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服务站管理制度(精选9篇)
1、承保工作:村(居)协保员要向农户讲解包括保险责任范围、保险金额及理赔限额等必要信息,确保农户认真阅读或了解保险条款内容。农民缴纳保费时,必须出具农保收费收据。
2、理赔工作: 服务点根据保险公司不同授权,在权限之内进行查勘定损,农保灾情发生后,三农服务站查勘人员应迅速赶赴现场,进行责任划分、初步损失核定,当损失超授权限制时,要及时向保险公司进行报告,由县农保办查勘人员进行现场查勘。如农户直接向服务站报案的,服务站应立即协助农户向87212065报案或直接向95518报案。
能繁母猪保险业务应本着“手续从简、快速理赔”原则进行理赔服务工作。
3、单证管理: 投保单、农保收据等单证严格建立领取发放管理制度,控制合理的发放量次。建立保单定期回收,重新申领,已使用单证要及时进行回收、补录、存档。单证作废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控制单证管理风险。三农服务站负责人作为乡镇网点单证管理的负责人,经营单位仅向乡镇网点负责人发放单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三农服务点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农经员:做好农村保险的宣传发动工作,负责涉农保费的收缴结算和理赔资金的兑付,参与农村保险受灾查勘。
保险员: 做好农村保险业务工作指导,负责授权范围内的受灾查勘及受灾理赔申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协助搞好农村保险的宣传发动工作。
农技员: 做好保险农作物栽培及病虫害防法技术指导,负责授权范围内的保险农作物受灾原因鉴定,协助搞好农村保险的宣传发动工作。
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化发展模式决定了现阶段城乡司法建设难以坚持同一模式, 难以步调一致。针对农村地区落后的司法环境, 为了从整体上推进我国司法现代化的建设, 客观上需要创新符合“三农”实际的农村司法制度。所谓农村司法制度, 是与城市司法制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它是指有关设置于农村地区的司法机关和其他司法机构或组织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权利义务、活动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等方面规范的总称[1]。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 创新我国农村司法制度的必要性在于:
(一) 缓解农村司法资源紧张的需要
根据我国行政区划以及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 每一个县 (自治县、旗) 都应设立一个主要面向广大农村地区的基层人民法院 (不妨称之为农村地区基层法院) , 农村地区基层法院不像城市的基层法院, 它不仅司法辖区面积大、人口分布零散, 而且交通不太方便, 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 这种状况表现得更为明显。另外, 从我国现行的司法管理体制上看, 农村地区基层法院人权、财权隶属于县级政府, 由于我国多数县级财力相对单薄, 这就影响到农村地区基层法院的软件和硬件建设, 司法资源的供求矛盾也就显现出来。其中,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村地区基层法院很难吸引和稳定优秀法律人才, 也很难有足够的物质资源保障农村地区基层法院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正是我国目前农村地区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症结所在。所以, 针对农村司法资源紧张的现状, 有必要通过增设一些司法或准司法机构以及创新农村司法制度等, 缓解农村地区司法资源紧张的状况。
(二) 践行司法为民等司法方针、政策的需要
我国司法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强调和要求司法必须为人民服务。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 司法工作必须要坚持“党的事业至上, 人民利益至上, 宪法法律至上”的司法方针。与此同时, 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也反复强调“人民法院为人民”, “人民法官为人民”等司法政策。为了更有效地将党和国家的司法方针和政策落到实处, 有必要立足农村司法环境, 本着司法资源向基层倾斜, 向公众均衡分配的总体要求, 按照为民、利民、惠民、便民等原则, 创新体现“三农”特色的农村司法制度, 为农民提供既便捷又优质的“司法产品”。
(三) 促进农村司法现代化的需要
实现法治现代化是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组成部分, 而司法现代化是法治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受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化影响, 农村地区的法治或司法环境明显劣势于城市地区, 农村地区的法治或司法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换言之, 我国法治或司法现代化建设在农村和城市难以做到步调一致, 整齐划一。为此, 有必要在农村法治或司法现代化的建设中, 立足“三农”, 在坚持我国法治和司法统一性原则的基础上, 通过司法制度的创新, 快马加鞭地助推农村法治或司法现代化, 从整体上促进国家法治或司法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二、服务“三农”司法制度的创新进路
(一) 建立农村巡回法庭
虽然我国农村地区基层法院在一些乡镇已设立人民法庭, 但这些乡镇基本上都是经济较发达、交通也较为便捷的地区。司法为民的阳光并没有普照到一些偏远及经济落后的乡镇, 那里的村民仍然难以获得便捷的司法服务。一旦这些地区的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不能及时有效地通过法律手段予以消解, “民转刑”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久而久之, 法律或司法救济就容易被边缘化或异化, 这也正是一些农村地区法治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 在为法治落后的农村地区开发其他法治资源的同时, 建立农村巡回法庭是弥补农村地区司法资源不足的重要举措。
具体构想是:比照公安机关巡警组织的设置和运行, 在农村地区基层法院设立农村巡回法庭, 面向农村偏远地区、治安形势突出地区、社会纠纷多发、易发地区, 提供“送上门”的司法服务。农村巡回法庭的建立和有效运行, 能够使司法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需求, 使民众更好地接近正义[2]。巡回法庭的法官尽可能挑选一些办案经验较为丰富、司法能力较强的法官, 因为在巡回审判模式下, 法官深入基层乡村, 直面基层群众和发生纠纷的具体环境, 常常需要面对复杂的局面或突发性事件, 这就对办案法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及综合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3]。考虑到农村地区基层法院法官资源的有限性, 巡回法庭审理案件时尽可能采取人民陪审员的审判组织形式。针对农村人力司法资源紧张的实际, 人民陪审员可实行专职和兼职两种形式。专职人民陪审员可以从应届法学专业本科以上大学生中选任。兼职人民陪审员可以从村民代表、县乡两级地方人大代表以及当地有良好社会影响和威望的村民中遴选。农村巡回法庭的组成、下乡开展活动等, 可以由法院立案庭根据案件性质、当事人情况、路途远近等作出初步的判断, 并由院长或分管院长作出最后决定。
(二) 建立农业仲裁庭
随着法治和市场经济在农村地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村民的法制意识也越来越强, 运用法律解决彼此的经济纠纷在一些农村地区也越来越受到青睐。鉴于农村司法资源的有限性, 单一的依靠诉讼手段解决纠纷并非能够满足公众的司法诉求, 为此, 可以考虑开发替代性的准司法资源。由于仲裁具有专业性、快捷性、终局性等优点, 可以考虑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先试点建立农业仲裁机构, 专门受理和裁决涉农经济合同纠纷。这样既可以减轻农村地区基层法院的司法负担, 也有利于有限的司法资源倾斜到更需要发挥作用的偏远地区。农业仲裁机构可以设在乡镇司法所, 这样可以避免过多设置司法或者准司法机构带来的机构重叠、职能交错的弊端, 而且也能够充分利用司法所现有资源。事实上, 在乡镇司法所设立农业仲裁庭也已经具备了现实基础。经过司法部近些年开展的乡镇司法所组织建设, 基层司法行政组织建设已趋于成熟, 但一直以来司法所所承担的普法宣传、民事调解等职能因缺乏法律强制力, 使得司法所在一些地区形同虚设, 法治资源有闲置浪费之嫌。而一旦赋予司法所仲裁职能后, 按照《仲裁法》的规定, 它便依法具有了强制性的准司法的权力, 从而能够真正发挥农村法治服务功能[4]。
(三) 建立乡镇民事纠纷调解中心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对于民间纠纷通过调解方式加以消解显得尤为重要, 正因为如此,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就提出了“大调解”的司法政策。在农村地区, 民众自古以来就有依靠各种形式的调解化解矛盾的传统, 非法治的文化和资源较为丰富。现实中, 很多村民解决纠纷往往以管用实际为导向, 并不在意“法”与“非法”的秩序鉴别, 他们更习惯于游走于体制之内与体制之外这两种循环之间, 并不断徘徊相互映照, 以形成两条腿走路的争诉模式[5]。在传统调解文化底蕴深厚和现实和谐社会客观需求的双重背景下, 设立乡镇民事纠纷调解中心自然呼之欲出。
为有效地整合农村地区各种法治资源, 同时也为了有效协调解各种法律关系, 乡镇民事纠纷调解中心的成员单位应包括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 同时还包括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村民代表等, 具体办事机构设在乡镇政府。理由是:首先, 乡镇政府能够在行政区域内协调好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仲裁庭等司法或准司法机构、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其次, 我国从建国之初就在乡镇行政人员编制中设立了司法助理员一职, 乡镇政府已积累了处理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经验。为提高调解效果, 乡镇民事纠纷调解中心应根据《人民调解法》的规定, 对所主持调解的案件应当征求双方当事人的意见, 及时、主动地进行司法确认, 尽可能地减少诉讼程序的启动, 减轻基层法院的司法负担[4]。
(四) 科学开发农村司法人力资源
农村司法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精通法律、熟悉业务、品行良好、热衷“三农”的司法或法律人才, 但是受农村较为艰困的工作环境影响, 农村地区基层法院的法官队伍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 而且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低于城市的基层法院。因此, 加快农村司法现代化建设, 除了需要进行司法组织体系创新外, 还应当创新农村地区司法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 建立初任法官在农村地区基层法院任职的制度。
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在1999年、2004年和2009年三个五年改革纲要中均提出建立法官逐级遴选的改革构想, 然而这一司法改革设想并没有得到强制性的践行。为此, 在立法机关将来修改《法官法》时, 有必要将初任法官只能从基层人民法院尤其是农村地区任职写入立法, 并且根据目前城乡司法人力资源的分布不均衡的现状, 优先将初任法官配置到农村地区基层法院及其所属的乡镇法庭。为鼓励更多的优秀法律人才扎根农村, 可以借鉴选调优秀应届大学生担任村官的做法, 鼓励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地区的基层法院或乡镇法庭任职, 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和人才奖励等。
2. 改革法官培训体制, 着力提升基层法官司法能力。
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目前的法官培训等级化较为明显, 农村地区的一线法官难以获得高质量的业务技能培训。为此, 应当从培训管理体制改革入手, 整合培训资源, 完善培训机制, 以提升农村地区基层司法人员的培训档次和质量。具体而言:第一, 整合由地方法院主管的省级和地 (市) 级法官培训机构, 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成立国家法官学院分院, 撤销原来的省级和地 (市) 级培训机构。第二, 在培训对象上, 规定国家法官学院分院承担除地方各级法院院长以外的其他所有司法人员的培训任务。通过这样的体制改革, 农村地区基层法院法官的培训档次也就提高了, 培训效果自然会有所提高。第三, 在培训机构的管理体制上, 实行垂直管理, 即国家法官学院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院归属最高人民法院管理, 并由国家法官学院具体承担地方各分院的培训业务管理。
3. 充实农村司法或法律服务人才。
在农村司法体系充实完善后, 基层司法人员的数量需求必然会有所增加。短期内遴选优秀法官到农村地区基层法院任职并不现实, 为此, 可以考虑每年从高等政法院校 (或法学院) 选派适量的法学专业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地区基层法院或其他法律服务机构, 担任法官助理、警察助理、专职人民调解员和村委会法律顾问等, 这些准司法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统一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 在今后的考研、考公务员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或照顾, 并对其在大学期间助学贷款给予减免。同时, 还可以规定这些准司法工作者在基层服务连续达一定年限的, 可以报省级主管部门批准, 转为正式的法官、检察官、警察、司法行政干部等[4]。
(五) 建立农村地区诉讼费用减免制度
在农村地区, 一些农民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或者发生纠纷时, 难以或者不愿意通过正当法律途径特别是司法救济路径来维权, 其重要原因除了难以及时、有效、便捷地获得司法救济外, 这与一些农民打不起官司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 应当通过国家诉讼费用收费制度的改革完善, 建立农村地区的诉讼费用减免制度, 司法所需费用统一纳入国家财政支付。其具体内容可以设计为:第一, 农村地区基层法院受理的涉农民事和行政案件, 根据案件性质和当事人的经济状况, 可以收取低于国家规定标准50%的案件受理费、执行费等诉讼费用。第二, 如果通过降低一半的收费标准, 农民当事人仍然难以支付诉讼费用的, 可以持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困难证明, 请求法院免收诉讼费。
(六) 建立农村地区公益性法律援助制度
通过司法救济渠道维护合法权益, 不仅需要维权者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 也需要其具有的一定诉讼技能。事实上, 对于绝大多数当事人来说, 在诉讼中很难具有这样的知识和能力。正因为如此, 现代法治国家普遍建立了律师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 根据当事人的自愿或请求, 为其提供有偿和无偿法律服务。但是, 对于法律知识、诉讼能力、诉讼成本等普遍性较低的农村地区当事人来说, 司法制度在农村地区的有效实施特别需要法律援助度相配套。为此, 应当建立农村地区的公益性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机构可以设在乡镇司法所, 通过配备专门法律服务者, 并设立法律援助专线电话, 为困难当事人提供快捷、无偿法律服务。具体而言, 如果农村地区当事人确因经济等原因难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 可以持相关证明, 由乡镇公益性法律援助服务机构提供包括代理诉讼、法律咨询等无偿法律服务。
三、结语
创新服务“三农”司法制度是社会主义农村法治建设的内在所需。鉴于我国农村司法环境的不利因素, 只有通过体现“三农”特点的司法制度创新, 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催化农村司法建设, 助推处于滞后状态的农村法治建设, 从而保证国家法治或司法现代化整体上得以实现。当然, 司法制度的创新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问题, 它还涉及到司法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所以, 农村司法制度的创新和发展也需要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 例如, 改革司法管理体制, 实行农村基层法院审判管理体制的垂直化, 以避免地方司法保护或司法干预等;提高基层法院法官的物质待遇, 稳定基层司法队伍;加强国家对农村地区司法资源供给等。
参考文献
[1]谭世贵.我国农村司法制度的初步研究[J].法学杂志, 2009 (10) :17-23.
[2]左卫民.十字路口的中国司法改革:反思与前瞻[J].现代法学, 2008 (6) :52-56.
[3]王宗冉.当前我国基层法院巡回审判存在的几个问题[J].法律适用, 2010 (8) :84.
[4][6][7]谭世贵.实现我国农村司法现代化的路径探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3) :52-58.
在当前激烈的收视竞争中,作为一档服务“三农”的节目,《绿野》栏目始终保持着它鲜活的生命力和稳定的收视率,究其根源,我认为源于它自身的几大特色:
主题鲜明,定位准确
《绿野》栏目以农村、农牧民为主要传播对象,服务对象明确。节目以走进农牧区、服务农牧民为己任,开播伊始就准确地把握了农村牧区电视观众需求,倾听农民呼声,反映农民意愿,所做节目针对性强。节目不仅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弘扬农村现代文明,还根据农牧民需求,大力推广农业实用型技术,引导农牧民科学致富,帮助农牧民排忧解难,提供信息服务,宣传致富典型,以典型引路,等等。服务“三农”的意识非常鲜明。
立足本土,选题明确
《绿野》栏目在内蒙古电视台的地面频道播出,主要面向的是区内广大农牧民观众,因此在选题和策划上,充分发挥了本土特色,做到政策引导更具体化,技术推广更有针对性,农事指导更及时,典型宣传更适合我区农牧民需要。如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刚刚在我区开展之时,农牧民正需要了解与他们利益相关的内容,《绿野》栏目连续播出了两期关于合作医疗的报道,节目内容既合时宜,又具服务性、建设性,播出后受到了广大农牧民观众的欢迎。当内蒙古大地进入春耕时节,《绿野》栏目又及时制作播出了大型系列节目——“春播在行动”。这一系列节目每一期都有清晰的主题,节目中的春耕调查、农资比拼、防虫常识等都为农牧民所急需,充分体现了节目的“三贴近”原则和浓厚的服务意识;节目中的春播、扶贫等政策性内容,起到为政府和百姓搭桥沟通的作用。又如,节目中播出的“农民经纪人”、“吉祥三宝”、“吉祥草原牧家情”等选题,形式和内容都很本土,不仅贴近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实际,也真实反映了当今农牧民的生活状态,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而节目中播出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选题也是我区广大农村牧区观众感兴趣、想了解的内容,节目不仅播出及时,而且做得很“原生态”,以至于节目中“有这三个本子顶三个儿女了”成为观众中流行的经典之语。这样的节目贴近农村牧区,贴近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具有亲和力,自然深受农牧民观众的欢迎。
信息量大,实用性强
《绿野》栏目的宗旨是“走进农村牧区、关注农牧生产、关心农民牧民”,虽然每期只有十五分钟,但每期节目的资讯都非常丰富,时效明显。从政策信息、致富信息以及相关的市场和科技信息、发展生产的实用技术等方面,都有农牧民观众最为关心、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内容。如节目中的“农牧新发现”版块,有来自全区的最新动态,有来自农村牧区的新闻;“信息快报”版块,有全国各地有关农牧业方面的最新信息;“有问有答”版块,帮助农牧民答疑解惑;“致富有招”版块,则为农牧民致富提供典型经验、榜样做法。对农牧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存环境都有示范作用。在每个周末,还有一档反映当今农牧民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的纪实节目“绿野纪行”,让观众充分领略了农牧民的生活观念、思想情感的变化发展历程。每个版块都适应农牧民的收视需求。“示范园地”、“创新故事”中的典型事例,不仅有科技含量,而且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像杭锦后旗农民王建军利用废旧拖拉机改装“变形金刚”等,都有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绿野纪行”的内容更是以技术含量高、农民可操作性强见长,如,由大学教授带头搞起的蒙猪牧业有限公司的规模和先进的养猪技术,既有发展前途又有推广价值,很适合农牧民朋友收看。
在对实用农业科技介绍中,节目更是讲求服务性、实用性,通俗易懂,让农村较低文化水平的人都能看得懂。如节目中介绍禽药的使用时,节目语言表达清晰易懂,步骤演示形象明了;在育肥羊圈养技术介绍中,科技知识与操作画面相配合,让农牧民观众看得懂学得会。对农民朋友在生产实践中的小发明、致富人物故事、生活小窍门等内容的展示,也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同时节目还注重在服务中强化对观众的引导意识,通过节目给农牧民朋友以启迪,使他们从中受益,也使他们成为了栏目的忠实观众。
风格朴实,趣味性强
农牧民观众收看电视除了获取知识外还有着获取娱乐的需求。《绿野》栏目在面向基层最广大农牧民、服务基层最广大农牧民,提供大量农牧信息、全方位致富政策、致富方式方法时,将指导性、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节目风格轻松灵活、动感幽默、短小精干、易于被农牧民观众接受,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如《绿野》栏目中的“漫话乡村”,以充满乡土气息的方言为表现形式,由农民自己来演自己,诙谐、幽默,充满智慧。每期“漫话乡村”小品后面,主持人总会用四句顺口溜点明小品主题,节目效果很好。这个节目不仅农牧民喜欢看,好多城市观众也喜欢看,虽然是对农节目,由于内容有趣、吸引人,使收视群体变得更加广泛,许多城里人也通过这档节目,了解到农村牧区人们的生活,在城乡之间架起了了解沟通的桥梁。
《绿野》栏目播出的这些节目既突出了鲜活的“三农”特色,又强调了新闻性、季节性、实用性,内容真实、生动。在传播先进技术,弘扬精神文明,丰富农牧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和谐农村牧区建设中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绿野》栏目的实践告诉我们,对农节目只要能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之路,一样有很强的竞争力。
邮政物流业务经过五年的发展,邮政分销配送业务已经发展成为邮政新的主营业务,并逐步进入到管理规范化、业务规模化、形象统一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项业务的开展,不但实现了邮政自我良性发展,客观上也为改善和提升农民生产生活质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广农业技术、净化农村流通市场,进而现代流通业的发展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它是邮政服务地主经济建设的最直接体现。
伴随着邮政物流分销业务的发展,邮政农村支局所的经营状况也得到了有效地改善,这为稳定基层职工队伍、确保邮政普遍服务水平、做强县域邮政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发展物流业务仍是服务三农工作中的重点。
要实现邮政分销配送业务的跨越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立足服务县域经济,要把促进贸工农、产供销的密切配合作为服务的重点,把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基本要求,进一步打造全新的“绿色通道”,完善邮政分销配送平台,努力转变发展和服务模式,进一步深化产品服务内涵,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邮政分销配送业务,要紧密结合地方特色经济,做出本地特色,增强分销配送业务品牌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影响力,巩固并扩大分销配送业务服务市场。二是要继续深化试验田样本宣传,逐步做到“村村有示范田”,先示范后推广,以实际效果赢得农民对产品的信任,扩大邮政分销农资产品的使用范围,扩大邮政物流分销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而且,随着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
●本报记者 曾 婷 通讯员 祖建顺
今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化与出版局、市农业银行承办的2011年“农行之夜”迎新杂技专场演出将在市体育馆精彩上演。元宵期间,2011年“农行之夜”迎新春中国吴桥杂技团巡回演出还将深入我市各县(市、区),送戏下乡,为“两节”期间广大城乡群众送上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
1—11月,农行三明分行本外币各项贷款完成省分行下达的全年投放计划的111%,特别是实体贷款实际净增超过26亿元,创历史新高。
这是农行三明分行积极服务我市经济、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今年以来,农行三明分行积极践行服务“三农”定位,突出“一大两小”信贷工作重点,信贷投放均衡增长,服务形象持续提升,推动各项业务较快发展。截至11月末,本外币存款总量突破130亿元,贷款总量突破12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2.6亿元和17.7亿元,在当地四大商业银行中取得了各项存款增量、储蓄存款总量与增量、对公存款增量、个人贷款增量等“五项第一”。服务项目促发展
项目,关系三明发展全局。
率先投放永(安)宁(化)高速信托贷款3亿元,支持永(安)武(平)高速公路三明段贷款3亿元、大田红狮水泥有限公司9000
万元、农业产业化龙头重点企业——福建省华融禽业有限公司2044万元、福建天顺祥木业有限责任公司1960万元……
鼎力支持项目发展,今年以来,农行三明分行突出“项目带动”战略,持续强化重点项目和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重点企业支持力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前11个月新投放法人实体贷款42.9亿元,法人实体贷款净增6.8亿元,同比增加5.5亿元。新增贷款积极投向三明市163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和我市“五大战役”项目建设。在信贷总量实行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市农行一方面适时把控投放节奏,实行按月、按季下达投放计划,一方面积极向上早争取、多争取贷款规模,今年争取到的信贷规模为三明农行历史最多。同时,市农行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 “大干150天”、实施“五大战役”的号召,成立领导小组,集中力量做好“五大战役”项目信贷投放工作,目前已有89个项目列入信贷项目库管理,已审批授信25个,授信额度28亿元,已投放贷款12亿元;已向上级行上报审批6个,拟授信额度15亿元。一年来,大力支持了三钢集团等重点项目和医院、学校等市、县民生项目建设。
继续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扶持力度。一方面,继续依托明信、诚信等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支持我市优质中小企业发展的渠道进一步拓宽,主动加强与担保公司的沟通协作,提升市场风险的防控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县域中小企业动产质押贷款业务试点,通过对三明市农垦开发有限公司发放化肥、农药动产
质押贷款500万元,破解了动产融资难题,成为全省农行办理的首笔动产质押贷款业务。针对三钢集团上下游产业链融资需求,该行充分利用银票、贴现等票据融资工具,解决三钢集团上下游200多户优质中小企业短期资金需求。同时,继续大力推广专门为小企业客户融资量身定制的小企业“简式快速”自助可循环贷款和生产经营性贷款业务。前11个月,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36.6亿元,发放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1.8亿元,并为136户小企业主发放生产经营贷款2.3亿元,人行口径小企业贷款增加3.7亿元,完成年计划181%。
情系“三农”促丰收
农行三明分行积极围绕新农村建设、产业龙头企业、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立足县域经济特点,不断深化 “三农”金融服务。1—11月县域贷款增加17.5亿元,增长28%,涉农贷款余额78亿元,占全行贷款总量62%,比年初增加17.2亿元。
全行着力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认真制定银监会试点联系行沙县支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方案》,获得省分行批准。积极加大县域支行的资源配置力度,成立三农信贷管理部,专门组建“三农”业务审查审批服务团队,同时,积极拓宽服务县域三农的辐射面,加大对宁化、清流、将乐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优质中小企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沙县开展“金穗支付通”惠农小额现金代理支付试点工作。
围绕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在全国、全省率先推出新农村建设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今年7月,市农行为沙县西郊、大洲两个村326户农户授信新农村建设个人住房贷款额度3500万元, 实现了农村住房无法抵押、农户贷款方式受限“两大突破”,得到农民朋友热烈欢迎,这一创新做法被《中国城乡金融报》头版头条、省委《八闽快讯》等先后报道。在全省率先开办土地流转贷款。在沙县累计发放贷款9665万元,支持土地、耕地流转2.53万亩,带动项目业主投资10251万元,成功支持六三种业公司实现土地流转交易。积极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主动对接永安小陶镇、尤溪洋中镇、沙县夏茂镇签订合作协议,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率先支持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为大田县“满田春”农贸市场项目综合授信一亿元,实现全省农行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贷款零的突破。积极支持灾后重建,经争取,省农行已批复将乐古镛镇玉华、龟山集中重建点列入市农行“新农村建设个人住房贷款合作村(镇)准入名单”。截至11月末,累放灾后重建贷款15.6亿元,其中用于受灾企业恢复生产9.8亿元,用于农民、农户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5.8亿元。
围绕产业龙头,全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与永安林业、三和集团、明溪百事达、建宁文鑫莲业等18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部建立合作关系,并为其中的12家龙头企业授信3.22亿元。积极发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对390户林农、23户企业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2亿元。积极拓宽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前11个月发放县域中小企业贷款28.6亿元,比年初增加6.7亿元。
围绕地方特色,积极支持特色产业提速升级。在泰宁,发放古城旅游公司贷款6170万元,今年为配合丹霞地貌的申遗项目,又支持该公司配套流动资金贷款2170万元用于完善景区功能完善;发放贷款2000万元支持泰宁大金湖航运公司对游船进行全面更新改造,带动水际村123户230人就业,人均纯收入8215元;创新推出农户家庭宾馆多户联保贷款,支持泰宁农家宾馆103户金额1730万元。在沙县,为当地小吃业主发放贷款2.2亿元,较好地满足了农户生产金融需求。积极促进明台合作园区建设,对各县域尤其是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为核心的两岸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海西三明现代物流园区、台商投资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和“三农”客户开展逐户走访并建立金融服务台账,实行名单制管理,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提升服务形象 履行社会责任
窗口行业重在文明建设。一年来,农行三明分行着重从企业文化建设、网点转型、精神文明创建等方面入手,大力加强全行文明建设。今年,农行三明分行等8个我市农行系统单位被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评为第一届全国农行文明单位,2个支行被评为第五届全国农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去年来,总投入6000万元的网点转型就是该行塑造文明形
象,提升优质服务的一个大手笔。网点是银行最主要、交易量最高的服务平台,由于历史等原因,农行三明分行现有的57个营业网点中,有45个在县城和乡镇,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去年新一届党委班子成立以来,把推进全行营业网点转型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成立了由行长挂帅的网点管理委员会,一手抓硬件配置,加强对营业网点的内外标识、设施设备、功能区域等硬件的升级改造;一手抓服务创新,导入标准服务,对转型营业网点的员工配备、业务流程、绩效考核、服务标准等进行优化完善,推进营业网点全面转型。目前已实施整体改造19个网点,建设8个自助银行,局部装修6个网点,完成31个网点一级LOGO更换工作,仅市区新投放的自助银行,每天可办理2.2万余笔业务,相当于100名柜员满负荷的业务量,有效地缓解了“排长队”现象。网点的成功转型,突出了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转变,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农行三明分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今年来,组织员工为西南旱区、青海玉树灾区、甘肃舟曲灾区等开展救灾捐款,共收到员工捐款10.66万元,通过总行及红十字会及时送往灾区,献出农行人的爱心。
古敢水族乡补掌小学
富源县实施“远程教育”以来,在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信息平台,立足优质服务、发挥技术优势,积极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需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和谐发展这一主题,积极组织协调农业专家指导农业生产,统筹安排各项农技推广和科技服务工作,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和经济发展信息的需求,加快了农业科技信息进村入户步伐,为“三农”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信息“远程教育”工作,把“远程教育”信息平台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8月26日,富源县利用“远程教育”开办了与其它乡镇联合举办的第二期农村党员SYB创业培训班,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农村优秀创业人材,为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人材保障。“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了农民致富的信息源和农业丰收的信息平台。
主要成效
1、培训铺路,提高农民素质。服务团赴各乡镇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通过走村串户,定期巡回举办有针对性的科技讲座,把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送到广大农民手中,帮助农民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水平。县科技局组织县农业局、卫生局、畜牧局等7家单位举办“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开展科技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防治艾滋病、防治肺结核、农业实用技术、节能知识、产业化建设、畜禽养殖等宣传咨询活动。同时各乡镇利用赶场天组织涉农部门、卫生所等单位也进行了科技一条街活动,全县参加活动的科技人员192人,发放宣传资料25种6555份,咨询人数14400人次;共培训44期,培训农民5500余人次。各乡镇在村寨、主要街道设立15期宣传专刊、标语30幅,出动科普宣传车10辆。据统计,截至目前,服务团已深入69个村、100多个自然村寨举办培训班120余期,培训农民1.5万余人,发放宣传资料8万份。
3、挂钩帮扶,提供全程服务。按照“专业对口,分线负责、联系到户”的原则,服务团成员挂钩联系农户,及时掌握农户生产情况,帮助解决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畜牧业是我县农民增收主渠道的传统产业之一,但由于规模小、品种老化、饲养方法陈旧、防疫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效益低下,增收幅度小。近年来,县牲畜局把畜牧发展定位在“稳增生猪、主攻牛羊、重点扶持仔畜、发展家禽水产,规模饲养”这一方向上,围绕畜禽品种改良、新法饲养、疫病防治,采取“干部+技术人员+养殖大户”的模式,规划养殖小区,扶持专业养殖村寨,建立养殖大户通讯档案,保证养殖户的问题能随时随地与入户人员取得联系,力求在养殖技术环节上减少成本支出。并通过养猪协会,将规模养殖大户与贵阳、兴义、凯里、广西、广东等市场联系起来,减少中间环节支出,避免不法猪贩压级压价,维护养猪大户利益。据统计,今年1-7月份,我县采取挂钩帮扶,共扶持发展生产项目20余个,受益户达2000余户,落实帮扶资金200余万元。
4、典型引路,促进增产增收。按不同产业情况,服务团分别选择一个乡镇开展一项或多项技术示范活动,以典型引路,转变农民种养观念。县农机局根据省局试验的成功经验,把落实200亩机械化插秧示范作为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与古敢农技站一道,在草坪进行试验示范培训活动。在活动中该局就育秧环节亲自手把手的指导操作,对试验示范户就选田地丘块、耕整、灌水、机械调试、示范插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培训,改变了群众传统插秧的观念,达到宣传推广机械插秧示范的目的。据统计,今年1-7月份,服务团在全县11个乡镇共建立远程教育培训示范基地50余个,培育示范户200余户。
一、在农
业保险的运作方式上重点把握六个环节
1. 确定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选择继续实行动态管理。省继续选择中国人保财险辽宁省分公司、中华联合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和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承担全省农业保险业务, 各市要根据优胜劣汰的原则, 从这三家保险公司中自行选择承担本区域农业保险工作的保险公司。
2. 保险条款保持稳定
根据近两年全省农业保险工作的实际情况, 2011年全省继续执行2010年确定的农业保险条款, 各级政府及保险公司不得随意变更农业保险条款。
3. 农民参保与受灾理赔
2011年全省农业保险农民投保截止时间为6月10日, 截止日期后, 经办公司和代办机构均不得再收取农民保费, 保险公司也不得对截止日后投保业务出具保单并承担相应保险责任。经办公司和代办机构在组织农户参保的过程中, 要充分尊重农户意愿, 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手段强制农民参加保险, 也不得将是否参加农业保险与政府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挂钩。经办公司接到报案后要及时查勘现场, 按保险条款约定支付赔款。2011年理赔款原则上都要通过农信社农民粮食直补存折 (卡) 发放给受灾农户, 减少中间环节, 降低经营成本, 缩短赔付到位时间。
4. 财政保费补贴拨付
省根据各市申请继续安排中央和省财政保费补贴资金。全省种植业生产保险保费补贴范围为:玉米、水稻、大豆、花生、小麦生产和日光温室生产。对大田作物保险, 中央、省、市、县 (市、区) 财政安排专项资金, 对参加保险并已按规定足额缴纳应承担保费的农户给予80%的保费补贴。其中, 市、县 (市、区) 财政给予不低于20%的保费补贴, 并在逐级出具落实承诺函及将补贴资金实际到位后, 省财政和中央财政再分别给予25%和35%的保费补贴;对日光温室保险, 省、市、县。 (市、区) 财政安排专项资金, 对参加保险并已按规定足额缴纳应承担保费的农户给予50%保费补贴。其中, 市、县 (市、区) 财政给予不低于30%的保费补贴, 并在逐级出具落实承诺函及将补贴资金实际到位后, 省级财政再给予20%的保费补贴。各级财政保费补贴资金应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省财政厅按照各地投保实际情况预拨中央和省财政补贴资金, 并于年度终了后据实结算。市、县财政部门要在7月底前将上级财政预拨的保费补贴资金和本级财政承担的保费补贴资金足额拨付到保险公司。
5. 代办机构及费用
基层部门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向辽宁省保监局申请农业保险兼业代理资格, 经审查合格后, 发给农业保险《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各保险公司可以委托具有代办资格的基层部门代办农业保险业务并支付代办费用。对于基层部门协助保险公司开展的展业承保、查勘定损等工作所需要的工作经赞, 为农业保险日常经营费用, 原则上由保险公司支付, 具体支付标准由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和保险公司协商确定, 并报省农委、省财政厅和省保监局备案。
6. 防范巨灾风险
继续执行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保险公司要按规定计提巨灾风险准备金, 逐年滚存。要积极研究建立农业保险风险预警机制、大灾应急预案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要积极运用再保险等市场手段, 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确保农业保险工作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工作要求, 保障农业保险工作健康发展
1.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财政、保监、气象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 加强部门沟通协作, 合力推进农业保险工作。一要建立农业保险信息统计月报制度, 各市定期将农业保险的承保、损失、理赔等数据由市汇总后报省。二要建立健全由各职能部门、经办公司 (代办机构) 、农业专家、气象专家参加的农业灾害损失鉴定专家库, 重大灾害损失鉴定要有当地农民代表参加。三要增强农业保险服务能力, 各保险公司要努力加强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 建立有效的农业保险服务网络, 使农民得到满意的服务。四要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 研究扶持政策, 鼓励保险公司拓展为农民服务的业务领域, 根据本地实际开办农村建房、农机具等特色保险品种, 以险养险。各地在办理政府采购商业保险业务时, 可以优先考虑经办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五是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互动机制, 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六要研究建立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模式和合作机制, 将重点参保农户、各级农业保险工作负责人员纳入服务网络, 加强灾前防御指导。
2. 切实做好宣传发动
农业保险工作季节性很强, 各地要牢固树立抢先抓早意识, 做到计划早安排, 措施早落实。紧紧抓住当前指导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 针对农业保险特点和农民群众需求,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广泛宣传开展农业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保险方式、业务流程、政策措施等, 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保险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要通过组织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参保, 引导农民积极参加农业保险。各地要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 继续扩大大田作物保险覆盖面。要积极开展设施农业保险试点, 认真研究提出本地设施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方案, 做好试点工作。强化政策引导, 对参保农户在项目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和培训、灾后重建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安排。
3. 切实做到规范运行
经办保险公司在开展农业保险工作时, 要做到“五公开”、“三到户”, “五公开”即:惠农政策公开、承保情况公开、理赔结果公开、服务标准公开、监管要求公开。“三到户”即: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详细承保情况要在村屯显著位置公示参保农户姓名、参保作物、参保面积、保费交纳数额、保险金额五项内容, 便于日后的理赔监督。发生理赔后, 要对受灾农户姓名、受灾品种、灾害程度、面积、理赔数额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
4. 强化对农业保险工作的监督检查
要加强对组织投保、保费收取、补贴拨付、查勘定损、赔款发放等主要环节的监督指导, 有效规范农业保险操作行为, 保证全程监管。各地要重视农业保险投诉及政策解读工作, 对农业保险投诉要及时妥善处理, 对报灾面积严重不实、贻误理赔、影响群众生产自救的, 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5. 加强农业保险工作的调查研究
立足“三农”做大金融市场
近年来,太湖县联社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立足 “三农”,创新服务方式,全面构建设和谐太湖。
日前,记者采访了安徽省太湖农村信用县联社理事长马金林。马金林谦逊平和,其求真务实、开拓超前的工作作风,深得县长应杰苗的好评。马金林向记者介绍,为尽快与市场接轨,把金融服务渗透到社会经济各层面,太湖县信用联社通过市场调查、分析,把“三农”作为信贷扶持的重点。信贷人员深入到村、组、户,积极开展上门服务,谋划发展项目,安排生产资金,建立完善了农户经济档案,积极办理小额信用贷款证。上半年,全县信用社上门贷款8964万元,占贷款累放额的19.4%,对全县214户个体工商户集中授信1968万元。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具备区域资源优势、品质好、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按照发展“一镇一品”格局,北中、百里社支持野艾、紫菜、薇菜、猕猴桃等山里野菜野果深加工,晋熙社支持瓜篓种植,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上半年,全县信用社共计发放各类特色经济贷款6145万元,占各项贷款额的13.3%,帮助辖内农户平均收入提高了300元左右。
2007年以来,县信用联社围绕“全民创业”和“新农村建设”两大主题,积极开办“中小企业贷款”,推行“企业联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先后对江淮车辆、兴珑新科技建材、城市公交等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分别向傲人林牧公司、北中镇查志义办理了80万元和50万元的林权抵押贷款,有效地引导农业产业向效益化、规模化发展。上半年,累放46139万元。其中,累放企业贷款4536万元,投放个人50万元以上贷款12笔925万元,较去年同期多投放480万元。
强化管理 防范信贷风险
马金林说,自信用体制改革以来,太湖县联社始终把控险放在首位,狠抓内控体系建设,强力推行制度执行,合法经营,规范操作。
强化稽核力度。以创建“标准社”为抓手,认真开展案件专项治理自查与复查工作,并将各类问题进行科学的量化,落实整改措施和方案,加大常规、重点、全面稽核工作力度。 1-6月份,共制定稽核检查方案3次,发出稽核检查通知9次,提供稽核报告6份,常规稽核工作量为368人次,处罚违规违纪17个基层社38人次,为内控制度的落实起到了强力推动作用。
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蒋超良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严治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中国农业银行将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努力推动服务“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强群众路线学习,深刻认识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党领导下的中央金融企业,忠实履行面向“三农”的光荣使命,坚持股改不改服务“三农”方向,上市不减服务“三农”力度,始终把服务“三农”摆在首位,不断强化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服务“三农”的重要性。总书记曾指出:“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工农联盟是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三农’问题始终与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休戚相关。”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必须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升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大局,认识和把握服务“三农”的重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有效的金融支撑。农业银行作为一家面向“三农”、横跨城乡的国有控股银行,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村金融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特殊作用,增强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敏锐性和自觉性,发挥好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以实际行动服务于党和国家 1
工作大局。
从农业银行的历史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和把握服务“三农”的重要性。60多年来,农行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民,一部农行发展史,就是一部服务“三农”史。中央对农行的定位在“三农”,社会各界对农行的期待在“三农”,投资者关注农行的投资亮点在“三农”,农业银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在“三农”。农业银行只有努力做好“三农”金融服务,才能无愧于农行的光荣传统和历史传承,才能为农行长期可持续发展赢得未来、赢得空间。
贯彻群众路线要求,积极创建和弘扬服务“三农”的优良作风
与城市金融相比,“三农”金融具有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情况复杂等特点。
近年来,农业银行紧紧围绕广大“三农”客户的金融需求,不断加大对“三农”和县域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涉农贷款和县域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5年翻了一番,惠农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全国84%的乡镇和64%的行政村,对现代农业和城镇化等重点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实践证明,只有贯彻群众路线,依靠农民群众,积极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才能真正把“三农”金融服务做好、做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站稳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服务“三农”政策性强,群众色彩浓,做好农村金融服务,需要深入田间地头,深入贫困地区,付出艰苦努力。只有始终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农民的诉求装在心里,始终抱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才能做到不怕吃苦、不畏风险,才能有踏踏实实为农民服务的精气神。
深入基层调研,听取群众呼声,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服务“三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农村地区幅员辽阔,情况千差万别。城市金 2
融的规律、模式、方法照搬照抄到农村金融领域,效果不好,农民也不满意。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走出机关、走进农村,把农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三农”金融服务做得好不好的根本标准,才能不断改进服务“三农”的产品、服务、制度和流程,不断提高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决破除“四风”,切实转变作风,坚持始终为群众办实事,努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中央对农行服务“三农”的定位和要求,细化为可量化考核的业务发展指标、可操作的工作举措和长效化的政策制度,通过科学决策、稳健经营,努力改善服务、提升品质,努力使农业银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贴心银行、满意银行。
把实现服务“三农”新突破,作为农业银行践行群众路线成果的集中体现
新形势下,“三农”领域正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现代化、县域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村信息化都提出了新的金融需求,传统的金融服务已难以满足农民需要。农业银行贯彻群众路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核心是要在服务“三农”上取得新突破,拿出让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员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果。
在“强农”金融服务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县域“四化同步”发展,为农业银行做好“强农”金融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大批金融需求旺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城镇化在基础设施、产业支撑、住房保障、居民消费等方面,也将带来大量的新增金融需求。农业银行将紧紧抓住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契机,在服务重点、产品设计、政策制度、业务流程等方面做出一揽子安排,拿出专属的金融产品和综合服务方案,做好金融服务对接,办出农行服务特色,使农业银行成为现代农 3
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的首选银行。
在“惠农”金融服务上实现新突破,不断扩大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是农业银行践行群众路线的重大举措。着力提高产品覆盖面和使用率,向农村地区提供低成本、广覆盖、多功能的基础金融服务。一方面,围绕金穗“惠农通”工程,开展“提质增亮”活动,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保、新农合、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持续扩大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丰富优化“惠农通”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金穗“惠农通”工程与政府电子政务网络、移动电商网络等互联网平台对接,拓展惠农卡网络化应用,让农民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便捷、便宜的金融服务。
在“富农”金融服务上实现新突破,着力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农户贷款,尤其是农户小额贷款直接面向群众,在“富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银行将坚定搞好农户贷款业务的信心和决心,确保农户贷款余额稳中有升、不断增加。一方面,加快推动农户贷款业务转型。重点支持具有产业链依托的“链条户”、与龙头企业签约的“订单户”、经营能力强且信用记录好的“增信户”以及从事专业化种植、养殖的“规模户”,更好地发挥农户贷款的富农功能。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金融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做好对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结合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分别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帮助更多贫困人口走上致富路。
在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上实现新突破,构建服务“三农”长效机制。目前,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已经覆盖了12家分行的944家县域支行。下一步,农业银行将认真落实国务院政策要求,逐步扩大“三农金融事业部”试点省份范围,积极稳妥地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工作。同时,着力完善事业部管理体制,做实“六个 4
单独”运行机制,及时总结推广试点行的好做法、好经验,构建持续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
在县支行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县支行是农业银行贯彻群众路线、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业银行将以提升县支行服务能力为契机,把人财物等各种经营资源更多投向县支行、更多投向基层网点,拓宽县支行的发展空间。积极推动各部门、各级行简政放权,解决县支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支持基层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服务“三农”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进一步强化基层和基础管理,着力加强基层网点治理,不断提升运营、信贷和安全保卫方面的管理能力,打造为农民群众提供平安服务、稳健服务的新型县支行。
【三农服务站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县财政支持服务三农工作汇报10-01
三农企业信贷07-01
三农工作成效06-26
三农问题申论09-06
三农问题研究10-10
××市“三农”工作汇报10-16
聚焦三农专题片10-31
市三农工作汇报精11-02
三农问题百度文库10-29
村三农工作总结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