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厅突发事件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东教育厅突发事件(通用9篇)

广东教育厅突发事件 篇1

一、自然灾害类

吴宏岳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志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国光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唐晓春 广东商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凌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希林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高丽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苏亚玲 东莞理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王荣合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彭国洪 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二、事故灾难类

周翠英 中山大学工学院

陈国华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谢如鹤 广州大学商学院 曾庆军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 院长 院长 院长

院长

副校长 副院长 副院长 院长 公路学院院长研究员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研究员 副教授 教授

高级讲师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王文清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梁世强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朱金秋 华南农业大学保卫处 阚文宏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范方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王祥秋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土木建筑学院

三、公共卫生事件类

钟南山 广州医学院 陈思东 广东药学院

凌文华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邹飞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方小衡 广东药学院公卫学院 王家骥 广州医学院

周如金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沈彬 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 曾振灵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 郑晖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四、社会安全事件类

王振宇 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记、副院长

处长 副处长

呼研所所长 副院长 院长 院长 副院长 公卫学院院长

院长 副校长

副院长

教授

教授 二级技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讲师 教授 主任医师

教授

谢迪斌 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张永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陈建清 广东商学院

吴远亮 警官学院战术部 廖

杨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贾宝林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宋晓明 警官学院治安系 黄锡波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温元麟 广东省青少年军校

五、综合管理类

隋广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张运华 五邑大学 吴茂昶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寻立祥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胡泽洪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林伯铭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冯 鲜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林毓铭 暨南大学 张天球 广东教保中联校园安全培训与管理有限院长 所长 系主任

教授/系副主任

校长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 副院长 院长 院长 处长 行政副院长 系主任 总经理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高工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助理研究员副教授

教授

副研究员

公司

广东教育厅突发事件 篇2

目前,我们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深水区,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都会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都可能引发人们情绪的变化、利益的冲突、矛盾的激化,在广大农村,这一情况尤为突出。

通过对广东省部分乡镇的基层民主制度贯彻落实的情况调研发现,农村征地补偿、房屋拆迁、生态环境保护、基层干部作风等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造成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三农”问题。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不健全、群众缺乏利益表达的平台等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日趋增加。

如何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积极开展基层协商民主”,“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畅通民意表达的途径、丰富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方式方法,已经成为当前解决农村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广东因农村基层信访问题引发的集体上访事件或群体事件日趋增多。所谓群体性事件,一般是指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由部分公众参与并形成有一定组织和目的的集体上访、集会、阻塞交通、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聚众闹事等集体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造成影响。从表现形式上看,目前各地出现的大量群体性事件,主要有利益诉求型群体性事件和泄愤型群体性事件两大类型。

利益诉求型群体性事件具有较为明确的利益诉求指向,发生的根源在于利益受损群体缺乏必要的利益表达渠道,或地方政府对这种利益诉求缺乏必要有效的回应而引发的社会抗议事件,换言之,农村民主制度建设存在缺陷直接导致了利益诉求型群体性事件的爆发,2011年发生在广东省陆丰市的“乌坎事件”即是典型事例之一。

目前,农村群体事件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利益诉求比较普遍

税费改革和税费取消以前,以农民税费负担为代表的经济利益诉求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随着近年来农村政策的调整和税费取消, 农村社会矛盾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税费改革使农民、村干部、基层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乡村干部因催粮要款而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冲突明显减少和缓解。但随着税费的取消,以往被掩盖的其他矛盾逐渐增多和激化,一些新的诉求此起彼伏,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比如,汕尾陆丰市乌坎村村民就有村级财务、土地、选举、扶贫助学和乌坎港污染问题等五大诉求,其中村干部倒卖土地问题是核心诉求。除了与自身紧密相关的“利益诉求”外,村民们甚至在集会时打出了“反对独裁”、“还我人权”、“打倒贪官”等横幅, 民主权利要求十分明显。

群体组织严密手段新颖

目前,大部分农村非正常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都会有事件的组织者及骨干分子牵头,他们利用网络工具大造舆论,放大社会消极面, 并提出煽动性口号来催化刺激特定人群,使事件更趋复杂化。为有效维护合法权益,乌坎村民经推选产生了“村民临时代表理事会”、“妇女代表联合会”等组织,并捐款筹集活动经费。尽管村民们的上访、集会、游行及打砸、对峙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多方求告无果后的“被迫举动”,但其在活动方式、策略选择上却表现出明显的组织性和主动性。在“灵魂人物”的主导下,乌坎村民集体上访从无序、无组织转向了更加讲究策略和方式。同时, 他们利用网络工具扩大声势,对政府造成了压力,最后引起了省里的重视,省委领导带队进村处理,事件才得以平息。可见,在网络时代,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是新闻记者。如果没有适当的渠道让民众表达诉求,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就在所难免。因此,农村协商民主和对话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课题,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必然要与此相适应。

新生代农民成为诉求“主力”

在农村上访维权、群体性事件的队伍中, 人们看到的不再单纯是目不识丁的老一辈农民,新生代农民已经成为重要的参与力量。在“乌坎事件”中,“70后”、“80后”甚至一部分“90后”成为重要的群体,他们常年在外谋生,与父辈相比见识更为广阔、对自身权益更为在意,且善于运用录音、摄像和QQ、微博等记录事实、传播消息。而在事件平息后产生的新一届村委会7位成员中,有1位是“70后”,有4位是“80后”,最小的年仅25岁。此种现象,不仅反映了农民整体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而且也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必将成为农村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 农村民主制度建设必须把他们纳入视野。

基层组织和干部不被信任

群众的素质越来越高,对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在一些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 群众对信息、法规和政策的掌握,甚至比干部还要全面。而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乡镇、村组干部,还是习惯于居高临下地去对待群众,往往在执行政策、解决矛盾时会有偏差,引起和激化干群矛盾。利益诉求者与应对处理问题的干部在认识上产生距离,找不到一个平衡点,一件看似很正常、很小的事情因为处理不当,即会酿成群体性事件。在这些事件中,群众不再信任基层组织,不再信任基层干部,选择集体上访、集会、阻塞交通、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聚众闹事等集体行为,以此引起上级机关的重视,达到解决利益诉求的目的。因此,转变基层组织和干部的作风是推动基层民主发展的关键,必须增强群众观点和平等意识,应该从事后救急向源头预防、治理转变。

外来势力插手火上浇油

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台,群体事件发生后,嗅觉特别灵敏的外来所谓维权人士、新闻记者、律师主动介入;境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趁机煽动;内地媒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当炒作等,使事件显得更加复杂化, 激化了基层的矛盾,使基层的干部与群众对立更为严重,一些原本可控的事态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有的甚至使一般问题暴力化,经济问题政治化,国内问题国际化,从而造成严重的影响和损失。在“乌坎事件”整个过程中,各种境外媒体多达几百家,有的媒体利用各种手段获取信息,在海内外大肆渲染,甚至借机污蔑我们党和政府,动摇我们的执政基础。

上述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新特征,充分表明了农民要求民主权利的意识在逐步升高,而现有的民主表达渠道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诉求。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农村问题不再是“关起门来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如果解决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由此可见,农村基层的民主制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让村民通过充分渠道表达民意来解决农民当前的合法权益问题,消除基层干群矛盾是当前农村基层建设的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农村基层可以有非常大的民主创新空间,不是建立僵硬的民主制度,而是创新活泼的民主生活。因此,重视对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研究,既是基于农村群体性事件有多发之势这一客观现象,更是由于群体性事件反映的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复杂状况及其对农村社会治理和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影响。换言之, 群体性事件所折射的农村社会矛盾的变化和农村社会发展面临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已成为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需要,很值得各级领导重视和研究。

广东茂名PX事件调查 篇3

3月30日,茂名部分群众为表达对PX项目的关切,在茂名市委门前聚集。并迅速由开始的两百多人增加到数千人,继而演化为“打砸烧”的群体性事件。

这是继厦门、大连、宁波、彭州、昆明、什邡、启东等地后,群众抗议PX项目的又一事件。和以往不同的是,茂名市政府事先已认识到PX项目极具争议,并做了大量工作试图消解争议。然而,密集宣传31天后,抗议事件仍然发生了。

众多的化学专家强调PX本无剧毒,且有巨大的市场,纵观国内各地PX项目,却难以摆脱“一闹就停”、“一闹就缓”、“一闹就迁”的魔咒。4月1日,茂名市副市长梁罗跃称,“在社会没有达成充分共识前决不会启动。” 茂名PX项目与其他地方一样,没能逃脱“暂缓”的命运。

近一个月过去了,尽管地方政府声称安全平息抗议事件,但在网络上,对于PX项目建与不建、支持与反对,官方与民间的博弈依然暗潮汹涌。

密集“科普”为何无效?

茂名市政府对PX项目规划酝酿多年。

四年前,时任茂名市委常委、中石化集团茂名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李安喜就曾在石化系统会议上,声称茂名要努力打造为世界级石化基地,形成产业集群。

2011年,茂名市审议通过的《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即提到,“规划配套建设1500万吨/炼油、100万吨芳烃/年、60万吨/年对二甲苯”是茂名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的项目之一。而另一份“茂名市‘十二五’规划纲要重大项目表”显示,“60万吨/年对二甲苯装置”项目的规划起止年限为“2011-2014年”。

事实上,早在2012年10月,茂名PX项目便已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同意,并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一份关于“茂名芳烃项目基本情况介绍”的宣传材料介绍称,该项目包括新建60万吨/年芳烃装置,配套建设原料及成品储罐、火炬设施,总投资350515万元。其中芳烃装置包括芳烃抽提、歧化及烷基转移、二甲苯精馏、吸附分离、异构化和氢气提浓六个生产单元。

近几年来,大连、厦门、宁波、什邡、启东等地都发生过PX项目抗议事件,前车之鉴令茂名政府事先已认识到PX项目极具争议,并做工作试图消解争议。

2013年4月底,九江石化公司PX项目环评进行二次公示,曾引起群众广泛争议,但未出现大规模抗议活动。2月初,茂名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赴江西九江,学习九江推进PX项目的各种经验。

与此同时,茂名市政府组织本地媒体及广东省媒体召开新春座谈会。会后就餐时,组织者提到茂名会推PX项目,并向与会媒体人咨询:舆论该怎样引导?如果出现群体性抗议事件该怎么办?

显然,主政者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复杂性。

一场密集的宣传兼科普随即展开。2月27日,《茂名日报》头版刊发题为《茂名石化绿色高端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的文章,主要介绍了茂名石化绿色低碳、精细管理、社会责任等。这篇文章是茂名开启PX宣传的最早“铺垫”信息。

3月17日,茂名市组织媒体召开闭门会议,向与会者发放“芳烃项目宣传手册”及“茂名芳烃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就项目的投资规模、选址等向媒体做了通报,并播放《焦点访谈》关于正确认识PX项目的节目。

或许预料到会有反对声音,此次会议中,茂名当地网站负责人接到了“严控PX有害言论”的要求。

第二天起,《茂名日报》接连发表《PX到底有没有危害》、《揭开PX的神秘面纱》、《PX项目还要不要继续发展》、《PX项目的真相》等一系列“PX”文章,当地知情人士称,宣传部门准备了20篇科普文章,打算逐一发表。

但是这种单项度的灌输式传播,在网络时代显得有点过于简单化。没有针锋相对的争论,反而使民间出现了更多的怀疑声音。大张旗鼓的宣传,的确让许多市民知晓了PX项目。但显然,这些文章的科普效果并未达到宣传部门的预期。与此相反,一系列文章传递出另一条明白无误的信息——“茂名PX项目即将上马”。

一种不安的情绪在酝酿着,但主政者们显然还未意识到这一点。

错失沟通的危机处理

密集的宣传给了当地官员们一种错觉,认为PX项目既已家喻户晓,反对的声音应该不会太大。

但随之而来的另一项措施,事后看来并非良策,而是火上浇油。

茂名市政府主要领导在2014年2月初赴江西九江考察,带回来的经验之一是:“签订承诺书”。

3月中下旬,茂名石化系统的工作人员、教育系统的工作人员和学校学生面前都摆着一张打印在A4纸上名为《支持芳烃项目建设承诺书》,要求在上面签名。承诺书要求签名者维护发展芳烃项目的决策;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发表妨碍芳烃项目建设的言论,绝不组织、不参与任何反对和阻挠芳烃项目建设的活动。

“说不签名会影响升学”,当地高二的一名学生曾子琪告诉《小康》记者。以前她并不知道PX项目到底是什么,但学校下发一份如此郑重其事而且“有可能影响升学”的文件,令她和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压力,于是她与同学们开始上网搜索PX项目的相关信息,而网上信息最多的正是多地因PX项目引发了群体事件。

事与愿违,这种高压式的承诺书所激起的不安,通过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

3月中下旬起,茂名当地论坛及贴吧开始出现大量有关PX项目的帖子,内容涉及询问茂名是否要开建PX项目和各地有关抗议PX项目的信息。

而这,正是茂名当地官员最为担心的事情。

在危机初露苗头的时候,茂名市所采取的做法,与其他引发争议的地方并无二致。3月17日起,当地宣传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地方网站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及时处置引导,“对发表过激言论的网民进行身份核查,进行教育训诫和稳控。”此后,也将来访媒体拒之门外。“上级通知,目前不便就PX项目进行采访报道。”

这种堵窟窿的危机处理方式,只能将隐患延后。

3月27日晚上7点半,由茂名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谭国锋及宣传部网管科科长主持PX推广会,在当地迎宾馆7号楼会议室召开。

为了处理可能发生的危机,当地官员做了最后的努力。

“会议召开前,茂名PX项目工作组要求本地数家网站邀请50名左右的活跃、知名网友参会,并希望以内定的方式低调邀约网友。”一位知情人告诉《小康》记者。但一家网站将推广会的消息公开发布和推广。

消息不胫而走,本打算控制在50人左右的会议,最终参会者达到近250人,远远超出预想。

与会者年龄段大多在20岁至50岁,熟知网络传播方式,并在网络上具有一定影响力。会议先播放了《焦点访谈》关于正确认识PX的节目,随后谭国锋就PX项目做了解读。在解读后谭国锋想离开会场,但与会者均不同意,要求他留下回答网友疑问。

在起哄声中,谭国锋留下,但限定只回答3个问题。但3个问题的回答都不能令在场网友满意,随后,有网友和工作人员发生了争吵。

由政府组织的推广会不但没能让网友们释疑,反而为原本零散的个体提供了一个互换联系方式的机会,“推广会出现错误,场面失控,与会官员的强硬态度和不当应对,使得茂名丧失了一次与关心PX的市民绝佳的沟通、交流机会。”一位与会者说,茂名PX项目本有望成为政府与民众互动的最好案例。

沟通无效之后,茂名再次重演了无数PX项目失败城市的故事。

3月29日,有确切时间和地点的抗议信息通过微信等网络渠道在当地大规模传播。3月30日早上约8点,位于油城五路的茂名市委大院正门,已有约100人手拉着“PX滚出茂名”的横幅聚集在大院门口。在嘈杂的吵闹声中突然有人喊:“抗议PX项目。”人群呼应,一开始声音不大,但呼声逐渐高了起来。

随着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场面逐渐失控。

一场混乱之后,茂名市政府在一场发布会公布调查结果,称“30日下午,在中心广场聚集的极少部分挑事分子带头向警察扔矿泉水瓶、鸡蛋等杂物,同时鼓动部分不了解情况的市民群众到高水一级公路拦截车辆,造成公路严重堵塞。当晚8点多,约40多名不法分子窜回市委对面中心广场,先后拦停两辆社会车辆,实施了打砸行为,并推翻其中一辆汽车,还追打上前劝阻的民警。到晚上10点,这伙不法分子纠集部分社会闲散人员用石块、玻璃瓶袭击市委门口,被警方驱离。随后,不法分子继续在市区多个地方打砸沿街商铺、广告牌,纵火烧毁一辆执勤警车。”

茂名市副市长梁罗跃说,少数不法分子借反对芳烃项目之机,在市区故意实施打砸烧等违法犯罪行为,为避免事态恶化,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安机关迅速行动,依法果断处置,有效控制了局面,事件中没有人员死亡。

数日之后,茂名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一方面向“误伤”的市民道歉,另一方面也做出不会违背民意上马PX项目的承诺。

“一闹就停”魔咒如何化解

茂名的尴尬,与所有遭遇PX项目的城市一样。

发展与环保,其实并不矛盾。矛盾的是,人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恐惧。

PX是英文para-xylene的简称,中文名称对二甲苯,是芳烃类化合物,无色、透明、呈液态,有芳香气味,是PET(聚酯,俗称“的确良”)的主要生产原料,占我国全部化纤的90%左右,也是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矿泉水瓶、可乐瓶等原材料。

关于PX是否有毒,一直争议颇多。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魏飞就表示,PX的毒性仅介于盐和酒精之间。在百度百科“PX”的词条解释中,关于这一条目甚至发生了戏剧性的冲突。3月30日凌晨,有网友将词条PX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随后,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为主的学院派,又将其改回成“低毒”。

随后,“清华学子PX词条保卫战”引发关注,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均对此做了集中报道。越来越多的媒体也开始呼吁不要妖魔化PX,而要科学地看待PX项目。但是在现实中,要证明PX无毒并非易事。

“新闻里反复播关于PX的东西,我们现在也知道PX本身仅是微毒,但谁能向我们保证在生产过程中的废原料、废气、废水以及衍生出来的其他行业不会污染我们的生活环境?”茂名市民张小凯对《小康》记者说,诸多受访者表达了同样的担心。

作为石化之城的茂名,在平时就能闻到大型炼油项目带来的刺鼻之味,这令当地民众对环境污染之类的事情极为敏感。

事实上,尽管茂名PX项目立项多年,但目前也仅处于“科普宣传”阶段。据官方人士透露,该项目的环评方案委托北京飞燕石化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编制,目前已经编制完成,但尚未开展正式环评。

“如果宣传时,不让人感觉‘项目上马在即’;如果不让石化、教育等系统签署‘支持项目承诺书’;如果政府更少一些‘防’‘堵’的思维,如果环评可以公开化,如果政府可以更多地征求民意,或许也不会发展为反PX群体事件。”张小凯说,但这些,政府相关部门都没有做。

令张小凯们倍感疑虑的地方,或许正是地方政府应该反思改进的地方。

从最近几年各地发生的PX项目群体事件来看,最终的结果都是“一闹就停”,政府妥协的做法看起来是考虑了民意,修正了草率作出的决定。但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申建林认为,项目搁浅而告终绝不是科学决策,政府妥协不能掩盖它存在的问题。

广东教育厅突发事件 篇4

(2012年12月20日修订)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全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能力;预防和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 20986—2007),《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广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按照有关应急预案规定执行;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1.4 工作原则

— 1 —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遵循“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平战结合、预防为主,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原则。组织体系

2.1 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

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省人民政府或授权省通信管理局根据需要成立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省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全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总指挥:分管副省长或省通信管理局局长。

副总指挥: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分管副省长担任总指挥)或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省通信管理局局长担任总指挥),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办),省公安厅、安全厅等有关单位分管负责同志。

成员: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科技厅、公安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交通运输厅,省地税局、广电局,省铁投集团,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省国税局、民航中南管理局、人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广东证监局、广东保监局、南方电监局、省通信管理局,广铁集团,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监局、深圳证监局、深圳保监局等单位分管负责人。

各成员单位根据应急响应级别,按照省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 — 2 —

各自职责,配合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监测、分析省内经济形势及发展状况,对宏观经济进行预测、预警,组织协调本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监测恶意干扰广播电视的无线电信号,并进行定位;组织协调省有关单位政务信息网络的安全防范、保障和处置恢复工作。

(3)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协调学校(不含技校,下同)、托幼机构及本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应急处置和保障工作。

(4)省科技厅:负责组织协调本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应急处置和保障工作。

(5)省公安厅:负责打击网络攻击破坏和包括计算机病毒在内的恶意代码传播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应急协调工作;指导、监督、检查并组织查处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案件;组织分析、研判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发展态势,评估影响范围和程序,提出分析、评估意见及应急处置建议。

(6)省财政厅:按照有关规定,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实施重要保障任务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7)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组织开展技校及本系统

— 3 —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应急处置和保障工作。

(8)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开展本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应急处置和保障工作;协调应急物资装备的道路、水路、地方铁路的紧急交通运输保障。

(9)省地税局:负责组织开展涉及地税类别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应急处置和保障工作。

(10)省广电局:负责组织监测影响或可能影响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正常运行事件,并组织开展处置恢复工作;配合无线电管理部门监测无线电干扰广播电视信号事件,配合有关单位开展处置恢复工作;组织监测、处置卫星干扰广播电视信号事件。

(11)省铁投集团:负责为应急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提供所辖铁路、城际轨道交通运输保障。

(12)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负责为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所需进口物资装备提供通关保障。

(13)省国税局:负责组织开展涉及国税类别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应急处置和保障工作。

(14)民航中南管理局:负责组织开展本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协调民用航空器运营单位为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提供运输保障。

(15)人行广州分行:负责指导、协调全省(不含深圳市,— 4 —

下同)金融业信息安全工作;组织对影响金融稳定的省内金融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跟踪、协调和应急处置,适时发布金融风险提示。

(16)广东银监局:负责跟踪、监测和分析辖区内网上银行业金融业务活动运行情况;组织辖区内银行业金融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

(17)广东证监局:负责组织开展影响或可能影响辖区内证券、期货等网上资本市场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

(18)广东保监局:负责跟踪、监测和分析辖区内网上保险市场信息和网络运行动态情况;预警、防范和化解辖区内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风险。

(19)南方电监局:负责指导电力企业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应急处置和保障工作;协调电力企业为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提供电力保障。

(20)省通信管理局: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做好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防范工作;组织协调电信行业开展处置恢复工作;配合有关单位监测、管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协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基础网络保障;组织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广东分中心(以

— 5 — 下称广东互联网应急中心)做好相关预警和技术支撑等应急处置工作。

(21)广铁集团:负责为应急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提供铁路运输保障。

(22)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负责指导、协调辖区内金融业信息安全工作;组织对影响辖区内金融稳定的金融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跟踪、协调和应急处置,适时发布金融风险提示。

(23)深圳银监局:负责跟踪、监测和分析辖区网上银行业金融业务活动运行情况;组织辖区银行业金融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

(24)深圳证监局:负责组织开展影响或可能影响辖区内证券、期货等网上资本市场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

(25)深圳保监局:负责跟踪、监测和分析辖区内网上保险市场信息和网络运行动态情况;预警、防范和化解辖区内网上保险市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风险。

2.2 省指挥部办公室

省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省通信管理局,负责日常工作。2.3 地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直管县(市、区)人民政府(以 — 6 —

下称各级人民政府)或授权同级通信管理部门建立相应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建自管信息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并配合省指挥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其他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工作。

2.4 专家组

通信管理部门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专家组,完善相关咨询机制,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运行机制 3.1 预防预警 3.1.1 预防

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和重要信息系统运行单位要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及造成的危害。

3.1.2 预警

(1)确定预警级别。按照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系统损失和社会影响,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预警分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和Ⅲ级(较重)等三个级别,分别用红色、橙色和黄

— 7 — 色标示,代表发生或可能发生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2)发布预警信息。重要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监测预警信息,经省指挥部办公室初步研判,可能达到Ⅰ级、Ⅱ级预警等级的,省指挥部办公室要及时上报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国家指挥部)。Ⅰ级、Ⅱ级预警,由国家指挥部负责发布;Ⅲ级预警,由省指挥部负责发布。

(3)采取预警措施。预警信息发布后,有关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本地、本行业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状况的监测,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4)解除预警信息。按照“谁发布谁解除”的原则,省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按程序确定解除对本省发布的Ⅲ级预警信息,并配合国家指挥部办公室做好Ⅰ级、Ⅱ级预警信息解除的相关工作。

3.2 应急处置 3.2.1 信息报告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有关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要立即组织研判,做好信息通报工作。

3.2.2 先期处置

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机 — 8 —

构接报后,要立即启用应急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守,成员单位联络员之间保持24小时通信联络。相关地区及有关单位接报后,立即进入应急状态,检查事件影响范围,跟踪事态发展。

3.2.3 响应启动

按照信息系统损失程度、范围及社会影响,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分为I级、II级、III级、Ⅳ级四个等级。

(1)Ⅰ级响应

发生特别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省指挥部根据国家指挥部的决策部署和统一指挥,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

(2)Ⅱ级响应

发生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省指挥部立即组织分析研判,及时启动Ⅱ级响应。省指挥部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职责。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和单位按照省指挥部的要求,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态蔓延;消除安全隐患,及时通报事件情况,开展调查取证及应急恢复工作。

(3)Ⅲ级响应

发生较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地级以上市、省直管县(市、区)人民政府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立即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由省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开展应急

— 9 — 处置工作,事发地人民政府和事发单位配合。

(4)Ⅳ级响应

发生一般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县(市、区)(不含省直管县(市、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立即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由省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事发地人民政府和事发单位配合。

3.2.4 现场处置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现场应急处置,由事发地现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实行现场指挥官制度,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3.2.5 区域合作

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省际间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提高应对区域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能力。

3.2.6 应急终止

省指挥部办公室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任务完成情况,适时向省指挥部提出终止Ⅱ级响应的建议。省指挥部研究确定后,宣布终止Ⅱ级响应。省指挥部办公室立即将终止Ⅱ级响应的决定报省人民政府,并通报各成员单位和相关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机构。Ⅲ级、Ⅳ级响应终止,由相应地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按照职责权限和规定程序执行。

3.3 总结评估

Ⅰ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由国家指挥部组织开展调查处理和总结评估;Ⅱ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由省指挥部组织开展调查处理和总结评估;Ⅲ级、Ⅳ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由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开展调查处理和总结评估,并对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等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广东互联网应急中心配合做好相关总结评估工作。

3.4 信息发布

各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分别负责相应级别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信息发布工作。应急保障 4.1 队伍保障

通信管理部门要加强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协调、指导各网络运营单位加强基础网络保障。各地、各有关单位要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人才培养,加强对重要信息系统的保护和防范;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及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响应,为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能力。

4.2 资金保障

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给予

— 11 — 相应资金支持。

4.3 平台保障

通信管理部门要督促、指导有关单位不断完善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网络或系统改扩建,要同步设计、建设和运行网络安全应急配套设施。

各地、各有关单位重要信息系统运行单位要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基础平台建设。

4.4 技术保障

各有关单位要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的技术研究,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监督管理 5.1 预案演练

省通信管理局负责定期组织本预案应急演练。5.2 宣教培训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及其他有效的宣传形式,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预防和处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宣讲活动;要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相关应急知识等列入行政管理干部和有关人员的培训内容,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特别是相关应急预案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防范意识及技能。

5.3 责任与奖惩

对在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附则

6.1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类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和灾害性事件等。

6.2 本预案由省人民政府组织修订,由省通信管理局负责解释。

6.3 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并制订、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

广东教育学院校徽 篇5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原广东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是广东省属的普通本科学校。20,获得本科学位授予权。

根据年6月学校官方的网站显示,学校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设有海珠校区和花都校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9854人,成人在校生4707人,教职员工613 人。

历史沿革

1955年,学校创建,是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较早设置的公办成人高校之一。

1992 年,学校被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

1970年,广东教育学院复校并改建为肇庆地区师范学校。

1958年,广东工农师范学院创建。

1960年,广东工农师范学院并入广东教育行政学院。

1975年,肇庆地区师范学校升格为肇庆地区五七师范学院。

1978年,肇庆地区五七师范学院(部分资源)改建(复校)为广东教育学院。

20,广东教育学院升格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204月,广东省教育厅批复同意该院创造条件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

年,学校经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四次会议的专家评议,批准广东教育学院正式转制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2014年,学校获得本科学位授予权。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14年6月学校官方的网站显示,学校的科研平台有:教育科学研究所,[4] 科学教育研究所,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德育研究中心,心理研究与指导中心,学校管理研究中心,邓小平理论与教育研究中心,老师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中心,应用生态学实验室。[5]

学术资源

图书馆

截止2014年2月28日,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104.76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中外文报刊918余种。而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以引进权威资源为主,自建特色资源为辅,本馆现购进中国知网系统服务平台(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4个子数据库),超星读秀知识库系统服务平台,国道数据外文专题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等多个文献信息资源库。[6]

学术期刊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本刊创刊于1981年,是广东教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首批入编期刊,成为中国期刊网数据库来源期刊。

科研成果

广东教育厅突发事件 篇6

2013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广东考生人数达73万。按照往年本科三分之一的录取率,意味着有48万多考生注定与本科无缘。然而,在此之前,有部分考生未雨绸缪,抽身离开惨烈的文理科高考战场,参加术科类考试,同时他们绕过硝烟弥漫的小三科,去选择三年前才在广东兴起的传媒艺术专业。由于该专业考试人数少,发展还未成熟,目前还处于蓝海状态,自然成了一些聪明考生与家长追捧的新贵。

今天记者来到了位于广东电视台大院内的广东分视传媒艺术中心,恰逢他们的300多名应届学员回校答谢老师。借此聚会,记者采访了来自育才中学的学生陶博文,他说他今年的术科专业考试分别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广州大学以及广州体育学院等高校。他平常在学校就很活跃,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正因为这些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课学习。如果按照文化分参加普通高考,考不上一个好大学。但是按照他已有的中国传媒大学等5所学校艺考合格证,只要400-500文化分便可考上这些大学。同时他很兴奋地告诉记者,想不到只参加培训半年就可达到那么高的成就,非常感谢分视传媒艺术中心的老师。

传媒艺考见诸于广东新闻的还不多,什么时候悄无声息地就热闹起来了呢?我们在现场采访了广东分视传媒艺术中心的黄一翀主任。黄主任告诉记者,其实在北京,山东,湖南等地,传媒艺考已有十多年历史,热闹了10多年,只是很多广东的中学老师与家长认为像传媒艺考里边的播音主持,编导,表演以及摄影等专业需要非常高的天赋,广东的小孩比不上北方的小孩,认为没优势,平常想都懒得想。以致2010年前,传媒艺考培训行业在广东近乎于空白。“当时恰巧原广东广播电视学校停办,留下了一批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利用这个契机,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有效的动员。第二年即2011年1月份广东省的传媒艺术考试有了近300名学生,其中大部分是在分视传媒培训的。到了2012年,考生暴涨到近2千人,大大小小,有证无证的培训机构也冒了出来。今年是第三年,传媒艺考生已达近5千人,我们分视传媒艺术中心的学生也达到了400多人,其中重本率超过了50%。这无疑是一条便捷的升本途径。”

记者还问了黄主任现在的考生一年比一年多,2013年比2012年多了近3倍,升学压力会不会感觉大了很多。黄主任告诉记者,“我们2012年的重本率只有36%左右,今年的重本率达到52%,另外2012年的本科率是96%,2013年的上升到98%。从这两个数据分析,竞争是激烈的,但我们的教学能力还有我们的教学系统上升的速度比考生增加的速度更快,所以不会有太大压力。”

广东教育厅突发事件 篇7

邻避运动是环境学专业术语, 来自英语短语“Not In My Back Yard”, 直译为“不要建在我家后院”, 是指任何人都不愿意将可能对自己造成危害的设施建立在自己周边的一种心态。2014年3月30日, 广东省茂名市大量市民在市政府门前聚集, 反对芳烃 (PX) 项目“落户”茂名。然而在以政府为代表的官方媒体对PX项目科普宣传下民众表现出以一种完全相反的方式解码官方媒体提供的信息。而新媒体成为了民众进行对抗性解读表达的渠道和平台。

对抗性解读源自于英国媒体理论家、文化研究批判家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 / 解码理论。从霍尔的编码 / 解码模式中可以看出, 编码机构和解码结构的意义可能并不相同, 没有直接线性关系, 也没有对策的符码解读, “交流中对应的理解和误差依赖于符码编码者、生产者和使用者所处的情形和位置而定”。[1]根据霍尔的“对抗性解读”, 本文重点研究新媒体视野下民众在对政府以及主流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表现出的对抗性解读行为的特征和原因。

二、新媒体民众对广东茂名PX项目对抗性解读行为综述

随着社会开放性和民众权利意识的上升, 民众对主流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的对抗性解读在此次茂名PX项目上又一次上演。新媒体成为民众进行对抗性解读的平台。新媒体民众中以微博用户为代表的对抗性解读的民众在扮演受众角色的同时也在以传播者的姿态直接或间接地与传者意见对抗。 持反对态度的网民普遍观点反映为PX的危害远远大于政府和主流媒体所宣传的PX项目影响, PX项目建立在茂名是政府为了政绩而不顾百姓安危的表现。而认为PX项目利大于弊的观点在反对PX项目的网民看来是因为PX项目没有建在他们的所在地。

三、对抗性解读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 传播者的编码活动与受传者的解码活动不构成直接的同一性。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环境, 单凭单向度灌输式的传播是不容易达到传播者期待的传播效果的。茂名政府以及当地主流媒体在传播过程中, 都带有了某种自以为是的假设成分, 在编码过程中忽略了单一传播模式而导致的信息沟通不畅, 忽略民众反馈意见。环境保护知识的专业性较强, 民众接触专业知识的机会有限, 对高危企业缺少足够的认知, 遇到问题时常常将以往滞后的经验和知识作为判断标准, 导致了公民、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2]

(二) 主流媒体在社会转型期的定位不准确

在茂名PX事件爆发初期, 主流媒体对于此事件在当天集体失语, 微博遭遇删帖现象。主流媒体承载了作为专家和政府的发声平台, 民众看重的是事件的风险和破坏程度。民众需要出现权威声音时主流媒体失声, 在民众需要风险告知时主流媒体失声, 对于未知的信息民众产生恐慌, 网络环境下流言肆起, 非理性因素占据上风, 从而加剧了民众的对抗性解读。

四、邻避运动中新媒体民众对抗性解读应对策略

(一) 政府整合媒介资源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重视民主化决策, 提升政府公信力。广东茂名PX事件甚至是之前一系列我国地方的PX事件, 反映出政府在开展工作前与民众沟通不到位, 事后信息渠道堵塞等问题。制定一条完善的双向传播策略, 重视宣传效果和反馈, 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 在项目决策之前民意得到充分的表达, 政府的决策与公众意见一致, 这样才能使利国利民的政策得以落实。

(二) 主流媒体角色定位——“社会的瞭望哨”。赖特在拉斯韦尔“三功能说”的前提下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和提供娱乐。我国主流媒体是政府的喉舌, 但并不意味着它不具有社会责任, 因为是主流媒体更该肩负起“社会的瞭望哨”的重任。民众的对抗性解读不仅降低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也使得公众对于政府的公信力随之下降。其中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正是解决民众对抗性解读行为的重要依据。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让正确舆论发挥导向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桂杰.霍尔与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

广东教育厅突发事件 篇8

化学教师招聘

工作性质:全职

工作地点:广东-清远-英德市

招聘人数:名额不限

薪资待遇:2500-3500元/月

学历要求:大学本科

工作年限:两年以上

更新时间:2011-4-26

职位描述

化学教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应聘办法

●通讯地址:广东省英德市峰光西路华粤艺术学校内

●邮政编码:513000

●办公电话:0763―2287880 18926618387

●联 系 人:饶老师、谢老师

●e―mail: rxm0909@163.com

联系方式

联系人:饶老师

电话:(0763)2287880、18926618387

传真:(0763)2287880

邮编:513000

广东教育厅突发事件 篇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高等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规范高等学校校务公开工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高等学校的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校务,是指高等学校在实施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事务及其有关信息。

第三条 对于在教育改革和发展、学校管理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原则上都应在一定范围采取适当方式和程序予以公开。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校务公开的活动。

第五条 高等学校应当履行校务公开的义务。本校教职工、学生、校内社团组织以及其他公民、合法组织依法享有本规定设定的应当公开的学校校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第六条 高等学校校务公开要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学校行政主持,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和工会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应成立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指定有关部门参加的校务公开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学校党委主要负责人对校务公开负领导责任,学校行政主要负责人对校务公开工作的实施负主要责任;成立由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和工会以及教职工、学生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负责协调和监督校务公开工作。

第七条 校务公开应当遵循合法、及时、真实和公正的原则,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公开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有关事项;不得损害学校的合法利益;不得侵犯他人隐私。

第八条 健全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教(职)代会在校务公开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第二章 校务公开的内容

第九条 高等学校应当向学生公开以下校务:

(一)学校领导机构及其负责人、管理(职能)部门及其负责人、院系设置情况;

(二)学校管理部门的职责,教师、学生与学校管理部门联系或投诉的渠道、办法;

(三)学校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以及对学生修业和纪律的要求;

(四)学校招生(含研究生考试录取、免试推荐)和教育教学改革情况;

(五)学校收费规定,包括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计费单位、收费范围、收费依据及批准收费机关等;

(六)学生管理信息,包括学生入党、入团、评优、评先、选干、奖学金评定和发放情况,学生奖惩情况,学生转学转专业条件、毕业生就业信息等;

(七)教学情况,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计划安排、专业设置及学分分布、课程设置及调整等;

(八)学生勤工助学的信息和助学金、助学贷款的发放要求、标准、办法。

(九)涉及学生利益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条 高等学校应当向社会公开以下校务:

(一)招生章程和招生计划、录取程序,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计费单位、收费范围、收费依据和批准收费机关等;

(二)面向社会的招标项目、招投标程序、投标情况、中标结果;

(三)面向社会招聘人员的招聘条件和程序、招聘结果;

(四)依照法律法规应该公开或高等学校认为应该公开的其它事项。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向本校教职工公开的校务,除应包括本规定的第九条和第十条的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学校重要决策和执行情况,包括学校发展及建设规划、重大改革方案、重大对外合作项目等;

(二)学校章程、规范性文件制定或修改情况;

(三)学校的工作计划及执行情况;

(四)学校承诺办理的重要事项及完成情况;

(五)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和民主评议情况;

(六)学校重大事件(含违纪违规、突发、意外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

(七)教(职)代会提案的办理结果或办理情况;

(八)学校机构设置调整和人事调配、招聘情况,包括部门定编定责定岗、调入(招聘)人员条件和程序、公派出国人员条件和程序,以及调入和出国人员的名单等基本信息;

(九)学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处科级干部、重点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任用和评优、评先的条件、程序和结果;

(十)学校各种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条件、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政策规定和条件、推选程序、议事规则、议事结果,岗位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情况;

(十一)校内岗位津贴、补贴,课时酬金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情况;

(十二)学校经费的预算和执行情况;

(十三)学校资产及债权债务情况;

(十四)学校资源调配情况,包括住房调配、用地调配、办公室及实验室等用房调配、大型仪器和设备等教学资源调配等;

(十五)校产管理及变更情况;

(十六)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效益情况;

(十七)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结果和立项资助情况,科技项目的国内外合作和推广应用情况;

(十八)教学研究成果的申报、评选、报送情况;

(十九)基建工程、维修工程招投标情况,包括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程序、投标情况、中标结果等;

(二十)大宗物资、大型和成套设备采购情况,包括物资(设备)名称、数量、质量(有关技术参数)、采购情况或招投标情况等;

(二十一)按上级有关规定应当公开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公开的其他内容。

第三章 校务公开的形式 第十二条 依据本规定公开的校务,高等学校应按其特点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予以公开:

(一)在校园网上设立专门的校务公开网页;

(二)在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校内发布;

(三)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宣传栏等;

(四)定期召开教代会、学代会;

(五)向社会公开的校务除以上形式外,还可采用发送书面通知、信函或通过新闻媒体发布等形式;

(六)其他便于师生和社会知晓的形式。

第十三条 属于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政策措施的校务,应以有利于师生和相关人员查阅的方式公开。

第四章 校务公开的程序

第十四条 依据本规定第九条、第十条和第十一条所列校务公开内容,高等学校应当主动采取适当程序予以公布。

第十五条 按规定应提交教职工代表会议审议通过的校务,应在正式公开前提交教职工代表会议审议通过。

第十六条 校务公开一般应在校务发生的1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第十七条 校务公开内容由校务公开工作机构按本规定的要求提出,由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并经校长(或其指定的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予以公开。

第十八条 依照本规定第四条规定享有校务公开知情权和监督权的组织和个人申请公开的,可以凭有效证件书面申请或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高等学校的接访人员应该当场记录。记录内容包括:

(一)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或名称、地址、身份证明、联系方式;

(二)请求公开的具体内容;

(三)申请人的签名或盖章;

(四)申请时间。

第十九条 高等学校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公开,同时告知申请人。

因信息资料处理等客观原因及其他正当理由,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经与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协商一致后可将作出是否公开的决定的期限延长至20个工作日,并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将延长后的期限和延长的理由通知申请人。

高等学校决定公开的,应当在公开决定书中载明公开的时间、场所、方式;决定部分公开或不公开的,应当在公开决定书中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 申请公开的校务含有禁止或限制公开内容但能够区分处理的,可公开的部分应当对外公开。

第二十一条 涉及到师生的切身利益,影响学校的改革发展,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校务在正式决定前,实行预公开制度,校务公开工作机构应当将拟决定的方案和理由向师生公布,在充分听取意见后进行调整,再作出决定。

第二十二条 高等学校难以确定密级的校务,由学校提出具体意见交保密部门或主管部门审 核批准后,可依照保密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和程序处理,暂缓公开。

暂缓公开的校务,在性质或密级确定后,分别按本规定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处理。

第二十三条 高等学校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法定事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是否公开的决定或将被申请校务向申请人公开的,高等学校应及时用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并说明延期理由。

自中止原因消除之日起,期间重新计算。

第二十四条 为使校务公开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学校应做好下列校务公开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一)校务公开有关内容材料;

(二)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记录本;

(三)校务公开监督小组会议记录本;

(四)教代会有关校务公开会议记录材料;

(五)学代会有关校务公开会议记录材料。

第五章 监督

第二十五条 广东省教育厅、中共广东省教育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以及广东省教育工会负责指导广东省内(含部属)高校校务公开工作,并通过以下方式对校务公开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一)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高等学校校务公开情况;

(二)听取所属高校的校务公开工作汇报;

(三)设立校务公开咨询投诉电话或信箱,及时纠正和调查处理违反规定或失当行为,并向投诉人通报处理情况,或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

(四)开展校务公开工作评议活动等。

第二十六条 校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本校的校务公开工作,定期检查本校校务公开工作,及时将检查结果通报有关人员和组织,同时报送给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和工会组织。

第二十七条 各高等学校的工会、教代会、学代会应当定期评议相关的校务公开工作,并及时将评议结果反馈给高等学校。

第六章 责任

第二十八条 高等学校实施校务公开,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本规定的,教育主管部门及其监察机构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者,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第二十九条 直接责任人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有关部门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违反法律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一)违反有关规定不实施校务公开的;

(二)违反本规定关于公开内容、方式、程序的;

(三)故意不真实公开校务或在校务公开中故意弄虚作假的;

(四)其他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条 高等学校隐匿或公开虚假的校务,或者泄露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给有关人员或组织造成经济损失、名誉损害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给学校造成损失的,应当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 对依据本规定申请公开校务的有关人员和组织进行打击报复的,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民办高等学校的校务公开工作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成人高等学校参照执行本规定。

第三十四条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规定和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校务公开实施细则,并报广东省教育厅和上级主管部门及广东省教育工会备案。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由广东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上一篇:饮食卫生安全知识讲话稿下一篇:伤心的分手信