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行为规范演讲稿(推荐11篇)
新的一天里,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继续向自己的目标前进,今天的奋斗是为明天的成功。社会需要的是合格的人才,合格的人才来自合格的学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呢?是不是象很多人所认为的“学习好就是优秀的学生”呢?
其实这样的想法太天真单纯而且是错的。毫无疑问,在学校里,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因为,只有学会做人,才会更好地求知,才会创新,才会进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保证人们正常的生活,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与此同理,在学校里我们要成为合格的学生,最基本的就是应该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校纪校规,因为这对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要敢于吃苦,做事情要有恒心。他们教我们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如何礼貌待人。然而,随着我们年龄渐渐增长,时光的流逝也带走了童年的稚趣,长大与成熟,我们的心灵是否依然洁净?
我们扪心自问,重新好好看看《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后,你、我、他、她,我们又有谁能完全做到了呢?
是的,或许你会说:“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然而同学们,如果我们因此就不去努力做,我们又怎么能够成为合格的中学生呢?
成功的演讲需要达到说服人, 感染人, 教育人和激励人的目的, 力图在当场感召听众, 说服听众, 使听众与演讲人的观点达成一致[1]125。然而什么样的演讲才算成功?
古希腊修辞学家亚里士多德将演讲的效果主要分为三类, 即成功演讲的三大因素:
演讲者的个人魅力产生的效果
使听众沉浸于某种情绪所产生的效果
由演讲说明或者可能说明某些观点所产生的效果[2]25
二、修辞幻象
按照谭学纯先生的说法, 修辞幻象是由语言制造出的一种幻觉。西方修辞学家鲍曼认为修辞幻象是能够将一大群人带入一个象征性现实的综合戏剧[3]81-82。修辞幻象时常以语言文字形态出现, 当其构建的外在环境超出客观事实时, 即产生修辞幻象。
修辞幻象的主要目的是感染语言接受者或者使其接受说话人的观点, 因此说话人或作者勾勒出“理想存在”, 即修辞幻象。此外, 广义修辞学认为, 修辞接受是个瞬时即成的过程, 称之为瞬间体悟, 为达到瞬间体悟, 接收人需要具备一定经验基础, 首先是储存在记忆系统中的主观经验, 属于规约性信息, 另外一种是在修辞接受中的瞬间体悟, 即非规约性信息[4]269。当接受者脑海中的规约性信息与非规约性信息相符时, 随即产生感染力, 这就是修辞幻像需要达到的效果。
修辞幻象具有两大特征:第一, 修辞幻象中的世界不是真实世界, 而是语言刻画出的世界;第二, 修辞幻象的工具是语言, 其目的是为语言接受者构建另一个虚拟情境。
三、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发展
英国道德哲学教授奥斯汀 (J.L.Austin) 提出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认为语言已不局限于一种交流手段, 因为其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奥斯汀同时提出施为句 (performative) 和陈述句 (constative) , 后来他认为所有言语都包含某种程度的施事行为, 可以是具体行为, 也可以是抽象行为, 只要符合语境条件, 陈述句也可具备施事功能。[5]1-11如:It is cold here.说话人除了传达字面信息之外还可能传达以下含义:
It is cold here.Could you turn on the airconditioner?
It is cold here.Shall we change another place to go on our negotiation?
It is cold here.You should wear more clothes.
奥斯汀进一步区分施为句和表述句中的三种行为:言内行为 (locutionary acts) , 言外行为 (illocutionary acts) 和言后行为 (perlocutionary acts) 。
言内行为指说话人按语言规律发出一定的声音、说出一定的结构, 并表达一定的字面意义或所指关系。
言外行为指某一话语在恰当的语境条件下所体现的语力 (force) , 即一种施为用意。
言后行为指该话语说出后产生的效果, 即对听话人的影响[6]75-76。
四、语言行为理论对英语演讲中修辞幻象的分析
1.When the last ding-dong of doom has changed and faded from the last worthless rock hanging tideless in the last and the dying evening, that eventhen there will still be one more sound:that of his puny inexhaustible voice, still taking.I refuse to accept this. (当命运的最后钟声敲响, 当傍晚的最后一抹红色从平静无浪的礁石退去, 甚至不再有其他声音, 人类的无尽的不倦声音还在争鸣。我拒绝接受世界末日。) (William Faulkner:Nobel Price Acceptance Speech) [7]212-213
例1中演讲者通过抨击某些作家的悲观写作风格, 从视觉上描绘了一幅世界末日的虚幻景象, 这并非现实, 属于修辞幻象范畴。根据Austin对言内行为的定义, the last ding-dong of doom, the last worthless rock, and the last and the dying evening在字面上勾勒出世界末日的惨淡景象;从言外行为的角度上看, 演讲人的语力在于为观众制造出世界末日的幻觉, 使其身临其境, 体验世界末日的凄凉, 以建议或请求听众相信自己的观点——文学作品中不应带有浓郁的悲伤色彩。言后行为主要关注话后听话人的反应, 倘若演讲者将例1改述为:
2.Less griefs in your writing please!
例1与例2都缺乏论据, 但例2在表述形式上是施为句, 语气较强硬, 使听众有心里压力, 演讲人无法恰当地说服和感染听众。例1更好地将听众融入修辞幻象构成的情境中, 使听众自然而然地接受演讲者的观点。又如:
3.I do believe that from the great majority of honest minds on both sides, there cannot be absent the conviction that it would be better for this globe to be riven by an earthquake, fired by a comet, overrun by an iceberg, and abandoned to the Arctic fox and bear, than that it should present the spectacle of these two great nations, each of which has, in its own way and hour, striven so hard and so successfully for freedom, ever again being arrayed the one against the other. (我完全相信, 在两边众多的、诚实的、有思想的人中, 可能会有这样一种看法:让地球被地震震碎, 被彗星摧毁, 被冰山推翻, 把它扔给北极的狐狸和熊, 也比描述这两个通过各自的方式和时机而成功地获得自由的伟大的民族景象, 甚至把它们再度对立起来好。) (Charles Dickens:English Friendship for America) [7]102-103
地球被地震震碎, 被彗星摧毁, 被冰山推翻且扔给狐狸和熊, 这是演讲人为强调英美两国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构造出一系列修辞幻象, 目的在于说明:英美两国之间绝不能孤立或对立。根据Austin的言内行为理论, 演讲人在演讲时就实施了符合语言习惯的, 具有一定含义的言内行为, 这时例3的言内行为算是完成了, 即在文字层面上向听众说明宁可地球毁灭, 英美两国也不能互相孤立或对立。演讲者在实行言内行为的同时也进行了言外行为, 即话语的意图, 例3中演讲人的意图在于劝服听众。从听众的角度上来说, 当听众接收riven, fired, overrun以及abandoned后, 经过与大脑中这四个词的词义进行对比, 即浮现出演讲者描述中的地球被多种方式毁灭的修辞幻象。随后听到than和ever引出两个比较级, 听众在脑海中经过对比得出两国关系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地球的存在, 所以认同演讲者的观点, 即达到了言后行为, 话语效果得到实现。
4.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on the red hills of Georgia, sons of former slaves and sons of formerslave-owners will be able to sit down together at the table of brotherhood.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even the state of Mississippi, a state 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 injustice, 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 oppression,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an oasis of freedom and justice. (我梦想有一天, 在佐治亚的红山上, 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 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 我梦想有一天, 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 压迫成风, 如同沙漠般的地方, 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Martin Luther King.Jr:I have a dream) [7]236-237
演讲人以梦想的形式勾勒出数个修辞幻象。例4仅节选前两例, 幻像中的sit down together, brotherhood, transformed, freedom以及justice表现出演讲人对未来黑人和白人能够实现真正平等的无限期盼。根据言内行为理论, 演讲者从语言角度阐述了自己的多个梦想, 其中希望自己的四个孩子能够和奴隶主的孩子坐在一起, 希望密西西比州能充满正义等等。言外行为注重语言的语力, 即话语的施为效果:演讲人向听众说出自己的梦想, 有什么意图?
例4中, 演讲人的语力不仅仅在于希望听众认同自己的观点, 更是通过讲述自己的梦想, 也是所有生活在美国的黑人同胞共同的梦想, 以激励所有黑人为自己的权利而奋斗一生, 为实现修辞幻象中的“那一天”而奋斗一生。
五、结论
演讲的精义在于感人肺腑, 动人心脾, 劝之以理, 诉之以情, 从而获得更广大群众支持。修辞幻象就是这枚催化剂, 将一场演讲催化成感染力和说服力的结合体。言语行为理论将演讲者和听众联系起来, 使演讲者的意图能更好地被听众所理解, 使修辞幻象能发挥其应有效果。
摘要:修辞幻象是由语言制造出的一种幻觉, 意在为接受者营造“理想存在”, 以达到情绪上的感染或者思想上的认可, 这与演讲的目的相同。英语演讲的成功离不开修辞幻象的使用, 达到了对听众的诉诸效果。本文以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 从大量英语演讲稿中筛选范例分析英语演讲中修辞幻象的使用以及对演讲效果的强化作用, 为演讲学习者掌握演讲中修辞幻象的使用以加强演讲的诉诸效果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修辞幻象,演讲,言语行为理论
参考文献
[1]李元授.演讲学 (第二版)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2]亚里士多德著罗念生译.修辞学[M].北京:世纪出版集团, 2005.
[3]欧内斯特鲍曼 (ErnestG Bormann) .想象与修辞幻想.社会现实的修辞批评[A].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4]谭学纯&朱玲.广义修辞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
[5]Austin 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Oxford:The Clarendon Press, 1962.
[6]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关健词:大学生 行为规范 教育管理
一.社会发展与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矛盾冲突
1.大学生纪律规范与行为道德方面存在的矛盾。在学生的纪律与道德方面的矛盾,主要反映在学生的生活方面。例如: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在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十八岁入学,二十二岁毕业。根据我国《婚姻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谈恋爱是符合我国的相关规定的,甚至随着学生在校时间的增加,到了大三、大四的学生甚至可以步入法定的结婚年龄。从法律的意义上来讲,大学生恋爱的行为并不受我国法律的约束。如果期间发生了类似于性关系的行为,也只是道德方面的问题。然而,学校设立的纪律规范,就是为了约束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然而,大学生恋爱发生性关系甚至造成一定后果的行为,在校方看来,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行为,必须要根据学校的纪律规范给予惩戒。但是,从法律的角度上来看,学生的行为只要是双方无条件的共同意愿,就不涉及到法律问题,反而是学校的干涉行为,对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犯。因此,大学生的纪律规范与道德规范之间便存在了矛盾与冲突。
2.大学生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的矛盾。大学生在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间存在的矛盾,范围较大,主要涉及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学生的学业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如果发生违法行为,按照国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相关规定,该行为已经触犯了我国的刑法,应当给予相应的法律处分。对于在校大学生的违法行为,按照现行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来看,学校应该在法律处分的基础上追加学校的纪律处分,以儆效尤。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学生在接受了法律处分后,便可规避学校的处分,不仅影响了学校纪律对学生的约束力,还使得法律的形象受到了影响。
二.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相互关系
1.以法律规范为依据。由于我国在校大学生,已经到了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因此,在制定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时候,要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免出现法律行为与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混淆,任何行为规范的制定,都不能违背法律规范的要求。
2.以道德规范为基础。道德规范是在道德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行为规范,主要对人们的信念、习惯等行为进行约束,大学生作为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其道德行为规范必须要符合我国公民所遵守的公共道德规范。而法律规范则是在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的,与道德规范相比,法律规范更具有强制性,而道德规范更多的是通过思想上的引导以及舆论环境的影响来实现规范的效果。由此看来,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3.以纪律规范为保障。高校设立纪律规范的目的在于建立稳定的校园秩序,约束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然而,大学生作为法律意义上的公民,应该享有合法公民的一切法律权利与义务,既不能有特殊的权利也不能剥夺其合法的权利。因此,大学生的纪律规范的制定,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充分体现出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要求。通过纪律规范的建立,为大学校园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大学生的行为规范
1.高校大学生行为规范必须具备充分的合法性。在传统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大学生相关行为规范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该行为规范必须要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建立,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于规范中存在的侵权条例要及时进行更正与修改。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违法、犯罪行为,除了法律上的相关处分以外,学校应对违法的学生进行纪律处分,并将公安机关及学校的处罚结果计入学生的档案之中,以免出现学校处分与法律责任的相互矛盾。
2.高校大学生行为规范必须具有正当性。在制定大学生行为规范的过程中,要确保其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要确保行为规范符合实际的要求。以相关法律条文为指导,确定规范的基本内容,以诚信教育作为突破口,确定基本机制,不能使用行政的权利去扼杀学生的道德潜力。
除此之外,还要确保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在制定行为规范的同时,要突出学术规范的重要作用,坚决抵制伪学术的行为,实现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真正价值。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和家庭应该积极配合高校的管理,营造一个优良的制度环境,改善大学生行为规范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转型。
参考文献
[1]王茜.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J].资治文摘,2015(11).
[2]姜敏.新时期规范高校学生考试行为对策研究[J].东方教育,2015(02).
一、胸怀祖国,心系人民,树立远大志向。我们在祖国和人民的呵护下成长,应当立志回报祖国,服务人民。要以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感,自觉把个人理想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时刻维护国家利益,绝不做危害国家或有损国家尊严的事。从孝敬长辈做起,从尊敬老师做起,从帮助同学做起,树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使自己的言行有益于他人、有益于学校、有益于社会。
二、勤奋学习,追求真知,培养科学精神。学习是我们成长的最大动力,科学是我们打开未来之门的金钥匙。每一个有理想的中学生都应当把宝贵的时间投入到探求知识奥秘当中,把美好的时光用于攀登科学的高峰,勤学博习,修身利行,崇尚科学,抵制迷信,弘扬文明,克服愚昧,努力掌握各种有益知识和劳动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
三、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增强集体观念。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每一个人的进步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有了长辈的关爱,我们得以健康地成长;有了老师的启蒙,我们找到了人生的航标;有了同学的帮助,我们懂得了友情的珍贵。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一个中学生都应当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培养团队精神,团结同学,善于合作,与人为善,特别是热情关心和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在帮助他人中收获快乐。
四、遵纪守法,崇尚节俭,弘扬传统美德。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和道德,任何一个公民都必须恪守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规范。对于成长中的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什么都更为重要。我们中学生应当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守法,并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我们的所食所用都是父母劳动的成果,都是社会创造的财富,对于我们中学生,特别要注重养成节俭的习惯,崇尚节约,反对浪费,在生活上不追求奢侈和攀比,努力以良好的品行、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馈社会。
同学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标杆。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上,在促进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中展现当代中学生的良好形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五、一班的龙艳,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学习日常行为规范,做文明小学生》。能站在这里参加演讲比赛,我感到无比自豪。希望通过这次演讲,能让所有的同学对《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有更深刻的认识,以更加文明的言行来净化我们的校园,美化我们的心灵。
做为一个文明的小学生,不论在校内、校外都要遵守礼仪。你听:“老师早!老师好!对不起!没关系!请!谢谢!......”这些声音时时在校园内响起,而且经常能看到同学们互帮互助的身影......这些现象难道不值得继续发扬,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吗?可是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校园内,楼梯上,也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垃圾,部分同学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楼梯的扶手,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公物,对此我们是否该深刻思考一下呢?我们是学校的一员,学校的面貌要靠同学们共同维护,只有人人讲文明,个个有礼貌,同学之间才会团结友爱,我们的校园才会更加温暖,和谐,同学们才会更加健康,茁壮成长。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帮助,更需要我们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我们的行为准则,它们不仅写在纸上,而且要记在我们心里,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实际行动上。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借着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东风,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的脚,不去不该去的地方。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一个文明、美丽的校园,让我们马鞍二小的每一名学生都成为一个文明之人,让文明之花开遍校园的每个角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行规在我心》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到国家,小至家庭,规章制度无处不在。“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人说,规则是用来打破的,其实不然,不合理的规则当然需要更改,而好的纪律则需要我们努力去遵守。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呢?我看《小学生守则》,就给我们提出了最基本的行为要求。
《小学生守则》的 是一个个沉浸在漫画世界、幽默笑话里的同学。也许有人认为,学生以成绩、事业为重,其他的细节只是一些小事,随心所欲的做了,也就是那些身边的所谓“小事”,往往成为一个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留英学生曾讲述过这样一段经历,在他出国留学期间,遇到一家非常和善的房东,他们就像对待亲儿子一样排除他所有后顾之忧让他安心学习。可是这位留学生每晚回家都使劲关门、劈劈啪啪的走路、大声咳嗽,引起了房东的不满,房东多次善意提醒都未能奏效,在万般无奈得情况下将他逐出家门。而且因此,留学生一连遭到了六家房东的拒绝,最终领悟了老房东那句意味深长的话“良好的习惯和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他的习惯息息相关,古今中外的例子都能证明。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学生,祖国的未来,一定要养成连好的习惯。我们相信自己,相信所有的同学们都能做到。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小学表彰学生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作为学生代表,我能够在本次表彰会上发言感到万分激动。
在期中考试之前,能不能考好对每一位同学来说都是一个谜。我也一样。我觉得重要的是自己尽心尽力了。至于成绩,只要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问心无愧足够了。
当第一次月考之后,我得知自己在全年级考了22时,那几天我的心情很糟,几天都缓不过劲儿来。但我回头想想自己考前的状态是多么糟糕,考出那样的成绩也在情理之中。静下心来想一想,懊悔又有什么用呢?这次没考好,并不代表我以后也考不好。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在期中考试中考好。与此同时,我还向同学请教了学习小窍门。【期中表彰会学生发言稿】期中表彰会学生发言稿。根据体会,我还编出了学习口诀:上课听、读、练:下课知、问、行。这口诀像一口警钟一样时刻在提醒着我。在我努力了一个月之后,终于迎来了期中考试。我要展现我努力的成果。
期中考试过后,当我拿到成绩单,看到自己在全年级取得第一名的成绩时,真有一种苦尽甘来的喜悦。回顾这一个月的学习生活,我要感谢我的同学,是他们让我掌握了学习方法。我更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是他们在我遇到困难时,帮我解除心中的困惑。当然,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我们不能骄傲,成绩不好的同学也不要气馁。期中考试,那已经是历史了。我们要鼓起勇气,振作起来,去迎接新的挑战。特别是我们毕业班的同学,12月20号我们将迎来中考信息技术考查,如果考查不及格,就不能报考我们理想的学校。来年的四月份我们又将迎来中考人机对话、实验考察及体育考试,这些小中考如同地理生物考试一样,最终的得分将算入我们的中考成绩。它将会影响到我们的升学,影响到我们的命运。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毕业班的全体同学一定要时刻准备着,去努力学习,去迎接每项考查。取得理想的成绩,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全校883名学生向为我们辛勤付出的老师们鞠个躬,说声:“老师,您辛苦了!”
一、明确“五性”要求
(一) 训练的目的性
德育训练, 要有明确的目的。训练目的不明, 就容易出现偶行又止, 一曝十寒的随意倾向;训练目的明确, 才能增强自觉性, 常抓不懈, 提高有效性。定期分析学校德育中的“热点”——倾向性问题, 定期分析学生德育中的热点”——代表性问题, 制订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是保证训练的目的性的必要条件, 这样才能科学地、有针对地实施训练。
(二) 训练的全面性
德育训练, 范围广, 内容多,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学生守则”, 无一不在其中。懂得这一点, 就能克服训练中的片面性倾向, 有助于学生德育诸方面的全面提高。要做到这点, 就应该认真地全面地深入地学习规范要求, 领会精神, 熟悉内容, 明确要求, 人人心中有数, 训练就不会失之偏颇了。
(三) 训练的阶段性
德育训练, 是一个不断提高的渐进过程, 要注意训练中的层次阶段性,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序”, 分析训练内容的“序”, 研究训练内容的系列化和科学化, 就是做到这一点的好办法。
(四) 训练的趣味性
对少年儿童而言, 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 但是要养成好习惯, 要把不经常出现的行为训练成经常出现的行为, 则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 需要战胜许多困难, 更要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的练习。特别是针对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 矫正起来颇有些“难于上青天”的味道。虽然如此, 我们并不提倡苦行僧式的训练, 如果光是苦练, 过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感到厌烦。所以, 不妨把“苦练”与“趣练”相结合, 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 如通过创设生活场景、游戏、活动、竞赛、绘画等途径, 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 让学生在中情境主动积极地参与训练。
(五) 训练的深入性
少年儿童的品德行为既有可塑性强的一面, 又有易反复的一面。消除不良品德行为习惯, 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绝非一帆风顺, 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 德育训练, 既要打攻坚战, 又要打持久战, 特别是遇到棘手的问题, 不能望而却步, 或浅尝辄止。要敢于突破难点, 把训练引向深入, 不断提高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水平。
二、分析类型, 用之以法
1、按空间分。课内训练型: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一定的训练, 如课堂礼仪、小组讨论等形式。这种训练, 具有寓育于教的特点, 但要注意根据教材特点,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
课外训练型:是泛指课堂之外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实施的各种训练。如春游、参观。这种训练, 具有寓育于生活, 寓育于活动的特点, 但在内容、时间、方式上都要做好考虑和安排。
2、按时间分。常规训练型:这是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的一种经常性训练。有一日常规, 一周常规, 一月常规等形式, 如:上下楼梯靠右行、集合排队快静齐。这种训练具有时间间隔短, 循环重复, 利于强化的特点, 但要制定实施细则, 贵在坚持。
集中训练型:这是根据一定形势的需要, 或者解决学生中某些倾向性问题而安排的训练。如文明礼貌教育月, 主题班会, 重大节日纪念会等大型的学校活动, 都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好时机, 活动中除要求学生排队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外, 对队员的敬礼、站立、以及红领巾的佩戴等均有严格的规定, 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了教育。这种训练, 具有时间周期长、针对性强、影响力大的特点, 但要善于组织。
3、按活动分。演中训练型:这是通过诗歌朗诵, 礼仪展示, 歌曲演唱等各种文娱表演形式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如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教师可设计各种不同场合——去商场购物、乘车买票、不小心弄脏别人的衣物、外出作客等, 选用小品表演形式, 让学生在愉快、生动有趣的气氛中接受行为训练,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议中训练型:这是用礼仪知识讨论、答辩等形式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如《小学生一日常规答辩会》班会主题活动, 故事、小品、游戏等形式,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培养遵守规范的意义。
看中训练型:这是用榜样示范的形式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如我区教委拍摄的《小学生文明礼仪示范片》、《德育剧》展演, 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 加深印象。
赛中训练型:这是用知识抢答、规范行为比赛、运动会等形式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如各班的评比栏、各级各类的竞赛评比。
做中训练型:这是用实践操作的方式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如路队行走训练、书本摆放、就餐礼仪、整理书包等。
按活动分类的训练, 形式多样, 丰富多彩。但是, 不论哪种形式, 都要从训练对象、内容、时间等方面恰当考虑和安排才容易提高效果。
以上, 对德育中的训练类型只是作了一个大致的分类, 这样的划分, 纲举目张, 能够拓宽我们在德育中运用“训练”的视野, 有助于指导训练实践。
参考文献
[1][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146-148.
一、 学校教育是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的主渠道
1.清新、整洁的校园环境促进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置身于清新、整洁的环境,时时受着美的熏陶,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也制约、规范着孩子们的言行举止。校园环境建设始终围绕育人这一中心,突出“五爱”教育内容,做到室外有国旗、醒目标语、宣传壁画(挂图)、板报、橱窗、中国和世界地图;校内有党、团、队室、荣誉(校史)展览室、校园广播室,有条件的学校可建造英雄模范人物和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塑像,力求让校园的每一堵墙都能说话,每一处景点都有教育意义,学生身处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这过程中,结合绿化管理,环境保护,规范的升旗仪式、校园广播室的宣传等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国旗下的讲话中,对学生进行学校规范、社会规范、家庭规范等教育,结合校园广播,批评不良现象,表扬好人好事。曾经有一位小学生把拾到的7600元的存折交还失主,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多么可贵,这种事迹就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表扬。学校应把提高学生文明素质的思想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为学校环境的综合治理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促进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2.结合各门功课的学习促进行为规范的养成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德育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与智力、技能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的教学。行为规范的养成就离开各门功课的学习,特别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班队课及劳动课的教学。比如通过《我们的大地妈妈》《花儿树木点头笑》《我和动物交朋友》等课文的教学,教育学生关心周围的环境,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环境意识。劳动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如对于“洗头”、“洗澡”、“洗鞋”、“洗内衣”等自我服务劳动与“洗碗筷”、“淘米”、“剔菜”、“洗菜”等家务劳动内容,可在课后指导学生实际锻炼,同时,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如“包书皮”比赛,“擦窗户”比赛,“切菜”比赛,“包饺子”比赛等,培养劳动技能和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班队课的形式多样,班主任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表现好坏加以评价、讨论,给学生指明正确的行为方向。还可进行讲故事,树立榜样法等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如讲《香蕉皮与垃圾筒的对话》、《废纸片要回家》等故事,提醒学生要时刻注意环境卫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渐渐地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3.结合少先队工作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少先队工作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工作的正常开展,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少先队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可以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如广泛开展学《守则》、学《规范》知识竞赛、普遍成立兴趣小组,全校每年举行一次文艺汇演、一次体操比赛、一次校运会,结合各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迎奥运书画、征文比赛,开展防震演练,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捐款活动,培养关心他人,互相帮助的品质,营造温暖友爱的氛围,三月八日妇女节,开展“我为妈妈做件事”活动,清明节到烈士墓前祭扫,缅怀先烈。十月一日国庆节为祖国献忠心,教师节向老师表敬心等活动。另外,还可以结合当前实际,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如开展“手拉手”联谊活动,“手抄小报”评比活动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竞争意识,在有序、愉悦、和谐的校园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结合社会生活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1.社会环境的好坏,对学生成长影响很大
社会上优美、舒适的环境,可以陶冶孩子们美好的心灵,也可以制约、规范孩子们的言行。比如,树木花草十分好看,小学生也不忍心随便采摘,洁净如洗的地板,谁还忍心吐一口痰,扔一团纸屑。再如“请勿践踏草坪”“花儿微微笑,请你旁边绕”“请勿喧哗”等标语给学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大人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纺织厂,让学生聆听生产每件纺织品所费的工序,工时和精力的介绍,目睹工人用一条条细线编织产品的情景,从中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明白要珍惜劳动的成果。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接触老人的生活,帮老人做些会做的事,培养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品质。还有参加“你丢我捡”活动,学会垃圾分类,开展“绿化家乡,美化家乡”植树活动,了解植树的步骤及植树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三、结合家庭教育促进行为规范的养成
小学生除了学校以外,最熟悉、最关心的环境和人就是家庭、父母,所以,行为规范的训练不要脱离他们的家庭和父母。学校可开展家教咨询,建立家校联系手册和家访制度,通过家访让家长和老师了解孩子在校、在家庭的思想行为表现,共同讨论孩子健康成长的路子,也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关内容,指导家长科学教育子女,与学校培养目标统一、尺度统一。并结合开家长会之机,让家长与教师交换意见,请家长在必要时到校访问,并请家长介绍孩子待人接物或家务劳动等方面的表现,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变化做出评价,教师将这些反馈信息深入分析,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正,进一步促进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养成。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演讲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是世界文明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美德。为进一步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道德的养成,认真落实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活动,经学校办公室会议决定,特举办本次演讲比赛活动。
二、时间地点:
各村校以 5月25日组织举行在各村校;中心校以5月25日(星期五)上午8:00举行在戏台前。
三、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各班级内部进行比赛,每位同学都要参加初赛,各班通过初赛选拔出二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学校决赛。
第二阶段:学校对初赛中胜出的选手以班级为参赛单位参加学校决赛。(注:以各完小为单位进行组织)
四、参赛要求:
1.结合案例,演讲符合主题,内容健康,演讲富有感染力。
2.穿戴整齐,言行文明有礼。
3.普通话标准,语言流利,富有感情。
4.准时参加,否则以缺席处理。
5.演讲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五、奖励办法
本次活动镇中心校各年级为一个学段评奖,每个学段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各学校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共6名;村中心校汇总上报。
六、评委:
各学校自定
七、活动组织:德育处、团支部,大队部
八、各村汇总本村校的获奖名单于2012年5月25日上报中心校朱光耀老师处。本次获奖学生将在六一儿童节和优干、三好生一起表彰。
XXX镇中心小学校
少先队XXX镇中心小学校大队委员会
2013年4月23日
附:
演讲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
一、比赛规则:
1.比赛采用十分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
2.选手按抽签顺序上场
3.演讲时限,不超过5分钟。
4、本次活动,各学校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二、评分标准:
1.演讲内容3分
要求:主题鲜明集中,条理清楚,内容充实具体,开头引人注意,结尾耐人寻味。
2.语言表达3分
要求: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晰,表达流畅,语速适当, 语言自然生动。
3.形象风度2分
要求:服饰整洁,朴素大方,仪态端庄, 精神饱满,姿态自然大方 ,上下场致意、答谢。
4.演讲时限和脱稿2分
一、当代大学生网聊行为表现类型
1.感情渴望型。当代大学生受年龄阶段特征和枯燥的学习生活特征的影响,有此类行为特征的网聊者不在少数(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与社会上的工作人员不同,具有此类目的特征的大学生的网聊对象除了在网下已经形成的固定亲友网聊群之外,在网上结识的多是陌生异性。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们似乎更愿意把情感慰藉和信任寄托在与网络异性的沟通上,甚至期望发展为友情、爱情、网婚进而期望走入现实。
2.消遣发泄型。当代大学生多属于80后的青年,他们个性张扬、追求创新,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网聊就成了他们张扬个性、发泄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与情感渴求主义者相比,消遣、发泄主义者对网络情感有清醒的认识,比较务实,他们也是网聊中最活跃的分子。
3.学习交流型。网络聊天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当代大学生学习新知识、扩大交往空间、广泛参与社会提供了自由宽广的平台。作为有理想、有知识的一代,许多当代大学生积极利用这个宽广的新媒介平台展现自我。
二、当代大学生网聊行为中的常见问题
1.过高的虚拟情感期望困扰着当代大学生。事实证明网络对于感情的表达是低效的、笨拙的甚至是无果的、不现实的。这是由网聊的特性所决定的。首先,在网聊中,大家的相识具有偶然性,这决定了个体之间需要一个相当长的“预热期”,“即在他们达到真正的交流之前,他们可能需要用很多无聊的语言来进行试探”,这种试探性信任的建立是笨拙的也不一定能成功的,而没有信任的感情交流是难以深入长久下去的。其次,匿名性和虚拟性让网络情感很难走入现实。然而,感情期望主义者对网聊中的情感期望过高,这使他们在网聊中白白倾入了大量的感情和宝贵的大学时光。
2.无节制的消遣发泄导致角色虚拟的恶性循环。网聊的匿名性可以让高压下的当代大学生畅所欲言、舒缓压力,可以让追求时尚的青年们体验多种角色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可以让一个内向寡言的人在聊天室中文采飞扬、侃侃而谈、找回自信、达到角色平衡,但也给我们带来许多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例如网聊成瘾等,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和有限的学习时间分配及对现实人际交往的精力分配,致使现实学习与交往受到挫折。而许多消遣、发泄主义者这时往往选择进一步逃避现实、放纵自我形成逃避现实和自我角色虚拟的一个恶性循环。
3.角色虚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化和自我认知。“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在网聊中当一个人以各种不同角色出现时别人对他的认识难免失真,反过来这些反馈会使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混沌。虚拟的角色会在各种社区中得到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不同的重新赋权,重新赋权的角色难免与现实自我的角色发生冲突,如果个体不能及时意识到这种冲突并及时进行虚拟与现实的角色转换,角色的惯性会让个体在现实和虚拟环境中角色失调,最终导致角色扮演混乱,人格分裂。
4.网聊不文明现象和网聊导致网下犯罪时有发生。匿名性和互不谋面的交流使QQ类人际交流可能更无所顾忌、更敞开心扉,但是这也为隐藏真实的自己提供了条件。这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网聊个体可以不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以致网聊中“语言暴力”常常出现,当代大学生也不例外。这种暴力也可能延续到现实生活中形成网下犯罪,事实上大部分的网聊引起的暴力事件和欺诈事件都是发生在网下,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三、当代大学生网聊行为规范引导建议
1.慎对网络情感,增强防范意识。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情感交流的低效性和虚拟性。匿名性和虚拟性让网络情感很难走入现实。虽然我们不可否认,网聊者经过长时间的交流遇到情投意合者甚至走向网恋、网婚是可能的、可喜的。但事实上,个体表现往往会与现实世界的表现大相径庭。要想把网络情感转化到现实物理世界中自然要遵守现实世界的规则,这时许多人才发现两者完全是两个样子,最终无法承受现实的压力和分歧走向失败,而此时付出的感情与时间都是无法挽回的。同时当代大学生在网聊中应该警惕那些以感情为诱饵的犯罪分子,不要轻易向对方留下自己真实的联系地址、电话等,谨慎对待网聊中的情感,特别是网恋、网婚。
2.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学习生活。无论是沉迷网聊角色虚拟的恶性循环还是自我认知的失真,无论是自我社会化的角色失调还是网聊导致的人格分裂,最直接的原因都是网络聊天时间和精力的过分投入。当代大学生要承担起现实社会赋予的责任就应该主动在现实生活中锻炼自己,合理安排自己的现实时间和虚拟时间。同时,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学校社团活动,在现实中培养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集体意识。当然这也要求高校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努力构建活跃的校园文化环境,丰富当代大学生课余生活,增加他们的课外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利用好大学自由空余的学习、生活时间。
3.提高分辨能力,强化风险意识。网聊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也意味着网络聊天人群中鱼龙混杂,各种言论良莠不齐。同时网聊的偶然性与时效性使有价值的话题难以形成,形成后难以深入分析。并且,文字交流为主下形成的意见领袖往往是以“文采魅力论英雄”的产物,难免许多意见或帖子只是读来激扬澎湃,读后品来却感觉浅薄、偏激,只是些直观的感想罢了,所获无几。这些都需要当代大学生在网聊学习中提高分辨能力。同时要防范网络中的犯罪行为,提防犯罪分子利用大学生感情单纯缺乏社会经验而进行的欺诈等活动。具体做法如:不要打开陌生人传来的文件,不要轻易投资陌生网友提供的网络项目宣传,不要单独约见网友和单独参加网络招聘的面试等。
一、研究的背景与价值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农村学校。学校规模急剧扩大,班级总量日益增加。如此校况,需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教育准则,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教育更具有效性。作为农村学校,基于《上海市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手册,面对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我们需构建起一个切合校情、学情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完整体系,并以此为抓手,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落到实处。
我们要努力给学生构建一个“和睦、和融、和悦”的教育场景与体系,给学生营造一种温馨、安宁的教育氛围,因为它将使我们的教育充满活力与生命力,它体现的是人文与人本相结合的精神,所教给学生的是博雅、淡定、坚韧与自信的气质,而不是压抑、紧张、喧哗与浅显。这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全面而健康,有痕与无痕融为一体的文化,是一种全面而健康的素养。一个没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对学生便不再有熏陶的作用。教育尽管有其不同的形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暗示的;可以是刚性的,也可以是柔性的;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其终极目标是为了培养人,发展人,改变人的气质和境界,最终形成理想的行为规范,即“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二、研究的视角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提升学生行为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我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层培养目标”,按“求真、向善、尚美”的培养目标,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人格完善为方向,以适应生源现状为策略,以实践为主要途径。
“求真、向善、尚美”是我校实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具体表现为“美”的感染、“善”的引导、“真”的培育、“理”的教育、“智”的启迪、“德”的涵养。我们希望通过对学生“德性”(道德、品行)和“理性”(道理、规律、策略、理智)的培育,辅以有效的教育和训练,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外显的行为规范表现逐步内化成学生的个性品质,使学生成为品行有规范、责任有意识、发展有目标,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校研究制订了具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的、按年级分层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层培养目标”。
三、实践与探索
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我们重视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并针对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从适应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征需要着眼,我校德研组及德育处,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层培养目标”方案》的探索研究。我们经过反复研讨、实践与探索、不断修正,将小学分为三个层次:一、二年级为一个层次,三年级为一个层次,四、五年级为一个层次,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目标分层。初中分两个层次:六、七年级为一个层次,八、九年级为一个层次,进行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目标分层,制订出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层培养目标”方案》。我们进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层培养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分层培养教育模式在德育中的实践运用,是体现教育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也是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种有益尝试,是对德育形式的一种补充与完善。我们相信,科学有效的策略运用将使我们的教育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我校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层培养目标”方案》,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 内容的具体化
我们在方案中明确告诉学生,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具体情况下怎样做,实际上是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日常行为要求,定出规范,让学生养成规矩。教育就是要把前人所积累的社会文化和规范意识传递给下一代,让人类文明代代相传,并在继承中发展。基于“上海市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层培养目标”方案》,力图建立起具体可执行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体系,以使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具体化。该方案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一个人要有大的成就,就必须遵守必要的行为规范,这是我们希望传递给学生的能够伴随学生一生的东西,学生拥有了它,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
2. 范围的全覆盖
我们在小学按照“在校行为、在家行为、在社会行为”的空间维度,全面覆盖学生活动的时空;初中按照“健康自理、学习阅读、尊敬友爱、规范礼让、文明安全、网络分享”的内容维度,涵盖学生所有日常行为规范所涉及的内容。这样,无论学生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有可自律的参照内容,保证其行为不出现任何偏差,由此,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3. 层次的有序递进
学校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订适合中小学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让学生沿着一定的规律、顺序,稳步地向前发展。我们研究制订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层培养目标”方案》,呼吁的是行之有效的德育实践模式,提高德育的整体效应,保证总体培养目标的实现。
(1)分年级层次,逐层增加具体要求
例如,“尊敬国旗”目标中,一、二年级做到:升旗时,脱帽立正,抬头挺胸,不讲话、不乱动,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唱国歌时要正确,声音洪亮整齐。听国旗下的讲话时,要认真倾听,并报以热烈的掌声。三年级则要做到: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升国旗就要脱帽肃立行礼;要爱护国旗。四、五年级增加:知晓国旗的含义。
(2)分年级层次,逐层提高要求
例如,“主动学习”目标中,一、二年级做到:学会观察与思考。三年级要求:学会主动观察与积极思考。四、五年级要求:学会主动观察与积极思考,探索大自然,了解社会。
(3)分年级层次,关注角度有所不同
例如,“尊敬长辈”目标中,一、二年级做到:和长辈讲话要有礼貌,长辈说话时不插嘴、不顶嘴,见到长辈主动打招呼;不任性,不乱发脾气,要听从长辈的教导;对长辈为你做的事情,要知道感恩。三年级则要求:孝敬父母,听从长辈的教导,不任性、不顶嘴,与长辈交谈不随意打断插嘴;主动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对长辈要心存感恩。四、五年级又提出:分吃东西先敬长辈,长辈给东西时要双手接过并表示感谢;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学生的成长是个有序推进的过程,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也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这个次序,就会妨碍学生的成长。所以我们在进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易到难安排内容,达到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便于学生成长。
(4)形式的实践性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最终归结并且始终依赖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才能收到成效。我们在研究制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层培养目标”方案》时,邀请各个年级、不同层次的班主任教师参与研究与实践,因为他们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最有切身的体验,最了解学生的状态与需求,知晓哪一个年级安排哪一项内容最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方案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做到客观、明确、具体,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中学生行为规范演讲稿】推荐阅读: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歌07-16
中学生课堂礼仪规范09-26
中学教师文明行为规范10-19
中学规范办学自查报告11-14
中学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调查问卷07-15
中学优质服务制度规范05-26
中学政治学科教学规范07-03
东沟中学规范办学行为的整改落实方案10-23
龙岗中学班主任工作规范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