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的第三人称单数

2024-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interview的第三人称单数(精选10篇)

interview的第三人称单数 篇1

输入是促成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它包括正面证据和负面反馈。正面证据为学习者提供了目标语模式 (target models) , 即符合目标语要求的语言形式, 它是语言学习最直接的途径。负面反馈是针对学习者的语误提供的反馈信息, 它对外语学习有着怎样的影响, 不同的外语学习理论有着不同的看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行为主义语言学习观的影响下, 外语学习强调外部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来塑造外语发展 (Skinner 1957) 。具体说来, 就是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 以免妨碍外语学习。到了七八十年代, 乔姆斯基 (1981) 的语言天赋论 (nativist views of language learning) 盛极一时。该理论认为, 正面证据可触发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 使其通过参数重设 (parameter resetting) 习得第二语言, 而负面反馈对于二语习得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进入21世纪, 语言天赋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此时, 语言学习互动理论 (cognitive interactionist theories) (Long 1996) 深入人心, 多年的互动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 负面反馈对于消除语言错误、促进中介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有迹象表明, 互动研究正从过度关注负面反馈转而聚焦于互动中的正面证据, 并尝试着从正确语言输入的过程中探寻二语习得的真正动因 (王初明2009;王启2012) 。对此, 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模式逐渐形成, 如“互动协同模式 (Pickering和Garrod 2004) ”“学伴用随原则 (王初明2009, 2011) ”等, 并影响着二语习得研究的潮流和思路。然而, 迄今为止, 有关正面证据和负面反馈的对比研究却为数甚少, 且主要集中于正面证据与重铸 (recast) 的对比。

例 (1)

NNS:*Where do he work?

NS:Where does he work? (重铸)

NNS:Yeah.

NS:A local hospital

如例 (1) 所示, 重铸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负面反馈。说其特殊, 是因为它发生在错误的语言输出之后, 故本身就蕴含着提示学习者语言输出中可能存在问题的负面信息;同时, 它又提供了正确的目标语重述, 即正面证据。因此, 重铸是正面证据与负面反馈的融合体, 所以早期的对比研究并非真正的正面证据与负面反馈的对比。此外, 这些研究都是以口头形式给出正面证据或负面反馈, 而口头输入需要学习者做出即时的认知加工和比较, 这对短时记忆的要求很高。因此, 口头输入对于中、低级外语水平学习者的促学效果并不理想。相反, 书面输入不会给学习者造成太多的认知和记忆上的负担。且迄今为止, 还未有研究对比过书面形式的正面证据与负面反馈对于外语学习的影响。鉴于此, 本研究将深入考察书面形式的正面证据与负面反馈对于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 (下文中简称为“动词单三形式”) 形式的影响。

书面负面反馈有多种形式, 如直接反馈、间接反馈和元语言反馈等 (Ellis 2008) 。本研究选取了其中的间接反馈, 它是外语教学中最常见的反馈形式, 由于仅标示出错误而不提供正确形式, 因此可以鼓励学习者做假设验证 (hypothesis testing) , 继而进入深层次的内部加工, 固化正确的语言形式 (Ferris 2010) 。正面证据分为显、隐性两种。本研究选取了其中的隐性证据, 它是指在意义磋商为导向的、交互中提供的、未直接提醒学习者注意的正面证据 (王启2012) 。本研究将对比这两种输入形式的促学效果, 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正面证据能否有效促进中国学生对于英语动词单三形式的掌握?负面反馈能否有效促进中国学生对于英语动词单三形式的掌握?二者的促学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二、目标结构:英语动词单三形式

决定一个语言形式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难易程度至少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形式、意义及形义匹配。在形式上, 英语动词单三形式“-s”是一种黏附词素 (bound morpheme) , 既不能单独存在, 也不能独立使用, 是一种非显性的语言特征, 很难被学习者注意。在意义上, 它传递的是抽象的人称/时态信息, 但由于主语及时间状语的存在, 这一信息成为交际中的冗余信息, 而常被学习者忽略。在形义匹配上, “-s”不仅表达人称/时态的概念, 同时与名词复数及名词所属格有着相同的形式, 故容易造成形义匹配上的困难。

鉴于上述分析, 动词单三形式应该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事实上, 已有研究证实, 即便是高级英语水平学习者, 他们正确产出动词单三形式的比率也并不理想 (Johnson&Newport 1989;Perkins&LarsenFreeman 1975;Wei 2000) 。而且, 当前的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被试虽为高校英语学习者, 但他们在前测中的动词单三形式正确率仅为54%。因此, 我们有必要考察不同输入形式对于习得该语法特征的有效性。

三、实验设计

(一) 被试

实验被试为某专科学校二年级三个平行班的82名中国学生。实验前, 这些学生都参加了牛津大学英语水平等级测试 (Oxford Quick Placement Test) 。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显示, 三个班的分数无显著差异, F (2, 79) =0.39, p=0.679, 均为中级英语水平。我们随机选取了一个正面证据班 (n=30) , 一个负面反馈班 (n=28) 和一个对照班 (n=24) 。

(二) 实验程序

实验采用“前测 (pretest) —干预 (treatment) —后测 (posttest) —延迟后测 (delayed posttest) ”的设计 (见图1) 。所有实验项目都在每周一次的综合英语课上进行, 每次课120分钟, 共持续了9周。第1周为前测, 第2至4周为干预阶段, 第5周和第9周分别为进行后测1与后测2。前测、后测1与后测2均包含快速听写、看图写作及语法改错三个测试任务。

干预为期3周, 具体程序如下:

对于正面证据班, 被试先阅读一篇题为“The daily life of a fresh student in America”的英语文章。为了突显有关动词单三形式的正面证据, 文中所有以单三形式出现的动词都加上了下画线;同时, 为了掩盖实验目的, 一些名词和形容词也加上了下画线。被试阅读完文章后会同实验人员一起讨论文章的内容, 而实验人员不会对文章的语言形式作任何讲解。随后, 实验人员要求被试以范文为例, 用一般现在时对应地写一篇不少于120字的作文介绍中国学生一天的生活, 即“The daily life of my roommate”。在接下来的一周, 被试同样先阅读一篇题为“The climate in Britain”的文章, 文中以单三形式出现的动词都被加上了下画线。在与实验人员讨论完文章的内容后, 被试要用一般现在时对应地写一篇题为“The climate in Guangzhou”的作文。他们会在整个实验结束后收到两次作文的反馈。

对于间接反馈班, 被试先以“The daily life of my roommate”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20字的英语作文介绍中国学生一天的生活, 时态为一般现在时;下课时上交作文。实验人员会针对作文中的动词单三形式错误提供负面反馈, 即在错误之处画线, 但不提供正确形式。为了掩盖实验目的, 实验人员还会额外修正几个其他类型的语言错误。第2周, 实验人员把标注反馈的作文发回给被试, 并给他们15分钟阅读, 实验人员不会对作文中的问题作任何讲解。随后, 被试开始新的写作任务, 即用一般现在时写一篇题为“The climate in Guangzhou”的作文, 并在随后一周收到作文的反馈。

对于对照班, 被试分别以“The daily life of my roommate”及“The climate in Guang zhou”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20字的英语作文, 时态为一般现在时。他们会在整个实验结束后收到两次作文的反馈。

实验人员同实验所涉及班级的英语任课教师约定, 在整个实验阶段, 除实验干预外, 不额外提供被试有关英语动词单三形式的反馈或教学讲解, 以排除其他教学因素对实验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

(三) 测量工具

1. 快速听写

测试材料为一篇150字左右的英语短文, 文中有15处内容被省去。实验人员通过多媒体设备外放将原文录音, 连续播放两次, 要求被试根据听到的内容将15处空白补充完整。空白中10处是测试项, 涉及了单三形式的动词, 如keeps、washes、likes、breaks1;另外5处是干扰项。评分时, 每个测试项2分。正确给出动词及其单三形式, 得2分;动词拼写错误, 但给出了单三形式, 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满分20分 (干扰项不计分) 。

2. 看图写作

该测试要求被试根据一套连续图片 (共计10张) , 用一般现在时写一篇200字的英语故事, 限时70分钟。评分员计算出每篇作文的动词单三形式使用正确率后, 第二位评分员随机抽取30%的作文做复评;评分员信度 (Cohen’s kappa) 值为0.96, 说明两位评分员间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3. 语法改错

该测试有20道题, 被试需找出每题的错误并将其改正, 限时30分钟。20道题中有10道是测试项, 涉及动词单三形式错误, 其余为干扰项。评分时, 每个测试项1分 (干扰项不计分) , 满分10分。

4. 测量工具可靠性检验

快速听写、看图写作及语法改错均同时设计了三套试题供前测、后测1和后测2使用。为了检验三套试题的可比性, 我们对被试以外的20名中级英语水平学生进行了预测试。重复性方差分析检验显示, 这20名学生在每项测试三套试题上的得分均无显著差异 (见表1) 。这表明, 每项测试的三套平行试题难度相当, 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四、实验结果

表2显示了各班在快速听写、看图写作及语法改错中的百分制得分情况。

对于快速听写, 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显示, 三个班的前测分数无显著差异, F (2, 79) =1.02, p=0.367, 后测1与后测2的分数则存在显著差异:F (2, 79) =6.52, p=0.002;F (2, 79) =6.18, p=0.003。Scheffe事后检验进一步显示, 正面证据班和负面反馈班在后测1与后测2中的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班, 而两个实验班之间无显著差异。

对于看图写作, 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显示, 三个班的前测分数无显著差异, F (2, 79) =0.13, p=0.88;在后测1中, 三个班的分数存在显著差异, F (2, 79) =5.74, p=0.005, Scheffe事后检验进一步显示, 正面证据班和负面反馈班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班, 而两个实验班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后测2中, 三个班的分数无显著差异, F (2, 79) =2.56, p=0.084。

对于语法改错, 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显示, 三个班的前测分数无显著差异, F (2, 79) =0.26, p=0.775;在后测1中, 三个班的分数存在显著差异, F (2, 79) =6.54, p=0.002, Scheffe事后检验进一步显示, 正面证据班和负面反馈班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班, 而两个实验班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后测2中, 三个班的分数无显著差异, F (2, 79) =1.02, p=0.366。

五、讨论

综合快速听写、看图写作及语法改错的测试结果, 三个班在前测中的分数无显著差异, 这说明他们在实验之初对于英语动词单三形式的掌握处于同一水平。随后, 实验人员专注于动词单三形式错误, 分别提供两个实验班正面证据及负面反馈。结果显示, 两个实验班在快速听写后测1和后测2、看图写作后测1及语法改错后测1中的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班, 且两个实验班之间无显著差异。这说明, 正面证据和负面反馈可以同等程度地促进被试对于英语动词单三形式的掌握, 尤其在短期内的促学效果更为显著。

根据监察模式 (Monitor Model) (Krashen1978) , 只有在意义磋商为导向的交互中, 学习者无意识注意到的正面证据 (即隐性正面证据) , 才可以内化为学习者的二语知识。在本次实验中, 实验人员与正面证据班就范文内容进行协商互动, 这个过程会使被试无意识地将注意力转向范文的语言形式, 尤其是那些被突显的动词单三形式。因此, 本次实验所提供的正面证据是隐性正面证据;更重要的, 它是语言形式、语义、语境相互融合的正面证据, 这样的正面证据大大增加了语言形式学以致用的几率 (王初明2010) 。而且, 在随后的写作任务中, 这些正面证据作为现成的表达模板, 自然更易为被试直接摄取, 并逐渐内化为正确、得体的二语知识 (王启2012) 。

与隐形正面证据不同, 负面反馈可以直接引起被试对于英语动词单三形式的注意, 而这种注意能够激发认知比较, 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当前对于动词单三形式的掌握程度与目标语之间还存在差距 (noticing the gap) 。受试一旦注意到这种差距, 便有动力在接下来的语言输出中修正语言错误, 从而增强对于动词单三形式的掌握。由此可见, 输入和产出之间的差距或不对称性是产生语言学习拉平效应的源头, 是触发语言输出向语言输入看齐, 推动外语水平不断发展的潜在动因 (王初明2010) 。负面反馈的促学机理就在于它帮助学习者意识到输入与产出间的差距, 而这种差距正是提高外语水平的不竭动力。

本次实验采用快速听写、看图写作及语法改错测量被试对于英语动词单三形式的掌握情况。根据Sheen (2007) 及Ellis等 (2009) 的观点, 快速听写考察的是程序性知识 (procedural knowledge) , 而看图写作和语法改错考察的是陈述性知识 (declarative knowledge) 。陈述性知识是可以描述的知识, 在使用时, 需要学习者有意识地提取, 因此激活速度比较慢。陈述性知识在经过长期练习后可以转化成具有自动化特点的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相比, 程序性知识难于掌握, 但习得后就不易销蚀 (参阅Skill Acquisition Theory (De Keyser 2007) ) 。本研究中, 看图写作和语法改错虽有时间限制, 但答题时间相对充裕, 不会给被试造成产出压力, 因而被试会有意识地提取大脑中的语法知识来完成测试任务, 而且充裕的时间保证了相关信息能被有效提取。所以, 看图写作和语法改错主要是考察陈述性知识。快速听写会给被试带来极大的产出压力, 而这种压力会迫使被试很难调动陈述性知识, 而主要依靠程序性知识来完成任务, 因此该测试主要是考察程序性知识。事实上, 本次实验结果也证实了上述推断, 被试的看图写作及语法改错分数总是显著高于快速听写分数, 这说明前两者考察的是相对容易掌握的陈述性知识, 而后者考察的是相对难掌握的程序性知识。当实验人员提供被试正面证据和负面反馈时, 这些语言输入有效促进了被试在动词单三形式方面的陈述性及程序性知识的发展。陈述性知识易于掌握, 但遗忘也快。随着时间的推移, 之前语言输入所产生的激活效应逐渐衰退, 陈述性知识的发展停滞不前, 甚至会被逐渐遗忘。这恰好说明了为什么两个实验班在看图写作及语法改错后测1中的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班, 但到了后测2, 其成绩大幅下滑, 与对照班之间已无显著差异了。与陈述性知识不同, 程序性知识一旦习得就不易销蚀。所以, 两个实验班在快速听写后测1和后测2中的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班。

六、结论

综上所述, 正面证据和负面反馈都能有效促进中国学生对于英语动词单三形式的掌握。虽然两种输入形式的促学机理不同, 但促学效果是一致的。正面证据作为语言形式、语义、语境的交融体, 可以催化学习者与语言输入发生协同, 从而保证他们日后可以流利正确地使用动词单三形式。负面反馈可以帮助学习者意识到中介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差距, 并在接下来的语言输出中对动词单三形式给予重视, 从而增强对其用法的掌握。

interview的第三人称单数 篇2

关键词:一般现在时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句酷批改网;预测

简介

总所周知,中文里面是没有动词的变形这一概念的,受中文思维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这一第二语言的时候,不管已经学习了多久,多多少少还是会出现一般现在时下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缺失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还较为普遍,可以说每一个英语二语习得者都出现过这种情况,并且依据批改网上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学生的作文表达中,最常出现的语法错误也是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缺失。因此基于这种情况的普遍性做出大胆猜测,随着中西交流的普遍性更加深化,英语二语习得人群数量更大,会不会出现动词第三人称单数逐渐消失的可能呢?

1.英语的发展史

英语经历了三大发展过程,语言学家们将这三大发展过程划分为古英语(公元450-1100年),中古英语(公元1100-1500年),和现代英语(公元1500年至今)。

古英语在发音、书法、词汇、句法等方面都与现代英语有很大的不同,动词也是靠词尾变化来表示人称、数、时态和语气的。所有的动词分为两类:弱式动词(相当于现在的规则动词)和强式动词(相当于现在的不规则动词)。中古英语时期动词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其显著特点是大量词尾变化显著消失。动词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动词的人称变位基本消失,保留在当今英语中只有现在时单数第三人称的词尾变化;另一个变化是几乎有1/3的强式动词转化为弱式动词,使得多数英语动词成为规则动词。在早期现代英语时期英语的曲折形式继续消失。比如在中国英语时期,动词的祈使语气仍有词尾变化,而到了莎士比亚时代,动词祈使语气中的曲折变化就被动词原形取代了。这个时期定冠词the的所有复数形式tho到了16世纪已经消失。

不光是语法,英语的语音(元音发音舌位都比以前有所提高),语义(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等),词汇(合成法构词法,旧词新义)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英语是在不断变化的,尤其是英语的动词形式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以及定冠词the的复数形式最终消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猜测。

2.基于句酷批改网的错误汇总分析

句酷批改网(www.pigai.org)是基于语料库和云计算的英语作文自动批改在线服务,旨在提高老师批改英语作文的工作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批改网的原理是比较学生作文和标准语料库之间的距离,并通过一定的算法将这一差距以分数体现出来,并且还会给出相应的总评和按句点评。批改网通过比对语料库对学生作文生成评错误、语法错误、中式英语、高分句型和易混词汇等的反馈指导。学生也可以根据反馈指导进行自助作文修改,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英文写作水平。[1]学生在使用批改网写作提交之后会自动生成分数,总评及按句点评。

根据批改网的错误汇总中发现,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缺失现象及中式英语表现尤其明显,特别是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更为明显。所以不难猜测,中国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或翻译时都难以避免中文思维的影响,当然这种现象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也是逐渐递减,但并没有完全消失。笔者对自己所在班级的同学(英语专业,已过专八及CATTI3)进行调查时发现,即使这些同学英语水平已经相当可以了,但在使用批改网进行中英翻译或写作时仍然会犯此类错误。

根据“批改网作文库各类英语写作常见错误汇总—雅思战队”[]统计,其中“动词形式不当”也是中国学生犯错的主要现象之一:“动词形式不当常见的类型有时态错误、单复数错误(尤其注意第三人称单数和复数名词出现的情况)”。以下图片是从句酷上随机抽取一名已过六级的学生作文批改结果:

从图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该名学生虽然已经过了英语6级,但是仍然会犯动词第三人称单数,主谓一致这样的错误。

2.1中国学生受中式思维的影响较深

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思维方式套用于英语语言规则与表达之中,受汉语相应文化背景知识影响的、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干扰的不合乎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语言。[]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动词点人称单数的缺失。由于中文中并没有动词第三人称要加-s或-es的使用规则,所以中国英语二语习得者,尤其在初学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丢失,导致主谓不一致。特别是进行汉译英翻译时,尤其口译,这种错误的概率更大。

3.动词第三人称单数消失的合理性猜测及假设

3.1国际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语言的交流是促成时代发展进步的重要工具之一,更是国际间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工具。众所周知,交流是双向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就创造出了一系列在本民族语言中没有的词汇,例如汉语中嵌入了像“伊妹儿”,“麦克风”“比基尼”这样的“洋文洋句”,而中国特色词汇也在交流中融进了英文,比如“Kongfu”“Tofu”“Taiji”等等。此外,一些中式英语也逐渐被西方人接受,最典型的就是“Long time no see”这样的从一开始被认为是错误的而被渐渐接受的语法上的变化。由此可见,语言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中西交流的进一步深化,双方语言上的变化会越来越多。并且,像中文这样没有动词第一、二、三人称单数之分的语言,在英语习得时也会经常丢掉动词第三人称单数词缀,同中国学生一样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同时,在交流过程中,中文或者像中文一样没有第三人称单数或时态的其他语种也会对英语母语者产生一些负迁移。甚至在一些美剧或访谈中时常会看到英语母语人士在讲话时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缺失现象,因此更加猜测动词第三人称单数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逐渐被动词原形取代,不再进行区分。

3.2–s或-es表现形式的取消

笔者进行大胆假设,将-s或-es的表现形式去掉,看是否会对英语母语者造成理解上的困扰。例如:John play football;she teach English按照正常逻辑这两个句子很显然是错误的,但笔者拿着这两个句子以口语和书面形式采访了十几位英语母语者,其中包括留学生,教授等,在口语交流或书面语中,他们很自然地理解了我想表达的意思,然后告诉我这个句子错了。由此,笔者认为,将-s或-es的表现形式去掉并没有对句意表达造成很大的影响。

4.总结

纵观英语的发展历程,所产生的每一次重大变化无不都是不同语言之间交汇融合的结果,只有这样语言才能不断地发展进步。中英文双语的转换本质上也是两大语系之间的转换,因此存在一定的跨度。而针对中国学生在进行英语二语习得的时候所犯的普遍的错误基于语料库批改网从而做出了大胆假设与推测——动词第三人称单数会逐步消失。虽然这个假设还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来进行验证,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全球化只会加快这种进程。因此笔者相信,在未来的英语发展中,英语语法将会逐渐进化成为更精简的语法形式,从而更加有利于英语习得者的学习,首先进行改变的就是现在时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省略。笔者认为,现在时中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语言发展而逐渐退化直至消失。

参考文献:

[1]批改网使用手册—4.00.http://bbs.pigai.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156

[2]http://www.51pigai.com/bbs/91098

[3]葛传榘.漫谈汉译英问题[J].翻译通讯,1980,(2).

[4]李英敏:英语语言史点滴[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3).

[5]盘群:英语的国际化历程研究[J].2008.10

[6]吴筱明:基于句酷批改网的英语写作“中式英语”的对策研究.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25(3).

[7]蔡凉凉:中国中学生动词第三人称单数习得调查.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2014.06

line的第三人称单数 篇3

line的用法:

line的用法1:line的基本意思是“用线表示,画线于”,引申可指“排成一行”“排队,排齐”。line还可作“给…加衬里”解,作此解时,常与介词with连用。

line的用法2:line可用作及物动词,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可用于被动结构。

line的用法3:line的基本意思是“线,线条”,指在物体表面上留下的长的痕迹,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可指具体的线,也可指抽象的线。具体的线如电话线、绳子、铁路线等;抽象的线如行业、专长、方针、路线等。

mistake的第三人称单数 篇4

mistake的用法:

mistake的用法1:mistake的基本意思是把某人〔事物〕给“弄错”了,也可作“认不出”解,引申可表示“误解”“歪曲”了某人的意思或意图。

mistake的用法2:mistake既可用作不及物动词,也可用作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可接名词、代词或以疑问词引导的从句作宾语。

mistake的用法3:mistake后接about或in可表示“弄错”“看错”,接for可表示“错看成”“错认为”。

lack的第三人称单数 篇5

lack的用法:

lack的用法1:lack的基本意思是“缺少”“缺乏”,指某物完全没有或有而不足,所缺之物可好可坏。lack也可用于抽象事物,指缺少某种品质或某物缺少某种性质、特点。如character, training, imagination, tact, individuality, evidence, money, strength, courage, interest, humour 等。

lack的用法2:lack是表示状态的及物动词,不用于被动结构,也不用于进行体。

lack的用法3:lack后接介词for,表示缺乏什么或在某方面缺少,常用于否定句,是正式用语,该短语多用于一般时态,隐含“并非完全没有”之意。

delay的第三人称单数 篇6

delay的用法:

delay的用法1:delay的基本意思是行动迟缓而耽误了进程,可指由于外界原因而推迟,也可指有意推迟。

interview的第三人称单数 篇7

这个图书馆订购四十种杂志.

2. He subscribes to a number of journals concerning his subject.

他订阅了许多与他的学科有关的杂志.

3. Mr Murray subscribes to “ The Times ”.

默里先生订阅《时代 》 杂志.

4. Thus calls between two subscribes might follow different routes at different times.

因而电话在二之间订阅也许跟随不同的路线在不同的时刻.

5. The library subscribes to approximately 40 medical related journals.

该图书馆订阅了将近40本和医疗相关的杂志.

6. In Japan, the average household still subscribes to more than one newspaper.

在日本, 基本上每户家庭都有订阅一份以上的报纸.

7. Your class subscribes to events generated by your internal data structure.

您的类订阅外部数据解构收生的事情.

8. That man subscribes for 1000 shares in a new company.

他认购新公司股票1000股.

9. Today, almost every major news outlet in the world subscribes to Reuters.

今天, 几乎世界上所有主要新闻机构都从路透社订阅新闻.

10. He subscribes to many journals c once rn ed with his subject.

他订阅了许多与他学科有关的杂志.

11. He subscribes a large sum to an animal protection society.

他给动物保护协会捐了一大笔钱.

12. A businessman subscribes to the charity.

一名商人向慈善机构进行了捐赠.

13. Subscribes the room quickly to move.

订房赶快行动吧.

14. This noun subscribes to the masculine gender.

这个名词是阳性名词.

15. He subscribes to the local magazine.

split的第三人称单数 篇8

塑料面椅子的四角上有几道小裂缝。

2. The river splits into three smaller streams at this point.

这条河在此处分成三条小河.

3. Usually only a trained dancer can do the splits.

通常只有训练有素的舞蹈演员才会劈叉.

4. The wood splits easily.

这木头容易劈开.

5. Each of the states splits up into pairs of levels.

每一种能态都将裂变成两种能极.

6. Some kinds of wood splits easily.

有些木头容易劈开.

7. Splits and checks may close with rewetting.

干裂和纵裂可能与再湿有密切联系.

8. When the user population splits on preferred idioms, the software designers must offer both idioms.

当用户对习惯用法的喜好存在分歧时, 软件设计时就必须提供两种习惯用法.

9. This device splits the light beam into a measuring light beam and a reference light beam.

此设计把光束分成测量光束和参化光束.

10. The protection can be readily damag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hakes or splits and by woodworking.

保护层容易因震动或干裂的发展及木工处理受到损害.

11. The trail splits into two trails.

这条小路一分为二.

12. The acrobats finished their act by doing the splits in turn.

那些杂技演员以依次劈一字腿的动作,结束了他们的表演.

13. The system, made by Linde, splits hydrogen fluoride into fluorine.

这个系统, 由林德集团制造, 能将氟化氢分解成氟气.

14. These indicated that splits had occurred in the enemy camp.

这些说明敌人营垒已出现了分裂.

15. Its using properties in this paper application in retanning pigskin garment splits.

depend的第三人称单数 篇9

depend的用法:

depend的用法1:depend的基本意思是“吊”“悬”“挂”,作“依赖于”“依靠”解时主要指某种要出现的情况、未知的事实及待作出的决定等有关的事物的不确定性。引申可指信心十足或对某人充分相信。

depend的用法2:depend多与on〔upon〕连用,只有当主语是it/that时,才可省略on〔upon〕,且只能接疑问词从句,其他情况都用作普通不及物动词。

brush的第三人称单数 篇10

污渍是用几桶肥皂水和几把硬毛刷除去的。

2. He worked as a door-to-door salesman peddling cloths and brushes.

他的工作是上门推销抹布和刷子。

3. You can buy brushes, paint, varnish and suchlike there.

你在那儿能买到刷子、油漆、清漆之类的东西。

4. This kind of mud brushes off easily when it dries.

这种泥土干后很容易刷净.

5. He picked his brushes and palette.

他提起画笔和调色板.

6. He has had a few brushes with them.

他曾与他们有点摩擦.

7. Dust on the surface brushes off easily.

表面的灰尘容易掸掉.

8. Bristles are used to make brushes.

猪鬃用以做刷子.

9. His frequent brushes with death are the stuff of legend among the press.

他频繁地与死神擦肩而过,成了报章杂志的热门猛料。

10. We gave him paint and brushes.

我们给了他油漆和几把刷子。

11. He always brushes his teeth before bed.

他总是睡觉前刷牙.

12. Probably he would lay down his brushes and palette.

也许他会放下画笔和调色板.

13. The brushes are connected to the source of electrical energy.

电刷和电能源相联接.

14. Her hair would have sent the artist running his brushes.

她的头发值得让一位艺术家去描画.

15. There is nothing on the moor but rough grass and low brushes.

上一篇:贸易合作下一篇:采购的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