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名人故事》读后感

2025-0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00位名人故事》读后感(精选9篇)

《100位名人故事》读后感 篇1

《100位名人故事》读后感

新年前,妈妈送我一本书,我看完之后,深深地了解到了原来在每个名人的背后,都有着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这些小秘密正是人生的诀窍,让他们最终走上了成名的道路。 当我读到“贝多芬”的时候,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的一生也是悲惨的,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差,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不怕。这就是他成功的诀窍。 当我读到“居里夫人”的时候,她小时候家境贫寒,但她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长大后,她勤奋钻研、刻苦读书,终于发现了造福人类的新元素―镭。 当我读到“陶行知”的时候,陶行知六岁应该上学,陶家没钱给学费,但他聪明好学,因此被附近开馆子的秀才免费收为学生,受到了启蒙教育,又练出了一手好书法,他毕业时名列第一。后来陶行知成为一个教育家。从这个故事中我想到我们现代的小学生,想到现代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想到现在整天只想着玩,上网的学生。我们应该像陶行知一样有这种精神,好好学习,奋发图强,无论你长大是不是个教育家,只要你努力奋斗,就会成功,就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出息的人。 名人的成功史,正是他们与命运抗争、走向成功的最好见证。这本书,像一盏明灯,为我点燃了生命的希望;它像人生的老师,教导我前进的道路。

《100位名人故事》读后感 篇2

读《100位名人成才故事》有感作文

・ 读《100位名人成才故事》有感《100位名人成才故事》这本书写的是一个个真实,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起呵成的读完了它。这些故事让我了解了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华大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是以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获得成功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他从小攻读诗书,进修礼、乐、射、御、书、数等功课。由于他不懈的努力,13岁就登上了王位。善于用人,把握时机,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全国。还建造了举世文明的万里长城,使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再看,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小时候的`故事,让我懂得了:从小不能只讲吃、讲穿、住好的。要艰苦朴素,刻苦学习,严格训练,遵守纪律。万事表的孔子,他聪明好学,学习非常刻苦上进,不懂就问,不厌其烦的向别人请教,,一点一滴的积累知识。在成长的岁月中,虚心好学,发奋进取,最后成为一位大学问家和教育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他从小饱读历史、地理等书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怀大志。考察山川河流、风土人情凭着两条腿,背着行李翻山越岭,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生活十分艰苦,白天在烈日或寒风中考察河流、山川,了解各种情况。晚上,他不顾劳累,在破庙或荒野中燃起烛火,记下一天的收获,他通过艰苦卓绝的考察,终于结出了灿烂的成果,成为了一个踏遍千山万水的地理学家。我看完书后,深刻的认识到:“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有时候我们会以条件差,困难多,没有考好成绩为理由,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向名人学习,不能虚度光阴,胸怀远大理想,珍惜美好时光!

《100位名人故事》读后感 篇3

小时候就知道诺贝尔奖,知道获得这个奖项是非常难的,自19颁奖至今,全球仅700位。心中对于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倾羡不已,心里想着:这些人真了不起呀,他们都是天才呢!随着年龄的长大,我又产生了疑问:他们是个个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的吗?读《100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童年故事》这本书后,我才知道答案:不全是!他们有的是珍珠,有的也只是一粒沙砾,有的甚至还是身体残疾之人。那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功的呢?“自古英雄出少年!”充满坚定的理想抱负,富有大胆的创新意识,鲜明的个性特征,满怀着强烈的兴趣爱好,这或许是他们童年时代的共同特点吧。

我试着沿着他们童年的路线,去触摸他们走上科学之路前的蹒跚学步。

在“郁金香之国”荷兰的一个乡间小道上,我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他叫范特霍夫。他正在问同伴:“我在想为什么铁锅、铁锁、管子总会旧,变得黑黑的,表面再也不光滑,真是难看,但钥匙就不会。”同伴不会,只好说:“你怎么老有这么多的怪问题呀?”呵呵,就是这一个个怪问题,让他最终发现溶液中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

19,在阿尔及尔一个贫民区,一个男孩子呱呱坠地,法国人加缪出生了。清贫的家中没有一本书一张报纸,他没有淹没在这封闭、文盲的世界里,而是选择到学校里如饥似渴地读书,到图书馆大量借书。这种自觉刻苦的学习精神使他后来成为了法国二战后两位“精神领袖”之一,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出生在安徽合肥的.杨振宁,从小就是个招人喜欢的调皮孩子。他在父亲的熏陶下就非常喜欢数学和物理,常常痴迷于这些我们看来抽象枯燥的钻研中。在家乡沦陷后辗转到了美国留学。1957年和另一位杰出物理学家李政道一起,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

《100位名人故事》读后感 篇4

血溅疆场成就英名

开赴抗战前线后,曾宪邦所部的任务是坚守髫髻山。该地是北平城西南约30公里处的一个战略要地,地势险要,是拱卫北平的`一道屏障,对手是日本王牌牛岛师团。1937年9月初,战斗打响后,日军从三面进攻。曾宪邦指挥官兵浴血奋战,历经多次拉锯战、肉搏战,全团官兵无人退缩,伤亡惨重。www.gs5000.cn

9月13日上午,日军开始新一次进攻。战斗中,曾宪邦左腿被打断,部下劝其退下火线,他断然拒绝,带伤指挥战斗。激战到下午3时左右,曾宪邦再次被敌人机枪击中腹部,小肠外流,他昏了过去。苏醒后,他用颤抖的手,在指挥手册上写下一首七绝:“有志男儿卷战事,锋前不惜国人头。烟尘百战留青史,报国丹心应未酬。”下午4时,在日军猛烈炮火轰击中,一块弹片击中曾宪邦,他英勇地为国捐躯了。噩耗传到师部,师长刘堪亲令一个步兵排抢回了曾宪邦的遗体。

后来,曾宪邦遗体被运回故土安葬。他的棺柩抵达桃江时,秋风萧萧、淫雨霏霏。桃江乡亲组成长蛇阵,护送棺柩直往浮邱山鸟山湾。沿途乡亲无不垂泪默哀,悼念这位抗日忠烈。

浮邱含悲吊英魂

外国名人的故事100字 篇5

从七岁开始,达尔文就很有兴趣地搜集许多风干的植物和死了的昆虫。他还搜集硬币、图章、贝壳和化石等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他还爱好在家里自己作化学实验。为此,他曾受过他就读的施鲁斯伯里学校校长巴特勒博士的训斥。

可是,老达尔文却支持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他把花园里的一间小棚子交给孩子,用来作化学实验。达乐文十岁那年,父亲还允许并帮助他同一位教师和一些同学到威尔士的海岸去度三周的假期,使达尔文在那里观察和采集了许多海生植物的标本。

名人传读后感100字作文 篇6

贝多芬是音乐的力量,是不会向任何人或命运低头的。面对皇亲国戚“背着手”“撞”了过去,不向他们示弱,表现了对他们不满的态度。名人传读后感100字名人传读后感100字。他展示了自己的生活和创作的准则,留下了强有力的音乐,在生命的最后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第一场雪三年级作文)

用传记家的话说,贝多芬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的性情极为恶略,但他拥有铁一般的意志,在失聪的精神打击下,依然进行着创作,谱写着心中的乐章。

名人故事读后感 篇7

西樵镇第四小学潘泳文

古时候,有一个叫司马光的孩子,很聪明,一个阳光和煦的早晨,司马光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公园里玩耍。司马光的伙伴小东建议道:“我们玩捉迷藏吧,你们一起来找我?”大家都同意了。开始了,只见小东四下张望后,便大步流星地奔向假山。等到小东爬上了假山藏好身,司马光和伙伴们就开始分头寻找。司马光想:小东从来都是来无影,去无踪的,总之他的捉迷藏可谓是强中之强。我得想个 “诱敌之计”,才能引虎出山啊!于是,司马光便虚张声势地说:“小东你出来吧!我早已看见你了。”不料,一向胆小如鼠的小东听到司马光的声音,心里一惊,“啪”的一声掉进了大水缸里。“救命啊!救命啊!”小东在大水缸里拼命地挣扎,可还是无济于事。司马光听到声音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了过去。大家一看这场面,吓呆了,有的坐在地板上哭泣,有的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回家。只有司马光面不改色,心想:如果回家找大人营救,肯定来不及。突然一块平凡的大石头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我可以砸缸呀!于是他拿起大石头投向缸,“啪”的一声缸碎了,水流了出来,小东也得救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觉得司马光这个人不但聪明、冷静而且果断。我应该向他学习,面对危险时,心里不慌,要沉着冷静,多想办法,想出办法后,就马上行动。

读《雷锋的故事》有感

西樵镇第四小学潘泳文

雷锋叔叔小时候家庭贫穷,7岁时就成了孤儿。当时他就默默地立下志愿:“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好报答党对我的恩情。” 当雷锋长大后应征入伍,穿上了军装。他就向队申请入党,1960年11月8日,雷锋叔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雷锋苦练军事本领、刻苦学习技术;生活勤俭节约、为人谦虚谨慎,热爱集体。如雷锋叔叔在抗洪斗争中带病上阵,和战士们一起,顶着暴风雨,趟过没膝的稀泥,猛力地干,手上的铁锹被冲掉了,就用手,即使晕倒了,他仍然坚持抗洪。

雷锋叔叔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热爱祖国,处处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有限的生命投入了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献身精神;是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钉子”精神。

通过这个故事,我就要像雷锋叔叔那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以雷锋为学习榜样,努力学习、长好本领;勤俭节约,养成好习惯;乐以助人,修养好品德,争做新时代的活雷锋,立志长大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读《张海迪的故事》有感

第四小学梁宏柱

今天,我读了《张海迪的故事》这一本书,故事主要讲述了张海迪姐姐在五岁时患上了脊髓血管瘤,最后高位截瘫。但她并没有向病魔屈服。她一面以坚强的毅力与决心同病魔作斗争,一面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延续生命。她不仅自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而且还自学了大学英语专业。后来又坚持学习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她刻苦学习潜心钻研了《人体解剖学》、《内科学》、《针灸学》等十几种医学书籍。她用学到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周围群众治病达一万多人次。她还学过无线电技术、音乐、绘画和书法等多门类知识与学科,以此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名人故事》读后感 篇8

在我的书橱中,有各种各样的书。但我最喜欢看的书还是《历史人物故事》,这本书让我认识了许多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人物。寒假闲暇的时候,我都会拿出来品读一番,它陪伴着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这本书是由宏云主编的,书中无论是治水英雄大禹还是爱国诗人屈原以及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都让我非常敬佩。因为他们为了自己的国家不惜一切个人代价。其中《东北抗日联军领袖杨靖宇》这个故事让我最为难忘。这个故事主要写了杨靖宇率领自己的部队同敌人斗争,经常不顾个人安危,多次被捕,但释放后仍忘我的工作。他的部队冲锋陷阵、作战英勇。可是,由于叛徒告密,部队伤亡很大,最后只剩他孤身一人顽强地坚持斗争,同敌人周旋了几天之后壮烈牺牲。

这本书的故事各个精彩,他们的名字将千古流传下去,他们激励着我刻苦学习,长大后我将用所学的知识把祖国打扮得更加美丽、富饶。

《名人故事》读后感 篇9

我的书架上有一本书――《名人传》。这本书是爸爸给我买的,我在寒假期间,将它读了两遍。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位总统,而且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第四届未满)的总统。他就是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19,罗斯福走上了仕途,正当他想大展宏图的时候,一次意外,他患上了脊髓灰质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儿麻痹症。这让罗斯福仿佛一下子落入了深渊,但他并未消沉,而是经受住了生活的考验,最后破茧成蝶,在政治舞台上大放光彩。

在中国的名人当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有一位民间艺人――阿炳。自幼和父亲学习音乐,能弹琵琶,拉二胡等多种民族乐器。可不幸的是在他30多岁时,因患眼疾,无钱医治,他双目失明,沦为流浪艺人,人称“瞎子阿炳”。这并没有阻止他对音乐的热爱,他谱写出了的著名的二胡乐曲《二泉映月》、《听松》和琵琶曲《昭君出塞》。苦难是人生的磨刀石,也许经历了生活的坎坷,阿炳的二胡里多了一些生活的悲欢离合,所以才如此动人心弦。

上一篇:结合实际谈谈对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理解下一篇:文秘应聘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