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中财务风险(精选8篇)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企业与客户签订的各种经济合同,贯穿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是企业运行的主线。而财务管理中良好的合同管理控制规范,不仅对企业财务管理中核算经济业务的准确性、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现阶段对财务管理实务工作上多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寻求各种渠道,主动参与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维护财务在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知情权,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目前在企业管理实务中,尽管许多企业专门设立了合同管理部门并组织了专班人员管理,但合约部门与财务部门关联业务却缺乏沟通,无法做到有效信息共享,大有事倍而功半之态。
合约人员因不了解财务核算要求,在合同条款中涉及财务的内容缺乏严谨性,例如:对于税金的收缴不明确责权、发票和收据的概念混淆、现金支付方式随意性等,有的甚至认为质保金、履约金、押金等都只是合同上写着看的文字,而没有意识到这都是一旦合同生效后,影响到企业财务的关键条款。财务人员对经济合同的签订、执行与结算过程也往往是在事后被动地接受业务部门传来的资料,依据自己对资料的理解进行核算,有的甚至没有真实经济合同的备案资料,这种经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不准确、不及时,导致财务人员对经济业务性质不了解、对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不掌握,使财务数据失真,财务核算严重滞后,使出具的财务报表与真实的经济业务脱节。这样的财务数据既不能给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支持,也不能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投资信息。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财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努力改变财务工作环境,改变经营管理理念,把合同管理纳入财务管理当中。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从合同协商、起草的初始环节就开始渗透其中,争取通过有效合法的合同获取最大空间的利润,同时利用合同来维护企业的利益。
那么财务人员究竟要如何在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发挥其监管的职能作用呢?以下谈谈本人在实际业务中的几点想法:
一、财务对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的环节控制
(一)经济合同的签订
从经济合同的起草时,财务就应该给出涉及财务的条款的相关意见与建议,并在合同汇审过程中严格把关,避免由合同条款带来的财务风险。需要特别注意的重点事项主要包括:
1.合同标的是否符合企业经批准的经营范围,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
2.双方企业是否具有履行经济合同的能力,如企业资信的可靠性,筹集充裕资金的能力,取得的担保是否切实、可靠等。
3.所涉财务数据是否严密准确,包括数量、价款、金额等标示准确;计算方式正确;财务等有关附件齐备;符合企业价格政策、采购政策等有关规定。
4.是否符合相关财税法律法规的要求,如资金来源合法;资金使用合法;结算方式合法等。
经审核同意签订的合同,应当由合同管理部门进行编号并加盖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
(二)已签订合同的备案
合同签订后,合约部门应当及时将一份合同原件或副本送财务部门备案。发生变更或达成解除协议的,应重新审批并及时报财务部门备案。
依据财务的成本费用分项,可以将合同分为劳务及分包合同、材料合同、机械设备合同、征地拆迁合同、零星合同等,分档分类备案。并且做到随时更新目录。
(三)合同的履行
财务部门对送存备案的经济合同应严密关注其实际履行情况,针对不同合同建立不同的收益成本核算体系,制定有效的费用管理控制办法。按不同项目建立明细分类账,做到核算清晰、准确。
财会部门根据合同条款审核执行结算业务。凡未按合同条款履约的,或验收未通过的业务,财会部门有权拒绝付款。
在会计期末应根据合同的不同性质、区分是否履行完毕的合同及时确认收入,同时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及配比制原则归集费用,结转成本。
(四)建立合同管理及保密制度
送存备案的经济合同,作为重要的财务档案应指定专人保管,同时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严禁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在订立和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二、对经济合同的监管必须与企业其他管理体系相结合 对经济合同的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独立事项,同时必须有其他相关内部管理政策的支持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企业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工程,单纯强调某一方面往往使管理失衡,进而影响全盘。在讨论财务对经济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如果合同签订部门、执行部门、合同审批人员,对合同的管理控制没有调整到位,那么财务的监管就如同空中楼阁,失去了管理的基础和存在的理由。
三、企业财务部门对材料采购合同的管理
下面以企业签订的材料采购合同为例探讨财务及其它部门如何共同履行其对合同的监管职能。
要实现财务对材料采购合同的监管职能,首先企业应制定材料采购集中招标政策,建立采购指导价控制制度,同时企业还应建立预付应付账款管理体制,制定供货商质量信用管理政策。
(一)制定采购指导价政策,加强对材料价格的控制
企业应以材料成本核算为基础,根据市场需求与竞争情况,结合当期市场价格波动趋势,货比三家,执行采购指导价政策。这样一来可以杜绝业务人员以权谋私,损坏企业利益。二来财务可以根据计划施工量预测材料成本,从而准确的做出资金计划。在市场变化期及时对现行定价进行评估、修正与重新审批,价格政策一经确定后就要求业务部门严格执行。
(二)建立供货商质量信用管理政策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质量就是生命”这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同样的,我们采购的原材料质量也是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的要点。发现供应材料有质量问题的,除了立即通知物资部门停止采购外,还应将相关情况书面资料交于合约部门、财务部门备案,合约部门发函供应单位相关情况,通知停止支付其货款,或及时扣除质保金,以及要求对方退货返还货款等,而财务则具体执行这些操作。对于多次存在质量缺陷的供货商,财务部门更是要在合同会审阶段就将其拒之门外,以确保企业后期产生质量风险的可能性为零。
(三)已签订销售合同的备案
已签订的销售合同副本送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备案。合同正本由业务部门保管并具体执行,合同执行完毕应通知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并及时归档。
(四)应付、预付账款的管理
材料到场后,物资部门应及时点收入库,发票一同到场的要及时将发票交递财务进行帐务处理,发票未达的也应根据合同单价预点入库,并及时通知财务催收发票。财务根据供货商结算发票列应付账款,并按合同条款中的支付结算内容支付款项。
在经济业务中,经常会有预付款材料采购,其实这方面的业务大致上是和应付款业务相同的,但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是预付款,那么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合同中一定要列明供需双方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确保企业的利益不缺失。根据合同条款预付购货款后,财务要与合约、物资部门实时跟踪,并及时核销预付款。
(五)材料采购发票及结算管理
某些材料采购合同中,对于材料的结算有明显的不合理条款,例如:砂类材料按重量结算,因砂子吸水率较高,如果按重量结算,势必会有较大偏差。而石类材料按过磅单结算,有些不法供货商,用一车多磅的方法,同一车材料多次过磅来牟取暴利。所以相对于砂石这样的材料,我们则应在合同中列明按照混凝土的用量,及试验部门提供的配合比,计算出理论用量,在考虑合理损耗的范围内来结算。发票物资部门经办人员必须签认后,再交于财务部门作帐前。
关键词: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实施策略,发挥途径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任何一个企业,作为一个行为主体,发生经济业务,都避免不了要对外签署经济合同。建筑工程合同涉及金额大、付款周期长、分批次、经济责任重大,采购合同使用频繁、一次性支付、类别多、环节繁琐、涉及部门多。在财务管理中认真抓好这两类经济合同,加强对它们的审核、监督,其余类型的合同也会触类旁通,相应逐步规范化,使企业的合同管理走上正规化轨道。
合同管理是企业在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等行为过程中进行审查、监督控制的管理过程,管理行为应该贯穿合同从订立到终止的全过程,覆盖企业的所有部门。实际上,财务管理与合同管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渗透到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财务人员应该积极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熟悉业务流程,甚至还要参与到工程的招投标、物资的采购过程中。从财务管理角度实现对经济业务的事前防范、严格审查资质;事中控制、按规范流程执行;事后补救,有法可依。
一、合同管理全过程财务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财务部门在付款前的审核注意点
1、参与合同条款的拟定工作
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法人的名称、经营地址、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这基本的九项内容,如有补充条款可再签署补充合同。财务人员在接触到草拟的合同文本时,可对以上九项内容逐一进行审查。
法人的全称、经营地址是否与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上的法人名称、地址一致。采购合同要对标的的规定清楚明白,对型号、规格、品种、等级等约定清楚,以免引起不避要的纠纷。数量是必备条款,没有数量的合同是无效合同,验收人员需要根据合同约定的数量进行验货签收,财务人员需要根据数量和单价核算总价后进行付款。建筑施工合同条款可以对质量的检验方法、质量责任的期限和条件予以约定。质量保证期一般为一年,质保期满后再支付尾款。有些采购合同涉及到货款、运杂费、保管费、装卸费等可能支出的费用,要约定好由哪方付款。履行期限是当事人履行义务,完成工作的时间界限。采购合同中卖方的履行期限是指交货日期、买方的付款日期;建筑工程合同履行期限是从开工到竣工的时间。财务人员要对付款日期重点审查一下,有的业务经办部门办事拖拉,不留足财务人员审核的时间,签署工程类合同的时间就是付款的时间,或是距离付款时间只有几天时间。纠其原因是因为经办部门没有按照合同管理的流程所致,财务部门发现此情况要大胆向经办部门和有关上级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更改付款时间。履约地点有时是确定采购合同中运费由谁负担,风险由谁承担的依据,履行地点也是在发生纠纷时确定由哪一地法院管辖的依据,所以地点在合同中应当规定明确具体。履约方式是指付款方式,是一次性支付还是分批次支付,以及结算方式。建筑工程合同多为分批次支付,甚至跨年。小额采购合同为一次性支付,大额采购合同会留有质保金,财务人员要根据合同标的重点审核。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或不适当履行,依照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约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如约定定金、违约金、赔偿金额,保护双方的经济利益,如合同中出现如对方违约没有经济惩罚或赔偿,明显损害企业经济利益的现象,财务部门要指出来修改条款。解决争议的途径有双方通过协商和解,或由第三人进行调解,或通过仲裁解决,或通过诉讼解决。解决争议方法的选择对于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利益的保护是很重要的,应该慎重选择。
2、合同签署环节的审查
合同对方需提供法人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银行开户许可证复印件作为财务审核资料留存备查。法人不能签署合同的,需提供授权委托书证明原件。从事建筑施工工程的企业需提供相关行业资质证明。提供企业年检资料,调查企业的经营情况,评估其财务风险和信用状况。
对外正式订立的合同应当由单位法人或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名或加盖有关印章;企业应当要求部门经办人员按规定的权限与当事人签署合同,超越权限的属无效合同。合同由法人或委托授权人签署后,方可加盖单位合同专用章。不得加盖企业部门章,不具备没有法律效应。为了防止已签署的合同被更换页码,财务部门可要求各页码之间加盖骑缝章。
(二)在付款中财务部门要做的工作
1、按批次付款的合同需进行专项及后续管理
会计在付款凭证摘要上写清楚“合同总价为XX,此次第X次付款,比例为X%”。将所有分批次付款合同复印件统一编号,作好集中登记目录存档见表(一),为以后付款作依据。对单个的合同再进行跟踪记录,与合同复印件一起留存见表(二)。财务人员在轮岗调离工作岗位时,与下一任会计要交接合同付款登记本,以保证财务付款的连贯性,有据可察,心里有数。
2、按照合同的具体要求加强财务结算
凡未按合同条款履约的,可暂停付款。建筑工程合同未提供竣工报告,建筑技术验收人员未验收确认的,财务部门不得付款。采购合同应该签署采购合同而未签合同直接购买,财务人员可要求重新补签合同。采购厂家需提供加盖公章的验收单或送货单,企业收货人员在验收单据上签字表示确认签收,相应承担所收货物的质量及数量等经济责任。对结算价格进行认真核算,并与发票进行核对。遇到一次将全款发票开出,分批次付款的,要作好登记工作,将全款发票复印件留存作为下一次付款的原始资料粘帖,并在付款凭证上注明全款发票所在的凭证号,以便审计查找。
(三)合同履行完后的财务工作
1、加强合同的变更控制与管理
建筑工程类项目具有复杂性、长期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财务人员要认识到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变更是正常现象,强化变更意识,健全合同变更管理制度、报告制度。合同变更要有审批手续,变更价格要有据可依,说明情况,逐级审批,避免随意更改合同。对登记在册的合同,要把相关变更资料准备齐全,备查存档,留给财务人员方便查询。
2、财务人员要作好合同资料的交接工作
一个建筑工程可能涉及几任会计,付几次款,跨年度支付是正常现象。还可能会变更合同,或再签署补充合同或协议。未经手的会计不知情,只有依靠记录详实,表达准确明细的合同资料,记录了项目的来龙去脉。注明合同应付款情况,已付款情况,发票情况,经办部门,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和经办人,才能保证财务工作的万无一失。
二、财务人员在合同管理中职能发挥的途径
(一)加强财务人员对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有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只会算帐,不参与企业的内控管理,提到合同管理更是觉得是经办部门的事情,与财务工作无关。更别说建立合同资料备查机制,复印合同,逐笔登记,在付款凭证详细说明更觉得多此一举,甚至只管眼前,不考虑以后,没有想到合同管理的延续性,财务人员一旦有这种懈怠情绪是很可怕的。因此要对财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长抓不懈的工作来做。建立考核、奖励、监督的长效机制,与财务人员的升职、评优、工资挂勾,鼓励财务人员提升自己的业务修养,敢于对不符合管理规定的现象说不,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财务氛围。
(二)加强对财务人员合同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在整个财务部门普及合同的基本知识、项目管理知识、企业内控制度的学习以及实用法律的学习。外请法律专家或律师讲授合同法,或精典案例,引以为戒,引起共鸣。请有经验的会计,根据财务平时的业务类型,结合工作经验,将合同管理知识与财务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传授经验,更容易让大家接受。让有经验的会计带领年轻会计学习怎么看合同,学会怎么对财务资料进行审核,怎么处理付款中遇到的情况。
在如今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企业要在国内外竞争环境中生存和持续发展,还是要依靠财务管理的职能发挥,强化合同管理。财务人员对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严格按照合同流程进行审核,为企业规避经济风险,减少纠纷,才能保障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宁井红.浅议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合同管理[J].财会研究,2013年第32期164-165页,共2页
[2]沈新.财务管理中的合同控制[J].金融财务,2013年第27期,24-25页,共2页
[3]马华平.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加强财务监控[J].科技潮,2005年第12期57-58页,共2页
科研事业单位合同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公益型科研事业单位所获得的国家拨给的事业费主要用于支持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目前,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立项已推行了招标制和合同制,技术服务等经营性行为、投资、重大固定资产的采购、基建改造等都离不开合同这一关键要素。因此,合同管理事实上已经成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并形成全覆盖、全闭合的合同管理模式,所谓全覆盖合同管理是将所有部门、全部经营建制及全体人员所进行的全部涉及经营活动的书面或口头约定形式的经济、技术、行政等各类合同、协议纳入合同管理,规范合同意向、签署、执行至完成的全过程,通过合同管理的系统模式实现经济管理;所谓全闭合合同管理,是指每一个环节相对应,每一个环节相衔接,在这个系统中没有断链的程序分支。建立科研事业单位的合同管理新秩序,把科研管理核算由过去计划经济时的计划管理转为市场经济下的项目管理。
在合同管理的过程控制中实现财务管理
财务是整个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经济管理的核心。企业是这样的,当今的科研事业单位也是这样。做好合同管理要紧紧抓住这个关键环节,通过合同订立前的收支预测、风险预测、履约进度预测;执行中的收款、费用支付控制;监管分包合同关系等,保证合同管理程序的运行,实现全过程的经济控制。
1、立项前的收支预测、风险预测、履约进度预测
做好项目的收支预测,为合同订立提供基础财务数据。一个科研项目在立项之前必须预测项目所需要的支出,即课题成本,包括劳务费、原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设备购置使用费、专用业务费和各种管理费,从而预测所需的项目经费。一项技术服务,财务部门应根据项目的实施方案,通过“收入-利润=成本”来倒推合理报价,这也直接关系到效益的好坏。
预测风险,保证合同的顺利实施。合同管理本身的风险主要是指订立风险:没有达到格式文本要求,合同类型选择不当,承发包模式选择不当,索赔管理不力,合同纠纷等。具体应通过审核合同内容、审查对方资信情况、履约能力和企业风险等手段来降低合同风险。
2、做好执行环节的财务控制是实现合同管理的核心
每个合同的净收益构成研究院的整体收益。合同的收入一旦确定,对于支出的控制就尤为重要。
(1)收入是合同执行的基本保证
一般合同的履行都是分期付款,对于有预收款的项目,计入“合同预收款”,按照财务日常的核算办法进行核算,在合同规定的收款期限,及时通知执行部门进行收款。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项目是在低价中标且项目完成后才支付款项。对于这类项目,就存在必须先垫付启动资金的问题。作为财务部门,就要根据项目的大小确定合理的、最少的垫付资金,同时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方可给予垫付的启动资金。在项目完成后,收到款项时,及时把垫付资金冲回。
(2)合同支付必须对应
财务成本控制要求做到:审定支出的合理性,手续上的完备,有成本控制手段。合同对应支付要求每个合同作为独立的项目,支出对应合同条款、支出对应合同收入。支出不符合合同内容,不能支付;分包合同款项支付对应合同收款支付相应比例。对于垫付资金的项目,执行中的每一项支出都必须严格控制,严格按照审批程序予以支付。
(3)监管分包合同关系
对于分包类合同,在审阅其合法性的基础上,重点检查财务支付的条件是否和主合同相一致,同时还必须包含支付款项条件:例如主合同收入不到位不支付价款;主合同部分款项到位,按相应比例支付价款;采取扣留风险抵押金等手段保证单位的整体利益。
(4)合同变更的管理
合同的变更指的是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对合同中的一些事项进行变更,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也相应变更。作为财务部门应及时掌握合同变更的相关内容,及时变更合同台帐的相关内容,按照变更后的合同予以执行和控制。
在实践中,通过严格的合同管理,多次为单位规避了风险,减少了损失。
执行合同管理应加强的工作
1、提高财务人员合同管理水平
增强财务人员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能力。扎实有效地进行经济合同法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学习,了解项目合同管理的程序和过程,更新观念,掌握合同的动态管理。提高合同管理的技巧,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能够保证在经济运行环节的畅通,保证合同的顺利实施。
增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财务人员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在工作中加入个人情感因素,不能对不符合要求的支付给予通融,对违反法律、规章现象应及时指出和上报。
2、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1)建立合同管理的经济、专业技术及法律审查制度
对合同的经济性、合同的技术性、合同项目的可行性、资产资金的可支配性、价款或报酬和结算的合理性等进行经济商务和专业技术审查,对对方的资质、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进行法律审查。
(2)建立严格授权委托制度
对外签订合同,除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署合同无需办理授权手续外,其他人员签订合同应持授权委托书或其他授权委托文件,签约人在没有获得授权委托书前,不得对外签订合同。
(3)建立重大合同审批制度
对合同实行分类管理制度,将合同分为重大合同和一般合同,重大合同指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或对企业利益有重大影响的、非经常发生的合同。履行完审查和会签程序的重大合同,应根据有关规章制度办理批准登记等相关手续。
(4)建立合同备案存档制度
合同签订后应及时进行合同备案,建立合同登记号,对于合同双方在合同订立前的信件、电传、传真和履行中的变更协议、图表等资料也是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凭证,也应及时存档。对于没有合同备案的项目支出款项一律不予支付。
(5)建立合同的监督检查制度
定期开展合同管理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合同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合同事务管理情况。
(6)建立奖励和惩罚制度
对在合同的审查、签订、履行、争议处理中,为单位节约资金,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以及检举、揭发利用合同危害单位利益行为的给予奖励;对在合同的审查、签订、履行、争议处理中,未履行职责,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给予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文洪雨泉 党珉
风险防范一:重视工程承包范围条款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协议书关于工程承包范围的内容属于约定性条款,由承发包双方依据招标文件确定的范围填写。工程承包范围条款是解决合同争议的重要证据,也是合同价款结算、工程变更索赔、确定工程维修、担保范围的重要依据,明确承包范围是合同履行的重要前提。建设工程一旦发生诉讼,通常诉讼周期较长,必然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财力,最终导致工程建设无法顺利进行而致使当事人权益受损,因此房地产企业作为发包人对工程承包范围条款的内容应当给予重视。如上述案例中因发包人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准确约定承包范围,以至于在出现纠纷时,不能依据该条款进行有效的证明,为此可能承担不利的合同风险。
为避免类似纠纷发生,笔者建议房地产企业作为发包人在填写该条款内容时应当注意明确工程承包范围,不要笼统地填写为诸如“本工程项目范围内的工程内容”等含糊不清的内容。同时如果建设单位在工程总体发包时要将部分工程另行发包的,建议将不属于工程承包范围的内容在该条款中亦予以明确,以免发生争议。
风险防范二:注意垫资条款的效力及垫资利息的约定
垫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包人暂不支付预付款、进度款或结算款,由承包人以自有资金先行施工,待施工进展到某一阶段或全部竣工后再由发包人支付工程款的行为。近年来建筑市场中,垫资已成为建设单位对外发包和承包单位承接工程常规竞争手段。垫资施工是民间经济组织间的一种特殊融资方式,为了规范建筑市场运行秩序,1996年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发出的《关于严格禁止在工程建设中带资承包的通知》,严格禁止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为发包人进行垫资。根据这个通知,建设工程中的垫资行为一直是被严格禁止的,而关于承发包双方在施工合同中关于垫资施工的约定属于有效还是无效,在此前的实务中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但法院对于垫资施工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多按照该通知作无效认定。直至2005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六条:“当事人对垫资和垫资利息有约定,承包人请求按照约定返还垫资及其利息的,应予支持,但是约定的利息计算标准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部分除外。当事人对垫资没有约定的,按照工程欠款处理。当事人对垫资利息没有约定,承包人请求支付利息的,不予支持。”此规定方将垫资施工转化为一种合法的行为,以法律的形式对垫资行为做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不再做无效认定。另外,根据前述法律规定,房地产企业在与承包人对垫资施工条款进行约定时,可以在合同中对承包人垫付的工程款是否支付利息及利息如何计算直接作出明确的约定。
风险防范三:注意明确监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建设工程活动涉及了发包人、承包人、设计人员、监理人员等诸多参与生产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因相关人员职责和权限不明确或监管不严而给作为发包人的房地产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因此发包人在施工合同中对监理人员在工程建设中相关工期顺延、工程造价变更、工程量增减、工程款确认与结算等重要事项职责及权限进行明确约定则尤为重要。那么,房地产企业在发包工程时如何通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使监理人员依法依约进行监理,从而维护建设单位的合法权益?
结合实践笔者建议,房地产企业在与承包人签订施工合同时,首先应注意认真研究施工合同对诸如用条款及专用条款约定,明确列出各方派出的管理人员名单,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特别应将具有变更、签证、价格确认等签认权的人员、签认范围、程序、生效条件等约定清楚,防止无权人员随意签字。其次,尤为注意在施工合同“专用条款”第二条“双方一般权利和义务”中“总监理工程师应先取得发包人专门批准的职权”一栏内,对诸如涉及工期顺延、工程造价变更、工程量增减、工程款确认与结算、工程质量审核等重要事项对监理人员作出如:“总监理工程师应先取得发包人专门批准的职权:应按照发包人审批的监理大纲、监理实施细则的内容执行。其中,涉及工期顺延、造价增减、工程量增减等签证事项,必须由发包人书面批准。”等类似内容的明确规定。再次,在与监理单位签订的监理合同中对上述事项涉及监理人员的职责及权限亦作出明确的约定。
风险防范四:依法发包,避免陷入连带侵权责任赔偿的漩涡
实践中,发包人往往出于种种目的,将工程发包给没有资质的承包人,而建筑工程又是伤亡事故多发的行业,一旦将工程发包给没有资质的承包人,则必将给房地产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建筑工程实行招标发包的,发包单位应当将建筑工程发包给依法中标的承包单位。建筑工程实行直接发包的,发包单位应当将建筑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我国严格禁止发包单位将工程发包给没有资质的单位承建,建设单位应当将建设工程依法发包给具有相应承包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八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第二款:“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之规定,如果发包单位将工程发包给没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一旦承包单位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的,发包人即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与租赁模式有很大的趋同性,在会计处理上可以将其认定为融资租赁或者经营租赁。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租赁的特殊表现形式,与现行准则规范的租赁业务也有不同。
2、为准确确定节能项目投资额,应结合节能项目投资回收特点,依据所签节能合同的不同类型进行会计计量。
3、合同期内,收益的确认有两方面: a.按融资租赁模式确认,节能公司与用能企业比照融资租赁处理;b.按经营租赁确认,节能公司按收到的节能分配收益确认为当期的收入,对节能资产视同固定资产,在合同期分摊节能资产及节能服务初始投资额。
用能企业对节能项目资产的管理按融资租赁模式,建议用能企业节能项目投资额应当以合同期内支付服务费(节能设备及技术服务费)价款总额的现值为基础确定,设置“固定资产——节能项目资产”核算,合同期内计提折旧;按经营租赁模式,为了保证节能项目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用能企业应设置“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资产”备查簿作备查登记,以反映和监督节能资产的使用、接受和结存情况。同时,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
4、节能效益分享型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举例
由于节能效益分享型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不统一,实际工作中将视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相关的财务核算处理举例如下。
甲企业过去的年耗电约5000万千瓦时,需付电费3500万元(0.7元/千瓦时)。2009年10月1日,甲企业与某节能公司达成“节能服务合同方案”;节能公司提供项目资金180万元,用于主要节能设备采购。2009年12月底,为提供项目设计、设备选型购买、安装调试、维修、培训等技术服务,节能公司累计支出30万元(有核算清单)。2009年12月底,节能工程当年完工,甲企业通过验收,接受该节能项目资产和节能技术服务。交付使用后,确保每月节约电费15万元(通过试运行测算获得,假定正常运行)。节能公司从节电效益中获取回报,由甲企业每年底支付(可以每年1期;也可以3个月1期或6个月1期等),其分成比例为6:4(即按节约电费,节能公司获得60%,甲企业获得40%)。节
能服务合同内含利率为6%(按同期的贷款利率确认)。合同期:3年。合同期间为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节能设备的使用寿命约10年。收取甲企业保证金30万元,假设本例合同期内实现的节能收益用于支付节能服务费。
(1).引入融资租赁的思路核算
初始投资额=180+30=210(万元);合同期3年每年收款=15×12×60%=108(万元),3年收款=108×3=324(万元);查年金现值系数表:期数=
3、折现率=6%的年金现值系数为2.6730;节能项目资产和节能技术服务最低付款额现值=1,080,000×2.6730=2,886,840(元);
对于甲企业而言:引进节能资产入账价值=2,886,840(元);未确认融资费用=3,240,000-2,886,840=353,160(元)。
(2).计算租赁内含报酬率
节能服务费×期数=1,080,000×3=3,240,000(元)
因此有:
l080000×(P/A,R,3)=1,800,000+300,000=2,100,000(元);
(P/A,R,3)=2,100,000/l,080,000=1.944。
(1.981-1.944)/(1.981-1.816)=(24%-R)/(24%-30%)
R=25.33%,即,租赁内含报酬率为25.33%。
(3).节能公司的账务处理
a)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节能项目资产——X项目1,800,000
——节能项目资产——X项300,000
贷:银行存款2,100,000
b)分录如下:
借:长期应收款项——应收节能项目资产——甲企业3,240,000
贷:在建工程——节能项目资产——X项2,100,000
递延收益——未实现节能项目收益1,140,000
收到保证金30万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300,000
贷:其他应付款——甲企业——保证金300,000
c)2010年12月底,收到节能服务费(即节能设备投资成本及收益)借:银行存款1,080,000
贷:长期应收款项——应收节能项目资产1,080,000
借:递延收益——未实现节能项目收益531,930
贷:主营业务收入——节能收益分成转入531,930
(注: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
d)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1,080,000
贷:长期应收款项——应收节能项目资产1,080,000
借:递延收益——未实现节能项目收益393,104
贷:主营业务收入——节能收益分成转入393,104
e)2012年12月底收到节能服务费(即节能设备投资成本及收益)
借:银行存款1,080,000
贷:长期应收款项——应收节能项目资产1,080,000
借:递延收益——未实现节能项目收益214,966
贷:主营业务收入一一节能收益分成转入214,966
f)如节能项目使用费逾期未能收回,可先用保证金抵付节能项目费用中
所含的投资成本。
借:其他应付款一一甲企业——保证金300,000
贷:应收节能项目款一一应收节能项目资产——甲企业300,000
g)节能项目使用费逾期未能收回时,节能公司应停止确认节能合同费用
中所含的节能服务收入,并将以前期确认的项目服务收入予以冲回,直到节能设备投资成本全部收回为止。
借:主营业务收入一一节能收益分成转入
贷:递延收益一一未实现节能项目收益
h)2012年12月底,如果当年收益超出或低于预期,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注: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免征增值税)。
(4).甲企业的账务处理
节能项目资产和节能技术服务最低付款额现值=1,080,000×
2.6730=2,886,840(元);未确认融资费用=3,240,000-2,886,840=353,160(元)。
a)2010年1月1日,节能项目验收交付使用形成长期应付款项。
借:固定资产——节能项目资产——X项目2,886,840
——未确认融资费用——X项目353,160
贷:长期应付款项——应付节能项目资产——节能公司3,240,000 支付节能公司保证金30万元时的账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节能公司——保证金300,000
贷:银行存款300,000
b)2010年12月底支付节能服务费(即节能设备投资成本及收益)
借:长期应付款项——应付节能项目资产——节能公司1,080,000 贷:银行存款1,080,000
借:财务费用173,21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X项目173,210
按直线法计提3年折旧:每年折旧额=2,886,840/3=962,280(假设无残值)借:制造费用——节能项目资产——X项目962,280
贷:累计折旧——节能项目资产——X项目962,280
c)2011年12月底支付节能服务费(即节能设备投资成本及收益)
借:长期应付款项——应付节能项目资产——节能公司1,080,000 贷:银行存款1,080,000
借:财务费用118,803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X项目118,803
借:制造费用——节能项目资产——X项目962,280
贷:累计折旧——节能项目资产——X项目962,280
d)2012年12月底支付节能服务费(即节能设备投资成本及收益)
借:长期应付款项——应付节能项目资产——节能公司1,080,000
贷:银行存款1,080,000
借:财务费用61,14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X项目 61,146
借:制造费用——节能项目资产——X项目962,000
贷:累计折旧——节能项目资产——X项目962,000
e)合同期满节能公司移交节能项目资产,节能项目资产已提足折旧,账
面净值为零,应转消固定资产原值,将该项资产转为实物管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2,886,840
贷:固定资产——节能项目资产——X项目2,886,840
借:累计折旧——节能项目资产——X项目2,886,840
贷:固定资产清理2,886,840
(5).按经营租赁模式处理
节能公司账务处理如下:沿用上例(暂不考虑保证金)
1)提供节能项目资产及初始直接服务投入归集
借:在建工程——节能项目资产——X项目1,800,000
——节能项目资产——X项目300,000
贷:银行存款2,100,000
2)2010年1月1日,节能项目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形成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节能项目资产——X项目2,100,000
贷:在建工程——节能项目资产——X项目2,100,000
3)2010年12月底收到节能服务费108万元
借:银行存款1,08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一一节能收益分成转入1,080,000
年底计提折旧:
借:销售费用——节能项目资产——X项目(2100000/3)700,000 贷:累计折旧——节能项目资产——X项目700,000
4)2011年、2012年会计处理同2010年
5)2012年节能资产移交给甲企业
借:固定资产清理2,100,000
贷:固定资产——节能项目资产——X项目2,100,000
借:累计折旧——节能项目资产——X项目2,1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100,000
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2010年1月1日,收到验收合格的节能项目资产并投入使用,设置账簿备查,不作会计处理。
2010年12月底支付节能服务费108万元
借:制造费用——节能项目资产——X项目1,080,000
贷:银行存款1,080,000
2011年、2012年支付节能服务费的会计处理同2010年。
2012年接受节能公司节能资产移交。不做账务处理,处置时按正常固定资产处理。注:针对不同资产类型设置科目,如果用能企业将灯具列为低值易耗品,则科设置“长期待摊费用—节能项目”对于“长期应付款—节能公司”来核算。
(6)合同期满时资产权属转移处理
租赁合同价格涉及到的税收风险是:出租设备或动产的租赁价格和水电费没有与房屋的租赁价格进行分离,即没有进行租金分解而使企业多缴纳了房产税。
为签定租赁合同时,务必做到以下税收风险控制
第一,在租赁厂房或房屋时,水电费用必须与厂房或房屋的租赁价格进行分离。因为水电费用必须与厂房或房屋的租赁价格进行分离,出租人在申报房产税时的计税依据更小,可以少申报缴纳房产税,否则水电费用要并入房产税的申报计税依据,使出租人多缴纳房产税从而增加税负。
第二,厂房或房屋和厂房或房屋之内的设备或办公设施一切租赁时,必须签定两份合同,一份是厂房或房屋合同,一份是厂房或房屋之内的设备或办公设施租赁合同,这样可以使出租人少缴纳房产税,否则厂房或房屋之内的设备或办公设施也要并入厂房或房屋租金价值作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使出租人增加多缴纳房产税的负担。(1)案情介绍
A公司系主营房地产开发业务的企业。现A公司决定将其经营的M中心商 场的地下一、二层以租赁方式开办“东方家具广场”,即将M中心商场地下一、二层约18000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出租给60户生产家具的客户(以下简称“租户”),并分别与租户签订各自独立的租赁协议,以确定每年固定的租金收入。为保证及时、足额收取租金,及能通过租户的营业额对其偿付能力进行判断,A公司拟采取统一代收货款,将扣除租金后的代收货款返还给租户。上述租金收入中包含A公司提供场地应收的场地租赁费、B物业公司提供物业管理所收取的物业管理费。(B物业公司为A公司提供包括地下一、二层在内的全部商场的物业管理服务,A公司全额支付B物业公司相应的物业管理费用,故A公司向租户收取的物业管理费不再转付给B物业公司)。C公司因参与东方家具广场的管理方案的制订、高层管理人员的派驻,按有关协议约定,A公司需向C公司支付相关的品牌及管理费。按照与C公司的合同约定,A公司拟打出“东方家具广场”的广告宣传牌,进行形象宣传和商业推广活动。请分析案例中各合同中存在的涉税风险及应对策略?
(2)合同中隐藏的涉税风险
① A公司与C公司签订管理合同的涉税风险
A公司与C公司签订的管理协议,容易使人理解为C公司提供给A公司品牌家具市场的管理经验,并派遣高级管理者前往A公司开办的家具广场协助A公司付诸实施,C公司依约向A公司收取品牌及管理费。这样A公司在账务处理上必然体现支付“品牌使用费”等类似的支出,加之A公司对经营家具广场业务采取了统一收款的结算方式(为了保证租户能将通过东方家具广场销售的家具收入全额在M中心商场的统一结算柜台进行结算,A公司拟自招工作人员,负责各租户的家具买卖),从而证明其经济行为是一种自营行为.而非所谓的租赁行为。若以此类推.可得出结论.即A公司目前收取的全部租金收入相当于本环节经销家具所取得的增值收入。依增值税税法的有关规定.A公司应就租金部分按17%的增值税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② A公司与租户签订租赁合同的涉税风险
A公司与各租户签订的所谓“租赁”合同,即便主管税务机关等部门认定A公司的此种经济行为是租赁业务,那么依据现行营业税法的有关规定.A公司依合同约定向租户收取的管理费,就属于租赁行为的价外费用。按税法规定.不论该价外费用所有权是否归A公司所有,也不论该价外费用收取时开具的是何种发票及账务上如何核算,均应并入租金收入的营业额一起缴纳营业税。由于A公司需将家具广场的物业管理费会同商场其他部分的物业管理费支付给B物业管理公司,这样也会使A公司的计税基数增加,虽然企业所得税不会增加,但会增加其营业税税负,造成收入与成本同时增长。同时.按这种方式签订的合同也会使这部分管理费存在重复纳税问题:既在A公司缴纳了税款.又计入B公司的营业收入并纳营业税。由此可见,作为自营行为的流转税税负要重于作为租赁行为的流转税税负。显然,A公司目前按租赁业务经营的思路是正确的,但必须使得租赁行为从合同到实质运作经营能够完全吻合。否则,A公司会面临较大的涉税风险。
(3)通过合同的正确签定实现节税的分析
①改变A公司与C公司的协议内容及运作模式 如果要消除主管税务机关等部门对A公司自营行为的误解,A公司必须改变现有的与C公司签约的主体身份,应以承租A公司场地的60户租户代理人的身份与C公司签订家具广场经营过程中品牌及管理费收取的相关合同。在实际运作中,也应由60户租户分别向C公司支付上述款项。为便于操作以及节约成本.可由A公司以代理人身份予以协助统收统付,但发票仍由实际收取款项的C公司分别开具给各租户。如此操作的结果是,A公司不再在账面上体现支付C公司“品牌及管理费”支出,减少了自营业务的嫌疑,同时.也相应降低了A公司向租户收取的租金额。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A公司改变与C公司的协议内容及运作模式,能有效降低A公司的营业税税负。
②改变A公司与B物业管理公司的物业管理费支付模式 为进一步降低A公司的营业税税负,可改变现有的支付B物业公司物业管理费的模式,将地下一、二层家具广场相应的物业管理费用,通过合理的分配方法分解到每一租户,由租户直接向B物业公司交纳上述物业管理费。A公司向租户收取的租金收入虽然会相应降低,但也减少了直接向B物业公司支付的物业管理费用,所以并不会影响其利润。然而,随着收入的减少相应的营业税计算基数也会减少,进而降低了营业税税负.最终会使企业的总利润有所增加。(4)分析结论
由A公司统一向租户收取的租金收入分解为三大部分: 一是A公司纯粹提供场地所收取的场地租赁费:
二是合作伙伴C公司为租户搞好家具广场经营所提供的品牌及管理部分取得的费用:
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可以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中诸多影响因素分为以下部分。
1.1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引发的风险
在2008年颁布并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中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法律规定有很多,其中最明显和影响最深远的有这样一条内容:当劳动者在一个企业中连续工作的时间满十年的、并与企业连续签订两次同期劳动合同的,将会在剩下的工作时间内与该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这一条法律的意义在于首先,一旦企业拥有占据企业内大部分比例的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企业对于员工的工作期限将无法完全的控制,尤其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多;同时,签订期限较为短的劳动合同将会在长期合同的影响和对比下越来越少,签订长期合同的员工将会越来越多。从长远来看,《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保护员工工作利益的前提下,积极的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员工在日常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那些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的积极性,降低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导致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1.2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引发的风险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引发的风险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由于劳动合同成本终止带来的成本风险和企业违规造成的成本风险。首先,在《劳动合同法》中对企业签订的劳工合同有硬性的规定内容为当企业方想要终止劳动合同时,那企业方必须对劳动方付出一定的经济补偿,通常经济补偿的费用为合同停止前劳动者一个月收入的一半。这条法律的规定就代表着一旦企业方想要主动终止劳动合同,就必须对劳动方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同时,当企业在对员工安排了一定量的工作任务时,企业必须给予员工赔付相应的赔偿金,这也是双方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动法》中的硬性规定,同样是由于劳动合同成本终止带来的成本风险之一;其次,由于企业违规造成的成本风险主要包括自员工工作之日起,工作时间满一月但是不满一年依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要向员工支付双倍的工资、企业违反《劳动合动法》规定不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时,应向劳动者支付从应该签订无固定合同的时间开始算起的双倍工资、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的赔偿金、企业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向员工支付加班费用时必须支付赔偿金等内容。
1.3 由于人力资源日常管理工作引发的风险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在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就开始使用劳动者劳动能力的违法行为带来法风险、企业在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龄时没有将劳动者在其他企业的工作年龄计算在内的违法行为带来的风险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 够完善带来的其他风险等内容。
2 运用合同管理规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风险的措施
2.1 签订完善、合理、合法的劳动合同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企业必须与劳动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依照《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动合同的签订的规定,签订双方都能够认同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内容应该对双方的权责义务有清晰明显的描述,劳动合同应该以书面形式签订并且经过劳动方的签名和企业的签名同时认证。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企业方应该在使用劳动者一个月内就签订双方的用工合同,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劳动合同的签订不仅能够规定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还能够稳定劳动者的工作情绪从而有效提升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风险。
2.2 规避无固定期限合同签订带来的风险
对于即将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企业在与之签订无固定合同的过程中必须得到员工的切实确认和签字,同时,对于可能由于无固定期限合同引发的风险在附属的合同中清晰说明规定员工的行为再次交由员工签订,避免因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员工突然反悔带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风险。
2.3 按照法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对于劳动合同的解除和停止,企业方应该依照《劳动合同法》中对于合同解除的规定依法进行,办理好相关的程序,以书面的形式向员工提醒劳动合同解除的种种注意事项;同时,企业可以要求员工递交辞职书,使员工主动解除劳动合同,不用支付合同终止带来的赔偿金。
参考文献
[1]张翠玉.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化解企业人力资源风险[J].知识经济,2013(16):18.
关键词:控制 清单计价 合同风险 造价工程师
一、清单计价模式下业主合同风险种类与对策
1、业主合同风险种类
业主合同的风险,其在FIDIC条款中,就已经列出了业主的8条风险,其中前四条称为不可抗力。实际上业主的风险是很广泛的,包含环境要素风险、行为主体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等,也可以按产生原因分工程风险与信用风险。产生于社会和自然条件的风险不是对业主的最主要的风险,而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对业主威胁最大。
2、业主的合同风险管理措施
业主的合同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以下:
(1)管理措施。包括给起草招标文件、评标留足够的时间;起草完备清晰的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明确责任和风险分配;设置严格的有效管理程序和责任体系等。
(2)合同措施。包括起草完备的合同,减少合同中的漏洞;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风险责任:在合同中设置保全措施,以加大承包商的责任和加强对承包商的控制,如各种保函、保留金、对承包商设备和材料进场后所有权的定义等;投资预算中预留风险准备金,在工程量清单中设置一定数额的暂定金额;选择资信和能力等级高承包商和项目管理公司;通过保险和担保(如银行保函)手段转移风险。
二、清单计价模式下承包商合同风险种类与对策
1、承包商合同风险种类
建筑市场实行的是先定价后生产的期货交易,其远期交割的特性决定了建筑行业的高风险。因此,尽可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工程承包合同的风险是每个承包商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承包商取得招标文件后,如果不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的分析、没有正确理解招标文件、签订的工程承包的合同不尽完善等,或者其工程风险及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都会给合同管理造成隐患。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风险的客观存在是由其合同特殊性、合同履行的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建筑工程的特点而决定的。常见的风险有三类:业主的信用风险、外界环境的风险、工程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合同的客观风险是由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国际惯例规定,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的,可归类为工程变更风险、市场价格风险、时效风险等。业主利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和起草合同的便利条件,在合同中把相当一部分风险转嫁给承包人,主要表现有:合同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不平衡的责权利条款,合同内缺少和有不完善的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条款,缺少因第三方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赔偿条款,缺少对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低或发出错误指令的制约条款等。
2、承包商风险管理措施
承包商对合同风险分析应在对工程承包合同文本进行审查的同时进行,针对具体的风险提出相应对策,在合同谈判中就要减少或避免风险。对于在工程中承包分析出的风险,主要对策如下:
(1)清单报价中,承包商应对风险不同的分项工程采取不同的报价,对于风险大的分项工程要充分考虑风险附加费,或采用多方案不平衡报价供业主选择,还要充分考虑承包商自身的承担风险能力。
(2)重视合同谈判,尽量避免业主单方面苛刻的约束条件,使合同能体现双方的责权利关系的平衡。形成合同责任的尽量分摊,尽可能让合同双方形成共同抵御、共同承担风险的合作关系。
(3)审查发包人的资质等级和履约信用。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有相应资质等级,承包人承包的项目应该是依法批准的合法项目,否则承包合同是无效的;发包人的履约信用差,经常拖欠工程款,将会影响到以后工程进度,甚至造成工程承包无利可图。
三、清单计价模式下造价工程师风险管理
1、清单计价模式下造价工程师(咨询机构)合同风险识别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下各个投标人自行计算工程量,而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招标人必须在招标文件中提供统一的工程量清单,投标人根据企业及市场情况自主确定消耗量、价格和各项费用,全面竞争,自主报价。《计价规范》中对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风险责任作了合理的分配,即工程量的风险由业主承担,价格风险由承包人承担。而招标人的工程量清单则由招标人委托造价工程师(造价咨询机构)制定,如果制定的清单不准确,给业主造成经济损失,造价工程师或所在咨询机构必须向业主承担咨询法律责任。清单计价模式下造价工程师(咨询机构)风险如下的风险:
(1)行为责任风险
造价工程师的行为责任风险是指造价工程师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在工作中发生主观上有意或无意的失职行为给委托方、第三方造成损失而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
(2)工作技能风险
造价工程师作为工程建设造价计价与控制的管理者,应同时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文技能和观念技能,但不同造价工程师对这三种技能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即使造价工程师履行了合同中委托方委托的工作职责,也可能因其自身技能的限制,工作中出现失误,从而给委托方、第三方造成损失。
(3)内部管理风险
造价工程师所在咨询机构的内部管理机制是否健全,运作是否有效,是影响发挥造价工程师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若管理机制不健全,机构各成员因相互之间对工作的具体分工不明确,或者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沟通,没有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则必定会影响造价工程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成效,从而给委托方、第三方造成损失。
2、清单计价模式下造价工程师(咨询机构)合同风险对策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具有个别性、差异性、动态性、大额性等特点,同时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工程师在执业风险更为突出。但我国工程造价甲级咨询机构的法定注册资金仅为100万元,所以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工程师(咨询机构)面临风险是巨大的。一般的业主委托招标时间很紧,因而咨询机构用于计算工程量的图纸多少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图纸上个别地方未标识、还需进一步深化设计等,咨询机构在清单制作中会使用暂定数量、暂定项等,以此规避部分计算上的风险,但是这种方法会给后来的支付及结算造成一些麻烦,仍然是有风险存在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可以从提高造价工程师的职业素养、加强责任心、加强咨询机构的内部管理、保证工程设计完善等方面着手来降低风险,然而更重要的手段应该是建立职业责任保险制度。
四、总结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是合同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认真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是十分有利于企业取得更加良好的经济效益。运用一些方法,如专家调查法,财务报表法等对风险进行识别,提出合同风险的一些防范手段,可以更好的对施工合同和合同风险进行管理。建立有效的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机构,是加强合同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合同管理中财务风险】推荐阅读:
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合同09-30
合同能源管理管理办法06-18
外包合同管理07-08
合同管理重点10-19
合同模板管理11-02
erp在财务管理中应用07-24
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10-01
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制度06-29
公司合同管理表格05-29
u8合同管理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