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感受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去美国感受(精选11篇)

去美国感受 篇1

九年一班 冯佳慧

刚从洛杉矶下飞机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加州无比明媚的阳光。天蓝蓝的,很少有云的影子。高大的棕榈树随处可见,路旁开着淡黄色的小花,下了飞机后,顿时就没有了在飞机上做鬼脸的心情。开始很平静的面对我新的旅程。

傍晚的时候,我们住进了旅馆,大脑中突然想起的是家喻户晓的《加州旅馆》,落日的余晖透过窗子,照进了旅馆的房间,脸颊也被快要落山的太阳公公染成了红色。当阳光从地平线隐没,四周一片黑暗,只有车子经过才有一些光亮,什么时候我也能达到用自己车子的前灯照亮我回家的路的境界。

经过在洛杉矶几天的行程,我们驱车赶往旧金山,一路上我们穿越落基山脉。经过许多种植葡萄的农场,一路上我们唱着歌,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来到了旧金山,在那里我看见了我印象很深刻的两个地方。

第一个便是斯坦福大学。虽然斯坦福大学也有很多游客,但仍然显得很安静。步入校园时,看到了很多供学生打工的小餐馆和小书店,这是为了帮助无法负担高昂学费的学生,而设立的。斯坦福大学虽然以它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成果闻名于世界,但它的学费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名副其实的贵族学校。

斯坦福的建筑风格都是古朴的西班牙风格,阳光透过长长的回廊,留下一圈一圈圆圆的印迹。学院的教堂门前画着圣主的壁画。教堂中有一种肃穆的气氛。教室也不是特别的宽敞,一块不大的黑板,十几个黑凳子就填满了一块教室。

感触最深的就是在斯坦福校园里的贴广告的地方,井然有序,花花绿绿的纸整齐的排列一点都不混乱,在中国,所有贴小广告的地方都是一塌糊涂的。几乎辨认不出字的模样。斯坦福的图书馆也和国内的有很大不同,斯坦福的图书馆看起来很小而实际藏书很多,中国的图书馆一般建筑气势很恢宏,实际藏书很难想象会有多少,极大的讽刺。离开斯坦福,回头望见高高的胡佛塔,和校门两旁高大的棕榈树,心里就在想Maybe I’ll be in Stanford in some year。

下午我们去了渔人码头,看到了很多在电影《公主日记》中出现的场景,巡洋舰,潜水艇还有掰手腕的搞笑游戏。在旧金山丘陵地带 的道路上行走,感觉还像在迪斯尼的过山车上,还好我们没有公主Mia的经历。我们仿佛都是另外一个公主Mia。

之后便到了我们交流的地方,肯塔基州。之前的一切都是序幕。肯塔基州是一个以赛马著称的农业州,在美国25美分的硬币,肯塔基州背面就是一匹马。在那里,处处都像是草原,覆盖着一片片的玉米和豆子。偶尔还能看见几只奔跑的小鹿。在肯塔基州的这一周,我觉得我感受到了美国人的真诚和热情,这一周的生活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首先在埃文斯维尔的一所天主教小学表演,我们的表演很成功。第二天我们就来到了Owensboro,在那里我们有了忙碌的活动。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多元文化节。在中国很少有像这样的节日。每个民族的家庭穿上自己民族的服装,搭好自己的摊位,售卖或赠送有民族特色的物品。当我们搭好我们的中国摊位,挂上中国结,踢起毽子,向美国人介绍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心里激动的像在天安门看升旗一样,一股祖国的荣誉感油然而生。当天晚上,我们参加了一个舞会,同在一个社区的人们都参加了。我们尽情的跳舞来展示我们的热情。

第二天,我随Home stay的爸爸妈妈去教堂,外国人真的对于宗教非常虔诚。他们去会见上帝,并不是为了某种功利的要求,而只是与心中的上帝交流,忏悔自己的错误,甚至祈祷下雨,祈祷晴天,祈祷我能平安的回中国。教堂—上帝就是美国人的精神寄托。我们去了Homestay 的农场,在那里看见了Homestay家中的奶奶,她带我去看蜂鸟(许多美国人门前都有喂食蜂鸟的糖水,他们很爱鸟)教我如何做一个毯子,又用包装纸包好,做成糖果的形状,叫我带回国。

到了周一,我们就都跟着自己Homestay的孩子上课,美国的学校7点40上课,并不比我们中国晚。但他们下午3点就放学了,并且回家后很少有作业。看起来他们比我们轻松的多,但实际,他们需要掌握的也很多。每一节课刚下课,就到自己的locker取书,往下一个教室赶。也很劳累。他们的课程很开放,给你一个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分小组进行研究,并不像我们只是听和写老师说的话。他们的学生都很有创造力,有一个学生甚至写了一本类似《Twilight》的书,他们的课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的性格开朗,外向,活泼。

去美国感受 篇2

她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她应该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杂志,因为当时我正有一门课叫《公共关系学》。然而,当我打开它,投入其中,慢慢阅读起来,我发现她就像是一首诗。乍眼之下,觉得它是艰深晦涩的,是不易理解的,不便于我们主观意识和审美趣味植入的。抛开自己吓自己的习惯,耐下性子,放空自己,像是一张白纸去接触它,会发现它恍如诗一般,给人以深刻隽永而又意味深长的思考,读罢掩卷,仍有意犹未尽之感。

所谓公关,即公共关系,其实是一个多么生活化的概念啊。大到国家企业,小到组织团队,只要是社会化的团体和个人,无不涉及公共关系。处理好公共关系,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修好的一门关于生活和生存的必修课。而《公关世界》正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能够走进公关的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在这里学习公关知识。

她像是我们修习公关的一本教辅书,可又很大程度地区别于教辅书,里面包罗万象,精彩纷呈。首先是它的印刷质量实为上等,全本铜版印刷,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非常有质感。打开里面,淡妆浓抹总相宜,图文搭配得赏心悦目。有种低调的奢华,色彩明丽而不耀眼,多变而不炫目,如饮茶,淡淡的优雅韵味,给人一种清新的享受。除此,里面刊登的文章内容丰富,题材各异。除了公关方面的鲜活案例和资讯,还有嬉笑怒骂的人生百态,针砭时弊的时讯潮流,柴米油盐的百姓生活,以小见大的探寻思考,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它的特色板块——文化艺术,通过刊登字画艺术作品,艺术评析鉴赏给读者以艺术的熏陶,让大家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艺术品位。

《公关世界》是一本成熟的杂志,既不借故事来狂轰滥炸式的倾倒情感,也不借名人陈词滥调式的胡乱说教,更不肆无忌惮地为了发行量而迎合部分读者的恶趣味。她借人世万象告诉读者人生百态,并让读者去思去想。她不严肃,却很认真;她不费解,却很深沉。感受着她的质量,我甚至能够感觉到编辑们的良苦用心和辛勤付出。

爱,需要去感受 篇3

3年里,每个周末,男孩都会约女孩一起吃饭,看电影。每当专卖店里推出新款女装,他都会认真地挑上一两件,送到她的宿舍。赶上女孩的生日或重要的节日,他更会精心准备一份大礼连同一束火红的玫瑰奉上。

就这样,男孩渐渐成为了校园里鼎鼎有名的痴情王子,但女孩却始终微笑着不给他明确的答复。

抛开男孩出众的外表及优越的家庭条件不谈,单是从大一到大三,对同一个女孩持之以恒地表白了3年,没有世俗功利,只有着纯真浪漫;没有虚情假意,只有着真诚坦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受了时间磨砺的追求。这是怎样一份美好与执著的爱情啊!

没有人知道女孩还想要什么,或许连她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是哪根筋出了问题。

有一天,女孩病了,住进了医院。男孩前来探望。

“我有点口渴,帮我倒杯水,好吗?”女孩说。

病床下放着一个暖瓶,里面是护士刚刚打来的开水。男孩拿过一个杯子,慢慢地倒满一杯热气腾腾的水。正值盛夏,考虑到晾凉一杯开水恐怕需要一段时间,男孩怕女孩着急,又找来一只空杯子,用两个杯子来回地倒腾着为水降温。他动作舒缓优雅,耐心十足。

足足倒了十几个来回,男孩又用嘴唇认真地吹了一阵,最后轻轻地抿了一小口尝试了一下水温,这才露出放心的笑容,把水杯送到女孩唇边。

就在那一刻,女孩的心柔软得像快要融化的巧克力。她相信,如此细心的男人,值得托付她的一生。

爱情,往往就在那些不足挂齿的细微之处,需要一颗智慧的心去切身感受。

用心去感受 篇4

我想,在大马路上穿着清洁制服,正在忙碌地打扫的清洁工人,大家必须见了不少吧!可是你们有谁去认真关注过他们呢?没有,你们躲他们还来不及,更不用说去看他们几眼了。

清洁工人每一天很早就抹黑起床,在人们上班、上学之前,把马路扫好,能够让人们走在干干净净的马路上,有着一份好心境去工作、学习。晚上呢,他们又必须把一天下来、被人们随意扔掉来的垃圾打扫干净。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此时,他们的衣服早已经沾满了污秽。

也许有很多人会看不起这种职业,说什么这种职业又苦又累,每一天把自我弄得好像是在泥土里打滚过来的,又脏又臭(异常是夏天),并且收入又那么少,仅有没出息的人,才干这码事。可是,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正是因为他们收入少,但却能使城市变得整洁亮丽,这才值得我们赞叹。我想,能做到收获少,可贡献巨大的人必须是少之又少吧。

作为清洁工人,一般都有个习惯。那就是,只要看见马路上有点垃圾,就会弯腰捡起,把它扔进垃圾桶。不管这是出于职业习惯还是自身的卫生习惯。但总归一句话:他们又为我们城市的整洁做了一件好事。

以上的事情,大家有全部做到吗?很少吧。可是,清洁工人都一一做到了。这说明他们比我们有职责心,一向在为我们的城市卫生着想。说到这儿,我们也不要再看不起这种职业了。将心比心,如果你明白你身边的人都轻视你的时候,想必你的心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吧。同样,当你向清洁工人投去厌恶的目光,还捏着鼻子绕道而行的时候,人家心里会怎样想。

用心去感受作文 篇5

没有一颗完整的心的人生是悲哀的,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这一生中有各种酸甜苦辣欢乐悲伤都需要我们一一品尝,不能挑选,也不能逃避,我们的心是不能违背的:一不小心吃到酸的果实,你可以忍住说好吃,但是内心是可以让你说慌的么?不是!当农民伯伯为他们的生计在烈日下挥舞着锄头,当叙利亚的人民们还在饱受战争煎熬时,我们住在宽敞的房子里,木然的看着这一切,有几个人的心在颤动着?时间使我们的的心渐渐麻木,我们需要闭上眼睛,好好的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让本属于我们的东西回归,心灵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颤动

当春天来临时,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感受春天的气息,它充满了力量和生长,你可以试着把脑海放空,抛开那些长时间盘踞在我们脑内的那些事情,站在山坡上,听小草破土而出的声音,聆听迎春花绽开花苞的那一细微的声音,当春风带着温暖来到你的身边时,不要犹豫,去拥抱它吧,去感受它吧,你甚至可以在春风里闻出一种大海独有的海腥味——那是远在大海的朋友给我们带来的祝福啊!

夏天时,让我们“抛弃”房间里的空调,去外面感受夏天的味道,站在湖边往下望,你会看见波光粼粼的湖面下调皮的小鱼,让阳光尽情的倾洒在你的身上,同样,在夏天你也可以听到不少声音:小树长大的声音,小鸟顶着烈日努力寻找食物时翅膀震动的声音,运动场上汗水掉落的声音……夏天的声音是热烈‘活泼的,让人忍不住遐想

秋天是最平常的一个季节,也是最特别的一个季节,关键在于你是否用心去感受,秋天的时候,你可以听到果实落地的声音,它包含的农民伯伯对丰收的喜悦,半年多的辛勤汗水和劳动,落叶变红的细微变化,半年多的汗水和辛勤劳动,落叶变红的细微变化,落到地上发出的微乎其微的声音,秋天的风更是多样,里面夹杂了果实的清香,蝉的悲鸣,美好的空气,会让我们忍不住多吸两口,而这些,一放假就迫不及待打开电脑的人又怎么能感受得到呢?

冬天,它既是一年的终止,又是一个季节的开始,怒吼的狂风将树木所剩的最后的叶子也毫不留情的卷走,同样,你在这风里也可以感受到湖面渐渐冻上的声音,人们庆祝节日的喜悦,风里有着纯洁的香味——年味,每个人的心里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冬天仿佛没有我们记忆中的那么可怕

去日本工作(出差)感受 篇6

去日本工作(出差)感受

刚来到日本时觉得气候很好,很湿润,污染也少,当然这是和广州比较。我去的城市是大阪,日本第二大城市。这个地方除了地震,没什么灾害性的自然现象,05年眼巴巴地想看台风,可是吹不到这里,这里是内海,受台风和巨浪影响很小。到了冬天,我这个中国北方人还是很痛苦的,感觉阴冷。这里的房子全是不保暖的,没暖气,估计和中国南方相似。晚上只能开空调,每月电费1万日元,心痛。公司里的日本职员总说冬天干燥,也许吧,但把她们弄到北京过冬,估计就知道干燥的内涵了。这里雨水还是很多的,冬天差不多1-2周要下一次雨,夏天每周都会下雨,还有一个月的梅雨,那是很烦人的。为了方便后面的比较,先说一下这边的收入。公司不同,差别较大,大公司挣得多;男女不同,待遇有别,女性受歧视。一般25-30岁的公司职员每个月工资18-25万日元,补贴1-5万,扣除保险税金后,发到手里大约18-25万,每年2-4个月工资作为奖金,全年收入大约300-400万日元;男性偏向400万,女性偏向300万。这边去年大学本科毕业生起薪是20万日元。临时工工资每小时800-1000日元,重体力劳动和夜班能达到1000-1200日元/小时。人民币和日元的名义汇率是1比15,但按购买力计算(不包括买房),笔者感觉平均汇率应该是1比60(食品、音像制品大约1比80;房租大约1比50;其他大概1比50)。也就是说,在日本工作的25-30岁的男性,按购买力计算收入相当于6-7万人民币左右,这个收入在北京上海生活(租房),大家也许就心里有数了。日本大一些的公司的正式社员,基本每年都会涨工资,大约3-5%,所以基本上每个月的工资,30多岁挣30多万,40多岁挣40多万,老板要是不给你涨工资了,估计你也混到头了。民以食为天,具体说说饮食情况。和世界各地的人们一样,日本人也喜欢美食,对美食的追求不亚于我们中国人;如果有特色店卖的东西好吃,他们会排队半个小时以上去买,但平时的工作餐就完全是凑合了。每天的中午饭,只能填饱肚子,没什么蔬菜。面条就白米饭,国内反正我没吃过,在日本是午餐的标准吃法之一。汤面就白米饭还有情可原,但是炒面也就白米饭,就让人难以下咽了。在日本面条是当菜吃的。还有面包夹面条的,摊饼卷面条的。原来在国内工作时,写字楼里有食堂,中午10元钱,肉菜一份,素菜随便吃,汤随便喝。那时候除非中午有窝头,一般是不吃主食的。现在要是不吃米饭光吃面,肯定不饱,坚持不到下班。一份拉面加一碗白米饭一般600-800日元,要是你要炒米饭还要贵些,有的饭馆白米饭是可以随便吃的(我可吃不下去)。吉野家也是上班族午饭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大碗的牛肉饭540日元。要是套餐,一般1块鱼,或者1块煎牛肉饼,或者4-5块炸鸡肉,加上一点洋白菜丝,一碗酱汤,一碗米饭(有的地方也是随便吃),大约700-1000日元。总的感觉是,日本人,特别是日本男人对主食的摄入量过大;饭菜口味淡而偏甜;不管肉还是菜,量都不大;油炸食品不少;甜食很受欢迎;喝咖啡的比喝茶的多。日本男人下班后一般不回家,在路边小店(居酒屋)喝酒,有的店没座位,只能站着。他们通常要1瓶啤酒,或者1小壶清酒,也可能1杯烧酒;1盘下酒菜,一个人开销1000日元左右。日本啤酒4.5-5.5度,比中国的要高些;清酒15度左右;烧酒25度左右(但喝时通常兑一半水或者加大量的冰)。几个人一起去喝酒,各自付账,也喝得不多,每个人平均喝不到两扎啤酒,但是挺能聊的。在国内,晚上出去喝两杯也是经常的活动:拉上两个同事,猫进皇城根儿附近的胡同儿,找个新疆穆斯林兄弟开得烤串儿店,上20来个肥嫩的羊肉串儿,吹着冰凉的燕京瓶儿啤,再来份儿炒片儿,一盘儿芥末菠菜,“谈谈人生谈谈理想”,一人才20块。在日本基本上吃不到烤羊肉串儿,烤的全是牛肉,鸡肉,猪肉,还经常刷上甜酱。主要是酒贵,每瓶/扎啤酒不分大小店,基本上500日元左右,也有便宜的,200一扎,一尝就掺水了,要不哥们儿喝了6个还没醉。我和国内同事出去喝酒(当然也是自掏腰包),每人花销得4000-5000日元,其中酒水要2000。有的店加1000-1500日元就可以随便喝(他们叫“放题”)。要是正餐,这里指套餐,通常要7000-10000日元/人,由前菜,主菜,汤或羹和甜点构成,有的酒放题,这就看你在没有菜的情况下能喝多少了,通常吃不饱。日本菜注重外表、形式、餐具;配菜占据重要的位置。有时10寸的盘子,只有不到3寸放主菜。有的则配上许多盘盘碗碗,里面盛着花花草草(泡菜、海苔、蔬菜沙拉等)。有时给人的感觉是,刷盘子用的时间可能不比做菜短。笔者经常去的一家餐馆,一份中午饭有大小七个盘碗,还没算上茶杯和盛布丁的。日本人喜食生食是世界闻名的,尤其是生的海产品。稍大些超市买来大块的鱼,自己加工成生鱼片外卖,跟据鱼的种类不同,大多400-600日元/6片;有好几种在一起的,价格1000日元以上(这些生鱼片体积大概只占据包装盒1/10的空间,还有起码5倍于此的空间放白萝卜丝等配饰)。居酒屋大多也贩卖生鱼片。有的人图新鲜,海里捞上来的鱼就生着吃;有次看电视,眼见着一个小囡生吃章鱼,章鱼须还在嘴角蠕动,顿感爆汗……话说回来,日本人敢生吃鱼肉,主要是由于远洋捕捞,即使近海养殖,也污染很少,故可放心食用。还得说说这里的中餐馆。所谓中餐馆,特别是规模比较小的,多数是日本人开的。公司周围300米半径内就有七八家大小不等的所谓中餐馆,多数我去过。让人愤怒的是,那些小餐馆------他们居然管做出来的东西叫中餐?!首先菜式单一。麻婆豆腐,麻婆茄子,天津饭(摊鸡蛋盖饭浇汁儿),炒面,拉面,就这么几种,个别的有水饺。其次是卫生差。感觉脏乎乎的,和中国同等规模的餐馆有一拚。最后是拥挤。就不多说了,吃面的时候总怕把筷子叉进旁边人的鼻孔。至于笔者平时的晚饭,那就瞎凑合了,单身汉做饭也没啥意思,半个小时做饭,不到十分钟吃完,还得刷碗。早饭就是面包加牛奶;晚饭一般半成品加热。食品价格根据季节不同,西红柿100日元/个,香蕉200/5-6根,苹果150/个,黄瓜40/根,鸡蛋25/个;牛肉,和牛至少500日元/100克,美国和澳大利亚牛200-300/100克,生鸡翅根200/5个;牛奶150/500毫升,面包100-150/个;加工好的冷冻面条250克200日元;200克盒装半熟米饭80日元。当然,要是赶上超市打折,能便宜20%-30%。全天饭钱:早200,中午800,晚上400,水果100,一共1500日元,相当于100人民币。夏天是水果较多的季节。西瓜足球大小的2500日元左右,袖珍的700左右,1/6个西瓜300-400日元。刚来那年,公司的日本妹妹请我吃西瓜,切成小块,放在快餐盘里,被我谢绝了,她问我是不是不喜欢西瓜,我说不是,我在家里都是吃半个,用勺子,暑假每天都吃;她受惊了,说我太有钱了。后来我也习惯了,每次吃1/6个,毕竟那也是20多块人民币呀。在日本凡是中国进口的蔬菜都便宜,日本本地的大蒜100日元一头,中国进口的100三头。说完吃,说说穿。在日本销售的服装确实比国内便宜。普通纯棉衬衫一般1000一件,合人民币60多块,质量绝对没问题,比中国内销的好;Nike运动鞋不到6000也能买到;其他时装也不算贵,因为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日本有大型服装超市,里面销售各种的服装,价格很便宜,品种也很齐全,至少80%是中国生产的,绝对价格和中国内销的相比差别不大。考虑到中日两国大城市居民收入至少1比5,中国在补贴全世界,此言不虚。日本女人会打扮,会化妆,不化妆不能上街,当然家境太差且上了年纪的除外,化妆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在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结婚典礼和其他节庆日里,日本女人会穿和服。一套上乘的和服的价格相当于一辆宝马;普通的和服也要数十万。男人们大多在公司或ZF作雇员,穿着以西服为主,有时天气很热也要全副武装,很难过。与此相比,女人们在冬天的表现同样顽强。寒冷的傍晚,经常看到穿着皮靴短裙,披着毛披肩、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女郎站在路旁。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在日本能买到的奢侈品,国内也能买到,但是洋人可恶,在中国销售的同样商品会降低质量标准,或者卖的滥贵无比------所以许多国内的游客还是会到海外购买。顺便说一句,来日本旅游的国内游客越来越多,有的出手确实大方,数码相机来四个,lv的包来两个,所以日本人还是欢迎中国人来这边旅游的,许多店铺写着《欢迎使用银联卡》。日本女人特别喜欢lv的包,一个普通的钱包至少5万日元,手袋至少20万;有的女人钱包,钥匙包,手袋,手提箱全是lv的,看了让人反胃。关于住房,有许多的话题要说。在日本房屋是私产,没有什么使用年限之类的,城市改造,开发商圈地,只要你不搬,没人敢把你的房子喷个“拆”,然后找群流氓打你一顿,再把你的财物扔到大街上。有的楼房奇形怪状的,比如呈“凹”字状,或者长方形缺一角,就是因为有位爷不肯搬家,开发商只能修改图纸了。还有得住在机场里,住在离铁轨不到10米的地方,反正自己受得了,别人就不能把我轰走。日本上个世纪泡沫时期建了大量房子,因为现在的老龄化和少子化,许多都空着,到处都有《入居者募集中》的广告。日本的城市化已经完成,加上年轻人工作变动较大,比如有可能从大阪去名古屋、东京工作,所以一般35岁以前是不买房子的,也买不起。30岁左右的男人,如果年收入400万日元左右,老婆不上班,有个孩子,生活并不富裕,所以年轻人一般租房。日本租房和国内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国内一般押金1个月房租,每次付3-6个月。日本也收押金,还有叫“礼金”的项目,就是你给房东的见面礼。一般押金20-40万日元,礼金20-40万日元,押金和礼金的多少与房租也有关系,有的房子租金很便宜,但是押金礼金很高,等于你租的时间越长越合算;有的不收礼金,押金也不多,但是房租比较贵(押金有的时候在退租的时候还要扣一部分,这要看合同怎么规定的)。我原来住的房子30平方米(使用面积),1988年建成,大阪市区,位置相当于北京二环到三环之间,朝北,租金加管理费65000日元,押金40万,礼金20万,退房时候押金扣20万,水随便用;现在的房子25平方米,2003年建成,在原来住房附近,朝南,租金加管理费75000日元,押金13万,礼金13万,押金退房时候全扣,水随便用。日本年轻人一般大学毕业后就自己住了,租个20-30平方米的公寓。结婚后会租一个大点的房子,一般40-50平方米(使用面积),租金一般也会涨到每月10万左右,当然是指市内。算下来,单身青年的房租占年收入的1/4左右(把押金礼金分摊进3-4年),和北京相比,要是每年挣6-7万人民币,房租每月1200-1500,这个比例差不多。如果买房,其实还是日本便宜。必须注意的是,国内卖房子是按照建筑面积加分摊,100平方米的房子,一般使用面积75平方米;日本是按照实际使用面积销售。在北京二环到三环之间,价格差异较大,南面平均10000-12000每平方米,其他三个方面差不多,基本12000-16000每平方米左右。以上是毛坯房的价格,日本销售的房子是精装修的,多数是带全套厨卫设施的,阳台赠送。大阪市区新房价格45-60万日元每平方米;75平方米一般是三室一厅(不含阳台),价格4000万日元左右,相当于30岁左右男职员10年的收入,按汇率折合人民币约270万;在北京类似位置买一套同等面积住房,即110平米建筑面积(含阳台)、均价13000人民币,需要140多万人民币,加上装修和厨卫设施,总价大概160万人民币,相当于30岁左右的职员(我在国内同等级别的同事年收入5万人民币左右)30年以上的收入。我前面提到了按购买力估计的人民币/日元汇率,其中列举的是租房价格,比较结果是75000/1500等于50,即以房租衡量人民币/日元汇率为1比50。现在比较一下购房价格。4000/160等于25,即人民币/日元在购房上按购买力折算的汇率是1比25。将租房和购房放在一起比较,北京房价应该下降一半。当然,北京是首都,和东京比也许更合适,或者应该把大阪和天津比,不过,我想结果不会有质的变化,那就是------国内的房价太高了,起码超出正常标准50%,各级ZF特别是地方ZF应负主要责任。衣、食、住,都介绍了,下面说说“行”。日本交通系统四通八达,主要由轨道构成的主干交通占有重要的地位。新干线大家都知道。我从大阪到东京往返,很快捷方便,也很舒适。东京大阪这样的城市都有复杂的地下地上铁路系统。地下铁的不同线路分为公营和私营,服务没什么区别,数量在10条以上。在不通线路交叉点或者某些临近线路都有地下街相连,地下街设有数量很多的商铺,许多经营餐饮业,主要也是方便乘客。一般大的换乘站有20个以上的出口,人员可以快速疏散。规模庞大的地下建筑,密集的地下交通体系使大城市在和平时期能够极大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战时可以容纳众多人口避难,也可以使武装力量迅速集结调动。中国的大城市,如北京的交通建设,可以说落后了至少20年。这种落后不是因为技术水平,而是由于城市管理者观念的落后。城市建设像摊煎饼一样,缺乏长远规划;不结合实际,地下铁路建设缓慢;地方ZF为了一己之私,煽动老百姓买私家车,北京的主干路几乎成了停车场。四环五环加六环,越修越糟糕,弄得北京城从天上看好像一个靶子,打起仗来敌国导弹都不用太瞄准了。此外,ZY各部委、各驻京办事处的众多的车辆也是造成北京交通状况恶化的主因之一。北京交通管理当局的管理水平、骑车人和行人的素质都有待提高。日本的出租车不少,司机几乎全是40岁以上的,相当部分60岁以上(说实话,有时候我真怕他们开着开着睡着了)。出租车后排门是自动的,上车下车不用动手。国内来的游客不知道,下车之后用上了关夏利车门的力量,老头儿们很心痛。一个友人初到日本时也犯此错误而遭到鄙视;在日本呆久了,去北京出差,下车没关门就走,被首都司机大骂没素质。出租车一般起步500-600日元,觉得没多远就开始蹦字儿,每次80日元。在北京10元人民币的路程,这里要1000日元左右。日本出租司机许多挣工资,每次拉客人要记录,没什么车份儿的压力。相比之下,国内的司机师傅们太苦了,致敬!日本也有不少私家车,有的家里有两辆,但在平时上班时,许多人还是是用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汽车只在休假时使用。反观国内,尤其是大城市,人们似乎并不在乎路上堵车,也不在乎找不到车位,只追求开上车。这种区别是观念的差别,根本上是中国传统的轿子文化在作怪------八抬大轿总比四抬轿子有面子,有轿子总比没有的高贵。古代等级森严,有钱也不一定能享受某些待遇,现在不同了,有钱就能买到想要的。不少人买车完全脱离实际,是以一种攀比、显摆的心态作出的决定。花上三年以上家庭总收入的价钱不切实际的购车,是消费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不禁想起10年前有人花近两万人民币买台电脑,最终只是看VCD、打红警。在日本,像QQ级别的汽车,70-80万日元;像奔驰宝马之类的,不到两年的收入也能买一辆。这个比例转换到国内,就是说,QQ的售价应该在2万人民币,普通版奔驰宝马之类的也就10万出头。在中国销售的汽车价格应该再下降至少一半,才能和我们的收入配比。买车开车都需要理智。现在的日本女人结婚后也工作,但生孩子后一般就不工作了,这样就使30-50岁的男人们很累,必须努力工作,不能失去工作。日本男人表面上风光,实际上还不如中国男人。老婆每个月只给3-5万日元零花钱,包括中午饭钱、烟钱、喝咖啡的钱、晚上喝酒的钱,想起来也挺苦的。这边的烟无论品牌、等级、尼古丁含量,一律300-320日元,每天一包,每月就1万日元。中午饭一般600-1000日元(老吃500的盒饭或者吉野家是受不了的),再加上出去喝点酒,大家算算吧,每月肯定花光。关键是这边的工资补贴奖金都发到存折里,男人们没什么小金库。养小蜜?意淫吧,等当了社长再说吧。女人们则生活得很舒服。天气好的时候,年轻的妈妈们带着粉团团的小囡在草地上玩耍,聊着女人之间的事情;或者独自懒洋洋的趴在草地上,任由仔仔踏水嬉戏。下午三点以后回到家里,准备晚饭。等孩子中学毕业了,女人们实在呆得无聊,出去打零工,一来挣点零花钱,二来打发时间。日本男人不敢轻易离婚,因为女人们不工作,所以法庭分财产的时候偏向女人;除非婚前公正财产,要不再有钱也经不起离几次婚。一些在大公司服务多年的日本男人在退休时能领到一大笔退休金,有的女魔头就伸出了黑手,提出离婚------老娘伺候你一辈子了,也该享受一下。日本的老人很少带孙子,那是儿媳妇的事情,当然也有例外。日本普通民众对中国并无太多感情,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讨厌,主要还是担心中国的发展会威胁日本。市场上卖的介绍中国的书不少,各方面都有,有些比较客观,主要是中国古代历史方面的;有的就是歪曲中国了,主要是当代的。有个叫黄文雄的人渣,估计是个台湾人,极度丑化中国,而且笔耕不辍,隔一段时间就写出一本。xx书籍上架率和中日双方政治气候有关,紧张时就多些,缓和时就少些。在日本,轮子和民运自然不甘寂寞。中国游客经常光顾的公园几乎每天都有人发小报,如《大纪*》。国内的游客一般看看就扔了,也有的同胞怒斥轮子们,让人敬佩;我的一个朋友收到报纸后,看了一眼,对轮子说:你们还没放弃呀!?轮儿姐愣了10秒钟才回过神来:你……怎么能这么说?!最近某又去公园转了转,发现轮子没了,不知道是阳光不足还是没经费了,也许良心发现? 日本右翼团体经常在国内新闻中被提起,但他们是什么样子呢?笔者住在大阪领事馆不远处,经常被骚扰------倒不是砸我宿舍门------主要是高音喇叭。他们经常开着墨绿色的大小客车,上面插着日本国旗和二战中的海军旗,车身上写有他们组织的名称,如:皇国振兴会,XX塾,XX组等,还有的打着标语:《尖阁群岛(钓鱼岛)、竹岛(独岛)、日本固有领土!》最讨厌的是高音喇叭,哇哩哇哩哇地喊着,弄得我每个周末都睡不了懒觉。当然领事馆们的同志更辛苦,这帮家伙毕竟只是路过我宿舍。一般他们(此处被屏蔽)选在周末,开车绕着中国领事馆不停的转悠,用语言疯狂地攻击中国。当然也有人来真的。前两年一哥们儿大概想“玉碎”,开着一辆装着汽油桶的车冲击了中国领事馆,好像还放火了,后来被判了7年。还有一小厮往中国领事馆里扔恐吓信和刀片,也被抓起来了。日本的这些团体都是在ZF注册了的,只要不杀人放火,偷盗抢劫,或者做了没被抓住,光喊喊口号是没罪的,也是所谓的政治自由吧。当然,他们不是君子,所以还是会动手的,比如今年长崎市市长遇刺,就是臭名昭著的“山口组”所为。山口组在上个世纪曾经配合日本ZF镇压左翼势力,刺杀进步人士,所以日本ZF对其一直未下死手。中国人和日本人都以勤奋闻名于世,中国人勤奋多是追求理想,如为了家庭和个人的幸福;日本人勤奋一半是天性,一半是为了面子。大家知道,日本人讲究集体主义,具体表现就是自己的行动要看别人的,要保持一致;对上级和前辈迷信,不用有自己的思想,只要遵循前人的路就可以了。这就是日本男人在一个人的时候,会给人以彬彬有礼的感觉;但一群日本男人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在当今日本社会,大锅饭要比中国严重。笔者认识的一位国内来日的女性银行客户经理(已经加入日本籍)说过,在日本工作,脑子好没有用;重要的是体力好------能加班就行。在他们银行,那些男职员每天7:30就来了,比正常上班时间早1个小时;21:30才回家,比规定的下班时间晚3.5个小时。奇怪的是,银行规定7:30以后有加班费,但那些加班的同事申请加班津贴时,只写加班1个小时。她翻看工作日志发现,同事们的工作完全可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大家之所以早来晚走,是因为别人也这样。她无奈地说,即使自己在一线努力的工作,也没比二线的人收入高多少;她只想在一线多干几年,混个部长,然后退居二线,每年也能收入1000万日元。ZF雇用的人员效率更低。我来那年,有个地下铁车站整修,弄了一年半才整好;估计北京地铁5号线都挖通一半了。有个公园办园艺展览会,需要在花坛里铺细土,结果来了一辆装土的小卡车、一辆小型挖土机,一共5个工人。就那点活儿……连我这种四体不勤的估计一个人两个小时都能干完。他们5个人加一台机器折腾了三个小时:挖土机从卡车上铲下土,放到花坛里,3个工人平整。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不把土一次卸下来(估计一共不到三立方)------他们每铲一次土,平整一下,再放点土,再平整……我无语了……好歹你们让卡车卸完土去干别的呀。可以说,日本人工作压力大,一定程度上是自找的。每天早出晚归,即使干完活了也要好像忙不过来;即使能提前回家,也要在外面喝酒耗时间;即使开店没什么顾客、赚不到钱,也要硬挺着------只为有事做。另一方面,在周末,许多商店、餐馆是不营业的,而且在节假日也不延长营业时间。好像很矛盾,其实就像前面说的,日本是集体主义,大家一致。日本男人尤其惨,每天晚上11点以前到家会被家人和邻居瞧不起,只能在外面喝酒;早上为了表现对公司的忠诚,还得提前上班;弄得睡眠严重不足,食欲上升,性欲下降。据说日本人平均每年做爱48次,远低于各国103次的平均水平,属于全球最少。“少子化”问题大概也与此有关。没办法,出来混,哪能随你爽。

感受美国基础教育 篇7

一、印象最深的是美国人“以生命为重、以人为先”的素养

美国人很有礼貌、很热情、很有教养、很绅士、很有人情味, 这是到美国后最直观的第一印象。受之影响, 来美国学会了微笑、细声细语说话、与陌生人点头问候、开门时帮人推门。这与美国实施品格教育有很大关系。

美国青少年品格教育或道德品质教育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旨在改正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与习惯, 帮助青少年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 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好公民, 后来逐步拓宽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如艺术修养、身心素质和创新思维等。他们将品格教育的内容分为九项, 即:诚实, 礼貌, 自律, 同情心, 责任感, 宽容, 热爱学习, 尊重他人, 尊重教育。

因此我校成立了专门的团队, 探讨中西方教育的不同, 结合本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 进行“幸福教育”的探索;将社会、家庭、学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合力;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 重视学生的持续发展, 重视隐形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重视身心健康、个性成长, 使学生形成“幸福感”, 热爱生活, 讲礼貌, 懂礼仪, 从而塑造每个人健全的人格和心灵世界。

二、收获最多的是美国人的“每个孩子都重要”的教育理念

美国的基础教育各地差别很大, 各具特色, 但有一点是统一的, 就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这是2001年由布什政府颁布的一项法案的名称。在这一法案的规定下, 美国进行了十几年的教育改革, 各校都建立了让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教育的保证机制。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学习, 小学生分组而坐, 差异性教学、集体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思想是整个《教育战略规划》的灵魂, 体现了“有教无类”的观念, 是义务教育发展到较高阶段后的必然要求, 通过灵活、严谨的课程设置、优秀的教师和校长的配备, 缩小不同种族、不同阶层学生及残疾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差距, 努力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 真正提高了义务教育质量。在考察中感到, 美国教育的核心是注重实践, 注重教育是否能增进受教育者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取向的培养, 注重教育能否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需求, 达到满足社会需要的理想状态。在这种方向作用下, 一切教育形式和手段都服务于教育的本质, 即培养人、锻炼人和尊重人。在务实思维方式作用下, 教育处处以受教育者的感受和体验为本, 注重教育实效。在这样的教育中, 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是快乐的, 人人都是被关注的。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在今后的办学中, 我们将坚持这一理念, 为每一个孩子服务,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发展, 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地学习。我校早在2004年就曾尝试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 今年3月, 经过认真准备策划开展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社团活动, 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最大可能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 力求在学生综合素养上有实质性的突破, 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三、感悟最深的是“阅读发展更优先”的美式教育方式

美国教育对阅读的认识早已超出了学科教学的范畴, 而是在培养一种能力、一种习惯、一种学习和一种生活方式。美国的小学生初段学习是以阅读先入的, 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经过大量的阅读积累, 在学会正确地倾听、交流的基础上, 三年级以后才进入到更多更难的学科知识的学习。有了阅读的铺垫, 孩子其他学科的学习往往会呈现加速度的发展, 这更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美国学生更多的时间畅游在博物馆、图书馆里, 读书面很广, 虽以文学书居多, 但也涉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科技等书籍。通过大量的阅读, 掌握的是一种综合能力, 这对他们今后工作很有帮助。美国人普遍善于讲话, 会写文章, 公关能力较强, 都与大量的阅读有关。

我们的学生与美国学生相比, 阅读量少得可怜。当我们的孩子在教室里死记硬背数学公式, 在深夜里做着重复多遍的作业时, 美国的孩子正致力于学会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 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利用书籍自己去搜集和筛选资料, 自己寻求答案。当我们的孩子在学习每一篇课文的字词、音意、句篇时, 美国的孩子正在阅读和写作。我校虽然也有省一级图书馆, 也一直坚持开展打造书香校园的活动, 每年都有师生读书计划, 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读书节活动, 但与美国的阅读教育相比差之甚远。我们将从加大投入增加藏书和改变师生阅读观念两方面着手, 倡导师生阅读, 加大师生阅读量,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四、美国之行启迪最大的是“体育寓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美国学校体育包括课堂体育和课外体育两部分。通过对课堂体育中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和教师的分析, 以及对课外体育中步行和骑自行车上学计划、校内活动和运动俱乐部、校际体育比赛的研究, 可以看出美国学校体育呈现出强烈的“创新化、个性化、健康化、终身化”特征。美国学校体育受到核心政治理想、经济、多元文化、教育改革、大众生活方式几个方面的影响, 其学校体育观念、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法、学校体育评价和体育教师培养都对我国的学校体育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我校作为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一直致力于体育的发展和创新。首先, 调整了上午的到校时间, 增加了体育课节数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 保证学生每天能多睡一小时, 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其次, 我们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以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项终身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为目标, 进行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 改革体育课教学, 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营造“阳光化”体育课堂, 将竹竿舞、太极扇、象棋、围棋等教学纳入学校的课程。其三, 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教育科研, 针对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创设体育项目。

魏春雷:去唐朝感受淳朴 篇8

魏春雷:我想去唐朝,看看当时繁华的长安大街,听听长安大街的叫卖声和弥漫在空气中的香料气味。

《CITYIN》:如果可以穿越。能带三样东西一起,你会带什么?

魏春雷:当然是电脑、相机、手表啦。用相机记录每一个时间段里发生的一切,给现代人留下更多宝贵的资料。

《CITYIN》:穿越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魏春雷:找个西域人了解那个年代的人文风情。

《CITYIN》:到了未来,最想见的人是谁?

魏春雷:最想见到文成公主。

《CITYIN》:如果可以穿越,你最想亲历哪个重大历史事件?

魏春雷:贞观之治。

《CITYIN》:会不会担心有什么宝贵的东西到了未来会绝迹?

魏春雷:我担心地球上的水资源生物资源会灭绝。

《CITYIN》:跟现代相比,唐代有什么东西最打动你?

魏春雷:如果简单说吃喝玩乐,我相信古代一定没有现代更舒适。和现代比,唐朝纯朴的人文风情和浓厚的地域风貌更能打动现代人。

《CITYIN》:回到唐代,你会选择什么生存方式?

魏春雷:我希望可以用自己创造的一切去生存,自耕自足,能够和自己的邻里和睦相处、互通有无。

《CITYIN》:你想穿越的年代有什么是当代没有的?

魏春雷:淳朴的人文地理环境是现代所不具备的。

《CITYIN》:如果可以穿越,最想和哪个古人谈恋爱?

魏春雷:我最想和文成公主谈恋爱,去看看这位女中豪杰是如何架起大唐和西域沟通的桥梁。

《CITYIN》:如果可以穿越,最想和谁聊天?

魏春雷:如果可以穿越,我最希望和唐王聊天,让他告诉我如何掌控天下大权,让唐朝成为那个年代最强大的国家。

《CITYIN》:2011年穿越题材大热,你觉得大家为什么热衷于此呢?

魏春雷:大家想逃避现代社会的压力,逃避现代人的虚伪,虽然科技发达了,可是人心变了。所以大家想穿越回过去,体味过去人的生活状态,我觉得这也是大家的一种向往。

《CITYIN》:哪句经典金句可以穿越时光,让今天的你深深认同?

用心去感受大自然 篇9

玉门市下西号学校

刘斌

曾经有很多次,我独自一个人跑到山林之间,不为别的,只为聆听一下那些大自然的声音,听那空灵的鸟语,听那琤淙的山泉,听山风掠过树梢,听遍山野花怎样在柔风多情的抚弄下无声地绽放……然后感受心灵上的一种别致的宁静,记取那些让我怦然心动的点点滴滴,让之成为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然而,我失望了,每一次我的感觉几乎都是一片空白,甚至还惹来了我心灵无边的烦躁,让我迷惘!这才知道,当自己很刻意的走进大自然时,就已经很不经意的从大自然中走了出来。大自然是一种境界,刻意的去领略,得到的只是肤浅!

自然无所不在,一棵树、一朵花、一根草、一道山泉,甚至是空气里的一颗微尘,只要你用心的去发觉、去感受,你就能看到整个大自然的绝美风景!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向世人展示着它独特的神秘和美丽,等待着世人去发现去发掘,然而,真正的的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却很不容易!弄懂一根草,并不仅限于把草放到嘴里爵爵,尝尝味道;弄懂一朵花,并不仅限于置身于花丛中,闻闻它的香气,看看它的颜色;弄懂一棵树,并不仅限于把自己埋进坑里,感受泥土挤压的气息;弄懂一道山泉,并不仅限于把自己浸入其中,领略泉水的清凉和甜美……大自然的一切,总让人来不及凝神细想,总是散乱而又细致、轻快而又缓慢的悄然而来,又悄然而去,让人无法捉摸。

深秋的一个下午,我经过一片小树林,车轮辗过满地的黄叶,辗过斑驳的树影,也辗过了我薄薄的寂寞与落寞。这时候,当一阵微风把几片金黄的叶子轻轻吹落,当我的耳中忽然听到一阵清脆的鸟鸣,我的心也忽然感受到了一种以前从没有感受到过的明净与宁静,几许云淡风轻的思绪悄然滑过心头,又悠然而去,只留下些许淡淡的领悟和我嘴边的一丝淡淡的微笑,让我沉浸其中。不是么?面对这样静谧的山林,和不经意进入心头的那一点明悟以及那种让你淡泊、让你深思的境界,又有谁,能不由衷地感到轻松坦然,感到愉悦温馨呢?毕竟,谁都曾有过像大自然一样明净无暇的时光,虽然少年时的美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太恍惚,但只是那段稍纵即逝的时光里我们刹那间得到的一些领悟,便可以让我们的青春再无遗憾,便足以让我们品味一生一世了。这时我才明白,真正的领悟,总是在不经意间进驻我们的心田的!

我去敬老院的感受 篇10

我们来到了位于二中分校对面的一幢家属楼,对住在里面的两位老人进行探访,他们是石爷爷和李奶奶。

当我们来到老人家里时,老人很热情的招待我们。拿出了好喝的饮料和糖果。老人们很健谈,老人们介绍了自己的现在的生活状况以及自己现在的健康状况,从日常生活琐事到国家大事,从老人们年轻的艰苦生活到现如今的幸福生活,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到对我们的告诫,老人们用朴实的语言的向我们诉说着这些生活经验,年轻时他们是如何工作的,过着怎样的艰苦生活,他们是怎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的。奶奶告诫我们要多做好事,不要勾心斗角的争夺一些小事,应该学会宽厚待人。老人还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的家人,从老人的言语中我看到了老人的孤独以及对他的家人的思念。老人不断重复的告诉我们家人的重要,他们叮嘱我们要常回家看看,好好和父母相处。我想我们要珍惜现在,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日子。我一直怀着紧张的心里尝试着跟老人们沟通,让我高兴的是:沟通很顺利,老人们聊得很开心,在我未懂事的的时候起,我爷爷奶奶便都去世了,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他们的疼爱,那时我感觉场面好温馨,我用我的手机和老人合影,我们还给老人们表演节目,老人很喜欢听我们的诗朗诵。我突然发现我也很有沟通才能。不错吧!在我们走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个奶奶的眼神总是望着我们,我说:我下次还会来聊天的。我当时真的很开心。

换个方式去感受汽车生活 篇11

观鸟活动最早起源于英国和北欧,原本是一种纯粹的贵族消遣,后来在西方逐渐发展成一种十分流行的户外活动。在美国,观鸟旅游早已形成一种年收入数百亿美元的产业,而在鸟类资源十分丰富的我国,因缺乏相关人才,这个新兴旅游项目才刚刚起步。对于国内喜爱自驾游的朋友来说,长途自驾观鸟旅游更是一件超级新鲜的事情。

大家不要误会我要改行做旅游了,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人和车的相处方式。这一次在斯巴鲁的帮助下,国内知名的鸟类专家和全国的爱鸟志愿者一起完成了这次全国性的环保公益活动。《汽车与运动evo》杂志作为组织方之一,我的数名同事也经历了一次全新的驾车之旅。这种结合了环保公益、知识获取和野外徒步多种活动的长途自驾方式,让很多爱鸟志愿者都兴奋不已,在活动结束之后就开始计划明年的行程。能够为国内的自驾游爱好者们开辟出一种新的出游模式,《汽车与运动evo》杂志也算是尽到了自己的媒体责任。

再回到这段时间热闹的“大屯路车祸”事件,公路飙车的危害谁都知道,可还是有人乐此不疲。当然我个人觉得,这事总得有个引导。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加大处罚(终身吊销驾照)来管控,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大,总得有一些区域和产业来满足人们玩车的愿望。除了自驾游之类的活动,像“泛珠三角超级赛车节”这类的区域赛事也越来越受到车迷们的喜爱。我真心觉得在北方区域应该多组织一些这样的区域赛事,比如我尊敬的车手朋友韩岳曾经组织的“OMG RACE”,就是一项超级棒的赛事。可惜在“有关部门”的干涉和缺少经费支持的情况下,“OMG RACE”没能坚持下去,太可惜了。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人和车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除了作为日常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人也希望能和爱车一起做点更开心的事情。《汽车与运动evo》杂志也希望通过努力,为车主们开创一些健康而新颖的汽车生活方式,让大家换个方式去感受汽车生活。

上一篇: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 关于我和我的祖国作文参考下一篇:三三班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