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通用9篇)

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篇1

宁夏机关党建2009-2-10 10:06:

52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也强调指出:要“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大力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机关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机关特别是区直机关的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区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能否落实,关系到党委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宁夏

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

一、对机关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1、机关作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执政党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它既是一个宏观的问题,也是一个微观的问题,既具有政治性,也具有一般的社会性。机关作风包括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机关作风建设是机关人格、精神、文化的外在体现,是机关素质的具体反映,是干部职工思想、生活、和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是机关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党政机关的作风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只有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才能提高我们的思想理论水平,科学决策水平和综合协调能力。

2、机关作风建设是高绩效机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机关形象和各项工作的绩效。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既是履职的需要、又是法律的重托、更是人民的期待、也是现实的选择,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深刻认识所处工作岗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站在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利益负责的高度,深化对机关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以

此不断激发加强作风建设的内在动力。

二、机关作风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1、思想观念陈旧,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一些机关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对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信心不足;有的抓工作图虚名、求形式,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一些机关干部工作思维过于单一,满足于现状,缺乏超前意识;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眼睛向上,工作缺乏主动性,等上级给优惠政策,靠上级出思路。

2、仍存在发文多、向下布置任务多,解决实际困难少的现象。一些机关干部对事情交代不清、或者要办的事情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不交代清楚,让人重复劳动;有些部门效能低下,工作久拖不决;办事拖拉,有时非得找熟人帮忙;层层汇报、职责不清、扯皮严重;到有的部门办事,不找关系不送礼办不成事。机关“四难”中

最突出的问题是事难办。

3、作风漂浮,对基层情况了解甚少。一些机关干部对基层、群众服务意识淡薄,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图清闲,怕麻烦,不能很好地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

问题;在一些机关干部中仍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蹲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会议开得多,具体指导少;会上讲得多,检查落实少;弄虚作假多,工作干得少的“四多四少”

现象。

4、大局意识不强,部门本位主义存在。有些部门和单位从本部门的权力和利益出发,在执行决策时,履行全局发展的责任不够,对完成部门任务考虑较多,有的甚至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打折扣,缺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和主动

性。

5、廉洁从政不够。一些机关干部业余大多从事应酬交友等活动。有公款吃喝及公车私用现象;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或以各种形式参与赌博,在群众中造成较坏影响。一些机关干部甚至认为现在当干部吃吃喝喝、请请送送是

一种“时宜”,乐于迎合。

三、根源探析

1、抓作风建设促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形成应有的合力。有些机关干部把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肤浅地理解为“按时上下班”,对机关作风建设含义、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促进作用的认识不到位,机关内部上下之间没有形成合力;从总体看,在思想、政策和服务等方面的整合度不高,没有形成整体优势和协调一致的责任意识,各部门和各单位之间没有形成抓作风建设促经济社

会发展的合力。

2、主体自身素质的偏差。机关作风建设的主体是工作人员。随着思想的多样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给机关干部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金钱本位、等价交换等逐步改变着一些机关干部行为,干工作论报酬、做事情讲实惠,对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一些机关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尤其是不注重理论学习,对一些重大问题缺乏政治鉴别力,对党和国家一些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深,执行不严。

3、权力的执行机制与监督机制之间缺少配套环节,形成了“虚拟权力”。虚拟权力越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机关作风就越盛行。一方面,这种权力的主观性极强,人为因素通常抵消着各种行政规则的积极价值。另一方面,这种权力的泛制度性或非约束性极大,主观意志和长官意志可以随意超越制度。“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这种虚拟权力最极致的表现。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虚拟权

力的存在是机关作风建设的最大障碍。

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1、坚持机关作风建设的正确方向。机关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宁夏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紧扣密切联系群众这个中心。首先,要真正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评价尺度。其次,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主要的是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部门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切实解决好权力部门化、个人化等问题。三是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建立多维监督制约机制,将行政的过程置于社会全方位的监督之下,提高决策质量,营造良好的行政环境。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机关作风建设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建立和完善三个层次的制度体系:一是现有的机关的规范性制度,这是制度建设的基础。以制度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假公济私和文山会海等困扰,提高机关效能。二是有效的监督性制度,即如何确保规范性制度落到实处的制度,这是制度建设的关键,也是衡量机关作风建设是否动真碰硬的一个重要标志。三是科学的绩效考评性制度,即如何估价机关作风建设成效方面的制度,这是制度建设的核心。

3、提高机关作风建设主体素质。一是通过加强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在机关干部中深入进行党的宗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形势教育,引导机关干部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二是通过职业道德建设与业务培训提高本领。要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载体,通过加强学习培训,着力提高机关干部各方面的能力。三是通过实践锻炼增长才干。要通过挂职锻炼、轮岗交流、任职竞岗、蹲点调研等途径,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为基层服务的能力。干部交流

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不仅机关干部可以下到基层工作,基层的干部也可以到机关工作或挂职,这有利于改变机关干部的结构,进而改进机关的工作作风。

4、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理论研究。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开展机关作风建设的理论研究。如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机关内部运行机制和工作责任机制、合力推进机制、监督检查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社会化评价促进机制)、提升机关服务效能与方式研究、服务型机关建设制度化和规范化研究、机关形象的塑造与培育路

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篇2

1 村级班子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基层党员年龄、文化、性别结构不合理

一是党员年龄普遍偏大, 老党员多, 年轻党员少, 年龄结构比例失调。二是从男女党员的比例看, 女性党员偏少。三是党员文化层次较低, 大专学历以上的党员少。

1.2 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低, 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差

干部缺乏技能培训, 致富方法少, 起步难度大, 思想惰性大, 观念比较陈旧, 发展思路不清晰, 村级班子对农民的影响力逐渐呈弱化趋势。

1.3 农村基础条件差, 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 大多数行政村几乎没有任何积累;二是农村基层干部待遇低、工资少, 社会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农村干部积极性不高, 工作主动性差。

1.4 农村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 村民自治有待加强

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在农村刚刚起步, 民主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 干部群众民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能力、有知识的党员流失严重, 由于民主自治机制不完善, 干部能力得不到发挥, 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了生计进入城市打工或者离开家乡从事其他活动, 履行干部职责成为农村干部的“第二职业”。

1.5 农村基层组织运行经费不足, 工作辛苦, 条件艰苦, 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自农村税费改革以后, 村级班子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 而这部分资金根本无法满足村级事务的开支。加之原农村集体负债较大, 仅靠转移支付这一项, 连正常开支都还不够, 村级财务运转艰难。他们又长期工作在第一线, 工作最具体、最直接, 长期与农民直接打交道, 稍有疏忽, 就会遭到群众的非议, 甚至谩骂。而农村工作又是复杂的, 每完成一件工作都要受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制约, 如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 都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 但要干好每一项具体工作都需要资金作保障, 没有资金作保障, 再好的设想也是一句空话。但群众不那么认为, 作为村级班子就应该为办实事、解决具体问题, 否则要你干什么?由于工作压力大, 条件艰苦, 工资待遇不高, 群众又不理解, 影响了一部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1.6 村干部整体素质不高, 班子协调性不强, 党员先进性不突出

大部分村干部素质不够, 文化水平偏低, 导致理解党的方针, 政策水平不高, 决策能力、工作能力一般, 影响了班子的战斗力。党员先进性不突出, 党员队伍不仅文化层次较低, 而且年龄老化, 这样的党员, 想起表率作用也有点力不从心, 还有部分党员平常放松政治学习, 对己要求不严, 思想还落后于一般群众, 在群众中威信不高, 影响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号召力。

2 关于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

在这种形势下, 要解决目前农村村级班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和开创精神的村级强班子、好班子,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2.1 抓关键, 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核心的一条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 让农民增收致富。农民要致富, 关键建好党支部, 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 尤其要调配好支部书记。首先要抓好“选人”。“村子富不富, 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 关键看班长”。农村工作千头万绪, 需要处在最基层的党支部和村委会逐项落实。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看支部书记。班子选好了, “一把手”选准了, 农民致富奔小康就会有希望。为此, 我们在选好一班人, 选准“领头雁”的工作中, 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按照“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原则, 让一批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不谋私利、有奉献精神、会管理、懂经营的人脱颖而出。特别是在调配支部书记方面, 要打破“老实人”、“本分人”当支书的传统观念, 选那些富有开创精神、想干事, 真干事、会干事、不出事, 并能够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的能人担任支部书记。第一, 选人的面要广、路要宽, 不拘一格, 可以从种养大户或农民经纪人中有能力的党员中选任, 也可从外出打工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任。第二, 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吸收年轻党员, 扩大党员队伍, 把农村致富能手中的积极分子培养成为党员, 作为后备干部, 从根本上改变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偏低、能力较差和后备干部缺乏的状况。第三, 抓好育人。把育人的重点放在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上, 把教育培训当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治本之道和长久之计, 在解决“有人办事”的基础上, 进一步解决好“有能力办事”的问题, 对支部书记要经常重点集中培训, 对其他村干部和党员, 乡镇要经常组织培训, 村党支部也要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学习。通过培训学习, 以达到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增强思想觉悟性的目的。第四, 要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加强班子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 通过实行跟踪培养、岗位锻炼、滚动管理、定期培训等, 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 创新能力, 增强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发展意识, 建设一批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第五, 加大培训力度, 加强农村干部能力建设, 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 解决农村干部“会干事”“干成事”的问题。要建立党员教育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校、夜校和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 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 增强政策水平和民主法制观念。要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能力, 干部致富能够更有利于带领和帮助群众致富。要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加强各种实用技能的知识培训, 帮助农村党员干部懂市场、通信息、会经营, 努力增强村干部学科技用科技的本领。

2.2 抓基础, 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 为村“两委”和群众提供活动场所

要加快解决以村级办公室、活动室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场所建设。按照“四室 (宣传文化活动室、党员干部学习室、远程教育室、图书阅览室) 、两栏 (村务公开栏、政策宣传栏) ”的要求, 进一步完善党组织活动阵地和农村教育培训阵地的建设, 改善村级党组织活动条件和农民群众受教育培训的条件, 整合各种资源, 广泛开展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各种农业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活动, 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引导作用和服务功能。

2.3 抓管理, 加强村级事务民主管理, 夯实群众基础

要创新基层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 完善村级议事规则。发展党内民主, 扩大基层民主, 保障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要求, 也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推行村民自治, 实施依法治村。一是着力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规范党支部权力的运作, 调整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 提高党支部民主管理, 科学决策的水平。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主管理体系。在村级组织下选举出有威信、有觉悟、公道正义的村民组建村民议事会, 保证人民群众能够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三是完善“两委”工作协调机制。要建立村委会向支部请示汇报工作制度, 党支部向村委会定期通报工作制度, 建立“两委”协调机制, 消除“两委”矛盾根源, 形成发展合力。四是健全制度, 要建立健全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制度, 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完善民主议事、村规民约、村务管理制度, 健全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管理系列制度, 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 把两委班子建设成为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 廉洁勤政, 奋发有为的新农村建设领导集体。

2.4 抓机制, 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 解决农村干部后顾之忧

要实行村干部工资正常增资制度, 并且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标准, 实现村干部岗位“公职化”制度, 建立农村干部报酬补偿机制, 规定工资保障线, 不断提高村干部待遇, 消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解决有些村班子“软、散”的问题, 使农村干部“有人干”“愿意干”, 并且千方百计“要干好”。另一方面, 还要完善奖罚机制, 实行村干部目标责任制。村级组织承担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经济和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的重任, 必须明确干部工作职责, 制定考评办法, 建立干部述职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 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整体功能, 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2.5 抓重点,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着重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围绕经济抓党建,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让农民尽快的富起来。而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民增效的主要途径。一是要因地制宜抓好产业结构调整。要积极稳妥, 从实际情况出发, 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产业。二是要利用大户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鼓励老板、个体经营户、经纪人投资兴办加工项目, 以带动规模种植、养殖等, 促进经济发展, 既可以增加农民就业岗位, 又可以解决农产品难卖的问题。

2.6 抓机遇, 壮大集体经济, 为公共事业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农村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村道路况差, 村级债务大, 村干部工资低, 一些困难群众需要帮助, 对此, 群众意见大, 上级不满意, 要想解决这些根本问题, 就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为群众解决具体问题。税费改革以来, 村级收入只有财政转移支付一项, 远远满足不了各项支出的需要, 为此, 应重点做好下列工作:一是广泛深入进行招商引资。利用各种渠道, 寻找各种社会关系, 采取多种形式, 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 积极鼓励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提高农业附加值。三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村里原有的荒山、荒地、塘库等资源, 要以承包租赁等形式合理开发利用, 增加村集体收入。

参考文献

[1]李玉忠, 关于我国农村组织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20) :76, 78.

[2]夏涛, 社会主义新农村组织建设的初步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25) :7972-7973.

[3]牛俊虎, 创新党建模式奋实新农村组织建设基础[J].党的生活 (河南) , 2006 (6) :34.

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篇3

关键词:加强 改进 机关作风建设

近年来,机关通过开展“创业服务年”、“干部作风集中整治”、“作风改进年”、“235”主题教育等活动,在转变机关作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烟草行业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办事效率、工作效能明显提升,作风建设朝着稳步推进、逐步深化的良好局面发展,但是对照新形势和新任务以及人民群众的愿望,机关作风建设还存在不如人意的现状。本文就这些问题的现状、解决的对策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1 当前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履职尽责意识不强,精神状态不到位。一些机关干部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缺乏清醒认识,缺乏紧迫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部分机关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有的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整天贪图享乐,工作效率不高。

二是开拓创新意识不强,职能转变不到位。有些干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少数干部习惯用老办法老眼光对待新问题新情况,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甚至拖着不办、效能低下,缺乏为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的热情和主动性。

三是服务意识不强,联系群众不到位。工作中缺乏服务意识,对待群众态度冷漠,对待工作又推又拖。有的部门在指导基层、制定政策时,不从实际出发。

四是廉洁自律意识不强,表率作用不到位。存在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溜岗缺位、办事拖拉,作风疲沓、效率低下。机关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未充分体现。

2 原因分析

机关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生活的变革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个别干部职工的思想受社会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和日益渗透,价值取向具有功利性,缺乏自我约束与自我监督。主观上从干部个人因素来讲,是放松了对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宗旨意识逐渐淡忘,优良作风逐步丧失,道德情操出现了滑坡。这种不良作风若任其泛滥,将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损害企业形象,势必阻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3 对策建议

3.1 强化学习教育,打造学习型机关。要制定学习计划,严格执行学习制度,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鼓励和支持在职教育,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拓宽职业技能鉴定的参与面,鼓励机关员工参与烟草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在机关形成学理论、学政策、学法律、学业务、学管理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完善规章制度,打造规范型机。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坚持和完善党务公开和企务公开制度。坚持机关工作办事政策、程序和结果 “三公开”制度,增强机关工作的透明度。严肃工作纪律。遵守考勤制度,不无故迟到、早退;上班时间不得擅离职守,吹牛聊天,玩电脑游戏、炒股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坚持在办公交流、召开会议、对外接待中使用普通话。

3.3 树立大局观念,建设服务型机关。首先要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的现象,做到态度热情、说话和气、倾听耐心、解释细致、办理快速、反馈及时。机关各部门还要牢固树立全烟草一盘棋的思想,各部门加强沟通与协作,保证运转协调、政令畅通。要克服本位主义思想,对重点工作,认真研究和谋划,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接待来人来访,要做到问到谁谁负责,谁接待谁负责。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抓紧办理,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做好联系、介绍和转接工作,杜绝事情无人问津的状况,督查考核要适时跟进,同步到位。

3.4 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建设廉洁型机关。机关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文件精神,加强党风党纪教育,促进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机关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要经常教育我们机关工作人员做到“三个珍惜”,即珍惜现有的政策,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珍惜有限的工作时间。

3.5 弘扬艰苦奋斗传统,建设节约型机关。机关工作人员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勤俭办事,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在接待中注重节约。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成本核算。节约用水、用电,节约办公耗材,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做到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办大事,充分发挥办公资源的最大效益。

总之,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就要强化进取意识,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大力发扬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确保真抓实干。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把功夫下到贯彻落实,迎难而上。解放思想、牢记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大展才智,释放出最大能量,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业绩。树立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良好风气,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彭海文.系统论视野下的机关作风建设探析[J].当代经理人,2005(01).

[2]赵强,张为民,季风,陈正洪.刍议新形势下的高校机关效能改革[J].价值工程,2012(03).

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4

作风就是形象。一项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干部的形象好在作风,坏也在作风;职工群众对干部的态度,敬佩的是作风,不满的也是作风。特别是“民以吏为师”,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对职工起着强烈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机关的作风已成为一个企业形象和风气的直接参照物。机关干部在作风建设中只有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才能以党风、政风带动整个企业风气的转变,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作风就是力量。作风就是凝聚力,一个作风优良的机关往往是一个凝聚力强的单位,一个作风不正的机关就如同一盘散沙般各自为政。作风就是内动力,加强作风建设,有利于消除与企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因素,强化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作风就是竞争力,机

关作风与企业的管理、制度、秩序、形象等密切相关,是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作风就是执行力,是指在执行方针、政策、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效率和能力。只有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积蓄强大势能,聚合强大力量,事业才能势如破竹,发展才能势不可挡。

作风决定成败。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巨大的发展压力,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充分发挥机关职能作用,团结和带领全厂干部群众瞄准目标、立足岗位、鼓足干劲、拼搏奋斗,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不折不扣地把厂党政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行动、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

在实践中,必须立足机关特点,紧紧抓住工作的关键点、支撑点和结合点,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突出关键点,从领导带头上加快作风转变。领导干部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典范和表率,其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班子、一支队伍、一个企业。因此,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要善于发挥领导这个“龙头”的导向作用、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努力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典范,做勤奋好学、调查研究的典范,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典范,做坚持党性、坚持原则的典范,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典范,形成作风建设群众看干部、干部看领导,基层看机关的局面。

强化支撑点,从工作机制上加快作风转变。作风建设必

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一是作风导向机制。狠抓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倡导形成良好的文风、会风、政风和行业风气,以此形成良好的作风导向。二是作风激励机制。对作风建设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肯定表扬,对作风涣散部门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通过扶正压邪,达到抓两头促中间的效果。三是作风监督机制。建立由组织人事、纪委、考评办等部门组成的作风建设监督机构,经常开展督查,通报督查情况,实行黄牌警告和诫免谈话。四是作风考核机制。将作风建设纳入干部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实行一票否决,增强虚功实做的可操作性。

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篇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区委部署,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同志为组长,区纪检、区委组织部、区机关工委、区人事劳动保障局等部门共同参加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调研组,于11月20日至12月30日,就“如何加强我区干部队伍建设”这个课题,对区委机关、区人大机关、区政府机关、法检两院等单位及**镇、**镇、**镇等6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以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查询统计资料、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专题调研,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课题调研组对我区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初步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我区干部队伍基本状况

(一)处级干部情况:我区共有处级干部27人,其中女干部3人,占11%。大专学历以上26人,占96.3%,其中研究生2人,占7.4%。平均年龄47岁,其中45岁以下12人,占44.4%,45至55岁12人,占44.4%;55岁以上3人,占11.1%。

(二)科级干部情况:我区共有科级干部329人,其中:领导干部246人,占74.8%;非领导干部63人,占19.1%;离岗干部20人,占6%;女干部46人,占14%。平均年龄44.5岁(未含离岗干部)。

科级领导干部246人中:正科级干部89人,占36.2%;副科级干部157人,占63.8%;女干部29人,占11.8%。中专学历以下41人,占16.7%;大专学历122人,占49.6%;本科学历83人,占33.7%。平均年龄44岁,其中35岁以下的42人,占17%;36至45岁的112人,占45.6%;46至50岁的56人,占22.8%;51岁以上的36人,占14.6%。

非领导职务科级干部63人中:主任科员17人,占27%;副主任

科员46人,占73%;女干部13人,占20.6%。中专学历以下17人,占27%;大专学历25人,占39.7%;本科学历21人,占33.3%。平均年龄45岁,其中35岁以下的13人,占20.6%;36至45岁的21人,占33.3%;46至50岁的12人,占19%;51岁以上的17人,占27%。

离岗科级干部20人中:正科级8人,占40%;副科级12人,占60%;女干部4人,占20%。中专学历以下12人,占60%;大专学历6人,占30%;本科学历2人,占10%。平均年龄58.5岁。其中55岁以下4人,占20%;56岁至58岁6人,占30%;59岁以上10人,占50%。

(三)一般干部情况:我区一般干部2663人(截止2003年12月25日),其中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序列人员304人,事业编干部2359人。女干部862人,占32.4%。中专学历以下1230人,占46%;大专学历1085人,占40.7%;本科学历341人,占12.8%;研究生学历7人,占0.3%。平均年龄36.4岁,其中35岁以下1365人,占51.3%;36-45岁611人,占23%;46-50岁251人,占9.4%;51岁以上436人,占16.4%。

二、我区干部队伍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

1、有一个与时俱进、团结奋斗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行,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整体优化。目前,区委班子成员均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大部分领导干部处于45岁以下年龄段。一批敢干、能干的同志进入了各级领导班子,锐意进取,敢于改革,他们倾注全部精力,为建设新**打下了扎实的政治经济基础。

2、有一个艰苦奋斗、扎根基层的干部队伍。**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城郊市区,工作环境异常艰苦,待遇也远远比不上**

区和**区,但各级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工作环境艰苦,但服务环境更优,以更快捷,更贴心的服务努力创建文明机关,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大规模组织工作队下乡帮扶,俯下身子多办实事,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3、深入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很多成功经验。在建立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量化绩效管理、干部考核与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近几年严格实行“三制”选拔任用干部,通过实行离岗、转岗、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等办法疏通干部“下”的渠道。拓宽干部“上”的途径,特别是2004年拿出44个岗位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扩大范围,改进方法,促使一大批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激发了广大干部工作、学习积极性,干部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4、初步建立了干部管理监督体系。2004年,我区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工作的意见》,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为重点,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离任审计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谈话诫勉制度。实行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和大众媒体的监督。初步形成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合力。

我区历届领导班子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次借鉴先进的干部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区实际,不断推出我区干部管理工作新举措、新制度,使干部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干部队伍建设有了很大进展。但要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我们还有一些差距,在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还亟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二)不足

1、干部队伍趋于老龄化。

各级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偏于老龄化。处级干部平均年龄47岁,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4.5岁,一般干部平均年龄36.4岁,全区45岁以上干部占了40-60%的较大多数。这一现象在基层尤其明显,如**镇46岁以上干部占46%。主要原因是干部入口不畅,缺乏新陈代谢。由于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岗位职数有限,虽然我区已大力推行离岗、内退等方式空出领导岗位,通过公开选拔扩大选用范围,但由于报考人数不达要求等原因,今年拿出来公开选拔的44个岗位取消了8个,领导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还未能达到预期的成效。加之近几年通过考选、选调、调任或提拔等渠道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仅占退出公务员队伍人员的16%,致使公务员队伍普遍老化。这与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极不相称。

2、干部待遇分配不尽合理。

干部待遇在分配上存在向机关倾斜的现象,机关干部享有每月出勤等补助和津贴,基层干部却没有这一待遇。这与我区财力局限有关,但基层地处偏远,工作条件艰苦,基层干部来回奔波落实各项工作,有时还要贴钱下乡、出差,待遇却比机关干部低,这种反差直接导致基层干部队伍缺乏稳定性,基层干部想往机关单位调,机关干部不愿下基层,即使是提拔重用也不愿到基层任职的现象。

3、基层公务员队伍缺编较严重。

基层公务员出现较为严重的缺编现象,如**镇现缺编公务员16名,占编制数的36%。不少公务员身兼数职,如基层纪检干部身兼数职的占总数的45.7%。其原因是相当数量优秀基层干部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途径调离基层进入各级机关单位,但基层干部队伍却同时面临进口不畅的难题,每年分配给我区的选调生、选拔生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数较少,基层干部队伍缺乏新陈代谢,后继乏人。人力上的不足导致基层干部工作超负荷运转,大量具体工作由事业编人员、工勤人员承担,出现同工不同酬现象,也使部分干部产生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成效。

4、干部队伍素质与新形势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专以下学历科级领导干部达16.7%,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达27%,一般干部达46%。这有其历史上的原因,如录用硬性指标不高,存在个别人情关照、政策照顾,对后续学历教育重视不够等,使部分干部素质达不到工作要求,肯干却不能干,交办任务或者无能力完成,或者完成不到位,成效低,只能分配在次要岗位上,导致有些单位出现在编的人不少,骨干却不多,少数几个骨干忙于应付大量工作,对工作的深入开展方面无暇调研和思考,工作进展较慢。

5、工作岗位责任制、干部考评奖惩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工作岗位责任制、干部考评机制在实行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工作量化细化、责任分解还不到位,硬性指标不多;干部考评奖惩机制的科学化还处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阶段,目前以“奖”为主,对“惩”的科学界定与合理施行的研究还不够;责、权、利相统一的目标要求还未能达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矛盾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个别干部因年龄偏大或受过处分,在主观上认为无政治前途而失去工作积极性,如果在岗位责任制、考评奖惩机制上缺乏约束力,极易出现人浮于事或不作为、“熬年头”等现象。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我区干部队伍状况、优势与不足的调查分析,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观念

1、树立“自上而下”的干部队伍建设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首要问题是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防止出现“外行人管内行人”的素质倒挂现象,坚持

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各级领导层。

2、树立“以人为本”的干部队伍发展观。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按照强班子、带队伍、促工作、创佳绩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管人机制,整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3、树立“从严管理”的干部队伍监督观。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从严治党”要求,从严管理干部队伍,严格执行各项党纪政纪等规章制度,落实奖惩制度,强化管理监督,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塑造廉政勤政的干部队伍形象。

(二)健全体制

1、建立能者居上的用人机制

在干部使用上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坚持做到不唯资历看潜力,不讲台阶重实绩,通过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机制、聘任制、换岗交流机制,促使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达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目的。

(1)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继续推进选拔范围扩大化、选拔渠道多样化和选拔方法科学化。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大力推行竞争上岗,提高选拔工作的公开度与透明度,扩大群众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着力构建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机制,进一步开阔识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打破人员身份、性质的界限,配强领导班子。

(2)试行聘任制,完善任期制。一是推行党政机关公务员序列副职聘任制。二是在镇、街道推行领导干部聘任制,择优聘任镇、街道领导。聘任制可以采取不改变干部原有身份的情况下进行使用,打破了条、块的壁垒,同时完善任期制,使这类干部的“下”变得易于操作,使领导岗位更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性。

(3)加大年轻化力度,推行常务制。加大优秀年轻干部“上”的力度,把他们及早推上第一线施展才华。一是利用党委政府换届和行政区划调整的契机,放胆起用新人,特别是注重在“一把手”年轻化上求突破。二是积极推行常务制。选择副职中的优秀年轻干部,先任命为常务副职进行压担培养,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提拔重用。

2、建立双向提高的干部交流机制

加大干部交流工作力度,进行机关对基层的纵向交流,即机关对基层相互交流,使机关干部增强实践能力,也给予基层干部一个上的空间和机会。在用人政策上体现向基层倾斜,从实践中煅造人才。进而形成鼓励年青干部多到基层去锻炼自我,提高素质,强化工作作风的重视基层工作的正确导向。

3、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

对干部的考察考核是对其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现实表现的综合评价,是干部作用和干部管理的主要依据,要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首先要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对工作目标分解细化,定量定人定单位,即对单位工作进行定量、定时、限期完成,对在岗时间、在岗人员、岗位职责、不在岗原因进行明示,形成制度进行张榜公布,同时公布投诉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以此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同时建立实绩考察为主的考核制度,通过个人总结、单位审核、群众评议、成果展示等方式,对干部的工作成绩予以客观评价并将其作为奖惩依据。在干部考核过程中采用科学方式降低主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增加考评公正度。

4、建立干部激励机制。

要有效激励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就要真正落实奖惩制度。对工作确有成绩的干部,设多项奖励扩大表彰面,如综合奖类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可以分为先进科级干部、先进个人两个层次,领导和领导比,一般干部和一般干部比;另设单项奖类的突出

贡献奖、优秀写作奖、学习奖、廉洁奖、团结奖、监督奖、关心集体奖等,多从精神方面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在评先创优时可以采取集中不记名投票方式产生,真正评出优秀干部,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对工作中表现不良、责任心不强导致失误的干部,要按规定该罚的罚,该降的降,做到惩罚得当、合理,才能易于被干部接受和起到教育作用。对犯过错误的同志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该起用的起用,该奖励的奖励,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5、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

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加大对基层的财力投入,改善基层工作环境,在财政支持上向基层倾斜。提高基层岗位补助和津贴,落实基层干部待遇,解决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解除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

6、强化干部管理监督机制。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监督,一级抓一级,实行监督责任制。要把组织部门的监督与执纪执法部门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民主人士的监督、舆论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

(1)建立用人责任追究机制。对用人审批流程建档立卷,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任用干部工作中的问题,建立用人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在用人问题上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干部工作逐步走向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2)制定完善的干部监督机制。广泛借助各监督职能部门的监督成果,多渠道、多层次地了解和掌握干部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一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或有问题,但一时又查不清的干部,纪检、组织部门可以及时给予谈话诫免,必要时建议调整他们的职务和工作;对违纪违法等小苗头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或减少干部犯错误,避免小错酿成大错;对违法违

纪现象不论职务高低,坚决查处,公开处理,以示警戒,将腐败现象遏止到最低限度。

(3)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制度再好,如果不执行,也只是一纸空文。各单位、各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果每个制度都能落实,干部队伍的管理将有明显的改观。因此当务之急不是制定制度,而是要抓好各项制度的严格落实。

7、建立综合培养的教育机制

用人必先育人。只有经过多岗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多方位培养锻炼,才能提高干部素质,增强执政能力。为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干部综合培养力度,促使他们早成熟、早成长。

(1)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各级干部普遍政治思想较好,但也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深、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等问题。对此,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提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同时注重党性锻炼。进行警示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先进性教育,促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组织他们走村入户访贫问苦,增强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加大科技知识培训力度。坚持常规办学与短期轮训相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让干部及时掌握反映当代先进科技成果的各种新知识新技术,主动适应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可采用委托高校代培、外送进修、函授自考等形式,分期分批选送优秀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努力扩大学习培训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3)加大实践能力的锻炼力度。鼓励支持干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一是采取下派挂职、参加下乡工作组等方式,将素质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但缺乏基层锻炼的优秀干部、选调生安排到村级组织接受锻炼;二是抽调干部参与全区重点难点工作,如创建文明城市、土地确权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等,经过艰苦工作环境的磨练,对难点问题的分析研究解决,激发干部奋发向上、负重奋

进的热情,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营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包含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办公设施、现代化程度等硬件条件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提倡分工不分家,互帮互助;在严格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个性,树立平等观念,营造一个和谐、融洽、平等、团结的工作软环境,增强凝聚力,使广大干部乐岗敬业,身心投入地开展工作。

(二)要注意营造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要依托合理的竞争机制,确立公平竞争的导向,鼓励开诚布公地比实绩、比贡献、比能力,对广大干部要求进步予以肯定,同时严肃处理背后搞小动作、走人情、托关系等不正之风,营造一个人人争先,奋发向上的良好竞争氛围。

(三)要注意营造公道正派的工作环境。要大力弘扬正气,倡导诚信、敬业的工作作风,对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干部给予高度评价和公正的待遇,对跑官买官、不干实事的干部予以诫勉,对敢于管理、敢于批评的干部给予肯定和表彰,鼓励干部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工作,树立公道正派的导向。

(四)要注意营造温暖贴心的工作环境。领导干部的关注程度,直接关系到干部的工作表现。要营造一个温暖贴心的工作环境,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关心爱护干部,改变高高在上的指挥姿态,俯下身子听取群众意见,和风细雨地化解情绪,实实在在地落实干部群众的待遇,真真切切地关心群众的冷暖,帮助群众解决后顾之忧,使干部群众真正感受到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和重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从而产生任劳任怨、勤恳工作的动力。

(五)要注意营造严明纪律的工作环境。无规矩则不成方圆,要树立干部队伍新形象,首先要严明纪律。领导干部要带头严格遵

守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等各项规章制度,令行禁止,奖罚分明,绝不允许发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使广大干部牢牢树立纪律观念,自觉约束自身,打造一支纪律严明的干部队伍。

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篇6

村民小组长是中国农村最小的“村官”,是社会管理的神经末梢。当前,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日益繁重,建设好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村民小组长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为掌握峡江县村民小组长队伍现状,剖析存在问题,研究对策措施,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对全县村民小组长队伍现状展开了全面调查,并就如何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进行了思考。

一、当前村民小组长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县下辖11个乡镇85个行政村,现有993个村民小组,均是沿袭人民公社时期以自然地形划分而来,每个村小组大小不一,大的有上百户,小的则仅有不到十户,目前全县共有村民小组长967名,在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全县村民小组长队伍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

1、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当前的村民小组长队伍现状来分析,男性多、年龄高、学历低、超稳定的特点,基本概括了当前小组长队伍结构的不合理性。967个村民小组长,其中党员385人,男性有950人,女性17人,分别占总数的98.24%和1.76%;从年龄结构分析,35岁以下的仅有77人,而50岁以上的有289人,年龄最大的有71岁,老龄人数占了较大比例;在文化层次上,仅有2人接受过大专教育,接受过高中教育的有49人,其余均为初中及以下学历(916人,占94.7%);从任职年限来看,平均7.9年,最长达40年。

一支年龄结构老化的队伍,其创新精神和闯劲势必不足。教育程度的低下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民小组长的视野,不仅造成他们自身的职业层次低,也决定了在带动其他村民致富上的作用十分有限。而数十年不变的超稳定状态毫无疑问则制约了队伍的活力,不少村民小组长都是从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长一直做到现在,过长的任期阻碍了队伍的更新,新鲜的血液难以补充。

2、工作意愿不强。

目前,由于生产生活基本以家庭个体存在,村内的领导与被领导意识淡化,而在取消了农业税之后,村民组长几乎是无酬工作。没有报酬,又会影响小家庭的生产创收,做工作的过程中牵涉到利益问题时还容易得罪人,这就使得许多的村民小组长存在心理障碍,工作态度很难积极起来。

在仁和镇新陂村的23个村小组长中,有2人明确表示不愿干,因为一年到头没有报酬,并且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挨家挨户沟通解释无效,还受到村民的误解。而其他的21名组长中,有一半以上是以“轮流坐庄”或者抓阄的形式任职的。其余就是从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长一直干下来的情况。因为大多数的村小组集体经济薄弱,平均年集体收入仅有1000元,是名副其实的“穷家难当”,导致许多事情办不成,村小组长在村民中没有威信,自然也就谈不上如何尽职尽责了。

3、工作能力有限。

总体来说,当前全县村民小组长队伍文化偏低、能力偏弱,导致他们在接受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业科学技术以及相关业务知识时难免吃力,在传达各项涉农、惠农政策时也有困难。不少村民小组长不明确职责,不知道如何扮演这一角色,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事,特别是在对现行政策的理解、掌握社会动态的速度、处理纠纷的能力以及科学技术的推广等方面,难以较好地发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很多村民小组长只能从事上情下达的简单工作。

二、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选举制度不完善。

目前,全县村小组长的选举大致有这么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一些集体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富裕的村组,因为利益的诱惑会产生职位的吸引,出现“争着抢着当组长”的现象。事实上,每一个村民组内,基本都是以一个或者两个姓氏为主,这其中不可避免牵涉到一个宗族势力的问题。血缘关系决定了这是一个熟人的圈子,村民们也不是个体的,而是形成了各种势力的集结,于是会出现一些“抱团选举”的现象,这样选出来的村民组长往往就会是那些内部支持更多的“大族”,而其任职的目的却并不是出于公心,只是一种利益驱使。还有一种情况就正好相反,在那些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组中,因为没有职位吸引,所以没人愿当,所以就年年选年年换,或者干脆就通过抓阄或者“轮流坐庄”的方式产生新一任组长。

选举制度的不完善,结果就造成一种是无论怎么选都高票获胜的超稳定局面,另一种则是年年选年年换的“走马灯”现象。而无论哪一种,对于工作都是十分不利的。

2、权利义务不对等。村民小组长不仅要协助乡村干部办理各种上面交办下来的事情,而且需要处理大量村民小组内的事务,尤其是在牵涉到村民利益问题时,处理稍有不妥,必遭群众责骂。而与之相对的,在村级组织中,村民小组长的声音却是十分微弱的,参与决策的机会和权利也是十分有限的。在这种无地位、无权力、无待遇而只有义务的尴尬状态下,村民小组长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很受打击。在巴邱镇的121个村组中,因为修建高速公路以及城区扩建,给许多村组增加了征地拆迁工作,其中如岭上、新田、四汾、柘源等村组,村民小组长都表示在征地过程中受到来自村民和上级的“夹板气”,多数时候都是“吃力不讨好”,如果不是凭良心在做事,压根就不想当这个村民组长。

4、管理制度不到位。

一是组织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村民小组长及其工作得不到高度重视,在对村级后备干部和党员的培养上,村民小组长也往往被遗忘,由于看不到自己的政治前途,村民小组长缺乏相应的工作动力;二是权利职责不明。现有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对村民小组长职责和权利的明确规定,大部分村民小组长对工作并没有主动的认识,只是在被动完成上级布臵的任务。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缺乏一定的激励和约束条件,导致管理松散,部分村民小组长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淡薄,经常出现遇事找不到人甚至任期内外出务工现象,严重影响工作开展;三是教育培养不够。相比村干部,村民小组长队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相当缺乏,村民小组长接受教育或业务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尤其是在非党员村民小组长中,十多年没进过课堂的人不在少数,这与现代农村发展的新形势要求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

三、关于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严格选任标准,优化队伍结构。一是严格选配标准。在选拔标准上注重参照“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化”标准,切实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青年骨干充实到村民小组长的队伍中来,提高村民小组长队伍中党员和妇女所占比例,切实改善和优化结构,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是要健全任期轮换制度,小组长的任期应当与村委会的任期同步,在村委会换届后应进行改选。要重视村民小组长的培养工作,打破传统宗族影响,积极探索从村民小组长中培养选拔村级干部的用人机制,及时交任务,压担子,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履职行为。一是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积极向村民宣传党的基本政策和法律法规,传达县相关会议精神和工作部;二是当好村民致富带头人。组织引导村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双带”作用,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三是当好民情民意代言人。注重加强与民的沟通联系,了解掌握村民所思所想、所愿所盼,积极向村“两委”反映村民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四是当好促进和谐稳压器。负责掌握村民的思想动态,关注基层各类矛盾苗头,积极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做到“事不出村”,促进基层和谐稳定;五是当好公益事业服务员。牵头抓好本组道路建设、村容村貌和环境整治等,配合村“两委”落实各项民生工程;六是中心工作协管员。积极协助做好防汛抗旱、水利兴修、土地征收、重点工程建设等中心工作,认真管理好本组的资产、资源、资金,及时制止和汇报各类违法建设。

3、健全保障机制,激发内在动力。一是要落实报酬。村民小组长的报酬可由基本报酬和考核报酬两部分组成,基本报酬应由县财政统一按照标准实行专列专支,考核报酬办法由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制定,并负责考核结算;二是要注重精神激励。乡镇、村每年可进行评比活动,表彰一批优秀村民小组长,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各种宣传媒体或相关会议,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以点带面,增强整个队伍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树立正气,推动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三是要加强政治关爱。要建立“把党员推选为村民小组长、把村民小组长培养成党员或村干部”的机制,把那些比较优秀的村民小组长作为村级后备干部来加以重点培养,从而有效地激发村民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一种相互竞争、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篇7

一、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水平的总体判断

长期以来,江苏省南通市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和省市相关规定,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公文制发、报送、办理等基本符合要求,公文处理工作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但依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个别地方和少数部门上报市政府公文屡次出现不规范行为,公文办理中也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文数量偏多。

2008年,各地、各部门上报市政府的请示、报告件中正式收文的就达1420件,全年累计发文915件;2009年1~8月收件1030件、发文700余件;此外,面广量大的简报加高了“文山”。一些部门报送市政府的公文,有的并不是重大事项,有的也不属于市政府受理的范围,却事无巨细地统统报送市政府。

二是公文制发不规范。

文种使用不当。最典型的是请示、报告、意见混用,用“报告”请示工作,或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本应该使用“意见”的却写成了“报告”;不相隶属的部门为表示谦恭和尊重该用“函”却用“请示”或“报告”。格式缺项丢项时有发生。行政公文一般由16个部分组成,其中发文机关标识(红头)、发文字号、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成文日期、印章、主题词、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经常接到以白头形式报送,请示件不署签发人或签发人不符合规定、缺联系人、附件、文号,印发时间与发送时间不一致、纸张和印制不规范的文件。有些部门为了省事,使用非国标纸如16开纸的现象。还有一些文件中,文字、标点、语句、逻辑错误时有发生;涉密文件不标注秘密等级;引用文件未注明发文字号等。

三是公文行文不规则。

属于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具体问题,不是直接报送主管部门处理,却报送市政府审批或要求政府办公室转办,增加了公文旅行的时间。未经市政府同意,有些部门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责令下一级政府向部门报文,甚至还要求下一级政府必须转发部门下发的文件,否则在评优达标活动中扣分。

四是公文报送不规范。

上行文多头主送。一个请示,同时报送市政府多位领导同志,甚至报送市委、市政府多位领导同志;一些只涉及行政职能的公文同时报送市委、市政府。上行文直报。将需要市政府审批的事项,以部门或部门负责人的名义,越过市政府办公室文秘部门,直接报送市政府领导。

五是公文处理效率低。

在收文处理中,有的不按程序办理,对来文不登记直接办理,无拟办意见直接交领导批办,承办人不对办理情况进行标注。有的不能按规定时限处理文件,或者拟办意见不到位,致使文件运转程序出现问题,有的没有找准政策依据或者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办理意见,出现了误事误时现象。在发文处理中,因办理不及时,导致上级机关研究决策或下级机关贯彻执行的时间太少,影响了公文的效用。有些转到部门办理的请示件和查办的领导批示,不按时报送结果,拖延很长时间才报上来,有的三番五次地催要办理结果,却屡催不办,甚至连拖延的原因也不说明。而一些部门请示市政府审批的事项,在本部门拖延了很长时间,却不给市政府领导研究决策预留充足的时间。

六是电子公文使用率低。

一些人将公文处理电子化误认为就是办公室内的文字处理电脑化,不少领导干部习惯于传统的办公方式,至今不会使用或不愿意使用电脑和网络,造成机关办公自动化、公文电子化链路的中断,使无纸化办公无法推进。电子政务平台功能远未充分利用。花巨资建成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存在资源严重闲置的现象。

二、原因分析

一是认识不到位。

一些地区或部门领导对本地区或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重视不够,过问不多,检查不够,有的甚至把这项工作看得过于简单,在力量配备使用上不当。对新手未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个别工作人员没有树立起“公文处理非小事”的观念,没有树立起高标准、严要求、及时准确地办理每一件文件的意识,以至于在公文处理中,不做认真的调查研究,不认真思考,敷衍了事,简单应付,没有负起应尽的责任。有些工作人员不熟悉机关的工作程序和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则、办事程序、文件审核、审签程序,办文无头绪、办事无章法,工作显得很忙乱,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

二是部门办公室扎口管理的职责不落实。

不少部门的办公室没有真正负起主管本机关并指导下级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责任。有的部门办公室,只管收收发发,盖个章、编个号,没有把审核把关当成其重要职责。经常出现一些部门报送市政府的公文,政府办公室向部门办公室了解有关情况时,部门办公室却全然不知的现象。

三是公文审核把关不严。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27条、29条、31条)三处提到“审核把关”的要求,突出强调各级办公室要加强公文审核把关的职能。审核把关要把好七个方面的关:即是否需要行文关、行政规则关、政策内容关、会签关、文字关、体例格式关、收文入口关。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疏漏,必然会产生公文质量不高的问题。

三、对策和建议

一要严格控制公文数量,提高公文质量。

“文山”是个顽症,但不是绝症。制发公文要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领导作风建设的要求和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简文件和简报的通知精神,本着必须、准确和效能的原则从严控制文件的制发,从源头上控减公文的数量。公文篇幅要短、内容要精,开门见山,直述不曲,要言不烦,意尽言止。文种应当根据行文目的、发文机关的职权和与主送机关的行文关系确定。公文送负责人签发前,应当由所在机关办公室认真审核。以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发的公文,在送市政府负责同志审签前一律由市政府办公室相关处室、联系秘书长对公文内容进行初审和审核,再呈送市政府负责同志签发。公文在正式印制前一律由办公室文秘处进行复核,对审签手续、附件材料、公文格式进行规范把关。

二要做到及时、准确、安全,确保公文处理的时效性、严肃性和安全性。

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要树立及时、准确地办理每一件文件的观念,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印发文件,从起草、审核、审签、校对等环节都要认真负责,按规定要求和程序办理。收文办理,总体上要求都要快速处理,一般公文应尽快处理,紧急公文必须急事急办,在规定时间内办结。严格公文处理程序,确保公文处理的严肃性。印发文件要按规定程序审签,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把关、对上负责的办法进行,一般不得超越职位的管理范围和权限签发公文。涉密公文的处理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严把打印、收文、传递、阅办、清退、归档和销毁关,确保每一环节都不出问题。笔者建议加强对公文办理工作人员的资格审查和岗前培训,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要完善责任制和办理通报制度。

一要强化责任管理,实行退文处理制度。凡出现不规范的公文(含代拟稿),市政府办公室要退回报文单位重新办理,由此造成工作延误的,由报文单位自行负责。二要完善催办制度。紧急公文跟踪催办,重要公文重点催办,一般公文定期催办。三要建立催办报告制度。每月初报告上月公文及领导批示件办理和催办情况,同时,对各承办单位承办情况不定期予以通报。

四要加强公文一体化和相关电子公文标准的制定。

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篇8

关键词:乡镇政府;机关干部;建设与管理;机制创新

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地方政府,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基本单位。乡镇机关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形势对乡镇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他们创新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帮助贫困农民发家致富,使他们切实担负起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乡镇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干部结构不够合理。乡镇机关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现象突出,老、中、青干部比例严重失调,中老年干部占比较大,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占比小,大部分乡镇干部缺乏创新意识,工作循规蹈矩、畏首畏尾,工作积极性不高,精力投入少,干部队伍缺乏活力。

(2)理论学习不深入。大部分乡镇干部重视工作实践轻视理论学习,特别是不重视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的学习,这就导致大部分乡镇干部工作靠老经验、老办法,不能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思想观念与时代发展不合拍。也有少数干部虽然学习理论,但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3)工作作风不够端正。大部分乡镇干部工作只管执行政策,办事不动脑筋,缺乏开拓精神,不求上进求安稳,就事论事,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工作流于形式,不求实际效果。大部分乡镇干部思想懒惰,工作机关化,习惯于发号施令,不愿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4)上升空间不够开阔。现行干部管理体制限制了一般干部的职级上升空间,乡镇机关科级岗位本来就少,加之,很多县以上干部下派到乡镇担任乡镇领导,一般干部想进入领导班子就难上加难。这就导致一般干部,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工作无精打采,做天和尚撞天钟。

二、新时期乡镇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选人用人渠道单一。当前乡镇领导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主要停留在上级下派或平级交流,很少在一般干部中选拔任用,这一制度大大挫伤了一般干部的积极性。导致现在很多年轻的干部一心复习考试,争取考入上一级机关,获得发展空间。

(2)干部使用制度僵化。当前干部使用基本上还是终身制,领导干部只进不出,只上不下,导致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庸懒散,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特别是有一些乡镇领导尸位素餐。庸者不下,智者难上,导致干部的流动不畅,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的年轻干部无法得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3)考核考察形式严重。当前对干部的考核重实轻虚,对实际工作量化有余,对务虚工作约束不足,奖惩措施偏獎轻惩。对拟提拔交流干部的考察流于形式,虽然有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干部公示等程序,但范围基本圈定,对象属于内定,不能真正把德才兼备的干部提拔上来。

(4)干部学习管理乏力。当前乡镇干部的学习主要有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上级调学、部门培训和干部在线学习等形式,形式虽然多样,但收效甚微。特别是干部在线学习,很多乡镇干部都是为了学分,分满学止,却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集中学习都是以会带学、以会代训,根本就谈不上效果。

三、新时期加强乡镇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完善干部队伍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在乡镇机关干部中的“公开选拔”、“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等制度,真正把那些优秀的一般干部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使乡镇机关干部在思想上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超跨感。建立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坚持平时与定期、定性与定量、领导与群众、内部与外部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奖金福利及职级晋升相挂钩,积极探索建立“刚性”的优胜劣汰机制,保证领导干部“能下能出”,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以此来激发干部的工作激情。同时建立完善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营造一个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2)建立完善干部队伍管理组织体系。加强乡镇机关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使乡镇机关干部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完全过硬,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不断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要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结构性建设,首先是年龄结构的合理分布,既要有年富力强、有开拓精神、具备潜能的中青年骨干,也要有经验丰富的年龄较大的干部,从而形成老中青的梯形结构。其次是知识结构的合理优化,以党的基本理论为主线,以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以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为主体,形成复合型、外向型的知识结构。再次是气质类型结构的合理搭配,不同能力特点和不同类型气质的科学搭配,做到优势互补,协调组合,相得益彰,保证干部队伍的稳定、连续和活力。

(3)强化乡镇干部的能力素质建设。教育广大乡镇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要学会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自觉养成勤于学、敏于思、善于用的习惯,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广大乡镇干部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理论、学习政策、学习实践,坚持学用统一、知行统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教育广大乡镇干部要树立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人民群众要有真情,对事业要用真心,对工作要付出真劲。要增强群众观念,处处为群众着想,认真为群众办事,谋群众之所求,急群众之所虑,解群众之所难,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结论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要因时制宜、与时俱进、长抓不懈。既要狠抓学习,不断提高乡镇干部自身能力和素质,又要狠抓制度建设,不断拓展乡镇干部的发展空间,激发工作热情,更要狠抓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不断纠偏乡镇干部的行为,促进乡镇干部的健康成长。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把乡镇干部培养成学习型干部、思考型干部、创新型干部、民主型干部。

参考文献:

[1]侯钫.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2).

[2]崔庆安.乡镇机构改革后有关问题研究[J].机构与行政,2013(01).

作者简介:

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篇9

机关效能建设是优化发展环境、集聚发展要素、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面对我县“建设川东北宜居宜业中等城市”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结合###实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作了一些粗浅思考。

一、我县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机关效能建设,相继开展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风建设年”等系列活动,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和管理办法,特别是今年来,更是把机关效能建设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精心组织,创新载体,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思想认识明显增强。通过“五不让”签名承诺、公开承诺、明察暗访、“一把手”电视访谈、问卷调查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全县上下对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意义、目的更加明确,紧迫感、责任感更加强烈,凝聚力、战斗力更加提高,“人人讲效能、个个抓效能”的氛围更加浓厚,“建设川东北宜居宜业中等城市”的信心更加坚定。

二是机关作风明显转变。目前,各级机关迟到、早退、上网聊天和“四难”现象等机关“顽症”得到有效遏制,“八大民生工程”有序推进,“书记、县长大接访”活动扎实开展,群众疾苦有效解决。许多机关加强了对干部自身建设的监督工作,有的通过指纹考勤、对主要窗口部门实行电子监控等手段,加大了对机关干部的监管力度;有的通过制作去向公示牌、安装服务质量电子评价器等方式,督促机关干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有的创新错时服务机制,提前、延长办公时间,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三是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全县36个部门212项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的26个服务窗口集中办理业务;精减不合理行政审批45项,出台《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办事流程》等6项制度,新组建行政许可股22个,成建制进入县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业务工作;在政务服务中心、社保局、房管局等窗口单位建成电子政务系统,实现行政审批项目数字化管理。目前,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所有审批事项办结时间普遍比过去提前3-5天,急办件现场办结率达100%,机关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四是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县上成立了重大项目推进工

作组,实行项目秘书制,精心服务入驻企业。目前,##、##、##等企业技改扩能项目已全部完成;##完成厂房主体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12月底前可投产运行;##已建成一期厂房,正进行试生产。经济发展在机关效能建设中进一步提速。

二、当前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还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虽然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高标准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宗旨观念还需进一步强化。一是公仆意识还比较淡薄。少数机关干部角色错位,服务意识、办事效率与群众的要求和改革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办事拖拉、服务不周、态度生硬、吃拿卡要等现象还没有彻底根除。二是创业精神还不够强烈。个别机关干部缺乏抢抓机遇、再创新业的睿智与锐气,不想或不愿开拓进取,特别个别机关干部 “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较为严重,工作被动应付多,主动应对少,甚至还存在推三拖四的现象。如三星工业集中区防洪堤建设停工事件,很大程度上就是相关部门及其干部干事不主动、“各人自扫门前雪”造成的。三是自身利益看得比较重。受市场经济趋利性因素的影响,个别机关干部存在“唯利是图”的思想,凡事视利而行,对己或

对本单位有利的就多做争做,不利的或无利的则推拖躲绕,甚至不闻不问。

(二)能力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做群众工作能力还不强,对有关政策掌握还不够透彻;有些单位人才结构不合理,干部年龄老化情况比较严重,有的甚至“青黄不接”;有的部门特别是项目评审中心缺乏专业人才,遇到业务工作只有请“外援”;有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过硬,虽有愿干事、想干事的良好愿望,但没有干成事、干好事的本领,工作质量不高,群众满意度底。

(三)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转变。一些部门和单位抓工作落实仍然较差,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和抓而不紧、拖拖拉拉的现象依旧严重。有的机关干部还习惯于“坐堂门诊”,“上门服务”、主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还不够。有的机关干部“看人办事”,对熟人办事便捷,对其他办事群众不周不到、效率低下。据从纪检监察部门了解,有相当一部分信访问题,就是因为个别干部作风不实、该解决的未解决,导致重访甚至酿成集访问题。

(四)行政行为还需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不规范,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仍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

题之一。主要表现为少数机关干部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意识不强,还习惯于凭经验、靠感觉办事;个别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部门放权不够,还存在“前店后坊”、“只挂号、不看病”和超时办结等不良现象;一些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和规范还不够彻底;机关工作制度还不够完善,执行不够严格;政务公开不够规范等。

三、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教育引导,优化效能主体。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效能建设的主体,抓好对主体的教育引导是效能建设的基础。一是要强化思想教育。通过典型推广、舆论引导和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大力开展效能建设的再宣传再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机关干部对效能建设经常化开展重要性的认识,帮助机关干部防止和克服怕失权、怕无权的思想,进一步巩固“为民”意识,努力推进效能建设的制度化和长效化。二是要强化针对性培训。逐步建立“菜单式”培训体系,并实行学分制,严格考核。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各类干部的学习需求,开设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培训班;机关干部可根据个人需要按“菜单”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和方式,做到学有所需、有所得、有所用。三是要强化实践锻炼。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工作制度,从制度

上保证领导干部下基层的时间和质量;加强乡镇与县级机关之间的干部交流工作,建立健全双向挂职制度,积极选派县级机关后备干部到乡(镇)村挂职,既加强做农村工作能力的锻炼,又增进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自觉意识,并将此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渠道。

(二)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一是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相符、与加快发展不相适应的各种文件、制度,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收费标准。二是完善县政务服务中心的管理模式,赋予服务窗口更广泛更灵活的审批权限和审批方式,全面落实“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收费、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三是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明确执法权限,完善执法程序,坚决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特别是执法违法等现象。四是进一步规范乡镇和部门政务公开的具体对象、内容和形式,定期公开群众关心的重点内容,不断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杜绝形式化。

(三)创新工作载体,强化日常管理。一是探索成立正式机构。把效能办和效能监察投诉中心设为常设机构,明确其地位、权力和责任,加强其权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程序和规划。二是理顺岗位职责。进一步落实领导责

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实现责任主体明确化、岗位责任具体化、责任层次清晰化,使日常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三是加强日常监督。推广指纹考勤、机关干部去向公示牌、错时服务和便民留言簿等有效方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扩大电子监控范围和频率,减少人为因素,避免过度的弹性行为;以模拟办事和跟踪采访的形式对窗口单位的服务承诺执行情况进行明查暗访;继续深入开展“万人评风”活动,实施服务对象评议制,把最终评判权交给广大群众;开设效能建设民情直通车,通过网络、电话、电视等载体,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群众答疑解难。四是严格责任追究。逗硬实施《###县机关效能和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问责问廉问效暂行办法》,真正达到“查处一个,警示一片”的目的。五是创新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机关分级考核与服务对象面对面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复式绩效考核机制。

(四)强化制度建设,健全长效机制。一是抓好制度落实。坚持以制度落实促进工作落实。要不断加强对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已建制度的学习宣传,使之成为机关干部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要求,自觉加以贯彻落实,防止和克服为应付而订制度、建了制度不执行,最终导致工作

上一篇:3.15宣传活动主持词下一篇:乡政府班子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