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读后感指导(共11篇)
烟台市芝罘区军民小学刘丽 我制作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钓鱼的启示》一课。关于本课在使用上的一点拙见谈谈自己的意见。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问学生知道詹姆兰蒂费斯吗?学生回答不知道,然后请学生看魔灯平台的作者简介,了解文章的作者。从而引入课文。
接着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魔灯里还有课文泛读的超连接,学生还可以到那里去听课文的泛读。我还在魔灯平台上建了一个快乐小屋板块做了一个学习生字的FLASH课件,在那里学生可以看生字的读音、笔顺、组词等等,在词语解释里我做了一个词串的演示文稿,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学习词语。
在讲解课文时,我做了一个学习小帮手的FLASH课件,学生根据我做的课件进行学习,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升华成自己的知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这是哈尔滨市继红小学张宏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该案例采用了“双课堂”模式, 教师在互动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交学习成果, 并在交流平台上互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课前参与为起点, 以梳理的主要问题结合教学目标为主要内容,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老师的引导下, 同学们分享了虚拟课堂中的部分学习成果, 交流了课前自主学习的收获、疑问和碰撞,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达成了生生互动、活泼高效学习的效果。
在“虚拟课堂”中, 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任务,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并上传读课文的录音, 同学们互相评价;提出自己在读文中的疑问, 互相交流。同学们互动热烈, 在朗读互评中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 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 加大地改善了以往课堂上参与人数有限的问题。课前, 同学们对读文时的疑问进行了交流, 有的问题在互相交流中及时得到了解决, 有的问题正是文本中需要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 还有的问题需要学生课外补充资料才能解决……这种形式, 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学为主”的束缚, 以学生的问题为教学起点,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案例亮点
亮点1:课前学生自读问题梳理
展示学生课前自主读书的问题和互相解答情况, 既是对课前预习情况的总结, 学生能在课前解决的问题不放到课堂上, 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把学生在自读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 对学生读书提问进行指导, 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亮点2:课堂读书批注交流
学生在课堂上读书交流, 无法做到人人参与, 在小学高年级的课堂上, 学生的自主读书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独立阅读、思考、感悟的时间。如何把学生的个人思考共享, “平板教学”体现了很大的优越性。学生把自己的批注用照片的形式上传到平台上, 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交流, 同时在课后仍然可以继续评价、交流, 使语文课堂得到了延伸。
亮点3:写法梳理指导
本文的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情, 值得学生积累。这一写作特点, 教学的起点来源于学生的课前提问, 教师抓住学生的课前质疑, 用学生互相评价解疑引发学生思考, 并在平台上推送课文的补充阅读材料, 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量, 使学生对“以景衬情”的写法有更多感悟, 为下节课的教学打好基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 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 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养成读思写结合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读懂“我”从钓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 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在互动平台发布论题, 多媒体课件
学生:在互动平台回帖、讨论, pad
【教学过程】
(一)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钓鱼的启示》。
(二) 课前同学们在互动讨论中进行了预习, 读了课文, 对吗? (出示录音提交截屏)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把你在预习中发现容易读错的地方找出来, 提醒提醒大家。看谁找得快, 找得有价值。
学生自由读文, 涟漪、筋疲力尽、翕动、划着了一根火柴、尽管、沮丧 (学生拿笔标音)
(三) 课文我们读通了, 我们还要读懂才行。在课前, 很多同学对文章提出了问题, 进行了互动交流, 我们来看一下。 (出示问题提交截屏) 梳理已经解决的问题。
1.高子尧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是什么?
刘舒文:就是自己想要的, 但是对我们没益处的。
王新宇:鱼, 也许是面临的道德难题, 在别人眼中是奖励, 但在作者眼里就是道德的抉择。
侯金池:比如:作者是建筑设计师, 买地砖、地板等一些楼房材料, 有的材料店打广告价钱很便宜, 但质量不好, 这个厂家就是那条"鱼"。
白千汇:指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如:金钱、地位......
闫绮航:当时自己的利益。
顾睿:靠做不光彩的事件来获得的利益。
颜莛潓:鱼就是道德。
徐赫遥:指的是一些人用金钱等你想拥有的东西去诱惑你做一些违背你道德的事。
张一瑶:是指你在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
田沛鑫:与那条鲈鱼相似的"鱼"是金钱, 名利和地位。甚至是一些可以带来一点点好处, 一点点方便的事。
2.王新宇: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自己才11岁?
刘舒文:因为要为下文作者长大后这件事给他的启示作铺垫。
侯金池:衬托自己的不懂事, 而且和我们差不多大!提得好!
白千汇:11岁是用来铺垫第八段的, 是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抵抗诱惑很不容易。
3.康梓歆:为什么要把鲈鱼返回湖里?
顾睿:因为当时才十点, 没到鲈鱼捕捞开放时间。
张一瑶:因为这就是个道德抉择啊, 作者的父亲为了教育儿子。
4.回帖人:盛月《钓鱼的启示》这个题目为什么要用“启示”两个字?在我们的生活中, 钓鱼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怎么会有启示呢?
评论人:田沛鑫建议你先读完文章再提问题, 文章中有明确的道理。
5.本文究竟给作者什么启示?
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理解“是”、“非”。
6.回帖人:白千汇“我”为什么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
指导朗读:
(1) 啊, 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此时, 他的心情会怎样呢?是啊, 他的兴奋和得意真是无以言表。你能用朗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吗?
(2)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如果是你钓到如此大, 如此漂亮的鱼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再来读。)
(3) 过了好长时间, 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 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 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 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 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 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 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从你的朗读中, 我充分感受到了作者钓鱼的辛苦, 看来, 为钓到这条鱼, 作者是等了很久, 而且颇费了一番功夫呀, 的确不易。还有把鱼留下的充足理由吗?)
(4)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 到处都是静悄悄的, 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了, 而且当时四周围静悄悄的, 没有别的人和船的影子, 无人知道, 而我面对的又是这样一条又大又漂亮的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鲈鱼, 当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时, 作者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看来, 这真是一条极有诱惑力的鱼呀!
7.这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不仅诱惑着作者, 还诱惑着你们, 父亲有没有被它诱惑住呢?
(1) 出示: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2) 回帖人:戴子皓父亲放鱼前为什么看了好一会儿?
评论人:顾睿因为父亲看儿子钓了这么大的鱼很不容易, 害怕让儿子放鱼, 儿子失落。
评论人:盛月父亲认为应当按照规定执行来捕捞鲈鱼, 但是又认为把它放了很可惜, 左右为难。
(3) 太好了!你们读到父亲的内心里去了,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这是父亲在深思熟虑, 说明父亲也在经历着实践道德的考验, 所以说:引读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放, 还是不放呢?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后, 父亲做出了决定, 他把目光转向了我说———出示:“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读出坚决的语气。
(4) 出示:“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 哭出了声。———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些句子。我此时是什么心情?是啊, 我是这样的难过, 这样的沮丧, 这也说明――引读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5) 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 我清楚地知道, 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我———生接读: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 依依不舍得把它放回湖里。
(6) 回帖人:张雨鸿为什么我和父亲不让鲈鱼在水里游两小时再将它钓上来?
(四) 同学们, 钓鱼的故事结束了, 它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留下了深深的感动, 留下了许多人生启示, 这个故事给你哪些人生的启示呢?请试着写一写你的感悟。 (教师在互动讨论平台推送题目, 学生写完感受提交。)
(五) 回帖人:刘舒文为什么文中多次提到月光呢?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样是江水, 在浪漫诗人李白看来是“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在杜甫眼中:“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六) 拓展阅读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老师推送的关于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的片段。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尝试仿写。
(教师在互动讨论平台推送, 学生课下自主阅读。)
板书设计:
案例评说
[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记叙文, 讲的是34年前的一个夜晚, “我”和父亲去钓鱼, 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 当时“我”很不理解, 但最后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 “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 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地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 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理解课文的内容不是难点, 难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也就是父亲说的话: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 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要理解这个难点, 必须从文中钓鱼这件事去理解, 从我钓到大鲈鱼的得意, 到放鱼时的依依不舍和沮丧来体会道德实践的艰难。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我把体会“我”钓到鲈鱼时的得意和放鱼时的沮丧做为教学的重点, 由体会这种心情的变化来理解道德实践的艰难, 理解父亲的话。
本课教学课前我在互动讨论平台上向学生推送了两道题目:1、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读文, 并提交录音。2、请同学们把读文后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共同讨论交流。第一项任务, 我在课前把学生分成8组, 要求每组同学至少评价组内、组外各1名同学的朗读, 这种形式使班级每位同学都能比较认真地朗读课文, 并至少听读两遍课文。尤其是针对课堂上并不太爱表现的孩子, 为他们搭建了展示平台, 提供了展示和学习的机会。有了课前的充分读文, 既节省了课上的时间, 又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从课堂效果来看, 这一环节很有实效。第二项任务, 学生共提出一百多个问题, 经整理分为:课前交流就能解决的、需要课上重点讨论交流的、课后继续延伸讨论的。这一环节, 学生在交流平台上参与非常积极, 最多的评论达到十几条, 激发了学生质疑、解疑的兴趣。课堂上我以学生的共性问题、重点问题贯穿讨论, 同时引导学生如何质疑、解疑, 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 学生读文更细致, 更会问“为什么”了。
课堂上, 我们利用pad给学生下发了课堂作业, 学生提交对本文的阅读感受, 与以往的不同是所有学生都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感受, 并可以评论、提建议, 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变以往的师生对话, 为现在的生生对话, 更有实效性。学生在交流后可以对自己的感受进行不重合修改, 还能保存学生的学习过程, 便于反思和提高。
课后, 我们利用pad给学生推送了本课的相关阅读材料, 把课本内容更加深化, 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整体看这节课, 课前学生在互动平台上的交流, 对整节课起到了非常大的支撑作用, 它与以往的个人预习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丰富, 更有实效性。所以, 尽管对于pad的使用我们还只是摸着石头过河, 但我们已经在实践的路上尝到了甜头,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还要更多地尝试, 真正做到“家校联通、生生联通、人文联通”。
案例实录
观看案例实录视频请登录学报网络版 (http://xuebao.tfedu.net)
摘要:这是哈尔滨市继红小学张宏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该案例采用了“双课堂”模式, 教师在互动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交学习成果, 并在交流平台上互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课前参与为起点, 以梳理的主要问题结合教学目标为主要内容,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个中午间休时分,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教室里只剩下几个学生在吃午餐,张扬也在其中。
不经意的抬头,看见张扬正在喝饮水机里的水。记忆中,他是没有交水费的。为了证实我的猜测,我翻开了账目明细,张扬果然没有交水费。那他为什么要喝饮水机里的水?是不是渴极了?为了弄清事情的原因,我把张扬叫过来。
细问之下,我才知道,事情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原来班级里有一半的学生没交水费,现在,这一半的学生都在理直气壮地喝着“免费水”。
面对我的询问,张扬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们都喝呀!
我想起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文章讲的是34年前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夜,“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有幸钓到了一条美丽的大鲈鱼,可那时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于是,父亲要求“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去。尽管到处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可是,父亲毋庸置疑的态度让我不得不沮丧地把鲈鱼放回湖中。
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确如此,对待学生喝“免费水”的问题,我不能以对错来判断。因为正如张扬所说,看见别人那么做才去做的,而别的学生又是因为口渴极了才去“借水”喝的。“借”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成自然。我相信学生都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但一落实到实践中,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大家”都这么做。
也许,这是看似平常的一件小事。但是,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它却不是一件小事。
如果我对这件事置之不理,就对那些交水费的学生不公平,甚至还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心理:不交水费也能喝水。而那些没交水费却喝着水的学生,更因为占了便宜而沾沾自喜,会认为不劳而获是正确的。这种思想一旦在学生的心底扎下了根,我不知道当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遇到一个又一个“诱惑”的时候,会不会也能正确地做出取舍?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想,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是必要的。
于是,我临时召开了一节班会。当我一把问题提出来时,许多学生都低下了头。而我并没有点到为止,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希望学生明白,在他们的人生路上,会有许许多多“免费”的机会没人监督,但是,不恰当的取舍,会影响他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会学生做人,他们才会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知道了生活是一本无字书,非常神秘,也有许多学问。我们大家都可以在上面写上所有的事,编织属于自己的梦想。
本文从作者钓到一条诱人的鱼为开头,承上启下的把自己长大时,有许多条诱人的“鱼”。
生活又是一个黑洞,如果你不留神,就会掉进去,很难爬出来。有时,你快爬出来时,又把你吸进去。生活还是一盘又甜又辣的菜,你可以品尝到“甜”“苦”“酸”“辣”。
这篇课文讲述了34年前的一个夜晚,在离鲈鱼开放日的时间只差两个小时的时候,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对爸爸的做法我很不理解。34年后,功成名就的我对父亲的教育有了深刻的感悟。
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的鱼,就需放弃个人的利益。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发生在我生活中的事。
那是20xx年五一放假期间,我和爸爸去赶庙会。一大早,我们就到卖油条的的小摊上,爸爸要了10元的油条。这时,有一位神采奕奕的男士正要掏钱的时候,一张50元的钞票飘落在了炉子底下,只要我一弯腰就能捡起来。我想:这里有没有人看见,我为什么不拿这钱买个冰激凌去去热气,那多爽呀!可是,这钱不是我的,我不能把钱居为己有。于是,我弯下腰,把钱捡起来,对那位男士说:“叔叔,您的钱掉了。”说完,我就把钱递给了他,他接过钱,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作者刚满十一岁那一天的夜晚,他跟父亲去钓鱼。这个晚上正是鲈鱼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当作者钓到一条大鲈鱼时,父亲却坚定的叫“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我”对当时父亲的行为感到疑惑,但三十年后,“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话使“我”终生受益。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许多的与这条大鲈鱼相识的诱惑人、吸引人的“鱼”。比如说:我经常会过马路。但是在过马路时如果是红灯,有时我也会情不自禁地迈步走过马路,但是如果有父母或者警察叔叔在身边的话,他们就会阻止我在红灯亮时过马路,有时我就会为这一件小事情而犹豫不决。如果在过马路时身旁既没有警察叔叔,也没有父母的话,自己还有急事。这时我就会想起文中作者所说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那一年,作者刚满十一岁。他同父亲一起去岛上钓鱼,过了好长时间,作者的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作者把鱼钩一收,果然是条很大的鱼,而且还是鲈鱼。父亲看了看手表,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小时,父亲叫儿子把鱼放了。作者问父亲为什么?父亲却平静地告诉儿子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用行动告诉了儿子学会抵御外在的诱惑。作者虽然心里很矛盾,但最终战胜了诱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
在上个学期中,我也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那是去放学回家的时候,我走在路上。发现前面的小同学掉了一元钱。我急忙捡起来,我一瞧,周围没有一个人看到我捡了钱,不禁浮想联翩:要是我把这一元钱占为己有,可以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呢!可以买一根热狗,也可以买一个面包……这时,我心头却响起了另一个声音:“这不是我的钱,我可不能随便乱拿别人的钱!”哎,我究竟该如何是好啊?那张一元钱在我不自觉地揉搓下,变得皱巴巴的,显得面目狰狞,似乎在嘲笑我的贪心,又似乎在诱惑着我将它放进口袋。
在遇到这张一元钱前的我,一路上很高兴,但是,现在呢?那份高兴劲儿却已消失殆尽,手中的那张皱巴巴的“一元”被我手心的汗水慢慢浸透,握在手上似乎有千斤重,好不痛快。“不,我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这和小偷有什么区别!”脑海中突然一声大吼。“小同学,你的钱掉了?”“哦,谢谢姐姐!”我忽然觉得说实话的感觉真好。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就能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种事例的严格教育,就会获得更大的勇气和力量,战胜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这是故事中的一段话。
我曾经学习过《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十一岁时,他的父亲晚上十点带他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他钓到了一条特别大的鲈鱼,可是因为还没有到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父亲教育他将大鲈鱼放回了湖中。
看了这篇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是啊,与课文的作者相比,我们有些地方做得很不对,因为生活中有很多人不遵守规定。在汽车上,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往老、弱、病、残、孕专座上一坐,让本应坐在这里的人站了好几站。我真想走过去问他们:“你们是老人、弱者、病人、残疾人还是孕妇?”有的人买东西时,使劲往前挤却不排队,他全然不知有的人因为他们的拥挤而倒在地上……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种不良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出现、发生呢?是因为谁都不忍心将利益这条“大鲈鱼”放回“湖”中。抢座位的人不就是为了坐上座位舒服点吗?不排队的人不就是为了先买到东西吗?只要人们能够克制住心中的欲望,就不会再有这种不良现象发生了。古今多少人,不都是被诱惑人的“大鲈鱼”--利益害得身败名裂、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吗?
所以,我们要学会拒绝诱惑,要遵守规定、明辨是非,不能贪图一时的诱惑,不能贪图一时的利益,干了亏心事。我相信,大家如果能在诱惑、利益面前说“不!”诱惑就无法攻克你的心灵城堡,自然就逃之夭夭了!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作者和他的父亲一起去湖中的小岛钓鱼,好不容易才钓到一条大鲈鱼,作者很高兴。但父亲却要作者把鱼放回湖中,因为还没到捕捞开放日,作者只好无奈的把鱼放回水中。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人要有抵御诱惑的能力,要慎独。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由的想起了前几天发生在班上的丢钱事件。那段时间,班上频繁有人的钱不翼而飞。初步统计,这一星期班上丢钱的数目接近100元。
佛家有云:日行一善,功德无量。我想一个人要是没有自控能力,不能抵抗诱惑,他的功德也会每天折损,最后他的功德会变成负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可“犯罪时针”也越转越快。有一句话说得好: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每天都心惊胆战的,真的好吗?!佛说:百世修德,一世为人。做一回人就应该开心,不能每天胆战心惊。
《钓鱼的启示》讲的是:我和父亲在开放捕捞鲈鱼的前一个晚上去钓鱼,我掉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看到离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就让我把鲈鱼放了,我乞求父亲,可是父亲的态度很坚决,还是把鲈鱼放回了湖里。三十四年后,我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在成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诱惑的”鱼“但我每当遇到道德难题时总会想起父亲对我说的话——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诱惑是一个鲜红美丽令人垂涎三尺的苹果,要想经得起诱惑,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遗憾的是,有许多人为了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而不顾一切,经常捡了芝麻丢西瓜,做不成什么大事业,而作者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会了用坚强的毅力克制住欲望,在忍耐中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希望我们大家都能经的起诱惑,最终平等上成功的顶峰!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小男孩。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几个小时钓到了一条十分肥美的大鲈鱼,但是开放日时间还没到,父亲执意要将鱼放回。小男孩一开始还不肯放回,可最后还是放了回去。
他让我懂得了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坏规定。道德问题从小就要明白,长大后才能做一个品行的人。
以前,我也很爱和奶奶一起钓鱼,不过我经常会看到一些大牌子,上面写着“禁止钓鱼”。我却不以为然,认为反正没人管,管他呢!我偏要钓。我奶奶却说:“这儿不能调,换条河吧。”我看见河里有许多又大又肥的鱼,所以我不愿意走,还是钓了。钓来了五六条又大又肥的鱼,我很开心,就坐在椅子上看《道德故事》这本书,奶奶趁机把它们放了。我一边看着关于道德的书,自己却做不到。不读了这篇文章,我很后悔之前的行为,甚至对自己感到气愤。我发誓,以后再也不做这样可耻的事了。
【钓鱼的启示读后感指导】推荐阅读:
钓鱼的启示看书心得10-14
《钓鱼的启示》读书心得书评10-30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7-18
小学五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说课稿09-25
《换老师的启示》读后感07-15
钓鱼的乐趣06-23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心得领会05-25
下棋钓鱼的谚语-谚语07-18
小学作文《钓鱼的感悟》09-14
钓鱼的快乐-六年级作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