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信息化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业信息化(推荐8篇)

工业信息化 篇1

工业4.0时代,智慧工业的信息化改造

※动态资讯※

2014年12月22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智能制造将成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实现两个IT(Industry Technology & Information Technology)融合和倍增发展,以工业互联网和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产品为重要支撑,加快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预计2015年地方将密集出台一批智慧工业、两化融合等相关配套方案,全国将掀起智能制造应用推广的热潮。

※主题解析※

工业4.0时代到来

十八世纪末期以来,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它们分别源于机械化技术、电力技术和信息技术。如今,将物联网及服务引入制造业正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概念是在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博会被首次提出,2014年11月10 日,中德双方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宣布两国开展“工业4.0”合作。两国政府将为双方提供更为有利的框架条件和政策支持,中德合作无疑将为“中国版工业4.0”注入外部动力。

工业4.0的两大主题是智慧工厂与智能制造,工业4.0的核心内容是依靠CPS(信息物理系统)而构建的一张智慧工业网络系统,打通所有生产环节的数据壁垒,即是运用大量物联网传感技术、基于大量数据、模型及算法结合而成的产物。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使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正在向制造业各个环节渗透,创造了新的服务、生产体系和发展模式。

※主题观点※

工业4.0时代,智慧工业的信息化改造

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在全球制造业占比约20%,与美国相当。从全球制造业发展形势来看,欧美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始终处于领先,抢占制造业高端市场。而印度、东滩视点 第68期

印尼等发展中国家正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全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据了制造业的中低端部分的市场份额。我国低成本竞争优势明显削弱,注重数量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并且同时存在着工业产品结构性短缺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高端装备、核心芯片等方面仍需要大量进口,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迫切需求。

一、工业4.0发展新趋势

1、服务型制造转型态势明显

传统制造业是以产品为企业核心,属于生产型制造业,而现在制造业正逐渐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以生产+服务或者以服务为企业核心。中国为世界输出了大量的工业产品,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格局,产品只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并且处于价值链低端。越来越多的传统设备制造商向行业服务集成商转变,基于原有的产品基础,提供更具价值的智能服务,从而增加产业链价值。

IBM作为百年IT企业,可谓是转型为服务型制造商中最成功的案例,早在1993时,IBM就面临了业绩下滑、连年亏损、互联网泡沫等一系列危机,IBM通过实现二次重大战略转变,提出电子商务战略理念,将自己定位为综合服务提供商,创造了“随需应变”的新服务模式,从容应对企业危机,并在2008年前瞻性的提出“智慧星球”概念,引领科技进步。

2、工业互联网开始萌芽

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必备基础,它的概念就是把机器联入网络,数据来自安装在机器上的传感器,传送到云端进行存储、分析与决策,从而为企业服务。过去互联网的数据是由人产生,而物联网的数据是由传感器产生,物联网的普及推广很重要的因素是降低人的成本,而工业互联网更是信息技术与运营管理技术的结合。我们现在面临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而未来更低成本的传感器、数据存储设备以及更先进的分析工具将推动工业互联网的普及。未来许多东西将被重新定义,数据在云端,服务是可云的,工人也是可云的。

二、智慧工业信息化改造领域分类

智慧工业中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十分广泛。以物联网、云计算、高端软件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云端平台的打造,将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应用系统之间、供应链之间进行互通联系,实现人、设备、环境、数据的互动。使得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获取数据更便捷,数据处理更加快速,实现了生产系统、企业管理系统、对外服务系统的智能分析与决策优化。

东滩视点 第68期

我们按照工业生产流程中的全智能化应用,将智慧工业的信息化改造领域进行总结分类,共分为五大类。

1、智能化物资管理

智能化物资管理是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网络,在物资管理的采购、验收、入库、运输以及调度管理环节实现高效、智能管理,达到“全面感知、自动控制、优化决策、预测分析”效果。具体表现在过程管理流程化、全程管理信息化、事件管理精准化、实物管理电子化、身份管理关系化。

智能化物资管理主要服务于大宗物资领域,包括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煤炭行业等。大致分为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三大类别。由于面向的领域相对较窄,且这些大宗物资企业的内部管理专用系统已经包括物资管理,市场需求非常小,目前也并没有相关的政策导向优势,未来在智慧工业的应用领域中属于较为冷门的领域。

2、工业安全管理

智慧工业应用中的工业安全管理主要是针对高危行业作业生产工程所进行的气体检测、环境安全监控、安全运输等所提供的集成服务。智慧工业中的工业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开采过程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矿山综合防尘、地质监控、防火、防治水、危险气体检测、安全环境预警系统、作业场景信息采集与集成、作业人员精确定位及事故应急处理系统等。

生产过程监测系统:重点包括车间、库房、仓库等厂房在温度、湿度、气体、压力、雷电、水、火等环境指标方面的监测控制设备。

运输过程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用于易燃易爆品、气体管道运输安全监测、运输工具安全状况检测等一系列监控系统与设备。

智能工业安全管理中涉及大量的专业检测技术、信息采集技术、数据采集及监控技术、精准定位技术及现代通讯技术。

2012年中央政府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中将高危行业定位煤炭生产、非煤矿山开采、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品生产与储存、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生产、冶金、机械制造、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与实验,共九大类别。

我国目前在工业安全管理发展上主要集中在矿山开采应用上,在《非煤矿山安全生

东滩视点 第68期

产“十二五”规划》中要求1万座矿山建立安全避险等六大系统,总体市场需求在100亿元左右。从市场化程度来看,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合格企业有10家,因为受众面较小,为工业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成套解决方案的企业并不多,集中在几家龙头企业。整体来看,我国的智慧工业应用在工业安全管理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市场需求较小,但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提升与未来自动化作业的趋势,未来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

3、智能化生产线

智能化生产线是制造自动化的提升,在柔性化、智能化与高度集成化上有显著提高。智能化生产线是一种由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数字化制造技术等相结合的智能制造技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运用在制造过程中能够实现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等智能活动。3D打印技术、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先进工业嵌入式软件、虚拟实现等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的制造业变革。

智能化生产线牵涉技术复杂而广泛,主要核心技术包括以下:机械自动化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高端新型传感技术、镶入式系统集成技术、微内核操作系统技术、组态语言和人机界面技术等。在汽车、工程机械制造、建材、农业器械、冶金等行业使用最为广泛。

随着中德工业4.0合作纲要的签订,我国也正在着手编制《中国制造业发展规划(2015-2025)》,智能化生产线未来成为智慧工业应用中的核心领域。据统计,2010 年我国智能化生产线市场需求量共计165.23 亿元,“十二五”期间,市场需求平均增长率将在20%以上。预计到2015年,智能化生产线市场规模约为410亿元,2020年达到1000亿元规模,其中汽车、工程机械行业对智能生产线的需求量约占总规模的40%。

4、质量管理控制

质量管理控制的智能化包括在产品的采购、生产、销售、服务过程中实行全程信息追溯与质量检测。智能化的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又包含了六大子系统,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质量管理问题。

图2:质量安全管理系统构成示意图

智能化质量控制管理是基于云计算基础的信息化集成服务,辅助RFID、条码等数据采集技术、物联网传感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以及专业领域的质量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

在医药、食品、农产品直接关系公众生命健康领域得到迅速推广,这些领域受到政

东滩视点 第68期

府严格监管,应用最为广泛。以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为例,全国已进行了3批试点共35个城市的试点工作,目标覆盖所有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由此可见,我国的产品追溯系统进入全面建设期,政府购买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市场力量。

5、节能减排

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约束与环境破坏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较低的资源消耗水平中做出最大的产值贡献,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每个企业关心的问题。在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对节能减排提出具体要与指标。依据《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中央将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确定为高能耗行业。

节能减排具体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工业生产能源进行检测、统计及计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针对污水处理、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气排放等实现净化处理,实现各种再生能源的高效智能分选及循环利用。智能化的节能减排领域中涉及到大量的新型传感技术、新一代通讯网络技术、识别技术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控制系统设计技术与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

整体来看,工业节能减排应用步入新发展阶段,以集成化系统服务为主要核心,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政府对环保领域重视度的提升,伴随系列政府的出台与扶持,在政府、央企等多方力量的联合推动,在“十二五”期间工业节能领域投资总需求达到5900亿元,将会成为智慧工业应用的一大热门领域。

※案例借鉴※

西门子智慧工业发展窥探

西门子公司创立于1847年,集成了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以及生产过程软件和硬件,产生的专利数量达到60000项。西门子是全球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领域的领先企业。

1、智慧工厂——制造网络互联化

西门子位于德国的安贝格工厂有24年历史,占地面积10万平方英尺是全欧洲乃至全球最先进的数字化工厂,工厂致力于为巴斯夫、拜耳、戴姆勒、宝马等德国工业公司以及它们的众多海外竞争对手生产自动化机器。

东滩视点 第68期

在安贝格工厂,真实工厂与虚拟工厂同步运行,真实工厂生产时的数据参数、生产环境等都会通过虚拟工厂反映出来,而人则通过虚拟工厂对真实工厂进行把控。

安贝格工厂拥有一套高度数字化的生产流程,生产的产品本身拥有16亿个部件,且每年的衍生产品制造数量超过5万台。根据Gartner在2010年的调查显示,安贝格工厂中每100万件产品中的残次品数量只有15件,生产线的可靠性达到99%、可追溯性高达100%。厂内1000个制造单元是如何通过网络进行联络的。通过网络控制,厂房里的大多数设备都可以在脱离人类劳动力的情况下对零部件进行挑选和组装。为了准确收集数据,安贝格工厂超过3亿个元器件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这些基础识别信息包括:所属生产线、材质、规格等等。机器会对元器件做自动判别与操作,适时调节生产参数。

安贝格工厂是由德国政府、企业、大学以及研究机构合力研发全自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工厂,通过利用庞大的公共研究机构来帮助企业进行研究和开发工作。德国政府在对于工业4.0的支持上,并没有通过提供补贴优秀企业进行扶持,而是提供2亿欧元资金支持研发,为企业形成统一的标准创造新的技术和网络化条件,目前西门子距离工业4.0所所描绘的场景仍有差距,西门子董事指出:西门子拥有构建模块的核心优势,设计基于互联网网络的全自动智能制造系统可能还要10年时间才能变为现实。

2、生产线优化应用

以宝马集团全球最先进工厂之一的华晨宝马铁西工厂为例,应用了西门子LIS超宽带实时定位识别系统的辅助,该厂的总装车间取消原来专门用于扫描车辆条形码的工位。车辆每到一个工位,车型、车辆识别码、根据车辆的不同配置,需要装配的各种零件等信息会自动显示在工位前方的操作屏上,甚至会自动提供图片及装配辅助指令,直接引导工人完成相应工作,这一流程被视作定制式生产的基础。现在,一款汽车需要上千人设计,设计人员设计3年、生产模具1年、建设工厂4年,至少需要8年的时间。而在未来工厂,制造高度灵活,一条生产线能同时生产多个车型;用户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的车型、车辆配置,甚至可以实现当月定制,下个月就生产出来。

3、提升节能减排能力应用

亚洲最大的纸浆和纸张制造商之一的亚洲纸浆纸业集团(APP)在浙江省宁波市的造纸厂借助全集成驱动系统,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减。由此,该造纸厂每条生产线年均节省数千万元开支,年均停机时间被保持在最低的12.5小时。

4、提高生产效率应用

汽车生产设备制造商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采用西门子的产品生命周期软件,东滩视点 第68期

工业信息化 篇2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5〕16 号) 的精神, 强化工业节能标准化工作, 支撑工业节能降耗增效和绿色发展, 2015 年12 月15 日~16 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福州举办了工业节能标准培训班。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节能监察机构的60 多位负责节能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邀请来自国家标准委、相关行业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解读节能标准化政策和“十三五”工作思路, 详细说明2015 年新出台的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电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节能标准, 交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标准体系建设、能效贯标、阶梯电价等相关工作情况, 并就工业节能标准制定、宣贯、监察等内容进行研讨。此次培训进一步提升各省负责人员的业务水平, 部门和地区间的交流协作以及工业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基础能力得到加强。

工业信息化 篇3

一、充分认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范围内配置制造资源成为跨国公司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首选战略。新的全球制造体系正在迅速形成。生产设备智能化、生产方式柔性化、生产组织灵巧化正在重构产业价值链,发达国家加快低端制造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主要控制核心技术和品牌,产品附加值的知识和信息含量不断提升,服务的比重不断提高。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推行绿色制造技术,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是现代工业的必由之路。

世界工业发展的这些新趋向、新特点,是在信息化浪潮推动下形成的。发达国家利用信息化的先机,抢占了国际分工体系的高端环节;一些新兴国家则在工业化进程中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把信息化与工业化进程相融合,试图在一些环节实现重点突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反思筹划先进制造业的“回归”,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只有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紧密结合,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才能使我国工业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中把握发展主动权,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蔓延,对我国传统的工业发展方式又一次敲响了警钟。危机到来后,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亏损乃至出现倒闭现象,但仍有更多企业在行业整体下滑时还保持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技术进步,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快了市场响应速度,提升了服务水平,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实力。例如,大连机床集团借助数字化设计平台,加快了新产品开发速度,2008年,新产品占销售收入的44%,全年实现利润4.9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在当前工业呈现整体向好的运行态势下,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仍然要保持强烈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必须坚持用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带动传统工业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供能够引导消费、满足需求、质量优良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劳动者素质,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实现“两化”融合的发展道路。

二、我国工业领域“两化”融合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部署以来,各地、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初步明确了“两化”融合工作的切入点,推进信息技术深化应用。先行试点在钢铁、化肥、造纸、棉纺织、肉制品加工、重型矿山、轿车等7个细分行业开展了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评估评价。在区域层面,以上海市、重庆市、南京市、唐山暨曹妃甸地区、青岛市、内蒙古呼包鄂地区、广州市和珠三角地区等8个地区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已初见成效。“两化”融合不断取得的新进展,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作用日益显现。

——信息化与研发设计融合,正成为提升产品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嵌入”到工业产品中,提高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附加值,促进了产品升级和更新换代。信息技术融入研发设计的各个环节,提升了研发设计手段,提高了创新产品的能力。汽车行业已经开始普遍使用CAD、PDM等技术,广州汽车、上海汽车、东风汽车、一汽汽车等企业,在研发设计过程中完全实行了信息化设计与管理。飞机制造已经从无纸设计过渡到设计过程和设计数据的全面管理,在ARJ-21新型支线飞机研制中,采用了全新的多厂、所联合协同开发。机械制造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和ERP的集成应用。

——信息化与工业装备、生产过程相融合,促进了工业的精益化生产。我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重大设备研制和改造,开发出一批高档数控机床,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大连机床集团开发的高档数控机床已进入到德国博世、美国通用汽车和卡特彼勒等国际大公司位于美国和欧洲的本土企业。信息技术融入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的柔性制造和敏捷制造,有助于实现对生产控制的智能化和精准化,促进了精益化生产。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水平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在钢铁、石油、电子、烟草、机械、化工、汽车、电器等行业的应用较为集中。

——信息化与企业经营管理融合,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在降低成本、减少库存、提高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徐工集团实施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基本实现各业务环节的全面覆盖,成本核算到单台设备,车间排产由周计划分解到半天,综合效益得到充分体现。上海电气制定集团信息化整体规划,基础好的企业先行试点,逐步提升集团管理和业务控制能力。

——电子商务与采购和营销体系创新融合,提高了市场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工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了企业采购和营销的效率,促进了企业采购模式和营销模式创新,供应链运作的规范、透明、高效、可控,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目前,我国大部分骨干企业和重点行业都开展了网上采购和营销活动,有些实现了在线交易、支付及物流的一体化集成应用。

——基于信息技术的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正在重构工业价值链体系。近年来许多制造业企业逐步将非原创性业务外包出去,更加集中于核心业务,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物流行业产生了一系列新兴的物流形态和发展模式,推动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传输。传统的生产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在线监控和远程服务。陕鼓集团利用在线监测和远程故障诊断系统,向用户提供相关故障诊断与检修维护咨询服务以及设计各类机组整体化的解决方案。

——信息化与区域内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相融合,有效提升了区域内工业的发展质量。东都沿海地区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了区域内产业升级的步伐,正在向制造与服务一体化方向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装备制造、石化、钢铁、农产品深加工、医药等优势产业,自主创新和生产制造能力不断增强。西部地区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中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

总体上看,“两化”融合正加速推进、不断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企业实现创新和变革的关键要素,促进了行业水平整体提升。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推进“两化”融合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认识还不够深入,思路还需要进一步明晰,缺乏规划和年度计划。二是面向新型工业化发展所需的生产性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不足,满足企业需求的工业软件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仍然薄弱。三是支撑“两化”融合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仍然缺乏,芯片、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依赖国外企业,一些重大装备和重要产品依赖进口。四是推进“两化”融合的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仍需不断完善。

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两化”融合的重点任务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推进“两化”融合

——在企业层面,要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七个环节全面推进。加大信息技术在关键环节的融合渗透,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形成新型的工业生产模式,推动各环节的综合集成应用。

——在行业层面,继续组织开展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典型经验的发掘、总结、提升、推广,以及工业信息化运行监测工作。本次会议将发布装备制造业中机械和汽车两个分行业的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下一步要继续扩大到其它细分行业。

——在区域层面,继续推进“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要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四个切入点,把促进“两化”融合纳入到本地区发展总体规划中。引导各地做好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建设工作。

(二)围绕调结构、促发展,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两化”融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面宽、任务繁重,推进“两化”融合,需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

——围绕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安全生产,推动“两化”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要组织编制以信息技术推动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提出重点领域和方向。以技术改造为抓手,鼓励企业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提高生产经营水平。继续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通过信息技术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产业。在安全生产领域,推进现场电子监控等系统建设。

——以信息化手段保障产品质量。抓紧落实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批示精神,以品种、质量、品牌、服务为重点,全面加强工业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全程质量监控,能够实现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到质量有保证、产品可追溯。提升食品生产的检测、控制数字化水平,增强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实际需要和产业集聚的特点,重点建设中小企业技术管理咨询平台和国际市场开拓服务平台,抓好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项目;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加大对中小企业培训力度。重点推动轻工、纺织和电子信息领域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软件服务、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继续推动软件在工业领域应用,鼓励重点企业将内设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机构剥离组建专业化软件企业,提高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行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继续开展移动电子商务试点。推动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制定物流信息化规划,组织开展试点示范工程,加快培育一批为重点行业提供服务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三)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占领经济科技制高点

抓紧落实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培育和壮大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数字视听、软件业、数字内容、卫星应用等新兴产业群。促进关键国产软硬件应用,为“两化”融合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加快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三网融合。

要提早谋划传感网、物联网的发展,突破关键技术,优先选择重点工业领域、基础设施、环保监测、公共安全、工业控制、医疗卫生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加强TD—SCDMA与传感网的密切结合,推进传感网与通信网融合发展。

(四)发挥信息技术在促进装备工业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

借助信息化工具和手段,加快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围绕加强装备整机和成套设备配套功能部件的协同发展,集中研发制约产业发展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共性技术,提高基础件的工艺水平。

加大技术改造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节约清洁生产方式,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用信息技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在工程承包、系统集成、设备组赁、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进“两化”融合

推进“两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共同的任务,各级政府、行业、企业以及科研设计、中介机构等必须凝心聚力,合力推进。

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是推进地方“两化”融合工作的主要责任部门,要把“两化”融合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落实。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流、政策协商和工作沟通,推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行业协会要加强自身服务能力建设,建立“两化”融合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反映行业动向和诉求,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做好经验交流和典型示范推广,加快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企业要有提高推动“两化”融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破除“等、靠、要”的传统习惯,树立主体意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和对标赶超,从项目规划、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方面切实加以保障。通过“两化”融合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统筹规划、分步推进,根据实际需要务实开展各项工作

各地政府要紧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的规划,明确总体思路、目标和分阶段任务,制定落实行动计划,务求每一阶段都能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各地制定规划时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专款用于支持企业“两化”融合工作。要与“十二五”规划做好衔接,建立推进“两化”融合的长效机制。要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示范推广、整体提升,逐步构建起推进“两化”融合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支撑服务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三)研究政策、确保投入,加大扶持力度,为“两化”融合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研究制定《关于工业领域落实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的指导意见》。要继续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梳理有助于推进“两化”融合的现行政策,围绕推进“两化”融合的切入点,摸清制约企业“两化”融合的瓶颈,研究出台符合实际、发挥实效的政策。

加强对“两化”融合工作资金扶持的力度。支持企业在生产经营关键环节的信息化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投融资机制。技改资金要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小企业专项基金要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共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电子发展基金要把工业行业信息化应用以及工业软件的开发和市场化作为重要支持内容。各地政府也要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出台相应的专项扶持政策。

(四)加强评估工作、标准制定和人才队伍建设

要继续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评估数据的统计分析,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评估工作的范围。

研究建立支撑“两化”融合的相关标准体系。加强支撑环境、基础技术、系统集成、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性标准规范工作。

加强“两化”融合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各地教育资源,建立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加快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提高重点行业职工技能。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相结合,造就一支与我国“两化”融合水平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队伍。

工业信息化 篇4

2016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批复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0〕390号)精神,做好2016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是经中央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政府奖项。

第三条 开展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工作,旨在打造国内最具权威的中国工业设计奖项,创建中国工业设计品牌,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推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工业设计是指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

第五条 2016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工作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统筹领导下,建立第三方机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共同协作的工作机制。其中第三方机构负责独立开展评审,地方主管部门全面支持并动员申报主体广泛参

与。

第二章 申报范围及奖项设置

第六条 申报范围

产品类型:办公产品、家居产品、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纺织服饰、五金制品、文体休闲用品、交通工具(轻便型)、医疗保健产品、儿童及特殊人群用品、电子信息及通讯产品、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产品等。

概念作品:围绕上述类别产品,提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要求、具有前瞻性的设计作品。

第七条 2016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共设奖项10个,分为产品设计奖和概念作品奖,其中概念作品奖不超过2个。

奖项名称为“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在各类参评产品中,每个品类至多1件产品获奖。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八条 申报主体

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第九条 申报基本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有关技术、标准等规定;

(二)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情形;

(三)申报单位须遵纪守法,近三年内无重大质量、安全、环境污染、公共卫生等事故;

(四)同一件产品(作品)只能由一个单位申报;

(五)申报产品设计奖的产品须是上市两年内的产品。申报概念作品奖的作品在功能、结构、技术、形态、材料、工艺、节能、环保等方面有较大创新。

第四章 评奖标准

第十条 评奖标准包括:

(一)先导性。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引领行业工业设计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二)创新性。设计理念独特新颖,创新点突出。

(三)实用性。性能稳定,技术先进,功能合理,能满足使用、维护及安全方面的要求。

(四)美学效果。色彩搭配合理,形态体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与使用环境相协调。

(五)人机工学。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便捷性,识别与操作简单、高效,人机关系协调。

(六)品质。材料运用合理,制造工艺精湛,产品质量精良。

(七)环保性。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制造、流通、使用、回收全过程注重节能、环保。

(八)经济性。工业设计因素对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贡献较大。

第十一条 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具体评奖细则另行制定。

第五章 组织机构

第十二条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研究和部署评奖工作,审定评奖办法、获奖名单及评奖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部产业政策司。

第十三条 组建评奖工作委员会。成立以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牵头,中国工业报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和清华大学参加的评奖工作委员会(下称评委会),负责起草制定相关工作文件,组建和管理专家库,组织评审工作,确定获奖名单。

第十四条 评委会下设秘书处,为评委会的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秘书处设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第十五条 建立评奖工作专家库。评委会组织制定《2016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审专家遴选办法》,并据此组建专家库。

第十六条 成立评奖监督委员会。由评委会组建评奖监督委员会,负责对评委会评奖过程进行监督,受理有关投诉。

第六章 评奖程序

第十七条 申报。申报单位须登录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网站(网址:),下载《2016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并在线提交。

各地申报单位将《申报书》纸质版及申报材料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 推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审核合格的申报材料,通过组织专家评审或其他方式提出推荐名单,在《申报书》上填写推荐意见,报评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九条 初评。初评专家组依据评审办法,对推荐产品(作品)进行初评并提出复评建议名单。评委会复核后产生复评名单。

第二十条 公示。复评名单在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网站等媒体上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开展知识产权审查工作。

第二十一条 展示。获得复评资格的产品实物由所推荐地方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参加由评委会组织的展示活动。

第二十二条 复评。复评专家组依据评审办法对产品(作品)进行封闭评审并提出终评建议名单。评委会复核后产生终评名单。

第二十三条 终评。进入终评的产品(作品)须参加答辩。终评专家组在展示活动期间对获得终评资格的产品(作品)进行终评,并提出获奖建议名单。评奖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确定获奖名单。

第二十四条 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授权权威媒体向社 5

会发布获奖名单,并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奖杯。

第七章 纪 律

第二十五条 参与评奖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评奖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不得泄露在评奖过程中应该保密的资料和信息;不得利用职务便利谋取任何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六条 评审专家应严格执行回避制度。评审专家与申报单位有利害关系或者出现可能影响其做出公正评审的情况时,本人应当主动回避,或由评委会劝其回避。

第二十七条 评委会在评奖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工作,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八章 罚 则

第二十八条 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必须严格遵守评奖规定和有关纪律。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有违反规定或徇私舞弊行为的,撤销其评奖工作职务或评审专家资格。

第二十九条 申报单位有行贿、送礼、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取消其参评资格。公示期间,对经核实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情形的产品(作品),取消评奖资格。

第三十条 对于已经获奖的产品(作品),当遇到以下情况时,撤销该产品(作品)获得的奖项,追回获奖证书、奖

杯等:

(一)确认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二)对产品(作品)进行重大修改,仍然在该产品(作品)上使用获奖标识;

工业和信息化主要职责 篇5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全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区工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二)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区工业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组织实施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推进工业、信息化对外合作与交流。

(三)监测分析全区工业运行态势,统计并发布相关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协调解决行业运行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负责工业经济运行中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工作;负责工业应急管理、产业安全和国防动员有关工作;组织全区工业企业扭亏增盈工作;负责全区工业企业减负工作。

(四)研究拟订全区重大工业项目布局规划。负责提出全区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含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上级对口部门和本区用于工业财政性建设资金安排的意见;负责有关工业项目竣工和后评价工作;研究制定工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五)研究落实煤炭工业发展政策;拟订全区煤炭工业的发展规划,组织实施行业政策和技术标准,统筹全区煤炭、煤层气开发及综合利用,依法规范和整顿煤炭生产和经营秩序;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权限初审上报煤矿技术改造项目。

(六)组织实施国家高技术产业中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信息产业等的规划、政策和标准,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全区新兴产业发展。组织开展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组织实施名牌战略。

(七)承担全区振兴工业聚集区组织协调的责任。指导各类产业聚集区的发展规划、项目进驻等工作;负责支持、服务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驻上企业及相关单位厂区协调、指导和督查工作;负责筹备厂区联席会议,事关厂区双方重大事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相互通报、沟通与协调。

(八)负责全区电力行业监督和管理工作。依法监管电力供应和使用,规范电力市场秩序,研究拟订电力经济运行综合调控目标;负责全区工业和信息化行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监察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全区工业、信息化行业的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参与拟订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规划,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九)推进全区工业和信息化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提高行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管理干部知识更

新和企业家队伍建设,组织工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指导相关行业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十)负责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多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和衔接,协调紧急状态下企业重要物资的调运及疏运工作,负责企业铁路专用线公用管理工作。

(十一)负责组织推进全区产业集聚区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产业集聚区政策措施,负责组织实施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协调解决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十二)负责全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会同有关部门拟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非公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负责工业企业人才引进、培训及企业家队伍建设等工作。

(十三)统筹推进全区信息化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全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区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的推进;协调推动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和重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促进电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融合;负责全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规划、管理、监督、协调和考核;推动全区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发展;负责区政府投资的信息化项目的论证、立项、审批、监管、验收工作;负责区级财政用于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的监管和使用。

(十四)负责相关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协调维护全区信息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指导监督全区政府部门、重点行业的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处理信息安全重大事件。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篇6

2016 级 新 生 入 学 资 格 复 查 自 查 报 告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2016级新生入学资格复查自查报告

厅督导检查组: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入学资格复查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教办学〔2016〕625号)文件,按照各项督导检查内容,我院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新生入学资格复查

(一)组织领导

成立由院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新生入学资格复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2016级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对2016级新生进行了基本信息核对、文化和专业科目复测、加分资格、专项计划资格核查、身体健康复查等项目资格的复查。

组 长:王海长 张树岭

副组长:毋虎城 陈荣邦 席振修 邱雨生 吕 况 成 员:张红兵 魏道清 王 睿 张长喜 雒有成

牛元甫 李海清 李华奇 何全茂 焦贺斌 韩应军 聂 静 贾西科 郭大州 贾超群 丁军猛 孙荣玲 冯海贵 任 锋 尹国柱 王永强

考试。按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由个人申请,经班主任签字,所在系审查落实,报教务处备案,严格履行请假缓考手续,学院也按照规定组织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了认真核查,情况属实,适时再予补考。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各系对于语文、数学复试成绩与入学考试成绩悬殊较大的新生也进行了仔细核对,未发现任何问题。

考试安排及试卷等复查资料教务处备查。

(四)加分资格、专项计划资格审查

今年我院共有10名新生享受了高考加分照顾,报到7名,其中有6个是散居少数民族,加5分;1个是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加5分。我们分别对其户口本及相关材料进行了审核,没有发现问题。

加分名单及考生投档单招生就业处备查。

(五)身体健康复查

根据学院要求,后勤处于2016年9月7~9日对2016级1325名新生集中进行了入学体检工作,由焦作市中医院承担,包括内科、外科、胸透、五官科、肝功能等各项检查,整个检查过程在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开展顺利。

检查结果及处置方案如下:

1.内科检查中发现血压异常3例,经追问都有家族史,体检同时提醒注意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观测血压变化,不适随诊。必要时应药物应用。

2.外科检查中发现肢体残疾4例。

3.胸透结果中未发现异常,没有发现结核病例。

4.五官科检查中,突出问题是视力水平明显偏低,轻度色觉异常(色

台,文件柜一个、档案室一个、档案柜8个、合署办公室一个。

(二)三大注册

学生处严格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6年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学〔2016〕664号)文件要求,认真做好学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在校生学年电子注册和毕业生学历即时注册工作。

1.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按照文件精神,学生处在做好新生入学资格复查的基础上,对复查合格的2016级1325名高职学生,于2016年10月24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上完成了学籍电子注册工作,并于10月25日下发通知要求各系部2016级高职学生登陆学信网进行新生学籍自查。

2.在校生学年电子注册。学生学年电子注册工作是对在校生新学年学习资格的认定,有利于加强高校学生学籍动态管理,有助于实现对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学生处按照要求在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9月20日),完成了我院1386名老生的学年电子注册工作,其中学籍注册1381名,保留学籍4名,休学1名。

3.毕业生学历即时注册。毕业生学历即时注册是能顺利毕业学生的基础信息。学生处于2016年9月20日完成了我院2016年372名学生的学历电子注册工作。

(三)学籍异动

工业信息化 篇7

一、围绕产业发展重点, 加大标准制定力度。

根据当前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产业发展需求, 按照“面向市场、服务产业、自主制定、适时推出、及时修订”的原则, 围绕钢铁、石化、有色金属、汽车、船舶、装备制造、纺织、轻工、电子信息等9大产业振兴规划, 重点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化、产品创新与产品质量、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等方面标准的研究制定。

特别要求石化和化工行业研究制定国IV车用汽油的行车试验、国IV车用柴油、燃料乙醇和脂肪酸甲脂 (车用乙醇E10、含5%生物柴油的柴油机调合燃料) 等标准。着力完善基础化学品质量规格、安全、卫生、环保、化工机械、设计、工艺等标准体系;开展危险化学品的检测和评价方法、高性能复合材料、工程塑料和有机硅、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食品接触性材料中物质迁移量的检测方法、有害物质限量、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方法 (饲料、化肥、农药) 、轮胎安全性能、涂料和胶粘剂有害物质限量、橡胶塑料和工业循环水再生利用、废弃化学品处理和处置、合理用能设计导则等标准的研究制定。

二、着力解决标准老化问题, 开展标准复审工作。

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现行工业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清理工作。标龄5年和10年以上的工业行业标准分别占总量的74.21%和57%, 2009年重点对标龄10年以上的16774项行业标准开展复审工作, 其中:化工行业364项、石化行业76项。通过标准复审, 废止一批水平落后的标准, 着力解决标准老化问题。

三、做好我国相关领域国际标准提案的推进工作。

务实做好相关领域在研80余项国际标准提案推进工作。

四、探索构建新的工业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 强化工业标准化管理与协调。

一是以企业为主体开展标准化工作, 积极发挥各行业协会 (联合会) 、标准化技术组织和机构的作用;二是加大有关部门的沟通会商力度, 建立与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的“部际会商”机制;三是结合地方发展需要, 构建“部省合作”机制, 加强在标准制定、标准宣贯、标准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研究制定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加强标准制定过程的规范管理。注重标准制定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政策的衔接, 坚持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结合。突出标准制定与技术创新、试验验证、知识产权处置、产业化推进、应用推广的统筹协调, 保证标准质量。

五、推进工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

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 篇8

周云杰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副总裁

与信息化融合的工业化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说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认为体验经济时代有两个转变,一个是从大规模的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变,过去消费者是相同的需求,可以大批量生产以后卖给消费者。现在是一个消费者个性化时代,但个性化与小批量生产的成本发生矛盾,所以一定要实现大规模定制。在这里,工业化重要的是解决智能化、标准化与模块化的问题,这是方向。另一个转变是企业的转型。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产生的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从大型企业向平台型企业转变。平台型企业首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不是边界封闭的企业;第二它是以用户资源为核心的,并不是以设备、自动化程度或交易为主体,而是以用户数据和用户资源为主体。它是一个大数据系统,这才是核心;第三是有很多平台系统对社会是免费的,在免费平台上吸附着很多资源,资源本身又能创造很大的价值,所以工业化是一个系统的工业化,而不是一个单体的工业化。第四是平台企业本身,它一定是智能化、标准化、模块化的,只有实现智能化、标准化、模块化,平台才能越建越大。

邵峰晶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政协副主席

依法管理势在必行

信息产业是一个高科技的领域,但技术问题并不难解决,我们有庞大的信息科技队伍,同时也可以向国外借鉴。但是,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法制的轨道,否则就会南辕北辙,酿成祸患。我们是一个法制化的国家,我认为,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制定《信息安全法》。

过去,我国遵循了发展优先的方针,坚持自由传播为原则、限制传播为例外的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原则,这对于促进加快发展和应付人权保护国际压力有积极作用。在目前阶段,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华南虎、厦门PX、绿坝、胡兵替身、南京高价烟等事件虽有其正面效应,但是,网络谣言、网上欺诈、手机黄祸、人肉搜索的名誉侵权、知识产权侵权等形成蔓延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公愤,侵害了青少年身心健康,触及了公民道德底线,妨碍了人民对国体、政体的信任,动摇了国家统治秩序和社会发展秩序的根基。近期,房叔、房哥等事件发生后,一些城市出台规范性文件,以强力措施不准以身份证查询有关房产信息,社会反响很大,激起了人民对信息依法管理的强烈愿望。

综上所述,舆论和信息依法管理势在必行,《信息安全法》应尽快立法。

上一篇:《疯传》读后感下一篇:掌握精神和心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