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党员工作措施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发展党员工作措施(推荐9篇)

发展党员工作措施 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个走在前列”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村“创先争优党员先锋岗”创建工作,认真组织和带领土沟村党支部全体党员,进一步坚定党的信念,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树立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调动和激发党员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加强支部建设,凝聚力量,为不断推动我村工作顺利开展作贡献。

二、活动要求

1.认真学习,提高认识。通过组织学习“两会”精神,加强党员政治素养,把党员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一定高度上来。定期要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以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上级会议文件精神等为主要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整体素质。

2.扎实求学,敢于创新。以积极开展学习型、创新型、团结型党支部创建活动,不断创新党支部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加强党支部成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共同进步,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党支部真正成为全体党员干部“政治的核心,工作的依靠、生活的帮手”,提高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3.丰富活动,劳逸结合。以提高学习生活的精神面貌为目标,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支部系列活动,在艰辛学习之余,积极参与党支部体育锻炼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全体党员干部综合水平,牢固树立大局意识、集体意识和奉献意识,努力促进党支部建设的工作活动的新发展。

三、活动安排

本次主题活动将从1月上旬开始到12月下旬结束,分策划动员、组织实施、总结表彰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季度:开展夯实基础,加强党员政治理论主题活动:

1月:讨论并制定20XX年支部工作计划、活动计划,明确全年学习和活动内容,并确定当年入党培养对象,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

2月:开展党员学习月活动,学习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自觉性。

3月:结合学雷锋活动,召开民主生活会,立足本职,深入讨论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

第二季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

4月:组织一次为民服务活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5月:结合我村“党员先锋岗,红旗责任区”创建活动,开展党小组自查及党员之间的互查活动,并组织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6月:学习党中央有关党建工作的精神和指示,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第三季度:开展迎接中国共产党活动

7月和8月,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以“红歌会”的形式,抒发着爱党情怀,迎接建党召开;

9月,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

第四季度:开展廉政教育主题活动

10月,组织一次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共同参加的基层组织活动,培养党员之间凝聚力

11月,组织收看反腐倡廉电教片,筑牢思想防线,增强拒腐防变意识;

发展党员工作措施 篇2

一、广播电视档案工作的现状

广播电视档案工作需要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 促进档案工作新进展, 还要加强档案室基础设施投入, 改善档案保管条件等工作。广播电视档案工作并不乐观, 仍存在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和档案意识相当淡薄等各种问题。

1、档案意识不强。

档案意识不强的具体表现在人们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了解的也不够, 在人们的心目中档案工作既带不来经济效益, 也没有社会地位, 档案工作的政治地位也在逐步被人们淡化。只注意抓业务, 忽视档案资料的管理, 使档案工作处于无序状态, 档案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档案机构不健全, 没有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档案, 即使有兼职档案人员, 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档案工作的场所、经费、人员没有保障。

2、档案人员业务素质薄弱。

档案人员兼职的多, 多忙于应付日常事务, 致使大部分档案分散管理, 人们在利用档案时存在着许多不便, 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老档案员相继离岗后, 新任人员还较缺乏管理方法和经验。最重要的是, 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逐步推广应用, 也给进一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3、档案管理硬件建设差。

档案工作要有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必须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 然而, 用于档案库房设施的不断完善, 保障档案保管的基本条件不具备, 用于从事档案的科研力量不足, 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有些部门和单位过分强调经济建设, 根本就没把档案工作经费列入规划中, 造成档案设备不全, 档案设备比较陈旧、管理技术落后等问题, 制约了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4、存储数字化的挑战。

传统的广播电视音像档案, 以模拟信号存储在磁性材料媒体上, 录音、录像带本身质地脆弱, 受光、热、污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对保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严格的要求, 其寿命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播放设备的更新换代, 一些老式磁带上的信息常常无法读出;另外, 多种规格、不同型号的磁带同时存在, 也给音像档案的存放、管理和调用带来很大的不便。

5、档案服务能力薄弱。

广播电视档案门类不够丰富, 有的只注重文书、报表档案的收集, 忽视声像以及与广播稿件业务有关的资料的收集, 影响了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档案资源流失严重, 部分人员认为自己保管档案材料能够方便工作, 不愿上交集中管理, 导致一些重要的档案资料损毁、丢失。

二、广播电视档案工作发展的措施

要做好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 必须进行档案工作的组织管理, 确保档案机构职能的顺利实施和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建立和规范工作运行机制、干部培养机制、编研和应用的资源共享机制, 为广播电视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提供有力保证。

1、增强服务意识, 取得领导支持。

领导对档案工作的价值和认识程度, 决定着他们对档案工作的态度,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发展。因此, 把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是规范档案工作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 去争取领导的重视, 把开展宣传贯穿到工作的始终, 档案工作开展到哪里, 宣传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使工作与宣传同步进行。

2、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把广播电视档案资料的形成、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纳入本部门的工作程序和岗位责任制, 作为业务部门本职工作的重要任务, 播出的阐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评论的文字稿、专题、主要领导人的重要活动和各种重要会议、反映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等各行各业和反映本地区改革与经济建设主要面貌的、其它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声像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入库后的档案资料要保持有机联系和齐全完整。

3、开展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

广播电视台的档案数量极速增加, 若想将声像档案管理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就必须首先做好档案的优化工作, 对档案的移交进行限制、控制入库声像档案的质量。有计划的对现有档案进行数字化操作, 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标准, 建立属于本台特色的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根据服务对象的特殊需求进行数字化, 无论对服务对象还是本台节目的需求, 档案部门都要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运用先进技术对多种载体形式的档案进行数字转化。

4、档案资料的管理统计。

广播电视的档案资料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归档入库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编号和排列。为保证音像档案资料的质量, 对贮存的录音带和录像带, 每隔一年应重新缠绕一次, 录音带与录像带严禁叠放挤压, 如发现磁带变形、断裂和磁粉脱落等现象, 应及时进行技术处理, 做好档案资料的统计, 对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的收集、保管、移出、鉴定、类别和利用等情况应做出记载和统计。统计数字必须真实准确, 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呈报统计报表。

5、档案资料的提供利用。

要制定档案资料借阅制度, 并根据工作需要编制必要的目录和索引等检索工具, 编辑各种汇编和参考资料, 积极主动地提供档案资料。作为档案资料的录音带、录像带, 利用频繁的应保存两套, 原版作为档案库藏贮存, 复制版为借阅者制作节目和播出使用。严格履行借阅归还登记手续, 并做好档案资料利用效果反馈记录。对鉴定的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应逐件进行审查, 提出存毁意见。严禁任何部门和个人擅自销毁宣传档案资料, 严禁随意给音像档案、料消磁。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已成为社会各界越来越关心的热点问题, 因此, 广播电视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与此同时, 广播电视档案工作中形成的新闻稿件、音像等档案也越来越凸现出其重要性。

深化措施 推动预防工作科学发展 篇3

深入开展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专项预防活动。联合省发改委等部门,继续抓好政府投资的百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专项预防工作;与省纪委联合在常州召开全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预防腐败经验交流会;推广常州重大工程预防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做法;与院反贪局、指挥办共同部署开展政府投资的重大工程建设领域资金运行环节专项预防调查。《关于在百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开展预防职务犯罪专项活动的意见》被纳入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制度成果汇编。

服务和保障地方党政和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和保障换届选举专题预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立足检察职能,积极服务和保障地方党政和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配合组织部门加强选前、选中、选后的预防宣传、预防咨询和警示教育活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选举氛围。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工作。省院《2010年度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有关情况的综合报告》得到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小敏批示肯定后,及时跟进落实领导批示精神,下发通知要求全省检察机关认真学习贯彻省委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积极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推动预防工作深化发展。

二、顺应群众期待,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突出抓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和行业的职务犯罪预防。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会同省院反渎局在全国检察机关率先开展食品监管环节专项预防调查工作,完成预防调查报告。抓好职务犯罪易发多发领域的预防。与省住建厅处联合开展调查,完成《关于近两年全省检察机关查处拆迁领域职务犯罪情况的报告》,得到了省委书记罗志军的批示肯定。给省国土资源厅发出检察建议书,得到了省委书记罗志军、时任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祥国的批示肯定,深入推进国土资源领域专项治理工作。规范有序地延伸预防工作触角。省院组织开展贿赂犯罪及行贿行为专题调研分析,推动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中介组织以及基层社会组织的预防工作,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指导各地通过预防工作站、检察室、联系点等形式,不断拓宽预防工作的覆盖面。

三、切实履行职能,积极推动惩防腐败体系建设

认真开展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巡展工作。牵头做好“法治与责任——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江苏巡展工作,罗志军书记、李学勇省长等9位省委常委及3万余名干部群众参观了展览,中央、省和南京市15家新闻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不断深化全省警示宣传教育工作。对全省检察机关警示教育基地建设情况进行排查,形成专题报告报院领导和高检院预防厅。组织承办全国检察机关警示教育基地建设现场会,对各地建立警示教育基地工作进行指导。开展“十佳预防职务犯罪公益广告”竞赛,请专家对“十佳”作品进行点评。狠抓制度预防和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规范行贿犯罪档案的录入、查询,建议相关单位对发现有行贿犯罪记录的单位和个人作出处置,并跟踪抓好落实。组织承办全国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管理培训班。《通过“推动、规范、创新”三项基本措施努力促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深化发展的做法》被高检院向全国推广。

四、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增强预防工作整体效能

健全党委领导下的预防职务犯罪领导机制。组织召开全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科学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建立健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通过实施《江苏省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一体化工作机制建设实施办法》,增强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整体效能和综合效果。认真做好服务基层和督查指导工作,及时总结、提炼,全省72篇预防信息(其中省院预防处28篇)被高检院采用或推广。不断提升预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组织开展“预防工作质量效果年”活动,提请省院检委会讨论通过了《江苏省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组织相关市院处长到省院约谈、两次召开全省预防处长座谈会,进一步理清各地工作思路,明确预防工作的价值目标、工作重点和特点规律。在全省组织开展检察建议和犯罪分析“双优”评比工作,推动检察建议、犯罪分析乃至预防整体工作上台阶。

2012年,我们将在省院党组的领导下,以“推动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为重点,进一步创新转变工作思路、发展方式,大力推动预防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规范化建设,扎扎实实把预防工作抓出实效,实现预防工作在更高层次上的创新发展。 ■

商贸企业建设发展工作措施 篇4

区发展“千亿商贸”建设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的有力支撑。目前,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是商贸流通发展的骨干力量。区限上报表单位444个,其中限上企业133家,绝大部分限上报表单位为个体户。今年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幅在同类区县中的排名不升反降,与发展较好的区县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不仅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更与“双百”大城市目标和要求不相适应。为进一步加快发展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二、发展商贸流通企业主要措施

新居、农民新村建设等项目消费需求量增大的机遇,紧紧抓住城乡统筹推进城市化进程。引进或组建一批商贸流通企业,更好地为统筹城乡发展服务。

特别是餐饮服务业中的限上个体户发展成为企业。将符合条件的限上个体户。

成立独立的销售公司。鼓励支持工业生产企业中的销售部门。

组建或鼓励他成立商贸企业(公司)为农业产业化及农产品商品化提供服务。大力发展农业种养殖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及种养殖大户,通过政府引导。

三、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鼓励政策

其余镇街新办的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继续贯彻落实市 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 区商贸流通发展优惠政策的通知》 府发〔 〕56号)规定。几江、双福、德感、珞璜地区新办的商贸流通企业优惠政策按照 府发〔 〕56号文件规定实施。年销售额1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年营业额600万元以上的餐饮住宿企业,年营业额100万元以上的生活服务企业,同等享受 府发〔 〕56号文件优惠政策。商务等部门要加大对 府发〔 〕56号文件内容的宣传和执行力度的推动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预算,切实保障 府发〔 〕5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

特别是餐饮服务业中的限上个体工商户,工商、税务部门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限上个体户转办为企业。要开设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同时享受市微型企业优惠扶持政策。

其税收优惠政策由各园区和镇街自行确定。区内的工业生产企业成立独立的销售公司。

建立健全服务业贷款利率差别化定价机制,金融单位要大力支持商贸流通企业。推动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积极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中小商贸企业的担保。

对规模不大的部分限上企业可采取委托集中建帐方式,各镇街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企业管理成本。

四、考核与奖惩

与年初各镇街(园区)与区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为基础目标同时考核,年度商务工作考核目标以“限额以上企业增加个数和增长速度”为否决和加分指标。目标责任书与本文不一致的以本文下达的目标为准,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同时对完成任务分三个标准予以奖励,一等奖3万元,二等奖2万元,三等奖1万元。

五、加强组织领导

把发展商贸流通企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的重要性。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局面。区商务局要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快推动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发展。

蔬菜产业发展体系健全工作措施 篇5

切实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为进步加快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蔬菜生产稳步增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全县年蔬菜生产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供给、助农增收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面向大市场、推进大生产、搞活大流通,加速实现蔬菜产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努力将蔬菜产业打造成为我县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优势特色产业。

二、总体目标

年全县建成蔬菜基地20万亩,蔬菜播种面积30万亩,实现蔬菜总产量30万吨,蔬菜产值6亿元,蔬菜商品率达70%。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10个,蔬菜基地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实现全县人均蔬菜占有量达360公斤,蔬菜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达600元。

三、重点任务

(三)优化蔬菜生产品种结构。按照不同梯次海拔区域,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坚持“突出重点产品、丰富花色品种”,优化蔬菜品种结构布局。利用浅丘平坝区早春、晚秋特色,重抓早春马铃薯、番茄、辣椒、茄子、四季豆、豇豆、黄瓜、菜玉米、生姜等蔬菜和晚秋马铃薯、莲花白、花菜、莴苣、青菜、萝卜、青菜头、白菜等大宗蔬菜;在低中山区抓好应季大宗蔬菜和食用菌、辣椒、萝卜、青菜等加工蔬菜生产;发挥高山地区夏秋优势,发展夏秋萝卜、娃娃菜、莲花白、青菜头、莴笋、菜玉米等反季节蔬菜。着力开发利用我县阳荷、薇菜、蕨菜、洋姜、魔芋等特色蔬菜品种。

(四)加大蔬菜“三新”引进推广。扎实推进渝东南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蔬菜标准园、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和蔬菜专家大院建设,努力搞好蔬菜“新品种、新设施、新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推广,示范带动提升全县蔬菜生产科技水平。一要狠抓名特优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实现全县蔬菜基地良种覆盖率达100%。二要推广使用微耕机、起垄机、滴管带、机动喷雾器、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遮阳网、可降解地膜等蔬菜生产新设施,提高我县蔬菜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三要培训推广蔬菜集约化穴盘育苗、设施促成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无公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提升我县蔬菜单产、质量安全水平和周年均衡供应能力。

(五)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和完善县、乡(镇)两级蔬菜质量检测监管体系,积极强化全县蔬菜生产投入品监管,在重点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建立完善生产档案和开展蔬菜产品例行检测,逐步形成可控的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和监管能力。大力推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积极申报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精心打造“放心菜”品牌,实现全县新增无公害蔬菜基地2个、面积1万亩,新增“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品种10个,蔬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六)提升蔬菜流通加工能力。积极扶持和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着力培育蔬菜营销公司、经销大户、销售经纪人等流通主体,建立县外市场销售窗口和网络,搞活市场流通,及时迅捷地将县内蔬菜运销出去,努力延伸和扩大我县蔬菜的销售半径和销售份额。同时,鼓励蔬菜基地、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与超市、学校、企业等蔬菜需求大户建立直接供应关系。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培育蔬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贮藏、保鲜、精选、包装及速冻菜、脱水菜、泡菜、腌菜、酱菜等蔬菜精深加工,重点突出“泡菜系列(辣椒、萝卜、青菜、生姜等)、速冻鲜食玉米、盐渍食用菌”三大蔬菜产品加工。力争全县新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5个、年经销蔬菜300吨以上的营销大户10户,新引进建立蔬菜加工企业1家,使全县蔬菜年加工量达到5万吨以上。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和部门要高度认识发展蔬菜生产对保障我县城镇居民“菜篮子”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户万元增收的重要性,把蔬菜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抓队伍,制定生产方案,层层分解落实指标和责任,细化各项措施,确保蔬菜生产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三)搞好指导服务。县农委和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下派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负责对蔬菜生产开展全程技术指导,及时解决蔬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要切实抓好蔬菜基地农民技术培训,提高菜农素质。要搞好蔬菜生产、流通、价格等信息的采集、汇总、分析和发布,以精确的市场信息指导蔬菜的生产和流通。

(四)加大宣传引导。全县上下要加强对发展蔬菜生产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蔬菜生产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通过电视、报刊、网站及专栏等传播平台,加大市场信息和蔬菜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稳定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市场预期,推动蔬菜生产健康发展。

(五)强化督查落实。蔬菜生产将作为农户万元增收的重要内容和项目纳入年度考核,县督查巡察办要加强对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菜篮子”基地建设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督查督办,确保全县全年蔬菜生产目标任务得到圆满完成,确保城镇居民“菜篮子”均衡有效供给和实现农户增收。

发展党员工作措施 篇6

一、完善政策导向,确保区域适龄儿童入学机会均等

(一)严格规范管理,落实机会均等。我区义务教育坚持属地管理和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积极落实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努力推进中小学区片建设,强化学区管理责任。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坚持每学期初进行学籍核对,坚决杜绝学生无序流动。坚持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区义务教育完成率、巩固率均达到100%。

全区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全部纳入各招生计划,纳入学籍管理,纳入财政保障体系,做到同城同待遇。凡持有“五证”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均可到居住地所属公办小学报名入学。

目前,全区共接收在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9800人,占全区小学、初中学生总数的 21.9%。在进城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小学生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所占比例达到70%。

2007年由全区教师捐款建立了“南开区师爱资金”,坚持每年对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予以奖励,资助其完成学业。

(二)统筹协调管理,关注特殊教育。为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遏制择校现象,我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小学招生全部按照学区片划分免试就近入学;初中招生实行划片对口入学,优质高中初中部的招生指标按照市教委规定全部分配到各小学,有效地遏制了“择校现象”;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内各初中校的比例逐年提高,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和实验班,学校一律平行分班,并均衡配备师资。

我区重视和不断加强特殊教育工作。2011年投资1000多万元对区育智学校进行迁址改造,使学校具备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双项功能,并率先在全市通过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学校评估验收。各小学对智力轻度低下的儿童,按照区教育局《关于做好南开区小学随班就读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随班就读工作。对37名不能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全区凡具备接受教育条件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 %。

二、建立保障机制,确保区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

(一)落实政府责任,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我区在政府工作中不断明确有关职能部门对教育工作的职责,区委常委会连续十年、区政府常务会每年定期听取教育工作的专题汇报并定期研究分析教育工作,已形成区委、区政府一项长期坚持的常规工作制度。区人大、区政协形成与教育工作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协调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建立了区级领导对口联系中小学校制度,区四大机关领导每年多次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多次对教育工作进行书面批示。

区政府重视加强对义务教育工作的领导。出台《南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制定《南开区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南开区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编制《教育督导手册》,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建设,实施责任区督学制度,不断加大对我区义务教育实施有效监督与指导的力度。区教育局党委编印《南开区教育系统干部管理手册》,对“责任追究”做出了相关规定。

(二)统筹资源配置,加大经费投入。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三个优先”,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近三年全区教育经费连年实现“三个增长”。区财政部门坚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2013年全区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区财政收入34.23%。2013年全区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达到956元、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达到1088元,超过全市规定标准。

我区坚持在城市建设中,优先公共资源配置,满足教育需求。区规划分局于2011年4月份本着全区规划,教育先行的原则,率先在全市完成了《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对全区教育用地进行了全面“控规”,使我区教育布局更加合理。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严格按照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依据规划要求进行建筑设计,确保教育设施与居住同步实施,保证居民就近入学。2011年我区新建居民区同步配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两处,共3所,建筑面积24752.6平方米,占地面积39481平方米。同期积极筹措资金对中营小学校舍进行扩建,对南江里小学进行迁址重建,对建民里小学、冶金里小学进行了合校迁址建设。

2013年,依据我区2013-2015年学龄人口变化趋势预测数据,面对未来几年的入学高峰,在原规划方案基础上,调整制定了《南开区教育资源2013-2015规划方案》,通过调整使教育占地面积增加138.4亩,建筑面积增加65200平方米,可增加7260个学位,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百姓对教育的需求。

(三)实施“抓西促东”,实现协调发展。区委、区政府认真分析研究我区教育发展现状,针对历史原因所形成的我区学校布局“东强西弱”的局面,提出了“抓西促东”教育发展策略,对我区西部地区薄弱中小学进行资源整合,有力地提升了南开教育的整体位势。

紧紧抓住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这一历史发展重要机遇,加强我区西部地区学校建设力度。加大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实现了办学条件上的均衡;充实领导班子力量,充实师资队伍,实现教育资源上的均衡。通过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实现我区“抓东促西”教育发展策略,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收到很好的社会效应。

三、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区域教师队伍资源配置均衡

(一)制定规划措施,优化资源配置。依据《南开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制定《关于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南开区教育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以提高两支队伍综合素质为核心,以优化队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青年和壮大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统筹推进两支队伍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干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制定相应的计划与措施,积极开拓多种途径,为区域干部教师队伍资源配置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同时,我区还先后出台《高中级教师聘后管理暂行办法》、《招聘、调动、借调有关规定》、《校本研修管理手册》不断加强教师队伍优质资源建设。拨专款建立5个特级教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特级教师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目前我区各校学科教师配备较为合理,师生比达到市定编要求。

(二)完善管理机制,提升队伍水平。近年来区教育局在抓好全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机制建设,加大投入、加大力度,在整体提升全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上下功夫。

一是业务能力考评机制。出台《南开区教师业务水平考核办法》,规定全区教师必读书目,连续10年坚持每年暑期对全区教师统一进行专业知识考核。连续6届每两年进行一届全区教师全员参加的优质课评选活动,命名了一批学科状元。为教师成长搭台,在考评活动中使一批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

二是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坚持开展“三青三名教育专家工程”,每2年进行一次区级名师和区、校级学科带头人的认定工作,不断充实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制定了《南开区特级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在区内进行区特级教师评选认定,充实高层次骨干教师资源。区教育局制定了《80后青年教师的管理和培养意见》,并对新教师岗后状态进行跟踪指导,使他们顺利进入专业成长阶段。

三是教师交流奖励机制。区教育局制定《教师交流工作意见》,区内教师实施双向交流制度。基础较好的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薄弱校顶岗任教,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薄弱校选派有一定培养前途的教师到基础较好的学校顶岗任教,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自2010年以来已有145名教师进行了校际交流。

区教育局党委出台《南开区教育系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自2010年以来已有131名校长进行了校际间轮(转)岗交流,使干部在实践中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为南开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三)强化师资培训,促进专业发展。坚持骨干培养与普遍提高并举的策略,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第四周期继续教育学习。中学教师参与率100%,结业率99%以上;小学教师培训率、结业率100%。同时还拨专款在全区建立了20个学科教师校本研修基地,分层次开展多种务实有效的活动,形成了具有我区特色的教师培养模式。

近年来,区教育局投入专项资金组织学校党政一把手、骨干教师共组织364人,分期分批每年赴上海华东师大参加集中培训;多名干部、教师参加境外教育交流培训。同时坚持举办区级特级教师研修班,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学科教师远程研修、骨干班主任参加国家级班主任远程培训、学科教师参加新课程远程研修,聘请全市百名特级教师签订师徒合同。通过各种高层次的培训不断提高干部、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深化内部管理,确保区域义务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一)深化优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2010年制定并启动了新一轮“深入创办南开优质教育行动计划”,明确了南开区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全面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制定了《南开区中小学、幼儿园科学素养教育指导意见》,紧紧抓住科学教育在教学中的主渠道,提高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研制了学校科学教育课程标准评价的指标体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教育局聘请了81位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作为科技教育的兼职辅导员,启动了“科普行〃南开情”科普报告进校园活动,每月举行了一场科技报告会。系列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了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开阔了学生的科学视野,提升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了科学意识和科学方法。

(二)实施文化兴校,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我区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制订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引导各校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梳理和反思本校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积淀,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等四个方面,积极探索并构建学校文化建设体系。以“优质教育与课程文化”为主题举办暑期校长研讨班,积极引导各校从培育课程文化的视野规划指导学校内涵建设。全区正在形成“一校一品、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新局面。

2011年区教育局出台《南开区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我区学校特色建设。全区91%的学校进行了申报,经评委会研究论证最终确定了21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51所学校的特色项目,区教育局投入了520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予以支持,并分别召开中学、小学、幼儿园的特色建设推动会,交流经验,推广典型。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切入点,强化以教学为中心,增强校长教学领导力,聚焦日常课堂教学,扎实提高教学质量。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做到专时专用。强化教学过程的分析研究,寻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发展空间。制订了《南开区小学加强课程文化建设,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意见》、《南开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形成了小学“生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中学“主动参与、以学论教”的教学策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高效教学逐步落实,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大力提高校长教学领导力,突出强调校长领导教学的职责与任务。要求各中小学在“上好每一节课”、“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好每一个学生”、“构建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上下功夫,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

(四)实施“减负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区高度重视“减负工作”,将其作为深入创办南开优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着力抓实抓好。

2011年6月,由我区主管教育的谷云彪副区长牵头组建《减负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题研究小组,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全区各小学全面参与此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2013年12月结题,课题研究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

我们在“减负工作”中特别重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要落实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上,达到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有效学习这一目标,完善机制,整体推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

1.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编印《习惯养成教育读本》,从每一堂课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抓起,起到“减负提效”的作用。

2.关注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意志品质和抗挫折能力。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为“减负提效”创造了条件。

3.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培养能力,成为了学校“减负提效”的有效途径。

4.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开办第二课堂的社团活动。区局通过“项目带资金”的机制,投入资金,扶持学校社团建设,学校特色建设得到发展。丰富的课余生活成为“减负提效”的载体 5.发挥家长在减负中的积极作用。推进 “学校三结合管理委员会” 建设,对学校减负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宣传,形成“减负提效”的合力。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数字化管理

我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以南开教育专网为基础,以“南开区教育在线”为平台,以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为支撑,以运行机制和技术服务体系为保障,统筹规划、科学实施,构建高质量的全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全区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居民对教育信息化的基本需求,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较好的发展。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达到标准,通过对南开教育专网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双核心、多汇聚的星型网络,实现了107个基层单位全部光纤接入,各学校均实现“校校通”;二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建立了内容较为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三是教师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制度,开展了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和资源建设等相关培训;四是教育管理信息化逐步完善,开展了全区教育系统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为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

发展党员工作措施 篇7

关键词:基层,农村经济管理,发展

1 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意识不足

由于受多年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 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一直处于比较被动的情况下, 虽然, 随着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 在政策上及资金扶持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但是还没有足够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 没有从根本上重视, 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进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2职能授权不明确

虽然基层农村经济管理部门需要处理的事物较多, 但是没有足够的授权, 导致在履行很多职能时, 无法贯彻到底, 甚至在很多时候遇到尴尬的情况, 无法处理。例如:在清理村级财务时, 遇到违规问题, 没有权力处理;发现违反农民减轻负担规定时, 同样无权处理;农村集体资产处置方面, 包括租赁、承包、转让、拍卖等, 存在很多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无法介入的地方;在进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和村干部经济审计时, 也由于没有相应健全的制度规定, 导致无法有效开展。这些情况的出现, 给农村经济管理部门造成很大困扰, 工作局面变得很被动。虽然现在有一些法律法规作为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保障, 但是在真正进行工作的时候, 发现还有一些不健全、不完善、不明确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健全。

1.3管理队伍建设不足

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管理工作人员是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发展水平的关键, 因此要确保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 也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 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 既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储备, 也没有思想上的认识, 也缺乏工作热情, 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1.4资金管理不规范

目前, 我国是村级组织负责农村资金管理, 但是, 我国很多农村都存在着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的情况, 也就导致所得费用的减少, 从而造成集体资产的损失。很多农村财务不公开、不透明, 也造成资金管理不规范。由于农村干部缺少理财的概念, 很少接触理财的信息, 也没有相关的培训, 导致对现有资产只会保存, 不会投资, 也使资金的回报率很低。这些情况都是资金管理不规范的体现。

2 发展建议

2.1统一认识, 加强领导

中央、省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领导, 要经常督促其抓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从而使基层干部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要大力进行宣传, 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宣传, 营造全民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氛围, 重点宣传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意义, 从而提高大家对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也要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在加强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 也能够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

2.2明确职能, 加强制度管理

目前, 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主要有2 部分工作, “3 大管理”, 这部分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的主要业务;“3 项指导”, 这部分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的服务业务。在目前颁布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明确农村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 赋予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一些行政处理和经济处罚权, 需要明确农村经济管理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 同时要针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及农村干部的审计、农民负担监管管理等方面出台一些细则, 以便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从而更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 促进农村经济的有序发展。

目前很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无论是农村土地承包、村级财务管理还是农民相关补贴等都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工作起来没有制度可循, 也就造成很多工作没有很好的进行。因此, 为了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要制定出符合工作实际情况的日常工作制度, 使日常工作得到更好地规范。

2.3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

发展党员工作措施 篇8

【关键词】护理发展;护理工作;法律问题;措施;隐患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16-02

随着医学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护理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得到迅速发展,带来的护理工作范畴也不断扩大,人们观念的转变,法律意识增强,护士面临的潜在法律问题也逐渐增多,建立和谐的、理性的符合法律要求的医患关系成为一种必然方向,现仅就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做简单的分析如下:

1护理发展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1.1科技发展带来的法律问题现代科技迅速发展,新的诊疗技术及手段层出不穷,由此也带来相应的法律问题,如器官移植、胎儿性别鉴定、精神病人的行为控制、试管婴儿、精子库等涉及家庭关系及身份归属的法律问题等,护士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以医院的规章制度及国家的法律法规作为准绳,防止产生医疗纠纷及法律纠纷。

1.2护士角色及功能变化带来的法律问题

1.2.1社区保健护理问题自己的知情权,担心遗嘱执行不严格;担心用药安全性,包括药物的毒副作用;缺乏护患沟通,造成对病情及治疗措施的误解;护理人员执行医嘱不严格。

2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问题

2.1护理文书潜在的法律问题

2.1.1记录不全或不真实在护理记录过程中,观察不到位,造成记录不全或记录不准确,是护理病历存在缺陷或不完整,如果是重要内容或错误,就会使护理病历失去证明的价值。

2.1.2字迹涂改在病人多工作量大的时候,当字迹不清或涂改的地方证明主要医疗行为时,因缺乏书面证据或涂改内容有争议,护理病历就会失去证明能力。

2.1.3记录不及时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忘记了记录而后通过回忆补写,或重新抄写,导致证据缺乏客观性。

2.1.4病人或家属签字不规范有些原则上病人本人签字或经其特别授权的家属签字,由于缺乏证据意识,让别人代签,使签字不符合要求,就会无法证明医疗行为是否真正得到病人及家属的同意。

2.2隐私问题在护理工作中涉及病人隐私方面的问题比较多。如病人入院时评估的内容可能涉及病人不愿公开的秘密,护理人员要征得病人的同意,否则就是侵权。

2.3护理操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2.3.1不安护理常规巡视病房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导致病情恶化,抢救不及时;精神科病人私自出走导致病人受到伤害,或病人有自杀倾向而没有提供完善的监护设施,对患病儿童或意识不清的病人发生坠床都可能受到法律诉讼。

2.3.2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如紫外线消毒时不告诉病人或家属有关注意事项,导致紫外线引起灼伤。

2.3.3违反三查七对制度执行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病人感染,用错药物剂量、发错药或换错输液瓶给病人造成伤害。

2.4消毒隔离问题如果护理的差错造成物品消毒不合格,使病人感染性病,乙肝等传染性疾病,将承担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3防范措施

3.1强化法制观念作为护士必须强化法制观念,不断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掌握其内容及要求,明确法律与护理工作的关系,增强护士的自律行为和依法护理的意识,依法从事护理服务,准确履行护理职责。

3.2加强护理文书规范化管理,做好各种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护士书面沟通重要渠道之一。护士应及时准确地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如果我们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实施了各项护理措施,但没有做好详细的护理记录,一旦产生法律问题,便没有确凿的证据辩解,同时医疗事故的举证责任倒置也需要我们做好详细、客观的护理记录。

3.3建立及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营造和谐的护理安全氛圍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坦诚与病人沟通,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信仰及价值观,并注意换位思考,对病人要做到热情、耐心、细心,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身心护理,获得病人的理解与支持,减少法律纠纷的产生。

3.4选择安全的工作环境,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把三级管理落实到实处,所选择工作的护理环境能根据病人数及病情轻重安排相应数量及资格的护士,有正规的法令、政策、操作规程及相应的监督机制,仪器设备状态良好,使护士能够掌握新技术,新仪器的操作,并能及时了解最新的护理质量标准及要求。对违反制度、出现工作缺陷和发生差错的人或事,不仅要严格教育,还要按奖罚有关规定与年度考核挂钩。

3.5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在护理工作中要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对技术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任何一个护理环节失误都会影响整体护理质量,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的满足病人的服务需要,避免和减少纠纷的发生。

3.6加强护患沟通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患沟通能力,根据临床情景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恰当的选择沟通时机,尽量缩短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培养良好的个性心里特征,在进行护患交流时,要时刻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及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痛苦。掌握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有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使病人充分享受到人性化的护理关爱,赢得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对提高护理质量及减少法律纠纷起着重要作用。

4讨论

法律是强化护理管理,使护理专业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在患者住院的过程,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均有可能涉及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作为临床护士在对病人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明确认识到法律对病人及自身权益的保护作用,增强法律和医疗安全意识,在工作中保持高度负责的精神,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法律为依据,严格护理行为,维护病人及自身的正当权益,确保患者生命,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加强农村党员电教工作的四项措施 篇9

近年来,__市从抓硬件、抓制度、抓示范、抓关键入手,通过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党员电教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抓硬件建设,建一流电教网络。结合“十百万”示范工程的实施,制定了包村部门帮建工作责任制,采取部门帮扶、乡村自筹和党员

能人大户捐助的方式,共投资60万多元,为50个行政村配备了电脑、电视机、VCD等电教设备321台,在全市10个乡镇建立了农村党员电教工作站,在50个行政村党支部健全了电教活动室和电教设备,在90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6个党员专业经济协会和示范基地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播放点,初步建成了以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为龙头、各乡镇电教工作站为骨干、村电教室为依托、示范基地播放点为延伸的市乡村三级党员电教网络,搭建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技术指导推广、典型引导宣传、学习交流的新平台。

二是抓制度建设,建一流电教队伍。成立了市、乡、村电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市、乡、村《电教人员工作职责》、《电教器材管理制度》、《电教巡回播放制度》和《电教经费管理制度》等电教工作制度,落实了工作责任,使电教工作有章可循。同时,按照“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基本要求,选配专职电教人员12名,兼职电教人员50名,采取现场指导、发放学习资料、分层培训等方式,对电教工作人员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今年以来,全市各乡镇共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电教骨干力量120余人次。

三是抓推广服务,建一流电教示范基地。结合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工程的实施,建成了172户党员信息示范户,确定了56个“技术新、品种优、效益显”的产业化基地作为电教示范服务基地,并在党员信息示范户和电教示范基地挑选了251名优秀党员,作为科技推广员、致富示范员和基地辐射员,通过带头示范、带头推广、现场讲解和上门送技等示范服务活动,不断扩大电教工作的辐射面,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今年“三春”生产期间,全市共举办各类传技、示范活动126场次,受益农户达8000多人次,促进了电教技术成果的转化,进一步加强了党组织、党员之间的信息、技术交流,有效地发挥了党员电教工作在党员教育、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四是抓关键环节,创一流电教工作效果。将电教工作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电教工作,加强农村党员思想政治建设,提升村级班子服务于民的能力,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立足“双培双带”工程的纵深推进,加强对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培养教育,有450余名农村党员通过收看电教片,提高了致富能力,带动653户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立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组织党员群众收看电教片160余场次,推广普及新技术24项,172户党员信息户为农户提供沼气入户、小康住宅、重点产业、农村劳动力输转等致富信息450多条。

上一篇:新疆历史和民族宗教理论下一篇:七年级中等生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