高品质、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江苏产品,提高“江苏制造”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以全球化视野,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姿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加快培育国际化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
会议指出,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充分发挥江苏制造业基础好、规模大的独特优势,突出抓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个重中之重。一方面要突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突出抓好规模实力优、带动作用强的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等六大重点服务产业,培育壮大成长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和标准化等六个服务业细分领域和行业。另一方面要着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加快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要顺应民生需求的新变化,深入挖掘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潜能,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为加快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全省各地、各个方面都要切实强化互联网思维,勇于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为江苏经济凤凰涅槃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构筑起新的竞争优势。要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给制造业注入互联网的基因,加快推进研发设计可视化、生产制造智能化、生产组织网络化、产品服务个性化,构建信息化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要推动互联网与商贸融合创新,全面推进互联网进农村、进社区、进开发园区、进专业市场、进商贸物流、进国际贸易,通过深度融合,带动商贸业创新发展,打造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网络枢纽,不断增强江苏电商的资源集聚整合能力。要推动互联网与金融融合创新,坚持优化存量和培育增量并举,推动现有金融机构互联网化,发展壮大新型金融组织,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的互联网金融集聚区,努力建设区域性互联网金融中心,争创江苏特色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和品牌。要大力培育网络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媒体平台、应用平台、社交平台和支付平台,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电子商务集聚区和孵化器,用互联网的思维改造提升现有开发园区、服务业聚集区,为电商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条件。
会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对当前培育新的增长点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而且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发展新动能的根本之策。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拓江苏转型发展新空间。我省科教人才实力雄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校大学生、各类人才数量都处在全国前列,拥有大量高水平的开发园区、高新区、科技园,苏南正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创新创业既有智力支撑、又有平台载体。特别是我们的产业体量大、实力强,这是多年创业的成果,也为新一轮创新创业提供了丰厚土壤。我们要把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出来,把各类优质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把各方面创新创业的活力全面释放出来,着眼于新的时代命题,进行新的谋篇布局,落好关键子、打好主动仗。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工作汇报
尊敬的汪洋书记:
一直以来,我镇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深刻认识到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力量。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下面,我向您简要汇报一下寮步镇实施技能人才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情况。
一、目前我镇技能人才现状
我镇现辖20个村民委员会和10个社区居委会,面积71.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1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5034人。根据市人事局关于人才的定义,我镇中专或具有初级职称的人员共有18274人,其中本科及以上2913人(其中硕士76人,博士2人),大专5421人,中专9940人。全镇现有技能人才约为80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16人,中级职称2172人,初级职称1632人。全镇现有职业技术学校2所,在校学生约4000人,每年向社会输送1400名技能工人。
二、我镇技能人才工作基本做法
近年来我镇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 1
部署,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技能人才强镇战略,重点抓好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和留才等三篇文章。
(一)实施技能人才技引进工程
一是确立技能人才战略地位。把技能人才工作纳入全镇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成为人才强镇战略的重要内容。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劳动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广泛参与技能人才建设的工作格局。同时,制定了《寮步镇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鼓励引进技能人才落户。其中,对在我镇企业工作的技术人才凡是学历得到提高或获得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镇财政给予50%的费用补贴。
二是开展“千企联百校”活动。针对我镇产业特点从省内外挑选100间学校作为我镇“企业人才输送基地”,建立人才引入的常态机制。另一方面,走进十大名校,抄底高素质人才。
三是建立“人才资源信息库”。积极联系省、市人才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本省、市人才储备情况,继续做好本镇人才队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信息入库工作。定期组织镇内企业参加省、市人才交流活动,引进急需人才和技术专才,将人才供给和需求进行动态调配,满足企业对各种层次的技术人才的需求。
四是实施人才抄底计划。我们充分利用金融危机造成人才相对过剩的机遇,一方面,与市几大人才专业市场联动合作,重点引进一批适应我镇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和技术研发人员。另一方面,积极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十大名校,网罗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人才,成功引进了5名分别来自北大、人大、浙大等著名院校的研究生加入到镇政府政策研究室工作,为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二)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一是落实《关于实施人才培训“1+1”资助计划的试行办法》。由镇政府或有关部门根据企业需求,邀请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专业培训机构到我镇开办培训课程,对符合条件企业的企业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进行授课培训;组织符合条件企业的技术骨干到国内知名高校进行学习培训。视情况而定,对参加培训人员的学习费用,给予报销50%或全额补贴;鼓励企业培养内部后备人才,对在本镇企业连续工作两年以上,且目前仍在企业工作的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通过培训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以上学历教育文凭或中级以上职业技术资格的,由企业补贴50%后,凭相应证书和发票,镇财政予以报销50%的学费。
二是加大推进“新莞人培训”工程力度。分别在先锋高科技(东莞)有限公司、美商新力鞋厂、高效电子厂、铨讯电子厂等我镇重点企业开展电子装接、制鞋针车、计算机操作员、员工关系等岗前素质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由于年中市劳动局对部分定点培训机构责令整改并暂停开办,我镇培训进度相对放缓,截至2009年12月底,共开展新莞人培训
班23期,参加培训1981人,为317人落实专项培训补贴7.1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负担6.8万、市财政1569元、镇财政1569元。
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根本,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举办职业教育。大力推进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努力缓解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矛盾。做强育才职业学校和寮步职业技术学校,配合我镇的产业特色,设立电子商务、汽车维修、机械模具等专业,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每年向社会输送1400多名技术工人。
四是开展“香市充电讲堂活动”。镇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举办8-10期讲座,邀请当前在相关行业和学术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主讲,提升我镇企业家和高级技术工人的理论水平,拓宽视野,更新理念,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已举办了两期活动,培训了1200多人,深受企业欢迎。
(三)实施留住技能人才工程
一是制定落实各项优惠措施,率先解决技能人才入户问题和其家属安置、子女入学问题,并优先提供人才公寓住房指标。通过多种办法吸引并留住高素质的人才来寮步创业发展。二是建设人才公寓,提高居住质量。投资10亿元,建设香市人才公寓,项目占地面积200亩,建筑总面积达3
3万平方米,能为3000多名高层次人才提供价廉物美的高级公寓。三是建立高级人才俱乐部,举办人才联谊会,增强高级人才对寮步的归属感,为企业和寮步的发展留住人才。四是努力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重点围绕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关心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大力宣传,激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掌握本领、苦练技能,努力成为建设现代化绿色新香市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有用之才。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打算
虽然,我们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从队伍建设整体来看,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规模总量不足,二是文化素质偏低,三是流失现象严重,四是职业教育、培训和鉴定发展滞后。针对上述问题,下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切实抓好技能人才工作,推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一是推动行业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二是推进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三是支持鼓励广大职工走技能成才之路。四是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五是建立健全技能人才交流和服务体系,促进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六是加强
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四、工作建议
(一)建议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重视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的挖掘、培养和引进工作,从政策上和资金给予支持,从舆论上给予宣传,形成全社会尊重技术工人的良好氛围。
汇 报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了加快县内新特产业规模提升,我局根据县党代会、人代会精神,深入了解新特产业用工的现实需求,积极服务新特产业用工,现就服务新特产业用工问题做如下汇报。
一、搭建用工服务平台
为了方便企业招聘,我局于2010年在县人力资源市场开通了“长年劳务集市”,并专门设立了“新能源企业招聘服务窗口”。部分新能源企业系新上项目,暂未配备招工专员,我局明确专人为新能源企业进行招聘宣传、登记。今年以来,县内新能源企业都次数不等地参加了“长年劳务集市”进行招工,累计实现招工700余人。
二、举办大型招聘活动
为了吸引我县返乡过春节的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就业,我局于正月初二至初六,出动服务企业用工宣传在篷车30辆次,跑遍县内所有村(居),将事先印制的15万份《用工服务宣传手册》发放到适龄劳动力手中,供他们自主选择就业岗位;为了保证招聘效果,我局又于正月初
七、初
八、初九分别在射中体育馆、闽豪科技园和合德镇创业园区举办了新春岗位对接大会。新春岗位对接活动实际为企业招聘各类员工9600多人,其中华锐、万宇等新能源企业都能积极参加招聘活动,招聘成效较好,都基本实现了招聘目标。
新春就业岗位对接活动后,我局又按省、市主管部门要求,自5月25日开始,开展“新特产业用工服务月”活动。活动期间,我们集中采集了新特产业就业岗位信息,并编印《用工服务宣传
手册》6万份,利用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将用工服务手册传递回乡参加夏收夏种的在外务工人员和剩余劳动力手中,重点宣传和服务县内能源企业。6月24日,我局适时举办了“夏季用工服务招聘会”,招聘会当场达成用工意向823人,整个用工服务月累计为企业招工1600多人。
8月27日、28日,我局针对吉阳等新能源企业用工需求迫切的状况,举办了“新特产业用工服务专场招聘会”。县内35家新特产业企业参加招聘,提供就业岗位3120个,有近2000名求职人员进场应聘,当场达成用工意向915人。
三、加大校企对接力度
新能源企业用工需求量大,而我县又缺乏现成的新能源人才培训基础。为了切实解决人才供求的矛盾,积极开展校企对接活动,重点为新能源企业开展用工服务。我局已经与盐城市技师学院进行了对接,盐城市技师学院与我县新能源企业合作办班的积极性很高,但我县部分新能源企业因校企合作周期较长、用工成本较高等原因,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但我局没有放弃,仍就校企合作事宜,与有关企业和学院(校)保持着联系。我局将进一步与新能源企业进行对接,指导新能源企业制订着眼长远的中、长期发展和人才使用规划方案,争取与县内外职业院(校)形成良好合作。
四、吸引外地人力资源
为了缓解县内企业用工不足的燃眉之急,我局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认真收集汇总县内有价值的空岗信息,于2、4、7、8月份分别与河南省唐河县、禹州市、兰考县,贵州省黔南州、安徽省灵璧县等劳务合作基地联系,利用合作地区举办大型招聘活动的机会,插入发布我县用工信息,并恳请合作地人社部门代为宣 2
一、抓重点,实施产业发展工程。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积极促进云和玩具、龙泉太阳伞、庆元木门、遂昌竹炭等区域特色经济产业发展。今年重点在推进笋竹、油茶、森林旅游等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一是竹产业。4月开始,在通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启动《丽水市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通过技改创新、组织化生产、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培育、拓展产业链等措施,建立国内先进、部分世界知名的生产、销售和出口基地,把竹文化生态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加快10个市级毛竹专业特色村和10个竹林示范基地建设。二是油茶产业。一方面,结合市人大重点建议办理,市县同步推进,制定政策扶持。根据,年初市府办出台的《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丽政办发〔2010〕2号),建立以青田、莲都为核心,其他县(市)共同发展的油茶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格局。市政府还建立专项扶持资金,每年给予资金保证。另一方面,采取推广良种、采用良法、实施良制的办法,完成新造油茶基地1.64万亩、低产油茶林改造1.86万亩;全市嫁接油茶良种苗木760万株,培育两年生油茶苗100多万株。三是森林旅游产业。以经营山水的理念,依托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81个自然保护小区和3个国家森林公园、8个省级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莲都东西岩景区等6个森林景区名列“丽水十大旅游景点”。今年4月,制订《市级林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认定办法》,建设18个市级“林家铺子”示范点,培育区域特色森林旅游品牌。
二、抓科技,实施科技入户接力工程。一方面,组织实施“花开山里”——林业科技入户接力工程,以1个产业、1名首席专家、1个科技团队开展科技集成创新,培养1个科技团队、1群科技干部、1批乡土农民专家进行科技推广,建立立体化科技服务模式,加强林业科技带动能力。现已建立竹子、油茶2个产业科技团队,培训科技干部550人次、林农
2.2万人次,科技辐射效益进一步增强,形成科技人才“金字塔”。另一方面,为推进林业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4月,市政府设立了“科技兴林奖”,对科技含量高、有区域特色、有一定规模、效益显著的项目每年给予奖励,并向林业科技推广应用成果和基层倾斜。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 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 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有增无减, 2013年出口形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首先, 从外部条件来看, 全球经济复苏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国际市场需求增长难以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其次, 从国内条件来看, 虽然存在工业增长回升、政策环境趋于宽松的有利因素, 但是企业也将面临较多困难。综合来看, 目前我国外贸增速回升的趋势并不稳定。我国的出口增长持续低位运行, 表面上看主要是受到外部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因素的直接影响, 其背后折射的是传统外贸增长方式的局限性和不可持续性。高度依赖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要素大量投入的贸易竞争力, 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环境和劳动力供给条件的制约, 面临来自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强大竞争压力。
受众多综合因素影响, 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越来越大。其中人民币汇率上升、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的原材料成本提高, 这些都构成了外贸企业发展的危机。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下滑, 为转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外贸企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必须的举措。
2 外贸企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
外贸企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管理是指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狭义的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制订、实施和控制进行管理, 狭义的战略管理即一般战略管理过程, 包括战略制订、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三个基本阶段。战略制订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如何组织力量按必要的程序和方法把战略制订出来;战略实施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如何通过组织系统把战略贯彻下去, 并变为全体职工的行动;战略控制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如何评估战略实施中的结果, 从而促使职工正确地贯彻既定战略, 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战略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 在近年来的严峻形势下, 各地也出现了一批依靠转型升级实现外贸出口与经济效益“双增长”的企业。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 除了政府提供的优惠贷款和贷款担保、优先安排自主品牌商品参加展会、放宽企业“走出去”鼓励性政策适用范围、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措施外, 企业自身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开拓市场发展领域, 将目标向国内市场、新兴市场转移
一直以来, 我国外贸企业对欧美市场依赖程度较深, 受欧债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两大市场主体经济出现委顿, 严重制约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贸易。面对此种局面, 我国外贸企业必须积极开拓市场发展领域, 将目标向国内市场、新兴市场转移。俄罗斯、东南亚小国、拉美国家、非洲、中东等是新兴的市场, 我国外贸企业要抓住契机, 为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积极拓宽发展路径。但是新兴市场存在市场机制尚不够成熟、法制法律不完善、信用度低等问题, 使得外贸企业发展承受的经营风险增大, 为此外贸企业必须做好防范。相对于世界市场的萎靡, 我国国内市场则充满生机, 加之我国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扩大内需, 这些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为此我国外贸出口企业要灵活调整发展目标, 将外贸出口目标转移到国内销售。
2.2 向产业链两端延伸, 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要想实现外贸企业战略转型, 向产业链两端延伸, 是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有效策略。外贸企业要努力向产业链上游发展, 想方设法在企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等程序上获胜, 改变以往以制造环节为基础的局面。外贸企业要加大技术投入, 提高产品加工的工艺水准, 从减少企业产品成本与原材料成本两方面着手。树立品牌意识, 改变对零件加工、贴牌加工依赖的局面。同时要注重向产业链的下游发展, 努力实现产品的价值含量。立足于市场, 采取市场营销、市场调研等途径, 挖掘新的市场消费群体与原材料供给基地, 提高产品生产在成本方面的主动性地位, 将产品价格的市场控制权牢牢握住。
2.3 从转变产品标准入手, 努力获取国际标准的制定权
欧美国家对中国贸易企业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利用苛刻的产品标准限制中国产品出口是欧美惯用的贸易壁垒手段。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化僵局, 我国外贸企业必须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准则的制定。制定产品标准对于产品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获取产品标准的制定权就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了主动权。为此, 我国要努力维持好自身已经取得的国际标准制定权, 充分利用好已经取得的权利, 为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创设条件。对于我国尚未进入的某些国际标准领域, 我国要创设参与的条件, 提高参与的主动性, 适时将我国成熟的国家标准向国际市场推进。
2.4 开阔经营思路, 开发国内市场
面对国外市场的不景气, 我国外贸企业要把经营目标向国内市场转移, 这种转移不单纯地局限于地理位置的转移, 更多的侧重点要放在经营模方式上。如果不在经营方式上进行转变, 仍然以外贸营销原理为基础就很难与国内市场相适应。外贸企业要想成功实现转内销必须要立足于国内市场, 要以本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为企业发展的参考依据, 唯有如此才会切实吸引国内消费者, 实现经营效益的增长。
2.5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吸纳高素质人才
外贸企业将战略目标向国内转移, 相关的技术、人才等都要做及时调整, 如果还是依照原来的模式势必会与国内市场发展的实情相脱节。外贸企业在外销时主要依据订单来生产, 因此相关的顾客服务人工作者、销售工作者相对较少, 企业转内销必须对这一点高度重视, 要加强相关的人力资源建设, 针对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与不足, 依据一定的步骤妥善吸纳高素质人才, 为外贸企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6 制定明确的战略转型计划, 谋定而后动
企业要实现战略转型, 首先必须制定明确战略转型计划, 计划中应详细地说明企业转型的途径、目标以及所要花费的成本, 要保证企业所走的每一步都有着明确的方向。
2.7 注重控制转型过程中的风险, 特别是控制财务风险
企业在转型过程当中, 无论是开发新的市场还是拓宽产业链, 都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 这就对企业的流动资金数量, 融资的渠道以及资金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企业要不断强化对财务风险的控制, 在研发新产品、引入新技术以及产业链的整合方面加强对资金的监管, 进一步减少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不稳定性因素增多, 给张家港市的外贸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应对这些压力, 开拓生存发展的空间, 实现经济转型是外贸企业的必然选择。为此, 根据本市中小型外贸企业实际情况, 探析多数外贸企业经济转型的策略。
关键词:外贸企业,经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赵晋平.加快外贸企业转型升级[J].中日韩经贸合作青岛特刊, 2013, (3) .
[2]杨青峰.我国外贸企业加快实现战略转型的思考[J].对外经贸实务, 2008, (12) .
解决内需增长乏力的问题,要按照“供给创造需求”的思想扶持企业发展,以便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才能真正扩大内需。我们应该认识到,居民收入增速长期以来明显低于经济增速是当前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扩大外需,增加出口要靠政策。要调整关税和出口退税政策,稳定人民币汇率,降低出口成本。
最近,中央领导反复强调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我认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升级,关键在企业。重中之重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主要靠企业自身努力,企业家要放眼世界,学习国外的管理经验。而技术创新则需要财税体制和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形成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财税机制要让企业感觉到不创新就不能赚钱,只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企业才能获得更大利润。鼓励创新的环境形成后,中国的经济才能真正升级。
另一个问题,是国有企业应该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各国的经验都表明国有企业缺乏效率,不改革没有出路。我并非完全反对国有企业,恰恰相反,我主张在关键点上要做强国有企业。但是我不赞成将国有企业做大,只赞成将国有企业做强。我希望在竞争性行业要“民进国退”。我们不能依靠国有企业来创造财富,富国富民,也不能指望国有企业能促进社会公平。但是,希望依靠国有企业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安全阀”;希望依靠国有企业提供促进创新发展的前沿技术,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三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基础都是技术革命。技术革命、技术创新要依靠市场机制,政府只能因势利导。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多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转化机制方面做文章,少在应该发展什么、不应该发展什么这个问题上做文章。要把握好宏观,不干预微观,让企业家去捕捉市场信息,自己决策,要相信千千万万个企业家的智慧一定胜过少数领导和少数管理者的智慧。
总之,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
新年伊始,如皋市瞄准奋力跨江争八强的总体目标,聚焦重点,开阔思路,创新举措,确定了坚持增量优化和存量提升并举,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快发展,加快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的方针,全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在做大做强中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突出先进制造业的主体地位,吸聚增量促优化,改造存量促提升,加快推动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从一般加工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为主转变。着力加快主导产业高端化。通过外引内强,大力推动船舶制造及配套、石化及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等主导产业,从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向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从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销售等“微笑曲线”两端攀升,致力打造一批规模主导产业集群,全面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强力推进传统产业品牌化。加快运用先进技术和信息化改造提升钢铁、机械、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支持企业引入文化包装设计,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大力引进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环保、新传感网等新兴产业,注重光伏、光热、风电等低碳经济板块的发展,加快培育壮大以九鼎风电为龙头的200亿风电板块,以神马为龙头的500亿新材料板块,以元升太阳能为龙头的100亿光热板块,以爱康太阳能为龙头的100亿光伏板块,以赛福特为龙头的100亿新传感网板块,加大财政引导、金融支持力度,努力引进一批对转型升级有带动作用的龙头型、基地型企业,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核心技术,做大一批有核心技术、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好的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基地。
二、在放大优势中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围绕服务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占比35%以上、税收增长40%以上的目标,以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为方向,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为制造业技术升级和成本降低提供支撑。加快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高水平推进科技城起步区建设,大力招引软件开发、动漫设计、服务外包、科技孵化项目,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力争明年引进40家国内外知名软件研发和服务外包企业、20家高等院校科技孵化企业入驻园区。依托如皋港船舶制造服务外包区,大力发展船舶设计服务外包,延伸产业链,提升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长三角新兴物流枢纽的定位,全面放大我市区位、交通、口岸、产业等优势,充分挖掘如皋市在上海组合港和苏中物资仓储中转集散中的潜力,加快如皋港、市区东部等物流基地,丁堰、九华、东陈、白蒲、江安等物流中心和其它物流节点的建设,加快构建集内河、长江、海运、铁路、公路“五位一体”的现代物流发展新格局。优化发展现代商贸业。围绕打造“1-2家百亿元为龙头、3-5家数十亿元为支撑、一批亿元为基础”的商贸企业集群的目标,优化发展现代商贸业。大力招引国内外商贸连锁企业落户如皋,积极推动传统商贸向连锁品牌、多种业态的高端方向发展;支持花木大世界、嘉信钢材市场进行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提升,努力打造百亿专业市场;加快推进汽车城建设,力争2010年引进品牌4S店超过30家,培育销售超百亿的规模;扎实推动亿丰、苏浙商贸城、吴窑轻纺市场等专业市场优化经营业态,加快推进天平市场资源整合,全面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提升发展特色旅游业。放大我市作为上海世博会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推进景点景区的改造提升和开发建设,加大旅游市场宣传促销力度,精心打造“长寿之旅”、“生态之旅”和“古城文化之旅”等特色品牌;创新旅游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组建长青沙旅游度假区、顾庄风景区、水绘园风景区、长寿村度假区和龙游湖风景区等五大开发公司,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招商力度,加快项目建设,确保今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7亿元,增长20%以上。
三、在培育特色中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以“高效农业三年倍增计划”为龙头,充分发挥好“三集中”和 “万顷良田”工程的带动作用,致力“强基础、增活力、延链条”,加快农业由传统向现代、由分散向规模、由粗放向集约、由低质向高效转变,力争三年时间土地产出翻番,每亩平均效益达4000元以上。坚持以规模化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万千百”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工程,致力培大育强优质稻米、花木盆景、栽桑养蚕、优质畜禽、生态果蔬、旅游农业等六大十亿产业板快,在 “万顷良田”工程项目区着力培育一批集高效、生态、绿色、有机农业为一体的万亩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精心打造新204国道、白雪线两侧两个万亩设施农业长廊,确保建成万亩连片设施农业、花木、湖桑、优质稻米、弱筋小麦园区各1个以上,各
镇(区)、村(社区)分别新建千亩、百亩现代园区1个以上,全市高效农业规模化占比达60%以上,生猪、家禽规模养殖占比分别达66%、95%以上。坚持以产业化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强势推进农业招商力度,吸引“三资”投资农业,大力招引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基地型农业项目,确保2010年实现注册外资1.5亿美元、到帐外资7500万美元,“三资”投入农业23亿元。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长寿食品城和肠衣城两家百亿级企业,2-3家10亿级企业,3-5家5亿级规模企业,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合作社(协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坚持以品牌化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围绕“创新品种、创优品质、创响品牌”的目标,加大“苏•皋长寿”等特色农业品牌的营销推介力度,健全农产品质量长效管理机制,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确保今年创建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以上,申报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10个以上。
(2)
我们知道,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任务。如何把握产业结构调整这个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任务?如何以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顺利实现?
围绕这些问题,我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起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个方面作一讲解,供大家参考。
洪银兴 1950年生,江苏常州人,198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研究方向为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的理论和政策。2010年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著有《经济运行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市场秩序和规范》《转型经济学》《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等。
图一为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图二为中、美、日三国GDP占世界比重及当年所消耗的煤炭、石油占世界比重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起点
■我国产业结构应由原来的低收入国家水平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提升。
■进一步的发展就是以城市为主导,促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走到了新的起点,这是我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在我国的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之后,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由经济总量转向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也就是说,在这个新起点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需要由速度转向结构。去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结束持续30多年的10%左右的高速增长期,转向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期。增长速度减缓固然有外部市场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我们的主动调整。特别是,这个“调速”为调整产业结构、争取长期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机会。
过去人们特别重视企业竞争力,这是个需要通过改革和企业制度创新来解决的问题。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竞争力比企业竞争力更重要。就如波特所说的,竞争力以产业为度量单位。对企业来说,产业的机会与威胁决定了竞争环境的优劣。当然,就竞争环境来说,它既伴随着风险,又隐含着回报。在这里,我们不妨看看企业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关注点和落脚点有何不同?企业的竞争战略目标是让公司在产业内部处于最佳位置。但对国家来说,国家的竞争力在于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最为重要的是发展同时代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产业,特别是对主导产业进行持续更新,最终要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也要明确往哪里转?朝什么方向升?可以说,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直接决定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是我们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形势、大背景,也是大前提。因此,2011年是我们分析经济发展的关键时点。
首先,在我国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二的同时,我国的人均GDP2011年达35083元(约5432美元),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意味着我国的产业结构应该由原来的低收入国家水平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提升。
第二,2011年,我国的农业比重降到10.1%,工业比重达到46.8%,与此同时,城市化率达到51.27%。这意味着中国已经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并且进入城市化中期。这意味着我国的产业结构具有了新兴工业国的产业结构特征,进一步的发展就是以城市为主导,促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这个发展态势下,服务业的作用也要相应凸显。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有全球视野。就像过去把世界分为三个世界一样,全球经济格局下的产业结构特征也可用三种类型国家划分:一类是消费和服务主导型国家,这类国家以美国为代表,又富又强,但面临就业压力;一类是制造业和出口主导型国家,这类国家经济体大,就业充分,但不富不强;一类是资源型国家,其中有的是石油输出国,富而不强,有的国家甚至十分贫困。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转型:消费和服务主导型国家针对就业问题,趋向发展制造业和出口;制造业和出口主导型国家针对大而不富问题,趋向消费拉动和发展服务业(尤其是金融);资源型国家减轻对外国的依赖性,倾向发展制造业。
在这里,我以美国为例,特别说一下消费和服务主导型国家的产业转型。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为了解决就业压力,先后推出三大举措:一是要求出口5年翻一番,目标是创造200万个就业岗位。主要措施有:逼贸易剩余国提高汇率,为出口腾出市场;放松对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管制。二是再工业化。过去美国为了降低成本实施去工业化,现在却提出再工业化,依靠制造业来吸纳就业人口,主要措施有:大力发展自动化和精细化,以节约劳动成本,通过技术突破(如页岩气)降低燃料和原材料价格,支持国内制造业朝高科技方向发展,吸引高科技企业回流。三是发展绿色经济,开发新能源,使绿色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很显然,世界经济结构转型共同的取向是发展制造业和扩大出口。这种结构转型对我国这样的制造业和出口主导型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制造业产品的国际产能过剩进一步凸现,更不用说发达国家出口的制造业产品科技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了。其次,制造业的国际资源供给环境进一步恶化。各个国家都在发展制造业,国际资源不仅供给不足还价格飙升,这对制造业大国的影响巨大,同时也在倒逼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
长期以来一国的产业结构安排有比较利益之说,也就是按照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安排产业结构。按此学说,我国基本上是发展劳动密集和土地、环境资源密集的产业,即使是利用外资的高科技产业也是主要集中在利用我国劳动、土地和环境资源的环节。这种产业分工虽然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获取一定的贸易利益,但冻结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当我国进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后,产业结构地位就要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这就需要通过产业创新培育产业的竞争优势,目标就是波特所强调的“一国产业是否拥有可与世界级竞争对手较劲的竞争优势”。如果还要使用比较优势的概念,决不是指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而是指比较竞争优势。按此要求,我国的经济开放不是单纯要求参与国际分工,而是服从于提升自己的产业竞争优势利用国际资源,把技术进步和创新作为思考的重点。
下面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谈一下自己的思考。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战略重点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我们知道,根据十八大的部署,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这就是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其中,理解服务业和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和突破方向是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服务业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服务业比重太低。如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分别是:第一产业10.1%,第二产业46.8%,第三产业43.1%。(见图一)这种产业结构有明显的低收入国家特征。主要表现是服务业比重明显低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50%),更低于高收入国家水平(70%)。连台湾地区都达到了68.5%。二是服务业结构具有低收入国家特征,表现在生产性服务业太落后。三是国际服务贸易比重太低。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中期阶段后,内需型产业结构的重要特征是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客观规律是在工业化进入中后期时,服务业增长更快,服务贸易较产品贸易增长更快。在这个阶段,服务业主导成为趋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和增值空间大于制造业。“微笑曲线”也表明,服务环节的附加值明显高于制造环节的附加值。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依托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明显区别是:制造业的生产地点可以与市场也就是与消费地点分开;服务业则不同,服务与消费在地点上不可分离。哪里的消费需求旺,服务网点就到那里去;反过来,服务网络到哪里,那里的消费就会热起来。最为明显的是,当前的信息消费热就是同信息服务热相互促进的。此外,我们现在正在讨论现代化指标,其实现代化的许多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都要依靠服务业的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服务业本身也有个转型升级的问题。相对于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通过纵向比较,我们发现: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国际商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对当前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仅如此,服务业本身的技术手段也在升级,突出表现是电子商务对传统服务业带来了挑战。就比例来看,电子商务已占到零售总额的20%-30%,在年轻人中已高达50%,而且,电子商务也正在以“支付宝”之类的方式进入金融领域。
当前,我国制造业的结构性问题也主要有三个:一是产能过剩严重。这是长期追求GDP的发展方式所致。尤其是在水泥、钢材、玻璃等传统制造业领域。产能过剩造成竞争费用太高,资源严重浪费。再加上能源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造成了高产值低收入的产业结构。二是制造业水平低。尽管我们的制造业产量名列世界前茅,有的处于第一位,有的处于第二位,但是国际竞争力不强。一方面,科技含量和档次低。如美国在飞机制造、特种工业材料、医疗设备、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占有更大份额,而我们是在纺织、服装、化工、家用电器等低科技领域占有更大份额。另一方面,在制造业产品中,“中国创造”部分少,品牌也是用外国的多。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附加价值不高。三是高耗能、高污染。能源、资源、环境供给不够持续,增长效益低。现以大家广为引用的2009年数据作一说明。2009年GDP占世界比重:中国8.6%,美国24.3%,日本8.7%;消耗的世界煤炭:中国46.9%,美国15.2%,日本3.3%;消耗的世界石油:中国10.4%,美国21.7%,日本5.1%。(见图二)
除了结构性问题外,传统制造业还面临着国内资源供给难以为继的困境。就国内资源来说,人均耕地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人均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人均供地水平、人均淡水资源、人均石油天然气开采量等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就决定了现在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国内资源无力支撑高资源占用和消耗的制造业。另一方面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我们的GDP的世界比重并不很高,但我们消耗的煤炭、石油占的份额却很大,按照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耗水平,我国的GDP如果要达到美国水平,即使全世界的石油和煤炭都给我国消耗也不够。或者说,如果按照目前的这种模式发展的话,全世界的资源都给中国用也不够。过去,我国以制造业为主的结构之所以能够支撑较长时期的发展,主要靠的是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现在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竞争力明显下降,世界性危机和产业转型又导致国际市场产能过剩,国际市场竞争过度又导致保护主义越来越严重,中国制造品频繁遇到各种方式的打压和惩罚,与此同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造成了中国现有制造业的增长到了极限。这意味着,在当前的国际经济背景下,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引擎必须由外转内,也就是说,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与此相应,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应该由外需型结构转为内需型结构。外需型结构指的是以参与国际分工为目标的结构,内需型结构指的是以国内发展为目标的结构。这种内需型的产业结构是真正建立在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之上,更有竞争力,也更可持续。具体表现是,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真实反映。
此外,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还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面对工业化初中期阶段产生的生态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现状,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前提是在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而它的源头在哪儿呢?就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其中,产业结构最为突出。根据生态文明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就需要创新绿色产业,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创新的绿色产业,不仅是指节能环保产业,还包括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这些都属于现阶段世界各国都在创新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不能走传统的调整投资结构的计划经济方式,而要抓好创新 和市场这两个杠杆。■市场作用机制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场选择,二是优胜劣汰。面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现阶段调整产业结构不能走传统的调整投资结构的计划经济方式,而要抓好创新和市场这两个杠杆。其中,市场作用机制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场选择,二是优胜劣汰。结构调整本来就是市场要做的事。市场能做的事,尽可能要交给市场,政府不要包下来,市场的作用就是优胜劣汰。尤其是依靠市场淘汰落后产能,依靠市场形成创新的压力。当然,产业结构调整不能只丢给市场,政府还是要发挥作用,政府的作用是什么?是支持创新,尤其是更多地支持产业创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发挥市场杠杆作用的同时,需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在这里,我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谈一谈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我认为,对制造业而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关键是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让战略性新兴产业由过去的跟着走转变为今后的领着走;二是改造传统制造业,让传统制造业在创新中实现提升,其中,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有机结合,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不可分割的。产业创新实际上是培育国际竞争中的产业优势。正如波特所说的,产业竞争优势是指“一国产业是否拥有可与世界级竞争对手较劲的竞争优势”。这实际上为科技创新明确了方向和着力点。一方面,科技创新要与产业创新结合。要瞄准现时代产业发展方向,尤其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科技创新,不断加快高科技产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科技界要与产业界结合。通过推动产学研协同,解决好创新产业的重大科学问题。此外,还要以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实现开放式创新。创新没有国界。创新的产业进入国际前沿的前提是科学研究进入国际前沿。当前,科技人才的国际流动、信息的互联网流动、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都已司空见惯,这也让产业创新在获取国际最新科技成果支持上成为可能。
在现实中,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个国家都在着力推进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据有关资料,美国着力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干细胞)、航空航天和宽带网络技术;日本着力发展新能源、新型汽车、低碳技术、医疗技术和信息技术;欧盟国家着力发展绿色技术、低碳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着力发展新能源和绿色环保技术。
可见,正在和即将到来的新科技和产业革命以创新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绿色技术产业为标志。由此催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我国过去几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没有能够赶上,失去了机会。这次再也不能与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哪些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上都是制造业。这对我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有特别的意义。过去中国的制造业由于科技水平的原因,在世界上只能在价值链的低端跟着走,即使是技术创新也只能是以引进和模仿的方式进行跟随创新。但是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也在世界上领先了。这个时候就要领着走了,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由跟随转向领跑。怎么样才能真正领着走?要领着走就要创新,靠研发来进入价值链的高端,也就是需要提高高科技产品和创新产品的全球份额,增加具有国际品牌的“中国创造”产品和技术的数量。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有中国创造的份额,甚至在某些领域占领世界科技和产业制高点。
说到创新,我们应该用全球视角看待创新。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我们国家同发达国家已经站在同一条创新起跑线上,现在的关键就是要看产业创新,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所发展的产业,同样也是我们所要发展的产业,你在搞新能源,我也搞新能源,你搞生物医药,我也搞生物医药,大家都在同一条创新起跑线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讲了一个观点,“科技和产业的时代划分是以许多国家所共有的创造发明为依据的,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一条特殊真理”。前段时间,全世界都在搞信息化,现在全世界都在搞生物医药、生物技术、新能源。对于这些,我们不仅要积极参与,还要争做领头羊。
现在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正是我们大显身手之时,我们要早谋划、快出手,进一步凸显中国的人才优势和智慧优势。以3D打印技术为例,这一技术的产生使制造业技术从设计到模具,到车、钳、刨等工序,不仅被替代,还更加精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以前所强调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且便宜的优势将不再是优势。要想持续保持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必须不遗余力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要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因素。这需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需求谈起。一般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面临三大需求:一是科技需求,掌握当今世界最为高端的科学技术;二是市场需求,只有产品为市场接受,才能够实现价值;三是财务需求,投入、成本和规模等因素都会影响财务和利润的核算。明确了成长需求,我们可以从阻碍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具体因素角度,讨论一下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路径。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是新产业的规模经济问题。一个新产业一旦被重视便一哄而上,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在市场上就是过度竞争。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在制度安排和计划安排上克服重复、分散投资,实现优势集中,并且从研发到制造到采用形成产业链,达到范围经济。这是产业组织创新。
第二个是新产业的市场问题。新产业的生命在市场,尤其是在成长初期。光伏等产业一开始就把市场定位在国外,95%以上的市场在国外,受制于人。从这个角度说,它受保护主义打击是必然的。因此,对新兴的战略性产业来说,内需市场是首要的,不能只是依靠外需。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首先是市场扶持,也就是消费拉动。这是市场创新。第三个是新产业的成本控制问题。新产业成长的初期普遍遇到的问题是成本太高,价格处于高位,市场一时难以接受。由此产生的财务压力会使新产业半途而废。降低新产业成本的路径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进一步推进创新,发现和创新降低成本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另一方面是政府对新产业的技术研发给予必要的补偿和投入,同时也要给新产业产品使用者所产生的沉淀成本给予必要的补偿。例如原先使用化石能源的企业现在使用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相关的设备不能再使用了,这些无法收回的成本就是沉没成本。
互联网经济是以信息资源为核心要素,以信息技术为主要驱动力,以互联网为活动平台的信息经济形态,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是由工业经济向信息和知识经济的转型。原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信息经济学创始人乌家培认为:互联网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为其主导产业,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互联网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互联网经济将成为创新型经济的主要形态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直接载体。
一是互联网商业模式与经济转型的互动。
在互联网科技发展的推动下,经济转型升级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而“互联网+”商业模式也为经济转型提供助力。
在信息交流方面: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共同组成了庞大的信息网络,为经济活动与社会交往提供了广阔的信息平台。信息共享的理念和技术拆除了市场进入障碍,因而使活动波及范围扩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互联网拥有最丰富的信息库,为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提供了广阔无垠的空间。对现实世界的逼真模拟,使人们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满足信息交流的需要,充分享受在单调的日常生活中难以体会到的丰富感受。
在交易模式方面,网络技术不仅是信息技术,它还更新了金融手段和信用体系,进而催生出以电子商务为基本形态的网络经济,为商品和服务交换行为提供了全新的交易方式和结算方式,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市场效率。它提供了一种与传统交易方式不同的现代高新技术交易方式,更好地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使交易的主导权逐渐从生产企业向消费者转移。在商品流通方面,传统的商品交换网络是集中型的,是以商业中心和批发商为中心的辐射状销售渠道和配送体系。而互联网是分布型的,由无数节点结成星罗棋布式的网络,当各种商品需要在广阔的范围内流通时,就需要依靠高效率的国民运输体系与分配体系来完成。网络交换提高了对现代物流技术的要求。
二是“互联网+”商业模式加速经济转型。
“互联网+”商业模式是将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的有效手段,它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对社会经济进一步转型为知识型经济非常重要。在生产要素市场,互联网商业模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与营销进程,它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需求。在消费市场,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迅速推广催生了新的消费文化及消费模式,这种全新的信息产品与模式将极大地促进消费市场增长,推动消费市场结构的升级。
南京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基础和优势
近年来,南京以首个中国软件名城为名片,以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为引领,强化部门职责,促进推广应用,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电子商务异军突起。
2013年底全市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39149家。截止2012年9月,网络购物平台30多个,交易规模千亿元以上企业超10家,交易规模千万元以上电子商务企业近30家。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额5230.5亿元,增幅近30.72%。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交易额达4611.9亿元,同比增长26.2%。网络零售额618.5亿元,同比增长76.7%,其中商品类商品零售额550.3亿元,同比增长88.9%,服务类商品零售额超过10亿元。
二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国内其它城市基本同步。
南京已经具备了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良好产业基础,2013年,全市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850亿元左右,接近全省金融增加值总量的25%,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0%以上。同时,依托中国软件名城平台,全市集聚了包括5家上市公司在内的众多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创新能力突出,发展思路开放,利用创新产品尤其是金融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的意识强烈,为互联网和金融的跨界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是互联网软件服务起步早,发展快。
南京作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其互联网软件服务业起步早、发展快。由阿里巴巴旗下阿里软件与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共同打造的互联网产业园作为国内首个辐射长三角地区的SaaS软件孵化基地,是国内唯一一个以SaaS软件研发和运营为基础的专业软件园区。这标志着国内首个辐射长三角地区的互联网软件产业孵化基地正式建立。产业园总投资将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对于入驻产业园的企业,市政府提供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创业扶持资金以及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等资源支持。此前,阿里软件携手CSDN、InfoQ、Javaeye等国内知名技术网站,以及北大青鸟等多家培训机构启动“旺斯卡——阿里旺旺创意实践大赛”,获奖者成为南京互联网软件产业园的首批入驻企业。
四是南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具备发展的优势和基础。
作为中国软件名城,南京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产业基础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数据资源方面,随着“智慧南京”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应用项目的加快实施,公众信息需求的不断提升,信息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南京在企业、人口、交通、医疗、旅游、金融、物流、社会治安、公共服务等领域已经积累并将继续产生庞大的数据资源,在智慧南京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在研究资源方面,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研究实力,有一批面向产业的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产业技术研发人才,具备良好的基础积累;在产业基础方面,作为中国软件名城,近年来,南京在数据资源整合、数据技术开发、数据应用服务等大数据产业环节涌现出一批机构、企业和产业园区,特别是一批产业集聚区的加快建设,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推动南京数据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数据产业规模初显。
南京互联网经济发展思路
总体发展思路
“十三五”是南京深化智慧城市各项应用的黄金发展期,也是发展互联网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发展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顺应大势,积极抢抓机遇,把发展互联网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课题,摆在战略和全局的位置加以研究、谋划和推动,促进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产业加速向各行业各领域渗透融合,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加快形成互联网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形态的鲜明特征,使信息资源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核心要素,充分利用互联网经济高渗透性带动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借助其网络化、平台化功能催生新兴业态,力争互联网经济规模占全市经济总量10%左右,达到全国同类城市领先水平,使互联网成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南京经济升级版的强劲动力。
发展策略与重点
“十三五”将进入经济结构转型的“新常态”。作为新型商业模式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经济,互联网经济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南京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人文绿都”和“智慧南京”目标的进程中,应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加快推进南京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加强对发展互联网经济的领导。互联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生态经济”,既要有硬环境的支撑,也需要软环境的保障。“十三五”是南京发展互联网经济关键时期,必须营造有利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形成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各部门参与的跨部门领导体系和协调机制,提升市民互联网思维和意识,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将互联网经济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和智慧南京建设的支撑。同时,研究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培育互联网产业,形成南京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以实施“宽带南京”战略为突破口,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网络宽带化进程,推动全市城区和郊区光纤网络建设,加快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光纤到楼入户工程建设。着力推动4G-LTE、WiFi等网络布局和商用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热点区域的全覆盖。利用南京作为国家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的机遇,在国家级软件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等重点区域,加快开展现有基础网络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升级改造。支持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呼叫中心、云计算中心、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基地等重点功能性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提升信息数据存储和服务能力,最大程度满足海量数据资源集中存储的市场需求。
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环境,大力推进互联网应用服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结合南京产业基础和结构特点,重点支持苏宁云商、途牛、焦点科技、三六五等一批商品销售类、消费服务类和跨境贸易类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应用。着力推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在支持金融机构发展网上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引导网络借贷、众筹平台在加强风险防控的前提下,规范健康发展。鼓励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第三方信用评级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加快发展。积极培育面向广大消费者的互联网旅游、文化、医疗、房产家居等服务,在此基础上,将平台经济作为突破口,聚合力量,率先培育做强一批行业领先的平台型企业,带动互联网应用水平整体的提升。
培育新兴消费需求,发展互联网内容产业。以大众文化信息消费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数字音乐影视、动漫游戏等内容产品与服务,鼓励企业生产和提供健康向上的数字内容产品。支持南京报业集团等主要市属媒体发展网络多媒体、移动多媒体等新兴传播载体,推进数字图书馆和档案、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多种网络服务方式,积极研发推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软件产品和APP增值服务。
不断深化两化融合,全面提升互联网设备制造水平。促进网络信息技术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物流、经营管理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协同应用,加快实现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商务电子化、服务定制化。着力提升传统行业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构建中小企业云计算服务平台。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重点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一批关键技术难题,抢占互联网产业发展制高点。
【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06-02
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12-09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临港工业转型升级12-15
着力改善企业管理 服务经济转型升级06-08
经济转型发展心得体会范文09-08
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思考10-04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综述07-09
生物技术推动珠三角经济转型11-16
乡镇社会经济工作汇报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