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党校英语作业(推荐8篇)
答: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工人阶级斗争经验和对人类先进
4、《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启示? 基本思想:(1)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5、学习《共产党宣言》,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运用。
7、列宁晚年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构想及其评价。★
文化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包含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科学体系。其中科学社会主义居于核心地位。第一,从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看,科学社会主义是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和落脚点;第二,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看,论证科学社会主义是它的实质所在;第三,从对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导作用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活的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关系更直接、更现实、更密切。
2、怎样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
答:历史贡献:① 空想社会主义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②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某些合理因素。③空想社会主义学者们在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天才的大胆的设想中,提出来许多有价值的主张。
局限性:① 空想社会主义忽视历史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② 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的物质力量。③ 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这就注定他们的设想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④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只是从道德情感出发认同社会主义,这就注定了他们理论主张的空想性。
3、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 答:“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理论核心。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功绩,就在于揭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结论,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预言》中马克思提出了“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的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简称“两个绝不会”)思想。“两个必然”论证的是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绝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的长期性和曲折性。第一,“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体现了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的统一。第二,“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体现了客观必然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第三,“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体现了逻辑性与历史的统一。
决定社会政治精神面貌,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无产阶级只有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和压迫,使整个人类获得解放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启示:对现实社会,特别是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1)要用《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则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宣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头和思想源头,它所提供的一种方法,揭示的原则,展示的前途,对我们今天来讲是颇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同时不断地寻找把长远目标和现实目标统一起来的方针,是我们这些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重要经验,也是《共产党宣言》最精髓的地方。从这个意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党宣言》的现代发展和新的形态。(2)理性认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和资本阶级、《共产党宣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采取的并不是简单否定的态度,从现在来看,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完全发挥,还在不断的发展,还在前进,所以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时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累积了许多经验,对我们肩上社会主义是有启发意义的,是可以借鉴的。(3)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要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要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现实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的自由与发展只有在自然、社会、人和谐统一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现阶段我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党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是对《共产党宣言》发展理念的深化。
6、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答: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第一,在农业方面: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缴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第二,在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中小工厂和商店可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监督指导,遵守苏维埃法令,按期交纳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润。第三,在流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业和自由贸易,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按劳分配。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第一,以市场为取向。第二,多种经成分共存。第三,坚持党的领导。
答:《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贯穿于《宣言》的唯物史观,二是《宣言》根据这个基本思想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这两部分内容,构成了《宣言》的一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的重要内容,是不能背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唯物论、实践论、价值观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的理论体系。首先,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核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实践观、历史观、辩证法等的辩证统一承认外部世界客观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正确性和科学性的源泉。其次,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核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实践观与物质观、辩证法、主体论、认识论,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等的辩证统一。体现人的主体性和目的性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最后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核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价值观与唯物论、实践观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劳动人民为政治立场、以共产主义为价值理想,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力和魅力的源泉。运用:毛泽东是坚持马克用住义的典范,同时又是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之所以在革命战争年代能够力挽狂澜,领导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能够独立支持,顶住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压力,坚持探索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因为他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情况相结合。毛泽东留给了中国共产党人乃至世界共产党人一个光辉的典范。中国共产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其实就是《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今天具体情况下的运用。共产党的领导,无产阶级专政及其在中国的具体形式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这些内容恰恰就是《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基本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在中国的新时期转化为党的基本路线,具体运用到改革开放的实践之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
13、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有哪些?
答: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学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任务:(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答:列宁转向新经济政策,开始探索另一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重要思想。第一,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先于发达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第二,开展“文化革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列宁提出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大力增加教育经费,要把其他部门缩减出来的款项转给教育部门。二是提高人民教师的地位,要把“国民教师的地位提高到在资产阶级社会里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的高度。……而最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第三,发展商品经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心问题是发展商品经济。第四,实现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第五,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政治建设的中心是发展民主政治。评价: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领导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出及其伟大的贡献。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1)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2)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依据;(3)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9、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答: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事实就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改革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创新的总结和升华。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一个新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各自有自己的理论特点和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起着指导作用。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科学内涵?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11、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答:(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5)坚持和完善民主监督与廉政反腐制度。
12、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答: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把法治建设和德治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两者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觉悟。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对于夯实国家治理的制度基础和思想道德基础,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纵观历史,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各自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国家才能治理有序,社会才能健康运行。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宽猛相济”、荀子提出“隆礼而重法”到汉代董仲舒强调“阳为德,阴为刑”,从唐代提出“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到宋元明清时期一直延续德法合治,都体现了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都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从世界范围看,凡是社会治理比较有效的国家,都坚持把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同时注重用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国家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必须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律和他律紧密结合起来,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共同发力、相互促进。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着眼当前、面向未来,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继续实行好,把法治中国继续建设好,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牢牢把握这条道路的基本特征和原则要求,彰显其鲜明特点,发挥好突出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落实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统筹推进以德治为基础的法治建设、以法治为保障的德治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当前,我国正处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根本上说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当清醒看到,我国法治建设现状同党和国家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实践证明,要切实解决法治
12、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单纯就法治论法治是不够的,应当着眼全局、系统谋划,特别是要立足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重视加强道德教育和思想引导,着力培植人们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营造全社会都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文化环境,使法律和道德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共同发挥作用。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构筑依法治国的坚实道德基础,形成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与各方面公正有机融合,协调发展。要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积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壮大主流舆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给予有力支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
15、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怎样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答: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这一重要原则,必将进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实现,保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正确方向。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根本的保证在党。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从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到开辟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从发扬法治精神、发展法治理论、运用法治思维、创新法治方式,到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依法治国取得令人振奋的巨大进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体现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依法治国的过程,就是在党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既保证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又增强了党和国家的活力。邓小平曾说,在中国这样的大国,没有党的统一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历史经验证明,没有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就难以避免党争纷沓、混乱竞逐的现象。只有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有效防止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局面。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按照全会绘制的蓝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之转化为党团结带领人民执政兴国的能力。
如何才能设计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作业,让孩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聪明才智、综合使用语言,促进学生有效发展呢?我认为应当力求以教材为依据,以任务为中心,以语言为载体,以发展学生的兴趣与能力为目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针对孩子学习英语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类型的英语作业。
一、口语作业
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孩子,布置口语性作业再合适不过了。当然,这种作业也将伴随孩子的整个英语学习生涯。当代英语教育越来越注重口语教学。小学生善于模仿,表演欲强。在学习英语的初期,我常常给孩子们布置各种口语作业,如:课后听、读单词或对话,将当天学习的单词或句型教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到校后用英语跟老师或小伙伴打招呼,和好朋友一起表演当天学习的对话,等等。随着孩子们英语知识的积累,口语作业也逐渐发生变化,如在课前留一、两分钟,让孩子们轮流自由说话,或进行自我介绍,或描述当日天气,或倡导大家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等等。到了小学高年级,组织各种课文朗读比赛、看图说话比赛、演讲比赛,等等。促进学生多说英语、说好英语。
二、合作作业
针对孩子们普遍缺少英语学习环境这一情况,为促进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除布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外,我布置了许多由小组合作完成或和家长合作完成的作业。如小组合作表演对话、当爸爸妈妈的英语小老师、让父母帮忙录制英语对话、参与课本剧表演、课后调查本组同学最爱吃的水果,等等。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营造了课外英语学习环境。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三、抄写作业
写是英语学习的四种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巩固、掌握所学知识的方法之一。要想学好英语,必须储备一定的单词。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积累。我们不提倡大量布置抄写作业,而应遵循学生的记忆规律,一次不布置太多遍数,但可不定期地少量重复抄写内容,加强学生记忆。我们还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根据读音抄写单词、结合旧知记忆单词,等等。在学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后,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一些有趣的单词、词组、英语标识、谚语、小笑话、小短文记录在自己的英语“采蜜集”上,不定期交流。
四、自学作业
学习新知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完成一些预习性作业可以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如在上新课前提前听读要学的内容,复习与新课有关的知识,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的方式收集与新课相关的信息,提前制作课堂上需要的教具、卡片,观看和新课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等等。这些都可以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降低学习新知的难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分层作业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同,这就使得一个班级内存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兼顾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我们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将作业设计为“难、中、易”三个层次。层次低一点的孩子,可以选择最基础的一项作业,层次高的孩子则可以选做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作业。比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Recycle 1中Read and write部分时,我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计了三类作业:一是听、读全文;二是复述全文;三是仿写短文。我让学生选做。这样,既可保证层次低的孩子有完成作业的能力,又能满足高水平孩子的需求,每个孩子都可在作业过程中享受学有所得的乐趣。
六、趣味作业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其勇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小学生精力旺盛,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及模仿能力强。教师可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设计丰富多彩、不拘形式的英语作业,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在讲完有关家中房间及房间布置的知识后,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自己想象中的家,并于下一节课进行展示和介绍。当第二节课到来时,我被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意折服了,孩子们手中立体、精致的作品令我大开眼界,孩子们稚嫩、新奇的解说更令我刮目相看。之后,我常常给他们布置各种各样的趣味作业,比如:观看英语动画片并简单介绍人物或剧情;制作玩偶介绍衣着、功能、爱好;在班级的一角设计并布置英语活动角;每月一个主题进行英语系列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及创造力。
七、运用作业
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要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所学语言,教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说英文单词、唱英文歌;和英语老师、同学进行简单英语对话;在不同的节日,制作不同的贺卡,写上不同的祝福语,送给不同的人;读简单的英语小笑话、小故事,并把它们讲给自己的好朋友听;设计全英文黑板报;和小伙伴们玩各种情境对话游戏;在生活中纠正英文错别字;用英语结合图画写简单小日记,等等。通过这些作业,孩子们发现英语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这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了动力。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作业优化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046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减负”不能只是口号,教师应以实际行动为学生“减负”。特别是在作业设计方面,不能让学生把作业当成负担,而应设计轻松、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享受作业完成的过程,并在完成作业时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并不断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初中生特点和英语学科特点,优化作业设计,真正“减负”,并让学生由衷喜欢上英语学习。
一、设计趣味作业,调动作业兴趣
作业缺乏趣味性,学生对作业便提不起兴趣。初中生虽然在各方面已经往成熟方面发展,但是为了全面调动学生的作业兴趣,设计趣味性十足的英语作业成为必然。例如:在教授牛津英语8B中的Unit 2 Travelling这一单元时,教师设计趣味作业,成功调动学生的作业兴趣,取得很好的效果。本单元的主题是“旅游”,属于学生的兴趣话题。教师设计情景:五一黄金周即将到来。请你以漫画的形式将你的旅行计划呈现出来。在漫画中,要包括出发地,目的地,如何到达,计划游览的景点等等。这个作业趣味十足,学生很乐意融入其中。在第二天的作业展示中,大多数学生都能一边拿着自己的漫画作品,一边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旅游计划。有个别学生还能为其他学生的旅行计划提出参考性建议。由此可见,趣味作业贴合学生兴趣故而能让学生兴趣饱满地完成。
二、设计层次作业,兼顾学生发展
学生个体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只设计“一刀切”的作业。只有设计层次性的英语作业,兼顾各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才能逐渐爱上英语,在英语学习中找到自信,找到前进的动力。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A中的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这一单元时,教师设计了层次性作业,取得很好的效果。1. 根据句意和汉语提示完成单词。She looks 饿).Please give her a 蛋糕) I need to change my生活方式). 2. 翻译句子:我们需要保持健康。健康的食品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不喜欢垃圾食品。3. 请调查你的好朋友,看看他/她早中晚餐都吃些什么,并建立表格形式呈现结果。4. Discussion and make a report: What do we eat and how do we live. How to live a healthy life? 在这个作业中,1和2是针对英文基础较弱的学生,只需要巩固课堂知识即可;3是针对英文基础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4则是针对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当然,基础弱的学生在完成作业1和2后,可以继续挑战作业3,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设计对话作业,创新作业形式
作业形式不能够单一化、机械化,教师必须创新作业形式。教师可以以情景为载体,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模拟情景,设计对话,并在课堂上呈现对话。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9A中的Unit 1 Know yourself这一单元时,教师设计情景对话作业,取得很好的效果。情景:假设你是一名职业采访者,请你围绕职业这个话题采访你的好友。采访中可能问到的问题:Q1:What job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Q2: Whats your personality? Q3: Do you think your personality is suitable for the job? 学生可以自主定角色,如扮演采访者还是被采访者。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需要模拟真实的采访情景,将情景以对话形式模拟出来。这样的作业驱动了学生去完成,也创新了作业形式,因而作业反映情况非常好。
四、 设计调查作业,促进学生提高
调查类作业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需要深入调查,做好记录,制作表格,再以报告形式呈现结果。因此,设计调查作业,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共同完成。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A中的Unit 5 Lets celebrate这一单元时,教师设计了调查类作业,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取得很好的效果。调查内容:以五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英语询问他们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可能运用到的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Why do you like this festival? 在调查时,有学生负责利用英语提问;有学生负责记录调查结果。得到调查结果后,有学生负责绘制表格,将调查来的信息填到表格中;有学生负责分析表格,并开始做好汇报总结工作。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必须优化英语作业设计,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作业,并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得到提高。教师要找出目前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全面优化作业设计,助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鸿.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与操作[J].宁夏教育,200712).
[2]孟春山.新课程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策略[J].考试周刊,201346).
一、作业为教材全部八讲课后思考练习题。(普通作业本书写)
二、论文:
论文备选题目:(任选其一)
1、论当代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建设节约型社会之我见
3、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新时代如何做一名合格高职生
5、如何做一名合格学生党员
6、论当代大学生人生观
7、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8、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现实意义
9、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10、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论文要求:
1、使用普通稿纸书写,要求手写,不允许打印。
2、主题明确、思路清晰,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严禁抄袭,如经发现有雷同现象,论文成绩按零分计。
3、在封面写明姓名、系部、班级、学号。学生以系部为单位,在11月30日前连同作业本由各学习小组组长送至一号办公楼1203办公室胡老师处,逾期不收(收齐集体上交,不接受个人单独上交)。
(简答题有答案,论述题标页码)
五、简答
1、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正确的道路?8页
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同时,我们又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时代特征,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历史和现实都无可辩驳的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伟大实践中所做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一条光明之路、吉祥之路、希望之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别的什么道路能够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说……
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69页
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第一次结合和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而言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曾经发生过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其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后改革开放时期,其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意理论体系。无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史方位看,还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身理论成果所包含的时代价值来看,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简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理论基石。15页
答:唯物史观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简单的说就是,它对于社会历史的分析批判是建立在对其物质根源的分析上的,而不是简单的精神层面,因而能对不同的社会历史形态作出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剩余价值学说彻底的弄清了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剥削雇佣劳动的秘密,为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实现了有空想到现实,有乌托邦变成科学。
所以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理论基石,4、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3页
答:党的思想路线,亦称“党的认识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和思想原则,是党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5、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42页
答:中国共产成立之前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压迫,严重阻碍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是民族灾难和人民痛苦的根源。
(1)从对外关系看,西方的、东方的资本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战争求战中国领土,或者
通过不平等条约租借中国领土,搜刮中国资源和民财,把中国人民作为他们的奴
隶。
(2)从当时国内情况来看,中国发达的传统农业文明、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
造就了绝大多数人相互隔绝和封闭的居住、生存方式,对土地的依赖和人身依附
把人们牢牢的锁在家庭、村庄、土地这些天然的共同体或直接环境中。
(3)从当时的思想文化来看,面对着处于强势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文化,中国传统的政治秩序和价值观念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6、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4页
答: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包含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和新民主主义基本路线。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民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基本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内容是农民战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7、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遵循的原则。66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遵循的原则:一,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基本原理不动摇。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第二,必须真正了解中国国情,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第三,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想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85页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围绕这一主题,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注意;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9、简述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新的阶段性特征。105页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对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
10、如何增强从国情出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109页
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从国情出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须做到以下几点:
(1)牢记基本国情,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被超越阶级的论调所迷惑;坚定不移的从国情出发,推进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
(2)正确认识基本国情,增强改革开放的坚定性和创造性,要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
(3)坚持实事求是,避免重犯超越阶段的历史性错误,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好科学 的合理的“度”,既不能“左”也不能“右”。
11、简述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115页
答:⑴ 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⑵ 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如果动摇了其中的任何一项,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事业。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12、“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的必然性是什么?123页
答: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认识,新概括,它的提出具有客观必然性。
(1)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2)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应对我国社会变革和发展新特征的理论创新;(3)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的必然要求。
13、简述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原因。138页
答: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顺应时代要求的自觉选择,有着深刻的理事和现实依据。它是中国共产党对近代曲折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主题的准确把握;是对世界发展潮流和各国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清醒认识;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要求。所以当前阶段,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4、我国把推行开放政策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的依据是什么?153页
答: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的依据:
(1)历史依据: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是闭关锁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遇到挫折的原因也是因为被迫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
(2)时代依据:当今世界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离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世界潮流,关起门来搞社会主义不可能成功。就会被边缘化。
(3)理论依据:邓小平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江泽民指出,“世界的发展不能没有中国”。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开放的,社会主义要吸收人类
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当代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
(4)现实依据:1978年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被动到主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代表性国家。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正确的,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在开放的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既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坚持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统一,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15、简述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历史背景。163页
答: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历史背景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我们党长期以来对发展战略的探索和实践,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宝贵经验。第二:我们党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和认识,为“三步走”发展战略奠定了科学基础。
16、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168页
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二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三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四是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五是全面建设生态文明。
17、简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含义和特征。201页
答:所谓的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指在国民经济承载能力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尽快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 “好”,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经济效益好。二是社会效益好。三是环境效益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内在统一的,不能将其割裂开来,片面追求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国民经济发展的 “快”是指在效益好的基础上,要保持尽可能高的经济增长率。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好”与“快”的有机统一,“快”以“好”为前提,好中求快,“快”也是好的必然条件,较快增长本身就是较好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它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总量均衡;二是结构优化;三是协调发展;四是资源节约;五是生态良好;六是民生改善。
18、简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14页
答: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这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制度化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保证。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它不仅是民主政治的制度保证,更是实现民治政治规范化、程序化的保证;规范化是实现民主政治的重要条件和实现途径;程序化是实现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制度化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做保证才能实现;规范化则是用制度去对民主行为进行统一和规范,使民主主体能严格遵守民主制度及其程序;而程序化则要求将民主过程中要坚持的程序设计和方法步骤,尽可能地用制度形式确定下来。只有正确处理制度化、民主化、程序化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稳定发展
19、简述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的具体内容。246页
答 :有理想:是指要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有道德:是指要遵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
有文化:是指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有纪律:是指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增强法治纪律观念自觉的遵纪守法。
2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264页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的社会状态,有其内在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
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从人们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思想道德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社会的劳动机制和整合机制等多方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所做出的精辟解释。
21、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276-282页
答:目标: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任务: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22、“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09页
答:一国两制,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他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3、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15
胡锦涛回顾了两岸关系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并就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发表了重要意见:一是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二是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四是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五是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六是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24、中国为什么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340页
答: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概括地讲,是通过对外开放并参与经济全球化来实现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同时要兼顺本国经济发发展对别国及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协调发展。
(1)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必然要求,符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谋求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的正确理念和时代潮流。
(2)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重要结晶,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3)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开放的社会主义,它的成功发展必须建立在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之上,必须实现于同世界其他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竞争之中。
(4)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壮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
25、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发生了那些变化?如何看待这些变化?351页
答:现阶段中国的工人阶级的状况与 改革开放以前的情况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队伍不断壮大。伴随着我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结构不断优化,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工人阶级的自身结构得到优化,自身先进性得到发展。第三,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日益知识化,工人阶级科技文化素质和其他素质也不断提高。
工人阶级队伍的变化是一个客观的必然的现象。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我国工人阶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力量,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我国工人阶级内部不同阶层对生产材料的占有情况复杂化,除和其他社会
阶层一起共同占有社会主义公有制部分的生产材料外,在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作的工人和生产资料的关系也是不同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凭借自身劳动获得劳动报酬,并且工资是主要收入来源;从上层建筑看工人阶级仍然是我国社会的领导阶级,而且其思想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基本知道思想。因此,工人阶级的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在整个国家的领导地位,从长远看,这些变化更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更有利于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
26、如何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361-363页
答:与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变革和党的中心任务相适应,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在增进团结、凝聚力量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统一战线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统一战线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扩大有序政治参与;二,统一战线要广集民智、广求善策、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三,统一战线要尊重多数、照顾少数,畅通表达利益渠道;四,统一战线要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7、为什么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375页
答:这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讲法治,即强调法律在社会管理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强调法律调整的普遍性和一致性。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因为:(一)宪法和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它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权威。遵守宪法和法律就是服从全国人民的意志。宪法规定依法治国,就是要求把一切机关个人和组织都规束到法律直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是对党的行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低的界限。因此,党的各级组织和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允许有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权力。
(二)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定型化、法律化,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党既然领导全国人民制定了宪法和法律,党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它,保证它的实施。
(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去活动,必然给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危害。
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能更好的坚持党的思想路线。39页
2、试述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积极成果47-50页
3、为什么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78-79页
4、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100-101页
5、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117-120页
6、试述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145-147页
7、谈谈怎样全面贯彻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174-184页
8、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页
9、谈谈应当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20-222页
10、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252-256页
11、如何理解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273页
12、如何正确理解“一果两制”理论和实践的世界意义?322-326页
(参考教材:田克勤著和徐志宏著)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1、内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思想基础: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科学地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并使之与新的历史条件相结合,得到继承、发展的基础条件。(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及新时期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得以制定和贯彻的基础和条件。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集中全党智慧,总结群众的创造,进而系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条件。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1)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基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重大成果。(2)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核心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也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重大成果。
(3)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同样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结果。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深扎根于当代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它必须始终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使主观思想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使认识合乎实际。这是我们党的工作和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永远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法宝。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
(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是一种更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结合。
(2)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对广大人民群众实行充分的民主。(3)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进行专政。
(4)人民民主专政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国特色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
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的对象来看,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主资产阶级。进入社会主义以后,过去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不复存在,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作为人民的一员参加国家政权。被专政的对象只是极少数敌对分子。
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来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合作,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第三,从概念的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它突出的优点。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鲜明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
第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议行合一”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国家机器运转的高效率。
第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第四,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第五,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最好的整体。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形式
(1)在农村,村民委员会的建设时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成果,其基本内容就是实行村民自治。
(2)在城市,主要实行以城市居民委员会建设为基本内容的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3)在企事业单位,主要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保证职工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
六、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第一,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辩证
统一。
第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第三,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第四,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五,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首先,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其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它必须是法制经济。只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再次,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最后,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有法律制度的保障。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的目标,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七、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指的是在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过程中用以引导、规范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的道德准则。胡锦涛同志针对当今国际局势的变化,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司机,依据我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史上第一次全面地论述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遵纪守法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三者有机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第三,依法治国是党和国家基本的治国方略。
九、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成果与失误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成果: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关于第二次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及其实现的步骤问题。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两步走”的设想,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伟大目标。
第二,关于第二次革命的实质和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问题。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完成由阶级斗争到向自然界斗争,由过去的政治革命到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的转变,是毛泽东在探索中明确提出的又一个重要思想。第三,关于第二次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多次强调,要坚持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统一。第四,关于第二次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毛泽东反复强调不要机械照搬外国的经验,而是要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中国自己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误:
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开始,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这一正确的方向,致使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上一再犯脱离实际的错误,在革命和建设问题上逐渐陷入一些误区:
第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误区。造成了长期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并最终直接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把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推到了次要地位。
第二,“一大二公”的误区。其结果是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国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陷入混乱。同时,也使平均主义思想进一步泛滥,严重挫伤了劳动者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阻碍和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在观念和体制上产生了长期的、消极的影响。
第三,“计划经济”的误区。毛泽东提出“计划第一,价格第二”的公司,在实际上贬低甚至否定了价值规律的作用,把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经济活动简单地归结到一个统一的计划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僵化的计划经济模式,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四,所谓“封、资、修统治”的误区。由于毛泽东错误的估计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形势,全面否定建国以来思想文化战线取得的伟大成就,否定了知识分子思想的进步,把思想文化领域作为“资产阶级专无产阶级政”的典型,导致了所谓“封、资、修统治”的错误估计。毛泽东坚信“思想革命”能改变人的思想及阶级属性,并以此为突破口,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最初形成的以发展经济,进行产业革命、技术革命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第二次革命的思想,被“文化大革命”这一实质上既不是任何革命又不是一种社会进步,甚至只能造成**的“革命”所代替,从而在实际上中止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探索。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具有民族特色和世界意义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他又深化和丰富了人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因而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特色,集中表现为它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天线出了鲜明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1)从思想内容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凸显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无论是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社会建设上,所有这些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得以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的重大理论观点,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2)从表达方式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展现了诸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以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小康社会”、“一国两制”等等耳熟能详、简洁明了的结论和判断,充分表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所富有的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吸收和借鉴了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其影响远远超越了中国的国界而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1)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为丰富世界思想理论宝库做出了重大贡献。(2)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
(3)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含义
关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的的根本途径。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根本要求,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本质前提的界定,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以及一切剥削社会的根本区别。第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本质的四个基本方面,在内容上是有主有次的,在实践中是有先有后的,他们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构成了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具体说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的和奋斗目标;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则是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这四个方面紧密配合,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十二、新阶段我国发展所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党的十七大从八个方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概括。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治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这八个方面强调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田克勤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反映,又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服务的。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族性 第二,时代性 第三,开放性 第四,群众性(徐志宏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第一,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反映了人类发展进步的要求,能够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精神力量转化为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物质力量,是真正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先进文化。
第二,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着眼与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要求,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潮流,富有时代气息。它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民族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各民族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形成社会主义的内容和中华民族的形式有机结合的新文化。它符合民族心理,反映民族特征,体现民族品格,凝聚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获得了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第四,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又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开放包容的气度。它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善于吸收人类创造的各种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把坚持与发展、主导性与包容性、发扬传统与立足当代有机统一起来,使社会主义文化永葆生机活力。
十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胡锦涛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基本特征”的界定,是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作出的科学概括,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述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制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十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科学概念。党的十三大曾经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一、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坚持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在进行作业设计时, 应首先遵循趣味性的原则, 使作业的内容尽量与学生的课外实际活动结合起来, 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才能促使其主动自愿地完成作业, 从而实现布置作业的目的。
2.多样性原则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 这一使其的学生们多数有着“喜新厌旧”的特点, 同一类型的作业做得多了, 就会失去兴趣, 因此, 就应当尽可能地多样化作业的类型, 使学生保持对作业兴趣。
3.灵活性原则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发展特点, 在设计作业时, 应当大胆地突破传统的作业布置的思想, 创新作业内容和形式, 使作业更为灵活、开放。在课外作业设计时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 在形式上, 将实践性较强的作业与传统的背诵、抄写结合起来。
4.针对性原则
在布置作业时, 应当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作业,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学生实际出发,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保证作业的适量, 而不是单一地实施“题海”战术。要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的布置, 既要保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得到锻炼, 又要保证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做得了。
二、如何设计初中英语作业
1.丰富课外作业类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英语已经成为社会中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 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基于此, 笔者就要求学生在可以在课外去收集、摘抄一些身边见到的英语商标、指示牌等, 并定期地组织学生对自己收集到的各类英语标语等进行相互间的交流, 同时笔者也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 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英语谚语、英语广告词等, 如A bad beginning makes a bad ending、A man becomes learned by asking questions、Custom makes all things easy等一些同时具有教育意义的句子, 将其抄写在黑板报上, 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融入到生活中。经过实践发现,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兴趣, 并丰富了学生的单词量。
很多学生因为怕自己发音不标准而不愿意在大家面前说, 这就使得老师无法及时地对学生的口语水平进行进行了解。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适当地减少了课堂上的口语练习, 而将其增加到学生课外作业中, 学生可以朗读课文或是自己选择一些英语小短文等, 将其录到磁带上, 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录音的播放, 由全班同学对其进行评价, 通过这一作业, 很好地树立了学生对自己口语的信心, 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如有次, 有个平时在课堂上不爱发言的女生, 选择了《Angel》这篇经典的英语短文, 其优美的朗读感动了班里的学生, 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扬, 该女生在日后的课堂上也活跃了不少。同时为了使自己的录音更为完美, 学生还愿意主动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听听力磁带, 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也十分有利。
2.让学生自由选择作业
笔者在布置英语作业时, 分别设计除了抄写、背诵、根据原文自编故事、表演故事、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等几个不同的内容,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完成, 如在学完初二课程中Wild animals, Speak Up一课后, 笔者分别设计了抄写课文和生词一遍、背诵原文、改编对话、和同伴表演对话和查资料找至少少于15个的野生动物名, 通过实践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完成了至少两项作业。
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作业
灵活型的作业能够更为全面地检验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在学完一篇关于如何发E-mail的课文后, 笔者给学生留下了发邮件的作业, 当天晚上就收到了大家的邮件, 作业完成的情况很好。班级里有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 也有一些表现欲较强的学生, 对于此, 笔者在班级内开展了每两周一次的英语报编绘, 让学生根据与所学的课文主题相关的内容, 设计版面, 编排内容, 英语报内容的形式不限, 可以是绘画, 可以是文字, 也可以是二者结合, 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在此过程中, 不仅学生的特长得到展现, 英语知识也得到了巩固。
4.观看英语节目
笔者定期地选择一些优质的英语节目, 如《百慕大三角洲之谜》、《世界自然奇观》、《美丽中国》、《成吉思汗》等BBC经典纪录片, 以及《放牛班的春天》、《肖申克的救赎》、《海上钢琴师》等一些经典的影片在课堂上播放, 让学生感受到地道流利的英语, 同时要求学生在观看节目之后, 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者进行角色扮演, 既活跃了课堂氛围, 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又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语水平, 同时适度地将这一作业扩展到课外作业中去, 比如摘录自己喜欢的电影对白、查找相关的资料等, 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完成作业。
关键词 分层作业 个体差异 实施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实施简单的“一刀切”的作业模式,很难兼顾到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业和智力水平。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丧失了自信,造成了学习优良生人数越来越少,学习困难生越来越多的“两极”分化现象。作业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环节,只要有教学活动就同时伴随着作业的布置。作业不仅是用来检查、衡量一个学生上课听讲效果的,更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生通过对老师作业的批改,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领会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与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所以教师设计作业时要真正关注学生的需要,而且要关注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能力范畴、兴趣范围内选择自己真正想做、能做的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因此,为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现象,可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措施。教师在向学生布置作业时,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范围,让学生在不同范围内自由选择,只限定最少题量,而不作统一要求,让有能力的学生做更富有挑战性的较高层次的作业,没有多余能力的学生只完成规定的最少题量。我们在作业中设计了基础巩固和拓展提高两个部分。
分层次布置作业,即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当然,这三个层次的学生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实施动态管理,要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适时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调整。
一、分层次确立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要针对不同的课型(阅读课、听说课、听力课、口语课、写作课等)对A、B、C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例如一节阅读课,对于同一篇130词左右的短文,A学生能在2分钟之内通过跳读,捕捉全文和段落大意。其错误率不超过10%;B学生能在3分钟之内捕捉全文和段落大意。其错误率不超过15%;C学生能在4分钟之内捕捉全文和段落大意。其错误率不超过20%。
分层次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建立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学生;第三,对C类学生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次上,要循序渐进,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二、分层次设计作业内容
作业的内容,从类型上可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按其形式可分为听力作业、口语作业与书面作业;按照题型来分,听力作业又分为听句子,选择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听对话,选择最佳答案;听短文,填写所缺单词等,口语作业包括自编自演对话、朗读或背诵课文等,而书面作业包括阅读文章后做题、书写单词、短语、用词或短语造句、写作文等。
每次给学生布置何种类型、形式和题型的作业,要依据每单元不同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布置的作业要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题量适中;作业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能太简单或太容易,难易要适中,多少要适量。
例如,《新目标》Book 1 Uint6: Do you like bananas? 对于第一节课后的书面作业,程度好的A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编写有关饮食爱好方面的对话,B组学生要求他们写3-5个有关饮食爱好的句子,而对于C组学生,则要求他们记住本节课学过的8 个食物名词即可。
又如,对于每天一次的“Free Talk”活动,要根据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即程度好的A组学生,要求演讲者沉着大方,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内容丰富,数量至少在10句,时间是2分钟;B组学生要求讲话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内容较丰富,数量至少8 句,时间2分钟;C组学生要求讲话声音洪亮,语言较流畅,内容较丰富,数量至少6句,时间也是2分钟。
再比如,在听力训练课中,课堂设计的听力练习的内容也要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A组学生做难度较大的听短文选择答案,或听短文填空;B组学生做听对话,选择最佳答语;C组学生做听句子,选择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由于分层次设计听力作业,兼顾到了好、中、差三个层次,即全体学生,使他们均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记得有一次听力练习,有一个成绩差的学生站起来,答对了一道极为简单的听力题,我立即加以赞许,在接下来的听力训练中,他信心十足,精力集中,兴趣极高。尽管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作业内容不同,但对于完成作业的每个学生来说,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业评价
对不同层次学生作业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如果教师的评价过于简单、单调,甚至评价不当,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脆弱的自尊心。评价时要客观,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如:A组学生的作业,写评语时,应该多使用Outstanding!(真是与众不同!)、Perfect!(绝了!美极了!)或Marvelous!(棒极了!) 对B组学生来说,写评语时,可使用All right!(好!行!)、Exactly!(一点不差!)、Congratulations!(祝贺你!)等。而对C组学生来说,教师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如:I hope you can do better !(我相信你下次做地会更好!)、Keep it up!(坚持到底!保持下去!)、Keep working on it, you are getting better!(继续做,你在进步!)等。这种客观地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心理上均产生心理优势,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通过一年来实施分层次布置作业,我所担任的初一两个班的学生对英语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明显的增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次布置作业是有效的、可行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阮庆明.浅谈“初中英语分层教学”[J].中外教学研究,2007(6).
【省委党校英语作业】推荐阅读:
省委党校党性锻炼计划10-23
贵州省委党校政治学09-15
陕西省委党校政治理论考试要点01-14
贵州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题及答案11-05
党校作业-课堂笔记12-03
党校研究生作业《现代企业管理专题研究》06-03
湖北省委常委05-27
湖南省委组织部09-29
中共贵州省委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