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推广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技术推广(精选8篇)

新技术推广 篇1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镇结构调整的首要问题,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2年6月5日)对保护性耕作曾做出批示:“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农业部要制定规划和措施,积极推进这项工作”。200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

1.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和内涵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它的定义是: “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它的核心技术和价值是通过免耕少耕、秸秆残茬覆盖、合理深松、化学除草灭虫,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产、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的目的。主要包括四项技术:一是农作物秸秆覆盖技术,是在作物收获时,秸秆粉碎还田 覆盖地表,这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础;二是机械深松技术,这是与传统耕作相区别的技术环节,作业时,不翻动耕作土层,用深松机使土壤发生纵向移动并自然回落,不破坏地表秸秆覆盖,又可以打破犁底层;三是免耕播种技术,在有秸秆覆盖的地表,用免耕播种机完成播种施肥作业,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环节;四是化学(机械)除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

2.1 保护性耕作起源于美国

19世纪30年代,美国持续干旱并风暴肆虐,西部大开发后裸露疏松的农田难以抵挡大风的袭击,形成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黑风暴”推动了各种保土保水耕作方法的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总结形成了保护性耕作法,扼制了沙尘暴的再度猖獗,同时增加了土壤贮水量和肥力,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目前,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已基本取消铧式犁耕作,保护性耕作已成为基本的耕作模式;前苏联、以色列、巴西、印度等国也开展了相当规模的试验研究。

2.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于上世纪90年代初“来”到中国

从1993年1月开始 , 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农机局与澳大利亚合作,试验研究保护性耕作,历时 10多 年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保水保土、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中小型农机具为实施手段的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截止2006年底,我国北方15省(区、市)已建成国家级项目县167个、省级项目县262个、实施保护性耕作2037万亩,各类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到3.28万台、其它配套农机具3.37万台(套)。我省已建成国家级项目县(市、区)13个、省级项目县(市、区)73个,全省实施保护性耕作总面积 累计 达 到 558万亩。项目区配套保护性耕作动力机械 1098台,配套机具3241台(套)。

3.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壶关县的应用效果

从2002年起,壶关县开始试验、示范保护性耕作,按照《山西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管理办法》要求,严格遵循“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提升质量、注重效益、梯次推进、连环滚动”的发展原则建设项目:先后承担了山西省农机局省级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2003年至2004年)、省级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重点项目(2005年至2006年)和国家级示范县保护性耕作项目(2007年至2009年)。高标准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田由500亩(2002年)发展到10000亩(2007年),累计达到18500亩。几年来的试验、示范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壶关县是 完全可行的,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技术应用效果。

3.1 节本增收

保护性耕作与传统农业相比,少了耕翻,多了作物残茬的覆盖,降低 了耕作成本,减少了能量的投入。每亩节约机械作业费(耕、耙)28元。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有效培肥地力,提高有机质含量,蓄好“天上水”、保好“地下水”,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使粮食产量有效增加,每亩可增产粮食40公斤,增收40元。两项合计每亩增收节支达68元,实施18500万亩,为农民增收125.8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3.2 土壤改良

实践证明: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于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提高0.03—0.06个百分点,可逐步减少化肥亩施用量,改善粮食品质,有利于推进现代化绿色农业。

3.3 生态效益

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风蚀40%,水蚀50%,有效减轻风

沙扬尘和因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天然降雨利用率提高10%,化肥利用率提高20%,土壤有机质提高0.01%,土壤理化结构得以改善。

3.4 社会效益

推行保护性耕作,能使现代农民内化为一种素质,外化为一种能力。特别是农机大户能按照农业产业化要求,结合农机作业项目,推进农机标准化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使支撑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健康发展,走上快车道。

4.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存在的问题

经过我县几年来的实践,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地方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和好处在认识上还不到位,特别是没有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的乡村,当地政府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支持度不够,群众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自觉自愿性也不够;二是在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方,还存在着对保护性耕作核心技术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还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对农作物残茬覆盖量、覆盖度和免(少)耕 播种,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技术 不到位或技术走形现象;三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免耕播种机在性能上有待改进完善。

4.2 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策

回顾总结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实践,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发展保护性耕作 技术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耕地、改善环境、节本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秸秆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深松蓄水及病虫草害综合控制为主要内容,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遵循自然规律与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保障体系,改革传统耕作制度,积极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应结合区域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作物种类,采取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方案,选定适用的保护性耕作机具,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要从成熟技术入手,先易后难,逐步推开。要采取当地农民可接受的方式,加大试验示范,宣传农民、培训农民、带动农民,调动农民应用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

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选好重点实施区域,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通过试验示范,确立主推技术路线,筛选成熟机型,为大面积推广应用积累经验。要选择积极性高、乐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农机大户、种粮专业户、乡村干部家庭作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带头人,政策上给予扶持、技术上给予帮助,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通过他们的成功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广大农民亲眼看到保护性耕作的实惠,并不失时机地扩大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

3.政府扶持,农民自愿。各级管理部门应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要注重现有项目与保护性技术推广的结合,逐步加大保护性耕作投入力度。要特别尊重农民意愿,注重保护农民和广大农机手的经济效益,通过典型示范,政府引导,政策拉动来提高农民采用保护性

耕作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切忌强迫命令,违背农民意愿。

新技术推广 篇2

1.1 四川省农业概况

四川省农业占地面积广泛, 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省份之一, 农业人口约6680万人, 农业耕地约4285万亩, 农业技术人也非常多。通过调查, 该省份拥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20765个, 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经营管理以及渔业等。通过国家编制的农业技术人员89975人, 推广机构农技人员84955人, 大部分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或者有专业技术职称。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一般是财政拨款和差额拨款, 也有一部分是自收自支。该省按照国家颁布的《关于农技推广改革试点意见通知》的精神, 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但是, 实际的调查表明, 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工资低导致农业技术人员对自己的工资待遇有很多不满意;缺少经费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很难开展;技术队伍不稳定、没有凝聚力, 存在人员在编不在岗的现象;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推广工作很难管理。总的来说,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问题非常严重。本文通过对该省20个县的260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调查问卷, 然后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1.2 研究意义

技术是农业的发展的首要条件, 研究出来的新成果、新技术最终还是要让农民将其应用在生产中。以取得利益, 这就需要专门机构以及人员进行技术推广工作。研究的新技术是否能成功的转化为生产力, 农业技术人员的推广程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国内国外对农业技术会有多方面的研究, 但是对农技推广工作研究的非常少。因此, 对农业技术人员的推广行为进行研究, 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为解决农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农业技术从研究到产生再到最终的应用, 这一系列环节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当前使用的技术存在的问题研究, 对农户的需求程度进行研究。 (2) 新技术通过何种途径提供给农民。 (3) 新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反馈。 (4) 对技术传播和交流进行研究等方面。

农业技术是否会转化为生产力最终是需要推广人员努力的做好技术推广工作, 所以农技推广人员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当前的农技推广行为。 (2) 农技人员推广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意愿分析。 (3)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知情况分析等。

2 农业技术人员推广行为分析

2.1 农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四川省农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 主要以男性为主, 占样本总人数的80%以上;平均年龄40.25岁, 跨度从21岁到70岁;平均接受教育年限为13.85年, 学习农业专业占58%, 其他为非农业专业;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间在10~15年之间占21%, 在16年以上的占到了39.2%;农技人员来自政府的比例为65.5%, 其他都是普通农业技术人员;接近一半的农业技术人员都存在兼职情况, 包括经商、务农以及其他工作。

2.2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 农业技术人员推广的技术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种植技术, 比如, 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等;另一类是养殖技术, 比如, 防疫治疗、良种繁殖等。对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农田灌溉、土壤改良等技术推广的非常少。

(2) 农业技术的来源最主要的是技术人员长期的农业实践以及上级政府的给予, 而通过自身研发和科研院校研究的农业技术则比较少, 这也是造成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率偏低的主要因素。

(3) 农业技术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部门的固定经费、上级部门批准的少量项目经费, 还有一部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经营收入和服务收入。

(4) 农业技术人员接受培训的机会非常少, 即使有强烈的希望进行培训, 但是由于培训经费不足, 每年也就一、两次培训, 甚至不进行培训。另外, 通过调查发展, 培训经费有一部分是由政府承担, 还有一部分是由自己承担。

2.3 农业技术人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知行为分析

(1) 对推广情况的认知。对农技推广情况很多农业技术对其好评和差评各占26.5%和25.5%, 总体推广状况一般。通过对四川地区进行调查发现, 该地区的农业推广工作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 (1) 农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经费不足, 平均预算在400~6500元/人。 (2) 缺乏调控手段, 没有对推广工作进行科学指导, 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只是形式, 对县级重视, 对乡级不重视。 (3) 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 上级部门随意安排非农业技术人员, 导致推广水平大大下降。

(2) 对推广工作的重要性认知。调查数据显示, 有55.6%被调查人员认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非常重要, 但是接近一半的农业技术人员一年中只有50%的时间从事推广工作。

(3) 对推广影响因素分析。农业技术人员在实际的推广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比如, 交通不方便、农民接受能力不强、自身知识不足、经费限制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推广工作造成影响, 影响农业技术人员的认知。

(4) 对农民的接受能力以及需求程度的认知。很多的农业技术人员认为农民对技术推广的接受能力比较弱。如表1所示, 只有2.8%的农民认为自己的接受能力强。农技人员认为农民需要农业技术和非常需要的态度各占52%和34%。

(5) 对单位管理情况认知。农业技术人员对单位的管理工作总体评价为一般, 占到总数的54%, 其中, 来自政府的技术人员占35%, 来自非政府的农业技术人员占20%。

2.4 农业技术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知行为分析

(1) 农业技术人员对自己工资的满意程度意义地位的认知, 通过调查, 认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仅占9%, 认为一般的占到45%, 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到46%。与其他同事在收入方面相比, 有47%的农业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收入低, 在地位方面相比, 有52%的农业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地位要低于其他部门的同事。

(2) 认为农民或者单位对推广工作的评价认知。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农业技术人员, 认为农民对推广工作的评价中基本满意占65%, 不满意的仅占4%;认为单位对推广工作的评价中基本满意占62%, 不满意仅占2%。

2.5 农业技术人员推广行为分析

(1) 采取的推广的途径。农业技术人员一般会通过田间培训、宣传资料以及入户拜访三种方式, 比例分别为35%、45%、20%。大部分的林业技术人员都会对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信息积极关注, 而不关注的只占了14.8%。

(2) 与农民的沟通方式。农业技术人员对农民的沟通交流方式有很多种, 通过调查发现, 直接下乡与农民交流的占38.5%, 通过电话进行交流的占13.5%, 通过村干部或者示范户进行交流的占28%和27%, 只有2%部分农民会主动与农业计划人员联系。这也就说明了农民对农业技术学习的不积极, 遇到问题总是凭借自己经验解决。

(3) 推广以后的反馈情况。有74.5%的农业技术人员向农民推广完技术以后, 会隔段时间对技术应用的情况进行跟进和询问, 偶尔跟进的占22.8%, 其他为不会去跟进, 总的来说, 只有少部分的技术人员对工作持不积极态度。

(4) 是否有其他求职意向。通过调查, 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比较辛苦, 工作环境风吹日晒, 工资待遇水平不高等原因, 有63.8%的农业技术人员表示, 如果与更好的工作机会会愿意放弃现在的技术推广工作, 这也是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3 总结

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 农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从我国的发展历程来看, 农业方面遇到的问题都需要农业技术来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农业技术是否真正的应用到实践中并发挥其价值, 对推广人员提出的更高的考验。因此, 本文对农业技术推广行为展开研究, 为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提供参考价值, 也为解决农民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东海.农技推广人员的下乡推广行为以及影响因素分析[J].2013 (08) .

[2]胡瑞发.农民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以及决定因素[J].2013 (09) .

新技术推广 篇3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插秧技术推广;困境;分析

中图分类号:S2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31-1

在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中,机械化程度还不够高,水稻插秧的机械化水平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总结了水稻插秧技术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水稻插秧技术推广困难的原因

1.1水稻插秧育秧技术要求较高

在水稻插秧育秧技术的推广中,尤其是机械化水稻插秧技术的推广,其技术要求较高。许多农民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不愿意使用机械插秧技术。而机械插秧是水稻种植技术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这种插秧模式与传统的人工插秧相比,机械插秧的播种面积较大,其标准化的要求较高。想要实现机械插秧,需要具备以下几点基本要求:一是想要使用机械插秧,需要一块标准的水稻插秧地,水稻的秧苗要均匀分布;二是水稻的秧苗需要健壮,并且无病虫害,满足水稻高产的要求。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户家庭均采用家庭劳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导致农户更加偏好传统的插秧技术,机械化的插秧技术成本较高,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户家庭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就导致机械插秧技术不能够在水稻插秧技术推广中得到良好的运用。

1.2机械插秧的技术限制

机械插秧所选择的秧苗一般是带土移栽,秧苗的年龄在15~20天,叶龄在3.5~4叶龄之内,秧苗的高度在12~17厘米。若地里的水越深,秧苗就不会露头,就不能够使用机械进行插秧。在插秧的过程中,也可能受到天气的影响,在秧苗的插秧季节无法提供其需要的水量,就导致秧苗不能正常插秧,而机械并不能够采用大秧苗进行插秧,这样插秧机就成为了摆设。

1.3水稻农田中的灌溉水利设施落后

在大多数的水稻农田中,用于供水排水的系统比较落后,不能够做到自如地供水和排水,使得农田水深得不到有效控制,这就为插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4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

由于农村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农民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较慢。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多数人还是比较倾向于传统的插秧模式,且没有办法去创新和改进,改良水稻的种植环境。这就在客观上阻碍了水稻插秧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与落实。

2解决水稻插秧难以推广的有效措施

2.1加快土地流转的进程

要将土地集中在比较优秀的种粮大户中去。过去,为了提高粮食的生产率,国家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落实到每家每户,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进而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日益增加的农业需求,这种生产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當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只有将土地集中到农业大户中,对土地进行集中的管制,才能够有利于水稻插秧技术的发展,这样才有利于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的进一步推进。

2.2改良供水及排水系统

进一步推广水稻插秧技术,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对我国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改造,使农田实现有效灌溉和排水。推广的技术人员还要根据实际的农业生产需求,对农田实行随时灌溉随时排水,为水稻的种植和生产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技术条件,满足农户对插秧的要求,进一步推广机械插秧技术。

2.3加强水稻插秧技术的宣传与培训

想要进一步推广水稻插秧技术,就要加大新技术的宣传力度,还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就提高了,农民配合推广的积极主动性也会随之提高,水稻插秧技术也将会得到更好的推广。推广人员还要加强农民插秧技术的培训,尤其是机械插秧技术,让农民群众主动的改造水稻的种植环境,为机械化的水稻插秧提供良好的条件。

3结语

水稻插秧技术的推广与实施,有效帮助了农民群众进行科学的插秧,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水稻的产量,提高了插秧的效率。机械插秧可以代替人工插秧,这样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解放了广大农民的双手,尽管机械作业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是相信经过我国广大农技推广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改进之下,机械插秧技术的前度将会更加光明。水稻插秧技术的推广人员还需要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大力推广新型的水稻插秧技术,以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素明.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应用及前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3,(06).

[2]单付齐.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3,(15).

[3]陶明德.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推广的优势及不足[J].农机科技推广,2013,(02)

技术推广 篇4

发展养鸡产业,争创禽类养殖是我村今年重抓的一件大事。自成立农业推广协会后,由我们〃〃〃〃推广了先进的养殖技术。

一、主要作法

1、积极引导,广泛宣传抓落实。一是大力宣传养鸡优惠政策。及时召开了专题动员会,下发了宣传单,大肆宣传区、镇(办)扶持养鸡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养鸡的积极性。二是大力宣传养鸡典型事例,以养鸡经验和经济效益,正面引导农户发展养鸡产业。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抓落实。一是成立工作专班。成立了发展养鸡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为养鸡户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实行奖惩激励。对发展养鸡制定了奖惩措施。

3、鼓励发展。为完成区下达的养鸡发展任务,在发展养鸡的优惠政策基础上,还制定了激励扶持政策。

4、协调配合,优质服务抓落实。加强养鸡户、推广协会之间的沟通。针对养户反映问题给予解决。

二、推广情况

1、经济效益:

年饲养商品肉鸡10万余只,年创产值20多万元,可为农民创造利润10万元。

2、社会效益:

带动了全村养殖业,推广协会定期组织畜牧兽医技术专家对社内农户开展养殖技术,动物防疫等培训,不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对社内社外的养殖户派技术员现场指导。免费培训,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一致好评,并有力带动了相关的产业发展,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3、生态效益

肉鸡养殖的主要副产品是鸡粪,鸡粪中富有未被鸡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和有机肥料,对林木果等经济林,以及农田、塘口饲养鱼虾可以进行充分利用,不但不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可以节省成本,改善了土壤环境,兼带发展鱼虾养殖及经济林木种植的生态养殖的一条龙经营模式,生态效益显著。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抓好平衡促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各项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加大督办检查工作的力度,确保平衡发展。

2、采用肉禽标准化生产技术,生产方式进行集中封闭饲养。

3、规范管理,合理布局,实行统分经营模式的养殖区域。

新技术推广 篇5

上海市电力公司

上海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积极推进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工作,建立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长效管理机制,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我公司的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上海公司根据总部基建部的有关要求,积极开展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通过科技创新成果和新技术的转化与应用,向技术要效益、用技术强电网、以技术促服务,持续提升电网技术、装备水平和安金稳定可靠运行水平。

一是高度重视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契机,提高认识,逐步健全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机制。二是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强化基建新技术应用,对新技术研究应用项目从申报、立项、研发及对外合作、项目实施到项目验收评价全过程重视新技术应用,及时将成果纳入新技术应用目录,实现成果在公司共享。三是确保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资金投入,向引导、推进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提供资金支持。

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成立专项领导小组

由上海公司基建部牵头组织成立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领导

小组,公司基建部领导任组长,电网建设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公司、各供电公司、设计院、送变电公司主管基建领导参加,对照“基建部2010年重点工作实施计划”,以及“总部部署、基层实施”的各项重点管理要求,依据“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集约化管理办法”,推进上海市电力公司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枝术推广应用工作,提高管理制度落实的效果,建立推广应用新技术工作机制,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上海公司新技术推广实施目录

由基建部组织各供电公司、设计院、中试所、送变电公司,根据公司总部基建部发布的基建新技术研究成果以及总部科技部发布的《国家电网公司新技术推广纲要》、《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应用新技术目录》、《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成果推广目录》(“一个纲要、两个目录”),结合上海城市电网特点整理出上海公司新技术推广实施目录。

由基建部组织领导小组各单位进行评审,确定公司基建新技术推广实施目录。评审中确定第一类为国网新技术目录中已有适合上海城市电网的项目;第二类目录为技术先进有上海特色、拟研究并试点完成后向国网公司推荐的新技术项目。

实施目录内容包括变电设计类、线路设计类、施工工艺、施工机具类、基建管理类,主要侧重基建领域的新技术推广应用,大型科研类示范项目专门单列。

2.制定公司计划,确定应用工程和示范工程

由基建部组织设计院、电网建设公司、供电公司,根据基建新技术推广实施目录确定应用工程和示范工程,对于普遍适用的新技术在新建基建工程中均应采用,对于有针对性地新技术在适用工程中均应采用,对于较特殊的新技术应在示范工程中应用。由基建部统计发布上海公司基建新技术清单及应用工程。

3.明确各单位在基建新技术应用中的要求及责任

各建设单位业主项目部提交月报,专题汇报承担的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情况,及时总结有关经验;在基建部的专题会议上,介绍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进的有关情况。

每项专项工作结束时,相关单位要认真总结,提交经验交流书面材料。基建部对其推进新技术应用研究和实施情况进行考评。

公司基建部负责汇总新技术应用情况,评估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效果特别显著、效益特别明显的应总结成专题报告,向国网公司基建部汇报。

4.推广新技术应用成果

根据国网公司新技术应用目录,我公司积极应用多项新技术成果,在40多项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上海220kV以上新建线路基本都采用紧凑型线路,同塔双(多)回线路长度达到了270公里,在新建线路中应用率为100%,钢管塔在黄渡站至青浦站、青浦至干练站、航吉站220kV线路等工程中均

有使用,高强钢在220kV及以上几十个线路工程中的应用率达到了100%,其中220kV同塔四回路铁塔高强钢占塔重比为27%。

二、及时总结新技术研究、优秀设计与设计竞赛成果,加强宣贯与培训工作

上海公司有六个工程分别在2010年国网公司第一批和第二批优秀设计评选中获奖,积累了较好的设计经验。在开展110kV及以下输变电工程中,一批变电站在智能化、节能、环保等方面设计优秀,应用效果良好。

上海公司积极开展上海11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设计竞赛。2010年公司成功举行了中辉35千伏输变电工程的设计竞赛,推动了设计单位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水平的提升、带动了设计单位的创新意识和提高自身水平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公司采取成果点评、培训交流、专题会议等多种形式,针对设计单位、评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开展相关培训、使之及时掌握基建新技术最新成果、标准化建设成果、优秀设计亮点、设计竞赛成果等。充分调动相关单位的积极性,引导、规范、推进基建新技术成果在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应用。推动成熟适用的成果在后续工程建设中的科学应用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建设质量和水平。

根据总部基建部的设计专业会议精神,及时召开会议,规范并引导公司建设、设计、设计评审、施工、监理和运行等单

位执行设计管理相关要求,推进通用设计、通用设备等标准化成果应用,推广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建设最新成果,推广应用基建新技术。

三、积极推进基建新技术研究应用工作

1.推进智能变电站试点建设及成果应用

目前,上海公司220千伏泸定站正在开展智能站试点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公司将继续做好智能变电站和智能线路的建设管理工作,积极推行国网公司有关智能变电站的技术标准和应用要求,开展智能化设备及新技术的试点应用。在节能型变电站技术、噪声控制技术、全光纤互感器、智能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等方面开展研究应用工作。2011年公司将重点对智能变电站建设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对智能变电站应用的各项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分析取舍,将试点应用情况与总部积极沟通,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应用依据。

2.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的研究应用工作

上海公司积极探索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及时将技术创新转化应用到具体工程中。例如,国网公司重点科技“技术框架”项目“500千伏世博地下输变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组织下,由上海市电力公司牵头,以500千伏世博地下输变电工程为依托,对该工程在城市电网建设中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23个子课题的深入分析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项

目的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多项研究成果在上海市区220kV济南地下变电站、宛平地下变电站、500 kV虹杨地下变电站中得到广泛应用。隧道热场技术应用、电力隧道施工控制及运营维护与数字化技术应用在北京西路-华夏西路电力电缆隧道工程中。电力隧道预防性防火措施和消防方案应用在长江隧桥工程、雪野路隧道、半淞园路隧道等工程中。研究成果在工程中得到及时推广与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积极做好2011年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研究工作,总部基建部确定了2011年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研究备选项目清单,我公司有三个研究项目入选,目前已通过总部基建部组织的项目可研评审。我公司正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开展研究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篇6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地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正向高科技、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新形势,本文分析了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并结合某地实际情况,提出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涉农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探索出一条具有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特色设施农业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设施农业 技术推广

一、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为了农业的发展,我国一直积极致力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已经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逐渐推广了一些先进的、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农业技术培训工作正在逐步开展,为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等。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是存在着不少的差距,需要更加努力。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资金支持不够

必要的资金支持对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政府的农业推广事业费不够,推广项目费不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济实体创收收入也不高,作为政府推广机构推广经费的主要三个来源,情况都不够乐观,就注定了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资金支持不够。

(二)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问题

要想更好地实现农业技术的推广,就必要做好科研、技术服务与生产这三者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三者依然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尚且没有紧密地联合在一起,这样就很容易导致科研攻关取得的一些成果没有办法及时进入农业生产的一线;生产者们因为无法及时得到新技术,加上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等相关因素的限制,也很难实现生产效益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提高

人是诸多因素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积极性以及思想认识等都会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当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最为显著的表现就在于:第一,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比较低,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是从事与农业相关专业的,自身对农业缺乏正确的认识,更别提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了。这样就会给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也很难去就某一项技术的实施效果、是否值得大范围推广等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第二,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很多人都是抱着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去完成这项工作,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服务意识较为薄弱,服务态度也比较差。

(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的单一化

农业技术推广的单一化主要表现在科技部门往往就是根据自身的主观意愿去就某一项技术进行推广,很少甚至根本没有从地区和农户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去进行推广从;此外,技术推广后的评估滞后严重。在某一项技术推广之后,没有就推广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从而导致这些技术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二、加强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分析

要想真正发挥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所需资金的投入

资金是重要的保证,没有足够的资金,就无法更好地展开科研;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也就办法将已有的科技成果推广开来。因此,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尤为重要。此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了有效保证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必须尽快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和领导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二)注重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

事实上,现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得以顺利实施,与推广人员的综合素养有着很大的关系。为此,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让他们首先在思想上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进而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途径,如定期开展培训与交流等,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让他们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专家,能够就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进行解决,进而充分发挥出他们应有的积极作用。

(三)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

农民才是科技的最终受益者,因此他们对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认识和接受能力极为重要。为此,要高度重视农民的文化科技教育,特别是加强对科技项目示范户及农民技术骨干的技术教育。

结语

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推广系统、用户系统、研究和管理系统等。在郊区型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高校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构、涉农企业及民间推广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新技术推广 篇7

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供需矛盾,瓶颈

当前,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已经形成:从国家的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到省、市、县、乡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从从事研究、试验、示范到培训、指导、推广和咨询服务的科技人员。这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的技术服务体系。这一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 在推动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广大农牧民对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所掌握的技术经验, 已远远无法满足农村、农业和农民生产发展的多方面技术需要了, 农业新技术供需矛盾突显。一些农村政策运用的不当和体制机制的不健全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展的瓶颈, 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阻碍了广大农牧民依靠科技进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如何解决农业适用技术的供需矛盾, 突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瓶颈, 是当前摆在政府和农技推广服务行政管理机构及各级农业科技人员面前的新问题。

1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供需矛盾和瓶颈的主要表现

1.1 农业技术研究成果与应用衔接不够紧密

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研究成果大多产生于农业科研机构或大中专院校中, 产生于从事研究工作的农业高科技人才中。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主体是基层最广大的农牧业生产者。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最后推广应用产生效益, 才能体现出技术和成果的价值。然而, 新技术成果从审定、鉴定到应用, 要经历层层关卡;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到推广机构, 再经历试验、示范、培训、咨询指导等过程, 最后才能真正得到普及应用, 发挥新技术成果应有的作用。整个技术成果供需过程经历了巨大的时空跨度

1.2农业技术推广内容与实际需要不相匹配

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产生于不同的科研机构、不同的专业研究内容及不同应用方向的科研人员。新技术和新成果层出不穷、纷繁复杂, 如何选择和应用适合本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技术成果和技术措施, 也是地方政府和基层技术推广人员面临的难题。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农民生产有了自主权, 除了自然条件和气候的原因, 市场需求和效益最大化决定了农民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一家一户自主的生产模式和生产经营内容决定了农民对农业技术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 地方政府主导的和农技推广机构主推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不一定是广大农民和生产经营者需要的。

1.3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

从全国来看, 农业技术推广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队伍体系。但就一个乡镇来看, 以科尔沁右翼中旗为例, 每个乡镇农牧业人口有1~2万, 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人员不过1~2人, 有些还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决定了任何一个乡镇的农牧民对农业技术的需要都是多方面的, 如农作物方面的、果树园艺方面、蔬菜方面的、土壤肥料的, 及病虫草害防治方面的等。只有满足了农村、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技术需要, 农业技术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因此, 当前农村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

1.4 农业新技术推广手段不能满足生产发展需要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和通讯手段的更新, 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和推广方式有了极大的进步, 网络和通讯科技在农业科技推广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建设和应用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但是, 从目前全旗的情况看, 类似的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应用还局限于县级以上单位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的科技人员, 还没有普及到乡镇一级, 农业生产经营者应用的数量就更是少之又少, 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需要。

2 农业技术推广供需矛盾和瓶颈的主要原因

2.1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科研机构体制的原因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技术科研机构及大中专院校隶属于不同层级的政府或农业部门的行政机关和教育部门的行政机关管理, 行使着不同的职能。他们之间相互联系较少, 对相互之间的需求特别是科研机构对基层农业技术方面的需求了解得少, 基层对科研机构研究新成果及新技术项目的进展了解也不多, 且在工作中相互协调、联系方面没有硬性规定, 缺乏专门负责协调联络的机构和沟通机制。

2.2 农业和农村政策的原因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落实, 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规模化经营和大型农机具的推广使用造成一定的难度。同时一家一户的自主生产方式及多样性的生产经营内容也给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

2.3 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机制的原因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人员力量不足和队伍的不稳定, 严重影响着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同时, 农业科技干部任用制度和乡镇过多的事务也是影响农技推广队伍稳定和作用发挥的重要原因。以科尔沁右翼中旗为例,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隶属乡镇政府编制, 业务指导由旗农业局负责。由于农业技术工作具有较强的季节性、阶段性, 在业务工作完成后, 乡镇农业技术员基本都忙于乡镇的事务性中心工作, 在乡镇工作表现突出的, 不久会离开农技推广队伍, 走上领导岗位, 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流失。

2.4 地方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

地方经济发展滞后是制约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因素。虽然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网络科技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但在基层, 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还没有全面铺开, 没有实现全覆盖。边远的贫困乡镇或村的通讯网络还没有覆盖。比如在内蒙的一些地区因地广人稀, 实现宽带网络覆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有的村屯虽接入了宽带, 但使用效果不理想。由于无线宽带费用又太贵, 很多农村家庭购置了电脑也变成家中的摆设。

3 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供需矛盾、突破瓶颈的途径

3.1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科研机构协调机制,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新的农业技术成果或技术措施只有让广大农民或农业生产经营者掌握并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 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实现成果的价值。要使一项新的农业技术成果和技术措施走出科研院所, 完成成果转化和体现价值的最简便的办法, 就是各层级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部门内部的纵向联系, 加强与科研院所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横向沟通, 强化对基层技术推广部门与科研院所的协调职能, 让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了解新技术发展动态, 让科研院所的高科技技术人才了解农村和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和需要。大中专院校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基层推广实践能力并支持他们在学术上取得更加符合农村、农业和农民需要的技术成果。当然, 只有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这种协调机制并强化工作职能, 才能使农业科研院所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走出院所, 走向“三农”, 实现农业技术供需见面、无缝对接。

3.2 科学把握和利用好当前农业、农村政策, 推进农业新技术应用

当前农村分散的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 是制约农业新技术成果和新技术措施应用的障碍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全面把握利用好当前的农业、农村政策, 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 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强化统分结合生产经营方式中统的功能。如有的地区通过村屯集体经济组织宣传发动农户, 实现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有的地区制定措施鼓励土地流转, 使土地向种田能手流转, 形成规模种植;还有的地区利用国家鼓励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政策建立专业合作组织等。这些符合国家政策的措施为实现规模经营, 更好地应用农业新技术、推广新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3.3 建立农村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激励机制, 稳定农技推广队伍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是新技术成果、新技术措施应用推广的主要力量。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对解决农业技术供需矛盾、突破农技推广工作瓶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 渺茫的个人发展前途, 影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发挥。要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应该引入激励机制, 给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改善工作条件。对工作积极性高并在推广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的技术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 对工作成绩突出的, 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放宽政策或提高绩效工资待遇等。让从事基层农技推广的科技人员感觉到付出与收获是正相关的, 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未来, 保障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稳定。

3.4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手段

电教中心推广应用新技术措施 篇8

【摘要】本次研究探讨了电教中心推广应用新技术的措施问题,首先简单介绍了电教中心推广应用新技术的作用和意义,随后详细分析了电教中心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几条措施,从各个角度对当前新技术推广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阐述。在文章的最后,对本次研究进行了总结,希望本次研究可以为电教中心推广应用新技术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电教中心 推广应用 新技术 措施

一、引言

步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带动了其它很多行业的改革。对于教育行业而言,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都可以在现代教育行业中看到。在信息时代,电教中心如何合理的应用新技术,如何使用新技术做好电教中心的推广工作,这些都是电教中心应该考虑的。针对于此,本文将展开对电教中心推广应用新技术措施的分析与探讨。

二、电教中心推广应用新技术的措施

对于电教中心而言,想要更好地推广应用新技术,就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2.1教育理念改革

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现代教育的理念也在悄然改变。人们不仅要意识到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同时也要意识到教育理念的发展。在教育行业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中,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是比较重要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直接决定着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教育理念改革必须要坚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导向,它不仅属于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期望,同时也属于一种理性目标。教育理念的前瞻性很强,它可以为学校和教学人员指出发展目标,同时也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期待。

对于教育系统的领导而言,他们的理念要时时保持更新,他们是教育硬件配置发展的推动者,只有当他们意识到新的教育理念,了解到新媒体和新技术的作用后,才会大力开展对新媒体和新技术的推广。

2.2分层推进

对于新媒体而言,每一种新媒体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研发,然而当新媒体进入市场后,想要让大家认可还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如果盲目推广新媒体,往往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出现。针对于此,可以通过分层推进的方式来对新技术进行推广。当新技术硬件配置完毕,就需要开展教师应用分层。在这一过程中名师引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让一些优秀教师或特色教师首先使用新技术教学,通过公开示范课等方式来为其他教师做出示范。在教师行业中,优秀教师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其他教师也会有意无意的向优秀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和策略。

当优秀教师使用新技术教学后,其他教师也会纷纷效仿。此外,由于不同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应该根据教师的个体信息技术素养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

2.3科学引导

在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问题,有些教师虽然使用新技术解决了不少教学问题,可他们的教育观念却始终未发生过改变,这就导致教师使用新技术的水平持续偏低的情况出现。针对于此,还需要对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赋予新技术的推进以系统理论支撑。借助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部分。在推广新技术的过程中,要指出应该做的事情以及该如何去做的方法,要用辩证观点来分析新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效益。电教中心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做好当前需要做好当前可以做的事情,同时针对一些当前条件不足的事情,可以先做一些基础铺垫工作,做好向上级部门的宣传工作,进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新技术的推广。尤其是对于一些可以引领教育发展的新技术,要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分层操作的方式来进行大力推广。作为电教中心工作人员,他们也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过哲学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原因还是结果,亦或是必然性还是偶然性的辩证运动,这些都需要经历从可能性到现实性的转化过程。事物的转化过程都是从可能的存在转变为真实的存在,当转变为真实的存在后可以可能会产生新的可能,进而使其朝着新的现实转化。

2.4大力培训新技术

新技术的推广离不开人才,在教育领域新技术推广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想要使新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只有当教师掌握了新技术后才可以使新技术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由此可见,想要推广新技术,首先要对教师群体进行新技术培训。

在推广新技术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培训工作,例如新的教学设备,不管这设备有多出色,如果教师不懂设备使用方法或者使用起来不够娴熟,那么新的教学设备将无法对教学工作产生任何帮助,甚至还会起到不良作用。所以现阶段最要紧的事就是对教师进行新技术培训,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从而解决一些传统教学无法解决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培训工作要走在教学设备引入之前进行,首先对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当确认新技术可以长期使用后,再进行大范围的投入。这时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在培训过程中要仿效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自行挖掘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最终解决好问题。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进一步更新,要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呈现螺旋式上升。要让教师群体了解到新技术和新设备仅仅是教学辅助工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应该坚持素质教育教学策略,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出更加开放、自主的教学环境。只要培训工作做好,新技术和新设备就可以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对于一些教师来说,他们的教育观念更新后,教学素质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2.5榜样带头

对于新技术推广工作来说,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新技术推广最大的难点在于人们对新技术真正效果的不信任,然而如果人们看到优秀的榜样,一切就变得不同了。首先,榜样可以使人对新技术产生信心,其次,榜样可以让人拥有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再次,榜样还可以激励着人们去奋发,去努力,去学习。

在推广新技术时要做好榜样带头工作,对于一些表现良好的学校和教师,要在推广会议上对其进行表扬,这不仅可以鼓励榜样学校和榜样教师,同时也可以督促其他学校和教师不断努力。与榜样交流可以让其他学校和教师学习到更好的方法和策略,与此同时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换策略。由此可见,电教中心应该大力推广宣传一些推广新技术取得不错效果的学校和教师,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榜样带头作用,同时调动他们推广新技术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本地区新技术的整体推广。

2.6做好服务工作

在推广新技术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新技术与原有技术的冲突,当二者出现冲突时,往往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如果教师使用新技术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时不仅会使新技术的推广受到负面影响,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于此,电教中心要做好新技术服务工作,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必须要有专业团队来进行跟进,在使用新技术时,一些教师往往会出现新技术使用效果不好的现象,这时就可以发挥出专业服务团队的作用了。只有将新技术服务工作做好了,新技术的推广才可以真正起到效果,这时虽然花费了较高的投入,但同时也可以收获较高的回报。

三、总结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协同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