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主要事迹

2024-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单位主要事迹(通用9篇)

单位主要事迹 篇1

主要事迹

XX在XX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孕龄妇女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等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指标达到或接近规划目标要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

XX高度重视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的开展工作,落实专人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在年初卫生工作会议上进行布置,与各村居卫生室签订目标责任状,确保妇女儿童各项卫生保健指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项目实施具体措施

1、采取各种宣传方式,如张贴标语、妇幼保健宣传画、开设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发放孕产期保健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设立咨询点等各种有效方式,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孕产期保健、母乳喂养等母婴安全知识,住院分娩安全的好处,使孕妇自觉接受孕期保健检查,自愿选择住院分娩。

2、开展“关注妇女,抗击艾滋”的主题宣传服务活动,增强人们预防艾滋病的意识,使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取得成效。

三、加强妇幼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力度

单位主要事迹 篇2

一、预算管理概述

预算管理是一种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目的的财务管理工作, 通过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和资金动向, 实现对执行过程中财务信息的控制, 并通过对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 改善和协调企业的经营活动, 协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从而帮助企业获取经济效益。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突出的就是“全面管理”, 即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控制、全员控制以及全额控制, 而预算控制的“全面管理”又是通过经营预算、资本预算以及财务预算三个方面实现的。

二、地勘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 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

地勘单位管理者在预算管理中, 只是片面追求预算结果, 而忽视了预算编制目标对整个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作用, 从而不能发挥财务信息的作用。在编制财务预算时, 往往注重预算编制的表面工作, 而忽略了资本预算、经营预算、财务预算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些地勘单位在编制财务预算时把预算编制工作当作是上级领导下达的硬性指标, 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仅是为了迎合上级的检查, 并将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预算直接落实到单位的预算工作当中, 从而无法发挥预算管理的效用。地勘单位的一些工作人员认为, 预算编制工作是领导和财务部门的工作, 其他部门不需要参与预算的编制, 只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做好份内之事就可以了。

(二) 缺乏全面预算的理念

对于地勘单位来说, 由于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 导致地勘单位在预算编制工作中片面地追求短期经济效益, 忽视了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的内在关系, 难以形成科学的、合理的单位预算。此外, 大部分地勘单位在编制预算时, 并没有深入分析研究单位预算与单位发展的关系, 而将预算编制停留在表面预算, 如费用预算、应收账款预算, 往往忽略了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 以及可能存在的资金风险。甚至有的单位侧重于编制收入预算、利润预算, 而没有对单位可能存在的亏损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误导单位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进而影响到单位的经济效益。

(三) 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脱节

预算的编制能够实现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控制, 从而将单位生产活动符合单位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将预算管理与单位或个人的绩效考核进行挂钩, 是推动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 地勘单位中普遍存在着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分离的现象, 进而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地勘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指的是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以及全额管理, 绩效考核与预算管理的脱节, 使得预算管理中缺乏对员工的衡量指标, 也就没有办法将预算工作的执行主体明确到具体部门和具体个人身上, 也就影响了预算管理对地勘单位经营的全面管理, 预算指标也就成为了形式上的数据。

(四) 预算管理与单位经营战略脱节

大部分地勘单位在执行预算时, 考虑短期利益较多, 因此, 编制的预算管理也是以实现单位短期利益为主要目的, 忽视了中长期预算的编制, 且地勘单位在执行预算管理时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十分明显, 短期的预算目标根本不能符合单位长期经营发展, 各预算期编制的预算衔接性差, 年度、季度和月份预算的实施难以保证地勘单位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 但是由于预算与经营战略的脱节, 从而难以实现预算管理目标。

(五) 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急需提高

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基础就是IE信息系统, 同时它也是实现地勘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当前, 虽然有不少地勘单位预算管理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也只是将预算编制手段进行了简化, 并没有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无缝衔接, 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错误。

三、完善地勘单位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 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

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 是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地勘单位在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时, 要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而且全面预算的切合点要符合单位长期战略目标。因此, 把握全面预算管理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要注重内容的全面管理, 将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切财物管理都要纳入预算管理当中;二是全员参与到预算管理中来, 将预算管理目标细化到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人身上, 部门与个人之间通力合作;三是要将单位生产环节中涉及的一切经营活动都纳入到预算管理当中来, 从而实现全过程管理。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管理都纳入预算管理当中, 深入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而协调改进预算中不合理的地方, 将预算工作始终贯穿于地勘单位的整个经营活动过程, 从而实现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

(二) 加强预算精细化管理

预算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单位预算的执行力与控制力。加强预算精细化管理, 首先, 要做好财务预算的准备工作, 分析预测地勘单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情况。其次, 对地勘单位实行分级预算管理, 由省局 (集团) 进行统一指导, 由勘探队与基层单位结合具体情况编制符合本部门实际的预算。再次, 在编制地勘单位预算时要深入研究预算对地勘单位生存发展的影响, 从而制定科学的、合理的预算, 上级部门进行统一协调指挥, 落实部门与个人的职责, 从而明确预算管理的目标。最后, 要调动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将预算管理与员工的绩效考核联系挂钩, 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到预算管理当中来, 在纵向与横向上实现地勘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

(三) 大力提升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力度

建立符合地勘单位实际的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 要坚持价值链的主线和预算管理的核心, 并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为基本准则, 从而建立一套包含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在内的立体预算控制体系。

控制系统的建设应该是建设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核心, 因此, 该系统在满足预算执行与控制的基本要求之外, 还要建立能符合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系统。实践中,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 加强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运用, 将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财务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保持同步, 从而增强财务管理活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力度。其次, 将预算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有效结合, 在同一个系统中实现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实现手工劳动与计算机操作的无缝连接, 进而减少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舞弊和错误。最后, 强化单位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从而在纵向上满足财务管理活动的监督, 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进行组织协调, 而下级单位要对上级单位不合理的预算方案提出改进建议, 进而强化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力度, 促进预算的有效实施。

(四) 强化预算分级管理

实现地勘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 必然要建立符合地勘单位实际的分级预算管理模式。由省局 (集团) 进行统一领导, 负责制定整体战略目标以及年度运营计划, 而地勘单位 (二级单位) 负责对重大投融资项目进行审批、平衡关键指标、合并汇总整体预算数据等。同时, 地勘单位 (二级单位) 也要做好本单位内部的整体战略目标和年度运营计划, 并做好内部的预算, 在省局 (集团) 授权范围内审批预算的调整, 接收省局 (集团) 在预算方面的指导。基层单位依据地勘单位 (二级单位) 给予的目标, 结合实际, 编制属于单位内部的年度预算以及接受地勘单位 (二级单位) 的领导。

在具体的全面预算实践中, 预算编制实行“三上三下”的管理流程。基层单位完成内部预算编制工作后, 上报给地勘单位 (二级单位) , 而地勘单位 (二级单位) 对基层单位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处理, 达标者合并生成二级预算单位预算数据, 不达标者退还基层单位再行编制。地勘单位 (二级单位) 完成内部预算编制工作后, 上报给省局 (集团) 。省局 (集团) 对地勘单位 (二级单位) 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处理, 达标者合并生成省局 (集团) 预算数据, 不达标者退还地勘单位 (二级单位) 再行编制, 层层递进, 层层管理。

四、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先进的财务管理工具, 其满足了地勘单位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通过整合、调整单位内部相关的内容, 进而有效地发挥地勘单位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用, 并在全面实施过程中, 通过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控制、全员参与, 从而协调单位内部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使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朝着单位战略目标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地质勘查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预算管理在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愈显重要。本文在探讨当前地勘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存在不足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地勘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熙庭.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1

[2] .周元宏.地勘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29) :164-166

行政事业单位违纪违规主要问题 篇3

1.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小金库”来源各异形式多样,主要有九种形式:一是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二是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将单位门店出租或下拨所属单位经营,将小部分租金收入入财务账,大头入“小金库”或单位用餐招待等费用抵交租金。例一:审计人员查阅某局房屋出租合同房租收入1.2万元,而取得租方房屋出租合同房租收入3万元。经审计查对收款收据和会计账时只发现全年房租收入1.2万元;查明该局出租合同与租方签订两份价款不同的合同,一份真实的作为出租收款凭据,另一份小于真实租金的1.2万元合同提供给税务财政审计等监管部门检查用;查实缺少的1.8万元是该局用来客招待费直接冲抵了租金。例二:某局将临街面八十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长期给下属某厂使用,由这个厂改成酒店经营。而该局每年都把近2万元的小车修理费及购油款放到厂里开销。三是虚列支出转出资金,或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从账内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四是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簿核算设立“小金库”;五是利用不合规或是过期作废收据收费不入账设立“小金库”;六是财政拨付的项目专项账资金结余及利息收入形成的“小金库”;七是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八是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如所属单位上交主管部门的管理费不入账;九是其它收入不入账,主要是各类商业折扣、职能部门代办业务时各类手续费、变卖的资产等。以上收入不计入单位财务账进行核算设立“小金库”的现象,使得资金脱离了财政预算监督管理,容易滋生腐败现象,造成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单位收支活动及其经济行为。

2.公款私存。公款私存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国家、集体所有的资金以私人的名义存入银行、储蓄所等金融机构的行为。公款私存的界定关键是看是否将公款以私人名义储存,或虽以单位名义储存但利息却据为己有。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账内私存。指虽然纳入单位法定会计账簿、法定科目,但却未按规定存放资金。如:财务人员将收取的现金或单位的银行存款违规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同时在单位“现金”、“银行存款”科目上反映;二是账外私存。指在单位法定会计账簿、法定账目外以个人名义存放资金;三是私设单位银行账户。公款私存的特殊形式,如:财务人员为了获取利息而将公款秘密私设单位账户存放,公款最终归还单位,但利息却据为己有。

3.巧立名目。一是一些单位为逃避监督、虚列拨款,以某项目名义下拨资金,名为它用,实为己用,主要用于不合规的开支;二是主管部门将单位资金转移下属二级单位或所属的协会、工会、食堂等。这种方法主要是上下串通,将资金下拨后,然后所属单位再将资金返回“小金库”账上,或者从所属单位直接列支接待费、修车费、发放的奖金补贴等开支或者直接提取现金,逃避有关部门监督。三是内外勾结,以专项工程支出为名,签订虚假施工合同(协议),或者采取虚报工程量,将资金转出账外。

4.违规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一些单位将收费范围人为扩大化,执法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利,巧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自立收费项目收取资金,或继续按已取消的收费项目收费,以及违规自行收取一些赞助费、活动费等。

5.假票报账。一是弄虚作假,一些单位领导指使有关人员,以能够列支的项目名义开具发票报账,实际办理购物券或福利品;二是直接开具假发票报账,这种情况一般在节日前和年终且金额比较大,主要是为本单位干部职工发放奖金和福利等;三是改头换面,将招待费作会议费报销,用餐费、食品等发票报销一些送礼的开支。

6.错位报销。通俗说也就是外单位及个人发生的费用支出在本单位财务账上报销。按照会计法,一个单位发生的费用支出应当在本单位的会计账上列支。但在实践中,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为其上级单位及权力部门或按上级要求为第三方报销费用。这种行为扰乱了正常的财政财务管理秩序,使得双方单位的会计核算均不能真实地反映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再者这种错位报销的行为很可能会衍生出虚报冒领、贪污腐败的行为。

7.挤占挪用、截留财政专项资金。专款不专用,而是用于弥补经费不足或其他开支,或者将应上交的财政资金挂在往来账上,而不反映在本年的收入中。

8.截留应缴财政资金。截留部分应上交财政的资金及其它应上交的款项,如收取的罚款收入、代征的政府基金、个人捐助的专项资金等。

9.将账户出借给企业或私人。将单位银行账户出借给自己的熟人、上级或企业,作为他方传递资金的中转站。这种行为很容易导致账外账的产生及滋生腐败。

10.偷漏税费。应税收支不开具税务发票。如使用财政票据甚至用自购非财政收据收取服务费和房屋租赁费等应税收入;用便条支付劳务、购物等支出;绿化、建安工程使用国税材料发票等。欠交个人所得税、防洪保安资金等。

11.超标准发放奖金津贴福利。以各种名目和理由违规发放津补贴,以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等形式发放津补贴;借重大活动筹备或节庆之机,购买赠送礼品等。

12.“三公”经费超出相关标准等。在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明“瘦身”暗“胖体”,一些不合理的开支摇身一变,单位账上的办公用品、会议费等科目,工会经费、单位食堂等账户就成了开支“三公”经费的“避风港”。

13.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所购固定资产都仅在账上作了支出处理,而未计入固定资产账进行管理,使单位的固定资产游离于单位的资产管理之外,其国有资产的保全形同虚拟。

14.往来科目较为混乱。一是将收取的其它收入款项转入往来,这个问题在资金收入多的单位尤是明显,发生的有关支出直接冲减;二是将上级拨入的专项资金,不通过“拨入经费”、“上级补助收入”科目核算,而是直接挂在往来科目,使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纪问题趋于隐蔽;三是以采购物资设备为名,以预付账款方式将资金长期转出账外使用;四是出借资金形成呆账。本单位干部职工因公出差学习等借款后,不及时报账结算,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不及时清理,有的人员已调走形成呆账;还有的是有关部门之间借,主要是上级借下级的资金、下级借主管部门的资金,实际情况只借不还,有往无来。五是该在当年列支的费用挂在暂存、暂付科目,转移到下年列支;应该上缴的款项,不及时上缴,挂在往来科目,直接在往来科目中列支职工福利。

15.工程项目、购置设备未履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程序。一是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而不招标,或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二是中标人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的,或将中标项目的部分主体、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或者分包人再次分包。三是属于政府采购目录范畴并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的工程项目、购置设备,未按规定的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进行,或同一种采购品目化整为零逃避政府集中采购。

单位个人主要事迹优选 篇4

一、认真组织贯彻党和国家的国土绿化方针政策,积极落实全绿委、中央国家机关绿委、首绿委的工作部署

王国立同志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结合中央国家机关绿化工作实际,编制了“九.五”至“ 十一.五”绿化工作规划;针对不同时期工作特点制订年度工作要点,召开工作会议对年度工作进行布署,依照“三核一定”分解下达各年度部门义务植树任务。完成义务植树“以资代劳”的缴纳工作,并积极组织协调各部门和单位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国土绿化、义务植树等工作;主动向有关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开展总结表彰工作。

该同志勤于学习,积极钻研业务知识,在工作中努力开拓绿化美化工作的新途径。1999年率先倡议组织发起了“用绿色迎接新世纪—百名部长义务植树行动” ,以植树绿化的方式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此活动由全绿委发展成为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重要品牌,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连续12年的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活动,从活动的组织策划、场地安排、人员组织、树种选定到新闻报道,该同志都精心组织、积极协调,认真落实,保证了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活动园满完成。

认真贯彻落实首绿委和中央国家机关绿委《关于开展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城乡手拉手、共建新农村”活动的通知》精神,积极组织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单位参与首都义务植树“城乡手拉手、共建新农村”活动,从2006年至今,80余个单位和北京市的乡村建有“城乡手拉手、共建新农村”对口支援帮扶点,采取多种帮扶手段有效地推进了农村环境绿化美化建设和乡风文明,取得了良好地社会效益。

二、健立健全中央国家机关绿化美化规章制度,依法管理,规范化管理

为促进中央国家机关绿化工作深入持续开展,制订《中央国家机关绿化管理规则》,构建了中央国家机关绿化协作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参与绿化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绿化工作网络,从组织上保证了中央国家机关绿化工作顺利开展;制订了《中央国家机关庭院绿化管理办法》,明确了中央国家机关庭院绿化美化建设标准。

严格落实中央国家机关和首绿委有关林木抚育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完善制度,中央国家机关的绿化工作涉及面广、单位多、工作难度大。义务植树、庭院绿化、护林防火、林木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任务非常重,特别是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的绿化基地、责任区分散在北京周边的10余个郊区县、山区及河北省的部分地区,他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绿化工作的重点,按照“谁种的树谁负责,谁种的树谁养护”的原则,依法管理。每年完成管护抚育中幼树木100万棵。

三、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国土绿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提高中央国家机关广大干部职工对全民义务植树、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在中央国家机关常年开展国土绿化、全民义务植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宣讲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伟大意义,通过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绿化美化意识,提高了对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参与绿化事业的热情,形成了爱绿、护绿、植绿的良好氛围。每年春夏两季义务植树期间,从组织宣传到活动策划,王国立同志积极协助各部门和单位组织形式多样的植树活动,动员广大干部职工踊跃参加,建纪念林,植纪念树,每年都有20多万人次到山区开展绿化宣传,参加义务植树和养护活动。认建认养活动为大家广泛认可,不少单位和干部职工都主动认养树木、绿地,极大地推动了中央国家机关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绿化工作的全面开展,使在京中央国家机关的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了100%。

四、抓好绿化工作的培训,提高绿化干部的业务素质

每年定期举办绿化干部培训班、学习班,请绿化行业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为各部门和单位的绿化干部讲授相关政策和专业知识,明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提高绿化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了调研和学习交流,通过组织参观绿博会、协作组外出学习调研和工作交流会等活动,拓宽了广大绿化干部的工作思路和眼界,交流了经验,增长了才干,为中央国家机关的绿化工作培养了一批专兼职业务骨干。

五、巩固中央国家机关的绿化美化成果,常抓不懈

中央国家机关20多年来持之以恒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绿化成果,累计义务植树3000余万株,绿化荒山约80多万亩,治理荒沙地3万余亩。如今,已在京郊各区、县建有义务植树责任区90多处,创建具有绿化、生产、休养功能的“三结合”绿化基地20多处。为巩固中央国家机关绿化美化成果,他经常深入到各绿化基地和责任区检查指导工作,从除草、松土扩坑、一树一库到林木管护都认真查询,并主动帮助协调各种关系,解决苗木供应、林木用水、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等实际问题。

护林防火是绿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把护林防火工作的四落实四到位制度落到实处。该同志每年组织各部门逐级签订防火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人,提高了各部门对护林防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分春、秋两季组织专项工作检查组进驻各绿化基地,进行护林防火的全面检查,坚持工作在护林防火的第一线。多年来,各部门绿化基地、责任区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火灾责任。

京北山区及承德、张家口地区是北京环境改善、防沙治沙的重点,他积极协调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绿化美化和防沙治沙工作,为在北京周边筑起了生态屏障发挥了主要作用。近年来,涌现出中信集团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多家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以身边增绿为突破口,他把开展庭院绿化美化工作做为中央国家机关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以花园式单位的创建工作为契机,下力气推动庭院绿化美化工作,协调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指导各部门、各单位通过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垂直挂绿、建设庭院绿化小品、层顶花园等绿化形式开展单位庭院绿化美化工作,中央国家机关庭院绿化美化工作得到了全绿委、首绿委领导的高度评价,成功地实现了三个转变。

他善于捕抓业务工作信息,面对不少单位庭院地面可绿化面积逐年减少和拆迁建绿费用成本高及节能减排需求的现状,及时把握北京市政府引导屋顶绿化发展的支持政策,把屋顶绿化作为一项开拓绿化美化工作的新途径来抓,通过举办屋顶绿化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大力推动中央国家机关屋顶绿化建设,经过5年的推广,许多单位建成了别具一格的屋顶花园,新增绿化面积4万多平方米。在2008年北京市评出的获得屋顶绿化精品工程荣誉称号的7家业主单位中,有6家是中央国家机关单位。

六、组织重大时期的绿化美化工作,配合北京市营造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等优美的城市环境

在迎奥运、迎建国60周年华诞期间,中央国家机关认真落实环境整治和节能减排工作,他按照工作职能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参与组织实施了北京市重点地区老旧住宅小区环境整治和活动庆典地区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整治后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中央国家机关绿化办专题下发文件,组织实施了中央国家机关绿化美化首都城市景观花卉摆放工作,共有近千家单位,以突出“绿色奥运”;“举国同庆、和平盛世、”树绿化美化精品、营造共建共享、祥和喜庆”的欢乐氛围为主题的中央国家机关‘花摆’活动。选取各类应季花卉和常绿植物30余万盆株 ,组摆构图精美、内涵丰富、具有时代气息的花坛、花带、花境,摆放位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主要街道、长安街沿线等重点地区的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和单位门前,构建了秀美亮丽的首都绿化美化景观,受到广大中外来宾的称赞。以实际行动为“绿色奥运”的成功举办和建国60周年庆祝活动增添欢乐祥和的氛围作出了贡献。

公文处理先进单位主要事迹 篇5

我们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务院和省政府、省厅关于公文处理的各项规定,坚持准确、及时、安全、保密的处理原则,不断强化精品意识,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严格标准,扎扎实实做好了公文处理工作。

首先是建章立制,公文处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各个环节职责明确,确保公文制发科学化。一是实行岗位定责制,使公文处理的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内容,做到权责明确;二是实行差错追究制,对公文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区别不同情况,追究个人责任,工效挂钩;三是实行首要领导签发制度,每篇文稿由相关科室起草,分管领导核稿后,须由局长(行政文)或书记(党委文)签发,减少发文盲目性,使机关工作从文山会海中走出来。

二是行文符合规则,文种正确,公文格式规范,主题词标注准确,结合上级有关部门创建学习型机关的要求,我们参加了市委今年7月份举办的“公文规范化处理培训班”,及时了解公文处理的新规定。与此同时,培训班结束后,我们也对我局直属各单位及各县(市)区段(站)的公文处理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这就保障了全系统公文处理的规范化、精品化。由于成绩突出,今年我局被上级评为公文处理工作先进单位,另有一名同志被评为公文处理先进个人。

三是制发和上报的公文内容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提出的政策和措施切实可行,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词规范,篇幅则力求简短。为了把好法律政策关,我局今年先后对4名秘书人员就《安全法》、《工商法》及WTO相关知识等内容,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题培训,每人分别负责了每年一到两个方面国家的法律及相关政策,从而实现了分口把关。

四是公文接收按时间和程序,附上收文鉴后按批示局领导逐个传阅,无漏办,压误现象。

单位主要事迹 篇6

1.合肥市档案局馆。①在全省开创档案工作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市两办下文明确各级档案馆每年每卷档案维护费不低于2元标准;②建成全省首个超万平米现代新型档案馆,设备设施全省一流,并在全省率先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③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市档案中心建设,建筑面积8.3万平米、占地42亩,为全省最大档案中心;④完成全部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和170万页档案全文数字化,档案数字化建设在全省领先;⑤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在全国有影响;⑥档案展览面积和水平居省内一流。

2.六安市霍山县档案局(馆)。①超前谋划,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面积4734㎡新档案馆,是目前我省新建的面积最大、设施一流的县级档案馆;②锐意改革,积极整合档案资源,建立健全专业档案规范整理、移交接收工作机制,馆藏档案达到28万多卷(件),构建起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③创新机制,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档案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实施方案》,将档案工作列入乡镇综合考评和机关单位工作目标考核,并对达标乡镇给予3-4万元奖励,全面推进档案事业发展;④敢于争先,高起点大投入谋划档案展览,展厅面积达到800㎡,在县级档案馆中位居前列;⑤主动而为,勇于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工作试点并取得成功,受到国家档案局和

省政府领导充分肯定,被评为2009全国档案工作十大新闻之一。

二、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候选人的主要事迹

单位主要事迹 篇7

(一)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存在弊端

2013年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仍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其成本核算内容比较简单,不能适应事业单位管理的需要,虽然能反映现金流量,但不能准确揭示成本、费用间的关系,不利于监督预算执行。不透明的会计信息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单位的事业结余不能得到客观地反映,不利于事业单位成本的精确核算与绩效的评价。收付实现制下,收入、成本以实际时间记录收付款为准,不论收入、支出匹不匹配,对年度预算收支平衡之间造成更大的波动,不利于预算的执行情况, 不能充分反映真实的资产、负债和事业单位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这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可比性和全面性,使用者不能全面掌握事业单位债务负担、资产资源、成本费用,达不到政府会计目标的要求,不能有效评估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质量。

(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问题

一是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 成本费用分摊随意性大,管理模式单一,缺乏科学性。导致成本核算虚假性盈亏、超前分配存在,影响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无法对经营成果科学评估,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

二是忽视经济效益及成本控制。事业单位一些业务活动有着生产性的内容,加强成本核算也是强化事业单位管理的要求,进行成本核算能为事业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费用开支依据,帮助事业单位确定各部门预算指标,控制费用开支。事业单位的资金来自财政拨款,然而政府对拨款不会提出收益权,所以事业单位也就没有进行权益及利润考核,忽视了经济效益。改制后,事业单位面临市场竞争,资金渠道日益多样化,需要对资金的收益提出要求。事业单位成本核算要从监督向资金筹集、投放决策转变。

(三)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一是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相符,固定资产的会计账目只反映了总量的增减,并未因为时间的推移使得部分固定资产本身价值发生流动。除了固定资产总量在购进、报废、清理等相关程序中发生改变,其他时间会计账目的总量不会发生改变。固定资产不在会计科目上进行折旧处理时,会失去其参考价值,难以为事业单位决策提供支持。会导致资产虚增现象。

二是不利于收入与成本相配比,收入成本配比主要指在会计周期被单位所取得的收入与支出的比例,通过收入成本配比能够准确反映单位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状况。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必然或出现一些固定资产的损耗,但由于其固定资产不进行计提折旧,因此其成本会出现波动性,无法真实反映单位的实际运营状况。

(四)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应贯穿于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 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劣对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许多工作人员在意识与认识上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对预算既不了解也不关心。预算的编制不够科学,不能结合下年度的工作安排和重点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所编制的预算带有一定的随意性。预算编制内容不够完整,某些应该纳入预算管理的项目游离在预算之外。对预算执行的认识不够,认为预算不够用可以继续申请,预算有余额就可以随意花,预算超支可以写说明,缺乏严肃性。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推行权责发生制及其具体建议

在权责发生制改革范围上,我们可以采取逐步扩大计量方式。首先是改革的会计主体范围,其次是权责发生制在科目中的应用范围。对于逐步扩大会计主体范围,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试点,在部分省市选择一些事业单位作为试点单位,通过对试点单位的改革来排查问题、查看成效、积累经验,待到时机成熟将改革方法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范围。我们先在事业单位部分会计科目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再逐渐扩大至大部分或主要的可确认计量的会计科目,随着条件允许,再确认那些目前计量或是确认存在难度的会计科目。

典型的改革案例为海南模式:海南省由于政府结构层级简单,信息系统建设完善,2009年率先开展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改革试点工作。选取其省医学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改革在继续采取收付实现制账套基础上,增加权责发生制的试点账套。现附海南医学院会计改革内容以及年度财务报告差异对照表(见上页) 以供参考。

对于试点阶段会计要素处理:

1.资产类要素。总体上我们要先确认资产的范围,将事业单位进行资产分类,划分为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以及其他资产。 对于金融资产,我们要按完全权责发生制基础进行核算。对于非金融资产,也要按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核算。(1)固定资产进行资本化处理,过渡期间采用灵活的摊销、折旧政策。对新增固定资产作资本化支出处理,财政部要制定针对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表,事业单位按照年限平均法实行计提每期折旧额,强化资产的管理。对原来已经费用化的固定资产实行虚折旧,即不确认费用。(2)设立“工程物资”科目。对于任何工程项目(包括基建工程项目)都应该“在建工程”科目进行账务处理,并引入企业会计中的成本概念。设立“工程物资”科目,还要设立二级明细科目以区分基建项目以及其他项目,按照具体项目合理归集成本。(3) 增设“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预期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资本性支出,如单位的设备资产、房屋修缮费用、分期摊销的大宗服务消耗或购买性支出。(4)增加“坏账准备”备抵科目,确认那些难以收回的债权,分期分摊债务风险,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的真实价值。增加“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反映固定资产运营情况。

2. 负债类要素。试点阶段先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直接显性或隐性负债,而对于那些确认和计量存在困难的或有负债(如未决诉讼)暂不确认,只在特殊报表或是以财务报表附注的形式予以披露,待时机成熟时再进行确认。对于由“短期借款”或是“长期借款”而产生的利息,事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中未进行预提。因此, 我们要改革核算方法,根据约定的利率和借款期限,确认应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金额,在单位支出中予以揭示。这样做不仅可以将隐性债务合理量化,而且如果借款是用于在建工程的,即使利息支付时间与工程建设期不同步,也不会少计资产价值。

3.收入类要素。事业单位应按修正的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 这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有些收入的不确定性较高,在没有实际收到之前确认计量难度较大。例如对于其他收入中的投资收益的处理方法就应该进行改革,事业单位因其所持有的对外投资而取得利息要求权时就应该确认收入,借记“应收利息”,贷记 “其他收入—投资收益”。

4. 支出类要素。不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否流出都要严格按权责发生制进行确认。区分经营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对于购买建造固定资产或其他资本性支出,要按照配比原则,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折旧摊销,而不应全部计入发生当期支出。在事业单位引入成本概念,加强对单位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成本核算,建议会计科目中增加“成本费用”科目以此专门用于中转核算,按受益对象和受益期间分配费用,转入对应的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二)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具体建议

一是合理计算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范围。固定资产的概念比较广泛,因此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折旧首先必须考虑固定资产的计提范围。从相关会计准则来看,事业单位中应该进行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建筑物、事业单位的专业设备、以合同形式租借出去的固定资产等。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对事业单位的折旧进行规定,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折旧过程中可以参考企业单位的处理方式,对折旧范围进行确认,并根据固定资产的不同种类进行分类折旧。对于固定资产中物理特性类似、资产寿命相同的设备划分为一类,还可以根据该设备在行业使用中的平均水准进行折旧。

二是准确评估固定资产损耗。固定资产的损耗主要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主要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损伤或者受到环境的影响使得其性能下降,有形损耗是固定资产最常见的损耗方式。无形损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通货膨胀、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受到的影响,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发生贬值,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先进的设备被研发出来并投入市场,传统的设备会在新产品的冲击下发生贬值。因此在进行固定资产的损耗计算是应该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并结合当前社会的基本状况,对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及无形损耗进行有效评估。

(三)加强预算管理的具体建议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及风险控制。事业单位应该做好预算控制,提高资金运行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事业单位现在的会计体制中,各种制度之间有着许多重复的现象。依据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基本原则,同时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相关经验,建立出统一的制度来取代行业制度。但是对于比较特殊的行业可在不违反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出核算的方法。

二是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预算计划,缺乏执行是不行的,对事业单位的制度建设和发展没有意义。事业单位按要求编制预算,经批准后,有必要严格遵守它们, 确保支出的计划和预算的一致性。但在许多情况下,事业单位不监测执行的预算体系,预算执行较弱,给预期的目标增加了难度。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监督和管理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对资金的使用实行全过程监控,控制预算的执行,评价基金的使用效益,落实责任制,保持预算工作规范、有序的进展,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和事业单位债务的控制风险。

(四)建立更合理的会计报表体系

一是加入现金流量表。加入现金流量表以反映一定时期内总体情况的现金流入和流出,表的类型可以适当简化。引入现金流量表,从企业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可以吸取教训。适应事业单位系统的特点,揭示货币基金组织的实际运作情况,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和支出。不同的会计报表反映的每个内容并不完全相同,财务人员应根据会计关系深入了解各类报表,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准确。

二是完善财务报表核算。新制度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同时各报表的结构、排列方式和项目也得到了完善和改进, 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与会计惯例更加协调一致,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整,实用性更强,能更好地让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各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依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范其财务报表体系,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全面改革,完善收入支出表结构,新设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强化附注披露。

首先,对于年报和月报,事业单位在编制报表的方法上要向企业学习,编制依据为资产负债表。不同于往年编制报表,新制度下编制报表时对涉及到收支部分的不予考虑。这样事业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就能更加全面、清晰的从财务报表中得以体现。

其次,完善现金流量表。过去事业单位运用的经营运行模式很单一,即为由上级拨款给下级,下级接受上级的款项,再将其运用到单位的整体运营当中,而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为适应经济发展,事业单位已经几乎摒弃了这种运行模式。各事业单位要对每一笔资金做详细精准的记录,全盘掌握资金收支状况。

三是以满足不同层次要求为目标。政府部门要求提供发展状况,债务情况进行宏观调控,投资人要求得到资本保值或增值的信息,债权人要求提供偿还借债能否及时的会计信息,与此同时全面、可靠、真实地反映财务成果。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要满足新经济的正常发展, 为了确保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需建立一个财务报告的配套审计系统,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应包括在审计的范围内,尽快建立审计制度的意识。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需加快进度,全面推行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完善会计制度和配套措施,在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加强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进行会计核算的系统化改革。文章提出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初步构想和具体建议。

单位主要事迹 篇8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背景

1、地方财政资金支出钢性化,公用经费严重不足。近年来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虽然逐年增加,但增加的都是人员经费,属于非到人不可的钢性支出。而公务费用自2003年机构改革定编、定岗、定经费后就没有变动。

2、随着国家各类项目资金投入的逐年增加,各單位公务接待费随之增加,加大了公务费用的缺口。特别是拉动内需项目,至少要接待十次以上的检查督查,无形中加大了费用支出。

3、单位预算外收入几乎为零。2003年机构改革前各主管局大都有一些经济实体,或多或少都有些门面,可以增加部分预算外收入。但是机构改革后几乎所有企业都变为了民营,因要安置职工绝大部分资产(门面)都被迫拍卖。致使各单位预算外收入几乎为零,另外有部分单位可能还有些行政性收费或事业性收费项目。但是随着治理经济环境力度的加大,各类收费正在逐年减少。加之收费成本高,能用于弥补主管局公务性支出的资金少之又少。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基层一般行政单位大都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是可供正常开支的公务费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是需要开支的公务费用大之又大。有些开支还明显的带有政治色彩,如党报、党刊、接对扶贫、失业保险、原改制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摊派集资等。这些都是非常敏感的话题,仅此一类支出,每个单位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元,再一类是招商引资及项目争取“跑省进京”开支。谁都知道在家里等不到资金,一出门就要开支。出手少了还说成是“小家子气”争不到大项目。这一类支出也是个不小的数字。另外一类就是正常的公务费用,如小车费用、招待费用、办公费用、水电费用、通信费用、环卫费用等等,至少也是20-30万元。如果一个单位小车不能跑、电话不能打、来客不能接,这个单位也许就不能正常运转了。

要解决一般行政事业公务费用来源小、支出大的矛盾,无非是二条,一是压缩支出,二是将开支找个“出水”的地方。

经调查,一般行政事业单位“出水”的地方有二个,一是将部分公务费用直接列入专项资金账户。二是从其它资金中列支,2008年之后则主要在专款中变通列支。变通的结果就是真开支看不见,看得见的不一定是真开支。如何辩认开支的真伪,是各级财务主管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多年的内审实践。笔者认为,要判断原始凭证的真伪,必须做好以下“八查八看”。

一是查原始凭证填写是否规范,看品名、单价、数量、金额是否相符,印章是否清晰,发票是否复写。大多虚假发票,有的货物名称含糊,如办公用品、烟酒、礼品、印刷品等无确切的货物名称,有的印章不清晰使人查不到供应商;有的填写不完整,购货方、时间、数量、单价、金额、大小写、开票人,总有漏填的地方;有的没有复写,或者填写错位、越格一看就知是套开发票。

二查资金走向,看资金是否直达供应商。大多数虚假发票开支其资金都直达到了经办人,或与经办人亲近的人。

三查实物验收单,清点实物,看账实是否相符。一般虚购的实物,大多没有实物保管人签名。需做销货的商品没有实物入库单;需从固定资产中列支的,没有入固定资产明细账;属直接列支的实物,没有实物分配明细清单或实物领用人的亲自签名。

四查预算、协议、合同、决算,看支出的具体内容。大多虚假工程支出,一没有工程预算,二没有竣工决算,只有一张工程发票。而虚假补助则是一没有协议,二没有合同,使人看不清支出的具体内容、标准及领款的身份、地址,只有一张领条,领到试验补助XX元或劳务XX元。

五查相关支出,看是否有逻辑错误。如试验费支出,应该是不同的试验材料费+观察记载费+播种至收获的误工费。农作物新品种试验,试验材料费应该是不同的农作物新品种。如果是早已大面积推广的老品种则认定为假发票。一般来说作为试验用的原材料开支应较少,观察费、误工费较多。而大面积的高产样板,则材料费支出较大,交通费用较多。误工费几乎没有。再比如培训费,如果是在县级及县级以上单位培训,培训支出则有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资料费、授课费等。而下乡培训则只有交通费、资料费、授课费。再比如能源沼气项目建设中的相关支出,灶具套数应与挖池补助和施工费相等,而预制件套数则应大于或等于施工费个数,如果不是这样,则肯定不实。

六查前后支出的时间顺序与发票号码,看与支出发票号码顺序是否连接和相符。如某甲某年5月到省厅办事,报销了某大酒店的住宿费,发票号为000010号,6月份此人又报销了一次差旅费,住宿在上次同一酒店,住宿费发票号为000011号,为此可断定该同志报销的差旅费有误,因为一个大酒店不可能一个月内没有其他人住宿。如果同一本发票的号码在同一个人不同报账次数中多次出现,则可推断此人极有可能买了这本空白发票。

七查原始凭证支出时间,看结算是否及时。特别是一次性支出项目较多时,事情完结后应及时结算。如接待省某项目检查组,时间1天,可能支出了一个晚上的住宿费,二个正餐(有发票),一个早餐(无发票),烟酒若干,晚上其他活动无发票,如果经办人在客人走后及时结算相关费用并找作陪人员证明,那么这些开支就非常真实。如果经办人一个月以后或更长时间,再找人证明上述开支,证明人只能证明有这回事,但到底多少开支,他无法证明。

八查原始凭证的审核,看是否有证明人、有审核人。这里面有二层意思,一是审核要齐全,即要有经办人、事由、证明人、审批人,二是审核要真实,证明人要确有其人,最好是本单位的人,同时证明人和审批人要是亲笔签名,而不是经办人代写或模仿的。

单位主要事迹 篇9

省交通厅:

自2002年省厅开展“交通安全杯“活动以来,我局及直属各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省委省政府、省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质量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按照“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综合治理、狠抓落实”的总要求,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杯”等劳动竞赛活动。现将主要事迹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牢固树立安全首位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为广泛开展“交通安康杯“活动,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我局及时充实和调整了安委会领导组织机构,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每年与直属各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单位的安全责任和任务目标。同时制定下发《全年安全工作要点》,对年度安全工作全面部署,确保了安全工作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

二、广泛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劳动竞赛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按照省厅的部署,我局积极开展了“交通安全杯“、“安全生产月”、“反三违月”等活动,做到了活动开展有部署、有方案、有宣传、有落实、有总结,达到预期效果。围绕“交通安全杯”劳动竞赛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知识答卷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开展了以学习《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超员超限运输车辆管理办法》等法津法规和安全管理知识为内容的活动。施工企业围绕工程建设开展“安全优质工程劳动竞赛”,并针对各自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营造遵章守纪,健康安全的良好氛围。此外,我局继续推行《安全管理评价标准》,并将安全工作纳入争创文明行业活动之中,为做好“交通安全杯”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措施,抓好专项治理和检查,把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杯”活动贯穿于各项工作中

几年来,我局一方面积极配合省厅开展交通系统各项劳动竞赛和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落实各重要时段,尤其是去年上半年防控“非典”疫情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了生产安全和职工生命安全。另一方面结合公路行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项专项治理活动。如开展对所辖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消防安全进行专项整治,开展对所管辖道路中事故多发路段的标志标线完善设置以及改善道路基础设施,开展对一些路段乱挖河砂现象的整治,以及开展直属单位安全工作检查等。通过检查和治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促进了公路行业安全形势的进一步稳定,使“交通安全杯”活动开展得更加广泛深入。

开展“交通安全杯”等劳动竞赛活动以来,我局未发生任何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尤其在“非典”期间,确保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生命安全。

此报告。

★ 申报文明村范文

★ 申报幸福家庭材料范文

★ 示范岗申报范文

★ 先进集体申报范文

★ 自我申报范文

★ 事迹

★ 项目资金申报范文

★ 项目申报资金范文

★ 申报诚信承诺书

上一篇:观看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下一篇:小学阅读谈感悟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