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职教德育特色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彰显职教德育特色

彰显职教德育特色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新形势,亟需在“创新”上下功夫,在创新中求加强,在创新中求适应,在创新中求发展。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抓住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大胆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彰显学校德育特色。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一)学校概况

学校现有教学班11个,学生501人,教职工42人。其中专任教师39名,中、高级教师1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等省级名师3人,名师总数1名,骨干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 5 %。

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一)创新组织机构,实现全员育人

1.实行网络管理,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一组五线”的育人组织机构,“一组”即以校长为组长,法制副校长(外聘)、关工委代表(外聘)、家委会代表(外聘)等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五线”:一是政教处、班主任组成的管理育人线,二是由教导处、教研组、任课教师组成的教书育人线,三是由团支部、学生会、班委会组成的活动育人线,四是总务处、财务室组成的服务育人线,五是由办公室、值周领导和教师、学生组成的活动考核线。这“五线”职责分明,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德育工作组织网络化。

2.强化管理措施,严格落实德育首要地位。坚持做到“四个第一”和“四个落实”。四个第一,即:学校会议,德育安排排第一;工作考评,德育指标排第一;评先晋级,德育考评排第一;财务支出,德育经费排第一。“四个落实”,即决策落实、责任落实、目标落实,制度落实。

3.积极开展“一题四训”,建立高素质德育队伍。

一题即《找寻学生亮点,实现圆满蜕变》的研究课题,该课题由德育副校长主持,全体教师参与,旨在以教科研促进德育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四训”:一是班主任培训,确定了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工作要点,认真贯彻班主任工作条例,增强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二是学生干部培训,举办学生会干部培训班,对各班的班干部进行上岗培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三是全体教师培训,充分利用教研组、理论学习会、师德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四是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积极开展咨询辅导,做好心理调适工作。

(二)创新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实效。

实行“开放教育”。2012年以来,我校充分利用“开放日”这一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家长朋友、社会各界开放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传播学校、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管理观,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吸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进一步改进学校的管理。一年来,我校共举行大型“开放日”活动3次,参与人数120余人(不含学生),收到反馈问卷210余份,其中,德育建议15多条。“开放日”活动,在增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缩短与家长、社会距离的同时,为我校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完善德育预警机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开展“圆满教育”。2012年以来,我校着重强调德育活动的“圆满性”,力图使德育活动成为获取德育知识、培养德育素质、确立德育观念的载体,实现智性美德与德性美德的统一。主要体现在我校细化完善活动考评制度,将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体验、追求、展示等内容列入考评范围,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2012年,学校将德育处《找寻学生亮点,实现圆满蜕变》确定为校级课题,一年来,全校学生自发开展了“抗震救灾献爱心”活动,“扶危救困”活动,为地震灾区,本校李海同学积极捐款捐物。

升华“榜样教育”。我校围绕工作目标,强化激励机制,培养和树立了多方面、多层次、多角色的先进典型。2012年以来,我校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创先争优”活动,大规模地开展模范教师、德育班级体、模范班主任、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奋进之星、环保之星评选活动,并与相关媒体合作制作学校形象宣传片,典型的树立,使全体师生学有榜样,超有目标,使学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推行“共建教育”。我校结合学生的特点,主动与公安机关、街道居委会、学生家长积极联系,相互沟通,主动聘任了法制教育副校长、国防教育副校长,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担任我们的校外教育辅导员。引进校园协警,设立“共建办公室”,“警校联系点”,确保学生“在校有人教、在家有人管、社会有人问”,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德育氛围。

深化“熏陶教育”。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润物细无声”的环境文化。在原有基础设施上,铺设吸水砖,硬化操场,改造车棚、绿化带。在醒目处书写文化长廊,在楼道走廊悬挂名人画像和警句格言,开辟阅报栏、橱窗栏,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建成“班班通”网络,形成了“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事,事事都育人”的文化氛围,师生随时随地受到和谐环境的感染,优美环境的熏陶,营造出娱乐身心、陶冶性情、潜移品性、培养情操、塑造灵魂的文化氛围。

(三)活化德育内容,形成特色化示范格局

分层次重点养成。近年来,我校根据年龄结构、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规律,对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采取了分层次进行重点养成的措施。制定了《各年级分层次教育内容》和《新溪中学养成教育实施细则》、《新溪中学养成教育考核标准》、《班级养成教育考核细则》等20多种养成制度,对三个年级的学生分别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按照知、情、意、行的养成规律,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学期末对班级进行评估考核,对学生进行思想鉴定和行为考核,并将考核情况装入档案,作为评选“模范班集体”、“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

三、取得成绩:

2012年至今,在全校的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先后荣获 “渝水区课改先进学校”“渝水区文明学校”“新溪乡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

彰显职教德育特色 篇2

一、从职业学生现状出发, 充分挖掘语文职能

(一) 从中职学生现状出发, 应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提高他们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 并借此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条件、创设情境。如每次课前让学生阅读美文片段, 并让学生记下。每天坚持, 不仅训练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 而且每天都对学生进行美文的熏陶, 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全面训练。如在教学诗歌单元时, 教师可先配乐范读, 让学生听, 听后让学生谈基本感受。之后根据对诗的理解, 教师再创设情境, 根据不同内容, 有的让学生做导演编导出来, 有的让学生作为摄影爱好者拍出来, 有的让学生编写导游词, 有的让学生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诗歌配乐朗诵比赛。又如“漫步古诗苑”, 让学生制作手抄小报或制作展板, 要求学生分工负责绘画、策划、诗词等, 并让学生说出为何这样制作, 创作意图是什么, 完成后全校展览。不仅如此, 在“走进家乡”、“我的亲人”这些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让学生把能反映“家乡美、亲人情”的内容从不同角度拍摄出来或写出来, 之后参加“文明风采”大赛。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而且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基本功的训练。另外教师每堂课还可设计“自我评价”这一环节, 让学生对自己在这堂课上的表现进行全面反思、评价。从听说读写到语文能力再到人文素养, 学生在反思、评价自己的同时, 再听别人评价, 就会意识到自己还存在哪些差距, 还有什么不足, 就会在后面的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弥补。长期下来, 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文化内涵就会得到提高。

(二) 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利用经典美文进行美学和人文主义的渗透, 提高学生素养。

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能够得到美的享受, 受到美的熏陶, 激发美好的情感, 在思想上引起共鸣。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进行美学和人文主义的渗透, 高屋建瓴地以人类崇高的情感感动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充实学生, 让学生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教材选文具有典型性, 文质兼美, 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如, 现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 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文章的情感,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 在教学这篇文章的同时, 加入毕淑敏的《孩子, 我为什么打你》和常跃强的《淡淡的深情》, 用语言、画面感染学生。之后, 教师可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日和父母的关系, 是怎样对待父母的, 能理解、尊重父母吗?在此基础之上让他们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教授文言文也是如此, 如教《送东阳马生序》, 教育学生要吃苦耐劳, 珍惜学习机会。又如学《师说》时, 教师抓住契机, 对学生进行尊师重教爱学教育。教师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学生有的列举父母教育自己的例子, 有的联系社会中存在的现象, 有的联系自己的情形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学生谈完之后我感受颇深, 没想到学生的认识会那么深刻。一堂课下来, 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尊师重教爱学的重要性。这样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人文素养自然得到提高。

二、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角度, 充分体现语文职能

中职语文新《大纲》十分重视职业岗位对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如职业模块中“阅读与欣赏”部分, 明确提出:“阅读中提高搜集相关职业信息的能力, 从阅读中了解社会、了解职业, 培养职业意识。”又如, 在职业模块的“表达与交流”部分, 要求学生“掌握接待、洽谈、答询、协商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

要使中职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就必须使他们达到社会的需求和企业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教师通过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勤劳质朴、诚实守信、艰苦奋斗、敬业爱岗、勇于进取、不断革新、自主创业等高素质劳动者的优秀品格。如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师可介绍《敬业与乐业》和纪伯伦的《劳作》, 让学生正确对待劳动, 同时加入他们平时在车间实习劳作时的照片, 让他们明白热爱自己的专业, 带着爱工作, 就会幸福。又如在教学《工商文明的基因》时, 教师可结合这一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企业文化”, 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企业文化, 从而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不仅要通过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著名企业的发展史, 认识优秀企业的人际和团队精神, 感悟企业文化, 培养创业意识, 培育职业品质, 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处, 学会合作, 还可让学校配合请大型企业负责人到校给学生开讲座;教师也可带学生到经济开发区参观考察, 让他们亲身感受企业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还可让学生写写感受和体悟, 这样学生不仅能感悟到企业文化, 更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 从而有意识地弥补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企业图片、视频、资料等, 使学生的感受更深刻。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 为其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 体现语文的实用性

中职语文第三册职业模块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作了以下说明:“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 选取活动内容, 设计活动项目, 模拟职业情境, 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提出要求:“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样, 语文实践活动可在职业情境中展开, 从而为学生形成未来工作应具备的语文能力提供实践的平台。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要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 创设活动情境, 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使其适应企业的需要。如在“产品的推介”这一活动中, 先让学生筛选信息, 选择和分析产品, 再为产品写说明书和广告词, 之后比较、修改、完善, 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接下来进行展示与交流。完毕后, 回答同学、专业课老师、企业人士的提问, 训练学生的答辩能力。通过这一活动, 把整个单元的能力要求融合在一起,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如在“洽谈”教学时, 教师创设情境, 模拟洽谈现场, 之后让学生点评, 还可邀请专业人士指点, 学生改正完善。还可充分利用“拜访、接待”这些内容, 模拟现场, 让学生身临其境, 这样就紧紧地和企业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进一步体现中职语文特色, 改革职教教学模式, 更好地为职校学生服务。如报刊、影视、网络, 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 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家乡自然风光、学生的家庭生活, 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给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环境, 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优势, 从多个角度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通过具有职教特色和体现职教改革要求的教学内容, 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实践活动, 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精神境界, 既体现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特点, 又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实现了中职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 真正实现语文教书与育人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吴丽娟.让我们更快乐:理性情绪教育课程.

[4]赖慧玲.课堂沟通策略.

[5]中职语文新教材新大纲.

品味数学文化彰显职教特色 篇3

关键词:中职数学;数学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205-01

在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中,数学从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转为专业课服务的工具课,反映了对数学教育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理性与成熟。数学与专业课结合紧密,渗透数学文化的机会更多,可能性更大,数学文化的教育对于亟待提高学生的素质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利用好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利用数学史料揭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对中职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他们认为数学难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习数学有什么用?这些问题大都不被学生所了解,而从数学史中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师要通过相关的数学内容来揭示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数学方法的形成与运用过程、数学发展的重大事件,让学生体会人们认识数学的曲折过程。例如:在教学“函数”时,就对照初中函数的定义讨论。为什么在高中还要学习函数,函数概念为什么用集合来定义?在这里可以插入康托创立的集合论的历史知识,并从中找出答案。学生了解了函数概念的演进过程,也就理解了函数概念的本质——数集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在教学“概率”时,让学生了解这门学科的产生历史,概率论产生于17世纪中叶,当时刺激数学家首先思考概论的却是赌博分赌金的问题,在探讨赌博有关的问题中产生了一门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现在概率论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学分支,已广泛应用于人口统计、人寿保险等范畴。让学生了解这些史实,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通过数学文化熏陶,培养优良思想品德

较多的中职生认为数学只是与数字打交道,没有什么意思。在教学中如果只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那学生就会把听数学课,解数学题,看成是最头痛的事,对数学产生惧怕心理。在每个单元的复习中,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列表的形式把知识系统化,例如:在教学“二项式定理”时,就介绍法国数学家法布儿学习数学的历程。法布儿师范毕业后到了一所条件简陋的学校教书,有一天一个年轻人登门造访,希望他辅导一下代数,可法布儿并不懂代数,怎么办?为了辅导这个年轻人,他找了一本书一页一页地翻看。突然书中的一章节介绍了《牛顿二项式定理》,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他拿起了笔一边看一边做起了排列和组合。不可思议的是法布儿全部搞懂了。他继续向更多的知识发起进攻,后来又向解析几何发起冲击,最后在数学上取得非凡成就。数学家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但我们决不能放弃。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激发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数学要学会通过把背景材料抽象成数学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多参加个字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数学教师应积极的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例如:怎样安排班级中打扫卫生的值日表,让每一组的同学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值日工作。要指导学生从考虑选拔有责任心与领导能力的组长,爱劳动与不爱劳动的学生的分配等方面出发,让学生学会数学分类方法,数学最优化选择,统筹规划等思维能力进行问题的解决。作为数学教师要高度的赞扬用数学的意识进行生活的学生。例如:有的同学在进行黑板报的图案设计时,完全采用了数学中的对称方法;有的同学在班规的指定中,充分考虑了扣分与加分的必须平衡。采用了数学中的定理守恒规律等诸如此类的生活小事,我们都可以对其行为进行赞赏,并给予理论的指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用数学意识来处理生活中的小事,让中职生能更好的认识数学,更好的应用数学,从而摆脱抽象的数学。

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相关职业岗位上的应用,如数学CT、核磁共振、天气预报等重要技术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介绍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在其它学科和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揭示数学与其它自然科学的联系,展示数学文化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社会需要,以纠正其数学难而无用的错误思想,培养他们自觉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例如:在教学“排列组合”时,就给出这样例题:某市有45万人口,本地区的电话号码是前两位数为“29”的七位数,如果按照平均3人一部电话计算,那么这样的电话号码是否够用?在学习数列时,给出这样的例题:某家庭向银行贷款2万元用于购房,年利率为10%,按复利计算,若这笔贷款要求分10次等额还清,每年一次,并且从贷款后次年年初开始归还,问每年应还多少元?这些例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让学生不再认为数学是高深的的理论,而与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总之,通过渗透数学文化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努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文化的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与数学文化间的互动。让数学散发出人性的光辉,才能真正而持久地发挥数学文化的长久功效。

参考文献:

[1] 刘永梅.关于数学文化的几个问题的哲学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2011(18).

[2] 陈 明.营造文化数学氛围 建构数学教育新观念[J].数学通报,2012(10).

发挥优势、彰显特色 篇4

——2016年下期学校汇报材料

今年暑期,区委、区政府对全区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原卧佛镇中并入卧佛中学。学校功能室布局、教学区、生活区各功能用房的布置都存在很多的困难。面对诸多困难,学校领导班子齐心协力,精诚团结,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完成了闲置用房改造、教室和功能用房布局调整以及学生寝室的维修布局,最终在开学前完成了各项工作,秋季开学工作一切正常,教学秩序井然有序。

一、回首过去,硕果累累

原卧佛中学建校于1958年。58年来,历届“卧中人”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在全区初中教育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特别是1998年以来,学校每年升入潼南中学的人数居全区农村中学第一名,学校连年被评为“潼南区中考先进集体”、“潼南区质量抽测先进集体”、“年终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考评一等奖”、“潼南区书香校园示范学校”等殊荣。

原卧佛镇中-----

二、强强联手,扬帆起航

目前学校现有教职工118名,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42人。学校有一支业务精良、作风朴实、重德敬业的教师团队。有高级教师13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县级骨干教师4人。参加各类比赛荣获国家级等级奖10人,获得市、区级等级奖80人,被区教委表彰的“先进个人”70余人次,区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10人。潼南区“名师工作室”成员3人。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区教育工委、区教委“168总体办学思路”,以“抓规范创特色,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立德、立人” 的办学理念,以“重德敬业、和睦有序、奋发有为”为校训,坚持“文明和谐、求实创新”的校风、“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教风、“勤学善思、学以致用”的学风;坚持“育人为先、质量立校、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坚持“博学、知礼、善思、感恩”的育人理念。学校以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服务、一流的教学质量赢得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得到各级党政、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成为了全县农村初中教育的一张名片。

(一)整治校园环境,调整布局结构。从今年7月15日开始,学校先后对旧教学楼、教师办公室、原男生宿舍、原女生宿舍、综合楼、学生公寓楼、厕所、各功能室等进行维修改造。将原行政办公室全部搬至原女生楼,将原综合楼改成教室和功能室,将原乒乓训练室改成学生阅览室,对原女生楼、男生楼进行房顶及结构改造,新建美术室、音乐室、乒乓训练室。

(二)规范常规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两所学校合并后教师结 构、人员关系比较复杂,所以常规管理和制度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学校先后对教师绩效考核、评职晋级、评优评先、坐班考勤、公寓管理、食堂管理等相关制度作了修订和完善。对教师工作餐、学生早晚自习、早操及大课间作了调整。学校成立教代会、科技活动小组、艺体活动小组、宣传报道小组、督导工作小组等各种职能机构,使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有序开展。

(三)“高效课堂”课改工作成绩显著。近年来,学校先后组织30余名教师深入綦江古南中学、遂宁安居中学、大足龙水实验中学等课改经验丰富的学校进行考察学习。同时,邀请区教委名师工作室成员来 校献课,他们精彩的讲演、精湛的教学艺术、先进的教育理念受到师生们的高度赞扬。通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三段六步”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去年,学校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效课堂课改工作,开展了“高效课堂”赛课活动,并邀请区教研室名师工作室专家、教研员担任评委,将获得一等奖的7位教师派往全国课改前沿学校山东昌乐二中学习。今年12月学校将承办潼南区高效课堂现场会,这将是对我校高效课堂建设的一次检测,也是提升我校高效课堂建设的一次机遇,到时全区的教育名师、学科教师将莅临我校,给我校高效课堂建设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众志成城,谱写新篇

(一)充分发挥文体艺术优势,将学校打造为潼南区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学校每年召开一次田径运动会,召开一次初

二、初三学生篮球运动会、初一乒乓球比赛,每年开展一次排球联赛活动。去年我校被潼南区乒协授予“潼南区乒乓球培训基地”,学校正式成立了乒乓球训练队,并指定专人(李小平老师)进行常规训练,一年来成绩显著。上期,我校在潼南区2016年中小学乒乓比赛中团体、个人均获第一名。学校成立校合唱队、排球队,指派专人训练,成绩显著。在潼南区首届艺术体育节合唱比赛比赛中荣获“初中组第一名”,排球队参加“潼南区首届体育艺术节”排球比赛,男队、女队均获初中组第一名。

宽城职教中心德育管理经验总结 篇5

宽城职教中心树立“成材必先成人”的教育理念,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中心,完善各种制度,狠抓常规管理,基本实现了校园环境良好、学生行为规范的总体目标。具体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执行各种考评、奖励制度,班级成绩与班主任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保证公平、公正、公开,促进和提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集体”,班主任起到带一个好“头”的作用。

二、实行全员德育管理,上至校长,下至非教学员工,全部担负起教育管理学生的责任,防止学生只惧德教处教师、只惧班主任,认为教不着课就管不着他。管理人员的增加,实现了全方位、无死角管理,起到了一个“看”的作用。

三、抓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严防发生安全事故。安全无小事,进行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人身安全等正面教育,并落实在具体管理上,如严防学生外出、不让学生开机动车、严查违禁物品、严防打群架等等,起到一个“防”的作用。

四、充分利用班会,主题班会开展教育,提倡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利用每周一班主任例会总结分析,部署工作。起到一个“推”的作用。

五、后进生跟踪教育,及时公开学生违纪情况,利用处理一 个学生,教育全体学生。关注违纪学生表现,进行跟踪教育,统一开会学习结合个别谈心,写思想总结上报,起到一个“扶”的作用。

六、利用榜样力量,在班级评比中产生省市县先进班级,学生个人操行评比中选出德育标兵、学雷锋标兵,给予适当奖励,加以宣传学习,起到一个“拉”的作用。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业余时间有事做,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培养集体荣誉感,起到一个“促”的作用。

彰显工会工作之特色 篇6

——湖南省新宁县中医院工会申报先进基层工会组织材料

(2010年1月8日)

近年来,我院工会在上级工会及医院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依靠广大职工办院的工作方针,坚持服务大局、突出维权职能的工作重点,坚持以法治会、加强自身管理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全面提高职代会质量,推进医院的改革和发展,增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力度,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医院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得了“县卫生局联合工会先进单位”“县总工会先进单位”、“市院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医院院长被授予“新宁县第十届工会委员会最佳支持者”称号。

一、聚民心,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

得民心者的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我院由于前届领导班子不团结等各方面原因,职工各自为政,开地下诊所,私下收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严重滑坡,职工、退休人员的工资待遇无从保障,医院处于分散解体的 混乱局面,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了医院的领导班子。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确定了“以人为本”的办院理念,坚持走群众路线。近几年,我们工会工作也始终围绕院党支部确定的大政方向,牢牢抓住“职工是医院的主人”这一核心,聚民心,积民智,用民力,促进了医院的快速发展。一是健全和落实医院职代会制度。医院职代会是职工连接医院领导的纽带和桥梁,是职工参与医院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医院现代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坚持制度,落实职权、发挥作用上。我们规定,院长必须定期向职代会报告工作,代表根据院长的报告提出提案,由工会主席在下一次职代会上,对上次职代会的各项提案落实情况向代表作出答复处理意见,并对优秀提案予以奖励,对未采纳的提案作了解释说明,保证提案件件有着落,件件有回声,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出全院职工关心医院、热爱医院、管理医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医院的职代会质量一年比一年有所提高。二是落实职代会审议决策重大事项的制度。医院改革、工作计划、财务预算及经济分配方案等重大事项,都提交职代会审议表决通过,医院规章制度、中层干部选拔和聘用、晋升晋级、工资调整等涉及职工利益的事项都由职代会行使同意或否决权。没有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重大决策不能出台。三是落实职代会评议医院领导干部的制度。医院领导班子工作的好坏一方面接受上级的检查考核,同时,要接受医院职代会的考核评价。2009年10月,我院工会组 2 织全院职工对医院领导班子进行了民意测评调查,结果满意率均达到95%以上。得益于聚民心措施的落实,有力增强了全体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使医院的发展步入了快车轨道。

二、出实招,推进院务的全面公开

实行院务公开,是加强医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职工当家作主,依靠职工办院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新时期医院职代会和工会工作的一项新的重要内容,是维护职工知情权的重要措施。我院是一所非营利性的二等综合医院,地处新宁县金石镇老城区北门,地理位置较偏,医院底子很薄,医疗设施等基础条件极差,包括离退休职工在内共有职工200余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医院生存和发展面临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医院事务的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职工的心。院工会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了院务公开的三大内容:一是公开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事项;二是公开职工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公开院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有关的问题。我院成立了院务公开领导小组,公开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并不断充实更新院务公开内容,通过公开栏、简报、墙报、会议等途径将医院重大事项、基建、大型设备和药品及医疗耗材招标采购情况、职工招聘、人事制度改革、招待费的使用、财务收支等方面信息作为院务公开内容予以公开、发布,让医院管理工作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3 如近几年医院每次招聘人才,通过院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后,公布招聘信息,通过考试考核,招聘了一批医疗技术骨干,充实了医院的医疗技术队伍。如药品、医用器械、医用耗材的采购程序和价格是职工极为敏感的问题,我院都实行了公开招标,平等竞争,中标公司及中标价格及时公开。同时,医院还成立了职工代表占一定比例的财务会审小组和药品价格会审小组,每月对医院所有开支进行严格会审,使医院管理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工会把医院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结果都一一公开,消除了职工的猜疑和不信任,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领导一个清白,增加了透明度。通过院务公开,发挥了工会、职工的民主监督职能,增强了全院职工的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职工与医院领导班子的关系、职工与职工的关系都极为和谐。

三、送温暖,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关心职工身心健康,是近几年来我院工会工作的重点,它不仅密切了工会与职工间的联系,提升了工会的形象和凝聚力,而且也为工会其它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一是建立特困职工档案,工会以多种形式,每年为特困职工解决一些工作、生活上的困难;二是在每年国家规定的节假日里积极向医院争取,为职工发放节假日补贴或物资;三是由工会牵头帮助职工操办红、白 4 喜事,积极关心生病治院的职工;四是关心退休职工,重阳节、春节期间举办离退休职工座谈会,开展慰问活动和组织离退休职工旅游观光活动,使退休职工老有所乐;五是关心女职工身心健康,为女职工签订了<<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并加入妇女特殊疾病保险。同时,关注青年职工的成长,我院每年都要招进一批年轻的医务人员,他们是医院发展的新鲜血液和生力军。为了帮助年轻人迅速成长,工会每年召集他们召开座谈会,认真了解年轻的思想状况和生活困难,关心他们成长的每一步,给他们以工作上的帮助,生活上关怀。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多次组织职工赴韶山、井冈山等革命老区考察学习,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职工的高尚情操,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广大职工铁肩担道义的使命感,职工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医院、关爱病人,工会也真正成为了“职工之家”。

四、重教育,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不断教育、培训学习是提高医务人员医德水平,是促进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保证。多年来,医院工会配合医院党政管理部门,加强职工政治思想教育,以医德、医风教育为中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近几年来,根据医院女职工占职工总数2/3的具体情况,分别开展“芙蓉 标兵岗”和“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我院妇产科2009年被新宁县妇联、新宁县文明办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其次加强广大职工的医学理论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近两年 来,医院工会多次组织开展了业务讲座、基本技能竞赛等活动,如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5.12”国际护士节期间,工会组织医务人员举行操作技能比武、知识抢答和演讲等活动。再次,大力宣传身边的先进人物,树立学习榜样,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了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如工会积极参与年终评优评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低职高聘等活动,组织民意投票,力求公正,调动职工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大力弘扬“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医院发展做了贡献,2009年业务收入比去年上涨了30%以上,同时,医院在社会中的声誉也大大提高。

开展科技教育,彰显特色办学 篇7

江宁区上坊中学 汪秀明

在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增强广大中小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他们的科技创造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较高的科学素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中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培养人,科学文化素养是中小学生整体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科技教育,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地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科技教育这项活动,在办学理念的转变、科技教育制度的完善、科技教育的实施管理以及科技教育成果的显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促进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近几年来,我校科技教育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第14届“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2002年11月);

荣获2003年江宁区第二届“电信杯”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比赛“优秀组织奖”(2003年5月);

荣获2003年南京市中小学航空模型P2E项目团体第二名(2003年); 在第16届“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2004年11月);

在南京市第四届中小学教师发明创造、科教作品评选中,我校周开文老师的“防水防爆电器开关”荣获唯一个一等奖(2006年4月);

荣获2006年南京市航海模型比赛初中组综合团体第三名(2006年7月); 荣获2006年江苏省航空模型比赛中学组综合团体第一名(2006年8月); 周开文、范沪宁老师还被评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优秀辅导教师和先进个人。

一、审时度势,理清学校发展思路。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率较高,客观上也是导致生源质量不高的一条重要原因,教师的流动率也相对较高,教学质量近年来虽然逐年提高,但和主城区的一些传统名校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怎样在近期内赶超主城区的名校,这是学校行政一般人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几经研究和讨论,最终形成这样一种共识: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狠抓教学质量,视质量为学校的生命线;务实开展教育科研,发挥教育科研引领先导作用;大力培植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彰显特色办学方向。以此为目标,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奋力拼搏三五年,创出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力争融入东山主城。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学校将科技教育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创建特色的一个突破口来抓。行政会研究制定计划,教工会布置落实,校会上宣传发动,向全校教员工讲清开展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舆论宣传、组织落实、师资调配、活动开展、总结提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完成了办学思路的调整,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领导重视,健全科教管理网络。

为确保学校科技教育的正常开展,成立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正副组长由正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各处室主要负责人、科技辅导员组成,校长室全面负责,教科室具体负责,形成了校长室----教科室----科技活动室----科技辅导员四级管理网络,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上坊中学科技教育工作条例》、《上坊中学科技活动室管理制度》、《上坊中学科技辅导员工作职责》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为我校科技教育走向规范化、常态化奠定了基础。网络组织的健全和运转,使我校科技教育的各项活动能够有效地开展起来。

三、知人善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科技教育工作离不开一支能吃苦、业务精、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尤其是科技辅导员队伍,他们是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基本保证。几年来,我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岗位自学等方式,选送部分教师参加省、市、区科技教育方面的培训和活动,让一批具有一定专长的教师从事某项具体的科技教育活动,如有的教师动手能力强,就让他搞小制作、小发明项目的辅导工作;有的教师理科知识水平较高,就让他负责“金钥匙”竞赛的辅导工作;有的教师有一定的模型知识且能吃苦,就让他负责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的辅导工作;有的教师电脑操作水平较高,就让他辅导学生创作电脑小报、科技小报等等,一批致力于科技教育的教师脱颖而出,陆晓微、周开文、周国海、童达余、张晓宝、谢文龙、李明、范沪宁、余频、胡正敏等教师正是这样的科技辅导员,他们用自己的专长把一个个兴趣小组搞得有声有色,深受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可见,学校对科技辅导员的培养是十分重视的,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充分肯定的,在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并积极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吃苦精神,奖励他们的突出贡献,激发科技辅导员的工作热情,逐步引导全校教师的科技教育意识。

四、学科渗透,找准科技教育切入点。

中小学搞科技教学要找准切入点,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科技教育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强,与各学科具有紧密和明显的互补性,能活化学科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现有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技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技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并构成了科技教育的基础体系。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技教育内涵,这样既可以巩固课本的基础知识,又可以通过向学生传授前人的科技成果和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探索这些成果取得的途径,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科技品质和科学精神。

例如我校政治教研组根据政治课相关章节内容的教学需要,分年级在各班进行了科技发展形势报告会,学生不但巩固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还拓宽了知识面,激发了广大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结合学科教学,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大大提高了科技教育的效果。

五、活动推进,扎实开展科教各项活动。

开展科技教育要有一定的载体。丰富多彩的益智类的科技活动,能大大推动科技教育成果的显现。近几年,我校主要开展了以下几类科技活动:

1、学科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此类活动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形式可以是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的拓展,也可以是课外活动。

2、电脑小报兴趣小组活动。利用中午时间,组织部分学生到机房参加培训,参加各级各类电脑小报制作的评比竞赛活动。

3、省“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我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这项比赛活动,参加人数多,辅导教师多,获奖的数量多,层次也高。

4、市、区科技创新大赛。对于这项活动,学校也十分重视,精心组织,抽调精兵强将,细心辅导,确保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

5、市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比赛。2003年市航空模型比赛获得一个单项团体第二名。今年我校首次组队参加了航海模型比赛,一举夺得了团体第三名,两个单项团体第一名。

6、省航空模型比赛。今年我校组参加了省体育局等九家单位联合举办的航空模型比赛,取得初中组综合团体冠军。

7、科普知识宣讲活动。全校利用校会、班会、板报、网站、报告会等形式,组织优秀稿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科普知识宣讲活动,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科普知识有了明显的提高,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8、科技节活动。今年10月份,我校成功举办了科技节系列活动,共开展了九个项目的活动,其中竞赛类的活动有5个,一个月来,全校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成绩喜人,受到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赞扬。

六、加大投入,确保科教活动正常开展。

经费投入是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物质基础。近几来,学校对科技教育的投入达数万元,主要用于场地建设、支付各项训练比赛费用、奖励获奖师生等方面。在场地建设方面,从安全角度对原有的国标运动场进行了范围标识,主要是为了配合航空模型的训练比赛。利用这个场地,2005年我校还成功地举办了全区小学航空模型大赛。利用校园原有的池塘,并在社区的支持下,借用了石马公园的小池塘、农户承包的养鱼水库作为我校航海模型的训练基地。在设备的投入方面,学校舍得花本钱购买,作为专项物资来保管、使用。在平时的训练以及比赛期间,凡是教练、队员急需的参赛用的物品一一备齐,生活安排、后勤保管工作也做得非常令人满意,让领队、教练、队员全身地投入比赛当中。对取得成绩的教练员,参照学校奖励办法及时一次性奖励到位。

总之,办学理念的转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辅导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在活动开展中推进,再加上必要的经费保障,这些都是我校成功开展科技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目前,我校正在向市、区科技局申报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积极推进课改 彰显学校特色 篇8

彰显学校特色

蚌埠市胜利路第三小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路走来至今已是第六个春天了,回顾六年的工作,我们既有探索的艰辛,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积极推进课改的这六年中,我校锐意进取,大胆改革,切实围绕:一个中心(以课改为中心);两个重点(以教师发展为重点;以学生成长为重点);三个构建(构建科研课题研究体系;构建校本教研研究体系;构建和谐课堂研究体系)展开工作,从而彰显了学校的科研特色。一、一个中心(以课改为中心)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课改伊始,我校便牢固树立一个中心意识,即一切以课改为中心的意识,积极营造参与支持课改实验的氛围。

首先,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主要负责,副校长主抓的课改领导小组,为一线实验教师“架桥铺路”。不管是抓教学的领导,还是抓德育、总务的领导,都要对课改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工作中相互配合,并起到宣传指导的作用。

其次,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理论学习、教研活动等,宣传课改的重要性,不管是不是实验教师都要关注课改,了解课改。再者,开辟课改信息专栏,鼓励教师第一时间收集课改信息,关注课改动态,在校内外进行交流、借鉴,为课改服务。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光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我校召开各年级的家长会,利用家教小报向家长广泛宣讲课改实验工作的重要意义,设立了“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把家长请进新课程课堂,让家长感受新课程、体验新课程。一切以课改为中心的思路,为我校推进课改争得了先机,取得了家长的积极配合,“课改”一词,也成为了我校当时师生与家长最热门的话题。

二、两个重点(以教师发展为重点;以学生成长为重点)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其关键是教师,故而教师的发展即是实现这一终极目的前提与保证。新课程的实验工作起步快,工作量大,更主要的是变化大,因此,关注教师发展,关注学生成长就成为了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

1、提供接触学术前沿,知识前沿的培训机会

推进课改,理念先行,为促进教师较快地了解专业领域内的学术动态,我校积极为教师提供大量的接触学术前沿,知识前沿的培训机会,开设了学术前沿专题和系列讲座课,并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区四级教研网络、各种报告会、学术论坛以及专题讲座的资源,支持教师多渠道参加各种培训,建设了富有特色的创新精品课程:《新课程管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如何走出新课改的几个误区》、《教学评价》《师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听课、评课》等专题,教师受训面达100%,检测优秀率达92.1%,这一举措对推进新课程的深入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搭建转变教学行为,改变学习方式的平台

推进教育改革仅仅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积极为教师搭建转变教学行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平台,提高教 师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我校实施了主体性工程,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创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抓三个方面:

①、正确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别具匠心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对现行教材采用“删、看、讲、补”四字方针,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②大胆改革,积极推行“新课程教学行为与学习方式转变”。要求教师认真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方法。要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给予思想、心灵的自由,给予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时空。

③鼓励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其独特的效用,学生十分喜欢上这样的课。

课堂实践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到“知识点、能力点、注意点”三点到位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三基落实,逐步形成“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注重创新,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特色。

3、倡导教研方式融合,关注教师队伍发展

我校有专职教师43人,分别属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倡导教研方式的融合,创建了“共享型教研”、“网上教研”、“短信教研”“反思型教研”等方式,改变了以往只关注骨干教师的发展,专家与骨干的单线对话交流,转变为关注教研组整体的发展,我们把研究与发展的重心下移到教研组层面,并借助团队协作基础上的竞争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在教师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课”有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上交一份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提供一个有关教育教学的问题或给学校提一个合理化建议;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研究课;每学期自学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要有读书笔记)。通过“六个一”活动的开展,力求使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同时学期末评选出优秀案例、反思、论文,集结成册。三、三个构建(构建科研课题研究体系;构建校本教研研究体系;构建和谐课堂研究体系)

“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一直是我校的发展战略和追求目标,以三个构建为核心的研究体系(构建科研课题研究体系;构建校本教研研究体系;构建和谐课堂研究体系),就是对其内容最好的解读。

1、构建科研课题研究体系

科研课题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改的有效途径,对于打造学校教育品牌,提高教师教研能力与专业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校积极构建科研课题研究体系,曾先后进行了省级课题《数学教学中“活动”形式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教研方式的探索与研究》;市级课题《主体参与合作探究》《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探索与研究》;区级课题《自动化小队校外延伸的探索与实践》等课题研究。迄今为止,已有3个课题结题,2个课题现已取到了阶段性成果。学校通过对课题研究,探索出了十多种教学中常用的“活动”形式和十多种校本教研方式,其中省级课题《数学教学中“活动”形式的探索》的研究成果,获安徽省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 奖。市级语文课题《主体参与、合作探究》的结题报告获安徽省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三等奖。

此外,课题研究的成果得到了延伸与扩展。学校先后向蚌埠市推出课堂教学观摩课7节;向蚌山区推出科研课题研讨课、汇报课、展示课等29节;为区内兄弟学校东海一小推出“交流、互动、研讨课”10节;为城乡“手拉手”学校陶店、岗北等小学推出送教下乡研讨课12节。我们的王春琴校长也多次在安徽省课题研究会和蚌山区教育科研课题研讨会上做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为蚌埠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及蚌埠学院学生搞专题讲座并上公开课,为全区乃至全市的教育科研工作起到了导向、辐射和示范作用。《中国青年报》、《蚌埠日报》、蚌埠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以《胜利三小实施科研战略》和《抓教师素质促学校发展》为题,对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进行了专题采访和跟踪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教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由教学型向学者型转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我校教育教研已成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师全员参与教学教研,人人均有课题研究。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师对工作的投入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了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学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和“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实验学校。”

2、构建校本教研研究体系

校本教研是立足于学校,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教学问题”,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教 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教研方式。构建校本教研研究体系,是保障学校发展的有效机制之一。

①、完善校本研讨制度,进行校本动态管理。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编排了《胜利三小校本教研制度手册》和《胜利三小校本教材》。校本课程贯穿于各学科之中,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得以落实。学校先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改通识、教师教学业务、课件制作、因特网等培训。在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我们重点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强化培训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培养。邀请市教科所所长罗时新、蚌埠师范学校专家申素珍等为教师们搞专题讲座;邀请市教研员陈涛、马之先到校深入课堂进行教学教研;邀请区教研室主任乔正文来校指导课题研究。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学校扎实地开展了集体备课、评课、案例研讨、课改观摩、教研沙龙、构建生态课堂、同课异构、微格教学、反思交流等系列教学教研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坚持每学期开展“一人一课”、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经验演讲、课件制作评比等大练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②、倡导即时研讨氛围,拓宽教研活动时空。全新的教学理念只有内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才能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校本教研中,我校创新校本教研研讨方式,在理论学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基础上,采取了系统学习与即时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安排研讨时间。系统学习做到“四落实”:时间、地点、人员、内容落实;即时研讨就是教师的自主学习,形式灵活,不囿于各种限制,易于操作,易于第一时间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增加同级组 教师相互之间观课、上课、说课、评课的频度,积淀教学实践经验。

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运用课改理念,通过观课、说课、评课,对课堂实例的分析,教学心得的撰写,课改论文的评比,以及个人反思等形式开展研讨活动,教研活动不仅在一周一次固定的时间内进行,更是延伸到了教师的“空课”时段和课间,教研组内充满了浓浓的研讨氛围。

③、变“加”为“减”,变“管”为“免”。我校对原有的教育研究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教师团队的发展。我们千方百计地增加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从注重做“加法”转变为做“减法”,减少教师的统一行为,在某些方面不作整齐划一的要求,减少重复低效的劳动,避免因孤独地面对层层加码的任务而感到的心力交瘁,让教师有更多时空去从事个性化发展。我们在月考核中推出“免检制”,对在某些领域出类拔萃的教师实行工作免检。如,学习摘抄免检、教案免检、作业批改免检、家常课免检等,充分肯定他们在工作中做出的品牌与特色,充分相信这些教师会在这些工作中有新的发展,同时鼓励更多的教师在工作中都能出品牌、有特色、创精品。

通过构建校本教研体系,强调教师的实践与反思的研修过程,丰富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群体的不断成长,形成学校骨干名优教师群体。因此,我校教师的专业层次更深,学术素养更厚,文章分量更重。

构建和谐课堂研究体系

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其组织运行过程是否和谐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课堂是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的,建立和谐生态课堂正是从生态的视角实施对人整体生命发展的关怀。我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创建一种符合人文精神的和谐生态课堂,使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和谐课堂气氛中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和谐发展。

①、做好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学校教育是由四个不同的过程构成的:技能的掌握、知识的获得、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立、思想体系的形成。那么,教学目标的定位就必然要立足于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有效培养。小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目标价值取向上,要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多种价值取向并存,不但要建立学生相应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安排时,注重开发足够的教学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②、重视建立生态的课堂环境。环境对生态个体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一个符合生命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创建和谐生态课堂的重要条件。首先,要改变课堂的物理环境,特别是教室的布置方式,变传统的秧田式课桌摆放为环形或活动式方式。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空间,进行情境创设。教师在心理上要对每个学生抱有美好的期望,形成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构建和谐课堂研究体系中,我校领导注重全程跟踪,全程指导,除了小课堂(教室),还有大课堂(学习环境),无不要求体现生命实体(学生)在课堂中自然地,和谐地,自主地发展。

四、成果与思考

我校通过对一个中心(以课改为中心);两个重点(以教师发展 为重点;以学生成长为重点);三个构建(构建科研课题研究体系;构建校本教研研究体系;构建和谐生态课堂体系)的贯彻实施,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在省、市、区教学领域起到了导向、引领和辐射的作用。我们曾先后组织教师向市、区、兄弟学校、“手拉手”对口学校等推出示范课、观摩课、交流互动研讨课等60余节,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及综合素质,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目前,学校有14名中青年教师分别跨进了省“特级教师”及区、市级“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科研标兵”等名师行列,占教师总数的25.6%。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始终处于全区前列。

自2002年走进课改以来,学校有785项获奖,其中国家级奖96项,省级奖57项,市级奖 292项,区级奖340项;教师在市级以上获奖的有174项,其中参加各级名类教育教学竞赛53人次,获奖或刊登的教育教学论文有121篇;学生254人次在各种活动中获奖;教师的学历层次逐年提高,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有14人,占32.6%,大专以上学历的有33人,占76.7%;在历次市、区组织的教学质量检测中,学校各学科成绩平均分均处全区的前三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双有”活动先进集体、市“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文明单位、卫生先进单位、合格家长学校、平安校园、绿色学校、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等十多块市级以上的大项奖牌。学校还被蚌埠市教育局首批命名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实验学校”,市级“教育科研特色学校”也于今年3月创办成功。目前我校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特长生,学校的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已成为蚌山区一所基础扎实、特色突出,社会满意的优质学校。

我校通过系列举措积极推进课改,彰显了学校的教育科研特色,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的竞争其实就是文化的竞争,而这种学校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教师的发展,就是有没有团结的,向上的,研究的气氛,有没有这种精神的孕育。因此,作为课改的直接执行者、参与者、受训者,更要有一种全新的,开阔的视野,来创建实行有效的学习型教研方式战略性的转移,来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和文化的养成,从而形成与保持胜利三小独特的科研文化底蕴与科研产业。思考如下:

1、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性教研组,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的融会贯通,改变教研活动“学科孤立”的状态。

2、构建多元动态学科教研网络,拓展教师之间互动的空间,使势单力薄的教师,走出封闭的圈子,在多途径的互动中,发挥集体智慧,共谋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3、走合作之路,建立教院、教研机构与我校的合作研究制度,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需要大学文化的参与,需要走进学术前沿,寻觅创造、发展的新支点。)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课改之路漫漫,唯有善于发现,勤于吸收、勇于创新,贵于坚持,我们的课堂才会因课改而更生动,我们的生命才会因课改而更美丽。

上一篇:关于XX同志共青团推优入党的材料下一篇:暑假生活安全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