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推荐12篇)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寄情于物的写法。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萧红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谈话揭题,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萧红,了解《呼兰河传》

3、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

师梳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思考:这是个怎样的园子?

2、分类检查词语

3、这是个怎样的园子?

三、走近园子 感受美丽

1、祖父的园子美丽,充满生机

祖父的园子美丽,充满生机,你从哪里感受到?默读1-3、17-19自然段,划出句子读一读。

这园子里的花、草、蝴蝶都是自由快乐的,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2、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四,走进园子,感受快乐

1、除了动、植物还有谁也是快乐、自由的?

2、结合文本,交流以下趣事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蜒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蜒了。蜻蜒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蜒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3、萧红为什么这么快乐、自由?交流体会祖父的慈祥。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感受祖父的慈祥:这位祖父好在哪儿?

我种白菜,把飞浇到天上去,他管不管?

我一会儿挖黄瓜,一会儿捉蜻蜓,他管不管?

我铲地把狗尾巴草当谷穗留着,他管不管?

怎么管?(三个笑)

这笑包含的是什么?只有怎样的祖父才会发出这样的笑?<板>慈祥

看板书,连起来说:

慈祥的祖父,给了我自由……的园子。

五、深入文本,提炼写法

1.这个小姑娘写自己的快乐和自由,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植物的快乐与自由呢?

2.文章重点想表现谁的快乐与自由?(小姑娘)

它用园子里的动植物的快乐与自由来突出小姑娘的快乐与自由,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寄情于物。

3.在我们理解了这种写作方法后,再读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

4.第18小节: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这句话仅仅是在写天空吗?蓝悠悠、又高又远吗?

5.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再读课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多彩的园子

快乐的园子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2

一、园中的景物丰富美丽, 充满生机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通过文章的第2、第13自然段, 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鲜活的园子, 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样样都有”, 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倭瓜”“黄瓜”“玉米”“狗尾巴草”“韭菜”“谷穗”“小白菜”, 一应俱全。“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好看的是大红蝴蝶, 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 蚂蚱是绿的……”这些小动物的颜色多丰富啊, 有“白、黄、金、绿, 还有大红的”, 色彩斑斓。光是小动物就这么惹人喜爱, 如果园子里的植物开花结果了, 那将会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园子啊!“一切都活了”“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读着这些文字, 眼前仿佛出现了翩翩起舞的蝴蝶、蹦蹦跳跳的蚂蚱、金灿灿的黄瓜花、自由飞翔的小鸟。园子里的一切在小小的萧红眼里是多么可爱, 多么迷人, 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其实这些景物是萧红儿时的玩伴, 所以在她的眼里才有了感情。

二、园中的“我”自由快乐, 充满童趣

在这样的园子里, 作者想摘黄瓜就摘黄瓜, 想吃黄瓜就吃黄瓜, 想追蜻蜓就追蜻蜓, 想睡觉就睡觉, “要做什么, 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 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人是自由的, 连倭瓜、黄瓜也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 就开一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 就结一个黄瓜……”这些语句明着在写园子里的“倭瓜”“黄瓜”, 实际上是作者内心自由的表现, 没有作者的自由, 就没有作者眼中物的自由。这是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整天跟随祖父在园子里, “祖父栽花, 我就栽花;祖父拔草, 我就拔草;祖父铲地, 我也铲地”。祖父种菜时, 我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 反而被我踢飞了”;祖父铲地时, 我“用锄头乱勾一阵”“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 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而浇水时, “我并不往菜上浇, 而是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小小的萧红并不会做事, 但祖父还是让她随意地“瞎闹”“乱勾”, 一个天真活泼的孩童跃然纸上。

三、园中的“祖父”慈爱宽容, 充满温情

作者随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 祖父明知她不会“种菜”, 还让她“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明知她不会铲地, 还让她“乱勾一阵”, 结果“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 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祖父没有对我的犯错怒气冲冲, 当“我”认为狗尾草就是谷子时, 祖父“大笑”, “笑得够了”, “祖父还在笑”。透过这三个“笑”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位和蔼慈祥、亲切宽容的老人, 这位老人耐心地给他的孙女讲“谷子是有锋芒的, 狗尾草却没有, 只是毛嘟嘟的……”尽管孙女“并不细看”, 但老人并不生气。只有疼爱自己的孙女, 祖父才会有这样的“笑”, 笑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年以后, 作者在《呼兰河传》中仍回忆了祖父的笑——“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 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四、园外的作者一生坎坷, 充满凄凉

萧红在文章的开头写道“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其实这座小城里住着她的父亲、继母、姑姑、祖母等一大家子的人, 然而作者只提到祖父一人, 为什么呢?这得从她的身世说起, 萧红,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但命运坎坷, 一生悲苦。她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封建地主家庭, 母亲早逝, 父亲对她很冷漠, 祖母有洁癖, 小萧红幸福吗?作者在《呼兰河传》中曾写道“父亲的冷淡、继母的恶言恶语和祖母用针刺我手指这些事, 都觉得算不了什么。”虽说算不了什么, 但多年以后, 她仍能记得, 可见在这样的家庭中, 她受着怎样的委屈。在偌大的家中, 只有祖父对她最好。祖父教她读古诗, 带她到后花园中劳作, 任由她在田地里瞎闹, 这些都出于祖父对她的疼爱。然而疼爱她的祖父在她18岁时离开了人世, 萧红失去了依靠, 父亲逼婚, 她出逃了, 以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故乡, 再也没有看到那个充满温馨、快乐的后花园, 那个园子成了萧红魂牵梦绕的精神之园。萧红一生颠沛流离、穷苦困顿, 才31岁就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萧红的身世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文中园子的温馨快乐、美丽自由、充满温情不正是缺爱的萧红所向往的吗?

五、园外的社会动乱复杂, 充满愚昧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3

唐山市玉田县鸦鸿桥镇河西小学 刘杰博 QQ:449276438 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4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3至12自然段、14自然段,能紧扣“玩”字发表自己的读书感受;

3、在读中感悟作者率真、质朴的独特的语言魅力;

4、通过阅读、品味有关语段、语句,深切感受祖父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作者对童年无拘无束生活的眷念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重点:

咀嚼文字,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孙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园子,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心中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园子?请说说理由。

2、二十多年后,园子里的一切依然活跃在萧红眼前。让我们听她娓娓道来——指名读第2自然段。

二、品读语言享受快乐。

1、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3-12自然段描述的画面,划出你认为最有趣的句段,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2、生默读感悟。

3、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听一听,想一想,这样的画面好玩吗?为什么?

4、让我们用刚才的方法再来学一学第4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想象画面,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好玩?为什么?

5、请同学们轻声读5-10自然段,对话部分同桌可以分角色朗读。

6、自由读11自然段,哪些词句让你觉得特别好玩呢?

7、指读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这段话又好玩在哪儿?

8、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他劳动我玩耍。他拔下锄杆帮着我玩,他教我认穗逗着我玩,他被我抢过水瓢,任由我瞎闹。园子里飘着乐趣,飞着自由,流淌着浓浓的爱。

三、感受自由,拓展说话。

1、我是自由快乐的,就连园子里的植物也是自由快乐的。

2、要做什么。

四、出示小诗,配乐诵读。

1、终于,我玩累了……只用草帽遮着脸就睡着了,草地是床,蓝天是被!读的时候,轻一点,再轻一点,不要惊醒了她美丽的梦!(出示小诗)

2、那快乐自由的园子,那满脸是笑的祖父,还有那用草帽遮着脸睡觉的小女孩,渐渐的,渐渐的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五、介绍作者,推敲课题。

1、介绍作者

2、此后的二十多年,萧红念念不忘这个园子?在她心中,这是一个________的园子。

3、这篇文章被很多教科书选用。编者给这篇文章加的题目,有的是《祖父和我》,有的是《祖父的园子》,而苏教版的题目是《我和祖父的园子》,请比较比较,你觉得哪个题目更合适呢?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5

教学理念:崇简、务本、求实。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会走路吗?咱们就坐在座位上走走看(学生在座位上轻轻地试着走),走路有趣吗?同学们,你相信吗,其实你们每天在走路的时候,就不知不觉间走出了一首首快乐的诗,不信?(出示加拿大诗人的儿童诗),有意思吧?生活里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动作,在一个儿童的眼里竟变得这么有趣,竟成了一首有趣的诗,难怪有人说:儿童就是天生的诗人。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只要你永存这份童心,你就会发现,这首诗里到处都是快乐,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课文里,就处处洋溢着这样的快乐,就等着你们这群天生的诗人去发现呢!

二、复习导入,品“趣”。

1、生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第一段,能说说这个园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吗?(色彩斑斓、美丽、充满生机、鸟栖虫居、童话般的……)

2、那在这样一个童话般的园子里,我跟着祖父都做了些什么呢?(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菜……),是呀,作者写了这么多的事情,有趣吗?那你觉得哪个自然段写得最有趣呢?(出示自读要求)

三、进入文本,品味“有趣”。

1、学生按要求自读。思考:哪一自然段写得最有趣?(时间4分钟)

2、汇报交流,相机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看到你们好多同学边读,脸上边露出会心的微笑,相信你们一定读出了自己的乐趣,来,把你的感受跟大家分享)

l预设小节3:

1、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体现动作的词来读,来体悟乐趣。(相机板书:快乐)

2、指导学生抓住“东一脚西一脚”、“踢”等词体会并读出我的淘气和快乐;

小结:是呀,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的却是快乐!

l预设小节4:

1、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读书。

2、你们也像他一样边读边想象这段话,读完交流想象到的乐趣。

3、乐趣一:拿着祖父给我的锄头;二:动作;三:我铲过的地的样子。

l预设小节12:

1、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学生采用边读边去体验作者心情的读书方法。

2、指导学生读出我的快乐,尤其是我的动作和“喊”的语句。

小结:是呀,我扬起的不仅是水滴,更是我的无忧无虑

l预设11小节:

1、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他们采用边读边联想的读书方法读书。

2、学生再读,汇报自己读时联想到的。

有想到《小猫钓鱼》这个故事的,有想到《猴子下山》这个故事的,还有的想到《学棋》这个故事的。

3、是呀,小猫钓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但这里谁又会去在意一个四五岁孩子的三心二意呢,唯一让你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板书:自由)

4、谁来用你的朗读表现我的自由?指导学生抓住四个“又”

l预设14小节:

1、表扬找到的学生:你感受到我这是课文的最后一小节,你能关注到每一个角落,的确,读书就是不能放过一字一句,值得大家学习。

2、是呀,都玩得累了,都玩得睡着了,瞧,我玩得多尽兴呀!

l预设第十三小节。指导学生感知反复写法的作用。

u当学生说不出时处理方案:

同学们,我发现你们选的这些自然段,都是从萧红做这些事中体会到一种新鲜感,所以觉得有趣,有没有哪位同学独具慧眼,发现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在表达上跟其他小节相比真的是与众不同、非常独特的?(出示)→→看看这三句话写的什么?萧红是怎么写的?反复地读、品、比较(其余同下处理)

u学生主动说出来处理方案:

1、学生说出有趣在哪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把植物和小昆虫们写活了!(师点出三年级《石榴》这一课学体会到这种写法的好处了。)

2、反复大声品读,跟刚才大家找的那些句子比较一下,这段话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句式一样,一些词重复出现)(适时点出红字)再读,从这样的句式中体会出什么?(园子里植物和小昆虫的自由和快乐)。

3、再找一找,在13小节中还有像这样的句式(本段共有三句反复的句子),找到读读,体会到的什么(还是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

4、引导学生再从全文中找找看(三处,分别是2、3、11小节),(有时像这样相同的句式作者会让它们连续出现,有时会让他们分散在课文中,再找找看)

5、(出示全文中出现的类似“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这些句子时,从而一幅幅有趣的画面接二连三的浮现在作者的眼前,口味出她写作时享受的快乐和自由。

师小结:是呀,快乐是没有重复的,自由是不嫌罗嗦的!

三、再入文本,品“爱”

1、出示自读要求。思考:我不仅得到了自由和快乐,还得到了什么?

2、学生从文中感悟,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

(1)、学生汇报交流结果,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祖父的“爱”。

答案可能一:拥有生机勃勃的园子;

答案可能二:拥有快乐自由的童年;

答案可能三:拥有祖父的爱。

(2)、指导学生从紧扣文中句子,发现细节感受到祖父对我的爱。(拔下锄杆→→为了我“玩“方便,对我的宠爱;我闯祸了,不骂,反而笑→→对我宽容的爱,让学生联系自己犯错;教我认谷子→→对我有耐心)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篇6

生:作家。

师:而且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女作家。《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就是节选自她的一部长篇小说———

生:《呼兰河传》。

师:呼兰河是萧红的故乡, 在现在我国的东北。《呼兰河传》这部小说, 写的是萧红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在这部书当中, 萧红用很多饱蘸了感情的笔墨写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故乡的人和事。其中, 有一个人, 作者用的笔墨最多。这个人是谁呢?

生:她的祖父。

师:你们猜出来了, 肯定是跟她最紧密的人。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齐读)

师:刚才, 我看到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有的同学在阅读中针对个别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了一下, 还有的同学向闫老师提了一些问题。闫老师也询问了几个同学问题, 我发现我的问题都没有把你们问倒。比如说, 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啊, 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全部都是对我摇头的。但是你们知道吗, 有一个同学发现了文章的一处细节, 他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 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请他把刚才的问题提出来, 让他把答案解释一下, 好吗?

生:好。

师:来, 这位同学。

生:听明白了!

师:我不用多说了, 她已经解释得那么清楚了。大家刚才有问题提出来了, 闫老师此时也有一个问题要提示一下大家。请同学们再来把课文默读一遍, 这次有一个要求, 要思考在萧红的笔下, 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所谓默读就是用眼睛去扫视, 嘴巴不能动, 手也不能去指。

(生默读)

师:很多同学已经好了, 默读非常有利于我们边读边思考。对于我们五六年级的同学来说, 默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接下来, 我就请同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你认为, 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这位同学———

生1:我觉得这个园子是一个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的园子。

师:你一下子有两个发现, 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 还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园子。其他同学跟她有一样的吗?如果有一样的, 举手示意一下。还有好几个。这样, 你把“生机勃勃”写在黑板上, 这位同学, 你把“自由自在”写在黑板上。因为你俩的意见是一致的, 就写在这里, 要写得整齐。这是她的阅读感受, 其他同学呢?

生2:我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园子。

师:刚才有同学写了“生机勃勃”, 你换了一个说法, “生机盎然”, 不大一样, 会写吗?

生2:会。

师:写上。还有谁?这位同学。

生3:我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的、随意的园子。

师:和刚才同学写的“自由自在”意思差不多, 是吧?

生3:是。

师:“随意”和“自由自在”意思差不多, 我们就先不写了, 好吧?还有吗?

生4:我认为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

师:充满爱的园子, 是吗?请把“爱”写上去。其他同学?

生5:我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欢声笑语的园子。

师:充满了欢声笑语, 你写上吧。还有吗?

生6:我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仙境一般的园子。

师:像仙境一般, 对吧?把“仙境”写上。

生7:我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园子。

师:鸟语花香, 和别人不一样, 写上吧。

师: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园子。我相信, 同学们可能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走进祖父的园子去细细欣赏了。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 在这篇文章中, 自然段是非常多的, 课文的篇幅比较长, 但是你能不能找到, 其中有一个段落作者用的笔墨最多, 篇幅最长, 是哪一个自然段?能找到吗?找到的同学举手, 来。

生:第13自然段。

师:对, 就是课文的第13自然段。我相信, 如果我们从课文篇幅最长的自然段入手, 就一定能够找到文本背后的意义, 找到作者情感深处的意义。那我们就来看第13自然段, 谁来读一读?不过, 这一段有点挑战, 因为里面有几个字比较容易读错, 谁先来试试?你来试试, 好吗?

生:“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黄瓜愿意开一谎花, 就开一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 就结一个黄瓜。”

师:我在这里要打断这位同学了, 尽管她读得那么流畅, 但是有一个音, “愿意结一个黄瓜, 就结一个黄瓜”中的“结”, 这是一个多音字, 发现了吗?课文当中, 多音字还是挺多的。当我们知道这个字的意思是“结果”的时候, 就读一声, 其他的情况, 比如说团结、蝴蝶结, 就读二声。在这里要注意, 你再读一遍, 好吗?从这句开始。

生:“黄瓜愿意开一谎花, 就开一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 就结一个黄瓜……只是天空蓝悠悠的, 又高又远。”

师:我还有一个疑问, 我想请同学们给我解释一下,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 就开一谎花”, 谎花是什么意思啊?有人能给我解释一下吗?

生:谎花就是不结果的花。

师:说得多清楚呀!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 原来谎花就是那些不结果的花, 有的花是结果的, 有的花是———

生:不结果的。

师:很好, 谢谢这位同学, 用这么言简意赅的话语解释了问题。同学们, 再仔细看一下, 在这段话当中, 虽然它的篇幅比较长, 但是有一个词, 却是这段话的灵魂, 抓住了这个词, 实际上就抓住了这段的主要意思, 这个词你发现了吗?

生:是“自由”这个词。

师:是“自由”这个词, 同学们同意他吗?

生:同意!

师:是的, 是“自由”这个词, 找到这个词了吗?

生:找到了。

师: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了吗?

生:找到了。

师:如果说“自由”是这段话的中心词, 那么这个句子就是这段话的———

生:中心句。

师:是的, 这段话就是围绕着这句话的意思来写的。一切都是围绕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你看, 在这一段的描写当中, 在萧红的笔下, 都有什么是自由的呢?她都写了谁的自由?你说说看。

生:鸟、虫子、矮瓜、黄瓜。

众生:倭瓜!

师:把我们都逗笑了。课堂需要欢声笑语。倭瓜!

生:黄瓜、玉米、蝴蝶。

师:你看, 一下子, 他把作者笔下那些自由的昆虫啊、鸟啊、植物啊, 全都说出来了。而且还很幽默。同学们, 在作者的笔下, 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由、快乐, 你们羡慕它们吗?

生:羡慕!

师:那么这样, 我们就从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这四种当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我们变成它们, 怎么样?

生:好。

师:好, 五秒钟, 请大家定主意。

(生讨论)

师:来, 我统计一下, 愿意做倭瓜的同学举手。我发现有的同学犹豫了一下, 又放下了。有两个大倭瓜, 确实够大的, 好, 请放下。我们班有两个大倭瓜, 那么有几根黄瓜呢?谁愿意做黄瓜?三根, 好的。做玉米的呢?玉米比较多!好, 这么多的玉米, 还真符合闫老师的需要, 大丰收了。请放手。有谁想做蝴蝶呢?也有七八个同学要做蝴蝶。同学们, 这样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角色了, 可是现在我们这个课堂上, 还有一个人没变。

生:闫老师。

师:那么, 你们想让我变成什么呢?

生:玉米、倭瓜……

师:这样吧, 你们争来争去也争不出结果来, 谁表现得最自由、最快乐, 我就加入谁的队伍。你是倭瓜, 如果你表现得倭瓜最自由、最快乐, 我就加入你们的队伍, 变成我们班的第三个大倭瓜, 行吗?

生:行!

师:好, 那你站起来, 读一读描写倭瓜的句子。如果你表现得最自由、最快乐, 我就变倭瓜了。大家听好了。

生:“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师:哎呀!他一下子就有些说服我了。你看, 尽管他的头都没有抬起来, 但他的语调告诉我,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是不是这样的?

生:是。

师:好, 他表现得真的是够自由、够快乐, 我就加入倭瓜的队伍了。

师:来, 黄瓜, 看你们的了。我记得我们班有三根黄瓜。我要找一根小一点的黄瓜。

生:“黄瓜愿意开一谎花, 就开一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 就结一个黄瓜。”

师:我愿意开一谎花, 就开一谎花, 真的吗?

生:真的。

师:我愿意结一个黄瓜, 就结一个黄瓜, 是吗?

生:是的。

师:我如果一个都不结, 一朵花都不开, 可以吗?

生:也可以!

师:我真的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 不好意思, 我现在又想变黄瓜了。再来看玉米。

生:“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它若愿意长上天去, 也没有人管。”

师:玉米的这种自由和快乐, 可是我没想到的。我想问一问, 我如果真的变成玉米, 加入你的队伍, 我真的是可以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生:是的!

师:我还不够高吗? (生笑) 我已经够高了, 是吧!但是, 我还不满足, 我还想长上天去, 行吗?

生:行!

师:行啊!哎呀, 长上天去,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啊?高高在上, 居高临下。我被她打动了。好, 那你就再告诉我一遍, 我就打定主意了。

生:“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它若愿意长上天去, 也没有人管。”

师:是啊!长到天上去的感觉一下子就打动了我。但是, 我还不能够马上就打定主意, 尽管玉米很有说服力, 我还要看一看。蝴蝶, 就看你们的了!好, 我先请一个比较大的蝴蝶。

生:“蝴蝶随意地飞, 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 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

师:哎呀!描写蝴蝶的句子完了吗?你的表现自由, 还没有表现得足够充分。

生:“它们是从谁家来的, 又飞到谁家去, 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师:语调多么坚决呀!一下子就让我知道蝴蝶的这种自由了。来, 我有问题要问你, 我如果真的变成蝴蝶的话, 我真的可以像你刚才所说的随意地飞?

生:可以。

师:我一会儿想飞上墙头。

生:可以。

师:我一会儿又想从墙头上飞下来。

生:也可以。

师:我一会儿想变成一只白蝴蝶。

生:更可以。

师:我一会儿想变成一只黄蝴蝶。

生:当然可以。

师:我一会儿想飞到他家, 一会儿又想飞到你家。

生:可以。

师:啊!他不断地变换着语调、语气和话语说服我变成蝴蝶, 是吗?蝴蝶真的够自由、够快乐。我不得不说, 他的打动能力很强。但是, 你们很美好, 很自由, 你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最纠结的那个人是谁了吗?

生:闫老师。

师:是呀, 你们都表现得如此自由、如此快乐, 我都不知道该变成什么了?这样好不好, 我一会儿变成倭瓜, 一会儿变成黄瓜, 一会儿变成玉米, 一会儿变成蝴蝶, 行吗?

生:行!

师:你们如此慷慨大方, 行!为什么可以?为什么行?难道仅仅是因为你们是慷慨的吗?

生:因为在园子中任何东西都是自由的。

师:是的, 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要怎么样, 就怎么样, 闫老师也是自由的。同学们, 的确, 正如萧红所说, 在祖父的园子里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都是———

生:快乐的。

师:但是有一个问题, 我要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一段话当中, 萧红仅仅是写了花、鸟、虫子、倭瓜、黄瓜它们的自由和快乐吗?

生:不是!

师:还写了谁的自由和快乐?这个问题有一点小小的挑战。你说。

生:还写了作者自己的自由和快乐。

师:是, 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还写了作者本人的自由和快乐。在这一段当中, 我们还感觉到在字里行间有萧红本人的自由和快乐。但是, 接下来闫老师还有一个问题, 萧红有没有在这段话当中或者在文章的其他地方直接站出来说“我很自由, 我很快乐”?

生:没有。

师:但是我们依然像刚才那样感受到了自由和快乐, 她究竟在这段中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这种自由和快乐呢?

生:我认为作者是用了以物托情法。

师:以物托情?你给我解释一下。

生:就是用一样好的事物来托自己的心情。

师:寄托是吧?

生:对。

师:比如说她用了什么好的事物呢?

生:用了倭瓜、黄瓜等事物的自由来寄托自己的自由。

师:你一下子就发现了这段话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知道吗?就是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个同学把它称作“以物托情”, 在文学创作上我们有一个专门的说法, 叫———

生:借物抒情。

师: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在这一段话中它叫寓情于景。当然, 同学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物托情意思都是一样的。

师:好, 他发现了寓情于景这个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 其他同学有更多的发现吗?

生:这段话还有列举法。

师:列举了什么呢?

生:列举了黄瓜、倭瓜、蝴蝶等事物。

师:就是刚才说的通过描写这些景物表达感情, 是吧?实际上, 你的意思和刚才的同学的意思是一致的。有新的发现吗?你来。

生:这里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这可是一个新的发现。你能跟我们说说, 为什么是拟人呢?

生:“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这里运用了人的动作。

师:哦, 愿意怎样就怎样, 好像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有了人的———

生:动作。

师:不光是人的动作, 还有了人的感情, 愿意怎样就怎样, 是吧?而且, 我们还发现, 虫子叫了就像是虫子在说话似的, 这里也是———

生:拟人。

师:是的, 这个同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 就是在这段中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还有吗?

生:我觉得应该有排比。

师:还有排比呀!哇, 又有新的发现了。那你给我们解释一下, 哪里是排比?

生:作者对我们说, 有倭瓜、黄瓜、玉米, 还有蝴蝶等, 她分别列举了这些事物的自由。

师:你发现了吗?他们都用了一个相同的词———

生:愿意。

师:同学们, 当两个以上的句子, 用相同的或者是相似的句子, 组合在一起的时候, 这样的一组句子, 我们就把它叫作———

生:排比句。

师:其实, 这个同学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句子。如果你再来看, 这一段当中, 用排比的可不止这一个地方啊!

生:“花开了, 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 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 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你这一补充, 我们就全都明白了。同学们, 你们真了不起, 你们不仅发现了寓情于景, 还发现了夸张、拟人、排比。我相信, 如果给同学们更多的时间, 你们一定会有更加丰富的发现, 一定会呈现出更多的阅读收获。接下来, 我们就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这一次我们一起来读, 闫老师读前面的几句话, 同学们一起来读后面的几句话。

师:“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都是自由的。”

生:“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只是天空蓝悠悠的, 又高又远。”

师:在这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的天空下, 祖父的园子里所有的东西都是那样自由, 那样快乐。我们不禁要问, 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这么美好?究竟是什么, 让她所见的都是这样的自由, 这样的快乐?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 就看你能不能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不着急, 思考几秒钟, 是什么?我请同学说一说。

生:应该是从侧面体现出的祖父对她的关心和爱护。

师:我明白了, 你是想说是祖父的关心和爱护让她眼中的世界这么美好, 是这个意思吗?你们同意她的看法吗?

生:同意。

师:嗯!你的手举得很高, 有想补充的地方吗?

生:应该是祖父对他的爱, 和她做错事时对她的宽容, 才会让她眼中的世界这么美好。

师:是啊!我听了你们的答案后, 真的没什么好说的了。正是祖父的爱、祖父的包容, 让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这么———

生:美好。

师: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爱。如果没有爱呢?这个世界还是这样的吗?

生:不是。

师:在《呼兰河传》这部小说当中, 萧红还描写了另外一个女孩悲惨的命运。这个女孩只有12岁, 年龄和我们差不多大, 她在这么小的年纪, 就被送到一户人家当牛做马。这户人家非常残忍, 又非常的愚昧。女孩来到了他们家, 只短短几个月的工夫, 就被这户人家活活地折磨致死。多少年以后, 萧红写作《呼兰河传》时, 她还记得女孩临死前的那个夜晚。

师:“星星、月亮铺满了黑天。冰天雪地里, 正是个冬天。学校的墙根, 风刮的窗棂, 鸡在栅栏里睡觉, 狗在窝里边睡觉, 猪在栏里睡觉, 全呼兰河都睡着了。”同学们, 如果说在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里, 透过那些美丽的景物的描写我们感受到的是自由、是快乐, 但是在这样的描写当中, 你还能感受到那种自由和快乐吗?

生:不能。

师:那么, 此时此刻你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生:我感到旁边很冷, 身上没有一点温暖。

师:是啊, 你感到了彻骨的寒冷。你呢?

生:我感到了无尽的悲伤。

师:无尽的悲伤, 为女孩的悲惨命运而感到悲伤。

生:我感受到了这些动物是被约束着的。

师:是的, 没有自由。

生:我感受到了人间的凄凉。

师:是啊, 人间的凄凉, 没有一点温暖, 没有一点爱。这是女孩的悲惨命运, 也是萧红写作的那个年代孩子们的命运。的确, 透过这样的描写, 我们感受到的是悲伤, 是凄凉, 是作家内心的悲愤和无声的呐喊。当这个世界充满爱的时候, 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会变得那么美好;而当没有爱的时候, 这个世界就变了模样了, 是吗?

生:是!

师:你想想, 与这个女孩相比, 萧红是非常幸运的, 因为她拥有祖父的爱。如果同学们再来看看课文的话, 你会发现, 在祖父的呵护、包容下, 童年时代的萧红曾经在园子里做过许许多多好玩的事情, 你能跟我们讲讲吗?她都做过哪些特别好玩的事情?你说。

生:她把韭菜当作草给割了, 把狗尾草当作麦穗给留了下来。

师:她很淘气、很顽皮。还有吗?还做过哪些好玩的事情?

生:当祖父在种小白菜的时候, 她把祖父种的种子给踢飞了。

师:是的, 她不是在干活, 她是在玩, 在做游戏。还做过哪些好玩的事情呢?

生:当祖父在浇花的时候, 她抢过水瓢往天空中一扬, 喊道:“下雨了!下雨了!”

师:她是在玩下雨的游戏。这不是在干活, 而是在玩, 在很开心地玩儿啊。同学们, 你们发现了吗?当她玩得这么开心, 她表现得这么淘气的时候, 祖父有没有一句责备的话呢?

生:没有。

师: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说, 祖父对她是那样的宽容, 那样的呵护, 能够包容她所有的事情、错误, 这一切都是因为祖父爱她。同学们, 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萧红写祖父的园子, 其实她真正想写的是什么呢?

生:祖父对她的爱。

师:你们说得对, 就是祖父曾经给予她的———

生:爱。

师:如果我再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 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如果让你从刚才我们学过的这些词当中选出一个最关键的词, 你选择哪一个词呢?

生:我会选择“爱”这个字。

师:正因为有了爱, 所以祖父的园子就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 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园子, 就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园子、充满欢声笑语的园子、仙境般的园子、鸟语花香的园子,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爱”。《呼兰河传》这本小说, 创作于1940年的香港, 这部小说写完之后一年多, 萧红便在贫病当中离开了人世。再也没有回到她的故乡, 再也没能回到那个带给她多少快乐、多少自由、多少爱的祖父的园子。但是, 这个世界上的有些东西, 并不会随着生命的死亡而消失。像现在, 我们仍在这儿读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 并为她的文字而深深地感动。其实, 还有一棵似乎永远不会结果的樱桃树, 童年时代的萧红就曾经奔跑在这棵樱桃树下, 找樱桃, 一边找, 还一边在大声地喊, 问祖父———

生:“爷爷, 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

师:祖父老远地回答着, “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再问!

生:“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

师:祖父说, “因为你嘴馋, 它就不开花。”你相信吗?

生:不相信。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7

一、设计背景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该文节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选文非常精彩,毫不夸张地说,《祖父的园子》和《火烧云》两篇文字,极富萧红的语言特色,足以代表萧红的文学成就。各省小学语文教材中,《祖父的园子》成为了“常客”,教科版第十二册第12课《我和祖父的花园》、苏教版第十册第19课《我和祖父的园子》、鲁教版第十一册第8课《祖父、后园和我》冀教版第九册第13课《祖父·后园·我》。

也许是机缘巧合,,我应钱理群教授之约,参与他主持的《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的编写。这套书共10本,采用节选名家作品,以单元导读的方式,作为教材的补充,将经典传承给孩子们(鲁迅、巴金、老舍、冰心、沈从文、叶圣陶、朱自清、丰子恺、汪曾祺等10位文学大家的作品,都在内)。因此,我得以有机会接触萧红的全部文学作品。

读罢《萧红全集》,深深地感叹,萧红的文学才能,显然被很多人低估了。在封底的导读中,我这样写道“萧红是呼兰河与东北黑土地共同孕育的“文学洛神”。她的作品,如开在荆棘里的花朵,又如旷野中的呼唤。她元气淋漓的文字,足以让很多同时代的女性作家黯然失色。”正如学者赵园评论的“萧红作品提供了真正美学意义上的‘童心世界’,与大量平庸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同层次的‘童心世界’”。萧红的文字,质朴、真诚,童趣盎然,尤其是在《呼兰河传》第三章,关于祖父的一系列描写中,你会情不自禁地为文字中所流淌的童心所感染,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这么有意思,这么好玩的文字,作为语文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将它们带给更多的孩子。于是,在选编的时候,我就大段大段地节选了相关的内容。整本《小学生萧红读本》,我也最喜欢这部分文字。

恰好,在某次此次研讨会上,浙江的蒋军晶老师执教课内略读课《祖父的园子》,主办方希望我上一节课外自编教材《园子里的祖父》。一来,与军晶形成一个互文呼应;二来,也为大家如何自主开发语文课程,提供一个由“课内──课外”的思路──亦即,由某一篇课文,带出一位作家,阅读一群文章──这,也可以称为群文阅读了。既然是群文阅读,阅读量肯定远远大于课内,教学方式,也肯定有别于过去的阅读课。揣摩、细抠词句,显然不是这样的课型的主要任务。阅读一组文章,在大量阅读中,初步地、整体地感受一位作家的文字风格,进而对他们的文字,葆有继续探索的乐趣。

后来,相继阅读了蒋军晶、虞大明、孙双金、薛法根、窦桂梅、闫学等的《祖父的园子》,我也萌生了演绎此课的念头。于是,有了《祖父的园子》(课内略读)VS《园子里的祖父》(课外阅读)的两课时演绎。

二、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整体感知 鸟瞰园子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是──

(生齐读:祖父的园子。)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很长,一节课学完,咱们主要采用默读的方法来学习。请快速浏览课文纸第一页横线下面的`文字,从中捕捉到了什么信息?

生1:这篇文章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生2:这篇文章选到课文里时有一些改动。

师:真好!这些文字,就是脚注。关注脚注有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来龙去脉。同学们,《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自传体小说里的“我”一般是指作者自己。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我们就会想到,祖父的园子到底是──(学生接:怎么样的?)好,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第一次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园子的段落,争取两分钟完成。

(出示学习提示)

学习建议:

1.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

2.找重点段,画关键词,思考:这是怎样的园子?

师解释:一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不要逐字逐句读,明白吗?你感觉这一段和直接描写园子无关的就跳过去,找到重点段落勾下来,然后画出一个关键词语想一想,这个园子是怎么样的。我讲清楚了吗?好,开始快速默读。

(学生快速默读,勾画词句。约两分钟后开始交流。)

板块二 眼中园 样样都有

师:你找到了哪些段落?请按照课文的顺序交流。

生:第一自然段。

师:从这一段的文字中,你圈出哪几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

生:大花园。

师:很好!还有谁圈出了不一样的几个字?

生:样样都有。

师:样样都有,还有哪些同学也圈出了“样样都有”,请举手。

(生齐齐举手。)

师:很好。老师把“样样都有”写在黑板上。(板书“样样都有”。)

师:既然“样样都有”,这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把这些东西都圈出来,不要遗漏。

生:蝴蝶、蜻蜓、蚂蚱、蜜蜂。

师:仔细读读第一段,读着读着,有没有产生问题了?

生:课文开头说“我家有个大花园”,但是下面却没有对花的具体描写。这是为什么?

师:是啊,花在哪儿呢?

生:花在这儿:“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师:你觉得这句话是对花的描写。花有颜色吗?

生:嗯──它这里没写。

师:开得怎么样,看到了吗?

生:没看到。

师:哪些花,你知道吗?

师:那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是写花的呢?我倒想听听你的想法。

生:因为蜜蜂会采花蜜。如果她们家园子里的花开得不是很好的话,那么蜜蜂就一会儿就飞走了,可是蜜蜂停在上面一动不动。

师:嗯,说得真好!蜜蜂有可能被花香给迷住了,也有可能采蜜采累了,是不是?你真会读书!来,同学们,关注这几个词语,你想一想,它们和写花有关系吗?

(课件中圈出“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小毛球”。)

生:“带着金粉”就是表示带着花粉;“胖乎乎”、“圆滚滚”是写蜜蜂采了很多花蜜;“像一个小毛球”说明它采了很多蜜,很胖。

师:理解得真好!你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表面上不写花,但是处处都在写花。有香有色,有动有静,这就是侧面描写(课件打出“侧面描写”的字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这就是萧红──眼中的园子,样样都有。(在“样样都有”前面板书“眼中园”。)

师:接着交流,你们还找到了哪一段话是直接描写这个园子的?

生: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个果园。

师:嗯,交代了这花园的来历。还找到了哪一段?

生: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师:很好,读准了这个“明晃晃”(第三声),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明晃晃”。)

板块三 心中园 一切自由

师:还找到了哪一段?如果前边没有了,你可以直接找到后边。

(生读17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

师:静心默读,这一段话,圈出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的特点。哪些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说一说你圈出了哪些词语?

生:“一切都活了”、“自由”。

师:咱们再去找一找,这园子中哪些事物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的呢?也请把这些事物按顺序圈起来,一个都不能少。

(生默读圈词。)

生: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师:(补充介绍)倭瓜就是南瓜。北方把长条形的南瓜叫做倭瓜。好,同学们,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两个词语不在一起,我们可以用一条线连起来,来归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以后再圈画的时候,有些词语分散在文章当中,你可以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学生连线,教师板书:一切自由。)

师:同学们,第17段文字,是《祖父的园子》中最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作者萧红,到底是怎样把园子里的一切事物写得那样自由自在的,我们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体会。比如写花、鸟的这两句话,你怎么读让人觉得这花、鸟确实很自由,自己试试看。

(学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带着大家走进这个园子?这位女同学,你来。

生读。【学生把“似的”中的“似”读成了平舌音。师正音,并告诉学生,“似”只有和“的”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读“似(翘舌音)的”,其他都读“似”(平舌音)。】

师:读得不错,还有谁也愿意来读,让我们仿佛看见花在开,鸟在飞。(一男生读。)

师:我看这位同学读着读着,他的脸也笑开了花。真好!心中有花,你的声音中才会有花;心中有鸟,你的声音中才会飞出鸟来;心中有虫,哦,心中不能有虫了……(生哈哈大笑)

师:咱们一起读。花开了──

(生接读。)

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张老师也想读,听张老师的朗读,你们要特别关注和同学的朗读有什么不一样?(师拖长声音范读,略显夸张)。

师: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生:感觉到花开了,鸟飞了,感觉它们很自由。

生:我感觉到一大群花在一瞬间全部开放,鸟在天上慢慢逛街似的。

师:好一个“一大群花”!本来“群”是用来形容鸟的。因为花实在太多了,用“朵”不足以形容,所以用“一大群花”。真好!

生:我仿佛看到了身边开出了很多很多的鲜花,我的头上飞过很多很多的鸟。

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篇8

本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文章段落颇多,看似凌乱,实则脉络清晰,尤其是对园子的描写很有层次感。学生刚开始接触课文还没有领会课文的深刻含义,所以在分段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有同学说:“文章的第二小节和第十三小节都是描写园子的,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开呢?”其实,我非常感谢那位同学,他看上去只是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实际上,他为我们学习课文,领悟文章内涵打开了一个缺口。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孩子们就能完全懂得文章这样安排的用意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通过找一找描写色彩的词语,体会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美丽的园子),再找出描写小动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园子)。这样一来,学生对园子就有了最初的印象。接下来,重点学习第二大段(3—12小节),跟着“我”和祖父去看一看祖孙俩干农活、玩耍的情景。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地体会出了人物的特点——慈祥的祖父、疼爱下一代的祖父;可爱、淘气、充满好奇心、幼稚的小女孩。透过文字,一个充满生机与自由的园子也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在这个园子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快乐无比。在这个园子里,没有责备,没有烦恼,有的只是一个年迈祖父对小孙女的疼爱和怜惜。由此,再引入第13小节的学习,学生对这个园子又有了新的认识,不仅通过大自然美好的事物,更是前面“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一切活动,让这个园子不仅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充满了自由,这时候的园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活了。

一开始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是不是应该感谢那个提问的孩子呢?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9

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天真、稚气的。作者小时候竟将狗尾草当做谷穗,捉蚂蚱、追蜻蜓、吃黄瓜,在园子里瞎闹……作者小时候是那么淘气,但慈祥的祖父却从不气恼。正是这样,才使作者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自由、快乐和美好,给作者带来快乐的不仅仅是园子,更是慈祥的祖父,作者在祖父的关爱中快乐成长。

我也有一段美好的童年回忆。

小时候,我经常和表妹去她农村的奶奶家玩儿。奶奶家有个菜园,那年夏天,我们常常来到菜园最里面的两颗樱桃树上摘樱桃,戴着草帽、挎着竹篮、踮起脚尖,摘下一个个又大又红的樱桃放到篮里,比比谁采的多,比比谁采的红。累了就坐下歇会儿,摸摸湿软的土地,闻闻泥土的芬芳;渴了,摘下一个樱桃放到嘴里,上牙下牙轻轻一碰,酸甜的汁水便钻入你的舌尖,滋润你的喉咙,直沁你的肺腑。

讨厌的苍蝇满天飞,一人一个苍蝇拍,蹦着跳着打苍蝇。呵呵,这是我们的游戏,好快活!

摘豆角喽!我们钻进豆角地,挑着豆角,却不知不觉感到身上一阵疼痒,原来是被豆角叶上的毛刺扎了刺,可我们还傻笑着,看谁能坚持更久。忍着疼痛,却倔犟地不肯放弃。终于忍不住了,大叫着“痒啊!疼啊!”一齐争抢着跑回屋,泡着热水又搓又抓,奶奶在一旁又好气又好笑地望着我们,脸上露出慈祥的笑……

如今童年已走远,可每当来到那个园子,那快乐的时光仿佛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0

课前我找到了《呼兰河传》节选的文章以备用。铃声响过,让学生谈谈预习感受并激情导入:有人说,萧红是一朵盛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随即让学生自由谈对萧红的了解。)命运如此悲惨,那么她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呢?接着引学生入情入境去品读文本,孩子们和我同时被萧红在祖父园子中的自由、快乐所吸引。顺利地朗读、感悟、融入真情,再现文章的生命……引导想象:“我就变成……啦!我想…就……”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孩子们一个个美妙的幻想被充分激发出来。

学文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练笔:“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

祖父的园子 教案 篇11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概览大意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当你有所感触的时候,就在课题旁边用词语记录下来,开始。(生自主浏览,写旁注)

2、交流:你写了哪个词语?应有尽有 五彩缤纷 生机勃勃

自由 快乐

三、文本探究,感悟特点

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为什么这是——自由自在的园子?为什么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 【第一板块】感悟园子的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充满阳光

1、这样吧,我们先来解决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五彩缤纷的、生机勃勃的园子?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当你找到能够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以后,把这个句子划下来,然后在旁边把这些词写上去。这就叫做旁注。(提醒学生聚焦1、2自然段;生快速浏览,做旁注)

2、来,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划了哪些句子,写了哪个词语? 指名说:先读句子,再说词语,最后说理由,为什么要写上这个词语? ▲我家有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3、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明白了:萧红之所以写一、二自然段,就是想让我们明白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应有尽有、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园子。)【第二板块】感悟园子里的快乐、自由

1、那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圈一圈,萧红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2、交流:第一件——栽花;第二件——拔草;第三件——溜土;第四件——铲地;第五件——摘黄瓜;第六件——吃黄瓜;第七件——追蜻蜓;第八件——采花;第九件——捉蚱蜢;第十件——浇菜;第十一件——睡觉。

3、你看,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可以尽情地做这么多事情,所以——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

四、细研课文,感悟“自由” 【第一板块】研读“自由之事”

1、这十一件事情当中,写得最具体的是哪件事?

2、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铲地?(第五自然段到十二自然段)

3、是的。请看大屏幕。老师特意把描写铲地的这些自然段呈现在大屏幕上。请问,你们为什么说这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最具体?从哪儿让你感受这件事写得最具体、最详细?

▲因为这件事,她用了好几个自然段写。▲作者抓住了对话进行描写。

▲作者对祖父的动作和神态进行了描写。

4、通过刚才的学习,让我们完全有理由断定,“铲地”这件事情是十一件事情中写得最具体最详细的。那我就纳闷了,我们刚才不是梳理过了,萧红在园子里做着多少件事情?(十一件)

5、这仅仅是写出来的,还有好多好多没有写出来的,那萧红为什么单单把这件事情写得那么具体?其她事情也挺有意思的,是不是?比如说浇水,就很有意思。

6、为什么那些事情不写具体,独独把这件事情写得那么具体?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我想这件事情萧红记忆极为深刻。)那当然。那为什么独独对这件事情萧红印象极为深刻呢?我们还得抓住这件事情的本质来思考。在这里,萧红具体做了一件什么事?(她把草当做了谷,把谷当做了草。)你认为她这件事做对吗?是啊,其实是做错了一件事,可爷爷有没有怪她?而是一笑了之。

7、同学们,你们知道爷爷为什么要在园子里种谷穗?是种着玩的吗?为了什么?拿来吃的,拿来养家糊口的。而现在,萧红却把一畦的谷穗给铲了。这将意味着什么?(他们一家有可能会挨饿。)

8、是啊!这是一般的调皮吗?这是一般的捣蛋吗?这可是犯下了——呵呵,这道不能说是滔天大罪?这可是犯下了大错。同学们,当你们犯错误的时候,不要说这样的错误,就连一点小事,比如晚上多看了几眼电视,你妈妈会怎么对你?

9、萧红犯下了这样的大错,她的祖父,还是怎么样面对她?一个笑字,包含了祖父对孙女儿多少的——关爱、宽容。来,请我们的男生做一回慈爱的祖父,请我们的女儿当一回可爱的萧红,老师帮你们读旁边,希望我们合作成功。

10、同学们,你们看,连这样的大错,祖父都能够原谅,都能够宽容,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宽容和原谅呢?萧红在这样的大错中都能够感受到快乐,还有什么事情不能让她感受到快乐呢?所以,萧红要把这件事情写得特别详细。同学们,从这件事情当中,我们感受到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的、快乐的园子

【第二板块】研读“自由之景”

1、老师觉得还有一个自然段,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园子是自由的,哪个自然段?

2、请关注第十六自然段。(课件呈现)这一段不是写景的吗?你看这一段写到了花儿,写到了鸟儿,写到了倭瓜啊,写到了玉米啊,怎么让你感受到园子的自由呢?(她说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这段话里面有一个句式反复出现,哪个句式?(愿怎么样就怎么样)

4、对。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6、关于倭瓜,关于玉米,老师也写了这样一段话,请看。(课件呈现老师下水文)快速浏览,你读出了什么?相信你读了这段话,你就会由衷地发出感叹,哇——这景色——好美啊!

7、你看,同样描写的是这些景物,但是写法不同,我们的感受也不同。从这段话里面,我们读出了景物的什么?(美)

8、萧红的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园子的——自由。

9、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难道仅仅在倾诉景物的自由吗?它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自由。

10、萧红借景物的自由来表达她自由的心境。这样的写法就叫做——借景抒情。

11、透过这段文字,萧红她一定在诉说——(生在配乐中补读)课件出示:我愿意(摘黄瓜),就();我愿意(捉蚂蚱),就();我愿意(),就();

12、这样的事例举得完吗?所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话来概述——在这样的园子里,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13、学到这儿,你们一定明白了,这份快乐的源头就是——自由

14、也就是说,因为自由,所以快乐。那么,为什么题目不叫自由的园子呢? ——因为园子是祖父创造的;因为是祖父的爱和宽容给了萧红自由和快乐。

15、说得好!所以,萧红就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定为——祖父的园子

16、这也表达了萧红对祖父的——怀念。

五、猜测内容,阅读延伸

1、萧红的童年是快乐的,所以,萧红想到了用笔来刻录她的童年,让童年永恒。于是,她写就了一部小说,名字叫做——(课件出示《呼兰河传》的封面)

2、猜猜看,在这本书里,萧红还会写什么?(其他快乐的事情;其他那些自由的事情)。

3、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读了这本书之后,是这样评价的——课件出示: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有一个词深深地触动了我,知道是哪个词吗?是啊,为什么说她是一串凄婉的歌谣?相信你们都有这样的疑惑,对吗?

六、直面童年,引发思考

1、同学们,童年是美丽的歌谣,童年是动人的诗篇,童年是人生长河中短暂的一瞬。萧红用文字记录她的童年,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来刻录她的童年。比如有一个著名的歌手,叫——罗大佑,他有一首歌叫《童年》。请看——播放歌曲。会唱的孩子可以跟着一起唱。

2、(在《童年》的歌曲声中)萧红用笔刻录童年,罗大佑歌刻录童年,老师向萧红学习,也用笔来刻录,想了解老师的童年吗?

3、(师逐段呈现下水文)

祖父的园子最新教案 篇12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他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A.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B.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③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④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C.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

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D.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上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浙江卷下一篇:东莞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办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