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反思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8《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反思(精选10篇)

8《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反思 篇1

《咏雪》教学反思

《咏雪》是一篇小短文,内容极为简单,学生通过“读——再读——诵读”掌握了课文内容。于是我便讲古诗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补诗,将文中“白雪纷飞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三句看做是七绝的前三句,启发学生补出第四句,列在黑板上,学生开动脑筋写出了许多语句,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自然美景各相异”一句与前三句联在一起很顺口,而且还起到了总结全诗的作用,因而便选了这句构成了一首诗。

通过练习,学生学会了仿写古诗。迁移练习找出古诗中“咏雪”的名句,更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了观察的好处。学生们还将这些咏雪的名句加以整理,摘抄到了本子上,做为一种积累。

不足之处在于:未找出咏雪方面其他体裁的文章,使学生失去了一次比较阅读的机会。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它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文中人物形象鲜明,对话描写简洁明了。学生从语言表达上,思想上均会有较大的收获,该文的教学能启迪学生心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不失是一篇好文章。

我在设计本文时,重点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法,主要分成五板块进行:

一、动口朗读感知内容,通过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动心细读互说译文,要求学生在自读中既要动口又要动心,并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想一想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以句子为单位,小组内互译课文。老师抽查学习效果并作点拨。

三、动情精读,析说文句。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是动情,要读出课文的轻重缓急,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思考并互动交流发言。

四、动容品读,拓展延伸。要求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动容,要进入情景要读得有表情。老师点拨:陈元方七岁就能懂礼识义,读完这篇文章后,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试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以下内容为课堂实录,部分有改动)

学生1:读了《陈太丘与友期行》,我感到最深的是学会了尊重别人。对别人不尊重,就是对自己不尊重。

学生2:学了这篇课文,我最深的感悟是:抛弃诚信的人,人们也会抛弃你。学生3:我认为陈太丘的朋友在七岁的孩子面前骂人,是对小孩子的不尊重。这使我联想到现在社会中,也有些大人在小孩子面前肆意辱骂,认为是对的。这值得大人们深思啊!(全班热烈鼓掌)

学生4:墨子说过:“言必信,行必果”,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今人更应该讲诚信,否则,失去的不仅仅是朋友的尊重,更是我们做人的根本——诚信。

学生5:今天,我们有些同学犯些错误,答应要改正,过了一段时间却又犯了,这能说他诚信、守约吗?我们难道不也应该深思吗?

五、读背课文,教师小结。

完成了《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教学,反省自己的得失,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研究:

(一)古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反复朗读。

只有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学生才能逐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进而体会到文章的内容及蕴涵的道理,并通过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学生在谈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也会受到情感熏陶,并获得思维的启迪,从而享受审美是乐趣。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

(二)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和分析如此深刻,拓展训练时,学生还引经据典,这是我在准备这堂课时没有想到的,当时我还设想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过渡问题,在这里都没有用上,学生是表现应该说很精彩,使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使我感到在今天的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学生去想去做。

(三)文言文教学,也要注意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由于本文浅显易懂,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较易把握,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

(四)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方式贯穿整个课堂,有较大积极意义

8《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反思 篇2

第一课时 《期行》 【学习目标】

1.积累“期”“舍”“否”等常见的文言词语。(重点)2.能合理补充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感悟体会“友人”“元方”的性格特点。(重点)3.评述人物,辨别是非;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这么一本书,书的编写者选取社会名流的生活小事随手而记,以德行、言语、政事等分类编排,读这本书中的故事,既可了解古代社会的风气,又能感悟做人的道理,这本书被称为“名士的教科书”,它就是《世说新语》。今天,我将与大家一同学习书中的一个小故事《期行》。

二、自主预习1.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期行》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喜欢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2.词语积累。(1)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相委而去(古义:丢下、抛弃;今义:委屈、委托).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下车引之(古义:牵引、拉;今义:引导).(2)词类活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名词作动词用).(3)通假字 尊君在不(通“否”,读“fǒu”).3.自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三、合作探究

(一)疏通课文,积累字词

1.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明确:多媒体显示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见自主预习2。2.学生复述课文;对比复述,补出课文省略的部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人)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这是一篇文言小说,文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写了什么? 明确: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高潮:元方聪敏,据理反驳。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三)合作探究,分析形象

1.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是怎样反驳“友人”的?

明确:友人认为陈太丘不等他来就走了,是失约的表现。元方反驳抓住两点:一为“不信”,二为“不礼”。

2.用“这是一个„„的太丘(友人、元方),因为他„„”的句式说话。

明确:示例一:这是一个没有耐心的太丘,因为他与友人约定同行,友人晚一点来,他径自走了。

示例二:这是一个既不守信又无礼貌的友人,因为他不守时,并且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示例三:这是一个态度诚恳又知错勇改的友人,因为他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惭”而且“下车引之”,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示例四:这是一个落落大方、聪明机灵的元方,因为他面对友人对父亲的责难,据理力争、针锋相对。

3.元方的“入门不顾”,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说自己的看法。明确:示例一: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仪,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示例二: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拒之于千里之外。

示例三:元方只有七岁,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他年龄特征,是他坦率的表现。

示例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并且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一个大人能当面对一个小孩认错,应该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

(四)归纳主旨,畅谈启示

学习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示?(提示:谈启示,可以选择的角度有陈元方、友人、陈太丘)明确:示例一: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示例二: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示例三: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有耐心、言而有信的人。

四、板书设计

期 行

人物陈太丘:没有耐心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

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 启示:我们做人要有诚信,讲礼仪

五、课外拓展

请你发挥想象,依《期行》的情节,假设一个对话情境,猜想友人遇见陈太丘后,两个人分别会说什么呢?

8《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反思 篇3

期行

一、翻译下列句子:(30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①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②

3、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③

4、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④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8分)

⑴过中不至:

⑵去后乃至:

⑶相委而去:

..... ⑷入门不顾:

⑸尊君在不:

⑹下车引之: ....三.下列句子中加点得词古今意义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期限】 .B相委而去【古义:委屈。今义:委托】 .C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什么地方去】 .D后贼追至【古义:作乱的人。今义:盗窃他人钱财的人】 .

四、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划线①处交待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具体情况,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B划线②处写陈元方回答客人的问话时,彬彬有礼,落落大方。C划线③处写客人知太丘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D划线④处“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说明元方太无礼,太过分。

五、从本文中你懂得了哪些道理?(3分)

《乘船》

一、翻译下列句子:(24分)

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2、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3、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4、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7分)

1、歆辄难之(辄:)

2、幸尚宽,何为不可(幸: ..

3、王欲舍所携人(舍: ..

5、既已纳其自托(托: .)))

4、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三、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太丘舍去

王欲舍所携人

B、歆欲难之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

C、俱乘船避难 歆欲难之

D、宁可以急相弃邪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

四、文章虽小,却结构完整,请分别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6分)

1、起因:

2、经过:

3、结果:

五、下列对文中内容得理解,错误得一项是()(3分)

A.本人短小精悍,详略得当,叙事简练。全文不足百字,但对古诗得全过程却都交待得很清楚.B.本人采用烘托手法,通过华歆、王朗处事态度的不同,评定二人品行的高下。C.本人叙述了华歆、王朗对待一搭船逃难人得处置态度与方法不同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言的道理。

六、“歆则难之”,歆为什么对这事感到为难?(2分)

七、王朗对此人的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世说新语》教学反思 篇4

亮点一:创设情景生动巧妙,贴近实际。在《咏雪》中我上课伊始和学生介绍:我们大家知道在祖国的北方,每到冬季就能看见那美丽的雪花纷纷扬扬的在空中飞舞,你能想到可以把它们比作什么吗?学生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象。我不失时机的和他们说:古代有两个孩子也像大家一样打了两个特别好的比方,你们想知道吗?

亮点二:备课时,我想: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这篇课文呢?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于是,在我的引导下经过多种形式的熟读课文后,我说:“同学们,今天这篇课文比较短小精悍,有关字词的学习就由我们自己动手解决了,大家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找出重点字词、语句,弄明白它们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可以放到小组讨论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咱们放到课堂上来一起解决。记住,遇到不会的问题,一定要提出来。哪个组做好了,就可以先举手。”

很快学生拿起来笔,在书上写写画画,非常投入。我也不用声嘶力竭的反复讲解了,在他们中间比较轻松的做一下指导。很快有的学习小组展开了讨论,接着其他小组也相继展开了。讨论几分钟后,也没见哪个学生举起手来提问问题。我知道这个班的学生有些胆怯,于是,我说:“看来同学们的文言知识掌握的很好呀!没有什么问题要问,是真的没有呢?还是不好意思?大家可要注意了,你们不提问题,我可要提问了。”话音一落有个同学举起了手,接着很多同学也举起了手,僵局打破了。学生们共提了好几个问题,多数不用我来解答,还是学生解答的。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8《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反思 篇5

我先在七年级三班上的这节课,和多数语文老师一样,我对七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一直不是很放心,所以在讲文言文的课堂上,我往往还是以教师为主。有时也会就一些问题让他们讨论解决,但是都是些不紧要的词句。这节课,我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在通过多种形式的熟读后,我采取重点字词帮他们解决,一块来疏通句意的方法。在课堂上边讲边巡视,发现多数学生笔记还是做的很认真的。讲完之后,让他们私下再熟悉一下,然后找了几个学生就课后习题中的字词解释,上黑板做一遍,其他学生在下面做。想不到找了5个同学,竟然只有一个学生做的比较好,其余几个不是填字漏字就是词意不恰当。更令人生气的是:《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家君”、“尊君”几个词各自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我都讲了三遍了。学生起来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错了,气得我差点吐血!

第二节课我又到了七年级四班(我带这两个班的语文)上这篇课文,在临上课时,我突然想: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这篇课文呢?前两天在听我校丁老师的课,人家六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也很强吗?于是,在我引导下经过多种形式的熟读课文后,我说:“同学们,今天这篇课文比较短小精悍,有关字词的学习就由我们自己动手解决了,大家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找出重点字词、语句,弄明白它们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可以放到小组里讨论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咱们放到课堂上来一起解决。记住,遇到不会的问题,一定要提出来,要不我就问你了。哪个组里做好了,就可以先举手。现在开始吧。”

很快学生拿起来笔,在书上写写画画,非常投入。我也不用声嘶力竭的反复讲解了,在他们中间比较轻松的做一下指导。很快有的`学习小组展开了讨论,接着其他小组也相继展开了。讨论几分钟后,也没见哪个学生举起手来提问问题。我知道这个班的学生有些胆怯,于是,我说:“看来同学们的文言知识掌握的很好呀!没有一个问题要问,是真的没有呢?还是不好意思?大家可要注意了,你不说,我可要问你了。”话音一落石玉环同学举起了手,接着很多同学也举起了手,僵局打破了。学生们共提了十多个问题,多数没用我来解答,还是学生解答的。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泼起来。学完内容后,我找学生上黑板做题,天哪,竟然全对了!

今天和我的同事刘谈起这个问题时,她也感叹:有时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说的口干舌燥、累得筋疲力尽,学生在下面还是各干各的事,就是不理你呢!

看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真的需要少说了,一定要甩掉不放心的包袱,给学生以任务,以压力。他们乐着学,我们也给自己减了压,何乐而不为呢?!

世说新语教案、反思(参赛) 篇6

《世说新语》教案

广东佛山市顺德一中实验学校吴明强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2)多次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结合注释,将重点字词写在书上,将自己的理解翻译写在本子上。

二、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小心论证的学习方式。

三、教材分析:

一)本文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5课,选自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一书。《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http://baike.baidu.com/view/3048198.htm)

教学内容,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教学难点: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从《世说新语》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视频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世说新语》的示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课前准备,体现出互联网搜索在课堂中的作用)

四、预习提纲

学生:结合注释粗读、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五、教学方式:诵读、演读、疏通、讨论、辩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咏雪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讲成语故事)(http://baike.baidu.com/view/28509.htm)

二)导入:由课前演讲的成语故事点评引起

三)《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四)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1、听老师范读要求: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停顿,把握感情基调,培养语感。

2、自由练读要求:熟悉文章内容,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

3、分角色演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和表情,注意节奏。

五)记一记: 雪骤(zhîu)差可拟(nǐ)柳絮(xù)无奕女(yì)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

六)论一论:

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 要求:

1、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

2、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

七)译一译:

要求:注意重点词句,理清文意

八)想一想: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明确: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九)辩一辨: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正方: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反方: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一)读一读:

回顾上节课内容,全班齐背诵《咏雪》,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1、听老师范读要求: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停顿,把握感情基调,培养语感。

2、自由练读要求:熟悉文章内容,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

3、分角色演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和表情,注意节奏。(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二)找一找:

快速阅读、找出文中你认为的重点词句、文中表达称呼的词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教师精讲点拨。

三)演一演:

表演元方与友人对话的情景。(提示:注意语言、表情、动作)

四)说一说:

1.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友人:——言而无信,暴躁易怒,知错就改

元方:——聪明伶俐,懂礼识仪

2.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友人的哪两点错误?错误:首先是失信,其次是当面辱骂他人

五)辩一辨: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看法。

正方: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反方:认为元方确实失礼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六)想一想:

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启示:诚实守信、守时;待人接物诚挚懂得尊重他人。

小结:

《咏雪》描写了人物群像,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文采。

《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描写了元方,侧重表现了元方的懂礼识仪,聪明刚正。

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七、《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上完本课后,获得几点体会:一是好课是“改”出来的;二是教师的心态决定课堂质量的高低;三是课堂永远是学生的天地,学生永远是主角,教师只是执行导演;四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上课不是简单地将课前备好的东西生硬地灌给学生,知识的现场生成很重要。

教学设计上,我前前后后调整了好几次,吸取了诸位老师的建议。原计划是整合两个短篇,老师们提醒我,这样操作可能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课堂知识很难组织成系统,还是一篇篇地过关较为实在。《世说新语两则》虽尚属于较为浅显短小的文言文,但小课大教,故调整为两个课时,每个课时教一篇。比赛课放在第二课时,教授《陈太丘与友期》。

资料搜集上,充分研究文本和教参,遇到相关的疑难问题,除了与同事探讨,百度搜索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尤其在了解《世说新语》文本信息和文中相关人物的生平经历故事方面,以及作为导入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非常方便。学生对于涉及的故事很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临时补充了谦称、敬称的知识,谦称一家人中比自己大的用“家”字,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尊称别人用“令”字,小知识,宽天地,学生受益匪浅。

环节上,以“测一测”“找一找”“读一读”“译一译”“演一演”“说一说”“辩一辩”串联起整堂课。聂绍美老师给的建议要落实文言字词的积累和课前预习的检测,根据聂老师的建议,我再次调整了教学内容。听从备课组老师的意见,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亮点放在“演一演”“辩一辩”上。课堂上,的确是这两个环节学生的情绪最是高涨,不但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甚至还有新的精彩出现。

本堂课上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宰课堂。学生们表现得也异常积极和认真,预习做得很到位,上课当天也很是活跃,难得地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从开始的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读准通假字,小组合作学习,疏通大意,学生质疑,到学生分角色读,学生表演,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面由易到难,到课内到课外,在能力的训练方面由浅入深,由动口到动手,由朗读到辩论,在情感价值观的体验方面由诚信到宽容,由做人到处世。

另外,本次参赛的另一大体会是:教学中要注重过程和体验。在教学课文时,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过程不能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得到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产生、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过程中产生的。

教学总是在缺憾中进步,上过之后,自然有许多的不足,如环节设计上略显繁琐,课件上有个别错别字未能及时改正;最大的还是老问题:时间把握上,前松后紧,课前字词检测由于设计的疏忽,耗时过多,导致后面“辩一辩”及小结环节显得很匆忙;再者就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仍然是个迷。

期望往后可以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尽快成长成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辜负学校领导与老教师的辛勤栽培。

八、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广东省学校:佛山顺德一中实验学校姓名:吴明强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电话:27881866电子邮件: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篇7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多媒体显示)

三、诵读

1、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

3、断句分析

4、听范读录音

5、生齐读

四、理读

1、理解大意

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2、梳理内容

按记叙文六要素分析短文内容。

3、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

五、品读

1、默读思考,分组讨论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乐”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文中谢氏家族的哪个人最有意思?

2、问题讲解

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3)谢安————慈和 、大度 、有生活情调。谢朗————粗率。谢道韫————聪慧 、自信。

课后小结

畅谈收获,背诵短文。

课后习题

1。假如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你再写出一两个比喻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2 篇8

课题:《世说新语》 第 2 课时

设计人 审核人 执教人 教学预设时间

温故

(1)、生字注音(可参考课文注释或字典)。太傅()

差可拟()

骤()

韫()

奕()

凝()

(2)、翻译下列句子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乃、期、委、去、引、舍、顾 ”等词义。

2、正确、熟练地朗读并尝试背诵全文。

3、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4、品析重点语句,感受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二、学习“三点”:

1、重点:正确、熟练地朗读并尝试背诵全文。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课前修订或操作 注意事项

2、难点:品析重点语句,感受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3、易错点:“乃、期、委、去、引、舍、顾 ”等词义。

三、课堂流程:

(一)第一环 温故导新 导新

导入《陈太丘与友期》。

(二)第二环 自主合作 新知初探

3、指导自学

(1)、听朗读,注意读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2)、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理解字词句,翻译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词语解释

期日中()

期日中()

太丘舍去()乃至()

不?()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翻译全文

(三)第三环 师生对话 探究新知

4、点拨拓展

品析重点语句,感受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尊君在(1)、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2)、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3)、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5、强化训练

翻译下列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四)、归一总结:

8《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反思 篇9

1.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课下注释,会解释重点文言词汇,并能翻译课文。

2、通过品析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能说出陈太丘朋友和元芳的性格特点。

2.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重点实词和句子的翻译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课后习题

1、通假字:尊君在不

2、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 太丘舍去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重点语句翻译:(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3)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讨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拓展阅读: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8《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反思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实词和特殊句式。

2.能力目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做到重礼守信。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难点】个别文言字句的理解。【教学方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期行》

一、口语训练,导入新课3’

师:在暑假时,我和一个朋友约好早晨8点出发去爬山,可是时间到了,他还没有来,我该怎么办呢?谁来帮我出出主意? 师:古代有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并且他的儿子元方在这件事中也有自己的表现,大家想不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呢?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期行》。(板书标题)

二、《世说新语》和作者2’

师:关于《世说新语》及其作者,大家有没有一些了解?下面请大家一起把课文注释1念一下。

师:从注释我们中我们知道了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他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就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它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以短小精悍著称,像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期行》,全文连标点不足150字,但对故事的全过程都交待得很清楚。

三、疏通文章,复述故事

1、全班诵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2’(大家读的很好,不过个别字词要注意,例如„下面大家听老师诵读这篇课文,大家要注意节奏和语气。)

2、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节奏。1’(下面大家自读课文,读的过程中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小组讨论,一会儿我们进行小组接力,翻译课文,其他组的同学可以纠正。)

3、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3分钟后学生接力,译讲课文。教师指出重难点字词。(注意:小组接力,一句一句翻译,其他同学纠正)23’

(我们一起把课文串讲了一遍,大家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字词„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用自己的话复述下这个小故事,看谁说的准确又生动。)

4、学生复述小故事。3’

四、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讨论1:同学们找出文中体现人物性格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人物的看法。4’(我们已经知道这个故事,那么大家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故事中有三个人,分别是陈太丘、陈元方、友人,同学可以结合文中体现人物性格语言,谈谈想法。)

(1)陈太丘:你对陈太丘的做法如何评价?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待君久不至”才去,说明他是个守时守信之人)

用心

爱心

专心

(2)陈元方:结合文中陈远方的言行,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元方答语彬彬有礼,驳斥据礼力争,入门不以为然。可见他是一个懂礼识仪、落落大方的孩子。但是其“入门不顾”友人的作法有待商榷,他前面说“友人”无礼,但他自己这样的行为也是无礼的。)(3)友人:(无礼无信,但最后“下车引之”的举动说明他知错就改。)讨论2:你有过和文中人物类似的经历吗?你对“守信”这个问题持什么样的看法?4’

(那在你的生活中有过和文中人物类似的经历吗?你对“守信”这个问题持什么样的看法?)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自由发言,允许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做法有不同的看法,对守信的问题,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伺机加以正确的引导)

(看来同学们在平时都是个守信之人,这很好。)

五、小结1’

《期行》这篇不足150字的小故事,却给我们讲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讲信用。“信”是立世之本,友人不守信,连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都知道不行,对他不以为然。“信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平常我们就言出必行,这样老师、朋友才能让人信服你。同学们要不要做个讲信用的人啊?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世说新语》中另一个小故事《乘船》,大家回去预习下,同时搜集下关于诚信的格言,写在本子上。好,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期行

刘义庆

一、《世说新语》和作者 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 短小精悍

二、正音

不→否 fǒu

舍 shě 哉zāi 惭cán

三、字词

期、舍、去、委、引、顾

四、讨论 陈太丘 陈元方 友人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课时 《乘船》

一、口语训练,导入新课

一位同学复述《期行》的故事内容和中心。

教师总结学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教师板书)

了解作者、熟读课文、疏通文章、复述故事、总结文章中心。

二、交代上课形式

本节课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9个小组分别在读、译、复述、说道理、说格言几个方面展开竞赛。

三、开展活动

1、读课文

(1)先对面之间朗读,互相指出读错隐地地方,互相纠正。(2)检查预习:出示几个生字,注音。

华歆 辄 携 拯 邪 劣 乘船避难 歆辄难之 何为不可 正为此耳(3)各小组选派一个读的最精彩的同学代表参赛。大组齐读,比赛准确性和朗读的流畅。全班齐读。

2、疏通文意

小组学习讨论,每组有两次自由发问的时间,可指名其他组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为知识竞赛做好准备。

(1)字词解释

教师提问10道题,分别以最早举手、举手人多来完成。(2)句子理解。(方法同上)①幸尚宽,何为不可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③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④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3、复述故事

小组先自行复述,要求:各组派一名代表复述,故事完整,理解正确,加一分,能绘声绘色加二分。

4、故事内涵

各组整理好答案后选一人发言,意思正确加一分。教师提示:

(1)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让人们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呢?(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

5、拓展延伸

本课同上一则小故事都是讲诚信的,你还知道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和格言么?(哪组回答的多,即可加分)

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俗语;

2)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法)巴尔扎克;

3)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中)三毛 ; 4)守信用胜过有名气。——(美)罗斯福;

5)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中)冯玉祥

四、活动总结

老师从鼓励的角度对本次活动中同学的优点进行表扬,提出存在的问题。宣布比赛结果。【板书设计】

乘船 刘义庆

一、学习方法:

了解作者、熟读课文、疏通文章、复述故事、总结文章中心

二、读音

华歆 辄 携 拯 邪 劣 乘船避难

歆辄难之 何为不可 正为此耳

上一篇:小学数学作业形式多样化的实践与反思下一篇:禄丰县林业局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