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出国管理规定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领导干部出国管理规定

领导干部出国管理规定 篇1

一、基本情况

上安乡科级干部中,现在职的乡科级干部共11名,其中乡科级正职干部3名(含1名主任科员),乡科级副职干部8名(含1名纪委专职副书记、监察室主任);已退休科级干部4名,其中科级正职退休干部2名,科级副职退休干部2名;无离休科级干部。

二、开展情况

为提高我乡科级干部对出国(境)管理监督工作的认识,乡委、乡政府高度重视,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组织在职科级干部传达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X中委〔20XX〕49号)文件精神,认真学习《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领导干部出国(境)审批管理暂行办法》(X中发〔20XX〕22号)文件,使全体科级干部明确和掌握出国(境)的申请事项和审批程序,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的出国(境)行为。

经过全面深入调查了解,全乡现任职和已退休的15名科级干部均没有持有个人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等出国(境)证件。

三、存在问题

退休科级干部的流动性较大,个人信息管理难度大,信息变更时更新不及时,掌握不准确。

四、下一步计划

领导干部出国管理规定 篇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 我国公民的因私出国 (境) 愈加频繁。为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因私出国 (境) 管理, 落实从严管理要求, 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制度。

1999 年, 为了进一步健全制度、堵塞漏洞, 加大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力度, 中纪委等十部委联合下文, 对加强党政机关县 (处) 级以上领导干部出国 (境) 管理工作提出工作意见 (中办发〔1999〕23 号) :要求县 (处) 级以上领导干部因私出国 (境) 需要履行审批手续, 因私证件需要向党组织报告并登记。明确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党委要参照执行, 加强对领导干部出国 (境) 的管理工作。

2003 年, 中央组织部等五部委印发《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 (境) 管理的暂行规定》 (公通字〔2003〕13 号) [1], 明确要求开展副处级及以上人员登记备案工作。

2004 年, 中央纪委等八部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出国 (境) 管理的通知》 (中纪发〔2004〕26 号) [2], 提出了证件集中收集保管的要求, 同时对因私出国 (境) 审批和有关工作纪律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央组织部于2014 年印发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出国 (境) 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 (组通字〔2014〕14 号) [3]以及2015 年印发了《关于开展违规办理和持有因私出国 (境) 证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组通字〔2015〕20 号) [4], 重申了领导干部出国 (境) 管理有关要求和纪律, 并部署开展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工作, 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因私出国 (境) 管理工作。

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因私出国 (境) 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因私出国 (境) 管理主要分为三块业务, 分别为备案管理、审批管理和证件管理。

备案管理就是将需要登记备案人员的基本信息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备案, 登记备案后, 出入境管理部门在办理登记备案人员的出入境业务时, 就需要其所在单位出具意见, 通过这个方式对登记备案人员特殊情况因私出国 (境) 进行管理。登记备案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户口所在地、工作单位、现任职务、主管部门等信息。登记备案人员工作单位、现任职务、主管部门等发生变化后, 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变更相应登记备案的内容。

审批管理就是对于已登记备案的领导干部申请新办证件、通行证签注、领取使用证件出行等都需履行审批手续, 一般程序是先由干部本人填写因私出国 (境) 业务审批表, 提出书面申请, 明确有关事由、目的地、日期安排等, 然后由所在单位 (部门) 签署意见, 经过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签署意见后, 报单位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对于领导干部有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或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国 (境) 等7 类情况的组织上不批准其因私出国 (境) 。

证件管理就是要求领导干部的因私证件要在回国 (境) 后及时上交由组织上统一保管, 并建立证件台账, 分单位、分部门归类有序管理, 每本证件建立对应的使用登记记录表。领导干部因私证件办妥或回国 (境) 后, 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管理, 杜绝发生领导干部违规私自持有证件的情况。因私出国 (境) 管理涉及三种证件: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

三、因私出国 (境) 管理存在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一是在登记备案管理方面存在漏备、错备、多备等情况的风险, 也就是该登记备案的没有备案或者错备案。因私出国 (境) 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是登记备案, 如果登记备案工作出现遗漏和错误, 其结果就是根本起不到管控的效果。

针对这一风险, 要及时梳理本单位应登记备案人员, 对于新提拔以及工作调入人员要及时进行登记备案;对于登记备案人员的工作单位、主管部门等发生变动的要及时进行更新备案信息。

二是存在审批盲区, 对于禁止因私出国 (境) 的7 类情形中的有些情形, 比如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 对于领导干部的民事案件, 单位不一定了解和掌握, 在出国 (境) 审批时, 工作有些被动。

针对这一风险, 单位要及时全面了解干部的相关情况, 特别是民事纠纷等情况;建立合理的审批流程, 增加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法律部门等的审批环节, 多方把关, 最后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审批。

三是存在个别领导干部私自持有证件未上交组织统一集中保管, 谎称遗失的风险。因私出国 (境) 管理制度要求领导干部不得私自持有因私出国 (境) 证件, 对拒不交出所持有的因私出国 (境) 证件的领导干部, 要进行批评教育或诫勉谈话, 情节严重的给予组织处理或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少数领导干部确实存在对证件管理不善, 存在遗失和损坏的情况, 但是不排除个别干部对组织不忠诚不老实, 私自持有证件不愿上交, 谎称遗失的情况, 存在较大管理风险。

针对这一风险, 组织人事部门要和公安机关在因私出国 (境) 管理中应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 指定专人负责, 及时从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获取登记备案人员的有关持证信息情况, 与在管的证件台账进行核对, 对未上交的证件及时督促, 对于答复证件遗失的情况, 要求干部本人及时到出入境管理机关进行证件注销, 组织人事部门需要留存相关注销材料复印件。

四是存在领导干部的因私出国 (境) 实际行程因工作、生活等原因推迟, 少则一个月多着半年的情况。有些领导干部因私出国 (境) 返回后, 未能按时上交因私证件, 个别干部存在未经审批二次出行的情况。

针对这一风险, 单位要建立证件使用登记制度。每本证件都应该建立对应的使用登记表, 对每次使用的地点、事由、时间以及归还时间都进行登记记录;建立证件归还时间预警机制, 按照行程计划的返回时间, 督促当事人及时上交证件, 对于行程推迟一个月以上的, 需要回收证件, 确有需要因私出国 (境) 的另行履行审批手续;建立证件使用情况反馈机制, 持证人归还证件时, 需说明证件实际使用情况, 是否按照审批事项开展因私出国 (境) 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央组织部等.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 (境) 管理的暂行规定[Z].公通字〔2003〕13号, 2003.

[2]中央纪委等.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出国 (境) 管理的通知[Z].中纪发〔2004〕26号, 2004.

[3]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出国 (境) 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Z].组通字〔2014〕14号, 2014.

领导干部出国管理规定 篇3

去年“钱学森之问”问倒了国人,也道出了我国大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教育规划纲要刚刚出台之际,国家就组织此大规模的高校领导人出国培训可谓用心良苦。高校领导人出国培训能否学有所成,取得“真经”,暂时无法预料,但知道自己不足,并问教于外,本身是值得肯定的,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历史教训,中国人是体味最深刻的。学,然后知不足,出去总比关门闭户要好得多。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能够亲身感受牛津、剑桥、哈佛、耶鲁这样的世界名校,对于担负取经使命的高校领导而言,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毕竟,作为知识传承者的大学,有着共通的规律。但肯定之余,笔者也有几点忧虑,在此对高校领导出国培训提出一些期望。

首先,出国高校领导人要端正态度。出国考察,对于今天的高校领导已然不算稀奇事,如果抱着硬性任务出去玩玩的心态,可以肯定地说,他们会一无所获。作为落后国家的高校领导,担负着教育图强的使命,代表的是中国高校的形象,应该通过培训学习,让国外高校看到中国高校管理者的虚心、上进心,而不是麻木之相。

其次,出国人员遴选范围不应局限于高校领导。不可否认,作为高校发展战略谋划者,选择高校领导出去学习本是合情合理的,但我国高校领导多为行政任命,许多高校领导并不懂教育,更难称得上“教育家”。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出去的都是高校领导,能够学到多少真东西,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号。建议有关部门将机会分给一些高教研究者,或者杰出的中青年教师。

再次,学来的东西要注重本土化。教育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但这个规律是建立在各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上,照搬照抄是行不通的,更不能“拿着鸡毛当令箭”,那样,非但不会发展自己,甚至会失去自我。比如,我国学习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汽车造出来了,但核心技术始终是我们的“软肋”,技术层面尚且如此,更何谈承载知识、传承文明、教书育人的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的发展还是要遵循自身的规律,不可急功近利,否则会付出沉重的代价。牛津大学,历经8DO年,才有今日之风采;哈佛大学,也历经近400载,才有今天之显赫地位……它们是不同的大学,有着不同的历史,但都是举世公认的优秀大学,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的厚重历史积淀与民族特色。

干部因私出国管理规定条例须知 篇4

第十五条 已退(离)休的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的因私出国(境)证照交由所在单位集中管理,且申请因私出国(境)时要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 对无特殊情况,逾期未交回因私出国(境)证件人员,组织人事部门将于逾期5日内通知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注销因私出国(境)证照。并对相关人员进行通报批评,5年内不得审批其因私出国(境)申请。

第十七条 因私出国(境)证件丢失无法交回的,由本人前往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证照作废,并将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出具的证件作废回执或证明于归国(境)7日内按照因私出国(境)审批权限送交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管理。

领导干部出国管理规定 篇5

出国(境)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

组通字〔2014〕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组织人事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各中管金融企业党委,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党组(党委),部分高等学校党委:近年来,中央就加强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等工作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但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防范意识不强、执行政策不严等问题,个别领导干部外逃现象时有发生,给党和国家造成恶劣影响,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监督,现重申有关规定并提出如下要求。

一、严格领导干部出国(境)审查。要继续严格执行《因公出国人员审批管理规定》(中办发〔2012〕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出国(境)管理的通知》(中纪发〔2004〕26号)等有关规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认真做好领导干部出国(境)审批审核、备案、登记等工作。对涉及管理人、财、物,机要档案和其他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以及配偶已移居国(境)外和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领导干部,要从严把关,发现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准出国(境)的人员,以及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人员,一律不得批准其出国(境)。对违规审核审批或不认真履行审核审批职责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二、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出国(境)证件管理。要继续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的若干规定》(中办发〔2008〕9号)、《关于加强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1999〕23号)等有关规定,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出国(境)证件管理工作。要及时督促因公出国(境)的领导干部,按规定在回国(境)后7天内,将所持因公出国(境)证件交由发证机关指定的部门统一保管或注销;督促因私出国(境)

/ 2

的领导干部,按规定在回国(境)后10天内,将所持因私出国(境)证件交由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集中保管。2014年4月底前,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对领导干部出国(境)证件的集中保管情况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和清理,坚决杜绝领导干部违规私自持有出国(境)证件的现象。对违反出国(境)证件管理规定,拒不交出所持出国(境)证件的领导干部,要进行批评教育或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给予组织处理或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三、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坚持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继续严格执行《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中办发〔2010〕15号)、《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中办发〔2010〕16号)两项法规及其配套文件,督促领导干部如实完整填报个人有关事项,了解掌握领导干部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因私出国(境)、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等情况。对配偶已移居国(境)外和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任职岗位管理有关规定,该调整的坚决予以调整;对领导干部本人欺瞒组织、私自获取外国国籍或者国(境)外永久居留权、长期居留许可的,要会同纪检监察机关果断处置、严肃查处。

四、加强协作配合与信息沟通。严格执行干部监督信息报送制度,凡发现有领导干部外逃或涉嫌外逃的,要在48小时内逐级上报至中央组织部干部监督局。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与纪检监察、审判、检察、公安、国家安全和外事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预警机制,及时沟通情况,形成监管合力,积极主动地做好防范领导干部外逃有关工作。

中共中央组织部 2014年3月16日

领导干部出国管理规定 篇6

主动有为谋发展

--在领导干部出国培训学习汇报会上的讲话

黄建国

2010年4月16日(根据录音整理)

这次出国培训学习汇报会开得很好。四个团长的总结汇报和部分学员代表的发言,还有一些同志的体会文章,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总的讲都学有所思、学有所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通过学习开阔了思维视野,增强了自身素质,取得了有益经验。由于时间关系,有的同志没有展开讲,有更多的同志没有发言。会后可以把大家的学习体会汇编成册,让更多的同志学习借鉴。在出国前预培训会议上,我曾讲过,到国外去学习,应注意三点:树立自信心,看到有不足,思考怎么办。从今天的汇报发言和这一段的实践来看,出国培训获得了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开展出国培训工作,是促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有力抓手,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富民强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开展出国培训是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第一期赴美中长期班学员回国,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汇报;并在以后改为省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综合处室、干部处室负责人,省财政厅、省外侨办、省外专局及培训班承办单位领导一起听汇报。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出国培训工作日趋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成为了我省培养“三宽”型干部的一条有益渠道,成为了组织工作服务大局、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增强对外交往能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许多同志参加出国培训以后,工作思路、方法、劲头大不一样。今天这个会,是一个总结会,总结到国外培训的经验,把出国培训班办得更好;是一个交流会,促进相互之间学习借鉴,让更多的同志分享培训收获;是一个展示会,展示大家的所思所悟,有利于提升自己、用好成果。出国培训班要继续办好,为推进富民强省事业提供有效服务。去年领导干部出国培训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周密部署。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我省在财政支出紧张、出国考察团组大批量削减情况下,继续举办4期出国培训班,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对出国(境)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省委组织部牵头抓总,精心设计培训专题,组织开展出国前预培训,广泛协调交流,促进多方联动,形成合力。省经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等承办单位和省财政厅、省外侨办、省外专局为培训班做了大量细致而周到的服务工作。各学员单位克服人手紧任务重的困难,积极为大家出国学习提供便利。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培训班才得以顺利成行,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为了保证培训效果,紧贴工作大局,服务富民强省,我们在培训专题和内容的设置方面想了很多办法。赴美国中长期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着眼于提高行政效能、提升管理水平,推进依法行政,为我省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设置课程实用性强。赴日本新型工业化班已连续举办三期,紧紧围绕学习借鉴日本在工业发展中的先进经验,着眼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对全省经济战线的主要领导干部开展轮训,为推进“一化三基”发挥了积极作用。举办自主创新能力专题班,着重考虑适应我省加快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以及“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切实提高各级干部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好思想基础。举办赴澳大利亚现代农业与城乡一体化培训班,主要基于湖南农业大省的实际情况,围绕发挥我省农业大省优势、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从培训的实施情况看,这些培训都紧贴需要,突出了适应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成效比较明显。

2、学风端正,学习刻苦。参加培训的学员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带着问题主动学,带着目标深入学。同志们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到国外学习,始终抱着求知求道的态度,不满足于知其然,更注重“知其所以然”,采取各种形式,比如询问出租车司机、主动向美国黑人及失业人员调查等,非常渴望了解国外的真实情况,态度端正,不耻下问。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接触,尽可能多地学习更多的知识经验。在国外培训期间,尽管我们作了努力,为大家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与国内比较起来,语言交流、生活起居、考察访问等都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很多问题都要靠自己解决。大家能够端正态度,克服困难,一心扑在学习上,精神难能可贵。为提升学习效果,许多学员除了按照安排认真上课、认真考察访问,还想出了一些独特的学习方法,帮助自己消化和吸收。如有的学员随身带着“三件宝”:用MP4听英语,用电子词典查单词,用相机拍镜头;有的学员将课堂学习内容全程拍录下来进行整理,编印成册以供学习交流;有的学员通过图书馆、网络、报刊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培训内容;中长期班有的学员做笔记、写日记、摘要达近10万字,充分体现了善于学习、主动学习、用心学习的负责精神。学员普遍把出国培训当作学习之旅、思考之旅、求证之旅、收获之旅,如饥似渴地学习,充分体现了我们湖南组织的培训班是学员素质高、学习愿望强、培训效果好的学习型团队。

3、从严要求,团队和谐。大家把出国培训当作一次难得锻炼的机会,重在感受不在享受,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外事纪律、保密纪律、政治纪律,对外树立了湖南干部谦虚好学、作风严谨、张弛有度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培训机构、接待人员的一致好评。学习期间,大家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提醒,增进了团队和谐。有的班次个别学员身体不适,大家自觉轮流照料,体现了团结友爱的人文精神;许多学员自觉充当义务电脑维修员、义务保健员、义务摄影师,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大家服务,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有的学员还利用有限的培训时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对外宣传湖南、推介湖南,扩大了湖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柯敏同志还利用课余时间到世界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进行学术讲座,加强了培训的深层次交流。特别是四个培训团组的团务会高度负责,管理服务到位,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形成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学风。为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增进学员之间的友谊、扩大对外交流做出了贡献。

4、学思结合,效果明显。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参加出国培训的学员们能够联系思考,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努力寻找差距,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学习到的先进理念科学谋划本职工作,指导新的实践。赴美公共管理培训班的学员通过三个月在美国全方位的接触,结合湖南实际提出了很多好的发展思路。如,有的学员提出,在建设两型社会的实践中,可以参照美国第一区--汉普顿区域合作经验推进长株潭一体化进程。赴日本新型工业化专题班通过学习高技术、高效益、集群式发展园区的发展经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政府如何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有了更加明确的责任和思路;赴美国自主创新能力专题研究班学员通过对美国自主创新体系、中介服务体系、人才引进机制等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了解,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更加明确地认识到政府在帮助企业创业、扶持科技创新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赴澳大利亚现代农业班通过考察关于特色农业、节水灌溉农业,以及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做法,对加快推进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进程提供了更清晰的思路。有的学员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早十年参加出国培训,自己在工作中的很多思路、做法就会不一样,做出的成绩和贡献会更大。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当前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建设一支“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是我们党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风云作出的重大抉择,是摆在全党干部面前的重要任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开放才能与时俱进,开放才能永远领先。1978年的改革正是从开放开始,当中国打开了国门,深感有被“开除球籍”危险的时候,改革才有了动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借鉴一切有益的发展成果和发展经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必须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勇敢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来扩大发展空间、形成发展优势,保证我们国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注重培养和使用具有国际视野、懂得世界经济、熟悉国际惯例,善于在国际复杂形势中把握发展方向、应对风险挑战的干部。我们之所以舍得花大本钱组织开展出国培训,这就是根本的出发点。开展出国培训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广大干部在更大范围内、更深程度上拓展视野、学习先进,借鉴思路、启迪智慧,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希望同志们努力消化、吸收、运用好培训成果,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努力改进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要虚心学习别人。开展出国培训就是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经验。邓小平有一句名言:“中国是大国,也是小国”。这句话不是谦虚,从边界、面积、人口等衡量,中国是大国,但在很多方面中国还是小国,我们要有紧迫感、危机感。他还指出:“现在虽然我们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要虚心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把经济搞上去。美国有两点很值得我们学习。美国人有危机感。随时有人研究美国的灭亡,经常会有人讲:“美国要垮台了”。《后天》、《2012》、《阿凡达》等科幻片、恐怖片、灾难片,就是危机意识的反映,旨在让美国人警醒起来,看到潜在的危险。美国人不是沉醉于“明天比今天好”,而是担心着“美国要垮台”。有危机意识,就能不断完善自己,消除一些弊端,从容应对灾难。美国许多城市,每天早起跑步的人很多,一队一队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出什么事了,其实是在锻炼身体。美国全民健身重实际、重行动,不喊口号、不搞花架子。相反中国的金牌数在世界位居前列,但全民健身的习惯还没有养成。美国人有一句话:“没有伟大的敌人,就没有伟大的美国”。1998年10月,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引用富兰克林的名言:“我们的批评者就是我们的朋友,因为他们指出我们的缺点”。在引用这句话之后又讲:“如果这句话正确,在很多时候美国总统的朋友比世界上任何人都多”。美国的敌人很多,但他们可以把敌人视作朋友。美国西点军校讲案例教学,从来不讲海湾战争,不讲成功案例,因为他们觉得这场战争中成功的因素特殊,没有普遍性,相反多数是讲失败的案例、讲吃亏的案例,使自己警醒起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美国文化具有包容性。美国的国徽上有四个字:合众为一。美国是合众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我们要做的,是得学会一边和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争吵,一边该做的生意照做,绝不情绪化。在西方,白求恩式的人是有的,但白求恩式的国家是没有的。我们只能认真学习别人的长处,不能寄希望于别人的无偿援助。西方一些国家不希望中国强大,我们在单打独斗、整齐划一的时候能够取胜,但在差异化合作的时候经常失败,比如足球就是一种差异性的合作,整体水平不高。中国人不满于美国的一些做法,比如搞强权政治、世界警察,日本也有一些短处和弱点,但我们不排除要向它们学习。王鲁湘说:“向对手学习并不丢脸,被对手打败而不知道为何被打败才是丢大脸”。拳击运动员打到最后抱在一起,就是为了更好地缓冲一下来对付竞争对手,并不是和他真正友好。走近别人,才能学到别人的长处。有人问剧作家沙叶新:“美国好还是中国好”。沙叶新说:“美国有美国的弊端,中国有中国的好处”。美国、中国各有自己的缺点,这叫做“美中不足”。因为美国和中国情况各有不同。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构建和谐社会也是这个道理。有的国家虽然落后,但优点值得我们学习。我国卖火车票有“黄牛党”,今年年初开始实行“实名制”以后,情况就大有好转。而“实名制”在印度已经推行了一百多年,好处显而易见,所以印度没有“票贩子”这个职业,也没有人为买票而排队,这是程序正义的最大优势。日本的节能减排、城市建设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日本人追求第一,但不好高骛远、盲目求大。日本一家山区小企业,职工不足50人,厂房设备看上去并不先进,类似于我国的乡镇企业。这家生产方便面的企业曾经一度濒临倒闭,后来发现方便面中的虾仁、紫菜、鸡蛋等干燥保鲜技术十分关键,而大企业往往委托零散的中小企业来生产,他们通过科研开发,研究出独一无二的保鲜技术,从而使该厂生产的干燥虾仁和鸡蛋的市场占有率达54%,名列日本第一。厂长说:“即使是弱小企业,只要在某一方面创出第一,也立于不败之地”。日本像这样创出“金牌”的中小企业为数不少,有的是“拉链大王”、“鞋带大王”,有的是“鱼糕之国”,有的获“别针冠军”的美称。千叶县一农民种的大葱,葱白浑厚,又长又粗。这是他花了几乎一生的心血培养出来的。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5年获得日本关东地区第一名。日本人不是盲目地比规模大,而是实实在在比谁占领的市场最大。外国的一些东西,中国不能照搬,特别是涉及根本制度、意识形态的东西要坚决抵制,但非意识形态的精神层面、技术层面、管理层面的东西要大胆学习。我们不能有“大国主义”,要有“既是大国,也是小国”的科学精神,看到自己的不足,老老实实向人家学习,使自己进步更快一些。有一次医学界专家们讨论“中医和西医谁好”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最后主持人没有办法,把情况报告给周恩来,周恩来去会场后讲了三句话,第一句话:“中医好”。搞中医的非常高兴。第二句话:“西医也挺好”。搞西医的也很高兴。第三句话:“中西医结合更好”。这里虽然讲的是医学,但是很多方面都有这个道理。有一个“圆脑袋和方脑袋”的故事。说有个中国女人嫁给一个德国男人,中国人被德国人称为圆脑袋,意指吞吞吐吐、拐来拐去、不走直线、不露真声、不留死角。德国人被中国人称为方脑袋,德国人很严谨,一根针掉在地上,他会画出方格来,运用排除法,拿着放大镜一格一格地找,最后找到这根针,所以称为方脑袋,意指直来直去、不会拐弯、不会听话外音、不会见风使舵。中国女人和德国男人的婚姻生活也是方方圆圆撞来撞去,从开始的大撞,到后来的小撞。几年下来的结果,改变了彼此原来的面貌。中国女人的圆脑袋撞出了方角,德国人的方脑袋撞出了圆弧,夫妻成了两个不方不圆的星球,在同一个轨道上运行,结果越撞越靠近,越撞越融入彼此。夫妻之间、家庭之间是这样,国家之间也是这样。世界上很多东西值得互相学习、互相理解,发达国家搞市场经济几百年,中国毕竟搞市场经济时间太短,国外很多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发展的初始阶段,比如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就比我们早,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要靠争取更多的支持来维护自身利益,但不能成为别人的“尾巴”,比如先污染后治理就要吃亏,因为有的资源和环境是不可恢复、不可再生的。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对我们大有好处,学习是长期的过程,我们应当继续关注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现在网络很方便,通过互联网平台也能够了解一些我们所需的东西,但是百闻不如一见,要拓宽渠道来学习。通过学习开阔眼界、开阔胸襟、开阔思路,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把自己的事办得更好。二要大力宣传自己。有的学员汇报时讲到“两个不相称、一个不对称”:中国在美国国民中的影响与中国的大国地位不太相称,中国的文化影响与政治、经济影响不太相称,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与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不对称。“两个不相称、一个不对称”已经成为中、美两国交流的一个障碍。多交流可以减少误会、减少偏见,要走出去、全方位、多渠道宣传自己,加大文化、经济等方面交流力度。对外交流不光靠党政干部,关键要靠品牌。中国文化品牌、经济品牌能够占领国际市场,比什么都管用。有的东西明明是中国制造,却要贴外国品牌,这样就不能宣传自己、推介自己,缺少技术专利和核心竞争力。现在还有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停留在过去的封建时代。如有的美国人认为中国人都会功夫,而且穿着都像黄飞鸿一样,广东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有的法国人认为我们象清朝一样穿官服,这些都是对外宣传不够、外国人对中国认识了解不够的表现。今年举办世博会,可以让外国人突破地域、文化语言的障碍,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一个国家在世界上有地位,不仅要靠强大、靠武力,更重要的是靠“软实力”。老子说,柔软可以驰骋于至坚之中,最软的东西能够战胜最坚硬的东西。比如说美国很强大,总把人家当做钉子,当做锤子,想打哪里就打哪里,但人家还是不服它,最后还得靠文化来占领阵地。它也重视“软实力”,美国大片多厉害,占领了多少市场。曹禺讲过: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对外宣传自己,还是要靠包容、靠文化、靠品牌。为此要坚持不懈地宣传自己、展示自己,有的学员抓住机会宣传自己,与外国人交了朋友;一些学员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广交朋友,建立友谊,吸引更多的人了解湖南、走进湖南。现在许多外国人不了解中国,一个重要原因是语言障碍。瑞典一所乡村中学的老师向学生介绍《西游记》,是这样讲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中国的和尚去西方旅游的经历,这种旅游的性质实质是一种探险。他骑着一匹白色的马,带着一位名叫沙僧的仆人。为了打发旅途的寂寞,他还带了一只宠物猴和一头宠物猪上路。一路上,这个和尚路过许多高山,渡过一些大河大川,受到许多惊吓,他走过名叫火焰山的火山口,艳遇过一个只有女孩的女儿国。据说他带的猴子本领很大,一路上替他扫除许多障碍,其实不过是一只蝎子、两只蜈蚣、五只黄鼠狼、七只蜘蛛等而已,大的动物有一头牛、两只狮子和三匹狼。猴子还有一些让人不解的行为,比如一发火就烧,一路上烧了几个山洞、一棵柳树、还有几座漂亮的宫殿,还围着一堆白骨狠打许多遍才罢手。和尚带的宠物猪看起来没什么作用,只是充当旅途的解闷工具罢了,据说它曾一口气吃了四只西瓜,把和尚、佣人、猴子的一份都吃了,还说它调戏了七只蜘蛛,被蜘蛛们狠咬了一口。那个佣人却什么用也没有,整天担着一副破行李,听任摆布。和尚花了十三年才到了印度,寻了一些印度佛经,像得了宝贝一样凯旋回国了。学生们听罢非常惊讶:一是想不到中国人这么热衷冒险,二是想不到一千年前中国人就喜欢宠物猪了。可见不知道有多少中国经典被翻译得面目全非,其他方面也可能有不少这种情况。我们要走向世界,让别人了解自己,必须采取多种形式,更真实客观、生动鲜活的宣传自己。

浅析新时期高校因公出国管理工作 篇7

一、因公出国管理体制的根源

因公出国管理体制根源于我国的经济制度, 是我国独特的一种管理体制。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此, 政府根据国情和社会制度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因公出国管理体制, 保证了因公出国渠道的畅通, 为增进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加深友谊、促进交流、互利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因公出国的定义

因公出国是指各级政府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派出并全额资助, 持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出国从事公务活动[1]。 具体而言, 因公出国包括四个要素。

一是单位派出, 而且对单位的限定是“中国各级政府或国有企事业单位”, 私有企业派出的不在此范围内。

二是费用来源, 是由“中国各级政府或国有企事业单位”全额资助的。

三是持用的证件是公务类证件。 自2007年1月1日期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第三条规定“护照分为普通护照、外交护照和公务护照”。 第八条“公民出国执行公务的, 由其工作单位依照本法第四条第二款、 第三款的规定向外交部门提出申请, 由外交部门根据需要签发外交护照或者公务护照”。这是因公出国境持因公证件的法律依据。

四是从事的是“公务活动”。 汉语词典中给予“公务”的解释是“关于国家或集体的事务”。 而在护照法中第五条“公民因前往外国定居、探亲、学习、就业、旅行、从事商务活动等非公务原因出国的, 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普通护照”。 该条款也明确了哪些事项不属于公务范畴。

四个要素齐备才是“因公出国”。

三、因公出国管理体制的内容

经过多年丰富和发展, 目前我国的因公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七部分内容。

一是出国境计划报批和量化管理制度。 各单位要按要求逐级上报年度出国境计划, 依据量化管理的要求宏观控制团组总量和前往热点国家 (地区) 的团组数量, 计划内团组逐案报批, 确有必要的计划外任务在团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调整。

二是出国任务审批制度。 赴国 (境) 外执行公务的因公出国人员须由派遣部门向上级拥有外事审批权的部门申请因公出国任务批件, 审批部门根据派遣部门提交的申请材料依据审批原则对出国任务是否有明确的公务目的和实质内容, 人员组成是否合理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核。

三是出国人员审查制度。 因公出国人员的审查一律由授权的部门归口负责, 主要审查该出国团组成员有无犯罪记录、工作表现和个人品质。

四是因公护照颁发制度。 派遣部门持因公出国任务批件、出国人员审查批件及其他相关材料, 向发照机关申领护照。 发照机关根据规定对派遣部门提交的上述材料审核无误后, 颁发相应护照。 如发现不符合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精神或有弄虚作假、骗取护照的情况, 发照机关有权拒绝发照。 公务护照 (包括公务护照和公务普通护照) 的签发机关包括外交部、驻外使领馆、 外交部委托的其他驻外机构及省市自治区等地方人民政府外事部门。

五是因公护照的集中保管制度。 因公护照实行统一管理、分级保管、层层负责的原则。 因公出国人员须在其回国后交回其所持护照, 由本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登记、管理, 保证因公护照只能用于出国执行公务。

六是因公出国的信息公开和成果共享制度。 因公临时出国信息要事前在单位内部以合适的方式对团组人员、 出访国家、任务、行程安排、经费来源等信息进行公开公示, 经公示未发现问题的再报送审批。 因公临时出国任务结束后组团单位应在一定时间内公示团组出国任务的执行情况、 经费使用情况及出访报告等内容, 实行信息共享。

七是出国经费的管理制度。 因公出国经费要纳入预算管理, 出国任务报批前应有明确的经费预算。 在核销过程中要根据相应文件要求核销, 不得核报与公务无关的开支和计划外发生的费用。

四、因公出国管理体制的政策变化解析

九十年代初,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和顺利完成出国任务, 这一阶段的因公出国管理体制的工作重心是做好出国人员的审查工作, 为此, 1991年中央制定了《因公出国人员审查的规定》, 对于因公出国人员的条件、出国人员审批的权限及人员审批办理流程进行了规范。 在规定中对因公派出人员的政治条件和业务条件进行了明确且细致的规定, 对于出国人员的审批权限按照“常驻国外人员”和 “临时出国人员”两类赋予相应机构审批权力, 此外, 对出国人员审批手续提出了具体要求。 1993年又对这一规定进行了部分内容的补充, 主要内容包括对于部分符合要求的出国人员一般可与出国任务一起审批不用办理因公出国人员审查手续, 增加了部分单位为因公临时出国人员审批单位, 对常驻外国人员的审查提出了细致要求, 并优化了因公出国人员审查的手续, 等等。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增多, 人员和资金跨境流动日益频繁, 出现了极个别党员干部出国境私自不归的情况, 甚至携赃款外逃, 造成极恶劣的影响, 为此, 2004年国家中纪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党员干部出国境管理的通知》。 在文件中, 主要包括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人员的管理, 对因私出境党员干部进行严格审查, 切实做好出国境证件的管理工作和加强监督检查等四方面内容。 加强因公出国人员的管理主要是提出要坚持和完善行前集中培训等制度, 按照1991年8号文和1993年23号文的规定对因公出国人员进行人员审查, 并要求通过健全制度规范党员干部因公出国境期间的行为, 要求临时出国境的团组要建立临时党支部等。 对干部因私出境则要求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并完善相关人员因私出境的登记备案工作以及因私出境的后续管理工作。 加强证件管理则提出领导干部的因公因私证件要由单位集中保管。

2008年, 针对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 主要是团组和人员数量增长过快, 缺少实质性内容的一般性考察、访问、培训过多, 违反因公出国境管理规定和外事财务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 公款出国境旅游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为此党和国家要求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高度, 切实采取措施抓好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 在此背景下,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的若干规定。 在规定中提出要完善出国境计划报批制度, 建立量化管理机制;规范因公出境审批, 强化任务审批管理;加强经费约束, 严格经费预算管理;健全监督机制, 核查团组境外活动情况;建立检查机制, 严肃外事纪律。

从以上政策变迁, 我们可以发现因公出国管理体制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由九十年代初管理的重点在于人员审查机制, 到本世纪初期有人员审查转而侧重事件管理, 直至2008年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因公出国管理体系。

五、对于高校加强因公出国管理工作的建议

高校是按组织类别分, 属于国有事业单位, 其行政管理必须依照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与此同时, 高校是高等教育的承载者。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潮流和趋势。 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必须顺应教育本身内在属性的需求, 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针对高校目前因公出国管理存在的现象, 不断提高因公出国管理工作水平, 有如下建议。

1.加强宣传, 不断提高教师因公出国的意识。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高校的对外交流日渐增多, 教师每年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科研、短期培训、调研等学术任务日渐频繁。 教师的国际化意识越来越强烈, 很希望走出去学习为自己的科研学术水平注入新的活力; 也有很多教师学成归国, 本身的国际化色彩就非常浓烈。 然而, 由于缺乏对我国实施的因公出国管理体制最基本的了解, 尤其对使用不同类别经费出国执行参加会议及合作科研任务的界定并不准确, 因此会出现对因公出国有关规定的错误理解。 针对这种情况, 高校应加强宣传, 让教师熟知因公出国的概念、管理规定和办理流程等信息, 从根源上杜绝出现违规的可能性。

2.提高审批效率, 为教师因公出国做好服务工作。

高校应从自身外事工作管理的特点出发, 梳理优化审批流程, 借助信息化等手段, 不断提升因公出国审批效率, 尽量压缩办理因公出国手续的时间, 为教师能够顺利出国执行各类任务做好服务工作。

3.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 使因公出国效益最大化。

教师出国执行参加会议、合作科研等任务, 可以了解国际同行研究方向、动态及方法等信息, 通过对出国任务进行认真总结并将总结以适当方式向校内公布, 既有助于校内其他教师了解本领域的学术动态, 更有助于教师切实提高出访效率, 进而带动引智等其他相关工作。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因公出国管理体制的根源、定义和主要内容, 归纳因公出国管理体制的发展特点, 提出新时期下高校因公出国管理工作的特点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因公出国,管理体制,建议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海外版[N].2006-06-10, (2) .

上一篇:家庭生活作文下一篇:我们在行动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