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牛子宫内膜炎(精选9篇)
(1)流产前、产前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及时发现生殖道急、慢性炎症并予以治疗,防止流产后或产后细菌上行感染。
(2)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流产手术或分娩。手术时或接生时消毒不严格是引起急性子宫内膜炎的重要原因,应予以重视。
(3)产后或流产手术后注意个人卫生,不使用不洁卫生纸巾,卫生巾及时更换,并且禁止房事。
(4)作为孕妇,产前应该定期到指定医院进行产前检查,接受孕期卫生指导,积极治疗营养不良、贫血等慢性疾患,增强体质。
(5)妊娠晚期禁止性生活。产后注意饮食调养,进食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的营养食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在恶露未排净时多取半卧位,以便于恶露的排出。
1 发病原因
配种、人工授精及阴道检查时阴门及器械手臂消毒不彻底污染阴道或子宫。
难产、流产、子宫脱出及产道损伤后, 细菌 (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侵入而引起。
产后子宫蓄积恶露或胎衣不下腐败分解而引发。
阴道内存在的某些条件性病原菌, 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细菌大量繁殖诱发此病。
2 子宫内膜炎的类型
2.1 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
病牛从阴道内排出脓样不洁分泌物, 常附着在阴门及尾根上, 病畜卧下时排出量更多, 所以是很容易被发现的一种疾病。一般在分娩后胎衣不下、难产、死亡时, 由于子宫收缩无力, 不能排出恶露;病牛还表现拱背努责, 体温升高, 精神沉郁、食欲、产奶量明显下降, 严重者反刍减少或停止。
2.2 粘液性脓性子宫内膜炎
病牛临床表现为排出少量白色混浊的粘液或粘稠脓性分泌物, 排出物可污染尾根和后躯;病牛表现体温略高、食欲减退, 精神沉郁, 逐渐消瘦等全身症状;阴道检查, 宫颈外口充血、肿胀;直肠检查, 子宫角变粗, 若有渗出液积留时, 压之有波动感。
2.3 隐性子宫内膜炎
病牛临床不表现任何异常, 发情正常, 发情时子宫排出粘液稍混浊或混有很小的脓片, 母牛性周期正常, 但屡配不孕。
2.4 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
病牛经常从阴门排出少量稀薄, 污白色混有脓汁分泌物, 排出的分泌物常粘附在尾部和后躯, 形成干痂。直肠检查可发现子宫壁增厚, 宫缩反应微弱或消失。
3 子宫内膜炎的诊断
3.1 查看粘液性质
此类患牛经常从阴道内自流多量粘性分泌物, 结合情期变化和粘液性质, 可以建立初步诊断或戴消毒过的长臂手套的手入阴道, 掏取阴道分泌物, 在自然光照下观察粘液变化予以定性。如量少而浓稠, 形如脓痰样, 就可视为化服性炎症。
3.2 触摸子宫性状
正常牛的子宫角在休情期间似香肠样感觉:发情期间相对变粗, 变软, 软而充实, 富有弹性。当患有炎症时, 休情期的子宫角体积增大, 充实度降低成有松弛感无弹性。在直肠检查检过程中, 牛体受到触摸剌激, 努责行为表现明显, 子宫内炎性产物极易排出体外。通过感官检查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明确的认识子宫内炎症的变化。
3.3 阴道检查
用开窒器检查子宫时, 子宫颈略为开张, 有时可见流出不洁的分泌物。直肠检查时, 子宫角变大, 有渗出液时压有波动感, 和轻微的疼痛, 慢性子宫炎, 直肠检查还可发现子宫壁增厚, 子宫外口严重充血, 附有脓絮样粘液, 有难闻的恶臭味。
4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4.1 高锰酸钾子宫清洗法
为了排出子宫内的炎性渗出物, 常用0.1%的高锰酸钾加0.02%的新洁尔灭生理盐水浴液冲洗子宫, 冲洗时应注意小剂量反复冲洗, 直到冲洗液透明为止, 在充分排出冲洗液后, 应向子宫内投入抗生素类药物。
4.2 抗生素消炎法
青霉素80万单位, 链霉素100万单位加蒸馏水20~40ml, 每日或隔日一次。或用中成药清宫液100ml, 植物油10~20ml一次注入, 如果未愈再重复注药。
4.3 激素疗法
给患病动物肌肉注射己烯雌酚20~30ml, 隔日再注射一次。也可用15-甲基前列腺素F2X, 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量为2~4ml/次, 子宫注入, 每12小时一次。
4.4 注意事项
治疗严重的子宫内膜炎时, 先把炎性物质清洗干净, 再用青霉素400万单位+链霉素200万单位溶于50毫升生理盐水中再配入地塞米松注射液20毫升, 于清宫后两小时口服益母生化散250~350克。
对于慢性的子宫内膜炎症采取疗程下药, 先用青链霉素溶液消除子宫炎症, 两日一次, 经过三次以后, 第7日换为2%土霉素溶液加乙烯雌酚10毫克, 一周一次, 连用两次, 并口服益母生化散, 两日一次, 每次250克, 效果颇佳。
5 体会
冲洗时应注意小剂量反复冲洗, 直到冲洗液透明为止。
奶牛产后需要排出恶露, 促进子宫复原, 所以制方时宜用部分活血怯淤之药物。这部分药物对血液粘稠度和血液动性改变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有利于产后子宫恢复。
摘 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西医结合 治疗
资料与方法
49例患者,年龄30~42岁,平均37.2岁,其中≥35岁者38例,<35岁者1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性进行性痛经,经量过多,周期延长等临床表现。其中18例有不同程度贫血,21例伴有子宫增大,有9例患者病程达10年以上,有15例患者被告需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接受本治疗前均接受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肝肾功能正常,自愿要求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49例患者均服用中药血府逐瘀汤,并随症加减。方药: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赤芍10g,[XCZC.TIF]虫8g,柴胡10g,枳壳8g,三棱12g,莪术12g,茯苓15g,桂枝10g,甘草6g。痛经者加香附12g,玄胡12g,畏寒者加炮姜10g,吴萸8g,肝气不舒者加郁金10g,每日1剂,水煎服1日3次,10天为1个疗程。同时配服黄体酮片,1次4mg,1日1次(月经后第10天开始服用,连服15天)。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全[CD#180mm]部消失,盆腔肿块消失,贫血完全纠正,不孕症患者在3年内受孕或生育;②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③有效:部分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④无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或恶化,局部病变有加重趋势,复发:停药3个月后症状、体征出现。
结 果
痊愈37例(76.53%),显效6例(12.2%),有效1例(2.0%),总有效44例(89.7%),无效3例(6.2%),复发2例(4.0%)。
典型病例:女,32岁,因宫外孕于3年前在外院行右侧附件切除术后,经期腹胀痛,经血呈黑色,量多,周期正常,未孕3年,抗生素、激素治疗效差。查:面色晦暗,肌肤乏润,舌淡苔白,脉沉弦。妇科检查:宫体正常大小,后倾,固定,后壁触痛,结节数个,右侧卵巢包块4cm×3cm×2cm,质硬,不活动。基础体温单相,抗子宫内膜抗体阴性。输卵管造影显示:右侧不显影,左侧管腔狭窄。用以上方法治疗3个疗程后复诊,包块消失,子宫无后屈,基础体温双相,辅助检查正常,随访半年后受孕。
讨 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首先要明确诊断,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本病中医诊断,当属“癥积”范畴。“离经之血则为衃血”。治疗以活血化瘀为要。中药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之功,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和局部病灶组织软化、吸收。配合孕激素治疗,起到抑制排卵作用。两者合用能使内膜间质起蜕膜反应,腺体萎缩,最后内膜纤维化以达到病灶消失,减少盆腔粘连之目的。发挥中医中药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安全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病因与防治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繁殖障碍中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病对规模化猪场影响很大,许多猪场均存在此病,发病率20%左右,有的猪场高达40%以上.国内外研究表明,该病的.病原涉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多发于产后,常引起配种受胎率不高、死胎多、产后母猪食欲不振、少乳、仔猪黄白痢等诸多疾病.患猪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往往会转为隐性或慢性感染.
作 者:杨君宜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农业服务中心,362341刊 名:福建畜牧兽医英文刊名:FUJIAN JOURNAL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年,卷(期):200931(2)分类号:S8关键词:
1 临床症状及诊断
发病猪阴道内经常流出粘性浓性分泌物;病重者分泌物中含有血液或假膜, 呈污红色或棕色, 且带有腥臭味, 卧地时流出量更多。临床表现病猪常拱背、努责、作排尿状, 发情周期紊乱或不发情, 屡配不孕。直检时子宫不对称, 子宫壁增厚, 且厚薄不均, 没有收缩反应, 有渗出液时, 触之有波动感和轻微疼痛感, 严重时病猪体温升高, 食欲减少, 被毛粗糙, 逐渐消瘦。
2 治疗
2.1 西药
0.5%高锰酸钾溶液对发病猪子宫进行反复清洗, 待药水和脓汁排干净后将土霉素3~4 g用生理盐水稀释, 对子宫进行灌注。同时用甲硝唑200~500 mL静脉注射, 再配合其它抗菌素使用防止继发感染。
2.2 中药
可用香蒲汤加减:醋香附40 g、蒲黄40 g、益母草40 g、紫花地丁20 g、当归20 g、川芎20 g、红花20 g、丹参30 g、桃仁20 g、黄芩30 g、生地30 g、秦艽20 g、甘草15 g;也可用清带汤加减:生山药40 g、生龙骨20 g、生牡蛎20 g、海螵蛸20 g、茜草30 g;患猪体质虚弱者加党参、黄芪各40 g;急性炎症体温升高者加金银花、连翘、红藤各40 g;脓性分泌物增多加茯苓、车前子、鸡冠花、金樱子各40 g;有出血过多者加白茅根、侧柏叶各40 g。以上药物煎水去渣分早晚2次内服, 1剂/d, 渣拌料, 连服2~3剂。
3 病例
3.1 例1
荣昌县安富镇沙河村蒋某饲养的荣昌母猪3岁, 前来求诊。 (1) 主诉:该猪第三胎产仔时体质较差, 子宫脱出, 后经乡村兽医整复后食欲大减, 精神不振, 常弓腰努责, 腹痛; (2) 临床检查:该发病猪只体重约150 kg, 精神沉郁, 皮毛杂乱无光泽, 体温40.5℃, 外阴肿涨, 流出淡黄色分泌物、气味腥臭。从临床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炎; (3) 治疗:0.5%高锰酸钾溶液对发病猪子宫进行反复清洗至到清洗液清彻后, 再用生理盐水2 000 mL反复冲洗3次, 最后用土霉素4 g和250 mL生理盐水混合进行子宫灌注;甲硝唑250 mL静脉注射, 青霉素400万U肌肉注射。中药:金银花50g、连翘40 g、茯苓20 g、车前子20 g、鸡冠花20 g、醋香附40 g、蒲黄40 g、益母草40 g、紫花地丁20 g、当归20 g、川芎20 g、红花20 g、丹参30 g、桃仁20 g、黄芩30 g、生地30 g、秦艽20 g、甘草15 g, 连服3剂, 1 d 1剂, 5 d后随访痊愈。
3.2 例2
荣昌县广顺镇大冲村潘某饲养的5岁荣昌长白二元杂交母猪患病。 (1) 主诉:该猪产后四个月余, 阴部流出黄色液体, 卧地时流出量较多, 发情配种3次不孕; (2) 检查:体温基本正常, 营养中等, 食欲正常, 被毛无光泽, 直检时发现子宫角肿大, 触摸无收缩性, 触压子宫时阴道内有白色分泌物流出。诊断为子宫内膜炎; (3) 0.5%高锰酸钾溶液对发病猪子宫进行反复清洗至到清洗液清彻后, 再用生理盐水2 000 mL反复冲洗3次, 用土霉素3.5 g和250 mL生理盐水混合进行子宫灌注;甲硝唑250 mL静脉注射, 30%磺胺五甲氧嘧啶20 mL肌肉注射, 连续用药2 d;中药:醋香附40 g、蒲黄40 g、益母草40 g、紫花地丁20 g、当归20 g、川芎20 g、红花20 g、丹参30 g、桃仁20 g、黄芩30 g、生地30 g、秦艽20 g、鸡冠花20 g、金樱子40 g、茯苓20 g、车前子20 g、甘草15 g, 连服4剂, 1 d 1剂, 5 d后随访痊愈, 20 d后配种受胎。
4 小结
4.1 子宫内膜炎是种用家畜常见的产科疾病, 直接影响畜牧生产, 给养殖上造成较大危害, 我们平时应该加强饲养管理, 特别是种畜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难产、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子宫修复不全、流产 (胎儿浸溶) 或是猪的死胎遗留时要及时将子宫内容物排泄完全, 在接产、子宫修复等手术时做到无菌操作, 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导致阴道和子宫感染。
4.2 甲硝唑对厌氧微生物有杀灭作用, 它在有机体中还原时生成的代谢物具有抗厌氧菌作用, 抑制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 从而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 最终致细菌死亡, 同时具有强大的杀灭滴虫作用。土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 同时对衣原体也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两药合用相互协同, 对治疗子宫内膜炎很好的效果。
(河北省兴隆县妇幼保健院河北兴隆067300)【中国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39-01 子宫内膜炎是妇科常见病,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子宫内膜炎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急性子宫内膜炎是急性盆腔炎的一部分,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就会转变成慢性子宫内膜炎,其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月经不规则以及月经稀少,甚至于过早闭经、分泌物增多、反复发作的下腹痛或坠胀感等不适症状,严重地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引起子宫内膜炎的病原体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以性传播疾病为多见,用药又有特异性,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对症、不规范,急性炎症可转为慢性炎症,导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因此,在子宫内膜炎症的急性期是将其彻底治愈的关键,急性子宫内膜炎基本上都得到了及时治疗,使其转为慢性炎症的可能性逐渐减少,相对由其他原因(如宫内节育器、宫腔操作、阴道炎症的逆行性感染等)引起的慢性子宫内膜炎在增多,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年轻化趋势,对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显得尤其重要。现总结了我院近两年来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经验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一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病例共160例,年龄27~62岁,平均38岁。其中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有40例,采用抗炎+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联合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有120例。1.2症状与体征 患者以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月经不规则以及月经稀少为主,可有腰骶部酸痛,轻度下腹坠胀、下腹痛及分泌物增多;妇检多无阳性体征,可有子宫增大或有触痛。1.3辅助检查 白带涂片160例,异常145例。进行分泌物培养54例,结果常见菌群28例;淋菌9例;支原体或(和)衣原体17例。1.4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炎确诊后,如果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子宫内膜炎的病例,就先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2-3个疗程,最好是经期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随机做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选择对相应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治疗,也可随机对症进行阴道冲洗上药;采用抗炎+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联合治疗子宫内膜炎的病例,亦先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2~3个疗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随机做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选择对相应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可随机对症进行阴道冲洗上药,只是在急性炎症得到控制,子宫没有触痛后再给予人工周期3~6个周期(年龄超过45岁慎用,注意雌孕激素使用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仅在经期适当给予口服或静脉输液抗炎2~3个经期。女性盆腔炎症以革兰阴性菌以及厌氧菌为主,并有1/3的支原体或(和)衣原体感染,所以抗炎用药时要兼顾;如果已做分泌物或渗出液培养+药敏试验的,结果出来后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选择对相应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待症状体征消失后,巩固抗炎治疗1~3天再停药,下次经期再巩固治疗l~2个疗程,并同步对症进行阴道冲洗上药,以治疗相应的阴道炎,防止逆行性感染,及病情反复、复发等。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有使用宫内节育器的需取出再治疗子宫内膜炎;产后或流产所致的慢性子宫内膜炎,应做细致的刮宫术予以清除可能残留的、机化的胎盘组织;疑有子宫内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者,可行宫腔镜检查,并在镜下电灼切除;老年患者应行诊断性刮宫,以除外内膜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炎有时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很难鉴别,应引起重视。1.5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月经恢复正常;好转:症状明显减轻,体征显著改善,月经好转;无效:症状及体征治疗前后无变化,月经无改变。2结果 患者治疗后,第3-6次月经后评价。可见采用抗炎+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联合治疗子宫内膜炎的100%好转,治愈率在90%以上;而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子宫内膜炎的只有70%以上好转,治愈仅50%多,而且近30%无效。3讨论 子宫内膜炎是妇女比较常见的炎症,一般已婚已育妇女中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存在,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诊疗,只有到了急性子宫内膜炎或慢性子宫内膜炎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月经不规则以及月经稀少,甚至于过早闭经、分泌物增多、反复发作的下腹痛或坠胀感等不适症状时才去就诊,此时如果再得不到及时而规范化的治疗,就可能治疗不彻底,导致菌群失调、细菌耐药,治疗效果差,疾病迁延不愈,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进而使有些患者和医生失去了治疗的信心。然而其引起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带来了很多家庭与社会问题。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久治不愈的原因主要是疗程不够、方法不当、用药不对症。如果治疗不规范、治疗不彻底,就会导致菌群失调、细菌耐药,疗效差,就容易使该病转为慢性,导致该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一般对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是用先锋类药物治疗,但是如果子宫内膜炎是由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所致,它們对β一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不敏感的,对其就不能起作用,所以遇到治疗效果差的就应及时做病原体的培养+药敏,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而且治疗要彻底,不能症状好转就行了。对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患者和医生都要有信心,不能放弃,要彻底治好。
有些子宫内膜炎是由于使用宫内节育器或宫腔操作等原因造成子宫内膜破坏所致,并非真正的炎症,治疗这类子宫内膜炎的关键在于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而不是单纯的抗炎。本文所使用的人工周期就是利用人工周期中的雌孕激素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即便确诊为子宫内膜的炎症,使用人工周期可以进行药物性诊刮,促使炎性子宫内膜的脱落和新生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加速子宫内膜炎的好转,利大于弊。但是年龄超过45岁慎用,注意雌孕激素使用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有学者对老年患病时亦主张给己烯雌酚0.5mg或倍美力0.625mg每日1次,口服1个月,来治疗子宫内膜炎,但是对于年龄超过45岁的患者使用不但已烯雌酚量要小,还要使用孕激素做对抗,以确保安全使用,避免出现弊端。总而言之,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不能单纯采用抗炎来治疗子宫内膜炎,采用抗炎+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联合治疗子宫内膜炎是治疗子宫内膜炎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子宫内膜炎,妇炎康胶囊,中西医结合
慢性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好发于已婚育龄期妇女。该病易反复发作, 患者抗病能力差。其发生主要是由于胞脉气血阻滞, 冲任损伤及抗生素的滥用等多种因素所致[1]。近年来, 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一旦患病, 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影响。轻则导致患者盆腔反复疼痛及性交不适, 重则会导致患者不孕、流产及子宫不规则出血[2]。临床治疗上主要采用抗感染及手术疗法, 但是单纯西药抗炎见效时间较长, 会使患者产生耐药或菌群失调, 引发其它疾病;手术治疗易造成子宫壁受损, 受细菌侵袭造成慢性炎症。目前, 慢性子宫内膜炎尚未有明确的治疗方法, 本文对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28例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法,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5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年龄20~52岁, 平均年龄38.4岁;已婚52例, 占92.86%;未婚4例, 占7.14%;其中20~40岁48例, 占85.71%;41岁~52岁8例, 占14.29%;病情3个月至3年。排除标准: (1) 妇科及B超相关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癌、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息肉等相关病症; (2) 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两组患者年龄、婚否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经妇科及B超检查, 均符合《中医妇科临床手册》[3]和《妇产科学》中慢性子宫内膜炎诊断标准[4]。临床表现:月经异常, 白带增多, 淡黄色, 呈稀水样, 或伴浅黄色或脓性, 周期不规则, 部分患者有血性分泌物、痛经。月经间歇期伴盆腔部有隐痛感, 下腹坠胀痛或腰部酸痛。辅助检查: (1) 妇科检查有子宫增大或触痛; (2) 所有患者均行白带涂片检查, 其中异常48例, 占85.71%, 对其分泌物进行针对性培养40例, 结果常见菌种20例, 占50%;淋菌11例, 占27.5%, 支原体或 (和) 衣原体9例, 占22.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口服头孢氨苄胶囊0.5g/次, 4次/天;止血敏片0.5g/次, 3次/天 (月经干净后可停药) 。常规静脉滴注青霉素, 480万U/次, 2次/天, 7~10天为1个周期, 3个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组28例患者在常规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 0.5g/次和甲硝唑葡萄糖0.5g/次, 1次/天的治疗基础上口服中成药妇康炎胶囊 (广西桂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3粒/次, 3次/天, 15天为1个疗程, 病情较轻者服用1个疗程, 病情较重者连服2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经量及白带正常, 月经周期规则, 无异味, 妇检盆腔无压痛感, 精神状况良好。B超检查盆腔无积液, 停药后随访3个月未复发;显效:盆腔部隐痛感、下腹坠胀痛或腰部酸痛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 妇科检查盆腔压痛不明显或有所缓解, B超辅助检查附件区包块最大直径明显缩小, 盆腔积液减少2/3;有效:盆腔部隐痛感、下腹坠胀痛或腰部酸痛有所减轻, B超辅助检查附件区包块最大直径缩小不很明显, 缩小程度未达到1/2, 盆腔积液减少1/2以下;无效:治疗前与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 B超检查均无变化。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治疗前后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9%,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n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慢性子宫内膜炎是慢性盆腔炎症的一种表现, 临床上分为结核性子宫内膜炎与老年性子宫内膜炎, 诊刮可确定该病的原因及排除其它恶性病变[5]。西医观点认为, 慢性子宫内膜炎好发于剖腹产、流产及顺产后, 外因操作致子宫损伤或因胎盘、胎膜残留而导致感染;也见于绝经后雌激素低下的老年妇女, 由于内膜菲薄, 易受细菌感染, 严重者宫颈管粘连形成积脓。在中医领域, 慢性子宫内膜炎属于“月经不调”、“带下病”等症范畴, 其病机多由经期或产后失于调理所致, 致湿热之邪乘虚侵入, 与气血郁结所致;也可因年老肾虚、湿热之邪气侵袭。中医治疗多以补肾健脾、祛邪扶正、祛瘀消癓为主, 辅以清热利湿论治[6]。妇康炎胶囊为中成药, 主要由当归、山药、赤芍、茯苓、三棱、黄柏、丹参等组成, 辅以蒲公英、川楝子 (炒) 、莪术 (醋炙) 、延胡索 (醋炙) 、芡实 (炒) , 对慢性子宫内膜炎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之功效, 可有效治疗湿热瘀阻所致的腰腹疼痛、带下黄稠、外阴瘙等症状。在临床医学上, 也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学者用于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子宫肌瘤等相关妇科疾病[7,8]。本文对来我院就诊的28例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采用西药抗炎加口服妇康炎胶囊治疗, 观察组治愈12例, 占42.85%, 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7.86%和64.29%, 两组疗效在痊愈率、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琼英, 陈乐群, 李红.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产后并发子宫内膜炎产妇炎症因子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3) :134-136.
[2]欧红新.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宫腔镜诊断分析70例[J].甘肃中医, 2012, 25 (8) :110-111.
[3]夏桂成.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29.
[4]戴德英.中医妇科临床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456.
[5]杨丽, 钱鸣, 杨颖颖.子宫内膜血流与月经失调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 2013, 41 (6) :585-586.
[6]覃连容.120例慢性子宫内膜炎病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8 (10) :4176-4177.
[7]周欣.康妇炎胶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 2013, 25 (5) :80-81.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分别在某奶牛场和某肉牛场中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发现患有子宫内膜炎病奶牛21头及肉牛6头, 患病时间产后2~6个月, 平均 (3.2±0.7) 个月;屡配不孕病史4头。入选标准:所有病牛体况良好, 直肠检查结果显示子宫颈出现轻微粗大, 双侧子宫角比较对称, 弹性减小, 大的子宫腔并不存在, 阴道检查显示子宫颈外口处存在黏脓性分泌物。
1.2方法
1组病牛采用子宫灌注抗生素治疗, 在病牛子宫中灌入200 ml生理盐水、100 mg地塞米松、2.5 g氧氟沙星, 每天1次, 连续灌注5~7 d;或者在病牛子宫中灌入200 ml生理盐水、1.5 g氟苯尼考、1.5 g强力霉素, 每天1次, 连续灌注3~5 d。
2组病牛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静脉注射200万IU甲硝唑, 子宫内灌注20 g土霉素, 同时, 给予病牛中药内服, 香蒲汤 (醋香附、蒲黄、蒲公英、地丁) 150ml, 每天1次, 连续治疗5 d。
3组病牛采用激素治疗, 给予病牛催产素、前列腺素、雌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激素药物治疗。
4组病牛采用非抗生素子宫灌注疗法, 在病牛子宫内关注100 ml 0.1%洗必泰溶液, 2 d灌注1次, 灌注3~4次, 或冲洗病牛子宫, 采用0.1%高锰酸钾、0.05%~0.1%新洁尔灭、0.05%~0.1%雷佛奴尔200~500ml, 隔天1次, 冲洗3~4次。
1.3判断标准
经过治疗之后, 病牛子宫内膜炎病症状消除判定为痊愈, 否则判定为无效。
2结果
在21头病奶牛中, 治愈19头, 治愈率为90.5%, 6头病肉牛全部治愈, 治愈率为100%, 其中, 1组6头病牛全部治愈, 治愈率为100%, 2组7头病牛全部治愈, 治愈率为100%, 3组7头病牛中, 6头治愈, 1头未治愈, 治愈率为85.7%, 4组7头病牛中, 6头治愈, 1头未治愈, 治愈率为85.7%。
3讨论
3.1牛子宫内膜炎病诊断方法
3.1.1临床症状诊断法健康牛发病时, 子宫分泌物比较清亮, 呈透明拉丝状, 量比较多, 而患有子宫内膜炎病的病牛子宫分泌物的量非常多, 稀薄, 不能成拉丝状, 或者子宫分泌物的量非常少, 浑浊, 粘稠, 颜色灰白或灰黄[1]。临床诊断时, 可通过观察牛子宫分泌物的性状来进行诊断。
3.1.2直肠检查此种方法为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 但直肠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都比较差。通常, 在使用直肠检查法诊断牛子宫内膜炎时, 需要对牛子宫在不同时间段的正常形态进行准确地掌握, 比如子宫大小、子宫内容物。一般说来, 兽医的直肠检查熟练程度越高, 检查的准确性越高, 因此, 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误诊率。
3.1.3内窥镜检查阴道法此种方法为直接检查方法, 可对牛子宫颈口分泌物的特点准确的了解, 具有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且结合细菌分离诊断时, 准确率可有效提高, 不过临床上内窥镜阴道检查的使用并不广泛[2]。将阴道检查与直肠检查结合起来, 可提升诊断的正确性。
3.1.4培养细菌诊断方法利用棉拭子收集牛子宫颈口分泌物样本, 利用培养细菌方法, 对样本中厌氧菌群及需氧菌群情况检测, 了解子宫感染情况。样本培养细菌结果呈阳性时, 牛子宫内部并非一定发生感染, 加之培养细菌诊断方法费用比较高, 使用并不广泛。
3.1.5子宫活检子宫活检为临床诊断牛子宫内膜炎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具有比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但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采样时会对牛的子宫内膜造成一定的伤害, 影响牛繁殖能力, 因此, 临床中较少使用子宫活检方法。
3.2牛子宫内膜炎临床治疗
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为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的致病细菌, 且混合感染的现象比较常见。牛的子宫内膜受到伤害之后, 提高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 影响牛的繁殖能力。临床治疗牛子宫内膜炎时, 治疗方法比较多, 比如子宫灌注法、激素治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等, 这其中, 子宫灌注法的治疗效果显著。采用子宫灌注法治疗牛子宫内膜炎时, 包含抗生素子宫灌注及非抗生素子宫灌注两种, 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包含氧氟沙星、强力霉素、土霉素等, 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可存进病牛痊愈。
综上所述, 临床诊断牛子宫内膜炎时, 可采用阴道检查及直肠检查结合的方法, 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 牛确诊为子宫内膜炎后, 采用子宫灌注法治疗、中西医结合法治疗, 治疗效果显著, 可促进病牛痊愈。
参考文献
[1]刘福元, 张云峰, 王海萍, 等.奶牛子宫内膜炎病料细菌的分离及药敏试验[J].草食家畜, 2013, (01) :65-66, 68.
1 病因
牛子宫脱出的原因主要是怀孕期运动不足, 母牛老龄体瘦, 元气衰弱, 胎水过多, 胎儿过大, 子宫过度伸张, 宫肌弛缓, 子宫因分娩时间过长, 产道干燥, 助产时迅速拉出胎儿或剥离胎衣时拉力过猛。
2 症状
母牛产后约8小时, 子宫翻出于阴门外, 子宫脱出初期为鲜红色, 随着时间延长和瘀血的发展, 表面呈暗红色, 水肿, 甚至破烂。病牛表现精神倦怠, 不断努责, 食欲减退。色淡白, 脉迟细。若不及时治疗, 子宫组织发生坏死, 并发败血症而表现全身症状。
3 治疗
3.1 手术整复
先把牛前低后高站立保定, 用0.1%高锰酸钾液清洗子宫, 并用温生理盐水洗涤和浸泡, 然后涂上碘甘油, 检查子宫颈是否扭转, 如有扭转先进行矫正。用消毒好的毛巾兜起子宫略高于阴门, 待牛不努责时进行整复。术者从靠近阴门处着手, 将手握成拳头顶住子宫角尖端的凹陷处, 小心地用力向骨盆腔内推送子宫。为防止子宫重新脱出, 术者和助手要如此反复, 直至子宫整复到正常位置。为防止感染, 在子宫内撒布1 600 万IU青霉素和1 000万IU链霉素粉剂。最后在阴门上2/3处进行2针纽扣状缝合固定, 然后用2%碘酒冲洗缝合后的阴门。同时肌注脑下垂体后叶素10 ml, 促进子宫收缩。治愈后拆除缝线。
3.2 中草药
采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 炙黄芪55 g, 炙甘草25 g, 党参55 g, 当归15 g, 陈皮55 g, 升麻35 g, 柴胡55 g, 白术25 g, 煮沸30分钟, 去渣灌服, 每天1剂, 连用2天。本方在发病当天结合手术的基础上服用效果较好。若子宫脱出伴有全身症状, 可用大剂量青、链霉素肌注。在治疗中为减少胃肠对子宫的压迫, 在服药当天给予充足的饮水, 少量的青饲料, 然后视其机能恢复情况, 逐渐增加精料和粗饲料。
3.3 针灸
在进行手术整复和中草药治疗的同时, 针刺交巢穴或阴俞穴。
4 讨论与小结
(1) 子宫脱出手术治疗要及时, 结合内服补中益气汤调补益气, 升阳益气。手术整复后要避免起卧上坡, 2两天内暂时限制运动, 以防努责再脱, 1周内要保持大小便通畅。给病畜多喂青饲料、多饮水。 (2) 术者应注意安全, 一定要将母牛保定好, 否则因母牛挣扎不但不利于手术, 且易造成术者受伤, 手术完毕后, 术者一定要将手臂清洗干净并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后清洗。 (3) 注意鉴别诊断, 切勿将胎衣不下误诊为子宫脱出。胎衣不下垂于阴门之下脱出物体无充血症状 (呈灰白色) , 针刺不易出血, 且有腥臭液体及胎衣组织碎块从阴门流出, 而子宫脱出的脱出物体上有许多呈暗红色的母体胎盘且易出血, 针刺易出血, 母牛无频频努责症状。 (4) 正确选择治疗方法。病初期, 尽量选择保守疗法。灌服补中益气汤。保守疗法的优点是防因手术不慎伤及子宫, 影响下次母牛配种和妊娠。病重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其优点是疗效快, 且易开食通乳, 便于及时为犊牛供应母乳。 (5) 治疗的同时应加强饲养管理, 给母牛垫干草, 给予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饲料, 增强母牛体质;运动与劳役要适当, 在手术整复后2天内不要让患畜走上坡路, 尽量让患畜走下坡路或平地路,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对母牛下次配种及正常妊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W.T.休伯特, W.F.麦卡洛克, P.R.施努伦贝格尔主编.魏曦, 刘端三, 范明远主译.人兽共患病.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428~429.
[2] 北京农业大学.家畜寄生虫学.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1.133.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子宫内膜炎】推荐阅读:
中西医结合进展心得体会07-18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试卷12-07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试题02-27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心得12-09
《中西医结合导论》的学习心得体会01-18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探讨的论文12-21
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内科学09-22
周围神经损伤中西医结合康复的研究进展11-19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大纲(第一版)12-1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