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管理体制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大学管理体制(共8篇)

中国大学管理体制 篇1

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校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切实提高研究生待遇,体现“按劳付酬”的原则,现面向在校研究生设置管理助理(以下简称“助管”)岗位。

第二条助管承担本科生及研究生教育的辅助管理工作。助管岗位分为固定助管岗位、临时助管岗位两种。固定助管岗位聘期为一学年;临时助管岗位聘期不固定,最长为一学期。

第三条助管岗位设置由人事处、学生处等部门统一安排,人事处、学生处负责岗位设置的审核和有关管理工作,研究生院负责统筹协调。

第二章岗位设置

第四条助管岗位按学年设置,每学年全校设置的研究生助管岗位数不高于可申请岗位研究生总数的20%。

第五条助管岗位包括以下两类:

(一)学生兼职辅导员,包括班级辅导员、院系学生工作辅导员、学生公寓辅导员等。学生兼职辅导员岗位由设岗单位报学生处审批,送人事处备案。

(二)学生行政助理。学生行政助理岗位由设岗单位报学生处、人事处审批、备案。

第六条固定助管岗位由各单位在每年6月中旬根据需求确定下一学年待聘计划,填写《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助管岗位设置审批表》(见附件1),经学生处、人事处审批同意后设置;临时助管岗位由各单位根据需求至少提前一周提出申请,填写《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助管岗位设置审批表》,经学生处、人事处审批同意后设置。

第三章岗位申请

第七条满足下列情况的研究生可以申请助管岗位:

(一)在校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其申请助管岗位时的在校学习时间不得超过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基本学制年限;

(二)无各类考试成绩不及格的;

(三)无工资收入的;

(四)无违反校规校纪行为的;

(五)经济困难学生、党员学生优先考虑聘任。

第八条研究生申请助管岗位,应填写《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助管岗位申请表》(见附件2)后,直接提交各设岗单位。各设岗单位确定岗位人选后填写《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助管岗位聘用人员审批表》(见附件3),报人事处、学生处审批同意后,送研究生奖助金管理办公室备案。

第九条一位研究生只能申请一个助管岗位,承担助管工作期间不得再承担助研或助教岗位。

第十条固定助管岗位的申请和聘任工作在新学年开学后两周内完成;临时助管岗位的申请和聘任工作根据实际情况临时进行。

第十一条研究生助管岗位的申请及审批要坚持“公开招聘、公正评审、竞争上岗”的原则。

第四章岗位津贴

第十二条固定助管岗位津贴资助标准为博士研究生原则上不低于800元/月·人,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不低于500元/月·人,每月工作时间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一般不少于40小时;临时助管岗位津贴标准为10元/小时,每月工作时间一般不多于40小4-

聘上岗。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第二十条

中国大学管理体制 篇2

近年来, 有关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呼声日益高涨, 相应文献与日俱增。笔者将学术界对中国本土管理的研究梳理为如下几个视角:

1. 中国特色情境。

持该视角的代表人物是著名学者徐淑英。徐淑英将中国特色情境及其研究定位为“情境化研究”, 并指出情境化是本土化研究的关键因素。她认为, 情境包括特定研究所处的物理的、政治和法律的、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经济的环境以及组织环境。情境化研究包括嵌入情境研究和特定情境研究, 嵌入情境研究利用国家层面的特征 (如文化、政治或经济系统) 的差别作为先行变量或调节变量, 来解释不同国家中的组织个人现象的差异;特定情境化研究关注新情境下的现象。

2. 中国特色组织。

学术界持该视角的代表人物是罗家德等。罗家德在国际学术界对GUANXI (关系) 的基础上, 结合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 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圈子理论”。在此之前, 黄光国将中国人的关系类型划分为情感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工具性关系;杨国枢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按照亲疏程度分为三个类型, 依次为家人关系、熟人关系与生人关系, 与之相对应的关系原则是“讲责任”、“讲人情”与“讲利害”;许烺光提出“情境中心理论”, 指出中国人会把圈内人和圈外人区别开来, 圈内与圈外会有不同的行为法则。

3. 中国特色文化。

跨文化研究大多持该视角, 代表人物包括霍夫斯泰德、蔡安迪斯等人。霍夫斯泰德为了方便跨国公司的人事管理, 编制出了一套测量工作态度与价值观的量表, 得到不同文化之间差别的4个向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化/女性化;权力距离;不确定规避, 在这4个向度上, 他所研究的40个国家各有其位置。

4. 中国特色行为。

“家长式领导”是该视角下研究的代表性成果。郑伯埙在SILIN, REDDING, WESTWOOD的基础上, 提出华人领导行为中“权威”“仁慈”和“德行”三者共存的中国特色行为。

5. 中国特色思维。

持此视角的代表人物是陈明哲和李平。陈明哲1996年在AMJ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Chinese as a way of thinking”;李平则提出以易经中的“阴—阳”思维诠释中国本土管理。

二、形式逻辑、辩证逻辑、中国辩证法与管理决策

管理决策通常是一个形式逻辑过程, 包括识别问题、选择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到评价决策的效果, 是一个严格的从前提到推理再到结论的形式逻辑范式, 它假设前提合理、推理符合规范, 则结论正确。形式逻辑的基础是概念, 形式逻辑的概念必须在整个推理过程中遵循同一律, 同一概念有同一含义, 即A=A。显然, 从人们对于概念的把握来说, 形式逻辑是非常自然的。

西方哲学史上, 辩证逻辑的代表人物是黑格尔。在辩证逻辑中, 对立的一方都是自我否定的, 在辩证逻辑看来, 万物转化的根据在它自己, 它总是要和自己不同, 即所谓“差异的内在发生”。辩证逻辑表面上不服从于形式逻辑, 在辩证逻辑中对立的每一方都是自我否定的, 但它为什么会自我否定?为什么对立的一方会“内在地”向另一方转化?邓晓芒曾指出, 在黑格尔体系中, 这个问题没有为什么。辩证逻辑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是一种存在论和本质论, 它涉及到哲学上“存在”的本质, 属于哲学上的终极问题。在西方传统中, 辩证逻辑实际上并未用于日常生活与实践。

中国式辩证逻辑则不同, 它广泛地应用于中国人的生活与实践之中。中国式逻辑与西方辩证逻辑有很多可比性, 然而它们最初的目的是不同的, 西方辩证逻辑着眼于抽象的“存在”的本质, 而中国式逻辑着眼于一般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国式逻辑可以提升到“存在的本质”的高度, 但西方辩证逻辑却很难通俗化地解释一个具体现象的变化发展, 如植物的生长、四季的更替等。黑格尔辩证法设定一个自我开始、自我离异、自我特性化的理性过程, 而中国传统思想则不存在西方这种绝对精神的概念思维方式。

根据田辰山的考察, 将中国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混同起来, 可能肇始于蔡元培的译介。虽然是日本首先使用辩证法翻译黑格尔哲学中的“dialectics”, 但蔡元培在描述辩证法时使用“太极”作了类比, 译文说, “结合此正反两者为摄论。而一变化及其此摄论之又生矛盾也, 而又结合之, 而又一进化, 如是递相反正, 递相结合, 以驯达于太极无对之地位。”田辰山指出, 我们通过蔡元培译文所看到的, 其实是一种迥异于西方思维的、属于中国的独有的世界观。本文也将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称之为“中国辩证法”。

由以上讨论可知, 西方辩证逻辑距离实际的管理决策甚远, 而中国辩证法则是中国人管理决策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三、中国辩证法、图式理性与“易”管理理论

经典管理理论将决策看成一个理性的过程, 认为管理决策是在具体约束条件下理性做出一致的、价值最大化的选择。完全理性的决策过程通常包括界定决策问题、确定决策标准、确定决策标准的权重、拟定备选方案、分析方案、选择最佳方案、实施决策方案、评价决策效果等步骤。西蒙首次对完全理性模型进行了修正, 提出著名的“有限理性”理论。但是有限理性仅仅强调了决策中的限制因素, 没有强调人们基于预测、经验等的积极的导向因素, 因此, 笔者提出了在复杂环境下的“图式理性”概念。

中国辩证法的本质是一种图式理性。中国辩证法着重于解决事物发展运动的源泉、方向与可能性。形式逻辑中概念具有同一性, 即A=A, 在没有其他条件和因素的作用下, 自己是无法转变的。因此, 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是“自我关闭、自我满足的、有限和静止的”。形式逻辑在说明事物是如何从A过渡到非A的时候必须援引其他非自己的因素, 这当然是正确的。然而, 对于人们的思维过程而言, 每一次都要寻求转化的特定因素, 是一件非常繁复的事情, 这导致严苛地使用形式逻辑会使管理决策过程具有一种“不自然的刚性”。

在本文看来, 中国辩证法的实质是一种概率论, 中国古人通过无数次的生活观察得出了对立面往往会相互转化的经验规律, 例如福祸、通塞、刚柔等经常会相互转化, 便得出万物都会向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原始哲学思维。然而, 这种哲学思维并不是严格的, 它只是解释了某种广泛存在的可能性, 福祸、通塞、刚柔等的转化并不必然。若从逻辑的角度来看, 中国辩证法类似于一种不太精确的模态逻辑。

然而, 尽管中国辩证法并非严格的逻辑, 但在管理决策中却非常有用, 它有时候不假外部因素的思维方式使得决策者会集中精力于事物变化的可能性。仍以福祸、通塞、刚柔为例, “福”在很多情况下会转化为“祸”, “通”在很多情况下会转化为“塞”, 它提示管理者必须充分重视这种转化的可能性, 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可能转化, 虽然这种转化目前还没有形成, 而形式逻辑则不具备这种预测思维。

总之, 中国辩证法本质上是一种图式理性。这种图式理性不仅来自于决策过程中信息的不完全性, 即限制性因素;这种图式理性还带有强烈的决策导向因素, 即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对变化、转化的提前预测。管理决策中的中国辩证法简化了思维决策过程, 加强了决策的预测性, 使得管理决策具有更高的效率。以中国辩证法为基础的管理理论可以称之为“辩证管理理论”, 然而, 由于前述辩证的英文“dialectics”在中西语言中存在歧义, 考虑到中国辩证法的源头在于易经、易传与易学, 因此, 笔者将中国辩证法应用于管理实践称为“易”管理理论 (Change Theory) 。

四、“易”管理理论、管理学中国学派与本土管理

从以上所述中国辩证法的本质来看, 其中的“福祸相倚”“通塞转化”并非是中国特色的“情境”, 它是人类决策中普遍使用的预测、图式导向等元素的体现。人类决策中的这种普遍现象在古代中国最早得以全面研究而成为一门系统性的知识, 这就是中国辩证法。中国辩证法体现在管理领域就是“易”管理理论。

以中国辩证法为基础的“易”管理理论, 可能形成“管理学的中国学派”。不同于“情境化研究”, 管理学中国学派并不着眼于与西方不同的所谓“中国情境”, 它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的”, 然而它探讨的管理现象与机制自一开始就是普适的;以中国辩证法为基础的管理学中国学派也不同于跨文化研究, 它不刻意追求东西方的对立, 它甚至寻求一种在中国辩证法基础之上的东西方统一之道。鉴于此, 中国辩证法不是陈明哲所提出的“Chinese as a way of thinking”, 而是“Human as a way of thinking”。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管理学中国学派既是“本土”的, 又是一种“普适”的管理理论。

参考文献

[1]吕力.企业经营管理哲学: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图式理性[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3) :33-34.

[2]田辰山.中国辩证法:从《易经》到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中国大学管理体制 篇3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贺军科、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陈重、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中航一集团原总经理刘高倬、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张建平、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齐善鸿、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何志毅、《当代经理人》杂志出版人言实、《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世界经理人》杂志总编刘澜等200多名来自企业、商学院、管理研究单位以及知名管理媒体的精英集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管理走过的十年发展历程。

以下是部分与会嘉宾的精彩观点。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贺军科: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实现转变,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毫无疑问也是创新的主体,其中管理创新是进行技术创新、服务创作等一系列创新的条件。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任何一个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都想迅速的做大做强,这无可非议,但是怎么样做大做强?这几年来我一直倡导我们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首先要立足于做优,再考虑做强、做大、做久,这时就要考虑风险和危机产生的影响。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企业是做什么的?一般的企业是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再往高端走,除此以外还要生产理念、生产思想,它是可以超过企业的年龄限制的。这样的东西在什么样的企业可以生长和出现,是中国企业管理界到今天需要思考的。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合伙人王璞:过去10年是中国市场经济主体靠内在规律、内在管理快速转变成长的10年,也是为未来打下良好基础最好的10年。如果说之前我们的企业家是靠机会,是靠左手成功的年代的话,那么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供需平衡,则是靠战略文化打天下,是靠右手成功的年代。可以说,中国经济的腾飞离不开企业,企业的持续成长依赖管理,我们应该亲近管理、喜爱管理,甚至要敬佩管理。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张建平:未来中国经济要想取得更多的成就还需要具备哪些基石?发达的市场经济通常具备三大基石:一是法制健全,执法严格;二是舆论开放,监督到位;三是坚定的信仰。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很多年以后,我们会发现经济大厦越来越高,而这些脆弱的基石将会失去固本的作用。

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何志毅:模仿和创新将是中国管理思想产生的重要途径。因为管理思想本来是由一点一滴的管理创新来构成的。毕竟西方的管理比我们久,他们碰到问题是我们今天刚刚碰到或者是没有碰到,我们并不排斥向西方学习,模仿也是创新。

论坛一

中国企业的创新和变革

主 持 人:李佩钰 《中国经营报》主编

对话嘉宾:宋远方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

孙寅贵百龙集团董事长

史同伟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郭凡生慧聪国际董事长

孙寅贵:我们今天讲管理十年周年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今天做的事情不是为了现在,是为了以后,为了下一个10年走得顺利。我上个15年是摸爬滚打过来的,我不希望下一个15年和下下一个15年还是这样。我也曾听到很多的豪言壮语,就是我要做世界的什么,我要做国家的什么,这是一个好事,不是一个坏事,但是一定要冷静,大多数企业都不是由一代人完成的。

郭凡生:现在中国管理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学者的水平太低。中国过去10年是管理学界和经济学界鹦鹉学舌的10年,这是中国经济学者和管理学界的悲哀。全世界最好的搜索就是Google。为什么Google在中国打不过百度?无论是市值还是市场占有率差距都是很大的,这么伟大的成功我们总结过吗?这是中国管理学界的悲哀。因此,中国过去管理10年是实践成功的10年,是理论失败的10年。

宋远方:我不同意郭总的观点。我们知道,所有互联网核心的东西都掌握在美国手中,未来竞争取决于什么?是如何在未来的管理当中运用这个管理模式结合中国的国情,做出自己的特色。我们可以看看全世界排在前100的公司是谁。所以我想这是未来10年我们的企业家和我们搞管理的学者应该可以做到的。我希望有中国的微软,有中国的雅虎,能够在世界所有的领域当中排在世界前列。

史同伟:对于中国前10年的企业、企业实践以及企业管理思想有两个基本的前提:首先,中国起步晚;其次是中国在短时间内发展速度这么快。现在提到人文管理、人本管理、现代管理、战略管理、产业集群……是激烈的市场竞争,逼迫我们的企业家、管理者、学者在研究、实践、总结,在没有外部的竞争压力的情况下,我们内在缺乏这个动力。

论坛二

谈中国企业的持续辉煌

主 持 人:言实 《当代经理人》杂志出版人

对话嘉宾:贺坚华天集团

李红中国中钢集团

毛羽地坛医院院长

姜俊贤全聚德董事长

游林猫人集团董事长

李红:今天的主题是反思国有企业的机制和管理。国有企业和MBA这个话题很难论述,我曾目睹了很多企业,很多项目,我从机关干部到搞企业管理,看到很多企业的问题。未来10年中国肯定会诞生具有优秀管理水平,国际化管理水平的企业,包括国企、包括民营企业。

姜俊贤:我们这一组都是国有企业。我认为如果用传统的理念、传统的方法管理我们的企业是没有成就的,所以我们要改革,这10年正是在改革推动下,国有企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当年我当局长的时候,我们天天着急的是吃饭,最后我们调整思路,全聚德在体制、机制、管理、营销、技术、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使这个140多年的企业能够顺应市场经济的变化,获得了比较好的发展状态。

贺坚:改良后的国有企业有希望,首先要在体制上创新,其次要在机制上创新。创新是一定的,但是变革一定是渐进的,不要是突然的,突然的一定会有相当的破坏性。

游林:我认为,态度决定一切。打个比方,有这样三种态度。第一种是把企业当老婆对待,你不能让任何人分享;第二种是把企业当孩子,愿意跟别人分享,但是你有控制权;第三个是把企业当猪看待,只求价值的最大化。这个比喻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企业的行为是一个思想的行为。

中国大学管理体制 篇4

【发布日期】2004-06-28 【生效日期】2004-06-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的备忘录

指导原则

第一条第一条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行政规章达成本备忘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备忘录旨在明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在金融监管方面的职责,为三家机构协调配合,避免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鼓励金融创新,以达到所有金融机构及其从事的金融业务都能得到持续有效的监管,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和健康发展。

第三条第三条 本备忘录基于以下五项指导原则:

(一)分业监管。按照有关法规加强监管,各司其责,提高监管资源的有效使用。

(二)职责明确。各监管机构明确职责范围,依法监管,监管行为符合规范的要求。

(三)合作有序。各机构按一定程序交流合作,有利于加强协调、增强合力,符合运转协调的要求。

(四)规则透明。让社会和公众了解各机构的运作规则,有利于增强信心,加强监督,符合公正透明的要求。

(五)讲求实效。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符合廉洁高效的要求。

职责分工

第四条第四条 根据国家法律和国务院的授权,银监会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全国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

(一)制定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的规章制度和办法;

(二)审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其业务范围;

(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四)审查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五)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

(六)负责国有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七)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存款类金融机构紧急风险处置的意见和建议;

(八)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第五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的规定,证监会依法对全国证券、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履行如下职责:

(一)研究和拟定证券、期货市场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起草证券、期货市场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有关证券、期货市场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并依法行使审批权或核准权。

(二)依法监管股票、可转换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交易、托管和结算;批准企业债券的上市;监管上市国债和企业债券的交易活动;

(三)依法监管境内期货合约的上市、交易和清算;监管境内机构从事境外期货业务;

(四)依法对公开发行和上市交易证券的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证券、期货交易所、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期货结算机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机构、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资信评估机构进行监管;依法对从事证券业务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的证券业务活动以及从事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托管业务的金融机构的托管业务活动,进行监管;

(五)依法制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机构从业人员资格、资质标准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依法制定证券从业人员的资格、资质标准和行为准则并监督实施;按规定管理证券、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和期货结算机构的从业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

(六)依法监管境内企业直接或间接到境外发行股票、上市;监管境内机构到境外设立证券机构;监管境外机构到境内设立证券机构、从事证券业务;

(七)依法监督检查证券发行、交易的信息披露情况,监管证券、期货信息传播活动,负责证券、期货市场的统计与信息资源管理;

(八)依法对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九)依法对违反证券、期货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罚;

(十)管理证券、期货行业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合作事务;

(十一)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办理国务院交办的有关事宜。

第六条第六条 根据国家法律和国务院的授权,保监会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一)拟定保险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制订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起草保险业监管的法律、法规;制订业内规章。

(二)审批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保险集团公司、保险控股公司的设立;会同有关部门审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审批境外保险机构代表处的设立;审批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等保险中介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审批境内保险机构和非保险机构在境外设立保险机构;审批保险机构的合并、分立、变更、解散,决定接管和指定接受;参与、组织保险公司的破产、清算。

(三)审查、认定各类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制订保险从业人员的基本资格标准。

(四)审批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和新开发的人寿保险险种等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对其他保险险种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实施备案管理。

(五)依法监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市场行为;负责保险保障资金的运用政策,制订有关规章制度,依法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进行监管。

(六)对政策性保险和强制保险进行业务监管;对专属自保、相互保险等组织形式和业务活动进行监管。归口管理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等行业社团组织。

(七)依法对保险机构和保险从业人员的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对非保险机构经营或变相经营保险业务进行调查、处罚。

(八)依法对境内保险及非保险机构在境外设立的保险机构进行监管。

(九)制订保险行业信息化标准;建立保险风险评价、预警和监控体系,跟踪分析、监测、预测保险市场运行状况,负责统一编制全国保险业的数据、报表,抄送中国人民银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发布。

(十)按照中央有关规定和干部管理权限,负责本系统党的建设、纪检和干部管理工作;负责国有保险公司监事会的日常工作。

(十一)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第七条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任何一方需要对他方的监管对象收集必要的信息,可委托他方进行。

第八条第八条 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应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集团公司依据其主要业务性质,归属相应的监管机构,对金融控股公司内相关机构、业务的监管,按照业务性质实施分业监管。

被监管对象在境外的,由其监管机构负责对外联系,并与当地监管机构建立工作关系。

对产业资本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在监管政策、标准和方式等方面认真研究、协调配合、加强管理。

第九条第九条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积极支持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发展。加强对创新产品监管的研究与合作。

第十条第十条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应与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密切合作,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信心。

信息收集与交流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根据授权,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向其监管对象收集信息和数据,并负责统一汇总、编制各类金融机构的数据和报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应密切合作,就重大监管事项和跨行业、跨境监管中复杂问题进行磋商,并建立定期信息交流制度,需定期交流的信息由三方协商确定。接受信息的一方应严格遵循客户保密原则,保证该信息使用仅限于其履行职责,除非法律规定,不得将信息提供给第三方。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应互相通报对其监管对象高级管理人员和金融机构的处罚信息。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应建立对外开放政策的交流、协调机制,并互相通报在有关银行、证券、保险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中的活动信息和观点。

工作机制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建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监管联席会议机制”。监管联席会议成员由三方机构的主席组成,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由主席或其授权的副主席参加,讨论和协调有关金融监管的重要事项、已出台政策的市场反映和效果评估以及其他需要协商、通报和交流的事项。监管联席会议仅协调有关三方监管的重要事宜,原三方监管机构的职责分工和日常工作机制不变。联席会议成员每半年轮流担任会议召集人。任何一方认为有必要讨论应对紧急情况时,均可随时提出召开会议,由召集人负责召集。监管联席会议三方分别设立“联席会议秘书处”作为日常联络机构,并指定专门联系人。在正常情况下,联席会议召开前五个工作日,三方日常联络机构应将拟议事项和各方意见建议等书面材料送达联席会议成员。会后由召集方负责拟定会议纪要,在征求参会方意见后发送各方。监管联席会议纪要报国务院领导审批后执行。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任何一方与金融业监管相关的重要政策、事项发生变化,或其监管机构行为的重大变化将会对他方监管机构的业务活动产生重大影响时,应及时通告他方。若政策变化涉及到他方的监管职责和监管机构,应在政策调整前通过“会签”方式征询他方意见。对监管活动中出现的不同意见,三方应及时协调解决。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建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经常联系机制”,由三方各指定一个综合部门负责人参加,综合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为具体专业监管问题的讨论、协商提供联系渠道。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召开“联席会议机制”和“经常联系机制”会议时,可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或其他部委参加。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可邀请他方工作人员参加本机构组织的相关培训和研讨活动。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联席会议”设立网站。

附则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本备忘录的修改由“联席会议”讨论通过。

中国大学管理体制 篇5

通过模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变迁的关键是海洋经济中“成本与收益①孰大孰小”,表象上表现为α、β、λ、L等值的大小。

(一)参数变动对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变迁的作用

1、α值的大小。α为海洋产业加入产业组后由于法律法规、活动空间以及其他方面的限制导致自身能力无法尽情施展而导致的损失率。若α值偏大,相对于固定的产业规模,海洋产业加入产业组时的损失值则大;反之,则小。α值的大小是与海洋产业的技术水平、海洋资源的多寡紧密相关的,技术水平高、海洋资源匮乏时α值较高。较高的α值促使海洋产业偏向于选择“独立”发展策略。

2、β值的大小。β为该产业与相关产业组的关联度,β值越大,加入相关产业组获得的额外收益也就越大;反之,越小。较高的β值促使海洋产业偏向于选择“联合”发展策略。

3、λ值的大小。λ为海洋产业选择独立发展导致产业间矛盾产生的损失值。λ值越大,海洋产业越有动力与其他产业联合;反之,则反是。λ的大小与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各海洋产业各得其所,相安无事,λ值较小;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新增的海洋产业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均会导致矛盾的增多。较高的λ值促使海洋产业偏向于选择“联合”发展策略。

4、L为相关产业组的发展水平,相关产业组发展水平越高,海洋产业加入进去获得的额外收益越高;反之,越少。较高的L值促使海洋产业偏向于选择“联合”发展策略。

(二)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演化机制

1、建国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行业分散管理阶段

建国初期,我国在海洋领域的主要政策是恢复和发展传统海洋产业。在开发利用海洋技术水平有限的前提下,海洋产业进行联合发展的协同效益很小。同时,如海洋产业选择“联合”策略则意味着要出让活动领域、遵守法律法规等,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经济的海洋产业来说,这些成本将是巨大的。因此,联合发展获得的额外效益远远小于出让活动领域等造成的损失,即。同时,由于海洋开发与利用水平低下,各海洋产业独立发展,矛盾并不突出,这意味着λ值也很小,即—1。此时,海洋产业之间没有联合的动力,各海洋产业独立发展,与此相适应,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呈现一种分散管理的特征。

2、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由分散向统一迈进阶段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海洋经济在曲折中求发展。历经十年“_”,海洋经济遭受一定的损失,但是各个海洋产业的发展并未因此停滞。海洋渔业、盐业、海洋港口与交通运输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各主要的海洋产业开始扩展活动区域,产业间的交叉活动领域随之增多(β值变大),矛盾也随之显现出来(λ值变大)。此时,如果海洋产业选择“联合”发展策略,由于协同效应产业获得的额外收益将增加(值变大)。但由于渔业、盐业、港口与交通运输业“三足鼎立”局势未变,并且各海洋产业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α变大),各海洋产业出让技术,活动领域、遵守法律法规等成本增加,这一时期,海洋产业联合发展的成本依然大于联合发展的收益,即。随着海洋产业间矛盾的深入,交叉领域的海洋活动逐步受到政府的重视,在政府的协调组织下,海洋产业间的联合崭露头角。

3、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末——综合管理体制初见端倪

20世纪8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末是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大量国外先进管理方法及科学技术,海洋意识以及海洋开发技术都有了很大提高。一些新兴的海洋产业,如,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水综合利用等产业也迅速崛起,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体也随之繁杂起来。各行为主体在同一个流动的海洋区域内活动,关联度随之增加(β值变大),致使海洋经济发展在空前高涨的同时,海洋产业之间的矛盾急剧增加(λ值变大)。此时,如果海洋产业选择“联合”发展策略,由于协同效应产业获得的额外收益将增加(值变大)。同时,由于共同的活动领域范围的扩大以及海洋产业作业领域的层次性,海洋产业选择“联合”策略时出让的领域的成本会有所降低。相反,海洋产业之间关联度的提高使产业间协同效应增大。此时,在一定的海域内,在矛盾突出的海洋产业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协调机制来协同产业间的发展是可行的。1988年1月27日海南省建省筹备组与国家海洋局商定,成立海南省海洋局,统筹管理行政区划内的所有与海洋经济有关的活动。自此开始,截止到1991年,我国16个沿海省(区、市)海洋管理机构已全部建立,标志着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从此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4、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以“条块”为特征的海洋经济综合管理体制

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管理体制逐步完善。随着综合管理机构的建立,产业间联合带来的协同效应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国家海洋局的统管职能进一步强化,中国海监总队的成立为海洋经济综合管理体制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军事保障。

但由于我国海岸线绵长曲折,要想对整个国家实施统一的综合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此时,海洋区域管理应运而生。我国的区域海洋经济管理体制主要体现在省级政府阶层,这与我国固有的行政区划有很大关联。在固守海洋产业“条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在国家海洋局统一调控、政策法规总的约束下,各省市彰显各自特色,结合自身条件,建立起适合本省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截止20底,我国已有16个沿海省(区、市)成立了主管海洋和渔业的管理机构,综合管理地方海洋产业活动。从区域的角度看,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国家——省——市——县自上而下四级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整体上,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呈现出“条形”的行业管理和“块状”的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混合管理模式。

三、结论

我国海洋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已达到世界中级水平(L较大),传统海洋产业已经形成规模经济,新兴海洋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α值较大),海洋产业种类增加。但同时,各产业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时空交叉严重(β值较大),海洋产业总体技术水平较低(技术水平低下,在统一的工作领域势必造成矛盾加剧,即λ值较大),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等问题严重。随着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海洋产业之间的矛盾加剧,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走综合管理的道路已确定无疑的。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完善的海洋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充分了解海洋经济的发展局势;建立健全的海洋经济综合管理的协调组织机构,从全局的角度解决跨行业问题;建立统一的海上执法队伍。

注释:

①本文将影响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因素简单缩减为“成本”与“收益”是有一定原因的,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是潜在利润大于创新成本,即有利可图”,本文实证部分牵涉到了加入产业组后成本高低的比较,这也可以认为是“有利可图”的一种变相。

参考文献:

[1]Friedman D. Evolutionary Game in economics[J].Econometrica,1991:637-666.

[2]Jongen W.WEibull.Evolutionary Game Theory[M].The MIT Press,1996.

[3]陈艳,赵晓宏.我国海洋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及目标模式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06:28-30.

[4]蒋铁民.中国海洋区域经济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

[5]宁凌.海洋综合管理与政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滕祖文.海洋行政管理专题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7]徐质斌,牛福增.海洋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8]张辉.国际海洋法与我国的海洋管理体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7-30.

[9]帅学明,朱坚真.海洋综合管理概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中国大学管理体制 篇6

1前言

大学生始终处于身心不够健全的快速过渡发展阶段,此时一旦说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他们便会遭受外部不良环境因素侵蚀,产生诸多不良行为习惯和思想问题,如今表现最为显著的便是大学生情商和人文素质过低的消极状况。所以说,在既有大学教育管理体制中融入人性化管理理念,对于促进大学生人格、生存技能健全结果,有着极为深刻的指导意义。

2大学教育管理体制中贯穿人性化管理理念的现实意义

首先,为推动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贡献更为强劲的支持力量。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当前一项重大使命,在此类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翁,就更加奠定了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大学既有教育管理体制之中贯穿融入的基础。其次,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化改革需求的必然结果。大学生教育管理体制之中贯穿人性化管理理念,是时代和高等教育事业进步的一类时代性标志。透过教育对象层面观察审视,教育不过是沿用对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指导培训,目的是加强受教育人群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这类结果可以说正是人性化教育理念的彰显,能够大幅度提升教学实效之余,迎合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最后,加强学生自我发展实效。大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属性,就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科学化指导服务,令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获得更高水准的提升;而透过学生角度观察,实时性地接受合理的教育,更加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前提。所以,鉴于该类特征,有关大学完全有必要进行传统教育管理体制革新改造,而其间人性化理念的贯穿和落实就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3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大学教育管理体制中融入沿用的措施

3.1尽快树立起人性化教育管制理念

人性化管理理念想要在大学教育管理体制之中予以有机彰显,第一要务便是整改和优化既有管理体制,之后针对大学教育管理主体加以多元化指导培训,保证其可以更为理想地理解人性化在教育管理体制中贯穿的内容和需要彰显的价值。在此类背景下,有关教学管理主体才可以更好地接纳这部分人性化教育理念,保证在后续诸多教学引导活动中予以表现,令学生愿意主动积极地学习,并为高校教育质量改善,奠定基础。

3.2沿用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方式

在大学既有教育管理体制之中进行人性化理念沿用,需要借助对应的方式加以落实,具体表现在教育管理模式和操作流程等方面,就是说要将师生等成员的基础性需求考虑进去,使得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有趣专业的知识,而学生又可以全程认知听讲,自觉地遵守学校一切行为规范,努力做一名专业的大学生和合格的社会公民。

3.3设置充满人性化思想的教学管理内容

为了令人性化管理思想特征在大学教育管理体制中予以真切地体现,有关管理人员还需要结合相关教学管理内容进行重新改进,旨在促使相关教学内容可以更加理想、高效地迎合大学生自我改造需求。换句话说,如今大学生想要获取何类教学内容,大学就有必要借助适当的教育管理途径进行特定的教学内容设置。所以说,在大学开展人性化教育管理工作环节中,有关管理主体和专业教师务必要细致化调查,掌握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最为重要的是在学习内容选取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和机会。

3.4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管理环境

在贯彻落实大学教育管理人性化改革指标期间,还需要关注教学管理环境的优化和学术交流和谐氛围的营造细节,须知一旦说校园提供一类理想的教学环境之后,预先设想的人性化教育管理条件才能够得以落实。所以,在大学校园之中主动开创一类和谐安定的教学管理环境,推动对应教学工作的有序拓展进程,显得十分重要。而和谐教学环境和愉悦文化交流氛围之间,亦存在着缜密的关联,两者共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结果。另一方面,全方位开发应用互联网技术。透过大学教育人性化管理的实际应用角度观察论证,为了愈加理想地凸显大学教育管理的便捷和高效性特征,有关管理主体仍有必要针对部分创新型科技实施进行全方位开放应用,如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等,可以十分可靠地将人性化管理价值予以发挥,特别是在大学生人性化教学课程选取环节中,互联网辅助功效几乎难以被轻易替代。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教育管理环节中,全方位关注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应用和落实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具体到实际的人性化管理落实环节中,务必要透过整个大学教育管理体制层面入手,这样才可以更为高效率地改善教育管理的人性化特征。

参考文献:

中国大学管理体制 篇7

关键词:班级,组织,文化

一、大学班级组织管理机构

(一) 班委会。

班委会是班级组织管理的基本机构, 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机构。班委会通常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娱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等组成。班委会通过采取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班级纪律;讨论拟定班级计划等措施, 组织管理班级日常事务。

(二) 团支部。

团支部是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 是团的最基层一级组织, 班级团支部是班级组织管理的常设机构。团支部通常由团支书、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组成, 具体负责班级党团建设、组织发展、思想政治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工作。

(三) 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管理的领导者, 被称为是“最小的主任”。大学班主任通常根据自己的教育以及管理理念指导班级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并就班委和团支部组织开展的活动进行点评并给予意见。同时, 大学班主任的组织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性、服务性、宽松性等特点。

二、大学班级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班级制度的扭曲化。

大部分大学生视制度为约束自己行为的捆绳, 控制自己思想发展的工具。因此, 大学班级的管理制度通常被忽视, 绝大多数大学班级没有形成系统的班级组织管理的成文制度, 更多的是口头上的约定, 也就是非成文制度。这来自于传统观念的束缚, 传统观念中, 制度经常被利用, 经常扮演着管制性的角色, 这和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存在巨大的矛盾。

(二) 竞争和合作氛围不和谐。

班级作为一种群体组成形式, 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群体成员之间的竞争。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最优秀的往往只有一个, 而大多数班级成员都希望成为优秀, 优秀者所获得的荣誉会影响以后就业发展, 因此, 班级成员之间不可避免会产生竞争。良好的竞争氛围是组织进步的催化剂, 但恶性竞争则会影响人际关系, 破坏群体和谐。不少大学生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 进行不正当竞争行为。由不良竞争而导致的合作不利也会大大降低班级综合竞争能力。

三、班级文化对班级组织管理的作用

(一) 什么是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即班级群体文化, 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同拥有的信念、态度、价值观等的复合体。班级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具体体现在班级的组织管理制度、班级凝聚力、班级人际关系等。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

(二) 新时期班级文化的建设任务

1. 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好专

业文化知识, 提升就业竞争实力。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的形成需要发挥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指导作用、班级学习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成绩落后同学的奋斗意识。班级可以通过组建学习小组;建立奖励制度等以带动刺激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

2. 形成以人为本的自我管理模式。

大学班级组织管理应该注重的是充分挖掘大学生自身的各项潜力。班级管理模式需要体现人性化和个性化, 班级各类活动的开展应充分征求班级学生的意见, 采取集体决策。班委、团支部成员不应该有权力意识, 应该强调的是服务意识, 应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组织者而非领导者。

3. 提升班级的竞争实力。

大学往往会根据专业特点划分不同的班级, 班级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同时, 不同专业也会存在竞争。在竞争中获胜, 需要的是班级实力, 这种实力的获得依赖于班级文化的强化建设。如何提升班级竞争实力, 最重要的是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实践活动, 增强班级凝聚力。在活动中又能够充分使学生张扬个性, 实现兼容并包的目标。

四、大学班级组织管理的创新意见

(一) 转变班级组织管理方式, 建立“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所谓的“三位一体”, 就是加强学院、班主任与班级学生干部之间的联系。具体就是要要求学院建设把握好方向性, 突出班主任的指导作用和监督作用, 增强学生干部工作能力。“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模式最终要求的是以学生为本, 这样才能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同时班级之间也应相互帮助。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班级特点, 不同的班级文化, 不同的班级管理理念, 班级经验的交流可以取长补短, 克服自身建设的困难。

(二)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密切班级同学的关系。基于大部分大学班级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直接交流, 网络就成了同学间平时交流的重要渠道。班级应该拥有自己的QQ群、班级博客, 主要学生干部应该建立自己的飞信。通过这些途径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 实现班级资源的共享。

当代中国大学生肩上的责任无比艰巨, 各种压力也接踵而至, 大学生只有在大学班级中生活好、学习好, 才能为将来踏上社会, 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芝.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08, (22)

中国大学管理体制 篇8

走到第六个年头的中国管理100年会,有了更广阔的内涵,更清晰的理念,更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处于全方位协调增长的转型时期,本届年会“新财富观:社会责任•价值共创”的主题,受到出席年会的国家领导人、省部级官员、国内外商界领袖、媒体高层及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更新管理观念,推进管理创新,追求负责任、和谐健康的新财富观,成为各方人士的热议话题。

主办方代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总监郭振玺致辞:“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企业尽社会责任就是做好该做的;企业要尽社会责任,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新浪全球资深副总裁、总编辑陈彤谈道,中国企业面临一个新课题——如何成为新财富观念的主动倡导者与有力的实践者,在创造财富价值的同时,担负起一个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山东电视台常务副台长吕芃认为,如何追求财富,如何使用财富,应该进入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企业有能力也有责任共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张延平强调媒体在传播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的作用,“使公众去尊敬那些尊重法律和商业伦理,追求阳光利润和永续经营的企业,公众的尊重、媒体舆论的激励会激发企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固化,保持创新激情,不断提升责任的履行水平。”

中海油、联通、新希望、苏宁、摩托罗拉、思科等知名国企、民企及跨国公司领导人的云集,使本届年会再次成为中国管理界的年度盛会。三场巅峰论坛浓缩优秀管理思想,精彩互动。

和前五届一样,2006中国管理100年会继续推出年度管理英才,树立管理榜样。根据北京、山东、广东、天津、江苏、浙江、陕西、云南、重庆、辽宁等地主流媒体对当地优秀企业管理者的推荐,汇总成“2006年度管理100人”,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2006年度“双十具价值经理人、聚人气企业家”。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肖亚庆、中国联通公司董事长常小兵、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刚、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林正刚、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总裁高瑞彬、AMD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郭可尊等成为“具价值经理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张近东等成为“聚人气企业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为令人瞩目的“具价值企业之社会责任榜样”。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等国家领导人及各部委相关领导人出席“双十”管理盛典。盛典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陈伟鸿、欧阳夏丹及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李毅共同主持。

火炬仪式把管理盛典的气氛推至顶点。五位历届、本届“双十”获奖代表手持承载活力和梦想的火炬上场,并“点燃”了他们身后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象征责任与创造力之火长燃,中国经济之火越烧越旺。

“正确选择战略目标,以执着信念迎接挑战,以共赢成就可持续发展,以平衡、创新创造价值,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诠释了2006中国管理100年会的主题——新财富观:社会责任•价值共创。这是一座新高峰,让我们携手攀登。”管理盛典的结束词凝聚了所有在场人士的心声,成为共同的行动宣言。

国企领导人的选择之道

肖亚庆(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作为央企之一,中国铝业公司必须考虑未来的发展是不是符合市场规律和国家的战略要求。我可能会放弃一些暂时的利润,而考虑一些更长远的事情。

常小兵(中国联通公司董事长):“自由联通”这个理念驱动我们不仅做好今天2G移动通信时代的服务,也驱动我们关注未来3G的演进,两者演进过程中是不矛盾的。在未来,非语音通讯领域应该说是一个增量蛋糕。

刘德树(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裁):多元化发展方面,我们选择的原则主要还是围绕着与主业关联度比较高的产业进行发展。实际上我们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做好,只能选择几件你能做好的,在原有产业上进行重组和必要的集成。我们的目标是在行业里一定要做到前三名。

马蔚华(招商银行行长):五年前我们已经与狼共舞了。面对外资银行,我们完全可以拿来主义,不仅可以引进管理,引进技术,还可以引进人才。我现在的策略就是人才策略,既培养自己的人才,也要挖对方的人才。

如果给讲述企业2006年的电视剧取名称

潘刚(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十几年前热播的一部电视剧《英雄无悔》,可能更能概括今天这批人的价值和精神。在今后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会像《英雄无悔》中的主人公高天一样,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无怨无悔,执着奋进。

谭旭光(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个名称,我想引用2006年潍柴动力65周年庆典的主题——“中国前进中有我”。我们国家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努力,我们汽车行业的发展需要我们产品的动力,我们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动力,动力是我们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跨国公司经理人的最大挑战

林正刚(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蓝海”是一个创新,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寻找新的“蓝海”。

郭可尊(AMD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我们坚持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理念,同时,还特别重视把我们的创新融入到中国目前的自主创新战略的目标中。

高瑞彬(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总裁):在转型上,我们面对的问题是怎么使中国这个基地支持全球的市场,能够在全球生产研发的价值链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李希烈(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我对管理的想法是,经理人应把员工看成是内部的客户,跟员工更好地沟通,建立起一个好的团队。

民营企业家的家规和可持续理念

刘永好(新希望集团董事长):我觉得我们的企业是非常友善的大家庭。我们企业有句口号可以叫做“家规”: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还有一句话是“养育人,创财力,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施正荣(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我想通过我们的努力,五年之后尚德一定能够成为这个行业的一个巨头。同时,希望五年之后在我们中国,在居民楼顶上、办公大楼的墙面上都能看到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产品,而且真希望火力发电厂能够关掉几家。

如果组成团队用1000万重新创业

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我选择做纳米技术。先拿出500万把我们这四个人培训一下,因为我们都不懂。还有500万,用于找各种人才。

黄鸣(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我的建议是不能各司其职。培训的500万放在我这儿,我来培训。作为首席技术官,我还必须承担减掉所有科研费用的任务。省下来的钱用于设备,针对客户需求进行产品的研制,直接换来价值。

沈南鹏(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财务成本的控制问题,我觉得这对初创企业是非常重要的,我作为首席财务官很重要的职责,就是保证在研发期间,在营业额规模还没有爆发之前首先生存下来。

赖泰岳(宏中国区总经理):当你有关键性的技术在手上的时候,那就不只1000万了。找到对的人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这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工作和生活分别打个比方

张近东(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工作与生活好像是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在这一方面,实际上我不是一个成功者。如果要比喻,工作上面我想用参天大树来形容,树木在默默无声地成长着,就好像工作踏踏实实。生活我想用花来形容。鲜花在盛开的时候,是最让人感动的。

曹德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工作上,我把自己比喻成一只狼狗,对国家、对人民、对股东、对员工无限忠诚,也有非常敏感的嗅觉,速度很快。我的生活像猴子。猴子喜欢思考问题,这就是我的生活习惯。

周福仁(西洋集团董事长):我在生活里应该像草,在瘠薄的土地上可以不用给它施肥,虽说长得不快,可是寿命是非常长的。在工作上,我像是蜘蛛,用自己的心血吐出丝,拉开一张大网。

如何理解“聚人气”和“具价值”

曹国伟(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CEO):对于新浪网这样一个领先的门户网站来说,“聚人气”是两方面:一个是要提供最好的内容和产品,能够吸引更多的网民;另一方面,应该承担起我们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得到社会的尊敬,能够建立长期的竞争力。

任洪斌(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总裁):具价值经理人是一个具价值管理团队的代表;具价值的经理人应该具有勇于超越前人的勇气和能力,同时又有为后来者创造超越自己的条件的胸怀;具价值经理人要对股东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

社会责任榜样的胸怀

傅成玉(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我不敢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榜样,因为全国千千万万的企业都和中海油一样,在努力地实践着社会责任。作为中央企业,我们格外地感到有一份荣幸,就是我们承担着光荣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企业家也好,能力总是有限的,需要的是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具价值企业之社会责任榜样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这是一家赢得广泛国际赞誉的公司,这是一家获得“中华慈善奖”的有品格的企业。它的社会公益基金近5年来共计投入1.48亿元,用于扶贫、助学、救灾,坚持不懈,不遗余力。其中,助学基金已经资助了2500余名贫困大学生。2006年起,它定期公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展现出一个优秀中国企业公民的姿态。

管理创新团队

宏集团中国总部

上一篇:欧债危机过程下一篇:工间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