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一单元作文(精选7篇)
2012-06-14 15:31 来源:网络综合 作者:佚名 [标签:单元作文小学北师大版]
生活就像一出戏,在这部人来人往的戏中,我们共同演绎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但只要我们笑对人生,细心体会,就会感到快乐的生活,随处都有。
“笑一笑,十年少。”坐在安乐椅上的奶奶常摸着我的脑门儿,语重心长的说着这句字短意深的话:“微笑着面对生活,你会更年轻。”很小的我,似懂非懂,如今渐渐长大的我,稍许明白些„„窗外的落叶欣喜的飞舞着,一叠又一叠,反反复复,令人心中好不愉快,当第一丝暖洋洋的阳光慷慨的照射在它们身上时,它们是多么开心呀!我小跑着出去,捡回最可爱的那一片,把它带回家,一家人簇拥在一起说着,笑着,手传手的交递着这一片象征着阳光的落叶,爸爸故作学者般说: “哇,这片落叶气味好芬芳呀,闻了心旷神怡,不错,不错,我儿子的眼光就是好。”大家听了捧腹大笑,奶奶也和着我们笑了起来,尽管奶奶是那么的有心无力,但是却非常尽人心。小姨迫不及待的扯扯爸爸的衣服,大大咧咧的说:“姐夫,给我看一下,莫非真有你说的那么好?”爸爸肯定的说:“当然,我什么时候骗过人对吧,呵呵。”大家异口同声的说:“你骗过人,哈哈„„”妈妈在厨房又吆喝到:“吃饭喽,小懒虫们。”大家搀扶着奶奶,有说有笑的来到了客厅。此时,我明白了:家人的欢笑就是快乐的生活。
小溪的流水欢快的流淌着,一波又一波,川流不息,它是清澈与甘甜的化身,是它,让我在学校体会到了快乐的生活。那一次,当我碰巧沿途经过这条小溪时,我用水瓶盛了满满一瓶水,把它带进学校。下课了,同学们纷纷围过来拿出各自的水瓶,到我这儿争先恐后的排队“打水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挤,前面还好,后面就乱了套,大家你推我搡,“嘭”的一声,我摔倒了,疼痛难耐的我站不起来,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转,一脸的无奈与疼痛,就在这时,十几双稚嫩的小手握住我那双早已变得脏兮兮的小手,将我牵了起来。他们有的为我拍掉身上的灰尘,有的为我整理地上散落的文具„„ 我一看,全是刚才的同学,我流泪了,不过这是友谊的泪快乐的泪,此时,我明白了:同学的友谊就是快乐的生活。
生活就像一堆零散的积木,需要我们去创造,有的人对生活不怀希望,所以创造出的只是一个痛苦,枯燥的世界,有的人对生活充满期待,所以创造出了一个快乐.充满幻想的世界。在它们当中,我毅然选择第二个世界,你呢?
在第一丝阳光洒下的那一刻,让我们手牵手,肩并肩的共享这快乐的生活吧。北师大版小六下二单元作文:寻古城古迹 看新城新貌 2012-06-15 09:12 来源:网络综合 作者:佚名 [标签:单元作文小学北师大版]
今晨,我早早醒来,拉开窗帘一看,太阳公公已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好像知道今天我们要去县城参观似的,所以特意来为我送行。我背上包,哼着小曲急匆匆来到学校。远远看见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什么,喜悦和激动之情全都写在了脸上。
在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上了大巴车,向老城方向开去。窗外低矮古朴的建筑、粗壮挺拔的梧桐树都在细诉着这座老城的历史。到了中大街后下车,排好队走进狭小的巷子,最狭窄处,两个人并肩走都嫌挤。大约十分钟后,我们到了第一个目的地——画川初中,也就是原来的宝应实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足有十几米高的排楼,上面题着字:鹏搏九万,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个名称是古代科举考试前三名的称号,有点鲤鱼跃龙门的意思。走进校园,首先去鱼池,虽不大,做工却很精致,传说是孔子养鱼的地方。接着又到了古色古香的大成殿,现在是画川初中藏书的地方。门前两棵高大的树木把我深深吸引,它们是被称为孔子的“两支笔”的古银杏,瞧!它又粗又高,有三个孩子合抱粗,虽历经百年,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离开学校,我们来到了周恩来少年读书处,这是一座很古老的小四合院。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去。正房中间是书塾,跟“三味书屋”有点相似。两旁边是周恩来和他母亲的寝室,西厢是厨房。走到中间展厅,那里立有周恩来的少年塑像,塑像下刻有周恩来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展厅墙上还介绍了周恩来的婶母,生母,乳母、先生的教育方法。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远大志向,并发奋读书,实现了诺言。参观后我们感到受益匪浅,由衷敬佩。
随后,我们参观了陈列着众多古文物的博物馆,最令我叹为观止的就是那长达488厘米的象牙,足以说明我们宝应的历史悠长。
离开古城,我们去游览新城。沿途我们感受着到处春暖花开,春意盎然的气息,更感受着新城春潮涌动,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宽敞气派、气势恢宏的宝应大道,两旁绿树成荫,到处鸟语花香,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一幢幢现代化标准厂房、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无不展示着这座新城的勃勃生机和美好前景„„
今天的寻古城古迹,看新城新貌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激发了我热爱家乡的情感,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我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把家乡建设地更加美好!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三单元作文:珍惜水源 2012-06-14 16:29 来源:网络综合 作者:佚名 [标签:单元作文小学北师大版]
星期五,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我们用A4纸设计一份公益广告,以呼吁人们珍惜水源,珍惜生命,通过画面和简练的文字来表达这种感情。老师还说,可以用油画棒、水粉、水彩笔等工具来绘图,要做到主题鲜明、文字简练、画面醒目、创意独特这四点,以后还要集中装订起来。
到了家,我一直在想:是设计珍惜水源的公益广告,还是设计珍惜生命的公益广告呢?突然,我想到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这句话。还想到了书上的一些句子。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喝,三天就会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因此,我决定设计一个珍惜水源的公益广告。
确定了要设计珍惜水源的公益广告,该设计广告的内容了。设计一个什么内容呢?我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内容。一个水龙头开到了最大,却只能一滴滴地滴水,滴出的三滴水上分别写“S”“O”“S”,旁边写着几个黑色的大字:请节约用水!
该把它画出来了,我先在一张纸上划出它的草图,然后找出一张A4纸,一个调色盘,一支画笔、一些养料,以及适量的自来水,接着用画笔沾上自来水,在A4纸上描出水龙头和水滴的大体形状,最后现调色,涂出水龙头的样子、三滴水、五个黑字。画这个水龙头可不容易,我得用大量的绿色养料配制而成,还得用一种绿色的养料表现出水龙头的三维图像,只好使用水的多少来表现,水龙头的各个接头都要用稍重的绿色表现,而水龙头表面则稍浅一些。水龙头之所以要画成绿色的,是因为要表达一种绿色、环保的理念。画水滴也不容易。水滴的形状比较难画,画好更不容易,我非常小心地画,终于把水滴画得差不多了。我又用涂改液在水滴上写了“S”“O”“S”,表达淡水资源即将枯竭,淡水正在向我们求救。旁边有黑色的大字:请节约用水!这是对人类的呼唤,要人们珍惜水资源。
我想:如果人们都能节约用水,那该多好啊!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四单元作文:生命可贵 2012-06-15 09:22 来源:网络综合 作者:佚名 [标签:单元作文小学北师大版]
生命自大自然中孕育而生,是艰难危险的,其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环境变化,都会使生命出现夭折。看看许多物种的消亡,就可以知道生命群体是何等的脆弱。就生命的个体来说,更显得弱小单薄,很容易受到伤害。不消说人类面临疾病、横祸等威胁。小生物在自然中活得更为艰难。但生命的力量又是令人震惊的,即使弱小的动植物也不例外。细小的种子珍惜了上天的赐予,不断努力,根拼命往下钻,芽使劲往上挤,就是在坚硬的石堆中也毫不畏惧,只为了接受轻风的爱拂,阳光的淋浴;一只小小的蚂蚁为了难得的生命不白白消磨,勤勤恳恳,忙忙碌碌;墙角的壁虎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可以毫不犹豫地舍弃自己的尾巴。这些毫不起眼的动植物不忍生命的白白消逝,努力争取享受生命的乐趣,进行了不屈的抗争。我们,自诩万物灵长的人类又岂能漠视生命的存在。
生命是伟大的,生命是崇高的,没有人轻易放弃生命。每个人心中都饱含着对生命的渴望,身体健全的人如此,身体不便的人同样如此。健康的人为父母给予的一副好身体而努力,残缺的生命为了对生命的执著而努力。当我们欣赏满天繁星,体验宇宙的神奇时,霍金正用他仅能活动的双指探索着宇宙中的未知物质;当我们泛湖上,在碧波清风中流涟的时候,哈森迈尔正在幽深的湖底探寻地底的奥秘;当我们翻开手中的书本,欣赏一篇赏心悦目的文章时,张海迪也许正在床塌上吃力地挥写她对生命的渴望;当我们驻足树林,望着那瑟瑟秋风中的枯叶飘落时,史铁生也许正沉浸在对生的遐想中。这些残缺的生命为了生命无悔而努力,因为他们知道生命不屈,生命可贵。
蒙田曾说:“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生命是宝贵的,失去了生命,我们将变得一无所有。但很多活着人总不珍惜活着的权利,他们随意对待自己甚至肆意践踏别人的生命:车臣爆炸、巴以冲突、美军“虐囚”、煤矿透水、房屋倒塌、失恋轻生、上网丧命„„这些沉重的事件警示着我们:生命啊,多么贵;生命又是多么值得珍惜!
当你正在呼吸,当你正在心跳时,请记住:生命可贵,可贵生命;关爱生命,奏出动人心弦的最强音。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一件后悔的事 2012-06-14 17:47 来源:网络综合 作者:佚名 [标签:单元作文小学北师大版]
在我的童年,有许许多多后悔的事,有些已经记不清了。但唯有一件事,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感到深深的内疚。记得那年我六岁。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回农村去看望奶奶。一到家,我便找村上的小朋友去玩。我找来了马小虎、狗剩、拴柱、光山他们几个。我们商量着到底玩什么游戏。狗剩说:“玩抢战!”大家摇摇头。拴柱说:“捉迷藏!”大家又摇摇头。这时,鬼头鬼脑的马小虎说话了:“哎,你们想不想吃梨?”一听说吃梨,他们几个马上来劲了:“想!”马小虎悄悄地说:“我今天看见守菜园子的王大爷卖了一塑料袋大鸭梨,可能就放在他菜园的棚子里。趁他不在,我们把它拿出来,一人分一个。”听到这里,他们几个的口水早就流出来了,一致同意了马小虎的提议。于是,我就糊里糊涂的跟他们一起开始了“偷梨”的秘密行动。我们绕过村外的池塘,来到王大爷的菜园子。菜园被一圈高高的土墙围起来,只开了一个用篱笆扎成的小门,小门上挂着一把铁锁。这说明王大爷不在。这时,马小虎领着我们在菜园的围墙外转了一圈,在一堵围墙的豁口处停了下来。马小虎说:“小斌,你和我打前阵,光山放风,拴柱和狗剩接应。”一切安排妥当,我们几个就开始行动。我和马小虎用手扒开挡在围墙豁口处的篱笆,悄悄地溜进菜园。还是马小虎机灵,他看见围墙下面放着两个装菜用的大竹筐,就和我每人头上顶了一个做掩护,慢慢地蹲着身子前进。我当时既担心又好奇,觉得就跟电影上的小侦察员似的。慢慢地,我们已经接近了王大爷睡觉用的小棚子。这小棚子是用几张芦席搭成的,马鞍形,两面流水。我和马小虎看看四周没人,就蹑手蹑脚地走了进去。啊!果然在王大爷的床铺上放着一袋大鸭梨。我数了数,一共八个。我往怀里揣了两个。马小虎在衣服里塞了半天,只能揣三个。还有三个,怎么办?只见马小虎一声口哨,不一会儿,拴柱和狗剩跑了进来。我们每人拿两个,刚好拿完。我们正要钻出棚子,马小虎说:“等一等!”只见他放下手中的两个鸭梨,把那个塑料袋拿出去,装了几个大土块提了进来。我们正要往出撤退,只听见“汪汪汪”三声狗叫。这是放风的光山给我们打的信号,肯定是王大爷回来了。我们一阵心急,心想:“这下完了,让王大爷抓住,我们几个的屁股肯定要开花了!”情急之中,我忽然发现棚子旁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堆柴草。我灵机一动,赶快拉着拴柱和狗剩,把他俩埋在柴草堆里。我和马小虎顶着竹筐在柴草堆旁蹲了下来。我们屏住呼吸,眼看着王大爷打开柴门,一步一步地向棚子走近,心跳得就像要从胸膛蹦了出来。这时,王大爷已经走到棚子跟前,他朝棚子里望了望,蹲在棚子外头抽起烟来。抽完烟,他拿烟锅在鞋底上磕了两下,扛起靠在棚外的锄头,慢慢地走出了菜园。王大爷走后,我和马小虎赶快扔掉竹筐,把拴柱和狗剩从柴草堆里拉出来,四个人一溜烟的跑出了菜园。跑出菜园,我们又跑进一片小树林里。每人拿了一个大鸭梨,就大口的吃了起来。我吃了一个小的,就再也吃不下去了,剩下的他们几个都分着吃了。吃完梨,我们在树林里又玩了一会儿。要回家了,马小虎说:“我们都是好朋友。今天这件事,谁也不许说出去。要是谁说了,我们永远也不和他玩了!”说完,我们几个人还在一起拉了钩,保证谁也不会把今天的事说出去。第二天,我正在写作业,听奶奶和妈妈正在厨房里说话。奶奶说:“唉!现在的小偷可真多,什么都偷。看菜园的王老汉老伴住院了,想吃梨。老汉省吃俭用,昨天刚买了二斤梨,想去看老伴,可一转眼,梨没了。人家偷了梨,还给他装了一塑料袋土块放在菜园的棚子里。你说这些人可恶不可恶?” 听了奶奶的话,我的头脑就像要爆炸似的,真是后悔极了。我们怎么能干出这么荒唐的事呢?但由于我和小虎他们有约定,还拉钩作了保证,所以这件事我始终没有说出去。几年过去了,我已经是大孩子了。但每想起这件事,我就后悔极了。也许,他会让我后悔一辈子的。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六单元作文:雷锋
2012-06-14 17:52 来源:网络综合 作者:佚名 [标签:单元作文小学北师大版]
雷锋,一个曾被无数有志青年崇仰尊敬的人,一个曾被青年学子视为奋斗偶像的人,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为什么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的事迹历久不衰呢?因为他的精神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特殊品格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种精神已成为亿万人的自觉实践。虽然时代已发生很大变化,但雷锋始终活在人民的心里,雷锋精神始终绽放着夺目的光芒。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4周年的日子。44年前,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这种伟大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当代的青年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志存高远,胸怀宽广,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共产党员尤其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紧跟时代步伐,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发奋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同自己学习有关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努力学习、勤俭朴素、厉行节约,坚决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促进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
有人说,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今天,以助人为乐为价值取向的雷锋精神过时了,现在社会更重视的是价值实现,成功与否。然而,许许多多鲜活的人和事告诉我们,雷锋精神是人类文明的财富,否则,就不能解释他的行为为什么能够得到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人们的认同。新的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内涵,雷锋精神不再是单纯的做好人好事,它还包括了努力工作、爱岗敬业、艰苦创业、诚信经营等许多良好的社会道德。随着时代的发展,好人好事不再只是流于表面化的扫马路擦玻璃了,帮助他人的形式日益多样化,内容也越来越为广泛了。因此,我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立足本职,走向社会,在生活学习当中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时代需要雷锋精神,人民呼唤雷锋精神。让我们唱响更加雄壮的雷锋之歌,让雷锋精神之花开遍神州大地,让雷锋精神之光芒照亮全球每一个角落,照亮现在,照亮未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七单元作文:人与科学
2012-06-18 13:13 来源:网络综合 作者:佚名 [标签:单元作文小学北师大版]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人类;但凡事都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有利、也有弊。科学的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改变了人类,乃至改变了整个地球。下面,就看看科学发展给人类和大自然带来的利与弊吧!
科学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更加舒适、便利。但同时,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小视的。例如:汽车可以节省时间和方便出行,但是它也令人们的身体机能因缺少运动而逐渐变差,同时汽车所产生的废气也会破坏臭氧层、污染空气;电视、电脑的出现虽然可以令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资讯,但同时也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科学的发展让医学更进步,更发达,但由于人们滥用医疗技术的新产物——抗生素,使病菌对药物的抵抗能力越来越强,终有一天,病菌的侵害将变得无法阻挡。
人类在享受科技新生活的同时,何曾想过它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灾难呢?据科学家的统计:全球23%的耕地面积严重退化、50%的江河水流量减少或被污染、25%的哺乳动物和12%的鸟类濒临灭绝、1/4人类所患疾病与环境恶化有关、1/3土地面临沙漠化、80个国家严重缺水、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威胁„„这些是多么令人震撼的数字啊!然而,以上种种的环境问题也正正就是人类所造成的恶果,并且,每年这些数字都会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地增加。
曾经美丽的地球、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川流不息的江河、广阔壮观的原始森林、清澈见底的湖水„„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不复存在,而造成这严重后果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慈祥而美丽的地球母亲创造出了人类,就是想让我们使整个大自然充满生机、和谐一致,但我们太令她失望了,甚至伤透了她的心。人类如果继续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对我们所造成的后果负责吗?难道我们还要继续伤害大自然吗?难道我们还要继续伤害我们的地球母亲吗?不,我们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对之前所做的一切进行补救。要知道:“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啊!事不宜迟,马上行动起来吧!”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科技改变历史,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跨入了21世纪,就是跨入了一个高科技的时代,一个国家的进步,就是要取决于科技的发展。”但同时,我们要把握好科技这把双刃剑,使人类生活更美好、舒适的同时,也要避免它“伤害”到大自然。科学的发展其实百利而无一害,只要我们把它掌握得好好的,那么,人类与大自然这两者就会并行不悖;所产生的效果也就相得益彰了。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八单元作文:告别童年
2012-06-18 13:15 来源:网络综合 作者:佚名 [标签:单元作文小学北师大版]
上海市闵行区 文来中学中预(2)班 俞文启
凝望着美丽如故的岁月,脚踏着弛程的归途,梦幻着玫瑰所寄托的梦境,期盼着岁月带来的祝福,遐想着未来人生的蓝图,赞叹着往日热闹的舞台,想着已经过去的四千的日日夜夜,猛然发觉,童年时代的纯真与梦想,随着时间的小船,悄悄地航行,悄悄的漂流,随着那波浪似的人生海洋,离我而去„„
从前的嬉戏,欢笑,天真,幼稚,还有那个梦里也相随的可爱的眨着美丽大眼睛的洋娃娃都已经成了我记忆中的珍贵的扉页。
小时侯,我只知道世间有美的,却不知道也有丑的;只知道有善的,却不知道有恶的。知道的太少太少,明白的也太少,在那纯真无知的童年时代,我只有往前走,往前走,任凭那稚嫩的小手,顽皮地调弄着那温暖的河水和那柔柔的沙石。
曾经在小河里捞星星,相信那颗最亮的一定属于我;曾经在树上摘果子,津津有味的享受劳动成果;曾经为自己的一点小成绩手舞足蹈;曾经在乞丐的饭碗里投下真诚的硬币„„至今耳畔还回响着和小伙伴们玩老鹰捉小鸡的串串银铃般的笑语。
直到有一天,我的一切,被装进了书包,塞进了告别童年的漫漫路途,大人们说的,这是成长的开始。长大了,不再顽皮地纠缠河水,也不再在沙滩上留下欢乐的脚印,只是静静的坐着,静静的聆听河水流淌的声音,让自己的歌声随着河水漂向远方,让自己插上的翅膀,放飞曾经的梦想。
记住吧,记住自己该记的—那曾属于我一个人的天空,那天空中的云层上留下的一条条幼稚的路,一行行天真的诗,一串串欢乐的笑声。忘掉吧,忘掉自己该忘的—善意的也罢,恶意的也罢,一宗宗是是非非,一丝丝缠缠绵绵。
渴望自己快点长大,让梦想带自己去开阔视野。望着蔚蓝的天空,幻想美好的未来。明天,梦想会令自己怎样成熟长大?当风依旧地吹,吹不走童年的铅华;当海不停地冲打,冲不走儿时的痕迹。猛然抬头又暮然回首,草地上已留下了我一串长长的脚印。向远处望去,脚印逐渐淡没以至消失,我知道当我再走一段距离。又会有许多脚印在我的视野里消失。我的心悸动了,这不正像人生吗?时间的流逝会淹没许多往事,还会出现许多新事。它给了我人生的启迪,一经踏上生命之旅就应当走好,往事不必回首。太阳下山了,还有整夜的星空,失去了童年,我还有更多的追求!
轮回,我不相信,我只坚信
本单元以英雄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记叙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可歌可泣的英雄们的动人事迹,讴歌了英雄们高尚的民族气节、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英雄与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感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注意历史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力求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全面、深入地了解英雄人物。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赏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拓宽阅读视野,可自主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最后,应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收集整理自己喜欢的一位或几位英雄人物的事迹,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办一份小报,在班级展出。
每课教学设计
《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与《苏武牧羊》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两个篇目。首先,学习时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其次,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再次,应广泛收集有关资料,自主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
(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
(三)自主散读,加深理解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一)学生与学生对话
探究《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以下简称“诗A”)与《苏武牧羊》(以下简称“歌A”)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差异所在。
(二)学生与教师对话
展示自己探究的结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较点及确立的理由。
(三)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
共同归纳整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的结果:
1.体裁与手法不同
诗A是一首现代自由诗。通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设疑(1~3节)时匠心独运,将雷锋比作“一滴”“渗透亿万人的心”的“小小的春雨”,来突出雷锋精神的巨大感染力;抒怀(4~6节)时妙语连珠,先将雷锋比作反射阳光的水,再将其喻为向党飞翔的鸟,又将其化作没有浪费光的灯,最后汇为化成雷的鼓声,从专门利人、干一行爱一行、艰苦朴素、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不骄不躁等方面,热情讴歌了雷锋精神;赞咏(第7节)时一唱三叹,将雷锋的足迹与“回音”“歌曲”联系起来,强调了雷锋精神的巨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歌A是一首歌词,音乐上仿照词调传统,作上下片处理。上片写苏武的遭遇和心理压力,先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再用正面描写来刻画;下片写思乡思亲的煎熬,从着笔苏武的角度说,前用实笔,暗示苏武归思正浓;次运虚笔,点染母亲、妻子对苏武的思念,表明亲情的呼唤也不肯使苏武屈服;后使实笔,颂扬苏武的爱国之隋、浩然之气的巨大的折服力。
2. 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角度,将雷锋比作一滴鲜活的水,小(一滴水意味着雷锋平凡微小而年轻)中见大(雷锋精神的感染力、感召力是巨大的)。赞扬了雷锋站在平凡的立场上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伟大的真正内涵,反复歌咏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歌A则从爱国之心、民族气节和执著的信念与坚忍不拔之毅力的角度,摄取了磨难和思念两钼镜头。歌颂了作为民族英雄的苏武为捍卫民族尊严,抵威胁利诱,历艰苦折磨,守民族气节,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光辉事迹和不朽的精神。
3.意境与情调不同
诗A以喻创境,以情笼境,境叠情随,引人想像:反射阳光的水、展翅飞翔的鸟,没有浪费的光,刚敲响的鼓,音符、纤维、花瓣,与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诸多画面、场景相映生辉,又与人物的高尚的情操和诗人的怀念、敬仰之情水乳交融,创设了多个极富立体感和美感,能净化人们心灵,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而又不乏内在联系和共性的意境;而这意境中透露的情调,则又深沉而不失昂扬,激越而不失坦诚,与境和情共同营建了恃的意象美和意蕴美。而歌A则以景创境,以情润境,境简情浓,给人感染:雪地冰天,鸣风飞雁,渲染了阴冷凄苦的氛围,饮雪吞毡牧羊之举与如铡以石之志相映衬,白发红妆的思念与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大节相衬,营造了两个画面感极强,能激荡人们心灵,牵动人们魂魄,独立而又统一的意境;而这意境流露的情调则于悲愤中透露出刚烈,于凄婉中展露出大气,于缠绵中表露出激昂,于抑郁中显露出坚毅,与境和情一齐打造了悲壮激昂、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歌乐之美。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苏武庙(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
1.你发现《苏武庙》与《苏武牧羊》的写作目的的不同之处了吗?
《苏武庙》着眼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抒情寄愤,旨在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提倡心向故国。《苏武牧羊》侧重渲染环境之凄寒,利诱之动人,烘托人物志向弥贞,气节愈坚,不辱民族尊严的高洁操守和英雄行为。
[学生与学生对话后明确]
2. 你还发现了《苏武庙》与《苏武牧羊》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与学生对话之后明确比较点]
A体裁 B手法 C意境 D情调 E角度 F结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1.请你收集雷锋及与其思想行为有关的资料,然后确立中心,自拟题目办一份手抄报。
2.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苏武及与其思想行为有关的资料,编写短剧本,准备在班级演出。
《金色的鱼钩》与《南沙卫士》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两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有诸多差异的记叙类文章。首先,要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寻找两篇文章的同中之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中的高尚精神品质和崇高思想境界,感悟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明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以下称《金色的鱼钩》为“文A”,《南沙卫士》为“文B”)的内容。
(二)学生与学生对话,发现同中之异
小组讨论两文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同中之异,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讨论交流,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一)学生与教师对话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
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学生、老师与文本对话
共同归纳事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的结果:
1.塑造形象的侧重点不同
文A聚焦于老班长。通过老班长在长征过草地时,接受党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着力表现老班长舍己为群、鞠躬尽瘁、遇挫弥坚的思想性格,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老红军战士英雄个体形象。文B泼墨于驻岛官兵克服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困难,忍受常人难以想像的肉体煎熬和与世隔绝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受热忍渴,奉献青春,保家卫国的动人事迹,极力展示驻岛官员意志顽强、生活俭朴、以苦为乐、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较好地塑造了解放军某部英雄群体形象。
2. 选择材料的着眼点不同
文A着眼表现老班长英雄个人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着眼选择“点”的材料来表现人物。做鱼钩、嚼鱼骨、找野菜、劝喝汤、献生命等材料的选择,都与老班长的一言一行有关,具体、生动而富于表现力。文B着眼选择“面”的材料塑造形象。赤膊劳动、盐水洗衣、雨中淋浴、高温桑拿、节水浇菜、倾情养花、苦心储水、慷慨献水等材料,虽然多为概括介绍,不求详尽,但典型而不乏感染力,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了广大官兵的美好心灵。
3.结构文章的方法不同
文A注重从纵向安排故事情节,全文以金色鱼钩为线索,按照故事的开端(1~2段)、发展(3~20段)、高潮和结局(21~32段),来安排情节,结构文章。文B侧重从横向组织结构,全文以“缺水”为明线,以“思想感情”为暗线,按照材料的性质和主次来确定行文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4. 表现人物的手法不同
文A重视在情节发展中来展示性格,塑造形象。全篇以正面描写为主,集中笔墨对老班长作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伴随着矛盾冲突的逐步激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文B注重围绕歌颂驻岛官兵的崇高思想境界这一中心来选择、组织材料,更多地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手法,使直接展现驻岛官兵的英雄行为及其思想基础与间接表现人民群众对广大官兵的理解及英雄精神的巨大感染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白云道上送英雄(节选)
9月16日下午,听说最后一批从抗洪前线撤下来的抗洪官兵要经过白云大道,我们也汇入了这沸腾的人流之中。
白云大道两旁挤满了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甚至有白发苍苔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孕妇。人们都带着兴奋和激动的表情,焦急而又耐心地望着英雄们将要归来的方向。
一辆辆载着抗洪英雄的军车,终于在人们的等待中缓缓开来。每一辆车的车厢板夕嘟用大红条幅写着:“向人民学习”、“向人民致敬”的标语。战士们脸膛晒得黑黑的,身体消瘦,但个个都精神饱满地唱着“咱当兵的人……”那首军营之歌。公路两旁的人群不时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泪水湿润了每个人的眼眶,人们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向解放军学习!”“向抗洪英雄致敬!’抗洪英雄们也喊起“向人民学习”等口号。看着此情此景,我脑海里涌现出在电视中看到的抗洪将士们冒着炎炎烈日扛沙袋、堵决口,在滚滚洪水中舍生忘死救群众的场面。150多辆军车渐渐远去,夜幕降临。人们面向抗洪英雄远去的方向站着、议论着,久久不愿离去。
《红岩》(节选)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哟,你看!”
两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入春以来,这种虫引艮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长年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
小萝卜头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口袋,摸出了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小萝卜头把虫子放进去。它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把盒子重新打开……
“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1.你发现两篇文章(以下分称文A,文B)在表现人物的方法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与学生对话后归纳]
文A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民群众和“我”的言行、心理来表现抗洪官兵的可贵的精神和不朽功勋;文B则以正面描写为主,直接写小萝卜头的言行、心理,展露牢房里的小英雄的乐观精神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2. 你还发现了文A与文B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对话后提示比较点]
A人物身份与所处环境 B主题与思想感情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收集我国战争年代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整理成一篇小故事,准备在下周班级的故事会上讲给大家听。
《白衣天使》与《祖国的召唤》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两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找准恰当的比较点,在探究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文中人物情系祖国和人民,勇做巾帼第一人的可贵精神品质。再次,应扩展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文内容。
(二)学生与学生及文本对话
发现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概述内容后,小组讨论两文(以下分称“文A”、“文B”)的同异,确定恰当的比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讨论交流,探究形成
[同异对析]
(一)学生与教师对话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结果:
1.颂扬的人物异中有同
两人生活的国度不同:南丁格尔夜以继日地战斗在自己的国土上,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在远离故土的法国;两人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南丁格尔从事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居里夫人在科研领域耕耘。但是她们两个人却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相似:都执著坚毅,勇敢无畏,热爱祖国,憎恶战争,渴望和平;她们的业绩都可与日月同辉:南丁格尔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护士,是护理
专业的创始人;居里夫人是镭的发现者,是迄今为止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这两个不同领域的巾帼第一人的杰出贡献和精神品质,都同样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幸福和巨大的鼓舞。
2.运用的手法异中有同
文A着眼用最短的篇幅概述南丁格尔一生的业绩,处理材料详略得体;文B侧重叙写居里夫人在丈夫去世后心系祖国,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事迹材料,重点突出。文A用倒叙手法,于开篇总写当代护理机构的完善,护士工作的重要性,引出讴歌对象及其业绩;文B则用顺叙的手法先概写她超越丈夫逝世带来的悲哀,第二次荣获诺贝尔奖的殊荣,再集中写她为祖国做出的贡献。两文的写作手法有大相径庭之处,也有如出一辙之处。两文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文A正面叙写南丁格尔的言行和业绩,用士兵传阅的诗歌小册子和马克思的高度颂扬作侧面烘托;文B正面写居里夫人的忧喜和贡献,用波兰人民对她的支持、礼遇和波兰总理的赞誉作侧面托衬。两文都成功地展示了人物的英雄行为、精神品质及这种行为和品质的巨大感染力。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刘胡兰慷慨就义》《木兰诗》节选
略。(见人教版旧课本。)
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学生阅读后,教师作异多求异的引导]
1.你发现两诗文(以下分称“文A”、“诗B”)主题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老师与文本对话后明确]
文A通过写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员刘胡兰无视敌人的威逼利诱,在铡刀下英勇就义的壮举,表达了对残忍杀害革命者的刽子手的无比仇限,深情地颂扬了刘胡兰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文B通过写木兰替父从军的行为,赞美了木兰的勤劳、勇敢、智慧和不慕名利的可贵品质,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 你还发现了两篇诗文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与学生及文本对话后,明确比较点]
A体裁B时代 C人物行为目的D手法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收集、整理你所喜欢的一位女英雄的事迹材料,以“感悟英雄”为话题,写一篇日记,然后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纵贯古今,横及中外,从不同角度讴歌了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英雄个体或群体。本单元的综合活动宜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中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办小报,力求从收集、整理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的过程中,感悟英雄的崇高思想境界和精神品质,接受美好的思想品质的熏陶,树立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舍身忘我、奋斗不息的远大理想。
[综合活动过程]
一、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英雄的影片、图片和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加深他们对英雄行为的理解,激发他们爱英雄、学英雄的情感。
2. 师生对话,明确做法
A组织学生讨论英雄的含义,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英雄。
B指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下载、剪报、摘抄、访问等。
C明确选材方法:可以选一个英雄的言行事迹,也可以综合多个英雄的事迹。
D讨论所选文体:记叙文、诗歌、散文、格言、传记、读后感等。
E组织学习办报的一般知识。
二、操作
由各学习小组长组织。利用课余时间,分工要明确,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办出特色。
三、操行评价
各小组小报办好后,在班级展出,让大家观览,然后组织同学从版面设计、书写、内容、效果等方面对各小组的小报作出评价。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中)
我刚入小学时,有一位好伙伴,它全身长着金黄色的羽毛,有弯弯而小巧的红嘴,它就是我的宠物小鸟——“小米”。每天从学校回来,我第一项任务就是跑去看它,逗它玩一会儿。一天,我从学校回来,像往常一样跑到小米的笼子边,想和它玩一会儿。我一下子惊呆了,笼子里的小米不见了,我连忙四处张望,也不见它的踪影。我放声大哭了起来,姥姥听见了哭声,连忙跑过来着急地问:“壮壮这是怎么了?”我边哭边断断续续的回答:“姥姥……我的……小米怎么不见了?”我的哭声把住在楼上的张爷爷也惊动了,连忙跑下来。看见这景象心里明白了八九分。张爷爷急忙拉住我的手轻声劝道:“别哭了,你的小米没有丢,只是去找它的妈妈了。”我一听止住了哭声,看着张爷爷问:“真的吗?它妈妈在哪儿?”张爷爷笑着带我上楼去了他家。一进门,我便看见了一对和小米一样的两只小鸟。张爷爷指着说:“看!这只是你家的小米,那只是它的妈妈!”一边说一边打开笼门把其中一只小鸟递给了我。
其实,从看到小鸟那一刻,就知道它们并不是我的小米。我知道张爷爷家也有和小米一样的两只小鸟。它们是张爷爷长年出海不在家的儿子送给爷爷作伴的。每天清晨,张爷爷总是拎着鸟笼去公园散步,让小鸟在温暖的阳光下唱歌;每天张爷爷总是把最好的小米和自己不舍得吃的蛋黄喂给它们;每天张爷爷都把鸟笼收拾的干干净净,时不时和小鸟说说话,那时候是张爷爷露出笑容最多的时候。这两只小鸟对张爷爷来说就好像是亲人,张爷爷如同珍宝般爱护,我怎能要这只小鸟呢?可张爷爷却坚持让我把小鸟带回了家……
第一课时 课题:“搭一搭”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 “搭一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教学重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教具准备】
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教学前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创设“比赛”情景一
(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规则,无遮挡)
(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側面、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3)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生:
(6)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或从側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创设“比赛”情景二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项目一。
(5)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说说理由。
(2)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3)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项目二 由直观到抽象,很符合
(4)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5)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 生:(很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
(6)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二 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1)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上面)(正面)
(2)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三 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2)师:观察立体图形画平面图形或从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都需要想象,要注意到哪是暴露的看得见的,哪是被遮挡的看不见,就找到了应当画什么和不能画出什么。从一个方向看到的画出的图形并不代表现实中存在的所有小立方块。只有从三个方向观察才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从二个方向观察,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的,但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四 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课题:观察的范围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出示猴子爬上树张望墙里桃子的情境,这一具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将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正是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通过试一试练习,第1题:将电灯和杆子的上端看做两点,过这两点画线。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告诉他们影子的长短与杆离路灯的距离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这一点要到初中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以后才能学习到。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再次体会到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2题: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将逐步缩小。可以画出客车在不同的位置时司机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
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看不到建筑物B了,因为被建筑物A挡住了。
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当车继续向A行驶时一直到过了建筑物A,所观察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的变化。
第3题: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给予指导。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即使有些解释不了,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文章思路清晰,描写对象具体,先写马,次写小狗,再写小猫,然后重点写小鸟,一笔带过的是小虫儿们(小蝴蝶、小蜗牛、蜜蜂、青蛙、萤火虫)。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表现了作者对动物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作者,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表达出的博爱精神。
3、体悟语言,积累好得词语。
4、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继续学习用平淡、自然、流畅、亲切的语言叙事。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博爱;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2、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了解直接表达与间接表达的特点。
3、理解作者的平和心态以及从大自然中得到的乐趣。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品味文中的细节。教学过程:
一、回顾积累,导入新课
1、回忆读过的冰心的文章,《雨后》《一只小鸟》《忆读书》《小橘灯》《在寄小读者》„„
2、板书:山中杂记(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课文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这些词语会读吗?(课件出示词语)(1)学生先自由小声练习读词语,然后指名或开火车读一遍。(2)注意几个加点字的字音:偷卵 捉雏 吃嚼 憨涩 .....(3)重点理解一下“幕天席地”的意思。
2、预习课文之后你对这篇课文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从写作背景和文章内容两个方面谈自己的初步认识,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三、交流文章内容
1、《山中杂记》中作者记录了自己对马、狗、猫、小鸟和昆虫的观察和了解。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并写出提纲。
3、虽然写了这么多动物,可是作者却各有侧重,详细介绍的是小鸟,简单介绍了马、狗、猫,写昆虫更是寥寥几笔。这样安排材料就做到了有详有略。
四、整体感知,品读细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2、作者是怎样爱这些动物的?她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这节课让我们先来细细品读课文中详写小鸟的部分。
3、浏览课文的第7—11自然段,看看作者都介绍了哪些鸟。
4、青鸟就是翠鸟,我们在《翠鸟》一文中欣赏过它鲜艳的羽毛,可是作者爱青鸟是因为它美丽吗?指名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5、作者对这些早早来报春的小鸟们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当长着红胸脯的知更雀出现时,想象作者会做什么?
6、蜂雀出现的时候,作者是怎样做的?指名读“我在山亭中有时抬头瞥见,只屏息静立,连眼珠都不敢动。我似乎恐怕将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从“眼珠都不敢动、弱不禁风、小仙子”等词语中感受作者对蜂鸟的怜爱之情。
7、当许多毛羽鲜丽的小鸟唱着轻美的歌飞来的时候,作者在做什么?
8、作者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在幕天席地的生涯中和小鸟最相亲爱。自由读读课文的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从“破壳而出、学走路、学唱歌、离家筑巢”等方面体会小鸟成长过程的有趣。同时明白作者能写出这样的语句必定是观察良久、经常观察的结果,从而感悟作者对小鸟的关注之情。
9、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小鸟的爱的语句,读一读。
指导学生朗读“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
10、还有间接表达对小鸟爱的语句,找一找。
“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而我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这句话进一步体现作者对小鸟的保护之情。
11、比较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特点:
12、在这么多动物中,作者为什么会详细介绍小鸟呢?(联系上下文理解)
13、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作者从小鸟身上获得的乐趣,品读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关爱之情,感悟了作者的博爱。下节课,我们再用以学到的阅读方法和表达方法体会课文的另一部分内容。板书设计:
山中杂记 1、2 马 3、4 狗 5、6 猫
7—11 小鸟 蜂雀 有趣 喜爱 怜爱 博爱 12 昆虫 一家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积累文中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山中杂记》的第7—11自然段,理解了小鸟带给冰心的乐趣,感受了冰心对小鸟的喜爱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
二、品读细节,深化主题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直接表达、间接表达的不同特点。这节课我们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的情感。
2、小组内分工合作学习马、狗、猫、昆虫的部分。自学要求:
读一读相关的段落,看看作者在这些动物身上寻找到了哪些乐趣? 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作者喜爱它们,用直线画出来。
3、学生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每个人都要发言,可以互相探讨,可以提出问题。
4、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马:温驯 良善 狗:可爱 驯良 猫:活泼 欢悦 虫儿:可爱
5、鼓励学生用朗读的形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悟。
6、开展朗读擂台赛。
7、冰心在病中仍能从动物身上找到乐趣,乐观地与病魔作斗争,用博爱的情怀去尊重、理解、关注、欣赏身边的每一个生灵。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8、是啊!这篇散文虽然内容零散,但是却始终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热爱一切,生活就能带给你乐趣,在愉悦的情感中才能进入善良、博爱的人生境界。这就是散文的特点。
9、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有感情地练习背诵。
三、推荐书目,课外拓展
1、冰心的大量文章都是写给小朋友的,非常适合你们阅读。
2、推荐书目:
《繁星》《春水》《超人》《悟》《寄小读者》《小橘灯》„„ 板书设计:
马:温驯 良善
本单元的主题活动使办“英雄”小报。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使学生知道了英雄即指做出事惊天动地的人,也指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迹的人。
活动目的:
从寻找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心灵受到震撼,对他们产生敬仰之情,同时树立崇高而美好的理想。
教学构想
综合活动是以学生为主,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准备材料,自己设计手抄报,写成文后,大家共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自行修改。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准备
指导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课文之前谈谈对“英雄”的理解,并列举出,心目中不同时代的英雄:如董存瑞、罗盛教、雷锋、张华、焦裕禄、杨利伟等等。
指导学生寻找有关英雄的资料,途径:可以从报纸上剪下,可从书中摘抄,也可以上网查找,还可以自己亲自采访撰稿等等。
二、确定学生小报的主编,可以是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小组一块编写。
1.知道学生小报的内容可以是反映一个人的英雄事迹,如:《学习雷锋好榜样》--整个版面都是介绍雷锋的事迹,有雷锋的故事,有雷锋的日记,有评价雷锋的诗句:还有读雷锋故事有感,歌唱雷锋的歌词等。也可以写几个人不同的事迹,如战斗英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王成……
2.注意所选的文章体裁要力求不同,记叙文、诗歌、散文、格言、读后感……,做到图文并茂。不能图多文少,也不能只有文章,没有图片。
3.指导学生把所有查找的材料,根据小报主题、文体、字数进行筛选,做到版面设计活泼、新颖、主题突出。
三、交流。
1.要求学生拿出自己办的或几个人办的小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出好的在班内交流,请大家评价。从版面设计、书写、内容等不同角度来评价。
2.注意学生在交流时可以讲一个小报中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四、延伸。
把所有的小报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课下请同学们参观、评价。
可以请同学写一个小片段,如《读英雄人物有感》。
作业设计:
预习第七单元。
板书设计
综合实践
学习英雄好榜样
单元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以“母亲河”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分别是《长江之歌》《三峡之秋》《古诗二首》,还有两篇拓展阅读《黄河之水天上来》《最后的“淇淇”》,一个“综合活动”。《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三峡之秋》是作家方纪写的一篇描写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的散文,《古诗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描写黄河的诗歌,《黄河之水天上来》《最后的“淇淇”》分别反映了黄河、长江存在的问题,号召人们保护母亲河。“综合活动”是朗诵有关母亲河的诗歌、文章,抒发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长江之歌》《古诗二首》和《三峡之秋》的有关段落。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长江、黄河的地理状况、历史演变,以及作为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4.组织学生召开歌颂母亲河的诗文朗诵会,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通过拓展阅读课文的学习以及查阅资料,了解母亲河的现状,学习写《倡议书》,激发学生树立起“保护母亲河”的意识,自觉保护环境。新课程标准解读: 阅读
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 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 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写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 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 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长江之歌 1课时 三峡之秋 2课时 古诗二首 1课时 黄河之水天上来 1课时
最后的“淇淇” 1课时 综合活动 教学实例 长江之歌
教材简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跟唱。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了解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4.进一步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长江。5.领悟诗歌对应的表达方法。关键处处理:
搜集关于长江的资料,加强对长江的了解。
用直观的课件、音乐将学生带入情景,增强对母亲河的热爱。教学准备:
教师: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导学生翻阅本单元教材,导课。
同学们,中国有两条大河,横贯中国大半个国土,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你们知道是哪两条河吗?
这个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描写介绍“母亲河”的文章。请同学们浏览本单元内容,看看都有哪些课文,分别写得是什么内容。
二、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播放完,出示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介绍长江,对长江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多年之前,有一部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其中的主题歌《长江之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播放《长江之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放声朗读几遍课文,结合预习,了解大意。
四、指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分男女生、同位朗读,全班齐读。
五、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给以指导。
六、再读诗歌,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
1.再读诗歌,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两段歌词相互照应的表达方法。
七、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1.引导学生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你的视角呢?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八、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课文。
1.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大声朗诵,试着背诵。2.指名背诵。
九、欣赏并跟唱《长江之歌》。教师放录音,学生欣赏并跟唱。
十、质疑问难。
十一、探究:为什么把“长江”比喻成“母亲”?
十二、课时小结。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雪山走来 东海奔去 乳汁哺育 臂膀挽起 无穷的源泉 远古走来 未来奔去 清流灌溉 力量推动 母亲的胸怀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2.积累优美词句。3.《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4.预习下一篇课文。
三峡之秋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方纪写的一篇描写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的散文。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本课中比喻句的理解是学习难点。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关键处处理:
组织学生召开歌颂母亲河的诗文朗诵会,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教师: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等。学生:查阅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教学过程:
一、录相导课,激发兴趣。
1.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中有关三峡的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2.出示有关三峡图片,师生共同介绍长江三峡,对长江三峡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3.作家方纪也到过三峡,并且写下了优美的散文《三峡之秋》,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一起领略三峡的秋天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写作顺序。1.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2.全班交流,学习生字词语。3.指读课文,思考回答: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划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1.自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抓住了三峡不同时间的什么景色来描写的?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描写的是什么景色,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3.在交流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四、课时小结。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时间 景色
早晨 明丽 露水 橘柚树 中午 热烈 阳光 长江 下午平静 雾 倒影 夜 朦胧 月亮 月光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积累优美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背诵课文,理解比喻句,品味语言。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运用了许多比喻句,给文章增添了色彩。请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分清主体喻体。2.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讲清主体喻体,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些语句。
二、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2.配乐指名背诵,同位互相检查,看看谁背过了一些段落。
四、质疑问难。
五、课时小结。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语句优美 比喻句
作业设计:
1.《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2.预习下一篇课文。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关键处处理:
利用教学课件,直观演示,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加深理解。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课文插图等。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凉州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二、学习《凉州词》。1.简介作者王之涣。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生读诗并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7.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诵诗会。
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浪淘沙》 教学过程:
背诵《凉州词》 指名背诵。
全班集体背诵。
二、学习《浪淘沙》。
1.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2.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交流,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5.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四、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1.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结合诗句具体谈。
五、填写“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乐朗诵诗歌。
七、课时小结。作业设计:
1.背诵并体会诗的思想感情。2.《同步学习与探究》。3.预习下一篇课文。
板书设计:
凉州词 浪淘 孤独 蜿蜒曲折 荒凉 流程长 同情 激奋
黄河之水天上来
教材分析:
这篇拓展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的发源、上游的发电站、沿途对土地的灌溉、黄河夕照、壶口悬瀑等景观,说明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同时介绍了黄河的水土流失,“地上河”的形成,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学习重点是了解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4.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我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的意识。关键处处理:
1.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2.品味语言并体会黄河的雄壮,增加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
教师:VCD、风光片《黄河》、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黄河的资料等。学生:按照要求预习,查阅有关黄河的资料等。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电视风光片《黄河》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播放完,出示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简单介绍黄河,对黄河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板书课题,导课。
二、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指读课文,正音,交流生字词语。
2.小组讨论:说说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3.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语句的学习,体会到:黄河水利资源丰富,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灌溉,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所以被称为“母亲河”。
四、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1.黄河除了被称为“母亲河”外,还给我们的中华民族带来什么灾难?为什么会带来这些灾难?
2.结合课文,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认识。3.针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五、质疑问难。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七、课时小结。让学生谈感受体会。板书设计:
黄河之水天上来
水利资源丰富 发电 灌溉
母亲河
滋润土地 养育炎黄子孙 水土流失 洪水泛滥 保护母亲河 保护环境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积累优美词句。
3.《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4.预习下一篇课文。
最后的“淇淇” 教材分析:
这篇拓展阅读课文,写得是人们救护长江频危动物--白鳍豚的事例,发出了保护长江,保护白鳍豚,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感慨。了解长江频危珍稀动物的生存保护情况,了解长江环境的变化对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激发人们树立保护长江、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学习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频危珍稀动物的生存保护情况,了解长江环境的变化对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树立保护长江,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教学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长江珍稀动、植物的生存情况。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有关长江珍稀动、植物的生存情况。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大熊猫、中华鲟、白鳍豚、扬子鳄等动物是仅存于我国的世界孑遗生物,它们是在长江的庇护下才躲过九死一生的地质灾变,长江流域正是以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世界罕见的孑遗生物避难所。可是,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些生活在长江流域的珍稀动物面临着生存的威胁,有的正在以倒计时向我们做最后的诀别。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做么? 板书课题,齐读。
二、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长江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如何?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指读课文,正音,交流生字词语。
2.小组讨论:长江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如何? 3.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
4.结合师生查阅的有关资料,补充介绍长江其它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
四、体会感情,树立环保意识。
1.长江流域珍稀动物的灭绝,有什么影响? 2.为了保护长江珍稀动物,人们是怎样做的?
3.针对长江流域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你有什么认识?现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4.你们的家乡有河流流过吗?可以把那条河叫做“母亲河”吗?为什么?讨论交流。
五、质疑问难。
六、课时小结。板书设计: 最后的“淇淇” 珍稀动物 灭绝 环境恶化
保护长江 保护白鳍豚 保护人类自己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据有关报道,“淇淇”已经死去。想一想“淇淇”去世前的生活情景,写写“孤独的淇淇”。
3.《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4.预习下一篇课文。
课后反思:在本课的学习中,我采用了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式,先让学生自己学习文章出小测试卷,然后自己做,最后结合老师的指导,给自己打分。
综合活动 教材分析:
这次综合活动,主要是朗诵描写、歌颂母亲河的诗歌、文章。教学目标:
1.查找有关母亲河的诗歌文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2.认真练习、排练,有感情地朗诵诗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写一写参加朗诵会的感想,以“保护母亲河”为题,写一份倡议书,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教学时间: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步:准备资料
一、布置任务 在单元学习初,指导学生阅读本次综合活动的内容,指导学生确定准备哪方面的材料。
二、学生查找、准备材料。第二步:练习、排演
一、认真练习:
1.指导学生阅读活动提示,互相交流,说说怎样才能朗诵好。2.认真练习。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几个人合作,集体朗诵。(可在课下进行练习。)
二、排演
1.个人准备好后,进行排演。指导学生加手势、配乐。
2.师生观看排演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同学们根据提出的意见,进一步 第三步:召开朗诵会
一、提出要求:
表演要认真,要入情入境,要满怀信心,精神饱满,观众要倾听、要细细品味。
二、朗诵描写、歌颂母亲河的诗歌、文章。
三、评议。
第四步:评议、写感想、写倡议书
一、集体评议朗诵会。
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写一份以“保护母亲河”为题的倡议书。写完后,全班交流。
三、写一写参加朗诵会的感想。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写下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一单元作文】推荐阅读: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06-12
北师大版六年级古诗06-26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名师教案01-06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设计05-26
《学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01-12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06-03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07-02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